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所有进京人员严格查验“北京健康宝”

    在25日举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为更科学精准有效防控疫情,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对首都防控措施作出调整和加强,要求在京人员近期非必要不出京,坚持涉疫地区人员限制进返京政策,所有进京人员严格查验“北京健康宝”。


    徐和建介绍,根据最新调整的首都防控措施,要最大限度减少出京活动,在京人员近期非必要不出京,不前往新增感染者及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在京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加强日常防疫管理和排查管控,严格出京审批,落实“谁申请,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要求。重点场所、重点行业可视情要求出京人员在返京后立即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后方可返岗工作。


    同时,所有进京人员要严格查验“北京健康宝”。全国各地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对来京人员逐一查验“北京健康宝”,严阻非绿码人员登机登车。


    在旅游方面,措施要求加强进出京旅游管理。市民最大限度减少出京旅游活动,京内景点严格控制预约人数。暂停跨省旅游,在途团队加强防疫管理。继续暂停出入境旅游业务。


    在会议论坛等方面,坚持非必要不举办原则,尽可能采用视频形式,最大限度压缩线下活动规模,减少外埠人员进京。确需举办的,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严格落实各项防疫要求。北京马拉松推后举行。


    此外,根据最新措施,北京将按75%限流开放公园景区、影剧院、博物馆等室内外文化娱乐场所。社区棋牌室、麻将馆等场所暂停营业。


    徐和建说,在京各类用工单位要加强内部人员排查管理,对入境进京人员、有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以及与涉疫人员、地区、场所有交集人员要按要求及时排查管控报告,对发现的漏管漏控漏检问题将严肃倒查追责。

    2021-10-26
  • 住房城乡建设部:继续推动高水平绿色建筑发展

    记者25日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当前,全国累计绿色建筑面积已达66.45亿平方米。下一步,将把继续推动高水平绿色建筑发展,作为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的重要举措。


    国新办25日举行《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张小宏在发布会上说,当前,城乡建设领域面临着比较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城乡建设领域确实是碳排放的大户,而且随着城镇化过程的推进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碳排放占比预计还将呈上升趋势。”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张小宏说,意见的实施,对于统筹解决城乡建设当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城乡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形成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当前城乡建设当中存在的“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突出问题,意见从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建筑、绿色建造等方面提出了系统解决思路。


    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田国民说,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按照意见要求,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占比。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在适宜气候区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提升建筑节能低碳水平。


    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说,下一步,住房城乡建设部将落实好意见的要求,编制发布“‘十四五’城乡人居环境建设规划”,提出构建人居环境系统的相关措施,促进自然生态、人工建设和社会人文环境的相互支撑,推动区域和城市群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城市。


    杨保军说,要建立历史文化保护项目维护修缮机制,推动历史建筑绿色化的更新改造、合理利用,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

    2021-10-26
  • 推行小份菜、“边角料”利用 浙江发布机关事业单位食堂餐饮节约标准

    新华社杭州10月23日电(记者屈凌燕)记者从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机关事业单位食堂餐饮节约管理规范》22日正式实施,对机关事业单位食堂餐饮节约的组织与制度建设、餐饮过程控制、宣传教育、监督与评价等进行了规范。

    浙江省行政中心餐务管理处在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指导下,与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共同起草制定《机关事业单位食堂餐饮节约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该标准从菜单设计、采购验收、运输储存、粗加工、烹调、售餐、用餐、回收等各环节加以细化,具有操作性和指导性。

    规范明确,在售餐环节,宜推行以小份、半份、小碗、半个、半根、单个等多种计量方式核准定价的售餐模式;在监督与评价环节,将根据每日粗加工厨余垃圾、弃用售剩成品、回收处餐厨垃圾浪费率,以及“边角料”利用情况等统计数据开展餐饮节约分析评价、考核评比。

    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规范将浙江省各级机关食堂餐饮节约的做法和经验加以梳理固化,力争有效控制食堂运营成本,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在机关干部中营造餐饮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良好风尚。

    2021-10-25
  • 内蒙古额济纳旗:25日起,所有居民和游客足不出户

    10月24日,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新冠疫情指挥部发布公告:

    当前,额济纳旗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传播迅速,危害性大,为了您和家人以及他人的健康,自2021年10月25日零时起,将对广大居民和游客实行足不出户(店)的居家抗疫措施,如有异常,请及时报告社区、酒店或旅行团负责人。不听劝阻擅自外出并造成严重后果者,将依照法律法规严格追究民事、刑事责任。疫情当前,人人有责,让我们众志成城,共同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10月25日,内蒙古额济纳旗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关于对实行足不出户(店)居家抗疫措施期间的补充公告,为进一步做好居家抗疫工作,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现就相关措施补充如下:

    一、额济纳全旗各类生活物资储备充足,调用渠道畅通,能够满足居民、游客需求。广大居民和游客在足不出户(店)居家抗疫期间,在用餐、用药和其他生活物资保障方面,居民可联系社区或小区值守工作人员进行代买代送服务;游客可联系酒店工作人员、商家、志愿者进行代买代送服务。

