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迎二十大丨山西:勇蹚新路谱新篇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喜讯传来,三晋儿女欢欣鼓舞,干劲倍增。


    9月初荣获第五届金砖国家青年创新奖的闫建昌,刚一回到公司,就着手布置迎接党的二十大岗位练兵活动。作为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公司总经理,2018年他带领团队在长治市建成了全球首条量产化大功率深紫外LED芯片生产线,并不断取得技术突破。





    “国家对科技创新非常重视,近年来给科技人员减负松绑,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投入支持,明确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热切期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闫建昌说。


    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寄予厚望,“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从长城脚下到黄河岸边,到处是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9月5日,山西全省开发区迎来今年第三次“集中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活动,一大批重大项目压茬推进,为产业转型注入勃勃生机。


    山西今年遴选出10条产业链,优选20家“链主”企业,实施全产业链培育工程,并制定实施“链主”企业配套率奖励,促进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新动能增势强劲,老产业不断翻新。


    全国首座5G煤矿——潞安化工集团新元公司5G+智能化矿井建设办公室主任冀杰说:“现在,智能管理平台已经在煤矿三分之二的队组成功应用,我们在实现脱困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做好增产保供工作。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我对未来信心满满。”


    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山西华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全系列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日前正式投产,成为山西最大的可降解材料生产基地。公司副总经理张伟说,现在企业投资更加便利,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技术研发和市场竞争上。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山西营商环境的变化,我们作为市场主体感受最深、受益最多。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必将为我们的发展创造更多机遇。”张伟说。


    昔日脱贫攻坚主战场,如今乡村振兴展新颜。在去年底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26岁的返乡大学生刘杰当选为岢岚县宋家沟村的村委委员。返乡3年来,他亲眼见证了儿时穷山沟变身3A级景区的点滴变化,所养的绒山羊也从37只增加到了220多只,日子越过越好。


    “总书记曾在宋家沟村发出‘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我将光荣地从一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丽。”刘杰说。

    2022-09-10
  • 党建引领 持续创新 服务群众 上海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喜迎二十大)

    “我们要为谱写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新篇章添砖加瓦,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9月6日,一参加完上海深化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会议,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恕就开始琢磨新的工作思路。


    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上海近年来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考察时强调,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上海要继续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在喜迎二十大的热烈氛围中,上海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坚持把加强党建引领与严密组织体系结合起来。上海在深化市、区、街镇、居村“四级联动”中实现同频共振,把基层党建做实做具体。聚焦商务楼宇、滨江滨河等城市新空间,建立“楼委会”等新型治理平台;面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坚持党建跟人走,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经络上植入党建基因;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做实基层,在全市布局开放1.2万个党群服务中心站点,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


    基层党建,做实了是生产力,做强了是竞争力,做细了是凝聚力。近年来,上海用好区域化党建平台,带动基层治理各类主体联动互动,推动黄浦江45公里、苏州河42公里岸线实现贯通开放,北外滩世界会客厅等一批新景观成为市民喜爱的打卡地。


    以治理数字化牵引治理现代化。上海聚焦“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已接入各类服务事项3514项,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实名注册个人用户突破6900万、企业用户超过281万,累计办件量逾2.4亿件。


    用足“绣花”功,绘好“工笔画”,不因事烦而畏难,不因事小而不为。上海从2020年起连续推进16项“民心工程”,养老服务、加装电梯、幼儿托育、早餐供应、居民区停车等实事项目全面推进。百年建筑武康大楼周边各类架空管线全部入地,老旧公房加装电梯项目大力实施,让更多市民群众感受到基层治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今年6月初,上海在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立即重启旧区改造。7月24日,建国东路旁的老城厢一早就热闹起来。特意穿上红色T恤的王伯明在弄堂里进进出出忙个不停,“踮着脚尖盼到了这一天!”开心不已的王伯明挥别老弄堂,奔向新生活。这一天,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这一困扰上海多年的民生难题,在持续30年的努力下得到历史性解决。


    持续深入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为上海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创造了厚实基础和良好氛围,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连续11年,上海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子,不断提升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上海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2022-09-09
  • 喜迎二十大丨河北以拔节生长姿态展现动人画卷

