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计时100天!这个夏天,成都欢迎你

    资料图:航拍成都大运会主场馆。中新社记者张浪摄


    中新网北京4月19日电(记者邢蕊)一场青春的盛会将在7月28日如约而至,而今天,距离这场盛会的开幕,还有整整一百天——4月19日,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迎来倒计时100天。从2018年底举办权花落成都至今,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精心准备,世界大运会已稳步进入“成都时间”的最后倒数。


    “成都成就梦想”,这是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向全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随着大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筹备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天府之土”正在敞开怀抱,准备迎接八方来客。





    资料图:图为成都大运会专用车道地标设立现场。中新社记者安源摄


    大运红利全民共享


    2019年,国际大体联会旗从那不勒斯市交接到成都市,正式宣告大运会进入“成都时间”。将近四年的时间里,从场馆建设到赛事组织,从服务保障到城市提升,成都大运会各项筹备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


    夜晚从成都上空俯瞰东安湖体育公园,大运会的核心场地“一场三馆”宛如四颗明珠,点缀在车城大道旁。其中,主体育场采用大量钢构件,打造出科技感十足的“飞碟”造型。正圆形体育场屋顶的太阳神鸟图案融入了古蜀文化的特征,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三馆”为三栋方形建筑,通过一个大平台与主体育场连接在一起,也与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和谐共生”的理念相呼应。


    为迎接大运会,成都新建场馆13处、改造场馆36处。所有新建、改建工作已于2021年4月全面完工。据悉,成都大运会惠民行动已于2022年全面启动,“场馆惠民、体育惠民、文化惠民、环境惠民”,多项惠民措施齐头并进,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目前,多个大运会场馆已经向公众免费开放。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高新体育中心、双流体育中心、川投国际网球中心、现代五项赛事中心等,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运动点。





    资料图:图为工作人员在东安湖体育公园的多功能体育馆内忙碌。中新社记者张浪摄


    向绿而行低碳办赛


    2022年4月,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发布了绿色低碳办赛专项行动方案,该方案围绕能源、场馆、交通、运营、参与5个方面,梳理了34条重点任务,旨在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赛事“碳中和”目标,把成都大运会办成一届绿色低碳的体育盛会。


    秉持着绿色低碳理念,大量环保高科技被应用到场馆新建、改建过程中,新建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超过70%场馆为既有建筑改造升级,绿色节能措施得到大力推广,49处场馆均能实现赛后长期可持续使用。


    除场馆建设外,节能交通与绿色出行也是成都大运会的一抹亮色。赛事期间,将全部采用新能源车辆实现交通保障,中心城区及各赛区绿色出行比例也将达到七成。这一绿色低碳的交通方案一方面将推动成都新能源产业的加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将广泛应用于成都的交通治理之中,助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资料图:被点燃的成都大运会火种盆。张浪摄


    办好一个会幸福一座城


    以大运会为契机,成都还致力于打造“世界赛事名城”,让体育运动深度融入人们日常生活。


    除今年的大运会外,成都还将举办羽毛球汤尤杯、世界运动会等国际性赛事。全民健身方面,成都早在2020年就着力构建“15分钟健身圈”,把城市空间的“边角余料”变成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


    大运会为成都带来的“福利”不止于此。2021年,成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925亿元,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2年,成都市体育局发布《成都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计划到2025年,通过塑造全民运动健康生活新风尚促进休闲运动产业发展,带动成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


    一场体育盛会,提升一座城市。从市容市貌到基建交通,再到经济增速,市民们正在切身体会大运会为城市带来的改变。


    100天后,四海宾客将相聚蓉城。正如主题推广歌曲《千年之约》中所唱:“让我们共赴千年之约,所有的祝福都为你发光,不同的语言有相同的心愿。”


    这个夏天,成都欢迎你。(完)

    2023-04-20
  • 中小银行存款利率集体“补降” 未来或进一步下行

    4月以来,广东、湖北、陕西、河南等多个省份的中小银行纷纷发布公告,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涉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不同期限调整幅度不同。


    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的专家表示,去年以来,在市场利率总体有所下行的背景下,国有大型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此次调整可视为中小银行的“跟进”,是其为压低负债成本所作的市场化定价行为。专家提示,未来存款利率仍存在下行空间,广大居民可根据个人需求,衡量收益与风险的关系,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


    降调幅度不一


    广东南粤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称,自4月4日起,个人存款利率中,活期存款利率从0.385%下调至0.3%,整存整取利率下调2个基点至15个基点不等。河南新蔡农商银行称,自4月8日起,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由2.25%、2.70%、3.30%分别下调恢复至1.9%、2.4%、2.85%,其他期限挂牌利率保持不变。


    此外,湖北、陕西、内蒙古等各地多家银行也公告下调存款利率,降调幅度不一。湖北武穴农村商业银行、湖北黄梅农村商业银行、内蒙古昆都仑蒙银村镇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下调幅度大多在2个基点至20个基点。


    业内人士认为,此轮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实际是去年9月国有大型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延续,也是去年建立的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发挥重要作用的体现。


    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一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在市场利率总体有所下行的背景下,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正是这一机制的“题中之义”。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提示,对居民个人而言,如果资产配置中中长期存款较多,那么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居民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合理配置个人资产。


    约束不理性竞争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存款利率调整,有助于降低中小银行负债成本,也是其满足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评估要求的举措之一。


    “去年大行、股份行下调存款利率,导致部分存款转向中小银行,丰富中小银行存款来源的同时也提高了中小银行存款成本。中小银行此次下调存款利率主要集中在中长期存款,这部分存款利率较高,压降存款利率有助于降低负债成本。”中国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分析称。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表示,中小银行错过去年的存款利率下行调整期,且先前部分银行还利用春节假期等特殊时点及特殊存款产品、营销手段进行“开门红冲刺”,导致其存款利率水平与市场呈现出较大偏离度,“本次调整能够给予一定程度的纠偏”。


    实际上,今年4月,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下称《办法》),在相关指标中新增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情况。“近年来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化定价行为尤为重视,最新发布的《办法》亦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情况’作为扣分项纳入评估体系,对存款利率合意调整幅度提出更加精细化的要求,促使一些先前存款利率调整不到位的中小银行纷纷调降利率,以满足评估要求。”任涛说。


    董希淼认为,此次存款利率调整,能约束银行对存款的不理性竞争行为,克服负债业务“规模情结”和“速度冲动”,增强发展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


    中长期定存利率下调有空间


    未来存款利率下行空间还有多大?


