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政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创业就业

    民政部日前出台《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对在社区提供养老、托育、家政、物业、健康等服务的小微企业,符合条件的,可以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高校毕业生在城乡社区服务领域创业的,按规定落实税费优惠、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相关提供社区服务的机构给予必要的场地支持。


    据统计,在城市社区工作者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占到35%,他们已经成为社区治理的青春力量,为推动社区治理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通知》明确规定,原则上2022年所有新招聘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位全部向高校毕业生开放,鼓励拿出较多数量岗位专门招聘有志热心服务群众的高校毕业生。截至目前,全国共发布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位数量8.2万个,全部面向高校毕业生开放,其中2.5万个岗位专门招聘高校毕业生。

    2022-07-27
  • 7月起,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迎来“新调整”,同时还有2个好消息

    我国养老金发放金额多少和社保缴纳年限、缴纳比例直接挂钩。





    眼下社保已经成为百姓最关注的问题质疑,社保是百姓生活工作的安全绳,百姓对社保的依赖程度超乎想象。


    本月起,社保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做出了新的调整,此外还伴随着两个社保“好消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七月份的到来,意味着社保又迎来一个新的缴费周期,有很多地方都对社保缴纳基数进行调整。灵活就业人员留意,最低社保缴纳金额会上涨。很多灵活就业者听说这个消息后,都感觉压力很大。


    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单位职员相比,灵活就业人员需要自己全部承担社保费用,没有单位、企业帮助其承担一部分社保费用。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费用多少,要根据当地的基数来做参考。


    各地会在上限和下限之间定一个标准来决定社保缴纳费用,制定这个标准也有硬性要求。例如社保缴纳金额必须超过缴费基数下限,这就说明灵活就业者缴纳社保金额需要比上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做比较,且不能低于前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60%左右。


    此外灵活就业人员缴纳费用也需要低于社保缴纳上涨,上限标准是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300%。我国今年有多个省份,都对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有所调整。


    改变最明显的是地区社保缴纳基数下限提高,这对那些灵活就业群体来说,社保最低缴费下限提升,他们每个月缴纳的社保缴纳金额会上升。他们每个月上交的钱的确是变多,但并不代表着这是一件坏事。


    上面已经提到,退休后养老金多少是与年轻时缴纳社保时间和比例息息相关的,他们每个月交的钱变多,年老以后领到钱也会更多,相应的养老福利待遇也会有所提升。


    除社保最低上缴标准上调,还伴随着两个好消息。第一,社保费用可以缓交。现在全球都被疫情困扰,很多地区都处于停工停产状态,人们的收入水平也不如从前,每个月工资除了房贷、车贷、日常开销,基本所剩无几。


    很多实体店店主也受到疫情影响,每天入不敷出,社保的最低上交标准又提高了,可谓是雪上加霜。


    国家也了解人们这种情况,下放政策允许碰上经济问题手头不宽裕的人们可以缓缴社保。


    不过这个暂缓缴纳的时间是有明确规定的,明年年底之前就需要把社保缓缴费用交全。虽然说缴纳社保主要是为养老生活做打算,但这笔钱目前为止已成为不少人的经济负担。


    甚至还有网友调侃,以自己现在的状况,还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退休。这些言论更能引发思考,养老生活很重要,当下生活也同样重要。


    灵活就业人员对于这个政策也有疑问,比如这个暂缓缴纳社保费用,会不会对以后养老生活权益造成影响?相关部门回复:不会对日后养老生活造成影响。毕竟出台这个政策就是为了缓解灵活就业人员面临的经济压力。他们现在本来就收入不稳定,社保缴纳最低标准已经上调,国家也会兼顾到灵活就业人员的利益。


    国家制定政策的出发点都是人民,让那些手头不宽裕的经济困难群体暂缓交纳社保,等他们手头宽裕后再缴,不仅不会对他们之后养老生活造成影响,反而还能解决当下困难,实在是一举两得。该项政策,充分体现我国制定政策的人性化。


    第二,减少参保的种种限制。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都追求自由,很多人不愿意在单位上班,不想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更加推崇自由职业。这些年来灵活就业群体的数量越来越多,但他们在工作中受到的约束限制也很多。


    比如他们缴纳社保会受到户籍的影响,这导致他们没法在就业点缴纳社保。这样是不利于自由就业人员未来发展的,随后国家关注到这个问题,从今年七月开始,很多地区都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纳限制放宽条件了。


    小结


    相信未来不久,越来越多的人都能享受到国家各项福利待遇。

    2022-07-26
  • 吕志成在全市就业工作会议暨就业(创业)与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打好“组合拳” 稳住“基本盘” 确保全市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全市就业工作会议暨就业(创业)与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于7月25日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和全省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拿出更多实招硬招,确保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持续稳定。市委副书记、市长吕志成出席会议并讲话。


    吕志成指出,稳就业、保就业事关民生福祉和发展大局。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到稳就业、保就业、扩就业的极端重要性,坚定不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加大政策措施力度,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


    吕志成强调,要坚持精准施策,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工作。要助企纾困“保就业”,打好“免减缓返补贴”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降成本、拓市场、解难题,保住市场主体,稳住就业岗位。要突出重点“稳就业”,实行多部门联动、多渠道促进、多方面保障,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困难群体就业。要发展双创“扩就业”,优化政务环境,完善政策体系,搭建平台载体,催生更多新模式新业态,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乘数效应”,拓展更多更大就业空间。要优化服务“促就业”,着力打造引才、用才、留才的人力资源全产业链,建立健全产业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规范企业用工行为,让就业服务更好适应市场需要。


