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4月26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习近平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中央财经委员会是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各地区各部门要准确领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决策部署精神,共同推动决策部署落实落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韩正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等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汇报,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汇报。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重大科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枢纽、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成果,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谋划、整体协同,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调动全社会力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要立足长远,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产力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要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同时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要科学规划,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全生命周期,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布局,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要多轮驱动,发挥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多方面作用,分层分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效益,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综合账,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

    会议指出,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一批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加快完善油气管网。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要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推进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铁路网,发展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推动建设城市综合道路交通体系,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设施建设,加强智能道路、智能电源、智能公交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加强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

    会议强调,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建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领域、各地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强化用地、用海、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要适应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财政投入,更好集中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投资运营。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升基础设施技术自主可控水平。要造就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深入研究一批事关根本和长远的重大问题,发挥了战略引导作用。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重视政治引领、纲举目张,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重视科学制定战略策略,重视实践创新、理论创新,重视远近结合、标本兼治,重视狠抓落实。

    会议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切实加强重大风险预测预警能力,有切实管用的应对预案及具体可操作的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准确领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决策部署精神,主动担责、积极作为,共同推动决策部署落实落好。要加强评估督导,搞好综合平衡,有问题及时纠偏。要增强贯彻落实的有效性,以实践结果评价各方面贯彻落实成效。要引导好市场预期,讲清楚政策导向和原则,稳定市场信心。要加强督促检查,开展跟踪问效,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的成效。

    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2022-04-28
  •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强调 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

    贺信


    值此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召开之际,我向大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

    “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我代表党中央,向广大技能人才和劳动模范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


    习近平






    2022年4月27日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27日上午在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大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代表党中央向广大技能人才和劳动模范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

    习近平在贺信中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贺信全文另发)

    大会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并讲话。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主题为“技能强国,创新有我”,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展示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广大职工的精湛技能和创新成果,为广大高技能人才搭建交流平台。

    2022-04-28
  • 石家庄赵县福美未来城项目无证预售 住建局监管能力缺失

    “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销售,不得以认购、预订、排号、发放VIP卡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取或变相收取预订、预付款等性质的费用;不得设立销售场所(含咨询中心、接待中心、展示中心等),不得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户外媒体、传单等形式发布宣传广告,不得参加任何展销活动”,然而,河北泰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公然挑衅住建厅明确要求,在福美未来城项目仅取得一栋楼预售许可的前提下,对整个楼盘进行销售,对此,记者进行实地调查。



    走访发现:“福美未来城目前处于刚开工阶段,就已经公开宣传售卖,不仅印有大量的宣传单页,网上也有售房信息在推广;根据广告信息显示,福美未来城五证齐全,而公示的预售许可证只有2021年11月18日获取的15号综合楼,建成时间为2024年11月,开发商为河北泰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在福美未来城项目售楼处了解到:“目前在售的是1-13号楼,价格每平米6300起,根据楼层定价格,户型有122.8平米和119.27平米两种户型;现在定房只需要缴纳一万元的定金,剩余的首付款五天内补齐,现在定房还有豪华家电大礼包赠送”

    福美未来城销售人员如是称:“目前办理完手续后,不用着急还贷款,因为现在房子手续不全,等到预售证办下来后,才能去办理贷款;虽然现在手续没有审批下来,不过你们大可不必担心,我们在赵县是最有实力的房企,今年年底预售证就能下来,到时候再去办理贷款。”



    4月27日,针对该项目无证预售的情况向赵县赵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了解情况。工作人员回复称:“之前就有人反映过未来城的问题,目前15号楼已经有手续,如果再出现如有认购、预订、排号的现象,我们单位会及时勒令退还定金,如果勒令不改,就对该企业情况移交执法部门,该处罚就处罚;4月26日,发现有一个一万的定金,已经勒令退还购房者。”

    针对工作人员指出的“如果发现......”,那试问,如果发现不了呢?是否可以理解发现不了就可以继续销售呢。在房地产大环境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从购房者的利益和资金安全考虑,住建局稽查部门是否该对开发商进行处罚,对购房者予以警示,提高日常巡查力度,确保购房者切身利益呢?

    带着疑问,我们将继续关注住建局的执法动态和福美未来城的销售情况。

    2022-04-27
  • 多地为三孩政策提供配套支持 育儿补贴能提高生育意愿吗?

