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广袤沃野 幸福涌动

    青绿的秧苗,在稻田中随风摇曳。远处,几只白鹭悠然觅食;近处,树梢枝头鸟鸣啾啾。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坚持17年不用化肥、农药,这里的粮食亩产量却从600斤增至1000斤以上,亩均收益也从1500元提高到6000元。


    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双赢?答案,就在戴庄村大力发展的生物多样性农业里。


    “我们将230块零散田块整理成85块约4亩大小的高标准农田,沟渠主要用泡沫砖,就是为了让小草能从缝隙里长出来,给青蛙、蛇等小动物栖息的地方。”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介绍,戴庄村重视培育生物多样性,探索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从山上到山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丘陵山区小流域生态景观,显示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共同体的强大生命力。我们在有机稻田里发现了130种小动物,这个数量和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差不多哩!”在戴庄村党委副书记李有意看来,路在林中、家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田园图景,早已在家门口变为现实。


    仓廪实,天下安。近年来,江苏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省以占全国3.2%的耕地,生产了全国5.5%的粮食,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依托眼下的农业资源,如何让村民尝到产业兴、生活富的甜美滋味?在常州市溧阳市竹箦镇姜下村,凭借一站式配送、竹箦风鹅、蝴蝶兰种植、田园乡村文旅四大产业,老百姓过上了“神仙”日子。这个瓦屋山下、神女湖畔的小村庄,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诗和远方”。


    凌晨,姜下村的食品配送中心里灯火通明。分拣核对、装车配送,村民们忙得脚不沾地。2018年6月,姜下村党委书记吕岗华在走访时发现,村里的农业龙头企业“丫丫农场”虽是溧阳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但客户有限,销售局面一直打不开。开展合作,双方一拍即合。由农场负责生产和管理,村里负责品控和销售。如今,蔬菜产业成为姜下村最吸金的产业,从2019年起销售额连年翻番,2022年销售额超过3600万元!


    “我们坚持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始终推进三产融合。”吕岗华表示。竹箦风鹅成为姜下村的“致富密码”,鲜美风味吸引各地老饕接踵而至;兰花产业蝶变跃升,春节期间更是卖到断货。“我们借此机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22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达5万余元。老百姓致富了,村集体也增收了。”吕岗华心里甭提有多乐呵!


    姜下村,只是江苏大地上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全省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托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未来将重点培育8个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199个超10亿元县域优势特色产业,擦亮“农业强省”的金名片。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短短数年间,江阴市周庄镇山泉村从一个发展停滞、人心涣散的“问题村”蝶变为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美丽乡村,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华丽转身。很多人都问:山泉村是如何做到的?


    “当时人们都说‘有女不嫁山泉村’,和周围乡村相比,山泉村黯然失色。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村级负债高达4700万元。”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山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全兴心绪沉重。


    2009年,原本在外创业的李全兴毅然返回山泉村,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他坚信“乡村迈大步,关键看支部”。通过创建党风、作风、村风、家风、民风“五风”特色党建品牌,健全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等工作机制,新的村“两委”班子很快带领山泉走上发展快车道。


    村民们的干劲越来越强,村庄的面貌也焕然一新。2022年村集体净资产6.17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万元。“我们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准的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颐养、弱有众扶。”李全兴满怀信心。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广袤良田生机勃勃,美丽村庄星罗棋布,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江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全速奔跑着。

    2023-05-19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作出全面战略部署。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信和战略清醒,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提供了科学指引。


    1.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坚强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为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提供了坚强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第一,十年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了党的领导,我们这个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加团结统一,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彰显。第二,十年全面从严治党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使我们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百年大党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第三,十年全面从严治党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在革命性锻造中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充分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坚守初心使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战略抉择,坚持以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使命为目标,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政治原则,以“严”为主基调,把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有机统一起来,不仅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而且以中国共产党之治引领和保障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对我们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和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创造积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宝贵经验


    十年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创造积累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宝贵经验,也创造积累了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的宝贵经验。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突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纳入“十个明确”之中,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十三个方面成就”的重要方面作出全面总结概括,把“坚持自我革命”总结概括为党在百年奋斗中创造积累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围绕“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这个历史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原因和根本途径,深刻揭示了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历经百年沧桑而更加充满活力的成功秘诀。


    2022年1月,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十年全面从严治党的宝贵经验作出全面系统总结。一是用“十年磨一剑”,深刻展示了十年全面从严治党的光辉历程和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顽强意志。二是作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重大论断,深刻阐明了全面从严治党同党的自我革命的关系,科学评价了新时代十年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性成就。三是总结概括了自我革命必须坚持的基本路径,既是新时代十年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伟大自我革命的经验总结,也是在新征程上继续做好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根本要求和行动指南。四是总结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九个坚持”的主要经验,表明我们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总结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入推进管党治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这些重要论断,系统回答了全面从严治党为什么抓、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等重大问题,深化了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认识,蕴含着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以及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为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十年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进一步深化了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基本规律的认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全面从严治党就要跟进到什么阶段,坚持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基本规律,这就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全面从严治党就要跟进到什么阶段,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3.直面大党独有难题,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以强烈的忧患意识,直面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我们党的“大党独有难题”保持了高度警醒,进行了深邃思考。2018年1月,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把这么大的一个党管好很不容易,把这么大的一个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不容易。”2021年2月,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从党成立以来,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背离党的宗旨而失去最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2021年11月,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最难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大也有大的难处”“最大风险”“最难”等表述,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党大党独有难题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告诫全党:“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就进一步指明了何为我们党的“大党独有难题”,提出了“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使命任务。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了坚持自我革命的战略思想,确立和坚持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给出了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和“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的鲜明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都是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解决这些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严管严治,才能保持大党应有的风范,解决大党独有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二十大把“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之中,全面总结新时代十年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举措、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提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深刻总结和运用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宝贵经验,遵循新时代党的建设基本规律,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新要求新思路,把“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摆在首位,从7个方面作出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这些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体现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培元固本和开拓创新、把住关键重点和形成整体态势、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的有机统一,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建设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3-05-18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在广阔田野绘就乡村振兴绿色画卷——辽宁丹东凤城市加快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5月的辽东大地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走进辽宁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一座座白墙黛瓦的民居鳞次栉比,村内步道干净宽敞、道边处处绿树成荫。不远处,农民操作着农机在田野里来回穿梭,在绿水青山中撒播希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是绿水青山资源的集聚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生态旅游、发展特色农业……在全省统一部署下,凤城市一步一个脚印,增绿色、谋发展,一座座荒山重披新绿,一个个乡村焕发新颜,奏响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








    辽宁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民居风光。姚剑锋摄/光明图片


    坚持生态优先,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5月1日,凤城市赛马镇三浓新村景区内游人如织。观景台上,游客们三五成群,凭栏而望,欣赏着青山相伴、绿荫环绕的美景。穿村而过的小河水流潺潺,与岩石碰撞激起阵阵水雾,在阳光下化作七色彩虹。


    “猜猜看,以前这里是做什么的?”看到眼前的美景,三浓新村项目负责人汪丽冬抛出问题。“煤矿!”不等众人回答,她就揭晓了答案。曾经的赛马镇煤矿资源丰富,当地人靠挖煤为生,经济快速发展。可随着经年的无序开采,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


    坐吃山空要不得,为了共同富裕,必须让矿山复绿水复清。2017年,凤城市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修复,关闭了赛马镇42座9万吨以下小煤矿,投入资金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建设一批集生态园林、乡土风情、农牧文化体验、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景区综合开发项目,实现由“煤”到“美”的转变。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看着山坡重披绿装,曾经的“煤老板”梁书波欣喜万分,“过去,村里进进出出都是运煤车,到处都是煤渣,整日尘土飞扬。如今,咱们村周围都是梯田、果园,山上种满板栗树、红松。不去挖煤搞农业,一样能够赚到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条路走得对、走得值!”