    吕志成要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地区加强统筹协调,整体联动,形成合力,确保稳就业、保就业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要强化责任落实、督查激励、宣传引导,打好“组合拳”、稳住“基本盘”,高质量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


    市领导王少林主持会议。市人社局通报了全市就业工作情况和下步工作安排,于洪区阳光100社区、皇姑区人社局、大东区政府、市教育局、市发改委作交流发言。会议原则通过《沈阳市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若干措施》。

    2022-07-26
  • 四川:各高校为有就业意愿毕业生提供3—5个岗位信息

    央广网成都7月25日消息(记者昌思荣)日前,四川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做好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不断线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高校继续深化实施“书记校长访企拓岗”“百日冲刺”等行动,为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3—5个岗位信息。


    据悉,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不断线服务将持续到今年12月,主要服务对象是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尤其是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高校毕业生,具体有五大服务举措:接续做好岗位推送工作、接续做好就业指导服务、接续做好重点群体帮扶、接续做好就业风险防范和接续做好衔接服务工作。


    《通知》指出,各高校要用足用好政策性岗位,组织引导未就业毕业生及时报名参加各类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招录招考,鼓励毕业生积极踊跃应征入伍,持续开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校园网络招聘活动,动员学生积极参加教育厅近期将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资委、省工商联等部门联合组织的专场招聘会。要密切配合人社部门,确保为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


    《通知》强调,各高校要聚焦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较长时间未就业等重点帮扶群体,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准确掌握毕业生基本情况、就业意向、帮扶状态等信息,建立工作台账,实时关注就业进展。要加大就业帮扶力度,为重点群体毕业生优先推送岗位信息,提供过渡性岗位或见习机会。组织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参加“宏志助航计划”等各类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尽快尽早实现就业。


    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焦虑的问题,《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及时跟进做好咨询服务,帮助其化解焦虑情绪,从源头避免个别问题群体化、扩大化。要落实就业服务主体责任,对离校时未就业毕业生按规定根据本人意愿可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并为后续落实单位的毕业生参照应届毕业生及时办理就业手续。7月底前,要对移交的相关信息再核准,做到所有信息无漏项、无差错,确保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全面纳入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见习等就业准备活动中。


    据四川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主要负责人介绍,教育厅目前已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启动了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活动,后续还将联合省国资委、省工商联、省残联等部门陆续开展专场招聘活动,持续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充足就业岗位信息。

    -0001-11-30
  • 上半年新增城镇就业65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59% 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1至6月,全国新增城镇就业65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9%;6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5.5%;截至6月底,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223万人,同比增加160万人……


    人社部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带来的冲击,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减负稳岗政策红利释放,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回落


    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5%,处于较低水平。4月份,受疫情影响,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走高,达6.1%。各地区各部门迅速出台一揽子政策举措,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形势。


    实行社保降费率、缓缴费政策,助企纾困渡难关。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的基础上,叠加推出缓缴社保费政策。5个特困行业企业和17个行业所属困难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均可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单位缴费部分。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仅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一项政策,就为企业减负超过800亿元。


    提高返还标准、新增留工补助,释放红利稳岗位。今年以来,失业保险通过提高稳岗返还标准,将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由60%最高提至90%,大型企业由30%提至50%,进一步加大对市场主体稳岗扩岗支持力度。


    同时,新增留工补助政策,支持中高风险地区的所有参保企业以及未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5个特困行业的参保企业稳岗留工。目前,已向195万户企业发放留工补助资金87亿元。


    随着一系列政策落地见效,城镇调查失业率在阶段性走高后出现下降。5、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9%、5.5%,连续回落。


    市场岗位需求大于求职人员。上半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市场机构求人倍率(岗位数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在1以上,其中,二季度100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求人倍率1.37,市场岗位需求大于求职人员。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助力农民工稳定就业,城乡困难人员就业稳中有增


    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人社部门一方面积极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作用,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共促重点群体就业。


    促匹配,畅通重点群体求职渠道。作为促进市场化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目前我国共有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4万家。用好2万个招聘网站和4.9万个固定招聘场所,积极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产业园专场、国聘行动等活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大规模求职招聘服务,共发布了89万个岗位需求,接收511万份求职者简历,有效促进劳动力市场供需对接。


    优服务,提高重点群体帮扶精准度。对高校毕业生,开放求职登记、完善实名帮扶;推进政策快办,确保高校毕业生及时足额享受政策红利。对农民工,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积极拓宽务工渠道;发挥就业帮扶车间载体作用,提供就地就近就业机会……


    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帮扶力度,千方百计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截至6月末,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同比增加160万人,25个中西部省份均已完成目标任务。1至6月,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5万人,同比持平;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保持基本稳定;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50万人。


    就业形势有望继续回暖,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从走势看,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各方面围绕就业同向发力,就业形势有望继续回暖。”张莹说。


    张莹表示,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面临挑战,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加快释放减负稳岗政策红利。通过实施政策落实快办行动,推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和留工补助“免申即享”,实施缓交社会保险费“即申即享”,推进就业补贴政策“直补快办”。


    加力促进创业和灵活就业。通过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深入实施创业培训,跟进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等融资支持,激发劳动者创业创新动力,发挥好创新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同时,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加密组织线上线下就业服务活动。


    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通过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举办劳务品牌发展大会等系列活动,鼓励返乡入乡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启动就业援助“暖心活动”,聚焦大龄、残疾、低保家庭、长期失业等困难人员,送信息、送服务、送政策、送保障。