    “每个月补贴1000元,你愿意生育二孩/三孩吗?”今年1月,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支持政策,浙江省卫健委在部分育龄人群中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养育成本调查》,问卷中一个有关育儿补贴的问题引发广泛关注。



    去年8月,四川省攀枝花市宣布为生育二、三孩的当地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记者梳理发现,自去年下半年至今,湖南、吉林、安徽等多个省份已出台文件,明确提出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育儿补贴怎么发?对鼓励生育效果几何?生育适龄人群还需要哪些支持?

    解决部分“奶粉钱”

    “每月500元虽然不多,但是可以解决部分‘奶粉钱’。”四川省攀枝花市副市长许军峰说。

    我国多个省份出台育儿补贴制度,为“三孩政策”提供配套支持。去年11月,《广东省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提出,探索对生养子女给予普惠性经济补助。今年1月,北京市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逐步建立完善家庭养育补贴制度。

    浙江省规定,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对3周岁以下的婴幼儿家庭给予育儿津贴、托育费用补助。黑龙江省明确,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对依法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应当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并适当向边境地区、革命老区倾斜。吉林省提倡建立县级育儿补贴制度,并由省级财政根据各地制度实施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相较于省一级的原则性规定,有的市县已对实施细节有所规划。对于二、三孩家庭,攀枝花市将补贴额度定为每月每孩500元。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则以年为单位发放补贴,二孩家庭每年发放5000元,三孩家庭每年发放1万元,直至孩子3岁。

    刚刚生完二孩的北京宝妈乔琳,盼望政策早日落地,“老二刚满月,奶粉、辅食、尿不湿都要花钱。”她说,从延长产假到发放育儿补贴,从中可以看到国家为减轻养育负担做出的努力,期待后续出台更多配套措施。

    育儿补贴激励效果如何

    为多孩家庭“锦上添花”的育儿补贴,能多大程度上提升生育意愿?记者随机采访了数个育龄家庭,有的表示“补贴虽好,但不会因此决定生孩子”。一位白领坦言,育儿不仅仅是笔经济账。

    “育儿补贴政策的初衷是通过降低生育的直接成本来提高生育率,对人均收入较低的地区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副教授王天宇分析,个体家庭的生育决策非常复杂,生育成本只是影响因素之一。调查显示,从零孩到一孩的决策几乎无关生育成本,是否要二孩也主要由生育偏好决定。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月表示,育儿补贴政策提高的可能是短期生育率,而不是终身生育水平。“那些本就打算生两个孩子的一孩家庭,或许会受政策鼓励将生育行为提前,但不会因此决定生三孩。育儿补贴无疑增进了家庭福利,但该项政策的单独发力,对于提振生育率的作用有限。”

    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也要纳入考虑。王天宇算了一笔账,全国2021年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其中二孩数量大约为460万人。如果只补贴二孩家庭,按去年的出生规模来计算,假设按每孩每月500元的补贴力度发放到3岁,则每年的投入高达800亿元。

    在王天宇看来,政策最大的意义,不是在短期内刺激生育,而在于构建一种生育成本社会化和关爱多子女家庭的文化。而文化对生育决策的作用,也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减轻生育负担需多点发力

    “育儿补贴制度的背后需要一套完善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生育友好型社会呼唤政策合力。”李月说。

    李月介绍,目前各国鼓励生育的措施可分为三类,一是经济支持,包括各类津贴以及税收减免政策;二是服务支持,包括发展托育服务、居家帮助、课后照顾等;三是时间支持,包括产假、育儿假、陪产假等假期制度。

    对于育儿补贴制度的进一步落实,王天宇建议不要“大水漫灌”:“国务院前不久印发了《关于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通知》,从维护社会公平和节约财政资金的角度,育儿补贴不妨也关注那些收入在个税起征点以下的家庭和个人。”

    住房倾斜政策也是经济支持的有力举措。据悉,北京、江苏、安徽等多地已陆续提出,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当地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超过1/3的家庭存在托育服务需求,但我国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仅为5.5%左右。

    “普惠性托育机构是重要的生育支持力量,目前却发展缓慢。”李月说。

    根据现行政策,每新增一个托位,普惠性托育机构可享受1万元补贴。而一旦成为普惠性托育机构,就要按照当地政府指导价招生。

    李月表示,在运营成本高昂的情况下,托育机构收支不平衡,缺乏申请动力。未来的一个发力方向是,根据招生数量每月提供运营补贴,并适当减免房租、税费,真正把托育服务价格降下来。

    在各地对计生条例的修订中,延长产假、增设育儿假是一大亮点。李月认为,在调整假期制度的同时,也要明确成本如何分担,要探索国家、企业、家庭成本共担机制,减轻就业歧视,解除育龄女性的后顾之忧。

    2022-04-27
  • 为了囤菜,冰柜火了!

