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舞人间”自治区2023年春季旅游季启幕

    杏花满园,弦歌声声。4月19日,“花舞人间”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春季旅游季暨“杏福树下”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第十二届杏花节活动在乌素图古杏园开幕。


    回民区第十二届乌素图杏花节作为“花舞人间”自治区2023年春季旅游季的首场活动,拉开了全区四季旅游“春”的序幕。


    回民区漫山遍野的杏花争相盛开,花海覆盖大青山前坡东乌素图村、西乌素图村、东棚子村等8个村。走过12载的回民区乌素图杏花节已经成为首府“赏花海、闻花香、游青山、住民宿、品美食”文旅融合的靓丽品牌。本届杏花节,主办方首次引进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汾酒传统酿造技艺展演,游客在踏青、赏花、游园的同时,还可以近距离感受汾酒文化的魅力。


    据了解,活动将持续至4月24日,期间,同步推出“杏福树下醉美杏园”文艺惠民展演、“杏福树下书画留香”书画艺术交流、“杏树花开杏福相伴”青年交友联谊会、“杏福树下花海童心”内蒙古生态环保童歌会等15项主题活动以及灯光秀、创意市集等系列活动。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以花为‘媒’、以‘节’引流圈粉,通过‘赏花经济’打造和美乡村,为乡村振兴建设注入蓬勃活力。我们还将以采摘节、丰收节等节庆活动为载体,继续把‘杏福树下’这个农文旅融合发展品牌打造得更加响亮,高品质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发展城区’,努力把大青山生态绿带打造成为市民和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回民区副区长王亚娜说。


    本次活动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回民区委员会、回民区人民政府承办。(记者王雅静)

    2023-04-20
  • 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本报北京4月18日电(记者屈信明)中国银保监会日前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聚焦农业强国建设重点领域、强化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三农”领域保险服务质效、强化监管引领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通知》要求银行业保险业优先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各环节金融供给,积极服务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探索金融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的有效模式,强化对种业、农业科技和农机装备等关键领域的金融支持。


    《通知》要求银行业保险业强化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机构服务体系,深化银行机构内部专营机制建设,加大涉农金融内部资源倾斜力度。针对涉农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首贷、信用贷以及中长期贷款,提升涉农金融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强涉农信贷的贷后管理,防范涉农信用风险,避免过度授信、违规收费等行为,加强农村地区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力度。


    《通知》要求保险公司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拓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业务覆盖面,因地制宜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研发符合农民需求特点的人身险产品。提升涉农保险承保理赔效率,努力做到“愿保尽保”“应赔尽赔”“快赔早赔”。


    《通知》要求持续加强监管考核引领,稳定增加涉农信贷投入。明确了涉农信贷、县域金融服务、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脱贫地区金融供给、粮食重点领域信贷等考核监测目标。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做好监测考核工作,优化涉农金融发展环境,积极推进涉农信用信息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完善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健全涉农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加强试点探索和示范引领。

    2023-04-19
  • 通辽市培育乡土人才队伍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通辽市把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打造向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抓手,不断健全政策机制,创新培育方式,搭建用才平台,着力打造一批技能拔尖、帮带有力、致富有方的乡土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强化政策供给,打造人才服务的比较优势。全面推动“三服务一促进”助力基层发展专项行动,选派260名教育、卫生、科技人才服务基层,赋能乡村振兴。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建立全市乡土人才信息库。目前,共组织乡土人才摸底统计2次,收集各类农村人才信息1200余条。


    注重把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育成产业大户。整合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农村致富能人等乡土人才资源,加强技术指导,不断激发内生动力,累计培育产业大户236名。借助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尔沁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等平台,先后组织人才培训百余场,培训3000余人次。


    建强用好农村党员队伍。注重把产业大户培养成党员或“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引导产业大户、乡土能人和知识青年向党组织靠拢,累计发展党员500余名。(记者王晓飞通讯员崔斌)

    2023-04-19
  •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印发意见推进“博爱家园”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董博婷)记者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获悉,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17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红十字“博爱家园”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在农村部署推动红十字“博爱家园”建设,为促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意见明确,各级红十字会、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要以“服务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促进社区发展”为目标,将“博爱家园”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意见强调,各级红十字会、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博爱家园”项目统筹纳入乡村建设项目库,强化政策指导、项目对接;加强博爱家园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绩效考核评估工作;要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红十字会作为群团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博爱家园”品牌影响力。


    据悉,“博爱家园”是中国红十字会借鉴国际红十字组织“社区为本”理念和模式,在基层开展的惠民项目。该项目以“防灾减灾、产业帮扶、健康促进、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通过动员各方资源,为乡村援建公共服务设施并提供产业帮扶支持。截至目前,全国红十字系统共募集投入资金12亿元,在31个省份、5506个农村社区实施“博爱家园”项目。

