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将家事上升为国事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类社会逐步迈入老龄化时代。在全球性老龄化趋势中,中国的速度最快、规模最大。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6亿。这意味着约每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老人。

    中国人自古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能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仅是老年人关心的话题,父辈祖辈如何安享晚年,更是年轻一代儿女心中最柔软的牵挂。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规划部署,为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擘画蓝图。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幸福感的家事上升为国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他提出,要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老有所养老有所安

    一个需要正视的基本国情是,我国老龄化进程正在全面加速,已从轻度步入中度,并不可逆转地走向深度老龄化。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10次提及“养老”,提出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伴随老龄化而来的是少子高龄化时代,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而80岁以上高龄人口达3000万人,并以每年100万以上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50年时80岁以上人口将达1.2亿人,其中至少有2400万老年人患有痴呆症。

    他分析,在少子高龄化情形下,养老、医疗、护理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将持续增大,对社会养老服务特别是护理服务的需求会持续高涨。如何为数以亿计的老年人提供有质量的养老服务,是新发展阶段面临的重大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聚焦人口老龄化国情和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努力推进养老事业发展。

    家住天津市和平区的刘大娘独居多年,不久前她在家中突发急性脑梗,得益于区里为她安装的一键求助报警器,及时获得救治。

    和平区8910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称,当天他们接到一个求助电话,电话通了却无人回应。工作人员想办法通知了老人的家属,服务平台应急队员随即出发,将倒在沙发上呕吐的刘大娘及时送到医院。

    此平台于2021年1月上线,至今年2月为老年人解决急事、难事约4万件(次),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

    天津市和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超过95%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往往服务内容单一、管理和服务成本偏高,难以惠及多数老年人。

    12年前,和平区在全国率先成立居家养老应急呼叫服务中心。随着老人各类服务需求快速增加,养老服务不断升级完善。目前,该平台能实现涉老数据互联互通,对区内有需求的老人实现应急呼叫服务全覆盖,并实现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精准对接。

    近年来,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到《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再到《“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我国迈向“人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步伐清晰有力。

    “十三五”期间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累计安排超过134亿元,重点支持补短板、促普惠。

    今年,近3亿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再次上调,实现了自2005年起基本养老金连续增长;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逾10亿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全面建立;近3亿老年人享受养老金,老年人皆享养老金成为现实。亿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与日俱增。

    政策精准有效满足真正有需要的老年人

    每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两会热点话题”进行的调查显示,“关注养老”“担心父母的养老问题”成为年轻人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北京工作的90后夏平是家里的独生子,自己的孩子刚两岁。这几年,在老家的父母身体大不如前,父亲去年患过脑出血,至今还在恢复期。这让上有老下有小的夏平不无焦虑,“万一父母生病或出现意外,我们小两口都是工薪族,又很难请长假陪伴,不知该怎么办?”为此,他给自己和家人买了一些与养老和医疗相关的保险,以尽可能减少意外情况对家庭带来的冲击。

    2021年,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等发布的《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显示,九成80后已有自己的养老规划,不少90后甚至00后也开始关注养老问题。与此同时,人们的养老需求逐渐多元化。

    “养老不仅是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更是一个制度体系。”郑功成说,完整的养老保障体系包括:一是养老金制度,能够公平、可靠地保障老年人维持基本生活的经济来源;二是养老服务制度,由政府兜住低收入困难老年人群体的服务保障底线,由政府、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及个人或家庭共同确保一般或中等收入老年人群体的养老服务需要得到满足;三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解决失能老年人护理费用来源,以大众之力化解小众之危;四是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针对老年慢病的治理需要引起重视。

    郑功成认为,基本政策取向应当是以精准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他提出要确保政策精准有效,不能搞“大水漫灌”,也不能“一刀切”,要确保真正有需要的老年人得到满足。

    他认为,在养老保险方面,让法定养老金制度定型最为重要,须在切实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时,不断缩小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职工和城乡居民三大群体之间的养老金差距。

    在养老服务方面,须从孤寡老人向离退休人员及老年居民扩展,形成全覆盖的新局面。改变过去单纯以年龄为依据享受待遇的政策,采取以年龄为基础、以失能程度为主要依据的新政策,并将护理型床位的供给和支持居家养老的实践效果作为政绩考核指标。

    同时,应根据不同老年人群体特征、地区老龄化差异、养老文化差异等要素分地区、分类别、分层次发展养老服务。

    郑功成特别指出,应当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纳入养老保障体系中,“养老并不等于只能被动地让人支持和照顾,对绝大多数老年人而言,还应当有参与社会的途径,社会参与构成了促进老年人健康并发挥其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符合我们应当追求的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观等理念取向。”

