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与势在我们一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增进中国经济发展新优势述评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题:“时与势在我们一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增进中国经济发展新优势述评


    新华社记者张旭东、韩洁、叶前、徐扬


    走在历史十字路口的世界,在求解“中国之谜”——中国经济为何能迎难而上实现一个又一个新跨越?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这一重大战略判断,道出了一个重要答案: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历史主动,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时代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一把金钥匙。


    审天下之时,度天下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把中国经济发展放到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和全球视野中来观察和谋划,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厚植基础、突破关键、赢得未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擘画了到21世纪中叶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看当下,中国经济以势待时,以时取势;看长远,中国经济厚积成势,势不可挡。


    时与势在奋斗的中国,在坚韧的中国,在前进的中国。中国经济长风万里,光明在前!


    动力之源:以科技自立自强谋强国竞争新优势





    民族复兴,根本在创新。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彼时,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走到了一个关键当口。一方面,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形成势头。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


    中国经济往何处去?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察大势、谋全局,作出建设科技强国的重大决策,这事关中国未来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参会人员在2021量子产业大会上参观“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模型(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韩旭摄





    这是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2018年10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识变:创新是第一动力,引领中国经济长远发展。


    2021量子产业大会传来新进展:人们在头发丝直径几万分之一的细微处感受磁场强弱……在此之前,《自然》杂志刊文,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标志着中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雏形。


    量子科技的重大突破,是中国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创新指数升至世界第12位。


    从高校科研院所到企业车间,从国家实验室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深入创新要素最活跃的地方。


    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在上海张江科学城,总书记希冀科技工作者“要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


    在广东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书记勉励企业“要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


    “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正是中国创新发展的路径方向。





    3月28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这是“上海光源”(2020年10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应变:攻坚“卡脖子”问题,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总书记打过一个生动的比方:“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


    解决这些“命门”和“卡脖子”问题,关键就要靠科技创新。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瞄准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培养创新型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一系列举措助推中国努力向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进。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


    ——布局“国之重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E级超级计算机、“天眼”、“人造太阳”、上海光源……一个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科学装置夯实创新的基础。


    ——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从对科技创新领域进行长远谋划,到搭建科技创新制度的“四梁八柱”,再到激发科技创新潜力的一系列实招硬招,我国科技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参观者在第二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参观展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2017年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4月13日拍摄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5月28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向核聚变能源应用迈出重要一步。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求变: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创新浪潮,奔涌向前。


    从探月、“北斗”再上层楼,到大飞机首飞、超级计算机竞逐榜首,从量子、干细胞研究深入“无人区”,到疫情科学防控得到有力支撑……在新型举国体制的助力下,科技前沿取得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战略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进入世界前列。


    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面向“十四五”,中国致力于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让科技创新继续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2020年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国旗展示的照片。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全景相机环拍成像,五星红旗在月面成功展开,此外图像上方可见已完成表取采样的机械臂及采样器。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我们要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就得靠我们自己”“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习近平总书记点明创新发展的路径。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创新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从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从明确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到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7%……锻长板、补短板,从技术到产业,创新按下快进键,为实现强国梦创造竞争新优势。


    布局之变:以区域大战略谋协调发展新优势





    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如何“落子谋势”?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形成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新格局,绘制着一幅覆盖东中西、协调南北方的中国经济新版图。


    看中国大地,发展空间在战略谋划中不断延伸,发展势头在协同联动中持续巩固,一个个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拔节而上、积厚成势,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这是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7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把握大势,战略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2019年8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一语点出了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意义,展现了蓄力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区域经济的新脉动,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度重视。例如,区域经济发展呈分化态势,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廓清了新时代区域发展的方向。


    调研京津冀,南下粤港澳,北上黑土地,考察长江黄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和发展主动,为塑造区域经济新格局领航掌舵。


    一盘风云激荡的大棋局在中国大地铺开。





    这是横琴大桥(9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着眼未来,统筹打造引领发展的新动力源。


    200多个重大项目全力推进,高峰时有20多万建设者日夜奋战……“未来之城”雄安新区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展现着大国经济的强劲脉动。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一项“千年大计”的历史性工程。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明确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强调“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7年7月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下,《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签署,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这件大事办好。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


    ……


    习近平总书记因地制宜、分绘蓝图,为各个区域发展指方向、明定位。中国经济版图上气象万千,活力满满。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期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上海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中超越纽约;南京、合肥等长三角城市的上升势头也十分明显。


