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美丽宜居武胜样板





    武胜县城航拍。记者夏俊林摄


    “我在新客运站上班,每天选择步行前往,因为早晚空气好,道路两旁风景优美,一路走过来就像是走在天然‘氧吧’里,别提有多惬意了。”9月13日,家住武胜县迎宾大道御景湾的居民刘一茹在上班途中说道。

    近年来,武胜县按照“一街一品、一路一景”要求,结合城市街道主题,筛选花化、香化、彩化植物作为控制道路总体景观基调树种,完成迎宾大道A段、龙女湖旅游区滨江路、人民南路、弘武大道等主干道美化提升。

    此外,按照广安市统一部署,该县围绕亮山亮水亮文化,积极打造“休闲江湾城”,着力建设休闲之城、公园之城、幸福之城。

    加强扬尘污染管控

    创建空气质量“A+”城市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县城区内建筑工地快速增多,防控“扬尘源”成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9月11日,记者在四川泰兴房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现场看到,围挡护栏喷淋设施规范有序,洗车槽、除尘雾炮机、防尘覆盖网一应俱全,呈现出整洁有序、文明施工的场景,一旁的扬尘实时监测仪显示该工地扬尘数值未超标。

    据四川泰兴房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舒建明介绍,为减少扬尘污染,该工地设置了施工围挡,围挡上安装了喷淋设施;工地大门口设置了洗车槽,随时对进出车辆进行冲洗;同时安装了雾炮机,用防尘布对裸土进行了覆盖。

    此外,为深入推进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武胜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标本兼治、长效治理”的原则,持续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对在建工地扬尘进行源头管控,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我们安排专人对所有在建工地进行常态化管理,对扬尘抑尘设施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日常监管检查,保证所有工地做到扬尘抑尘。”武胜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熊海燕说。

    近段时间以来,武胜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执法大队加强源头管控,对城区30余个在建施工项目进行巡查,对扬尘不达标的5个施工项目进行行政处罚,责令其限期整改,有效解决了当前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营造了绿色施工环境和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近年来,武胜县严格落实网格化监管责任,紧盯污染源,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截至9月12日,武胜县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优良天数122天,优良天数率90.2%,PM2.5平均浓度为25.5微克/立方米。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激发活力提升幸福指数

    9月14日,在武胜县利民街22号老旧小区项目改造现场,工人们正在对新建的化粪池绑扎钢筋,同时对楼道墙面破损涂料进行清理。

    “我们每天安排了20余名工人参与施工,目前已经完成楼道改造和绿化场地清理,正在进行化粪池新建、外墙修复以及排水管道清理修复工作。”该项目施工负责人肖永林说,下一步还将进行监控、门禁系统的安装,以及地面黑化等改造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项目改造。

    据悉,全县此次参加改造的项目有19个。在供水、供气、供电项目改造完成后,还将对各个纳入改造计划的小区进行移动通信、消防、停车、垃圾投放等设施修建。此次改造计划,涉及居民楼186栋、居民3277户,建筑面积约36.95万平方米。

    老旧小区改造,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利益,也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

    武胜县住建局局长朱涛表示,改造前,该局联合各社区通过走家入户宣传、召开坝坝会等方式,充分吸取居民群众的诉求意愿;改造中,该局组建工作专班,全程跟踪,及时解决突发情况,确保改造项目“接地气”“切民生”。

    田兴明大爷居住在已经改造好的武胜县振兴路160号祝家大院,每天早晨,他都要在小区里转上一大圈,然后去凉亭找老友下象棋、聊天,生活非常惬意。

    “以前我们小区是‘脏乱差’的代名词,经过改造后,环境变美了,我们的居住体验好了,生活也越来越安逸。”不少居民都表示,自己居住多年的老旧小区现在住得越来越舒心,也焕发了新活力。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自动开启“美颜模式”

