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牢记初心使命争取更大光荣|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各地巩固脱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题: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各地巩固脱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庄严的宣告响彻大江南北。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各地干部群众紧握乡村振兴“接力棒”,满怀信心开启新征程。

    新起点,千年梦想今朝圆

    “小康”一词,蕴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安定幸福生活的不变向往。



    4月26日,搬迁群众在云南会泽新城搬迁安置点棒球制作车间内工作。新华社记者王冠森摄

    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云南省会泽县,如今崛起了一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城,高楼林立,农贸市场、学校、医院等一应俱全,8万余人在此开启了新生活。

    7月1日,会泽新城如同节日,从社区服务中心、活动广场到扶贫车间,人们聆听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心情振奋。

    “我们街道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人口3.1万余人,接下来,我们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会泽县以礼街道办事处主任柳廷朝说。

    云南会泽新城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拥抱新生活、新变化的幸福笑脸,写满神州大地。



    7月5日,在新疆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巴格其村,村民在自己经营的农家乐里忙碌。新华社记者丁磊摄

    新疆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巴格其村,凭借毗邻城区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



    7月5日,在新疆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巴格其村,村民在采摘园忙碌。新华社记者丁磊摄

    在甘肃定西市临洮县,当地推行农资直供、测土配方施肥等服务,大大节省了农户成本,贫瘠的土地源源“献宝”……

    新征程,扬帆起航再出发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日子在后头。



    在黑龙江省宝清县宝清镇双泉村的食用菌基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鞠秀芹查看菌包(4月16日摄)。新华社发

    雨后,空气清新。在黑龙江省宝清县宝清镇双泉村的食用菌基地,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木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村民们对未来信心满怀。



    在黑龙江省宝清县宝清镇双泉村的食用菌基地,村民们在采摘木耳(7月3日摄)。新华社发

    “给农业一点特色,让百姓的日子更有起色。”当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鞠秀芹说,2018年以来,靠着种灵芝、栽木耳、发展赤松茸,合作社共带动400多户贫困户脱贫,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至8000元,今年计划帮更多脱贫户获得稳定收入。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正向乡村振兴发生历史性转移,“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实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我国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愈加完善。

    当前,各地纷纷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出实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2020年初,四川省在53个县(市、区)开展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今年4月,四川聚焦农村低收入群体、低保边缘户和脱贫户,全面开展易返贫致贫户风险清零行动。



    4月27日,搬迁群众在云南会泽县道成公司蔬菜大棚里劳作。新华社记者王冠森摄

    云南明确了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及时下达中央专项资金80.14亿元,下达省级专项资金29.94亿元,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8亿元。

    ……

    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中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新奋斗,咬定青山不放松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让各地投身乡村振兴的党员干部心潮澎湃、斗志昂扬,纷纷表示坚定信心跟党走、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光和热。



    2020年6月3日,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夏纪毅(右一)与同事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火普村考察灵芝种植产业时合影。新华社发

    今年6月,作为四川省向乡村选派的2099名科技特派员之一,已经干过一轮驻村扶贫的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夏纪毅再次请缨,回到大凉山昭觉县。过去3年,他带领村民建成了250多亩高海拔黄芩种植基地,直接带动近600名贫困人口脱贫。

    “未来,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乡村振兴战场上,继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乡村,让群众的小康之路走得更稳。”夏纪毅说。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各地健全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势,打好、打赢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两场战役。

    云南继续实施290个省级单位包乡驻村,抓示范引领,新派2.5万名工作队员驻村;黑龙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等制度……

    “在新的征程上,我将继续立足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解决好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黑龙江省绥棱县靠山乡靠山村原第一书记陈华说。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各地干部群众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行!(执笔记者:吉哲鹏;参与记者:吴光于、杨静、杨思琪、何军、王朋)

    2021-07-06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生活改善篇】让人民生活更幸福

    1980年,吴泽成考上河南信阳师范学院,人民助学金帮他圆了大学梦;

    2000年,张晶一家从狭小阴暗的一居室平房搬进宽敞明亮的三居室楼房,圆了安居梦;

    2018年,武志芳转做农产品直播,月收入翻了10倍,圆了创业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普通人的圆梦瞬间是民生改善的生动写照,也折射出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百姓的腰包更鼓了。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基尼系数下降,普通家庭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跨越,消费更有底气。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群众的后顾之忧更少了。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住房等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养老金并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价格加成,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加快形成多主体供给、租购并举、政府保障基本需求的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城乡统筹、有序衔接……民生安全网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人们的发展机遇更多了。户籍改革、积分入户、随迁子女“异地高考”,让进城农民获得“起点公平”;商事制度改革,“零门槛”注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奏响创新创业的有力音符;司法改革深入推进,公平正义的阳光洒遍神州大地。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迈上新征程,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更大发展成就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更大提升,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看着人群中的孩子们,面带笑容地说:“等这一批小家伙长大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又不一样了,我们人民的生活又会上一个水平。从现在开始,为了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我们再接再厉!”(叶鸣)

    2021-07-02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长潭暴动




    长潭暴动

    1930年5月初,中共崇义县委在长潭朱家祠堂召开会议,决定5月5日茶滩、长潭同时暴动。会议对暴动前的准备工作作了部署,并决定在暴动后将茶滩暴动队和长潭暴动队合编为崇义县暴动大队,形成以长潭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苏维埃政权。会后,县委委员和西河暴委第二路指挥部驻崇成员分别到茶滩、长潭传达县委决定,要求当地党组织清点武器,侦察、监视土豪劣绅行踪,串联发动共产党员、农协会员准备暴动。

    5月6日晨,茶滩暴动队到长潭,在长潭圩插起第一面中间缀有镰刀斧头图案的暴动红旗——西河暴动委员会崇义暴动队。茶滩、长潭暴动队负责人在东山庵开会,认真研究了下一步行动计划,决定当晚举行长潭暴动。

    长潭村有个50多岁的程姓老长工,他上无老下无小,年轻力壮时,给地主当长工,年老力衰,地主将其踢出门外,无依无靠,生活艰难,他主动要求参加暴动队,带路去抓陈必烺。当晚,茶滩、长潭两支暴动队在崇义暴动大队长黄国琼、茶滩暴动队长古达培带领下,包围了土豪陈必烺家。由于陈必烺风闻农民举行暴动,自知罪责难逃,便在回家途中逃跑了。暴动队打开陈家粮仓,将仓内80多担谷子分给农民,同时还搜缴到30多支长枪,10多支短枪,1箱子弹,1匹白马。

