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省国庆黄金周旅游数据出炉,哪些省份赚得多?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8天假期迎来了“史上最热国庆黄金周”。作为推动消费的主要动力之一,旅游消费在此次黄金周表现不错,实现了预期的增长。那么,在这个黄金周里,哪些省份赚得多?

    截至目前,有26个省份发布了国庆旅游数据,其中22个省数据具有可比性(湖北、重庆、山西和河北等4个省份发布的是主要景区游客人数、门票收入,有的则并没有公布具体数字)。从这些省份来看,河南接待游客人数最多,而江苏实现旅游收入最高。

    河南安徽江苏接待游客人数领先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中秋节、国庆节假期8天,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5%,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5%。

    从各省接待游客人数来看,河南接待游客人数位居各省之首。河南省文旅厅发布,9月29日-10月6日,全省共接待游客8480.1万人次。其次则是安徽和江苏,分别接待游客7286万人次和7118.48万人次。

    在已经公布数据的26个省份中,有6个省份接待游客人数超过5000万人次,分别是河南、安徽、江苏、广东、四川和辽宁。后面三个省份分别接待游客人数为6386.2万、5691.02万和5596.2万人次。

    这6个省份共接待游客人数达到4.06亿,也就是说,河南、安徽、江苏、广东、四川和辽宁等6省接待游客人数占到全国的近一半。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劳动与实践教育研究院院长,四川省导游协会会长陈乾康向第一财经表示,今年国庆出游人数多,证明旅游仍然是刚需,仍然是带动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

    不仅如此,他还认为,黄金周期间大家对旅游关注度高,涉旅问题容易被放大,所以黄金周往往容易成为投诉周。但本年度黄金周恶性涉旅投诉基本没有,整个市场一片祥和,证明旅游产业运行规范,旅游市场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恢复,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在同步提升。

    中国旅游经济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从游客平均出游距离、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旅游消费结构、自驾游比重,以及游客满意度等微观结构性指标来看,过去的新冠疫情三年确实过去了,旅行旅游和接触性消费正常化政策的边际效应趋于递减,旅游经济开始步入市场内生和创新驱动的新常态,在科技、创意、投资和企业家信心的共同作用下,旅游经济将稳步转入理性繁荣的新阶段。

    谁是最大赢家?

    不过,河南的旅游收入并非最高。

    根据江苏省文旅厅数据,江苏省共接待国内游客7118.4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07.59亿元,同比2022年分别增长104.7%和151.9%,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5.1%和25.8%。江苏省以907.59亿元旅游收入位居各省之首。

    截至目前,继江苏之后,河南、广东、安徽、浙江和云南等6个省份实现旅游收入都超过400亿元,暂居全国前六位,分别为907.59亿、587.6亿、571.6亿、496.4亿、486.4亿和455.3亿元。

    这6个省份实现旅游收入达到3504.89亿元,也就是说,江苏、河南、广东、安徽、浙江和云南等6个省份旅游收入占全国收入也将近一半。

    那么,到底谁是最大赢家?

    除了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方面,人均消费也是旅游的一个重要指标。经第一财经梳理,今年国庆,海南以1523元人均消费拔得头筹,而超过1000元的省份有海南、新疆、上海、北京、江苏、浙江、湖南和云南,分别1523、1384、1373、1311、1275、1112、1035和1010元。

    相比而言,今年五一假期,旅游消费的增长是比较可观的。

    第一财经梳理发现,今年五一假期,在旅游人数超过3000万人次的旅游大省中,跟疫情前相比仅云南人均消费出现增长,包括河南、四川、广东、江苏和浙江的人均消费相比2019年“五一”节都是下降的。但是,今年国庆期间,多数省份旅游收入的增幅高于旅游人数的增幅。

    比如,天津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共接待游客1612.42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64.8%,较2019年增长35.2%;实现旅游收入121.85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80.0%,较2019年增长67.0%。无论是同比去年还是对比2019年,旅游收入增幅都高于游客人数增幅。

