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前 开新局·喜迎二十大|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青岛将加快建设“五个中心”

    9月20日,记者从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走在前开新局·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了解到,青岛聚力打造“六个城市”,在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方面,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制定了《青岛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青岛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加快建设海洋科技、海洋产业、航运贸易金融、海洋生态、海洋国际事务交流等“五个中心”。

    据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殷世逸介绍,近年来,青岛市积极融入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持续深耕海洋高质量发展关键领域,海洋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时期,青岛市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3%,2021年达到4684.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突破30%,为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五年,围绕打造“活力海洋之都”的愿景目标,青岛将加快建设海洋科技、海洋产业、航运贸易金融、海洋生态、海洋国际事务交流等“五个中心”。

    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加强海洋重大科研平台建设。支持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重大科研平台加快发展,推动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

    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能力。加强极地科考、深远海探测、载人潜器等海洋基础研究,实施透明海洋与气候变化、蓝色生命与生物资源开发、海底发现与战略性矿产资源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

    营造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支持企业牵头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推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

    推动海洋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高水平建设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加快推动养殖工船产业发展,提高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水平。依托海岸、海岛优势资源,丰富海洋旅游业态,新打造一批高端海洋特色主题旅游产品。

    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大力发展高端船舶与海洋装备,深入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巩固海水淡化领先优势,统筹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培育打造一批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积极培育深远海未来产业。依托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科研院所,提升深海油气、海底矿产、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等领域技术储备和装备保障能力,助力我国深远海技术由跟跑向并跑和局部领跑转变。

    加快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

    推动港口提质增效。健全现代化港口设施,完善董家口港铁路集疏运体系,拓展海铁联运服务网络,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加快国际邮轮港区开发建设,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推进港口建设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港口智慧大脑,全力推动港口数字化转型。

    提升国际航运中心服务功能。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海洋产业能力。加速集聚海事服务机构,积极发展船舶管理、气象导航、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业。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

    建设绿色生态海岸带。加大胶州湾保护力度,加快推进禁养区限养区清理整治及胶州湾局部清淤工作。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探索“一湾一策”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打造一批美丽海湾。

    增强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能力。积极开展海洋碳汇研究,加快推动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筹建落地,探索建立海洋碳汇交易机制。

    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和防灾减灾。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海湾生态养护与修复。提升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防控能力,保障海洋生态安全。加强海洋环境预警监测能力建设,提高海洋灾害应急处置水平。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

    打造海洋开放新高地。充分发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重要经济出海口作用,建设好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海洋开放合作平台,深化海洋科技、产业、经贸、投资、人文、资源等领域务实合作。

    拓展国际海洋合作空间。推进“透明海洋”等海洋科技合作伙伴计划,支持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建设运行,深化海洋资源开发、深海极地研究、防灾减灾、技术转移和教育培训等领域国际合作。

    搭建国际组织合作发展平台。推动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实体化,建设青岛海洋国际合作中心,办好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东亚海洋博览会、世界海洋科技大会等海洋国际会展活动。

    2022-09-21
  • 【喜迎二十大 甘肃新答卷】一粒种子的气象智慧

    9月的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千亩玉米制种基地里一片繁忙,金黄色的玉米从叶子里稍稍露头,丰收在望。

    在全国,50%以上的大田玉米用种来自甘肃。早在2011年,“张掖玉米种子”获得全国唯一的种子地理证明商标,成为全国最大、最具优势的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

    今年以来,种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三农”焦点。甘肃省气象局高度重视,充分发挥部门优势,为当地制种玉米发展保驾护航。

    打牢基础制种基地建起观测网

    9月18日,张掖市气象局生态站站长、高级工程师殷雪莲头戴防晒帽、腋下夹着服务材料,在近两米高的玉米地里一边拨弄着玉米秆,一边察看玉米长势。

    “玉米在播种、拔节、抽雄、开花、灌浆、乳熟、成熟等主要发育时期,无不受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海拔不同,种植时间就不同,河灌等田间管理时机也不同。”殷雪莲说。

    河西走廊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明显,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病虫害轻、灌溉条件良好的玉米制种优势。“但是,河西走廊极端天气事件时有发生,低温冻害、大风、高温、干旱、连阴雨等气象灾害都会影响玉米生长。”兰州区域气候中心副主任、正研级高级工程师方锋说。

