• 两会内蒙古声音: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双向奔赴”中实现互利共赢

    3月3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内蒙古代表团在驻地召开全体会议。会议决定将关于推动内蒙古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观察员的建议作为内蒙古代表团全团建议提出。

    内蒙古与京津冀地缘相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影响区,地区比较优势突出,发展互补性强。内蒙古“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是国家重要的“粮仓”“肉库”“奶罐”,当前,内蒙古立足自身禀赋特点和战略定位,正在举全区之力、聚各方合力,打造8大产业集群和16条重点产业链,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大有可为,与京津冀在实现互利共赢上“双向奔赴”。

    在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为内蒙古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言献策:






    伊利健康谷液态奶生产基地。人民网记者赵梦月摄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孙俊青带来了《关于支持内蒙古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的提案》,她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内蒙古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内蒙古与京津冀建立区域环评会商、监测数据共享、重污染应急联动、生态环境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方面给予支持。推动京津冀企业参与内蒙古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发展新能源及制绿氢绿氨等清洁能源项目。支持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内蒙古布局分支机构或开展技术转移转化,支持草种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等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内蒙古建设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示范区,吸引京津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落户。






    内蒙古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机房。人民网记者苗阳摄





    全国人大代表,乌兰察布市委副书记、市长奇飞云说:“作为距离北京最近的盟市和京蒙协作的主要地区,乌兰察布市全力支持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她表示,今年内蒙古代表团全团的建议是推动内蒙古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观察员。乌兰察布市将牢牢抓住政府工作报告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着重部署契机,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发挥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持续深化京蒙协作,积极布局高级算力基础设施,全面实施“绿色算力进京”行动,源源不断提供绿色高效普惠优质的算力服务,强力支撑中关村人工智能发展需求,打造高速泛在、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全国最强绿色算力保障基地,与和林格尔一道为“东数西算”工程、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内蒙古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龚明珠说:“这次我们以全团建议推动内蒙古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观察员,就是希望能够更好地满足民生发展需求,推动内蒙古与京津冀由深入合作转入协同发展,为深化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内蒙古力量。”






    G1611经棚至乌兰布统高速公路项目。人民网记者赵梦月摄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李喜表示,加强内蒙古与京津冀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促进内蒙古更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他建议:一是加快推动北京枢纽北环线建设,实现京呼高铁在北京枢纽内贯通并接入全国高铁网。二是支持内蒙古建设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有效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三是将呼和浩特至包头高铁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强化内蒙古西部地区与京津冀互联互通。四是依托二连浩特—乌兰察布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乌兰察布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发挥乌兰察布临近京津冀的优势,支持乌兰察布打造集铁路、公路、航空于一体的物流枢纽和集散中心。五是推动集二铁路双线电气化改造,提升中蒙俄经济走廊通道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2024-03-11
  • 两会好声音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技术突破,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影响力不断增强。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发挥大科学装置的协同效应,为材料科学技术、物理、化学化工、新能源等领域的前沿交叉学科和高科技产业提供关键的研究手段,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需求,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陈广浩代表(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们要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坚决守牢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落实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精准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搬迁后续管理,健全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同时,要聚焦产业振兴,立足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要坚持规划引领,提高乡村建设水平,强化塑形铸魂,提升乡村治理成效。

    ——葛国科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市长)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践是重要抓手。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改革授权,加强资源配置,着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全力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要通过深化改革,鼓励试验区先行先试、创新突破,探索有效的制度成果、解决方案和典型模式。加强长江经济带能源合作,探索生态环境较好省份推动数字赋能的有效路径。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方向军代表(江西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完善农村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是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国惠农富民电气化项目稳步推进,乡村新能源项目快速发展,有效助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要进一步提升乡村电气化水平,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持续加大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及农村生活等方面电气化支持力度,在重要粮食产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动农产品加工包装、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电能替代。要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和家电下乡,深入构建清洁高效农村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和便捷服务体系,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吉兰芳代表(国网江苏金湖县供电公司信息通信运检技术专职)

    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是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位于海河流域上游,在海河五大支流中,四条有山西水系注入,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与修复责任重大。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处理好流域内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海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化流域“一盘棋”思想,统筹全要素、全流域、全过程治理,着力提升海河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与生态保护治理能力,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崔丽枝代表(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利来农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要通过全产业链创新,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乳业产业。要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推动奶制品和相关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需要。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奶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锻造更多优质品牌。

    ——魏立华代表(君乐宝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记者姜晓丹、庞革平、邹翔、金正波、马睿姗、闫伊乔、沈童睿、邵玉姿整理)

    2024-03-11
  •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今日闭幕

    11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各代表团举行代表小组会议,审议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三个决议草案;召开主席团第四次会议。


    11日下午3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表决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2024-03-11
  •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两会受权发布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赵乐际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10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会议。

    主席团常务主席赵乐际主持会议。

    会议应到181人,出席177人,缺席4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3月9日上午,各代表团认真审议了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修改稿。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修订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提出了修订草案表决稿。主席团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信春鹰作的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修改稿修改意见的报告。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上述报告和修订草案表决稿,决定将修订草案表决稿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

    3月8日下午和10日上午,各代表团认真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代表们充分肯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过去一年的工作,对今后一年工作安排表示赞同。审议中,代表们对报告和人大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委员长会议认真研究了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对报告进行了修改。主席团常务主席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和报告修改情况,建议批准常委会工作报告,并代拟了关于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会议经过表决,决定将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提请各代表团审议。

    3月9日全天和10日上午,各代表团认真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代表们充分肯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对今后一年的工作安排表示赞成。审议中,代表们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对报告进行了修改。主席团常务主席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和报告修改情况,建议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并代拟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两个决议草案。会议经过表决,决定将这两个决议草案提请各代表团审议。

    会议听取了大会副秘书长刘俊臣作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关于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刘俊臣说,到3月8日12时,大会秘书处共收到298件议案,其中,代表团提出的26件,30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出的272件。在这些议案中,有关立法方面的294件,包括292件法律案,2件有关决定事项;有关监督方面的4件。内容主要集中在: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文化强国;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会秘书处对代表提出的议案逐件认真分析研究,认为没有需要列入本次会议审议的议案。大会秘书处建议,将代表提出的议案分别交由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有关专门委员会对上述议案进行审议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议结果报告,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印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会秘书处就代表议案审议和相关工作提出如下建议: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立法工作;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经党中央批准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切实抓好党中央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务的贯彻落实;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扩大代表参与立法工作的广度与深度;坚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加强对法律体系建设和立法工作规律的研究,稳中求进推动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关于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主席团常务主席李鸿忠、王东明、肖捷、郑建邦、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何维、武维华、铁凝、彭清华、张庆伟、洛桑江村、雪克来提·扎克尔、刘奇出席会议。

    2024-03-11
  •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第二次会议举行 赵乐际主持

    两会受权发布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第二次会议举行赵乐际主持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第二次会议10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主持会议。






    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

    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信春鹰作的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修改稿修改意见的报告,审议了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表决稿。

    会议听取了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大会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刘奇分别作的大会秘书处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和修改情况的汇报,分别审议了三个报告的决议草案代拟稿。

    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大会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刘俊臣作的大会秘书处关于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会议同意将上述修改意见的报告及草案表决稿、决议草案和报告提请大会主席团第三次会议审议。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王东明、肖捷、郑建邦、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何维、武维华、铁凝、彭清华、张庆伟、洛桑江村、雪克来提·扎克尔出席会议。

    2024-03-11
  • 特稿|从2024年中国两会看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2024年3月1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一直是观察中国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窗口。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高质量发展”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门词汇。这不仅关乎14亿多中国人的福祉,也为世界各国带来发展机遇。

    活力

    惊蛰已至,春耕正忙。在湖南、浙江,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农机陆续投入田间作业。北斗导航可以对农机实现精准定位,让农耕提质增效。

    开年之后,工厂车间忙碌起来。在安徽合肥,担任重点产业链“链长”的党政干部们,忙着为企业排忧解难,确保生产运行顺畅,平稳有序。

    春江水暖,江豚在江中嬉戏。长江干流水质连续三年保持Ⅱ类,“四大家鱼”自然繁殖逐渐恢复,开展长江大保护后,生态修复的喜讯不断传来。

    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各个角落,高质量发展正成为鲜明底色。






    2024年1月23日,在福建厦门东渡港区现代码头,3700余辆汽车陆续驶上“上汽安吉申诚”号汽车滚装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势头强劲,去年增长近三成;5G用户普及率超过50%;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成为量子科技领域新星。

    新年伊始,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新的消费场景和业态不断涌现,人流物流繁忙有序。C919大型客机在京沪航线上开启定期商业航班,并迎来春运“首秀”;“尔滨热”持续,引发人们对东北振兴的高度期待。

    新时代的中国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硬道理”。

    政府工作报告为2024年的中国经济设定了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与去年持平。同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

    这“一增一减”的目标是在全面考虑国内外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的,展现了中国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实现稳增长的前提,“这需要以创新为动力、科技为引领,同时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多方发力,协同发力”。

    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传递出以新质生产力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首位。






    这是2023年11月23日拍摄的中国航发展示的发动机模型。当日,2023亚洲通用航空展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开幕。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专职总师单晓明把一本很特别的徽章册带到会上。7枚不同样式的航空发动机徽章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这些徽章上凸显的是中国研发的一些新型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去年11月在珠海的一个航展上,这些产品大放异彩。它们可以应用于直升机、多用途涡桨飞机、公务机、无人机等各种航空器。

    《日本经济新闻》关注到,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还提及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这些前沿领域都可以纳入到新质生产力的范畴。

    有专家认为,立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对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革新

    中国正在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全国两会上,以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引人注目:比如针对民营企业反映比较突出的拖欠账款问题,明确要求健全防范化解的长效机制;在民营企业普遍关心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上,提出提高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等实招;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同时,中国还将加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抓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2月29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内,产业板块首席服务专员在接待办事企业人员(右)。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法治是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关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民营经济促进法等,修改矿产资源法、企业破产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这些举措将从法律和政策层面更好地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确保各类企业都能得到公平对待。

    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和“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的目标。

    在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田轩看来,这体现出国家稳就业工作的更大决心和力度,体现了增加居民收入政策导向的显著增强。






    墨脱县城(2023年10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孙非摄

    穿着门巴族服饰的全国人大代表、西藏墨脱县墨脱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罗布央宗,把白肉枇杷等当地特产带到了北京。

    2013年10月,墨脱成为中国最后通公路的县。如今10年过去,全县45个行政村都通了公路,“世界生物基因库”已经成为墨脱的新名片。如果清早坐飞机从北京出发,晚上就能住进墨脱的民宿。对于西藏基础设施改善、农牧民收入增加,罗布央宗有着深切感受,希望“有更多人了解我们美丽的家乡”。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升级,要靠推进高质量发展来实现。

    共享

    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之一,百事公司的2023年中国市场财报十分亮眼。百事在去年5月投资建设的临沂基地预计在今年就可投入运营,并将成为百事在华首家实现“碳中和”的工厂。