    不仅如此,第一财经梳理发现,今年五一期间,人均消费超过1000元的省份有浙江、上海、北京和海南等4个省份,而今年国庆人均消费超过1000元的省份有海南、新疆、上海、北京、江苏、浙江、湖南和云南等8个省份。

    陈乾康表示,旅游消费比较理性。尽管各地的旅游价格因为供需关系有所上调,但幅度不大,因为市场更加理性,当预订时发现价格偏高时,游客会主动更换目的地,这样能通过市场供需关系平衡价格。


    陈乾康表示,今年国庆消费有一定程度增长,游客在餐饮、住宿方面的花费较多。随着实体经济的恢复,旅游产业还有进一步增长空间。目前,国内旅游应该是全面恢复,但出境、入境市场恢复较慢,所以整体看还有增长空间。

    2023-10-09
  • 算经济账更要算口碑账

    阅读提要

    当前,旅游竞争已进入一个重视口碑的时代,不能只看到一时热度,而不顾及游客的好感度。游客激增所暴露的服务短板,应当成为优化体验的动力源。

    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超长黄金周”,国内旅游出游8.2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多省公布的中秋国庆假期文旅市场“成绩单”中,接待游客数量以及旅游总收入这两项关键数据超过了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

    每个人的出行轨迹、旅游需求,都连通着宏观经济大盘。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印证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为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是有监测记录以来旅游热度最高的国庆黄金周。登山临水,感受诗意画卷;漫步街区,品味别样美食;赏灯观月,尽享恬静时光;端详文物,探寻文化根脉……从旅游休闲到餐饮住宿,从逛街购物到观影赏戏,一幕幕火热的消费场景,映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假日消费图景是观察我国经济走势的一扇重要窗口,从这扇窗里,我们看到文旅市场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人们的出行热情持续升温;也看到新供给、新业态不断涌现,为文旅市场繁荣发展增添新动力。

    旅游产业蕴藏着巨大经济潜力和广阔市场前景,没有哪个地方不想成为游客的“诗和远方”。旅游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每逢长假过后,各地都会盘点各项消费数据。算经济账固然重要,但更要算好口碑账。当前,旅游竞争已进入一个重视口碑的时代,不能只看到一时热度,而不顾及游客的好感度。索道拥堵,摆渡车等候时间过长,停车位严重不足等等,在“人从众”的考验下,一些景区的老问题还是涛声依旧。游客激增所暴露的服务短板,应当成为优化体验的动力源。

    假期文旅消费火爆,得益于市场供给创新。积攒口碑比单纯数钱更有长远意义,这是把头回客变成回头客的一把金钥匙。从推出政府食堂向游客提供特色简餐,到将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向社会免费开放;从改造后的故宫多了很多女厕和公共长椅,到趵突泉专门为想喝泉水的人设计了水龙头……一些看似微小的服务细节被人津津乐道,是因为真心实意站在游客角度思考问题,竭尽所能提升舒适度和满意度,换取游客“走了还想来”的期待。


    抓旅游发展,思想观念必须加快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推动环境、服务、产业等全方位提升,营造游玩开心、出行顺心、消费舒心、安全放心、服务暖心的良好环境。旅游市场已然恢复常态,假日经济具有强大的连接能力。对各地而言,这是向前发展的新机遇也是新挑战。全面推进旅游产品和服务模式业态升级,全面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才能在口口相传中迎来持久的高人气。

    2023-10-08
  • 多地晒长假旅游“成绩单”,这个地方创新高

    中新网北京10月8日电8.26亿人次、7534.3亿元,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中秋国庆8天长假的旅游数据正式出炉。与此同时,多地陆续发布长假旅游成绩单。业内人士指出,旅游经济开始步入市场内生和创新驱动的新常态,稳步转入理性繁荣的新阶段。






    10月6日,浙江杭州,游客在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拱宸桥附近拍摄照片。中新社记者泱波摄


    双节叠加亚运浙江数据创新高

    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恰逢杭州亚运会,浙江全省假日旅游呈现强劲态势,接待游客总量、日均接待人次、旅游收入总量等主要指标创历史同期新高。