    山乡巨变,绿了山岗,换了人间。走进凤城市宝山镇岔路村,干净整洁的街道上,专职保洁员正开着垃圾转运车挨家挨户清理垃圾。“2019年,村‘两委’自筹资金10万余元,对所有住户发放垃圾分类桶,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岔路村第一书记李明哲介绍道,“现在咱们村,垃圾集中投放,夜晚路灯照明,家里的厕所也都是冲水式的哩!”


    生活方式改变的背后,是物质的富足与精神的提升。2022年,岔路村“两委”开展“全国文明村”授匾和岔路村“星级文明户”“岔路好人”表彰颁奖活动,表彰为全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家庭,营造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我们还通过‘村规民约’,从生态环保、卫生整治、尊老爱幼等几个方面作出规定,让人人自觉养成美化村庄环境的良好习惯。”李明哲对记者说。


    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齐抓共进,一幅美丽乡村的图景在凤城市落笔而成。近年来,凤城市利用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天然优势,结合各个乡村的文化、风土人情、经济水平和农民实际需求,持续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凤城市委书记刘向东介绍,如今,凤城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向好。2022年,凤城市完成退化林修复133公顷,修筑农村公路路面80.8公里,拥有农民健身工程274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34元。








    辽宁丹东凤城市赛马镇三浓新村。杜伟摄/光明图片


    打造生态旅游,绿水青山成金山银山


    “五一”假期的凤城市,仿佛是一片欢乐的海洋。4月28日,全国“四季村晚”春季示范展示活动、中国·凤城大梨树第六届徒步节暨葡萄文化节正式开幕,来自社会各界的近7000名徒步爱好者相聚在大梨树村,踏青赏花,体验采摘乐趣。


    花果山脚下,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成熟的葡萄、大樱桃娇艳欲滴。刚从花果山赏花下来的游人拎着篮子在村民的引导下走进大棚,将一颗颗成熟的水果放入篮中,打包称重。


    “现在是大棚里摘浆果,等到秋天上了山,漫山遍野都是梨和桃哩!”村民蔡克明介绍道,村里的2万多亩果园,不仅为村子增了绿,还为村民添了金。“村里发展起春季赏花、秋季采摘的生态旅游,一年光采摘就为我家增加了五六万的收入,再加上农家乐等收入,一年增收个10万元都不算多。”


    生态旅游,突出特色方能长久。大梨树村龙潭旁,一幢大型玻璃日光温室格外引人注意。进入室内,体感温度骤然上升,阵阵清香扑鼻而来,高大的热带植物伸出硕大的叶片仿佛迎宾员,五颜六色的热带花卉让馆内显得愈发热闹,树上挂满了诱人的热带水果。一旁的餐厅里,游人采摘下旁边无土栽培的蔬菜,简单清理后放进火锅,在热气腾腾中品尝蔬菜的鲜美。


    2016年,在凤城市的支持下,大梨树村投资近5000万元的涉农专项资金,建设1.2万平方米的“七彩田园现代农业展示馆”,集观光采摘于一体,四季开放,填补了生态采摘游的冬季空白。2019年11月,大梨树村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画好“山水画”,乘上旅游风。凤城市在做足“山”的特色同时,“水”的优势也不断突出。“五一”期间,凤城市东汤镇东汤村人气火爆。温泉浴池内,孩童嬉水、老人静卧,怡然自得。


    “咱们村的温泉可谓一绝,富含28种微量元素,水温高达78℃,日涌出量可达2600余吨,因水疗效果佳而久负盛名。”东汤村党支部书记李世林介绍道,近几年,东汤村发展以家庭旅馆为主体的疗养行业,形成吃、住、疗养一条龙服务模式,深受外地顾客青睐。每年接待外地游客超3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3000多万元。


    旅游产业兴起和各项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吸引了大批人员到东汤村安家落户、投资兴业。“如今,东汤村农副业、商贸物流、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每年可安置1000多名剩余劳动力就业,创造产值达1800多万元。”李世林自豪地说。


    查优势找特色,锚定生态谋发展。凤城市在加大生态保护的同时,立足于农业产业与自然生态的良好资源禀赋,着力发展生态农庄、农业采摘、花卉观光与种植基地、田园综合体与农家乐等项目,打造独具北方特色的乡村风情,促进乡村振兴。凤城市先后获评“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县”“辽宁省乡村旅游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辽宁丹东凤城市宝山镇岔路村蓝莓冷棚基地内,工人们正在打理枝条。王倩摄/光明图片


    发展特色农业,乡村唱起富农歌


    初夏,走进凤城市红旗镇新力村,田野里的洋菇娘开始成熟,如葡萄大小的果实被膨大的宿萼包围恰似一只只小灯笼,黄澄澄的,格外诱人。


    “新力村是中国最大的洋菇娘保护地产区,种植面积3252亩。”红旗镇洋菇娘协会会长范喜军介绍道,目前,全镇的洋菇娘种植面积已达260公顷,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深圳、广州、福建等地,年产值1.5亿元,小小洋菇娘成了农民致富的“金灯笼”。


    小浆果带来大收益。在岔路村,一望无际的大棚内,蓝莓树长势葱郁。饱满圆润、色泽鲜亮的蓝莓挂满枝头,成熟的蓝莓表面呈现蓝紫色,被一层薄薄的果霜包裹着。村民们一边欢快地拉着家常,一边熟练地摘着颗颗甜果、装盒封箱。


    “这几年,我们以壮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根据当地土壤和湿度特点,带领村民发展小浆果特色产业。”李明哲说,2018年,凤城市拿出200万元全力支持村集体发展小浆果产业,修建近百亩的高标准草莓、蓝莓温室大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3.9万元。“截至目前,村里共有30户村民从事蓝莓、草莓等浆果种植,平均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小浆果产业示范项目影响下,周边村集体合作纷至沓来,近几年岔路村小浆果基地吸引了周边乡镇11个村的投资,建成了以草莓、蓝莓和软枣子为主的浆果产业示范基地,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引擎”。


    合作增产,电商增销。2021年,凤城市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凤城市以此为依托,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时令预订”“网订店取”等业务。凤城市蓝旗镇互助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刘忠军介绍,该村通过成立农业产业化电商扶贫协会,不仅让每年3000吨的板栗供不应求,还带动了草莓、蓝莓等农产品销售,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


    “生态添美,产业增收。绿色发展的致富之路,如今已成为凤城市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刘向东说,“我们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支持乡村走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之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收获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2023-05-18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三个务必”的内在逻辑与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的新论断新要求,与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有创新发展。一方面,两者都体现出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警醒自觉以及永葆“赶考”的清醒坚定;另一方面,与前者相比,“三个务必”是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两个大局”、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进行新的团结奋斗和伟大斗争而提出的管党治党新要求。“三个务必”是主观世界改造与客观世界改造的辩证统一,是党的历史自觉、历史清醒和历史主动的高度统一,既体现出党的奋斗为什么、靠什么和怎么干的严谨理论逻辑,又蕴含着党踔厉奋发、敢打必胜,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的伟大精神力量。