    娄飞鹏说,存款利率进一步下降的概率较大,在此过程中相比活期存款,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空间更大。


    “中长期存款利率下降,有助于减少短期存款与中长期存款之间的‘价差’,也有利于减少套利行为,使银行存款期限结构更加合理。”董希淼说。


    任涛表示,结合最新发布的《办法》和不同类型银行的最新净息差判断,当前全部商业银行、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以及农商行的净息差已经降至1.91%、1.90%、1.67%和2.10%的水平,息差空间越来越小。“未来存款利率下行空间需与息差空间收窄幅度、贷款利率下行幅度保持基本一致,地方性银行存款利率下行幅度总体来说更大。”


    在他看来,息差空间收窄是商业银行当前及后续较长一段时期面临的较大挑战,商业银行必须做好应对。“负债端要持续加强内部管理,拓展低成本存款派生渠道,丰富负债来源渠道,坚持核心低成本存款的主体地位,加强对高成本存款的量价管控,提升存款的精细化定价水平;资产端要持续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保持信贷规模稳定增长,适度增加对零售资产、债券投资、高收益同业资产的配置,并通过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客户综合回报。”任涛说。


    娄飞鹏表示,银行要在收入结构上通过做好支付结算等扩大中间业务收入,降低对利息收入的依赖。(记者张莫实习生杨乐雯)

    2023-04-19
  • 开设“少儿妇科”门诊,“求医有门”仅仅是开始

    手握几张化验单,走出诊室,雷鸣瞬时轻松了不少。


    “这次终于能查清我家孩子是什么情况了。尹主任很专业,我之前没想到她会给我不到3岁的女儿做那么细的妇科检查。”雷鸣自身也是一名医生,对这次带女儿看病的经历,他的感受是:总算找到了科室、找对了医生。





    2022年6月25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开设了少儿妇科门诊,这是北京首个由三甲综合医院开设的面向小儿和青少年的妇科门诊。开诊半年多,项目发起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尹玲每周六上午带队接诊20到30名患者,每次门诊都一号难求。


    少儿妇科,学名为小儿及青少年妇科学(PediatricandAdolescentGynecology,PAG),作为妇科亚学科和分支,在国际上已有80多年历史,发展迅速,但在我国仍是“新生事物”。


    目前,全国开设少儿妇科门诊的医院数量有限,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等少数医院能坚持全天开诊。这明显与患者不断增加的需求并不匹配。


    从事妇科临床工作30多年,尹玲发现,来看病的儿童和青少年不断增加,疾病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多变。


    “发展儿童和青少年妇科已是当务之急,设立少儿妇科门诊和病房仅仅是开始。”尹玲希望少儿妇科门诊,能解决未成年妇科疾病患者的就医难题。“看着这些小患者,我们希望多年后与她们再见,可能是在产科,而不是在生殖中心。”


    被忽视的需求:求医无门的孩子们


    孩子遇到“少儿妇科”问题,连很多医生家长都求医无门!


    一直以来,像雷鸣这样的家长带孩子看病,往往是儿童专科医院建议“找妇科”,部分妇科医生说“孩子太小,看不了,找儿科”,或者面对小患者不知如何检查用药。一些患儿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反复、加重,甚至难以治愈。


    2019年的一个病例让尹玲记忆深刻。


    那是一个4岁半的小患者,有严重的脑炎,出现了一系列危重症状。住院筛查时,医生发现患者左边卵巢上长有一个畸胎瘤。在某些诱因下,病变会使机体产生一种特殊的自身免疫性抗体,即抗NMDAR抗体,从而导致脑炎。尹玲给小患者做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摘除了畸胎瘤。


    “小宝宝后来恢复得特别好。这次科室间的联合会诊,也让我有了开设‘少儿妇科’的设想,因为小宝宝遇到妇科方面的疾病真的非常需要我们的帮助。”这几年,尹玲明显感受到,被妇科疾病困扰的患儿在增加。“以前,看40多个妇科门诊,可能遇到一两个未成年患者。最近几年,这个数量翻了好几倍。有时候,一上午就能接诊五六个患儿。”


    尹玲开始思考,为什么不能有专门解决未成年儿童看妇科病问题的少儿妇科呢?


    一旦深入,尹玲发现自己迈进了另一个领域。了解了少儿妇科学在全球发展的历史和现况,她感叹:“国外1939年就建立了少儿妇科学,后来又组建专业学会,每年召开临床和研究年会,出版学术杂志,推动学科发展。我们应该尽快跟上!”


    2022年6月,尹玲提交了成立“少儿妇科学组”和开设门诊的申请,不到20天就获得医院批复。6月25日,少儿妇科门诊开诊。第一天就接诊了26位患者。


    开诊至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少儿妇科门诊已接诊千余人次。尹玲收到过不少感谢信。其中一位医生家长写道:“每每回顾女儿的就诊过程,想到最初不知该就诊于哪个科室的茫然和矛盾,我都深感‘小儿妇科’这个亚专业的重要性。”


    需要厘清的观念:科普宣教和诊疗,一个都不能少


    “尹大夫,今天能到这里来看病,能跟您正常交流,我已经克服了特别大的困难。我希望更多像我这样的人能早点到您这里,别再走到我今天这一步了。”


    尹玲一直记得说这话的那个“姑娘”。


    2022年9月,尹玲接诊了一名患有“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患者。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患者从小被当女孩养,因为一直没来月经去看医生,才发现自己的染色体检查结果为男性。


    来少儿妇科门诊找尹玲时,“她”已经做过两次失败的手术,进行过不太规范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我们能早点给这个孩子看病,‘她’本来可以有更幸福的人生。”尹玲说。


