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热点、爱国货 2021年购物车里藏着“青年情绪”

    这届年轻人追热点、爱国货,打疫苗贡献一“臂”之力——


    2021年购物车里藏着“青年情绪”

    2021年进入尾声。《中国Z世代智能信息全域研究报告》显示,“奥运会”“国风国潮”“疫苗接种”等成为中国Z世代人群的年度热词。2021年度衣、食、玩的日常消费热点表明,与国同体的自觉与自信才是这个时代年轻人更形象生动的精神状态。

    近日,各大平台陆续发布年度关键词、热搜、弹幕,话题“2021年度十大商品出炉”也登上热搜:频上热搜的奥运冠军“杨倩同款小黄鸭发卡”、热播剧《觉醒年代》周边、表情包里天天见的“吴京同款运动服”、年初火到海外的“搪瓷痰盂”等网红话题商品高票入选。网友看完表示“这一年的人间烟火味都在这了”,甚至调侃“没想到打败玲娜贝儿的是痰盂”。

    商务部研究院市场研究所副主任许英明表示,这十大“出圈”商品涵盖了普通人日常的衣食住行,承载着这一年的人间烟火气,饱含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展现了大家对生活“小确幸”的回归充满期待。

    不迷信大牌为感受买单

    “年度商品”满满中国特色

    近日,淘宝发布“2021年度十大商品”清单,绝大部分与年轻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不再迷信国际大牌,更愿意为自己的感受买单,为自己的文化付费。这样的消费态度和需求成为扩大内需的潜力,为国风国潮成长提供动力,Z世代年轻人的爱国情怀将重塑更具中国特色的消费市场。

    露肩疫苗装

    “我们一起苗苗苗……”露肩疫苗装开春大火,打疫苗也成了买新衣服的理由。许多消费者给淘宝卖家留言:男款“疫苗装”什么时候上架?疫苗装背后,是年轻人科学防疫理念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航天文创产品

    2021年是航天年,全民掀起“航天热”。与航天相关的空间站模型、神舟十三号模型、太空寄信服务等商品销量居高不下。购买航天文创产品成为一种新的航天科普形式。

    觉醒年代周边

    《觉醒年代》热播期间,几乎每天都登上各大平台热搜,网友高呼“YYDS”。该剧的相关文创周边也迅速爆火,“新青年”胸针、笔记簿、帆布包、手机壳、剧中人物同款青衫长袍一度在淘宝上卖断货。

    杨倩同款小黄鸭发卡

    奥运首金杨倩的小黄鸭发卡,瞬间成为淘宝爆款。此外,杨倩同款“胡萝卜发绳”、女篮杨舒予同款手机壳、陈梦同款乒乓球项链等深受网友喜爱。

    搪瓷痰盂

    2月的海外掀起一股“痰盂时尚”热,痰盂身价陡增近40倍,多次霸榜国内社交平台热搜,同时带火了国内搪瓷产业。山东临沂的一家工厂,一夜之间就接到10万个订单。

    吴京同款运动服

    37年前,许海峰赢得我国第一枚奥运金牌,他那件带有“中国”字样的红色运动服,成为全国潮流的风向标。时间轮回,穿吴京同款运动服,又成年轻人的新潮流。

    “破产三兄弟”:露营、冲浪、垂钓装备

    以露营、垂钓、冲浪相关装备为代表的“新破产三兄弟”,成了男性消费力的自我证明。从“破产三姐妹”到“破产三兄弟”,背后是男性消费力量的崛起。

    棋盘格

    1980年代兴起的棋盘格,从各大秀场走进了你隔壁桌女同事的淘宝购物车里。2021年秋冬能拥有一件棋盘格单品,约等于拿到了潮流密码。从时尚高定到手机壳、发卡、口罩,万物皆可棋盘格,总之“按头安利”。

    电竞鼠标

    中国战队EDG夺冠当晚,全网几乎有一半人在花式表达庆祝,还有一半人在问EDG是什么。那一晚,两代人因为同一件事感受了不同的破防。电竞鼠标、电竞座椅甚至游戏指套,一夜之间成为爆款。

    临期食品

    4月29日《反食品浪费法》开始实施。今年,已有近400万人在淘宝上购买临期食品,以实际行动反对食品浪费。华东理工大学FDA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少伟表示:临期食品不等于过期食品,在保质期内正确储存,品质和安全性没有问题,可放心购买。

    “国货”成榜单关键词

    “国民三件套”够怀旧

    【情绪】怀旧

    据了解,年度十大商品是根据在淘宝平台上这一年的销量、同比增速,以及网络平台的讨论热度等综合指标,由消费者投票,媒体、专家评审团多轮评议,最终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国民商品。

    在评选过程中,超过半数入围提名的商品带有明显的“国货”标签。7月中旬,河南出现罕见的持续强降雨,造成系列灾害,诸多国货品牌第一时间调集物资援助。细心网友发现鸿星尔克等企业自身经营也并不宽裕,却依然捐资捐物,因此短时间内大量消费者涌入直播间,下单支持国货品牌。来自淘宝等电商平台的相关调研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购物车中,八成以上是国货。

    传统国货老物件,也“爷青回”了。半个世纪前家家户户必备的搪瓷痰盂,年初爆红海外,被外国网友误认为是“60年代中国传统果篮”,身价暴涨40倍。消息传到国内,淘宝上痰盂销量应声大涨。近年来,以国民床单、国民搪瓷缸、国民痰盂为代表的“国民三件套”,带动怀旧商品回归。

    消费者对国货的热情,也溢出到购物车外。不管在微博评论区,还是微信群,身着梅花牌“中国”运动服的吴京,成了年度最好用表情包。

    点评:

    “搪瓷痰盂传到国外,产生了新的使用主题,是文化交流碰撞,最终实现融合的过程。”商务部研究院市场研究所副主任许英明表示,这么久远年代的产品重新火起来,正是因为改革开放多年,成长于经济社会实力快速发展的年轻一代观念发生变化,具有极强的民族自信,从而影响了潮流消费。“虽然现在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大门还没有重新打开,但随着国货崛起,国货新的浪潮一定会到来。”

    追热点有态度

    航天、奥运点燃公众热情

    【情绪】爱国

    这一年的公众情绪,被航天和奥运点燃。

    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投入使用,掀起了全民航天热,也让今年成为航天年。淘宝上,中国航天文创官方淘宝店推出的太空寄信服务、太空育种玫瑰都被“秒光”;空间站积木、火箭模型等航天文创产品销量同比翻了数十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奥运,发弹幕、顶热搜、淘同款成为这届年轻人的追奥三部曲。奥运冠军杨倩同款的小黄鸭发卡屡次登上热搜,也成为淘宝爆款。浙江义乌发卡产业带开足马力,平均每秒发出6只。

    淘同款也成为这届网友追剧的标准动作。《觉醒年代》播出以来,几乎每天都登上各大平台热搜。该剧的相关文创周边也迅速爆火,新青年帆布袋、手机壳、剧中人物同款青衫长袍一度卖断货。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的持续打破了固有的生活节奏,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种种防疫措施成为人们的新日常,疫苗的广泛接种使打针成为大家的共同记忆。这一年,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大家纷纷贡献一“臂”之力。为了保证接种疫苗时的效率,方便疫苗接种的双方,露肩装这样的优雅小心机成了不少女生的“疫苗款OOTD”,得到了大批爱美的年轻人点赞。

    在服装领域,棋盘格、克莱茵蓝等元素也大受欢迎。

    点评:

    “见微而知著,这些商品彰显出国人对年度大事件的关注和态度。”中国工商联副会长张丽君表示,年度商品散发中国特色的时代“张力”。比如“觉醒年代周边”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建党百年的憧憬、记忆和感怀;“疫苗装”小小的调侃似的设计,展现的是全国人民对政府抗疫政策的信任,反映出人民战胜疫情的乐观心态。航天文创商品,则是我国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真实写照。这几款商品虽小,但有着“家国叙事”的鲜明底色,勾勒出当下宏大的时代风貌。

    同时,商品反映了国家的“实力”。2021年我国在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体育竞技等领域创新超越,名副其实地走在世界前列,这些商品,印证了国家实力和百姓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从这些单品还可看出年轻人的“活力”。年轻人的表达方式,生动有趣,活力四射。通过投票奥运冠军杨倩同款小黄鸭发卡,拉近自己与偶像的距离,表达积极向上的愿望、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最重要的是,从年度商品发现内需“潜力”。张丽君认为,商家在热播剧、奥运冠军同款、打疫苗的场景中,找出设计灵感并快速制成商品形成流通。这反映出“中国制造”通过数字化赋能,满足内需的创新力大大提升;当前商品呈现出极大丰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年度商品所映射的内需,已然不完全是物质的,更多是精神层面和兴趣爱好方面的需求,可以感受到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正在成为内需的潜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在物质消费,精神的、文化的消费时代也已经悄然来临。

    “新破产三兄弟”上榜

    专业化消费成趋势

    【情绪】专业

    常有人调侃男性消费力不如女性,甚至不及宠物,今年他们逆袭了。年度十大商品中,以露营、垂钓、冲浪相关装备为代表的“新破产三兄弟”,成了男性消费力的自我证明。

    钓鱼竿早就是父辈的心头好,露营装备也是户外爱好者的必备品,只是在新消费场景下,它们又迸发了强劲的生命力。从今年的社交媒体上可以看到,野钓、露营、冲浪已然成为年轻人和新中产的热门周末活动。露营不必入深山、垂钓不需挑江海,城市内部的公园或周边的溪湖都足够探索,加之众多精致优质的装备加持,年轻人在这些“破产”活动中更好地放松自我、连接自然,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完成对理想生活的体认。

    11月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来自中国LPL赛区的EDG战队,在决赛中经过近5小时的角逐,以3比2逆转战胜韩国LCK赛区的DK战队,获得俱乐部队史上首座全球总决赛冠军。

    EDG夺冠点燃全民热血,除了运动员本身的傲人战绩,他们的同款用品和装备也“一举成名”。那一晚,电竞鼠标、电竞座椅甚至游戏指套,在淘宝上成为爆款卖到断货。在东莞、深圳等数码产业带的工厂灯火通明,同时间开展了一场电竞装备生产大赛。