    1.逻辑起点与方向指引:“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了坚守信仰、以高度的历史自觉不断奋斗的情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通历史、现在与未来,侧重于从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回应党为什么奋斗的问题,体现了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清醒、自觉和坚定,是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宗旨要求,也是践行“三个务必”的逻辑起点和方向指引,展示了党坚守信仰、以高度的历史自觉不断奋斗的情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始终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这一初心和使命,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在一百多年的征途中,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怀抱着对党的忠诚之心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从星星之火走向燎原烈焰,从一盘散沙走向团结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赢得了广大人民的信赖和支持。夏明翰和方志敏等革命先烈以信仰守初心、以生命赴使命,就是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的典范。这些革命和奋斗都是为了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生动具体的现实。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红色火种到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初心融入血脉,将使命扛在肩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和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政治情怀。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是相互统一的。不忘初心,激发力量,方得始终;牢记使命,把牢方向,方能致远。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自从党成立以来,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背离党的宗旨而失去最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我们要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就是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从来都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始终体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之中,这也正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新时代的十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理论层面日趋完善,在实践层面不断探索,在制度层面逐步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让历史照亮和指引未来,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探寻和坚守初心使命,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2.逻辑连接与作风支撑:“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了居安思危、以永远的历史清醒不断奋斗的精神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贯通历史、现在与未来,侧重于从映照现实中回应党的奋斗靠什么的问题,体现了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始终保持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清醒、自觉和坚定,是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作风要求,也是践行“三个务必”的逻辑连接和作风支撑,展示了居安思危、以永远的历史清醒不断奋斗的精神。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1944年4月和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和中央党校的讲话中都分析和强调了党的历史上因骄傲而吃亏的教训。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面对即将取得的全国胜利和即将到来的“进京赶考”,为了让全党在胜利面前始终保持忧患意识、谦虚意识和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要警惕“糖衣炮弹”,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他向全党发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号召。


    自1949年“两个务必”提出70多年来,党之所以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仍然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骄傲自满、始终艰苦奋斗。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只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决不能骄傲自满和止步不前。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以及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全党同志强调,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党的二十大报告以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深入分析管党治党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郑重宣告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来源于党对初心使命的坚守,来源于党对“赶考”的清醒坚定。


    3.逻辑要义和能力要求:“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了不惧艰险、以强烈的历史主动不断奋斗的决心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贯通历史、现在与未来,侧重于从展望未来中回应党的奋斗怎么干的问题,体现了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始终敢于和善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清醒、自觉和坚定,是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实践要求,也是践行“三个务必”的逻辑要义和能力要求,展示了党不惧艰险、以强烈的历史主动不断奋斗的决心。


    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和精神特质。善于斗争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战胜艰难险阻的重要保障。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到1949年,全国牺牲的革命烈士中有名可查的就达到370多万人。李大钊面对敌人的绞刑展现出的决不屈服的骨气,连反动军阀都发出感慨,“共产党员的骨头真硬”;江竹筠面对敌人的酷刑展现出的大义凛然的志气,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浴血奋战,19.7万多名英雄儿女在战场上献出了宝贵生命。进入新时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据统计,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


    中国共产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淬炼和实践磨炼才能逐步培养和造就。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要激励全党和全社会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依靠顽强不懈的斗争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总之,“三个务必”是贯通统一的有机整体,体现了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体现了牢记赶考初心、永葆赶考状态和增强赶考本领的高度统一。时代不断发展,奋斗依然继续,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从建立新中国的“进京赶考”到引领新时代的“赶考之路”,越是长期执政,越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越是接近胜利,越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越是艰险复杂,越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023-05-17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雪域秘境”的现代开放之旅——公路贯通给西藏墨脱带来的巨变

    从波密县城向南,沿着扎墨公路盘山而上,一路上青山葱翠、松涛鸟语,约莫行驶了1个小时车程,来到了海拔4800多米的嘎隆拉山口。尽管进入5月,这里依旧冰封雪裹。嘎隆拉雪山曾是进出墨脱的最大阻碍。墨脱县,位于藏东南、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深处,平均海拔仅1200米,是西藏海拔最低、环境最好的地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被称为“莲花宝地”。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墨脱曾是全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群众出行十分困难,打通通往墨脱的公路成了当地群众世世代代的期盼。


    2013年10月,扎墨公路(扎木镇到墨脱)贯通运营,彻底终结了墨脱不通公路的历史;2021年5月,第二条通向墨脱县的交通要道——派墨公路(派镇到墨脱)贯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两条公路的通畅,给世居于墨脱的各族人民生活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使曾经的“高原孤岛”,开始迈入现代开放之旅。





    扎墨公路赵东摄/光明图片


    天堑变通途


    “羊肠小道猴子路,云梯溜索独木桥。”这是以前墨脱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了墨脱公路通车前的模样。照片中,骡马运输队在盘山马行道上停歇。“未通公路前,我们的生活物资和建筑材料,只能分季节靠人背马驮,从波密县的扎木镇或米林县的派镇运进来。”回想起当年进出墨脱的情形,德兴村党支部书记罗桑连连摆手。


    论修路,墨脱是个“路况禁区”。从20世纪60年代国家启动墨脱公路(扎墨公路)修建计划到2013年10月31日正式通车,中间因地质结构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墨脱公路前后历经5次修建。“墨脱公路全线共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水毁等各种灾害400多处,且其中大部分灾害处治仍是世界性难题。”时任墨脱公路一期项目负责人的邹宗良回忆,“在墨脱公路中,嘎隆拉隧道是‘咽喉’,如果没有这个隧道,一年当中有八个月的时间这条路都是不通的。”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挡国家通路的决心。“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实施严格的地质灾害处治原则。对于中小型崩塌、对于通过流通区的泥石流等,都要对症下药,再艰苦再困难的地方我们都会把路修过去。”邹宗良说。


    墨脱县达木珞巴民族乡贡日村党支部书记次仁桑珠谈及当年公路通车盛况,仍激动不已:“全村的人守候在公路边,每个人都在高喊——墨脱再也不是‘高原孤岛’啦!”在工程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确保墨脱公路全年畅通,国家决定修建地质条件相对较好、从米林县派镇至墨脱的第二条通往墨脱县的公路。2022年,派墨公路主体工程竣工,林芝至墨脱的道路里程将由原来经波密县的346公里缩短为经派镇的180公里,通行时间由12小时缩短至4小时。天堑变通途,新建成的派墨公路与原有的墨脱公路共同组成了进出墨脱的交通环线,从根本上改变了墨脱群众出行难题,墨脱终于向世界敞开了开放的大门。








    西藏墨脱格当乡尼日卡林下资源合作社里,群众正在培育枇杷苗。张力摄/光明图片


    路通带动产业兴


    路通了,琳琅满目的商品、高端时尚的家电搭乘货车,从大山外进入墨脱,走进千家万户。一栋栋用茅草作顶、木板作墙的门巴族吊脚楼逐渐被民族特色浓郁的砖瓦新居取代。曾经闻名高原的墨脱背夫和马帮,就此华丽转身于新职业,成了温室大棚种植者、民宿经营者、货运司机、快递小哥……


    天刚蒙蒙亮,格当乡尼日卡林下资源合作社的黑色反光膜大棚内,到处是群众采摘的忙碌身影。“羊肚菌采摘和运输都得抢时间,色泽好、香味浓、品相好,才能卖上好价钱。”说话间,村民嘎玛吉美钳住羊肚菌根部,轻轻一旋,一株羊肚菌便被熟练地拧下来。


    近年来,墨脱格当乡以尼日卡林下资源合作社为依托,大力发展以林下资源为主导的农牧特色产业。全乡羊肚菌种植面积达60.72亩,截至目前采摘4500余公斤。“墨脱未通路时,即使羊肚菌种植出来也没有销路。”尼日卡林下资源合作社负责人贡秋次仁说,“通路后,我们免费为6个村的群众提供菌包,村民种植的羊肚菌还由合作社保价收购,再通过物流顺利输送到了西藏各地,市场售价一斤达到了650至800元,今年预计为乡里增收85万元!”


