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亿美元首付款再创纪录国产创新药从“中国新”迈向“全球新”

    12月12日,百利天恒宣布将EGFR/HER3ADC新药BL-B01D1的中国外全球权益授权给百时美施贵宝(BMS),该药成为我国首款成功出海的双抗ADC新药。8亿美元首付款、84亿美元的潜在交易总额均打破了国产创新药单个项目出海的纪录,再一次证明国产创新药研发实力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2023年,被誉为中国药企出海“元年”,国产创新药出海迎来空前大爆发,中国本土药企license-out(出海授权)的数量首次超过license-in(许可引进),对外授权合作规模一再创下新高,多个国产创新药品成功闯关欧美市场获批上市。

    百利天恒与BMS的交易再次点燃了市场对国内创新药领域的投资信心。行业人士认为,这些产品和管线能够出海,是过去5至10年厚积薄发的结果,这代表着我国本土创新已经从量变走向质变。

    国产创新药出海提速

    根据公告,百利天恒与BMS将分担BL-B01D1全球开发费用,以及在美国市场的利润和亏损,BMS将获得中国市场的销售分成,美国和中国以外,百利天恒将获得BMS的销售分成。

    根据合作协议,BMS将向百利天恒全资子公司SystImmune支付8亿美元的首付款,和最高可达5亿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以及最高可达71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潜在总交易金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其中,8亿美元的首付款和84亿美元的潜在交易总额,都创下了国产创新药单个项目出海的纪录。

    随着国内创新药的不断发展,中国医药创新已跻身全球研发前列,创新药及研发技术平台逐渐得到全球认可;同时,全球创新药融资环境在2023年有所改善,供需迎来双向奔赴,国内创新药“借船出海”速度加快。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今年第四季度,我国就有超过15个出海授权项目,涉及恒瑞医药、复宏汉霖、传奇生物及翰森制药等企业。其中,恒瑞医药交易数量最多,占据3个。也不乏超10亿美元的重磅交易。

    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创新药研发不断推进,除了“借船出海”,“自主出海”的案例也不断涌现,今年内就有多款新药成功闯关欧美市场获批上市。

    仅近一个半月以来,百奥泰的生物类似药贝伐珠单抗注射液(BAT1706)获得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批准,成为公司继托珠单抗之后第二个获得FDA上市批准的产品;君实生物宣布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TGA)已受理其抗肿瘤免疫疗法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的上市许可申请,在此之前,该药已获得FDA批准上市,成为首个获FDA批准上市的中国抗PD-1单抗。亿帆医药的第三代白细胞生长因子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获得FDA批准上市。和黄医药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呋喹替尼获得FDA批准上市,成为目前美国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治疗经治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针对全部三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的高选择性抑制剂。

    从药物类型来看,随着中国药企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出海药物已不再由小分子化药和抗体类药物主导,靶向性更强且疗效更具优势的双抗药物和抗体偶联药物在海外销售中获得增量,国产创新药凭借新一代生物技术逐渐在世界舞台上赢得一席之地。

    差异化临床价值获得定价权

    在行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出海,就出局。”

    一方面,国内集采政策与国家医保谈判带来药价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创新药的周期长、投入大。受此影响,创新药企收回投资甚至获取利润的压力越来越大,亟待破局。对此,受访的多位创新药企负责人的共识是:“新药研发一定是全球化的,真正的创新药就应该追求全球效应。”这意味着,对于所有真正做创新药的企业来说,出海并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不负所望的是,海外市场对于我国创新药的确给予了更多的“溢价”,这不仅与当地医保筹资和支付能力相关,更和产品本身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方面过硬的产品力影响密切。

    作为进军美国创新药市场的先行者,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凭借III期临床试验“头对头”结果的过硬临床数据,为自身获得更多定价权。据太平洋证券的研究报告,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海外市场的售价达到国内的17倍。

    近期,武田制药官网公示了与和黄医药合作的呋喹替尼价格,25200美元/盒(5毫克*21粒)(人民币约18万元),几乎是国内定价的24倍。君实合作伙伴Coherus也公示了PD-1特瑞普利单抗在美定价,8892.03美元/瓶,折合人民币超过6万元,是国内定价的30多倍。传奇生物的BCMACAR-T疗法西达基奥仑赛,销售表现同样令人瞩目。在美国市场,西达基奥仑赛的定价仅次于全球首款上市产品Kymriah,超过46万美元。