    2023-04-18
  • 通辽市科尔沁区:农机合作社为乡村振兴筑基赋能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进入四月以来,钱家店镇腰包村金辉合作社负责人赵海军带动村民全面启动经济作物春耕时间表,带领百姓共同谋划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





    一大早,腰包村村民马广友就来到金辉农机合作社门口,跟赵海军来约定春耕前深松和旋地的具体时间。“他们合作社来给免费旋地深松,咱农户自己家没有这大农机,我得找他合作社。”马广友说。


    这两天,金辉农机合作社正赶着在春耕开始前把农机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保养,确保农机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春耕生产中。


    赵海军说:“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你不能耽误春耕生产,干活儿之前把所有的农机全部检查一遍。一个是旋地灭茬,还一个深翻,还有深松,给农户播种、打药,到秋收了,我们还有玉米收割机,基本上就是从农业这块,从种到收,基本是一条龙服务。”


    为了帮助村民降低农耕成本,赵海军的合作社每年都是为腰包村的村民免费深松,而且收玉米的时候费用也可以用秸秆来代替。之所以服务如此周到,是因为作为土生土长的腰包村村民,赵海军从小就看着长辈们辛苦地在田间劳作,然而收入却并不可观。他一直都攒着一股让大家都富起来的心劲,经过考察和思考,他决定成立金辉农机合作社。2011年,金辉农机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了,他终于可以开着拖拉机和收割机帮父老乡亲们完成繁重的农活了。“开春了找他开始先深松,旋地完了开始种,秋收前他们给收完,秋收完以后打捆,就秸秆打捆,这一套下来基本就完了,农户就是等着卖玉米。”马广友说。


    今天刚刚检修好的4台旋地拖拉机还有任务在身,这也是今年要上演的第一场春播“大戏”。赵海军说,现在都是一体化的给老百姓进行作业。合作社一共有四台农机,等正常干活的时候,一天一宿耕种500亩地没有问题。


    用机械化作业代替人工,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合作社在赵海军的带领下,迅速发展成为一支管理规范化、服务优质化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服务队伍,使腰包村机耕、机种、机播、机收综合作业面积提高到98%以上。赵海军作为农机化服务先行人,他还通过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建立了完善的托管式服务体系,组织农户们联合进行产业化生产,走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道路。


    随着合作社声誉的扩大,越来越多农机手希望到合作社里学习农机知识。赵海军的想法是通过合作社这个平台做好传帮带,帮助更多的农民用好农业机械,带动农业生产方式朝着更高效的模式转变。


    钱家店镇政府副镇长徐枫说:“我们整村流转了两个村,种植了5000多亩地,并且发挥合作社的示范带头作用,由合作社先种,让老百姓看效果,这样引领老百姓跟着种,学着种,从而让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农机化生产有力地促进了腰包村农业生产的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下一步,赵海军带领他的金辉农机合作社将继续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持续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村振兴、农民富裕不断奋斗。(佟秋、刘宝)

    2023-04-18
  • “她力量”为乡村振兴带来底气、人气、烟火气——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①

    漫步在“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镇小巷,不经意间,便会走入一处格调别致的花径小院,这样浪漫文艺的民宿装修手法多出自一位女主理人的蕙质兰心;沿着青石板路走进太湖边的古朴村落,撸猫咖啡馆、漫山花房、有机田园、分散式轻奢酒店,种类繁多的花式新业态随处可见,生机勃勃,这些乡村新业态的背后也必定有回乡创业的女大学生身影……


    在江苏苏州,因为有一群女性新力量的加入,让乡村振兴更加有了底气、人气、烟火气,处处皆美景、村村各不同,打造出了新时代鱼米之乡的苏州样板。


    她们离开乡村,又回到乡村;她们怀揣梦想,又扎根现实;她们奉献青春,又无悔青春。


    筑金巢:用科技为农业插上“金翅膀”


    2023年2月,苏州市委、市政府印发了《苏州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高水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明确,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鼓励科研人员到乡村兼职和离岗创业,探索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在一定条件内享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待遇。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已经在苏州农村创业多年的苏州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亚萍兴奋不已,“乡村、现代农村农业发展的空间仍然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2008年8月,作为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虞河蔬菜合作社引进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研究植物营养学的林亚萍在田间地头从零开始,学习种植技术,育苗移栽、疏花疏果、防治病虫、修复土壤……一步一步掌握种植技巧,遇到技术难点,便跑去请教农业专家。掌握了一定技术后,年轻的林亚萍并不满足于现状,她决定自主创业。初步了解市场需求后,她在望亭新埂村承包了20亩土地,专门种植草莓。到2023年,林亚萍的草莓基地已达到70亩,共有55座大棚,每座大棚都配备了精密的通风、温控、灌溉设备,俨然就像一座“植物工厂”。