    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研究员魏翔认为,从“榜单”可以看到未来五年的两个趋势。第一个是专业化消费者。例如“破产三兄弟”是男性消费的崛起,而只有消费成熟的阶段才会出现“崛起”。“破产三兄弟”属于运动休闲类产品,这一潮流在1960到1980年之间从美国兴起,具有专业性的产品标识。未来,大众平台极有可能出现许多小众圈层,商品将不再按照种类来划分,是按照圈层划分。

    第二个趋势是认知度消费。“节约和生活质量是不矛盾的”,魏翔认为,人们的消费越来越看重价值诠释,而不仅是使用价值和实用功能。“所谓价值诠释,就是不再以具体的商品使用价值来为商品定价,而是看它对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什么样的价值,符合我的偏好,我就愿意出高价。”

    2020年遇到疫情的巨大挑战,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国教育、文化、娱乐非商品支出或者服务支出占比9.6%,超过衣着,到2021年上半年这一数据为9.8%,相比去年继续增加。“所以我想,不管专业化消费还是认知度消费,未来在服务消费的领域里,会和商品消费‘双星闪耀’。”

    《反食品浪费法》实施之年

    临期食品催生新百亿市场

    【情绪】勤俭

    临期食品也成了年轻人的新宠。

    为了应对疫情给国际上粮食和食品生产带来的巨大冲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关于临期食品的话题开始在年轻人中得到关注:微博上,“年轻人买临期食品来减少浪费”这一话题阅读量已突破1亿;B站上相关主题视频最高播放量近60万次;知乎上有关文章热度近2万;小红书上的相关笔记超过2600篇……《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临期食品消费者年龄为26岁至35岁的占47.8%,年轻人成为购买主力。

    2021年,有近400万人在淘宝上选购临期食品。因为便宜、安全、绿色环保,临期食品吸引了众多铁杆粉丝,庞大的消费群体更是催生了新百亿市场。

    点评:

    从超市的临期食品销售专区到临期食品线上特卖店、线下折扣店,临期食品生意红火,临期食品经济强势发展。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82.3%网民购买临期食品不会觉得没面子,17.7%网民则会觉得没面子。

    近些年,在环保理念的强化下,“买即将到期的东西很丢人”“廉价”等刻板印象逐渐被打破,购买临期食品逐渐变为“薅羊毛”的理性消费方式。实际上,临期食品虽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处于保质期内,仍可安全使用。商家为了清理库存,减少浪费,往往会将临期食品以打折的形式进行售卖,因而临期食品具有高性价比。在多元化的消费之风下,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接受度将进一步提高。

    一年踩过的雷都在这儿了

    “最无用商品”频繁被转让

    【情绪】踩雷

    买空气炸锅最容易积灰,买来就会变成晾衣架的跑步机……值得关注的是,二手平台闲鱼做了一次反向盘点,发布“2021十大最无用商品”。

    通过对平台上以“用不上”“积灰了”为转卖理由的商品进行统计,闲鱼发现排名第一的闲置商品是空气炸锅:“空气炸锅炸一切”的背后,还有大批人士因做脆皮五花肉翻车、清洗锅具麻烦而把锅放上闲鱼。网友评论,空气炸锅只有两种命运:要么闲死,要么过劳死。

    除了空气炸锅这个闲置新网红,买来就会变成晾衣架的跑步机、主要功能是盖泡面的kindle,以及“眼睛学会了但手永远学不会”的卷发棒也是闲置商品界的常青树。

    此外,早餐机、拍立得、破壁机、筋膜枪、美容仪及健身环纷纷上榜。

    点评:

    说是“最无用”,其实是被转让闲置最多的物品。

    虽然被转让次数多也许只是侧面印证了产品的“国民度”,即拥有者的基数较大,但另一方面也提醒人们,消费要理智,按需购买,不要盲目跟风追潮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当然,买完实在后悔了,也可以低价转让给有需求的人,物尽其用。

    2021-12-29
  • 一线城市平均36.9岁买房 女性置业占比升至48.79%

    “新中产、三胎时代、银发社会、她经济……”回顾2021年,这些关键词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我国人口年龄层次的新变动,不同的消费趋势随之诞生。反映在居住方面,例如,随着流动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聚集使得租赁需求持续增加、三胎时代的到来催生多元化的购房需求、“她经济”下女性购房需求增长等等,这些新的趋势也反映了我国住房消费在新时代下的新特征。


    12月28日,基于对我国人口特征新变化的研究,贝壳研究院推出《2021居住客群消费趋势年报》,力图从消费趋势特征、住房消费服务需求发展图景、居住消费画像及行为分析、2022年居住消费趋势展望这四大方面来诠释我国住房消费趋势的新变化。

    新青年成为购房主力军:一线城市平均36.9岁买房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增长率下滑但质量提升、性别结构改善但户均规模减小、少儿化和老龄化并存、人口进一步向经济发达区域和大都市圈城市群集聚等。

    从人口结构的角度看,在“老龄少子”的背景下,一方面,银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不少开发商已经抢先布局养老地产,包括长者公寓、养老社区等等;另一方面,85及9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人群正迅速取代70及80后成为住房消费市场的主力人群。

    据《2021居住客群消费趋势年报》研究显示,由于新青年(31-36岁)正处于“成家立业”的年龄段,这一人群的置业占比呈现持续走高的态势。以贝壳为例,2020年,新青年置业占比已经高达60%。

    虽然新青年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但是,不同能级城市的平均置业能力也有明显的差异。由于更多的流动人口向一、二线城市聚集,一、二线城市的购房成本持续走高,平均置业年龄高于其它能级城市。据《2021居住客群消费趋势年报》研究显示,2021年1至10月,一线城市购房平均年龄约为36.9岁,高出新一线城市2.7岁,高出二线城市2.1岁。

    同时,对于一线城市而言,已经进入了存量房市场,刚需群体买卖交易以二手交易为主,而新房多为置换人群。因此,体现在年龄上,一线城市新房的平均年龄比二手房较高。从城市分布看,在35个样本城市中,置业平均年龄偏高的城市包括珠海、北京、上海、深圳及天津,以深圳、珠海及东莞为代表的大湾区城市置业年龄普遍偏高。

    贝壳研究院分析认为,受限于较高的“上车”门槛,一线城市客群购房压力较大,往往需要掏空“6个钱包”才能实现“上车”梦想,因此,反映在置业年龄结构上,一线城市的置业年龄明显偏高。

    “她经济”时代:一线城市女性置业占比迅速提升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而“六普”男性比女性多3398万人。在高学历女性占比提升,独生子女政策影响及传统婚姻观念改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女性在家庭生活及社会工作中的话语权逐步提升,“她经济”已经到来。

    在居住领域,女性置业的百分占比也在逐年提升,贝壳研究院统计了35个样本城市,一线城市的女性置业人群百分占比增速相对明显,2021年度,该占比达到48.79%。新一线及二线城市,相较于2019年,同样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幅。

    整体看,2021年“她需求”在城市间存在年龄差,一线城市的“她需求”主要由30-39岁的青年女性支撑,女性客群中30岁以下占比均不足三成;新一线城市的“她需求”虽然仍以80后女性为主力,但30岁以下女性购房需求明显更强。

    同样,根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女性居住现状调查报告(2021)》显示,全国30个重点城市整体女性购房占比从2017年45.60%到2020年47.54%,逐年提升。当代女性想婚前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动机来自哪儿呢?女性受访者中,认为“房子比婚姻更让人有安全感”“在家庭和婚姻里更加有底气”“有一个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地方”的占比分别为36.07%、29.59%和24.32%。更多女性从情感上考虑,想通过婚前置业,为自己未来的家庭生活提供安全网。

    “居者有其屋”升级为“居者优其屋”

    房地产行业经过20多年高速发展,居民住房水平明显提高,住房整体短缺的局面结束,消费者开始从“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升级,人们对于房屋居住属性的需求矛盾得到缓解,开始对房子赋予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房子的功能定位得到不断提升和变化。

    据《2021居住客群消费趋势年报》研究显示,目前,两居室仍然是主流交易户型,但从趋势看,三居室及以上户型交易占比呈显著增长趋势。2021年,全国35个样本城市购买三居及以上产品的客群占比36.66%,同比增加了0.5个百分点,相较于2017年增加了3.67个百分点。其中,2021年新一线城市购买三居及以上产品客群占比40.52,比一线城市高出15.12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改善型住房需求持续释放,消费者在空间上住得更加宽敞。

    另外,消费升级品质居住成为新刚需,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房屋的居住属性,对居住环境、房屋品质、小区配套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楼龄为例,2020年重点城市购买楼龄在10年以内的购房客群占比46.5%,较2017年提高15.7个百分点。此外,小区配套、物业服务方面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疫情虽然带来了空前的不确定性,但是,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下,购房客户也逐渐向理性回归,对楼市看稳成为主流消费预期。在贝壳研究院2021年10月份的购房者消费调查中,超八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所在城市未来1年房价预期持平或微涨。

    贝壳研究院预测称,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来自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的首次置业需求减弱,住房消费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过去的住房短缺进入到品质需求层面,未来,居住品质升级、改善需求必然会带动房地产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升级和发展。

    2021-12-29
  • 西安:全市总动员为封闭小区提供物资保障

    28日晚,西安全市总动员,组织准备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为封闭管理小区提供充足物资保障,让广大市民静下心来、足不出户,居家防控。


    新城区市场保供应工作进展情况

    新城区自强路街道将超市购买黄瓜,西红柿,青菜,蒜薹等蔬菜进行分装,并连夜组织街道和社区干部及志愿者将分装好的蔬菜送到居民家中。

    曲江新区市场保供应工作进展情况

    曲江新区统筹4家大型超市(永辉超市、人人乐超市、盒马鲜生、华润万家)、1家农贸市场(成山农场)提供货源,准备130吨肉类、70吨蛋、650吨蔬菜。在全区15个社区划分4个服务中心同时配送,覆盖全区13万户居民。正在连夜按照1户1份、3天消耗量的标准分批发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同时,积极组织生鲜供应机构、线上购物平台、西饮老字号等资源,为群众生活需求提供多元化选择渠道和代购服务。在全区139个小区至少每个小区设置1处固定供应点,提供肉、蛋、菜等基本生活物资。