    “这边路修好了,沿途都是风景,我每天饭后都要和家人来这边走走。”9月12日,带着小孩在叶家山公园散步的曾倩笑着对记者说道。

    武胜县围绕“交通便捷、生态宜居中高端居住区”的片区定位,规划形成“一带、两心、多片区”总体布局,在仁和片区北侧规划一条生态绿带,以社区服务中心及生态公园绿心组成的城市核心、以叶家山公园为绿心,串联形成公共景观带,打造山水相依的多个高品质居住组团片区。

    走进武胜县太平铺片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对该项目地下室顶板和部分标准层木工支模进行施工建设,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目前整个项目总共有500余人同时施工,确保各个环节有序衔接,项目如期完成。”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武胜县体育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工人们正在加快场馆看台和主体钢结构施工。据悉,该项目占地41.39亩,建筑面积19735平方米,主要建设各类大小不同的运动场馆与室外附属设施。项目建成后,可以举办篮球、排球、羽毛球以及大型演出等节会赛事活动,市民运动也有了好去处。

    随着“休闲江湾城”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叶家山公园、白鹤观公园、唐家山森林公园加快建成,滨江路、上东街升级改造如火如荼,一批老旧小区焕然一新,武胜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中医院城南院区、第二人民医院等一大批民生补短项目加快推进……

    “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了,生活也越来越便捷,居住在这里真的很幸福。”对于城市功能越来越完善,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市民幸福感不断“飙”升。(记者肖雪)

    2021-09-16
  • 河北张家口:崇礼太子城体育公园建成

    9月8日,游人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体育公园栈道上行走。


    近日,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太子城体育公园建成。该公园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集体育健身和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该公园北侧紧临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云顶滑雪公园入口区,南侧紧临张家口冬奥村广场区和太子城遗址公园,利用自然地形以及周边规划的成熟配套设施,组成一座符合国际标准的全季山地体育公园。

    2021-09-14
  • 河北隆尧永兴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永兴村街景。


    走进河北省隆尧县永兴村,映入眼帘的是笔直宽敞的街道,红黄相间的便道砖,规划有序的绿植和生动有趣的文化墙。“这还是我们的永兴村吗,怎么变得这么漂亮!”长年在外务工的永兴村村民李兴华返乡时激动地说。


    “我们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并通过‘全民共建’进行集资,共筹集资金48万余元,对村内基础设施进行了全方面改造,实现了亮化美化村容村貌全覆盖。”永兴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印国介绍说。


    去年以来,永兴村对全村主街道进行扩面翻新,新修、翻修街道1700米。与此同时,彻底改变农村道路污水、下雨天道路积水等问题,修建下水道3400多米,实现全村主次街道全覆盖。


    为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永兴村在道路两侧高标准铺设便道砖12000平方米,新植绿植1410余棵,聘请专业人员绘制文化墙共计12000平方米。


    李印国说:“乡村振兴不仅要实现村庄美,还要实现农民富、农业强。”


    永兴村积极推进土地流转,鼓励种植大户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种植,实现更高产量,更高收益。近两年,永兴村土地流转2170余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70%。冬桃、香菜、麻山药、冬瓜等高效农业在永兴村遍地开花。


    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参与到城镇化进程中。永兴村外出务工人员李建强说:“现在家里的土地都流转出去了,我们可以安心在外地工作了。”陈彦华家有三个劳动力,每年在外务工收入高达15万元,再加上土地流转的每年净收益6000元,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在永兴村,还有很多村民像李建强、陈彦华一样通过土地流转、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实现收益最大化。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现在环境变美了,家里家外干干净净,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李扬扬说。


    李扬扬根据自己大学所学专业优势,紧跟农村电商发展势头,在永兴村创办了河北淘中淘商贸有限公司,公司以实体批发的形式,销售本地和附近地区农产品,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还帮助更多农民销售农产品,真正实现了自己致富和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聚焦乡村振兴,我们干部既要当‘智多星’,又要当‘领头羊’,还要当‘实干家’。我们要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引进现代高效农业,注重人才引进,让乡村振兴的梦想早日实现。”李印国信心满怀地说。

