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银川镇北堡西部影视城:神秘的宝地

    名城早报记者张小海


    宁夏银川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是一个集沙漠、黄河、高山、绿洲、湿地、湖泊为一体的综合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著名的影视基地。近年来,随着旅游设施的完善和宣传力度的加大,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成为宁夏旅游的一颗明珠。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有八大独特景点,即游乐园、王洛宾音乐艺术馆、达瓦孜民俗风情园、阿凡提故居、绿洲葡萄园、五个游览区。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不同季节不同色彩的美丽风光,感受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异彩纷呈,体验到不同项目不同乐趣的刺激惊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是明城和清城。这两座古城堡是明清时期为防御贺兰山以北各族人侵银川城而设置的驻军要塞,历经数百年沧桑,以其雄浑、古朴的风格,成为贺兰山东麓风景旅游景观,并以它那特有的神秘韵味,引起了中国许多著名电影艺术家的浓厚兴趣,被艺术家们称赞为“神秘的宝地”。

    在这里,拍摄了《牧马人》、《红高粱》、《大话西游》、《刺陵》、《锦衣卫》等经典影片以及具有影响力的影视片百余部,一大批中国电影界名人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如巩俐、姜文、张艺谋、葛优、周星驰、甄子丹等。这些影片不仅在国内外获得了很多大奖,也让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成为中国最佳旅游景区、中国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亚洲金旅奖最具特色魅力风景名胜区。

    为了了解游客对镇北堡西部影视城的感受,我采访了几位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他们都对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赞不绝口,表示非常满意和惊喜。以下是他们的部分采访内容:

    来自北京的李女士说:“我是冲着《大话西游》来的,这里有很多电影里面的场景,让我感觉自己就像走进了电影里。我还穿上了紫霞仙子的服装,在月亮门上摆出了经典的姿势,感觉自己就是紫霞仙子。”


    通过采访,可以看出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影视文化和人文气息,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和需求的游客。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是宁夏旅游的一颗明珠,值得每一个爱旅游的人去探索和发现。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09-27
  • 杭州亚运会:用一万个日常,搏一刻热泪盈眶

    从1990年的北京、2010年的广州,到2023年的杭州,亚洲奥林匹克运动伴随时光流转,跨越山川湖海,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美丽,同时见证了中国的进步和变迁。这种进步和变迁,不仅体现于中国体育实力的突飞猛进,也不仅体现于中国经济实力和国力的不断增强,更体现于国人体育观念的改变、越发理性包容的金牌观、逐渐成为时尚的全民健身潮。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自古以来,杭州就以其美丽的山川风物和丰厚的人文积淀享誉于世。如今,这座美丽的城市又邂逅美丽的奥林匹克运动,迎来了盛况空前的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

    报名参赛运动员人数超1.2万人,涵盖亚洲全部45个国家与地区奥委会,共设40个大项、61个分项、481个小项,杭州亚运会因此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亚运会。这是属于杭州的精彩与圆满,也是属于中国的荣耀和自豪。

    杭州亚运会是中国第三次承办亚运会。从1990年的北京、2010年的广州,到2023年的杭州,亚洲奥林匹克运动伴随时光流转,跨越山川湖海,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美丽,同时见证了中国的进步和变迁。

    这种进步和变迁,不仅体现于中国体育实力的突飞猛进,也不仅体现于中国经济实力和国力的不断增强,更体现于国人体育观念的改变、越发理性包容的金牌观、逐渐成为时尚的全民健身潮。

    一枝一叶总关情。就拿小小的吉祥物来说,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手拿金牌的“盼盼”、2010年的“五羊”聚首,到2023年由3个机器人小伙伴“琮琮”“莲莲”“宸宸”组成的“江南忆”,不变的是浓浓的中国味和中国风,变的是越来越从容、自信和现代的国民心态。

    杭州是魅力之城,也是活力之城、创新之城。从现代感、时尚感十足的主题口号“心心相融未来”,到全球首个采用区块链技术的线上火炬传递和数字人点火;从无处不在的数字化表达,到“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杭州亚运会通过科技和人文的高度融合,正向世界呈现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运动与文化、科技相融的体育盛会。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杭州为主、全省共享”,亚运会的举办让杭州和其他5个协办城市的市容面貌为之一新,体育设施愈加完善,市民争做文明出行的践行者、绿色出行的引领者、文明礼让的推动者、市容市貌的维护者、城市荣誉的守护者。而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也将给杭州和协办城市留下丰厚的亚运遗产——这是一场坚定而踏实的双向奔赴、一种看得见未来的相互成全。

    作为东道主,我们自然希望中国军团在本届亚运会上再续辉煌,但这或许并不是我们关心的叙事重点,我们更关心的是,东道主如何向世人兑现其办赛承诺,如何展示中国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独有魅力,如何展示中国青年和普通市民阳光、健康的形象,如何讲好杭州故事、中国故事和亚洲故事。

    这注定会是一场精彩的亚运会。亚运会许多项目巨星云集,堪称世界级的较量。不仅如此,亚运会有9个非奥运项目,以及武术、藤球、板球、柔术、克柔术等区域特色的项目。亚运会并非一个缩小的奥运会,而是自有鲜明特色、风采和不同凡俗的观赏性。当体育回到体育,我们乐见杭州成为传奇的诞生地、国际巨星的摇篮、体坛英豪梦开始的地方。


    “用一万个日常,搏一刻热泪盈眶”,最近走红的亚运歌曲《登场》如此唱道。这是1.2万名亚细亚健儿的呼喊和梦想,也是无数为杭州亚运会加过油、流过汗、出过力的国人心声。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享受这美妙而荣耀的“杭州时刻”吧!