    5月8日,崇义县委在东山庵召开群众大会,庆祝暴动胜利,县委书记周泰侃正式宣布崇义县暴动大队成立,黄国琼任大队长,钟立俊任大队政治委员。下辖三个中队,分别由古达培、邱生仔、陈亚华任中队长。

    5月中下旬,暴动大队在长潭、杰坝、茶滩等地,先后打了邹祖良、刘宗辉、吴益忠、杨安录、吴益泰等土豪,将其浮财分给贫苦农民。根据广大群众的要求,暴动大队处决了国民党茶滩乡长巫启元和为陈必烺通风报信的走狗王明春。暴动大队所向披靡,威振山乡,每到一处,除打土豪分财物外,还发动贫苦农民参加农民协会,焚烧契约,废除债务,建立政权。

    茶滩、长潭暴动,树立了一支革命的旗帜,推动了农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各地群众纷纷起来打土豪分财物,发展革命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在崇义的统治。

    资料来源:崇义县史志研究室

    2021-07-01
  • “不懈奋斗,永远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侧记

    29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如一盏盏灯、一簇簇火。萤火汇成星河,汇聚成烛照民族的光芒。

    6月2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他们中的22位,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前夕,跨越万水千山,风尘仆仆赶来了。

    这是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领导同志,出席颁授仪式。以党内最高荣誉,致敬这些来自各条战线的共产党人,致敬他们的杰出贡献。

    会场内外,红旗漫卷,红色勋章闪耀。红色,中国共产党最鲜亮的底色,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旗帜。

    “我代表党中央,向‘七一勋章’获得者,表示热烈的祝贺!致以崇高的敬意!”习近平总书记的声音,从会场传遍大江南北。

    最高的礼赞,属于普通却不平凡的他们,亦属于每一个奋斗着、奉献着的中国共产党人。

    1921-2021,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开天辟地到改天换地,从民族危难到民族复兴……50多名共产党员,发展到9100多万共产党员,一代代前仆后继,千千万万人砥砺前行。

    他们的光辉,永载史册。

    这一刻,万千瞩目

    惦念着、憧憬着上午的颁授仪式,很多人起了个大早。

    8点45分,22位“七一勋章”获得者,登上礼宾车,在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一路向东。

    驶过长安街,他们不约而同望向车窗外,十里长街繁花似锦;驶过新华门,影壁上的“为人民服务”苍劲有力;驶过节日盛装的天安门广场,远眺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些景象,是无数先烈梦想的美好,是一代代共产党人毕生追求的盛世中华。

    人民大会堂东门外,雄姿英发的礼兵分列道路两侧,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迎宾大厅内,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气象万千。山河依旧,换了人间,这是翻天覆地的一百年,气贯长虹的一百年。

    当10点的钟声即将敲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楼金色大厅外。这里,总书记同22位“七一勋章”获得者站在一起,静静等待。

    大门开启的一刻,乐声奏、掌声起。他们并肩走进金色大厅,走过红毯。

    这是一个百年大党对优秀共产党员的至高礼赞。他们当中,有出生入死的百岁老人,有继承遗志的英烈后代,有摆脱贫困的乡村带头人,有琐事难事件件都操心的社区工作者,有放牧守边的时代楷模,有精益求精的技术工人……他们身后,交汇了无数目光,无数期待,无数足迹。

    其中不少人,习近平总书记和他们不是第一次见面了。今年春节过后,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见到了张桂梅;2019年11月,在上海考察的总书记,同黄宝妹有过亲切交谈;还有早在1991年在地方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曾考察过林丹所在的军门居委会。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前行的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正是万千溪流的汇聚,正是每个人每份力的奔涌。

    当雄浑的国歌奏响,会场内外思绪万千。

    这旋律无数次唱响,早已深深融入血脉。在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边境,他们唱着国歌;在荒沙碱滩构筑“绿色长城”,他们插上国旗;在一条条战线、一个个岗位上,他们更深刻感知何为国、何为家。

    习近平总书记神情专注,随着乐曲声轻声歌唱。

    ……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授予“七一勋章”的决定》的宣读,我国五大最高荣誉全部颁齐。2017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内功勋荣誉表彰条例》,设立“七一勋章”。这一勋章,方寸间浓缩了党徽、五角星、旗帜、丰碑与光芒、向日葵、大山大河、如意祥云的图案,饱含殷殷重托。

    山河无恙,因无数人的慨然以赴。“七一勋章”获得者陈红军永远留在了喀喇昆仑;黄文秀成为照亮扶贫路的光;柴云振曾浴血奋战到孤身一人,这位舍生忘死的战斗英雄把一生的赤胆忠诚都献给了党……

    习近平总书记声音铿锵:“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许多事迹荡气回肠,许多故事感人至深。他们共同书写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的故事。

    这一握,万千感言

    《忠诚赞歌》乐曲响起,铿锵有力的音符、英雄主义的情怀回荡在会场。习近平总书记走上授勋台,为“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

    “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他们高度赞誉。这些闪着光辉的词汇,正是经历了苦难辉煌的中国一路走来所珍惜的精神、崇尚的品格。

    “坚定信念”,他们用生命去诠释。

    马毛姐坐在轮椅上,总书记弯腰握住她的双手:“祝贺你们。”渡江战役那一年,她年仅14岁,冒着枪林弹雨6次横渡长江。她说,会把勋章送到渡江战役纪念馆,告慰牺牲的战友们。

    郭瑞祥老人有着80多年的党龄。他的记忆深处,总回荡着决战的冲锋号角、牺牲战友的不舍目光,他多想让老战友们也能看看今日芳华。总书记轻轻地为他佩戴上勋章,对这位穿了一辈子军装的抗战英雄动情地说:“感谢你为党作出的杰出贡献。”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对战功赫赫的王占山来说,信仰是有一口气也要战斗到底;对“当代愚公”黄大发来说,信仰是用拼搏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豪情;对白发苍苍的音乐人吕其明来说,信仰是91岁高龄还笔耕不辍,谱写一曲曲歌颂新时代的新作品……