    阎良区市场保供应工作进展情况

    阎良区区投资商务局组织蔬菜、大肉、蛋奶等货物运输车辆,定期向批发市场投放民生物资;各街办对辖区内库存进行详细摸底,全面调动农贸市场、便利店、农业合作社等各方资源,做好连夜配菜准备。精准组织配送。组织五大超市服务人员通过网络平台以点单形式,成立超市、社区、物业联动配送小分队,由街道办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按照每人每天十元标准,每两天免费向每户配送一次蔬菜,由小区志愿者和物业送至住户门口,精准配送居民需求。

    鄠邑区市场保供应工作进展情况

    鄠邑区广泛组织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分时段、分街道、分村组、分楼栋、分单元逐步免费上门派送。请广大居民按照街道办、社区、村组统一安排,及时配合配送人员在家门口领取,领取后继续保持居家封闭,不出门,不聊天,不逗留。

    莲湖区市场保供应工作进展情况

    莲湖区各街道办事处要鼓励引导居民小区内及周边蔬菜店、粮油店、药店在满足防疫要求的前提下正常经营。2.各街道办事处要鼓励推广“线上下单+物业配送”采购模式,由群众通过电话等方式预约、门店和物业配送至居民家门口。

    西咸新区市场保供应工作进展情况

    西咸新区将所有小区村组分为三类进行市场供应保障,实行足不出户保障模式,组织菜品每户打包,送至小区,由小区管理志愿者,送至每户;确定587个小区及村组,由保供企业直接对小区配送。

    2021-12-29
  • 习近平《同舟共济,继往开来,携手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单行本出版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舟共济,继往开来,携手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单行本,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2021-12-29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月27日至28日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为主题,联系中央政治局工作,联系带头严格执行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联系带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联系带头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实际,联系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和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实际,回顾一年来中央政治局加强自身建设情况,总结成绩,查摆不足,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前,有关方面做了认真准备。中央政治局同志与有关负责同志谈心谈话,听取意见和建议,撰写发言提纲。会议审议了《关于2021年中央政治局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报告》和《关于2021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随后,中央政治局的同志逐个发言,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中央政治局同志的发言,围绕会议主题谈了认识和思考,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认真查摆、深刻剖析,体现了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体现了从严从实的要求,体现了开诚布公、相互提醒的气氛。

    会议强调,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一年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全党全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战胜多种严重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扎实有力,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一致认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深刻认识、深刻理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年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党面临形势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的胆略,谋划国内外大局,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工作,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攻坚克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百年党史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党在重大时刻凝聚共识、果断抉择的关键,是党团结统一、胜利前进的重要保证。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带头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从作风建设入手,着力纠治“四风”,解决党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弊端。今年,我们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我们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建立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经过坚持不懈努力,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四风”顽疾仍存抬头隐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且花样不断翻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要坚持自我革命,以钉钉子精神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整治“四风”、落实为基层减负各项规定,完善长效机制。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继续努力,为全党带好头、作示范。

    会议认为,明年我们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带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出新招硬招实招,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工作中去。

    习近平在讲话中对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的对照检查发言进行了总结,并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提出了要求,认为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得很好、很有成效,交流了思想,检视了问题,明确了方向,是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检验,对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具有重要意义。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改进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很有帮助。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今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全社会开展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强调全党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就是为了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

    习近平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习近平强调,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唯物史观、正确党史观,在党和国家历史问题上正本清源,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要真正解决好这个问题,仍然需要党郑重、全面、权威地对党的历史作出科学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推进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让正确党史观更深入、更广泛地树立起来,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

    习近平指出,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善于在总结历史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是我们党的成功经验。党的团结统一首先是政治上的团结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党共同努力,党的团结统一达到了新的高度。党中央决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这对全党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就是要告诫全党在新时代前进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答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个基本命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广大人民群众从百年党史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从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斗争之艰难、流血牺牲之惨烈世所罕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经历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我们都毫不畏惧、奋勇向前,以坚忍不拔的斗争赢得了胜利。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总结运用好党积累的伟大斗争经验,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策略,练就斗争本领,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气概,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习近平强调,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加强中央政治局自身建设。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自觉践行初心使命,有大格局、大情怀,站得高、看得远、谋得深、想得实,看淡个人得失、看开功名利禄,时刻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始终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生死相依、命运与共。要带头坚定理想信念,从理想信念中获得察大势、应变局、观未来的指路明灯,获得奋斗不止、精进不怠的动力源泉,获得辨别是非、廓清迷雾的政治慧眼,获得抵御侵蚀、防止蜕变的强大抗体。要带头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仅自己要坚定清醒,而且要在推动全党做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上自觉用力,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不良倾向。要具有很强的战略眼光、前瞻眼光,聚焦新的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提出符合实际、符合规律的决策建议。要带头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不折不扣执行上下功夫,推动分管领域、分管部门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的决策和工作部署,对“国之大者”领悟到位,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习近平指出,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央政治局明年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各方面工作。今明两年正值换届。领导同志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换届纪律。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正确看待组织、正确看待自己,服从大局、服从组织、服从安排,振奋起共产党人应有的精气神,把全部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

    习近平指出,在这次民主生活会上,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就做好工作提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有的涉及中央工作,有的涉及部门工作,有的涉及地方工作,会后要抓紧研究、拿出举措、改进工作,务求取得实效。

    2021-12-29
  • 这一年,冬奥筹办全力冲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


    在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挥下,冬奥组委具体组织,各方面通力合作,同国际体育组织密切配合,做好各项筹办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当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进入冲刺阶段,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所有12个竞赛场馆已全部完工并具备办赛条件,各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运行团队全部组建完成、人员到位就绪。10项国际赛事、3个国际训练周和2项国内测试活动有序展开,对标冬奥赛时,进行了全要素的运行测试。

    ——编者

    火炬“飞扬”·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亮相

    时间:2月4日

    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在国家游泳中心举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飞扬”,正式发布。

    冬奥会火炬外形颜色为银色与红色,象征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冬残奥会火炬则选用银色与金色,寓意辉煌与梦想,体现“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火炬最下方一圈刻有“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全称的盲文。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整体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火炬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既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又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

    “相约北京”·测试活动和赛事举行

    时间:2月、4月、10月—12月

    进入2021年,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陆续迎来“模拟考”。

    2月和4月,“相约北京”雪上项目、滑行项目和冰上项目系列国内测试活动在3个赛区展开,对场地条件、场馆运行、竞赛组织和赛会服务等进行了测试。10月5日起至12月底,“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陆续开启——10项国际赛事、3个国际训练周和2项国内测试活动先后亮相,对标赛时标准,进行全要素测试,全面检验赛时运行各项准备工作。有超过2000名来自境外的运动员、随队官员和国际技术官员、计时记分专业人员等陆续来华,参与了测试活动,他们对冬奥会筹办给予了高度评价。

    冬奥遗产报告(2020)发布

    时间:6月23日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之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6月23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发布,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又有新的生动实践。

    北京冬奥组委充分考虑冬奥遗产传承利用,制定实施了北京冬奥会遗产战略计划,注重从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等7个方面、35个领域,规划、创造和运用冬奥遗产。国际奥委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胡安·安·萨马兰奇表示,报告的发布标志着北京冬奥组委在打造可持续奥运遗产征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一起向未来”·主题口号和海报发布

    时间:9月17日、9月22日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9月17日正式发布。“一起向未来”(英文为“TogetherforaSharedFuture”),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传递出中国人民的美好期待。在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主题口号发出的声音是汇聚、是共享、是未来。“一起向未来(TogetherforaSharedFuture)”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契合“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共同走向美好未来的愿景。

    9月22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海报正式发布。北京冬奥会海报包括官方海报和宣传海报。官方海报于2020年7月由北京冬奥组委设计完成,共3组6幅。宣传海报共11套(件),融入了冬奥元素、中国文化、城市风貌、冰雪运动等多种设计元素。

    冬奥会火种抵达“双奥之城”

    时间:10月20日

    当地时间10月18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种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古奥林匹亚采集成功。19日,在希腊首都雅典的帕纳辛奈科体育场,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种正式由希腊奥委会转交给北京冬奥组委。

    10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种抵达北京。随后,冬奥会火种展示和火炬接力计划发布。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北京冬奥组委坚持把公众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将传统火炬接力与火种展示活动结合起来,创新打造冬奥会火炬接力活动。传统的火炬传递活动将于2022年2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举行,约1200名冬奥会火炬手参与传递。

    防疫手册第一、第二版发布

    时间:10月、12月

    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三方于10月和12月共同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第一版和第二版,在相关各方经过充分协商和广泛讨论的基础上,为冬奥会相关人员提供防疫方面的指导,便于他们做好来华参赛的准备。

    防疫手册分两本,一本适用于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另一本适用于所有其他利益相关方。第二版防疫手册是北京冬奥组委、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经过充分协商和广泛讨论,在细化完善第一版防疫手册的基础上共同制定的,在疫苗接种、海关入境要求、机票预订、出发前检测、冬奥赛时、闭环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更加详实的信息。

    北京冬奥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共同制定发布防疫手册,其中的防疫内容首先要符合办赛需要,体现“以赛事为核心,以运动员为中心”,确保赛事正常运行,同时又要符合中国疫情防控原则要求。

    奖牌“同心”和制服装备发布

    时间:10月26日、27日

    10月26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冬奥会、冬残奥会奖牌“同心”正式亮相。

    冬奥会奖牌“同心”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造型质朴简洁,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相呼应,展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

    10月2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发布。此次发布的制服装备,供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及志愿者穿着使用,包含服装、鞋品、配件3类,制服装备蕴藏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将功能性、民族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可以实现温度变化和场景转换下的自由穿搭。

    冬残奥会火炬接力计划发布

    时间:11月24日

    11月24日,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冬残奥会火炬接力计划发布——2022年3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共有约600名冬残奥会火炬手参与,火炬接力计划包括火种采集与汇集、火炬传递两个部分。

