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自治区—— 雪域高原气象新(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

    复兴号飞驰雪域高原,翻山越岭,穿隧过桥……2021年6月25日,拉林铁路正式开通,结束了藏东南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


    桑珠是西藏山南市加查县人,如今经营着一家制作手工艺品的企业。“用火车运输,既节省了时间,也省了路途上开车的精力。”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让越来越多和桑珠一样的企业经营者获得了便利。据介绍,截至今年5月31日,拉林铁路共运输旅客103万余人次,运送货物3.69万吨。而这,只是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清洁能源发挥资源优势,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新时代新西藏呈现出的新活力,标注着这里正在上演的沧桑巨变。

    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除了铁路,在西藏,公路网络也在不断完善:2021年8月21日,全长295公里的G6京藏高速公路那曲至拉萨段全线通车,西藏的高等级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05公里;同时,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行政村连接线项目也在全力推进中;截至2021年底,乡镇、建制村通畅率分别达到94.55%和77.94%。

    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巨大的风力发电机组高高矗立。地处海拔4850米至5500米之间,机舱最高海拔达5157.8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风电场之一。

    依托清洁能源资源禀赋,西藏清洁能源借助“西电东送”走出高原。2020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组织签订“2021—2023年61亿千瓦时西藏清洁能源消纳框架协议”,将减少中东部地区标煤消耗18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608万吨,预计将为西藏地区创造经济效益约16亿元。

    随着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西藏本地高品质特色产业也在逐步发展壮大。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打造本地品牌,研发藏红花、青稞综合制品等7个品类、34个单品,深耕特色产业链培育。

    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支持,截至2021年底,全区银行类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38.83亿元。浦发银行拉萨分行还设立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营销机构——绿色金融部,目前,相关业务已落地。

    巩固扩大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6月的雅尼湿地满眼葱绿,气候湿润。在雅尼湿地旁的嘎玛村,39岁的村民护林员次仁扎西在湿地周围巡逻,“现在湿地环境变美了,我们村庄也变美了,我们还发展樱桃种植等特色产业,吸引了很多游客来参观。”次仁扎西高兴地说。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林芝市巴宜区和米林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公园面积8738公顷,海拔2920米。2016年以来,当地累计投入资金3010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恢复植被面积1839亩,并开展了一系列环保专项行动。

    6月的雅鲁藏布江两岸,一片片杨树林、柳树林铺就的绿色江岸令人惊叹!雅鲁藏布江畔,63岁的山南市扎囊县扎其乡罗堆村村民边久说:“小时候,江边上一棵树都没有,全是沙子,风一刮,什么都看不清……”随着雅鲁藏布江防沙治沙造林工程建设项目的逐步实施,风沙少了,他自己也成了种树人。

    近年来,全区林草、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共完成各类防沙治沙工程21.41万公顷、投资11.74亿元,超额完成“十三五”沙化土地治理任务。

    41岁的占堆是日喀则市康马县涅如堆乡贡巴村村民,以前一年中外出打工两三个月,其余时间在家干农活,年收入1万元左右。现在村里有了合作社,占堆比以前更忙碌,也更开心了:“我在合作社主要是喂羊,一年下来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年底还有分红。”

    “以前放牧,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几只羊。有了合作社统一管理,大家不用担心牲畜吃草和出栏销售问题了。很多年轻人也选择学一门手艺或者外出打工,家里多了一份收入。”涅如堆乡乡长嘎玛旦达说。

    按照“政策引、项目推、技术促、典型带”的工作思路,西藏大力发展人工种草,走出一条高原地区“种草养地、种草养畜、林草间作、沙固水聚”的草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西藏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扩大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截至2021年底,西藏全区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现有森林1491万公顷。西藏已记录的野生植物达9600多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2种。动物种类极为丰富,雪豹、黑颈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65种。

    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披碱草又长高了!”在山南市曲松县下江乡加娃村,海拔4400米的措姆草场生态修复基地里,白玛曲珍一边用尺子测量植被长势,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相关数据……

    2020年6月,白玛曲珍从天津农学院毕业,得益于湖北援藏工作队率先开启的组团式市场化就业援藏工作,11月,她和其他35名高校毕业生一起赴湖北黄石进行就业体验,之后顺利通过面试,于2021年1月入职湖北某生物公司。几个月后,经过培训的白玛曲珍再次被公司选中,接手了措姆草场生态修复工作,“我很开心能学以致用,为家乡出一份力。”白玛曲珍说。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先后出台了24个支持就业创业工作的政策文件,建立了完备的政策体系;另外,2016年以来,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累计达353.2万人。

    “产业从无到有,生活环境从差到好,适龄儿童入学从部分到全部,如今,大家粮食满仓、生活富足,我们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国家和西藏发展的红利。”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昌都市芒康县如美镇竹卡村村委会主任土登扎西说。

    土登扎西的感受也是西藏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2021年,西藏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19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1.12万套,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乡,药品、医用耗材价格持续下降……今天的西藏,正呈现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迅速改善的新气象。党的十九大以来,西藏坚持将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农林水、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重点领域。如今,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为主体的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

    今年起,西藏还将深入实施促进就业增收、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兜牢民生底线等民生工程,落实好15年公费教育,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政策,实施5个海拔4000米以上县城的集中供暖工程,等等。“办好民生实事,要小步快走、稳步推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西藏自治区主席严金海说。

    2022-07-04
  • 西藏自治区620多个边境小康村全部建成 雪域盛开格桑花(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

    山路回环,翻越重重大山;云蒸霞蔚,林间气象万千。沿着新修的公路,从拉萨驱车数小时,一座群山环抱的小镇呈现眼前。这里,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

    曾经,这里只有老乡长桑杰曲巴带着女儿卓嘎、央宗放牧巡边。“现在,玉麦已经有居民67户240人,电、路、5G网络、医疗、金融等设施都得到全面改善。”玉麦乡党委书记胡学民说。