    据悉,浙江共接待游客437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6.4亿元,游客人均消费1113元。其中,浙江全省共接待游客量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8%,较2019年增长5.1%,比全国平均高1个百分点;浙江全省旅游收入,日均旅游收入60.9亿元,同比增长8.2%,较2019年增长0.5%。

    此外,一些适合长线旅游的热门城市也表现出了不俗的成绩,比如新疆、内蒙古,均实现旅游收入破百亿。

    据《新疆日报》消息,从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获悉:经第三方公司调查统计,中秋国庆假期,全区累计接待游客1511.08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国庆假期增长9.61%;实现旅游收入209.11亿元,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国庆假期增长7.86%。

    据《内蒙古日报》消息,10月6日晚,自治区文旅厅发布消息,为期8天的中秋、国庆假期,全区共接待国内游客2306.01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是去年同期的6.06倍,按可比口径是2019年同期的1.35倍;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8.48亿元,按可比口径是去年同期的7.23倍,按可比口径是2019年的1.18倍。






    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区秋色宜人。中新网记者王小军摄


    年轻人热衷Citywalk菜市场意外破圈

    除了长线出行,越来越多热衷开始享受Citywalk这种城市漫游形式。携程数据显示,“十一”期间,Citywalk搜索量同比增长7倍多。北京、杭州、上海、西安、苏州等城市成为CityWalk热门城市。

    其中,菜市场在年轻人中意外破圈。比如北京三源里、上海乌中集市等“网红”菜市场吸引了不少人前去打卡。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近一个月,“菜市场”搜索量环比增幅超120%,相关攻略笔记数增幅超110%,评价数增幅超170%。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搜索“菜市场”的用户中,20-35岁的年轻用户占比超过70%,其中超6成为女性用户。

    此外,乡村旅游也在继续高速增长。携程数据显示,全国乡村游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近1倍,对比2019年同期也增长4倍多。乡村旅游人群中,90后占比达到了30%,成为增长最快的消费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旅游+的形式在这个假期表现出强劲势头。旅游+音乐、+文化、+美食、+实景演出等多重文旅“套餐”成为各地标配。携程数据显示,国庆黄金周期间,音乐节、演出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分别增长4倍多、3倍多。






    游客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古村落游玩。施亚磊摄


    旅游经济稳步转入理性繁荣新阶段

    在这样一个难得的小长假里,“人从众”模式依然包围各大热门景点,使得景区承载能力和运营能力受到考验。过去的8天长假里,多个景区因客流量高而出现服务问题,向公众致歉。

    10月1日,摆渡区域运力不足,发生游客排队等候时间长、拥堵等情况。内蒙古额济纳旗有关部门10月3日发布了《关于对额济纳胡杨林旅游区通报批评的公告》、《关于对居延海景区处理的公告》。随后,胡杨林旅游区发布关于拥堵问题的道歉信,并增派摆渡车,从40辆大巴增至140辆。

    除了额济纳胡杨林旅游区,山西长治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也因为游客太多,天黑后仍有游客未坐上交通工具,景区索道下站出现排队拥堵和集体喊退票的情况。10月5日早,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针对此事发出致歉信。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预期的增长和理性的繁荣——2023年中秋、国庆假日旅游市场特别评论》一文中指出,从游客平均出游距离、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旅游消费结构、自驾游比重,以及游客满意度等微观结构性指标来看,旅游经济开始步入市场内生和创新驱动的新常态,稳步转入理性繁荣的新阶段。


    他认为,各级政府将透过数据科学把握旅游经济形势和阶段特征,以更加理性务实的态度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完)

    2023-10-08
  • “2023中国·青龙板栗暨青龙农产品北京推介会”将于10月8日举行

    人民网石家庄10月6日电“2023中国·青龙板栗暨青龙农产品北京推介会”活动将于10月8日在人民网一号演播厅举行。










    本次推介会以“美‘栗’生活满意青龙”为主题,由中共青龙满族自治县委、青龙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青龙满族自治县委宣传部、青龙满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承办,人民网支持,并整合人民日报社、人民视频、人民网抖音、人民网微博、人民日报客户端及其他中央重点新闻媒体等传播渠道资源进行宣传。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青龙”)位于燕山东麓、古长城脚下,其板栗栽培历史长达2000多年。青龙板栗色泽光亮、肉细质糯,富含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营养成分居全国板栗之首,素有“干果之王”“京东板栗王”美誉。