    金秋时节,河北7400多万名干部群众,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雄安·电建智汇城建设项目夜景(2022年8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热烈氛围中,雄安新区机械轰鸣、塔吊林立,一派热火朝天建设景象。雄安城市计算中心主体工程近期完工,作为“城市大脑”,投入运营后将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和云存储功能,为打造“云上雄安”提供重要支撑。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领航指路、把脉定向,要求在新区建设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要求,雄安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喜讯传来,我们欢欣鼓舞,倍感振奋。”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创新联合会副秘书长谢秉鑫说,这座“未来之城”正在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重大机遇,以拔节生长的姿态展现动人画卷。


    雄安新区是河北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的缩影。今年上半年全省承接5000万元以上京津转移新开工项目270个,总投资1494亿元。河北抓牢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不断在服务京津中实现动能转换、绿色发展。


    环绕京津的河北,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最近,正在准备婚礼的邢台市民刘会清,在邢台德龙钢铁公司拍了一组婚纱照。厂区不见烟囱冒烟,车间不见灰尘,林木间造型各异的钢铁雕塑鳞次栉比……这里已经是4A级景区,同时也是环保A级企业。


    “雾霾遮天的日子已成为过去。”刘会清说,“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攻克了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要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热切期盼党的二十大这一盛会,对国家发展充满信心!”


    一边做“减法”,一边做“加法”。河北开展“万企转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运用财税、金融等一揽子扶持政策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以举办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为契机发展数字经济……一套组合拳不断提升河北经济“成色”。


    河北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新动能补位发力。2021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1.15万亿元,成为继钢铁产业后第二个万亿级产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第一动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1.5%,比2012年提高10.7个百分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跃升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


    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河北“颜值”。今年上半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绿色,正逐渐成为京畿之地一道亮丽的发展底色。


    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过的正定县,一些重要路口陆续布展了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的景观小品。近日,一汽解放与宁德时代合资公司在这里揭牌,未来将打造辐射全国的新能源商用车运营中心。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正定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该项目落地为契机加速推进绿色发展。

    2022-09-09
  •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筑牢百姓“幸福梦”(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这是情系民心的庄重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是温暖人心的时代答卷: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铸就伟大抗疫精神;民生保障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和全方位跃升;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逐渐健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十年社会建设,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开店的场地不仅免房租、免水电费,还有专门的技术指导,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陕西省柞水县红岩寺镇本地湾村脱贫户杨传红,依靠就业帮扶开起了“老豆腐坊”,年收入10多万元,小小豆腐托起了致富梦。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八大以来,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世纪疫情,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


    十年来,我国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城乡基本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一个个民生亮点,一项项民生成就,共同汇聚成不断上扬的幸福曲线,展现出百姓越来越美的好日子。


    十年社会建设,民生短板加快补齐,民生底线不断筑牢。


    “原来是进出路不平、上下灯不亮,现在是路平墙白不漏雨,房前屋后都是绿。”小区环境变美了,江西南昌经开区蛟桥镇舍里甲社区南泥小区居民涂世林心情格外舒畅。修缮路面、改造污水管网、治理弱电管线……去年,南昌经开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了困扰南泥小区居民多年的烦心事。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十年来,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2012年到2021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7.9亿人增加到10.3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从5.4亿人增加到13.6亿人。


    “一老一小”更有保障。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供给逐年增长。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6万个、床位812.6万张,养老床位总数比2012年底的416.5万张翻了近一番。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不断扩大,2020年至2022年,我国持续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累计新增托位20万个。


    民生底线更加牢固。十年间,各级财政累计支出基本生活救助资金超过两万亿元,保障标准逐年提高。2021年,全国4680多万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


    收入分配体系不断完善、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住房保障更加完善、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十年来,我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发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十年社会建设,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


    “老赵,来了啊!”“老赵,帮个忙……”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朝阳街道潮音社区,居民们都爱找网格员赵红华帮忙。帮独居老人购买生活用品、为居民修理管道、开展社区日常安全巡查,社区里的大事小情都少不了老赵的身影。依托信息技术构筑的城市“网格”已成为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支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便民服务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全国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已实现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达到65.7%,总数达到51.1万个。信息化手段广泛应用,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极大方便了百姓生活。


