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开幕

    人民网呼和浩特7月9日电(刘艺琳、实习生刘佳宝、秦一凡)7月8日晚,第二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开幕。


    7月的北疆大地,天蓝、水清、山绿、草原壮美,118.3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犹如一幅如诗如画的青山绿水写意画卷。第二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开幕式暨“青山绿水踏歌行”主题音乐会,为诗意画卷再添浓墨重彩一笔。在世界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的精彩演奏中,开幕式正式拉开帷幕。一首首经典歌曲、一声声深情讲述、一段段绝美舞姿将内蒙古各族儿女守望相助,全力以赴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决心、信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今年是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连续举办的第20年,本届文化节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主题,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持“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节宗旨,打造主题突出、精品丰富、群众认可、交流互鉴、文化共享的盛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本届文化节将持续到8月6日,设置了开幕式、区内优秀作品展示、区域间文化交流互动、特邀作品展演、展览展示活动、闭幕式暨舞蹈专场共6大板块、28项活动。本届文化节规格高、阵容强,引进中国歌剧舞剧院等多个国家直属院团的经典剧目、保留剧目,满足广大群众高水准的精神文化需求。歌剧《白毛女》、交响乐《中外名曲音乐会》、昆曲《牡丹亭》、豫剧《程婴救孤》、舞剧《青衣》、京剧《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话剧《瞎画艺术家》《哥本哈根》将逐一在今年的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期间与观众见面;内蒙古原创舞剧《骑兵》、舞蹈剧场《如见》、话剧《玉龙街9号》等优质文艺作品也将登上此次文化节的舞台,一展风采。

    2023-07-10
  • 锡林郭勒盟:用好考核“指挥棒” 立起用人“风向标”

    近日,锡林郭勒盟中级人民法院有18名干警职务得以晋升。


    值得一提的是,这18位干警在2022年四个季度的平时考核中,“好”等次3次以上的12人,均为“好”等次的9人。显然,平时考核已成为他们在职场晋升中的重要依据。


    锡林郭勒盟中级人民法院成为该盟公务员平时考核联系点以来,采取以公务员考核为统领,平时考核、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融合推进的“1+3”考核模式,细化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全面考察干警政治能力和业务能力,并通过设置加分项激发干警争先创优的热情。同时,将考核结果综合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绩效奖金分配等方面,切实发挥平时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提振了全院干警勇于担当、敢为善为的精气神。


    这一注重平时考核为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的举措,是锡林郭勒盟主动领题、积极作为,高质高效推动新时代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考核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的重要要求,不断健全公务员平时考核机制,通过优化考核方式方法、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用活用好考核“指挥棒”,以考准考实引领广大公务员干事创业、激励担当作为。


    在具体工作中,锡林郭勒盟各级机关成立由领导班子成员、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有关人员、公务员代表组成的考核领导小组,明确机关党委(党组)承担考核工作主体责任,被考核对象分管领导承担直接责任,按照职责分工做好考核指标制定、分解、监督、评价等工作。建立盟旗乡三级联系点,确定54个公务员平时考核联系点,以点带面推动全盟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全覆盖。


    与此同时,该盟围绕“考什么、怎么考、如何用”等问题,研究酝酿、征求意见,在全区率先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科学合理、因人而异设置指标内容,把准“共性+个性”加分项指标,业务岗位考核主要以岗位业绩为依据,综合岗位考核主要以岗位履职为依据,实现分级分类考核,既记“细帐”,更记“总帐”。


    在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开展过程中,锡林郭勒盟注重将政治素质、业务工作以及创新举措纳入公务员平时考核范围,政治考核主要体现在共性指标上,以提升干部“政治三力”为出发点,主要包括政治品质、职业道德、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内容。业务考核主要体现在个性指标上,根据人员类别及不同特点,突出业务成效、履职能力,由各职能部门结合实际确定个性指标,进行细化量化,适时动态调整。


    锡林郭勒盟还坚持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内容作为平时考核的重要参考,划定考核底线,进一步细化各类等次评定标准,凡是在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被扣分的,一律不得评为“好”等次;受到党纪、政纪以上处分的,严格按照公务员考核有关规定执行。同时,严格考核程序,每季度一考核,依次按照个人小结、各部门评鉴等次、考评办审核、结果反馈四个步骤开展。还强化结果运用,将平时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紧密衔接,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在平时考核取得“好”等次人员中产生,在干部选拔、职务调整、职级晋升、评先奖优等工作中优先考虑“好”等次较多人员。(记者巴依斯古楞通讯员杨志伟)