    较高的价格提升了利润,也鼓励药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从而打造真正具备差异化临床价值的创新药。

    美国已不是唯一目的地。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医药产品出口额最大的地区是东盟,出口额在过去10年间增长了1.8倍。同时,我国医药产品向拉美国家的出口额也超过百亿美元。今年,中东、北非等地也成为我国创新药出海的重要目的地。

    10月,恒瑞宣布与印度药企瑞迪博士实验室达成协议,将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靶向药物马来酸吡咯替尼片在印度地区开发和商业化权利转让给后者;9月,百济神州PD-1替雷利珠单抗在欧盟获批首个适应证,成为首个出海欧洲的国产PD-1;3月,君实生物官宣将与康联达生技设立合资公司,于东南亚多国合作开发和商业化PD-1特瑞普利单抗。


    中国创新药崛起未来能走到怎样的高度?又会创造多少传奇?我们更加期待。

    2023-12-13
  • 3家企业在首届链博会上签回2.7亿元大单

    巴彦淖尔



    3家企业在首届链博会上签回2.7亿元大单


    内蒙古日报巴彦淖尔12月10日电日前,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举办,巴彦淖尔3家企业在内蒙古企业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成功签约4个项目,总投资额约2.7亿元。

    据悉,巴彦淖尔市精选了肉羊、果蔬酿造、葵花、中药材、农业数字科技等6家产业代表性龙头企业参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绿色农业链组合,通过以点带面、以链为媒,广泛宣传全市优质农牧企业和产品,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推动优势互补,促进优质农畜产品走出去,助力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链博会为我们搭建了贸易促进、投资合作、创新集聚和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巴彦淖尔市贸促会会长许红介绍,“链博会期间,我市还将举办绿色农业、清洁能源招商引资座谈会,充分利用链博会平台,开展国内外经贸交流合作和招商引资工作,向广大参展企业广泛宣传推介巴彦淖尔的资源、项目、投资优势,吸引更多的企业在巴彦淖尔投资兴业。”


    据了解,首届链博会旨在打造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新实践。期间还将举办6场专题论坛、贸促智库论坛暨《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发布会和20多场配套活动。

    2023-12-11
  • 千亿化妆品产业这一年:内卷求生、创新蝶变

    消费者需求已从“单一需求”向场景化、更具体、更精准的“多维度”需求开始转变。

    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的小城胶州,12月的初冬里,下午5点多天就黑了,胶州路上的一家化妆品生产车间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这里的工人们正在抓紧赶制冻干精华眼膜订单,这类新型的眼膜产品,吸引了来自广州部分化妆品生产企业的上门考察。

    广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东刘键即是上门客户之一,该公司长期从事眼膜产品开发,今年以来公司上下越发觉得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挑剔,过去入局人数不多且还算‘宽敞’的眼膜赛道也变得拥挤起来,显得十分内卷。”刘健说,为了改变现状,公司不得不开辟新的产品赛道,扩大市场话语权。

    刘健踏足山东之前的几天,2023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行业年会暨高质量发展大会近期召开,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颜江瑛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化妆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的同时,信息爆炸时代加上疫情冲击,消费者认知更加理智,不再被传统的广告营销所撼动进行冲动消费,且消费需求多样,消费者需求已从“单一需求”向场景化、更具体、更精准的“多维度”需求开始转变。

    “风口”变了

    在化妆品行业耕耘十余载,刘健感觉即将过去的2023年几乎是自己从业以来最难熬的一年。刘健所在的公司,主要从事品牌代理及OEM环节,过去他们习惯找大的渠道代理,通过其背书,产品可以得到较好的销售,利润也较为稳定,日子过得还算滋润。然而,随着3年疫情的冲击后,这一市场似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让刘健感受最深的是,“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价格接受度预期值越来越低,包括最早保持高客单价的品牌,今年以来价格体系越做越低。”

    某医药上市公司化妆品事业部负责人李琪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营销推广端业内在卷“成分”、卷“浓度”的同时,“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价格接受度预期值越来越低,并且渠道给品牌背书的能力也在逐步减弱。”