    编者按:这里是民生调查局,见人所未见,调查民生之变。关注你想关注的、你没关注的,调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财经4月27日电(谢艺观左雨晴)“下楼核酸,迎面看到送货小哥,颇为震撼。”近日,一位北京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张送货小哥的照片。

    不过,让她吃惊的是,送货小哥送的并不是蔬果肉类,而是一箱箱冰柜。

    这两天,火爆朋友圈的不仅有北京人的购物车,还有他们购买的各式冰柜。

    “最近过来逛的,基本都是来看冰柜的”

    “以前经常嫌弃母亲买一堆菜和肉类塞在冰箱里不吃光囤着,没想到现在自己也要开始买冰柜囤食物了。”有消费者表示。

    4月26日下午,中新财经记者来到了北京市海淀区某家电门店。

    门店场地中心位置设置了冰柜特惠专区,一位市民在拍摄冰柜信息。他告诉记者,“因为北京又有疫情了,想着过来看看冰柜。”



    在某家用电器品牌专区,工作人员在介绍着一款冰柜,“最后两台,750元便宜卖了。”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冰箱中午刚到的,是临时调的货,都要卖光了,其他门店应该也没有了,不过后续应该还能上货。

    “最近过来逛的,基本都是来看冰柜的”,该工作人员说:“一天能接待20多个人,卖的话能卖7、8个吧。”

    中新财经记者注意到,工作日下午的卖场内人并不多。记者碰到的三四个人均表示,来看看冰柜。

    “听其他人说,在朝阳区住的人都来这里买冰柜了。”这位工作人员补充道。

    小型立柜更受欢迎

    “最近咨询冰柜、冰箱的人确实比较多,有一款100立升的冰柜因为体积较小,卖得特别好。”26日下午,北京某国美电器门店负责冰柜销售的工作人员告诉中新财经记者。

    该工作人员表示,现在体积大的冰柜,货还能充足一些。而体积小的,像刚才介绍的这款100立升的冰柜,目前手里压了两台还没开票,因为还没入库,要到今天晚上或明天才能开票,“主要是现在冰柜入库比较紧张。”

    “北京又有疫情了,想买需要赶快买。”工作人员说:“春节那会儿,因为天津疫情,我们的库房又在天津,北京这边货都进不来,冰柜都卖疯了,连我手里的样机都拿走了。”

    “考虑到北京目前需求量大,现在公司把其他地区的冰柜也拉到北京来了,入北京的库房,到时候卖货就方便一点。”工作人员补充道。

    冰柜现在搜索热度超过“双11”

    “可以介绍一下xx号链接的冰柜吗?”

    26日下午,在某品牌的直播间内,主播正在向观众介绍一款冰柜。中新财经注意到,有消费者在直播间内提问受疫情影响的地区是否可正常送货。

    一名电商客服向中新财经表示,每年2-5月是家电的淡季。但天猫数据显示,进入4月份以来,天猫上“冰柜”的搜索热度已经超过2021年的“双11”,“冰柜”近一周搜索热度同比增近190%,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家用电器。百度指数也显示,近日冰柜搜索量有所攀升。

    “昨天刚下单了一个冰柜,今天再回头看链接,发现已经没货了。”一名消费者告诉中新财经。

    “单从天猫平台上来看,进入4月份,冰柜销量同期相比的增长量在200%以上,仅海尔单一品牌的冰柜一天的出货量都达到了将近200台。”海尔天猫渠道冷柜总监单悌孝表示,以往冰柜销售旺季大都在春节前,像今年3、4月份出现的需求量的激增,也是不多见。

    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从容量上来看,近一周来,500升以上大容量十字门冰箱销售同比增长超200%;从排名前五的下单城市来看,分别为杭州、上海、北京、南京、苏州。

    对于冰柜的走红,单悌孝表示:“这样说明疫情或许将改变居民的消费认知和习惯,尤其是对冰柜等冷冻家电的消费将成为一种趋势。”(完)

    2022-04-27
  • 稳步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地区合作交流的龙头,也是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节点。






    为推动部分企业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有序恢复生产,近日,上海市印发《关于开展重点企业保运转的工作方案(试行)》,确定首批666家重点企业“白名单”,并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