    《工人日报》(2023年09月26日05版)

    2023-09-26
  • 甘肃张掖七彩丹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名城早报记者张小海

    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肃南县境内,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发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高度复合区。景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现为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色彩缤纷、观赏性强、面积大的丹霞山峦,有的如屏风,有的如五花肉,有的红成了一片,在棱角分明、怪石嶙峋的远处形成了刀山火海。这些奇妙的景观是由1.35亿年至6500万年的白垩纪“红层”经过构造运动和风水侵蚀而形成的。










    除了欣赏美景,游客还可以体验各种刺激和有趣的活动,如双人动力伞、热气球系留飞行、直升机低空游览、乘驼观光游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游客从不同角度和高度欣赏七彩丹霞的壮美,还可以增加游玩的乐趣和回忆。


    本报记者采访了来自北京的游客王先生,他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来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我非常惊叹于这里的自然奇观,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梦幻的彩色世界。我特别喜欢4号观景台上的日落景色,太美了,简直像是画一样。我还体验了直升机低空游览,感觉很刺激,可以看到更多细节和变化。我觉得这里是一个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










    据了解,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自2020年7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张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为了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景区实行了免费开放至2023年3月1日,并加强了环境保护和安全措施。景区工作人员表示,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更多的游客能够感受到张掖七彩丹霞的魅力,也希望游客能够遵守景区规定,保护好这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09-26
  • 玉龙故里 大境至美

    你印象中的赤峰是怎样的?是9万平方公里辽阔土地上的西拉木伦、乌兰布统、玉龙沙湖,还是兴安之巅黄岗峰、奇特冰川阿斯哈图?是绵延几千年的红山文化、闻名于世的碧玉龙,还是兴隆洼遗址“华夏第一村”?

    八千年寻古,九万里揽胜。这里风光壮美,景观独特,素有“内蒙古缩影”之称;这里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

    深耕资源禀赋,创新文旅融合。今年以来,赤峰市全力推进落实“五大任务”,积极打造“燕山北麓·兴安之南·玉龙故里·多彩草原”文旅品牌新形象,努力将赤峰打造成为中外游客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的“自驾游首选地”“露营游佳选地”“度假游必选地”“康养游优选地”。

    考古游径“出圈”

    “这枚铸有契丹文字的银币,是镇馆之宝,对研究辽代文化和契丹文字很有价值。”在辽上京博物馆,沈阳游客李舒扬第一次近距离观赏到辽代文物。

    赤峰是文化大市、考古大市。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古迹7340余处,有历代长城1054公里,有博物馆22家,各类馆藏文物36万余件套。这些跨越时空的历史遗存,构成了底蕴深厚的赤峰文化基因库。

    为让文物活起来,赤峰市文旅局系统梳理全市考古资源,选取具有开放能力、旅发功能的考古资源项目,将其“串珠成链”,最终形成3条考古游径线路。即:史前文化研学游径、辽文化探秘游径、博物馆专题游径,涉及6个旗县、16处重要考古资源点。

    跨越千年时光的3条考古游径,将考古成果、考古遗址转换为旅游场景,让沉静的文物考古资源再次焕发时代光彩,实现考古成果面向社会,走近大众,成为赓续传统,面向未来的新桥梁。

    今年,赤峰市文旅局依托游径设计徒步、骑行、自驾、露营等游览方式,组织“触摸身边的历史”“文物打卡”“古迹寻根”等研学活动,同步发展乡村遗产酒店、特色民宿、夜间经济、老字号传统技艺体验等新型业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1—8月,全市22家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201.3万人次,同比增长144.8%。

    景观布局称奇

    金秋九月,大美赤峰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为抢抓“金九银十”消费旺季,推动旅游持续“加速跑”,赤峰市各大景区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创新丰富秋季产品,吸引各地游客观光游玩。

    今年以来,赤峰市依托自然禀赋和文化资源,着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打造赤峰城市文旅品牌点睛之作,真正把赤峰的文旅形象树起来。

    全市围绕建设国家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基地目标,确立“一线一环一带”总体发展布局,将12个旗县区32个重点点位有机串联,精准服务京津冀、东三省、晋鲁豫和中心城区百万人口。

    蒙冀辽五城文旅联盟城市,携手谋划“赤承待客”“红山之巅见朝阳”“赤锡生态文旅走廊”“双子星座”等跨盟市文旅组合。

    各旗县区协力打造环中心城区周边休闲旅游圈、赤北草原集散片区、“燕山北麓·百里画廊”南部旗县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兴安南麓”北五旗县最美自驾旅游风景带等区域一体化品牌,切实提升区域旅游发展整体竞争力。

    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打造“画家村”“非遗村”“摄影村”“民俗村”等乡村旅游精品村。截至8月末,全市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495.8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6.4亿元。

    文旅融合叫绝

    山水是赤峰的“颜值”,人文是赤峰的“气质”,赤峰市聚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从“牵手发展”走向“深度相拥”。

    今年,赤峰市创新谋划玉龙沙湖“沙漠英雄营”、美林谷冰雪嘉年华、达里湖冬捕文化、红山文化、阿鲁科尔沁旗游牧文化五大特色文旅IP,投入3000万元用于IP建设运营,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文化品牌向文旅品牌的转变。

    ——重塑“九街三市”,实现历史记忆。加强城市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打造赤峰老街旅游休闲街区、王爷府等国家特色文化名镇建设,让城市文脉和品质生活交相辉映。

    ——全力促进旅游与非遗、演艺、音乐、文化场馆、文物、城市建设等相融合,全力推进“自驾游首选地、露营游佳选地、度假游必选地、康养游优选地”建设,努力创造更多文旅融合的看点、亮点和卖点。

    ——打造环中心城区音乐小镇,建设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与旅游融合示范点,推动国家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