    来自小红书的一位嘉宾现场分享了一组数据,中国消费者化妆品月均消费调查显示,88.3%的消费者月均消费不足1000元,而49.4%的消费者月均消费不足500元。不过,消费者的“美容护肤理念逐步增强,对化妆品消费意识逐渐形成。”

    在2023中国香化行业年会上,根据欧特欧咨询公司数据显示,2023年“双11”期间,多个知名品牌的品牌均价折扣率(即到手价均价/原价均价)比2022年更低。比如欧莱雅,2022年双11品牌均价折扣率为88.7%,2023年双11品牌均价折扣率为83.2%;赫莲娜2022年双11品牌均价折扣率为97.4%,2023年双11品牌均价折扣率为87.5%。而网上零售额TOP10品牌中,国产头部品牌珀莱雅和薇诺娜折扣程度最高。

    消费者更加理性,渠道对于产品的背书能力似乎也在大打折扣。

    “以前的一些渠道是有给品牌背书的能力,比如屈臣氏等很多品牌。”李琪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只要能够搭上渠道的列车,产品销量自然不会差。

    “但现在我觉得渠道给品牌背书的能力基本上是没有了,大家都喜欢做有流量的生意,不愿意去做一个新的品牌或者说市场上体量很小的品牌。”李琪表示,以前大家会觉得某个品牌被李佳琦带货直播过,就一定能爆单,所以大家拼死拼活地上这一渠道,而现在会发现李佳琦他可能还有这种能力,但不是所有的产品他带过之后都能爆单。

    诚然,国货品牌困在流量里也持续受到业界广泛争议。国货品牌花西子就曾与李佳琦深度捆绑。4年前,花西子官宣李佳琦为品牌首席推荐官,彼时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品牌成立仅两年。借助“口红一哥”的流量,花西子当年销售额达到11.3亿元,同比2018年暴涨25倍。以花西子为代表的新锐美妆品牌,在这一年大放异彩。然而,随着今年以来,李佳琦身上的“争议事件”影响,花西子的销量也受到影响。

    颜江瑛介绍,网络环境之下,流量机制算法压制了品牌自主性,网红产品能力参差不齐,流量红利消退的情况下,销售量并不等于利润率。

    与过去知名网红主播带货品牌数量持续飙升不同,今年双十一期间,有业内人士发现,李佳琦直播间代言化妆品品牌数量在下降。

    “李佳琦美妆个护直播带货商品数减少。”据欧特欧咨询公司数据,2023年,李佳琦美妆个护直播品牌数达237个,2022年直播品牌数达244个;2023年,李佳琦美妆个护直播商品数达590个,2022年直播商品数达661个。

    相比传统的线下渠道,电商渠道不受覆盖半径范围的限制,能够覆盖更多消费者,价格等信息更透明,集中投放的资源能够更高效地转化,这为新品牌快速崛起,突破线下渠道推广的成本壁垒提供良好契机,当前,资源集中投放在品牌明星大单品,抢占消费者心智的营销方式成为主流。

    对于新消费品牌的崛起,营销圈内曾有一句戏谑式的总结:5000篇小红书测评、2000篇知乎问答、搞定李佳琦,便等于一个新品牌。


    当下,线下渠道依然是目前化妆品行业的主流。颜江瑛指出,化妆品销售渠道正在上下融合,不能忽视线下渠道,2022年百货、超市、专营店三大渠道的市场份额高达51.3%,高于电商渠道的42.3%,线下渠道整体仍大于线上,“消费者越来越专业,追求体验感与情绪价值。”











    “低成本”竞争已过


    从宏观角度而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成为包括化妆品行业在内的“三重压力”。“低成本的竞争模式已经走到尽头”。知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在2023中国香化行业年会现场表示,未来,企业必然要走向高质量的发展模式。

    颜江瑛表示,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行业已进入新时代,一方面,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规助力行业成长。另一方面,从各大高校开设化妆品专业到消费需求多样化,也让行业发展变得更加成熟和具有想象空间。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获悉,化妆品生产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底,中国化妆品生产企业共5512家,同比增长10.79%。

    化妆品注册备案情况方面,据国家药监局统计,截至2023年6月底,国产普通化妆品118.2万余个,国产特殊化妆品1.6万余个,进口普通化妆品5.1万余个,进口特殊化妆品6700余个。