    2021-09-14
  • 保定24915名网格员筑牢防贫第一防线

    保定24915名网格员筑牢防贫第一防线


    截至目前,全市无一人一户返贫致贫


    望都县北王疃村村民王振祥妻子今年突发重度尿毒症,家里花光了多年积蓄,加上两个孩子还在读大学,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困境。村里防贫网格员栾焕增了解到这一情况,积极协调,将王振祥一家确定为防贫监测户。医保部门为王振祥妻子办理了慢病卡,每次透析费用由380元降到不足百元;教育部门落实了教育资助政策。王振祥获得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新建的7个西瓜大棚喜获丰收,还清了妻子看病的借款。王振祥说:“有了网格员的帮忙,国家的防贫政策落实真及时!”


    据介绍,目前像栾焕增这样的防贫网格员,保定市已有24915名,覆盖2915个行政村,他们活跃在农村一线,发挥着政策宣传、风险排查、联系帮扶等重要作用,构筑了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的第一道防线。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后,保定市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过渡期的首要政治责任,把防贫监测帮扶作为又一场硬仗来打。今年以来,该市修订完善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实施细则,成立防贫监测工作中心,进一步细化工作责任和推进措施。市、县两级建立联席会议、定期会商、常态预警、精准帮扶等工作机制。乡镇成立防贫工作站,村级建立防贫网格员制度,构建了多层级、多部门参与的防贫组织体系。


    保定市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作为常态化监测对象,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优化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三种监测方式,建立及时发现、快速响应、方便群众的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入户核查核实、村级评议公示、乡镇核查初审、县级比对审定、落实帮扶救助、风险消除评估、后续跟踪管理等七步工作法,严格政策标准,确保公正公开、群众满意。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六不评”“六优先”“六不消”等具体规定,确保应纳尽纳、应助尽助。


    充分发挥防贫网格员熟悉村情民情优势,让他们全流程参与监测对象的识别帮扶工作,为每一户监测对象量身定制脱困套餐。有能力的“带起来”。利用全市27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3家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85家扶贫产业园、1.48万家专业合作社、2300多家家庭农场,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和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安排产业发展、生产经营技能培训等,带动参与生产经营,拓宽增收渠道。有技术的“送出去”。发挥毗邻京津、雄安新区的优势,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输送技能型监测对象外出务工。全市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达到11.61万人,其中符合条件的防贫对象全部实现就业。无保障的“兜起来”。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供养或临时救助条件的监测对象,及时纳入救助范围。按规定落实“单人保”“刚性支出扣除”“渐退期”等相关政策,建立起多部门联动的特困群体监测帮扶机制。不尽孝的“管起来”。对因不履行法定赡养义务造成老年人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由乡村两级采取规劝、调解和道德、法律约束等手段,促使履行法定义务,保障特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今年以来,全市4614户、10839人监测对象中,已有50%以上通过精准帮扶消除返贫风险,没有发生一人一户返贫致贫。

    2021-09-14
  • 学党史 办实事|看紧群众“钱袋子” 河北首个反诈公园来了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河北省廊坊市把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通过打造反诈主题公园,宣传反诈知识,提升全民反诈意识,增强群众安全感。





    反诈主题公园通过反诈宣传展板、反诈萌警合影区、反诈心愿树等形式让居民在休憩纳凉、运动休闲的同时,学习反诈知识,切实提升反诈宣传的体验度和感受度,以此遏制此类犯罪的高发态势,营造安全稳定的社区环境。

    2021-09-14
  • 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山地转播中心交付

    从张家口奥体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获悉,9月10日,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举行交付仪式,场馆建设业主单位将山地转播中心的大门钥匙移交给OBS(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标志着该中心从基础建设阶段转入工艺施工阶段,为张家口赛区的冬奥电视转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是冬奥会历史上建筑规模最大的山地转播中心。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时,张家口赛区所有场馆的电视转播信号将首先汇聚到山地转播中心,再传输到北京国际广播中心,最后传输分发到世界各地,满足全世界电视观众收看冬奥会赛事节目的需要。