    ——促进旅游与非遗、文化场馆、体育、康养、科技、城市、夜经济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壮大文旅产业,释放消费潜能。

    ——开展各类文化旅游活动500余项,包含“传承红山文化点燃冰雪激情”达里湖冬捕旅游季、“少年那达慕·沙漠小英雄”全国大赛、“燕山北麓·百里画廊”旅游踏青季、“阿鲁科尔沁旗游牧文化节”等大型活动。

    1—8月,赤峰市旅游累计接待人数1691.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3.43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5%和26%。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24%和108%。

    赤峰市文旅局局长黄河表示,将全力推动赤峰旅游从南到北全域皆可游、全年无淡季,吸引更多人走进赤峰品文化、拥风月、见世界、悦人生,为完成好“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更大的文旅力量。

    2023-09-25
  • 威海:“以路为媒”串起好风光

    猫头山上赏峭壁、半月湾前观日出……今年夏天,要说环翠最火爆的地方,那一定要数环海路了。


    正所谓,一路通则百业兴。一条条蜿蜒交织的沿海公路,不仅畅通了交通“微循环”,更加速了人流、物流在区域间的流动。“路衍经济”,顾名思义便是以路为依托,吸纳聚集交通沿线各类产业要素融合发展,并衍生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集群。













    近年来,环翠区充分释放县道环海路沿线文旅、体育、海洋、科技等资源优势,创造性确立“以路为媒、以路兴业、路景融合、全域一体”工作思路,以公路这条纽带串联乡村振兴、海洋科技、文旅融合等多业态聚集化发展的新愿景,加快构建“一路带动、多业融合、抱团发展”的路衍经济产业发展新格局。

    2022年环海路沿线游客流量达240万人次,全年带动周边各类文旅业态实现收入约2000万元;2023年,半月湾观日出、猫头山赏海景等持续燃爆网络,带动区域经济加快向好发展。

    “看!这里是猫的脑袋。”

    “快,在这儿帮我拍张照片吧。”

    ……

    在猫头山观景平台,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忙着打卡、拍照,感叹断崖峭壁的惊险,欣赏激流拍打礁石的澎湃。








    曾经,这里还是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乡村小道。近几年,乘着环翠区着力做好道路服务品质提升、写好“公路+”文章的快车,猫头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沿线土地、厂房、农舍等闲置资源被盘活,建成了一批以“猫在这儿”为代表,集休闲社交、畅享自然为主题的临海观景平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尽兴而归。










    提名气,才能聚人气。今年,环海路上还有这样一家咖啡馆,赢得了当下年轻人的“绝对性”青睐。崖尚咖啡坐落在环海路山东村临海悬崖上,好似直通大海深处,不仅拥有绝佳的赏景位置,更集咖啡、民宿、酒窖、餐饮等多种功能于一身。





    崖尚咖啡利用环海路超高的游客流量,吸引民间资本打造典型“网红打卡地”,该项目利用约4000平方米的临崖空间,配套咖啡厅、小酒馆、休闲沙滩、观海民宿、观日出露营地等设施,面向游客提供精致临海服务,项目设立一年来,已累计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约200万元。

    “这里的位置真是太棒了,不仅能看日出、远眺猫头山,还可以看悬崖峭壁、海边巨浪,来威海玩,一定不能错过这里!”山西游客郑女士兴奋地说。

    以公路撬动资源、以资源促进经济,环翠区通过招商租赁、加盟投资等多种方式,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共同点燃滨海经济发展。“项目创收后,通过税收、个人捐助等形式又反哺公路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最终实现以公路带动周边业态,以周边业态反哺公路建设的‘双赢’。”环翠区交通事务发展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以路为引”,在着力提升环海路沿线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环海路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基础上,环翠区紧盯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资源,着力打造集旅游、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链,实现链条式、抱团式高质量发展。

    在特色北山街、半月湾休闲体验街,人流如织,生意火爆。各类餐饮店门前的露天区域内,游客们迎着海风、听着海浪与海鸥齐奏的交响乐,大快朵颐地体验着各式海鲜美食,尽情享受休闲时光。在色彩透视、白鸟文化等艺术机构内,艺术爱好者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进行着油画、水墨画等各类艺术创作,在艺术的世界里尽情遨游、沉醉。在网红店铺小兵兵家居艺术生活空间里,或素雅或多彩的瓷器,富有威海特色的文创帆布袋、明信片,吸引了一波又一波游客前来购买留念。





    蓝天碧海、举杯共饮,一幅幅充满“烟火气”的风景图更显出环翠的包容与创新。“随着环海路、半月湾的火爆,我们店这段时间的客流量也直线上升,我们店里各式各样的海鲜、烧烤可以说是最受游客们欢迎的了,希望大家可以在威海吃好、喝好、玩好!”店主王先生说。

    因路而强,因路而富。环翠区深挖独特海洋、农业、文化、旅游等特色资源,设立了以“哈雷驿站”为代表,涵盖车友聚会、吃住游娱、车辆维保等功能的多个自驾主题驿站;打造了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特色北山街、天和美术馆等一批特色产业聚集区,叫响了国际铁人三项赛、沙滩音乐节等知名赛事活动品牌,构建起集体育科技、文化艺术、休闲娱乐、住宿餐饮等产业为一体的路衍经济产业集群。





    今年1-7月份,环海路游客流量已超过270万人次,各类文旅业态实现经济收入约3000万元。尤其是环海路半月湾段先后被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指定为专用赛道,被国际铁联誉为“世界上风景最美和最具挑战性的赛道”,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路、网红路、产业路,每年有超过1500名铁人三项运动爱好者前来参赛,超过3万观众现场观赛,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媒体关注和报道赛事情况,极具社会传播影响力,早在2017年,威海铁人三项赛的市场价值就已高达2.35亿元。

    路衍经济就像一条“纽带”,吸纳了超高“人气”,带动了沿线各类经济业态扩容、增收。“接下来,我们将持续会同财政、文旅、自然资源等部门,强化要素保障,充分挖掘路域资源优势,着力做好公路服务品质提升,加大路衍经济引导、培育与支持,引领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公路+’融合发展利好。”环翠区交通事务发展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2023-09-22
  • “中国马城”跑起来!