    “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百事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兼亚太区首席增长官谢长安说,百事公司将加大绿色供应链投资,继续积极参与中国经济建设和食品饮料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国再次向世界传递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中国将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标准制定,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

    事实证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稳定器和动力源作用日益凸显。即使在2023年遭遇多重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从“新三样”“人工智能+”,到未来产业、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彭博社聚焦2024年中国两会一系列“热词”,称这显示出新产业和数字化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






    2024年1月1日在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拍摄的海南自贸港集装箱航运枢纽——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赋予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更多自主权,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3M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中国总裁丁泓禹说,中国近年来不断保障外资企业在华待遇,提出并落地“外资24条”政策措施,让3M切身感受到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也进一步坚定了未来持续在华投资的信心。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方面,中国同样积极担当。从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化措施,再到循环经济实践,中国继续有力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既是展现大国担当,也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应变。






    2024年1月16日,满载日用百货、纺织面料、机械设备的2037次中欧班列准备从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出境。新华社发(邱静摄)

    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满载各类货物的列车驰骋不息。今年经过这里的中欧(中亚)班列数量达到1000列,只用了40多天。

    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不到40秒下线一辆车,这里已成为特斯拉全球出口中心。其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也将于今年在上海投产。

    相隔2万公里的智利,当地新鲜的车厘子最快3天就能到达中国市场。如今,90%以上的智利车厘子销往中国。


    世界将共享中国高质量发展创造的崭新机遇。(参与采写:许晓青、刘芳洲、郭晨、魏梦佳、骆飞、丁静、马晓成)

    2024-03-11
  •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摘要)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8日上午向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摘要如下: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最高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议,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主动融入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自觉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扎实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425.3万件,同比上升28.9%。

    一、为大局服务,充分履行检察职能维护稳定促进发展

    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全年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72.6万人,提起公诉168.8万人,同比分别上升47.1%和17.3%。对严重犯罪保持“严”的震慑。依法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起诉1.5万人。依法从严惩治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起诉6.1万人。突出惩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盗窃、诈骗、毒品犯罪,起诉35万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对137起发案二十年以上的命案依法核准追诉,让正义虽久必至、虽远必达。

    宽严相济促犯罪治理。针对轻罪数量持续增长、占比持续上升,协同各方推进轻罪治理。对轻微犯罪依法少捕慎诉慎押,减少对抗、增进和谐。对涉嫌犯罪但无逮捕必要的,决定不批捕26.6万人;对犯罪情节轻微,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决定不起诉49.8万人,同比分别上升22.5%和12.6%。会同公安部制定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规定,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犯罪嫌疑人,依法变更强制措施2.9万人。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一审服判率96.8%,高出未适用该制度案件36个百分点。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制定专门意见,统一全国醉驾执法司法标准,形成行政处罚与刑事追究衔接的醉驾治理体系。

    充分履行反腐败检察职责。受理各级监委移送职务犯罪2万人,同比上升9.3%;已起诉1.8万人,其中原省部级干部25人。积极参与行业性、系统性腐败治理,指导湖北检察机关办理足球领域系列腐败案,已起诉中国足协原主席陈戌源等15人。落实受贿行贿一起查,起诉行贿犯罪2593人,同比上升18.9%。协同追逃追赃,对14名逃匿、死亡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申请,彰显有逃必追的坚定决心。

    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注重运用法治方式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2.1万人,同比上升20.4%。对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保护。制定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3条检察意见,促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针对民营企业关键岗位人员侵害企业利益问题,出台12条检察举措,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对企业及其负责人涉经营类犯罪的,督促作出合规承诺、切实整改。

    保障创新驱动发展。出台检察机关办理知识产权案件45条举措,强化综合保护。起诉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犯罪1.8万人,同比上升40.8%。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2508件,是2022年的2.7倍。办理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873件。开展涉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监督,促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坚决维护金融安全。制定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23条检察意见,严厉打击金融犯罪,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起诉金融诈骗、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2.7万人,其中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1.8万人,保持惩治涉众型金融犯罪高压态势。协同完善证券犯罪执法司法标准,挂牌督办重大案件。起诉洗钱犯罪2971人,同比上升14.9%。

    推动网络空间依法治理。制定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21条意见,起诉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32.3万人,同比上升36.2%。坚决惩治网络暴力“按键伤人”,维护公民人格权益和网络秩序。严厉打击“网络水军”造谣引流、舆情敲诈等违法犯罪,净化网络舆论环境。依法严惩电诈网赌,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5.1万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14.7万人、网络赌博犯罪1.9万人,同比分别上升66.9%、13%和5.3%。针对互联网领域侵犯个人信息等乱象,办理公益诉讼6766件,用法治力量维护网络清朗。

    推进社会治理。持续引领正当防卫理念,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同比上升25.5%。快餐店老板与持刀闯入店内敲诈行凶的歹徒对砍致其死亡,棋牌室管理员制止酒后持刀滋事者将其划伤,检察机关均认定不构成犯罪,“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公平正义“最大公约数”。某学院副院长猥亵未成年女生,该生父亲愤而将其打成轻伤涉嫌犯罪,检察机关综合考量,对事出有因、情节较轻且自首的打人者依法决定不起诉;对仅被行政拘留的猥亵者监督立案,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彰显法理情统一的司法力量。坚持标本兼治,结合履职办案发出检察建议3.9万份,促进诉源治理。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储粮集团公司发出第九号、十号检察建议,防治职务犯罪,共护粮食安全;针对养老机构内侵犯老年人人身权利问题,向民政部发出第十一号检察建议,促进强化监管。

    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着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起诉农村宗族黑恶势力犯罪604人。依法惩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犯罪,起诉820人。依法守护耕地红线、保护高标准农田,起诉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2883人,办理涉土地保护公益诉讼9753件。向因案致生活陷入困境的1.3万名农村地区受害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1亿元。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协同开展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工作,起诉盗掘古墓葬、倒卖文物等犯罪2089人,同比上升37.4%。办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2734件。会同国家文物局发布惩治文物犯罪、长城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强协作,推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指导京津冀检察机关优化协作举措,共促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和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服务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制定专门意见,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

    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法办理涉外刑事案件4243件、刑事司法协助案件220件。最高人民检察院开通英文官方网站,在陕西举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巩固深化中国-东盟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金砖国家总检察长会议、国际检察官联合会等多边司法合作机制。

    二、为人民司法,在检察履职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紧紧围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如我在诉”的理念,“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确保检察权为人民行使、让人民满意。

    守护群众身边安全。积极参与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起诉重大责任事故、危险作业等犯罪4750人,办理该领域公益诉讼1.7万件。依法严惩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犯罪,起诉1.3万人,同比上升31.5%。办理食药安全领域公益诉讼2.4万件,同比上升16.8%。依法惩治故意伤医扰医犯罪,起诉226人,同比下降51.6%。协同整治医保领域欺诈骗保,依法守护老百姓的“救命钱”。

    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同整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起诉污染环境犯罪3831人,同比下降11.3%。加大破坏资源保护犯罪惩治力度,起诉3.5万人,同比上升6.4%。办理环境资源领域公益诉讼8.4万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环境资源检察工作,得到有力监督支持。

    依法化解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部署信访矛盾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各级检察院领导干部包案办理信访案件4.6万件。做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收到88.6万件信访,7日内程序性回复率99.8%,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率97.3%。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性侵、伤害、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起诉6.7万人,同比上升14.9%。对涉罪未成年人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情节较轻的,依法附条件不起诉3.1万人;犯罪严重的,依法起诉3.9万人。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协调推动河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指导性案例,严惩“隔空猥亵”等犯罪,协同防治网络沉迷,引导安全用网上网。优化检察综合履职,携手各方为孩子们撑起法治蓝天。

    依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依法严惩侵犯妇女生命健康、人格尊严等犯罪,起诉4.6万人,同比上升10.7%。深化妇女权益保障公益诉讼,办理相关公益诉讼1490件。在四级检察院开设接待专窗,畅通妇女儿童权益特殊保护的“绿色通道”。

    依法保护特定群体合法权益。会同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残联发布两批典型案例,依法保障残疾人就业、教育、康复等权益。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公益诉讼1983件,让爱无“碍”,共享美好生活。积极参与欠薪治理,起诉1082人,追索欠薪3.8亿元。对权益受损但无力起诉的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等,支持提起民事诉讼7.7万件,同比上升16.8%,保障公民依法享有诉权、有效行使诉权。

    坚决守护“国防绿”“英烈红”。依法惩治危害国防利益、侵犯军人军属和英雄烈士合法权益犯罪,起诉364人,同比上升7.1%。办理国防和军事领域、军人权益保护领域公益诉讼1202件。救助遭受不法侵害的军人军属、退役军人1331名。办理英烈权益保护领域公益诉讼875件。3名网络自媒体博主将一开国少将造谣成革命叛徒,浙江军地检察协作,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英烈荣光不容亵渎。

    切实维护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依法办理涉港澳台和涉侨案件。深化与港澳司法机构、廉政公署高层交流和务实合作。携手中国侨联,指导省级检侨合作,护航侨企发展、维护侨胞权益。指导福建检察机关制定服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意见,为台胞台企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三、为法治担当,以检察监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在实体上确保实现公平正义,在程序上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在效果上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

    深化刑事立案、侦查和审判监督。对侦查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立案、撤案13.9万件,同比上升68.2%。对不构成犯罪或证据不足的,依法不批捕21万人、不起诉5.4万人,同比分别上升51.1%和10.4%;对应当逮捕、应当起诉而未提请逮捕、未移送起诉的,追加逮捕1.9万人、追加起诉9.9万人,同比分别上升12.8%和66%。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7876件,法院审结后改变率79.9%。陈仓伙同他人入室盗窃,被发现后杀人灭口,案发十七年后被查获。因其翻供,法院认为证据间存在矛盾判其无罪,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认为现有证据已形成完整链条,能排除合理怀疑,依法提出抗诉,被改判为死缓。四川检察机关审查“毛某强奸杀人案”时,发现客观证据不能认定其作案,真凶另有他人,督促公安机关依法释放并持续跟进监督,十四年后真凶落网。让有罪者受惩、还无辜者清白,彰显法治正义。

    加强刑事执行监督。最高人民检察院直接对4所监狱、4个看守所开展巡回检察。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等制定依法推进假释适用、规范暂予监外执行指导意见。受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监督案件同比上升25.2%。

    做优民事诉讼监督。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裁判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1.4万件,法院审结后改变率88.4%,最高人民检察院对41件典型案件提出抗诉。会同最高人民法院规范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案件办理,加强同级监督。对民事审判和执行活动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13万件。开展虚假诉讼监督,依法纠正9359件,起诉虚假诉讼犯罪925人。

    加大行政诉讼监督力度。对认为确有错误的行政裁判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624件,法院审结后改变率75.7%。对行政审判和执行活动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4.5万件。会同有关部门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2.2万件,其中争议十年以上的780件。

    推动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有机衔接。探索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对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发现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行为,提出检察建议3.2万件,同比上升50.2%。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