    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是从玉麦乡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如今他回到家乡,成了玉麦村第一书记。每天,鲜艳的五星红旗都会在玉麦乡的群众活动广场、小学、乡镇卫生院升起,也会在村民们特色民宿的屋顶升起。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有21个边境县。建设发展好边境县,对于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2017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中指出:“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从2018年开始,西藏在21个边境县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进边境地区建设,着力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迄今,边境一、二线行政村公路通达通畅,主电网延伸到全部边境乡(镇),实现村村通邮、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就近入学、就医等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实施边境地区产业项目,依托边境地区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

    走进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典角村,一栋栋规划整齐的藏式小楼映入眼帘,一条条笔直平整的硬化路通到每户门前,一排排新栽的树苗环抱着湛蓝屋顶、白色外墙、彩色屋檐的小院。从最早石头垒起的简易房,到砖混结构的改善住房,再到如今的两层小楼,70岁的索南拉姆说:“党和政府总共给我们建了5次房,房子越来越好,现在都跟城里的房子一样了。”

    雪山脚下,绿草如茵,羊群正在悠然自得地吃草。在日喀则市岗巴县岗巴镇门德村,占地36亩的绵羊养殖专业合作社集羊圈、兽医室、试验室、饲草库房、饲料加工间于一体。“岗巴羊的品质远近闻名,我们采取舍饲、半舍饲养殖模式,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绵羊出栏率。”合作社负责人旺堆扎布说,“目前,全村78户303人加入合作社,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37万多元。”近年来,岗巴县大力推进岗巴羊品牌建设,筹资456万元建立岗巴羊产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产业大数据中心,实现岗巴羊从牧场到餐桌的“一品一码”全流程追溯。去年全县岗巴羊养殖数量达20.3万只,羊产业总收入达5952.3万元。

    通过远程连线,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塔玛村村医尼玛将一名胸痛患者的心电图数据、诊疗申请等发送到县人民医院心血管科。很快,县医院医生给尼玛反馈了诊疗结果和医嘱:“未见明显异常。注意休息,加强心电监测。”诊断结果让尼玛和病人都放了心。近年来,针对西藏边境地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的特点,广东省援藏工作队筹措资金1542万元,建成林芝市、县、乡、村四级远程医疗体系,覆盖55个乡镇卫生院和144个偏远村,可满足3.5万农牧民的远程医疗问诊需求。

    边境兴则边疆兴,边民富则边防固。在党中央的关怀下,西藏自治区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截至2021年底,620多个边境小康村全部建成。

    2022-07-04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丨大兴安岭林区:不砍一棵树,照样能致富

    颠簸的大巴车里,一群林业工人身上沾满了泥土和枯草,迷彩工作服已分不出颜色,但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一路上欢声笑语。这群在回家路上的林业工人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5月初他们跨越700多公里,来到呼伦贝尔市参与额尔古纳河流域生态保护恢复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了1万亩造林任务。






    内蒙古森工集团的林业工人在进行造林工作。(受访单位供图)







    额尔古纳河流域生态保护工程属于大兴安岭生态保育工程中的一部分。大兴安岭林区春季造林最佳时期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天,为了抢抓造林时间,内蒙古森工集团在今年第一次启动了“远征”造林,调派阿尔山、绰尔等9个森工公司的1900多名林业工人赶赴额尔古纳河流域进行异地植树造林。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自2015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一批批“砍树人”放下了斧锯,转岗到森林保育、经营、管护、防火等岗位,变成了“看树人”。大兴安岭山更绿了、水更清了,青山绿水间出现了一座座“金山银山”。







    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固定封存二氧化碳、保育生物多样性和净化大气环境等生态过程中形成了“绿色水库”“绿色碳库”“生物多样性基因库”和“净化环境氧吧库”4个生态库。据中国林业科学院专家团队测算,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每年6159.74亿元。







    内蒙古森工集团满归林业局北岸林场第七小队工队长周义哲,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工作了30多年。周义哲回忆起自己刚工作时的情景说:“那时候正是木材生产最繁忙的时期,工队50多人,每年冬天生产木材2万多立方米,能装400节火车皮。”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试点后,木材产量开始下降,国有林区的职能定位开始从木材生产向维护生态安全、提供生态服务转变。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20多年来,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林区面积增加了,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周义哲说,“野生动物的胆子越来越大,经常有狍子、棕熊‘光顾’我们的林场和森林管护站。”







    林区生态条件好了,为发展旅游业、林下经济等提供了基础。内蒙古森工集团以“全域大旅游”为目标,打造地标性森林生态旅游康养目的地。看美景、品山珍、赏林俗不仅成为周边群众休闲度假的选择,也吸引了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的游客。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还因地制宜发展林果、林药、林菌、驯鹿等林下种植养殖业,推进沙棘、榛子等经济林培育,打造林特产品生产基地。秋季层林尽染,林果成熟,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内每名务林人通过林下经济就能增收3万多元。沙棘、山野菜、桦树汁等林下资源的研发生产工作也在推进中,林区将优化稳定产业链,打造自主品牌。







    最令人兴奋的是“森林保护好了,空气都能卖钱”。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探索实施碳汇交易,迈出了生态效益转为经济效益的重要步伐。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销售碳汇产品交易总额已达3070万元。







    从曾经的“油锯一响,黄金万两”,到现在“不砍一棵树,照样能致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初步形成了林下经济、特色种植养殖、特种经济林、森林碳汇、绿化种苗等“1+N”绿色产业体系。

    2022-07-01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基层党建这10年:夯实执政根基 汇聚筑梦伟力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可能具有的强大组织资源。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好了,我们的基层党组织牢不可破,我们的党员队伍坚不可摧,党的执政地位就坚如磐石,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到社区、进村落、访百姓,在不同场合对基层党建、基层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磨砺中坚守初心,在奋斗中勇担使命,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基层党建这10年:夯实执政根基汇聚筑梦伟力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赵家楼社区党委深化拓展“党建惠家”项目,通过建立临时党支部、居民自治组织,成立初心物业联盟,引入物业服务,形成老旧小区楼院治理新模式。资料图片

    凝心聚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30多年前工作过的河北省正定县,看望塔元庄村干部群众,详细了解村里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和村党支部工作情况,交谈的话题又一次聚焦他长期高度关注的主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十分重要,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既要“造形”,更要“铸魂”。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来不得半点松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全党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先后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使全体党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宗旨意识更加牢固。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认真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要求落实到基层党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从2014年开始,中央组织部建立健全落实党建责任机制,各级党委(党组)连续7年开展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传导压力、激发动力。2019年出台《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办法(试行)》,推动落实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推动人向基层走、钱向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形成各级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的良好局面。

    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在基层见效。党的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强筋壮骨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

    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收入3600多万元,带动3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福建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富起来了!