    少儿妇科有其特殊性,不能被简单地视为成人妇科的“缩小版”。


    尹玲解释,儿童及青少年的生殖器官和内分泌水平处于不断成熟的动态变化过程中,疾病谱、治疗与长期管理方案都不同于成人。这对医生的诊断、用药和手术治疗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与生殖健康。


    像女童生殖器官肿瘤这类手术,以往多由小儿外科进行。因专业所限,有时难以兼顾到对卵巢功能的保护,甚至曾有错把输卵管当阑尾切除了的案例。


    一些传统观念也急需纠正。例如,得妇科病是可耻的,结了婚才需要做妇科检查……问诊时,不少家长都会问尹玲,小孩也能做妇科检查吗?“这就是个误区。女性从小就应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尹玲说。


    少儿妇科门诊成立后,除了诊疗,尹玲做得最多的事其实是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宝宝,记住啦,长大之前这个地方除了妈妈和医生谁也不许碰啊!”


    “宝贝,体检很重要,不是只有妈妈才体检的!”


    ……


    “给一个孩子看病,得花掉成人看病数倍的时间。”尹玲说。孩子讲述病史需要更多时间,还需要家长补充;很多青春期患者有了隐私意识,会强烈要求家长出去,对检查也很抵触;有家长对给孩子做妇科检查存在各种疑惑……


    据介绍,少儿妇科门诊涵盖患者从出生到18岁之间所有与妇科相关的问题,解决孩子在幼女、女童、少女等时期出现的不同问题,也提供两性畸形、生殖腺发育异常等染色体疾病的诊疗。生殖系统肿瘤、内分泌疾病、HPV疫苗接种、少女妊娠及性侵害等问题,也都在少儿妇科的覆盖范围内。


    据统计,近10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因各种妇科肿瘤做手术的患儿有近300例。尹玲说,“未成年人发生意外怀孕或非意愿妊娠,会造成很多影响身心健康的后遗症。少儿妇科肿瘤的发生与生活习惯、环境污染、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等密切相关。这些都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拓荒的医生们:一切仅仅是开始


    尹玲擅长诊治多种妇科疾病,但说起少儿妇科,却坦言自己仍在“摸着石头过河”。


    从想要开设少儿妇科门诊起,尹玲陆续买了上千块钱的学科专著,每天除了看病就是阅读文献,还要定期组织团队成员一起学习讨论。


    少儿妇科门诊开诊第一天,尹玲把专业书带到了诊室。有家长带着8岁的孩子来查性早熟,做完检查,跟家长详细讲解了情况,她又翻开书,让对方把相关内容拍下来,回家对照观察。


    “少儿妇科的诊疗涉及多个领域,有一定的专业门槛。怎么让这门亚学科独立发展下去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尹玲说。


    目前,尹玲与团队里的医生以每周六接诊的方式,兼职开展少儿妇科门诊工作。她曾问过一些年轻医生愿不愿全职做这件事,大多都很犹豫。


    尹玲表示理解:“年轻医生面对的是一个起步晚、前景未知的专科领域。大家脑子里没有概念,看不见未来能发展成什么样。”


    尽管困难重重,在这一领域拓荒的医生们仍在一步步推进。


    尹玲提起参与过的一次会诊。一个出生刚21天、先天性脑垂体发育不良的小宝宝,从外院转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了儿科ICU。


    “出生才21天,这怎么看呀?卵巢太小了!赶紧翻书,照着书查。我们检查了小宝宝的卵巢和激素水平。”因为病例罕见,尹玲请来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的巩纯秀主任,通过院内外多学科会诊,顺利解决了患儿的问题。


    “巩主任之后把他们团队发表的18篇相关论文全都发给我了。”尹玲说。


    一路走来,她不断收获,也不断给予着这样的慷慨与温暖。


    不久前,尹玲接到一个电话:“尹主任,您能不能到我们这里做个项目,让我们也跟您一起做起来?”


    电话是曾跟随尹玲进修的河北省香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打来的。对方说,他们工作中也时常遇到少儿妇科病患者,对很多问题都感到棘手,正需要学习相关知识。


    同样,尹玲20多年前在青海帮扶时结识的青海省妇幼保健院医生芦莉,得知她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牵头做起少儿妇科也打来电话,兴奋地说:“我也在做这个,咱们一起干吧!”


    通过芦莉,尹玲又与已成立20多年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小儿青少年妇科”专科门诊的孙莉颖主任取得联系。


    尹玲团队中的年轻博士黄禾说:“我的导师田秦杰教授是北京协和医院的著名妇科内分泌专家,他知道我在做这个方向也非常开心。”


    国内少儿妇科早期倡导者之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原院长石一复,多年来数次发文,反复阐释小儿及青少年妇科学的特殊性与社会价值。去年3月,石一复在相关学术期刊刊文再次呼吁,我国必须重视小儿及青少年妇科学的发展。(记者强晓玲、王京雪)

    2023-04-19
  •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餐饮收入增长13.9%

    中新网4月18日电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22亿元,同比增长5.8%,上年四季度为下降2.7%。商品零售102786亿元,增长4.9%;餐饮收入12136亿元,增长13.9%。全国网上零售额32863亿元,增长8.6%。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7835亿元,增长7.3%。(中新财经)

    2023-04-18
  •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

    中新网4月18日电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7小时。(中新财经)

    2023-04-18
  • 养老新职业吸引更多年轻人 90后开始给“90后”养老

    “我有一个毕业生曾在北京一家较大的养老公司就职,平台非常不错。但常年连续每天工作8到12个小时,护理在床上、轮椅上的老人,还要经常加班做项目文案,他30多岁就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劳动强度大,加上薪酬和职业发展不理想,后来他无奈转行了。”日前,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民生福祉学院教研室主任屈冠银教授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跟踪调查显示,北京市相关专业大学生从养老行业流失,主要发生在毕业三年内,一线生活照护岗位流失率在70%左右,主要转到了养老机构其他非照护岗位,或干脆离开了养老行业。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服务人才越来越短缺。在近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新增加了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健康照护师等新职业类型。越来越多年轻的90后开始给老年“90后”养老。这些养老新职业的增加和出现,对于“青春养老人”的吸引力如何?是否有助于改变养老行业人才紧缺的现状?


