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叶柿岩“长城脚下红叶浓”2023浪漫漂流红叶季启幕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0月16日讯又是一年秋风起,长城脚下红叶浓。10月15日,五彩缤纷·悦享淄博——“长城脚下红叶浓”秋季文旅嘉年华启动仪式在山东文旅·红叶柿岩旅游区齐文化长廊举行。数百位嘉宾及媒体达人到场,政企媒三方联动,以红叶为信,共同见证红叶柿岩“长城脚下红叶浓”2023浪漫漂流红叶季正式启幕。



    秋风循山色而至,向柿岩泼洒斑斓。红叶柿岩正悄然发生着色彩的渐变,从五彩斑斓、层林尽染,到万叶飘丹、漫山红遍,红叶柿岩日日不同景,预计10月15日至11月10日迎来红叶最佳观赏期。届时,万亩红叶竞相展艳,将绵延山峦渲染得异彩纷呈,如同奇幻瑰丽的夕阳霞光,在秋日晴空的包裹下,美得让人心动。










    放眼望去,万亩黄栌着深红华装,如火似锦;群山披彩霞,绚丽夺目,让人移不开眼。越到深秋,愈是红艳。霜后,万亩红叶将似红霞般排山倒海而来,红得热烈、妖娆,尽情书写她的浪漫明媚。

    红叶柿岩“红叶季”系列活动,自2020年秋季应运而生,而今已成为红叶柿岩秋天的耀眼名片之一。


    早在今年春天,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开幕之时,红叶柿岩的醉美金秋就在大会上受到推介。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磊在山东之“趣”的推介中提到:“可以遍访田园,到博山红叶柿岩观漫山红遍,感受鲁中乡村的静谧安然”。










    如今金秋已至,柿岩风光正秀。无论是漫步柿岩古村,看漫山层林尽染,还是搭乘“红叶漂流”,飞穿万亩红叶,感受激流畅爽的快乐,亦或是在落日与晚霞的拥抱中,品一杯“长城落日咖啡”,让疲惫和焦虑在日落晕染的咖啡中化作温暖和向往,静享秋日的治愈与惬意,都是柿岩深秋的惊喜加成。


    红叶柿岩,正以更生动新颖的互动形式,精彩纷呈的美景乐游、暖心满意的服务品质,迎接一场场动人奔赴。

    2023-10-16
  • 宁城县忙农镇:锦绣沃野喜丰收山楂映红致富路

    名城早报记者何红岭


    金秋时节,忙农镇两千余亩山楂喜获丰收,红玛瑙般的山楂挂满枝头,一串串红艳艳的山楂果迎风摇曳,在绿叶的映衬下格外鲜艳,无时不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忙农镇东沟丘村村民张学军是忙农镇最早参与山楂种植的农户之一,连日来,他都在同工人们一起忙着采摘山楂。今年,他种植的一千余亩山楂树全部进入了丰产期,经过精心管理,每棵山楂树都是硕果累累,这让张学军享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在他的山楂园里,随处可以看到果农们采摘、搬运山楂的忙碌身影,田间地头一袋袋装好的山楂也“整装待发”,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忙农镇在特色种植业上,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公司统一收购、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参与种植,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也保障了农户稳定的收入。忙农镇党委、政府主动出击、顺势而为,秉持创新驱动、产业先行的发展战略,立足各村的资源和地理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打造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相融合,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忙农镇党委、政府将依托各村特色产业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实实在在的效益为引领,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群众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10-16
  • 五彩斑斓美如画

    金秋时节,位于赤峰市宁城县道须沟景区美如画。秋风吹翻了色盘,将白桦、香杨等树木染色。抬眼望去,宛如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景区地处燕山山脉的七老图山支脉,既有高山草甸和针阔叶混交林等山地天然植物景观,还有冰川地貌组成的自然地质遗迹景观,构成了奇峰、怪石、飞泉、流瀑、冰河、林海、草甸、红叶八大自然景观,凸显了“生态自然之美”,被誉为“塞外版纳”,更有“南有九寨,北有道须”之说,具有奇、幻、幽、秀之特色。中秋、国庆假日期间,道须沟景区共接待游52200人,收入345万元。