    2021年及2022年备案前十的品类,是护肤类、清洁类和彩妆类等,市场需求仍集中在基础护肤功效产品。2021年“面部护理套装及化妆水/爽肤水”在2022年被“唇彩/唇蜜/唇釉及香水”替代,彩妆、个护等品类备案量也在迅速增长,国产普通化妆品产品迭代更新加快。

    2022年备案量前十位的产品功效是保湿、美容修饰、清洁、芳香、护发、抗皱、紧致、舒缓、修护和控油保湿备案数远超其他功效备案数,占总量的47.3%。

    护肤品赛道方面,中国护肤品行业整体呈增长态势,2023年市场规模为2804.0亿元,同比增长9.3%。彩妆赛道方面,中国彩妆行业市场规模在2020年出现小幅下滑后,于2021年开始回升。2023年市场规模为585.0亿元,同比增长13.0%。

    近十年来护肤品品牌对消费市场持续投入和普及,消费者的肌肤护理意识日益增强,护肤品消费理念得到更新,从而促进了护肤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虽然化妆品产业成长快速,但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也不少。在年会现场,颜江瑛直指当前化妆品行业遭遇的几大问题,其一是标准混乱。

    截至2022年,我国已发布的现行有效及即将实施的化妆品标准共655项,其中:国家标准183项,行业标准204项,地方标准41项,团体标准211项,1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1项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14项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

    “国家标准滞后、行业标准不足、团体标准过乱,标出多门、标准不准,采用困难,是现在化妆品标准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颜江瑛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已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相关组织,开展相关标准修制订管理工作。

    颜江瑛还指出,接班人的培养问题,已成为中国化妆品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化妆品及新原料的安全评价工作越来越严格,但当前行业存在缺乏毒理学数据、安评人员等。

    即使面临如此多问题,但中国化妆品行业消费在持续攀升,头部企业的创新趋势明显。据此次年会披露数据,2023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169.0亿元,同比增长6.4%,2025年有望增至5791.0亿元。

    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以及审美意识、悦己意识增强等因素驱动下,国内化妆品消费持续攀升,未来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将会迎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研发已成为当前企业创新的重要支柱。”颜江瑛认为,研发布局进度加快,核心原料成为大单品打造关键,未来差异化原料和工艺技术有望成为美妆品牌竞争壁垒,将成为行业长期发展趋势。短期来看,通过配方创新实现效果差异以及挖掘需求定位差异等更突出。

    “‘科技力’并不是一味追求热点成分或者拼成分和含量,虽得一时之快,但无持久之力,终将沦为‘廉价平替’之流。”华熙生物个人健康消费品研发总监刘喆认为,深挖自身特色,全链路科技创新,强化品牌专属记忆点,才是正确之路。

    2023-12-05
  • 11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为101.3%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5日)公布11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从指数变化情况来看,随着需求进入传统淡季,商品库存持续累积,但从销售指数的变化来看,国内需求在各项稳投资促消费政策的提振下,仍有保持稳定的基础。

    11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为101.3%,较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11月份大宗商品供应指数为101.1%,较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各主要商品中,钢铁供应量继续增加,增速继续加快;原煤、有色金属、化工和汽车供应量均有所增加,但增速有所减缓;铁矿石、成品油供应量出现下降。

    从销售情况看,11月份大宗商品销售指数为101.3%,连续两个月出现回调,显示国内大宗商品市场需求进入淡季。各主要商品中,有色金属和汽车销售量继续增加,增速继续加快;钢铁、成品油和化工销售量均有所增加,增速有所减缓;原煤、铁矿石销售量出现下降。

    从库存情况看,11月份大宗商品库存指数为101.7%,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升至近九个月内的最高点,整体商品库存量连续两个月出现增加。

    综合来看,中国大宗商品指数连续两个月回调,既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也表明当前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特别是需求回升动能仍显不足。

    专家表示,在各项稳投资、促消费政策的提振下,国内需求仍有保持稳定的基础。

    2023-12-05
  • 2023年中非农产品贸易额有望突破100亿美元

    新华社三亚11月14日电2023年,中非农产品贸易额有望突破100亿美元,比十年前翻了近一番。下一个十年,中非农产品贸易额争取突破200亿美元。

    这是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14日在海南三亚召开的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上介绍的。

