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江三堂街镇:美丽乡村建设让民族村尽显特色





    晚谷村“市级美丽乡村”授牌仪式

    “自2020年成功创建市级美丽乡村以来,村里不仅‘面子’美了,‘里子’更美!”10月28日,桃江县三堂街镇晚谷村村支书黄卫兵在“市级美丽乡村”授牌仪式上深有感触的说。

    走进晚谷村,村里菜园统一用篱笆围栏,混凝土镶菜土,2.5公里村道进行了绿化……看得见的村级环境变好了;志愿者队伍壮大,村规民约人人遵守,移风易俗全民推崇……看不见的乡风文明也在转变。

    晚谷村是一个回民村,全村共498人,其中回族人口472人。近年来,晚谷村以《桃江县三堂街镇晚谷村乡村规划(2018-2035)》为发展指导,在产业布局、土地规划、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村民建房、道路交通等方面持续发力,把“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开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力建设美丽乡村。在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形成了热爱祖国、民族团结、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晚谷村2018至2020连续三年被评为“桃江县无上访村”,2020年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建设美丽乡村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下一步晚谷村将在市级美丽乡村的基础上持续发力,继续增加投入,挖掘现有资源,吸引民间资本,将回民村建设成为三堂街的新名片、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2021-11-05
  • 山西泽州:秋风染红叶 观赏正当时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新华网发(张少毅摄)


    深秋时节,位于山西泽州县南部山区的红叶进入最佳观赏期,层林尽染,色彩丰富多变。(宋永亮秦宏平)





    漫山遍野的红叶令人陶醉。新华网发(张少毅摄)





    山村秋景。新华网发(张少毅摄)





    不少游客走进山林,领略醉人秋色。新华网发(张少毅摄)





    各种色彩跃入眼帘,如一幅彩林画卷。新华网发(张少毅摄)





    观赏红叶正当时。新华网发(张少毅摄)

    2021-11-04
  • 秋日南国| 大地铺金舞银蛇

    在广西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河步村,万亩金黄的稻田与过境的广昆高铁构成美丽乡村画卷。(何华文摄)


    近日,在广西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河步村,万亩金黄的稻田与过境的广昆高铁,构成一幅“大地铺金舞银蛇”的美丽乡村画卷。(何华文)





    在广西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河步村,万亩金黄的稻田与过境的广昆高铁构成美丽乡村画卷。(何华文摄)





    在广西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河步村,万亩金黄的稻田与过境的广昆高铁构成美丽乡村画卷。(何华文摄)





    在广西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河步村,万亩金黄的稻田与过境的广昆高铁构成美丽乡村画卷。(何华文摄)





    在广西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河步村,万亩金黄的稻田与过境的广昆高铁构成美丽乡村画卷。(何华文摄)

    2021-11-04
  • 桂林沙洲村:盘活乡村资源,开启“花样经济”

    “国庆的时候我们接待了1万多名游客,实现创收约50万元,游客玩得开心,村民增收了也开心。”桂林市七星区华侨旅游经济区竹江村委副书记苏群燕高兴的说。


    2017年,“一米阳光”花卉种植基地落地竹江村委沙洲村,探索并成功种植出了适合南方气候的玫瑰、蔷薇等花卉品种,打造以爱为主旋律的浪漫花海,不仅吸引了市民闻香而动,更是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打卡。





    蓝天白云下,干净整洁的沙洲村。七星区委宣传部供图





    日落下的沙洲村”一米阳光“种植基地格外迷人。七星区委宣传部供图


    “淡季每天大约上百人次,旺季基本就上千了。”花卉种植基地负责人乔小桥说。


    游客多了,停留时间长了,这个位于漓江边上的小村落火了。村民开始在自家院子开农家乐、办民宿,并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下进行土地流转,将闲置的土地变成有机果蔬园等多元空间,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寻找“致富路”,盘活了乡村资源,开启了“花样经济”模式。





    沙洲村全景。七星区委宣传部供图





    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开启小卖部营生。七星区委宣传部供图





    沙洲村打造的花园式民宿。七星区委宣传部供图


    村民吴启富此前在外打工,后看到了商机,流转了村里约二十亩的土地,开始种植有机蔬菜,建了一个有机菜园。


    如今,沙洲村拥有9家民宿,60亩花卉基地,30亩蔬菜大棚,50亩采摘果园。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6000多元增加到1.4万多元。今年9月13日,在由人民网等单位主办的2021年乡村振兴论坛·广西活动上,沙洲村获评为“壮美广西·乡村振兴”年度特色案例。