    榜单之变是动力之变,折射出长三角的勃勃生机。


    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


    7年多来,北京近3000家一般制造业企业得到疏解,河北省承接京津转入法人单位近2.6万个;在长三角,今年上半年沪苏浙皖经济同比分别增长12.7%、13.2%、13.4%、12.9%;在粤港澳大湾区,覆盖11个城市的“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以长江、黄河两大主动脉为牵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88万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国46.9%。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比例为88.2%,优于全国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底,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较1990年减少了48%。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联通东中西,协调南北方。习近平总书记的大手笔大方略,正在开辟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广阔新空间。





    这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务服务中心长三角“一网通办”服务窗口(2020年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通盘考量,着力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今年1月,京哈高铁全线贯通,北京至沈阳时间最快不到3个小时。这条新开通的“大动脉”,使东北与京津冀两大经济板块“握手”更加紧密。


    北京嘉寓集团去年就将企业的新能源板块放在了这条高铁线上的辽宁阜新。如今,竣工投产不到一年的嘉寓阜新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开足马力,其拳头产品“双真空太阳集热管”订单已排到了明年9月。


    对口合作、产业转移,东北与京津冀优势互补,携手并进。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使南北互动起来。


    擘画战略蓝图,规划实施路径。聚焦如何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精心谋划、深入调研、亲自确定。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从《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从《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到《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搭建起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四梁八柱”。


    从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到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从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到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从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到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经络更加畅通。


    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国经济大棋局上万马奔腾,有力支撑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推进,激荡着一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活力中国,预示着一个蒸蒸日上未来可期的潜力中国。


    大国之基:以布局重大工程谋深根固本新优势





    在中国经济地理版图上,一个个大国工程展现时代风范,筑牢未来发展基石,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支撑。





    这是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拍摄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5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嘉南摄


    河南南阳,陶岔渠首大坝。清凌凌的丹江水喷涌而出,走中原、穿黄河,千里奔流,润泽北方。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阳专题调研南水北调,谋划推进后续工程,强调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6月25日,全长43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的拉林铁路建成通车,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建成,同时复兴号实现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这是试运行的复兴号列车行驶在西藏山南市境内(6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数千里之外,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河谷中,全新的复兴号列车呼啸而过。


    作为川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6月25日开通运营的拉林铁路,让习近平总书记感慨系之。


    23年前,从拉萨贡嘎机场到林芝八一镇,习近平同志乘车走了整整一天。今年7月到西藏考察,乘坐复兴号,从林芝到拉萨用时缩减到3个多小时。


    “规划建设川藏铁路是促进西藏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一项重大举措”。


    “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


    由川藏线放眼广袤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远思考。


    “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南水北调、川藏铁路,一个意在解决水之忧患,一个旨在补足交通短板,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谋划未来永续发展具有标志意义。


    一个个重大工程,勾勒经济血脉的新版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战略谋划,一系列惠及当下、着眼未来的重大工程拔地而起,托举起亿万人民迈向美好生活的中国梦,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





    俯瞰白鹤滩水电站(无人机照片,6月28日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于6月28日安全准点投产发电。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金沙江上,“白鹤”起舞。


    今年6月28日上午9时许,在现场一片欢呼声中,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两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高速转动,将金沙江源源不断的水能资源转化为电能,送往江苏和浙江。


    “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


    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到2022年7月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后,白鹤滩水电站将成为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


    一个个重大工程,汇聚中国力量,支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北京大兴,凤凰展翅。被英国《卫报》评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大兴国际机场建成投运两年来,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约4000万人次,航班起降超30万架次,货邮吞吐量超20万吨,成为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


    长江出海口,洋山港码头。无人驾驶车辆忙碌穿梭、巨型桥吊昼夜不停,来自长江沿线腹地的货物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地,见证中国与世界交融激荡的速度、深度和广度;


    珠江口岸,内伶仃洋里。全长24公里、拥有90米超高桥面的深中通道建设已初具规模。这一难度不亚于港珠澳大桥的超级跨海工程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将成为“深莞惠”和“珠中江”城市群的直连通道,展现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


    ……





    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索塔(7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如今,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1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高铁运营里程约3.8万公里,覆盖近95%的百万以上人口城市;3.2万公里的海岸线上,全球吞吐量前十的超级大港就包揽七席;240多个民用机场,航路航线总里程达到23.7万公里。庞大而便捷的交通网络,迸发出中国改革发展的惊人活力。


    “我们坚持交通先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综合交通网突破600万公里。”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说。


    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向北,穿过滹沱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与京广高速铁路不期而遇,在辽阔的平原上画出两条雄伟的纵贯线。


    左边,每一秒有140吨南水向北奔流;右边,每三五分钟有一列高铁呼啸而过;头顶上,一条双向六车道公路横跨干渠;不远处,数座高压电线塔从东向西排开,为千万人口的城市输送动力……水网、高铁网、路网、电网等巧合地交织于一处,正是今日之中国波澜壮阔的大国工程画卷缩影。