    31年前,这里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是宁德地区4个省定“特困乡”之一;31年后,4米多宽的柏油路与省道相连,获评福建“全域生态旅游小镇”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每天游客络绎不绝,民宿、农家乐生意红火。

    每每念起这来之不易的好日子,村民们总要说:“下党能有今天,全靠党组织带头。”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各地各级党委认真落实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团结带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在农村,召开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推广“浙江经验20条”,创新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选好管好用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了战斗堡垒。

    在城市,召开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各领域党建互联互动。

    在国有企业,召开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国有企业红色基因底色愈发鲜明,红色引擎作用更加强劲。

    在高校,党中央先后印发《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聚焦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各级党组织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推动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党的组织和工作实现全面覆盖。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基层党组织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强大推动力。

    人们看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扑下身子、踏实苦干,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领头雁”。

    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新时代新征程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同向而行,凝聚起强大组织力行动力战斗力。

    培元固本持续为党的肌体补充新鲜血液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建党百年之际,2021年6月25日,天津市各战线各领域的500名新党员代表,面向党旗一字一句庄严宣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紧扣时代要求、围绕历史使命,努力锻造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确保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近10年来,我们党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把各领域各行业先进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党员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党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分布更加广泛。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671.2万名,党的基层组织总数为493.6万个。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5146.1万名,占53.2%。女党员2843.1万名,占29.4%。工人和农民仍是党员队伍主体。

    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

    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加入党的队伍,焕发了党的肌体的生机与活力,彰显了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欣欣向荣的蓬勃气象。不断发展壮大的党员队伍,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源头活水。全国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业务骨干,大多是共产党员。我们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夯实。

    与此同时,党组织不断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使广大党员既有义务、有责任、有奉献,又有权利、有温暖、有荣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制定修订《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功勋荣誉表彰条例》等,各级党组织把关心关爱党员和基层干部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政治上关心、思想上关怀、生活上帮助,激励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

    建党百年之际,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隆重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为710多万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和基层干部奋发进取的内生动力。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党的执政之基更牢固、力量之源更丰沛,筑梦前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671.2万名,党的基层组织总数为493.6万个。

    截至2021年年底,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达5146.1万名。

    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设立基层党委27.8万个、总支部31.6万个、支部434.2万个。

    2022-06-30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把公平正义送到群众心坎上

    当天调解、当天履行,郑大姐的心里一下子亮堂了起来。

    原来,2022年5月的一天下午,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小古城村郑大姐家的围墙和电动门,被路过的大货车不小心给撞坏了!心疼不已的郑大姐赶紧拉住司机要求赔偿,可双方在赔偿数额上争执不下。

    这时,郑大姐想起了去年村里刚设立的大径山“共享法庭”。“这是老百姓家门口的法庭,不如就去那儿调解调解?”说走就走!在调解员对事故损失清点梳理和释法说理下,双方终于达成一致,郑大姐也拿到了应得的赔偿款。

    人民法院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又处于密切联系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2019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与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实践经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建设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

    2022年3月,经过三年多不懈努力,集约集成、在线融合、普惠均等的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源头预防、非诉挺前、多元化解、繁简分流,一站式纠纷解决链条为化解诉讼激增与司法资源矛盾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有益经验。



    北京东城区人民法院“背包法官”在司法所诉调对接工作站为群众进行司法确认。丁明摄/光明图片

    繁简分流,及时定分止争

    收到房东退还的1500元押金,小杨心里乐开了花,“真没想到,这么快纠纷就能得到解决”。原来,2020年年初,小杨租用了李某的一套住房。可不久后,得知自己要被公司派往外地工作,小杨便在合同规定时间内同李某协商办理了退租手续。但是对于1500元的押金,李某一直推脱不退。

    无奈之下,小杨来到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诉说了自己的遭遇。调解员在了解相关情况后,当即通过电话与李某联系并开展调解。听调解员把法律规定和诉讼成本这么一分析,李某也不再较真,很快通过微信转账把押金退给了小杨。至此,这场并不复杂的纠纷不用对簿公堂就得以化解。

    “天下无讼”“以和为贵”,这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历来倡导的价值追求。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钱晓晨指出:“与诉讼相比,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不拘泥于特定的程序,随时随地、线上线下都可以开展,有利于及时化解矛盾,让正义提速。”

    为“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在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中,人民法院加快构建“法院+社会各界”多元共治格局。以法院调解平台为载体,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有关单位、全国性行业协会建立自上而下覆盖省、市、区的“总对总”诉调对接机制。目前,多元调解“菜单库”已覆盖劳动争议、证券期货、金融消费、银行保险、知识产权、民营企业、医疗纠纷、价格争议等众多纠纷领域。截至2022年6月中旬,“总对总”合作单位入驻调解组织10901家、调解员30704名,诉前调解纠纷25.4万件,调解成功率达66%。

    人民法院还积极拓展社会力量参与纠纷解决的空间,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调解员、工会、商会、行业专家、律师学者、退休法律工作者、基层干部、网格员等参与调解。目前,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入驻调解组织7.3万家、调解员32万名,每分钟就有51件矛盾纠纷成功化解在诉前。

    “从司法实践看,案件的难易程度不一。如果繁案、简案不分,放在同一跑道上,可能导致简单案件办不快、复杂案件办不精。”最高法立案庭副庭长刘雪梅表示。为此,繁简分流和速裁快审工作在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对案件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审结合、快速解纷。2021年,全国法院60%以上民商事纠纷经引导开展诉前调解。法院诉前调解成功案件610.7万件,同比增长43.86%;速裁快审案件871.51万件,同比增长25.7%。诉前调解平均时长17天,速裁快审平均审理周期32天,较一审民商事案件缩短43%,极大节省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跨越时空,诉讼服务“不打烊”