    深化公益诉讼检察。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原创性成果。牢记“公共利益代表”神圣职责,立案办理公益诉讼19万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16.8万件。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1.6万件,回复整改率99.1%,绝大多数公益损害问题在诉前得到解决。对发出公告或检察建议后仍未解决的,依法提起诉讼1.3万件,99.96%得到裁判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检察公益诉讼法列入立法计划,最高人民检察院积极配合,推动公益司法保护的“中国方案”法制化。

    加大检察侦查工作力度。对在诉讼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徇私枉法、滥用职权、刑讯逼供等犯罪,依法立案侦查1976人,同比上升36.5%。对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确需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依法立案侦查176人。

    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制定数字检察规划,构建“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工作机制。

    四、接受人民监督,确保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

    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在人民监督下依法履职。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聘请95名全国人大代表担任新一届特约监督员。邀请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检察工作、参与检察活动1715人次;走访2239名全国人大代表,当面听取意见。认真办理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230件书面建议。

    自觉接受民主监督。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参与专题调研、公开听证等活动296人次。认真办理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72件提案。组织特约检察员专题调研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加强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常态化联系,通报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建议。深化与全国工商联协作,共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自觉接受履职制约。对公安机关提请复议复核的不捕不诉案件依法全面审查。对法院宣告无罪的公诉案件逐案复查、落实责任。与司法部、全国律协制定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十条意见并联合督导落实,纠正执法司法人员侵犯律师执业权利2355件,同比上升32.3%。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向案件当事人全面公开办案进程、处理结果,向社会及时公开重要案件办理情况、检察法律文书,每季度发布检察办案数据、典型类案等。做实检察公开听证,共举行听证25.8万件次,同比上升22.1%,其中信访案件听证后化解率78.6%。常态化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人民监督员监督检察办案24.8万件次,同比上升96.1%。对媒体反映的涉检问题快速核查、及时回应,真诚接受监督。

    五、强化自身建设,锻造新时代检察铁军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制定实施新时代检察队伍建设意见,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检察队伍。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深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机关的鲜明政治底色。持续加强政治建设,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弘扬检察英模精神,让求真务实、担当实干成为检察人员的鲜明履职特征。

    加强专业素能建设。制定检察教育培训五年规划。评选49名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举办全国十佳公诉人等业务竞赛,培养检察业务领军人才。制定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28件,发布指导性案例33件。深化检校合作,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融互促。

    强化检察业务管理。制定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的意见,健全检察业务指导体系、评价体系、制约监督体系。与2022年相比,个案平均审查起诉时间减少4.8天,捕后判决无罪和免予刑事处罚下降24.8%,受理刑事赔偿案件下降30.5%,抗诉案件改变率上升6.3个百分点,不服检察机关处理决定的信访下降7.9%,法律监督工作质效明显提升。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制定检察改革五年规划,明确36项改革任务。完善一体履职机制,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支持下,规范上级检察院统一调用辖区检察人员办案制度。深化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完善检察官遴选制度,优化检察官助理培养。

    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检察官惩戒、权益保障制度。围绕刑事案件不捕不诉、民事案件抗诉等重点环节,进一步健全内外部、上下级制约监督机制。

    深化全面从严治检。坚持严的基调,深化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坚决防治“灯下黑”。扛起系统内巡视政治责任,制定五年规划,扎实开展对省级检察院党组第一轮巡视。持续深化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检察人员记录报告23.8万件,同比上升40.8%。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协助地方党委配齐配强基层院领导班子。加大培训力度,最高人民检察院直接培训基层检察人员2.1万人,其中基层院检察长685名。

    我们清醒认识到,检察工作还有不少突出问题。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检察履职仍需加强,法律监督职责履行存在薄弱环节,检察人员监督办案理念、素质能力有待提升,基层基础工作仍待加强,检察权运行制约监督机制尚待完善。

    2024年工作安排

    第一,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自觉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党的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检察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强化检察机关党的政治建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第二,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重大毒品犯罪和严重经济犯罪。依法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完善监检衔接机制,推进反腐败斗争。依法惩治网络犯罪,促进依法管网治网。深入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推动完善轻罪治理体系。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加强涉外检察工作。

    第三,依法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用法治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从严惩治金融犯罪,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促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加强环境资源检察工作,守护蓝天碧水净土。服务文化强国建设。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第四,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坚持依法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推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全面加强对立案、侦查、审判、执行等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着力推动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深化“派驻+巡回”检察机制。开展民事虚假诉讼专项监督。稳步推进行政违法行为监督。以专门立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战略。

    第五,做实人民群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加大支持起诉、司法救助力度,深化检察听证。加强安全生产、食药安全等民生领域司法保障。依法保护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残疾人、农民工合法权益。


    第六,持之以恒提升法律监督能力。坚持全面从严治检,一体加强政治能力、业务素能和职业道德建设。深化人才强检。深化落实检察改革规划,强化检察权运行制约监督,修订完善落实司法责任制意见、司法责任追究条例,强化检察业务管理,优化检务公开,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扎实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建设过硬检察队伍。

    2024-03-09
  •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8日上午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如下: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坚持能动司法,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最高人民法院收案21081件,结案17855件,同比分别增长54.6%、29.5%。全国各级法院收案4557.4万件,结案4526.8万件,同比分别增长15.6%、13.4%。

    一、做实为大局服务,以能动司法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持“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审结涉黑恶犯罪案件1855件11191人。

    促进公共安全治理。审结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5.2万件6.2万人,对杀害多人、潜逃多年的劳荣枝依法核准、执行死刑。审结涉毒品犯罪案件3.3万件5万人,对大宗走私、制造毒品犯罪分子、累犯等坚决重判。审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1万件6.4万人。坚持宽严相济,严惩幕后“金主”、组织头目和骨干分子;对受蛊惑出售出租“两卡”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沦为电诈“工具人”的在校及刚毕业学生等依法从宽处理,加强教育警示。二氧化碳气体爆破属新技术,相关产品尚未列入国家民爆物品名录,对运用该技术生产民爆物品的行为,法院考虑其用于生产且严格管理,认定不构成犯罪,同时推动有关部门将新产品纳入管理名录,规范、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

    在反腐败斗争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审结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2.4万件2.7万人,依法惩处沈德咏、盛光祖、李文喜等30名原中管干部。落实受贿行贿一起查,严惩多次、巨额、向多人行贿犯罪。审结外逃人员回国受审案件371件;审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没收违法所得特别程序案38件,追缴违法所得4.5亿元及价值数亿元房产等,坚决打破腐败分子“一人逃亡、全家得利”的迷梦。

    助力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审结金融案件303.2万件。发出2号、4号司法建议,促进授信审查、规范保险业务,协力加强金融监管。加大对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判罚力度。某新三板公司欺诈增发股份,法院判令其赔偿投资者4900万元,公司高管承担最高100%连带责任,疏于核查验证的中介机构承担20%连带责任。金融行为须合规,高管违法要严罚,中介失职必追责。

    依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制定优化法治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7条意见,把依法平等保护原则融入司法政策、落到个案办理。依法再审纠正涉产权刑事冤错案件42件86人。坚决纠正把经济纠纷当犯罪处理,一、二审对16家企业、34名企业主和管理人员依法宣告无罪。推动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执行到位金额187.8亿元。有力支持民营企业反腐败、“打内鬼”,审结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职务侵占案件6779件8124人。对658家涉案民营企业适用刑事合规程序。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从刑事领域拓展至民事、行政、执行领域,相关案件已达1711件。某纺织印染企业超标排污多次被罚、资金链断裂、陷入半歇业,法院会同环保部门促其合规整改、更新环保设备、全面复工复产,去年四季度产值同比增长85.7%,几近压垮企业的债务基本清偿。

    破产审判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审结破产案件2.9万件,力促“僵尸企业”及时出清,涉及债权2.3万亿元。引导可重整的不清算,助“危机”企业寻“新机”,审结破产重整、和解案件1485件,762家陷入困境企业成功重整,盘活资产8790亿元,11.8万名员工稳住就业。我国境内首宗个人破产案审结执结。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依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审结知识产权案件49万件。适用惩罚性赔偿319件,同比增长117%,判赔金额11.6亿元,同比增长3.5倍。审理“蜜胺”发明专利及技术秘密侵权案,权利人最终获偿6.58亿元,刷新国内知识产权案件纪录。“钓鱼式维权”须遏制。某公司宣传其“自助建网”软件可“免费”下载使用,却以用户未在网站页面保留其版权标识等为由,提起诉讼9000多件。法院审理认为,其以不当经营方式诱发大批量“侵权”,靠索赔获利不应支持,大幅下调判赔标准,批量诉讼应声而落。携手同行,走得更远。两家“独角兽”企业多次互诉侵权,法院引导双方摒弃零和思维,就10多起专利纠纷促成一揽子和解。发出保护电影知识产权3号司法建议,推动金鸡百花电影节首次举办电影知识产权保护论坛。

    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支持重庆、成都、乌鲁木齐设立集中管辖的环境资源法庭,支持南京、青岛设立国际商事法庭。举办第五届京津冀司法论坛,京津冀法院全面加强司法协作。沪苏浙皖法院推动区域司法协同。出台意见服务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辽吉黑及内蒙古法院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成渝金融法院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审结环境资源案件23.2万件,同比下降5.8%,其中涉环境污染案件5386件,同比下降11.5%,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严惩环评造假行为,对弄虚作假、情节恶劣的“环评报告贩子”定罪判刑,终身禁止环评执业。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发布司法服务“双碳”指导意见,审结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案件17万件,涉碳案件108件。某电力公司未履行全额收购风电和光伏发电法定责任,被提起公益诉讼,经诉中调解,承诺投资数亿元用于新能源配套电网建设,促进形成共识:法定义务须履行,“弃风弃光”不可行。

    服务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涉外司法效能。审结涉外民商事案件2.4万件、海事案件1.6万件,平均审理时间缩短近10天。某境外海域船舶碰撞案,多国享有管辖权,外国当事人选择我国法院管辖并协议适用中国法,经引入外轮所属希腊船东保赔协会共同调解后全额履行。便捷规范化解国际商事纠纷。深化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国际商事法庭成功调处一中外企业间标的额10亿元纠纷,促使双方各自撤回境内外多起关联诉讼。调解这一“东方经验”漂洋过海,彰显中国法治智慧。审结商事仲裁司法审查案件1.6万件,加强仲裁监督,裁定撤销仲裁裁决552件,裁定承认(认可)和执行境外仲裁裁决69件,仲裁友好型司法环境深受认可。深化司法国际交流合作。举办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司法合作国际论坛、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地方法院大法官论坛等。推动《北京船舶司法出售公约》开放签署,成为首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联合国国际海事公约。

    二、做实为人民司法,以能动司法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

    贯彻实施好民法典。制定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弘扬契约精神、促进公平交易。用好民法典遗产管理人制度。顾氏三兄弟为孤寡老人养老送终,法院判定三人因扶养事实有资格申请指定遗产管理人。准确把握民法典医疗机构免责事由规定,明确医疗机构善尽诊疗义务或限于当时医疗水平难以诊疗的不担责,让符合规范的诊疗活动有保障,全力救治患者的医生受保护。