    “践行宗旨”,他们用初心去守护。

    “王兰花,你又来了啊,光荣地又来了。”看到这位去年宁夏考察时交谈过的老人走上台,总书记亲切地打招呼。

    “这是我第六次受到您的亲切接见。父老乡亲都问您好!”王兰花激动地说。

    “给大家问好。”

    去年见面的光景历历在目。王兰花来自和老百姓打交道的一线,在社区里被称为“活雷锋”。她说再累再难再苦的时候,常会想起总书记说过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人民是总书记最深情的牵挂。

    “草鞋书记”周永开,扎根牧区的廷·巴特尔,为“全国人民穿好衣”的梦想勤勤恳恳一辈子的黄宝妹……习近平总书记颁授时,同大家握手、问候。许多人又激动又感慨,面对总书记,千言万语涌上心头。

    “拼搏奉献”,他们用实干去标注。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新时代的征程上,许党报国更意味着一种无私无畏的奉献,一场坚忍不拔的斗争。

    在焊工岗位奉献50多年的艾爱国大步走向总书记,鞠躬问好。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大国工匠,国家就需要你这样的人。”

    锁黄沙、拔穷根,石光银被人们叫做“石灰锤”,从“千年沙漠”到今日绿野,硬是把沙窝窝变成了金饽饽。握着他粗糙的手,总书记感叹:“这几十年你们太不容易了。”

    “蓝老,你的很多戏我都看过。难得你这么大岁数,还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看到94岁高龄的蓝天野,微笑着说道。

    “我这两年还在演戏、导戏。”蓝天野自豪地对总书记汇报说。

    吴天一80多岁高龄,仍带着心脏起搏器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忙科研,牧民们总说他是“马背上的好曼巴(医生)”。他牢牢记住了总书记在颁授仪式上的一句话:“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

    “廉洁奉公”,他们用气节去传承。

    “保持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公而忘私的光荣传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叮嘱。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这是卓嘎记在心里的一句话。她日日走在边境线上,数十年来以放牧、巡逻的方式守护着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她收到过总书记的回信。此刻,站在总书记面前,她很想讲一讲高原的壮美、国旗挂满的街道。她腼腆地道了一声:“总书记好,您辛苦了!”

    九死一生的战斗英雄柴云振,1952年伤残复员回乡务农后从不提及自己的功绩;王书茂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在前、寸步不让,坚决捍卫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他最喜欢看船桅的五星红旗迎风舒展;李大钊之孙李宏塔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以严治家,秉持了“革命传统代代传”的宝贵本色……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最后一位走上授勋台的是魏德友,“不换防的夫妻哨所”“边境线上的活界碑”是他的称呼。总书记动情地对他说:“你们是英雄。”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

    这一幕,万千激荡

    张桂梅蹒跚着再次走上授勋台。她还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灰色衬衫,背影单薄。

    此刻,站在话筒前,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发言,她几度哽咽。

    习近平总书记望着她,目光温暖而亲切。

    张桂梅讲述了大山孩子们的今天,“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讲述了她一路走来的信念和坚守:

    “有人问我,为什么做这些?其中有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恩,更多的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总书记多次强调的这八个字,张桂梅记在心里,视为座右铭。她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一次表彰,一次精神的洗礼。

    社区村镇、山川沟壑、繁华都市、荒芜边境,无数共产党员在观看,激荡起澎湃思潮,收获着感动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

    平静的声音,却是波澜壮阔。礼赞什么,宣示什么,弘扬什么,几十分钟的颁授仪式给出了答案。总书记强调:

    “他们用行动证明,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每名党员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授勋台下,崔道植在认真做笔记,陈薇、张定宇在专注倾听。

    “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党员队伍必须过硬。”

    关山万千重,需要精神的坐标、价值的沉淀,需要一代代人的长征、一代代人的奋斗。

    一次表彰,一声再出征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叮嘱,炽热而深沉:

    “牢记党的性质宗旨,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不懈奋斗,永远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壮歌以行。

    革命时期,国家危难之际,奋斗是革命者上下求索的追寻、是爱国者血战到底的无畏;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奋斗是只争朝夕的跋涉、是敢闯敢试的勇气。

    新时代更是奋斗者的时代。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颁授仪式结束后的合影环节,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对大家说:

    “你们的荣誉来之不易,多保重身体。这也是七一庆祝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这里再出发!”

    2021-06-30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神州巡礼丨上海:红色资源耀申城 百年风华暖人心

    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阅文处)旧址、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近日,上海新开放多处红色地标,党的诞生地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持续推进,红色党史“教室”人气十足,诉说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开端、百年征程和辉煌业绩。

    初心之城,600多处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建党百年之际,从加强制度供给到创新传播方式,上海全面系统挖掘“红色宝藏”,让红色资源闪耀全城,让百年风华直抵人心。



    6月1日拍摄的中共一大会址。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保驾护航:为红色资源创新立法

    今年7月1日,《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将正式实施。这部崭新的条例,是全国首次在名称中体现“传承弘扬”的地方立法,“系统、全面地为遍布上海的红色印迹保驾护航,充分体现了立法的创新性和引领性。”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说。

    这部地方立法共八章五十八条,对红色资源作出界定,明确上海将建立红色资源名录制度,并设置相关纪念标识、保护标识。同时,建立红色资源名录数据库,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丁伟说,在内容上,“传承弘扬”一章共有十五条,占条例篇幅的四分之一。条例关于传承弘扬的方式多样、主体全面,注重发挥红色资源在铸魂育人方面的作用。

    6月10日,作为贯彻落实条例的重要举措,上海发布红色文化地图,6条红色资源寻访路线中详细标注红色信息,游客按图索骥,即可深度体验。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多形态的传播方式,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共产党的丰厚底蕴和执政奥秘。

    目前,上海首批48处遗址旧址纪念标识设置工作已基本完成,统一竖立起大理石质纪念碑或纪念牌,切实提升红色资源的标识度;同时还配置了黄铜二维码,解读各遗址旧址中发生的党史故事,讲述更多红色资源里的故事、故事里的细节、细节里的精神。

    系统挖掘:让红色宝藏凸显于“世”

    中共一大会址向西约800米,老渔阳里,中共发起组成立地;向北约1公里,辅德里,中共二大会址;向南约500米,成裕里,印刷《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又新印刷所旧址……