    回想创业之初异常艰辛。特别是2020年,林亚萍的40亩草莓正大量上市。受疫情影响,原计划的各类采摘活动都被取消。与2019年同期相比,草莓只卖出了六成。“苏州市妇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对接我,结合‘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推出了‘草莓花束’套餐,并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宣传推广,帮我渡过难关。”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林亚萍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草莓的生态种植技术系统,“我要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的生态草莓种植途径,通过自然的方式改善种植条件。”目前,她已为来自贵州、广西、云南、山东、安徽等地的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开展技术培训6000余人次,以自身经历鼓励新农人新模式创业。


    近年来,苏州市妇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从注重“状态”“业态”“生态”入手,着力打造“巾帼引擎”,激发乡村振兴“她能量”。截至目前,苏州市乡村振兴巾帼贷累计授信37.1亿元,惠及5490人(户),实际发放贷款金额9.9亿元。


    凤还巢:小乡村也有大舞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这句话形容陈月璐再合适不过了。她是土生土长的朱家宕村人,后来,考到徐州上大学,学习会计专业,在校时,就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毕业后,她如愿进入一家工厂,当了一名会计。2008年,她放弃了自己的“会计梦”,辞职考取苏州张家港市金港镇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回到了家乡朱家宕村,一待便是15年。


    “那时村里经济薄弱,全村就一台电脑,我作为年轻人,要担负起所有需要电脑操作的工作,同时还要走村入户。在外读书多年,对村里的居民和环境已经感到陌生,开展工作时四处碰壁,觉得这份工作得不到认可,也不知该如何将工作做得出彩。”刚起步时,陈月璐一度想要放弃。就在犹豫不决时,陈月璐收到了一双手工幼儿棉鞋,“这是村里一位我曾经在工作中帮助过的奶奶托别人带给我的,因为她听说我怀孕了,关心我,这让我无比感动,老百姓也许不需要你做什么伟大的事情,一件小事就能让他们记着你的好,这让我找到了在村里工作的价值。”


    15年,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是事业发展的黄金期,考出“农门”,却又返回“农门”。如今,已是张家港市后塍街道朱家宕村民委员会副主任、村妇联主席的陈月璐无悔这样的选择,她一直记得当年村书记的一句话:“城里不缺你一个大学生,但是我们村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如今,陈月璐还当选为后塍街道妇联副主席,开始像师父一样带新人并提醒他们:“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做事情,老百姓能感受到,小乡村也有大舞台,我们的村庄会在我们这一代变得更美好。”


    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妇联改革向纵深推进,紧盯改革“破难”目标,挂图作战,基层妇联组织活力进一步提升。村(社区)妇联主席进村(社区)“两委”比例为100%。仅2022年,苏州各级妇联培训基层妇联领头雁1202人次,基层妇联干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留暖巢:新思维让农业更有奔头


    对于江苏康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玲来说,回到家乡投身农业产业,是年轻的她原本没有想象过的事业路线。


    李玲是一名“85后”的女“海归”,“刚开始与其说是自己想做,不如说是被父母安排的。”2013年,就读金融专业的李玲,毕业后原本打算按部就班找公司求职,但在父母的坚持下,留学归来的李玲最终留在自家的食品配送公司,承担起农产品检测、验收的重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玲对未来的人生轨迹有了崭新的思考。2019年,康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成立,在这个全新领域,李玲鼓足了干劲。“公司投资2500多万元打造自有蔬菜基地,于2020年1月正式投产,开垦田地、建设配套设施、引用新品种、推广运用新技术。”在李玲的管理下,基地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2022年,基地新增100亩高标准大棚,全部投产后蔬菜每年产量达到2500吨。


    “农产品是生活物资的基本保障之一,疫情严重的时候,农贸市场出摊的人非常少,我们基地就主动去市场摆摊,一方面是政府倡议确保供应,一方面也是我们的企业责任感,要以自己的方式鼓励大家凝聚信心。”褪去稚嫩、投身乡村振兴的李玲感慨地说:“这些年,政府和妇联‘娘家人’一直关心着我们本土农业的发展,遇到什么困难,都会积极帮助协调。”


    如今,李玲的蔬菜基地既是常熟市的菜篮子保供基地,也是常熟市绿色蔬菜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完成了生产基地到食材配送再到餐饮服务的产业链对接,形成真正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配送供应产业链。“我的一双儿女除了在校园生活之外,也更加乐于走进大棚,接触泥土的芬芳,采摘新鲜的蔬菜瓜果。土地与农田,已经成为我们一家人生活的一部分。”李玲自信满满地说,“能够在家乡的土地上耕耘播种,把常熟农村变成实实在在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标杆高地,我留得暖、留得值。”


    为了帮助更多农村妇女创业致富,苏州市妇联成立了苏州市农村创业致富女能手协会,开通科技兴农直通车服务近2000人次,为全市农村妇女创业致富搭建学习交流、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平台。通过培训赋能、助农直播带货、创业扶持等多种方式,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提升发展能力,实现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茹希佳)