    各方资源合力壮大健康养老事业

    不久前,家住郑州市的徐爷爷因肺部感染住进了河南电力医院无陪护病房,一群20岁出头的护士把他当家里长辈一样精心照顾。在得到专业治疗的同时,医院根据徐爷爷的身体情况制定了全流程的康复护理、生活照料服务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无陪护病房实行严格的全封闭管理。为了让家属放心、患者安心,医护人员每天都会通过电话、视频等云方式,满足患者与家属的“见面”需求。

    这是通用技术集团依托央企自身优势医疗健康资源,医养结合,通过开设无陪护病房、护理院、康复专区和安宁疗护专区,探索发展“医疗延伸式”养老服务。

    小小无陪护病房,是这家央企布局健康养老产业生态体系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通用技术集团健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是满足社会养老需求、体现央企责任和担当的重要举措。

    随着老龄人口和养老需求增加,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大城市,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可看似是“朝阳产业”的养老产业,却一直面临“叫座不叫好”的困境。

    近年来,为缓解养老服务市场的供需矛盾,我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养老项目特别是普惠型养老项目盈利难度较大。

    近几年,一些实力雄厚、肩负社会责任的央企,发挥自身优势,率先探索布局养老产业。

    针对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痛点,通用技术集团发挥医疗机构多的优势,推动医养康养融合发展。他们为老年人打造多种健康解决方案,包括加强养老机构与公立、非公医疗机构之间转诊等联动机制;发展老年病康复专科医院、社区康复诊所、上门护理、远程康复等为老服务,为不同目标人群、不同康复周期的老年患者提供服务,受到很多老年人及家属的认可。

    他们探索以社区嵌入式机构为依托做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利用央企培疗机构转型养老设施的契机,发展旅居养老服务等多种养老服务形式。

    “要调动各方资源,壮大养老服务业物质基础。”郑功成指出,养老服务是公益性社会事业,只有政府和市场或社会力量相结合,各级政府为老年人配置更多的公共资源,精准地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养老服务领域,才有可能加快促使养老服务业发展,“实现老有所养,是动力也是机遇。”

    2022-06-22
  • “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以来 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火热

    四川省成都市智算中心正式上线;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算力中心启动建设……自今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以来,4个月的时间里,一大批数据中心项目或开工建设或投入运营,全国算力“一张网”加速织就。

    6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下一步将强化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布局,围绕规划、网络、用能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支撑“东数西算”工程建设,推动各枢纽节点建设尽快落地生效。

    缓解东西部算力不平衡

    6月的腾格里沙漠一片炽热。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西部云基地里建设火热:塔吊林立、机声隆隆,一个个项目正从图纸变为现实。

    在西部云基地的一座座数据中心里,运维人员仔细巡检着机房里的服务器,确保“数据大脑”正常运行。来自北京、上海等东部大城市的海量数据,通过高速网络传输至中卫,经过计算、存储后再原路返回。这些数据为什么要“兜个大圈”呢?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核心生产力,类似于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目前,全社会对算力的需求十分迫切。但现实是,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而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也就是说,我国算力资源分布呈现“东部不足、西部过剩”的不平衡局面。于是,“东数西算”应运而生。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多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东数西算”工程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认为,如同“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一样,“东数西算”是国家又一项重要战略工程。通过“东数西算”,我国系统化合理布局数据中心资源,实现全国数据中心的一体化发展。

    “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有力推进了全国算力“一张网”建设。在这“一张网”中,东西部地区各有侧重。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加快推动数据中心向西大规模布局,特别对于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对网络要求不高的业务,可率先向西转移,由西部数据中心承接。另一方面,受限于网络长距离传输造成的时延,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因素影响,西部数据中心并不能满足所有算力需求。一些对网络要求较高的业务,比如,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害预警、远程医疗、视频通话、人工智能推理等,可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东部枢纽布局,枢纽内部要重点推动数据中心从一线城市向周边转移,确保算力部署与资源能源的协调可持续。

    “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进一步优化了我国数字经济“新底座”。算力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相关研究报告显示,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5‰和1.8‰。何宝宏表示,通过数据流引领带动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东数西算”有助于打通我国东西部数字产业的大动脉,实现数字资源、数字算力、数字产业、数字服务等一系列生态的合理布局,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数据中心项目密集开工

    “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后,一座座数据中心拔地而起。

    6月10日,在甘肃省庆阳市,一座占地18亩的数据中心正在加紧建设。运输车辆来来往往,工人们有序施工作业。这是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庆阳分公司建设的甘肃移动绿色数据中心项目,计划2023年底竣工。