    对此,打好气象监测基础是关键。甘肃气象部门专门设立制种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监测区,对主要发育期农业气象灾害、产量结构、土壤水分等进行监测。建成智慧园丁气象陆地监测站及360度全景视频观测系统,对示范点1.5米处玉米制种大田温度、湿度、降水及光合有效辐射、风、地面温度、湿度和0-30厘米土壤温湿度进行常年观测。

    “观测发现,4月到5月中旬气温变化、光温水匹配程度影响制种玉米的出苗质量。我们结合不同生育期适宜气象指标,评价气象条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发布服务产品。”张掖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马红勇说。

    在此基础上,兰州区域气候中心联合张掖市气象局,完成部分主产区的适宜种植区划、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以及制种玉米气候品质认证工作。

    聚合数据贴心服务跟随全周期

    “在晾晒期,低温冻害会影响制种玉米发芽率。”殷雪莲很担忧,“种植户意识不到高低温影响,只关注转折性和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其实,一次关键时段高温或低温造成的损失,不亚于一场暴雨或冰雹。”

    为解决这一问题,甘肃气象部门明确制种玉米生产各环节气象服务重点,收集制种企业、制种基地等基础数据信息,并依据前期气象条件及气候预测、越冬基数和制种玉米种植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发布主产区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开展关键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及预报服务,提供灾前防御和灾后补救措施。

    甘州区党寨镇三十里店村是全区千亩国家级制种玉米示范区之一,张顺是甘州区聘请的农民技术员,也是气象部门气象服务的联系人。

    “制种玉米播种后,最怕遇到连阴雨,不仅影响发芽率,还会造成断垄缺苗,对后期制种产量及品质都有影响。”张顺说。

    今年夏天,张掖出现高温天气,制种玉米正处于抽雄开花期。殷雪莲担心种植户河灌不到位,在服务提示中专门增加老叶摘除、叶面喷肥、清除杂草、加强病虫害监测等田间管理建议。

    “今年七八月,高温持续了一周左右,对开花授粉影响比较大,我们收到高温防御信息,及时灌溉、施肥,降低了危害。”甘州区大满镇石子坝村制种玉米种植户回忆。

    甘肃省气象部门专门建立了玉米基础数据库,涵盖河西制种玉米种植区基础气象要素数据、土壤墒情数据、历年玉米的观测数据、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象指标。另外制订贯穿制种玉米全生育期,涉及种植多环节的研制种植管理、灾害性天气预防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晾晒管理等实用技术指南。

    “气象局服务周到,对基地日常管理帮助很大。”张顺说。

    多方联手促进服务拓展升级

    2019年,甘肃气象部门与农业农村等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在强化制种农业气象服务技术研究、提升为农服务能力等方面开展合作。

    甘肃省气象部门通过收集、更新政府及有关部门、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涉农企业等重点服务对象信息,一方面与农业、民政部门共建气象信息服务站,制作气象灾害防御宣传栏、预警显示牌;另一方面利用网络、接收终端等,使灾害预警信息接收、防灾减灾宣传到达乡镇。

    “霜冻出现时,我们根据气象局提供的专用制种玉米预报和特殊时段气象服务,雨中追肥,加强弱苗管理。最后弱苗长势竟然和正常苗一致,产量也达到了预期。”张顺说。

    这其中,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农业农村局短信平台、网络及智慧园丁、气象微信、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手机客户端等,成为农业气象服务的重要渠道。

    下一步,甘肃省气象部门将继续发挥部门优势,深化制种玉米适宜种植及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服务,与涉农部门加深合作,为玉米制种贡献气象力量。

    2022-09-21
  • 【文明实践】喜迎二十大 科普向未来

    为进一步宣传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9月17日,县科协联合市农技协在八角台公园开展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的科普日活动。

    通过科普宣传、发放书籍、科技咨询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科普活动,特邀请市农技协有关专家为群众讲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营养健康、公民科学素质等知识,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科技无处不在;县科技馆人员带领学生们进行实践活动,一对一指导教学,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掌握更多科学知识。现场科普爱好者达百余人,共发放科普书籍千余册。

    通过此次科普日活动,使广大群众掌握了许多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科学知识,营造了科技知识普及的良好氛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科普工作更加广泛、深入的关注,切实提升了群众的科普意识,为科普工作的长期开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022-09-21
  • 喜迎二十大 求索永无止境 进取更显卓越

    “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快由世界石化大国向强国跨越,是新时代的伟大长征,需要我们像接力赛一样地砥砺向前。志恒力久远,恒力就是善于从胜利奔向胜利的健儿。