    唐仁健在论坛上表示,近年来,中国自非洲进口优质特色农产品规模快速增长,即使在疫情期间也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速。截至2021年底,中国企业在非洲涉农投资存量达128亿人民币,年均增长11.4%,带动3万多人就业。中方将组织中非农业贸易和投资促进活动,继续为非洲国家来华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提供便利,支持共建农业合作园区,争取下一个十年中非农产品贸易额再翻一番,突破200亿美元。中方鼓励更多经营主体走进非洲,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加大对非农业投资。


    据了解,由农业农村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于11月13日至15日在海南三亚举行。论坛以“粮安非洲,谱写中非农业合作新篇章”为主题,邀请非洲各国的农业部门官员、驻华使节,以及非盟、非洲绿色革命联盟等国际组织代表参会。同时,还有来自国内各省区市农业部门、科研机构、企业代表参加。与会嘉宾围绕《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开展中非农业合作战略对接和政策交流,总结合作成果、经验并谋划未来合作。

    2023-11-15
  • “亿吨大港”与“千亿产业”齐飞

    港口赋能大产业产业牵引大物流






    “亿吨大港”与“千亿产业”齐飞













    荆州港盐卡港区鸟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曙松摄)


    11月10日上午,一艘满载石英砂的货轮停靠在荆州港盐卡港区码头,高大的橙色门座起重机挥舞铲斗,将石英砂精准地装入集装箱,再由卡车送往7公里外的亿钧耀能公司,用于生产光伏玻璃。

    亿钧耀能位于荆州经开区,原本是一家传统玻璃制造企业,近年来坚持走精深加工道路,加速转型升级。2021年,该公司瞄准光伏装备领域,投资100亿元,分三期建设光伏新材产业园,产品涵盖光伏基板、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光伏面板等全产业链,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100亿元。

    随着一期、二期项目陆续投产,亿钧耀能对石英砂的需求与日俱增,这给盐卡港带来商机。

    保障企业生产所需,荆州港务集团新开拓5条进出盐卡港区的石英砂运输通道,包括广西北海、广东湛江、江苏南通、江西九江、福建晋江等。

    盐卡港区党总支书记秦启军说,今年1月至10月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70.53万吨,同比增长59.13%,其中石英砂86.7万吨,占到近三成。亿钧耀能光伏新材产业园三期投产后,港口石英砂年供应量将超过200万吨。

    “港口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亿钧耀能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玻璃产品通过货车运输,不宜超过500公里,否则会造成较大损耗。盐卡港通江达海,不仅辐射范围更广、成本更低,还能有效解决原料来源问题。

    类似故事在荆州各港区和企业之间上演。近年来,荆州市抢抓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加快构建“4611”现代产业体系,一批百亿级重大优质项目在荆州落地生根。去年以来,美的“空冰洗”荆州三大基地、亿钧耀能光伏产业园、玖龙纸业、华鲁恒升等百亿项目接连投产,为港口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2022年,荆州经济总量、工业总产值双双突破3000亿元,站上历史新起点。同年,荆州港口吞吐量达到6656万吨,相比2020年几乎翻倍;今年1月至10月已完成6353.2万吨,接近去年总量95%。

    “港口运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荆州产业的强劲发展。”荆州港务集团生产部部长孟庆宇说,“荆州的产业突围方向,就是我们港口的发展方向。”荆州港将紧密围绕荆州市现代产业布局,做大规模,做强能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荆州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千亿产业”目标,加快完善码头、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流运输港、产业港、贸易港、服务港、功能港“五港”并建,构建“铁水公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高标准建设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将荆州港打造为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2023-11-13
  • 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签下64.5亿元订单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11月12日,第三届中国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在广州落下帷幕。本届博览会达成项目签约额64.5亿元,其中合同签约39.5亿元,意向协议25亿元,现场销售额280万元。






    主办方举办总结表彰会现场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总经济师蔡立新介绍,本届博览会规模进一步扩大,500家参展企业、50余个种类800余种产品参展参销,实现了贸易洽谈、合作共赢。博览会在传承往届博览会开幕式、贸易签约、现场推介、总结表彰等活动的同时,首次搭建了网络直播间。截至11月11日,网络直播间开展直播共计28小时,累计浏览量358万人次,进一步扩大了展会的受众范围。展会期间,还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直播活动等全媒体传播方式,立体呈现新疆特色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本次博览会以“美丽新疆,林果飘香”为主题,全国18个省(区、市)、2个森林工业集团和新疆14个地(州、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约500家企业及多家国内外采购商参展。