    赛马场上,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参赛选手策马扬鞭,犹如离弦的箭一般飞驰而过。

    9月18日下午,达茂旗2023年秋季赛马暨达茂旗·乌审旗“蒙古马竞赛联盟”活动在百灵那达慕产业园区如期举行。

    今年,像这样激情澎湃的场景在草原钢城频频上演,这是属于“中国马城”包头的“速度与激情”!

    9月19日,在第八个“中国爱马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包头市市长张锐从中国马业协会会长贾幼陵手中接过“中国马城”牌匾,草原钢城包头继“草原钢城”“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之后,获得了又一个响亮的名号。

    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高度重视马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20年,内蒙古被划入全国马产业传统特色优势区;今年,包头市出台了《包头市创建“中国马城”先期启动区实施方案》。这一系列利好政策为包头市打造“中国马城”注入了强劲动能。

    被授予“中国马城”后的包头,将如何运营?包头市委书记丁绣峰表示,包头将立足实际,不搞重投资,不热衷于场馆建设,而是最大限度盘活存量资产,充分利用包头赛汗塔拉、奥林匹克公园等成熟场地建设赛马场,盘活欧亚度假村等闲置资产打造马主题酒店、马主题博物馆,依托现有马球基地开展马术赛事,以少量投入撬动马城创建,短时间内取得突破。


    “未来,包头市将以马主题赛事活动为切入点,精心策划马术耐力赛、马球公开赛等马术系列赛事,组织开展马术盛装城市巡游等特色马主题文旅活动,创作歌剧《双翼神马》、绘画《万马奔腾图》等马主题文艺作品,让马文化更加生动鲜活地展现在市民面前。”包头市委书记丁绣峰坦言。

    2023-09-21
  • 包头市又添“中国马城”新名片

    内蒙古日报包头9月19日电9月19日,在包头市举行的“中国马城”签约、授牌仪式上,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从中国马业协会会长贾幼陵手中接过“中国马城”牌匾,草原钢城包头从此又添一个新名片,即“中国马城”。

    包头地处北纬40°15\'-42°43\'间,与“世界马都”肯塔基、“中国马都”锡林浩特等城市同处于世界“黄金养马线”。历史上的包头,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融合交汇,马文化在这里代代传承、底蕴丰厚。截至今年6月末,包头市马存栏近7.6万匹,占全自治区马存栏总量的10.6%。包头境内有全国第一个开设马术类专业的高等教育院校——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该学院成立了全国第一支大学生马球队,2019年与中国马业协会发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马产业人才培养教育联盟”。

    今年以来,包头市以创建“中国马城”为抓手,建成赛汗塔拉城中草原、奥林匹克公园赛马场、博物馆、骐骥酒店等马文化主题消费场景。包头位于黄河“几”字弯顶端,黄河流经包头形成的黄河景观大道沿岸赛路平坦,特有的沙质土壤是马匹奔跑的天然“黄金赛道”,安全系数较高,是举办各类国际马术赛事的理想场地。目前,包头市沿黄40公里、80公里、100公里马术赛道已基本建成。依托中马马业投资5.65亿元建成的14万平方米的马球基地,举办包头马球公开赛,并深入开展马球马繁育、比赛、人才培养等工作。

    2023年,包头市精心策划100场马术系列赛事活动,吸引全国390名骑手和各地500多匹优秀马匹集聚包头,直接参与群众达到8万余人次。

    授牌仪式上,包头市与中国马业协会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向中国马业协会赠送“马文化纪念盘”。

    2023-09-20
  • 合肥最好的名片越来越美!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9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巢湖北岸、肥东县长临河镇境内的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航拍镜头下,这条生态风景线,白鹭振飞,河汊纵横。错落分布的33座“生态渗滤岛”,相互串联,如一条“翡翠项链”。远处稻田闪闪发光,近旁水面泛着涟漪,鱼翔浅底,风吹叶动,虫鸟齐鸣,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画面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远处高铁列车飞驰而过,一路向北,像是在朝北京捎去喜讯:合肥最好的名片越来越美!






    一列高铁一路向北,捎去喜讯。赵艾凌摄





    作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生态保护备受关注。2020年8月19日,正在安徽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合肥市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巢湖大堤罗家疃段,察看巢湖水势水情。他强调,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殷殷嘱托、牢记在心,不断推进。近年来,合肥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恢复巢湖的美丽容颜,加快实现城湖共生。






    航拍镜头下的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赵艾凌摄


    “湿地一二三期工程均已完成,标志着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童亚锋介绍说。目前,四期生态湿地蓄洪区工程列入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分为蓄洪区建设工程和生态湿地修复工程两部分,设计蓄洪库容1.09亿立方米,治理生态湿地面积13.6平方公里,包括新建进(退)洪闸一座,改建、新建排涝泵站7座;建设多田湿地、沼泽湿地、林草湿地。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也让合肥“最好名片”更闪亮。

    如今,湿地水质净化功能更加强大。建成后日净化南淝河水量约为60万m³,占南淝河年入巢湖水量的55%,消减氮磷入湖污染30%、出水水质在Ⅲ类以上,有效促进南淝河水质稳定达标。