    当前,部分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状况如何?怎样严格落实防疫举措?产业链供应链是否顺畅?记者进行了采访。







    部分企业陆续恢复生产







    浦东新区,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总装车间里繁忙有序。四轮定位、灯光调校、影像标定……一辆辆新车即将入库。4月18日,这里开启复工复产压力测试,19日,首台车下线。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吉祺炜介绍,目前,工厂到岗人数超过4000人,几天来已生产700多辆整车。







    据了解,首批666家重点企业“白名单”发布后,包括上汽集团在内,目前已有70%逐步复工复产,汽车、集成电路骨干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







    3月中下旬以来,上海还有1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保持封闭生产状态,集中在能源、化工、防疫物资等领域,为全国制造业提供重要的原材料。“我们有近一半员工驻厂生产,最近还在增加员工返岗,已实现三班两倒。”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邬刚介绍。







    不只是工业领域,金融服务业也在为复工复产做准备。记者获悉,中国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正在对拟返岗员工开展全面排摸,制定复工复产方案。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昊军表示,公司充分考虑保单贷款客户的融资需求和困难,对部分险种保单贷款实施利率优惠。为确保中小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保险保障不缺失,还为客户提供免息复效、延长交费宽限期等政策。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滚动推进,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有序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同时,将加强对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服务,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坚定信心、恢复发展。”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说。







    “一企一策”落实疫情防控举措







    走进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车间,一台直径4.2米、长23米的蒸汽发生器映入眼帘,这是我国“华龙一号”的核岛主设备之一。“做好防疫是保障生产的前提。”公司总经理江才林介绍,现在所有物资进入厂区都有严格的消毒程序,发放前至少要经过4次消毒。员工也实行封闭式、网格化管理,工作、生活减少交叉,并进行了多次防疫应急演练。







    上海市经信委近日发布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要求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张宏韬表示,企业应成立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工作专班,企业各级管理负责人是所管辖部门的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要压实责任,确保员工生命健康安全。







    各复工复产企业明确责任、结合实际,“一企一策”做好疫情防控。







    完善制度方案。上海电气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集团第一时间启动《集团总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备足防疫物资,建立工作日报机制,同时开展专项检查与应急演练,为疫情防控提供制度保障。







    严格检测消毒。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褚小东介绍,公司驻厂员工严格实行分区管理,每天进行核酸检测与抗原试剂检测,对厂区全域加强定时环境消杀,对物流人员实施无接触操作。







    加强员工关怀。封闭管理期间,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尽力改善工人食宿安排、做好心理疏导,医务室医护人员每天进车间寻访,基地工会还为员工组织了生日会,并加强对员工家属的慰问和帮助。







    “我们相信,首批重点企业探索的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相结合的路径,将为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企业统筹生产经营和防疫,积累经验、提供借鉴。”上海市副市长张为表示。







    积极协调共促稳链保链







    上海聚集着众多“链主”企业,推动这些企业复工复产,有利于牵引带动全国多地的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企业;同时,上海也亟须各地支持合作,共同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堵点。







    此次上海公布的首批重点企业“白名单”,包括对保障产业链稳定具有较大影响或关键支撑作用的企业。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表示,近一段时间来,苏浙皖三省和各重点城市组建工作专班,积极对接上海重点企业提出的配套供应诉求,全力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产、供应对接,畅通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等跨省市运输,支持重点企业持续生产。同时,上海也加强协调服务,支持苏浙皖三省重点企业供应链在沪配套企业抓紧复工复产。







    “长三角的物流堵点正在打通,在市经信委、华谊集团及化工区的大力支持与协调下,我们华谊新材料的原料及产品运输保持不断不乱。”褚小东说。







    “我们已排摸近400家供应商的产能、库存、原材料等情况。”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总监陈培锋说,集团正在为供应商加快防疫复产提供协助。







    “作为‘白名单’里的重点企业,我们获得了跨省和市内的通行证,有效改善了物流保畅。同时我们梳理出一批上海本地的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和属地有关部门合作,推动符合防疫条件的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上海电气核电集团副总裁陆冬青说。







    仍要看到,当前恢复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在人员返岗上,一些人受疫情影响,尚不具备返岗条件;在产业配套上,部分零部件企业没有开工;在物流运输上,一些物流、仓储环境消杀等条件也需要改进。