    巴登村是派墨公路进入墨脱县后的第一个门巴族村庄。村道宽阔整洁,崭新的藏式民居排排矗立,在一栋漂亮的藏式小院内,64岁的桑杰老人编着竹篮笑眯眯地说:“竹编技艺是我们门巴人的绝活,墨脱公路通车后,我们的竹编制品才开始输送到外面售卖,派墨公路修好了,我们又搬下山来,心里更亮堂了!”2021年8月,巴登村搬迁到了派墨公路旁的马尼翁,大马路、统一规划的房间内自来水、淋浴、独立卫生间齐全,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从未享受过如此便利条件的门巴族群众喜笑颜开……交通更便捷了,村里的竹编手工制品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村里在2018年成立了竹编加工厂,除了传统的背篓、手工盒等,村民们还设计了很多竹编新品,有竹垫子、竹椅子、竹沙发等。巴登村驻村工作队瞄准竹编技艺筹措资金开发了门巴小院,将所有带有门巴特色图案的竹编产品嵌入到小院房间中。


    既然坐拥派墨公路资源,如何让路过“家门口”的游客进来坐一坐?巴登村第一书记王英围绕交通,布局了村庄产业发展——让游客住在门巴小院泡天然温泉、尝门巴美食,还要串联起村庄沿途的茶园和枇杷园,临走前再为游客送上竹编工艺品作为纪念。“不仅让游客‘看得见、品得好’,还能‘带得走’咱门巴的风土人情。”随着道路的通畅,近年来进入墨脱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老虎嘴瀑布、果果塘大拐弯等自然风光和当地门巴族、珞巴族风土人情的游客逐年增多。2021年,墨脱全域旅游迈上新台阶,旅游人数、收入分别达20.58万人次、7893.0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6%、264%。


    便利的交通有效促进当地特色农牧业、旅游、商业等长足发展,全面带动百姓增收致富,茶叶、亚热带水果、竹编、羊肚菌、本地木耳等特色产品产业的培育,让老百姓的腰包变得更鼓、日子变得更好,笑容也更加灿烂。据统计,墨脱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6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8.52亿元,年均增长13.8%。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4875元提升至2021年的15278元,年均增长13.5%。


    看病上学不再难


    “2013年前,医院各方面条件有限,日门诊量屈指可数,碰上危重病患者只能转运,转运路上的病人更像是‘鬼门关上再走一遭’。”墨脱县人民医院邓声敏院长说,去年门诊量超过了3万余人次,大病小病随叫随到,转诊数量变少了,能看的病变多了。即使转运重症病人也能及时送到林芝市甚至市外地区就医,避免病人因二次转运在路上病情加重。


    这与交通条件的改善息息相关。近年来,墨脱县人民医院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远程医疗中心等医疗条件焕然一新。在广东援藏医疗人才的帮扶下,不少高校毕业的医护人才涌进墨脱,医院医疗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院里创建“二级甲等”工作正在推进。


    “压在墨脱群众心间的除了‘看病难’还有‘上学难’问题。”现为墨脱县完全小学校长的丁会议在2005年毕业后到墨脱县帮辛乡小学任教,回忆起当年乡里的教学条件,他不禁蹙起眉头:“当时用砖混结构修盖的学校已经是乡里最好的一栋建筑,因交通条件差,教师招来了,也留不住。学生上学需徒步一两天,还有大量的学生到了适龄却没机会上学。”2013年10月,公路通车后,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进墨脱教学,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开始转变。“就拿墨脱县完全小学来说,学校有了多媒体教室、室内篮球场、阅读室,学生可以自由培养兴趣爱好。去年学校有498名生源,今年增加到534名了。”丁会议说。





    通往墨脱县的公路新华社发


    创业致富路更宽


    伴随着墨脱公路通车,县城面积从1.1平方公里扩大到如今的2.2平方公里。县城中心的莲花公园广场,一到夜幕降临,外观时尚的路灯、带有文化气息的庭院灯勾勒出公园的轮廓,不同的射灯镶嵌在湖水中,把公园映照得宛若仙境,成为墨脱的地标和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莲花公园广场旁的聂萨梅朵餐厅,前来就餐等位置的人排起了队。餐厅老板白玛次仁是墨脱门巴人,3年前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在墨脱开起了这家门巴特色餐馆。餐馆不大,店里装修却十分精致。“以前蔬菜产量小,价格高,供应不过来,猪肉、青菜全是老百姓通过人背马驮运进来的,价格也贵。每到冬天大雪封山,辣椒、茄子等动辄50元一斤。”白玛次仁感慨,墨脱公路通车后,本地蔬菜肉食品源源不断地补给到墨脱市场,量大又便宜,即使想买点稀罕菜也能通过物流送过来,事业发展也乘上快车道啦。


    同样是大学生创业,来自德兴乡德兴村的罗布次仁在2015年毕业后决定从自家地里种出“致富果”。“我父母是果农,2000年他们种植过香蕉、枇杷,产量可以,但运不出去,多半浪费了。”罗布次仁说,受家庭影响,自己在外地求学过程中也会针对性地学习水果品种引进和培育基础情况,了解到墨脱气候适合热带水果种植,想到路都通了,何不在土地上动动脑筋。于是罗布次仁通过上网自学,用了一年时间试种成功了百香果、粑粑柑、猕猴桃和火龙果等。“光种出来还不行,得选利润最大的品种,大范围铺开种。像火龙果第一次种植虽需等上两年时间才能开花结果,但两年过后就能实现每半年都是产果期了,那产量高得很!”


    2018年,罗布次仁向上级部门申请承包了35亩地,最初投入8万元启动资金全买了火龙果苗,两年后第一次结果,火龙果产量就达到了2000斤,实现了30万元的收益。“我的腰包鼓了还不够,还要把‘致富果’传到更多人手里。这几年我免费把火龙果种植方法教给周边村民,带动了全村人种植火龙果。”罗布次仁眼眸透着精亮,“今年我还想找个加工厂,给大山深处的火龙果披上精美的外衣,争取受到更多顾客的喜爱。”

    2023-05-17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这次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为开展好主题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体现了我们党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的一贯要求,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内在统一的整体,必须贯穿这次主题教育全过程。





    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和强大的战斗力,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之所以能经受住各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深刻总结和充分运用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继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要全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


    “学思想”,要整体把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与世界所面临问题的全方位、立体化回答,对各领域发展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都要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紧扣“六个必须坚持”,更好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才能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确保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站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高度自觉学习,把学习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政治责任,在学思践悟中强化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筑牢思想根基,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推动工作的真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跨越百年的奋斗历程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风霜雨雪而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能够穿越无数惊涛骇浪而不断奋起、创造新的辉煌,一以贯之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的严格要求是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个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更加坚强有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党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不仅包含着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也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的要求。“强党性”,就是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要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