    ——————————


    “做养老照护最难跨过的是心理上的坎儿”


    1999年出生的瑞大成,是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当初考大学他选择养老专业,家里的爷爷奶奶都站出来反对。爷爷说:“在家里你都没给我洗过澡,能去养老院给人家洗澡?”瑞大成是地道的北京人,他的几个发小都选择出国学习,所学的专业有音乐、酿酒等,听说他学了养老专业,一个发小调侃他说:“你准备上养老院养老去了?”


    由于服务热情细致,瑞大成在养老机构做健康照护师很受老人们的欢迎。一位卧床的老人,点名让瑞大成提供服务。在他看来,“被需要让我感觉很幸福,养老是一种有温度的服务,是需要人情味儿的。在老人心目中,我们这些上过大学的照护师与护工还是有所不同的。”


    瑞大成清楚地记得,他实习时第一次处理卧床老人的大小便,直接冲到厕所呕吐起来。“做养老照护最难过的是心理上的坎儿。”那两天,瑞大成一想到那个场景和气味,就吃不下饭。后来,他看到一位护理员阿姨在处理完老人的大便后,到了中午饭点儿,又拿着饭盒很自然地陪在老人床头吃饭。他的心结一下子就打开了,“我突然明白,照护长辈的吃喝拉撒,就是我们工作的正常内容。”


    瑞大成曾服务过的一位老人,有一天在午睡中突然去世了。他心里难过了很久。他说:“能在长辈最后的人生阶段为他们提供服务,让他们安详去世,是在做善事。我的理想是自己开一家养老机构,在农村有很多老人很孤独,我希望陪伴他们走完最后的人生路。”


    瑞大成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养老机构做了一年半照护师,又转岗到一线做了销售专员。瑞大成说,他转岗的最根本原因是工资太少,别的岗位工资能到七八千元,和业绩挂钩,而在一线照护老人,干的活儿很辛苦,拿到手的工资却只有四五千元。


    他告诉记者,同届的50个毕业生,最终选择干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有30个左右。在养老护理一线做健康照护的,还不到10人。


    为了留住像瑞大成这样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2020年《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办法》明确规定,对于进入北京市养老机构的部分毕业生,本科及以上最高奖励6万元,并向一线养老护理员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补贴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把更多年轻人留在养老一线,奖金、补贴对吸引年轻的养老人才有很大激励作用。”瑞大成说。


    “年轻人如果不热爱这一行,很难留住”


    可依助浴的创始人李民花是一名“助浴师”。不久前,她和她的助浴团队为纪录片《国家记忆》里的抗战老兵董跃先老先生,提供了一次助浴服务。董跃先今年已经102岁高龄,身上还有3处子弹留下的伤疤。他目前瘫痪在床,行动不便。“老人令我们助浴团队肃然起敬。在服务的过程中得到老人的感谢,以及家属的夸赞,我心里激动不已,动力满满。”李民花说。


    李民花告诉记者,她的助浴团队是一个年轻的组合。团队中有8名助浴师,除了一位老师是1978年出生、中专学历以外,其他人都是年轻人,学历都在本科以上。


    39岁的唐博,从小由姥姥姥爷带大,喜欢和老人打交道。在成为助浴师之前,身高1米92的唐博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一名地勤,国有企业编制,收入不低。“我就是喜欢助老这一行,每次服务都感到内心得到了滋养,觉得很有价值。”唐博表示。


    “年轻人如果不热爱这一行,很难留住。如果无法在工作中获得快乐,服务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唐博说,“我是北京人,一些北京老人一听到我的口音,就感到特亲切,服务的过程中配合度也比较高。”


    李民花告诉记者,目前她使用的核心助浴设备是进口的,包括充气浴槽和先进的给水、排水系统。根据实际需要还配备了几十件辅助物品,这样才能完成一次助浴服务全流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助浴师,不是会“搓澡”就可以的,要对老年人有足够的包容心与耐心,同时要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以及其他综合技能与素养。


    “我团队中有几位是从互联网‘大厂’出来的,她们也都从基础的助浴师做起,同时在帮公司做线上线下的运营系统的搭建,希望提高运营效率,我的助浴事业离不开这群青春养老人。”李民花说。


    “目前,老人助浴的服务很受欢迎,但还没有产生比较多的盈利。服务老年人,情怀是根基,但情怀之上,如果不能搭建起健康的商业模式和生态,就会失去商业价值。”公司创办两年多时间,李民花和同事走访了北京数十家社区、养老机构,以及上千家社区养老驿站,希望通过推荐导流拿到更多的订单,“我们的助浴服务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同时商业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也非常需要有更多的高素质青年加入进来,助推行业快速发展。”


    新职业为“青春养老人”提供更多选择


    近日,来自民政部全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信息披露,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总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还很突出,养老护理员待遇保障水平低、流失率高等问题亟待破解。针对养老服务人才短缺问题,我国将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推动跨行业人才流动、拓宽养老人才来源渠道。


    屈冠银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高职院校对养老人才的培养所面向的岗位群,除了基于生活照料、康复护理为主的老年照护岗位群和活动组织与策划为主的社会工作岗位群外,近年还增加了养老机构管理类岗位群,其中包括了前台接待、老年人能力评估、技能培训、养老规划咨询等,此外还有智慧适老化环境设计、康复辅助器具适配与销售等。这些岗位群,为毕业生未来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据了解,北京目前有包括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在内的约7所职业学校开展了养老相关专业,在校人数600名左右,有几所学校的招生情况并不太乐观。


    屈冠银指出,养老新职业得到国家认可,并推出相应的职业鉴定标准,让养老职业教育和短期培训有了依据和规范,增加了职业的技术含量,有利于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同时,养老相关职业进入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更加“名正言顺”,有利于吸引更多“青春养老人”进入养老行业,从而促进社会就业。