    针对社会关注的未就业毕业生群体,张莹表示,将通过推进精准服务、推进政策快办、强化岗位推送、强化权益保障等举措,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支持毕业生到各行各业施展才华。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万未就业毕业生通过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登记了求职意愿。各地已开展线上招聘活动1.1万场,举办现场活动1500余场,不间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


    同时,“三支一扶”招聘行动正在有序开展。目前,已有28个省份发布招募公告,共计划招募3.95万个岗位。28个省份中有21个省份在中央财政补助名额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招募规模,比中央下达计划数增加8500多个,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到基层工作的机会。

    -0001-11-30
  • 今年重庆如何稳就业和帮大学生“筑梦”

    7月21日,市人力社保局召开“稳就业暨百万大学生筑梦行动”新闻发布会。会上,市人力社保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就我市如何保障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如何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


    重庆日报:今年我市高校毕业生总量增加,预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也将增多。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重庆人社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其就业创业?


    市就业局局长唐天元:为应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增多,前期,我们与市教委启动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衔接工作,引导高校毕业生便捷、就近登记求助。按照稳就业暨百万大学生筑梦行动方案,我们将深入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


    具体来讲,一是搭建对接平台。按照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需求,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精准服务。线上,开展“云”招聘、“云”指导、“云”培训,让毕业生足不出户享受服务。线下,聚焦电子、装备、材料、医药等支柱产业,常态化组织“专精小”招聘会,做实做细“职引未来”职业指导系列服务。各区县每周至少举办1次专业性招聘活动,每月至少举办1次综合性招聘活动。


    二是强化政策落实。扩大毕业生就业创业一件事“打包办”范围,分类推出基层就业、企业吸纳、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培训见习等政策礼包,推动政策集中兑现。全面落实社保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推广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网上办,实施就业政策“直补快办”,实现“政策找人”。


    三是实施结对帮扶。聚焦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较长时间未就业等有特殊困难的毕业生,实施“一生一档”“一人一策”多层次结对帮扶计划,优先推荐岗位、优先落实政策、优先组织培训、优先提供援助,促进尽快就业创业,对确实难以通过市场就业的,提供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


    开展职业指导帮助转变慢就业观念


    重庆日报:目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懒就业现象比较普遍,人社部门有哪些举措帮助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董涛:目前,慢就业、懒就业的确比较普遍。开展职业指导、帮助转变观念是解决慢就业、懒就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的重点工作。


    在校内,我们联合市教委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百千万”行动计划,覆盖全市71所高校,每年培训千名高校就业工作者;校外,我们联合四川人力社保部门,组建川渝职业指导专家库及川渝大学生百名职业指导专家团,壮大职业指导师队伍。目前在库专家共有2155人。


    同时,我们将加强职业指导服务。线上,我们开设职业指导专区,开发43门职业指导课程;线下,通过公共服务进校园活动,开展素质测评、职业指导、技能辅导、报告解读等全流程职业指导服务。


    此外,还将跟进提供就业帮扶服务。根据职业指导结果,对就业能力不足的高校毕业生,将组织就业见习。通过对接我市33条产业链企业等,开发优质见习岗位,结合高校毕业生专业情况,精准匹配开展就业见习活动。


    帮助重点群体通过技能培训增强就业本领


    重庆日报:职业技能培训是服务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这方面我市主要有哪些举措?


    市人力社保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兰云鹏: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按照稳就业暨百万大学生筑梦行动方案,接下来,在培训人员的组织上,将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的培训力度,帮助重点群体通过技能培训增强就业本领。在培训项目的组织上,将聚焦重点产业和33条产业链的相关职业(工种),对已开发的职业(工种)做进一步匹配对接,力争对接度提高到80%以上,推动培训链、就业链、产业链有效衔接。


    为提高培训有效性,我市将组织开发100个地方培训标准,落实培训补贴“免申即享”,全年完成补贴性技能培训25万人次,培训就业占比达到55%左右。


    此外,还将结合“智慧人社”信息化建设,完善全市技能人才信息库和分析图谱,全年开展技能人才评价20万人次,推动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增长到480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提高至32%,数字技能人才达到70万人。


    事业单位力争全年招聘高校毕业生1.2万人


    重庆日报:我市今年下半年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工作如何开展?


    市人力社保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处长孙承豪:近年来,我市事业单位紧紧围绕优化人才结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不断加大高校毕业生招聘力度,常年招聘人数都在1万人左右。今年上半年,全市已招聘高校毕业生5600人。


    下半年,将进一步加大招聘高校毕业生力度。一是增投招聘计划,深入挖掘空余编制和岗位资源,积极投放招聘计划,努力做到应招尽招。力争下半年再招聘7000人,全年招聘高校毕业生1.2万人,比去年增长20%。


    二是增加招聘频次。拟于9月、12月分别组织全市第三季度、第四季度集中招聘;12月组织2022重庆英才大会专场考核招聘。同时,组织多场次公费师范生、公费医学生、特岗教师、基层紧缺医疗人才等招聘活动,大力促进就业。


    三是优化招聘政策。对艰苦边远地区,进一步放宽年龄、学历、专业等招聘条件。支持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一样同等报名参考。对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受疫情影响的考生,实行“先上岗、再考证”优惠政策。对紧缺高层次人才采取直接面试或面谈的方式进行考核招聘,切实简化招聘程序。

    2022-07-22
  • 促进大学生就业需精准发力求实效

    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市场主体经营面临困难,导致就业岗位有所减少,保就业成为当前民生领域的头等大事,其中,促进大学生就业更是重中之重。