    “强党性”,要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忠诚于党,众志成城把党锻造成一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坚硬钢铁。用好永葆清正廉洁这一纯洁党性的“净化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永葆清廉清正的政治本色,赓续“廉”的红色基因。抓实党性教育这一增强党性的主阵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让党性教育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终身必修课。





    理论的价值不仅在于认识世界,更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成果要靠实践成效来检验。新时代新征程,只有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力量,才能把握历史主动,创造新的伟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重实践”,就是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今党情、世情、国情新变化,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将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真理伟力转化为化解问题矛盾、战胜风险挑战的强大实践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重实践”,要牢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心一意谋发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准确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涵,善于从世界格局变化角度探究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深刻认知国际力量对比关系已经发生了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从科学技术革命角度把握中国发展的新机遇,深刻领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反映的人类愿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中形成的,是在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这一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在新征程上,面对催人奋进的伟大目标、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汲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踔厉奋发的智慧和力量,对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学以致用,全方位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建新功”,就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不注重抓落实,不认真抓好落实,再好的规划和部署都会沦为空中楼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新征程上我们党攻坚克难、再立新功的重要法宝。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急难愁盼问题,把实事、好事办在群众心坎上;另一方面要激发人民主体力量,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依靠群众智慧才干,以团结奋斗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广大党员、干部要躬身实践,深入基层、沉到一线,把脉问诊、解剖麻雀,倾听群众所思所想,解决群众所需所盼。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聚焦突出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紧扣工作重点,用科学思想方法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着力夯实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的实力。坚持斗争原则,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要有定力、有主见。增强斗争本领,勇于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善于总结斗争经验,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2023-05-16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新高地——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的青海实践

    祁连,匈奴语是“天”的意思,祁连山绵延在甘肃、青海两省的交界,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300多公里,高耸庞大的山脉,犹如一条有力的手臂,握住天山,挺起西藏,在中国西北的版图上,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生态屏障。青海南有三江源,北有祁连山,形成了大美青海的生态大格局。


    2017年6月,《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审议通过,拉开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帷幕,祁连山国家公园成为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试点和首批3个跨省区国家公园试点之一。自2017年9月试点至2020年9月全面完成验收,经过3年多的试点实践,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保护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国家公园品牌形象日益彰显,在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新高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日前,记者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领略祁连风光,感受青海将生态保护、生态科研、生态文化有机结合的实践成果。








    生态管护员正进行巡护。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供图


    创新管护机制履行最严保护责任


    4月24日清晨,一夜春雪将延绵不断的祁连山盖得严严实实,硫磺沟管护站站长郑伟国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白茫茫的一片,笑着说:“对我们管护员来说,下雪可是好事,缓解了森林防火的压力!”硫磺沟管护站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离最近的村子有十几公里,巡护面积达22万亩,管护站内的7名管护员每天至少要巡护40公里。今年是郑伟国从事生态管护的第21个年头,冬季防火,夏季巡山,一年到头都在围着祁连山“打转”。


    在生态管护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硫磺沟管护站辖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在增加,郑伟国调出一段视频向记者展示,“这是2022年红外相机捕捉到的两只幼年雪豹身影,前些年拍摄到的都是体型较大的成年雪豹,所以当我们看到幼年雪豹的时候非常惊喜,代表着辖区内雪豹的繁衍情况良好!”


    对管护队员来说,看到野生动物是常有的事,巡护途中闪现的藏狐,会议室窗外山坡上四只同框的兔狲,还有偶尔到院子里觅食的岩羊,“不打扰”是他们工作的第一守则,“我们在入户宣讲的时候也会反复叮嘱群众,野生动物怕人,不要惊扰它们,更不要伤害它们。”最令郑伟国欣喜的是,这些年牧民群众生态保护的意识明显提升,主动加入生态保护的队伍里,“国家公园的建设让他们对保护生态、守护家园有了新的认识,今后还要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生态环境才能越来越好!”


    在寺沟管护站,守护这片大山的则是一群年轻人,他们和老一辈生态管护员爬冰卧雪,驻守在祁连山深处。24岁的牛抓西文学是大山的“原住民”,大学学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做过多份工作,还是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专职管护员。“在外人看来,管护员这份工作很枯燥,很艰苦,但是对我来说,每天的工作都很有趣,站里都是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有时候院子里飞过一只鸟,大家都要讨论半天,这是什么鸟?是雌性还是雄性?有什么生活习性……”他将自己的工作概括为“在自然中了解自然”。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像硫磺沟管护站、寺沟管护站这样标准化建设的管护站共有40个,它们散落在高山沟谷间,共同守护祁连山国家公园1.58万平方公里的生态安全。据统计,2022年各管护站的1265名专职管护员开展巡护6.18万次,巡护里程达169万公里,上传巡护照片4.3万余张。


    正是在最严管护责任的加持下,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水源涵养功能持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向好。与试点前相比,植被面积增加51.27平方公里,生态系统固碳释氧量增加7.7%,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提升7.3%,生态环境呈现新面貌。








    青海省门源县珠固乡小学生在绘制“我心中的祁连山国家公园”。王雯静摄/光明图片


    科研联动保护发挥最大生态价值


    来到大拉洞管护站时,站长宋建华正在向管护队员们示范操作无人机,“这个是控制摄像头的,这个是控制飞行方向的……”林中情况清晰显现在他手中的电子屏幕上。2022年6月,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为40个管护站配备50台巡护无人机,培训120余名工作人员取得无人机驾驶资格证书,建立起祁连山国家公园首支无人机管护队伍,开启了空中巡护的新模式。


    “大拉洞管护站负责的区域山大沟深,巡护主要通过坐皮卡车、骑摩托车、骑马、徒步等方式,一天巡护下来差不多得30多公里。”宋建华介绍,使用无人机巡护,不仅能节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管护员的安全也更能得到保障。


    科技为生态管护插上翅膀,也为科研监测提供了无限可能。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共设立生态定位站2个、气象监测站15处、监测点226个、植物监测样地98个、动物监测样线37条,累计布设监测设备95套、红外相机2089台、高位云台81套、智能卡口监控系统29套,226台野保相机实现无线传输和自感拍摄,铺设光缆520公里、无线微波站75套、300兆互联网专线1条,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已达8000平方公里。


    “现在看到的五只荒漠猫同框嬉戏玩耍的画面,就是由我们布设在园区内的红外相机捕捉到的。”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大数据中心,技术人员樊秉宏通过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大数据平台向记者展示,“我们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的‘资源一张图’,对自然资源的面积变化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八一冰川为例,滑动画面中的竖线可以很明显看到冰川的面积在逐年缩小……”


    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家公园建设的智慧化水平,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高质量建设规范精准高效的感知系统,全面建成大数据平台和州县分控中心,将各空间图形图像数据、属性数据以及文档资料以不同存储方式入库,通过采用坐标系,结合数据检查、处理、转换、缩编等技术手段,实现国家公园内各类生态类型的资源分布专题图更新。同时,结合行政区划,从海量数据中快速挖掘分析,为国家公园内自然资源管护、确权、调查监测等科学决策和准确预测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依托“宏观监测—地面调查—定位监测”天空地一体化的综合监测系统,一大批科研项目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落地:完成全国首例雪豹救助与科研项目结合案例,完成4只雪豹、10只荒漠猫、38只黑颈鹤卫星跟踪监测,填补了我国在雪豹、荒漠猫、黑颈鹤迁徙活动数据方面的空白,雪豹等旗舰物种监测走在全国前列……