    十年建一个年产值近3000亿元的世界一流水平的产业园,可歌可叹,但恒力在长兴岛的动能未有消减,脚步亦没有停歇。如今在产业园的东北一翼,彩旗展,战鼓擂,人声欢,起宏图。在这里,即将崛起一座年产值逾1000亿元,以下游聚酯、树脂材料和精细化工项目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区,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掀开了新的恢弘篇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在恒力当家人陈建华的心中,“什么时代做什么事”始终是一个信条。中国工业制造业转向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产业转型升级早动是机遇,晚动是危机,机遇稍纵即逝,不可耽搁须臾。进一步做强做大长兴岛产业园,延伸产业链条,丰富产业体系,不仅是国家的需要、东北振兴的需求,也是恒力实业报国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迫切需要。

    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和辽宁省委省政府“延链、补链、强链,打造石化黄金产业链”的部署,恒力已在长兴岛产业园启动新一轮谋篇布局,重点围绕高性能树脂材料、功能性聚酯材料、可降解材料、新能源材料、精细化工中间体材料等产业链,启动产业园下游聚酯、树脂材料和精细化工项目建设,将产业园炼化一体化项目、乙烯项目和PTA项目生产的各类基础产品,充分转化为品类丰富的高值化产品,以替代进口牌号产品为目标,实现高端化、差异化、系列化发展。

    而在2021年9月,恒力45万吨/年生物可降解新材料项目在恒力长兴岛产业园正式开工,项目采用恒力自主研发的工艺技术及配方,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产能最高、产业链完整的生物可降解新材料基地。

    今年2月,恒力聚酯科技产业园又在长兴岛产业园开工建设。聚酯科技产业园计划总投资500亿元,一期项目投资300亿元,重点建设260万吨/年功能性聚酯、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材料及配套码头、储运等项目,后期还将布局精细化工、高端纤维材料、新能源材料等产业链,并将吸引一批下游关联高成长性企业在长兴岛投资兴业,为新一轮东北振兴及民族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今年7月,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工作要求,恒力又通过资产收购的方式,进军高端临海装备制造行业,将已闲置十年之久的存量资产盘活。恒力将充分利用先进的产业链和管理理念等优势,调动多年积累的国内外高精尖人才和产业资源,先期启动重型装备制造、船舶及海洋工程建造、海工模块建造等业务板块,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临海装备制造基地,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也实现了产业链从纵向延伸到横向补强。

    如今的长兴岛,依然喷涌着蓬勃的动能与活力,而恒力作为这片热土的“链主”与龙头,始终立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潮头,引领着石化产业赋能大连崛起、东北振兴的恢弘事业不断走向深入。在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的办公大楼里,有一句标语格外引人关注:“伟大梦想,不是等出来、喊出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十载拓荒路,恒力正青春。

    北方明珠大连,其名字的由来有一典故。清光绪六年,晚清重臣李鸿章到此海湾考察建立北洋水师军港。一日,李鸿章同一些僚属察看海湾,极目远眺,海面上千帆竞发,万舸争流,船坞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海岸线上。一位大臣对着极其壮观的海湾惊呼:“好大的阵势,连着海,连着天哪!”李鸿章听闻后灵感突发,说道:“海湾的名称有了,就叫大连湾,既气派,又实际。”我们可以预见,正如大连之譬喻,恒力“家国情怀,实业报国”的路还有很长,大连长兴岛产业园的精彩故事还很久远。

    2022-09-21
  • 【喜迎二十大】各地重大项目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推进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

    央广网北京9月20日消息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各地重大项目建设者高标准推进建设进度,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这两天,在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现场,1800名建设者正在加紧进行堆石坝填筑、引水发电系统和泄水排沙系统混凝土浇筑。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18.9亿度,可以担负起向塔里木河干流生态输水,兼顾灌溉、防洪等综合功能。

    工程管理部负责人李明德:现在我们正在加紧推进联合进水口、厂房、溢洪道等结构混凝土施工。目前,我们所有参建者都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加紧推进工程施工进度。

    今年1至8月,新疆完成水利工程建设投资超15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1.6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焦全喜:以钉钉子精神全力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以实际行动和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江西南昌经开区,年产10万吨超薄锂电铜箔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基地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100亿元,进一步推动当地新型能源产业规模,为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力。