    2023-04-17
  • 赤峰高标准农田建设总量居全区首位

    阳春四月、草长莺飞,放眼翁牛特旗广德公镇四分地村2万多亩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路渠联通,农民忙碌春耕的身影点缀其间,显得生机勃勃。该村共有坡地2万多亩,2021年以来,这里通过机修梯田、深翻旋耕、修建机耕路和田间作业路、栽植防护林等措施,已经全部建成旱作高标准农田。





    村民周海东告诉记者,去年他家80亩玉米喜获丰收,主要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玉米产量明显提高了,每亩产量2200斤左右,比过去增加了500斤。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老百姓得到了很大实惠。


    翁牛特旗农牧局副局长周建说,今年,全旗计划在白音套海苏木、乌丹镇、乌敦套海镇、桥头镇等13个苏木(乡、镇、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万亩。其中,节水高标准农田10.5万亩、旱作高标准农田9.5万亩,总投资31250万元。目前,项目整地、土地改良、田间道路、节水工程等环节有序推进。


    赤峰市旱坡地面积大,地下水资源匮乏,一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为从根本上解决坡耕地土壤质量不高、粮食产能偏低等问题,赤峰市积极抢抓国家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旱作高标准水平梯田建设,以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为重点,同步推进山、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逐村逐乡制定工作目标和实施计划,整村、整乡、整建制、整流域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已建成8个万亩以上旱作水平梯田片区和116个千亩以上旱作水平梯田片区。2019年至2023年,累计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49万亩,占自治区总任务量的17%,居自治区之首,为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记者魏那)

    2023-04-17
  • 多措并举 农民种粮更有奔头

    政策给力,销路拓宽,农民种粮底气更足


    春耕春管时节,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葛庄村高标准农田内,小麦进入生长旺盛期,绿油油的麦苗长势喜人。


    “一开年我就备好种子、化肥,这几天抓紧把农机具再保养一下。现在是小麦拔节孕穗期,从长势看,今年准保又是一个丰收年!”种粮大户史国臣信心满满。


    信心来自给力的政策。


    “小麦最低收购价,给咱农民吃下‘定心丸’。农机补贴让咱种地更有底气。”史国臣说,“我去年新添了1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和1台玉米联合收割机,购置有补贴,一共省了6万多块钱。”


    信心来自手里的订单。


    “过去咱信息不灵,不是种的品种市场不欢迎,就是卖的时机不对。现在可不一样了,俺都是订单种植。”史国臣说。


    去年他和汤阴县益海嘉里(安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安阳华龙农庄面粉有限公司都签订了合同,种出来的小麦销路不愁,达到标准每斤收购价还能再高上几分钱。没有了后顾之忧,史国臣种田越来越安心。


    信心还来自技术护航。


    春管期间,安阳县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来艳珍时常走进麦田,现场讲授小麦管理知识:“今年小麦分蘖情况不错,下一步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预防‘倒春寒’,综合防治小麦病虫害。”


    今春以来,安阳县举办小麦春管技术培训班5期、发放技术明白纸1.5万份、张贴技术挂图200余份,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群等方式发出农情信息,为夏粮丰收夯实基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一系列惠农政策春风化雨,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有钱挣。


    规模经营,服务到家,粮食生产节本增效


    旋松地块、压实土壤、机械播种……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贺钊镇东贺钊村村北的农田里,10余台旋耕机、压地机、播种机轮番上阵。


    种粮大户田海中走在田间,不时蹲下细细查看播种效果。“等到地里的春玉米全部播种完,就打开设施进行灌溉,确保及时出芽。”田海中说。


    年近六旬的田海中,跟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花生、小麦、玉米、红薯都种过。去年,了解到春玉米市场行情好,老田种植了1156亩新品种的春玉米。“规模化种植,品质优、产量高,加上市场行情俏,一亩地净收入有4000多元。”田海中说。


    尝到甜头,田海中今年又扩大了规模,种植面积增加了6000亩。他算了一笔账:“成方连片的土地更利于机械化作业,今年扩大规模后,播种春玉米每亩还能省5元,收割、旋地几项一算,能省将近20万元。”


    种植规模提升,销路也打开了。今年春玉米播种前,企业就找上了门。“‘订单式’种植,种子还没下地,就有了买家,今年的效益肯定少不了。”田海中说。


    “田保姆”护航,让种粮省心又省钱。


    眼下,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张家庄镇南龙宫村阳鸣家庭农场里,百亩麦田长势正旺。“多亏了及时施肥,才没耽误小麦生长。”看着满目的绿色,农场负责人王江涛说。


    前不久,藁城区冬小麦进入施肥季,本该是忙碌的时候,可他却当起了“甩手掌柜”:“300亩地都交给了‘田保姆’,比过去轻省多了。”


    “你有土地,我有农机”,拥有60多台喷药机、收割机等大机械的丰可得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让农事有托管,种地更省心。“只要一个电话,机手开着农机、带着肥料就赶来了。”王江涛介绍,如今种地像“点菜”,耕、种、防、收都能享受全程机械化服务。“拿施肥来说,机器撒得又匀又快,一次能节省4000多元人工费。”王江涛说。