    巍巍祁连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供图


    聚焦生态文化挖掘最美生态潜力


    “雪豹是世界上生存海拔最高的猫科动物,通常生活在海拔2500米到5000米的雪线附近,动物园的叔叔阿姨们说,这是地球上最美丽的高山动物,同学们,你们同意吗?”“猞猁像一个武将,耳朵上的长毛,犹如古代将军头盔的盔缨,大家可不要小瞧了它们耳尖上的这一撮毛,猞猁定位声源、收集音波,全靠它……”


    这是发生在西宁市行知小学生态课堂的一幕,六年级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围坐在老师孟丹丹的身边,汇报分享他们眼中的“喵星”动物。行知小学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挂牌成立的首个自然教育生态学校。截至目前,青海已设立13所生态学校,涵盖了西宁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大中小学校,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课堂得到生态文明的滋养。


    为了向社会公众提供融入自然、享受自然、了解自然的全新渠道和平台,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深度开发自然教育课程和读本,创办自然教育课堂,青海省科普教育基地、生态展陈中心、生态科普馆等教育体验平台相继建成。


    进入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展陈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山型的主题雕塑,讲解员马娅玲介绍,“这是展陈中心的灵魂所在,以祁连山连绵巨大、山连山岭连岭的地理特征为基础,投射四种颜色加以装饰,白色代表冰川雪峰,蓝色代表河流湖泊、绿色代表草原森林、黄色代表荒漠。”在马娅玲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飞跃祁连山”球形影院,祁连风光触手可及,蓝天与湿地互映,冰川与雪峰相错,牛羊与白云相照,山花与溪水相伴。“球形影院将祁连山的三维数字图像实时输出并显示在这个超大幅画面的环形投影幕墙上,使观看者能够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马娅玲解释。


    另一边,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馆即将正式对外开放,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这是青海省第一个以国家公园为主题的自然类科普馆,也是我国西北部生态系统开放式场景体量较大的科普馆。”馆长周加才让介绍,场馆内设巍巍祁连、中国湿岛、多彩生命、历史使命、科普影院、文创教学六个展区,通过生态场景布置、标本陈列、墙面艺术图文、多媒体演播、观众互动展项等丰富多样的展览方式,全方位展示祁连山国家公园丰富的生态系统、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科研监测等内容……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让我们立下这样一个承诺,共同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生态课堂上,孟丹丹指着教室顶部绘制的蓝色星球,“她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要一起保护她!”伴随着孩子们清脆的应答声,一堂精彩的生态课圆满结束,而他们人生的生态课才刚刚开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种子正在青海高原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结出灿烂果实。

    2023-05-16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向开放要活力 为产业聚动能——北京顺义全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向国际化迈进

    飞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空,从飞机舷窗向下俯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穿城而过的温榆河,绿地、工业区、繁华闹市、乡居农田在河流两岸渐次分布,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就是位于北京东北部的顺义区。


    顺义,距北京市区30公里,紧邻北京城市副中心。过去,人们总是为顺义贴上“京郊粮仓”“传统制造”等标签,而如今,“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国际消费桥头堡”“国际人才社区”正成为今日顺义的代名词。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平原新城看顺义,看的就是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顺义区坚持首善标准,以首都城市发展战略为引领,立足自身禀赋,坚决推动高端制造挑大梁,“两区”建设打头阵,新城建设上水平,营造更优、更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北京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全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向国际化迈进。


    探索国际人才社区治理模式,碰撞出创新火花


    从首都国际机场出发,向北驱车15公里,便到了HICOOL产业园,这里是闻名全球的初创企业孵化成长办公场所。


    搭台迎远客,筑巢引凤栖。自2020年起,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已成功举办三届。精彩赛事过后,作为大赛永久承载地的顺义,为优秀项目量身打造配套支持政策——建成HICOOL产业园,为全球创新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


    近日,HICOOL2023全球创业大赛完成招募,共收到来自114个国家的5705个项目、7467人报名参赛,参赛项目再创历史新高。








    顺义区国际人才社区举行MINI马拉松赛。资料图片


    把超薄的绿植墙搬到室内、生长在小盒子里的蔬菜、用苔藓做的永生画……这些神奇有趣的产品,是靠光合未来(北京)绿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出的一种氨基高分子培养基来实现的。


    2021年,海外留学归来的光合未来CEO石俊峰,带领这支创业团队赢得HICOOL全球创业大赛三等奖。如今,他们已在顺义“安家”。“安居方能乐业,顺义区为HICOOL全球创业大赛获奖者提供落户、住房、购车等优惠政策,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石俊峰说。


    聚才、选才、育才,如今,“HICOOL效应”正逐步显现,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科技成长型企业在此集聚。截至2023年3月,共有179个优质项目、218名优秀人才通过HICOOL平台落地顺义。


    “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建设国际人才社区,不仅要有适合创新创业的‘硬实力’,还要有提升文化、环境、服务的‘软实力’。”顺义区国际人才社区办公室副主任冯筱新说。


    前不久,一场榫卯木凳制作体验活动在顺义区北京天竺黄花梨艺术馆举办。许多外国居民沉浸其中,做得有模有样。“没想到榫卯工艺有这么多玄机,不用一根钉子,就能把木凳搭建得如此牢固!”参与者纷纷感叹。这是顺义区“学中国风共顺义情”系列活动之一,3年来共举办140余场活动,吸引中外居民5000余人次参与。


    探索国际人才社区治理模式,精细化创新同样不可或缺。在顺义新国展社区裕京花园小区,居民议事会吸引了数十位外国居民前来参加,来自波黑的物业经理茉莉花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居民提出的诉求。


    “裕京花园小区是北京外国人居住最多的国际社区之一。以前由于语言不通,在社区共治方面,外国居民参与度并不高。”新国展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华说。为此,小区聘请茉莉花担任物业经理,专门负责收集解决居民诉求。


    在茉莉花和社区的推动下,外籍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一个“国际范儿”十足的新型社区正愈发完善。


    自2019年4月获批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试点以来,顺义加快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在这片8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形成一个“高端人才创业乐园、国际人才生活家园、多元文明共生田园”,不同文化背景的海外人才在此创业、生活,共治共享,不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


    4月19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倒计时100天之际,成都大运会官方特许零售北京鸟巢旗舰店开业。店里琳琅满目的千余款特许新品中,长着火焰造型耳、以大熊猫为设计原型的大运会吉祥物“蓉宝”,收获了众多关注。


    “蓉宝”IP一经推出即广受好评。华江文化集团研发副总裁鲁娟认为,蕴藏在设计点滴中的中华文化元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成都大运会特许经营企业,我们的工作不仅是设计出一款合格的体育纪念品,更要在体育纪念品中呈现出中华文明和巴蜀魅力。”鲁娟说。








    雅昌文化集团文化书墙资料图片


    作为一家多年来扎根顺义的国际文化创意企业,让旗下产品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载体,进一步做好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一直是华江文化重点发力的方向。近年来,该企业围绕奥林匹克特许经营商品推出了“冰墩墩”“雪容融”“兔墩墩”等众多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以及兼具北京浓厚地域特色与中华传统文化底色的旅游纪念品品牌“北京礼物”。


    作为从顺义走出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雅昌文化顺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布局,打造了数据可视化管理驾驶舱、艺术品精览、数字多宝阁、古建筑三维数字化、知识百科等产品,聚焦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等智慧化综合解决方案以及多项数字展示应用,受到了国内外文博机构、艺术机构、艺术院校的关注。