    企业常务副总经理操声跃:当前,全球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正迎来高速发展风口,我们也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努力在红色的英雄城做出红火的产品业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河南新乡境内的新晋高速公路块村营至营盘(省界)段重点控制性工程——韩口螺旋隧道的施工现场,新晋项目五标总工程师侯向鹏正带领着工人们进行路面施工作业。韩口隧道是新晋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沿太行山脉蜿蜒布设,盘旋上升将近三圈,长度4.4公里,是我国在建世界第一特长螺旋隧道。新晋高速开通后,将促进豫晋两省的交通便利、旅游经济发展。

    侯向鹏:我们在韩口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多项行业高新技术,积极破解施工难题,就是要打造精品工程,保证新晋高速项目保质保量按期通车。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们将把关键技术攻关进行到底,进一步投身绿色交通(标准)体系、优质公共设施体系建设,为打造快速便捷的交通网贡献力量。

    2022-09-21
  • 【喜迎二十大】重庆:沿江绿色产业生机勃勃

    氮气节能、压缩空气节能、老旧空压机节能置换……位于三峡库区腹地万州区的重庆平湖金龙精密铜管有限公司,近年来已完成27个重大节能项目,月均节约用电1.3万度以上,年均节水3.2万吨。按2021年总产量计算,公司总计节约成本3582.48万元,成为万州企业绿色制造的先进典范。

    按照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要求,渝东北三峡库区各区县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全力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水青山颜值和金山银山价值不断提升,走出一条绿色发展道路。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长江两岸绿色产业呈现勃勃生机。

    借力重庆的大数据智能化战略和“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万州对区内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实施绿色赋能技改,全区数字经济企业超过1000家,还有两家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万州经开区也因为推动工业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成绩,获批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2015年建成投产的丰都县三坝风电场,年发电量达9711万千瓦时,是重庆最大的风力发电场之一。截至2021年,丰都的风电项目装机总容量已达35万千瓦,装机容量居全市第一,年上网电量6.5亿千瓦时。与同等发电量的火电项目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20.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55万吨。今年夏天重庆连晴高温,这些由山风吹出来的绿色电力,为许多家庭送上了清爽凉意。

    “去年开州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了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8%。”开州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高玉桥介绍,开州瞄准节能经济和循环经济,通过淘汰关停91家落后过剩产能企业“腾笼换鸟”,发展能源建材、医药食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四大绿色主导产业。

    绿色转型,既要着眼长远,也要因地制宜。像三峡库区许多区县一样,奉节县在移民搬迁后,也曾在很长时间面临劳动力资源大量闲置和产业发展瓶颈。2015年,奉节抓住沿海产业梯次转移的机遇,打造眼镜产业,7年时间便聚集了总产值近15亿元的82家企业,还配套发展起包含眼镜制造和视光学在内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总面积98%为山地和丘陵的重庆,拥有全市第一大平原的梁平区,是国家级重点产粮大区。梁平将发展预制菜产业作为实现食品工业跨越发展的突破口、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率先提出建设以川菜为主的“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目前已签约30个预制菜产业项目,协议引资100亿元,引进企业50余家。

    “数智森林小镇”,是云阳县对城镇绿色智能发展的新探索。小镇最大限度地对“山水林田湖草、沟渠塘堰溪”进行原生态保护,徜徉其中既能亲山近水,又能享受智能化生活的诸多便利。依托农业加工产业集群打造的“天生云阳”品牌,是重庆首个全产业、全门类、全品种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引领地域特色绿色食品产业产值达100亿元。种植面积达32.7万亩的“云阳红橙”,既是直接惠及27万农户的丰收林,也是美化长江沿岸的风景林。

    2022-09-21
  • 领航中国丨坚定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新征程凝心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述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筑牢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

    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中英文版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山西太原市迎泽区委党校迎泽街道分校教室里,数十名街道、社区干部围绕最新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展开学习并进行交流分享。

    从第一卷到第四卷,这一著作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向外看,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向内看,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守正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用真理之光照亮复兴之路。

    十年来,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工作,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分别召开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阐明原则立场,廓清理论是非,校正工作导向;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一系列重要讲话、一个个重大部署、一项项有力举措,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向上向好态势不断巩固。

    十年来,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

    2021年仲夏时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馆。一年多来,前来参观的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人们在这里读懂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感悟一个伟大政党的初心使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

    “壮烈啊!陈树湘是牺牲英雄中很典型的一个。”

    2021年4月25日,广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走到油画《陈树湘》前,习近平总书记由衷感叹。