    用心办好百姓身边案。审结涉教育、就业、养老、食品安全等民生案件539.1万件。关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明确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规则,携手解决老年人、残疾人上下楼难题。发出5号司法建议,协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加强对超龄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审结涉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14.2万件。根据实际用工,判断外卖小哥等与平台企业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破除以劳务连环外包、诱导注册个体户等方式规避用工责任的“障眼法”。明确把“付出实质性劳动”和“明显占用时间”作为线上“隐形加班”的认定标准,让在线工作有收益,离线休息有保障。有力支持依法维权。帮助农民工追回21.8亿元“辛苦钱”。发布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典型案例,明确饲养宠物是个人权利、管住管好是法定义务。李某向多地制销30余种不合格农药,严重危害收成、农民损失惨重,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昭示:坑农害农、国法不容。

    用情断好百姓家务事。审结婚姻家事案件217万件,有力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发布2批反家暴典型案例,对以“爱”之名家暴未成年人、离异后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予以司法规制。明确恋爱、同居遭遇对方暴力,可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发出各类人身安全保护令5695份。牟林翰凌辱同居女友致其自杀,以虐待罪判处有期徒刑,确立了婚前同居施暴须以家庭成员承担刑事责任的司法规则。

    助力保交楼稳民生。出台司法解释,明确商品房已售难交付纠纷债权受偿顺序,优先保障购房群众权益。发出1号司法建议,推动健全合同网签备案与预告登记衔接机制、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强化预售信息查询和购房风险提示。

    从严惩治网络暴力。出台司法政策,严惩网暴恶意发起者、组织者及屡教不改者。明确网络侮辱诽谤,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身心严重损害后果,或者随意以普通公众为侵害对象等,以公诉案件追究刑事责任。审结网络诽谤公诉案件32件,判决有罪人数85人。公权力要为受害者撑腰,网暴行为必须付出代价。

    全方位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审结案件4.1万件6.1万人。法律和伦理底线不容挑战。对“姐弟坠亡案”被告人张波、叶诚尘,假借恋爱性侵多名幼女的倪笃群,线上“隔空猥亵”线下威逼强奸的王小山、孙保昌等,依法判处死刑。督导失责父母当好合格家长。未成年人孙某因父母忙于生计、疏于陪伴,沾染不良习气致违法犯罪。法院判罚后向其父母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督促履行监护责任、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努力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对情节轻微并有悔罪表现的依法适用缓刑7690人,持续做好回访帮教,落实犯罪记录封存。3.7万名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依法引领校园保护。小学生体育课意外受伤,校方已尽必要教育管理责任和救助义务,法院判定学校不担责。对学校依规组织体育活动等不施以苛责,有利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学生校内“抽凳子”玩闹受伤,学校强调学生守则,老师经常提醒,法院判决由“闯祸”孩子家长担责。孩子虽在校,家长也有责,校园安全须共同守护。

    久久为功解决执行难。执结案件976万件,执行到位金额2.2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13.1%。注重区分失信与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失能”。对有能力履行却恶意逃避、抗拒执行的,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开展被执行人违反“限高令”乘机专项整治行动,罚款2736人次,拘留1876人次,移送追诉拒执犯罪176人。针对“黄牛”和中介平台帮助“老赖”绕开“限高令”非法牟利,移送相关违法犯罪线索,推动对其一并追责。对核实确无能力履行义务的,不纳入失信名单,记录失信320.7万人次,同比下降3.1%;为努力偿债的被执行人及时修复信用208.3万人次,同比增长15.9%。善用“活封活扣”、执行和解等措施,以“放水养鱼”更实保障各方权益。力推异地法院交叉执行,把法律规定的提级执行、指定执行落到实处。去年10月以来,异地交叉执行案件10767件,取得实质进展4203件,执行到位金额206.7亿元。

    强化人权和诉讼权利保障。坚持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对465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339名自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实事求是、依法纠正冤错案件,再审改判无罪87件122人。向涉诉困难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8.4亿元。做实以程序促公正。二审开庭率增长10.55个百分点,再审审查询问、听证率增长3.04个百分点;上诉率下降0.18个百分点。以“就是头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办好”的决心推进“有信必复”。去年9月以来,全国法院7日内程序性回复19.1万件,期限内回复率91.4%;实质性答复10.7万件,期限内答复率95.6%。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带头,各级法院领导包案办理疑难复杂信访案件。

    有力维护国防利益、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严惩破坏军事设施、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等犯罪,审结相关案件318件。用心用情做好涉军司法服务。某战士父亲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去世,“拥军法庭”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办理,依法促调赔偿到位,为军属解忧、让军人安心。某测绘公司无人机“黑飞”,异常空情造成国防战备资源耗损,法院判令承担赔偿责任,并与军地相关单位会商,加强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切实服务国防战备、保障军事安全。

    强化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保障。审结涉港澳台案件2.5万件;办理涉港澳台司法协助互助案件9265件;审结涉侨案件7279件。292名港澳台青年学生在人民法院交流学习。创设内地与香港法官双向交流机制,第七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司法高层论坛在澳门成功举行。

    三、做实抓前端、治未病,以能动司法促推国家和社会治理

    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推进“总对总”多元解纷。携手发挥行业专业调解优势,努力把各类纠纷化解在成讼之前。全国法院通过委托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专业调解组织等成功调解纠纷1199.8万件,占同期诉至法院民事行政案件总量40.2%。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责。会同司法部召开全国调解工作会议,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街镇社区、各行各业落地落实。

    做实行政争议诉源治理。监督支持依法行政。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规范工伤认定、土地征收等行政执法标准和程序,合力加强重点领域纠纷源头治理。25家高院研判行政诉讼情况,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推动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周某与配偶经法院调解离婚,婚姻登记信息系统未及时变更,当事人无法办理公积金,请求变更婚姻登记信息遭拒。法院判决婚姻登记机关依法履责,并推动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建立相关信息共享机制,做实“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支持行政复议发挥更重要作用。与司法部举办首届全国行政审判行政复议工作同堂培训,统一执法司法理念、标准,支持行政机关严格执法,推动行政违法行为更多通过复议予以纠正,促进行政争议及时有效化解。努力实现行政诉讼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在法律框架内寻求群众更满意、政府也支持的最佳方案。审理周某等诉县政府行政赔偿申请再审案,彻底解决当事人历经3年、4次诉讼没有解决的争议。综合施策取得成效,行政案件上诉率下降1.68个百分点。

    坚持办案就是治理。针对近年来涉彩礼纠纷增多甚至引发恶性案件,制发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既尊重传统习俗,又明确禁止以彩礼为名索取财物,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针对“知假买假”索赔有利惩治假冒伪劣,也存在借维权敲诈等乱象,发布典型案例,亮明惩治造假售假司法态度,同时明确只在“生活消费”范围内支持惩罚性赔偿请求,延宕20多年“知假买假”裁判标准不一问题得到规范。“两高两部”制定完善醉驾法律责任意见,衔接刑事惩罚与行政处罚,落实宽严相济、重在“治理”。2021年至2023年,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

    深化用好司法建议。制定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制发1至5号司法建议,各级法院跟进发出司法建议9429件,携手相关部门力促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

    充分发挥律师促公正、助治理作用。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全国律协建立“四方会商”机制,保障律师依法执业权利。促推建立律师参与调解市场化机制。

    四、抓实审判管理和队伍建设,以能动履职保障司法公正

    以扎扎实实“学思想”促进“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大兴调查研究,查找问题242个,转化调研成果184项。对矛盾实质化解不力等11个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改。改革完善诉讼文书公告送达机制,原数周见报,现当天上网,费用减少1/3。深入开展向“时代楷模”鲍卫忠等英模学习活动,涌现出周淑琴等一大批秉公司法、公正为民的好法官好干部,黄光德等14名司法人员倒在法庭、牺牲在执行现场。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压实院庭长审判监督“阅核”职责。深化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改革,做优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今年已上网文书216.5万件,同比增长111.6%,覆盖审判领域增加、案件类型增多;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上网文书3.5万件,同比增长4.7倍。

    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制定司法解释15件,发布指导性案例13件、典型案例57批610件。上级法院提级管辖具有指导意义、重大社会影响案件2205件。严格发回重审、指令再审条件,防止程序空转。创建“人民法院案例库”,法官办案必须参考;同时向社会开放,供当事人诉讼、律师办案、学者科研、群众学法使用。建立“法答网”,累计提问28万件、答疑23万件。

    充分发挥科学考评“指挥棒”作用。完善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将年度结案率调整为审限内结案率,多年难以解决的一些地方“年底立案难”问题从根子上得到治理。设定“案-件比”指标,防止“一案结多案生”、徒增群众讼累,全国法院“案-件比”逐月改善。开展长期未结、久押不决案件专项清理,全国法院审结三年以上未结诉讼案件1914件、久押不决案件2455件6909人,清理占比分别为81.3%、86.8%。

    把严管就是厚爱落到实处。严格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院政治责任。贯通司法巡查、审务督察,见人见事通报问题,层层传导严的压力。狠抓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落实,121.1万人次记录报告信息193.8万条,同比分别增长7.5倍、11.8倍。

    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全国法院选派123名优秀干部援藏援疆援青。依托“人民法院大讲堂”等线上线下平台培训法官等484万人次。组织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活动。首批确定106家相对薄弱基层法院进行精准联系帮扶。

    五、自觉接受监督,以能动履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依法接受人大监督。代表高度关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及时出台办理性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严惩侵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代表建议加强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人格权保护,出台意见,依法制裁恶意诋毁、贬损、丑化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侵权违法行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并接受专题询问。邀请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法院、参加有关会议、旁听庭审等5270人次。认真办理代表建议335件、代表审议意见2778条、日常建议286件。

    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办理政协提案153件,走访、接待全国政协委员318人次。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沟通。与全国工商联等举办第五届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

    依法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全国法院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委会1.5万次。公正审理抗诉案件1.1万件,依法改判4598件。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意见,规范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案件办理。

    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聘任不同行业、领域特约监督员149名。切实保障人民陪审员履职,共参审案件117.2万件。通过新闻媒体加强与社会公众互动,召开发布会28场。

    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法院工作实现新发展,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2024年工作安排

    第一,坚持能动司法,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履职尽责。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犯罪,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等犯罪。保持惩治腐败犯罪高压态势。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并促进转化运用,依法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完善数字权益保护规则。加大破产案件审理力度。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加强“三农”领域审判执行工作。依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运用司法裁判引领法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合法权益保障。加强行政审判工作。充分发挥司法建议作用,促进国家和社会治理。

    第二,狠抓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制定人民法院“六五”改革纲要。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进一步做实院庭长“阅核”。完善法官逐级遴选制度。深化知识产权、环境资源、未成年人等审判领域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改革。完善涉外司法审判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交叉执行,做优善意文明执行。大力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加强相对薄弱基层法院建设。推进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以数字法院助力提质增效。


    第三,完善监督体系,着力锻造堪当重任的法院铁军。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各方面监督。加强涉外、知识产权等领域专业化审判人才培养储备。贯通落实审判管理、政务管理和队伍管理。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推进司法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严惩司法腐败,加强法院廉洁文化建设,以廉洁司法确保公正严明司法。