    近年来,通过系统挖掘、整体部署,进行多轮考证普查,上海已确认红色遗迹遗址和纪念设施612处,每一处都记录着中国共产党“改天换地”的脚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守护力”“向心力”不断增强。

    备受瞩目的中共一大纪念馆6月3日开馆以来,人头攒动,人们在这里致敬百年历史,感悟初心使命。“这里是9191.4万名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要燃起人们心里的信仰之光、理想之火。”中共一大纪念馆馆长薛峰说。



    6月3日,党员在全新开馆的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里重温入党誓词。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以中共一大纪念馆为“源头”,上海紧锣密鼓推进“一馆五址”建设修缮工程。目前,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阅文处)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等“五址”正成为党员干部们重温初心、牢记使命的瞻仰参观地,市民群众引以为豪的红色文化打卡地,海内外游客纷至沓访的敬仰地。

    创新传播:使红色历史直抵人心

    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上海创新表达方式、走进年轻人群,让红色资源亮出来、活起来,红色城市的光荣历史绽放光芒,形成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生动效应。

    沉浸式,上海设计了一系列红色线路,引导年轻人开展“行走党课”,边走边看边听边了解边思考。“把花放到他的墓碑前时,我非常心痛,我终于看清楚了他的样子。”不久前,《觉醒年代》中陈乔年扮演者马启越等演员,和同济大学众多学子一起,来到位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的陈延年、陈乔年烈士墓前。赤诚的初心穿越时空,成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养分。



    5月31日,全新布展提升后的中共四大纪念馆重新开馆,首批“小红花”小小讲解员进行了专场情景剧的首演。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年轻态,上海通过策划各类主题学习活动,制作党史微视频等形式讲好“大思政课”。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牵头打造的《百年大党正青春》全媒体党课由12名“80后”老师讲授,“以论带史”,真情实感,让历史走进当下,且时时引发思考,6月1日上线以来收获大批“粉丝”;不久前,一堂由哔哩哔哩年轻创作者主讲的《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网上主题团课,吸引了全国4800万名青年参与,发布当天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6.9亿。

    全媒体,上海结合移动传播的特点,推动党史资源在云端共建共享。“我们推出了《光荣之城:上海红色纪念地100》,就是由‘80后’新生代党史人图文并茂地讲述100个上海红色地标的故事。”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说,希望汇聚各方力量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里的故事,让红色传人、先进模范、党员志愿者、青少年都来加入讲故事、演故事行列。

    2021-06-29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上海市中共一大纪念馆。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资料图片



    江西瑞金五角星雕塑。王愚宁摄(人民视觉)



    贵州遵义会议会址。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广西桂林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福建龙岩上杭县古田会议会址。新华社记者秦宏摄



    陕西延安的延安革命纪念馆。资料图片



    广东深圳市民中心和莲花山公园。新华社记者梁旭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本报特摘编部分金句,以飨读者。

    光辉历程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2021年6月18日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强调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走过弯路,也遭遇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为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

    ——2020年10月29日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

    ——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宝贵经验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我们党历来重视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的“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入党誓词,句句都是共产党人政治觉悟的生动写照。

    ——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历史告诉我们,党指挥枪是保持人民军队本质和宗旨的根本保障,这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人民军队前进就有方向、有力量。

    ——2017年8月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201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伟大贡献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发愤图强、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得到了14亿中国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2021年2月10日在二〇二一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光明前景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0年12月31日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

    40年春风化雨,40年春华秋实。当年的蛇口开山炮声犹然在耳,如今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机勃勃,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巩固好、发展好,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相信,在20世纪赢得了伟大历史性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21世纪赢得更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2014年8月20日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本报记者叶子整理)

    2021-06-28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启示录|坚守初心的为民本色——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启示录之“宗旨篇”

    新华社记者齐中熙、安蓓、樊曦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回首奋斗路,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奋进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在一起,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百年大党,初心不改;征程万里,本色依旧。

    立足“两个绝大多数”,追寻初心

    又一个7月将至,时间在前行中奏出一个世纪的华彩乐章。

    6月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在上海全新开馆。

    序厅两旁石墙上,镌刻着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从党成立初始就铭刻于“伟大的开端”。



    6月3日,党员在全新开馆的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里重温入党誓词。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从最初仅有50余名党员的组织,到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领航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何在?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173年前,《共产党宣言》用“两个绝大多数”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性质。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能够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阶级局限,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自觉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历史重任扛在肩上。

    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汲取前进力量——

    西柏坡纪念馆,珍藏着一辆木制独轮小推车,被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制胜“法宝”。

    淮海战役中,就是用这一辆辆小推车以及船只、牲畜、挑子,数百万支前群众为解放军运送粮食、弹药,救护伤员……每一个解放军士兵背后,就有9个支援他的乡亲。

    “最后的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

    小推车承载的是人民的伟力,不仅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还推出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激发创造伟力——

    1979年盛夏,深圳蛇口工业区破土动工,炸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

    第一个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工资制度,第一家由企业集团创办的银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改革大潮风起云涌,一代代奋斗者挥洒汗水,蕴藏在亿万人民中的伟力被不断激活、持续迸发。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2020年9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把人心向背作为执政成败得失的标尺——

    从革命战争年代“打土豪、分田地”的政治主张,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从改革开放后规划“三步走”战略目标,到迈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人民,就是贯穿这部乐章的主旋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

    “人民”的分量有多重?

    “人民生命重于泰山!只要是为了人民的生命负责,那么什么代价、什么后果都要担当。”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亮出中国共产党人鲜明态度。

    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000多万名党员迅速行动;最大程度提高检测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亡率;上至108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有一线希望,就全力以赴……



    2020年2月12日,医务人员在湖北省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前竖起拇指为自己和同伴加油鼓劲。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故事铭刻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沙洲村考察,专程看望了“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



    这是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拍摄的“半条被子”故事雕塑(2020年9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得知朱小红已经从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农家乐小老板,总书记欣慰地说:“你们家的变化也说明一个道理,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民服务,承诺了就要兑现。”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1948年,毛泽东指出,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

    福建东山岛,当年黄沙漫天、寸草难生。地处风口的山口村,全村一半多人常年流落他乡讨饭。

    县委书记谷文昌横下一条心:“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他带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终让全岛黄沙变绿洲。