    推动人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高。党建引领,凝聚合力,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日益强化。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健全,绝大多数党组织书记当选村(居)委会主任,干部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村(居)普遍制定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广泛实行村(居)务公开和议事协商。


    “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坚持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加强社会建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定会不断变为现实。

    2022-09-08
  • 各地干部群众满怀期待,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立足岗位作贡献 真抓实干创佳绩

    回首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信心百倍。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喜讯传来,各地干部群众满怀期待,纷纷表示要立足岗位作贡献、真抓实干创佳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出战略谋划和系统部署,围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对科技工作者提出一系列要求。”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付昊桓表示,国产超算系统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我们要接续奋斗,将国产超算系统世界领先的计算力持续转化为助推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


    “设立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挂牌成立3年来,临港新片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我们对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制度创新和风险防范处副处长王相龙说,临港新片区将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争创优异成绩,更好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过去10年间,我们自主创新,攻坚克难,逐步建成全球领先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山东省港口集团青岛港首席高级工程师张连钢表示,将全身心投入科研项目研发攻关,带领团队继续向着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目标迈进。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掘进机研究设计院工程师龙斌说,过去10年,国内地下工程装备企业技术从跟跑到部分领跑,市场从替代进口到实现出口,“作为制造业企业研发工程师,我们将把关键技术攻关进行到底,努力创造新的更大业绩”。


    “喜迎党的二十大,我们将立足于雄安管廊项目,进一步投身绿色交通体系、优质公共设施体系建设,为打造‘雄安质量’贡献力量。”中国中铁九局雄安站枢纽片区市政道路、综合管廊涉铁项目总工程师周立军表示。


    “近年来,通过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大树社区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继续完善,公共服务不断拓展。”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大树社区党总支书记赵思旺说,“我们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让更多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日子火起来。”


    “5年来,易地扶贫搬迁的2.2万余名群众在这里安下新家,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五里岗街道朝阳新城社区党总支书记陈祥辉表示,“我们的工作重心已经逐步转到后续扶持上,全力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安徽省广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储德清说,召开党的二十大,是全国人民期盼的大事,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将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不断推动基层组织强起来、人才事业旺起来。


    青海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处长王利介绍,截至2021年底,青海省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05%,教育均衡发展得到有效提升,“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补短板、强弱项,更好推动民族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扎根祖国北疆,见证发展变化,这是我的无上光荣。”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洛古河村北极边境派出所民警史先强已在国境线上坚守15年,“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守好关、护好国,用心用情服务好边境人民群众。”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牧骑队长李燕东说:“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更加坚定了我们扎根这片沃土,用心创作、服务群众的信心。我将努力提升业务素质,为农村牧区群众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盛弘表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必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作为基层社区党组织书记,一定要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各方面力量,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社区治理各领域,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2022-09-08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敕勒川:告别砂石滩,回归大草原

    这是9月6日拍摄的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麓的敕勒川草原。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初秋的敕勒川草原,花香、草香扑面而来,绿草之间泛着淡淡鹅黄,与白、红、紫等各色小花绘成一幅层次鲜明的风景画。


    “我们都叫它‘城市后花园’,一有空闲就来这里逛逛,觉得特别舒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民韩博宇说。


    敕勒川草原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麓。2012年之前,受多年干旱少雨、开垦采石等因素影响,这片近3万亩的天然草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过去春天一刮大风就扬起沙尘,天连地、地连天,啥也看不见。”住在敕勒川草原附近的野马图村村民刘金表说,风沙不仅影响老百姓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庄稼收成。


    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2年起,呼和浩特市实施阴山山脉大青山南坡综合治理工程,修复敕勒川草原是重要内容。


    当时,承担修复工作的蒙草生态集团工程技术负责人付强看着这一大片砂石滩,愁眉紧锁,“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地形和土壤条件,要恢复到过去天然草原的状态几乎不可能。”


    修复团队没有气馁,他们拿起工具,在地上打出样方,检测土壤、水分和微生物等状况;掌握基本“生态数据”后,制定出“人工干预下模拟天然草原”的综合治理方案,精选出适合在当地生长的植物品种,采取人工干预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改良土壤、重建植被群落。