    2023-10-13
  • 治水”拓宽增收路——恩施州带水河流域的探索

    游客在恩施市龙凤镇杉木坝村游玩。(通讯员郭斌摄)


    金秋时节,恩施州恩施市龙凤镇带水河沿线层林尽染,碧波荡漾,宛如画卷。

    带水河是一条典型的山区河流,全长26.6公里,起源于龙马村,在中游汇聚喻家河、湾滩河,然后向南穿过恩施城郊龙凤镇,在小龙潭村注入清江。

    带水河流域面积133平方公里,流经龙马、龙凤2个集镇11个村(社区),流域内人口约8万人。

    “龙马一条河,两岸是陡坡。吃粮靠供给,用钱无着落。年轻人往外走,老家伙守穷窝。”

    这是10多年前流传于恩施市龙凤镇的“顺口溜”。

    近年来,通过脱贫攻坚,龙凤镇百姓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还不富裕。据统计,2022年,带水河流域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212元,只有全省(19709元)的77%。

    龙凤镇党委书记程俊毅介绍,带水河流域内农业以传统种植养殖业为主;旅游业刚刚起步,客流较小。在治理水环境的基础上,怎样发展产业、实现富民,是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最大课题。

    建设龙凤镇污水管网

    守牢清水入江关口

    10月5日傍晚,恩施市龙凤镇小龙潭村凉风习习,不少市民和游客沿着带水河岸散步休闲。

    “水清岸绿,空气清新,每天吃过晚饭,我都会来走一走。”小龙潭村村民谭可欣说,这两年,带水河岸边栽上了绿植,修建了游步道,硬化后的河岸也更安全。

    带水河下游流经龙凤镇,在小龙潭村衣角坝注入清江。小龙潭片区人口聚集,常住人口超过5万人,其中学生3万余人,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相对集中。

    前些年,带水河入江处一度河沙淤积、杂草丛生,存在安全风险。

    “带水河流域要实现生态发展,确保清水入清江是先决条件。”恩施市住建局总工程师肖二乐说。

    今年以来,恩施市启动带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清淤清障,建设护岸护坡、巡河步道、挡土墙等,提高河岸防洪标准,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在水安全方面,当前最大的短板是污水处理。”肖二乐说。

    带水河流域现建有两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为恩施城区红庙污水处理厂和龙马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系统以雨污合流制为主,大部分集镇居民的生活污水通过雨污合流管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且污水管网尚未实现全覆盖。

    今年8月,恩施市对龙凤镇和龙马区域进行全面摸排,分别制定污水管网建设方案。

    恩施市带水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启超介绍,该市已谋划53个项目,总投资9.58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喻家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和带水河西侧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完成2.7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在杉木坝村、古场坝村整改提升人工湿地2处,新建三格化粪池52个。

    引入体育赛事项目

    重振龙马风情小镇

    位于带水河上游的龙马村,曾是古时川渝鄂盐茶古道的重要中转集散地。

    因看好这一片好山好水好地方,2013年底,省联投集团投资3.2亿元,按照4A级景区标准兴建龙马慢生活风情街。

    2017年7月15日,龙马风情小镇开街,相继举办龙舟赛、女儿会、垂钓比赛等活动赛事,高峰时一年吸引游客10余万人次。

    然而,随着各地旅游兴起,龙马风情小镇定位不清、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对外连通性弱等劣势逐渐凸显,加上疫情影响,游客日渐减少,去年游客接待量仅几千人次。

    龙马风情小镇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

    龙凤镇干部赴外考察发现,国内体育旅游市场正在逐步扩大,对应的消费需求不断涌现,探索体育旅游“跨界”融合,或许是一条出路。

    今年初,龙凤镇与冠军公益基金、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体育管理专委会合作,试图将龙马风情小镇打造成体旅融合的“冠军小镇”。

    8月19日,“冠军小镇”揭牌,10位退役奥运冠军和游客一起体验土家特色风俗。

    “植入常态化体育赛事,让小镇特色更鲜明。”省联投集团恩施公司负责人程国轩介绍。

    龙马风情小镇的人气正在逐渐回暖。截至9月,小镇今年已接待游客近万人次,带动周边100多家民宿和农家乐户均增收2万多元。

    近年来,龙凤镇引进经营主体,在龙马村、青堡村等地,发展万余亩特色茶园和近千亩富硒植物堇叶碎米荠种植基地,将农业产业与休闲、观光、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深度融合。