    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纪念碑前每一个庄重的鞠躬、纪念馆内每一次深情的凝望、对英雄故事每一回动情的讲述,都彰显着对中国精神的崇尚与弘扬。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

    从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到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再到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学习大国建设……理想信念的根基更加牢固,精神文明的花朵愈发灿烂。

    放眼新时代,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竞相闪耀。

    “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秋佳节,杭州良渚,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文润阁”用镜头记录了月光下的诗情宋韵。月光千年未变,时代已万象更新。

    2022年7月底,中国国家版本馆正式开馆。这座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充分体现着我们党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汲取历史智慧更好走向未来的历史主动。

    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鲜明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推动下,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

    《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等出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实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

    深入开展文化资源普查梳理,摸清文化资源家底,文化遗产保护跃上新台阶,我国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居世界第一;

    《记住乡愁》《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唐宫夜宴》等电视节目“圈粉”无数,传统节日文化深入人心,文物热、非遗热等纷纷兴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焕发当代价值和永恒魅力;

    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向世界介绍中国经验、传递中国声音;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广泛开展,“感知中国”“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在全球掀起中国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在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中,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推动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戴上AR眼镜,探寻“稀世珍宝”伯矩鬲背后的故事;在虚实融合的数字空间中,沉浸式“云”游敦煌莫高窟……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科技与文化相融合让参观者“跨越千里、穿越千年”。

    “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文化产业发展……”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文化惠民“大礼包”,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文化小康”带来的幸福感。

    十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我国文化建设呈现蓬勃发展、更加繁荣的生动景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全面迸发。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全国政协委员,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为人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新时代的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等具有历史厚重感和现实关怀;报告文学《乡村国是》《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等生动讲述脱贫攻坚故事;长篇小说《人世间》《主角》等现实题材佳作摘得“茅盾文学奖”桂冠;歌曲《坚信爱会赢》、话剧《护士日记》等讴歌疫情中的凡人英雄;复排民族歌剧《党的女儿》、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创新形式再现英雄形象;重大主题文艺活动《奋斗吧中华儿女》《伟大征程》等引发社会热烈反响……

    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姿多彩——

    回应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十年来,我国深化文化改革发展,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42个,公共图书馆3215个,文化馆3316个,博物馆6183个。到目前为止,实现了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大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

    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文化强国建设步履矫健。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的中国正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书写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绚丽新篇。

    2022-09-21
  • 喜迎二十大|安徽:激发活力争创新优势







    在中国宝武马钢一车轮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吊运成品车轮(2022年3月3日摄)。新华社发







    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里,生产线上一派火热:轧钢履带火花四溅,钢锭被无人行车送入上料轨道,机械手把钢坯投入1100℃以上的加热炉……一道道严苛的工序后,锃亮的重载车轮下线,准备出口国际市场。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马钢车间,勉励马钢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能够把握机遇、顺势而上”,要求“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开发生产更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马钢人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机遇,2021年实现营收破千亿元、利润破百亿元的历史突破。“今年,马钢自主研发的350公里时速高铁车轮将在复兴号动车组上实现整车装用,中国高铁穿上了国产‘跑鞋’,轮轴产品也出口到了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涛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马钢开展了一系列优化生产经营、岗位练兵等活动,大家士气更足、干劲更高,决心以更加扎实的成绩迎接盛会。”







    “以‘科创+产业’为引领,安徽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与沪苏浙合力将长三角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劲松介绍,今年上半年,安徽从沪苏浙吸纳科技成果788项、成交额约92亿元,向沪苏浙输送科技成果713项、成交额约59亿元。







    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制胜关键,安徽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芯屏汽合”(动态存储芯片产业、新型显示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产业)、“集终生智”(集成电路、白色家电等面向消费终端的现代制造业、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人工智能产业)为标识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渐成型,量子通信、动态存储芯片、陶铝新材料、超薄玻璃等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实现并跑领跑。







    继发展壮大全国首家定位于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后,今年6月,安徽省政府正式印发《“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以中国科大作为标识,吸引更多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校友、科研人员在江淮沃土上创新创业。







    时钟滴答,在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量子实验室“跑数据”的王升斌顾不得午休,仍在紧盯电脑。到2025年,本源量子计划突破1000位量子比特,达到1024位量子比特,这将意味着专用量子计算机的诞生,并能实际应用到一些行业领域中去。