    在“东数西算”工程布局中,庆阳数据中心集群是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到2023年底,庆阳数据中心集群预计新增2.5千瓦标准机架15万个,使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在近日举办的2022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杰表示,中国移动落实国家“东数西算”部署,创新构建算力网络,推动算力在物理空间、逻辑空间、异构空间的融通发展。面向全国8个算力枢纽节点建设要求,加快数据中心布局优化和网状互联,开展东西部枢纽节点结对试点。

    6月7日,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自治区信息园B区数据中心在和林格尔县开工建设。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是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信息园总用地面积1467亩,总投资173亿元,规划建设42栋数据中心及19栋配套楼,具备超过10万机架的装机能力及超过100万台服务器的云计算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全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25个,数据中心规模达54万标准机架,算力超过每秒1350亿亿次浮点运算,约为2700万台个人计算机的算力,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1900亿元。其中,西部地区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6倍。预计“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中心投资将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累计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3万亿元。

    在“东数西算”战略中,东部枢纽建设同样重要。

    5月29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在广东省韶关市全面启动建设。当天,浪潮、华为、腾讯、快手、中国电信等企业的30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落户。

    韶关是国家光纤一级网络节点北京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必经支点,数据交换成本低、时延低,能有效承接大湾区的实时算力需求。预计到2025年,韶关数据中心集群综合承载能力将达到50万标准机架规模,有力带动韶关在数据产业的上中下游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千亿级的电子信息和大数据产业集群。

    在建设数据中心的同时,各类配套设施也加紧跟进。

    河北省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是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定位为承接北京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构建辐射华北、东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数据中心对电力需求大,为此,张家口在张北县、沽源县等风光电富集区建设风光电一体化电站。

    6月初,在沽源县风电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修建进场道路,建设升压站和风机吊装平台。项目建设负责人白天虎介绍,该项目总装机规模550万千瓦,今年5月开工,预计年底并网发电。

    大量典型应用场景落地

    “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推动大量典型应用场景落地。

    最近,贵州中云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为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的瑞云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云端支持。瑞云科技从事大型影视渲染业务,瑞云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工程师戴开国说,“之前单机单帧渲染一部片子需要100多个小时,借助贵州中云的超级算力,时间可缩短至1小时甚至几分钟。”

    据了解,《流浪地球》《长津湖》《白蛇2:青蛇劫起》等众多影视作品的后期渲染工作均在贵州完成。贵州已成为全世界聚集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34%。如今,踩着“东数西算”工程鼓点,华为、腾讯、中国移动等数据中心陆续落户贵州,催生出更多新的应用场景。

    5月10日,四川省成都市智算中心正式上线。在成都智算中心大楼的机房里,一排排服务器整齐排放,内部正在进行着高速运转。上线当天,成都智算中心就迎来了12家行业领先企业签约入驻,算力利用率达到90%以上,实现上线即饱和运营。

    成都智算中心搭载了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城市智脑平台和科研创新平台。智算云腾(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是成都智算中心的建设方之一。智算云腾公司项目经理王富红表示,“以城市智脑平台为例,依托强大的算力底座,城市治理将更加精细化。基于中心算力底座孵化的短时临近气象预报基础模型,分辨率可精细到1公里,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45分钟。”

    在位于甘肃省兰州新区的甘肃国网云数据中心机房,一条条数据由平台服务器统一调用到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在北京、浙江、江苏等地的研发项目组,辅助项目组完成国家电网新一代电子商务平台(ECP2.0)、公司营销2.0等系统研发工作。

    甘肃国网云数据中心云运营经理马冬冬介绍,以国家电网的ECP2.0项目为例,该项目研发过程中,供应商投标、专家抽取、合同签订及履约、供应商资质业绩核实等功能模块的开发、测试及验证类工作均在甘肃国网云数据中心运行,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北京研发部门,既节省了研发成本,又提升了研发效率。

    “东数西算”工程带来大量应用新场景,开启了算力消费时代。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表示,“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未来可能出现类似电力插座一样的‘算力插座’,用户只需像购买电力一样付费,就可以购买到无处不在、方便易用的算力服务。未来还可能出现类似发电厂的‘算力工厂’、类似电网的‘算网’,用户能够像购买流量套餐一样,购买算力服务套餐。”

    2022-06-21
  •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网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多举措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大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网络,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艾滋病病死率、结核病发病率显著下降,“乙肝大国”摘帽……十年来,中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水平和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