    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接力与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的主题和口号相一致,以“迎接冰雪之约奔向美好未来”为主题,以“健康·欢乐·活力”为口号,表达了在全球疫情形势下,激励全世界残疾人爱护生命健康、共抗疫情的美好愿望。

    2021-12-28
  • 年业务量首超1000亿件 快递物流跑出加速度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快递物流不断跑出加速度。12月8日,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超过1000亿件,标志着我国邮政快递业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用时仅为185天,而实现这个数据在2020年是200多天,在2018年是360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邮政设施建设,实施快递‘进村进厂出海’工程”“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统筹物流枢纽设施、骨干线路、区域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节点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设施条件,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快递“进村”加速推进,我国寄递服务体系覆盖范围大幅拓展,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为解决快递进村运营成本高等问题,江苏省苏州市推动快递公司携手公交,让快递包裹搭乘公交车进村。目前苏州已开通8条公交示范邮路,沿途设置11个农村快递服务站,日均向农村地区运送快递500多件。

    据悉,目前我国农村100%的建制村实现直接通邮,98%的乡镇有了快递网点,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持续提升。比如,河北省平泉市邮政快递企业以多种合作方式在行政村设立快递驿站,全市238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快递驿站,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交通运输部以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为载体,积极推广农村物流服务品牌,不断提升农村物流服务质量。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推广了60个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建成了864个客货邮融合站点,开通了661条客货邮合作线路。

    国家邮政局副局长陈凯介绍,今年以来,邮政快递业深入实施进村、进厂、出海的“两进一出”工程,寄递服务体系覆盖范围得到大幅拓展,干线的衔接日趋高效顺畅,末端的服务持续创新多元,国际邮件快件进出境的通道更加便捷和畅通。

    上半年,农村快递业务量增速比城市高10个百分点以上,农村地区已成为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借助高效的物流支持,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20.1%。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助力快递物流企业轻装上阵、活力迸发。

    走进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津洋口村的发货仓库,只见运输车辆进进出出,工人们忙着将脐橙、香菇、木耳等产品打包、装车,运往各地……“依托百誉公司搭建的平台,每月运费从几千元降到500元,发货速度也提高了近1倍。”宜昌清江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江海说。

    长阳县地处鄂西武陵山区,过去交通不便,物流成本较高。宜昌市物流业发展中心结合长阳县域物流发展实际,引导宜昌百誉智慧物流有限公司通过“电商平台+物流”搭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市里为我们争取到省级农村物流建设奖补资金。推动农货出山,我们干劲更大了!”百誉物流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推进物流降本增效”,要求取消或降低部分公路民航港口收费、持续降低铁路货运成本、完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优化运输结构。各地各部门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松绑减负等政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快递物流企业的发展环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快递物流市场持续运行在较好区间。11月份,中国快递物流指数为99.8%。

    ——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引导企业创新流通业态和商业模式,推动电商升级发展。

    “海鲜讲究鲜活度,我使用闪送,第一时间就能送到顾客家中。”杨玉斌在北京西五环边上的锦绣大地物流港经营一家海鲜店,中秋、国庆假期,海鲜需求量大增,9月份闪送订单超过5600单。

    “随着人们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消费者对配送时效的要求不断提升。”闪送联合创始人于红建说,通过强化数字化处理能力,提高生鲜商品配送时效,既能让消费者在最短时间内享受到美味的新鲜产品,也能为农户带来更多收益。

    吉林乾安县依托“镇村公交+物流配送”系统,推动当地农副产品电商蓬勃发展,年发货量超过260万件,产值超过5000万元;黑龙江省穆棱市积极打造“交邮融合”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加快资源整合利用,盘活多处乡村闲置资源……今年5月,财政部、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下发《关于开展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推动农村流通设施和服务融入现代流通体系”。6月,商务部等17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提出“创新流通业态和模式”“支持邮政、快递、物流、商贸流通等企业开展市场化合作”。

    各地各部门引导物流、快递、商贸流通等企业下沉渠道和服务,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电商升级发展,网络零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全国网上零售额118749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8056亿元,增长1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5%。

    2021-12-28
  • 一千零一夜 ——90后乡村教师麻小娟用故事点亮孩子心灵

    熄灯!2021年12月20日21时20分,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中学,学生寝室一片寂静。


    微光亮起!502寝室,班主任麻小娟坐在小板凳上,打开手电筒,给躺在床上的学生们娓娓讲述故事《慧慧的舞鞋》。

    这是麻老师给学生讲故事的第1001个夜晚。

    跨度7年,从周家店中学到蔡家岗中学,从199班到六(3)班。每天晚上就寝前听麻老师讲30分钟故事,已成为师生间不变的约定。

    麻老师喜欢讲,学生们喜欢听。

    1001夜,思想的光芒点亮孩子的夜空。

    《我和外婆》

    “除了音乐,还擅长什么学科?”学校教务主任询问初当老师的麻小娟。

    2015年7月,麻小娟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毕业,考进常德市鼎城区周家店中学。她踌躇满志,希望在乡村音乐教育领域大显身手。可开学当天才知道,农村学校各科老师都缺,她得当好“万金油”。学校安排她除了教音乐,还要教数学,当班主任。

    农村留守儿童多。学生六年级开始寄宿,父母不在身边,很多事情,只能由班主任处理。

    芳芳同学肚子疼,麻老师赶紧带芳芳去医院看病并打电话通知家长。

    留的是孩子伯伯的电话,没人接。芳芳小声说:“老师不用打了,伯伯肯定觉得你是追债的人。”

    “那你爸妈电话是多少?”

    “我爸妈没电话,因为……他们都有精神病。”芳芳眼睛红了。

    麻小娟很内疚,相处了几个星期,学生的特殊情况,自己竟然不知道。

    班上还有多少个“芳芳”呢?

    从那以后,麻小娟对学生更是关爱有加,有学生晚上饿,她就给水果零食补充;有贫困学生不能及时交生活费,她就用工资垫付;学生犯错后她及时引导……

    一天早上,麻小娟发现有个走读学生没来学校,正准备联系家长,就看到家长牵着这位学生走了过来。麻小娟走出教室,与家长打过招呼,就问学生是不是不舒服,怎么迟到了?学生低着头不说话。

    家长才走不远,回头看到孩子还站在教室外,立马跑过来朝麻老师吼:“不就迟了一下子,还让她站在外面干什么?是不是想体罚学生?你会不会当老师?!”

    麻小娟蒙了:“我只是问下情况,怕孩子身体不舒服。”

    “不舒服也不要你管。”家长把学生推进教室,头也不回走了。

    麻小娟很委屈,哭了。

    周末回家,她情绪低落,对父亲说:“我不想当老师了。”

    不久,麻小娟在办公室抽屉里发现两张便利贴。

    一张是:“小娟老师,看到你伤心、难过,我的心情就会失落,希望你永远都不要伤心。”

    另一张:“亲爱的小娟老师,一株小草脆弱,但是无数小草加在一起,即使遇到大风大雨都能顽强地活下来,我们就像是那一株株顽强的小草,让我们一起加油!”

    麻小娟又流泪,这次是被小草感动了。

    门口的赵老师走进来看了看便利贴,对麻小娟说:“你的辛苦和付出,学生懂,老师懂,学校懂。你是阳光、开朗、积极向上的老师,不要否定自己。”

    晚上,麻小娟坐在桌前,拿着学生的便利贴看了又看,终于笑了。她把便利贴收在了心爱的毕业手册里。

    注视手册的封面,麻小娟想到了母校的八班教室。

    毛泽东是湖南一师的校友。毛泽东背着父亲安排的粮店伙计的工作,偷偷报考了一师。他上课的地点是八班教室。

    上学第一课,老师杨昌济问毛泽东志向是什么?青年毛泽东一时答不上来。刻苦学习和磨炼之后,他终于找到了正确答案,而且用一生来实践这个志向——改造中国与世界。

    与毛主席比起来,自己这点委屈算得了什么?难道献身乡村教育的理想就这么容易动摇?麻小娟惭愧了。

    第二天麻小娟恢复了活力。她看到几个学生在相互递书:“递的什么书呀?”

    学生抢着回答:《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芳芳手里是《母亲的故事》。麻小娟走近芳芳:“喜欢故事书吗?”

    “喜欢,在书里,我能和妈妈说话。”芳芳低声回答。

    有学生提议:“老师,晚上能给我们讲故事吗?好想你多陪陪我们。”

    2015年10月8日,21点,女生寝室。麻小娟点完人数问完情况后没有急着走。下铺的汪蜀香看到老师一直站着,坐起来将被子的一角捋平:“老师,您坐这吧。”

    麻小娟说:“不是想听老师讲故事吗?今天我讲一个《我和外婆》。”

    从这以后,麻小娟排了表,星期一、三在男生寝室讲故事。星期二、四在女生寝室讲。

    麻小娟的话——

    讲故事的缘起是什么?

    其实是眼泪。是孩子的眼泪——寂寞的眼泪、思念的眼泪;是我自己的眼泪——委屈的眼泪、感激的眼泪。

    留守儿童最需要什么?是温暖!小时候听外婆讲睡前故事是我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睡得很香。

    学生们说,感谢老师每天晚上来给他们讲故事。其实呢,我最感谢的是学生,是这些懂你、爱你、尊敬你,今天接受你的教导,明天用一辈子的成长来回报你的学生。

    《八班教室》是我重点讲的故事,从青年毛泽东学习成长的经历里,我们知道了树立远大理想有多么重要。讲故事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我和学生在好故事的熏陶下一道健康成长。

    《食堂里的那盏灯》

    2016年下学期,麻小娟调入蔡家岗中学。学校不同了,但农村学校的属性没有变,麻小娟讲故事的独特方式也没有变。

    星期一,蔡家岗中学举行升旗仪式。麻小娟发现学生的红领巾有的脏了,有的戴法不对。当晚,麻小娟在男生寝室讲故事《红领巾的颜色》。

    听着听着,有的学生哭出了声。麻老师问:“我们要怎样为红领巾增光添彩?”