    如今,湿地蓄洪功能更加完善。设计总蓄洪水量1.09亿m³,应急蓄洪时,可降低巢湖洪水位约14cm;当南淝河出现超标准洪水时,可降低合肥主城区洪水位约20cm,能有效缓解主城区防洪压力,力保城市安澜。

    如今,湿地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东方白鹳、黄胸鹀、青头潜鸭、小天等众多珍稀鸟类选择十八联圩生态湿地作为迁徙的“驻足点”与“中转站”,湿地一至三期范围内共调查到鸟类117种,新增54种;调查到鱼类64种,新增28种。目前湿地内水下有鱼、水中有草、水上有鸟,宛如一幅优美的自然生态画卷。






    美丽湿地成为生态栖息地。陈振摄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以生态‘高颜值’推动湿地发展‘高质量’,为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名片,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十八联圩力量!”童亚锋表示。

    记者手记:采访过程中,记者恰巧遇见在十八联圩生态湿地“上班”的合肥摄影爱好者,知名鸟友夏家振。他正顶着烈日,同镜头一齐等待与鹊鹞的邂逅,并记录下巢湖生态环境的不断向好。他告诉记者,今年拍到的候鸟种类和数量又多了一些。“吸引候鸟停留栖息,要有适合的栖息地。这几年巢湖水质不断改善,为候鸟提供了足够的生活空间,这些年每年都有珍稀鸟种亮相。”






    在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工作”中的夏家振。赵艾凌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也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民福祉所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加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实走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天地!

    2023-09-19
  • 小城巫溪城市建设从无序生长到规划引领



    ▲傍晚的巫溪马镇坝柏杨河公园(摄于7月12日)。记者尹诗语摄/视觉重庆


    9月12日,秋高气爽。车行奉巫高速,桥隧相连,让人宛若在时光隧道中穿行。驶出奉巫高速凤凰隧道,眼前豁然开朗。

    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间坐落着一座小城——这里是建成区面积仅9.95平方千米的巫溪县城,它是一座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森林之城,是一座清净素雅的宁静之城,也是一座富有生机的灵动之城。

    “再穷,也要把脸洗干净”

    在巫溪城市规划展厅,有一个章节名为“遗憾·反思”,展现着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败笔,提醒着人们要以规划为引领,将大山深处的小城营造成一座“美得自然、建得从容、过得幸福”的特色生态宜居小城。

    时间回到20多年前,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巫溪老城,人口不断增加,道路拥挤堵塞。

    “大宁河防洪设施长久失修,每逢雨季来临,洪水泛滥,沿线居民和商户苦不堪言。”在巫溪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杨风华的记忆里,居民对大宁河、柏杨河沿岸环境意见较大。

    改造老城,建设新城,拓展城市生存空间迫在眉睫。可地处渝东边陲,界连鄂西陕南的巫溪,交通不便、配套落后、经济发展滞后,建设新城,钱从何而来?

    2002年,巫溪县向市水利局争取到一笔柏杨河河堤整治专项资金,修建了柏杨河滨河南路、滨河北路。巫溪新城赵家坝片区的建设也由此艰难起步。然而,此后几年,赵家坝却一直处于无序生长状态。

    “完全没有规划,想建什么就建什么,风格、色彩杂乱无章……”杨风华记得,当时一位市领导到巫溪调研后留下一句话:再穷,也要把脸洗干净!

    这句话,让时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痛定思痛,暂停所有项目的规划方案审批,对7个在建项目开展设计方案提升……

    巫溪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李勇介绍,在市规划设计院帮助下,巫溪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设计,同时编制城市色彩规划,对两河四岸等重点区域的建筑色彩、外墙材质和建筑高度等风貌进行设计。

    一次次会议、一次次反思、一次次方案推倒重来……规划引领,取代了城市的无序生长。

    “用规划引领城市成长”

    一张手绘设计图,让巫溪想到了借智借力做好城市规划。

    2009年,一位国际规划设计专家受某公司之邀来到巫溪,依据巫溪的山形地貌、河流走向等,手绘了一张巫溪城市形态的设计图。

    凝视着这张手绘设计图,当时巫溪县委主要领导作出一个重要决定:在城市建设上,要让设计理念成为施政理念,用规划引领城市成长。

    于是,巫溪与市规划设计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邀请优秀的规划设计师和建筑师组成专家团队为巫溪提供规划咨询、技术指导、决策参考等服务,使专家团队成为巫溪城市规划的“智囊团”。

    巫溪还实行特约规划师制度,邀请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专家学者到当地调研指导城市规划工作,并在柏杨河畔启动了马镇坝片区的新城建设。

    “起初,柏杨河马镇坝段河堤规划延续了赵家坝段的直立河堤样式,阻隔了人与水的亲近关系。”李勇介绍,反复思索之后,巫溪重新规划设计了柏杨河公园,“那段时间,相关部门负责人时常白天跑工地,晚上开会研究到深夜。”

    随后几年,巫溪通过互联网向全国公开征集马镇坝片区南北中轴线的详细城市设计方案;启动老城改造时,通过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1910年拍摄的一张老照片复建了大宁古城的北城门和北城楼;在网上向全国征集体育场、北井中庭住宅小区的设计方案……

    “我们以山川、河流、森林、田园等要素为基底,协调空间边界、挖掘特色禀赋,努力展现山河壮美、城市多彩、田园秀逸。”李勇介绍,巫溪还通过企业融资、吸纳民间资本等解决资金问题,仅2011年就带动城市建设投资7亿元,拉动社会投资12亿元。

    “让生活成为风景,风景成为生活”