    “复工复产这项工作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们将全力抓好方案完善、整改落实,稳步有序推进。”张为说,下一步,上海市将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导下,支持更多符合防疫要求的企业有序实现复工复产。有关职能部门也将加大交通物流、人员返岗、核酸检测服务、物资供应等方面保障,帮助企业加快破解堵点难点问题,更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本报记者邱超奕张璁)

    2022-04-27
  • “助企纾困 应变克难”系列报道 畅通经济“毛细血管” “真金白银”激发中小企业内生动力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目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并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中国制造业发展离不开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它们既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激发活力。在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自身努力之下,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19.9%和25.6%,两年平均增长了9.9%和16.8%,增速都高于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制造业发展。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小企业遇到了哪些发展难题?政府出台的哪些帮扶政策起到了良好效果?面对阶段性困难,中小企业如何爬坡过坎?人民网对话两位制造业企业的负责人,邀你聆听他们的故事。

    对话人物简介:

    郭聪:大连鲁湘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

    井学占:金华乐嘉厨具有限公司企业生产部负责人

    “蝴蝶效应”蔓延全球供应链困扰加剧

    人民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郭聪:作为一家服装代工企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上发生的每一件大事件,都会通过一系列连锁反应传导至我们。

    比如2021年3月份发生的苏伊士运河“拥堵”,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困扰。作为外贸企业,我们跟国外品牌做贸易一贯使用信用证结算,即货物装船出提单后,我们把它寄给客户,对方收到后进行放款。然而,苏伊士运河被堵之后,货上不了船,也就意味着拿不到提单。但在这种情况下,订单依然得按计划进行生产,这就导致在那段时间,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贸易公司资金链非常紧张。

    当然,这只是小插曲中的一个片段,此外还有成本的持续上涨。

    首先是原材料,近期油价上涨让许多车主苦不堪言,而我们用的化纤材料就是一种石油副产品,其价格也是一路攀升。其次是人工成本的上涨,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东南亚地区的服装加工工厂无法生产、交付订单货物,大量订单回流国内,从而导致人工成本上涨。

    井学占:作为一家生产锅具的企业,2020年以前,我们的市场主要聚焦在国外。然而,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在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多重考验下,我们的产品正在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以去年11月为例,往年临近圣诞节,都是我们公司的生产“旺季”,然而,在去年那段时间,企业出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及全球供应链危机的影响,海运受阻,订单减少,价值8000万元的产品像小山一样堆在仓库。

    “真金白银”直达助企纾困政策稳增长

    人民网:当前,多地加码纾困政策为市场主体减负,从企业角度来看,这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还有哪些方面有待加强?

    郭聪:对我们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这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的好政策,从减税降费到精准放贷,我们都享受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

    但是,在一系列政策纾困的背景下,“招工难”的问题依然凸显。以我们服装行业为例,已经很多年没有招到年轻工人了。

    当然,我认为有关部门已经看到了这一现象,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提倡职业教育,我觉得十分有必要。

    井学占:“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公司一直做出口,但近年一系列因素导致外销产品找不到新市场,时间长了,就会拖垮我们,“押注”内销市场是近几年做得最对的选择。

    说来也很巧,202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出口转内销政策,给了我们一些希望。

    但是将业务转向国内市场,对长期从事外贸生意的我们真是有点“水土不服”。

    一方面是因为出口欧美和用于内销市场的产品,在规格和标准上存在差异,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审美也不同,这就意味着标准需要重新认证,产品需要重新设计。这就又给我们增加了一项成本。

    还有就是,我们通过前期的观察,发现不管是线上渠道,还是线下渠道,内销市场的竞争要比接外贸订单更激烈,对于我们这种中小企业来说,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很难在国内市场立足。但品牌的培育,渠道的打通都需要时间的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

    就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们还是幸运的,通过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过硬的品质闯开了一线生机。我们的产品赢得了小米小家电、永辉超市的青睐,成为它们的供货商之一。

    编者注:2020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从加快转内销市场准入、促进“同线同标同质”发展、搭建转内销平台等10个方面给予支持,旨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帮助外贸企业纾困,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衔接更加有效,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内外联通网络更加完善,政府管理服务持续优化,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更加健全,实现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

    4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强调围绕保市场主体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并在制造业减税退税降费、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等方面提出要求。

    “另辟蹊径”谋转型持续创新解燃眉之急

    人民网:面对困境,除了政策的有力支持,企业还有哪些应对方式?