    四级疾控中心达3376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稳定运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和体系建设。据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介绍,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网络,重点地方病和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覆盖到全国所有乡镇,以近视为主的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体系日趋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国各级疾控机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雷正龙说,目前,全国有国家、省、市、县四级疾控中心共3376家,卫生技术人员达15.8万人,实验室检测水平不断提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

    “2004年我国建设了一套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同年上线运行,现在这套系统已经安全稳定运行18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介绍,这套系统覆盖全国16.8万家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用户数达35万,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达到99%以上,诊断到报告的平均间隔时间约为4小时。多年来,该系统的有效运行降低了传染病的漏报,显著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

    “新冠疫情发生后,我们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机构对新冠病例的报告工作。”冯子健介绍,网络直报系统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接追踪、流调溯源、疫情研判、大数据比对分析、健康码应用等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每年投入超40亿元免费提供免疫规划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保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效手段。当前中国实行的免疫规划制度,由政府免费向居民提供免疫规划疫苗。随着政府及中央财政保障力度持续加大,“接种疫苗,保障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免疫规划事业成效显著、影响广泛。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介绍,当前,中央财政投入每年超40亿元免费向居民提供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已达到15种,覆盖人群以0—6岁儿童为主。目前,中国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为构建免疫规划制度保障,2019年中国出台了全球首部疫苗管理法,制定修订《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一系列文件,全面构建了疫苗和预防接种的管理制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中国通过接种疫苗,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有效地控制了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通过口服小儿麻痹糖丸,自1995年后,阻断了本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使成千上万孩子避免了肢体残疾;普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从1992年的9.7%降至2014年的0.3%;2012年实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目标;2014年提前实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乙肝控制目标……

    基本阻断艾滋病经输血传播,27种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下降

    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攻坚是公共卫生及健康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国传染病疫情总体保持稳中有降。”雷正龙介绍,2012到2021年十年间,中国传染病防控效果十分显著,27种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

    基本阻断艾滋病经输血传播,母婴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艾滋病检测发现率大幅提高,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和成功率均达90%以上。其中,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治疗覆盖率从41.1%提升至94.8%,新发感染率从0.064%下降至0.02%。

    结核病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成功治疗率保持在90%以上。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由2015年的63.4/10万降低到2019年的55.6/10万。

    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达到传播控制标准,血吸虫病防治成果举世瞩目。截至2021年底,451个流行县(市、区)都达到了传播控制或以上标准,较2010年增加了15.71%。近十年来,没有因新感染出现的晚期血吸虫患者。

    2017年以后,中国再无本土原发感染疟疾病例报告,终结疟疾在中国流行肆虐数千年的历史。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

    乙肝、丙肝经血和经医源性感染所致的新发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乙肝疫苗新生儿接种率、孕妇乙肝筛查率和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注射率都超过99%,2014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已经降至0.32%。

    2015年到2021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下降超3个百分点

    慢性病是常见病,是影响中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专题报告》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重大慢性病占中国疾病经济负担超90%。从2016年颁布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开始,“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已经成为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发展指标。

    “十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慢性病防控模式,慢性病防控工作经历了从点的突破到系统提升的发展历程。”吴良有介绍。

    过去十年,在推进慢性病的综合防控方面,中国累计建成488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千余个省级示范区,各地对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在危险因素控制方面,全国97%的县区积极参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广大群众自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

    在慢性病的早防早筛早诊早治方面,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目前每年向400多万高发地区居民提供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早期筛查干预惠民服务,每年为1600多万适龄儿童免费开展口腔检查、窝沟封闭和局部用氟,保护孩子们的口腔健康;

    在疾病监测和数据支持方面,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的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实现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和危险因素流行情况以及变化趋势的动态监测。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这四类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从2015年的18.5%下降至2021年的15.3%,下降超过3个百分点,降幅达17.3%,年均降幅接近全球平均降幅的3倍。

    “我们将继续以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为核心指标,积极推动慢性病的防、治、康、管整体融合发展。”吴良有表示,相关部门将在社会各界支持下,继续积极有效应对慢性病带来的挑战。

    2022-06-21
  • 珠江再次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 中国水利部安排部署洪水防御

    中新社北京6月19日电(记者陈溯)记者19日从中国水利部获悉,珠江再次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

    受近期降雨影响,19日8时,珠江流域西江干流广西梧州站水位涨至20.95米,超过警戒水位2.45米,相应流量34500立方米每秒,编号为“西江2022年第4号洪水”,珠江流域北江干流广东石角站19日12时流量涨至12000立方米每秒,编号为“北江2022年第2号洪水”。鉴于西江、北江汛情形势,依据水利部《全国流域性洪水划分规定(试行)》,经综合分析研判,珠江流域再次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