    如今,巫溪县城市规划展示厅,免费向公众开放。许多巫溪群众闲暇时喜欢到这里溜达,在图片、视频、文字中寻觅县城的点滴变化。

    “2009年,我第一次走进这个展厅,好多街坊邻居也来了,看到摆了一圈图纸,说是县里让我们一起评选城市规划方案。”活了半辈子的张光印看不懂规划图,这时有人走过来为他详细讲解,“后头我才晓得,那是县长。”

    张光印参与讨论评选的,正是当年巫溪通过互联网向全国公开征集的马镇坝片区设计方案。

    “当时收到很多设计方案,通过行政评审、专家审议,最后有4家设计单位的方案入围。”李勇介绍,县里把4套方案打印出来摆成一圈,邀请群众一起参与讨论评选,确定了最终方案。

    71岁的马镇坝居民李万桂记得,当年县领导多次登门拜访,给他讲“建新城,要拆迁房子”的道理,可他就是不同意搬迁。直到他被一位县领导牵着走进城市规划展厅,才慢慢转变了观念,“领导指着城市模型,一处一处给我说城市要建成什么样子,还说要让我们的生活成为风景,风景成为生活……”如今,住在柏杨河公园旁的李万桂,夜里枕着潺潺流水声入睡,清晨在鸟鸣虫叫声中醒来,生活真的成了风景,风景也成了生活。

    “唤醒老城、激活新城、建设水城”

    秋日午后,绿树成荫的柏杨河公园里,许多群众在树荫下乘凉。人们并不知道,公园里那一棵棵树叶形似马褂或鹅掌的高大乔木,名为鹅掌楸。

    野生鹅掌楸是国家二级重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生长于阴条岭大山深处,曾经难得一见。可在今天的柏杨河公园,鹅掌楸已蔚然成林。

    “我们在城市规划中注重构建‘多园相连、连园成林’的城市‘森林绿肺’。”李勇介绍,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指导下,巫溪顺应大山大水生态基底,以低成本打造高品质的特色宜居县城。

    “我们正按照‘唤醒老城、激活新城、建设水城’的思路,把好山好水好风光和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实现自然空间、历史文化和现代建筑的整体提升。”李勇介绍,唤醒老城,就是统筹做好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规划实施好漫滩路整治、烤鱼城建设、大宁古城更新提升等项目;激活新城,就是统筹实施好运动公园、巫咸文化公园、大宁河上游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等项目建设,优化城市交通系统,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强化城市治理,提升城市品质;建设水城,则是坚持“链水、织绿、筑景、营城”理念,打造凤凰水城示范区等。


    如今,巫溪正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准设计、高标准执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努力建设全国知名、令人向往的宜居之地。

    2023-09-18
  • 长沙:“网红”城市的流量“密码”

    经济是城市的体格,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观察文化与经济如何互融共促,湖南长沙是一个颇具意味的样本。

    这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脉厚重悠长;这里“网红”品牌林立,城市消费旺盛,年轻的游客拖着行李箱挤进闹市区的攘攘人流,只为在心仪已久的门店打一次卡。

    厚植于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长沙将“书卷气”与“烟火气”有机融合。“网红”城市火爆出圈的背后,正是文化经济的活力表达。

    在《之江新语》的《文化是灵魂》一文中,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另一篇《“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则深刻阐释了“文化经济”的概念:“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一杯奶茶,缘何吸引外地游客远道而来品尝?“文化是品牌最有养分的土壤。”长沙“茶颜悦色”奶茶创始人吕良说,他们花费十几万元购买一幅清代画像版权,只为用于奶茶茶杯的创新设计。融入长沙城市更新打造的一家家主题门店,透着浓浓的“国潮风”。

    文化赋能经济,绘就城市人文底色。

    行走长沙,人气最旺的商圈往往也是历史悠远的街区。潮宗街、太平街、都正街……一处处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有机更新下迎来新生。游客们穿过幽静的历史名人故居,出门就走向活力四射的新潮品牌商家。这些深植文化根脉又洋溢时尚气息的老街,已成长沙夜间最具活力的街巷。

    经济活化文化,激荡城市创新生机。

    岳麓山下的璀璨霓虹,橘子洲上的“网红”书店,夜经济商圈里的烟火气……年轻人追捧的热门去处,勾勒出这座城市青春向上的时代面孔。2022年,长沙人口净增18.13万。经济发展一直走在湖南前列的长沙,前不久又瞄准“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活力涌动下的人才吸引力,正是其重要底气之一。

    厚重而灵动,古老又青春。湘江两岸流淌的时代气息,映照着兼收并蓄、敢为人先的湖湘传统,折射着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长沙一直在前行。

    从强化立体空间、整体风貌、文脉延续管控,到提质升级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步道,打造一批文化地标和文化景观,长沙老城更有“长沙味”;从持续放大“媒体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应,到加快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大力建设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长沙气质更具“现代范”。

    长沙花鼓剧院,去年9月试水抖音直播,观看人次达350万,相当于剧院全年线下观众数量的70倍。如今,一批95后、00后戏迷,从线上走到了线下,走进了剧场。

    “坚定文化自信,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有信心让花鼓戏焕发新活力。”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主任王勇说。

    2023-09-15
  • 甘肃:让文化遗产焕发时代光彩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地方做法】

    甘肃历史悠久而厚重,文化多彩而独特,文物丰富而珍贵。近年来,甘肃省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守正创新中做好保护研究和传承弘扬,重要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显著,文物和文化遗产焕发出时代光彩。

    甘肃作为史前文化的发祥地和历史文化的富集地,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有分量的考古成果:庆阳南佐遗址佐证陇东地区距今5000年左右已进入早期国家或者文明社会;天水张家川圪垯川遗址实证陇东地区早期文明进程;陇南礼县四角坪遗址是秦大一统的象征;武威天祝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展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史实。