    周方友回答:“每天记得戴红领巾,好好学习。”

    李海鑫说:“红领巾要佩戴正确,保持干净。”

    杨皓宇说:“牢记先烈的精神,做有用的人。”

    第二天课间操,麻老师发现同学们队伍整齐,动作标准,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学生们胸前。

    周日晚上,麻小娟正在家里看书,接到了奥奥妈妈的电话,说奥奥没回家,不知道去哪里了。原来,奥奥和同学睿睿约定周日晚饭后一起打乒乓球。奥奥吃完饭兴冲冲赶到学校,在球台边等候。睿睿吃完饭,却忘了这件事。

    麻小娟心急如焚,一个个家长挨个询问,直到睿睿妈看到群信息后问起睿睿,睿睿才想起失约的事。

    家长在操场找到了奥奥,给麻小娟打电话报平安。大家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麻小娟觉得有必要给同学们讲讲诚信了,她的故事是《食堂里的那盏灯》。

    那一天,学校通知会停水,麻小娟下课后就去住处先接水,让卫生委员廖诗怡同学帮忙到食堂打饭。接完水后,麻小娟去办公室批改作业忘了吃饭,直到上晚自习,才发现廖诗怡没来教室。诗怡跑哪去了?麻小娟在校园里边跑边喊,看是不是在哪个角落里。来到食堂边上,看到食堂只有一盏灯亮着,门也半掩着。

    麻小娟走进去,廖诗怡一个人待在食堂里。

    “你怎么不去上晚自习?”

    “老师,我在等你吃饭。”

    微弱的灯光下,麻小娟看到廖诗怡饭盒里的饭还剩很多。

    “你怎么吃这么久还没吃完?”

    “我怕我吃完了,没人陪你吃饭。”说着,廖诗怡从毛衣底下拿出了麻老师的饭盒。

    麻小娟摸着带有余热的饭盒,眼眶湿润了。

    麻小娟动情地说:“同学们,老师忘了约定,没有守承诺,老师错了。廖诗怡同学应该表扬。食堂里那盏灯,亮起的是诚信的光啊!”

    有学生说:“老师,我要买喜欢的玩具和书,爸爸总是说下次买,然后就没有下次了。”

    麻小娟说:“我们总是容易把别人遗忘的承诺记在心上,可我们在意过对他人的‘言而无信’吗?我们既然如此看重他人对自己的承诺,就应该换位思考,不能轻易许诺。说出去的话,就该一诺千金,尽力做到。”

    一天,麻小娟组织学生到户外春游,午饭时各小组展示厨艺,教师根据色香味打分。由于各小组做饭进度不一,打分时菜都凉了,“香”就无法评判。两位老师商量,把这一打分项目换成团体协作能力分。

    菜的味道不相上下,而拉开分差的就是团体协作分。第一组获得了高分。

    麻小娟希望用一个故事告诉学生们,团体活动最重要的是互相配合,懂得协作,还要付出、分享。

    麻老师讲的故事是李雪峰创作的《高贵的秘密》。

    荷兰一花草商人从非洲引进一种名贵花卉,计划繁殖3年,等拥有上万株后开始出售。第三年过去,沮丧的是,花朵已变小,花色也比原来差远了。商人请教植物学家。植物学家问:“你花圃的隔壁是什么?”“是别人的花圃。”又问:“种的也是这种花吗?”商人摇头:“这种花在全荷兰,只有我一个人拥有,他们的花圃里都是普通的花卉。”

    植物学家说:“噢,我知道名贵之花不再名贵的秘密了。尽管你的花圃里种满这种名贵之花,但和你毗邻的花圃里却种植着其他花卉,你的名贵之花被风传授了花粉后,又染上了毗邻花圃的其他品种的花粉,所以你的名贵之花一年不如一年了。”

    “怎么办?”植物学家说:“谁又能阻挡风儿传授花粉呢?只有一种办法,就是让邻居的花圃里也种上你的这种花。”

    于是商人把花种分给了邻居。次年春天花开了,商人和邻居的花圃成了名贵之花的海洋——花色典雅,雍容华贵。这些花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

    麻老师告诉学生们:“没有一种高贵可以遗世独立。要保持自己的高贵,就必须拥有高贵的‘邻居’,要想拥有一片高贵的花的海洋,就必须与人分享,与大家共同培植美丽。我们这次春游获得高分的小组,都是团结协作的小组。小组每一位成员都担任不同的工作,每个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大家斤斤计较,就无法成就一个团结的集体。”

    麻小娟选择的每一个故事,都蕴藏着深刻的主题。

    蔡汶君同学听了《跛子》的故事,明白:“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赵燚同学听了《神方》:“人应该学会满足,才会快乐。”

    熊淑娟同学听了《我就是想要最好的》:“我遗憾的是开学班干部竞选,没有站上讲台,我其实很想竞选学习委员。以后做任何事情,应该相信自己,主动争取,勇敢突破。”

    伍俊嘉同学谈《越好的关系越要如履薄冰》:“朋友之间要互相包容,不要彼此伤害。”

    麻小娟的话——

    当故事中的人从书本里走到我们身边,当讲故事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奔赴,才发现我们和故事越来越近,文字中的情绪情感,故事里的思想表达铸就成了我们道德品质的那条线,那杆尺。故事教会了我们一个个人生哲理,而我们自己也成为了下一个故事的主人公。

    一个故事就像是一滴微不足道的水,也许不足以影响学生的成长,但是,10个,100个,1000个故事呢?水滴石穿呢!

    《不要小看30天》

    麻小娟从学生寝室出来,下楼推门发现已经上锁。麻小娟找到寝室管理员龚师傅,龚师傅很惊讶:“你还在啊!我以为老师都走了。”

    麻小娟心生愧疚,觉得麻烦了管理员。管理员说:“麻老师,你很认真,有爱心,你讲故事我支持,只是时间能不能早一点,自己的身体也很重要哦。”就这样麻小娟和管理员达成“君子协定”,故事结束的时间不超过9点50分。

    学校的青年教师有个约定,每周三晚上集合出去吃一回宵夜。大家都准时,只有麻小娟迟到。那晚出寝室正好听到管理员关门的声音,麻小娟飞奔下楼。远处有人拿手电筒晃她,她被吓了一跳。接着有人喊:“小娟,快点儿,大家都等着你呢!”

    一股暖流涌上来。

    2019年3月的一天,麻小娟用嗓过度,声音突然哑了。夜里她在女生寝室用微弱的声音例行检查,本想跟学生说明一下情况,就听学生问:“老师今天讲什么故事呀?”

    又有学生说:“老师嗓子哑了,下次再讲吧!”

    这时麻小娟收到爸爸的手机信息:“我在后门等你,带你去医院。”

    一边是身体的不适和爸爸的催促,一边是学生渴望的眼神。她选择了坚持讲故事。

    那一晚讲的是蒋光宇创作的《不要小看30天》。

    观察者对一个荷花池每天绽放的荷花数量进行统计:第一天很少的荷花绽放;第二天开花数量是第一天的两倍;第三天是第二天的两倍。第29天,池中的荷花开了一半。第30天,荷花猛然开满整个池塘。观察者将此统计概括为“30天荷花定律”。

    工程师卡茨得知了荷花定律,琢磨能不能用30天使自己变得更健康呢?于是拟了一份30天计划:坚持骑车上下班,每天走路1万步,每天拍一张照片,30天写完5万字的自传;还要求自己坚持不看电视,不吃糖。30天后,卡茨果然变成了一个比较健康、乐观和有文采的人。

    麻老师总结:“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遵循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不要小看一天天日积月累的变化,即使不算长的30天,也足以让人出现显著变化。”

    讲完故事,走向后门,麻小娟就被爸爸数落了:“是讲故事重要,还是自己身体重要?”

    麻小娟说:“爸,都重要,但是学生比我更重要!”

    麻小娟收到王灿蓉妈妈的短信,这位远在他乡务工的母亲从孩子外婆口中得知,喜欢睡懒觉的女儿在周末清晨六点半便起床,开始朗读、跳绳。母亲说:“我本以为她坚持不了,谁知道已经坚持三周了。我问女儿,怎么突然改变了?她说麻老师讲过一个故事,30天能形成一个好习惯!”

    讲故事除了坚持,还需要技巧么?

    麻小娟的话——

    当然需要啊。首先,需要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毫无准备,一定会出现卡顿的情况,影响学生的听觉感受。有个学生告诉我,他爸爸讲故事总是讲几个字就停顿,妈妈讲得就很好听。

    其次,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不同的题材。学生对身边发生的故事兴趣很浓,比如教师的亲身经历、我教过的学生的故事等。要适当设置问题,让学生去解答,注意学生的回应。在学生的反应中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

    还要注意讲故事的形式和情景。讲故事前聊聊生活中的家常,拉近距离,让学生有一种“这个故事为我而讲”的欣喜。

    《不要小看30天》实验很神奇,可是,能将好的计划付诸实践的人却很少,大家关注事情的结果而往往忽略坚持的过程。放弃只需要一个理由,而坚持却需要冲破重重阻难。身体不适啊,偶尔有点儿小郁闷啊,这些都不能影响我与孩子们晚上的约会。特别感谢学校领导、同事、寝管员及父母的鼓励与包容,他们都是我的亲友团,我的加油站。

    《慧慧的舞鞋》

    慧慧是麻小娟班上的学生,母亲患有重病。一次上音乐课,每组需派一名学生即兴表演舞蹈。慧慧成了代表,表演获得了掌声。麻小娟发现慧慧喜欢舞蹈,上过一段时间的舞蹈启蒙课,可是由于家庭原因停止了训练。慧慧在家做饭洗衣样样行,可是上课极少举手回答问题,班级、学校的大型文艺活动从不主动参加,像一只害羞的小鹿。

    麻小娟决定帮她排练独舞《茉莉花》。学校没有舞蹈室,麻小娟就带她到劳技室排练。劳技室在一楼,常有学生经过围观,使得慧慧放不开。在麻小娟一次次鼓励下,慧慧树立了信心,在鼎城区独舞、独唱、独奏比赛中,慧慧获得了第四名。麻老师又多了一个故事《慧慧的舞鞋》。

    学生樊梦冉说:“听麻老师讲故事,就像是听妈妈讲故事。妈妈经常不在身边,麻老师总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心里。”

    麻老师接手现在的六(3)班才几个月,可讲故事的本事已经传给了班上的学生。每天都有一名学生上讲台分享故事。

    大家怎么看待麻老师讲故事呢?