    谷文昌的墓就在东山,如今老百姓每年清明承袭着“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习俗。



    这是谷文昌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焦裕禄、孔繁森、廖俊波、黄文秀……百年征程,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矢志为民、无私奉献,在人民心中铸就不朽的精神丰碑。

    “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字典中,‘人民’除了鲜明的政治和阶级属性之外,还有两个关键维度:‘最大多数’和‘每一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说。

    四川凉山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彝语中意为“高山中的深谷”,地处金沙江大峡谷深处,是我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



    2020年6月30日,一辆客运面包车行驶在四川凉山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新完工的村道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为了把施工设备运进大山,轰鸣的直升机飞进了静谧的大山。这条3.8公里的通村公路,平均每公里造价超千万元。

    去年6月30日,公路通车了。24岁的阿达么友杂平生第一次踩在平展的柏油路上,兴奋得想哭。

    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021年3月30日,参观者在陕西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参观。新华社记者张博文摄

    延安枣园,《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77年前,一场载入史册的讲话在这里发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写入党章,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

    因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依靠人民创造千秋伟业,永葆初心

    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中国共产党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这是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

    今年开年,电视剧《山海情》火遍大江南北,让闽宁协作爆红出圈。

    1997年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宁夏西海固,调研对口帮扶工作时提出实施“吊庄移民”,还亲自为移民村命名“闽宁村”。

    这一年,谢兴昌带领第一批13户农民来到闽宁村。经过20多年不懈奋斗,当年的贫困移民村发展成为拥有6万多人的特色小镇,人均年收入由500元增加到近1.5万元。“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



    这是2020年11月5日拍摄的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谢兴昌就是闽宁村第一任村支书,也是《山海情》中马得福的原型人物。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闽宁镇原隆村,感慨地说:“闽宁合作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这个宝贵经验可以向全国推广,做一个示范,实现共同富裕。”

    这是鲜明清晰的执政指向——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课题、新任务、新要求,必须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9年,作为全国首个村级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试点村,浙江丽水市遂昌县大田村核算出来“生态身价”1.6亿元,让村庄迎来了新变化。

    酒厂开在了半山腰,因为这里的山泉水;特色番薯种植引进来了,因为这里土质好;农家乐也开了好几家,吸引越来越多外地游客。

    “真没想到,村里的空气和水这么值钱。”村民们满脸自豪。

    这是百折不回的坚定步伐——

    “十四五”起步之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2021年2月25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牌子被永久摘下,“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挂出。从“扶贫”到“振兴”,中国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崭新时代。

    启航新征程,开创新伟业。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力支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饱含深情。

    胸怀千秋伟业,百年风华正茂。

    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2021-06-25
  • 百年征程路 初心映江山

    兴起于暗夜的星星之火,绽出万丈霞光。劈开混沌的一叶红船,驶向光明未来。

    历史在惊叹,历经血与火的洗礼,为什么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可以由弱到强、蓬勃不息?

    世界仍在探询,直面生与死的考验,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总能续写不懈奋斗的时代传奇?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答案在这里: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五月夏始,万物葱茏。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期间,深入南阳市淅川县的移民新村,并到村民家中看望。他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守民心之本,固江山伟业。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一席话,是数千年历史颠扑不破的深刻道理,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朴素表达,是中国共产党信仰扎根的生动诠释。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人民”始终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千钧。

    “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履新后首次同中外记者见面,千余字的演讲中,“人民”二字出现了19次。

    念兹在兹,情之所系。一字一句,如观肺腑。

    一次次深入基层、访贫问苦,一次次倾听民声、广纳民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最多的是人民,踏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牵挂最深的是人民。

    行程万里,步步真情。一路走来,不改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用一句“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指出党员干部对广大人民群众应有的姿态和情怀;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表达由衷的尊重与赞美;用“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强调从人民当中汲取智慧。

    一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掷地有声,标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必达;一句“要为人民做实事”暖人心窝,彰显人民的政党一以贯之的民生本色;一句“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振聋发聩,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向党的奋斗意志……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一个个镜头,记录下习近平总书记与群众“身挨身坐、心贴心聊”的亲厚;一项项政策,落实着“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的要求;一张张答卷,印证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把人民所思所盼灌注于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91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新时代新征程,一个百年大党以领航中国的扎实业绩,践行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庄严承诺。

    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至上”书写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书写在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征程中,书写在14亿中国人民的心底。

    (二)“人民至上”

    “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作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台词,激荡人心。2021年,这部再现中国共产党建党历程的文艺作品成功“破圈”,量出了“人民”在共产党人心中的分量。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一切的奋斗与牺牲,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2019年3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穿越历史的烽烟,这样的自省与追问镌刻在鲜红的旗帜上,涌动在共产党人的血脉中。

    从苏区干部“夜打灯笼访贫农”,到长征红军“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从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牺牲”,到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再到廖俊波“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空洞的口号,而是共产党人执着的使命、深沉的担当。

    翻开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史,共产党人生死以赴,唤醒一个沉睡的民族,告别百年的屈辱辛酸;回顾建设新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奋斗史,共产党人披荆斩棘,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独立于世的道路,创造举世瞩目的奇迹。

    继往开来、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中国顶住了!经济全球化逆流来袭,中国稳住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经受大战大考,直面惊心动魄的风云突变,书写了一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优异答卷。

    2020年5月,全国两会顺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道出了“人民至上”的真谛: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初心如磐,风雨兼程志弥坚。

    1921-2021,波澜壮阔的100年,一个政党的诞生与壮大,改写了一个东方大国的命运轨迹。

    1921-2021,彪炳千秋的100年,人民至上的思想光辉,照亮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三)“得民心者得天下”

    江苏徐州凤凰山东麓淮海战役纪念馆内,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个个场景,再现了那场会师淮海的关键决战。

    数据统计,淮海战役动员民工225万人、大小车辆40多万辆。这些车首尾相接,按两路纵队,能从南京一直排到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大批将帅之才和战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奉献。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往今来,拉开历史的望远镜,一切的兴衰更迭都离不开这个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蕴含着深邃的思考,闪耀着辩证的智慧:“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引发强烈共振,激荡人民共鸣。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是老百姓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是亿万人民怀着热血与激情创造出来的……

    “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深圳莲花山,邓小平同志铜像矗立在山顶平台上,深情注视着脚下这片土地。

    2012年12月,正在广东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登上莲花山,向邓小平同志铜像敬献花篮,并在不远处亲手种下一株高山榕。