    甘肃是文物资源大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6895处,其中以莫高窟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2处。甘肃省在用好用活文物资源方面多点发力、下足功夫。

    敦煌研究院利用现代科技力量,建成国内首座文物保护领域多场耦合实验室;完成莫高窟290个洞窟、2.6万平方米的数字化采集;建成“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打造全球首个超时空沉浸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初步建成甘肃省石窟寺监测预警平台,实现院辖六处石窟监测预警体系并网运行。

    在文旅方面,敦煌市打造培育了《敦煌盛典》《又见敦煌》《乐动敦煌》等文化演艺项目;邀请文化名家来敦煌采风,创作了《敦煌本纪》《再敦煌》等一批以敦煌为题材的文艺精品。敦煌市文旅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敦煌市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六大景区共接待中外游客531万人,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26.95%。

    甘肃省以敦煌壁画、武威铜奔马等文物为蓝本,打造了一批颇具知名度的文创产品:甘肃省博物馆根据丝绸之路文化符号“马踏飞燕”开发的“绿马”玩偶火爆出圈;敦煌研究院将敦煌壁画元素与数码印花技术结合推出的“敦煌诗巾”项目广受欢迎……厚重的文化遗产正以生动鲜活的面貌走进大众生活,让历史文化得以活态传承。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14日04版)

    2023-09-14
  • 通辽市:多措并举推动文旅市场全域升温

    扎鲁特旗山地草原旅游区。白敖敏摄







    库伦旗银沙湾自驾营基地。







    哲里木赛马节。张启民摄







    通辽市主城区辽河公园。张启民摄







    库伦旗三大寺景区。


    年初以来,通辽市持续加强文化和旅游特色资源挖掘力度,强化资源整合优化,持续丰富文旅新业态、新项目、新场景,不断满足游客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旅消费需求,助力文旅市场全域升温。

    实施文旅活动

    激活消费主引擎

    围绕“探源西辽河文明,漫游科尔沁胜境”文旅品牌,联动市旗两级,实施以“探源之行、漫游之旅”为主题的“1+8+N”节庆活动,“1”是指科尔沁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8”是指市及旗县具有一定传统的代表性活动,即:8·18哲里木赛马节、阿古拉草原文化旅游节、乌旦塔拉枫叶节、金秋采摘节、“云之都·芍药之城”文化旅游季、中国·库伦安代艺术节、扎鲁特旗山杏花·杜鹃花节、奈曼沙漠那达慕和越野群英会8项重点文旅节庆活动;“N”是以“活力运动、花季漫游、风采艺术、冰雪狂欢”四大主题为统领的226项融合线上线下的文旅活动,力争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持续促进文旅消费升级。截至8月末,先后举办了第二届通辽冰雪嘉年华暨库伦冬季旅游活动、全市文旅消费季启动仪式暨库伦旗春季风筝汇、第六届中国北方自驾游发展论坛、蒙冀辽吉文旅联盟第二次会议、首届西辽河文化节、第24届8·18哲里木赛马节等系列文旅活动200多场。从景区景点到商业街区,从主城区到各旗县,从线上“出圈”到线下“打卡”,文博展览、文化演艺、非遗体验、国风国潮等成为全市文旅市场“新宠”。前8个月,接待国内游客近千万人次,同比增长131%;实现旅游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162%,旅游业整体呈现快速恢复态势。

    推出引客措施

    提振市场有力度

    2022年,通辽市修订出台《通辽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奖励办法》,通过9个方面29条政策措施,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活力创造条件。其中,“引客入通”7条措施备受业界欢迎:一是旅行社推出场景化的创新体验业态,通过特色产品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最高可得2万元奖励。二是市内旅行社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3000人,最高可获得6万元奖励;全年接待游客量超出3000人,超出部分按照每人次30元给予奖励。三是对市外组团社组织游客来通辽市旅游,年度累计人数达到2000人次,最高可获得5万元奖励;全年组织游客量超出2000人,超出部分按照每人次30元给予奖励。四是对市外组团社组织境外游客来通辽市旅游,年度累计人数达到500人次,最高可获得5万元奖励;全年组织游客量超出500人,超出部分按照每人次100元给予奖励。五是组织旅游包机,包机人数50至100人,组团社可获得1万元奖励;包机人数100人以上的,组团社可获得2万元奖励。六是组织旅游专列团队游客,专列人数300至400人的,可获得3万元奖励;专列人数在400人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七是组织自驾游团队游客,车辆超过30辆、人数90人以上的,可获得1万元奖励。修订后的“引客入通”奖励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截至目前,全市已向17家次旅行社发放年度奖励资金达近700万元。

    坚持双轮驱动

    扩大营销见实效

    通辽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深耕本土市场,瞄准精准客源地东三省、京津冀一体化城市,18个航线通达城市、4个高铁始发终到城市,18个自驾半径400公里的地市级城市,积极开拓长三角、珠三角一体化城市,开展线上推广、线下体验等系列宣传营销活动,初见成效。组织文旅企业参加自治区赴粤港澳、长三角、武汉、济南、成都等地“百万人互游”活动,赴山东、辽宁等重点客源地组织开展通辽市文旅招商专场推介会,科尔沁区、科左后旗等旗县赴长春、沈阳等地举办文旅招商推介会,截至目前,12场推介会共签约1.3亿元,共建马球训练中心文旅项目1个,26家文旅企业与当地文旅企业签订游客互送协议,科尔沁区政府与10家当地企业、高校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共同促进旅游市场和客源共享。开展百家旅行社通辽市踩线考察活动,霍林郭勒市文旅局与12家文旅企业签订游客互送协议。