    目前,青龙板栗总面积超100万亩,是全国板栗种植面积第一大县、河北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板栗栽植户已超10万户,以经营板栗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75家,打造板栗品牌11个,年产量5.8万吨,年产值12.9亿元。

    2021年以来,青龙与盒马鲜生、粒上皇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年销售板栗达2000吨以上。龙头企业百峰公司拥有国内最大的板栗加工生产线,2022年实施板栗加工冷储项目,农产品仓储能力达5万吨以上,年板栗加工能力1.2万吨,产品行销日本、匈牙利等30余个国家地区,出口日本生鲜板栗占日本进口总量40%以上,每年为大中城市店铺提供生鲜板栗超过1000吨,销售冰栗在3000吨以上。

    2023-10-07
  • 中秋国庆假期全国揽投快递包裹超51.47亿件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国庆放假期间(9月29日至10月6日),全国邮政行业揽收快递与包裹25.75亿件(不包含邮政集团包裹业务),日均揽收量与2019年国庆长假相比增长122.6%,与2022年国庆长假相比增长8.6%;投递快递与包裹25.72亿件(不包含邮政集团包裹业务),日均投递量与2019年国庆长假相比增长133.9%,与2022年国庆长假相比增长18.7%。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叠加,全国各地群众出游需求旺盛,节日氛围浓厚,各种消费模式、消费场景创新延展,为消费持续恢复注入强劲动能。邮政快递业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快递+旅游”的行业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发挥寄递业务优势,主动融入旅游业发展,为景区游客提供旅游纪念品、当地特产、行李寄递等多项服务。全国400万快递小哥坚守岗位,穿梭在大街小巷,守护着“双节”的祥和欢乐。


    为做好假期的寄递服务,各级邮政管理部门始终把维护行业安全稳定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大节日期间行业安全工作力度,把寄递渠道安全管理“三项制度”落细落实落到位,严防涉枪涉爆、涉黄涉非、涉毒涉危等禁寄物品进入寄递渠道。同时持续加强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督导邮政快递企业严格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关于法定节假日薪酬待遇有关规定。各邮政快递企业切实保障节日期间寄递服务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运营网络动态管理,统筹安排生产资源,提前做好运力和人力调配;全力保障基层网点,尤其是确保农村和末端网点运营稳定。

    2023-10-07
  • “黄金周”内蒙古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8.48亿元

    本报10月6日讯10月6日晚,自治区文旅厅发布消息,为期8天的中秋、国庆假期,全区共接待国内游客2306.01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是去年同期的6.06倍,按可比口径是2019年同期的1.35倍;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8.48亿元,按可比口径是去年同期的7.23倍,按可比口径是2019年的1.18倍。


    这个假期,秋色迷人、气候宜人,是许多人饱览祖国山河、发现美好中国的最佳时机。携程大数据显示,目的地为内蒙古的“超级假期”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315%,跨省订单占比超五成,跨省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82%。客源地Top:北京、上海、天津、沈阳、西安。新疆、云南等距离较远的边疆地区成为全国游客出游的热点区域,从“十一”机票数据来看,对比“五一”期间旅客人次增速最快的目的地Top10为:海拉尔、喀什、乌鲁木齐、丽江、贵阳、兰州、拉萨、昆明、西宁、桂林,多为西南、西北地区长途旅游目的地。

    2023-10-07
  • “超级黄金周”内蒙古已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1.81亿元

    本报10月5日讯自治区文旅厅发布消息,中秋、国庆假期第六日,内蒙古接待国内游客314.17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11.28倍,是2019年同期的1.51倍。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2.4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4.52倍,是2019年同期的1.45倍。


    “超级黄金周”已经过去6天,内蒙古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767.60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5.93倍,是2019年同期的1.32倍。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1.81亿元,是去年同期的7.05倍,是2019年同期的1.17倍。