    郭聪:去年以来,我们的生产成本一直在上涨,但2021年的利润比2020年有所提升。原因在于2020年底接订单的时候,我们舍弃了一批低附加值的产品。这些订单虽然量不大,但款式比较多,利润相对也会高一些。

    可以说在某种层面上,新冠肺炎疫情也是企业创新的催化剂,逼着我们进行转型。今年,我们决定再往前迈一步,即自己开发服装款式,反推给客户。

    也就是说,过去我们接客户的订单,是对方把款式要求发过来,我们把样衣发过去确认,确认完以后提出意见后再发回来,我再做一轮,反复确认需要两至三个月时间。现在我们自己设计,自己选面料,这样的话我们两轮之内就能搞定,这样反复确认的时间也会缩短近一个月。

    井学占:出口转内销无疑是政府通过看得见的手,利用政策为我们在国内市场开辟一条新路。然而,这并不是简单的将外贸产品直接内销这么简单,“转”的同时,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内销团队的建设和产品重新开发。

    面对国内大客户,我们组建了专门的内销团队。过去一年,仅两家企业的订单就接近3000万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贸缺口。

    我们也发现,下沉市场有很多机会,为此,还发起了“产品下乡行动”,公司管理层每个星期都会组织员工下乡推销产品。目前,产品已进入金华、衢州等地近百个集镇的商超,每年可为公司创造近1000万元的销售额。

    专家点评:

    税收优惠减负成效显著企业纾困还须练好“内功”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

    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中小微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最活跃的市场主体,在繁荣经济、吸纳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近几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不足、用工难用工贵、应收账款回款慢、物流成本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散发、部分地区停电限电等多种因素影响,大部分处在制造业中下游的中小企业经营负担加大。

    眼下,从中央到地方也纷纷出手,一系列的纾困措施密集出台,助力中小企业度过难关。政府出台的税收优惠方面的政策,减负成效显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既要着眼当前,也要惠及长远。国家层面继续通过减税降费,来降低企业成本,对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产业基金投资的方式,来支持发展。对于原材料成本,要通过长协合同来稳固部分大宗商品的价格,降低通胀对中小企业业绩的影响。

    此外,在外部市场没有恢复的情况下,企业最直接有效的行动还是要从内部开始。中小企业可以借助数字技术来优化生产,比如部署更多数智化、自动化设施来替代人工,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也可以通过国家提供的多元金融方案来解决融资难题,或者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对冲风险。

    记者手记:

    疫情不断反复,市场纷纷扰扰,“一直谋求转型”,成了不少中小企业主近年来常常念叨的一句话。采访期间,记者真切地感受到,现阶段处于制造业中下游的中小企业复苏的根基并不牢靠,即便一些企业顺应市场变化迎难而上,但在此番“洗礼”中,来自成本和产业升级的压力和挑战依旧巨大。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前路漫漫,但大家并没有过于悲观,作为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部分,中小企业正逐渐形成一种发展共识:单纯靠代工、出口的企业风险很大,应该由依靠外需为主,向依靠内需为主转型,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打造自身品牌,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与此同时,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让中小企业吃上了“定心丸”: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强金融支持,强化对中小微企业风险化解的支持力度......为的就是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让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缓过来、转起来,中国经济才能真正“青山常在,生机盎然”。

    当然,光有“雪中送炭”的好政策是不够的,企业要闯过一时的难关,激发其长久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使生产经营迅速步入正轨,更好适应市场变化亦至关重要。唯有这样,企业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2022-04-27
  • 周强: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25日在“中国海事审判网”上线视频会议上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海事审判信息化建设,推动海事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周强指出,中国海事审判网作为海事审判工作信息动态交流平台,对于提升海事审判工作质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要切实建好用好中国海事审判网,围绕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目标任务,促进海事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发挥海事司法重要作用,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有力服务海洋强国建设,服务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2-04-27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谋划、整体协同,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调动全社会力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要立足长远,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产力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要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同时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要科学规划,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全生命周期,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布局,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要多轮驱动,发挥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多方面作用,分层分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效益,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综合账,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

    ■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切实加强重大风险预测预警能力,有切实管用的应对预案及具体可操作的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准确领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决策部署精神,主动担责、积极作为,共同推动决策部署落实落好。要加强评估督导,搞好综合平衡,有问题及时纠偏。要增强贯彻落实的有效性,以实践结果评价各方面贯彻落实成效。要引导好市场预期,讲清楚政策导向和原则,稳定市场信心。要加强督促检查,开展跟踪问效,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的成效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4月26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习近平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中央财经委员会是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各地区各部门要准确领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决策部署精神,共同推动决策部署落实落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韩正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等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汇报,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汇报。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重大科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枢纽、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成果,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谋划、整体协同,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调动全社会力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要立足长远,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产力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要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同时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要科学规划,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全生命周期,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布局,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要多轮驱动,发挥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多方面作用,分层分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效益,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综合账,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