    广州市民选购新疆林果产品



    中国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的前身是2009年开始举办的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广州)交易会,2018年升级为国家级展会,是全国林业重点展会之一。目前,该博览会已成为新疆林果产品在华南地区市场展示销售、促进粤新两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2023-11-13
  • 由链成群成都制造业加速聚集

    通威太阳能金堂厂区车间内,无人小车满地跑,生产一片忙碌


    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3个

    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

    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

    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个

    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4个

    新都区航空大部件产业集群

    温江区生物技术药产业集群

    青羊区航空配套产业集群

    武侯区微波射频产业集群

    日前,成都新都区航空大部件产业集群、温江区生物技术药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公布的2023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至此,成都国家级产业集群增至9个,包括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集珠成链,集链成群。聚焦产业“建圈强链”,近年来,成都产业集聚加快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瞄准8个产业生态圈28条重点产业链,成都企业从单兵作战到成体系竞争,产业从“链条”到“集群”加速聚集。

    梯度递进

    “支柱+新兴+未来”产业体系渐成

    近日,通威光伏产品转换效率年内第五次刷新世界纪录。这家新晋世界500强企业,已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高纯晶硅生产企业、全球出货量最大的电池片生产企业。

    独木不成林。经济学家常把一家龙头企业比作一棵大树,而把产业集群比作森林。一家企业不是地方产业的全貌,产业聚企成链、集链成群才能“枝繁叶茂”。通威的进阶之路背后,是成都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的加速崛起。

    日前出台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稳定快速增长相呼应,前三季度成都装备制造产业增长11.5%、电子信息产业增长7.1%。聚焦技术创新促进先进制造业优化升级,成都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支柱产业的强势领跑背后,是成都加快产业“建圈强链”,建设制造强市。2021年12月,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首次提出“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吹响产业高质量发展号角。去年召开的制造强市建设大会上,成都明确提出将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如今,8个产业生态圈、28个重点产业链,成都产业的主攻方向和发展趋势一目了然。

    今年的成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5年将打造2个万亿级优势产业和10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超过20%和15%。为此,成都致力于构建“支柱+新兴+未来”产业体系,重点推动支柱产业巩固发展优势、提升产业能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扩大产业规模,未来产业前瞻赛道布局、培育新的引领,总体形成梯度递进、接力有序的城市产业支撑。

    如今,除了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成都还从当前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长远的新增动力布局来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数字技术、新能源技术、材料技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在成都加速发展,基因治疗、空天动力、类脑智能、6G、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持续突破发展。

    加“数”前行

    成都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并且明确“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目标。质量优先、自主创新、绿色低碳、数字化、“双循环”,都是新型工业化的组成部分。

    此次新入选的2个产业集群,都有这些印记。以温江区生物技术药产业集群为例,近年来集群锚定发展医学、医药、医疗“三医融合”+大数据/AI产业等新赛道,形成以医药健康产业为主导,食品饮料、精密印务、电子信息为优势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目前已聚集各类企业2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53家,医药健康企业107家,“6类500强”和医药工业百强企业11家。

    在位于成都高新西区的西门子成都工厂,每隔一秒就有一个产品下线,这是成都首个灯塔工厂。2023年6月,西门子投入11亿元人民币,对成都数字化工厂进行扩建,以提升其本地研发和制造能力。西门子成都工厂总经理李永利介绍,正在建设的4期项目投用后,西门子成都工厂将成为西门子中国最大的工业自动化产品生产基地和PLC产品海外最大的研发中心。

    在灯塔工厂的带动下,目前成都已建设50家企业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数实融合让工业制造积蓄勃勃生机。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加快推动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近日,工信部公示了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成都共有巴莫科技、天味食品2家企业入选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华融化学、明珠家具等12家企业的20个场景入选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新型工业化的稳步推进,让更多市场主体向“新”而生,加“数”前行。“选择成都,就选择了AI发展快车道。来成都创业5年,我感觉来对了!服务有温度、办事有速度、产业有厚度,成都为广大市场主体营造了很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去年,公司在西南地区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350%。”来自深圳的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对成都不吝赞美。