    2021-11-03
  • 广西容县:蜜柚香里说丰年

    种植户正在展示新鲜采收的蜜柚。容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自动化运输设备正在帮助农户在田间运送新鲜采收的蜜柚。容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容县11月2日电金秋时节,蜜柚飘香。连日来,在广西玉林市容县自良镇大里村的蜜柚基地,当地群众正在加紧采收三红蜜柚,田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果农们正在田间忙碌。容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高悬枝头的蜜柚。容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看着满满的收获,果农们展露出了笑颜。容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村民们正在分装蜜柚。容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果农们通过电商平台将蜜柚销往全国各地。容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容县是沙田柚的原产地,种植沙田柚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该县以沙田柚为龙头,不断加强经济林果业融合发展。目前,全县沙田柚种植面积达22万亩,产量达25万吨,产值达30亿元。2020年,容县沙田柚成为广西首批“桂字号”区域公用品牌,以沙田柚为原材料的食品产品、保健产品、日常用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同时,容县还通过举办沙田柚文化旅游节、海外华侨华人玉林恳亲大会、容州古城商业街活动等各类节会活动,促进其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2021-11-03
  • 河南洛阳:香炉峰顶一片红

    10月31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府店镇香炉峰,游客前来观赏红叶。


    深秋时节,位于偃师区府店镇境内海拔1300多米的香炉峰,迎来红叶最佳观赏期,处处色彩斑斓,构成了一幅别有韵味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当地依托高山地域资源,以红叶为媒,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新华网发(黄政伟摄)

    2021-11-02
  • 河北曹妃甸:水稻收获忙

    10月29日,唐山市曹妃甸区第八农场一家农业公司的工人使用机械设备收获水稻。


    近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的农民开始适时收获水稻,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据介绍,该区预计今年水稻收获面积达32万亩。

    2021-11-02
  • 河北井陉 太行“天路”串村落 带来美好新生活

    吕家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西部,村里有成片的古建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可却因交通闭塞、常年缺水,一度被称为“四十里干草沟”。不只是吕家村,长期以来,在整个井陉县,像这样因为交通不便而“只能守着丰富的文旅资源过着穷日子”的特色传统村落还有不少。


    2016年,为了盘活全县古村落资源,加快当地经济发展,井陉县委、县政府决定启动古村落片区旅游环路建设,通过公路将古村落一个个串联起来,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修路,说起来容易,真修起来却是千难万难。“与其说修路,不如说是在大山里凿出一条路。”时任井陉县公路站站长王小平说,古村落片区旅游环路盘山而上、全程山高坡陡、修建难度极大。当时井陉县刚遭遇过特大洪灾,山区内很多原有道路被冲毁。党员率先带头,群众纷纷参与,一场轰轰烈烈的“修路攻坚战”在各个村落打响。


    2018年9月,古村落片区旅游环路西线完成建设,比预计工期提前了14个月。2019年8月,东线工程也提前竣工。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光俺们村摆摊的就有十几家,各家营业额加起来一天能有30多万元呢!”高家坡村党支部书记高建军说。随着来往的游客越来越多,高家坡村党支部还在村口设起了“天路山货大集”,专门售卖村里自产的“山货”“土货”。以前无人问津,如今大放光彩。“是太行‘天路’给我们带来了新生活。”高建军说。

    2021-11-01
  • 农田里有教室稻田里有学问 耕读教育的“问”与“答”

    农田里有教室稻田里有学问,记者调查青岛市即墨区学校——


    耕读教育的“问”与“答”





    在东皋埠小学的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小学生们正在采摘。


    在学校里不仅能喂鸡宝宝,还能摘瓜果蔬菜。近日,青岛市即墨区一些学校开展的耕读教育吸引了很多人关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开展“耕读教育”。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接地气的耕读教育在学校开展得如何,还面临哪些挑战?记者进行了蹲点调查。


    如何“耕”怎么“读”


    10月12日上午,下课铃一响,东皋埠小学三年级的“小菜农”们便背着背篓、提着菜篮子,蹦蹦跳跳来到阳光生态园收获蔬菜。园子乍一看像是花圃,走进一看才发现里面种着小油菜、茼蒿、茄子等时令蔬菜。30多个“小菜农”在老师的引导下,分组进行拔草、除虫、播种、浇水……阳光生态园呈现出一派师生快乐劳作的热闹景象。