    不久前,一起标的额为1.5亿余元的保理合同纠纷,在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的委派调解下,双方当事人最终“隔空”握手言和。

    “调解效果好、速度快,我们很满意!”原告深圳某保理公司的代理人特别惊喜。不仅这项大额纠纷很快就得到了解决,而且通过线上平台开展调解,让他们少跑了很多路,诉讼费用也节省了一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人民法院着力推进现代科技在司法领域的广泛应用,建成以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法院”,不断提升在线诉讼服务水平。

    当前,全国四级法院100%应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咨询评估、视频调解、司法确认、登记立案等一站式在线服务。2018年2月平台上线以来,在线调解案件超过2600万件,平均每个工作日有4.5万件矛盾纠纷在平台进行调解。四级法院立案、交费、保全、鉴定等事务100%“全程网办”,半数以上案件做到“网上立、自助立”,让诉讼服务“不打烊”。跨境网上立案系统为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等提供立案、委托代理视频见证等服务,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惠及各类当事人。

    “我们提供全流程在线诉讼服务,让那些善于使用网络应用的群体,享有‘掌上办事’的便利,但不会因为有了在线服务就忽视线下服务,更不会用‘指尖诉讼’‘云上解纷’代替面对面的服务。”钱晓晨表示。

    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实现诉讼事务“一站通办”,让当事人打官司“只进一个门”。四级法院建立绿色服务窗口,帮助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现场或者线上办理诉讼事务。跨域立案服务网点遍布城乡每一家人民法庭,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方便立案。据统计,到2022年6月中旬,全国跨域立案服务网点达1.3万个,累计提供跨域立案服务15.36万件。

    源头治理,让矛盾纠纷消弭于萌芽状态

    6月18日,天空下着细雨,对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沙地镇银村的村民来说,这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赣县区人民法院沙地法庭的法官来到村里一处果园,巡回审理并当庭调解一起因果园租赁导致的赔偿纠纷。“作为乡里乡亲,应该多一份理解和体谅。”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解开了心结。

    “赣县区地处赣南山区,我们通过‘巡回审判+庭后宣讲’等方式,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当庭调解。”赣县区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院继承和发展苏区司法优良传统,赴偏远山区巡回办案820次,把公平正义送到群众心坎上,让法治精神在乡土社会扎根。

    “我国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法治建设必须抓前端、治未病。”钱晓晨指出,人民法院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积极参与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工作,让大量矛盾纠纷通过源头治理消弭在萌芽状态。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上线诉源治理系统,将人民法庭与基层治理单位、基层解纷人员在线集成,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赋能。

    截至2022年6月22日,全国9954家人民法庭入驻调解平台,在线对接55938家综治中心、矛调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工会、妇联、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治理单位,在线化解调解纠纷39388件,人民法庭在诉源治理中的“前哨”“堡垒”作用得到极大发挥。

    金融、建筑、教育、互联网、交通运输、医疗卫生……人民法院将化解纷争的触角向重点行业领域延伸,针对多发易发纠纷,会同主管部门研究源头治理举措,预防面广量大纠纷产生,避免矛盾激化升级。湖南法院在纠纷多发区域和行业领域成立1518个诉源治理工作站。四川法院建立工程建设领域联动治理省级机制,形成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

    各地法院还积极入驻党委政法委牵头建立的矛盾调处中心,参与创建无讼乡村(社区、连队),建立诉讼服务站点,推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等做法,全方位构建法院参与党委领导下诉源治理工作新格局。天津法院向市、区、街300多个社会矛盾调处化解中心派驻骨干力量,实现矛盾纠纷集成联办。浙江法院推动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城乡司法服务新格局,充分发挥司法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

    2021年,全国法院60%以上民商事纠纷经引导开展诉前调解。法院诉前调解成功案件610.7万件,速裁快审案件871.51万件。

    截至2022年6月中旬,全国跨域立案服务网点达1.3万个,累计提供跨域立案服务15.36万件。

    2018年2月以来,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调解案件超过2600万件,平均每个工作日有4.5万件矛盾纠纷在平台进行调解。

    2022-06-29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丨让生活更上层楼——滇西边境山区探访记

    在我国滇西边境山区,生活着25个世居少数民族。得益于精准脱贫,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产业布局逐步完善。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云南各级帮扶力量持续汇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各项措施精准发力,努力让群众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美化环境

    走进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拉河柱村,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村民家庭院里的鲜花盛开……

    “大家都在注重环境卫生,要是落后脸上就挂不住了。”傈僳族群众李自忠在收拾庭院,他说,自村里推行“骏马旗”和“蜗牛旗”评比后,大家都羞于悬挂代表脏乱差的“蜗牛旗”,努力搞好家庭卫生,种花草美化环境。



    云南西盟县勐梭镇班母村群众正在浇灌“微菜园”。(受访对象供图)

    在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班母村十四组,村民二妹家门口的“微菜园”郁郁葱葱。二妹说,过去这是一片空地,现在“微菜园”基本能满足日常蔬菜需求。这是班母村探索把庭院经济发展与乡村环境整治结合的办法,拓宽了增收渠道,也美化环境。

    过去滇西边境山区人居卫生环境较差。在帮扶干部的参与和指导下,当地开始改善人居环境,并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让边境山村发展起乡村旅游。

    在维西县塔城镇启别村,一栋具有藏式特点的酒店格外引人注目,店内员工在各自岗位忙着,准备迎接暑期游客。在松赞塔城酒店工作了11年的古丽英,如今是酒店店长。

    “环境优美的村庄、独特的民族风俗,吸引着游客来打卡。”古丽英说,以前村民主要靠种植和养殖,随着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挖掘传统文化,人们开始发展民宿旅游,并提供定制化的旅游服务。“游客可以推窗见景,我们也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古丽英说,店里20多名员工都是本地人,平均月工资超过3000元,还带动生态种植养殖和石磨豆腐等行业发展。

