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蓬江这十年】奋楫蓬江,吹响改革创新“集结号”,点燃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来源:江门日报  更新时间:2022-09-23
  这是一座“创新之城”的

  嬗变之声——

  “这里的补贴奖励不是最多的,但却是最用心的。”领到“蓬博人才卡”的嘉宝莉博士后汪金说。

  “入驻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以下简称“珠西创谷”)后,我们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获得多项技术突破。如今,公司已拥有年处理2万吨固体废弃物的能力。”绿润科技总经理王明生说。

  “如今,从交资料到取证只需跑两趟,很方便。”在蓬江区企业法人一门式服务中心领到新公司营业执照的市民陈国庆说。

  刘淑君摄

  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新。

  十年来,坚持创新引领,

  蓬江区多项工作

  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蓬江产业园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食品),江门市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珠西创谷分别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法人一门式行政服务改革获“中国十大民生决策”称号,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成为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

  奋进新征程!蓬江区积极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大胆探索中聚创新之力、创新之能、创新之才,不断丰富发展新内涵、拓展发展新空间、集聚发展新实力,一座“创新之城”在珠江西岸屹然崛起。

  蓬江产业园。刘琼摄

  聚力

  科创“活水”尽情释放

  在香港科学园工作16年后,怀着建设家乡的初心,马振富于2016年回到江门这片热土,成为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有限公司的行政总裁,与园区科技企业同心同行同成长。

  5年时间,在他的努力下,珠西创谷成为广东省认定的4个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之一,也是江门唯一的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绿润科技、云讯电子、微电电子等一批粤港澳大湾区知名企业从这里走出。这些企业研发生产的固体废物处理自动化设备系统、无人分药机、全球节能效率最高的磁浮马达系统等项目和产品,更是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珠西创谷

  在创新的土壤上,方能开出“创新之花”。过去十年,蓬江区交出了亮眼的“科创成绩单”:珠西创谷成为全市首家省级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2021年省博士工作站新增量和总量跃居全市第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88家,居全市前列;全区专利申请量5914件、专利授权量3228件、有效发明专利量995件,数量均居全市首位……

  走进蓬江区各大产业园区,“隐形冠军”不断涌现:天地壹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醋饮料领军品牌;广东科杰,已成为国内高速数控雕铣机行业的龙头企业;广东宝德利,已成为国内水溶性功能薄膜行业的龙头企业……

  蓬江产业园一角。刘琼摄

  从“蓬江制造”到“蓬江智造”,科创“活水”正在蓬江大地尽情释放。根据部署,蓬江区接下来将建立多级联动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力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70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5%,建设涵盖教育、新能源、工业互联网、水资源、环保、农业农村等领域的系列科普基地。

  聚才

  厚植人才成长沃土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力资本提升带来的“乘数效应”,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过去十年,通过高质量“聚才”、高效率“用才”、高水平“留才”,蓬江区的行进之舟上,“奋楫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干事创业的热情越来越高昂。截至2021年底,全区累计创建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13个,共完成江门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评定1411人,数量排名全市第一。

  高质量“聚才”。近年来,蓬江区积极贯彻落实江门市人才强市新四十条及配套政策,结合该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及博士人才需求,出台了蓬江区专属博士政策、人才岛专属人才政策及其配套实施方案,为人才引进工作提供了完善的政策支撑,补贴标准逐步向“省一流”看齐。

  高效率“用才”。数据显示,蓬江区累计建成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广东省博士工作站9个、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值得一提的是,蓬江区还致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今年,由江门市人社局和蓬江区政府共同建设和管理的江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批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进一步强化产业园品牌优势。

  图为嘉宝莉科研工作者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实验室进行新产品研究开发工作。

  一系列国家级、省级优质平台,让蓬江区厚植人才成长沃土,创新成果迎来“井喷”,也为高层次人才发展提供了“造梦空间”。2018年,汪金带着可持续发展涂料的研发项目入职嘉宝莉,成为蓬江区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在站博士后,致力于研究二氧化碳基水性聚氨酯。如今,汪金的研发项目已经完成基础研究,正紧锣密鼓地推动产业化落地的相关事宜。