    “年轻人离开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地位低、专业化程度低、收入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心理压力大、职业发展存在瓶颈等。”屈冠银指出,年轻人的加入能改变人们对于养老行业的看法,但根本改观,还需要养老行业年轻人收入待遇的提高、新技术在行业内的大量应用,以及我们对所谓“伺候人”的重新理解。


    “‘伺候’是个中性词,本质是服务。其实我们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在服务别人的过程中生活。‘伺候人’不丢人。尤其养老行业的‘伺候人’是基于人格平等为老人服务,弘扬了社会美德,体现了人生价值,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屈冠银说,养老行业从业者要有“三老三心”的品质,即:尊老、孝老、爱老,做到有爱心、能细心、有责任心。对于老人,愿意发自内心地去陪伴和关爱。这项工作的本质是让老人生活得更有尊严和幸福,因此,从业者在照护技术、医疗技术和心理方面,都要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储备。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院长屠其雷教授指出,养老护理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一项来自民政部门的统计显示,养老服务业大专以上文化层次的不到20%,接近80%的人员学历是高中以下。目前,高校里养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正在进行,推出的新职业对于年轻人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某种意义上比职业技术更重要。


    “养老行业看似谁干都可以,但要干得专业,让老人更有幸福感,却是有门槛的。需要学习从生理到心理再到管理的很多知识和技能,需要更多‘青春养老人’的加入。”屈冠银说,“年轻人只要坚守得住,不断努力,都会有不错的发展。我们学校自2010年开办养老专业以来,每个班都有七八名同学成了老年人能力评估、辅具适配技师或健康护理主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桂杰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04-17
  • “五一”假期游火爆 首日火车票热门线路部分方向已售罄

    “五一”假期临近,很多人已经在规划假期出游计划。4月15日起,旅客就可以购买五一假期首日,也就是4月29日的火车票。哪些出行线路比较热门?





    15日下午4时,记者在12306App上查询发现,4月29日当天,由北京前往西安、长沙、沈阳等地的列车,只剩下少量余票,部分方向的高铁、动车票已经售罄。





    北京西站售票车间副主任尹世斌:目前售票情况来看,4月29日去往西安、太原、郑州、长沙、武汉方向的高铁列车车票比较紧张,以上方向普速列车还有少量硬座。





    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广西铁路部门在假日期间加开或重联南宁、柳州至桂林、北海、百色、贺州等旅游热门城市动车组列16趟次。





    中国铁路南宁局柳州车站客运值班员候冉:目前车票预售的热门是广州、成都、云南等方向。预计整个五一假期,柳州站增加南宁、贺州等方向6趟车。





    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上午9时,五一假期首日高铁跨省游搜索热度比14日增长323%,热门长线线路为北京-长沙、北京-武汉、上海-广州、广州-重庆等。此外,记者发现,还有不少旅客选择提前一天,也就是4月28日出发,多条热门线路的火车票,同样较为紧张。

    2023-04-17
  • 文旅部就《剧本娱乐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中新网4月13日电据文旅部网站13日消息,文化和旅游部就《剧本娱乐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剧本娱乐活动应当设置适龄提示,其使用的剧本应当标明适龄范围。


    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剧本娱乐活动。


    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剧本娱乐活动,不得允许未成年人参与;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参与剧本娱乐活动的,应当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陪同。对难以判明是否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要求,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限入标志。


    剧本娱乐经营单位不得在居民楼内、建筑物地下一层以下(不含地下一层)等地开展剧本娱乐活动。

    2023-04-14
  • 青少年近视高发,如何踩住“刹车”

    2023年春季学期刚开学不久,成都市民张女士趁着一个周末的时间,带着儿子到一家眼科医院检查视力。结果让张女士难过了好半天:才上二年级的儿子近视了,一只眼睛50度,两只眼睛都出现了散光。


    上一次检查是在2022年的5月。当时医生就发出了预警,孩子的远视储备值已经不多了。医生提醒她,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并且半年检查一次视力。不过,原计划的检查一再推迟,直到今年3月。


    这次去医院之前,张女士内心就有点忐忑了。“过去近一年时间,由于担心疫情传染的风险,孩子的户外活动并不多,而读书、写作业等室内用眼场景则一点没少。”张女士说。


    如今,青少年近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与痛点。2018年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而国家卫健委的公开数据显示,2018至2021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分别为53.6%,50.2%、52.7%、52.6%。


    不久前,教育部印发了《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明确提出,要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并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人民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那么,作为学校和社会力量,应当如何共同努力保护好青少年的眼睛?作为家长和孩子,应当如何建立科学的用眼习惯和教育理念?降低青少年近视率,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诸多努力,挡不住近视的到来


    张女士知道,照孩子的用眼强度和学习习惯,孩子近视是早晚的事。但她试图尽可能延缓近视的到来,为此作了诸多努力。


    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她就买了坐姿矫正器,以阻止孩子过于靠近书本。她按照钢琴老师的推荐专门买了钢琴灯,给孩子练琴时用。今年1月,她又花了2000多元买了一盏台灯,给孩子读书和做作业的时候用。


    张女士的丈夫则认为,睡眠和户外运动对视力有影响,因此晚上总是催着孩子早点洗漱睡觉,放学后常常带孩子从附近的公园绕路回家,就为了让孩子多看绿色。听说吃鱼虾对视力好,他还时不时地买鱼虾烧给孩子吃。


    “但这些还是没能阻止近视的到来。”检查出近视的那天,张女士心情沮丧。丈夫尽管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但他心里也清楚,情况不妙,他对儿子说“你当不成宇航员了”,以此警告孩子注意坐姿、保护视力。


    这并不是个例,在北京同仁医院,每逢周末,前来看诊的青少年数量总会增多一些。


    如今四年级的丫丫是在一年级下学期上网课时发现自己近视的。丫丫妈妈说:“一年级的时候只有100多度,每年来同仁医院复查,今年已经达到了400多度。一年级时,全班只有两三个同学戴眼镜,但现在,在同班58名同学中,有20多名同学戴上了眼镜”。