    在砂石滩作业,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难题。播撒草种须用旋耕机翻土,不料刀齿被埋藏较深的石块损坏,经过反复试验,他们最终改用翻地较浅的圆盘耙,再挖出一道道深度适中的沟,将一粒粒草种埋好、覆土……


    修复工程实施两三年后,草原植被日渐浓密。“种下去的20多种植物,促进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现在草原上的植物增长到近60种,大量动物在此安家。”付强说。


    阴山山脉大青山南坡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以来,累计投资72.83亿元。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指导下,当地还根据地形地貌等情况,科学恢复了草原上的湖泊与湿地。


    连绵的青山、成片的绿树、繁盛的花草、清澈的湖水、戏水的鹅鸭……敕勒川草原生态已具备自我恢复能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越来越好,2020年成为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单位之一。


    为了充分保护野生动植物,如今的敕勒川草原上专为游人建起悬空步道和专用自行车道。周末,呼和浩特市民杨涛带着5岁的女儿骑着双人观光自行车,来这里游览、休憩。


    “这里几乎还原了《敕勒歌》里描绘的景色,草比我看过的其他草原更绿、更密,而且交通方便、设施齐全,我经常带女儿来玩。”杨涛说。


    2021年,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景观带全年接待游客558万人次,实现收入20.5亿元。近两年兴起的乡村旅游、野外露营热,让这里的农民吃上了旅游饭,收入稳步提高。


    据统计,十年来,内蒙古全区累计种草2.86亿亩,年均防沙治沙1200万亩以上,草原植被盖度由40.3%提高到45%,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

    2022-09-07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夯实文化自信之基 提振民族复兴精气神——新时代文化建设述评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新时代中国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文化气度,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铺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浑厚底色。


    坚定自信增强凝聚力


    首都北京,巍峨矗立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迎来络绎不绝的观展者。


    这座承载百年峥嵘记忆、彰显新时代恢宏气象的殿堂里,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展板、一张张照片,勾勒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2021年6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守正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用文化之火照亮复兴之路,用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这是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十年——


    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工作,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抓敢管、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分别召开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就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阐明原则立场;


    推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编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第四卷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权威读本,创新理论传播方式方法,建强理论研究宣传阵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文化领域向上向好态势不断发展。


    这是全社会凝聚力向心力极大提升的十年——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2021年7月1日,铿锵有力的誓言回响在天安门广场,更激荡在亿万中华儿女心中。


    庆典庄严,人民豪迈。


    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要庆典活动、重大历史时刻,党心民心交融、国威军威彰显,汇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伟力。


    十年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巩固。


    十年来,聚焦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不断汇聚更加强劲的正能量。


    十年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


    新时代舞台上,奏响“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雄浑乐章。


    文化为民回应新期待


    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响应总书记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深耕不辍,努力登高原、攀高峰,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格局一新、境界一新、气象一新——


    《乡村国是》《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等报告文学真实生动地讲述脱贫攻坚故事;《山海情》《人世间》《我和我的祖国》等现实题材优秀影视作品广受关注;歌曲《坚信爱会赢》、电视剧《在一起》、话剧《护士日记》等讴歌抗疫一线各行各业凡人英雄的事迹……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激发情感共鸣,提振精神力量。


    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到人民中去”“送欢乐下基层”等志愿服务活动火热开展,让文艺之光照亮基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回应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十年来,我国深化文化改革发展,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更丰富、更便捷、更“对味”。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42个,公共图书馆3215个,文化馆3316个,博物馆6183个。到目前为止,实现了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大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


    ——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建设国家公共文化云、智慧广电、智慧图书馆等。2021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的读者达到1.03亿人,群众文化机构服务人次8亿多,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万场、教育活动32万场,接待观众近8亿人次。


    ——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旅游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文化品质持续提升。历史文化类景区由2012年的2064个增加到2021年的4111个。红色旅游深入开展,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生动课堂。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新征程上,文化“为人民”的旗帜愈发鲜艳。


    守正创新铸就新辉煌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为赓续中华文脉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铸魂的思想力量。


    从“保护文物也是政绩”到“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到“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科学理念指引下,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的文化长卷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