    2022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突破千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出台了各种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高校也主动出击,加强校地合作、开展访企拓岗、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原来由就业部门主抓的工作,形成了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全员参与的新局面。


    根据双方人才供需情况,精准开展就业促进活动,自然会取得良好成效。甘肃一所师范大学由学校主要领导带队,组织学生前往甘肃部分市州考察,许多地方也是求贤若渴,由主要领导出面接待,相关领域用人单位开出人才招聘清单,供需双方直接把招聘会开在了用人单位,经过深入考察了解,学生现场签约,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笔者经常会接触到地方和高校有关大学生就业的信息。今年以来,这种信息尤其多,这充分表明保就业工作受到各方重视。然而,个别高校和地方还是以大水漫灌的形式促就业,座谈会开了,效果却没达到预期。


    受疫情影响,今年岗位本来就少,加上线下实习、招聘渠道不畅,供需双方了解不够,这无疑会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质量。在兰州一所就业率不错的工科大学,往年都是大三就安排学生到相关领域企业实习,经过一年多的实习,大学生和企业对双方都有深入的了解,招聘工作水到渠成,大学生就业也有保障。疫情之下,这种跨区域的实习受到影响,成为促就业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抓实抓好当下的促就业工作,要深入研判形势,做到有的放矢,很多地方用心用情用力,探索出了不少好办法:大规模线下招聘会办不成,有些学校就把有合作关系的用人单位请到学校,创造条件让用人单位深入考察学生;一些学校则提前和用人单位沟通,根据用人需要,组织就业意愿强烈的学生前去交流考察;还有学校会对毕业生的情况做分层分类,根据学生就业、深造、创业等不同需求,量身定制就业服务……


    笔者近期和兰州高校部分就业部门负责人交流,在他们看来,较之往年,今年就业工作总体压力确实大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及时掌握就业市场动态和学生的多元就业需求,精准发力求实效。只要充分调动和汇聚毕业生、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合力,促就业必然会取得丰硕成果。

    2022-07-22
  • 以责任合力打破青少年溺水事故的悲剧循环

    青少年暑期溺亡的悲剧近年来频频上演。据公开报道统计,仅今年6月至今,全国青少年溺亡事件多达数十起。中国疾控中心202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每年青少年溺亡发生地,80%以上是在野外开放性水域。(7月19日《法治日报》)


    又到暑期,又到青少年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令人痛心的是,青少年溺水高发期已经成了一种悲剧的循环。每年暑期,各地都会发生青少年溺水甚至溺亡的事故。每次出事,往往是媒体予以集中报道,然后是社会关注、反思以及舆论呼吁采取相关防范措施,然而,到了下一个暑期,青少年溺水事故又接二连三地出现了……


    显然,我们不能以应急思维来应对暑期密集发生的青少年溺水事故,而是应该以长视思维建立常态长效的预防青少年溺水事故安全教育和管理机制,充分调动起学校、家庭、政府以及其他社会主体的责任,合力为青少年筑牢防溺水“安全网”,打破青少年暑期溺水事故的悲剧循环。


    学校应该把防溺水与防火、防电、防交通事故等都列入生命安全教育计划,从溺水事故中总结教训,从细节入手,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保障开课次数和质量,并邀请游泳教练、溺水急救专业人士等到校给学生授课,让学生了解游泳尤其是野泳的风险,看清游泳以及救人的安全红线,掌握自救的技巧,提升应对溺水的反应处置能力。学校应结合教学条件加强对学生的游泳教育,在暑期把学生引导到安全的游泳场馆,让学生普遍掌握游泳技能,拓展生存技能包,降低野泳溺水风险。


    家庭需要承担好对青少年(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关心青少年的生活,注意了解掌握青少年的活动信息,鼓励支持青少年参与正规的游泳学习训练。如青少年到游泳场馆游泳,父母等监护人应尽量陪同,而对青少年到野外开放水域游泳的计划则应进行劝诫、阻止。日常生活中,监护人要多给青少年敲响防溺水安全教育的警钟,这种家庭警示教育不是空泛模糊的“注意安全”,而是耐心地讲解有关溺水事故的案例以及野泳的危险、防溺水的经验等,让青少年逐渐养成防溺水的安全观,形成远离危险水域和危险动作的自觉。


    政府承担责任的发力点主要有三个——支持学校完善游泳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购买游泳训练社会服务,为中小学生学习游泳创造条件;针对留守儿童或隔代抚养儿童,督促其家庭积极承担监护责任,并通过村居、社区、志愿者等承担好监护补位责任,堵住防溺水安全监护的漏洞;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升级,健全对野外开放水域的防溺水防范机制,绘制水库、坑塘、河流等野外开放水域的溺水风险点警示图,明确履行警示责任的主体以及具体的警示、巡管、隔阻措施,鼓励民众举报青少年的野泳行为,打造技防、物防、人防三位一体的防溺水安全体系。


    防溺水应成为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必修课”,也应成为社会各界的安全管理共同责任。除了学校、家庭和政府,其他单位和个人也该对青少年防溺水多操操心,多尽尽责任。任何人看见了青少年的高风险野泳行为或发现了青少年的高风险野泳倾向,都该多劝劝、多吼吼、多“骂骂”,这样,就能拓宽警示监督的视野,就能把防溺水“安全网”织得更密实更牢靠,起到更好的防溺水效果。

    2022-07-21
  • 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 高职“就业困难户”:尽快就业是硬道理——团干部帮扶大学生就业经验谈(三)