    位于古杨树场馆群的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既是北京冬奥会电视转播信号传输的中心枢纽,也是OBS和各持权转播商节目制作团队的工作大本营,由转播中心和电视演播室两部分构成。其转播中心为一层单体建筑,部分屋面为“冰玉环”桥面,在古杨树场馆群中位于中间偏东的位置;本体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供转播商使用的转播净面积为5000平方米,建筑内设四个转播技术分隔区,供包括OBS在内的16家来自世界各国的转播商使用;赛时在建筑内工作的转播商人数日常为400人、高峰为600人。其电视演播室则为三层建筑,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转播商使用该建筑的二、三层空间,其中三层设有10个电视演播室,供中国中央电视台、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在内的8家持权转播商使用,冬奥会赛时将有120人在此工作。


    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交付给OBS施工团队后,将进行室内二次装修和设备移入,整个建筑要满足OBS在声学、消防、通信、暖通、电力、照明等方面的转播技术要求。

    2021-09-14
  • 北京百万中小学生明天开学 新学期学生“自选”放学时间

    上下学时间调整、作业形式出新、课后服务提供的活动种类增加……百万中小学生明天将迎来新学期,记者提前探访十余所中小学发现,熟悉的校园“新”意十足。


    放学时间不再“一刀切”


    新学期,上下学时间有变化。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将第一堂课开课时间调整到8时20分。放学后,学生将自主选择课后活动,因此不同学生的放学时间也不同。该校校长张文凤说,17时30分到18时30分,学校还会为确实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托管服务。还有些小学提醒家长,学生早8时前不到校,在家要吃好早饭。


    北京市第十中学要求学生每天7时50分至8时到校,先上早操,8时25分后开始第一节课。天气寒冷时,学生8时上第一节课,两节课后再安排上操。该校副校长宋振中说,初中三个年级计划开设晚自习,以自习和答疑为主,学生自愿参加。“上学期,初三年级已经试开了晚自习,学生和家长反馈都挺好。新学期,各年级的晚自习结束时间计划错峰,方便家长接送。”北京大兴精华学校每个班级配两名班主任,双师实现24小时与学生在一起。该校执行校长魏国介绍,晚自习期间,除了班主任,全科老师都将在岗,为学生现场答疑。北京市第十八中学也将试点在初中年级开设晚自习,骨干教师、党员教师将现场答疑,辅导学生写作业。


    放学时间延长,放学服务也增加了。十中、十八中等学校均表示,会为上晚自习的学生提供晚餐。


    体育活动成课后服务“标配”


    放学后,不少学校更新了课后服务供学生选择的活动项目。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成了“香饽饽”,成了各校标配。北京市京源学校课后服务以社团形式开展,球类、田径类、冰雪类等体育锻炼项目全覆盖。该校还外聘了专业老师,和校内老师共同教学。


    中关村二小的课后服务课程每天都有主打。以三年级为例,周一是体育活动,周二是家长志愿者主讲的“儒雅讲堂”,周三为学生提供菜单式选修课程,周四是经典诵读,周五是劳动教育。该校校长杨刚介绍,邀请家长参与,一方面让他们亲身体验校园生活,另一方面也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老师们录制了一批劳动教育微课,在课后服务时间给学生播放。


    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的课后服务方式别出心裁,学校列“菜单”,学生按需点单。该校校长张文凤说,老师们各展所长,开设了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尽量做到学生参与率100%。


    老师“必修”如何留作业


    如何合理留作业,成了新学期老师们的“必修课”。目标是,既要减少学生负担,又要达到教学效果。


    北京市第二中学经开区学校的老师们通过向课堂要质量,达到减负目标。学校构建了一套“20+20”的教学节奏,即20分钟讲解,20分钟活动和练习。该校校长钮小桦说,课堂上也多釆用游戏、讲故事、小制作、画画等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但会鼓励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


    限量,是一些学校明确给老师布置的“作业”。比如中关村二小提出“作业不回家”。该校合理划分了课后辅导时间,每日15时30分至16时,所有学生要在自己班级完成当日作业,教师答疑;16时至16时30分,没有完成作业或者个别需要进一步辅导的学生,将到年级课业辅导班继续完成作业。京源学校提倡,老师们应尽可能地让学生们当堂完成当天作业,将笔头作业时间缩短。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把每周五定为“无作业日”,课后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德育等主题实践活动。(记者李祺瑶牛伟坤)