    2024-03-09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要)

    受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3月8日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摘要如下:

    过去一年的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顽强拼搏、勇毅前行,新冠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过去一年,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常委会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守人大工作的大方向、大原则、大道理。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执行;二是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依法履职的基本功;三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四是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大各项工作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与人民同心同向;五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六是稳中求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法治保障。

    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推动人大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实现良好开局。

    一、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提高宪法实施和监督水平

    常委会把宪法实施和监督、宪法宣传教育贯穿到立法、监督、决定、任免、代表等各方面工作中,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

    健全保证宪法实施的法律制度。坚持依宪立法,全面发挥宪法在立法中的核心地位功能,每一个立法环节都把好宪法关。完善宪法相关法律制度,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落实宪法关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规定;两次审议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并决定提请本次大会审议,这是落实国家机构组织法定原则、保障国务院依宪依法履行职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加强宪法监督工作。深入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对所有提请审议的法律案进行合宪性审查,对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中的合宪性、涉宪性问题进行审查研究。作出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对报送备案的1753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主动审查,对公民、组织提出的2878件审查建议逐一研究,督促制定机关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文件260多件。推动地方人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建设。

    深化宪法宣传教育。坚持宪法实施、宣传、教育一体推进。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召开“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宪法保障”座谈会,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发挥人大代表在模范遵守宪法、带头宣传宪法、推动宪法实施中的作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

    行使宪法赋予的任免权。任免或决定任免一批国家工作人员。组织7次宪法宣誓仪式,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尊崇宪法、维护宪法。

    做好代表资格审查工作。补选全国人大代表3人,终止代表资格24人。目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实有代表2956人。

    二、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

    常委会认真行使国家立法权,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一年来,共审议法律案34件,通过其中21件,包括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8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7件。终止审议法律案1件。决定批准或加入条约、重要协定10件。

    编制和实施立法规划。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报请党中央批准并转发实施。对本届立法工作作出统筹部署,其中一类项目79件、二类项目51件,还有一些需要研究论证的三类项目,并对推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建议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法律案作出安排。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会议、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

    加强经济领域立法。全面修订公司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作出关于延长授权国务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港澳律师内地执业试点工作期限的决定、关于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广东省珠海市拱北口岸东南侧相关陆地和海域实施管辖的决定,推动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审议增值税法、关税法草案。审议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

    加强民生领域立法。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推动解决残疾人、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修改慈善法,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审议学前教育法、学位法草案和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修订草案。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强化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用严格措施、严密法治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以国家立法形式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启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努力在本届内编纂出一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系统规范协调的生态环境法典。

    完善国家安全立法。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法治根基。修订反间谍法,丰富反渗透、反颠覆、反窃密斗争的法律工具箱。修订保守国家秘密法,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和监管措施。

    推进社会治理领域立法。审议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二),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惩治力度;增加民营企业内部人员腐败相关犯罪的规定,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修订行政复议法,更好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审议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草案、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

    加强涉外法制建设。制定对外关系法,为构建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夯实基础。制定外国国家豁免法,对涉及外国国家及其财产民事案件的管辖作出全面系统规定。修改民事诉讼法,适当扩大我国法院对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范围。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统筹立改废释纂,坚持时、度、效相统一,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遵循和把握客观规律、立法规律,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努力让每一部法律都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和工作,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共45个,带动省、市两级人大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6500多个,发挥立法听取民意“直通车”作用。

    三、用好宪法法律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一年来,共听取审议“一府两院”22个报告,检查5件法律实施情况,组织开展2次专题询问、7项专题调研,作出2项决议。依法依规办理群众来信来访157212件次。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听取审议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听取审议关于金融工作情况报告,提出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建议。检查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推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检查种子法实施情况,促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听取审议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推动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检查特种设备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实施情况,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听取审议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情况报告,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等专题调研。听取审议关于新时代侨务工作情况报告,持续凝聚侨心侨力。审议关于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适用有关法律规定情况中期报告。

    做好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工作。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出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听取审议关于中央决算、预算执行、财政转移支付、财政文化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等报告,审查批准2022年中央决算。作出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决定。听取审议关于审计工作、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督促做好查出问题“上半篇文章”和问题整改“下半篇文章”一体推进。加强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建设。开展健全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部分政府性基金管理等专题调研。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监督。制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五年规划(2023-2027)。审议关于2022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听取审议关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促进国资国企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人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常委会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制度。

    推动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听取审议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反家庭暴力工作、精神卫生工作等情况报告。开展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情况专题调研。围绕监察机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听取审议关于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检查湿地保护法实施情况,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打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犯罪工作情况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情况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开展可再生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情况专题调研。

    健全完善监督工作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研究起草并初次审议监督法修正草案。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同时委托省级人大常委会在本行政区域内进行检查、调研,形成监督工作合力。把监督与立法紧密结合起来,运用法治方式推动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完善制度。

    四、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

    以设立代表工作委员会为契机,以加强常委会同代表联系、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为抓手,深化和拓展代表工作。

    健全和落实常委会联系代表的制度机制。常委会组成人员与418位代表建立直接联系,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直接联系相关领域的代表。邀请273人次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召开5次列席代表座谈会。邀请740多人次代表参加执法检查、调查研究、预算审查监督、对外交往等工作。

    发挥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组建全国人大代表小组,鼓励代表倾听和反映群众的意愿呼声。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集中视察。

    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工作质量。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271件议案,交由相关专门委员会审议完毕并答复代表。代表在大会期间提出的8314件建议、闭会期间提出的130件建议,交由承办单位办理并答复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占75%。完善建议交办协调机制,召开办理推进会、座谈会,努力提升办理工作质效。

    加强代表履职服务保障。举办4期代表学习班、1期少数民族代表学习班,1300多人次代表参加,实现新任基层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基础学习全覆盖。优化升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功能。指导省级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

    五、服从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积极开展人大对外交往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按照党中央对外工作统筹部署,积极有效开展对外交流交往。一年来,共派出57个团组赴65个国家访问或出席国际会议,接待30个国家和3个多边议会组织的来访团组,开展视频活动25场,同有关国家和多边议会组织新签署6项立法机构合作协议。

    同外国议会交流合作更加活跃。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率团访问21个国家,与访华的150多位外国政要会见会谈。明确25个对外交流机制的负责人和组成人员,组建141个对外双边友好小组。加强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友好小组、代表和议员、办事机构之间的对口交流。在疫情防控转段后的第一年,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面对面沟通交流,在增进理解互信、促进务实合作、巩固人民友谊、维护核心利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多边议会交往富有成效。派出28个团组出席二十国集团议长会议、金砖国家议会论坛、各国议会联盟会议、亚太议会论坛等多边活动,促进中国理念和主张成为国际共识。邀请各国议会联盟主席和秘书长、阿拉伯议会议长、中美洲议会议长等访华。参与推动中美洲议会取消台湾地区“立法院”“常驻观察员”地位,接纳中国全国人大为常驻观察员。举办发展中国家、非洲英语国家、太平洋岛国、尼泊尔议员研讨班。

    对外宣介更加自信主动。在对外交往中,积极宣介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三大全球倡议”等理念主张和成功实践,深刻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功效,增强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针对个别国家议会涉华消极法案和错误言行,阐明原则立场,正声辟谣,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六、按照“四个机关”的定位和要求,全面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

    常委会把“四个机关”作为自身建设的目标任务,整体把握、一体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举办常委会专题讲座9讲,组织常委会党组集体学习8次,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在结合实际、结合职责、创造性落实上下功夫。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加强全国人大党的建设。

    大兴调查研究。常委会党组确定16个重点题目,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开展120多次调研和执法检查,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全国人大机关开展490多次调研。自觉把调查研究作为受教育、转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的过程。

    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全面修订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修改委员长会议议事规则、常委会会议工作程序、常委会人事任免办法等。建立委员长会议定期听取信访情况、外事工作情况报告机制。推动全国人大机关制定和修改39件工作规范。

    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作用。召开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工作座谈会,统筹修改各专门委员会工作规则。

    加强人大新闻舆论和理论研究工作。全方位宣传报道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成效,讲好中国人大故事、中国民主故事。做好立法全过程宣传解读。加强代表履职宣传报道。加强人大新闻舆论阵地建设。发挥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智库作用。

    加强全国人大机关建设。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履行好参谋服务保障的主责主业。建好全国人大网络学院。完善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

    加强与地方人大的联系协同。举办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学习班。举办2期地方立法培训班。召开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交流会。及时向省级人大常委会通报有关工作情况。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全国人大机关工作人员担当尽责、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国务院、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充分信任、积极支持的结果。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立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监督工作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督的刚性和实效有待进一步增强;服务保障代表依法履职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人大新闻舆论和理论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拓展。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将虚心听取代表和各方面意见建议,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

    今后一年的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常委会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真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稳中求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法治保障。

    (一)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加强合宪性审查工作。实施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提高备案审查工作质量。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

    (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认真落实常委会立法规划。编纂形成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并提请审议。围绕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修改代表法、监督法、监察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制定金融稳定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增值税法、民营经济促进法,修改矿产资源法、企业破产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会计法、招标投标法、统计法、民用航空法。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文化强国,制定学前教育法、学位法,修改科学技术普及法、文物保护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法治宣传教育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社会救助法,修改仲裁法、监狱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传染病防治法。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能源法、原子能法、危险化学品安全法,修改国防教育法、网络安全法。加强涉外领域立法,制定关税法,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反洗钱法,推动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水平。

    (三)扎实有效做好监督工作。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今年预安排35个监督项目。检查企业国有资产法、农业法、社会保险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黄河保护法等5件法律的实施情况。做好计划执行、预算执行、决算、审计、金融、国有资产管理等监督工作,首次安排听取审议政府债务管理情况专项工作报告。围绕民营经济、财政防灾减灾及应急管理资金分配和使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托育服务、养老服务、生态环境、耕地保护、防沙治沙、行政审判、行政检察、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结合听取审议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情况报告、黄河保护法执法检查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围绕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加强新时代安边固边兴边、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预算法实施、政府采购管理与改革、城市安全发展、“八五”普法决议执行、发挥侨务资源优势等开展专题调研。

    (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制定关于加强全国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健全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联系人大代表的制度机制,丰富联系的内容和方式,定期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提高代表视察、调研实效。支持代表通过多种方式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围绕“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优化代表议案建议全流程工作机制。做好代表学习培训工作。

    (五)拓展深化人大对外交往。贯彻落实党中央外交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发挥人大对外交往特点优势,更好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六)提升常委会自身建设水平。扎实推进“四个机关”建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不断提高全国人大党的建设质量。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加强人大新闻舆论工作。更好发挥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作用,加强全国人大机关建设,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加强同地方人大的联系、协同、联动,深化与各方面的协调合作,完善同向发力、同题共答的制度机制,增强人大工作的整体实效。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精心组织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活动,总结、研究、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实践经验、优势功效,坚定制度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团结奋斗、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2024-03-09
  • 接续奋斗 砥砺前行

    【委员通道】


    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聚焦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



    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9位全国政协委员接受现场采访。委员们围绕东北全面振兴、打造中国文化符号、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等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讲述了他们所见证的中国发展新故事。








    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图为采访活动现场。光明网记者赵金悦摄/光明图片

    着力开拓奋进谱写发展新篇章

    刚刚过去的兔年冬天,哈尔滨走红,现象级冰雪热为新的一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开了个好头,也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浓浓暖意。新形势下,如何用好机遇和优势,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谱写新篇章?