    泽被“天府之国”2000多年的都江堰,至今依然发挥着防洪灌溉的重要作用。如今的中国大地上,一批大国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当中,续写着都江堰的传奇故事,为子孙后代积累着雄厚的发展新优势。


    山河之机:以绿水青山谋永续发展新优势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经过4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粗放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11.5%,消耗的能源占全球21.3%,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居世界第一。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途中,中华民族如何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求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指明了生态文明之路,擘画了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系列重大部署,宣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


    一幅呈现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美好图景,正在神州铺展。


    一场关乎人民福祉、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已经开启征程。


    ——新理念指引中国经济社会绿色变革。





    空中俯瞰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2020年3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走进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中心位置一块刻有这十个红色大字的巨石,格外引人注目。一个村庄从“卖石头”向“卖风景”的变迁,折射出中国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重要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在随后发表的“之江新语”专栏文章中阐释道:“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短短十个字,闪耀着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深邃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饱含着心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厚情怀。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


    掷地有声的话语,闪耀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光芒,指引着美丽中国绿色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





    邮车行进在通往四川省汉源县永利乡古路村的山路上(6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在秦岭深处,习近平总书记察看自然生态,叮嘱当地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在祁连山脚,总书记考察生态环境修复成果,要求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在贺兰山麓,总书记提出要坚决保护好贺兰山生态。


    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党的十九大更进一步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再到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写入党章,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


    从一个村庄提出到省域实践、再到成为指引整个国家前进方向的新发展理念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新理念正引领中国广袤大地发生深刻变革。


    ——新行动助推中国坚定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曾几何时,PM2.5频频爆表、不敢出门,河流既黑又臭、鱼虾绝迹……人们尝到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苦果。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发出了这样的警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这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2013年4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有关方面有必要采取一次有重点、有力度、有成效的环境整治行动,在这方面也要搞顶层设计。


    此后,“大气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继出台。


    中国,全面打响蓝天、碧水、青山保卫战。


    习近平总书记为之加压鼓劲——“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


    为了一汪碧水,深圳发起“驯水”攻坚战,以绣花功夫推进雨污分流、源头治理,投入上千亿元改善水环境,终于换来全市告别黑臭水体,原先“比墨还黑”的茅洲河变清变美了,“又见白鹭飞”;


    为了一道青山,陕西拆除秦岭违建,1000多栋违建被彻底整治,相关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为了一片蓝天,河北向积攒多年的家底开刀,“十三五”期间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焦炭、火电六大行业超额完成去产能任务,其中钢铁产能由峰值的3.2亿吨压减到2亿吨以内,基本实现钢铁退城目标。


    2015年12月起,首轮中央环保督察用约两年时间实现了全覆盖;2019年7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这犹如一把利剑,推动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守护了祖国绿水青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福建宁德市陆续关闭336个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淘汰落后钢铁产能522万吨。“减”之后,当地“加”起了以宁德时代为龙头的千亿产业集群。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绿色,已成为中国经济最鲜明的底色、最突出的亮色。





    这是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5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新境界引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00万公顷森林、40万公顷湿地、700多条河流、每立方厘米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万个以上……良好的生态环境让黑龙江伊春成为旅游热门“打卡地”,也让守着绿水青山的老百姓吃上了生态饭、过上了好日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0年和“十三五”生态环境重点目标任务均超额完成,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天更蓝,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提高至87%;水更清,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提高到83.4%;家更美,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达到1.18万处……


    2020年9月,中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全球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如果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能达成如此宏大的气候变化目标,那就只有中国了。”全球知名能源咨询顾问公司伍德麦肯兹亚太地区副主席加文·汤普森说。


    “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了构建“地球家园”的愿景。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14亿多中国人正以久久为功的精神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子孙后代呵护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也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新空间。


    格局之变:以构建新发展格局谋战略主动新优势





    金秋十月,中国广州,第130届广交会19日落下帷幕。


    这一自1957年创办至今从未间断的“中国第一展”,此次成为疫情下全球率先恢复的最大规模线下展会,其成功举办彰显中国推动建设高水平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


    “广交会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机制,丰富业态,拓展功能,努力打造成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向本届广交会发来的贺信中,传递出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切。


    这是重塑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新优势的格局之变——


    时间回到2020年春天。


    3月29日至4月1日,之江大地繁花似锦、草木葱茏。





    这是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拍摄的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5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


    在疫情防控持续向好之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考察,一番“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的话,让很多处在困境中的企业,坚定了前行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发现,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当地不少企业需要的国外原材料进不来、海外人员来不了、货物出不去,不得不停工停产。


    “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今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说。


    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阐释了对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此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