    2022年6月,李恩泽终于顺利走向职场。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控制技术学院分团委书记庞军的帮扶下,他进入无锡安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





    长期以来,像李恩泽这样的高职生就业问题是全团关注的焦点之一。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高职生就业显得更加复杂。


    部分学生学习成绩突出,会选择继续读书考取本科学历甚至读研。“有些学生认为,自己高考发挥失常所以才来到职业院校,所以一入学就打定主意,要考‘专转本’(专科三年后考入本科院校读两年,获取本科文凭)”。庞军解释说,往往这类学生决心大、准备也充足,升学确实是比较好的选择。


    此外,还有部分同学学习能力强,专业技能扎实,他们由于参加技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等早早就被企业“盯”上,毕业后企业甚至主动高薪聘用,“这类学生就业也不用愁”。


    “最需要关注帮扶的是高职生群体中的其他学生。”庞军分析说,这些高职“就业困难户”身上既有就业能力不足、缺乏应聘技能的“真困难”,也有就业观念偏颇、缺少职业规划的“伪困难”。


    因此,如何帮助高职生化解“伪困难”、解决“真困难”成为团干部必须面对的问题。


    高职生的就业烦恼


    “庞老师,下班时间打扰您了,我有个困惑想跟您聊聊,您方便吗?”


    2022年1月,江苏省“专转本”考试报名马上就要开始了。李恩泽纠结了很久,犹豫是否报名。面对选择困难,李恩泽拨通了控制技术学院分团委书记庞军的电话。


    “方便的,说吧。”虽然已经下班回到家,庞军仍耐心听学生讲述自己的困惑。


    “庞老师,转本开始报名了,我还是纠结要不要去试一试,但我过去两年多时间没特别花时间准备,害怕跟身边的同学相比考上的概率不大,反而错过了就业的黄金期。”同时,2022年江苏“专转本”考试发生变化,这更增加了李恩泽的纠结与不确定。


    对于李恩泽找到自己以及他在升学与就业间的徘徊,庞军并不意外。在校期间,李恩泽和庞军通过参与、策划各类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早就建立起亦师亦友般的关系。


    2019年,李恩泽由中专考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他来自江苏徐州,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连续3年被学校认定为经济困难学生(每年评定一次)。据庞军介绍,上大二的时候,为减少家庭负担赚取生活费,李恩泽还曾在学校食堂兼职。“他是个很懂事的学生。”庞军说。


    在庞军的印象中,李恩泽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执行力。大一期间,李恩泽担任班干部就常与庞军接触。2020年,李恩泽又担任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也是从那时起,庞军对他有了进一步认识。


    2020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当时,庞军在校外参加培训,组织学院开展相关活动交到了刚刚当上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的李恩泽手上。


    “那段时间,每天他主动联系我交流如何策划好活动。”庞军说,“我觉得活动年年办,很难办出新意,并且我当时并不在学校,很担心学生应付不过来,就想按照往年的做法照常组织就行”。


    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李恩泽主动揽下工作,结合自己大一参加活动的经历,并借鉴学校组织的相似活动,提出组织防艾知识答题的想法。


    “他不仅是个有想法的孩子,执行能力也强,把活动组织得井井有条。”庞军说,李恩泽提出要印刷宣传册,于是协调对接相关同学设计制作。“他在工作中能够抓住关键点,知道我在外培训,每次和我交流都很有重点,既不会落下重要事务,也不会事无巨细地汇报”。庞军说,“通过那次活动,我看到了李恩泽身上的优点”。


    不过,李恩泽身上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他在中专阶段的学习更侧重于专业知识和动手实操,基础课知识的学习不够扎实;进入大学后,专业课学习虽然游刃有余,英语和数学等公共课程学习感觉吃力。


    平时,庞军一直鼓励李恩泽踏实学好专业知识,做有选择权的人。然而,2021年秋招李恩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眼看着“专转本”报名的时间一天天过去,这更加增加了李恩泽的焦虑。


    转变就业观念,化解就业“伪困难”


    庞军基于自己对李恩泽的了解,加上自身从事共青团工作和学生工作的经验,帮助李恩泽分析了转本和升学的利弊,结合李恩泽自身特点,帮助他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我认为,他不太适合转本,更适合就业。”庞军告诉记者,李恩泽在过往的学生干部经历中表现出的组织协调、统筹规划、人际沟通能力和活跃的思维,是优秀职场人具有的良好品质;加之李恩泽缺少普通高中阶段相对扎实的基础课学习,在转本考试中并不具有优势。在明确了上述利弊后,李恩泽渐渐放下心中的纠结。


    庞军认为,不只是李恩泽一个学生有类似的纠结和困惑,高职生群体中普遍存在需要理清的就业观念问题。


    “(部分高职应届毕业生)缺少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更谈不上为了实现职业理想付诸行动。其中,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畏首畏尾,更关注眼前的利益,倾向于用兼职等手段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缺少长远规划和打算。”庞军分析说。


    同样的岗位同样的工作,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高职生的底薪明显低一些,这类问题让学生对通过升学提高学历档次抱有更高期待,很多学生盲目把升学当作毕业的第一选择。


    “在江苏省,部分双一流学校也接收高职生,这让孩子们通过升学提升自我认可度的想法更强。”庞军补充说。


    据庞军介绍,学校每年有近60%学生选择参加“专转本”考试,但报考的学生中录取率不到60%(2022年的录取率为57%)。


    “事实上,部分考上本科的学生考取的多为独立学院,千辛万苦获取的本科学历除了有助于争取考公、考编资格外,对就业并无太大帮助。”某职业技术学院团干部说,“在考公、考编中,与名校学生相比,这类学生依然没有优势”。