    学校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防控近视,但丫丫说,她们的班级里,“班主任就不让做眼保健操”。每到眼保健操时间,班主任便让同学们做题,“老师说做眼保健操没用。”丫丫说。


    周末的同仁医院也迎来了不少外地家长。来自河北某县城的张英领着她的女儿配眼镜。张英的女儿正上二年级,她说,周围的同学们仍然很少有户外运动的机会。“每天有体育课,但一到上课,老师就给我们放动画片。看动画片是老师给纪律好的同学的奖励,如果同学们表现不好,老师就让我们学习。”一次,张英女儿所在的班级因为看动画片声音太大,被巡视的校领导批评,那一周的体育课,便都变成了数学课和语文课。


    不少配镜机构也观察到了青少年近视的来势汹汹。


    周末,北京潘家园眼镜城的顾客中多了不少孩子的身影。青少年近视数量的增加,被眼镜店老板们看在眼里。“比起疫情以前,过来的孩子数量确实变多了。”某眼镜店老板陈先生坦言,“但具体多了多少不知道,也许有三成。”


    面对家长们对孩子近视度数增长的焦虑,陈先生拿出镜片价格表,翻开“防蓝光镜片”一栏,熟练地开始介绍:“孩子初中毕业时,所在的班里戴眼镜的同学数量已上升到九成。如果戴这个镜片,可能每年增长25度左右。但如果不戴,那每年增长100度都不算少……”


    “疫情管控放开之后,到我们配镜中心配镜的孩子明显增多了,自疫情以来中心配镜都是预约制的,今年以来每个周末都络绎不绝。”赵大夫所在的配镜中心在北京市海淀区知春里附近,记者观察发现,配镜中心方圆500米内就有多所中小学。“可能我们这个地方比较‘卷’吧,来我们这里配眼镜的孩子一直不少。”赵大夫说。


    近视来势汹汹,家长如何踩住刹车


    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视光中心主任倪海龙门诊每天需要接诊60多个病例。他表示,“如果是寒暑假,还要再增加一些号,可能会每天八九十个。”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率为何居高不下?


    倪海龙认为,近视低龄化、重度化严重,主要是环境因素导致的,两大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户外活动时间严重不足;二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负担过度过早,这其中主要是学业负担过重,也同时包含过多过早接触使用各类电子产品等。


    而在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部主任、教育部近视综合防控专家宣讲团团长瞿佳看来,从总体上说,我国近视防控的确取得了标志性的进展。“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近视率下降了,从2018年的53.6%到2021年的52.6%,下降了一个百分点。”“其实,这几年的疫情极大干扰了近视防控工作的正常进行。”瞿佳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孩子们宅在家里上网课,活动少了,走到户外也少了,电子产品的使用却更多了,而家长对孩子近视管控的力度也不如学校。


    “从专业的角度讲,如果不是从2018年开始有效地进行近视防控,现在近视率上升三个点、五个点都有可能。所以,近视防控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瞿佳说。


    家庭是青少年近视的第一道防线,不少专家表示,家长们在看待青少年近视问题上仍存在一些误区和偏见。


    “有人曾经这样问家长,孩子考上名校和800度近视,你愿意选哪个?很多家长宁愿选‘名校’。这是糊涂的观念!”瞿佳说。


    瞿佳表示,当前家长在认识上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近视不过就是戴一副眼镜”。事实上,近视防控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的部分,如果青少年近视发生得早、进展快,那么未来发展成高度近视的比例就高,而高度近视会引起许多严重的眼部并发症,造成视力低下甚至致盲。瞿佳认为,家长的另一个误区就是科普未到位,现在有一些以牟利为目的的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问题,家长却盲目相信他们的宣传。


    倪海龙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吁。他发现,长期以来,社会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普遍存在“重治轻防”的错误观念,防控近视伪科学及不良机构层出不穷。很多家长视近视为洪水猛兽,病急乱投医,与旁门左道为友。而一些家长对近视视而不见,觉得无非戴副眼镜而已,听之任之。


    “最常见的几大认识误区是:散瞳验光有伤害、近视戴眼镜越戴近视越深、近视手术能治愈近视。”倪海龙说。


    倪海龙表示,家庭是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力量,家长是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守护者。家长要主动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不轻信“近视可治愈”“降低度数”“治眼神器”等虚假宣传;要以身作则,带头不做“低头族”,增加亲子时间;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保证孩子每天至少2小时日间户外活动;要积极配合学校减轻孩子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不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要密切关注孩子视力变化和眼睛异常迹象,定期检查视力,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矫治。


    防治青少年近视,还需多方合力


    作为家长,来自北京的王先生在发现自己上高一的女儿近视后,已经尽可能地提醒女儿改善用眼习惯,防止近视进一步加深。


    “我们已多次提醒她注意保护眼睛,对她的电子设备使用时间严格把控,避免屏幕过小用眼疲劳。孩子自己也清楚不应该长时间用眼或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日常要做眼保健操、要注意用眼距离等。”王先生表示,然而,女儿并不愿意因为保护眼睛而影响社会交往、课业任务,很多用眼过度的场景都是“无法避免”。


    “她的同学和我周围朋友的孩子有很多都戴眼镜,她出去和朋友玩的照片中不戴眼镜的很少。孩子说班上近视率在60%以上。”王先生说。


    的确,在防治青少年近视这条道路上,仅靠家长的努力和孩子的自觉是不够的,不少专业人士认为,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还需多方合力,形成护眼爱眼的社会风气。


    “学校是防控近视的主战场。”倪海龙表示,学校要真正抓落实,切实保障到每一个孩子的学业负担减负和户外活动时间的增加。“比如,要让每一个课间成为真正的课间,在校期间每个课间,都要让每个孩子都能离开教室,去走廊、操场上走走,沐浴阳光、眺望远方。如果保障每天的一堂体育课、大课间,加上每天七八堂课的每个课间10分钟都能离开教室的话,是能保障孩子们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的。”


    四川省成都市迎宾路小学校长陈雪表示,在学校层面,要做到强眼先强体,科学保障学生户外运动的时间;强化科学的读写姿势,让学生能够自发地纠正读写姿势;每一位老师都肩负起提醒教育的责任。