    2023-10-06
  • 建设数字政府改善营商环境




    省数字政府运营中心大屏。本报见习记者张春雷摄


    “秒批秒办”,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

    新生儿出生、企业开办等13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

    企业诚信扫码可见,全省赋码市场主体168万家。

    招商引资、减税降费、奖励补助、惠民补贴……

    惠企政策服务平台实现直达快享,让政策找企业……

    数据多跑路,服务有温度。这一系列让企业、群众充满获得感的政务服务,其背后的支撑是以“数跑龙江”为统领的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塑造良好营商环境。

    数跑龙江跑出数字政府大平台

    走进位于哈尔滨市中山路市民大厦九楼的省数字政府运营中心,3米多高、18米宽的大屏上时时展示着数字政府的各类信息,这里是数字政府统筹、管理的核心枢纽,是数字政府运营的大脑。政务服务、企业群众诉求、社会管理、生态环境……705亿条数据资源、独具龙江特色的应用场景汇聚于此,一屏统览,并共享到全省各地。

    按照省委书记许勤“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打造透明高效政务环境”的工作部署和省长梁惠玲“坚持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三化一体’推进,着力打造高水平数字政府”的工作要求,副省长余建亲自指挥调度,各地各部门协同联动、合力攻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以“数跑龙江”为统领,全面打造企业和群众办事环节最简、材料最少、时限最短、费用最小、便利度最优、满意度最高的“六最”特色营商品牌。

    “2022年9月,省委省政府擘画蓝图,正式启动实施全省数字政府建设。仅9个月时间,从无到有,从‘有用能用’向‘好用爱用’迈进,我省数字政府以迅跑态势建设。”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党组书记孙恒义介绍。

    标准先行,我省聘请23名国内知名专家组建数字政府专家委员会,组织制定数字政府建设技术规范95项;数据共享,发布省级数据目录超4000条,市(地)数据目录1.8万条,基本形成全省政务数据资源“一本账”,为全省提供数据共享服务超50亿次,省级数据资源中心汇聚、治理数据总量突破705亿条,年底前可突破千亿条。

    建成一体化安全运营中心,建立了“3355”安全技术构架,制发了98个安全制度,持续开展安全监测、通报预警、安全演练、数据分级分类保护等安全运维工作,落实7×24小时安全监测响应机制,累计阻断网络攻击558万次。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护网2023”网络攻防演习中,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授予“护网2023”优秀单位称号。

    数字赋能跑出惠企便民加速度

    惠企政策“找不到”“读不懂”“兑现慢”,企业“不会办、往返跑”,怎样破解这一难题?在数字政府建设框架下,由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打造的惠企政策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为企业、为政策、为部门画出政策兑现“三张像”,实现政策精准推送、资金兑付推演、政策落地监督,汇聚国家、省、市(地)、县(市、区)惠企政策事项936条。2023年8月18日,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典型案例。

    持续优化“一件事”,赋能“一条链”。新生儿出生、员工录用、灵活就业、企业开办等13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上线运行,群众到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填一张表单、跑一次完成。以一链条为支撑,对“一件事”流程上的各个节点进行数据赋能,全面推动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等高频电子证照应用,通过数据流、业务流、管理流“三流”融合,13个“一件事”总体上减环节79%、减材料54%、减时限57%、减跑动85%。

    数在云上算、证在链上转、事在网上办,数字政府建设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办事便利度。

    “原以为得跑十来天,需要提供很多证件,现在真是方便快捷。”哈尔滨市民张晓艺所在的企业用电量很大,以往在办理高压电入户时必须提供房产证、土地使用证、企业营业执照等多个证件,现在仅凭刷脸,她就办完了所有手续。

    “今天本来只想到营业厅咨询一下电表过户的事,啥证件都没带,没想到刷个脸就把业务办好了,真是太方便了!”饶河县饶河镇市民李先生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了机器上简单的几步操作流程,通过“刷脸办电”,3分钟的功夫就办理完了过户业务。