    近年来,顺义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在北京市率先制定并发布文化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文化产业空间布局。


    2023年,顺义区重新制定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设置了5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具有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文化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目前,顺义区正积极打造温榆河文化产业发展带,重点推进罗红摄影艺术馆二期、BRTV数字文化产业园、华江IP产业园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注入新动能。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一条生产线能生产不同的产品,整个过程却看不到一个人……步入顺义区北京中德产业园,在世界500强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的未来工厂区,充满科技未来感的智能工厂跃然眼前。


    这是一条由五个智能工作站拼合而成的生产线,只见工作人员点击屏幕下单,一个移动机器人便前往取料区,高举“手臂”精准地拿出生产所需材料,紧接着又快速移动到工作站放入材料,其余工作站随即开始接力作业,不到一分钟,一块移动硬盘便已制作完成。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瞥资料图片


    2023年3月28日,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正式启用,目前已助力12家顺义区内重点企业获评“北京市智能工厂与数字化车间”,极大地加快了企业智能制造升级转型的步伐。


    作为国内首个以“经济技术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对德合作园区,中德产业园已集聚了90余家德企,其中德国隐形冠军27家、智能制造企业51家,入驻42个重点项目,年产值350亿元,正成为北京市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承载地,吸引一批国际创新及行业领军人物。


    “我们为北京奔驰顺义工厂等提供IT解决方案,就近客户、贴近市场是我们选择落户中德产业园的原因之一。”埃帕德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亨里克·林斯特罗姆伯格说,而园区的政策优势和开放的国际化环境则是另一个重要原因。2022年7月,埃帕德落户产业园,3个月后即启动运营服务中国客户。


    中德产业园吸引了众多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入驻,全球知名水泵和水泵系统供应商威乐就是其中之一。在北京冬奥会上,“冰丝带”热回收系统水泵便是诞生于威乐(中国)位于顺义区中德产业园的研发制造基地。“未来,德国总部将进一步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和布局。”该公司政府事务总监荣光表示。


    在顺义,产业基础、政策举措的持续优化,让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向优向好,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一大批先行先试政策在此汇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776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311家。


    近年来,顺义区还积极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发展“首店经济”。2022年以来,有9家北京首店落地顺义,成为引流聚客的“流量密码”。北京王府井首家全球购跨境体验店今年初开业,店内每种商品的价签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手机扫码后就会跳转到线上小程序的商品页面。下单后,商品会在24小时内从顺义区的天竺综保区发出。消费者只需动动手指,便能收到送货到家的优质跨境商品。


    与此同时,顺义区不断拓宽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业态、创造消费新需求。地处临空经济区的新国展二期,是北京在建单体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综合型会展场馆。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商务会展金融处负责人李晓勇介绍说:“规划中的新国展三期,将着眼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对标国际高端消费供给,全面承载商务交流、餐饮购物、休闲娱乐、日常生活等多元化需求,打造国际领先的会展消费新高地。”


    “新时代的首都发展迈进了新阶段,积极承接发展与首都定位相适应的文化、科技、国际交往等功能,提升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能力,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发展,既是顺义的职责使命,更是重大机遇。”顺义区委书记龚宗元表示。


    作为“第一国门”所在地,顺义区正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汇聚国际一流人才,聚焦重点产业提质优化升级,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顺义力量”。

    2023-05-15
  •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最高人民检察院:抓实抓细 落地见效

    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启动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坚持立足职责,结合法律监督工作实际,突出检察机关特色,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有力有序有效展开。


    统筹谋划部署


    高标准抓实理论学习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4月6日,最高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最高检主题教育。4月11日,最高检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主题教育在最高检正式启动。


    会上,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强调,要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力求学深悟透。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听真话、察实情,加强对长期制约检察事业发展、困扰基层和队伍建设、影响法律监督质效、妨碍司法公正廉洁等突出问题的调查研究,推动解决一批深层次问题。把推动发展贯穿始终,持续做优服务大局、检察为民。把检视整改贯穿始终,深入查摆症结、解决问题,健全常态长效机制。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4月20日,最高检举办首场专题辅导报告会暨读书班开班式。4月23日,围绕“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主题进行集中交流研讨。最高检各部门每周至少安排半天集中学习,组织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通过开展主题党日、专题党课、主题联学、交流研讨以及举办大检察官讲堂、青年学习讲坛、检察官阅读征文等活动,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聚焦破解难题


    高质效开展调查研究


    大兴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也是此次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根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按照主题教育部署安排,最高检及时研究制定《关于在检察机关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确定了推进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理念、体系、机制、能力现代化等23个重点课题,明确以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为目标。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最高检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每人至少牵头一个课题,先后深入河南、北京、江苏、江西、重庆、贵州等地开展调研,坚持“调”“研”“用”并重,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以及影响和制约检察工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结合目前调查研究了解掌握的问题,4月25日,最高检召开检委会(扩大)会议,专题分析研判会商2023年第一季度检察业务数据。会上对强化业务数据运用、提高检察建议质量提出改进措施,强调要以正确检察政绩观引领提升法律监督质效。


    做好结合文章


    高质量推动检察工作


    4月12日,最高检联合水利部在河南郑州举办首届服务保障黄河国家战略检察论坛,并启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着力构建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相衔接的生态保护大格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此时离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不到半个月时间。


    这是最高检坚持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同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的一个缩影。


    最高检提出以更优质的检察履职办案增强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获得感——聚焦践行人民至上、做实检察为民,持续抓实守护食品药品安全、支持起诉、司法救助、老弱妇幼残权益司法保护等为民实事。


    最高检坚持学、查、改有机结合,把检视问题、整改问题彻不彻底、到不到位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从主题教育一开始,就对照中央主题教育要求着力解决的6个方面问题,以及干部队伍教育整顿中要求着力解决的9个方面突出问题,进一步细化、梳理出最高检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表现,立起检视整改的“靶子”。


    下一步,最高检将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研究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实行项目化推进。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对主题教育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健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制度机制,确保常态长效。

    2023-05-15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开展。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和强大政治优势。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于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践行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调查研究贯穿主题教育始终,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1、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回溯党的奋斗历程,调查研究对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会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甚至造成决策失误,使党和人民事业蒙受损失。


    我们党自成立伊始,就坚持运用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和社会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解决不同阶段的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保证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同志用大量时间深入工人、农民、红军战士中进行调查研究,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关于农村调查》等一系列经典著作,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可以说,我们党的调查研究传统和作风,正是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倡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41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调查研究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被确立下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一以贯之,重视调查研究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把改进调查研究摆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释了调查研究的意义、内涵、途径、方法,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等等。在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调查研究把人民的智慧集中起来、运用起来,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和率先垂范,为新时代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作出了示范表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这次主题教育进一步强调,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在主题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调研开局、以调研开路,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紧紧围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和把握,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本职工作做实做好,以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的新成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2、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履职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和实际生活,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有益于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做好调查研究,厚植的是为民情怀和宗旨意识,考验的是党性修养和工作作风,反映的是履职能力和干事本领。


    应当看到,一些党员、干部不重视调查研究、不善于调查研究。比如,有的走不出“文山会海”,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上网络,不深入实际生活;有的搞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走走过场,浅尝辄止;有的“嫌贫爱富”,只到工作局面好、出亮点出典型的地方调研;有的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不解决实际问题……凡此种种,既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也损害党员、干部的形象。究其原因,根子都在于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在主题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把调查研究作为“必修课”,坚决杜绝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从调查研究中来,到真抓实干中去,推动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实干担当促进发展的过程。