    二、广大居民和游客在足不出户(店)居家抗疫期间,如突发疾病,可拔打120急救电话或联系社区、小区值守工作人员、酒店工作人员前往旗蒙医医院就诊。

    三、为更好的畅通广大居民和游客在足不出户(店)居家抗疫期间与旗新冠疫情指挥部间的沟通机制,在已开通指挥部24小时咨询热线(0483-6526181)的基础上,再增设3条24小时咨询热线(0483-6968225、0483-6968226、0483-6968227),以便及时听取了解相关困难、问题线索、意见、建议,指挥部将逐一研究,督促办理,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克时艰,以最短时间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生活!感谢您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张枨)

    2021-10-25
  • 精装修为何成了“惊装修” 新房精装修问题现状调查

    ●近年来,在大力倡导节能降损、低碳经济、减少重复装修和二次装修的背景下,精装修房在房地产市场的比重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装修质量差、渗水、甲醛超标等问题也层出不穷


    ●很多时候,精装修成了开发商绕过限价、谋取高利润的一项手段。不少楼盘为涨价而做精装,装修标准夸大其词,以次充好,直接导致收房维权纠纷增加


    ●住建部门颁发预售许可前会要求开发商在预售方案中对装修标准或价值进行承诺。如果开发企业违反预售方案的装修承诺,严重降低装修标准,将受到相应处罚


    ●精装修房在销售之初应让开发商列明装修标准清单,提供交付后房屋室内装饰装修主要材料和设备的品牌、产地、规格、级别、数量等,并在监管部门进行样板房影像证据保全,从源头上保障购房者权益


    前段时间,忙完一天工作的陕西西安人陈星星(化名)回到家,准备好好做顿饭犒劳一下自己。刚进厨房,他便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厨房上方墙壁漏水,墙体起皮破裂,碎屑散落一地。自从两年前搬进这个新家,陈星星就感觉没怎么消停过——厨房、卫生间大面积漏水,墙面开裂、掉皮,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精装修变成“惊装修”,有此体验的何止陈星星一人。近年来,在大力倡导节能降损、低碳经济、减少重复装修和二次装修的背景下,精装修房在房地产市场的比重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装修质量差、渗水、甲醛超标等问题也层出不穷。


    本是为了省心、追求高品质生活而买的精装修房,为何成了烦恼的源头?精装修质量如何保证?出现问题又该怎样依法维权?带着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承诺保质期为五年


    一年不到漏水严重


    2002年,原建设部颁布《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细则》,精装修房开始面市。2017年,《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到2020年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如今在很多大城市,精装修已经成为新房的标配。


    “一站式整装、高性价比、0增项、质保时效长、多次验收”“使用环保材料,交房即可入住”……在房产销售广告中,开发商往往也会对精装修大书特书。


    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觉得买精装修房减少了自行装修环节,省时省力,陈星星才决定买下这套位于西安、知名开发商开发的精装修期房。


    他向记者回忆说,认购前售楼部的销售人员特意带他去看了样板房。“样板房的装潢特别精致,不论是墙壁的颜色搭配、还是布局设计,看起来都非常舒服。我和家人都很喜欢。”


    陈星星记忆犹新,当时开发商说装修费用为1000元/平方米,算下来比自己请人装修还要便宜。他也不是没有担心和疑虑:1000元/平方米的价格能否达到开发商宣称的装修效果?


    而销售人员的一席话消除了其顾虑,销售人员说是因为开发商有自己的装修材料购买渠道,又是大体量采购,价格自然会低不少;且开发商承诺精装修保质期为5年,在购房合同中也注明了质保年限。


    万万没想到,入住还没到一年,烦恼就来了。“一开始是卫生间墙壁渗水,只要一洗澡就会有漏水现象,后来找楼上楼下问了下,发现大家都存在这些问题,而且是同一面墙。”陈星星说。


    再后来,厨房也开始漏水。“只要一下雨,厨房房顶就开始向下滴水,顺着天然气管道流到灶台上,有时甚至连饭都做不了。”陈星星说着,在手机上找出之前拍摄的厨房漏水视频给记者看,“滴水声很大,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吵得人都睡不好觉”。


    “从去年开始,我和其他业主就多次向小区物业反映房屋漏水问题,要求进行维修。物业派人来检查后得出的结论是‘外墙没有做防水’。等了一年多了,到现在问题还没有解决。”陈星星告诉记者,因为小区物业是开发商自家的,他还特意投诉到总部,得到的回复是需要进一步核实,然后就没有任何消息了。


    种种乱象长期存在


    问题多且较难发现


    记者梳理公开报道发现,因精装修问题引发的纠纷比比皆是,甚至有业主吐槽精装修:收房即维权。


    2020年,广西南宁保利领秀前城的两栋精装楼房遭业主投诉:鞋柜、橱柜下方未贴瓷砖,部分下水管生锈,木地板松动……业主们虽多次向开发商反映,但迟迟未能解决问题。


    重庆万科御澜道三期均为精装房,2020年10月陆续交付,不少业主反映:房子卫生间天花板渗水严重,如同“水帘洞”;拆开发现水管、防水材料质量很差,地漏、管道尺寸也对不上。


    精装修有多“惊”,河南驻马店的刘继(化名)深有体会。他2018年在当地买了套新房,入住一年半不到,地板已经大面积开裂了,无奈之下只好找装修队来翻修,拆掉地板一看,下面的水管电线铺得一塌糊涂,用的材料也很劣质,让他“惊”出一身冷汗。