    “把升学作为毕业选择固然没错,可有部分学生属于随大流地选择参加转本,压根不去琢磨就业问题,这才是问题关键。”庞军说,对于不少人存在“学历歧视”恐惧,现实中已经有不少案例表明,就业后选择非全日制学历提升途径,就业单位也依然认可。


    事实上,作为技能型人才,高职生已经成为社会急需人才,找到工作并不难。这一点在庞军帮扶实践中也得到印证,“每年来学校招聘的岗位几乎是学校学生数量的两倍”。


    记者还注意到,在高职毕业生群体中,除了部分学生渴望先升学后就业,还有少数学生存在嫌弃劳累工种、宁愿坐等高薪岗位也不积极就业的心理。


    对此,庞军说:“面对这样的困境,高职院校团组织需要从观念入手,培养学生积极就业、尽快就业的意识。”


    提升就业能力,解决青年“真困难”


    考虑到李恩泽的具体情况,今年3月庞军在团中央推出的“团团微就业”平台上,与李恩泽结成了帮扶对子,点对点帮助他找工作。


    在帮助李恩泽明确个人选择之后,庞军开始帮助李恩泽全面提升就业能力和水平。通过定期谈心谈话,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信息甄别推荐等方式精准关怀,常态化、针对性、接力式地为李恩泽排忧解难,帮助他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职业自信,重塑核心就业力。


    庞军表示,李恩泽自身已经具备了进入职场的能力,他需要的是就业信心以及甄别就业信息、提升面试应聘的能力。


    于是,他鼓励李恩泽参加“大国工匠话初心”“大国小匠话理想”系列信仰公开课筑牢理想信念;通过优秀校友“母校有约”系列讲座引导李恩泽将全面深入了解职场生活。


    2022年3月,庞军还推荐李恩泽参加学校的就业核心能力培训,培训主要围绕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中的“职业探索、求职、生产力工具、人际沟通、创新、自我管理”六个模块,就业导师用丰富的个人经历、生动的案例分析、详实的数据统计、有趣的职场故事,给同学们带来了实用的求职就业知识和技能,鞭策同学们围绕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深入思考。李恩泽参加培训后收获满满。


    庞军还积极利用分院专业教师资源,邀请企业名家开展校内宣讲,组织毕业生到知名企业参观生产线、实验室,并面向毕业生开展“实习归来话成长”分享会,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企业文化,更为精准匹配职业选择。


    在过往与李恩泽的交流中,庞军还了解到,李恩泽父亲从事建筑行业,他自己从小对建筑行业很有兴趣。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李恩泽也认为自己的专业特长能够在建筑工程行业发挥作用,同时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优点特长也比较适合该行业。


    按照这个方向,庞军多渠道关注各类就业信息,力争帮助李恩泽找到理想工作岗位。在参加学校团委组织的“送岗直通车”活动中,李恩泽成功拿到无锡安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offer。


    在求职过程中,李恩泽一方面悉心听取老师的指导和建议,另一方面更加学会理性思考和综合判断,实现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和职业理想三位一体,最终选择理想职业。


    2022年6月毕业后,庞军还不忘和李恩泽交流就业感受。“凭借李恩泽的能力,电气工程师绝不是他职业的终点,入职以后他一定可以在岗位中展现自己的才华,走得更远。”庞军说。


    据了解,2022年,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团干部结对帮扶的18名高职毕业生均顺利就业,在心仪的岗位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2022-07-21
  • 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近90家央企启动夏季招聘

    科技日报北京7月20日电(记者刘园园)记者20日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截至目前,已有近90家中央企业在落实去年秋招、今年春招的基础上,启动了夏季招聘活动。


    据统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稳就业重中之重。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资央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部署会。会议要求,今年国资国企招收高校毕业生人数要在去年基础上有更大的增幅。


    今年招聘季,国务院国资委网站专门开辟“2022年中央企业校园招聘”专栏,截至6月24日,共发布47家央企的校园招聘信息,提供岗位2.3万个、招聘需求14万人。


    北京市国资委对“京企直聘”招聘平台全面升级,汇聚市属国有企业近500家,提供2000余校园及社会招聘岗位。天津市国资委打造“国企英才”招才引智线上公益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已汇集企业185家,累计发布招聘岗位4090个、接收简历9172份。浙江省国资委举办国有企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28家省市县属国企参会,提供2200余个职位,现场接待来自全省20多所高校毕业生6030人次,与1153人达成初步意向。


    东方电气集团差异化开展人才需求梳理,逐企、逐校、逐岗梳理校园招聘需求,2022年招聘计划较2020年增长约68%;中国一汽新挖掘110个就业岗位,截至6月底,在2022年招聘工作中,共签约高校毕业生3700余人,较2021年增加37%。


    国务院国资委还要求,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要统筹做好国内高校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招聘工作,不得解聘因疫情防控原因未按规定时间到岗的毕业生,不得降低已签约毕业生起薪标准,不得有任何就业歧视行为,让就业学生吃下“定心丸”。

    2022-07-21
  •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各方齐助力 闯出新天地

    近年来,新领域、新业态为年轻人干事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在择业就业时,一些大学生主动转变观念,走上创业道路。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各方也提供了诸多支持:政府放宽注册条件、发放创业补贴;学校开设指导课程、提供专业指导……帮助大学生闯出一片新天地。