    据预报,受未来降雨影响,广西西江干流及支流柳江、桂江,广东贺江、北江,湖南湘江,江西饶河、信江、修水,安徽青弋江水阳江,浙江钱塘江等主要江河可能发生超警洪水,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暴雨区内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较大洪水。

    当天,水利部召开防汛会商会,视频连线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滚动分析研判珠江等流域汛情形势,进一步安排部署珠江流域洪水调度和防御工作。要求加强24小时应急值守,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滚动预测预报,科学调度运用水工程,有效减轻西江梧州段等重点河段的洪水防御压力,强化强降雨区水库安全度汛、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做好预警发布、险情巡查抢护和危险区人员转移避险,保障民众生命安全。

    水利部维持广东、广西2省区水旱灾害防御Ⅲ级应急响应,5个工作组仍在广东、广西防御一线指导,19日继续发布洪水黄色预警,提醒有关省区和社会公众注意防范。(完)

    2022-06-20
  • 国家烟草专卖局:继续推进电子烟产业发展法治化规范化

    中新财经6月19日电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19日发文,继续有序推进电子烟产业发展法治化规范化。



    国家烟草专卖局称,近期,国家烟草专卖局依法有序核发了一批电子烟相关生产企业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变更了一批电子烟批发企业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各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有序核发了一批电子烟零售市场主体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已有一批符合《电子烟》国家标准的电子烟产品陆续通过了技术审评;2022年6月15日,全国统一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以下简称“交易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截至目前,大多数已获证的电子烟相关生产企业、电子烟批发企业、电子烟零售主体在交易平台完成会员注册……电子烟行政许可、技术审评、交易平台运行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国家烟草专卖局表示,将继续围绕以下重点工作推进电子烟产业发展法治化规范化。

    一是关于技术审评。按照《电子烟产品技术审评实施细则》《电子烟产品技术审评办事须知》等规定,各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继续及时指导电子烟生产企业做好“三同步”工作。产品技术审评机构继续指导服务电子烟生产企业同步开展产品技术审评材料审查、同步开展产品的检测、同步开展产品的审评工作,提供符合《电子烟》国家标准烟草风味的样品作为参考,指导企业加快产品改造,并做好一线指导服务。电子烟生产企业要按照技术审评“三同步”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提报相应技术审评申请材料、送检送审实物样品和做好相关材料、产品等补正工作。

    二是关于行政许可。按照《关于对电子烟相关生产企业核发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电子烟批发企业布局的指导意见》《关于电子烟零售点布局和许可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规定,国家烟草专卖局继续统筹对提报生产许可证申请意向的电子烟相关生产企业进行排期,各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继续及时告知并具体指导电子烟相关生产企业做好行政许可的材料准备,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合理安排现场核实工作,及时通知符合条件的企业提报生产许可证正式申请。同时继续为电子烟零售主体核发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做好服务工作。

    三是关于《电子烟》国家标准。禁售调味电子烟是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重要举措之一,《电子烟》国家标准明确规定,电子烟产品不应对未成年人产生诱导性,不应使产品特征风味呈现除烟草外的其他风味。对此,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普遍支持。《电子烟》国家标准已于2022年4月8日正式发布,将于2022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给予了电子烟生产企业充足的过渡期。电子烟生产企业应严格执行《电子烟》国家标准,尽快进行产品合规性设计、完成产品改造。过渡期结束后,没有通过技术审评的产品不得在境内上市销售。

    四是关于交易平台。目前交易平台已正式上线运行,按照《电子烟交易管理细则(试行)》等规定,各类已经或即将获证的电子烟市场主体,一旦获证应在交易平台上陆续进行会员注册。已经或即将获证的电子烟相关生产企业的烟碱原料、电子烟用烟碱、雾化物的交易和出口备案,电子烟产品的出口备案应逐步在交易平台上进行。产品已经或即将通过技术审评的电子烟生产企业做好相关准备,具备条件后逐步在交易平台上交易,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是关于市场监管。各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将依法持续加强市场监管,重点督促电子烟零售主体落实好身份证件核验、电子烟广告下架等监管要求,进一步摸清电子烟市场状态,掌握电子烟产品市场价格、库存、动销等运行信息。电子烟零售主体要严格按照电子烟监管政策要求,不向未成年人售卖电子烟、不发布电子烟广告、落实好警示标志设置、不从事排他性经营活动等。(完)

    2022-06-20
  • 中国市场占有率滑落,耐克、阿迪达斯为何不香了?