    种种精装修乱象,对于湖南某设计公司设计总监唐宇而言,早就见怪不怪了。他告诉记者,虽然业主在收房时会先行验房,但也就看个大概,比如有没有漏水现象、门窗能不能关紧等,至于装修细节、材料、水电排线、环保系数等问题,一般人是不太能看出来的。


    他介绍说,甲醛超标、环保系数不达标也是精装修房经常存在的问题。甲醛的来源主要有家装涂料、乳胶漆以及木制品。一般家装会选择具有环保标识如E0、E1级别的装修材料,乳胶漆也会选择甲醛释放量较少的种类,但一些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可能会选择劣质材料,就容易出现甲醛超标的问题。


    “还有一些不良开发商将精装修房的卫生间下沉池使用建筑垃圾回填,回填材料较重容易导致下沉池的防水层开裂,时间一久,卫生间发臭漏水不说,还存在塌陷的风险。”他举例说。


    在北京从事装修监理工作的赵鹏向记者透露,实践中,精装修房的业主对房屋(吊顶)结构性开裂、厨卫防水不到位、墙面空鼓、门窗开合不顺畅等问题反映比较强烈。


    “还有开发商偷工减料这一块,比如样板间的高价石材全被换成普通石材,家具质量低下,与样板间陈列的家具有明显差别。”赵鹏说,如果把开发商的样板间看成“卖家秀”,而业主买的精装修房就成了“买家秀”。


    “这两年因为成本和房企自身原因,精装修房出现各类问题,购房者在认购时一定要对装修条款仔细审核。”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说,目前来看,精装修要回归到“宜居”的导向,既要实现装修标准提高,也要防范房企借装修变相加价等乱象。


    压缩成本谋取利益


    维权成本高妥协多


    在长期从事装修设计工作的唐宇看来,精装修问题,根源在于一些开发商为追逐利益,将成本压缩到了极致,“开发商也不傻,既然能给出比市面上普通装修还要低廉的装修价格,在成本方面一定会尽可能地压缩”。


    他介绍说,开发商找装修队一样会“货比三家”,开发商想从中挣钱,装修队也要挣钱,往往就只能从材料、工期等方面寻找利润的空间,最终把问题转嫁到购房者头上。


    “很多时候,精装修成了开发商绕过限价、谋取高利润的一项手段。不少楼盘为涨价而做精装,装修标准夸大其词,以次充好,直接导致收房维权纠纷增加。”严跃进说。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一旦发现精装修问题,业主采取妥协甚至自认倒霉的不在少数,其原因在于:


    一方面,由于国家对新建商品房价格的严格管控,现在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房和存量房价格倒挂现象,所谓的“倒挂”就是商品房售价要低于周边存量房价格。这种情况下,购房人觉得只要买到就是赚到,对精装修问题就不那么重视了。


    另一方面是维权成本太高。房子出现问题,比如漏水问题,是房子建设问题还是装修问题,责任比较难划分;不同价格应该对应什么样的装修标准也很难认定。此外,一些购房人维权意识不强,没有及时保存相关证据,增加了维权难度。


    长期从事一线装修工作的河南人张松告诉记者:“有时候我们干活儿时,能明显地看出房子盖的质量比较差,装修再好也没用。但我们不会提出任何问题,把自己的活干好就行了,毕竟我们是靠开发商‘吃饭’的。”


    对此,赵鹏建议,购房者在签署购房合同时,一定要尽可能详细地将装修标准、所用材料等级和品牌、环保级别、保修期、赔偿责任认定以及换房、退房等写入购房合同中,验房时一一仔细核对。日后如果产生纠纷,这也可以作为索赔的依据。


    调整完善管控思路


    加强监管执法力度


    2019年1月,《住宅全装修评价标准》实施。同时,部分城市相继出台规定,要求开发商交付精装修房半年内不得拆除样板房,对装修标准和过程进行针对性监督。


    北京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法律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王树德认为,《住宅全装修评价标准》并非国家强制性标准,目前很难推广。在他看来,要改变精装修乱象,商品房价格的管控思路应进一步调整完善。实践中,一些地方迫于房价上行压力,把备案当成了调控新房房价和金融风险的手段,导致哪怕市场再好,新房也卖不上价的现象,一些开发商就通过降低成本(比如让购房人承担中介费、装修质量缩水等)来提高利润。


    “同时,还要严格执法。”王树德说,实际上,相关部门对开发商精装修并非没有监管,住建部门颁发预售许可前会要求开发商在预售方案中对装修标准或价值进行承诺。如果开发商违反预售方案的装修承诺,严重降低装修标准,将受到相应处罚。


    “精装修问题本质上是价格问题。降低装修标准属于违反商品房明码标价或变相提高商品房价格的违法行为,此行为一旦被认定,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开展价格执法,要求开发商纠正并对其进行处罚,所以下一步要加强的就是执法力度。”王树德说。


    严跃进建议,精装修房在销售之初应让开发商列明装修标准清单,提供交付后房屋室内装饰装修主要材料和设备的品牌、产地、规格、级别、数量等,并在监管部门进行样板房影像证据保全,从源头上保障购房者权益。