    鼓起腰包

    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撒镇翁达村撒马坝搬迁安置点,36岁的脱贫群众董杰正忙着编制藤篾鼓凳,这是当地传统手工艺产品,每年为他家带来5万余元收入。但在搬迁前,他编制的凳子多是自家用,没有销售市场。

    “老手艺有了新市场。”董杰说,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在教授编制技艺的同时,对藤篾鼓凳进行统一销售。现在一个藤篾鼓凳能卖到200元。

    翁达村党总支书记俸绍春介绍,他们建立“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创建民族产业示范户,辐射带动约100户群众编制藤篾鼓凳。

    为支持滇西边境山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云南统筹出台了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意见,明确要求脱贫县不低于50%的财政整合涉农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维西县、绿春县、南涧县等被列为重点帮扶县“一县一业”示范创建,每县每年给予3000万元的支持,并推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脱贫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投入专项资金帮助滇西边境山区群众实现转移就业。

    今年初,为帮助滇西边境山区脱贫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各地采取措施,强化就业信息发布、“点对点”开通出家门进厂门的专车等,不断提升脱贫群众就业率和就业水平。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云南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50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4元;人均经营净收入133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8元。

    聚力振兴

    祥云县刘厂镇大波那社区的脱贫户宋新华去年面临就业难题,在云南“政府救助平台”上申请找工作服务后,社区干部当天就推送了15个工作岗位。“我想就近找个工作,方便照顾母亲。”在刘厂镇人社干部当日跟踪回访时,宋新华表示工作岗位太远,他无法接受。当地干部将回访的情况向县人社部门反映后,推荐其在村级保洁员岗位就业,最终实现稳定就业。

    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健强的基层党组织、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为滇西边境山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表示,在实施防返贫监测机制过程中,他们强化了基层干部的执行力,及早发现风险、识别风险、消除风险,在落实具体工作中,也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

    在耿马县孟定镇大水井村,南方电网云南临沧耿马供电局负责人正摸排村里的供电情况,对电压情况、电力线路走向、涉电公共安全隐患等进行全面整改,确保乡村建设发展的能源支持。

    耿马县委组织部部长王文虎介绍,他们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熟乡情、有情怀、懂知识的优势,动员在外公职人员和社会力量回乡聚智聚力,协力帮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2-06-28
  • 北部边疆—— 绿色发展势头好(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

    夏日,从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出发,一路西行至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森林、草原、高山、戈壁,串联起祖国北部边境线,风光秀丽,发展活力令人欣喜。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零碳产业园,得益于零碳能源供应与“能源岛”机制的运用,生产一块储能电池的碳排放为零。产煤大市鄂尔多斯正全力打造新能源发展高地,加快“风光氢储车”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内蒙古努力找准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以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为主要发力点,推动相关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位于准格尔旗的鄂尔多斯市国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龙王沟煤矿,绿树成荫、溪水潺潺。调度集控中心内,工作人员通过智能采煤系统,远程操控在地下近400米处的采煤机,通过视频监控井下情况。矿长代业滨说:“采煤效率提升了,工作环境变舒适了,煤矿工人也能穿白衬衫上班了!”

    重塑传统能源经济,内蒙古下大力气促进煤炭资源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开发利用,推动传统能源绿色发展。

    “开采时要注意对稀土资源的保护,为科学开发、综合利用奠定基础。”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白云铁矿采矿作业部技术组的职工正在讨论技术方案。近年来,该公司进一步加快以稀土为重心的战略转型,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增长50.8%,主要稀土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至45%以上。

    促进风电、光电等新能源发展,内蒙古、甘肃等地着力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辉腾锡勒草原上,特高压输电线路将清洁的电能源源不断输送至外地。2021年底,国内首个储能配置规模达到千兆瓦时的新能源场站在乌兰察布投入运营。近年来,乌兰察布大力推动风电、光电与火电协调发展,积极布局氢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利用。

    云淡天蓝,茫茫戈壁,成排的风电机组高高耸立,硕大的风轮迎风不息。“得益于良好的风能条件,我们能够安装较大容量的风电机组。”甘肃酒钢华润新能源(肃北)公司马鬃山风电场场长张旭介绍,今年并网发电以来,风电场已通过酒湖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外送“绿电”超过1亿千瓦时。

    目前,内蒙古新能源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全区超1/3的电力装机和超1/5的全社会用电量来自新能源。甘肃多地大力建设风电、光电新能源发电基地,肃北县新能源总装机已超过120万千瓦。

    与此同时,新产业、新动能也在加速生长。2021年,内蒙古制造业、高新技术业分别增长11.3%、22.4%,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220家、8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突破3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水青草美我爱她。”北部边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踔厉笃行,正描绘着繁荣与开放的亮丽篇章。

    2022-06-24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服务实体经济“架桥铺路”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是金融的通道,是承载金融资源交易运行的道路桥梁。金融基础设施的高效运转和互联互通,为推动形成统一包容开放的金融市场、充分发挥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性制度性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支付清算系统布局逐步完善优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以网络为依托积极创建现代化支付服务体系,开启了支付领域建设新篇章;征信和动产融资领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和服务持续深化;黄金交易平台逐步成为多层次、全功能和国际化的重要市场;中央对手清算系统有效助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填补了专业领域的空白……

    随着我国金融基础设施日趋完备,金融体系弹性强、韧性足,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筑牢根基、保驾护航。

    畅通“大动脉”,为资金流动提供强大支撑

    从纸币、存折、银行卡到移动支付,从扫码购物到社交支付、无感支付、自助点餐、小程序乘车码……今天,支付手段已经打破“止于支付”的局限,全面构建人们的智慧生活。而这些生活巨变的背后,是我国支付清算系统作为全社会资金流动“大动脉”的强大支撑,让“资金零在途”和“支付全天候”成为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支付清算系统建设持续推进,全面支持企事业单位大额资金汇划、金融市场交易、居民个人零售支付、境内外币支付等各类支付场景,满足了不同时间、金额、币种的跨行清算和使用多类支付工具进行资金结算的需求,在国际同类系统中处于领先水平。