    正定古城重现北方雄镇风貌,鼓浪屿演绎万国建筑博物馆风情,“世遗之城”泉州讲述包容与开放的动人故事——当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山水人文交汇成现代宜居之地,文化自信构筑起共有精神家园。


    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安排多次有关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集体学习,到“四史”宣传教育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从颁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动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到《复兴文库》《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出版,熔古铸今、激活经典;从全国各地设立2500余家非遗工坊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到我国以42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位居世界第一……


    新的文化自觉助推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丰富新时代历史文化滋养。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壬寅年初,一场“冬奥之约”架起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开闭幕式饱含圆融和合等中国理念,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折柳寄情……“冬奥梦”和“中国梦”精彩交织。


    2022年7月23日,国家版本馆落成。聚焦文化种子“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将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十大类版本资源纳入保藏范围,以史鉴今、启迪后人。


    打造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标识,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质量推进。人们徜徉其间,感受国家伟大、历史震撼,体会静水深流、海纳百川。这将是又一幅盛世文化图景。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阔步行进在不可逆转的复兴之路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有信心更有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022-09-06
  • 全面依法治国开辟新境界(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暗访小商品市场、行政审批大厅,检查一线执法服务部门,实地走访重点企业,督促有关问题立行立改……

    “群众投诉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执法人员是否主动出示执法证件?”

    一个个在检查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被如实记录下来。

    近日,中央依法治国办启动市县法治建设工作督察。督察组分赴山西、辽宁、江苏、贵州等8个省份,深入一线,紧盯薄弱环节,以督察为抓手,夯实全面依法治国基层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境界。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书写了法治中国前所未有的辉煌篇章,奠定了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法治基石。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冠洞村鼓楼内,村民代表们围坐一堂,三江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详细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审议稿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

    从人民大会堂内人大代表的认真审议,到在家门口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再到网上公开征集法律草案意见建议……随着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参与,我国的每一部法律都满载民意。

    “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截至今年6月底,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规730余件次,现行有效法律292件、行政法规598件。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到实处,做到执法要求与执法形式相统一、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近日,北京市全面启用新版行政执法证,原证停止使用;安徽省预计2022年底前完成14万余名执法人员证件换发工作……今年以来,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和证件管理,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一张执法证,承载着行政执法的严肃和规范。

    登录系统、输入关键字、回看24小时警情……一大早,北京市朝外大街派出所案管组民警傅钰就打开了执法办案系统,核查办案情况,对未立案的警情核录像、听录音、回访当事人。“从接警到审核确认,所有环节在系统中均有详细记录,一旦出现执法问题,可以迅速回溯。”傅钰说。

    近年来,各地公安不断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严格执法监督,解决执法突出问题,执法效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深化以司法责任制为重点的司法体制改革,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

    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一起引发纠纷的交通肇事案进入了公开听证环节。“我把车转让给王某,并约定之后有任何问题均由王某负责。”当事人高某说。后来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由于双方一直未办理过户手续,原车主高某被判赔偿10万元。高某申诉未果,最终申请了检察监督。听证会上,检察机关结合案情进行释法说理和法治教育,办案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在听证员的见证下,高某和王某自愿签署和解协议书。

    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司法质量、效率、公信力显著提高,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塔河秋日好风光。在塔里木河两岸,活跃着一支普法志愿者服务队。

    “要依法登记承包土地,租赁一定要签合同”“需要法律咨询和申请法律援助,可拨打‘12348’法律服务热线”……这支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的政法干警、律师、人民调解员和“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共同组成的普法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走进街道巷陌,和群众聊农事说法律,不断提高群众的法治观念。

    这样接地气、润人心的普法景象,是全国普法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七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法治逐渐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提升。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新征程上,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022-09-05
  •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北京: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这是9月1日拍摄的“中国这十年·北京”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记者王君璐)记者从1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北京”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市上下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求真务实、砥砺奋进,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首都发展新篇章。

    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首都建设和发展,多次考察北京,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为关系首都长远发展的重要规划、重要事项把关定向。

    陈吉宁介绍,10年来,北京首都功能显著增强、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北京坚持首善标准,立足首都核心功能,各项事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北京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忠实履行首都职责,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携手河北省举办冬奥盛会,北京成为全球首个也是唯一的“双奥之城”。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一核两翼”协同共进。