    “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


    “我们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努力炼就百毒不侵、金刚不坏之身,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没有任何人能打倒我们、卡死我们!”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在悄然改变:中国外贸依存度由2006年的67%下降到2019年的近32%,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不到1%。同时,内需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这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


    尽管近段时间受疫情汛情等因素影响,消费增速略有放缓,但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4.8%,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3个百分点,消费持续恢复势头没有改变。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要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网上购物,可在家门口取件;销售农副产品,快递小哥能上门收件——从“快递下乡”到“快递进村”,近期一系列打通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的努力,正是为了激发农村消费巨大潜力。


    “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市场潜力将充分激发,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需求。”习近平主席说。


    14亿多人的超大市场谁都不想错过——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有超过4亿中等收入群体,未来规模还在持续扩增。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


    顺应超大市场这一巨大优势,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关键要畅通阻碍循环的堵点和断点。





    俯瞰上海洋山港码头(4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推出若干举措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基本着力点,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而非封闭的国内单循环——


    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


    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发布海南自贸港22条市场准入特别措施、33项金融改革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发布,赋予浦东新区历史新使命……


    同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4万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70多个城市,运输货品达5万余种……


    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消博会……一个个开放合作平台,成为中国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生动实践,勾勒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壮阔图景。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无论是主场外交,还是国内会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观点。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站在2021年瞻望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团结奋进,准确把握发展之机,牢牢掌握发展主动,为塑造经济发展新格局不断谋势、蓄势、聚势,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之势不可逆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不可逆转!

    2021-11-02
  • 国家安全部公布三起危害重要数据安全案例

    近年来,国家安全机关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统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陆续破获了一批非传统领域案件,消除了许多现实和潜在的危害。


    31日,在反间谍法颁布实施7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国家安全机关公布三起危害重要数据安全的案件,旨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共同维护国家安全。


    案件一:某航空公司数据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网络攻击窃取案


    2020年1月,某航空公司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该公司信息系统出现异常,怀疑遭到网络攻击。国家安全机关立即进行技术检查,确认相关信息系统遭到网络武器攻击,多台重要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被植入特种木马程序,部分乘客出行记录等数据被窃取。


    国家安全机关经过进一步排查发现,另有多家航空公司信息系统遭到同一类型的网络攻击和数据窃取。经深入调查,确认相关攻击活动是由某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精心谋划、秘密实施,攻击中利用了多个技术漏洞,并利用多个网络设备进行跳转,以隐匿踪迹。


    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安全机关及时协助有关航空公司全面清除被植入的特种木马程序,调整技术安全防范策略、强化防范措施,制止了危害的进一步扩大。


    案件二:某境外咨询调查公司秘密搜集窃取航运数据案


    2021年5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某境外咨询调查公司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频繁联系我大型航运企业、代理服务公司的管理人员,以高额报酬聘请行业咨询专家之名,与我境内数十名人员建立“合作”,指使其广泛搜集提供我航运基础数据、特定船只载物信息等。办案人员进一步调查掌握,相关境外咨询调查公司与所在国家间谍情报机关关系密切,承接了大量情报搜集和分析业务,通过我境内人员所获的航运数据,都提供给该国间谍情报机关。


    为防范相关危害持续发生,国家安全机关及时对有关境内人员进行警示教育,并责令所在公司加强内部人员管理和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同时,依法对该境外咨询调查公司有关活动进行了查处。


    案件三:李某等人私自架设气象观测设备,采集并向境外传送敏感气象数据案


    2021年3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国家某重要军事基地周边建有一可疑气象观测设备,具备采集精确位置信息和多类型气象数据的功能,所采集数据直接传送至境外。


    国家安全机关调查掌握,有关气象观测设备由李某网上购买并私自架设,类似设备已向全国多地售出100余套,部分被架设在我重要区域周边,有关设备所采集数据被传送到境外某气象观测组织的网站。该境外气象观测组织实际上由某国政府部门以科研之名发起成立,而该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搜集分析全球气象数据信息,为其军方提供服务。


    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执法,责令有关人员立即拆除设备,消除了风险隐患。


    数据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是非传统安全的重要方面。国家安全机关提醒社会公众,如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可疑情况,请立即拨打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12339,或登录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平台进行举报。

    2021-11-01
  • 为防控新冠疫情 上海迪士尼将闭园两天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10月31日晚间发布公告,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上海迪士尼乐园和迪士尼小镇将于11月1日和2日暂时关闭。恢复运营时间一旦明确,度假区将及时另行公告。


    据了解,31日傍晚起,为配合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上海迪士尼乐园和迪士尼小镇停止游客进入。乐园内的部分游乐设备临时停止运行。所有已在乐园的游客在离园时被要求在出口处接受核酸检测。