    把握调查研究的根本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听真话、察实情,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站稳调查研究的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运用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善于以系统观念推动工作,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更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促进各项工作守正创新、取得突破。


    3、掌握调查研究“金钥匙”,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毛泽东同志形象地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这次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下好调查研究“先手棋”,掌握调查研究“金钥匙”,实现调有所得、研有所获。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在主题教育的全过程,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本单位实际,直奔问题去,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列出的12个方面的重点问题,深入开展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改革发展中的堵点、淤点、难点,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好调查研究决不是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全党要更加凝聚起大兴调查研究的共识和力量,坚持攻坚克难,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于涉险滩、破难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驰而不息把调查研究的文章做足做好。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使调查研究的“准星”时刻对准高质量发展这个“靶心”,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注入强大动力,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2023-05-12
  • 【光明论坛】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作者:马一德(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今年是我们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近期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战略性资源支撑,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的进展和成效。只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才能增强国家创新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固根基,应当加强战略性资源对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支撑,持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我们谋创新、促改革、应变局、开新局,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09万亿元,企业研发投入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企业从3.9万家增长至40万家,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上升至第11位,如期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同时,也要看到,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还不稳固,企业科研人员在重大攻关项目和咨询专家组中所占比重偏低。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更趋激烈,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首先,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强化企业发展需求与国家、地方战略需求的互动,系统布局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创新资源;其次,完善新兴领域的科技成果法律制度,以知识产权制度保障高质量研发;第三,强化企业与国家实验室、研究型大学等战略科技力量的统筹协调和融通创新,培育壮大世界一流的科技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独角兽”企业。


    扬优势,应当明确企业作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城锤”的角色,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中的主导作用。多年来,我国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主要承担技术成果转化的角色,实践表明,由企业来主导科研成果转化过程,是解决成果转移转化周期长、不确定性强、“转而不化”等问题的治本之策。新征程上,我们应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升级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形成各类创新主体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格局。首先,不断优化产业政策,引导科技领军企业发挥规模效应和产业链“链主”优势,支持其牵头组建各创新主体密切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障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其次,发挥“专精特新”企业的战略敏捷性优势和在细分领域方面的技术优势,参与到科技领军企业的创新链和供应链中,打造大中小企业深度融通创新的新型产业生态;第三,发挥企业作为产业共性需求的“出题者”作用,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构建支撑融通创新的产业平台和场景,推动形成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补短板,应当多措并举支持企业成为基础研究主体,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更好把原始创新能力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原始创新能力是我国企业的短板,能否补齐这块短板,将决定国家创新体系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决定产业体系和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当前,我国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积极性逐步提升,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已经成为国内众多基础研究项目的主要资助者和组织者。波士顿咨询公司公布的2022年世界最具创新力公司50强榜单显示,我国只有华为、阿里巴巴、联想、京东、小米、腾讯、字节跳动等7家企业上榜,与老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科技领军企业在数量规模、行业分布和影响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新征程上,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布局,迫切需要企业成为基础研究主体,充分发挥“出题者”“答题者”和“阅卷人”作用。首先,支持科研平台优先在领军企业设立,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快开发基于5G/6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基建新技术的科技服务平台;其次,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工具,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和企业总部研究院建设,鼓励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平台建设;再次,以市场化的方式激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增强企业加大应用基础研究投入的内生动力;最后,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依托,推动研发设计、数据挖掘、绿色低碳等现代服务业支撑制造业高端化转型,促进数据要素、新锐技术直接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内转化应用。

    2023-05-12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时代新征程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

    作者:傅慧芳(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迈入历史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科学、可感可行。新近出版发行的《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以下简称《习近平著作选读》),收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包括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批示、训令等共146篇,汇集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形成的诸多原创性理论成果,是蕴藏着丰富思想内涵的光辉文献。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深入把握这部权威著作的思想精髓和理论要义,必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把握,夯实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的思想理论基础。


    1、加强整体化阐释,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真理力量


    世纪伟业昭示思想力量,真理之光照耀复兴征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重大成果,体现着鲜明的整体性特征。《习近平著作选读》在篇目设计上,从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从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到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从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到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等,全书涵盖了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这些著作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从理论到实践、历史到现实、国内到国际、宏观方向战略引领到微观领域具体部署等多重维度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时代主题、基本范畴和内容架构,共同支撑起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四梁八柱”,意味着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以整体化阐释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真理力量,要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作为基本遵循,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将《习近平著作选读》作为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最新权威教材,原汁原味、原原本本精读著作原文,在这一过程中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学深悟透著作中深邃的道理、学理和哲理,更好明晰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独特品格和历史实践价值。要以“整钢”思维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的认识,尤其是对著作中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都要放在整个理论体系的大框架中来认识和把握,避免出现断章取义、各取所需,以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碎片化、片面性现象。要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体系化、学理性阐释作为着力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和结构要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联等基本问题和重大问题持续深耕,从多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根茎叶脉”与深层逻辑进行梳理和剖解,切实拓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整体化阐释的视域和向度,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提供根本思想遵循与实践指引。


    2、拓展大历史视野,体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时代意蕴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结历史是为了使全党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提高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地办好当前的事情。”中国式现代化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期盼,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汗水,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对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脉络的认识越全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就越主动。《习近平著作选读》在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排的同时,把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作为开卷篇,将第一卷和第二卷有力统摄和贯通起来,在整部著作中发挥了提纲挈领、统领全书的关键作用,为我们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乃至人类文明史上所具有的伟大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打开了宏阔的历史视野。


    以大历史视野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时代意蕴,要坚持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现代化的演变机理,坚持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统一,既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思考党一百多年来对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又以敏锐眼光洞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背景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时与势、危与机,提升运用历史眼光和整体思维认识发展规律、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更加坚决地防范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思维方式,切实增强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要将研读权威著作、开展主题教育、加强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注重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维度,引导全党深入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历史规律,并从中汲取精髓和营养,切实增强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要树立世界眼光,从著作中全面洞悉中国式现代化相较于西方式现代化所彰显出的独特优势和本质区别,既在历史反思和深刻批判考察中借鉴吸收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有益经验,又着重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性贡献。特别是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联系新时代党走过的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程,联系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具体实践,联系国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领悟一个古老民族在创造“当惊世界殊”的光辉进程中现代化理论的重大跃迁,更好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历史智慧和时代意蕴,多措并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事业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时代洪流中破浪前行。


    3、突出实践性特征,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实践伟力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实践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既是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变革的重要理论基石,也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石,脱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总书记在《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一文中深刻指出,“现在看来,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强调了将问题意识一以贯之,理论必须同实践紧密结合。通览《习近平著作选读》不难发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体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奋斗过程中,彰显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同样永无止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迫切需要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真理力量转化为实践伟力。要强化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与实践导向,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着眼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新的理论思考,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中内蕴的科学思维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并熟练运用到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环节的实践中,切实提高运用科学方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坚持理论创新引领伟大实践,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升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把在实践探索中已经取得的且证明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思路、好做法及时提炼并上升到理论认识高度,打造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概念、新论断、新表述,以此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在初步构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发展。要将“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这一开展主题教育的总要求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善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开展调查研究,把结合实际精准开展的战略性调研、对策性调研、前瞻性调研、跟踪性调研、解剖式调研和督查式调研,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所强调的原则方法一体贯通起来,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路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3-05-11

  • 首 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