    “我们这100多个孩子都是农村孩子,但90%都缺乏真正的农耕劳动体验。”东皋埠小学校长杨为岩说,在阳光生态园,每个班级都有一块“责任田”作为实践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展蔬菜种植、粮食种植、动物养殖活动。结合二十四节气,学校还打造了节气主题耕读活动,从谷雨播种到寒露秋收,学生们每个节气都会到阳光生态园,观察时令、气候、物候的规律和植物的生长变化,写下观察日记。通过深入挖掘国家基础课程中的耕读元素,学校还组织教师编写了《田间课堂——农耕文化》《眼中的田园——采风摄影教材》等乡土教材,老师们在田间地头对学生进行乡土文化教育,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眼界。


    谈到为何要开展耕读教育,杨为岩说,学校食堂前有半亩地,原本是一片菜地,他无意间发现孩子们喜欢到菜地里捉虫子,并且隔三差五地来浇水,2017年他便下定决心在校园东侧开辟6亩地当作耕读教育实践基地。


    水果酵素、腌萝卜的奥秘让孩子们发现了生活中的“大学问”;校园采摘节时,平时调皮的孩子不舍得吃新鲜水果,拿回家给爸爸妈妈吃;孩子们打心眼儿里珍惜粮食,在食堂吃饭时互相监督“光盘行动”,把午餐吃剩的虾皮拿给鸡宝宝“补充营养”……几年下来,杨为岩被“土地的力量”深深打动,这种强大的能量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引导孩子们在自然中发现真善美、热爱生活、尊重生命、感恩自然。


    “当孩子把亲手种的黄瓜拿回家,那种喜悦我们感同身受。学校通过耕读教育课堂,将劳动教育真正融入教育教学、融入社会生活,培养了孩子的探索精神。”东皋埠小学学生家长刘建强说。


    农田里有教室,稻田里有学问。


    即墨蓝村中心小学也是一所农村学校,距离学校一公里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水稻田,也是学校耕读教育的实践基地。


    即墨蓝村中心小学的学科老师都把课堂搬到了稻田——数学课学习长度单位、计算周长和面积等知识时,老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让知识从课本里走到现实中;语文教学依托户外资源,设置了诗词创作等内容,以自然激发灵感和兴趣,让学生深度体验。


    即墨蓝村中心小学校长于红艳说,学校增设了水稻耕读文化课程,每个学期都有计划地安排孩子们到现场感受学习,伴随着幼苗成长,孩子们的责任感逐渐增加,吃苦耐劳的品质也逐渐形成。


    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


    耕读教育给孩子们带来了劳动的快乐和精神上的成长,也给学校教育开辟了新路,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即墨区教体局工作人员王功修告诉记者,目前在即墨区开展耕读教育的只有5所农村学校,城区学校还没有进展。一些城里娃只能慕名来到当地农田进行耕读体验。


    “缺少资金支持是耕读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杨为岩说,学校开展耕读教育,必须要有土地来承载,否则“耕”读就是无稽之谈,农村小学相比城市小学在土地方面有先天优势。除了土地,开展耕读教育不仅需要老师懂农具、有农业实践、热爱农业,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杨为岩说,目前学校师资还较弱,下一步,东皋埠小学将与即墨中学生实践基地合作,做好课程研究,让孩子们能在耕读中获得更优质的教育。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耕’与‘读’相结合的生活方式,在繁重的农业劳动之余,还能挑灯夜读,形成了我国独特的耕读文化。这实际是古代劳动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方式。”青岛市委党校教授刘文俭说,“阳光生态园、稻田课堂等各式各样的耕读教育实践,为未来的耕读教育创新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他认为,现在很多孩子被高楼和电子产品“圈禁”,看多了动画片竟不知自然中的牛不会说话。通过耕读教育,可以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从大自然中收获真正的知识。


    针对耕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程斐说,在上海,很多学校都在校园内建了温室,种植了各式各样的蔬菜、花卉,便于孩子们学习,在耕读教育开展过程中也都有资金支持。他建议,学校要系统设计耕读教育主题,丰富耕读教育内容,奖励耕读小能手。政府部门也要从政策、资金上做好对耕读教育的支持。