    清晨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城市刚刚苏醒,环卫工人清扫街道的沙沙声和汽车驶过的声音打破了宁静。迎着第一缕晨曦,26岁的杜星宇骑着共享电单车前往自己创建的内蒙古星蕴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在杜星宇的办公桌上,电脑屏幕周围贴满了便利贴,上面是前一天晚上写好的今日待办事项。键盘旁边摆放着早餐,一份当地常见的特产红腌菜尤为醒目。


    “红腌菜伴随了我的创业全程。每当遇到困难,看到这些小菜,我就会回想起刚刚走上创业道路的时光,激励着我不放弃梦想。”杜星宇笑着说。


    农村实习想法萌生


    “我想用自己的努力,帮当地农户把好产品打出好招牌”


    几年前的夏天,河套学院学生杜星宇来到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电子商务园区参加暑期实习。“当时我们从事的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帮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张姨。”杜星宇说。


    他口中的“张姨”是当地做红腌菜的高手,不仅技艺高超,还通过各类电商平台,将红腌菜卖出国门。


    黄河岸边的巴彦淖尔市是内蒙古重要的农业产区,拥有一大批优质特色农产品。在实习过程中,杜星宇和伙伴们深入乡村,了解各类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情况。“我们一行人中有高校学生,有基层干部,也有对电商感兴趣的农民。白天大家一起工作调研,晚上就畅谈自己对电商进农村的想法。”


    在那段时间,20岁的杜星宇也第一次尝到了工作受阻的滋味。一开始,许多农户不愿接受电商销售,杜星宇挨家挨户耐心讲解,但收效甚微。一名同行的基层干部告诉他,“你的讲解包含太多专业名词,人家听不懂就会产生畏难情绪。”


    杜星宇想了一夜,第二天,他带着铺盖来到农户家,一住就是一个星期。白天和农户一起到田地里耕作,晚上就和农民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实习结束时,已经有不少农户在心里渐渐接受了这种新的销售方式。


    临走时,张姨给杜星宇带了满满一书包红腌菜。望着这包红腌菜,一个模糊的创业想法在杜星宇心中逐渐成形,“我想用自己的努力,帮当地农户把好产品打出好招牌。”


    回到学校后,杜星宇开始酝酿自己的第一个创业项目。他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就业指导课。在课上,杜星宇结识了当时还是河套学院就业指导老师的张惠。下课后,杜星宇找到张惠,将自己对创业的想法与困惑全都说了出来。


    张惠拿出一根手机充电线,“这是你的创业项目”,然后指向充电线的插头,“这是你创业的起点,就是电子商务”,又指向充电线的另一头,“这是你创业的落点,就是农村农户。”张惠把一头插进插座中,另一头插进手机里,“这两端你都要找准位置,创业的方向才能明确。”


    杜星宇望着这根充电线发起了呆,张惠看着杜星宇,笑着说,“要多学习,了解技术和产业发展情况,也要多实践,多试错。学校会为你提供便利条件的。”


    多学多试创业启动


    “创业不仅要有梦想,更要有求真务实的心态”


    大学的每个假期,杜星宇几乎都在各地奔波。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电子商务,他到杭州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学习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到北京的高校学习电商技术的发展脉络,到成都的创业园区学习电商与农业结合的先进经验。另外,他还深入内蒙古各地的农村牧区,了解农牧民对于电商的理解与尝试,寻找最合适的切入点。


    在这个过程中,张惠也帮着杜星宇开介绍信,联系院校和企业。每当假期结束,返回学校,杜星宇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张惠的办公室,和他分享自己的收获。通过一次次的学习与探索,他创业的主攻方向逐渐清晰。


    “在巴彦淖尔,许多农户已经了解并接受了电商的概念,但他们对于电商软件能实现什么功能、如何利用电商增收等方面还不太了解。”杜星宇说,想设计出符合本地农户和企业需求的软件,并持续提供后续更新与维护服务,让他们能用、会用、想用,让技术助力增收致富。


    毕业在即,杜星宇的项目框架逐渐成熟,也完成了基本程序的编写,但他和伙伴们却遇到了一个新难题——场地。


    “当时的启动资金只够采购一些基础的办公用品,实在无法承担房租的费用。当时我们想,实在不行就把公司开到家里面。”杜星宇说。


    就在这时,张惠送来了好消息——2017年,巴彦淖尔市在临河区富源商厦成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河套学院承担所有场地费用,为入驻基地的运营团队提供硬件支持和创新创业技术扶持。2018年,杜星宇和几名同学在富源商厦805室成立了内蒙古星蕴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满怀希望地踏上创业之路,而这条路却远比杜星宇他们想象中艰难。“那时的几名同学都是理工科专业,欠缺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硬着头皮联系客户,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情。”


    曾有过一段时间,杜星宇每天的伙食费仅有5元,他会在学校门口的一家快餐店买一份炒面,再配上一份熟悉的红腌菜,“第一天吃一半,用水泡上,第二天就又变成满满一碗了。”杜星宇想起当年的辛苦,脸上却浮现出微笑,“当时觉得自己就像红腌菜一样,泡在酸涩的水里,但总有一天会完成蜕变。”


    那段时间,杜星宇和同学们往返于农户、政府部门、学校和公司之间,在一次次碰壁中调整着创业项目的前进方向。“创业不仅要有梦想,更要有求真务实的心态。没有一成不变的成功者,及时调整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政策帮扶苦练内功


    “我们的创业就是这样,慢慢成长,香味就会出现的”