    “从开发商角度看,其有一种很明显的规避或降低成本的考虑,所以精装修问题多半和房企自身产品质量把控不到位有关。此类领域出问题时,往往其承担的责任也较小。”严跃进说,随着精装修房的建设和交付数量增加,未来确实需要建立完善相关标准,必要时需要出台精装修房监管或规划方面的具体政策,以供房屋交易和房屋交付等方面的对照,甚至需要建立星级评级机制,对精装修划分等级分类,防范精装修乱象。

    2021-10-22
  • 北京社保线下查询首次实现“全市通办”

    为进一步方便参保单位和参保人查询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近日,北京市人社局全新升级社会保险权益查询服务,查询服务“内容更齐全、渠道更多样”,实现了线上“电脑+手机”不打烊随时查,线下“社保+银行”跨区域就近查。


    务工者赵大叔有2010年以前在外地工作并参保缴费的经历,他办理了社保转移业务后,回京继续参保缴费。此外,他还有之前在京农转非缴费的记录。以前如果想查询这些信息,必须到区社保中心现场办理,还没有制式的材料可以打印。现在他可以随时查询相关信息了,打印也很方便。


    据了解,此次升级丰富了社保个人权益记录的展示内容,新增了缴费记录、缴费地点、补填情况、缴费年限、转移接续原参保地及转移金额、待遇发放等17项信息。


    此外,可查询打印的表单增加到了12种,包括《参保人员职业年金账户信息》《参保人员转移接续信息》《参保人员养老待遇信息》《参保人员工伤待遇信息》等,实现了权益查询内容全覆盖,可以满足参保人各类查询需求。


    为满足参保人打印带有印章的权益记录的需求,本次升级全面拓展线上、线下查询渠道。其中线上查询在原有北京市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查询平台的基础上,新增了6种移动端查询方式,充分实现“掌上查询”。


    通过此次升级,以群众办事“就近办”为目的,线下查询实现了两个“首次”。一是首次实现跨区通查。打破原有行政区域限制,现在参保人可以在全市任意一个社保经办服务网点、任意一台社保自助终端机上进行权益记录的查询和打印,实现线下权益记录查询服务的“全市通办”。二是首次实现银行查询打印服务。借助银行网点分布广的优势,进一步织密服务网络,将社保服务延伸至银行端。

    2021-10-22
  • 日凌结束 “天问一号”恢复科学探测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天问一号”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安全度过首次日凌,恢复科学探测工作。


    2021年9月下旬开始,地球、火星运行到太阳的两侧且三者近乎处于一条直线,这种现象称作日凌。在此期间,火星探测器与地球的通信受到太阳电磁辐射干扰,出现不稳定甚至中断。


    日凌期间,“天问一号”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进入自主运行模式,暂停科学探测工作。为摸清日凌实际影响,工程研制团队持续开展测控链路跟踪测试,首次获取日凌状态下深空测控通信受干扰情况的实测数据,为后续任务应对日凌积累了一手数据和工程经验。


    日凌期间出现掩星天文现象,为科学家提供了难得的日凌掩星观测机会。上海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单位,联合欧洲VLBI研究所、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等机构,利用分布在上海、昆明、乌鲁木齐,欧洲的韦特策尔(Wettzell)、耶韦斯(Yebes)、梅迪奇纳(Medicina),俄罗斯的斯韦特拉耶(Svetloe)、泽连楚克斯卡雅(Zelenchukskaya)、班达拉(Badary),澳大利亚的霍巴特(Hobart)、凯斯(Kath)、亚拉(Yarra)和南非的哈特比斯特胡克(Hartebeesthoek)等地的射电望远镜,对“天问一号”环绕器和“火星快车”轨道器(MEX)开展同波束日凌观测。本次观测共获取约5TB数据,目前各方正在开展联合研究,通过分析两个探测器传回地球的电磁波信号经过太阳风时受影响情况,研究太阳风内禀湍流引起的行星际电子密度涨落、太阳风微观湍流与宏观风速关系等科学问题。





    日前,日凌现象已经结束,探测器与地球之间的测控通信恢复正常,通过遥测数据判断,“天问一号”日凌期间状态正常。环绕器将于11月初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获取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表面物质成分与土壤类型分布、大气电离层、火星空间环境等科学数据,同时兼顾火星车拓展任务阶段的中继通信。

    2021-10-22
  • 挖掘资源 丰富体验 推动发展 红色文旅人气旺

    游客在贵州遵义市遵义会议会址参观。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依托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等革命传统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既能满足人民群众出门旅行、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需求,又能满足人民群众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的强烈愿望,正成为旅游发展新亮点


    从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到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从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到河北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从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到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如今,众多红色景点已经成为人们重温红色记忆、感受激情岁月的体验地。人们学习革命历史、感受革命文化的愿望日益强烈,参观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蔚然成风,红色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年轻群体成主力


    每年参加红色旅游的人次从2004年的1.4亿增长到2019年的14.1亿


    在上海淮海中路,印有“追寻·上海红色印记”字样、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的双层观光巴士在车海人潮中格外醒目。这是今年上海市推出的首条红色旅游巴士,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景区的三大场馆连接起来,成为上海街头一道亮丽风景线。国庆假期,浙江杭州市民李维带着读中学的女儿来上海旅游,乘坐了红色专线车:“一张车票就能游览多个红色旅游景点,还能在车上听讲解,很方便。”


    从今年6月3日正式对外开放到9月23日,中共一大纪念馆接待游客近85万人次;国庆假期前5天,上海红色专线车接待了4000多名游客。这些数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红色旅游持续攀升的热度。