    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31日晚也发布紧急通告:接外省市协查通报,根据国家和本市疫情防控要求,请10月30日至10月31日期间进入上海迪士尼乐园和迪士尼小镇的所有人员主动向所在社区和单位(或学校等)报告,并应立即前往就近的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全程佩戴口罩。以上所有人员进行2天闭环管理和12天严格的社区健康管理,其间分别于第1、2、7、14天进行4次核酸检测,前两天暂时不返工返校,留在家中,非必要不外出。


    此外,上海市的交通主管部门也迅速部署,市交通委安排220辆临时接驳公交车至迪士尼西公交枢纽,转送迪士尼游客。31日当晚,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迪士尼站暂停运营服务。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告知记者,已尽速启动相关票务退改咨询,游客可通过多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2020年1月至5月间,响应政府部门对疫情防控的要求,上海迪士尼曾暂时闭园。

    2021-11-01
  • 铁路儿童票实行车票实名制的拟以年龄划分 年满14周岁儿童应购全票

    近日,国家铁路局对原铁道部《铁路旅客运输规程》(铁运〔1997〕101号)进行修订,形成《铁路旅客运输规程(修订征求意见稿)》,拟以交通运输部规章形式发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1年11月27日。


    《铁路旅客运输规程(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关于车票销售部分提到:实行车票实名制的,年满6周岁且未满14周岁的儿童可以购买儿童优惠票;年满14周岁的儿童,应购买全价票。每一名持票成年人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名未满6周岁且不单独占用席位的儿童乘车;超过一名儿童时,超过人数应当购买儿童优惠票。


    未实行车票实名制的,身高达到1.2米且不足1.5米的儿童可以购买儿童优惠票;身高达到1.5米的儿童,应当购买全价票。每一名持票成年人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名身高未达到1.2米且不单独占用席位的儿童乘车;超过一名儿童时,超过人数应当购买儿童优惠票。儿童优惠票的席别应当与同行成年人所持车票相同,到站不得远于成年人车票的到站。按上述规定享受免费乘车的儿童单独占用席位时,应当购买儿童优惠票。

    2021-11-01
  • 北京11月1日起外地车禁入二环内

    11月1日起,北京市将实施新的外省区市机动车交通管理措施。根据新规,持有进京通行证的外省区市车辆禁行区域由二环(含)内主干路扩大至二环(含)内全域。


    今年7月,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联合发布新版《关于对外省区市机动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该通告预留的缓冲期截至10月31日。


    按照新规,11月1日起,需办理进京通行证的车辆行驶范围由六环(不含)以内、通州区全域扩大至北京全市域,禁止不符合北京市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外省区市机动车通行北京市行政区域道路。


    不进入六环路(不含)以内道路、通州区全域道路的,办理六环外进京通行证,不限制办证次数及时限;需进入六环路(不含)以内道路、通州区全域道路的,办理六环内进京通行证,每车每年可办理12次,每次有效期为7天,与原有进京通行证办理规定保持一致。


    记者注意到,北京市交管部门近日发布进京证系统升级通知:10月31日23时至11月1日3时,“北京交警”App系统升级,期间停止对外服务;1日3时起,注册用户需将App升级至最新版后方可正常申请办理进京通行证。

    2021-11-01
  • 31省份“三季报”悉数亮相 经济延续恢复态势

    31省份“三季报”悉数亮相经济延续恢复态势


    地方密集部署冲刺全年经济“收官战”


    截至10月30日,31省份经济“三季报”已悉数亮相。《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发现,各地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新兴动能不断累积。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步入收官季,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任务也迎来冲刺期。不少地方紧锣密鼓开会部署决战四季度、冲刺全年经济目标。着力稳定工业经济增长、更大力度激发消费潜力、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成为关键发力点。与此同时,进一步为市场主体纾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也得到普遍强调。


    继中国经济“三季报”揭晓后,地方也陆续交出三季度“成绩单”。数据显示,经济总量方面,GDP前十省份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北、湖南、安徽。其中,广东、江苏GDP超过8万亿元;山东、浙江、河南分别超过6万亿元、5万亿元、4万亿元。经济增速方面,湖北、海南、北京、浙江、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重庆等10省份前三季度GDP增速超过了全国增速(9.8%)。


    各地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新兴动能不断累积,成为突出特点。在地方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在介绍三季度经济走势时,频频强调“稳定恢复”“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等关键词。


    “经济运行‘稳’的基础不断夯实,经济运行‘进’的因素持续累积,发展韧性持续显现。”重庆市统计局党组成员杨弘毅介绍,前三季度,重庆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1%,高于规上工业水平7.9个百分点;高技术新兴产品增势强劲,新能源汽车、光缆、锂离子电池、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同比分别增长2.2倍、73.4%、38.2%、20.9%、16.6%。