    程国轩介绍,下一步,将依托丰富的水生态优势,发展“楚天第一降”、洞穴徒步、山地运动等体育项目,同时围绕茶产业、富硒产业和非遗产业培育更多体育消费产品,让体育消费场景与运动康复、休闲疗养度假、养老养生、自驾露营等相融合,建设体育旅游综合体。

    推广“猪—沼—果”种养模式

    促进养殖户稳定增收

    带水河流域中游以畜禽养殖为主,其中生猪存栏3.6万头,家禽存栏28.8万羽,流域内规模化养殖场13家,养殖户超过1800户。

    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但传统养殖模式下,会产生粪污处理难、效益提升难等问题。

    恩施市农业农村局能源中心主任胡芳芳认为,养殖业要以一种新的模式去发展。

    在龙凤镇杉木坝村,恩施市龙凤联强农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强公司)总经理方荣提供了良好样板。

    2016年,方荣接触到了广东温氏集团的“猪—沼—果”立体循环模式。这种种养模式在养殖场配套建设沼气池,将畜禽粪污收集发酵,产生的沼液、沼渣可作为果蔬有机肥料。这种模式不仅能有效解决养殖业粪污污染问题,还可以低成本发展种植业,实现种与养的双赢。

    方荣在杉木坝村以600元每亩的价格租赁了800亩石漠化土地,建设葡萄、桃、李等采摘基地,果树所需的肥料全部来自养殖场的沼液和沼渣。

    通过几年探索,联强公司的畜禽养殖污染有了好去处,种植业节约了成本,公司规模和效益迅速增长。

    在方荣的带领下,300多户农户实施“猪—沼—果”模式,让荒山披绿,瓜果飘香,实现了稳定增收。

    杉木坝村养殖户朱刚介绍,在联强公司的指导和带动下,自己每年收入超过10万元。


    9月中旬,恩施市启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规划建设有机肥厂,在带水河流域内推广“猪—沼—果”模式。

    2023-10-13
  • 橙香富山乡——一个三峡村庄的绿色“蝶变”

    站在重庆市奉节县草堂镇欧营村脐橙果选场俯瞰,满山果树已结满沉甸甸的果实。

    “今年风调雨顺,必有个大丰收,预计将比去年增产30%左右。到时候有得忙咯!”谈起今年果子的长势,村民易守财满面笑意。

    今年是易守财种脐橙的第19个年头。他的家乡欧营村地处三峡库区腹地,长江一级支流草堂河穿村而过,日照充足、雨水均衡、土壤适宜,具有得天独厚的脐橙种植条件。

    曾经,欧营村种出的脐橙入口化渣、品质上乘,一直供不应求。但自从村口建起一家水泥厂,烟囱里冒出大量浓烟和粉尘,欧营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脐橙种植面积、产量一度缩减,产品也出现滞销。

    “穿着干净衣服进果林,摘上两筐果子,出来总是一身灰。”易守财说,那时候欧营村的脐橙都布满粉尘,即使清洗后也很难卖掉,自家5亩脐橙年产量不足5吨,年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

    转变发生在2013年,当地环保部门依法关停水泥厂后,欧营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禀赋,大力发展特色脐橙产业,走上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欧营村村民王洪均曾在四川、贵州等地销售脐橙多年,听说家乡生态环境变好了,他也动起返乡创业的念头。

    说干就干,2014年,他带领38户村民“抱团发展”,成立奉节县均夔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起脐橙标准化种植模式。

    “要想种出品质更高的脐橙,必须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理念,走绿色生态的路子。”王洪均说。

    改良土壤、施用有机肥、培育新品种……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均夔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4个品种取得绿色食品认证,300亩脐橙品质日益提升,今年七成果树进入丰产期,预计产值将达200万元。

    过去,村里一些果农有些犹豫,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能行吗?9年时间里,合作社定期面向果农开展免费技术培训,带动合作社周边78户农民改造老果园、发展标准化种植,将脐橙种植的“致富密码”传得更广。