    “国家高度重视量子等前沿科技,今年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获批,‘十四五’期间安徽还将高标准建设量子中心。”王升斌说,“这些支持对科研工作者太珍贵了!我们要将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喜悦心情落实到争分夺秒搞研发上,在‘无人区’蹚出一条路来,争取在全球量子科技竞争中取得更大优势。”







    “种粮补贴、最低收购价、农资补贴,党的惠农好政策一个接一个,乡亲们种粮的劲头更足了。”阜阳市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说。







    九月的江淮大地,稻菽翻浪、生机勃勃。作为全国第四大粮食生产省份,安徽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2021年,安徽粮食总产量817.52亿斤,创历史新高;今年,夏粮总产量344.48亿斤,比上年增加4.5亿斤。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时,正是丰收的时候!”守望着地里长势良好的秋粮,有近37年党龄的徐淙祥对党的二十大充满了期盼,“我是一名老党员,要带头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多培育一些优质高产品种,探索、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带动乡亲们多种粮、种好粮,争取为国家粮食安全多出几把力!”







    暮色渐浓,合肥市长丰县义井镇徐巷社区党支部书记陈苏娟熟练地忙活起来,40多位社区老人们的助餐餐食要逐一核对,身旁的打包区墙壁上,贴着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忌口菜品提示单,时刻提醒她和工作人员按需配餐。







    83岁的徐贵霞对助餐服务赞不绝口:“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一周都不重样!”







    今年5月起,安徽部署推出包括“老年助餐服务”“安心托幼”“放心家政”等在内的10项暖民心行动,把老百姓“盼的事”变为党委政府“办的事”。







    “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相信党的二十大会带来更多民生福祉,我们基层党员干部也要时刻把老百姓有感的身边小事办得更好,把党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位群众!”陈苏娟说。







    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的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总装三车间内工作(2020年5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一家参展企业代表在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博览会上介绍量子加密对讲(2022年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工人在安徽省淮北市一家陶铝汽车部件生产企业车间内作业(2021年12月23日摄)。新华社发(万善朝摄)







    在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的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在测量超薄电子信息显示玻璃的厚度(2021年12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张端摄







    2020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这是光量子干涉实物图。新华社发







    在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段冲村麦田里,收割机将小麦装车(2022年5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2022-09-21
  • 武汉东湖高新区左岭街道智苑社区——凝聚各方力量资源 用心用情服务群众(喜迎二十大)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左岭街道智苑社区考察时指出,要把更多资源下沉到社区来,充实工作力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夯实城市治理基层基础。


    智苑社区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加强党建引领,创新社区治理,凝聚各方力量资源,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听说您刚出院,我们来看望您。”中秋节前,智苑社区党委书记胡云带着网格员、楼栋长和志愿者,拎着食用油等慰问品,来到社区居民赵银芝家探望。


    今年72岁的赵银芝是智苑社区8栋的居民,今年7月因糖尿病和痛风引发并发症,在社区和下沉单位协调帮助下,住进湖北省中医院葛店院区治疗,如今病情稳定。


    “您和社区干部们的关心,让我感到十分温暖。”赵银芝笑着说。几年前,她和老伴方建民都罹患疾病,子女不在身边,生活很不方便。社区组织工作人员、下沉党员和志愿者,为空巢老人、重症患者、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送菜送药等服务,定期上门慰问,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方建民指着天花板上闪烁的红点说,“前不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上门,免费给我们安装了烟雾报警器等适老化设备。”


    智苑社区是一个国有企业棚改还建小区,常住人口约3800人,老年人占比大。7月8日,智苑社区迎来武汉光谷航天三江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校区等4家新成员。至此,社区共有葛化集团机关支部等11家成员单位,要事共商、活动联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


    “在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服务社区的基础上,社区治理力量进一步加强了。”8栋楼栋长、志愿者马红武说,葛化集团出资建立食堂,方便老年居民用餐;湖北好邻居医药有限公司提供远程诊疗、送药上门等服务;共建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组织志愿者为社区的孩子们上科普课……


    “现在社区建立起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社区梳理需求清单,成员单位提供资源清单,双方对接形成项目清单,收集汇总了居民反映的数十项需求。”胡云介绍,在成员单位帮助下,社区已安装48台高空抛物监控,修缮物业用房和食堂,解决了屋顶防水和外墙修缮等问题。


    “如今,我们在社区生活得更加安心、放心和舒心。”赵银芝握着胡云的手说。


    送走胡云一行,赵银芝告诉老伴,头发长了,想下楼理个发。“现在社区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费上门理发服务。”方建民打了一个电话,社区便民理发室的志愿者李海清很快带着工具上门。