    “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到产后,代耕代种、机播机收、统防统治,农民需要啥,咱就能提供啥。”丰可得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和宾介绍,他们不仅能为农户提供专业农事托管,还可以提供优质的种子、化肥、除草剂等农资产品,直接送到家门口。


    “我们给周边4个乡镇的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服务,目前合作社每年可累计服务15万亩农田。”刘和宾说。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种粮收益。目前,全国有家庭农场391.4万家、农民合作社222.2万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引领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农户1.2亿多户。


    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全国现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04.1万个,服务面积近18.7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超过8900万户。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鼓励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优化供给侧,延长价值链,种粮收益更有保障


    暖意袭人,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剪市镇喜雨村温控育秧大棚里,近9000个机插秧秧盘整齐排布。


    裕康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述兵边忙活边说:“这边是‘中嘉早17’,那边是‘株两优39’。”看似相同的秧苗,郭述兵却能轻易作出区分。在他看来,选好品种是种粮稳收益的关键。


    “给你讲个道理就明白了。”郭述兵拾掇好秧盘,开始聊起种粮经:当地早稻生长期恰恰是旱涝、高温和台风多发期,易感染稻瘟病,损失率高;另外,一旦收割迟了,还会“牵连”晚稻下种时间,导致晚稻减产。“要想多种多收,必须选好良种。”他说。


    经过几年试种,郭述兵摸清了各品种的习性。“早稻要稳,所以我把高抗性作为最重要的指标。熟期要早,方便中晚稻下种,还能兼顾口感。”郭述兵说,因为采用了合适的品种,合作社早稻每百斤稻谷可以比普通稻谷多卖8到10元。


    选好良种,还要推进绿色种植。


    在合作社基地的一片低洼区域,农民们正种植绿肥。“这100亩田地势低、排水不畅、不适合种植双季稻。”郭述兵说。


    水多是劣势,但也是发展稻虾米的优势。2021年,郭述兵前往湖北潜江、湖南南县等地学习稻虾共作技术,从源头开始绿色种植。“我在品种上选择了具有独特风味的‘农香42’,虽然亩产只有500多斤,但每斤可以卖到普通米几倍的价格。”


    农产品加工产业做大做强,让种粮收益有了更多保障。


    “邻村有家米粉家庭工坊,一斤米做成一斤干米粉,效益翻了一番。”郭述兵说,近两年,合作社和这家工坊合作,每年生产干米粉3万公斤。


    “我们已经着手把早稻米加工成米粉、米糖、米饼等食品,回收的秸秆也可以用来制作饲料,又是一笔收入。”郭述兵说,为延伸产业链,他在种养区安装了多个摄像头,让消费者可亲眼见证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打造种植、养殖、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品牌合作社。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2%,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9.14万亿元、增长3.6%左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随着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农民种粮将更有奔头。(记者李晓晴邵玉姿孙超)

    2023-04-14
  • 智慧科技 耀亮春日田野

    4月8日,在黑龙江省北安市的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有限公司第四管理区一处农田里,农业技术员正在监测施肥作业质量。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日前,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十八里镇的农技人员利用无人机在佛尚村的小麦田喷施肥料。李新义摄(人民视觉)





    4月11日,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区的育秧育苗中心,工作人员查看秧苗长势情况。王宇摄(人民视觉)





    春耕备耕时节,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图为在产业园一处蔬菜育苗基地,工作人员使用手机控制大棚内温度、湿度。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春耕春种对于夺取全年农业丰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眼下正值春耕、春播、春管的关键时期,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由南向北依次展开,田间地头奏响春耕进行曲。正如有网友留言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


    智慧春耕


    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春耕,指的是在春季作物播种前完成的农田耕作,包括翻松、平整土地以及施肥等,是春季作物播种之前必要的农事活动。


    当前,全国各地的春耕中,智能农机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助力今年春耕向高质量、高效率的目标前进。


    据央视网报道,湖南省岳阳市引入无人机巡田,可以自动采集土地平整度、秧苗生长状态等信息,为农户科学开展除草、施肥等工作提供依据。在浙江省湖州市的农业综合示范园区,数字化系统在监测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的同时,还能自动控制水闸、灭虫灯等设备,农田管理更加精细。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叫安镇,今年将分散的土地打造成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的高标准农田,机械化使用率逐步提高。


    根据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预计,今春全国将有超过2250万台(套)各型拖拉机、耕整地机具以及播种机、水稻育插秧机具等农机装备投入农业生产,与去年基本持平略有增加。同时,农机装备向智能高效升级。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已达150万台(套),其中安装有辅助驾驶系统的拖拉机超17万台。智慧农机助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方向迈进。