    时下,红色文旅人气很旺,人们参访革命遗址、聆听红色故事,在旅游中感受爱国情怀、致敬英雄模范。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红色旅游资源不断扩充,越来越多珍贵革命文物与游客见面,每年参加红色旅游的人次从2004年的1.4亿增长到2019年的14.1亿。今年,红色旅游相关产品的预订量迎来显著增长。携程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红色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上半年红色旅游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两倍,通过携程预订红色旅游景区门票的人数同比增长208%。同程旅游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国庆假期红色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了230%。


    建党百年之际,红色旅游迎来更快发展。今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包括52条“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主题线路,20条“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主题线路,28条“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线路。这些线路成为人们红色旅游的重要“导览图”。


    国庆假期,贵州红色景区迎来大量游客。10月4日,贵州仁怀市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前游客如织。讲解员带着游客重温红军四渡赤水的那段历史,仁怀市长岗红军医院旧址、红军桥、茅台渡口纪念碑等红色景点受到游客追捧。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国庆假期每天入馆参观人数超过2万人次,较平时增加了1倍。


    红色旅游热度高,年轻群体成主力。同程旅行报告显示,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到红色旅游中,其中年龄在20岁至39岁的游客,占红色旅游游客的57.3%,青少年和青年人群体成为红色旅游的主力军。携程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体验红色旅游的“80后”“90后”家庭游客占比高达七成,许多年轻父母会主动选择参与红色亲子游。


    旅游体验更丰富


    红色旅游与多业态融合发展,新产品加速涌现,增强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


    “早就听说了‘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国庆假期专门来感受一次。”10月4日,上海杨浦区居民杨艺坐上了从上海西站出发前往嘉兴的“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一路游览一路拍照,升级后的列车本身就是一道风景。”这趟红色旅游列车,让游客更方便地游览南湖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吸引了很多游客专程前来体验。国庆假期,嘉兴南湖湖心岛每天预约参观人数达1.3万人。


    随着红色旅游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更加丰富。有的红色旅游景区持续推动“红色旅游+”,与多业态融合发展,新产品加速涌现;有的红色旅游景区积极拥抱智慧化、数字化,通过运用AR、VR等新技术,让红色故事的传播方式实现了从静态、单一向动态、多元的转变,增强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


    今年,在中国联通承建的“长征文化线路数字化展示体验及教育传播试点项目”中,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增加了“5G+AR云”等新的体验项目,受到游客欢迎。“这些互动让革命历史‘活起来’,我们对革命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前来参观的游客王威说。


    旅游演艺赋能红色文化,让历史鲜活再现,增添了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在陕西,走进延安瞻仰红色遗迹,观看红色历史歌舞剧《延安保育院》;在西安事变旧址,体验用景观语言、情境型教学演出的《12·12》……一部部精心打磨的演艺产品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让游客深入体验红色文化的精神魅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和旅游政策中心副主任翟向坤认为,讲述历史要有新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契合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需求。红色旅游消费呈现出年轻化、家庭化趋势,需要更多创新产品和创新模式。


    一名好的讲解员讲述的红色故事能让游客更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你讲得真好!你这份工作有价值、有意义。”在湖南党史陈列馆,一名游客对讲解员李霞竖起了大拇指。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百名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之一,李霞从2014年进入湖南党史陈列馆起,一直努力让自己的讲解更生动、更接地气。为此,她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和党史书籍、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挖掘展板中每一张照片和文物背后的故事。6年多来,她讲解接待观众8000多批次、15万余人次。


    为提升红色旅游讲解服务水平,促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启动了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建设行动。今年,文化和旅游部还启动了“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活动,组织优秀讲解员进机关、学校、部队讲述红色故事,激发讲解员干事创业的热情,让全国红色旅游优秀讲解员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游客讲好红色故事,更好弘扬红色文化。


    带动革命老区发展


    凭借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优美的田园风光、优质的乡村产业,许多革命老区走出发展新路子


    烧菜做饭、更换被单、清洗地板……每到假期,江西井冈山市茅坪镇坝上村村民肖华明在自家民宿忙着接待游客。“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收入比在外打工强。”2012年,肖华明将自家房子改造为农家乐;2018年,他又辟出6个闲置房间发展民宿。如今,他家在旅游旺季时每月收入过万元。在坝上村,还有50多户村民像肖华明一样,通过红色旅游增收致富。


    红色旅游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需要,也带动了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各地大力发展“红色+绿色”“红色+乡村”“红色+研学”“红色+科技”等新业态,推出红色旅游与生态游、民俗游、研学游、乡村游等深度融合。许多革命老区凭借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优美的田园风光、优质的乡村产业,走出发展新路子,乡村振兴的脚步更为坚实。


    在陕西延安,南泥湾开发区聚焦文化旅游产业,启动实施九龙泉、水围沟、大生产风貌街区等文旅项目建设,打造全域旅游和生态康养示范区;在河北平山县,红色旅游景区带动周边区域融合发展,让农村变景点、民居变客栈、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带动村民们富了起来;在湖南湘潭韶山,依托“红色旅游+工业”,特色工业融入旅游元素,生产线成为观光线,探索发展工旅融合。