    “我们要乘势而上,深入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东北在敢闯敢干、真抓实干中成为全面振兴的热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副市长张海华委员信心满满地说。

    东北资源条件好、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独特,不仅是中国大粮仓,也是重要的工业基地,汇聚了一批“国之重器”企业、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张海华委员说:“我们要用好这些优势和机遇,强化东北的首要担当,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

    谈及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到底“新”在哪里,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宝荣委员分享了甘肃浆水酸菜如何发展成产业的故事。

    黄宝荣委员介绍:“通过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数字化经营,走‘专精特新’的路子,我们把家庭作坊式的特色小吃做成了健康消费产业,既延伸了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也串起了当地企业、种植户和务工人员的致富链,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带领他们共同富裕,逐步形成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而这也正是新型工业化的新意所在。”

    “甘肃搭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列车,我们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的作为。”黄宝荣委员说。

    这些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孜孜不倦在干的一件事情,就是高效、合理、科学地利用水资源,助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以来,全疆累计投资195亿元,实施了1428个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全区3666个农牧村饮水问题得到全覆盖解决和巩固提升,各族群众的饮水从愁心变成了放心、舒心和暖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厅长梅钰委员说。

    截至目前,新疆现有耕地10558万亩,已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285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7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2023年,新疆粮食播种面积增量和总产增量位居全国第一。“我们坚信,只要锚定总目标接续奋斗,新疆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梅钰委员说。

    打造文化符号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中国味道、中国制造正成为一个个熟悉、鲜活的文化符号,把世界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们联结在一起,引发共情,产生共识,达到共鸣。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常常要到全球各地办展览、搞活动。每次看到五星红旗、中国招牌和中国灯笼,心中就充满了力量。正是这些亲切、熟悉的文化符号,给予我满满自信。”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舒勇委员切身体会到文化符号背后蕴藏的重要力量。

    对于如何立足中华文明,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时代文化符号,舒勇委员说:“打造新时代的国家文化符号绝非易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它是系统性的国家工程,我们要把它上升为国家战略来执行和推进。”

    北京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委员分享了排练话剧《上甘岭》的幕后故事。为了能够更加真实地呈现这场战役,演员们在三伏天关闭门窗和空调电扇,在近45摄氏度的高温下,穿着志愿军的棉服摸爬滚打。

    “其实,这样的排练远不及真正战场残酷环境的万分之一,但我们就是想体验志愿军战士曾经经历过什么,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安庭委员说。

    心系民之关切托举民生福祉

    “教师对社会影响大,全国近50万所学校有1890多万教师,托举近3亿在校学生的教育。”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郑军委员感慨地说。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体系。郑军委员表示,师范院校作为教师教育的主力军,在实践中建立了大中小幼一体化教师培养机制,培养了一大批既下得去、教得好,还能留得住的基础教育师资。

    郑军委员呼吁,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让尊师重教成为风尚,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小到感冒,大到慢性病、疑难病,中医药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所所长唐旭东委员以生活中的常见疾病和老百姓常用的养生方法为例,介绍了中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作为中医人,我们要擦亮中医药这一金字招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应用好。”唐旭东委员坚定地说。

    未来如何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药、吃上好中药?唐旭东委员建议,推进疑难疾病、重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让更多的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

    社区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家门口的服务直接关乎老百姓的幸福安康。

    谈起社区服务给群众生活带来的新变化,重庆市民政局副局长邓琳委员提到一位她在社区走访中遇到的高龄老人:“由于年事已高、体力不支,像买菜做饭这样的小事,成了他和老伴每天的烦心事。但自从社区有了老年食堂,老两口不仅能吃上可口的饭菜,还有更多时间参与社区活动,他们现在感到很开心、很满足。”

    每扇门背后的家事,也是国事。参与社区工作多年,邓琳委员有着很深的感触:“社区服务是一个‘大合唱’,需要多方力量协同发力。”她表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将其纳入了“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随着各地的落实,相信将来会有更多可感可及的为民、便民、安民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生产关系民生之本。在西藏,青稞是老百姓的主粮。近些年,西藏农科院农业研究所副研究员达瓦顿珠委员和他的团队一直在研究通过改良冬青稞来调整优化当地种植结构。

    达瓦顿珠委员介绍,冬青稞10月播种,次年7月收获,收获之后还能再种一季饲草。不久前,他在调研中看到,老百姓收获冬青稞后复种了荞麦。“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耕地的价值实现最大化,而且有效地保护了土壤。”达瓦顿珠委员兴奋地说。


    根在高原、心系国事、不懈奋战,是一代代扎根青藏高原的科技工作者的真实写照。达瓦顿珠委员表示,未来,他和团队的研究目标是培育海拔3800米以上能够种植的、耐寒早熟的冬青稞品种,探索不同生态区域最佳的复种模式,为高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24-03-08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 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






    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王毅: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两会期间再次同大家见面。当前,世界格局正在深刻变革,人类社会遭遇多重挑战。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中国将坚定做这个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中国将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的担当,也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下面我愿回答大家的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外交在去年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果?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进入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您能否介绍中国外交将在哪些方面更有作为?

    王毅:2023年是中国外交的开拓之年,更是收获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促进国际团结合作采取中国行动,为化解各种危机挑战提供中国方案,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中国贡献,开辟了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

    一年来,习近平主席主持两大主场外交,出席三场多边峰会,开展四次重要出访,举行百余场会见、通话,元首外交日益发挥不可替代的战略引领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亚地区和中南半岛实现全覆盖,中国—非洲、中国—东盟、中国—阿拉伯、中国—拉美的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新成果。成功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实现金砖历史性扩员,开启“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新篇章。促成沙特伊朗历史性和解,斡旋缅北达成停火协议,坚持政治解决所有热点冲突。坚决反对一切强权霸凌行径,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坚守外交为民永不停步,大力服务国家发展稳定大局。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对外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形成了新征程上中国外交战略的顶层设计。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线,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历史担当、更加富有活力的创造精神,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有作为的新局面。

    我们将更加自信自立,锻造中国外交的品格。始终把国家发展振兴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我们将更加开放包容,展现中国外交的胸怀。巩固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不同文明互尊互鉴。保持大国关系稳定,与周边国家携手共进,与全球南方国家共谋振兴。

    我们将主持公道正义,亮明中国外交的风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在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原则问题上旗帜更鲜明,铁肩担道义,锚定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

    我们将推动合作共赢,坚守中国外交的追求。坚定走团结合作的人间正道,积极为解决地区热点和全球性问题提出更多中国方案,贡献更多中国智慧,提供更多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公共产品,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记者:今年是俄中建交75周年。这些年来,双边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在当前国际关系全球转型下,如何最有效发掘俄中合作的潜力?

    王毅: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双方政治互信持续深化,互利合作优势互补,民间交往热情高涨。去年,双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400亿美元,提前完成2000亿美元的目标。俄罗斯天然气进入中国千家万户,中国汽车行驶在俄罗斯大街小巷,充分展现了两国互利合作的强大韧性和广阔前景。

    维护好、发展好中俄关系,是双方基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更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要求。作为世界主要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双方打造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冷战旧时代的大国关系新范式,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基础上,坚持永久睦邻友好,深化全面战略协作。当今世界,霸权不得人心,分裂没有前途,大国不应对抗,冷战不能重来。中俄关系顺应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潮流,对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促进大国良性互动、推动新兴大国合作都具有重要价值。

    今年,中俄两国迎来建交75周年,双方还将共同举办中俄文化年,两国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中方愿同俄方一道,进一步培育合作新动能,不断夯实两国人民友好基础。俄方今年担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中方也将在下半年接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双方将加强国际多边协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安全稳定。

    《人民日报》记者: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近年来中国与不少国家宣布共建命运共同体。您如何看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景?

    王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的中国方案。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乘坐在同一条大船上。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全球性挑战,各国理应超越历史、文化以及地缘和制度的差异,共同呵护好、建设好这个人类唯一可以居住的星球。这一重要理念体现了习近平主席作为大国领袖的宽阔历史视野和深厚世界情怀,突破了零和博弈的陈旧思维,站在了人类文明的道义高地,汇聚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历史关头,为人类向何处去指出了正确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引领当今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春华秋实,十载有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实践成果,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从卫生健康到网络、海洋,中国已经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多个领域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次写入联大决议,以及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

    近些年来国际形势的演变一再表明,命运与共、休戚相关是当今世界的最大现实,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意识到,人类的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世界的未来需要大家共同创造。我们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道路可能是曲折的,但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彭博社记者:自去年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后,中美就共同处理分歧、推进互利合作达成共识。但美方仍持续对华增加贸易和科技限制。中方认为未来这一趋势是否会有所转变?中方将如何应对?

    王毅:中美关系关乎两国人民福祉,关乎人类和世界前途。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保持对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始终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处理中美关系。

    我们的立场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原则: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既是对中美关系半个多世纪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对大国交往规律的把握,应当成为中美双方的共同遵循和努力方向。

    具体而言,相互尊重是前提,因为两国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不同,只有尊重和认可差异,两国交往才可持续;和平共处是底线,像中美这样的两个大国,发生冲突对抗后果不堪设想;合作共赢是目标,中美携起手来,可以办成很多有利于两国、有利于世界的大事。

    去年11月,中美元首在旧金山举行历史性会晤,双方就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重回健康发展轨道达成了共识,明确了方向。习近平主席深刻阐明了中方对中美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立场。拜登总统重申美国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并表示美国乐见中国发展富裕,不寻求打压遏制中国发展,不寻求同中国脱钩。

    旧金山会晤以来,中美关系改善取得一些进展,这符合两国和世界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但不得不指出的是,美方的对华错误认知仍在延续,所作的承诺并没有真正兑现。打压中国的手段不断花样翻新,单边制裁的清单不断延长,欲加之罪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美国如果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大国的信誉何在?美国如果一听到“中国”这两个字就紧张焦虑,大国的自信何在?美国如果只让自己保持繁荣,不允许别国正当发展,国际公理何在?美国如果执意垄断价值链高端,只让中国停留在低端,公平竞争何在?美国面对的挑战在自身,而不在中国。如果一门心思打压中国,最终必将害了自己。我们敦促美方认清历史发展大势,客观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积极务实地开展对华交往,言行一致地把承诺落到实处。同中方一道,推动中美关系走上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我们始终愿意与美方加强对话沟通,推进各界人士友好往来,架起更多相互了解的桥梁,消除不必要的误解和偏见。我们相信,双方完全可以找出一条两个不同大国在这个世界上的正确相处之道。

    新华社记者:国际上很多领导人都认为,当今国际秩序未能反映和适应国际现实力量变化,中方提出了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两大主张,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支持。您能否就此作进一步阐释?