    “社区调动各方力量资源服务居民。”李海清边给赵银芝老人剪发边说。


    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居民自发成立调解、环保等多支志愿服务队,200多名“红马甲”常年活跃在便民服务、清洁家园、治安巡逻等社区工作一线,党员干部和群众拧成一股绳,社区力量进一步得到充实。


    “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对我们智苑社区工作者来说,就是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秉持‘做实身边每件事、当好群众贴心人’工作理念,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把党的温暖送到居民心坎上。”胡云说。

    2022-09-20
  • 喜迎二十大|广东:推动改革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

    金秋时节,岭南大地一派生机勃勃。南粤儿女扛起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等重要职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喜迎党的二十大,推动改革开放迈上新台阶。


    为推广创新发展成果和改革生动实践,广州开发区党工委面向机关、社区、企业举办一系列喜迎党的二十大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一站。公司负责人姚维兵说:“近4年企业营收增长3倍、智能制造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外项目生产线(2019年4月10日摄)。新华社发


    今年上半年,广州开发区围绕营商环境从6方面提出125项具体改革任务。该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局长吴火华说,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参与者、推动者,我们翘首以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期待大会为包括优化营商环境在内的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


    今年8月1日,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允许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在划定路段行驶不配备驾驶人。这一法规的出台,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成果之一。





    小马智行自动驾驶汽车在深圳前海道路上行驶(2022年8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梁旭摄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承载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赋予深圳更高的国家使命。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政策发布3年来,深圳蹄疾步稳推动改革。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问题,深圳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党的二十大,必将给深圳改革探索注入新的动力。”





    市民在广州市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服务区办理业务(2022年9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卢汉欣摄


    横琴、前海等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平台开发建设同样喜讯不断。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横琴有粤澳合作的先天优势,要加强政策扶持,丰富合作内涵”“深圳要扎实推进前海建设,拿出更多务实创新的改革举措”。今年8月10日,《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支持科技创新实施办法(试行)》正式推出,奋力破题深港澳创新要素跨境融通;9月1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二线”通道4处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完成主体结构施工,配套信息化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新生在开学典礼前合影(2022年9月1日摄)。新华社发


    “广东坚决遵循中央顶层设计,稳扎稳打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多点突破、纵深发展。”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广东将进一步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在服务大局中展现广东担当。


    从珠三角到粤东、粤西、粤北,从重化工业到装备制造……一大批重大外资项目相继落地,广东迈向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日资企业太阳诱电决定扩产陶瓷电容项目,意大利维龙数智化供应链项目落地……今年8月底,为期两天的东莞全球招商大会共达成签约中外项目72宗,涉及投资总额近1100亿元,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





    这是2022东莞全球招商大会现场(2022年8月26日摄)。新华社发


    东莞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基层党员干部正以“坐不住、等不及、慢不得”的强烈紧迫感和责任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确保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9月6日,德国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投资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举行全面建设暨首套装置投产仪式。这一项目总投资约100亿欧元,是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





    德国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投资建设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2022年1月21日摄)。新华社发


    该项目所在地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社区文化节云展播活动。湛江经开区党委委员王玮说:“全区党员群众为党的二十大即将到来而振奋,为一体化基地项目的落地投产而欣喜,我们正积极与巴斯夫公司对接下游客户的招商活动,努力发挥大项目的‘磁场效应’,带动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乡间步道平坦整洁、村舍民宿各具特色、农业大棚内一片忙碌……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0月曾考察的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旧貌换新颜,如今走上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这是广东省清远市连樟村景色(2020年6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曾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的连樟村村民陆奕和说:“我们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程证明,只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去做,我们不仅能脱贫,还能发展得很好。我们都在盼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更盼着二十大带来发展的好政策,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2022-09-20
  • 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真抓实干 以实际行动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喜迎二十大)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是最大幸福。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立足本职、真抓实干,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金秋的北京,处处洋溢着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热烈气氛。走进东城区好景胡同41号院,居民代表、街道干部、责任规划师和居委会工作人员正在为“美丽院落”改造集思广益。东城区前门街道办事处主任郑芳介绍,北京街巷整治从“面儿”到“里儿”深化,由街巷向院落延伸,“作为东城区试点街道之一,前门街道过去两年已完成改造22个‘美丽院落’。眼下我们正在加紧推进新一批9个院落改造工作,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要确保外出务工人员第一时间收到奖补资金,让群众享受到政策红利。”甘肃省定西市劳务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海军这两天格外忙碌,正打电话核查最新的劳务奖补资金兑现进度表。紧盯劳务输转,定西市精准摸排就业需求、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做好稳岗服务和跟踪管理,多措并举促进群众稳定增收。“我们将不断加强与东部对口协作省市联系,落实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务奖补政策,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家属的教育、医疗等难题,推动全市转移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张海军说。