    不少果农尝到了甜头。“环境整治后,土壤不断改良,再加上多年持续学习先进技术,橙子口感更甜了,颜色更好看了,个头也更大了,品质越来越好。”易守财告诉记者,如今他种植的30亩橙子年产量约为60吨,年收入能达30万元。








    这是10月10日拍摄的重庆市奉节县草堂镇欧营村脐橙种植园。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近年来,欧营村的脐橙还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从小山村“飞”往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

    微店、抖音、淘宝……几乎每个电商平台,易守财都积极进驻、踊跃尝试。山西、江苏、甘肃……一箱箱脐橙从奉节发往天南海北,品质更新鲜、价格更实惠。

    “去年我种的脐橙早早卖完了,顾客还想买,我帮周边果农也卖了不少。”再过一个多月,欧营村的脐橙就将迎来丰收,易守财计划利用电商销售的优势,和更多村民一起把脐橙卖出好价钱。








    脐橙丰收季,果农正在脐橙园中采摘脐橙。(奉节县委宣传部供图)


    10年来,从浓烟滚滚到天蓝水清,欧营村在“蝶变”中抓住新机遇,驶入绿色发展新赛道。

    近年来,欧营村被认定为重庆市首批美丽宜居乡村、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目前,欧营村脐橙种植面积扩大至7580余亩,正加强智慧农业系统布局,打造脐橙标准化、机械化、生态化、智能化种植示范片。

    欧营村村支部书记王敏介绍,从2015年到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近9000元增加到17850元,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美。


    即将迎来丰收季,王洪均也有了新的计划:“把部分成熟的脐橙留在果树上,等明年春天花果同树的时候,请游客们来旅游观光、采摘体验。”

    2023-10-12
  • 乌海葡萄的甜蜜故事

    秋天,是乌海一年中最甜蜜的季节。走进大大小小的葡萄种植园,色彩各异、颗粒饱满的葡萄挂满藤条,令人垂涎欲滴。

    在内蒙古阳光田宇国际酒庄种植基地,几名工人正在采摘最后一批美乐葡萄。“这绿葡萄就不要了,不然影响葡萄酒的口味。”来自甘肃的黄占太一边剪葡萄,一边指着一串还未成熟的和记者说道。

    酒庄已经进入一年一度的开榨酿酒季。新鲜水灵的葡萄刚采摘下来,便被一箱箱装上车,运往前处理车间,倾倒在传送带上,经过脱粒、筛选、榨汁等工序,进入发酵阶段。

    “高品质葡萄酒七分原料,三分酿造。”内蒙古阳光田宇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蓓介绍着,为了酿出自然葡萄酒,酒庄的酿酒葡萄全部来源于种植基地,并将每亩产量限制在300公斤之内,葡萄从摘下到入罐不会超过4小时。

    阳光田宇国际酒庄不仅酿造优质的自然葡萄酒,还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依托葡萄产业建成了以酒庄为核心,集观赏、旅游、文化、娱乐为一体文化旅游景区——红酒小镇,这直接带火了乡村旅游。“海南区把葡萄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发挥阳光田宇公司等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很多人种植葡萄,并成立了合作社,让附近不少村民实现了增收致富。”海南区农牧水务局副局长乔东丽说。

    从8月上旬一直到国庆假期,是海南区赛汗乌素村葡萄种植户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前来购买、采摘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同时大批订单也蜂拥而至。

    国庆节前夕,记者一行走进赛汗乌素村,杨明、史来英夫妇正忙着给顾客装箱、过秤。

    “今天卖了200箱,2万块!”10亩地的葡萄,现已基本卖光,史来英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杨明、史来英夫妇从2005年就开始种植葡萄,他们的葡萄颜值高、味道好,根本不担心销路。“都是老顾客上门来买,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的都有。”现在,他们愁的是葡萄不够卖。

    乌海是我区规模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葡萄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葡萄品种达100余个,年产量超万吨,整条葡萄产业链年产值达3亿元。2016年,“乌海葡萄”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探寻乌海葡萄的“甜味密码”,离不开这里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和政府对葡萄产业的持续扶持。