    作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两山理念·振兴之路”精品线路的起点,浙江安吉天荒坪镇余村向游客展示了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如今,余村发展了农家乐、民宿、漂流、果蔬采摘等一系列休闲旅游产业。2020年,余村年游客量近9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4000万元。国庆假期,安吉的余村、灵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小瘾·半日村”民宿集群村落、大竹园村、蔓塘里大地之光等景点共同交出一份“接待游客178.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7亿元”的亮眼成绩单。


    江苏东台市弶港镇巴斗村是“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一江两岸·别样水乡”精品线路的点位之一。过去,村民以渔业生产为主,后来,当地通过退养还湿、减船转产等一系列措施,发展滩涂养殖、旅游开发等多元化业态,每年吸引30多万人次前来观光旅游。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负责人表示,做好红色旅游工作意义重大。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加大对红色旅游的支持和引导力度,编制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政策体系、优化结构布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2021-10-20
  • 每天“泡”稻田,从1.4万个可能中挑出一粒种子

    深秋十月,夕阳斜照,稻田飘香。


    身材瘦高,皮肤黝黑,目光深邃——聂守军如往常一样,穿着一双运动鞋,驱车来到距离实验室10公里的水稻试验田。他在田边驻足,蹲下捧起一穗水稻,细细查看稻穗的穗形、粒型、穗粒数等性状。


    此时的黑龙江省绥化市气温只有几摄氏度,聂守军心中却一团火热。


    “育种人,一年就等这一哆嗦。”作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水稻品质育种所所长、研究员,聂守军最看重的就是这些水稻种子。经过26年努力,他带领团队培育出“绥粳18”等50多个水稻品种,破解了多项农业科技难题,打破了国外育种技术垄断,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今年7月,他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优中选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育种,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


    选育良种,则是一项漫长而烦琐的工作。


    本世纪初,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的水稻品种主要以“垦稻12”和“绥粳4号”为主。然而,这两个品种优劣参半——“垦稻12”虽产量高,但抗倒伏性差,生产成本高;“绥粳4号”品质优、有香味、抗倒伏,但产量不高。为了应对不同市场需求,稻农只能将这两种掺混种植。


    聂守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从育种目标的制定、策略选择到技术路线设计,每一步都要总结经验、摸索技巧,想办法解决问题。为攻克水稻高产与优质并重这一育种难题,聂守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磨难。


    从那时起,他几乎每天“泡”在稻田,播种、管理、观察、记录、选择、收割,再对收获的水稻进行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理想的种子,再播种、管理、收割、对比试验……春去秋来,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望着一茬茬的水稻长大成熟,聂守军记录的档案材料装满了几个麻袋。


    “渴了开一瓶水,饿了泡一桶面,累了就倒在地头上打个盹儿,手里常握的是调查本”,这几句顺口溜,是聂守军和团队的工作常态。


    为了在第一时间掌握水稻长势和独特性状,聂守军每天骑着自行车奔波在各个试验田。最艰苦的时候,他的办公地点只有一间简陋的小平房。每年2月末,黑土地上依旧冰雪覆盖,屋里停了供暖,他就一直戴着棉手套、棉帽子。一年中有五六个月在这里工作,一干就是七年。


    除了风吹日晒、风餐露宿,育种筛选究竟难在哪儿?


    “有的种子优质不高产,有的种子高产不优质,要想把这两个性状结合在一起,就要选出一个综合得分高、没有明显缺陷的选手。”聂守军说,“打个比方,就像选个考试不偏科的学生。”


    然而,从理论上来说,选育的新品种同时具备两个优良性状出现的概率只有1.4万分之一。聂守军要做的,正是从1.4万粒种子中找到那一粒。


    黑龙江省农作物一年一熟,这意味着一年只能在田里观察一季水稻长势。受资金、场地、气候等多种条件限制,一垧地能种25万株水稻。加上性状的优良基因很难重组,很多情况下创造不出符合目标要求的材料,从成千上万份材料中选择出来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试验所需要的1.4万株不可能一次就能做出来。每选出一部分,下地之后长时间观察,根据表现再进行筛选,再一代一代观察,优中选优。


    “农业是个慢功夫,农业科研更是如此。”聂守军始终坚信,育种方向的形成源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是磨合,更是修炼。可能长时间投入没结果,可能日夜等待也难免颗粒无收……但这些都是农业科研日常经历的事情。唯有扎得下根、沉得下心,才能有所收获。


    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整齐排列着大小一致的玻璃瓶,里面装满黄澄澄的稻粒,瓶子上贴着它们各自的名字——这些都是聂守军的“孩子”。


    聂守军拿起贴有“绥粳18”的瓶子,捧在手心,格外欣喜:“这个小家伙最争气,如今已经成为黑龙江第二、三积温带主栽品种,占全省水稻种植近六分之一。这些年还走出了黑龙江,走进了吉林、内蒙古、新疆、陕西。”


    统计显示,2017年、2018年,“绥粳18”成为我国单年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年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


    26年来,聂守军带领团队选育出了一系列优质、多抗、香型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4亿亩,增收稻谷超过70亿公斤。


    “接地气”的科技特派员


    一粒好种子,要从实验室里走出来,更要走向田间地头。


    一位好的农业科研人,要做得好研究,更要服务好百姓。


    作为水稻育种人,聂守军深知这个道理。


    2014年,聂守军成为黑龙江省科技厅任命的科技特派员,他为自己明确要求——做“接地气”的科技特派员。在他看来,“接地气”首先要了解当地政府、企业及农户的技术需求,这样才能因地制宜,把精力用在刀刃上。