    会议指出,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一批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加快完善油气管网。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要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推进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铁路网,发展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推动建设城市综合道路交通体系,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设施建设,加强智能道路、智能电源、智能公交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加强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

    会议强调,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建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领域、各地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强化用地、用海、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要适应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财政投入,更好集中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投资运营。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升基础设施技术自主可控水平。要造就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深入研究一批事关根本和长远的重大问题,发挥了战略引导作用。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重视政治引领、纲举目张,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重视科学制定战略策略,重视实践创新、理论创新,重视远近结合、标本兼治,重视狠抓落实。

    会议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切实加强重大风险预测预警能力,有切实管用的应对预案及具体可操作的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准确领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决策部署精神,主动担责、积极作为,共同推动决策部署落实落好。要加强评估督导,搞好综合平衡,有问题及时纠偏。要增强贯彻落实的有效性,以实践结果评价各方面贯彻落实成效。要引导好市场预期,讲清楚政策导向和原则,稳定市场信心。要加强督促检查,开展跟踪问效,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的成效。

    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2022-04-27
  • 湖南醴陵:底色更浓 产业更旺

    谷雨过后,青瓦白墙式的特色民宿在烟雨中若隐若现,丝丝凉意也给耿传公祠增添了几分肃穆。近代以来,湖南醴陵走出了李立三、左权、耿飚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曾经的革命热土上,溪水旁的产业基地育果正忙,村居农家乐的烟囱飘来阵阵菜香……


    “没想到,如今不光自己可以在家门口赚钱,还能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在醴陵市枫林镇隆兴坳村,村民耿飞云正在自己开设的家庭式农家乐里忙前忙后,与他一起忙碌的还有同村的老乡。“无论是30多岁的宝妈还是60多岁的大爷,都可以在我这里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能帮村民解决就业问题,才是‘大幸福’嘞。”耿飞云咧开嘴笑呵呵地说。

    隆兴坳村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耿飚故里,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然而,处于山区的隆兴坳村曾经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外出打工成为绝大多数村民谋生的选择,村内“老龄化”“空心化”严重。为了盘活当地红色旅游文化资源,醴陵市支持隆兴坳村恢复重建了耿飚幼时居住的清代古民居耿传公祠,形成以其为中心的民俗文化观景带,并成功申报3A级景区。

    为了进一步拓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隆兴坳村利用现有民居打造特色民宿,发展红色乡村旅游,一个个以家庭农场、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新型营业主体建立起来。以耿传公祠为中心,数十栋修葺一新的民居古香古色,粉墙黛瓦,串联起一幅乡村美景图,在石板小径上,前来参观红色景点的游客不时驻足。曾经的闭塞村落,如今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赓续革命基因,醴陵市对革命文物进行全面摸底,建立起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还通过走访、座谈、发布征集公告等形式,从革命前辈、革命后代和民间收藏者手中征集革命文物,丰富历史陈列,让尘封的记忆活起来。

    经过数年的提质改造、深化管护,从耿传公祠到芋园文化旅游景区,再到左家老屋,修葺一新的名人故居、纪念场馆等,迎来一批批游客参观、瞻仰,醴陵市将革命文物保护与旅游景点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相结合,助力红色景点人气持续走高。“深度挖掘、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2021年,我们村8家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4万人次,家门口就业的老乡越来越多。”醴陵市隆兴坳村党总支书记付铁棉说。

    在红色文化传承的背后,“绿色”产业是乡村发展的动力。在醴陵市孙家湾镇观前村迷迭香产业化基地,一簇簇迷迭香犹如树海,近闻香气扑鼻。“五月就可以采收了,到时候一亩田能收鲜叶3000多公斤。”抓住一株在风中摇曳的迷迭香,村党委书记王礼资对记者说。

    “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务工,一天能赚100多块钱。”村民张丙香兴奋地讲。2019年11月,观前村以集体经济收入作为启动资金,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引进公司共同打造迷迭香产业化基地,通过“公司+村集体+基地”和“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广泛参与,鼓励村民到迷迭香种植和加工基地务工就业。