    2023-07-10
  • 土右旗:“土地银行”促土地 增效农民增收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走进包头市土右旗美岱召镇瓦窑村的连片农田,一畦畦甜菜幼苗长势喜人。田间农机来往,松土、施肥、除草,正在进行中耕管理。


    “瓦窑村整村土地流转给了包头市骑士乳业公司,以种植甜菜为主。”看着眼前连片的农田,一旁的协力气村党支部书记赵三豹满脸笑容,预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协力气村位于土右旗美岱召镇东北处,下辖协力气村、西营子村、瓦窑村3个自然村。近年来,面对农村土地荒废、粮食生产功能下降等问题,协力气村“两委”班子积极谋求破局,探索建立“土地银行”。按照“乡镇引导、企业参与、合作联创、多方共赢”的原则,实行村两委和土地银行“一套人马、两套班子”办公方式,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引导动员农户81户372人自愿将瓦窑村430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入土地银行,然后土地银行以银行代管的方式,将土地以每亩每年收取600元的贷款方式,将土地“贷”给禾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社负责土地种植和田间管理,禾润公司承担种植风险,负责秋后收获等事宜。在完成种植合同的基础上,将种植利润的50%归禾润公司,50%上交到土地银行,再由土地银行进行分配,其中10%用于村民分红,10%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其余用于合作社第二年的资金储备。


    “散田变整田,小田变大田,土地银行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还让农民获得了高收益。”望着整齐划一的田地,赵三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荒废的土地承包给农户自己种,每亩200元的承包费再加上农资、劳力、管理的付出,收入甚微。而把土地以高出承包给个人3倍的价格存入土地银行,由合作社统一种植,不仅解放了劳动力,农户还可以去合作社打工再挣一份钱,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实现了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的跨越。”


    2022年,土右旗瓦窑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当年,该公司共整合土地6200余亩,与骑士乳业签订了5年55万元土地流转合同,并率先在土右旗试点种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田2500亩,并与七彩大地、大祥泰食品等公司签订劳务服务协议,带动人均增收2万元,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


    统计显示,2022年,协力村人均总收入达到2.1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0.6万元,同比增长200.75%。(记者刘向平实习生皇甫晓峰)

    2023-07-05
  • 察右后旗:老旧小区改造 聚焦居民所期所盼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以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工作为契机,紧盯基础设施短板,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白音察干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工程,为群众创造宜居环境。





    察右后旗白音察干镇电力公寓已建成19年。排水、路面等基础设施由于年限已久,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损坏,给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今年,该小区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这几天正在紧张地施工中。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该小区正在进行院面硬化,前期更换楼体外供热管道、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等工程均已完工,小区居民很快就能享受到改造后的成果。居民梁春林说:“小区建成有10来年了,之前车也不好进,现在下水、自来水都给维修了,水泥路面铺设得挺厚,整体这个工程做得很好,居民们都挺感激的。”


    察右后旗白中公寓今年也被列入改造范围,“改什么、怎么改”成为白中公寓居民当前的热点话题。在社区组织的居民会议上,下水道、供暖管道、楼道内电线外露等列为小区需要重点改造的地方。


    今年,察右后旗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将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纳入改造范围,真正让居民说了算、让居民满意。


    白音察干镇中天董礼楼居民王福宝在该小区居住了近20年,随着居住年限的增加,下水管道经常堵塞成了他生活中的一件烦心事。王福宝告诉记者:“以前,我们下水道经常堵,路面也是坑坑洼洼的,经过改造,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今年,察右后旗计划改造6个小区、8栋建筑,建筑面积29391平方米,涉及263户居民。改造主要包括院面硬化,更换楼体外供热管道、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燃气管道以及改造或配备化粪池、排污井、物业用房强弱电等配套基础设施等。(记者海军通讯员郭志强)

    2023-07-05
  • 2023年“扬帆计划”已为大学生募集实习岗位2万余个

    7月2日,由自治区团委主办的2023年内蒙古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启动仪式在呼和浩特市举办。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团组织已经从1500余家党政部门、企业等优质用人单位募集实习岗位2万余个。





    即日起至年底,全区在校大学生及全国有意愿来内蒙古实习的大学生均可通过关注内蒙古青年公众号,在“扬帆计划”板块,寻找心仪的实习岗位,投递简历等待用人单位审核后即可前往实习。


    活动现场,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农牧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浦发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内蒙古能源集团、内蒙古交通投资集团等16家用人单位代表与实习大学生签署实习协议。


    2023年内蒙古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旨在高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实习行动落到实处,引领推动内蒙古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帮助在校大学生熟悉工作环境,明确职业方向,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综合就业能力。

    2023-07-04
  • 部分地区中小学学位预警 如何保障“就近上”“上好学”