    小学三年级班主任田枋卉老师说:“麻小娟是我的标杆。我也去学生寝室听她讲故事了。那天她讲的是《林边莲雾》,麻老师声音温柔轻缓,让人的情绪瞬间平静下来。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我是麻小娟湖南一师的校友,学的是美术。最近,我用了4个周末,创作了一幅油画——《讲故事》,把这美好的瞬间用艺术的形式记录出来。不仅要画,我还要学,每天中午我们班的读书读报时间,我也要给学生分享故事。”

    雷芳老师说:“麻老师所带班级的学生懂礼仪、守纪律、学习积极性高,集体荣誉感强。开运动会,她们班学生不仅为自己班的运动健儿加油,也为别的班级选手加油。有人渴了累了,孩子们会组成志愿者团队服务。我想这也是麻老师讲故事,潜移默化的效果吧。”

    樊淑宁同学的妈妈说:“麻老师的故事对孩子影响很大,孩子回家后还经常讲给我听,像《跛子》《和保安打招呼》,我都会讲了。”

    全哲贤同学妈妈的短信:“孩子回家说起学校的事情,有时候我觉得您对孩子的关爱和细致甚至超过了我。我的孩子在他人生的重要阶段遇到您,是孩子,也是家长的荣幸。麻老师,谢谢你!”

    麻小娟的父亲说:“小娟刚当教师那阵子经常哭脸。每次回家,我在校门口等她,说好晚上9点半,每次都等到10点以后。后来才知道她是因为比别的老师多了一个讲故事的环节。这个方式真好,她与学生的心越来越近,与我们的心也越来越近。我和她妈妈都受她影响,幸福感也越来越强了。在镇上遇到熟人,大家只要一提起我女儿,我就开心。小娟有了男朋友,我们担忧会不会因为讲故事产生矛盾。结果,他经常陪小娟一起去书店阅读,找素材。”

    校长刘启红说:“作为90后,麻小娟对农村教育的那份心难能可贵。学校的文体活动基本上由她组织,开展得有声有色,《青春纪念册》情景剧获得鼎城区片区艺术展一等奖,《四君子》经典诵读节目进入鼎城区总决赛,获优秀奖。以前学校条件不好,她就把自己家的钢琴、吉他、尤克里里、非洲鼓、竖笛等都搬来学校给学生们用。来学校六年多,她一直担任班主任,班级管理很有特色。镇上好多家长跟我讲,要求分到麻老师班上。因为麻老师为学生讲故事,一些住得近的学生也想寄宿,还出现了城区学生转到我们这个农村学校来的奇事。麻小娟就像一块磁铁,吸引她身边的人。农村教育的短板就是教师队伍,麻小娟这样的老师,越多越好啊!”

    麻小娟的话——

    有人问我,你每天晚上比别人多工作半个小时,7年加起来是个不小的数字,又没有一分钱加班费,这样做值么?

    我想说,人生的价值不能用别人的目光去丈量,更不应该用金钱去衡量。小时候我就在蔡家岗学校读书,长大了我回到这里当老师,这是一个充满爱的校园。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第一任校长、劳动模范刘春樵,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儿童的周建国副校长,默默把爱奉献给学生的董铁舫老师……都是我的榜样。

    我常想,有几个问题是一定要让孩子们从小就要懂得的——人为什么活着?读书是为了谁?我们要培养孩子们的大局观、责任感,让他们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

    讲故事已融入我和学生们的生活,就如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当一天老师,我就会讲一天故事。

    2021-12-28
  • 谈到这个问题,习近平每句话都很重

    【学习进行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5日至26日召开。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讲了哪些重要内容?有何深意?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5日至26日召开。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必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民以食为天。我国14亿多人口要吃饭,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尤为重要。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

    习近平的重要讲话正是站在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对“三农”工作提出要求。新华社通稿中,这方面内容披露的篇幅不长,但每一句,习近平都讲得很重。

    提饭碗,强调一个战略

    习近平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言下之意,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仍然赶不上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结构的不断变化,粮食需求的压力仍然很大。把饭碗端牢,那就是容不得侥幸、容不得折腾,一旦出了大问题,多少年都会被动;端在自己手里,那就是立足粮食基本自给,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就得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越是面对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我们就越要明确,绝不能买饭吃、讨饭吃。

    讲布局,强调一个安全

    习近平强调,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这是风险意识、底线思维的体现。

    近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产销格局发生变化。比如过去常说南粮北调,现在很多时候是北粮南运。地域格局等变化,给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挑战,粮食生产和调度风险也在集中。因此,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

    这里习近平强调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任何省区市,无论耕地多少,都要承担粮食生产责任。如果一个地方真把粮食生产搞没了,就是抛弃了责任。要让各方面都扛起责任,就要拿出硬约束。同时,习近平指出,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

    谈耕地,强调一条底线

    习近平强调,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早在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严肃强调,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大家立了军令状,必须做到,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近年来,在地方调研中,习近平都十分重视察看耕地,他在不同场合表示,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

    这次讲话,习近平再次明确一个要求,“必须是良田”。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而且是质量上的。不仅数量上不能突破,质量上也不能搞“变通”。

    习近平对占补平衡上的一些不良行为深恶痛绝。他曾严肃批评把好地都占了,用劣地、坡地、生地来滥竽充数,最终账面上平衡了,但耕地质量大大亏空了。“这不是自欺欺人吗?!”他严厉地指出,在耕地占补平衡上玩虚的是很危险的,总有一天会出事。

    耕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底。习近平曾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反复敲敲警钟。

    2021-12-28
  • 自贸试验区积极推动制度创新,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 耕好改革开放试验田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部署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推出了一大批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建成了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就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今年7月9日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时强调,要围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积极推动制度创新,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即日起,本报推出“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展现自贸试验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加强改革创新系统集成,统筹开放和安全,发挥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的实践探索和进展成效。

    全国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商业理财公司、首家外商独资金融科技公司落户;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率先构建全新的海关监管模式;在全国率先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户、率先开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等试点……揭牌成立两年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型开放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一批典型创新案例。

    临港新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着力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是我国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中国将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差别化探索,加大压力测试,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指明了方向。“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积极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各自贸试验区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基础性制度开展深层次改革试点,推动形成更多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更好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持续深化首创性、差别化探索,改革试点任务加速落地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2013年9月29日,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浦东正式挂牌成立。到2020年8月,自贸试验区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

    “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全国率先探索试验一批基础性、根本性的改革,成为全国深化改革的样板。”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说。

    发布我国首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率先试行“证照分离”、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穿行浦东,让人感受深刻的,不仅是这里日新月异的发展活力,更是这里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改革魄力。

    “8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率先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体系,形成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由贸易账户、‘证照分离’等一批基础性和核心制度创新成果并复制推广到全国。”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朱芝松说。

    不单是上海,各自贸试验区立足自身功能定位和特色特点,持续深化首创性、差别化探索,全力推进制度创新实践。

    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北京“两区”建设的要求,即“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更好发挥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作用。

    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本外币账户合一试点在京“破冰”,在全国率先建立期货、证券等境外专业人才过往资历认可机制,设立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适度超前构建支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商业运营服务的政策体系……只争朝夕,北京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一批首创性改革竞相推出。

    在北京,国务院批复的“两区”方案251项任务,目前已落地229项,实施率91.2%。

    不久前,在山东烟台长岛海域,得益于海洋牧场“一证一险”信贷新模式,一批量产型深海智能网箱平台投用。

    先行先试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山东自贸试验区持续深化差别化探索的重要着力点。

    探索建立海洋牧场平台确权机制和融资风险评断标准体系,创新推出“深海网箱箱体及设备抵押”“海水养殖天气指数保险”,为渔业养殖企业提供海洋牧场“一证一险”等特色金融服务;开展全球海洋生物基因测序服务,探索生物样本进口清单式管理,实现“一次办理,全年许可”……山东自贸试验区获批两年来,112项试点任务已实施110项,形成多项制度创新成果。

    锐意进取,勇于突破,改革试点任务加速落地,自贸试验区成为制度创新高地。在今年9月3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王受文介绍,截至目前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或特定区域推广。

    强化制度集成创新,引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浦东要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率先试、出经验。要探索开展综合性改革试点,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来谋划设计改革,加强重大制度创新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放大改革综合效应,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着力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率先试、出经验,浦东新区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跑出加速度、展现新气象。

    今年10月19日,一兆韦德健身管理公司等企业代表获颁首批升级版行业综合许可证。“以前,开设一家体育健身场馆,需要办理《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等多张许可证,现在仅需办理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真正实现了‘一证准营’。”一兆韦德健身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忻勃说。

    “一证准营”,得益于浦东试行“一业一证”改革,将市场主体进入特定行业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走出一条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的新路径,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

    2020年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为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在浦东新区开展市场准入“一业一证”改革试点。

    “这是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探索‘证照分离’改革基础上进一步先行先试的重大改革举措。”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杨朝说,“一业一证”改革,着眼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来谋划设计改革,推动审批管理服务从“以政府部门供给为中心”向“以市场主体需求为中心”转变。

    为市场主体提供准确便利的办事导航服务,实现“一键导航”;对同一行业的全部准入条件进行标准化集成,实现“一单告知”;将多张申请表归并为一张申请表,实现“一表申请”……浦东探索“六个一”的流程再造,折射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背后的改革系统集成。

    截至今年6月底,国务院批复的“一业一证”改革31个试点行业在浦东全部落地。“目前正在研究深化改革,将试点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等更大力度改革举措,努力打造‘放管服’改革引领区。”杨朝说。

    新时代改革,更需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成熟一项推出一项,行稳致远,久久为功。”

    走进海口市江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国际投资“单一窗口”让人眼前一亮。“窗口电话‘接单’,各部门线上‘跑腿’,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窗口整合13个审批部门、20个政务系统的234项投资相关业务,减少55%的申报材料,缩减70%的审批时间。

