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续写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篇
更新时间:2021-10-09
 十八大以来,南京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着力加强党的领导、重视创新实践、丰富时代内涵、夯实基层基础。

  深化“三个体系纳入”,推动教育全员覆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全市大中小学启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工作,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选树12所学校为试点,打造“必修课+选修课+学生社团与竞技运动队”等特色教程,持续开展“民族政策法规进高校巡讲”活动,指导市属高校建设各有特色、氛围生动的“红石榴体验空间”。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开展各级干部民族理论政策系统培训,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并作为必修课,2014年以来共培训各级干部13000余人次。挂牌成立“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院”和“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纳入社会教育体系。在全市培育命名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10个主题广场,并在各类文博场馆创办大讲堂。建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打造“同橙共铸·红石榴家园”、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云平台等。

  构建“1+N”格局,推动创建全时空全领域覆盖。建立以全市18个国家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教育基地、121家省市级“红石榴家园”和156个全国及省级模范集体、示范单位为主要成员的“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联盟”。在全市12个板块全面实施“一区一品”特色创建,打造“博爱钟山”“同乡共井”“紫峰红融”“城市客厅”“五红共筑”“智慧中心”“乡贤文化”“多彩竹镇”“茉莉花开”“健康中国”“国瓷小镇”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项目。实施“微创建”“旅游+”“文化+”“宁聚力”等行动和工程,常态化开展社区“心理小课堂”“手拉手”“心连心”“五个一”结亲互助等系列活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空间的嵌入到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的全方位嵌入。

  坚持“核心引领+多元滴灌”,推动理念全维度覆盖。以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引领,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持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融入南京城市风貌及城市精神、城市地标、城市重点窗口,将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命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打造茉莉花、雨花石、秦淮花灯、南京长江大桥等“十个一”各民族共有的中华文化符号,将秦淮游船、城市客厅主题灯光秀、有轨电车等视觉形象融入精品旅游路线。以爱我中华为内核,组织国家公祭日爱国主义教育、“共植同心林”、民族文化节等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将5月6日打造成中华民族团结日进行重点宣传;以农民画为载体,打造“同心绘梦”统战文化阵地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以“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目标,全面推广民族健身操;以感知中国、寻根之旅、大运河文化体验营等文化交流品牌为载体,组织10余场次青年学生交流活动,建立中华文化海外交流基地10家、华文教育基地13家,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责任编辑:陈墨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