    统计显示,2021年,全系统处理业务笔数、金额分别达到218.55亿笔、6622.19万亿元,2021年全年处理金额相当于同期我国GDP总量的58倍;系统参与者15万余家,覆盖全国绝大部分银行机构,并连接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是我国社会资金汇划的“主动脉”“高速路”。

    企业和公众的支付需求延伸到哪里,支付清算系统就开发建设升级到哪里。2017年,新增网银系统扫码支付、短信验证码认证、实时账户信息查询等功能;2018年,延长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时序,支持人民币跨境支付覆盖全球主要时区;2019年,手机号码支付业务上线,支持通过手机号码实现快速支付;2020年,建设并投产了集支付、清算、信息传递于一体的便民支付服务平台——全国综合业务服务平台,7×24小时提供多种便民支付服务。截至目前,平台服务了近1万家公益类机构和公共事业类单位,近2000万户城镇居民、农民工、小微企业等各类缴费或发放用户,服务民生的效力不断彰显。

    为提高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效率,促进人民币国际使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人民银行自2012年组织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截至2021年年底,CIPS共有参与者1259家,参与者覆盖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开展覆盖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基本满足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需求。

    践行“支付为民”,守护百姓“钱袋子”

    每年的“双十一”和“春节红包”两个时点,是国内网络支付的交易高峰,“双十一”更是屡创全球并发峰值纪录。2021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指导网联等相关机构圆满完成“双十一”支付清算业务高峰保障工作,网联、银联当日合计最高业务峰值达9.65万笔/秒。

    网联平台按照网络支付行业“共建、共有、共享”理念,由30家支付行业主体的160多名专家共同完成设计建设,开启了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方式的新篇章,目前已成为国际领先的网络支付金融基础设施,有力彰显了新时代支付领域建设新模式。

    据了解,我国网联平台建设过程遵循“自主可控”原则,核心系统全部实现自主研发,首创多点多活、分布式、云计算架构技术,成功攻克交易高并发、热点账户、海量数据处理三大难题,目前已具备每秒30万笔的交易峰值处理能力,为“双十一”“春节红包”等交易高峰保障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作为承载全国网络支付转接清算的金融基础设施,网联平台连接了近4000家银行和支付机构,单日业务量高达20多亿笔、1万多亿元,快速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支付清算体,成为我国支付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缩影。

    网联平台组建后,为支付机构提供了安全高效的跨机构交易清算服务,并支持人民银行完成支付机构备付金全额集中存管到央行账户,支付机构的资金安全性得到充分保证。

    围绕“支付为民”的发展理念,网联平台有效监控备付金风险、跨境赌博、电信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力守护百姓“钱袋子”安全。通过向行业输出统一标规、产品和服务,将网络支付的平均交易耗时由600毫秒下降到200毫秒,把原来需要2小时的用户提现到账时间大幅缩短为准实时到账,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为安全、便捷的支付体验。坚持打通网络支付“最后一公里”,网联平台累计接入农村金融机构超3300家,范围覆盖我国全部县域地区,老百姓可以通过家门口的银行轻松办理网络支付业务,享受互联网科技红利。

    对标先进,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江西省新余市水北镇金星村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在外务工的金星村村民符顺加入了返乡创业大潮。凭借良好的信用、稳定的经营状况,符顺成为邮储银行新余市分行的首批5A级信用户。“只要提供一张身份证,银行工作人员现场采集信息,大数据会自动评定我的信用等级,还能看到自己的信用可以贷多少钱,很方便。”符顺笑着说道。

    2012年以来,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不断深化,服务能力、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持续提升,收录的自然人、企业及其他组织数量稳步增长,实现了有信贷记录信息主体的全覆盖。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关联查询、重要信息提示等征信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在帮助信用良好的个人和企业获得融资机会、防范金融风险、促进信贷市场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小微企业想融资,一度苦于生产设备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动产和权利担保等信息无处查询。2012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登记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应收账款质押和转让、融资租赁、仓单质押等10多项担保登记服务,为国家建立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制度奠定了基础。统一登记服务有效促进了动产和权利担保物增量扩面,提高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黄金市场基础设施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十年来,上海黄金交易所(以下简称“上金所”)从单品种、小体量的黄金交易平台,逐步成为多层次、功能日趋完备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场内黄金现货交易和交割规模呈增长趋势。市场交易金额从3.53万亿元增长至20.53万亿元,增长了近6倍,其中国际板交易金额从2014年的450多亿元增长至3.07万亿元,增长了68倍;黄金交易量从6350.20吨增长至3.48万吨,增长了5倍。10年间,上金所在全国37个城市地区布局了71家仓库,构建了完善、高效的交割仓储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清算所对标国际最高最严标准构建了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有序的风险准备资源、精确的风险计量方法,成为境内首家被金融监管部门认定的合格中央对手方。2021年上海清算所推出大宗商品现货清算业务,解决了实体企业长期存在的现货线下交收不便、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等痛点,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企业现货交易“不断档”发挥了关键作用。凭借高质量的风险管理实践,上海清算所荣获第四届中国质量奖这一国家质量管理领域最高荣誉,实现了金融行业零的突破。

    2022-06-23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戍边精兵布控千里边关——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用“数据模块”支撑决策“中军帐”

    近日,驻守在祖国陆地版图最东端的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依托“智慧边关”信息化建设平台,开展边境封控演练。

    记者在旅作战值班室看到,一体化作战指挥平台上指示灯交替闪烁,目标地段的图像相继出现在显示器上。

    固定视频监控系统显示,7个目标地段人员活动频繁;鹰眼联动球机动态捕捉信息,除1号地段外,其余目标地域人员在辖区结合部往复性活动;振动光纤防越系统锁定,1号地段“不法分”有越界尝试……

    “这是佯动战术,绝不能轻举妄动!”综合数据分析,旅长杨军迅速判别情况。“不法分子”多点活动,目的就是为1号地段人员择机越界打掩护。

    杨军说,以往边防部队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制约了情报获取的速度。如今,区域防卫的概念越来越深入战训指挥链路,高科技嵌入信息化管边控边模式,大大提升了部队获取信息、综合研判情况和处置情况的速度。

    “1号地段实施潜伏,其余点位按计划梯次跃进!”一声令下,边防营连迅速启动应急封控预案,一个个快反班、巡逻组跃入战位,如闪电般穿梭在林海原野。

    当1号地段“不法分子”出现时,潜伏在草地深处的官兵瞬间呈现合围之势,将他们封锁起来。

    佯动战术失败,“不法分子”们又企图借助3号地段突降大雨的不良天候,集中“越境逃窜”。

    此地段地处林地深处,暴雨天气加上树林密集,远程观察难度骤增。“加派封控组,抵近侦察!”为了第一时间将前方数据信息传输到旅作战值班室,该旅边防6营政治教导员张欣鹏当即下达指令。

    旅作战值班室内,屏幕上传来了3号地段清晰的图像。杨军当即下达指令:“分方向组织联合封控!”