    8年后,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这里。

    站在山顶平台上,习近平总书记俯瞰深圳全貌,眼前一座座摩天高楼拔地而起,勾画出一道现代化大都市亮丽的天际线。

    抚今追昔,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万千:“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从小岗村民按下红手印吹响农村改革的号角,到几代林场人将塞罕坝从黄沙荒原变为茫茫林海,再到成千上万的追梦人将南海边的一个“圈”变成日新月异的改革最前沿,中国共产党顺应民心,感召民心,调动起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成势不可挡的磅礴伟力。

    “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宣示豪情万丈:“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所向、民意所归,就是中国共产党所向披靡、无往不胜的制胜法宝,就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砥柱中流的力量源泉。

    近1亿人!历经8年!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旷世伟业感召民心,众志成城熔铸辉煌。从华北平原到西南边陲,从大别山区到秦巴腹地,从土家苗寨到雪域高原,贫困地区的面貌彻底改变,是党和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干出来的。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人民,唯有人民,是永恒的主角,制胜的法宝!

    (四)“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

    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

    执政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就在于我们的党始终保持了优良作风,始终同人民唇齿相依,始终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树高千尺,根扎沃土。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来之不易,民心疏离的后果不堪设想。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党的十八大后第一次党内集中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便聚焦作风建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不懈整治“四风”,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一系列重大部署、重要举措,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作风建设无小事,反腐斗争“零容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以革故鼎新的政治勇气、忧党兴党的非凡担当,直击积弊、扶正祛邪,带头贯彻执行“八项规定”,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猛药去疴惩治腐败。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极大提升,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从深入治理民生领域的“微腐败”,到彻底扫清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再到连根拔除涉黑涉恶的“保护伞”,仅2020年,全国就查处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2.4万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7.7万人。新时代共产党人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厚植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群众基础。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

    民心为镜,作风建设有进无退;以史为鉴,这场赶考永无止境!

    (五)“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开启党史学习教育的大幕:“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丰富的营养剂。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温故知新,补足信仰之钙,才能接过前人的接力棒,跑好下一段新征程。

    百年风华,筚路蓝缕,“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星辰大海,征途漫漫。“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察世情,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周边环境复杂敏感;看国情,经济社会转型面临诸多风险,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旧艰巨繁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要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

    风云变幻,如何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使命在肩,怎样担当尽责、奋发有为?

    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这个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坚定——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不忘初心,方能守好江山;勿忘人民,方能开创未来。这是百年大党生生不息的奥秘所系,也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植根于14亿中国人民,江山必定锦绣如画!

    这是历史给出的答案,也是不容忘却的初心。

    2021-06-25
  • 回首百年奋斗路 扬帆起航新征程

    据龙视新闻联播报道6月24日,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黑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鹤岗市专场,发布会围绕“鹤岗百年奋斗路扬帆起航新征程”这一主题,带领大家共同回首100年来,鹤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惧风雨、砥砺前行的历史画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鹤岗市破茧成蝶的发展变化。






    中共鹤岗市委书记李洪国

    鹤岗地处黑龙江、松花江、小兴安岭“两江一岭”围成的“金三角”区域,是一座因煤而起、缘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城市。

    在抗日战争年代,红色火种在这里燃起,民族英雄在这里抛洒热血。1929年鹤岗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地方党组织——梧桐河党支部,自此,鹤岗开启了党领导下的革命奋斗之路。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陈大凡领导的抗日人民自卫军、大刀会、胜武队等抗日武装长期驻扎鹤岗,李兆麟、赵尚志、李敏、李亚洲等抗日英雄在这里浴血奋战,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为民族解放和抗战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解放战争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红色血脉在这里赓续,无数先辈在这里倾情奉献。鹤岗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城市之一,为全国解放输送了粮食、煤炭、军械等大量战略物资。新中国成立后,鹤岗作为重要的工业城市,建立起新中国采煤的第一对竖井和第一个现代化动力选煤厂,苏联援建的156个工业项目有3个建在鹤岗,以杨华等为代表的第一批青年志愿垦荒队和转业官兵在这里建成13个大型国营农场,将北大荒精神的种子播撒在了这片黑土地上。鹤岗先后为国家建设生产了8亿多吨煤炭、1300多万立方米木材、1000多亿斤粮食,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这里还是新中国医学和电影事业的摇篮,中国医科大学和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就在鹤岗,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桥》就诞生在鹤岗,第一支讴歌工人阶级的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从鹤岗唱响全国。

    改革开放以后,红色精神在这里传承,百万人民在这里砥砺前行。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鹤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聚焦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六个强省”战略,积极调整转型发展思路,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城市发展建设取得崭新成绩。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0.2亿元,是1952年有统计以来的1153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几十元增长到现在的2.45万元、1.78万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昔日的“煤城”正在破茧成蝶,实现华丽转身。

    鹤岗是一座资源富集之城

    这里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质优良、潜力巨大,已发现各类矿产30余种,探明矿种24种,煤炭、石墨、大理岩、陶粒页岩、褐煤腐植酸等5种资源具备较大开发优势。煤炭资源探明储量近40亿吨,保有量26.5亿吨,曾是全国四大煤矿之一,是全国优质化工煤和动力煤之乡。石墨矿石探明储量17.31亿吨,有亚洲最大的天然石墨矿,品质品位世界第一,全国负极材料用天然石墨原料80%以上来自鹤岗,石墨精粉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这里有一望无际的黑土地,全市耕地面积达827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41万亩。这里水资源充盈丰沛,有黑龙江、松花江两大水系,中小河流80余条,水资源总量31.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这里林草资源丰富,有林地78.9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6.87%,有湿地1.9万余顷,拥有野生动植物672种,是名副其实的珍优资源之城。

    鹤岗是一座产业兴旺之城

    鹤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向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要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与培育新兴产业新动能并重,大力发展“绿色矿业、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外贸物流、战略新兴”五大产业,加速煤化工和高端石墨等产业发展步伐,全方位延伸产业链条,征楠煤化工乙二醇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中海油煤制肥项目落户鹤岗,是东三省最大的尿素生产基地。中国五矿引领石墨产业集聚发展,石墨产业一体化项目列入国家深化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支持项目,一跃成为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产业。新兴产业迅速兴起,光伏、风电等13个新能源项目被正式列入国家和省规划,纳入规划项目数量、新增发电量占全省25%和37%,排名全省第一。信息服务、软件技术、直播电商等新经济新业态快速成长,青创电商直播中心、“互联网+新经济”基地等一批新产业孵化器正式运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突破60亿斤,为黑龙江省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贡献了鹤岗力量。萝北县被评为国家级水稻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绥滨县被评为“中国生态稻米之乡”“中国好粮油”示范县。