  高水平“留才”。为深入推进“人才倍增”工程,近年来,蓬江区相继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启动“3个100人才引育工程”,实行人才服务“一卡通”,探索人才住房配售工作,人才满意度、获得感持续提升。

  “非常暖心,在这里我感受到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在子女入学、政务服务等方面,我们高层次人才可以享受到政策的优待。”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江门分公司高级工程师陈永根在领取到蓬江区首批“蓬博人才卡”后连连点赞。

  人才金融服务中心

  聚能

  机制创新激发活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党的十八大以来,蓬江区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统推进,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人才体制机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教育综合改革等重大改革扎实开展,再到滨江新区通过体制改革打造成江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平台……一系列改革创新之举在蓬江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从“管字当头”到“服务至上”,机制创新激发活力。比如,以“减证”推动“简政”,蓬江全面实施“二十八证合一”改革,打通部门间的“信息孤岛”,落实“证照分离”第一、二批共134项事项分类改革;“放管服”“数字政府”改革走在全市前列,115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只进一扇门”办理,开办企业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深度对接“双区”建设,实现与深圳宝安、广州天河、佛山顺德合计318个事项“湾区通办”,区行政服务中心被评为“广东省区县级标杆大厅”,法人一门式行政服务改革荣获“中国十大民生决策”称号。

  行政服务中心

  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蓬江用政府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近年来,蓬江区市场主体总量以年均10%的增速快速发展,目前已超10万户。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改革深入推进的动力源泉。一直以来,蓬江聚焦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有序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改革。在全市率先启动集团化办学,持续提升教育品质;深化4家镇级卫生院与市人民医院医联体合作,建成首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推行环卫一体化改革,建成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成功通过全国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现场评估……面向未来,迎着改革浪潮,蓬江砥砺奋进,在新征程上大步向前。

  见证者说

  蓬江区科技局副局长李天:

  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江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及蓬江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增加13.39万人,增长人数居全市首位;全区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为21858人,居全市首位。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蓬江区人口增速、人口素质都是我市的“排头兵”,也从侧面反映出蓬江区作为主城区,创业创新的活力正持续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郭永乐摄

  2003年,我来到蓬江,长期在经济、科技部门工作,一路见证了蓬江如何以“科创”为中心,稳步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十年来,全区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质的飞跃,科技型企业培育效果显著,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特别是最近几年,为积极发掘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潜力、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动产学研深入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蓬江区探索推出“3个100人才引育工程”、实行人才服务“一卡通”、率先探索人才住房配售等措施力度可谓空前。

  “十四五”时期,蓬江区处在助力构建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奋力蝶变期。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支撑,将在推动产业升级与动能转换、重塑区域竞争优势、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与共建“智治”社会等众多领域,肩负更加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蓬江片区发展迅速。刘淑君摄

  一线案例

  江门产研院落户江门人才岛

  构建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体系

  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江门产研院”)作为广东省科学院和江门市人民政府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载体,于2020年8月成立,并落户江门人才岛。

  两年来,江门产研院发挥省科学院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高度集聚的优势,深入推进落实“科技引领”工程,构建起以蓬江总部为中心、各县(市、区)工业园内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分中心的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体系,并引进高新项目落地、深化企业服务、加快技术成果育成孵化等系列工作,持续为江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同时,江门产研院积极与蓬江区开展合作。双方共建健康食品创新平台,摩托车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预制菜研究和质量控制中心;结合蓬江企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与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现已柔性引进6位博士对接蓬江区高新技术企业,共建创新平台或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共16个;与相关机构在蓬江区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分别为广科蓬江产业创新园、广科研创数科园·湾越汇园区、广科研创数科园·晨荣园区。

  蓬江一角。郭永乐摄

  数读

  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88家,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5家,全社会研发投入一直位居全市前列。

  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奖项超100项,盈骅公司获得2018年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二等奖,刷新江门市企业获奖历史最好成绩。

  在深交所、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达13家,形成一批行业标杆。

责任编辑:延菁菁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