    当“不法分子”准备越过边防线时,却发现官兵们已经提前封堵了前进的路。“不法分子”马上由“外逃”转入“内潜”,四散而逃。

    封控难度再次升级。杨军与张欣鹏展开视频通话。面对突发情况,张欣鹏早有准备,逃窜路线、隐蔽地域、交通条件、人流聚集区等重要参数脱口而出,还拿出了3套备选预案。

    实施追捕作业不到15分钟,“不法分子”就被一网打尽!

    说起兵贵神速,张欣鹏介绍,这离不开一体化作战平台里存储的数字化信息。这些数据信息都是布控在边防线上的数字化设备拍摄留存的。

    “每个季度,我们都会结合更新的数字化信息,重新分析研判边情,进一步修订边防执勤的方案预案,持续‘保鲜’的数据信息不断助力各类方案预案优化升级。”张欣鹏说。

    如今,该旅边防营连相继建立覆盖使命任务全域的“影像地图”,不断更新完善汇聚多种信息的作战决策“参考体系”。“数字模块”与戍边精兵一道精准布控在千里边关,让边境管控质效有了质的飞跃。

    2022-06-22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美味生蚝富小镇

    早晨5点,刘洪生驾驶的养殖船已经劈开波浪,驶向约一小时航程的生蚝养殖区。

    身后的岛越来越小,那是石城岛,辽宁省庄河市的石城乡政府所在地。近年来,这里以“政府+企业+渔民”模式打造的“生蚝小镇”而闻名。

    石城乡包括9个岛、礁、砣,陆地面积仅有26.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不到1.5万亩。但石城岛海域广阔,海域总面积50.8万亩,滩涂面积6000亩,大海成了岛上人的“耕地”,仅生蚝养殖面积就达到10万亩。人们餐桌上美味的生蚝,成了这个乡许多人的生计所在。

    到达养殖区,刘洪生和伙伴们熟练地起筏收笼,一笼笼的生蚝被捞到船上,再运回岛上,经简单加工后通过冷链快递发往各地。

    刘洪生负责养殖,包括放苗、捕捞和养殖船的日常维护等,他的爱人韩秀丽则在岛上组织人对捕捞后的生蚝进行清理,两个人都供职于大连石城岛生蚝小镇实业有限公司,日常生活、工作与生蚝紧紧连在一起。

    50岁的刘洪生介绍,自己24年前就开始跟爱人一起养生蚝。从在海边礁石上刨生蚝苗,到养到收到卖,全要自己操心。那时的品种二倍体小生蚝有约半年时间无法上市,没有任何收益,赶上冬天上市的时候,又得冒着严寒开壳取肉,而且只能卖到附近很小的范围。

    “我最早开的船是18马力的木船,现在这条船是钢制的,280马力,船是越开越大了。”刘洪生对公司的前景颇为看好,他的月收入能有1.5万元,“现在我就干分内那点儿工作,比以前挣的还多,而且风险小了很多。”

    回岛,收获的生蚝转移到岸边的场地,韩秀丽开始领着几十名妇女清理生蚝上附着的贻贝等杂物,并把生长在一起的生蚝分开。她说:“以前卖生蚝是论斤卖,一斤差不多1块3,现在论个卖,算起来一斤能卖8块。岛上人很少出去打工,岛上就有活干,有时还找不到人,还有不少人到岛上来打工呢。”

    初步清理后的生蚝被送进公司在岛上的厂房里,经过自动化的清洗、按重量分拣等程序,保温打包后发往全国各地。

    大连石城岛生蚝小镇实业有限公司养殖场负责人王明新说,现在的三倍体生蚝一年四季都可以产出,个头大,蚝肉肥厚,通过冷链运输到其他城市还非常鲜活,生蚝不再只是海边人的美食,这里养殖三倍体生蚝的人越来越多了。

    午后,清理完这一处生蚝的妇女们推上电瓶车,开始赶往别处继续工作。

    石城乡党委书记姜华说,石城乡是典型的集水产养殖、生产、加工、销售为主体的渔业乡镇,乡里的特色项目就是生蚝养殖、加工、销售,80%以上的居民直接或间接从事与海洋生产有关的工作。这几年因为生蚝品种升级、产量增加,冷链运输提升、市场扩大,农户增收效果显著,青壮年人均年收入11万元左右。

    聊起三倍体生蚝的红火,旁边一位乡干部插话说:“现在能干活儿的妇女都去干活儿挣钱,不怎么赶海了,看不上到海边挖野生蚝的收益,海边野生蚝都越来越多了。”

    2022-06-21
  •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加快建立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实现健康和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颁布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健康基础。

    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健康中国建设取得良好开局,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形成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2021年,全国总诊疗量达85.3亿人次,出院人数2.4亿人,医疗服务总量居世界第一。2021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3.1万个,床位957万张。1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为人民健康提供了可靠保障。

    医疗卫生队伍日益壮大,支撑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21年末,卫生技术人员达112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27万人,注册护士502万人。

    在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官坝村卫生室,张大爷坐在电脑前和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的专家对话,村医李小建在一旁仔细记录。张大爷患有糖尿病,以前跑一趟医院很不方便,来回需要大半天。如今,村民可以随时预约专家,看病就医更加便捷。李小建说:“自从村卫室成为三峡医院互联网医院的接诊点,很多村民都来找‘网上医生’。”