    “无论是从经济发展指标、经济结构指标看,还是从经济质量指标、经济活力指标看,山东经济都呈现出新的变化。”山东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陆万明表示。以投资为例,山东前三季度“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2.3%,两年平均增长14.1%;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0.2%,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在经济“三季报”密集披露之际,不少地方也在密集开会部署决战四季度、冲刺全年经济目标的具体要求。


    10月30日,湖北省召开奋力冲刺四季度努力实现“全年精彩”推进会,强调要聚焦重点、克难而进,以最大努力交出“全年精彩”的圆满答卷;着力在稳增长上下功夫见成效,加强经济运行研判调度。广西日前也召开“冲刺四季度打好收官战”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议,研究部署“稳增长、收好官”相关工作,全力冲刺完成全年各项发展目标任务。


    从相关会议释放的信号看,稳定工业经济增长、激发消费潜力、扩大有效投资仍是重头戏。比如,山东提出,针对工业下行压力,要抓新的增长点,聚焦重点产业链,建立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立足建链强链谋划新项目,采取扎实措施推进项目投产达产。湖北强调,要聚力促消费攻坚冲刺,强化政策引导,培育消费热点,优化产品供给,办好节会平台,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广东强调,要紧盯年度建设目标,倒排工期节点,全力推动项目开工投产,加快在建项目施工进度;要用好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加强督促资金使用,确保资金到位后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全力支撑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另外,在进一步为市场主体纾困方面,河南省经济运行专题会议强调,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推动惠企政策落地,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当前,各地都在冲刺四季度经济,以确保年初设定的经济目标如期实现,在稳住外贸的前提下,增加有效投资和扩大消费等成为关键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增加投资不仅要扩大财政资金的牵引力作用,还要激发社会投资潜力。在扩大消费方面,则需要继续优化消费环境,重点扩大汽车等大宗消费,适时提升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刘向东还指出,为确保全年经济打好打赢“收官战”,在加大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还要继续实施跨周期调节,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疏通经济循环的堵点,如加快落实煤电供需顺畅和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等,同时有效应对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


    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受去年基数抬升以及疫情、汛情等多重因素冲击,三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总体看,各地经济运行仍保持稳定恢复态势,高质量发展步伐也在加快。展望全年经济走势,随着各地进一步激发经济增长动力,预计四季度我国经济两年平均增速有望企稳回升,产业升级持续推进,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


    “一方面,上半年我国财政政策留存了较大的发力空间。当前,各地加快专项债发行,形成实物工作量,将有效支撑内需。另一方面,三季度制造业复苏势头良好,各地精心研究策划扩大消费的商业、文化和旅游等活动,提振居民消费,也有望以消费升级牵引优质供给,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高瑞东说。(记者班娟娟)

    2021-11-01
  • 全面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一批民生新规11月起施行

    过了重阳便作寒。11月起,一批关系到社会民生的重要新规开始施行。从守护个人信息安全到保障农民工工资……法治的阳光,为你送来缕缕温暖。


    个人信息安全有了专门法律保护







    明确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滥用人脸识别技术……自1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全方位保护你的信息安全。


    本法明确,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对于提供重要互联网平台服务、用户数量巨大、业务类型复杂的个人信息处理者,本法特别规定了其需要履行的义务,如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制度体系,定期发布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等。


    工资保证金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





    《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规定》自11月1日起施行,有望破解工程建设领域的农民工欠薪问题。


    规定明确了工资保证金的全国统一规范,规定工资保证金按工程施工合同额(或年度合同额)的一定比例存储,原则上不低于1%,不超过3%。对施工合同额低于300万元的工程,且施工总承包单位在签合同前一年内承建的工程未发生工资拖欠的,由各地区结合实际,确定相应的工程免于存储工资保证金。


    施工总承包单位所承包工程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人社部门依法作出责令限期清偿或先行清偿的行政处理决定。工资保证金接受人社部门监管,除用于清偿欠薪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可缓缴税款


    为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自11月1日起,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可缓缴税款,至明年1月申报期结束。


    具体措施包括:对今年四季度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现的企业所得税和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及随其附征的城市建设维护税,以及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不含其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实行阶段性税收缓缴。


    对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制造业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其实现的税款全部缓税;对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至4亿元的制造业中型企业,实现的税款按50%缓税,特殊困难企业可依法特别申请全部缓税。为纾解煤电、供热企业经营困难,对其今年四季度实现的税款实施缓缴。上述缓税措施延期缴纳时间最长为3个月。