    人民网发布文章报道了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广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无人农场”。农场的农业生产全程智能化:耕,有北斗旋耕机按照设计路线翻耕;种,有插秧机、抛秧机、撒播飞机精准作业;管,包括苗情、虫情、地情等,通过系统实时监测,无人机飞到田里施肥、打药……在这里,无人机下地干活,分析决策有后台智能大脑帮忙,全程实现数字化管理。村民把土地交给农机合作社打理,当起了“甩手掌柜”。


    农技服务也迈开智能发展的步伐。据杭州网报道,日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湍口镇组织春耕备耕农业科技下乡服务活动,全面启动“智汇乡村”线上服务平台建设。湍口镇以信息化手段连通科技专家,建立按需匹配专家提供志愿服务的长效服务机制,为乡村发展提供常态化科技、科普服务。


    微博网友“青苹果”评论说:“科技进步带动了农业发展。春耕,是希望的开始,期待今年的收获。”网友“何兰”说:“科技助力春耕,节约了劳动力,减轻了农民负担,为智慧春耕点赞!”


    火热春播


    正在田间地头奋进


    在春天播下或种下农作物的农事活动叫作春播。春播的完成情况为作物后期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抓好春播,对夺取全年粮食丰收至关重要。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4月11日,全国已春播粮食1.2亿亩,完成意向面积的12.6%。稳面积,提单产,提质量是今年春季农业生产的关键词。


    据央视网报道,随着气温回暖,辽宁省春耕春播生产全面展开。今年,辽宁省以玉米播种为重点,大力推进实施保护性耕作,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00万亩以上。黑龙江省日前开始大豆播种,预计持续到5月上旬,今年预计播种7300多万亩。眼下,吉林省梅河口市的42万亩水稻进入育苗期。


    据人民网报道,在重庆市,农民抢抓有利时机,整地育秧,今年水稻播种面积将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在湖南,春耕技术指导小组深入乡村,呵护油菜生长关键期;在广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全区计划粮食总产量1393万吨以上。


    今年春播,各地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优质作物品种覆盖率。据东南网报道,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种业振兴行动,9个杂交稻品种被农业农村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目前,福建正大力推广部颁二等以上优质稻和优质鲜食玉米、甘薯、双低油菜,力争今年水稻优质率超过45%。


    不止田间耕地忙,水上“春耕春播”也正当时。


    据新华社客户端报道,每年清明节前后是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下宫镇松芦湾海域养殖户的鲍鱼投苗季。近日,连江县近600名养殖户已将鲍鱼苗陆续投放入海。


    河北省三河市养殖户们趁着好春光,按下渔业生产的“快进键”。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期,三河市马大宙村的金鱼养殖户正忙着将金鱼幼苗投放到养鱼塘中。“我们正抓紧调控水的酸碱度,补肥补盐、杀虫消毒,将水质调控到最佳状态,这样可以提高幼苗成活率。”马大宙村村民马海波说。


    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春耕不误时,秋来粮满仓”“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繁忙的景象”“希望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科学春管


    绿色高效齐头并进


    春管,指在春耕春播期间的管理工作,包括春耕备耕所需种子、化肥、农药等各项物资准备以及需要的农机具及生产资料的准备等。随着农业领域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对科学春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绿色”,是当前春耕管理的一个关键词。


    据央视网报道,江西省高安市推进绿色循环种植,当地有关部门将秸秆进行专门的高温杀虫,配上适合作物生产的元素做成有机肥,腐熟还田,免费发给农户改善田地的有机质。助力今年春耕生产更有机,让作物生产更环保。


    今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玉河镇加大了发展庭院经济动员力度,鼓励乡亲们施用农家肥,采用绿色种植方式,齐心合力擦亮“菜篮子”品牌。哈尔滨新闻网报道,目前,当地已经落实的绿色种植品种有韭菜、婆婆丁、小辣椒、红小豆、大棚豆角。“以绿色种植为模式,延寿县将扩大庭院经济发展规模,打造特色品牌。通过建立合作社增强市场竞争力,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延寿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各地还以科技力量支持春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春耕保驾护航。


    新华网发布文章,介绍了安徽省春管一线见闻。文章指出,安徽省目前正在做好农资调剂调运,支持农民备种备肥;开展农机维护保养工作,满足小麦、油菜春管使用需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将服务送到田间。在合肥市肥东县,当地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采取分片包干、进村入户等形式,指导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各类农机具,及时解决农机户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农机运行状态良好。马鞍山市含山县组织110名农技人员联系660名种养大户,深入生产一线,通过举办现场观摩、春季培训、发放明白纸等方式,运用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及时发布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信息,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黑龙江北大荒集团建三江七星农场以叠盘育秧技术为核心,集成应用水稻温汤浸种技术、智能双氧催芽技术等先进技术及设备,实现育秧方式工厂化,将种子出苗时间缩短5至7天,水稻催芽育秧工作顺利开展。