    一证办电、刷脸办电……秒批秒办的背后,是在数字赋能下正在完善的新型政务服务体系,形成了数据支撑、应用支撑、平台支撑、服务支撑4个方面28项主要共性支撑能力。电子政务外网双平面成功实现互联互通,建立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证照、统一公共支付、统一物流、统一短信的“六统一”共性应用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省市县乡四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为100%。

    赋码生活现实场景应用加速拓展

    前不久,以“大庆桑梓情汇聚新动能”为主题的大庆市企业家发展大会暨庆商联谊会上,现场发布了数字利企“码上行”。码上响应、码上融资、码上信用、码上创业等“一码十功能”模式,让企业家切实感受到数字化政务服务的便利。而这,就是我省打造“龙江码”的系列特色应用功能。

    在省数字政府运营中心大屏上,政务服务篇、营商看经济、群众诉求篇、企业诉求篇等多个版块涵盖众多应用场景。

    点开营商看经济一栏,选取全省13个市(地)的73个商圈,通过数据看各商圈的人流量变化,可为经济活跃度提供相应的佐证。以今年6月份为例,可以看出哈尔滨中央大街、佳木斯华联、大庆百货大楼等商圈人流量达到同期的3.16倍、4.58倍、4.29倍。

    点开群众诉求板块,可以看到全省13个市(地)12345群众热线诉求,通过宜居度、公正度、安全度、便利度、活跃度等5个维度,时时感知各地群众诉求情况,有的放矢,精准解决。同时,热线数据和信访数据共享融合,及时预警“弱信号”演变成“强信息”,有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用数据说话、凭数据决策、靠数据服务……我省数字政府建设通过坚实的云支撑、畅通的网支撑、充分的数支撑、便利的端支撑,重点围绕“4567”现代产业体系,致力于打造涉及政务、融资、招标、康养等具有龙江特色的300+标志性数据应用场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面向未来,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将主动拥抱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具备龙江特色的政务大模型应用,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为推动龙江振兴发展和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党组书记孙恒义最后说。

    2023-09-28
  • “衡马”跑出旅游发展新活力

    衡水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持续增强品位意识,展现最美城市形象,焕发了新时代衡水经济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衡马”已经是“大儒之乡、生态湖城”的重要推介平台,带动了旅游发展,促进了招商引资,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衡水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河北经济日报讯9月24日上午7时30分,伴随着一声发令枪响,2023衡水湖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第三站)在衡水湖马拉松广场开赛,2万名跑友在风景如画的衡水湖畔激情竞速。最终,选手桑吉东知获得2023衡水湖马拉松赛男子组冠军;选手路颖获得2023衡水湖马拉松赛女子组冠军。

    “衡马”自2012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12届,已成为展示衡水历史文化和城市形象的亮丽体育名片。“衡马”从2012年首次办赛即脱颖而出,被中国田径协会评为“银牌赛事”;2013年更进一步,被评为“金牌赛事”;2014年开始承办全国马拉松锦标赛;2017年开始成为世界田径标牌赛事一员,被评为世界田径“铜标”赛事,2018年被评为“银标”赛事,2019年被评为“金标”赛事,成为国内第九场、河北省唯一一场“双金赛事”。经过十年的磨砺和培育,“衡马”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具特色与吸引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

    本届“衡马”以“绿色马拉松,大美衡水湖”为主题,突出“健身、健康、绿色、公益、幸福”的办赛理念,依托衡水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环湖特色、优美的赛道环境,推动全民健身和城市健康发展深度融合,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作出了新的贡献。

    赛事组委会为成绩破三的跑者,设计专属“破三戒指”,打造专属“破三海报”,提升跑者荣誉感,并设立3星PB(个人最好成绩)勋章挑战,持续助力跑者在“衡马”实现PB。

    今年的赛事继续沿用经典环湖赛道,在环境打造、色彩搭配、形象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专门构思,在层次布局、花卉绿植摆放等多个方面,既与原赛道整体风格融为一体,又体现周边环境的独有特色。在赛道沿线增设啦啦队、音乐加油站、击掌互动点,并组织桃城区传统架鼓、安平县管子演奏、冀州衡尚营战鼓、枣强舞龙等独具衡水特色的演出,同时在赛事现场打造“衡马之星”跑者形象墙和人名墙,营造出浓厚热烈的赛事氛围、传递着赛事一往无前的“勇衡”精神。