    打开地图不难发现,乌海与新疆吐鲁番同处于北纬30至40度,而这一纬度带被称为世界优质葡萄生长的黄金地带。同时,地处三大沙漠交汇处的乌海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水土光热资源丰富,这些成就了色香味俱佳的乌海葡萄。

    乌海的葡萄种植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乌海人从各自的家乡带来葡萄苗木试种,取得了成功。1976年,建市不久的乌海从吐鲁番引进优质苗木,建成首个葡萄种植园。自2000年开始,乌海市政府将葡萄作为特色种植业给予政策扶持,2013年,专门出台实施《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葡萄产业进入黄金期。


    好葡萄成就了乌海“葡萄之乡”的美誉,也助推沙漠葡萄酒发展壮大,特别是近10年来,已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势。属于乌海葡萄的甜蜜故事,仍在续写。

    2023-10-12
  • 秋日渔耕图

    10月11日,在荣成市爱伦湾海洋牧场生态养殖区,渔民驾驶渔船、舢板出海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李信君摄)


    金秋时节,在山东省荣成市,各大海洋牧场海上养殖区一派繁忙景象,渔民驾驶渔船、舢板出海作业,在碧海上“绘”出一幅幅秋日渔耕图。

    2023-10-12
  • 和美乡村变迁记|郭家沟的蝶变

    新华社天津10月11日电金秋时节,天津蓟北山区郭家沟山峦叠翠,流水潺潺。从高处俯瞰,青砖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山中美景尽收眼底。


    在郭家沟帐篷营地,游客们围坐在栗子树下,铺上野餐垫,支起卡式炉,惬意地唠着家常。“我带着父母从北京来,这里好山好水,设施齐全,太适合秋日放松了。”坐在露营椅里看书的刘先生说。

    “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民宿房间很难订,有的得提前一个月才抢得到。”天津郭家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奇说,今年的客流量总体比去年上涨了60%左右。

    这个游人如织、美丽宜人的小山村,过去并非如此。村民回忆,二十年前,郭家沟在下营镇的村子里数得上号的穷,村民靠天吃饭,土里刨食。如今,依托乡村旅游,郭家沟村集体年收入超2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8万元。“要说是咋变的,我觉得,是大家伙儿敢拼敢闯,勇做改革的‘领头羊’。”村书记胡金领说。


    郭家沟紧邻梨木台、九山顶等自然风景区,依山傍水,发展乡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坐落于青山碧水间的郭家沟。新华社发(王金一摄)


    办农家乐是下营镇多个村子迈向改革的第一步。当时的农家乐经营模式普遍落后粗放,服务低端,价格低廉,盈利有限。游客来了得几人挤一张大炕,用传统旱厕。

    郭家沟村领导班子不满于此,想大力改造,但当时并不是所有村民都支持,“花那么多钱改造,没人来住怎么办?”

    眼瞅着大伙没动静,胡金领没少想办法,他一次次组织村民开会,邀请专家为村民上课,分析农家院如何建设,陪同设计师一户一户现场讲解,从窗户的颜色到院墙的拆除重建,从每一个瓦片到整体装修风格。看到了前景,不少村民有了期待。

    村里有想法的村民申请了银行低息贷款,将自家老房子修缮一新,削减床位,游客容量远低于同类旅游村,但满足了城市游客差异化、精品化的消费诉求,同时革新管理模式,统一定价,走上精品农家院的路子。

    村民胡金忠就是如此,他大胆拿出家里存款,又找银行贷了30万,拆了祖屋重建。“我从没贷过这么多,心里直犯嘀咕,可没想到升级改造后,定价翻了一倍,客流量不减反升,收益大幅增加。”胡金忠回忆。


    有的村民当时仍迈不出这个步子,村民胡凯然谨慎等待着时机,“家里老人一开始不同意,依旧经营着以前那种落后的农家院,游客却早已被同村精品农家院吸引走了。”2016年,胡凯然和爱人王杰鼓起勇气拿出积蓄租下邻居前院老屋,精心装修,从此生意越来越红火。











    胡凯然和王杰新装修的精品民宿。新华社记者张宇琪摄



    郭家沟精品农家乐效益提升传到了别的村,一时间效仿者众多。郭家沟又迈开了步子,去北京找合作者,将洛奇溪堂乡间酒店这一高端民宿引入村中。洛奇溪堂造型精美,风格古朴,将村中山水之景融入设计之中,2018年开业后,房间供不应求。











