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一批”拓渠道 就业帮扶稳增收
更新时间:2021-12-09
 人民网呼和浩特12月8日电(寇雅楠)据悉,今年以来,京蒙两地通过采取“六个一批”举措,累计使7.1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区内外就业,其中脱贫人口5.1万。

  产业园区吸纳一批。京蒙两地充分利用产业园区带动就业承载力强、农民工就近就业方便的优势,着力推动农牧业产业园区共建,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积极引导企业投资入驻园区,引导带动更多的年轻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全年京蒙共建产业园区51个,吸纳2554名农村牧区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其中脱贫人口555人。通州区参与援建的赤峰市翁牛特旗杨家营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定就业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园区带动作用,直接带动50名易地搬迁群众就近务工,有效解决搬迁群众“难就业、无事做、增收难”的问题,使搬迁群众就业有去处、增收有门路,实现在家门口稳定就业。

  劳务协作输出一批。京蒙两地建立精准劳务协作对接机制,通过实施“春风行动”、建立进京务工人员服务之家、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培树劳务品牌等多措并举,坚持劳务输出组织化和就业后续跟踪服务化并重,有效解决劳动力后顾之忧,确保稳定就业,全年帮助11931名农村劳动力通过京蒙劳务协作渠道实现区外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7609人。顺义区与通辽市科左中旗联手打造“蒙哥进京”“左中快递小哥”等劳务品牌,已成功向北京输送“快递哥”和保安人员累计440人,人均月收入达4000元以上。在京成立劳务协作驻京服务中心,成功对接9家用工企业和培训学校,为企业用人和脱贫劳动力进京务工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已累计向北京输送劳动力1142人次,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

  帮扶车间安置一批。结对双方立足当地主导产业,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联手打造一批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管理规范的脱贫车间,全年共建帮扶车间167个,直接带动5170名农村牧区劳动力实现就业,其中脱贫人口2163人。武川县与门头沟区坚持“援建一个帮扶车间、打造一个就业基地”的思路,创新开展“送岗上门、就近就业”帮扶模式,共建脱贫车间13个,安置109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其中脱贫人口100名,受益脱贫人口约600人,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地致富”,有力支持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激发起脱贫人口的内生动力。

  技能培训提升一批。突出就业导向,深入对接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需求,采取订单式、以工代训、特色化技能培训多种方式,因人制定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培训完直接推荐上岗,就业成功率和稳定率大大提升,全年共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200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1990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6115人次。自治区妇联针对低收入妇女、失业妇女、家庭妇女就业困难、收入不稳定的现状,统一组织实施“布丝瑰”手工艺培训和“北疆亮姐”高级家政服务员培优项目,与企业签订就业订单,有针对性地开展手工盘扣、刺绣、玉米皮工艺和高级家政服务员等订单式培训,目前培训400人,其中280名妇女实现就业,人均月收入增加2000至5000元。赤峰市林西县引进“中国家政十大服务品牌”北京家政企业,将当地特色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开展技能培训,截至目前累计举办手工编织、健康管理、电子商务、母婴护理、特色农林产品种植等11个工种的培训班66期,培训2858人次,其中脱贫户1864人次,培训后就业1570人。

  稳岗补贴稳定一批。积极落实中央“稳就业”要求,通过适当发放稳岗补贴,强化“稳就业保岗位”动力引擎,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今年以来利用京蒙协作资金发放稳岗补贴2196万元,解决了1.7万人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有效缓解了劳动力就业压力,就业率得到大幅提升。2020年以来,翁牛特旗利用京蒙资金,对通过组织输转在北京稳定就业的脱贫劳动力发放稳岗补贴,减轻劳动力在京务工成本,提升了脱贫人口就业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促进213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北京稳定就业。昌平区除为阿鲁科尔沁旗在昌平就业的脱贫劳动力设立稳岗补贴项目外,还对吸纳阿旗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的企业、基地给予一定奖补,全面调动务工人员和用工企业双方的积极性。

  公益岗位托底一批。针对弱劳力、半劳力脱贫人口,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建立“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规范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全年通过京蒙项目收益资金开发公益岗位帮助2.3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其中脱贫人口2.1万人。兴安盟科右前旗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648个自然屯设立清洁工公益岗位,帮助1228名脱贫劳动力实现了就近就地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达5400元。

责任编辑:陈墨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