    从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到启动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近年来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大力探索制度创新特别是制度集成创新,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推行商事登记“全省通办”、实施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推行园区极简审批……海南已累计推出1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2020年10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三年行动方案及任务清单发布,18个重点领域、60项重点任务,绘出改革新蓝图。2021年,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实施,有效回应了市场主体关切,激发了市场活力。

    得益于一系列改革创新,海南3年新增市场主体76.3万户,超过此前30年的总和。

    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和诉求,各自贸试验区正不断加强改革创新系统集成,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法规推出不到一年时间,就有逾百名港澳建筑工程师和数十家港澳专业企业在横琴备案和执业。”广东自贸试验区横琴片区对接港澳跨境专业服务规则的新探索,让华众联创工程顾问三地联营事务所总经理闫澍倍感欣喜。

    自2019年12月1日起,《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港澳建筑及相关工程咨询企业资质和专业人士执业资格认可规定》施行,明确具备相关条件的港澳企业和专业人士,经区内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即可在区内为市场主体和建设项目直接提供服务,无需再转换资质。“珠海应用特区立法权,在建筑领域首先开展跨境执业立法,是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制度突破。”横琴新区生态环境和建设局副局长郑慧仙说。

    横琴片区这项有针对性的改革探索,得益于自贸试验区被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2018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出了53项改革措施,加大赋权力度,其中就包括“授权自贸试验区制定相关港澳专业人才执业管理办法”。

    同横琴片区一样,各自贸试验区用好用活更大改革自主权,拓展改革创新探索的深度和广度,奏响更深层次改革强音,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今年4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

    “《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力支持政策,不是要形成‘政策洼地’,而是按照能放尽放并管好的原则赋予浦东更大的改革发展权,目的是构筑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强力‘助推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授权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的决定》。“这是建立完善与支持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的重大决定。”上海市委法律顾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原主任丁伟说,根据《决定》,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遵循宪法规定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基本原则,制定浦东新区法规,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作出变通规定,在浦东新区实施。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制定的首批浦东新区法规之一——《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规定》,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规在固化近年来浦东新区市场准入领域多项改革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对行业综合许可证进行了升级。“比如,实行行业综合许可单轨制改革:对市场主体制发行业综合许可证后,涉及的单项许可证不再单独受理、发证,相关部门不得要求市场主体提供单项许可证,真正实现企业获得‘一证’即可准营。”浦东新区区委办公室副主任肖林说。

    坚持运用法治力量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浦东着力更好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试验田”作用,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探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适时以法规规章等形式固化下来,提供更多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王受文表示,《若干措施》赋予自贸试验区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有针对性地提出19项措施,推动自贸试验区更好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从试点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到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试点,各自贸试验区奋楫争先,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更好服务全国改革开放大局。

    2021-12-28
  • 这一年,教育向阳而行:“双减”成效已经显现

    2021年,是21世纪进入第三个10年的开端。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这一年总是不同寻常。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每一个人的期待。这一年,“双减”政策的出台无疑是教育界的年度“C位”,它正在改变着一个行业,也在重塑每一个家庭。在这之后,“依法带娃”家事变国事,体育在学校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在疫情的影响下,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校园也不例外。这一年,当狡猾的病毒进入校园,人们看到的是学校迅速的响应、年轻人的勇气与担当。生在Z时代,平视世界的一代迎来了“大思政”,一个又一个破防的瞬间,也是塑造强国一代的思政课。

    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民心所向。

    这一年,国家制定了新的目标,要在“十四五”时期将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小小的数字,是教育背后的巨大人口红利。作为另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正在突破社会的偏见和学历的“天花板”。“命运置她于高崖,她赠人间以芬芳”,“燃灯校长”张桂梅用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坚守,一个人感动一个国家。

    2021年就要过去了。

    在围棋界,高手们都有“复盘”的习惯,其实,“复盘”就是一种反思。在反复推演过程中,高手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便调整和提高。教育在这个时刻也需要“复盘”,总结得与失,并找到变革的新起点。

    所有的改变都为了教育变成更好、更理想的样子:孩子们的身心能更加愉悦,老师们静心地研究教学,而高校中不断孕育着科学突破……

    ---------------

    年度“C位”

    “双减”成效已经显现

    如果给2021年的教育事件来个大合影的话,那么站在“C位”的一定得是“双减”。

    今年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7月24日这一文件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随后,多地的配套措施也纷纷落地,从作业到课堂、从学生到老师、从家庭到社会,席卷全国的一系列调整和改变迅速出现。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繁重由来已久,“培训乱象”“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不仅是学生家长的心头之痛,也成了基础教育之痛。

    “双减”之后学生的负担减了吗?

    最显而易见的变化出现在学科类培训市场。

    12月底,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留下的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不适合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

    学科类培训市场的这一变化意味着,成千上万的中小学生从繁重的课外培训中解放了出来,他们有了周末和假期,那个被称为“剧场效应”的教育内卷链条正在断裂。

    同时,学生的校内作业负担也在减轻。

    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学生的过重作业负担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据统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者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值得关注的是,“减”只是手段,而政策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厘清教育体系,强化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

    全国各地都在行动。比如,北京市正在大面积、大比例地推进干部教师的轮岗;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推行了“5+2”模式,即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

    “双减”撬动基础教育的整体变革正在成为现实。也是在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从生源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托管帮扶、标准化建设等方面,为“重振县中”给出了一揽子的顶层设计。

    教育生态正在净化,基础教育的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双减”背景下的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正在构建。

    “平视一代”迎来大思政

    “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今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这样说。

    平视世界的一代是自信的一代。他们的自信源自祖国的强大,以及面对大变局、大考验时国家的淡定与从容。

    如何把平视世界的一代身上自带的自信转变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待破之题。

    10年前的北大女生宋玺在学校是多面手:校园歌手、电台主播、运动达人,但是她却觉得这一切“有些浮躁和无聊,缺少某种沉甸甸的价值和意义”。

    2015年,她走上了一条让自己“吃苦”的道路——走入军营。

    2016年年底,宋玺成为唯一一名女陆战队员,随中国海军编队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退役返校后,宋玺成为海军宣传员、北大兼职辅导员,她登上了学校的思政课讲台讲述自己的故事。

    在宋玺入伍的2015年,全国有80万大学生报名参军;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20万。

    正如宋玺所说:“训练时淌下的每滴汗水,海上漂泊时的每分寂寞,晕船的疲惫,受伤的痛楚,都有了宏大的意义。那就是个人成长依托民族命运,人生价值汇入时代洪流。”

    去年那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道难题。而通过亲身经历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不少老师都深切体会到,疫情防控既带来了挑战,更蕴含着机遇,更是一堂大思政课。

    “大思政课”之大,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

    教育“小数字”

    释放人才“红利”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其中提到,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

    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到底有多重要?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署对146个国家1950年-201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现,人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由此转化而来的经济总量至少增加2%;世界银行相关研究也表明,劳动力人均受教育时间每增加1年,国内生产总值就会增加9%。

    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8年,距离这个目标还有0.5年的差距。

    这0.5年的距离能如期实现吗?

    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人曾经算了一笔账:近年来,教育快速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高水平普及,以及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普及程度快速提升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自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实现了年均0.1年以上的增长。

    而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91.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4%,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8年。到202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提升到60%。这位负责人从动态的发展趋势来看,目标能够如期实现。

    多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终于让人口红利慢慢转化为人才红利。

    职业教育打破学历的天花板

    今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伴随着分类考试招生、“1+X”证书制度试点、国家学分银行等改革举措,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9年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走上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道路,职业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方案开篇的一句话,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功不可没,已为各行各业累计培养输送2亿多高素质劳动者。在服务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上,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于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

    然而,由于缺乏清晰合理的分类标准,学历的“天花板”一直存在,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普通教育的“附属品”。在一些人心中,职业教育“低人一等”。

    这一局面有望得到改变。

    今年1月,教育部先后印发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职业本科开始走向全面实践。目前,全国共有32所本科职业学校,均已开始招生。

    而今年年底,国务院学位办印发的《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意见》的出台,更是让“打破天花板”的计划有了实质性的政策突破:职业本科纳入现有学士学位工作体系,按学科门类授予学士学位,学士学位证书格式一致。更重要的是,普通本科和职业本科的证书,在就业、考研、考公等方面具有同样效力。

    事实上,人们对于职业教育学历价值的关注与讨论,根本原因在于对职业教育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期待。

    如今,职业教育的提速发展不仅给更多青年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且能切实促进更多青年更好地就业,更是让国家走向了依托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顶流”教师张桂梅

    一人感动全中国

    2021年张桂梅获得了很多奖。

    2月,张桂梅被评为了“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同月,她又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6月29日,她被党中央授予了“七一勋章”、11月,张桂梅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此前她还入选了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并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拿了如此众多“天花板”级的奖项,虽然不是明星大腕,张桂梅却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众多国人心目中的“顶流”,张桂梅的事迹已经家喻户晓。

    张桂梅身上的什么特质最能打动人?

    人们首先动容于她的故事。

    张桂梅带着女孩子们改变命运的方式很“苦”——无非是拼尽全力。张桂梅所在的学校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高,12年间,她帮1800多名女孩圆梦大学。

    但是真正让人们动容的不仅仅是这一份“苦”,还有她面对艰难困苦时坦然接受的态度,以及在困苦面前所流露出来的永不磨灭的希望。

    不久前,新华社客户端上发出了张桂梅给年轻人的一封回信,有人问了张桂梅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我的人生可能就是这样了,我很辛苦,我是不是应该认命了?”