    郭家沟的洛奇溪堂民宿。新华社发(王金一摄)



    2021年,热闹的郭家沟突然“闭门”大改造,原来是同天津陶陶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社会资本的注入,让村子迸发出新的活力。短短半年多时间,村口建好了现代化的旅游服务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增加了网红木屋帐篷营地、商业步行街、温泉中心、无动力亲子乐园等娱乐项目,郭家沟被打造成为全新的城市度假旅游目的地,成为真正的“蓟北水乡,山中不夜城”。











    家长带着孩子在提升改造后的郭家沟娱乐项目里愉快玩耍。新华社发(王金一摄)


    蓟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李淑伶说,郭家沟敢于创新,拿出资源与有经验、有资金、有市场的公司合作,不断丰富文旅消费业态,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作为专业旅游村打响招牌后,郭家沟有了更多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今年8月初,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大区赛开幕式暨东北赛区揭幕战在郭家沟村举行,从建设场地、住宿分配到志愿服务,这里又一次让人们看到了这个小山村的热情。











    在郭家沟举办的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大区赛开幕式。新华社发(王金一摄)



    “郭家沟打造了蕴含乡景乡情的文旅消费新场景,为乡村创造就业、集体致富拓宽了道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纷纷回来创业,他们留在村里,没了乡愁,富了日子。”李淑伶说。

    2023-10-11
  • 南京:多彩稻田画扮靓好“丰”景

    紫金山新闻记者徐琦摄

    日前,南京栖霞区龙潭街道的多彩稻田画进入最佳观赏期。从空中俯瞰,精美的稻田画勾勒出丰收壮美景象。

    2023-10-11
  • 垫江:山间云雾缥缈城市宛如仙境

    青山之下的城市。通讯员龚长浩摄





    雨后的垫江县城区。通讯员龚长浩摄


    华龙网讯近日,眺望雨后的重庆市垫江县城区,置身于青山之下的城市皆是绿意盎然的景象,云雾缭绕似仙境一般,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其间。

    近年来,垫江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围绕“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建设目标,城市绿地总量持续增加,绿地品质持续提升,绘就了一幅幅生态宜居的画卷。


    如今,走出屋外,随处皆是绿意盎然,活力满满的景象,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也显著增强。

    2023-10-11
  • 发展大棚经济绘就致富画卷

    秋日时令好,丰收采摘忙。近期,走进鄂伦春自治旗吉文镇的蔬菜大棚,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种植户们正抢抓农时,开始了新一轮的辛勤劳作,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产业有“方”,致富有“路”。吉文镇党委、政府以党建为引领,紧紧围绕兴产业、促增收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大棚经济”,积极发挥致富带头人、党员先锋作用,并且规模不断扩大、品质不断提升、效益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生态、绿色的发展之路。

    据了解,带头做起蔬菜大棚,并用多年摸索出的经验技术来辐射周边群众共同增收的光明社区党员王艳玲,今年总增收约4万元。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下一步,吉文镇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拓宽经济创收渠道,持续在“大棚经济”上下功夫、做文章,绘就群众致富新画卷。

    2023-10-10
  • 柳林:片片红叶舞秋风

    看红叶灿灿,江山如画,如此秀美!近日,走进吕梁市柳林县国营林场天然林林区,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披上“红装”的林草树木。

    满山红叶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顺着山势拾级而上,一路秋色令人陶醉,居高远眺,层林尽染,目光所及皆是惊喜,宛如进入油画中的世界,层林尽染的红叶风光,令人心醉,让人流连忘返。

    柳林县国营林场天然林林区地处扳倒山和仙童山的中间地带,海拔在920米至1400米左右,为柳林县的制高点之一。漫山遍野的红叶名叫黄栌,在山西很多地方都有生长。(王凤云摄)







    ▲一叶知秋,色彩斑斓






    ▲每年一次的红叶季,游客登高拍摄











    ▲红得那么热烈










    ▲白云、蓝天、青山,更加映衬出红的鲜艳










    ▲美到绚烂极致,让人如痴如醉

    2023-10-09

  • 首 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