    中新财经6月17日电(记者谢艺观)“上学的时候经常穿耐克、阿迪达斯,这两年工作了,买运动鞋的时候更看重款式,上脚是不是更好看、更易搭配。”“90后”小玉表示。

    曾经人们买运动鞋时,首先想到的是耐克、阿迪达斯,如今正值“6.18”购物节期间,在电商平台运动鞋销售榜上,却频频可见安踏、李宁、特步、鸿星尔克的身影。

    耐克、阿迪达斯不香了?大中华区业绩下滑

    耐克、阿迪达斯在销售上的颓势也反映到一季度财报数据上。

    阿迪达斯日前发布的2022年一季报显示,净销售额增长0.6%至53.02亿欧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13.6%至4.82亿欧元。

    虽然在西方市场保持增长态势,但阿迪达斯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同比下降35%,出现“大滑坡”,还因此拖累整体业绩。



    这已不是阿迪达斯第一次在大中华区“受挫”。数据显示,2021财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阿迪达斯大中华区销售额分别为10.03亿欧元、11.55亿欧元、10.37亿欧元,同比下滑15.9%、14.6%和24.3%。

    另一运动鞋服巨头耐克的情况亦不太乐观。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2月28日的第三财季,总销售额同比增长5%至108.7亿美元,净利润下滑3.7%至13.96亿美元。

    其中,耐克大中华区销售业绩承压明显,第三财季大中华区收入同比下降5.2%至21.6亿美元。上一财季,耐克大中华区销售收入亦大跌20%至18.44亿美元。

    安踏、李宁等国产品牌崛起

    在公告中,耐克、阿迪达斯将业绩疲软的原因归结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和供应等方面。事实上,自去年新疆棉事件后,这两大巨头在国内一直未恢复“元气”,反观安踏、李宁等国内品牌,业绩则是蹭蹭上涨。

    安踏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安踏品牌产品的零售金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录得10%-20%高段的正增长。

    2021年,安踏总营收达493.2亿元,已超越阿迪达斯大中华区45.97亿欧元的营收,且与耐克大中华区82.9亿美元营收非常接近。2022年一季度安踏再保持强劲增长,营收赶超耐克大中华区或指日可待。

    相比安踏,李宁的增速更为迅猛。其运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李宁销售点(不包括李宁YOUNG)于整个平台之零售流水按年录得20%-30%高段增长。

    不仅是在业绩方面,在市场份额上,欧睿信息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滑落至40%(耐克25.2%,阿迪达斯14.8%),打破了2018年至2020年保持的43%的格局。安踏集团增至16.2%,首次超越阿迪达斯上升至第二位。第四名李宁的市场占有率也上涨至8.2%。

    “以前国内运动品牌创新能力不足,款式上也会模仿耐克、阿迪达斯等国外品牌,但近年来,国内品牌研发能力大大加强。”零售专家、上海尚益咨询总经理胡春才告诉中新财经记者。

    与此同时,“年轻人也不再迷恋‘洋品牌’,‘国潮’兴起,李宁等国内品牌在设计上更加潮流,受到年轻人欢迎。”胡春才表示,国内品牌相较之下也更善于营销,更注意电商、社媒等渠道宣传。

    这些因素也导致了如今耐克、阿迪达斯在中国“退步”,国内品牌反超的局面。

    创新、换将……“洋品牌”能挽救业绩么?

    “在全民健康意识提升、国家政策的鼓励下,目前居民运动需求仍处于上升轨道,运动鞋服市场渗透率与规模将快速扩大。”国盛证券认为。

    中国运动鞋服市场仍是一片“蓝海”。面对大中华区销售不佳,耐克、阿迪达斯也在行动。

    近日,耐克宣布自有数字平台转型将在7月启动,包括NikeApp、官网及微信小程序,课程训练NTC微信小程序,球鞋购买平台SNKRSApp等。

    一系列操作背后,是对中国消费者心理的揣摩。耐克大中华区副总裁及市场发展总经理门立俊表示,是中国消费者热衷于数字化、追求身心健康的消费趋势,激发了耐克的创新灵感。

    阿迪达斯在致力数字化转型、加强营销的同时,还宣布更换中国业务负责人,萧家乐(AdrianSiu)从4月1日起接替JasonThomas担任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此前在萧家乐领导下,阿迪达斯在华收益及溢利录得可观增长。

    不过在专家看来,国内品牌依旧有明显优势。

    “耐克、阿迪达斯虽也在进步,但从表现上看,国内品牌进步更快。”胡春才说,“耐克、阿斯达斯引以为傲的科技研发能力,国内品牌正在加强,国内品牌在对本土文化、营销方式的理解上也更加突出。”(完)