    今年赛事组委会共选派479名裁判员、2300名志愿者,在参赛物品领取、竞赛组织、起终点服务、存取包、赛道服务保障、医疗观察、补给站等岗位,为所有参赛运动员提供最优质的赛事服务。组委会还为全程马拉松的参赛选手提供特色完赛物品,在马拉松官网向跑者推荐了314家食宿宾馆,对宾馆进行赛事服务宣导,为跑步者提供赛事当天提前开餐、延迟退房、入住优惠等服务,满足选手们的需求和期待。让所有跑者体验“来到衡水就像回家”的温馨,用“衡马”的贴心、耐心、细心,让全国各地的跑友放心、暖心、舒心。

    安全方面,赛事组委会制定了严格的赛事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医疗保障方案、安全保障方案等,并建立了“熔断”机制。引入马拉松智能安全急救系统,提高赛事安全保障运行效率。合理布置医疗站点,设置急救站2个,医疗点13个,医疗小组13个,急救车35辆,增加移动AED急救人员40人,安排3辆重症监护型负压急救车和随车医护人员,做到线路全覆盖、无死角,并在重点监测点架设高清摄像机。从全市警察队伍中选拔了200多名警察组成护跑团,全力以赴保障赛事安全。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选手桑吉东知以2小时12分31秒的成绩获得了2023衡水湖马拉松赛男子组冠军;选手路颖以2小时28分51秒的成绩获得了2023衡水湖马拉松赛女子组冠军。


    近年来,衡水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持续增强品位意识,展现最美城市形象,焕发了新时代衡水经济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展现了新时代衡水儿女艰苦奋斗、创新创业的良好精神风貌。“衡马”已经是“大儒之乡、生态湖城”的重要推介平台,带动了旅游发展,促进了招商引资,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衡水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2023-09-27
  • 3000万元文旅消费券升温中秋国庆假期

    湖北日报讯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武汉市各大旅游景区、特色街区、文博场馆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9月26日晚,3000万元武汉文旅消费券已提前开抢。

    一系列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主题活动上新。中秋节当天启动的2023武汉城市漫游集章打卡活动,通过线下10个点位集章打卡、线上平台联动传播,吸引大学生等游客群体假期打卡武汉。举办“武汉之声”十周年特别展演,首次将室内音乐现场搬到户外演出。在欢乐谷恺撒宫、园博园长江文明馆推出元宇宙游戏剧《王国悖论日》、长江主题科学秀《长江环游记》,打造园区特色互动项目。在江岸区保元里举办“我爱中国红”沉浸式红色艺术展,感悟红色文化,打卡汉口历史风貌街区。在甘露山文创城梦华里商业街举办“宋韵新潮梦华甘露”游园会,推出古风文创市集、无人机表演等活动。

    深化文旅融合,推出系列文旅体验项目。晴川阁联合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推出《大禹晴川情》夜游实景演出,首次将“武汉杖头木偶戏”和武汉“大禹治水”传说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融合,打造沉浸式演艺项目,展现楚风汉韵。江汉关博物馆推出“博物馆之恋—武汉博物馆之城数字化展览”,通过数字化展览,展示武汉市博物馆资源,展现“百馆之城”的魅力。


    9月26日晚,3000万元武汉文旅消费券开抢,市民、游客可通过美团、携程、抖音、文惠通、文旅码等平台抢券,到全市450余家文旅商户消费,享受政府财政补贴7折优惠。9月27日,“2023武汉文旅迎新惠民活动”将送出10万张惠民券,邀请大一新生免费游览武汉七大经典景区。同时,武汉市文旅局联合美团、支付宝等平台,举办“武汉生活美食节”“武汉过早生活节”等美食体验活动,其中,支付宝平台投放30万元过早专享现金红包,美团联合上百余家品牌商家发放超2000万元美食优惠打折券,让市民、游客享受假日福利,尽情品尝汉派美食。

