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21-11-03

  在大理州民族中学,各族学生同跳一支舞。人民网李发兴摄

  人民网: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那么,大理州如何确保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在大理落地见效?

  杨国宗: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我们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学习,也及时下发了文件,指导基层掀起学习的热潮。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着力在切实强化政治担当上下功夫。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放在首位。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围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要求,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和政治责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是着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下功夫。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大理州的工作,特别是民族部门的核心工作职能要向主线优化、工作措施要向主线发力、人员力量要向主线加强。我们要把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融入到宣传的大格局当中、工作的大体制当中、教育的大体系当中。在宣传上,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到一个整体的体系。在具体工作上,要加快制定实施《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抓紧筹建大理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加紧推出一批大理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实施一批中华文化视觉形象工程,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全面深入持久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中小学、进高校、进培训机构,实现教育的全覆盖,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广大青少年心灵深处。

  三是着力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上下功夫。大理州是全国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在重新申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过程中,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来推动工作发展。我们研究制定了《大理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重新申报工作实施方案》,稳步推进重新申报各项工作。全力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三年行动计划,计划通过三年行动,让12个县市全部都实现国家级或省级的示范命名。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十进”创建活动,实行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共建联创和协同创建,形成全员参与、全领域共建、全流程创建、全要素保障的创建工作格局。同时还全力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行动,扩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力和引领示范作用。广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永远跟党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等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在洱海保护、脱贫攻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中,共同守护共有精神家园,一起实现幸福生活的美好历程,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四是着力在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坚定“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围绕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和省委省政府给大理的“两城一区”定位,即“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食品牌’示范区”的定位,争取在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中走在前列,这也是我们“十四五”发展的目标。我们将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推动大理州经济社会的发展,真正地让大理成为一个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地区。
  村民们跳起舞蹈迎丰收。人民网李发兴摄

  人民网:大理州是首批命名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大理州在创建示范州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

  杨国宗:大理是中国唯一的一个白族自治州,国土面积2.9万平方公里,有333.4万人口。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的关心下,大理州在民族地区的发展当中,始终走在前面。“十三五”期间,大理州在全国30个自治州的排名从原来的第7位提升到第5位。在创建示范州的过程中,我们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并结合大理实际,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完善机制体制。首先是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在实处,实行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双一把手”负责制,把对民族工作的考核机制纳入到了党政考核的大体系里面,列入了全州综合考评和领导班子考核的评价体系,也探索建立了示范区建设责任制,包括领导责任制、年度重点工作责任制、督查巡查制、通报制和报告制、考核激励制、追责问责制等。同时我们也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开展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双推进”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推进双融合双推进的工作机制,真正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个部门通力合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格局。

  二是围绕主题主线,打牢共同思想基础。一是强化“大学习”。我们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精神,都纳入到党委中心组、州委常委会来学习。我们始终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民族工作理论作为第一议题来学习,也纳入到党校、干部教育学院学习培训主体班,纳入到党建的工作重点中,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进行学习,也开展了丰富的学习活动。我们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落户到大理大学。在大理大学筹建州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成立大理州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讲坛”学习制度。二是强化“大培训”。今年上半年,我们对全州宗教界代表人士、换届后乡镇村“两委”委员和民族宗教专干等全员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共有5.3万人次参训,让广大基层干部更加全面地了解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新方向和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新要求。三是强化“大讨论”。我们与大理大学合作积极筹备由国家民委、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国学术专题研讨会,我们现在也在进一步挖掘大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料,讲好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统一的一些故事和一些政策体系,积极推动和构建符合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求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话语体系。四是强化“大调研”。我们与大理大学深度合作,借助专家资源来开展以“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探索研究”等4个重点课题研究,从而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真正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项战略研究抓实、抓深、抓细。

  三是着力加快发展,不断改善民生福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围绕提升大理州各族人民的幸福指数,围绕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上,着力推动民生改善,推动全面发展。应该来说,我们也取得了一些实效,特别是我们在一手抓高水平保护洱海、一手抓转型发展上做了一些工作。我们通过“八大攻坚战”,洱海治理初见成效。通过环湖治污、环湖截污、面源治理、矿山关闭、生态搬迁、水质提升等一系列措施,洱海的水质稳定在Ⅱ至Ⅲ类之间,应该说洱海治理也成为了全国治湖的一个案例,取得了洱海治理的生态之美,也带来了更好的社会效应,让大家能更好地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同时我们也在加快发展,在保护好洱海的同时推进高质量发展。我们在“十四五”规划里构建了一个大的发展体系,叫作双核驱动协同发展,就是以环海流域为一个中心,提升一个经济中心,建立文旅大健康数字经济和会展。人口向巍山县转移,产业向祥云县集中。以祥云为现代物流基地的先进制造、新材料、新环保、新能源等产业打造一个产业中心,来提升形成一二三产协同布局,构建现代绿色产业格局,从而创建大理国家级洱海保护绿色发展示范区,让大理真正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国示范样板。在城镇化发展过程当中,我们构建了“一城三区四单元”的格局,就是实现大理、祥云、巍山一体化发展。其他的9个县构建1个东南西北各具特色的差异化互补化发展的格局。东部的宾川和鹤庆工贸协同发展,南部的弥渡和南涧农旅结合发展,北部的洱源和剑川文旅引领发展,西部的云龙、漾濞和永平绿色主导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的城镇发展格局,提升整个城市化的进程,形成产城人的融合,推动大理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在正在持续巩固的过程当中。交通基础设施在不断改善提升,近200公里的铁路、近600公里的高速路已形成,我们迈入了“高铁时代”。“十三五”末,我们GDP达到了1484亿元,大理州的发展在稳步提升,我们还要不断地推进,真正地让铸牢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不断地夯实。
  洱海。人民网虎遵会摄