    王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各方对需要什么样的多极化和全球化,看法并不一致。中方的主张是,应当实现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平等的多极化,是要体现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不能再允许个别或少数大国垄断国际事务,不能再允许以实力地位把国家分成三六九等,不能再允许谁的拳头大谁就说了算,更不能允许有的国家必须在餐桌上、有的国家只能在菜单里。要确保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能在多极化进程中平等参与,享受权利,发挥作用。

    有序的多极化,是要共同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共同坚持普遍认同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多极化不是阵营化,更不是碎片化、无序化,各国都要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内行事,都要在全球治理的进程中合作。

    普惠的全球化,是要做大并分好经济发展的蛋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能参与并享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妥善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的发展失衡问题,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富裕。

    包容的全球化,是要支持各国走出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搞发展模式的单一化,摒弃损人利己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保持全球经济增长活力与动力。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朝着各国人民期待的正确方向发展,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

    埃及尼罗河电视台记者:国际社会如何为巴勒斯坦人民提供必要保护?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公正立场受到阿拉伯国家赞赏。结束巴以冲突的未来出路是什么?中国还将为此发挥什么作用?

    王毅:本轮巴以冲突已造成10万平民伤亡,还有不知多少无辜民众被掩埋在瓦砾之下。生命没有贵贱之别,不能以种族、宗教划分。21世纪的今天,这场人道灾难竟然无法被制止,这是人类的悲剧,更是文明的耻辱。任何理由都不能再为冲突延续辩解,任何借口都不能再为平民被杀戮开脱。国际社会必须紧急行动起来,将立即停火止战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将确保人道救援作为刻不容缓的道义责任。加沙民众有权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妇女儿童应该得到亲人们的呵护。所有被扣押人员都应得到释放,一切伤害平民的行为都应被制止。

    加沙这场浩劫再次提醒世人,巴勒斯坦领土长期被占领的事实不能再忽视了,巴勒斯坦人民独立建国的夙愿不能再回避了,巴勒斯坦人民遭受的历史不公更不能世代延续,迟迟不予纠正。只有还巴勒斯坦人民以公道,全面落实“两国方案”,才能彻底走出巴以冲突的恶性循环,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产生各种极端思潮的土壤,才能实现中东地区的持久和平。

    中国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始终致力于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我们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呼吁个别安理会成员不要再为此设置障碍。我们倡议召开更大规模、更具权威、更有实效的国际和会,制定落实“两国方案”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我们主张巴以双方尽快恢复和谈,最终实现巴以两国和平共处、阿拉伯和犹太两个民族和谐共存。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恢复和平奔走,为挽救生命努力,为匡扶正义担当。

    《北京青年报》记者:过去一年来,中国先后为推动沙特和伊朗复交、缓和缅北局势等进行外交斡旋,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肯定,有不少人说只有中国才能做得到。您能否谈谈中国斡旋外交的成功之道?

    王毅:建设性参与解决国际热点,是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应尽责任。我们注重从国际实践中总结经验,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智慧,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我认为,“四个坚持”至关重要:

    首先是坚持不干涉内政。中方一直尊重当事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根据当事国的需要和愿望,遵循联合国宪章来发挥斡旋作用。

    第二是坚持政治解决。面对矛盾和争端,不能动辄使用武力,更不能迷信施压制裁。要以最大耐心推动对话协商,找到兼顾各方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在所有热点问题上,中方都愿劝和促谈,从不火上浇油。

    第三是坚持客观公正。中方始终坚持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立场,不搞双重标准,不拉偏架,更不谋取地缘私利。各国人民心中自有一杆秤,有了公信力,才有影响力。

    第四是坚持标本兼治。既要重视推动热点问题尽快降温,防止升级外溢,又要系统地、辩证地分析根源,综合施策化解矛盾,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更不能短视功利、内病外治。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和平需要大家维护。我们将与各国一道,为止战凝聚共识,为和谈铺路搭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埃菲社记者: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前景如何?中国对欧洲有何期待?怎么看待有的欧洲国家未能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王毅:去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双方各层级交流对话全面重启。中欧班列开行1.7万列,联结欧洲25个国家219个城市,在动荡世界中构筑起一条安全畅通的产供链生命线。中方给予欧洲多国免签待遇,便利了双方人员和经贸往来。你提到“一带一路”,实际上,中欧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例子很多,匈塞铁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几年前,一份欧盟政策文件给中国同时贴上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三种标签,事实已经证明,这种三重定位不符合事实,也不可行,反而给中欧关系发展带来干扰和阻碍。就好比汽车开到十字路口,红灯、黄灯、绿灯三种信号灯同时亮起,这车还怎么开?

    事实上,中欧并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也没有地缘战略矛盾,双方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中欧关系的正确定位应当是伙伴,主流基调应当是合作,关键价值应当是自主,发展前景应当是共赢。我们希望中欧关系能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一个强大的欧洲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同样,一个强大的中国也符合欧洲的根本利益。中欧应共同做多边主义的践行者、开放发展的倡导者、文明对话的推动者。放眼全球,只要中欧互利合作,阵营对抗就搞不起来。只要中欧开放共赢,“逆全球化”就不会得势。

    《联合早报》记者:台湾地区选举结束后,外界担忧台海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是否正变得黯淡?您如何看待当前台海局势?

    王毅:台湾地区选举只是中国的一个地方选举,选举结果丝毫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基本事实,也改变不了台湾必将回归祖国的历史大势。选举结束后,1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充分说明一个中国原则已经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如果现在还有人纵容支持“台独”,那就是挑战中国的主权。如果个别国家执意与台湾保持官方关系,那就是干涉中国的内政。我相信,大家迟早会看到一张国际社会遵守一中原则的“全家福”照片,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台独”分裂行径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破坏性因素。要真正维护台海和平,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台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越有力,台海和平就越有保障。

    我们的政策很清晰,就是继续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我们的底线也很清楚,那就是绝不允许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台湾岛内谁想搞“台独”,必将遭到历史的清算。国际上谁要纵容支持“台独”,必将引火烧身、自食苦果。

    海峡两岸骨肉相连,民族根脉不可分离。所有炎黄子孙,所有龙的传人都应秉持民族大义,共同反对“台独”,支持和平统一。

    《环球时报》记者:去年中国周边外交以中国—中亚峰会拉开帷幕,以中越结成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圆满收官。外界认为这是中国亲诚惠容周边理念在开花结果。您对今年周边外交有何展望?

    王毅:中国人常讲,远亲不如近邻。中国和周边国家是搬不走的邻居,亚洲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把这个家园建设好,是地区国家的共同心愿。习近平主席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开创了睦邻友好的新局面,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亚洲相处之道。

    我们坚持与邻为善。尊重彼此核心重大关切,保持密切高层交往,增进人民相知相亲,使睦邻友好深入人心,命运共同体意识落地生根。

    我们坚持以诚相待。倡导求同存异,照顾彼此舒适度,通过真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摩擦,共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共同书写同甘共苦的邻里佳话。

    我们坚持互惠互利。发挥互补优势,助力彼此的发展振兴,中老铁路、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马“两国双园”、中国印尼雅万高铁等一大批合作项目加快了区域增长。

    我们坚持开放包容。践行开放的区域主义,积极参与东亚合作,支持东盟中心地位,推动中日韩合作走深走实。中国—中亚峰会、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蓬勃发展,上海合作组织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合作组织。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五项原则诞生于亚洲,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为正确处理国与国关系贡献了东方智慧。70年过去了,五项原则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加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我们愿同周边国家一道,从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往构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继续作出亚洲的贡献,为全球增长继续提供亚洲的动力。

    CGTN记者:乌克兰危机至今还没有平息迹象。上月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时曾表示,中方所做的一切就是劝和促谈,您认为何时才能回到谈判桌前?

    王毅: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坚持劝和促谈。习近平主席亲自同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在内各国领导人深入沟通,中方专门就此发布立场文件,多次派出特使穿梭斡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目标,就是为止战和谈铺路架桥。

    前不久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我们强烈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乌克兰危机可能带来“多输”后果,愿意创造条件探索可靠的解决出路。

    历史经验证明,冲突如果延宕不止,往往会恶化升级,甚至超出当事方的设想。和谈如果无法开启,误解误判就会积累叠加,进而酿成更大的危机。这方面的教训值得汲取。

    任何冲突的终点都是谈判桌。早一点谈起来,和平就早一天到来。只要各方都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妥善解决各方的合理关切,欧洲就能真正建立起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框架。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应该”是中方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根本遵循。中方支持适时召开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对所有和平方案进行公平讨论的国际和会。中方期待欧洲大陆早日恢复和平稳定,愿继续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新社记者:中国外交将如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对于外界一些担忧中国发展前景的声音有何回应?

    王毅:大家都知道,去年中国经济以5.2%的增速,贡献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增长。中国发动机仍然强劲,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这里,我还想请大家注意几个新的趋势:

    首先,中国的发展不仅有量的合理增长,而且有质的有效提升。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绿色转型成果斐然,社会预期稳步改善,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其次,中国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正在向全球展开,新需求、新业态爆发式出现,自身发展和对外合作的空间都在迅速拓展。第三,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关税总水平已经降至同世贸组织发达成员相当水平,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到31项以下,制造业准入全面放开,服务业开放加速推进,外商投资收益率仍名列世界前茅。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更离不开中国。唱衰中国必将反噬自身,误判中国就将错失机遇。

    经济外交也是对外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将持续推出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举措,包括更多支付便利。我愿告诉大家,从3月14日起,中方将进一步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6国试行免签政策,我们希望更多国家给予中国公民签证便利,共同打造跨境人员往来的快捷网络,推动国际客运航班加快恢复,让中国公民说走就走,让外国朋友宾至如归。我们还将组织更多的“驻华使节地方行”,为地方、企业开放合作搭建更多的桥梁。我们愿配合主管部门,推动商签更多的高标准自贸协定,扩大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稳定畅通。我们将合力办好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链博会等国际合作平台,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各国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带来更稳定预期、更长远利好。

    印尼安塔拉通讯社记者:中国与东盟国家一致同意加快谈判,推进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南海行为准则”。为营造南海和平和谐环境,中方将提出什么方案?

    王毅:中国人民在南海世代生活劳作,南海诸岛早已是中国政府依法管辖的领土。今天的南海,又是世界上最繁忙、最安全、最自由的航道。几十年来,全球50%的商船、三分之一的海上贸易航经于此,从未受到任何干扰阻碍。环顾动荡的世界,南海能保持和平稳定,离不开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作出的努力,殊为不易,弥足珍惜。

    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两个坚持:存在的争议坚持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对话协商谈判加以妥善管控解决,海上和平坚持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努力加以维护。这也是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核心要义。

    关于海上争端,中方一直保持高度克制,主张本着睦邻友好精神,尊重历史和法理事实,寻求各自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但我们不允许善意被滥用,不接受海洋法被歪曲。对蓄意侵权,我们将依法正当维权;对无理挑衅,我们将及时据理反制。我们也奉劝某些域外国家不要挑事生非、选边站队,不要成为南海的搅局者和肇事方。

    关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中国和东盟国家都要继续落实好《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同时加快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商谈,设立更加富有效力和实质内容、符合包括海洋法在内国际法的地区规则。在中方大力推动下,“准则”已成功完成二读,启动了案文三读程序,我们愿同东盟国家一起努力,争取早日达成“准则”,切实把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合作之海。

    凤凰卫视记者:国际社会竞相提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方案,中方对大国间就人工智能开展合作持何立场?