    鹤岗是一座创新开放之城

    鹤岗紧跟中央和省委步伐,积极应对前进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探索实践,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完成龙煤集团“四险”移交测算及农垦、森工系统政府行政职能接收工作;“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审批时间大幅压减;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一单制结算,萝北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国务院通报表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交流。聚焦开放合作的机遇挑战,大力实施“开放活市”战略,萝北县至俄罗斯阿穆尔捷特口岸浮桥建成通车,萝北口岸年货物吞吐量达到30万吨,赴俄农业种植、锰矿开采等合作不断深入,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石墨烯应用技术合作等项目相继落地,对俄合作直达哈巴罗夫斯克等远东腹地。

    鹤岗市是一座生态优良之城

    鹤岗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两山”理论,全面落实“生态强省”战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举全市之力打响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了“两河十四沟”综治工程,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指标全部完成,我市被评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综合变化率排名全省第一。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先后成功举办了鹤立湖国际冰雪汽车邀请赛、梨花节、“品·行中国两极穿越”自驾游等系列活动,“龙江三峡”中俄风情旅游区与谕霖射击场共同被评为“黑龙江十大最受欢迎旅游景区”,鹤岗旅游品牌和知名度显著提升。

    鹤岗是一座幸福宜居之城

    鹤岗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绥滨县顺利脱贫摘帽。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市棚户区改造累计完成投资76亿元,惠及居民7.11万户。复兴桥、时代桥和“最美大道”相继通车,佳鹤铁路明年将实现正式通车,鹤岗机场和绥滨通用机场项目纳入省“十四五”规划,关门嘴子水库开工建设,主城区5G网络已全部具备商用条件,现代化的城市格局正逐步显现。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十四连增”,工伤保险待遇实现“十五连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六连增”,实施万名党员干部“一助一”就业创业行动,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17%。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健康鹤岗”扎实推进,在省内率先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卫生信息化体系;文化体育生活不断丰富,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建成水上健身中心、新一体育公园等一批群众性体育场所,人均占有公共文体设施面积达到2.2平方米,“15分钟健身圈”全面实现,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百年披荆斩棘,百年风雨兼程,党的光辉历程带给鹤岗的历史启示弥足珍贵。鹤岗将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营养、汲取智慧,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奋斗不息,奋力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鹤岗新征程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鹤岗力量!

    2021-06-24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神州巡礼|从“满面尘灰”到数字建造的三级迭代——我国建筑业成就发展综述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题:从“满面尘灰”到数字建造的三级迭代——我国建筑业成就发展综述


    新华社记者王优玲


    一座座地标建筑拔地而起,一项项海外重大工程接踵落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长,“中国建造”技术和品牌在创新中实现腾飞蝶变。


    中国建筑业:擘画不断跨越的发展曲线


    在海拔4300米以上恶劣条件下、用5年时间打通被称为川藏公路“第一险”的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采用滑膜先进施工工艺创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我国建造技术不断成熟,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一系列世界顶尖水准建设项目成为“中国建造”的醒目标志。





    川藏公路昌都市八宿县境内的“天路72拐”。(新华社记者刘洪明摄)


    从1952年的57亿元,到2020年超过26万亿元,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一次次突破历史高点,中国建筑业实现阶段性大跨越。


    1956年突破百亿元大关,1988年突破千亿元大关,1998年突破万亿元大关,2011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17年突破20万亿元大关。2020年,全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63947亿元,是1952年的4631倍;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72996亿元,是1978年的500多倍。


    数字的背后,是我国建筑业从弱到强,从行业相对单一到门类逐步齐全的纵深发展态势。一方面,基建、冶金、有色、煤炭、石油、化工、石化、水电、水利、机械等建筑专业逐渐完善;另一方面,建造流程逐渐向上游勘探设计和下游工程监理拓展。


    快速发展的建筑业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建筑业有组织的建筑职工不到20万人。截至2020年底,全国建筑业企业从业人数达5366.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70多倍。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随着国家建设的步伐,我国建筑业完成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建设工程,极大改善了人民住房、出行、通信等条件。


    到2020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63万公里,比“十二五”末的12.10万公里增长20.9%,是1978年的2.79倍。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5169万公里,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931万个。2019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9.8平方米和48.6平方米,分别比1978年增加33.1平方米和40.8平方米。


    “中国建造”:在技术创新中实现三级迭代


    10天,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的火神山医院交付;12天,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的雷神山医院交付——两座高标准医院的建设速度创造了世界奇迹。





    武汉火神山医院,2020年2月2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新速度,藏着“中国建造”硬核科技“密码”。我国建筑业从现场搅拌砂浆、“满面尘灰”的传统作坊式1.0时代,发展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建筑工业化2.0时代,正在向数字建造3.0时代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业企业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引领传统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批重大建筑技术实现了突破,部分施工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具有世界顶尖水准的工程项目不断涌现。


    2016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要取得突破性进展。


    具有世界顶尖水准的超级工程接踵落地和建成:标志着中国工程“速度”和“密度”、以“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为代表的高铁工程;标志着中国工程“精度”和“跨度”、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中国桥梁工程;还有代表着中国工程“高度”的上海中心大厦、代表着中国工程“深度”的洋山深水港码头以及代表着中国工程“难度”的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等。


    高速、高寒、高原、重载铁路施工和特大桥隧建造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长河段航道系统治理以及大型机场工程等建设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建造”:“走出去”深耕国际市场


    位于北京东长安街的北京国贸建筑群,见证着中国建筑业水平的飞跃——1985年,国贸一期进行工程总包招标时,没有一家中国建筑企业有报名资格;1996年国贸二期工程国际招标中,中建一局成为工程主承包商;2005年国贸三期参与投标的全部是中国企业,中建一局再次成为工程总承包商。





    北京国贸一期和二期工程。(资料照片)