    部分地区中小学学位预警背后,如何保障“就近上”“上好学”


    “根据前期对辖区适龄儿童的摸底情况,部分学校因服务范围内人口分布密集、新建住宅小区的人口不断增长,可提供学位高度紧张,2023年面临超出既有学位接纳能力范围的情况。”6月中旬,甘肃兰州安宁区教育局发布了这样一则“学位预警”,表示将对中小学入学划片范围适当调整,“片区内适龄儿童严格按照批次顺序录取,无法接纳的生源将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到其他学校入学”。


    进入“入学报名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工作,牵动着千万“准一年级学生家长”的心。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第七年来临,“生育小高峰”带来的传导效应在今年的小学入学关口集中体现。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北京、广州、济南、大连、长春、青岛、成都多地发布了中小学学位预警。今年会是“最难入学年”吗?学位预警背后,各地又如何保障“就近上”“上好学”?记者进行了采访。


    适龄人口增量大、区域不平衡造成“学位紧张”


    对于浙江宁波市北仑区一些中小学校学生而言,上体育课要“上楼”而非“下楼”——他们的操场建在了楼顶上。


    “不仅屋顶上用围栏围起来建了操场,沿着教学楼周围、围墙紧挨处也都开辟成了跑道。能用的空地几乎都开发成运动场地了。”该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刘杰告诉记者,为了增加人均运动面积,部分学校不得不“四处找空间”。


    应急之举背后,是当地逐年增加的入学和在校人数。刘杰向记者透露,“今年增量是最大的,全区学位至少要新增1000个,按最大班额数不超过45人来算,得新增20多个班级。”


    学位需求增量“波峰”不只体现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二线城市。江西南昌西湖区教育体育局向记者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随着国家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该区2022年义务教育入学生源已呈明显增长趋势,2023年入学生源来自全区出生率最高峰的一年,适龄儿童数量将达新高。


    “数据显示,2022年9月西湖区小学招生6652人、初中招生2240人,招生总数较2021年净增972人,在校生数较2021年净增3120人(不含市属和民办学校)。通过摸底分析,2023年摸底数较2022年摸底数净增1282人(不含市属和民办学校)。”相关负责人透露,“根据预判,今年该区小学适龄儿童将达7671人。”


    除入学适龄学生增量大外,所需学位的区域分布不均衡,是数据呈现的另一特点。记者了解到,南昌市西湖区2023年入学适龄儿童、少年增长情况以洪城路为界,老城区和朝阳洲片区总量略有增长,主要增长量集中在洪城路以南的洪城片区和朝阳新城片区。由此可见,对于新城片区而言,学位紧张的态势更为明显。


    “据估计,赣州市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在2022年达到顶峰值180万后将逐步回落,但学龄人口快速向城市集中”,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赖正文表示,“县城学生占比达68.5%,已超过56.4%的人口城镇化率,城镇义务教育学位缺口约20万个。”


    “一些地区出现‘学位紧张’问题,可能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对人口出生率与教育资源需求变化预测不准有关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民表示,受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出现了学龄儿童流动性增加等新情况、新特点,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变动作出预测,积极应对。


    多措并举挖存量、促增量,确保应入尽入


    “情况前几年就有预判了,这轮新增的波峰三年前体现在了幼儿园入园人数,之后还会一步步传导到中学。”刘杰表示,“这种情况我们肯定会提早预警,还是要保障应入尽入、就近入学。”


    “经测算,南昌市西湖区2023年实际可提供小学177个教学班7965个学位(按45人/班),总体上能够满足2023年全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需求增幅,我们正在想方设法做好入学人口高峰期的招生工作,确保区域内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正常入学。”西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面对总量较大、地域分布不均衡的新增学位需求,各地举措不一。较为普遍的措施是通过适当调整学区划分,充分利用好新增学位资源。记者了解到,南昌市子羽路以西、水厂路以南,一片新建校园——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子羽校区将于近期交付使用,9月正式开班办学。该校区规划班级数36个,其中小学规划24个班,可容纳1080人;初中规划12个班,可容纳600人。经摸排,该校区另可改扩建教室26间,可用教室最大容量达62个班,预估小学可新增学位1890个,初中可新增学位1050个。


    “通过前期实地调研,该校区按照其所能提供的学位,对照学位需求情况拟定了相应学区划分方案,根据校区具体地理位置,按照大路为界的原则,将周边桃花南路以东、水厂路以南、真君路以西、九洲大街以北区域划定为该校学区范围,可缓解铁路第一学校教育集团桃花校区(原桃花学校)学位紧张问题。”西湖区教育体育局义务教育股副股长虞倩倩介绍。