    规范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


    《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管理规定》自11月9日起正式施行。规定明确,消防技术服务行业组织不得从事营利性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不得从事或者通过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行业垄断等。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对服务情况作出客观、真实、完整的记录,按消防技术服务项目建立消防技术服务档案。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不得转包、分包消防技术服务项目。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违规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经维护保养的建筑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发生火灾时未发挥应有作用,导致伤亡、损失扩大的,从重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1-11-01
  • 截至10月30日24时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10月30日0—24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由首都机场国际航班分流至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例(均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具体情况如下:


    病例1至病例10:均为额济纳旗在集中隔离点重点人员排查中核酸阳性,经复核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目前,上述人员已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相关流调、排查等工作正在进行中。


    截至10月30日24时,内蒙古自治区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8例;本土确诊病例165例(呼和浩特市土左旗2例、新城区1例,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18例,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1例,阿拉善盟额济纳旗142例、阿拉善左旗1例)、疑似病例1例(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所有密切接触者均在指定场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2021-10-31
  • 使用微信“清粉”注意了!小心被盗走账户资金

    很多人的手机上,都曾收到过来自朋友的“倾情推荐”:“我正在使用微信清粉软件,非常好用,快来扫码一起试试。”还有人找专门的清粉软件来为自己“清理微信”,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之间,自己的个人信息已经泄露,还成了别人的赚钱工具。北京青年报记者10月29日了解到,日前,上海警方就破获了这样一起大案,犯罪分子利用“清粉”获利800多万元。


    微信“清粉”扫描手机


    个人信息被窃取


    前不久,郑小姐想给自己的朋友圈“清粉”,于是在网上找到了一家名为“小麻雀清粉助理”的店家。她根据提示支付5元服务费,扫描“清粉小助手”提供的二维码,手机被深入“扫描”,获取“体检报告”。一系列操作后,郑小姐的确收到了一份微信的“体检报告”,除了显示已检测好友数量外,还将屏蔽自己的好友名片逐一推送。


    郑小姐不知道的是,在她启动“扫描”时,她的信息数据已经同步被传输到了犯罪团伙的服务器上。同郑小姐一样,几乎所有被害用户都不知道自己的信息已经被窃取,以至于直至案发,无一人向公安机关报案。


    在上海市局网安总队的指导下,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立即展开调查取证工作,一个犯罪团伙逐渐浮出水面。警方先后在上海、四川、浙江、湖南展开收网行动,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


    据悉,犯罪嫌疑人王某等4人在该程序开发之初,就明确了应用程序具有盗窃公民信息的功能。而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均不会发现此项“隐蔽”功能。犯罪团伙使用被窃取的公民信息,为客户有偿提供大批量的“刷单”“点赞”以及客户所需的网络流量服务。


    此外,在软件研发成型基础上,犯罪团伙广泛招收网络代理商,300多家代理网店参与“销售”此款应用。


    截至案发,警方通过查阅流水记录上述犯罪团伙通过14个月的运维,已经非法获利达800余万元。


    目前,周某某已被闵行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段某某等三人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已被闵行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非法获取群聊二维码


    黑产团伙盯上“零钱余额”


    事实上,这并不是警方首次破获以“微信清粉”之名,盗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案件。2020年5月初,温州苍南锁定了一个专门开发制作“清粉软件”的犯罪团伙,该团伙共制作并出售20余款“清粉软件”。


    2020年9月17日,在江苏省南通市破获的一起微信“清粉”案中,不法分子利用“清粉”软件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最终5名犯罪嫌疑人落网。据警方披露,仅3个月时间,该犯罪团伙以“清理僵尸粉”为名,非法获取用户的微信群聊二维码2000余万个,非法获利200余万元,关联案件达1500余起,涉及20多个省市。


    北青报记者综合了诸多案件与网友反馈的情况,发现“微信清粉”远不止“帮别人赚钱”这么简单。


    曾经使用过这类微信清粉软件的网友表示,自己只不过是扫了个二维码,过了一会儿朋友给他打过来电话并且询问是不是微信中毒了,朋友圈里发的全部都是垃圾广告,并且还给微信里面所有好友群发类似广告。


    这类微信清粉的链接、二维码不只会发广告,还有可能盗用用户的个人账号信息。不法分子在登录受害人的微信账号后,会通过技术手段批量盗取微信“邀请进入群聊”二维码,并将这些群聊二维码以图片形式保存在服务器上,再倒卖给下游的诈骗、赌博等犯罪团伙牟利。甚至还有黑产团伙为牟利,盯上了受害人的“零钱余额”,利用技术手段破解支付密码后,再通过一些网游充值网站充值“变现”,借机盗走受害人的财产。


    警方提示:不要轻易点击


    不明链接和二维码


    有着多年反电诈经验的北京通州公安分局警务支援支队民警李宁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清粉分为三种,一是App清粉,二是网站清粉,三是授权登录清粉。