    “今天我们的课程主题是‘川剧变脸’,同学们可以在课桌的触摸屏上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脸谱,体会‘变脸’的乐趣。”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小学教师唐大鹏对重庆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感受颇深,“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我们学校考察时指出,‘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如今我们学校综合楼、宿舍楼、实验室、图书馆一应俱全,教室里还配备有电子白板和多媒体设备。”唐大鹏说,作为党员教师,一定用心教好每一个孩子,让山区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兴隆社区市民驿站,不少市民在看书学习。“附近居民只需步行15分钟,就可享受到优质社区服务。”兴庆区民政局社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晋滢介绍,今年以来,兴庆区民政局统筹资源打造便民服务市民驿站26个,为辖区居民提供189项社区服务,“未来我们将拓展更多特色服务功能,通过开展‘百佳服务机构进驿站’活动,引入企业、社会组织丰富社区服务内容,发挥专业化服务优势,把市民驿站建成群众家门口的温馨港湾。”

    “近年来,我们创新居家养老模式,推进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河北省石家庄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孙慧介绍,今年全市大力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同时紧抓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推动养老服务实现由有到优转变,“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们倍感振奋、干劲满满,将全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云南省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局长姜加奖说,这些年,通过建立生物走廊带、开展定期巡护、加强科学研究,保护区扎实推进保护管理、科研监测两大体系建设,高黎贡山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修复,羚牛、小熊猫、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白尾梢虹雉等物种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我们将继续运用近地保护及人工繁育野外回归等手段保护濒危、极危物种,担负起守护我国西南生物生态安全的重任。”

    “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王蕾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今年计划打造的首批5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已经启动建设,“喜迎党的二十大,我们将始终坚持为民初心,持续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卫生健康服务。”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深田社区深化“近邻党建”,探索打造“居民与居民近邻互助、居民与组织近邻守护、组织与组织近邻共建”的新型邻里关系,社区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们欢欣鼓舞。”深田社区党委书记庄莹莹说,“我们一定牢记使命责任,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巩固守望相亲、和谐温馨的邻里风尚,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022-09-20
  • 山东着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喜迎二十大)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喜讯传来,齐鲁儿女欢欣鼓舞,铆足干劲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青岛胶州市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项目现场,推土机轰鸣,车辆来回穿梭,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海尔集团这个总投资130亿元的项目今年7月开工,未来将建成家电全产业链科技园区和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园区。“从原材料到成品家电,以全产业链实现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能源的数字化运营。同时,园区采用绿色建筑、光伏发电等先进技术,开展碳资产数字管理。”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说。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全面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国际一流的智能家电、轨道交通、动力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这让我们更有信心以这个项目为龙头,在胶州打造先进、庞大的高端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周云杰说。

    这个项目是胶州市迄今引进单体投资量最大的项目,胶州市成立了工作专班,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从立项到开工,用时仅4个月。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作为项目工作推进指挥部总指挥,青岛市委常委、胶州市委书记张新竹表示,“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达400亿元,千亿级智能家居产业有望崛起,给胶州市新旧动能转换注入强劲活力。”

    “建设团队开足马力,24小时施工不停。”项目建设现场负责人钟华介绍,项目预计明年7月主体竣工,11月正式投产。

    不只是胶州。在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投资54亿元的潍坊信息技术产业园项目近日正式开工。“项目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力高端业态和高端制造。”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文君说,整个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达120亿元以上,助力潍坊市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喜迎党的二十大,潍坊市各区县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9月3日,潍坊市第三季度347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942亿元,涵盖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现代农业、食品加工、新型材料、科技环保、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

    放眼齐鲁大地,山东省上下群情振奋,以时不我待的干劲加速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据统计,山东省“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年提高10个百分点,2021年达到31.7%;今年上半年,全省GDP同比增长3.6%。

    《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山东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上,着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动力,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山东发展的巨大关心关怀和信任期望,齐鲁儿女定当牢记嘱托,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奋力闯出新天地。”山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2022-09-20

  • 首 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