    2021-08-31
  • 太行“新愚公”执着种花椒移穷山

    曾兆敏(右)和村民一起修剪花椒枝。受访者供图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这是中国古典寓言故事《愚公移山》的开头。


    太行村的村民们,对故事里“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的生活,实在是太熟悉了。这座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平梁镇的小村庄,头枕秦岭、脚踏巴山,山体砂石多、交通不便,贫困发生率一度超过30%。


    要摆脱现实的困境,当然不能指望传说中力可搬山的神仙——多年来,离开土地、出门打工,才是太行村人改善生活最直接的方式。曾兆敏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


    花椒开新路,“达于汉阴”


    “85后”青年曾兆敏是土生土长的太行村人。在他的童年印象中,老家村庄破旧,土地撂荒,很少能看到年轻人的身影。


    2004年,17岁的他背上简单的行囊来到浙江杭州,从“小工”干起。打拼十多年,他和妻子创立了一家广告公司,事业小成,准备在这座城市定居。


    2015年,曾兆敏偶然认识了一位卖花椒调料的客户,不经意间,命运的另一条路在他面前徐徐铺开。


    花椒耐旱、耐寒、喜阳,抗病能力强。“汉阴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正好符合青花椒的生长条件。”曾兆敏说,在他的家乡,种植花椒素有传统。“只不过比较零散,不成规模。”


    彼时28岁的曾兆敏已在外工作十余年,随着父母年纪越来越大,高效益的花椒产业让他坚定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这个念头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没有人支持他放弃杭州蒸蒸日上的事业,回乡从零开始。


    “太行村有大量荒废的山坡地,如果能利用起来发展产业,家乡一定能大变样。”年轻的曾兆敏把花椒的产地要求和市场前景仔细研究完,咬咬牙,把广告公司留给妻子,只身返回太行村。2015年夏天,他重新成为一个在田地里摸爬滚打的“农村娃”。


    赔了不止损,“汝之不惠”?


    在当地鼓励返乡创业政策的支持下,曾兆敏承包了村集体名下的400余亩土地。看着满眼荒芜的山地,想起儿时常听的故事,这个小青年把自己的微信昵称改成“愚公”,他的公司就叫“愚公花椒”。


    “我心里很清楚,只有像愚公那样坚持不懈,一点点种下去,才能看到收获。”他打定主义,要用产业“挖走”挡在乡亲们脱贫致富之路上的大山。


    曾兆敏的第一片花椒园成型了。利用多年攒下的积蓄,他平整坡地、施有机肥,荒山变成了小梯田,点点翠绿涌现在他心头。


    然而,年底的一场低温冻灾倏忽袭来,刚成活半年的花椒树苗没能挺过去,前期十几万投入全部打了水漂。如今想起当时那场冻灾,曾兆敏仍心有余悸。他做好了花椒收成周期长、见效慢的心理准备,但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还是给了他当头一棒,“那么多钱投下去,全没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当愚公带着儿子叩石垦壤的时候,河曲智叟曾笑而止之曰:“汝之不惠!”冻灾之后,家人劝曾兆敏,趁着亏得不多,及时止损;同村人也不动声色地观察“这个小伙子会不会再干下去”。面对挫折,这个小伙子拿出了愚公当年移山的“轴劲”。


    2016年4月,他从头开始,重新买树苗栽种,请技术专家指导,成立育苗基地,当年成功培育3万余株青花椒苗。“只要树能长起来我就不怕了,虽然离挂果期还早,但看到了希望。”


    第二年,曾兆敏的育苗基地继续扩建,山上的花椒树也长势喜人。2018年,曾兆敏得到苏陕扶贫项目资助,利用项目资金额外承包了1000亩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基地。


    盼满山金豆,“无穷匮也”