    2023-09-27
  • 我市长假期间将推出演出142场次

    重庆日报讯音乐节、演唱会、儿童剧、脱口秀……在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假期,重庆将推出营业性演出142场次。面对复苏的演出市场,如何加强监管?9月21日,市文化旅游委组织召开全市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提升大型演出活动管理水平,促进演出市场高质量发展。

    今年来,重庆演唱会持续“爆仓”,音乐会轮番上演,喜剧脱口秀常态化开演,演出市场迎来强劲复苏。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市共审批营业性演出1729批次,同比增长48.8%;举办各类营业性演出1.67万场次,同比增长39.1%;观演人次达124.4万人次,票房收入3.6亿元。其中: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13场、观众136456人次,以不到1%的场次占比贡献了31%的票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接下来,在中秋国庆假期,我市还将推出音乐节、演唱会、儿童剧、脱口秀等系列营业性演出142场次,10余场大型演唱会也将在接下来的2个月里落地重庆。

    为全面提升大型演出活动管理水平,市文化旅游委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做好审批管理,营造良好政务环境;强化意识形态内容审核,建立演出举办单位“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强化票务监管,落实实名制购票、建立大型演出活动退票机制等措施。

    同时,市文化旅游委要求各区县文化旅游部门履行好属地责任,强化演出内容审批把关,依法履行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委属各专业文艺院团、演出企业要压实其主办和举办的大型演出活动的主体责任,确保演出活动安全;各大型演出活动举办单位要对演出内容、票务经营、演员组织、现场管理等进行全流程把控,积极配合做好行业监管等。

    针对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长假的演出高峰,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还将会同相关部门,联合依法打击“黄牛”炒票、倒卖演出票证、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督促演出举办单位严格执行大型演出活动实名购票、实名入场和退票机制,要求其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等。

    2023-09-27
  • 内蒙古已下达43.87亿元农保保费补贴资金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了解到,2023年以来,内蒙古累计下达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43.87亿元,降低了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为全区农业稳产保驾护航。

    其中,自治区财政厅在提前下达2023年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资金25.72亿元、自治区保费补贴资金15.55亿元的基础上,针对入秋以来全区灾情多发的实际和防灾减灾工作需要,又迅速组织下达自治区保费补贴资金2.6亿元,支持全区各地及承保机构加快推进工作进度,督促各级财政部门按照承保进度及签单情况,及时足额拨付保费补贴资金,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将受灾地区农户损失降至最低。

    今年以来,受干旱、冰雹、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内蒙古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为此,自治区财政厅积极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相关部署,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及时开展相关防灾救灾工作,并统筹各方力量全力应对灾情,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防灾救灾作用。

    首先,灾情发生后,自治区财政厅迅速响应,督促承保机构组织有关人员及农业技术专家及时前往一线核查灾情,引导承保机构优化简化理赔流程和手续,提高理赔效率,开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做到“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确保赔款迅速抵达受灾一线,有力支援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

    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7个乡镇发生连续暴雨后,受灾农作物超50万亩,涉及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工作人员充分运用遥感等辅助技术手段,完成全部受灾地块查勘。截至8月中旬,全区各承保机构本年度已完成22.73万投保户的理赔工作,支付理赔金额17.9亿元,赔款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67.07%。

    其次,自治区财政厅与农业保险工作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及承保机构积极协作配合,加大防灾减损投入力度,多措并举提高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共同构建灾前预防、灾中减损、灾后赔付一体化服务体系,推动“防赔并举、以防为先”的农业保险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赤峰市喀喇沁旗冰雹灾害使小牛群镇三姓庄村2000多亩马铃薯种植户受灾,承保机构邀请专家共同研究减损措施,后投入防灾减损资金用于购买马铃薯叶面肥、植保无人机和马铃薯防虫药品等,促进了马铃薯再生长,减少了农户损失。截至8月中旬,全区各承保机构本年度已投入防灾减损资金9858.85万元。

    2023-09-27

  • 首 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