    10年来,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推进,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2021年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97.7万个。其中,乡镇卫生院3.5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6万个,村卫生室59.9万个。全国有山西、浙江、新疆3个试点省份和其他省(区、市)567个试点县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超过70%的试点县达到紧密型标准,试点县医疗服务效能提高,县域内就诊率超90%,“强县域、强基层”作用开始显现。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40元提高到2022年的84元,免费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12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地方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妇幼卫生、医养结合等19项服务。2021年末,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达1.3万个。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超过70%。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体现了深化医改的重大成果。

    筑牢公共卫生体系防线。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着眼于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

    2022-06-20
  • 万里边疆展新颜(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 ——党的十八大以来边疆地区发展成就综述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边疆地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显著改善、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边防巩固安宁的大好局面,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即日起,本报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总栏目下开设“大美边疆”子栏目,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边疆地区的关心关爱,充分展现边疆地区加快发展的巨大变化和显著成绩,生动展示边疆地区人民自信自强、团结奋斗的良好精神风貌,深情表达边疆地区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共同心愿,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边疆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展示国家实力和形象的窗口,是确保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边疆治理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出“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想,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边疆地区人民自信自强、团结奋斗,基础设施跃上新台阶,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边防巩固边境安全,各民族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文化认同不断强化,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呈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边疆地区与全国一道步入全面小康

    900余栋暖棚,3000亩露地蓝莓,每年销售量近2000吨、产值近亿元……走进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古楼子乡古楼子村,感受到村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宽甸坐落在鸭绿江畔,是辽宁省最大的边境县。古楼子村近年来的变化,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缩影。

    ——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初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松他克镇阿孜汗村无花果民俗风情街热闹了起来。阿孜汗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岩介绍,村里以无花果种植为中心,带动文化、旅游、餐饮、农副产品加工等多项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村人均收入达1.2万元。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交通网络,边疆地区切实做足“边”的文章,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特色种植养殖、边贸加工、跨境电商、文化旅游等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各族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2000年至2020年,陆地边境县(市、区、旗)的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900亿元,增加到突破1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4400元,增加到4万多元。

    ——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改善。2021年6月,川藏铁路拉林段开通运营。复兴号动车跨江穿隧,在这条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上飞驰。拉萨至林芝,车程缩短至3个多小时,被各族群众赞誉为“团结线”“幸福路”。近年来,西藏交通建设提速。据统计,2021年西藏自治区共落实交通建设资金362.63亿元,完成公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2万公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边境地区6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与全国一道步入全面小康。边疆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日新月异,交通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信息通信网络覆盖更加普遍,服务发展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能力全面提升。广大边民的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上学难、看病难得到有效解决。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各族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富足。

    ——沿边开发开放水平显著提升。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与越南老街隔河相望。2019年8月30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在河口挂牌落地,当地充分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在全国率先实行电子税费支付,首创“跨境电商+边民互市”转型升级创新模式,出口物流成本降低29%。

    党的十八大以来,边疆地区积极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目前,边疆地区设有边境经济合作区17个,跨境经济合作区2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9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5个。“十三五”期间,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共实现进出口总额近6300亿元、年均增长9.2%,实现就业18.5万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文化基础不断夯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

    从喜马拉雅北支脉南麓的日拉雪山上远眺,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的玉麦乡清晰可见。50多年前,整个玉麦乡只生活着一家三口——卓嘎、央宗姐妹和她们的父亲桑杰曲巴,父女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书写下爱国爱家的壮举;50多年后,67户200多名新玉麦人,个个都是守边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爱国守边的思想深入人心。边疆地区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库尔班大叔的后人,给卓嘎、央宗姐妹和给沧源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各族群众争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模范”“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防意识不断增强。

    2021年9月,由国家民委主办的“党的光辉照边疆各族儿女心向党——全国兴边富民成就展”在京举办,充分展示了边疆地区、民族地区人民安居乐业的生动局面和各族人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各族群众守护好边疆、建设好家乡的热情。

    2019年5月,国家民委“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下基层活动走进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赠送了价值10万元的图书,组织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开展义诊。“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下基层是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送戏、送书、送医等方式,进一步丰富了边疆地区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这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快构建、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在各族群众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场景。通过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基础设施条件的极大改善,拉近了边疆与内地的距离,改善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条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边疆地区不断拓展,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建设扎实推进。依托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等机制,“结对子”“手拉手”“一家亲”等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广泛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等深入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边疆地区安全稳定大局持续巩固,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友谊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崇左边境管理支队友谊关边境派出所就是驻守在这里的一支光荣队伍。该所辖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与邻国越南接壤,居住有汉、壮、苗、瑶、侗、京等10多个民族,有3000多家商户。为快速有效地处置案件,就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友谊关边境派出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先后在边境贸易监管中心、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等场所建立5个联合调解室,近年来累计调解上千起矛盾纠纷。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边固边兴边工作不断加强,边疆地区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等颁布施行,边境治理的法治根基不断夯实。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等改革红利持续释放,综合带动效应逐步显现。以广西为例,2021年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额达419.7亿元,比2020年增长48.3%。

    天刚亮,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打洛村党总支书记岩燕扁已起床整装完毕,骑上摩托车对自己所负责的一段边境线进行巡逻。“主要是查看是否有可疑人员,检查边境线上的物理阻拦设施有没有遭到破坏。”岩燕扁说,除此之外,还要带领民兵与边防派出所的民警一起巡逻。打洛村通过建机制、强党建,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筑牢边境疫情防控网。

    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强边固防、守护好神圣国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建设好美丽家园,抓党建促基层治理、维护好民族团结,云南省狠抓“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不断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筑牢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坚强屏障,边疆地区安定和谐局面更加巩固。

    2021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陆地国界法,为构建统一规范的国界管理制度搭建了“四梁八柱”,为新时代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以及边境地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边疆地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所在,新时代党的安边固边兴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族人民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边疆地区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2-06-17

  • 首 页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