    在黑龙江省绥滨、绥棱、望奎、通河等地调研期间,聂守军发现,由于缺少优质、高效水稻品种,农民收入不高,农业发展缺乏特色。于是,他主动带着培育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走村串户进行推广。“聂水稻”成了稻农们对他的称呼。


    每次到服务点,聂守军首先了解当地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技术问题,细心摸查稻农的技术需求。随后,他与当地的水稻种植户结成科技支农对子,从育苗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


    “‘聂水稻’来了,俺们种田有了新方向,钱袋子也鼓了,更放心了!”姜维军是鹤岗市绥滨县忠仁镇黎明村村民,2015年起与聂守军结成帮扶对子。在聂守军的帮助下,他与农业企业对接,为自己的大米找到了销路。后来,聂守军推动忠仁镇与中粮集团、绥化市万胜米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订单农业,优质稻米产业化逐渐成为现实,老百姓种粮增产又增收。


    王忠艳是水稻种植的“老把式”。他没想到的是,原本精打细算的自己,在“聂水稻”面前成了“小学生”。王忠艳家在绥化市绥棱县克音河乡向荣村,5年来,在聂守军的技术指导下,依托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每亩节约成本近50元,平均亩产提高48.7公斤。这样“一增一减”,王忠艳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水稻种植能手。


    推介新品种,普及新技能,宣传新方法……聂守军走到哪儿,就帮到哪儿。越来越多村民转变种植意识,提升种植技能,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选用“绥粳18”“绥粳28”“绥粳302”等优质水稻新品种,过上了好日子。


    “再好的品种和技术,要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给老百姓带来收益才是真的好。”6年来,聂守军通过技术对接与科技服务,累计在帮扶地区推广水稻新品种、新技术20余项,累计推广面积240万亩,带动农民增收3.8亿元。


    如今,每年无论是春季育秧,还是秋季收获,聂守军和他的科研团队都会深入田间地头,解答农民困惑,听取来自一线的真实需求。


    “离开这片土地,心里就不踏实”


    “猫”在实验室,他是水稻育种专家;


    扎在田间地头,他是水稻种植行家;


    跑在种子市场,他是产学研的先锋……


    ——同事们这样评价聂守军。


    “种子不走向市场,就不能更好地得到检验,既阻碍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又影响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步伐。”因此,聂守军从未把目光局限在实验室,而是瞄向更广阔的天地。


    为进一步加速水稻新品种成果转化,聂守军提出农业科研与科技企业合作的新思路,大力开展成果转化工作,推动水稻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模式的发展。


    自2014年起,在黑龙江省科技厅成果转化优惠政策的引领下,聂守军与绥化市盛昌种子繁育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推动“绥粳18”大面积推广,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科研人员不能做市场经济的门外汉。”在聂守军的身上,良种转动“市场魔方”、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的功效正在凸显。


    一手抓科研,一手促生产,聂守军带领团队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及课题2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2项。他被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任命为黑龙江省水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别人都说,“聂水稻”成就大了,是不是要歇歇了?在他看来,出发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何出发,“离开这片土地,心里就不踏实。”


    1969年,聂守军出生于黑龙江省富裕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在田间长大,对脚下的土地有着天然感情。


    1995年,从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毕业后,他进入黑龙江省农科院工作。他回忆说,当时全班81个人,从事农学的只有4个,很多人都选择转行。


    “择一事,终一生,我的根永远连着黑土地。”面对多家南方高校及科研院所给出的优厚待遇,聂守军从来没动心过,他始终守护着黑土地上的“丰收梦”。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聂守军说,育种之路没有尽头。在广袤田间,哪怕只是稍微好一点的种子,他都要选出来,让它去繁殖、去生长,点燃田野上的希望。

    2021-10-20
  • 距今约2.44亿年 最古老肋鳞裂齿鱼类化石现身云南

    10月中旬,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在云南三叠纪海相地层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距今约2.44亿年的肋鳞裂齿鱼类化石,这是在亚洲首次发现该鱼类化石。研究人员将该鱼类命名为亚洲肋鳞裂齿鱼。这项发现更新了人们对肋鳞裂齿鱼科起源的认识和对三叠纪海洋生物复苏的了解。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同行J》(PeerJ)。


    距今约2.5亿年前,地球生命历史中发生最具灾难性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为了了解之后的三叠纪生态重建,中科院古脊椎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对我国云贵地区的三叠纪海相地层进行了十余年的持续研究,先后发现、命名了21种水生脊椎动物化石。


    “本次命名的亚洲肋鳞裂齿鱼发现于云南罗平,是一种小型甲食性鱼类,鳞片较为特殊。目前,该古鱼类物种仅发现三块化石,是2.44亿年前罗平生物群中的稀有物种。”徐光辉说,肋鳞裂齿鱼类是中三叠世海洋生物复苏时期新鳍鱼类干群的代表物种,此前的最早化石记录发现于2.42亿年前意大利和瑞士交界的海相地层中。