    张桂梅这样回答:“没有人愿意经历严寒,但它经常不请自来,不经选择;也很少人敢确信未来一帆风顺,但如果你经历过和见过,你就会相信,并且愿意把它强烈地送给别人,让身边人都感受到。”“我相信,人生在必经的‘寒冬’里,也带着必然的希望。”

    如果改变需要力量,那么这力量一定来自希望。张桂梅身上那份近乎执拗的“希望”带给了她身边的女孩子走出大山的力量。

    在一次获奖演讲中,张桂梅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

    的确,无论有多少荣誉加身,张桂梅总让人首先想到她是一名教师。有人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一个伟大的灵魂必定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正如张桂梅的华坪女校震撼人心的誓词所说的那样:“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张桂梅就是在用倾尽自己所有的方式影响和点燃着大山里的孩子们。同时,她也点亮了国人心中对教育的希望。

    体育中考改革

    破解“唯分数论”

    去年12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提出,从2021年起,绝大多数省份体育中考分值会大幅增加。

    今年多个省份陆续出台具体政策,“提分”成了各地政策的一大亮点。比如,河南提出,从2024年起,该省中招体育考试总分值将由目前的70分提高到100分;内蒙古提出,到2025年内蒙古中考体育考试分值将提升至80分;北京市新版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也将分数提高到了70分。

    其实这两年全国有不少地方都在尝试和探索体育中考改革,不过在今年的“双减”政策背景下,体育中考改革的意义更加不同了。从表面看,是体育中考分数的增加,而究其本质,却是破解“唯分数论”的功利化、短视化问题的一把钥匙。

    梳理各地的新政可以发现,各地改革措施中都着重突出了过程性评价。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提出将在四年级、六年级、八年级第一学期进行体质健康考核,包括体重指数、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等。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这些项目并非是新增内容,考核只是更加强调过程的积累和国家基本健康标准的达成。这部分占分是30分,每次10分,而且学生只要达到良好及以上就可以得满分,重在引导孩子和家长尽早关注孩子体质健康的目标达成度。

    即使是现场考试的部分,北京也大大增加了学生选择的项目,共有22项,比以往增加了14项,学生可以从中选择4项进行考试,有了更多选择,大大增加了学生拿高分、拿满分的几率。

    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中考改革与“双减”政策是相互呼应的,当孩子们从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后,他们的身影又出现在了运动场上,锻炼筋骨、挥洒汗水。

    无体育,不教育。

    “健康第一”的理念正在成为现实,体育已经成为撬动应试链条的杠杆,使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得以真正落在实处。

    改变的效果已经显现,据教育部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其中,优良率由2016年的26.5%上升至目前的33%,上升了6.5个百分点。各学段学生超重和肥胖比例、视力不良率比例均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

    “依法带娃”

    家事变国事

    今年10月23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并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立法,在家庭教育事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家庭教育促进法首先把家庭教育放在了法律高度,以往那些“家门内”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发生的“家务事”一跃成为了重要的“国事”。

    家庭教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家长们要在法律的框架下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从此之后,家长们要“依法带娃”了。

    另外,家庭教育促进法还突出了“促进”两字,法律条文中专门有“国家支持”一章,明确了国家的责任,同时也明确了从省级到县级以及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各机构对家庭教育都有责任,要给予大力支持。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与其说是一次立法,不如说是一次教育。

    曾几何时,家庭教育在两个极端间摇摆,一端是“鸡娃”,一端是“放养”,无论站在哪一端,家长都简单粗暴地认为自己是对的,在争论和摇摆中,家长的身份也模糊了,他们时而像保姆、时而像老师、时而像监工、时而像看客,在混乱的角色中,家庭教育中的越界与缺位交织存在,巨大的内耗带来巨大的焦虑……

    现在,借由法律的出台,全社会把与家庭教育相关的诸多问题摆在了桌面上,在一次次的分析和讨论中,家庭教育的界限更加清晰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把学知识的事情交给学校,让生活教育在家庭中真正发生,而校外教育则以实践性的教育为主;家长的职责也清晰了,就像法律条文中规定的那样: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所有的改变已经发生,改变的初心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也为了我们共同拥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校园中的疫情大考

    这一年,全国的校园都经受了一次疫情大考。

    今年4月,教育部要求部署做好教育系统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从此,全国校园拉开了学生疫苗接种工作的大幕。

    截至11月,全国18岁以上学生新冠疫苗接种率已达95%以上。我国3—11岁人群已接种新冠病毒疫苗8439.5万人,加强免疫已接种4944万人。

    而在校园里,如何在从严从紧、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下保障学校按时、安全的开学,开展教学工作,成为了各地学校需要面对的一场大考。

    核酸检测、接种疫苗已成为了不少学校的“标配”。然而,狡猾的病毒依然进入了校园,学校的迅速响应、师生的暖心举动更是频频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

    在校园封校后,大连海事大学“各种宠学生”。不仅早餐提供免费鸡蛋,午餐、晚餐各餐厅还为就餐同学免费送大鸡腿。一天深夜,有学生留言“想吃糖葫芦,食堂可以卖嘛?”学校后勤老师回复称:“我们争取帮到你。”没想到,糖葫芦就因为一个学生的留言在学校急速“上架”了。

    疫情突如其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予以封闭管理。近1小时,近500名学生志愿者火速集结。“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医学生,让我上。”……而在核酸检测现场,在校师生佩戴口罩排队,秩序井然,还有人边看书边排队。

    如今,人们迎来了又一个伴随着疫情的冬季,校园防控仍在进行时。

    每一个寒冬都会过去,每一个春天都会到来。

    2021-12-27
  • 全国统筹明年启动,养老金发放将迎来哪些变化

    按照既定的时间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明年初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24年以来,终于走出地区分割,迈向了全国统一的时代。


    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近日,国务院已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

    第一财经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方案》的文件精神将很快下发。此前,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金维刚也公开表示,我国将从2022年1月开始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下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第一财经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建设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必由之路。全国统筹实施之后,养老保险基金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互济余缺,基金的支撑能力将大大增强。对于参保人来说,养老金更有保障,便携性大幅提高,区域间的养老金水平差距也会有所缩小。

    全国统筹的核心是统收统支

    统筹层次过低是长期困扰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问题。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国务院就要求各地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但以县、市为主的统筹层次直到2018年才真正有所改变。

    2018年,我国建立了中央调剂制度并设定了省级统筹完成的时间表。2018到2020年,人社部加快了指导和督促各省份建立省级统筹制度的进度,据人社部通报,目前所有省份均启动实施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

    省级统筹提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日趋严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养老保险内的赡养负担加重。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在职缴费人和退休领取人的赡养比为2.57:1,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4376亿元,支出51301亿元,收支缺口6925亿元。

    中西部地区的赡养负担更重,养老金支付的压力更大。真正的省级统筹建立之后,省级养老金的“蓄水池”变大,省内养老基金区域不平衡的情况可以得到缓解。

    山西省社会保险局局长孔宪江今年9月撰文称,部分市县养老保险基金存在收不抵支的现象,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集中统一管理、“收支两条线”全额缴付办法的推行,解决了这些县市“保发放”问题。

    以阳泉市为例,2020年,国家全面实施阶段性减免缓三项社会保险费政策,阳泉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仅19.07亿元,而基金支付高达34.86亿元,收支缺口达15.79亿元。省级统筹解决了阳泉市保发放的问题。根据省级统筹各级政府缺口分担机制,阳泉市县政府补助缺口基金7903万元,增强了基金的可持续能力。

    孔宪江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山西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逐年加大,支出的增长明显高于收入增长,亟待在巩固省级统筹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统筹。

    全国统筹的核心是养老保险基金在中央层面统收统支,让“蓄水池”变得更大。但在尚未实现省级统收统支的条件下,统收统支的全国统筹难以实现。于是,中央先行一步推出了中央调剂制度。在过去的三年间,中央调剂制度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从2018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用于均衡地区间的基金负担。今年,中央调剂基金规模达到9300亿元,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受益超过2150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地区的收支平衡压力。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第一财经表示,在过去的三年间,政府为全国统筹做了一系列的过渡性工作,包括中央调剂、省级统筹、国资划转、社保费用由税务机关统一征缴,这些任务目前都已经完成,为实现真正的全国统收统支奠定了基础。

    “全国统筹有利于发挥基金的规模效应,在全国范围实行余缺互补。其核心是中央政府统收统支,地方不再插手基金的收支和相关管理工作。”董登新说,由于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从省级统筹提升为全国统筹,还需要有一个财务支付上的分担机制来进行过渡,但最终的目标是由中央政府统收统支。

    金维刚在接受人社部所属媒体采访时表示,按照中央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指导意见和工作部署,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中央调剂制度的基础上,将从2022年1月开始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今后,将逐步推进全国统筹朝着统收统支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制度、政策、管理服务等方面全面统一,其中包括实现缴费比例、计发基数、基金收支管理、信息系统、预算编制等方面统一。

    如何影响养老金

    16日召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项工作事关广大职工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大局稳定。

    会议还提出,要统一养老保险政策,做到“全国一盘棋”,更好保障劳动者与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孙永勇对第一财经表示,全国统筹主要是对养老保险基金财务上的考虑,对参保人的参保或者缴费没有直接的影响。对于养老金的发放来讲,全国统筹可以更好地保障各地及时足额地发放养老金。

    孙永勇认为,“全国一盘棋”指的一是强调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剂使用,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二是相关规则会慢慢统一。“但不是指待遇统一,因为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差异比较大,一个省的内部也很难做到待遇全都一样。”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对第一财经表示,全国统筹有个重要问题是缴费和待遇发放的重要参数“社会平均工资”如何确定。各省实施时普遍采用全省统一的方式,但全国统筹时是否需要统一尚不可知。

    汪德华认为,全国统筹之后还是应该各省采用各省的社会平均工资,同时将社会平均工资在地区之间转移接续的制度设计好。

    第一财经查阅地方省级统筹的文件时发现,大部分省份在养老金计发时是将全省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作为计发基数。

    董登新认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之后,计算退休金基本变量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将会采用全国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那么以这个基数计算出来是退休金,高工资地区退休金的水平就会有所回落,低工资地区的退休金水平整体就可能有拉升,但这个指的是区域间整体上最高退休金和最低退休金相对差距会缩小,就个体来说,退休人员月退休金水平不会出现明显下降,绝对数应该是缓慢上涨的。

    全国统筹之后对于参保人的另一个好处是养老保险的便携性大幅提高,按照现在省级统筹的标准,省内跨区域流动人员不再办理转移接续手续,退休时由待遇领取地集中归并,未来全国统筹实施之后,国内跨省流动人员也不需要再办理转移接续手续,这对于我国2.36亿流动人口来说是一大利好。(作者:郭晋晖)

    2021-12-27

  • 首 页  上一页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