    2021-11-01
  • 大千佛山绿道一期工程贯通

    大千佛山绿道一期工程贯通后,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体验。(崔健摄)


    日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立成察看济南大千佛山风景区绿道建设时指出,大千佛山风景区代表着济南的城市品质和形象,是广大市民游客旅游休憩、休闲健身的重要目的地。连日来,听到不少市民说大千佛山风景区绿道已经贯通,一路上鸟鸣虫吟,绿意盎然,走上一圈很是神清气爽。记者忍不住好奇,就前往一探究竟。





    以山为根,以民为本,以林为脉


    10月26日,在佛慧山景区东南入口,市民苏果正准备进山。她告诉记者,自己就住在旅游路开元隧道附近,自从大千佛山风景区绿道一期工程竣工后,她已经来走过好多次了。“这里真不错,把山体公园、绿道连通在一起,而且在修建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是随山就势,让人感到非常舒适。”


    在济南《城市发展新格局之“中优”——近期重点打造片区和项目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打造大千佛山景区,一体化打造千佛山—佛慧山金鸡岭—蚰蜒山,创建千佛山5A级景区。据悉,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克服山势陡峭、阴雨雷电天气等不利影响,举全局之力推进工程建设。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顺利完工,新建绿道20公里,改造提升36公里,实现了大千佛山各景区绿道的初步贯通,已开启的二期工程将新建绿道22公里,改造提升20公里。


    深秋季节,沿绿道漫步,犹如行走在画中。绿道蜿蜒起伏,随处可见红叶、绿树、灰墙,流云飞舞,一幅色彩斑斓、浓烈奔放的秋韵画卷在人们的眼前徐徐展开。加之不时有小鸟的鸣啼之声,让人不由想起“鸟鸣山更幽”的古诗意境。





    只给园林做加法


    前行不久,看到林间有一所精致的小屋,根据导览图,记者发现这是一处绿道的驿站,有供市民休息的地方,还有厕所等,市民可以把自行车等停靠在这里。


    在驿站的门口,记者看到平整的地面是由不同形状的青石拼贴而成,这种被称为“虎皮石碎拼”的工艺,在园林铺装中极具装饰性和趣味性,增加了艺术效果,而且也更自然。一路走来,可以看到,在大千佛山风景区绿道,这种工艺还用在不少防护墙、挡墙的搭建上。据介绍,这样的工艺可以节省成本,而且利用石头本来的形状,用巧妙的勾缝将其连接起来,颇具匠心,简洁质朴。除了这种“虎皮石碎拼”工艺利用边角料节省成本之外,整个工程也是本着“节省、质朴”的理念,因地制宜,因山就势,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节约优先。


    据工程人员介绍,修建绿道因山因时,在整个工程中,他们都秉承着“只给园林做加法”的原则,注重对原有山体地貌和植被的保护,根据原有山形地貌不断完善优化设计方案,注重景观节点的打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绿道中行走,时不时就会发现自己“一点儿也不寂寞”。在林间行走,不时能看到有可爱的小松鼠在路边的树上跳来跳去,如果有路过的市民用石头敲击地面,模仿砸核桃的声音,这些小松鼠还会跳到他们面前,似是企图寻找食物,又好像是要来跟市民一起嬉戏。


    “前几天我在这里休息的时候,还有一只红嘴的小鸟一直落在我身边不肯离去。我拿出随身带的面包掰碎了喂它,它吃得非常满足。”市民祁皓跟记者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了当日拍摄的视频,在视频中,果然有只灰色红嘴的小鸟与他嬉戏,看上去很是和谐。

    2021-11-01
  • 温县铁棍山药开挖了

    10月27日,河南省焦作市温县武德镇苏王村,农民正在收获铁棍山药。温县是铁棍山药的原产地,现种植铁棍山药3万亩,目前已进入开挖期,当地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积极引导农户因地制宜种植铁棍山药等“四大怀药”特色农作物,采取“公司+电子商务+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通过农商对接、农企对接,拓宽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新华网发(徐宏星摄)

    2021-10-29
  • 广西南宁:霜降时节花娇艳

    10月23日,在广西南宁市民族大道,车辆从红花绿树间通过。


    霜降时节,素有“中国绿城”之称的广西南宁市依然绿树成荫,鲜花娇艳,风景宜人。

    2021-10-28

  • 首 页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