    目前,自驾游成为该市旅游亮点。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串联起80多个景区景点,沿线建有14家自驾车露营地,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被评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十大自驾游路线”,通辽市被授予“全国自驾游目的地试点城市”,自驾游已占该市接待游客的70%以上。

    优化服务产品

    惠民举措亮实招

    通过统筹全市优质文旅资源,选取基础设施完善、文化特色突出、服务质量优良的景区景点,以“文旅场景化、场景主体化、主题线路化”为思路,穿点成线,连线成片,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即奈曼旗、开鲁县红色记忆研学之旅,科左后旗、库伦旗天然奇观探险之旅,科尔沁区、开发区金色夜潮集市之旅,科左中旗、扎鲁特旗文化探源之旅,科左中旗、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绿色草原踏青之旅,全面展示真实、立体、发展的通辽市,塑造“探源西辽河文明,漫游科尔沁胜境”文旅品牌。同时,针对不同群体、早晚时段,创新推出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优惠措施,通过发放景区景点优惠门票、设立免费开放日等,大力促进文旅消费。“五一”小长假,全市接待国内游客89.35万人次。全市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10.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7.64万元。库伦旗举办了2023中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库伦站),银沙湾旅游区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参赛、观赛人数达3.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500万元,库伦旗城区内酒店、宾馆预订呈井喷态势。全市国有文艺院团共开展演出13场,观众达3.6万人次。

    加速项目建设

    提质提效创品牌

    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辽市共储备“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链重点项目8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6个,千万元以上项目22个。今年重点推进千万元以上文旅项目20个,总投资19.24亿元,目前已开复工19个,累计完成投资6.3亿元。市博物馆、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科尔沁剧院成功市场化运营,大青沟、银沙湾等景区提档升级项目正有序推进,悦来河休闲街区正优化设计,向阳步行街万柿大集5月份投入运营。与自治区考古研究院联合成立了西辽河流域考古研究基地,进一步推动西辽河文明研究宣传。出台《通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扶持办法》,承办全国第二届非遗数字论坛,新入选自治区级非遗特色村镇(街区)3个,入选自治区精品非遗旅游线路2条,孝庄园入选首批自治区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旅游接待能力有所提升。以旅游品牌创建促进提档升级,去年创建4A和3A级景区各两家,今年申报3A以上景区5家,目前全市共有4A级7家、3A级10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重点村3个,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共有星级饭店16家,其中五星级1家、三星级10家;自治区级星级接待户12家,其中五星级4家。全市14家自驾车露营地中草甘汽车自驾营地被评为国家5C级营地,成为全区首家5C级营地,青龙山、誉州北露营地分别被评为国家4C级营地,为全市自驾游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孝庄园旅游区、哈民遗址公园、麦新烈士纪念馆、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大青沟旅游区及宝古图沙漠旅游区等被评为“内蒙古网红打卡地”。全市8家文创企业的12个系列产品在全国、全区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得殊荣,5家文旅企业的22个系列产品入围“内蒙古礼物”名单,4家文创店获得“内蒙古礼物”实体店授权,已开设4家“通情达礼”实体店,“通情达礼”商品已达500余个,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旅游宣传等方式,实现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

    规范市场秩序

    助企纾困治环境

    按照规划,通辽市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统筹机制,制定文旅产业发展计划,策划实施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加大资金支持保障力度。完成中心城区文化旅游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印发《中心城区文旅产业发展(2023—2026年)行动计划》。加强文旅特色指标实绩考核监控,形成协调联动合力。筹备召开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现场观摩检查,推动以会促建、以会促变,树立大抓文旅产业的鲜明导向。

    优化质量监管方式。促进旅游企业线上线下融合,推进“互联网+监管”,加大“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力度,将旅行社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备案、变更、注销等业务全部纳入监管服务平台办理,旅游合同平台上报率达到100%,旅行社、星级酒店年度、季度营业数据填报率达到100%。培训旅游行业从业人员10余次1000余人,累计检查各类文旅市场主体1800家,排查安全隐患问题45个,已全部整改完成。

    抓实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20个重点文旅产业项目,积极推动已纳入上级文旅部门项目储备库的29个文旅项目、36个文物保护项目的争资立项。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加快盘活科尔沁马城、12座博物馆等项目,推进已签约的萌宠动物园、海洋世界、医养小镇等项目落地开工。继续加大文旅产业招商力度,落实好中行、工行等支持文旅企业融资机制,推动市级智慧文旅平台建设,整合各方面资金资源支持文旅配套体系建设,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丰富优质产品供给。重点围绕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开发旅游产品,市旗两级联动推进大青沟5A级景区创建,尽快实现通辽市5A级景区零的突破。提升全市23家A级景区业态品质和服务能力,组织开展沉浸式体验、参与式互动活动。推动中心城区文旅产业发展三大目标和12项任务落实,打造四季旅游的打卡地、网红街,更好满足广大市民的休闲旅游需求。

    精心培育文旅品牌。围绕打造“悦来通辽”文旅品牌,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要平台和重要时段的宣传推广,更新全市文旅宣传片,创新打造文旅形象IP;制作创意短视频等宣传推介产品,加大在抖音等平台的推介力度;加强蒙冀辽吉文旅联盟等区域合作,赴外省客源地举办文旅招商推介会;每年举办西辽河文化节、8·18哲里木赛马节等系列节庆活动,不断扩大通辽市文旅品牌影响力。

    另外,新冠疫情发生后,按照文旅部关于缓收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的工作部署,通辽市已为27家旅行社办理提取保证金手续,退返总金额达418万元。同时,积极对接自治区文旅厅,协助文旅企业申请上级资金,目前,已争取到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和文化商品传承创新资金3732.86万元,扶持了43个项目用于旅游基础建设和文创产品研发。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通辽市委宣传部提供)

    2023-09-14

  • 首 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