    第一种方式:植入木马病毒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让受害人下载的清粉App携带木马病毒,能够获取手机的短信、通讯录、通话记录、即时通讯工具联系人及聊天记录等信息。


    第二种方式:网站钓鱼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通过诱导受害人在所谓的清粉网站进行操作,非法获取受害人即时通讯工具的账号、登录密码、短信验证码、联系人及聊天记录等信息。


    第三种方式:远程登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通过受害人主动提供的即时通讯工具账号,发起异地远程登录操作,授权后非法获取受害人即时通讯工具的联系人及聊天记录等信息。


    清理黑粉时,当事人将微信控制权拱手让人,个人资料和隐私信息极易被窃取。另外,微信几乎都绑着银行卡,微信支付的资金也有可能被他人盗用。不法分子还可以通过“云端程序”让用户的微信账号变成“傀儡”,在用户不知情的状态下,关注大量微信公众号,并进行点赞、转发、收藏。


    警方提示,不要相信所谓的“清粉”服务,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和二维码,防止个人公民信息被窃取。平台开办者应依法开设网站平台,落实网络和信息安全保护措施,严防违法有害信息的传播,一旦发现开设网站存有违法违规信息,网站管理者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互联网业内人士提醒网友:不要轻信任何渠道的“微信清粉”广告,若无意中扫描了他人发来的“微信授权登录”二维码,请第一时间修改密码,保障自己的账号安全。此外,时刻关注自己的账号安全,为防止微信账号被他人盗用,请通过微信客户端相关设置删除不是自己本人登录的设备。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将正式实施。中消协提示广大消费者,通过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的学习,了解个人信息和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则、自身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所享有的权利、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承担的义务以及个人信息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救济方式等,进一步提升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用法律武器来指导消费实践。

    2021-10-30
  • 四川宣汉:深秋大峡谷 漫山红叶醉游人

    漫山遍野的红叶彩林。宣汉县委宣传部供图






    秋天充满了诗情画意,且有一股不热不冷的温柔。


    深秋时节,位于四川省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漫山遍野的红叶彩林,逐渐渲染出属于秋的那份浪漫。从高处俯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有一种万里巴山五彩斑斓的气势。


    人在画中走,景在脚下行。经过秋风的熏染、秋阳的沐晒,巴山大峡谷的色彩愈渐浓艳,游人置身期间,陶醉不已。

    2021-10-30
  • 铁路部门采取停减开列车等措施阻断疫情传播风险

    一是停开减开部分旅客列车,减少人员流动。在保证各主要方向旅客出行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果断调整旅客列车开行总量,及时减少长途普速旅客列车开行数量;停减涉疫地区旅客列车,停、限涉疫地区车站进京车票发售;不向中高风险地区或14日内有本土新增病例的城市开行旅游列车;对停开、停售前已售出的相关车票,实行免费退票。


    二是严格落实站车防控措施,营造安全健康出行环境。坚持做好进站旅客100%测温工作;进京旅客查验“北京健康宝”,对黄码、红码旅客,拒绝进站乘车,列车上发现的立即安排前方站下交;加强无接触服务,确保旅客通过闸机检票进站;规范开展旅客高频接触区域、设施预防性消毒,定期开展环境采样监测;暂时取消旅客列车餐车堂食,降低聚餐聚集产生的防控风险;严格车站商超、餐厅等经营场所管理,实现旅客扫码进入;加强站车防控巡视和宣传。


    三是加强铁路口岸防控,坚决防止境外输入。按照“非必要不接触”、“先检测、再消毒、后作业”的要求,优化口岸站生产劳动组织,推广甩挂、接驳、吊装等非接触式作业模式;规范开展站区环境、设备、车辆、集装箱、货物、票据等消毒工作,做到消毒时间充分,消毒效果可靠;安排口岸站区内各类作业人员全员接种疫苗、每日健康监测、定期核酸检测,工作期间实行集中住宿、封闭管理,减少人员接触传播风险。


    与此同时,铁路部门坚决确保铁路安全畅通,保障防疫和国计民生重点物资运输。针对额济纳地区医务人员紧急运输需求,铁路部门开行专列,全程不设停靠站,顺利保障260名医务人员火速驰援。10月以来,全国铁路共装运防疫物资167车(批),合计1365吨。加强电煤和国计民生重点物资运输,10月下旬以来,全国铁路日均装车174990车,较10月上中旬日均增长8257车。

    2021-10-30
  • 本轮疫情波及14个省份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3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10月29日24时,近14天内,全国有14个省份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当前疫情仍呈快速发展态势,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记者董瑞丰、彭韵佳)

    2021-10-30

  • 首 页  上一页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