    2022-06-17
  • 哪些药品有望进医保?谈判药品如何续约?——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划重点”

    医保目录调整关系着每一名参保人。国家医保局日前印发《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及相关文件征求意见,这意味着今年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即将正式启动。

    哪些药品有望纳入医保报销?谈判药品协议到期后如何续约?这些都能在工作方案中找到“答案”。

    更多罕见病用药、儿童药品等有望进医保

    根据工作方案,目录外6类药品可以申报参加2022年医保目录调整,包括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新通用名药品、适应症或功能主治发生重大变化的药品;新冠肺炎相关治疗药品等。

    与去年相比,2022年医保目录调整新增了儿童药品、仿制药品等。其中,儿童药品范围应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印发的三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中,仿制药品应在两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中。



    1月1日,在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儿童ICU病房,医护人员准备为4岁的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注射靶向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更多儿童用药进医保,能够减轻患者用药负担。”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邹丽萍认为,这也将对医药市场起到引导作用,鼓励更多企业专注儿童用药研发,为患者带来福音。

    在2021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中,曾经每针70万元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经医保谈判后,以3万余元被纳入医保,罕见病患者用药引发更多关注。

    截至目前,国内共有60余种罕见病用药获批上市,其中40余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涉及25种疾病。

    工作方案明确,2022年6月30日前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罕见病治疗药品可以申报今年的医保谈判,申报药品的说明书适应症中要包含有《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所收录罕见病。

    分类对谈判协议到期药品进行续约

    在医保目录动态调整过程中,药品谈判的“灵魂砍价”备受关注。医保部门与医药企业就药品支付标准进行磋商,并根据结果直接决定该药品是否能进医保、以什么价格进医保。2021年,经谈判进医保的目录外独家药品有67个,平均降价61.71%。

    根据《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原则上谈判药品协议有效期为2年。协议期满后,对协议期内医保基金实际支出与谈判前企业提交的预算影响进行分析对比,按差异程度降价,并续签协议。

    《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了纳入常规目录管理、简易续约和重新谈判三种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并对三种续约方式进行详细规定。

    根据往年续约结果可以发现,经过谈判续约成功的药品在价格上往往更具优势。如2019年27个经过谈判成功续约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26.4%;2020年14种独家药品按规则进行了续约或再次谈判,平均降价14.95%。

    充分发挥医保基金的杠杆作用

    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连续4次开展医保目录准入谈判,累计将250种药品通过谈判新增进入目录,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2021年累计为患者减负约1500亿元。

    在坚持动态调整医保目录的基础上,医保目录调整也在进行更多尝试与探索。

    此次工作方案首次提出,拟纳入医保目录的非独家药品,采用竞价等方式同步确定医保支付标准。

    4月10日,上海国大药房南京西路店员工梁婷婷在店内为顾客挑选药品。(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摄)

    《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企业报价不能高于申报截止日前2年内有效的省级最低中标价和申报时提交的市场零售价格,并将报价与医保支付意愿进行对比;对于通过竞价纳入医保的非独家药品,取各企业报价中最低者,作为该种药品支付标准。

    有专家表示,这将更加充分发挥医保基金杠杆作用,对药品使用结构和市场价格机制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此外,今年的工作方案明确将独家药品的认定时间定为2022年6月30日,这将更好实现新药审批与进医保的“无缝衔接”,鼓励新药研发创制。



    图表: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划重点”医保目录调整关系着每一名参保人。国家医保局日前印发《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及相关文件征求意见,这意味着今年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即将正式启动。新华社发木锦制图

    2022-06-17
  • 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向广东广西派出工作组协助指导防汛工作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记者叶昊鸣)记者15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当日国家防总继续维持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向广东、广西派出两个工作组,协助指导防汛工作。

    据气象部门预报,6月15日至17日,广西、广东、福建、江西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18日至20日,广东和广西中北部、湖南南部、江西、福建北部和西部等地有暴雨到大暴雨。

    15日,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召开防汛视频会商调度会议。会商指出,未来一周,华南、江南强降雨仍将持续,雨区与前期高度重叠。当前,珠江流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受影响区域中小河流洪水和局地山洪地质灾害频发重发,防汛形势复杂严峻。要进一步强化会商研判,加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滚动会商,提出针对性防范应对措施建议。要进一步完善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及时调整应急响应,全面落实应急措施。

    同日,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针对福建、江西两省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实地查看灾情,指导和协助地方做好受灾群众生活救助等救灾工作。