    新发现的亚洲肋鳞裂齿鱼将肋鳞裂齿鱼类的最早记录提前了约200万年,更新了人们对肋鳞裂齿鱼类生物地理的认识。由于肋鳞裂齿鱼类同时具有肋鳞鱼类和裂齿鱼类的过渡特征,其分类位置难以确定。研究人员根据对欧亚肋鳞裂齿鱼类的详细对比和分支系统学研究,首次提出了肋鳞裂齿鱼类是漏卧鱼类姐妹群的观点,新建立了肋鳞裂齿鱼科,并将它归入漏卧鱼目。


    徐光辉表示,这项研究成果解决了肋鳞裂齿鱼类的分类学问题,对于了解三叠纪新鳍鱼类的早期演化和生物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2021-10-20
  • 寒潮降温破冰点 如何保障温暖过冬?——探访北京城管及供热企业

    近日,北京多地最低气温入秋后首次跌破零摄氏度。今冬采暖季供热保障工作准备得怎么样?老旧管网改造进度如何?供热设施设备检修得怎么样了?如何应对极寒天气、确保首都居民温暖过冬?记者对相关城市管理部门和供热企业进行了探访。


    在朝阳区春秀路东侧一处热力站改造施工现场,三套全新的采暖机组和生活热水换热器已更换完毕,等待调试。这处热力站供热面积达到3.3万平方米,服务附近8栋居民楼和部分公建用户。


    北京热力集团朝一分公司三里屯服务站副站长肖宗伟介绍,热力站内的设备老化严重、换热能力差。去年采暖季,周边的老旧小区楼内,虽然家中温度勉强达到18摄氏度,但是一些居民还是反映体感温度较低。此次改造工作就是为了今年采暖季让居民们暖暖和和过冬。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做好今冬采暖季供热保障工作,北京市区城市管理部门和供热企业提前部署供热前各项准备工作。重点关注老旧小区供热质量,加强巡检,备足配件和备用设备,完善应急预案和抢险队伍建设,以应对极端天气、能源保供、设施故障等突发情况。


    据了解,通过开展“冬病夏治”,目前北京市98个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改造基本完成,各供热单位已基本完成设施设备检修保养和改造工作。北京市全市供热系统灌水和设备调试等供热前准备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


    北京热力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上个供热季结束后,北京热力集团结合96069供热服务热线的用户报修咨询和日常巡检等情况,对供热厂、供热管线、热力站、建筑物内的供热设施设备进行全面“体检”,制定检修计划共6.5万余项。目前,检修工作进入收尾阶段,今年冬季供热将更可靠。


    据介绍,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北京热力集团还把解决上个供热季的21个低温区和集中热点地区问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工作之一,涉及的小区大部分建成时间较早,供热管线出现年久失修、堵塞漏水等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改造,能够有效提升供热质量。


    此外,针对当前及今冬供热保障形势,北京市城管委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城市运行保障联合调度机制,协调热电气供应侧、需求侧衔接配合,加强电力保障和天然气、煤炭应急储备。目前,各调峰热源和应急热源已完成检修,北京市35支应急抢险队已经就位,24小时值守,做好了极寒天气应急启动准备。

    2021-10-19
  • 我国大部开启冰冷周 13省会级城市气温将再创新低

    近期冷空气活动频繁,前一股冷空气的影响刚趋于结束,19日开始,新一股冷空气将接踵而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陆续走低,黄河以南多地气温将再创新低,华南多地气温将跌破20℃,体会“秋意寒凉”。


    本周气温持续低迷13个省会级城市气温陆续创新低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往常在这个时节,冷空气过境后,气温会有所回升,而近期冷空气一轮接一轮,可谓“无缝衔接”,本周将开启冰冷周,气温持续低迷。届时,我国中东大部地区将自北向南出现4-8℃的降温,未来三四天,13个省会级城市最高气温将陆续创今年下半年来的新低。


    19日,这股冷空气率先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和东北地区南部,降温幅度大多在4-8℃,西北地区东部局地10℃左右。大城市中,明天,沈阳、呼和浩特、北京、天津、石家庄、兰州、银川等地最高气温都只有10℃出头的水平。


    20日,重点降温区域南移至江淮和江南地区,最高气温将明显下跌,降幅普遍有4-8℃,其中,长江流域一带气温将大面积创新低,大城市中,武汉、南京、杭州、长沙、南昌等城市最高气温将陆续降到15℃以下,都将是今年下半年以来的最低值。


    21日,降温的步伐将南下至华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都将迎来明显降温,像是广州、福州、南宁的气温将连续创新低,到22日,三城市的最高气温将降到20℃或以下,这一气温在历史同期都是较为少见的。这次降温过后,广西、广东北部等地或体会“秋意寒凉”。


    长江中下游气温低雨水多湿冷“魔法攻击”即将上线


    这次冷空气除了带来自北向南的降温外,降雨的威力也不可小觑。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预计19日夜间起,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黄淮、江汉、江淮、江南、华南等地先后将有小到中雨,部分地区大雨。特别是20日至21日,长江中下游到华南西部一带多地降水较强,湖南西部、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浙江、福建、广西等地、广东南部、海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出现大雨。


    石妍提醒,这股冷空气制造的降温幅度并不算大,但是前期气温已经较低,一旦降温就属于“冷上加冷”,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偏低加上雨水频繁,将会深刻体会湿冷“魔法攻击”。大家千万不要大意,一定要及时增添衣物,谨防着凉感冒。

    2021-10-19

  • 首 页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