    “村民积极参与迷迭香基地种植,3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王礼资说,仅2021年一年,基地发放给村民的工资就超过了300万元。目前,观前村的迷迭香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500亩,成为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连片迷迭香基地。基地不仅让村民回了乡、赚了钱,也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多万元。

    随着红色旅游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曾经的“空心村”现在人气又起来了,隆兴坳村的“耿祠荷风”成为醴陵的新八景之一,该村生产的“耿氏白芽”远销海内外。

    2022-04-26
  • 习近平向青蒿素问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4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青蒿素问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青蒿素是中国首先发现并成功提取的特效抗疟药,问世50年来,帮助中国完全消除了疟疾,同时中国通过提供药物、技术援助、援建抗疟中心、人员培训等多种方式,向全球积极推广应用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为全球疟疾防治、佑护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强调,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密切公共卫生领域交流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推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维护各国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青蒿素问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当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加强青蒿素抗疟国际发展合作,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由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主办。

    2022-04-26
  • 国家发改委: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光明网讯(记者赵艳艳)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方面扎实做好稳投资工作,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投资平稳增长。从一季度的情况看,全国投资增长9.3%,比2021年全年提高4.4个百分点,实现良好开局,稳投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开局作出重要贡献。


    投资大盘稳中有扩。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增长8.5%,增速比1—2月提高0.4个百分点,呈现逐月上升态势。制造业投资延续去年以来快速恢复的势头,一季度增长15.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6.3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房地产投资保持正增长。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领域投资持续高速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整体增长2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2.7%。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一季度同比增长16.2%,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4.9%,教育投资增长17.2%。

    投资活力有所增强。民间投资保持活力,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8.4%,增速较去年全年进一步提高。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24.8%,高技术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尤为突出,起到了主要带动作用。政府投资早发力的带动效果明显,实际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较快。

    投资先行指标向好。一季度新开工项目个数较去年同期增加1.2万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54.9%。今年专项债券规模为3.65万亿元,用于项目建设的额度已全部下达,加上去年四季度发行的约1.2万亿元,项目资金保障充足。随着各地加大力度推进项目开工建设,预计有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将对投资稳定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是当前宏观政策发力重点,既有利于扩大当前需求、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又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把握正确工作方向,着力打通堵点制约,注重发挥各方合力,有力有序推进稳投资各项工作。

    坚持精准有效投资导向,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和锻长板、增后劲相结合,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积极推进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强社会领域、生态环保、城镇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不是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更不是通过实施大规模的基建投资计划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序实施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投资项目。

    坚持早部署早行动,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前期工作是项目开工建设的重要前提。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主动指导地方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和国家重大战略,加强项目研究论证,高质量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同时,指导督促地方加快履行项目各项审批手续,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并督促做好征地拆迁、市政配套等开工前准备工作,协调保障用工和原材料供应,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和顺利实施。

    坚持抓住重点关键,着力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实施重大工程项目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的重大举措。前一阶段,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积极开展工作,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充分发挥102项重大工程的牵引带动作用。建立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召开会议对工程实施作出全面部署。明确102项重大工程的牵头部门,压实部门和地方责任。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加强日常调度督促,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尽快落地实施。从实际效果看,目前102项重大工程实施整体进展顺利,实现良好开局。

    坚持聚焦主要矛盾,切实做好项目资金要素保障。资金要素保障问题是制约项目实施的重要因素。国家发改委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切实用好政府投资,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十四五”重点任务,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急事,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与财政部门一道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发行使用,督促各地方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切实加快专项债券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进度。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会同自然资源部门做好国家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工作,并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有序实施能耗单列。

    坚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相比一年50多万亿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政府投资数量十分有限,社会投资占大头,是投资的主力军。国家发改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引导撬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带动社会投资增长。持续推进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多措并举支持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积极做好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工作,充分发挥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作用,加强项目融资保障。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规范推进政府社会资本合作(PPP)。

    坚持树牢风险意识,依法依规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推进项目建设必须把防范风险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国家发改委指导各地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依法依规推进项目建设,切实防范投资项目风险隐患。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指导地方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防止“未批先建”“边建边批”。督促地方对项目资金筹措等建设条件落实情况严格审核把关,防止违法违规举债。指导项目单位加强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等领域风险防控。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影响,会同有关方面进一步加大稳投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更好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投资平稳增长,为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22-04-26

  • 首 页  上一页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