    2022-06-16
  • 杭州:无房职工家庭公积金最高可贷提升至120万

    中新财经6月15日电据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消息,日前,杭州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制发了《关于提高无房职工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通知》明确,职工家庭名下无房,且无住房贷款记录,在首次购买普通自住住房时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家庭最高贷款限额标准上浮20%。



    《通知》还明确,杭州市区职工单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最高额度从50万元提高到60万元,夫妻双方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120万元,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根据当地最高贷款限额标准调整。其他贷款额度优惠政策与本贷款额度上浮政策不叠加使用。

    据悉,该《通知》自2022年6月10日起在杭州市全市范围内实施。

    2022-06-16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宣传海报征集展示活动启动

    光明日报北京6月14日电(记者王金虎)近日,“奋进新时代聚力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宣传海报征集展示活动正式启动,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益宣传海报作品。






    本次活动由中宣部宣教局、中国外文局、北京市委宣传部共同指导,人民画报社、“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承办。活动以“奋进新时代聚力新征程”为主题,旨在通过公益宣传海报这一贴近群众、简明鲜活、易于传播的艺术形式,突出展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昂扬奋进的伟大实践,展示新时代广大干部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精神状态,描绘壮阔时代画卷、展现火热生活图景、彰显崭新精神面貌、引领正确价值导向,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







    据了解,征集时间截至2022年7月31日,申报机构或个人需将作品发送至邮箱shzyhxjzg2022126.com。征集结束后,主办方将评选出一批优秀作品向社会发布,组织各类媒体平台集中刊发展示。

    2022-06-15
  • 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即将开始 罕见病、儿童用药重点关注

    1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公告,就《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及相关文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与2021年相比,《工作方案》保持总体稳定,同时在申报范围、准入规则、评审程序等方面进行了完善。今年医保药品目录在继续支持新冠病毒肺炎治疗药物、创新药物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对罕见病治疗药物、儿童用药的关注,将“2022年6月30日前经批准上市的罕见病治疗药品”“2022年6月30日前经批准上市并纳入鼓励研发申报的儿童药品清单的药品”明确列入申报条件,相关人群用药保障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此外,今年目录还首次提出了非独家药品准入的规则,增加了申报结果公示环节,完善了专家评审流程,总体上看,今年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朝着科学、规范、公平、透明的方向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悉,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正式启动2022年度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

    2022-06-14
  • 个人养老金到底是怎么回事?详细解读来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近日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宣传提纲,对个人养老金制度进行了详细解读。

    为何要参加?

    退休后多一份收入

    为什么要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宣传提纲提出,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努力构建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从整体上看,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截至2021年底,参加人数达到10.3亿人,积累基金6万多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截至2021年底,参加企业(职业)年金的职工7200多万人,积累基金近4.5万亿元,补充养老作用初步显现。

    第三支柱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此前没有全国统一的制度性安排,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短板。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施,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在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础上,再增加一份积累,退休后能够再多一份收入,进一步提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让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更有质量。

    如何运营?

    自主选择金融产品

    个人养老金是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参加个人养老金。一方面,只有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保“基本”这一前提,参加个人养老金才能体现“补充”养老保险的功能。另一方面,有意愿的劳动者参加,可以实现个人养老金长期缴费,持续增加个人账户资金积累。

    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参加人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建设的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本人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个人养老金账户具有唯一性,是参加个人养老金、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之后,参加人指定或者开立一个本人唯一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用于个人养老金缴费、归集收益、支付,以及缴纳个人所得税,实行完全积累、封闭运行,其权益归参加人所有。

    个人养老金缴费上限起步为每年12000元,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

    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内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由参加人自主选择。

    从国际经验和国内探索看,多种金融产品参与个人养老金,既有利于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也有利于市场充分竞争,促使金融机构开发更好的金融产品参与个人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产品由金融监管部门确定,并在信息平台和金融行业平台公布。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内资金应购买信息平台和金融行业平台共同公布的产品。

    如何领待遇?

    可按月、分次或一次性领取

    宣传提纲提出,领取个人养老金有多种方式。参加人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等条件后,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并归集至本人社会保障卡。

    参加人死亡后,其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中的资产可以继承。一是领取条件与领取基本养老金挂钩,可以切实保障实现补充养老功能。二是领取方式多样化,方便个人选择。三是将个人养老金待遇归集至本人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有利于参加人三个支柱养老权益的整合和服务,并为调整完善养老保险政策提供支撑。

    个人养老金结合实际分步实施、选择部分城市试行1年后,再逐步推开。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个人养老金涉及部门多,需要通过选择部分城市先行,检验具体操作流程并完善,再逐步推广至全国。(记者代丽丽)

    2022-06-13

  • 首 页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