    北京发力科技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有力促进了北京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10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万亿元增长到4.03万亿元,人均GDP从9.28万元增长到18.4万元。

    北京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明显向好、优良天数越来越多,2021年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每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3.1%。深入开展水环境治理,国考劣V类断面全面消除,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6年回升。如今的京华大地,蓝绿交织、山水相依,绿色成为首都靓丽底色。

    北京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北京创造性开展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年来,北京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从3.68万元提高到7.5万元。

    2022-09-02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10年间上升22位——专家谈新时代中国创新之变

    研发投入大幅度增长,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国际专利申请持续增加,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猛增……10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

    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10年间上升22位,标志着中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对科技创新进行全面谋划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科技创新进行了顶层设计,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谋划部署和推动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

    “科技创新为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说。

    10年来,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面向经济主战场,以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带动产业迈向中高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战略必争领域补短板、强能力;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有力支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创新药物、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先进诊疗技术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高质量的创新成果……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从中可以看出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针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说。

    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

    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空间站遨游星河……10年来,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国家创新体系更加高效顺畅,科技创新的体系化能力不断增强,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

    “在今天的中国,创新驱动发展已经形成全社会势不可挡的时代洪流。从这一点看,今天我们真正迎来了推动创新发展的最好局面。”薛澜表示,无论是科技创新能力还是创新速度,我们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10年来,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均居全球第一,人工智能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量子计算原型机、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凯勒几何核心猜想等科学前沿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新一代超高强度钢、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人工合成淀粉等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高端医疗装备加速国产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10年来,创新之花开遍神州大地——

    在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从3.19%提高到4.1%以上;

    获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广东研发经费投入由2012年的1236.1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超过3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17%增长到3.14%;

    湖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规上工业产值如今迈上5万亿元台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过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过万亿元。

    “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薛澜说,数字经济、高铁等创新成果大家耳熟能详,还有大量科技创新的贡献隐含在我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是提高质量、改善生活、促进发展的“隐形冠军”。

    “中国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激发出更多新需求,这是我们创新最重要的源泉。”薛澜说。

    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是人

    201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百余公里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10年后,他们成功实现突破,创造了1200公里地表量子态传输的新世界纪录。

    从“墨子号”卫星,到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干线,再到量子计算实现“量子优越性”,这一切与潘建伟团队始终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

    “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迎来了科研的黄金时间,必将有更大的作为。”潘建伟说。

    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当前,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当量超过500万人年,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超过80%。

    10年来,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都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引进体制机制更趋完善,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科研诚信建设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创新主体能力建设得到强化,中国特色的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构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持续提升,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既要有充分的战略自信和赶超跨越的雄心,又要有足够的底线思维和奋发进取的恒心,打造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与发展新路径。”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空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歼20、运20、直20等新型装备大量列装,国产大型客机飞上蓝天,国产航空发动机取得长足进步,一批批高水平航空科技人才竞相涌现……这让为之奋斗一生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顾诵芬院士深感自豪。

    “我深切感受到,将毕生理想与祖国需要紧密相连的奋斗过程是最幸福的!虽然我已经90多岁了,但还是‘90后’,我依然想和‘90后’‘00后’的青年同志一道,大力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航空强国而奋斗!”顾诵芬说。

    2022-09-01
  •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丨浙江: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这是8月30日拍摄的“中国这十年·浙江”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新华社杭州8月30日电(记者唐弢)记者从30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浙江”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浙江考察,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浙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

    袁家军介绍,10年来,浙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元;“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效,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6%;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优势充分发挥,综合交通实现全方位发展。

    浙江着力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10年来,浙江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都翻了一番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倍差从2.37缩小到1.94,城镇化率从63.2%提高到72.7%,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超过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49.5%提高到64.8%。

    浙江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从“最多跑一次”到数字化改革持续深化。在数字化改革中,浙江开发上线143个重大应用,解决了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治理难题。391项国家改革试点全面落地见效,特色小镇、河长制等一批改革经验全国推广。

    浙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变革。10年来,浙江全面消除劣五类水质断面,生活垃圾实现零增长零填埋,碳达峰碳中和体系构架基本形成,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加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推行。