    在公司刚成立的两年多时间里,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杜星宇。


    张惠一边为杜星宇争取河套学院的专项资金支持,一边为他介绍巴彦淖尔市政府出台的各类政策。近年来,巴彦淖尔扩大创业小额贷款扶持领域和贴息范围,放宽注册登记条件、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和登记场所限制,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最高300万元的贷款。“政府要为创业者提供助力、排除阻力,让他们像骏马一样自由驰骋。”巴彦淖尔市政府负责同志说。


    借风破浪,更要苦练内功。为了长久发展,在聚焦农村电商平台技术服务的同时,杜星宇将业务从软件延伸到硬件的供应与安装服务,先后为国家能源集团、巴彦淖尔市某医院开发软件系统,为巴彦淖尔市人大提供会议技术服务,并承担巴彦淖尔市全市公务员继续教育网报名系统等项目。在业务发展逐步稳定的同时,他的创业团队也吸引了更多高校毕业生的加入。


    创业以来,杜星宇习惯晚上编写软件。而不管工作到多晚,他总是会在睡前看看新闻。“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为我们创业指明了方向。”


    杜星宇还有一个习惯——坚持做公益。公司成立以来,先后为五原县实施了直播带货、农技推广、无人机驾驶等创业就业培训。2021年,创业团队成立了巴彦淖尔市心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如今,这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残疾人创业就业车间助残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已经帮助10多名残障人士实现就业。“我们一直清楚,公司的发展得益于政府、学校与社会各界的支持。只有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杜星宇说。


    近两年,公司开始有了稳定的客户,杜星宇开始想着如何突破现状,让公司继续发展壮大。一次吃饭的时候,一名公司同事说,“我们现在的项目里,农村电商并不赚钱,咱们还做不做了?”杜星宇拿桌上摆着的熟悉的红腌菜做比方:“这东西的原材料是蔓菁,原味略有苦涩,但腌制一冬后却有着独特的醇香——当然接着做!”


    如今,杜星宇他们依然坚持深入农户,帮助农户和本地企业进行线上平台设计宣传和议价售卖。杜星宇对同事说,“我们的创业就是这样,慢慢成长,香味就会出现的。”

    2022-07-20
  • 求职难过“性格关”?要谨防企业变相侵蚀就业市场公平

    求职时,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万万没想到最终败给了“性格”——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求职者吐槽说“笔试、面试都过了,性格测试却没通过”“测评结果显示我忧虑指数高,不适合这份工作”……在采访中我发现,时下,不少企业都在招聘环节加入了性格测试,有的还将其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因性格测试没通过而求职失败的人,不是个例。


    犹记得,七八年前,我到一家外企面试实习岗位时,也做了一套上百道题的“职业性格测试”,测试结果会为作答者匹配若干“适合”的岗位。在我看来,这样的性格测试并没有太多实质作用,真正让我确立职业方向、奠定职业能力基础的,是一次次实践和经验的积累,而非性格。可现实是,多年以后,居然有不少企业用性格“一票否决”应聘者。


    有些企业负责人告诉我,性格测试之所以在一些招聘环节中备受青睐,是因为它可以作为一种将大量求职者分类识别、快速筛选的“通用语言”,企业借此能够迅速了解求职者简历之外的更加立体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偏好,同时可以寻求契合自身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员工。


    性格测试真有这么神奇的功效吗?真能为企业招人用人提供如此准确、智慧的建议吗?


    有受访者认为,在就业市场求职者供大于求时,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来选拔员工,无可厚非,但一些奇葩的、不符合实际甚至有些伪科学的手段也登堂入室,则令人不解,也容易引发不公和争论。


    企业与求职者之间本是一种双向选择,一些性格测试实际上有意无意传递了企业的价值观,这对求职者来说容易形成一种隐性施压和心理暗示。比如,有的企业的性格测试具有较强倾向性——公司加班多、工作强度大,求职者若能在性格测试中“抗压”,被录用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而“忧虑指数高”则可能成为被否定的因素。这也意味着,如果求职者想获得岗位完全可以选择对企业的取向和需求进行刻意迎合。如此,不仅有失公平,而且可能让双向选择变成“单项筛选”。


    性格是抽象的,用分数量化考评或通过分类判断高低优劣,其本身的科学性、公平性就有待商榷。须知,即便一些专业的心理机构在对求助者开展心理分析时,评估过程也是尽可能完备和谨慎的。一些企业简单地搬来性格测试作为招人的参考因素,甚至过分夸大其在招人时的作用,不仅过于草率,还有就业歧视之嫌——根据我国就业促进法的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虽然该法条并未直接把求职者的性格特点列入禁止范畴,但一个“等”字已经意味着,这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规定,就业歧视并不局限于这些形式或者层面。


    事实上,在求职论坛中,我也看到有HR分享“高分通过性格测试”的反例:有求职者以非常高的匹配度通过了性格测试,但入职后被发现其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达不到岗位要求,反而给人一种不可靠的感觉。


    自古以来,都是“能者上”。用人方不重视人才能力的考量,反而围着性格指标转,不仅不利于选贤任能、促进自身企业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公平竞争与奋斗的意义——能力还没有一个可随意迎合需求的“橡皮泥性格”意义大?


    企业要选出适合岗位、德才兼备的人,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固然值得鼓励和提倡,但也要避免为了形式和效率而误伤劳动者权益的情况。对这种“迷信”性格测试、伤害劳动者权益的风气,有关部门亦不能坐视不管,要谨防企业变相侵蚀就业市场的公平。

    2022-07-20

  • 首 页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