    20世纪80年代的“学生”如今跻身世界500强第18位,中国建筑集团成为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随着实力的增长,中国建筑集团进军国际市场,从发展劳务合作入手,向建筑工程承包、总承包等业务发展,在中东、北非等地区进行全方位开拓。


    中国建筑集团是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缩影。我国建筑业企业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建设,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设施的互联互通,陆续建成了中缅原油管道、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桥、蒙内铁路等设施,“中国建造”品牌在国际上稳扎稳打、逐步生根。


    对比1979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3400万美元的全年合同额,2020年新签合同额已超过2500亿美元。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认为,中国承包商承揽的国际基础设施在项目规模、技术、附加值等方面快速提升,中国承包商角色定位已由最初的承包商转变为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商。


    根据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发布的“全球最大250家国家承包商”榜单,2020年度有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建筑等74家中国企业上榜,上榜中国企业业务量以1200.05亿美元保持全球首位,占250家上榜企业国际业务总额的四分之一强。

    2021-06-16
  • 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小小针线包 深深百姓情

    新华社西安6月15日电题:小小针线包深深百姓情


    新华社记者孙正好、陈晨


    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档案馆特藏室里,收藏着一件珍贵档案。一个比手掌心略大的针线包,因年代久远,看上去有些发黄,系带卷曲,但正中用红线绣出的“娘的心”三个字仍清晰可见。






    这是1975年,在梁家河工作生活了7年的习近平去北京上大学前,留给村里的伙伴张卫庞的一件珍贵礼物。


    “他临走时,送给我两条棉被、两件大衣,还有一个针线包,里面有一根针、两根线。”今年73岁的张卫庞回忆,针线包是习近平来插队时,他妈妈给他做的。


    1969年1月,当时还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地处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


    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习近平能吃苦、不娇气,很快与乡亲们打成一片。


    村民王宪平说,在一次打坝时,习近平没有手套,直接用手抓住夯石的绳子,再用全身力气往下砸黄土,一天的工夫,他的手掌磨得全是水泡,第二天再干活,水泡都磨破流血了。“但是不管多累多苦,他能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偷懒)。”


    “夏天,我们这边太阳毒得很,天气干热,他身上都晒红了,之后又蜕皮。那个苦,可不是一般城里的娃娃能吃下的。”村民刘金莲说。


    同甘共苦的岁月,让习近平与梁家河的乡亲们建立了深厚感情。因为公道正派、踏实肯干,有威望、有能力,他入了党,被群众推选为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5年,习近平离开梁家河时,乡亲们难舍难分,家家户户请习近平到家里吃饭。张家送一碗南瓜籽,李家送一包大红枣,好几个婶娘、大嫂给他送了精心绣制的花鞋垫。离村时,全村男女老少把他送到沟口,还选了梁玉明、石春阳等13名代表一直将他送到县城。


    乡亲们舍不得习近平,习近平也舍不得乡亲们。2015年2月,回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时,习近平深情地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作为他留下的“念想”之一,针线包被张卫庞装进布包,放在木箱中,精心保存了整整38年。


    “他给我的棉被、大衣、针和线,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我都用了。唯独那个针线包,我一直珍藏着,觉得他是我的亲人,就想存着这个针线包,留个念想。”张卫庞说。


    2013年,张卫庞将针线包捐给延川县档案馆。


    小小针线包,见证了一份深情厚谊,承载着人民领袖的初心与情怀。

    2021-06-16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吴云峰:年幼时的火种,今朝圆梦

    新华社沈阳6月16日电题:吴云峰:年幼时的火种,今朝圆梦


    新华社记者李铮、李恒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句誓言让吴云峰热血澎湃。十余年的信仰追求,终于加入了敬爱的党组织,49岁的吴云峰说:“在党旗下,我将通过志愿服务做更多有益于党、有益于人民的事。”






    9日,辽宁省营口市阳光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联合党支部按程序召开党员大会,通过了接收吴云峰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决议。


    按计划,这次接收新党员的支部会议应在5月举行,但因营口市5月份突发小范围新冠肺炎疫情,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一直无法进行。吴云峰对自己说,这是党组织对我的又一次考验。他二话没说,立即组织各志愿团队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服务中。


    吴云峰是营口市阳光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虽年近半百才加入党组织,但他对党的感情,年幼时就播下了种子。


    当兵的父亲虽然在吴云峰5岁时就去世了,但那一身绿军装让他印象深刻。吴云峰说:“上学后,看雷锋的画报、日记,也是一身军装,我就有特别的亲近感。”


    雷锋日记里的一句话,“听党的话,就会开放出事业的花朵”,吴云峰说:“当时不是很明白,但深深记在心里了。”


    2008年之前,吴云峰和朋友在北京从事医疗行业。在多次组织医护人员为老弱病残群体义诊过程中,他结识了不少做志愿服务的朋友,“那时候就感觉有能力帮助人是幸福的。”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吴云峰购置了一车药捐献给灾区,并在四川做了17天志愿服务。由于缺乏灾区服务经验,吴云峰只做了分发药品的简单工作,但却被所见所闻深深震撼,“灾难面前,我亲眼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经历了那么大的地震灾害,四川才能短时间内恢复勃勃生机。”


    汶川地震灾区的经历让吴云峰萌发了入党的心愿,但这个心愿一直埋藏在吴云峰心里,他说:“我一直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没有资格,所以没有和党组织表达入党的心愿。”


    2009年以来,吴云峰原来的医疗生意让他每年有了不算多但稳定的收益,他就把全部心思放在了志愿服务上。12年来,吴云峰在他创办的营口市阳光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0000余小时,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200余万元。


    志愿服务期间,吴云峰结识了营口市社会组织党工委的罗宇贤。吴云峰说:“宇贤深入了解了我的情况后,经常和我交流对党的认识,聊党的历史,让我对党有了更理性的认识。”罗宇贤也告诉吴云峰,只要心中有党,就可以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接受组织考验。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志愿服务团队中党员的表现再次让吴云峰震撼:报名驰援武汉的是党员;急难险重任务冲锋在前的是党员;在岗值守到最后的还是党员,取得疫情防控胜利靠的就是党的领导。吴云峰加入党组织的愿望更强烈了。


    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培养,吴云峰终于在党的百岁生日前成为其中一员,他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最崇高的理想,我的人我的心会一直跟随党,像雷锋同志一样,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2021-06-16

  •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