    发布会上,浙江省省长王浩说,浙江将进一步完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多措并举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强化民生托底保障,以“扩中”“提低”为突破性抓手,构建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2022-08-31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述评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提供指引和遵循。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华大地展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画卷徐徐铺展……

    举旗定向,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2021年冬日的一天,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基层体育工作者、运动员、高校老师等围坐在一起,就体育法修订草案积极发表意见。




    上海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意见征询座谈会(2021年1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作为汇聚民意民智的“直通车”,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截至2022年7月已达到22个,覆盖全国三分之二省份。来自基层的意见,被原汁原味地直接反馈到最高立法机关,这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写照。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虹桥街道,同正在参加立法意见征询的社区居民代表亲切交流,明确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民主,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和必由之路。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和实践,对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道路决定命运,旗帜引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识更加深刻、路径更加清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020年8月,“十四五”规划建议起草过程中,我们党在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开展“网络问计”。广大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为文件起草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有的意见被直接吸收采纳。一位网名“云帆”的网友,提交的关于“互助性养老”的建言就最终化为规划纲要的具体举措。

    2022年4月15日,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正式启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关注和参与,一个月内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854.2万条,为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党中央印发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制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政党协商会议就重大问题同党外人士真诚协商……

    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夯基固本,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保证人民依法有效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

    十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更加可靠的制度保障。

    2021年底,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济阳街道京杭社区的楼长们,正忙着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

    90多栋楼,常住人口6000多人……楼长们进家入户,把换届选举的要求、程序及时告诉居民,确保选出人民满意的代表。

    这一轮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10亿多选民一人一票,以直接选举方式产生了260多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如今,在我国五级人大代表中,由10亿多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占到代表总数的90%以上。

    坚持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十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法律修改完善,夯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35条具体措施,推进代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等,完善人大监督制度和工作机制……

    2020年6月23日,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在京召开。四川省政协委员、凉山彝族自治州扶贫开发局局长王永贵以视频连线方式,交流脱贫攻坚的最新进展。

    这是全国政协首次在常委会会议中采用联动协商形式进行讨论,为委员更有效反映基层声音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渠道。

    18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20次专题协商会,140次双周协商座谈会,16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51次专家协商会……全国政协2022年8月16日发布的一组数据,验证了协商议政途径的不断拓宽,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强大生命力。

    制定《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提高政治协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修改政协章程,强化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对国家大政方针、经济社会各领域重要问题进行广泛协商……

    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形成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坚持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办事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

    一系列制度安排,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广泛真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好用管用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林立的茶馆天蒙蒙亮便开门迎客。

    600多年来,临涣人饮茶的习俗代代沿袭,“饮茶议事”成为小镇居民的传统。2017年,临涣镇人大主席团在茶馆挂牌成立“人大代表谈心室”,为群众交心谈心、提出建议、化解矛盾提供场所。

    “在茶馆里有啥话想说就说,也敢说。”一位年逾古稀的村民说,自己提出的建议,很快就会有回应,这让他觉得说话“管用”。

    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就是实现全面的、有效的人民民主的过程,就是尊重人民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党和国家生机活力的过程。

    十年来,已有217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收到120多万人次提出的380多万条意见建议;

    近五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4648件议案、84028件建议做到件件有回音、有落实;

    十年来,全国政协收到提案58000多件,一大批意见建议被采纳;

    ……

    “民主”与“民心”相通,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而真实。

    2022年春节前夕,北京市东城区前门草厂四条44号院内,一阵铃声过后,“小院议事厅”再次热闹起来。

    社区书记、小巷管家、居民代表、物业公司负责人围坐在长条桌前,你一言我一语,为“绿色冬奥”出谋划策。

    探索民情直通车、民主听证会、民主议政会机制汇聚民声民智,开设“立法直通车”“小院议事厅”、线上“议事群”……十年来,一项项生动的民主实践,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城乡社区民主管理让百姓充分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政府部门广开言路让重大行政决策更加顺应民意,各级巡视巡察机构畅通反映问题渠道……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充分听取百姓意见,回应群众期盼。

    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的民主之路越走越宽广。

    -0001-11-30

  • 首 页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