    2023-11-10
  • 去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九点五万亿元

    11月9日,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在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式上联合发布了《2023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海洋发展指数为120.6,同比提升2.5%,海洋发展稳中提质。

    《报告》显示,海洋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2022年经济民生指数为123.9,比上年增长3.8%。2022年,海洋生产总值9.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海洋经济增长显示了较强的韧性。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9%,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渔民人均纯收入达3.2万元,社会民生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明显提高。2022年资源利用指数为122.0,比上年增长4.0%。2022年,用海用岛审批程序不断优化,批准用海面积19万公顷,海洋空间资源保障有力。海上风电发电量比上年增长116.2%,海洋能源开发利用能力显著增强。海水淡化日产能力比上年增加50万吨,海水利用能力稳步提高。

    高水平开放不断拓展。2022年对外开放指数为121.8,比上年增长3.0%。2022年,沿海港口积极开辟外贸新航线,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比上年增长5.0%,航运发展助力外贸稳定增长。沿海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创历史新高,达1484亿美元,国际贸易投资实现新突破。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22年科技创新指数为124.2,比上年增长2.0%。2022年,重点监测的海洋科研机构人均研发投入有所下降,比上年下降近10万元,但人才队伍规模逐渐壮大,研发人员比上年增长7.0%。海洋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每万名海洋研发人员发表海洋科技论文数和专利授权数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2.8%。

    近年来,我国海洋科技攻关不断提速,一批海洋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此外,海洋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海上风电+”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首次实现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直供海上油气田群,广东青洲、福建兴化湾、山东昌邑等“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示范项目稳步开展。天津港建成数字化料场平台,提升煤炭采制样系统智能化水平;日照港正式上线运行采用“5G+物联网”等新技术实施的“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智慧设备管理平台,提升智慧绿色港口效能。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晓健表示,近年来,随着海洋领域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国内需求持续释放,海洋经济延续较快恢复态势。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构建加快推进,海洋资源供给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经营主体信心有所提振,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升向好。预计随着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恢复,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海洋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完善,海洋经济将实现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2023-11-10
  • 内蒙古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225亿元

    内蒙古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225亿元






    占全国奶业产值三分之一多


    本报11月8日讯记者从11月8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推进奶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了解到,内蒙古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225亿元,占全国奶业产值的35.3%。

    近年来,在内蒙古出台的《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推进奶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推进奶业振兴九条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内蒙古奶业发展成效显著,成为全国首个生鲜乳产量突破700万吨的省份。2022年,全区奶牛存栏159.0万头,牛奶产量733.8万吨,规模以上乳制品产量415.2万吨。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奶牛存栏168.7万头、牛奶产量461.3万吨、乳制品产量349.8万吨,分别同比增长4.1%、6.8%和13.3%,持续领跑全国。

    为进一步推动自治区奶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提档,全力打造“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内蒙古近期出台了《推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这是内蒙古推进奶业振兴系列支持举措的升级版,也是一项含金量十足的政策。

    《推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加强“草源”基地建设、提升“种源”自给能力、稳固“奶源”供给保障、做优做强乳制品加工、强化品牌培育、强化消费引导、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监管水平、完善保障措施9个方面提出具体支持举措,推动内蒙古从农畜产品产量大区向农畜产品质量强区转变。


    2018年以来,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给予奶业持续支持,奶业发展处在全国领先地位。但随着内蒙古奶业的快速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对政策进行优化升级予以解决。自治区政府在深入研究分析当前奶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按照现有政策仍发挥作用的要保留、兄弟省区可借鉴的政策要吸纳、需要补充的政策要补足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科技引领、链式思维和高质量发展,形成了《推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2023-11-09
  • 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31012亿美元

    国家外汇局11月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12亿美元,较9月末下降138亿美元,降幅为0.44%。

    国家外汇局表示,2023年10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宏观经济数据、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下跌。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

    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从汇率因素看,受美国经济保持韧性、通胀粘性较强、美联储偏鹰派表态以及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影响,10月美元指数全月上涨0.5%至106.7;非美元货币中,日元、欧元分别对美元升值0.15%和0.24%,英镑对美元贬值0.60%。