    王毅:人工智能进入爆发式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主张发展与安全并重,既要拥抱新事物新机遇,也要装好刹车再上路,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去年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清楚阐明了中方的态度和主张。

    我们关注的主要是“三个确保”:一是确保有益。人工智能的发展应有利于人类共同福祉,符合人类伦理规范,符合国际法规则,符合人类文明进步方向。二是确保安全。人工智能应始终处于人类控制之下,不断提高可解释性和可预测性,为此要建立各种风险评估和管控方案。三是确保公平。应在联合国框架下成立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机构,各国都能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中平等参与、平等受益。

    我还要强调的是,如果企图在人工智能上也搞什么“小院高墙”,将会犯下新的历史错误,不仅阻挡不了各国的科技发展,还会破坏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完整,削弱人类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中国对与各国开展人工智能合作持积极开放态度,迄今已经与一些国家建立了对话机制。人工智能大国之间的合作很重要,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也很重要。我们将适时向联大提交“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的决议草案,以促进各方加强技术共享,努力弥合智能鸿沟,不让任何国家掉队。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广播电视台记者:您今年1月访非,延续了中国外长每年首访必到非洲的传统。中方打算如何巩固同非洲国家的合作?美国等西方国家高官近年来密集访非。请问中方是否担心中非关系面临西方的竞争?

    王毅:中国外长每年首访选择非洲,这一传统至今已经坚持34年,在国际交往史上独一无二。因为中非是肝胆相照、命运与共的兄弟,我们在反帝反殖斗争中并肩战斗,在发展振兴道路上守望相助,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坚守道义。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了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引领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步入了“快车道”。中国连续15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中非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中非民众的心越走越近。

    当前,以中国和非洲为代表的“全球南方”蓬勃发展,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非洲国家正在经历新的觉醒,外部强加的模式并没有带来稳定和繁荣,非洲国家需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把前途和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这一新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将继续和非洲兄弟坚定站在一起,支持非洲获得思想上和观念上的真正独立,帮助非洲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支持非洲加快现代化进程。

    中国历来主张非洲不应被边缘化。在中非合作蓬勃发展起来后,其他大国也把目光重新投向非洲,中方对此表示欢迎。希望各方都像中国一样,加大对非重视,增加对非投入,支持非洲发展。我们也愿意在尊重非方意愿基础上,开展更多三方合作、多方合作。

    中非合作论坛新一届会议将于今年秋天在中国举办。届时,中非领导人时隔6年将再次聚首北京,共商未来发展合作大计,深入交流治国理政经验。我相信,中非双方将通过此次峰会,弘扬传统友好,深化团结协作,为加快中非共同发展开辟新境界,为中非命运共同体开启新篇章!

    韩国广播公司记者:关于朝鲜半岛问题,中方仍坚持既定立场吗?近期半岛紧张局势加剧,中方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王毅:朝鲜半岛问题延宕多年,病根是清楚的,就是冷战残余犹存,始终未能建立起和平机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药方也是现成的,就是中方提出的“双轨并进”思路和“分阶段、同步走”原则。

    当前半岛局势日趋紧张,这是中方不愿看到的。世界已经够乱了,半岛不应再次生战生乱。谁要借半岛问题开冷战对抗的倒车,就要承担历史责任;谁要破坏地区的和平稳定,就会付出巨大代价。

    中方在半岛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所有努力集中到一点就是致力于半岛地区的和平稳定和长治久安。当务之急是停止威慑施压,摆脱轮番升级的对抗螺旋。根本之道是重启对话谈判,解决各方尤其是朝鲜方面的合理安全关切,推动半岛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

    总台国广记者:当前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国际社会普遍期待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有些大国企图绕开联合国,组建各种“小圈子”。中方如何看待联合国的作用?对联合国改革有何主张?

    王毅:中方始终认为,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种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任何国家都不应自行其是、另搞一套。近年来一系列危机挑战一再警示我们,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联合国的地位必须维护,不能取代。

    联合国成立70多年来,经历了各种风雨,遭遇到强权政治的冲击,但仍然是当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核心机制,是广大中小国家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平台。

    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和维和出资国。面对发展赤字,我们积极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对气候威胁,我们支持联合国应对气变国际合作,将用历史上最短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

    同时,联合国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完善,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新现实,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大国尤其要承担责任,推动联合国包括安理会更好履职尽责,更有效凝聚全球共识,动员全球资源,协调全球行动。中方支持联合国举办未来峰会,达成各方都受益的“未来契约”。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支持联合国不断发展完善,以国际法治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要旨,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以有效行动为导向,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不断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法治化。

    巴基斯坦通讯社记者: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很多国家都感受到“一带一路”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您对下阶段共建“一带一路”有何展望?

    王毅: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多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累累硕果,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也成为共建国家携手发展的合作之路、机遇之路、繁荣之路。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方下一步采取的八项行动,标志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愿同各方一道,传承丝路精神,落实论坛成果,开启共建“一带一路”的第二个金色十年。

    我们将推动硬联通提质升级。进一步建设高质量、可持续、有韧性、海陆空一体化的全球基础设施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加快建设“数字丝绸之路”,深耕“绿色丝绸之路”,合力应对各种新型挑战。

    我们将推动软联通走深走实。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守开放绿色廉洁理念,锚定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方向,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同各方发展战略对接,统筹标志性项目和“小而美”项目,积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一带一路”更好成为大家的机遇、共享的机遇、持久的机遇。

    我们将推动“心联通”日益深入。大力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明对话,大力支持各国民间和地方交往,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让丝路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中国不追求独善其身的现代化。我们期待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的发动机,成为实现世界现代化的加速器。

    古巴拉美通讯社记者:去年,金砖机制实现历史性扩员,古巴成功举办“77国集团和中国”峰会。一些媒体和学者认为,“全球南方”正在挑战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国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一员,对此有何评论?

    王毅:金砖国家发展壮大,是维护和平力量的增强,是世界正义阵线的扩大,不应被视为什么挑战。从更广意义上讲,金砖扩员是“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世界多极化进程加速推进的体现。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全球南方”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提升到40%以上,正在深刻改写世界经济的版图。独立自主是“全球南方”的底色,团结自强是“全球南方”的传统。“全球南方”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已经成为国际秩序变革的关键力量,是百年变局的希望所在。

    中国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全球南方”的坚定一员,始终与所有南方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是推动“全球南方”发展振兴的中坚力量。

    今年将是“全球南方”合作的丰收年,亚非拉团结的新起点。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迎来成立20周年,中国—拉共体论坛十年有成,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也将于今年秋天在中国召开。中方期待同各方共襄盛会,不断汇聚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南方力量”。我们也支持俄罗斯办好扩员后的“大金砖”峰会,支持巴西、秘鲁分别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共同点亮全球治理的“南方时刻”。

    《中国日报》记者:去年,中国从苏丹紧急安全撤出1500余名中国公民。今年外交部将在外交为民方面出台哪些措施?

    王毅:过去这一年,世界局势变乱交织,党中央时时放心不下广大海外同胞的安危。一年来,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全力以赴,把党中央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位同胞。

    我们加强海外领保力度,处理各类案件8万多起,发布提醒预警6000余条。先后从苏丹、巴以等地紧急撤离数千名中国公民,全力守护海外中国公民生命安全。我们持续优化“中国领事”APP功能,12308热线全年受理求助来电53万多通。我们进一步提高中国护照“含金量”,同新马泰等20多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我们还出台首部领事保护与协助条例,进一步提高领保工作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外交为民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三件大事:

    一是全力打造海外中国平安体系,加强预防性领保宣传和安全风险预警,进一步优化12308热线,建设高效、闭环、全链条的领保服务平台。

    二是打造人员往来的快捷网络,推动国际客运航班加快恢复,持续扩容中国免签“朋友圈”,与更多国家达成形式多样的多年多次签证安排。

    三是不断提高线上线下领事服务水平。优化升级“中国领事”APP,打造驻外使领馆“智慧领事大厅”,为海外中国同胞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领事服务。

    我在此想告诉大家的是,中国的外交是人民的外交。为人民服务、让同胞满意,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中阿卫视记者:过去一年,中国声音在国际上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多人希望了解更多中国故事。您认为新时代中国故事的重点和意义是什么?外国记者在传播中国故事方面能发挥什么作用?

    王毅:这个问题问得好。这几年,外国驻华记者报道了许多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从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到“奋斗者”号极限深潜,从荒漠化治理到低碳生活,从杭州亚运会到贵州“村BA”。你们向世界讲述亿万中国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感人故事,让世界看到新时代中国的蓬勃生机。借此机会,我要向为此做出努力的记者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中国故事可谓精彩纷呈。首先是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共产党100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这是中国故事中最耀眼的主题。中国故事说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故事。人民是中国故事的主角,14亿多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接力奋斗,通过辛勤劳动追求幸福生活,这是中国故事中最精彩的篇章。中国故事也是中国和世界相互成就的故事。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同各国的共同发展联系起来,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既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这是中国故事中最宏大的叙事。

    你提到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应当看到,中国故事不是孤立的,而是人类故事的重要篇章。中国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只要各国立足自身国情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就一定能够绘就百花齐放的世界现代化新图景。

    讲述中国故事的外国记者朋友正在不断增多。我看到一位外国记者表示:中国是一个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地方,讲述中国故事不只是他的一项工作,更是终生的使命。我也注意到,这些年有越来越多的“洋网红”因为分享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而受到各国网友的喜爱。我们欢迎更多外国朋友一起来讲述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故事,讲述中国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


    记者会历时1小时30分钟。

    2024-03-08
  • 内蒙古代表团举行代表小组会议 继续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 预算报告和草案 孙绍骋参加审议 王莉霞发言

    3月7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在驻地举行代表小组会议,继续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

    代表团团长孙绍骋参加审议,代表团副团长王莉霞发言,林少春、杨进分别主持代表小组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民委,文件简报组有关同志到会听取审议意见。

    王莉霞代表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重要要求,内蒙古要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结合内蒙古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完全赞成国家发改委的计划报告和财政部的预算报告。两个报告与《政府工作报告》统筹衔接,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份清晰的计划书和任务表。内蒙古一定紧扣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抓好政策落地,紧扣两个报告政策取向细化工作举措,紧扣过紧日子要求推进改革任务,全力以赴把总书记交办的事、党中央部署的事落实落细。


    杨进、史玉东、奇飞云、杜岗、薛志龙、及永乾、陈爱雪、赵会杰、敖慧然、邢界红、闫宏伟、孟繁英、郭大勇、杜汇良、贺海东、罗青、鞠树文、王臻等代表先后发言,大家对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表示赞同,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了意见建议。

    2024-03-08

  • 首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