    去年,曾兆敏栽种的花椒开始小范围挂果,翠绿饱满的果实成为“金豆豆”,全年共收获了1.2万斤干花椒,销售额约70万元。


    丰收的花椒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致富的希望。赵喜翠今年66岁,腿脚麻利,7月正值花椒采摘期,她顶着太阳在园区里帮忙。“每天管两顿饭,还能再赚80块钱。”她笑着说。


    曾兆敏介绍,花椒园整体用工大约100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大部分都是附近的老人,这份工作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一份稳定的收入。”他的务工支出账本记录着,在扩建千亩园区的2018年、2019年中,每年工人工资支出大约50万元。


    2018年,在当地政府产业扶贫政策支持下,“愚公花椒”带动汉阴县发展种植花椒1.3万亩,实现了规模种植。


    “只有形成规模化种植,农业才能致富。”曾兆敏说,“接下来,我们还将发展花椒油、花椒粉这些深加工产品,创造更多效益,和村民一起赚钱。”


    修建厂房,购置风干、筛选等加工设备,成立技术服务团队,定期组织其他花椒种植户培训……“接下来,我们还将发展花椒油、花椒粉这些深加工产品,创造更多效益,和村民一起赚钱。”曾兆敏一步一步践行自己的“愚公移山”之路,不断延长这条花椒产业链,盼着满山的金豆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韩啸、张思洁、邵瑞)

    2021-08-30
  • 上海出台落实“双减”系列举措 课后服务将推“5+2”模式

    为全面落实“双减”工作部署,上海市教委25日出台继续加强作业管理、升级课后服务、促进优秀教师流动等多项举措,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新学期,上海将分类控制作业总量,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五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做到“小学书面作业不出校门、初中疑难作业不带回家”。


    按照“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原则,上海新学期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将推行“5+2”模式,即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学校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可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实际,探索在工作日晚开设自习班。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学校要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差补缺辅导和答疑,为初中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上海市教委表示,课后服务主要由本校教师承担,师资力量不足或已有课后服务难以满足需要的,可适当引入符合条件的校外人员。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调休等措施,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并支持和鼓励各区整合退休教师、志愿者和其他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员作为课后服务补充力量。

    2021-08-27
  • 河南沈丘:变“坐等”为“上门” 实事办在百姓心坎里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针对群众提出的农业机械数量多、类型全,从业人员文化低、分布散、隐患多等问题,我们从细节入手,督促协调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把农机年检办在村口地头,变‘坐等’为‘上门’,方便了群众,提升了工作效率。”近日,在河南省沈丘县付井镇农机流动年检服务队现场,县纪委监委驻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组长王绍银说。


    沈丘县是农业资源大县,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拥有114万亩耕地,粮食年产量16亿斤以上,现有各类农机近万台,从业人员2万余人。由于农机从业人员组成灵活、松散,工作季节性变化强,造成农机年检率低,带病作业多,从业人员技术培训覆盖率低,安全生产隐患高等问题。


    面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情况,县纪委监委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召开联席会议,强化服务“三农”工作责任,制定出台了《沈丘县2021年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工作方案》,并在各乡镇办设点开办农机驾驶员短训班、农机手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班。“自5月以来,农机监理站已连续在16个乡镇办设立流动服务站,开展农机手技术培训、安全知识宣讲共计20余场次,农机户的安全生产意识明显增强,农机年检率较往年大幅提升,流动服务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沈丘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农机监理站站长程霞说。


    “往年农机年检点在县城,农机时速慢,城区红绿灯多,农机主和驾驶员年检和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上门服务,免费服务,我们何乐而不为?这是把实事办在百姓的心坎上!”农机手欧阳来宾说。


    沈丘县打破传统窗口服务的固有模式,把便民措施搬到田间地头,变“坐等上门”到“主动上门”,面对面了解群众需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解决群众问题,把实事办在了群众心坎上,是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2021-08-26
  • 学习进行时|塞罕坝,习近平为何如此关注

    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林场管护情况介绍,看望护林员。随后,习近平来到尚海纪念林,实地察看林木长势,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2021年6月27日拍摄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总书记倡导“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于心。2017年,习近平专门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