  四是增进文化认同,构建一个共有精神家园。我们都知道构建共有精神家园十分重要,所以我们深入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树牢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牢牢地抓在手上,广泛开展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面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我们大力实施中华文化视觉形象工程,在主要街道、景区、学校等场所大力推行中华民族文化形象,在主要路段展示中华灿烂的文明、悠久的历史和国家成就,真正增强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借助传统节日、民族节日等开展共享中华文化的系列活动。我们大力实施民族文化保护工程、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和民族文化“双百”工程,打造了《洱海情深》《不一样的大理》等一批文艺精品,南涧跳菜、剑川木雕、鹤庆银器等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享誉国内外,真正地能够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牢不可破、坚不可摧。

  五是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创建提质增效。2016年我们第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以后,现在我们推动创建工作由“突击推进”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转变。全面实施“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三年行动计划,对获国家命名的县市,每个县市奖励1000万元。我们还出台了很多政策,包括《进一步加快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力争到2025年要建成1000个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努力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实体化、项目化、工程化,同时制定了示范单位命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与大理大学合作制定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地、市、盟)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办法,让评估更有公平性、公正性、规范性、科学性,从而提升工作质量,让创建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可以说为全国和全省提供了一个“大理样板”。这个指标体系今年已经获得了云南省地方标准重点项目,是云南省38个立项当中唯一的人文社科项目,并经云南省版权局审核通过著作权登记,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版权局著作权。

  六是抓实社会治理,大力营造和谐环境。大理州坚持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进步,来防范一些重大风险,来提升示范区建设的法治化水平。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平安大理的建设,积极开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动社会治理向基层下移、向基层赋权,不断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全力预防和化解洱海保护、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医疗纠纷、民族宗教等领域的矛盾纠纷和难点问题,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多年来,大理没有发生一起因为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重大事件或者是群体性事件。我们持续推进法治大理建设,出台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自治条例》《洱海保护管理条例》《苍山保护管理条例》《乡村清洁条例》等一些地方性法规,还制定了《大理州贯彻〈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了法规体系,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法治化的轨道从而提升社会治理的整体水平。
  南涧县公郎镇板桥村委会裕谷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人民网符皓摄

  人民网:通过示范区建设、创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大理州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杨国宗:总的来说,我们在推进过程当中主要做了以上六个方面的工作。通过示范区建设,我们取得的一些成效,归纳总结起来,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全面落实了党的民族政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落到实处,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荣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奖“长安杯”,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二是牢固构筑了共有精神家园。大理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典范。立于公元776年的南诏德化碑,开宗明义“我自古及今,为汉不侵不叛之臣”。自古以来大理各民族始终心向国家统一,自觉维护民族团结,鲜明地体现在大理各族人民对以王德三、张伯简、周保中等革命前辈为代表的大理红色革命文化的创造性传承上。生动地体现在以“五朵金花”故事为代表的大理各族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自觉和高昂热情上,集中体现于生活在众多茶马古道重镇的大理各族人民对开放包容、相互认同历史传统的创造性传承上,以《天龙八部》《小河淌水》等为代表的一批大理优秀精品力作,就是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的结晶,已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符号和守望相助历史传统的精神标识。今年,我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将脱贫攻坚、洱海保护取得的伟大成就作为生动教材,深入开展感党恩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各族群众发自肺腑地感恩伟大中国共产党、感恩伟大祖国、感恩伟大新时代,极大增强了各族群众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是不断凸显了融合效应。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深入实施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十百千万示范创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更加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南涧县始终坚持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南涧跳菜”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跳”出大山舞向世界,“跳”进英国皇宫,“舞”向央视春晚。同时,发展了230支2000多人的跳菜文艺队,人均年收入达7000多元,实现了民族民间文化由娱民向惠民、富民转变,闯出一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交融发展,助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四是持续结出了创建丰硕成果。先后有剑川县人民政府等14家单位、何国祥等15人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等11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漾濞、南涧、永平三县通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省州初验,上报国家民委审核验收数量全省第一。鹤庆县金翅鹤村等38个村被国家民委先后挂牌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数量全省第一。洱源县郑家庄,是一个由汉族、白族、藏族、纳西族、傈僳族等多个民族组成的村庄,尽管民族、语言、习俗、宗教信仰各不相同,但各族群众却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守望相助、团结一心的命运共同体,手足相亲、和睦相处,有困难大家帮,有致富路子一起走,郑家庄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剑川县桑岭村是一个回族、白族、汉族共居的古村,村内各个民族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包容理解,唇齿相依、亲如一家,本主庙和清真寺只有一巷之隔,守望而立,和谐相处,桑岭村已成为中华文化认同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缩影,被云南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责任编辑:陈墨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