    此外,针对一些特殊群体,陈雪建议,“小学生发育生长节点不同,可根据实际需求配置超高桌椅,以满足特高学生的书写需求。对于患有严重眼疾的学生要建立台账,在座椅设置等方面进行特殊关照。”


    “对于近视防控,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要持之以恒,坚持一直进行防控必有成效。”瞿佳建议,国家应加大近视发生机制和有效防控方法的研究,可以设立近视研究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加大对防控方法、器具和药品的研究和投入,研发出更加有效的近视防控方法、设备和药品。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家长、儿童、配镜机构人员为化名)(记者叶雨婷樊未晨王鑫昕实习生白子义王浩昆)

    2023-04-14
  • 多地下调医保单位缴费率,职工待遇不受影响

    减轻企业负担,鼓励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参保


    多地下调医保单位缴费率,职工待遇不受影响


    近来,上海、江苏、河南等多地降低了职工医保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费率。一些参保者担心:降费率会不会影响待遇?对此,专业人士指出,这不会影响参保人员的医保待遇。


    据梳理,多地调低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费率的比例从0.5%至1%不等。其中,上海市由原来的10.5%调整至10%;江苏省南京市由8.8%下调至7.8%,苏州市从7%下调为6%,常州市由8%下调为7%;河南省洛阳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由7.5%降至6.5%;广西玉林市由10%降至9%。


    同时,一些地方还降低了灵活就业人员医保缴费费率。其中,上海市由11.5%调整为11%,南京市、常州市和洛阳市由9%降为8%,玉林市个人缴费费率从10%降至9%。


    对于费率降低的原因,不少地方提到,主要目的是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发展活力,优化营商环境。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廖藏宜表示,和储蓄型的养老保险有所不同,医疗保险是消费型,原则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他介绍,早年,人社部、财政部曾在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原则上应控制在6~9个月平均支付水平,超过15个月为结余过多状态,低于3个月为结余不足状态。


    “略有结余”,在廖藏宜看来,为的是应对当期不可预见的风险。“但结余过多或过少,都需要警惕。结余过多可能是收的钱多了,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用人单位负担,抑或是支出少了,这就意味着待遇保障可能不足。”


    “医疗保险制度不只有筹资、花钱、维护劳动力各项权益的功能,还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廖藏宜认为,在职工医保基金有足够结余的情况下,动态调整费率,适当调低医保单位缴费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的费率,可以减轻企业负担,鼓励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参保。


    “不能为了降费而降费,还是要做好测算,将降费率的幅度控制在基金可承受的范围内,保障医保制度平稳运行。”廖藏宜提醒道。


    据南京市医保局介绍,此次调整预计全年为参保单位减负约29亿元,为灵活就业人员减轻负担约1亿元,惠及灵活就业人员近47万人。张家口市测算,费率调整后,全年为用人单位减负约3.2亿元,其中可为企业减负2亿元,人年均减负约722元。


    记者注意到,上海市、洛阳市和玉林市等地在出台政策时,明确表示确保参保人员医疗待遇水平不降低,应享尽享、应报尽报。


    “医保待遇一定不会受到影响。”廖藏宜表示,缴费和待遇是医保制度运行的两个不同环节,“随着门诊统筹报销、医保药品目录不断扩大等医改政策不断深化,医保待遇正在逐年稳步提升。”(记者李丹青)

    2023-04-13
  • 我国高原和高高原机场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记者周圆)民航局副局长韩钧12日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小机场建设工程逐个攻破各类复杂环境下的建设技术难关,高原地区、黄土地区、高纬度永冻土区建设机场的技术逐步成熟。目前我国拥有高原和高高原机场数量分别为20个、23个,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高原机场通常指海拔高度在1524米(5000英尺)及以上,但低于2438米(8000英尺)的机场;高高原机场通常指海拔高度在2438米(8000英尺)及以上的机场。


    韩钧在江苏淮安举行的第五届民航中小机场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上说,下一步要加快机场布局规划落地,提升系统保障能力;以严之又严的态度抓好中小机场的运行安全,采取措施稳住安全态势;以“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为抓手,着力推动中小机场高质量发展;强化运营政策支持,增强中小机场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3-04-13
  • 餐饮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向好

    完善支持政策、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餐饮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向好(深度观察)





    游客在浙江建德市莲花镇戴家新村的百家宴上品尝特色美食。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编者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餐饮业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点领域,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全国餐饮业呈现复苏势头,企业信心持续提升,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餐饮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向好。如何进一步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记者走进市场进行采访。


    发力新场景——


    不断增加优质供给,提升供需适配性


    【镜头】


    一口火锅、一杯甜品、一眼美景、一首音乐……舒适悠闲的成都生活元素,在一辆小小的枣红色巴士里聚齐了。在四川成都市,城市巴士融合餐饮业态,给舌尖上的美味增添了新的味道。


    成都市中心春熙路上,记者登上了一辆“火锅巴士”,一走进车内,车顶氛围灯、车头点歌台、车尾液晶电视等设备一应俱全。复古装潢的红色车厢摆设着8张同样色系的餐桌,皮质座椅已改成对坐形式。每张餐桌可以容纳4个人,半人高的玻璃窗外,熙熙攘攘的成都街景,随着车辆启动而缓缓流动起来。餐食陆续上桌,游客们一一品尝红油火锅、特色酥肉、红糖糍粑等当地美食。据介绍,随着时令季节的变化,餐饮巴士提供的菜品也会相应变化,以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不仅吃得安逸,行车线路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火锅巴士把沿途的太古里、望平街、锦江、电视塔等景点串点成线,一一呈现。旅途中,行车助理会全程讲解成都的音乐文化、火锅文化以及沿线景点文化,让消费者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享受一场文化大餐。


    当前,餐饮业营业收入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10%以上,吸纳就业超过2000万人。作为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之一,餐饮业近年来受到过一定冲击。商务部和相关部门积极推出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多措并举推动餐饮业复苏。去年12月下旬以来,餐饮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向好。今年1至2月,全国餐饮营业收入为8429亿元,同比增长9.2%,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5.7个百分点。