    综合来看汇率因素导致外汇储备的非美元部分变化影响有限。从资产价格因素看,10月美国、日本国债收益率有所上行,主要股市整体回落,综合来看资产价格变化造成外储规模有所下降。

    温彬表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依然较大。但我国经济保持恢复向好态势,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三季度以来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未来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正在稳健向好。


    同时,随着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中美利差将趋向于收窄,也有利于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平衡,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2023-11-08
  • 【弘扬蒙古马精神】赤峰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羽翼渐丰”

    11月5日深夜1点,位于赤峰市红山经济开发区的赤峰东黎羊绒股份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灯火通明、机器轰鸣、工人们正争分夺秒赶制羊绒制品,一派繁忙的景象。

    “今天,直播间卖出30多款6000余件羊绒服饰,销售金额达1500万元,这些订单得15天之内交货,不能失信于消费者。”东黎羊绒董事长程旭东说,现在“东黎”品牌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订单也逐日增加,2022年通过抖音平台销售羊绒制品14万件,销售额达上亿元。

    东黎羊绒是赤峰市绒毛行业龙头企业,成立于2001年。今年年初,东黎羊绒年产100万件羊绒衫标准化厂房正式投入使用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公司年可加工无毛绒750吨,羊绒纱线450吨,生产羊绒衫200万件,羊绒围巾30万件,产品远销意大利、瑞士、美国等国家。

    从羊绒原料出口到成品走向国际市场,迅速驶入生产经营发展快车道的东黎羊绒是赤峰市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之一绒毛产业不断跃升的缩影。

    今年年初,赤峰市委、市政府着眼推动赤峰高质量发展,提出通过3至5年的时间,打造农畜产品加工、绒毛纺织加工、新型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

    锚定这一目标,全市上下围绕种质资源、原料供应、物流运输、品牌打造、人才技术、营销渠道等制约要素和规模不够大、链条不够长、效益不够好、布局不集中、配套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打通堵点卡点,补齐短板弱项,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品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全力以赴做大体量、做优质量,各产业集群发展成效显著。

    ——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着力培育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的大型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农畜产品初加工、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综合利用加工,全力促进农畜产品加工提档升级。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加工企业达到434家,数量居全区首位,加工量达606万吨。

    ——绒毛纺织方面,东黎羊绒年产100万件羊绒衫、10万米高端羊绒面料项目、圣伦轻柔羊绒空气纱纤维技术改造项目已建成投产,仁立雪莲年产20万件羊绒制品、300吨羊绒纱项目预计年底建成投产。2023年,赤峰市年无毛绒加工量预计达到960吨,生产加工羊绒衫45万件以上。“东黎”“昭乌达”“圣伦”品牌影响力正逐步扩大。

    ——新型化工方面,赤峰市已形成煤磷化工,硫酸和氟化工以及生物和精细化工为主体的化学工业体系,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7家,总产值达98.7亿元。其中,瑞阳化工生产的季戊四醇畅销欧、美、日等41个国家地区;东岳金峰氟化工年产12万吨氢氟酸生产线是国内单套产能和整体产能最大的氟化氢产业基地。

    ——生物医药方面,医药企业整体装备水平、企业研发能力、人才储备、经营效益均有提高。赤峰制药的盐酸麻黄碱、灰黄霉素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天奇中蒙制药拥有“扫日劳清肺止咳胶囊”“保利尔胶囊”等全国独家品种11个;蒙欣药业主导产品“雷蒙欣”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全市17家规模以上医药生产企业中6家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装备制造方面,矿山、农牧业、液压等传统装备制造领域企业在加速转型升级;拓佳、科峰、恩沃等一批以生产智能移动终端、手机显示屏、电子元器件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提档跃升;远景北方新能源公司、华锐风电科技公司风电装备制造、赤峰中通成飞叶片装备生产基地项目落地实施,为全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打造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赤峰信心十足、势在必得。11月1日至2日,赤峰市再次召开推动百亿级产业集群座谈会,赤峰市委、市政府领导与企业代表面对面交谈,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倾听企业诉求,研究制定下一步主攻方向、发力重点。


    以奋进之姿奔跑在新赛道上的赤峰,必将把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宏伟蓝图转化为振兴发展的生动图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强劲动能。

    2023-11-07

  •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