    中国新闻网发布的文章写到,连日来,在河北省衡水市景县的冬小麦农田里,植保人员采用“空中植保+地面监测”方式,全方位帮助农户做好病虫草害防治。调配农药、放置水泵、预设播撒区域……多架植保无人机在景县志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余亩麦田上穿梭,旋翼下巨大的气流推动农药雾流均匀散开,精准地喷洒在小麦上。指挥作业的负责人张洋说:“一台无人机一天可以给农田打药1000多亩,打药速度快,效果好,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李贞徐玉洁)

    2023-04-14
  • 文旅IP激活古村

    春日渐暖,被誉为中国村歌发祥地的大陈村越来越热闹——青砖黛瓦的徽式建筑、错落有致的楼阁,散发着独特的文化气息;歌声越过马头墙,飘荡在古村的阡陌街巷中……这番春日乡村美景,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为进一步打响村庄品牌、让更多游客实现从停留到驻留,近年来,大陈村挑选村民进行乡村旅游讲解员培训,并推出主要由本地村民参演的村歌剧《大陈见面》。村民白天当导游、晚上当演员,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


    村里培养出了导游


    近日上午9时,我到达大陈村时,村口的停车场已经停了数辆旅游大巴车,游人熙熙攘攘。


    大陈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汪衍君迎了上来,他高兴地告诉我:“现在村里平均每天接待近千名游客。我们希望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两年,村里选了几个比较能说的村民进行乡村旅游讲解员培训。在游客有需要的时候,讲解员就可以介绍村里的文化、历史。你们看,前面那个人,就是我们村的首个乡村旅游讲解员马玲。”


    顺着汪衍君指示的方向,我看到一个40岁左右的女子,正在为大约40人的旅游团做讲解。我一下子来了兴趣,三步并做两步跟上了马玲带的团。


    “我们眼前这座汪氏宗祠是大陈村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省级文保单位,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重建于同治年间。为什么它不叫陈氏宗祠,而是汪氏宗祠?”这个团的游客来自上海,马玲卖起了关子。看到游客有些好奇,停顿一会儿后马玲接着介绍,“其实,大陈是汪氏祖先、明朝人汪普贤的乳名,他是家中的长子……”


    刚听完马玲的介绍,一众游客又被村里的土货吸引了——汪氏宗祠左侧小广场上摆着数十个摊位,有村民在叫卖笋干、葛粉、胡柚等土特产。


    “讲得不错,能教教我吗?”趁着游客们逛土特产摊位的时间,我向马玲请教。马玲说:“这些内容,很多是在参加乡村旅游讲解员培训时学的。村里还给我们发了一套江山市历史文化名村的书籍,讲解的主要内容里面都有。”当然,除了培训、看书,还得在实践中磨炼。“别看我现在能说会道,刚开始特别紧张。”让马玲印象深刻的是,她第一次讲汪氏宗祠时,游客们毫无兴趣。后来,她把讲解词“吃透”,在讲解时穿插一些故事,效果显著改善。


    土特产农家菜卖火了


    “想尝试的话,等会你可以给游客介绍一下我们的土特产。别怕,我来教你。”说着,马玲带我来到一家销售大陈面的摊位前,跟我讲起了大陈面的故事。想到等下就要“上阵”,我马上掏出本子,快速记下重点,并在心里默默复述。


    准备完毕,我接过马玲手上的无线麦克风,拿起一包大陈面吆喝开了:“来大陈一定要吃碗大陈面,这背后有我们大陈老祖宗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被写成村歌《妈妈的那碗大陈面》唱进了人民大会堂,还被编成村歌剧《大陈见面》,这个村歌剧演出大家晚上就能看到……”好些游客被吸引了过来,一位60多岁的阿姨问:“和其他面相比,大陈面有啥不一样?”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马玲过来解围了:“大陈面的特点就是久煮不糊、隔夜不沾……”听过这番解释,游客们你一包我一包买了起来,摊主汪小青开心地告诉我,今天估计能卖出200多斤面。


    “游客到村里旅游,都会经过这个小广场,20多个村民在这摆摊,平均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马玲告诉我。为了发展乡村旅游,大陈村成立了江山市大陈古村落保护与建设有限公司,她作为该公司的乡村旅游讲解员,每月有3000元收入。


    马玲可能不知道,汪衍君还有进一步的盘算——在他看来,村民当导游讲解自己村具有先天优势,他们熟悉这里、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包括马玲在内,目前大陈村共有3名乡村旅游讲解员。另外两名讲解员主要提供志愿服务。接下来,我们将再培养一批村民当导游。”汪衍君说。


    临近午饭时间,只见一波波游客朝村里各家饭店走去。“就餐要预订,否则高峰期饭店没位置。”对于村里餐饮、住宿等情况,马玲早已熟稔。


    穿过几条青石小巷,我们来到村里一家农家乐。此时,包厢和大厅里都坐满了客人,老板方占华直接化身服务员,端着江山白鹅、土鸡、土鸭等农家特色菜,招待八方游客。“最忙的时候,一餐要接待40多桌客人,店内人手不够还得临时雇人。”村里旅游红火让方占华信心倍增,他又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民宿。