    中国烹饪协会相关报告显示,餐饮业具有需求刚性、社交属性等特点,一直是消费市场的主力军。随着扩大消费政策推动、旅游市场复苏、美食促消费活动开展,餐饮市场将加快复苏。


    “背靠中国消费大市场,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十足。”民革云南省委会主委、红河学院校长于干千说,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消费市场潜力很大。聚焦消费新需求,不断增加优质供给,提升供需适配性,餐饮业一定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餐饮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餐饮企业有责任传承和发扬餐饮文化。”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邢颖说,现在,越来越多餐饮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中餐走出去不仅是中餐企业走出去、菜品走出去、厨师走出去、技术走出去,更重要的是中餐文化走出去。餐饮企业要实现经营理念、经营视野、经营方式的国际化,在讲好中国餐饮故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同时,实现国际化发展。


    探索新业态——


    推动产业融合,提供更丰富的餐饮消费体验


    【镜头】


    4月2日,正值晚饭饭点,一拨拨消费者来到四川成都市华商金融中心。跟其他商业综合体不同,这里从地下一层到楼上六层,全部是与餐饮相关的经济业态。除了不少四川的名小吃,上海菜、浙江菜、福建菜等100多个特色餐饮也聚集于此,为消费者“一站式”提供天南地北的舌尖美味。


    华商金融中心地处成都高新区,近年来,随着大量高新技术企业聚集,一大批“新成都人”选择来这里发展。人数众多的消费新群体,给当地餐饮发展带来新机遇。华商金融中心打造的全餐饮商业业态,如今成了“新成都人”喜爱的美食地标,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


    除了天南地北的标志性美食,华商金融中心还引进了不少地道成都小馆品牌。无论是原来只开在德阳什邡的麻辣拌小店铺,还是只开在都江堰的张醪糟,这些小老板秉持着对“美味”的执着追求,生意越来越好。


    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成都要打造国际化地标美食集聚区,着力推出2至3个多元业态和特色文化有机融合的国际新区核心美食圈,规划建设国际美食城,打造国际美食潮流地,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餐饮消费服务。


    3月下旬,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四川省政府在春熙路步行街启动2023年“中华美食荟”暨“味美四川”川派餐饮消费季活动。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王东堂介绍,“中华美食荟”活动已连续举办3届,对促进餐饮业恢复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将举办70场餐饮促消费活动,数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形成促消费的强大合力。


    四川是餐饮业大省。近年来,四川大力培育天府“名菜、名厨、名店”三名品牌,释放餐饮消费潜力。今年1至2月,四川餐饮收入实现606亿元,同比增长11.1%。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表示,将打造更多的餐饮消费新场景,把川派餐饮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餐饮消费升级提速,餐饮企业聚焦消费新需求,推进餐饮和旅游、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提供更丰富的餐饮消费体验。比如,西贝莜面村进入早餐市场;老乡鸡、眉州东坡等布局夜间经济;南城香、袁记云饺等餐饮品牌扎根社区;紫光园凭借“全时段+全品类+档口”模式,开出100多家直营店。顺应露营兴起,海底捞、大龙燚等品牌纷纷推出了露营相关产品组合。同庆楼把握预制菜风口,形成“餐饮+婚庆+食品”发展新模式。


    “餐饮企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眉州东坡集团董事长王刚说,只有做好了标准化,才能更好地实现连锁化、国际化和品牌化。近年来,眉州东坡坚持更美味、更健康的标准,加大研发投入,把东坡扣肉、跷脚牛肉、夫妻肺片等标准化产品卖进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服务更多消费者。


    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完善餐品信息标识、全流程提示适量点餐、推广小份菜……商务部指导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及平台企业共同发布《关于餐饮外卖厉行节约适量点餐的倡议》,呼吁倡导全社会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拓展新渠道——


    积极应用新技术,提高行业数字化水平


    【镜头】


    “您好,扫描桌上二维码就能点餐。”4月1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的一家餐馆,服务员对刚进店的消费者王磊说。王磊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餐厅的菜品分类展现在页面中,还标注了分量、价格等信息,一目了然。一些已经售罄的菜品在菜单中也有提醒,避免了无效下单。就餐后,王磊在手机上就能结账,无需再像以前那样排队买单了。


    “醋熘土豆丝、酸菜鱼,米饭2份,请再核对一下。”王磊就餐的时间正值订餐高峰期,餐厅堂食座无虚席,负责外卖的员工正在按照消费者外卖订单的需要,忙着备餐、出餐、打包,把一份份准备好的外卖交给外卖员。餐厅门外,外卖员秩序井然地排队等着取餐。


    “现在无论是外出就餐,还是在家点餐,都比以前更方便了。”在王磊看来,很多餐饮企业都在尝试线下线上融合发展,积极创新外卖服务,上线小份菜、双人餐等餐食,推出家庭套餐和露营野餐套餐等,选择更加丰富。


    我国餐饮企业不断提升数字化水平。有的餐饮企业推出微信小程序、线上旗舰店;有的餐饮企业引入智慧食安系统,打造智慧餐厅;有的餐饮企业突破堂食餐饮单一供给模式,扩展线上外卖、外带自提等新业务模式,营造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消费新场景。


    随着数字管理系统、移动支付、大数据等技术应用,越来越多餐饮企业加快数字化进程,成为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今年的“中华美食荟”活动更加注重线上线下结合,推动互联网电商平台开展餐饮让利促销活动。


    中国烹饪协会相关报告显示,当前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外卖、短视频团购、联名营销、直播带餐等成为餐饮品牌的重要销售渠道,餐饮企业要研究不同渠道的特点,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数字化转型成为餐饮企业发展的“必修课”,数字化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选址、产品研发、门店运营和营销、供应链精细化管理与科学化决策,有效降低成本。餐饮企业要积极应用新技术,提高运营管理各环节数字化水平。


    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陈春江说,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商务部将完善支持政策,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进一步释放餐饮消费潜力,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为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记者王珂宋豪新)

    2023-04-12

  • 首 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