    “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习近平高度肯定“塞罕坝人”长期以来的坚守和奉献,为塞罕坝精神深情点赞。


    让总书记动容的塞罕坝,背后是时代的风云变迁和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





    建场前,塞罕坝是一望无际的荒原。(资料照片)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然而,这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土地,几十年前却是荒寒遐僻、黄沙漫漫。


    上世纪50年代,北京经常受到沙尘暴的影响。原国家林业部决定在河北北部的坝上地区建立大型国营林场,来改变当地的自然面貌。


    1961年,工作人员在坝上考察了3天之后,在红松洼一带找到了一棵生长旺盛的天然落叶松,证实了塞罕坝上可以长出参天大树。由此,林场的地址选在了塞罕坝。


    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成立。同年9月,369名创业者,从四面八方集结,其中有不少大中专毕业生。他们一路高歌北上,奔赴塞罕坝。


    上坝后,困难超乎想象。


    塞罕坝冬季漫长,年均气温在零下1.3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43.3摄氏度,年均积雪7个月,年均无霜期仅64天,年均6级以上大风日76天。由于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的经验,前两年造林成活率不到8%。


    但是,“塞罕坝人”并没有被困难打倒。为了进一步提高植树效率,他们根据当地地势不平的特点改良了植苗机,摸索出了培育“大胡子、矮胖子”优质壮苗的技术要领,改进了传统的遮荫育苗法,在高寒地区首次取得全光育苗成功。


    面对一片稚嫩的绿色,职工们相拥一起号啕大哭,泪如雨下。


    此后,塞罕坝造林全面开始,由每年春季造林发展到春秋两季造林,最多时一年造林达到8万亩,濯濯童山逐渐披绿。


    一棵树繁衍出一片“海”


    数十年来,老中青三代“塞罕坝人”造起了超百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使当地森林覆盖率提升到80%,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每年为华北地区涵养水源2.74亿立方米,为京津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创造了把荒漠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塞罕坝林场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体现。林场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周边区域乡村游、农家乐、土特产品加工等产业迅速发展,年社会总收入达6亿多元,有力推动了周边乡村脱贫致富。


    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21年,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从“一棵松”到百万亩人工绿海,塞罕坝每棵树的年轮里都蕴含着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塞罕坝实现的“绿色蜕变”,是中国生态环境改善和高质量发展的经典案例之一。


    习近平心中的这一盘“棋”


    建设生态文明是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走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心中始终有一盘着眼长远的“大棋”。


    在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随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目标更明、标准更高、力度更大。


    习近平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此次,习近平亲临塞罕坝考察,既是对“塞罕坝人”数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的肯定和鼓舞,更是对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再一次明确宣示。

    2021-08-25
  • 山西综改示范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全覆盖

    通过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引进研发团队、鼓励研发投入等方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目前,山西综改示范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创新平台、创新活动”全覆盖。这是记者9月8日在山西综改示范区规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全覆盖总结暨工作部署会上获悉的。


    示范区有163家规上工业企业,其中138家建立了研发机构,占比达85%。此外,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区内创新能力较弱的燃气输配企业、印刷包装企业、组装生产企业也都成立了创新工作小组,开始开展创新活动,示范区规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覆盖率达到100%。


    除了平台建设成效明显,示范区创新活动也是硕果累累。其中,中电二所、智奇铁路、科达自控3户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占全省一半;太钢“手撕钢”为世界首创,是全球唯一可以批量生产宽幅软态不锈钢精密箔材产品的企业;锦波生物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实现人源胶原蛋白产业化的企业,“抗HPV生物蛋白敷料”和“重组人源胶原蛋白”两项专利技术填补了各自领域的国际空白……


    为了推动规上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示范区建立了创新活动推进小组、高效精准的帮扶体系以及“一企一档”创新台账,同时充分发挥惠企政策及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围绕合成生物、电子信息及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开展领军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平台精准招商,形成“龙头企业+研发机构+配套企业”的产业生态

    2021-08-24

  • 首 页  上一页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