    目前,大陈村的农家乐、民宿共有10多家,一些年轻人也回乡创业。在村中心的美食一条街上,在外打工的汪江庆回村做起了油炸粿和芝麻球,游客多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近千元。隔壁的粽子店生意也不相上下,村民祝金凤变着法子包出雪菜芋艿、五谷杂粮等不同馅料的粽子,平均一天能卖五六百个粽子。


    80人争相参演村歌剧


    忙完白天的讲解,马玲赶回家给孩子准备好晚饭,然后回到了汪氏宗祠,准备晚上在这里参演《大陈见面》。


    《大陈见面》由大陈乡、大陈村共同出资,邀请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为大陈村量身编创。该剧讲述了一段孝道故事——汪普贤年少时生母病逝,汪父续弦。思念生母心切的汪普贤离家出走。40年后,汪普贤行医至江山,发现继母在此开了一家面店,一直在苦苦寻找他。汪普贤后悔不已,把继母带回大陈村安度晚年。


    马玲在剧中饰演汪普贤的继母。她告诉我,游客有需求的话,《大陈见面》一般安排在晚上7时开演。从2020年7月推出到现在,已经演出了150多场,共为村集体带来60余万元的门票收入。


    “我们村的群演傅慧清晚上有事,一时半会赶不过来。你替她演吧。”马玲对我说,“傅慧清演的是一个提灯笼的村民。”看我有些怯场,正在化妆的村民李娟也开始动员我:20多个演员中,除了4个是外聘的专业演员,其余都是大陈村的村民,年龄从40多岁到80岁不等。“只要村民有兴趣演,都可以向村里提出申请。如果哪天参加演出的村民不能来,只要知道他演出时的站位等基本情况,其他村民都能替代。”后来我从村里了解到,不少村民兴趣浓厚,先后共有80多人报名参演。


    群演真的这么好当?我决定体验一回。“灯笼怎么拿?走路姿势有啥讲究?”毫无底数的我迫不及待地向马玲请教。“我们是本色出演,正常走路就行。拿灯笼的时候,动作要慢一点,保持舞台美感。”说完,马玲帮我化好妆,又带着我彩排了一回。她告诉我,专业导演当时就是这样教村民的。


    暮色四合,观众落座,舞台灯光渐次亮起,演出开始了。我提着大灯笼跟着前面的演员走向前台。台下观众不少,我的心怦怦直跳。站定后,我们6个提灯笼的群演开始合唱开场序曲。我有点紧张,一下子忘了词,不得已当一回“南郭先生”,模拟着大家合唱的口型。


    这时,灯光汇聚处,一名群演左手持锣、右手持槌,高声朗诵:“汪氏宗祠,掌灯——”言毕一声锣响,我们6个提灯笼的群演一起把红灯笼高高举起,霎时红光一片。


    掌灯结束,群演们暂时退到幕后。此时傅慧清已经回来了,我赶紧把后面演出还给她,坐到了观众席。


    演出进行到结尾场景——汪普贤和继母团圆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感人、很有乡土味。”有观众如是说。


    一台剧演下来,除了游客叫好,参演村民都有点演出费。马玲告诉我,饰演主角的村民一场演出费是300元,群演有台词的是150元,没有台词的是80元,村里会对村民演出的场数进行登记,一年结算一次。此外,《大陈见面》开演后,留在村里过夜的游客也多了。方占华对此深有体会,他的民宿生意好了不少,游客多的时候常常爆满。


    村歌剧已成为大陈村的文旅IP,尝到了甜头的村民,积极性高涨。汪衍君也谋划着顺势而为——接下来,他想推动《大陈见面》到各村文化礼堂和各地学校演出,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梅玲玲)

    2023-04-13
  • 习近平:农村特色产业前景广阔

    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省茂名市,走进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他先后察看荔枝种植园、农业合作社,对乡亲们靠发展荔枝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表示肯定。习近平指出,这里是“荔枝之乡”,发展荔枝种植有特色有优势,是促进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农村特色产业前景广阔。(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摄影记者:鞠鹏、李学仁、燕雁、刘彬)














    相关新闻:


    习近平广东行丨借“荔”发力“土特产”里有大文章——走进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


    时政现场说丨小荔枝“变身”富民大产业

    2023-04-13
  • 高铁飞驰青山绿水间

    近日,在金华武义县白洋街道,一列高铁飞驰在青山绿水间。近年来,武义县坚持“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宗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和大花园建设,深入开展森林城镇创建活动,推进国土绿化美化,森林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如今,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武义县森林覆盖率达73.92%,林木绿化率达74.66%,全域变成了“没有围墙的森林公园”。(胡肖飞)

    2023-04-12

  • 首 页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