    刘杰表示,将借助民办学校“民转公”契机,新增学位资源集中调配给学位紧张片区。“民办学校本来是面向全区招生,现在政策调整为面向区块招,补充给学区资源紧张的一些公办学校。这些学校办学水准不错,老百姓也愿意去。”


    除了用好新增资源,充分挖掘“存量”也是不少地区的选择。面对逐年增长的入学需求,南昌市朝阳新城片区内部分学校对现有教学空间进行了核查,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规划核算,结果显示,可通过对现有教室进行改造满足入学需求增量。


    “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华侨城校区校园改造工程预计改造27间教室,14间办公室,可新增学位725个;松柏学校教育集团朝阳校区整个校园教室改造工程预计改造29间教室,可新增学位1240个。相关工作将在7至8月实施,确保按时完工,保障2023年两校招生工作顺利进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般来说,地方政府部门如果做好需求预测工作,在不新建学校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增加教学班级解决。对于教育资源需求的大幅度增长,可以考虑新组建学校加以应对。”王建民分析。


    增强政策前瞻性,合理应对教育资源需求变动


    刘杰表示,通过新招200余名各科教师并及时进行岗前培训,“软件”方面尚有办法可想,“‘硬件’的短期供给不足才是更现实的。一所学校设计规模是一定的,增加班数后人均的操场、厕所、食堂面积等都会变得紧张。”刘杰表示,目前部分学校只能通过多轮次就餐等方法提升使用效率,缓解人均场地不足的问题。


    “近年来,北仑区对基础教育资源建设规划做得比较全面,布局了很多学校。然而,毕竟一所学校从新建到投入,使用周期较长,可能会跟不上学生增加的速度,配置还是稍有滞后性。”刘杰表示,如果三所规模较大的学校在2024至2025年能够相继投入使用,人均紧张状况会在明年到后年全面缓解。“一个年级至少可以增加1000个学位。”


    “西湖区在保证教室供给,保障入学需求的同时还将做好区域内各校区硬件升级改造工作,着力提升各校办学条件,打造品质校园。”该负责人表示,该区采取全区“一盘棋”策略,通过集团内、集团外双向交流机制,保障区域内教师科学流动,通过人事代理,合理选聘新教师上岗,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保障新增学位校专职教师配备充足。


    王建民认为,出现学位紧张问题的地区短期内可能因为扩大班级人数、增加新班级、引进新教师等情况,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应动员多方力量及时解决,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支持,家长积极配合。“教室、多媒体、实验室等资源都会有影响,但关键还是优质师资不足,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管理经验是稀缺资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积累和沉淀。”


    那么,随着“过峰”后出生人口数下降,新增的教育教学资源是否会“闲置”呢?


    “从幼儿园招生的数据看,我们预测未来几年肯定会有一波下降,但是不会降到哪里去。”刘杰表示,宁波北仑区地处沿海,产业基础以制造业为主,对外来人口吸引力较大,基数不会下降太明显。“接下来随着‘波峰’推移,初高中还要补充很多资源;现在国家推广建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小学班额数可以适当降下来;加之教职工每年也有自然退休,基本能够保持相对平衡。”


    记者注意到,中办、国办前不久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城镇义务教育学位配置标准,市、县合理规划并保障足够建设用地,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学校规定,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


    “一要建立资源配置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人口与教育数据的信息融合、监测预警;二要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等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统筹弥补资源供给缺口;三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全面推行‘区管校聘’改革,通过教师编制配备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及时补充紧缺学科教师,并加强高学段、一贯制学校建设,大力培养高学段和具有向下兼容能力的教师,以增强统筹调配能力。”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孟晖表示。


    “总之,人口较大规模迁出或回流,新生儿出生率变动,应该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评估教育资源需求变化的重要依据,有判断,有预案,适时作出调整,尽可能避免出现‘学位紧张’或‘学位过剩’情况。”王建民提出。

    2023-07-04
  • 内蒙古“四大攻坚行动”提升百姓看病就医满意度

    日前,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第13场)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将以推进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医疗服务改善“四大攻坚行动”作为全区未来三年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政策纲领和行动指南,着力提升全区百姓看病就医的满意度、获得感。





    推进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三年攻坚行动方面,将指导12个盟市每年至少调整一次医疗服务价格,通过降低检查费、药费、耗材费,合理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提高百姓医保报销比例等途径,充分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和医务人员的价值。


    推进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面,重点实施首府地区37个高水平临床专科建设,将国家级高水平医疗资源平移至内蒙古各公立医院,促使内蒙古在部分重大疾病诊疗领域和关键技术领域接近国家先进水平,真正让全区百姓享受到在“家门口”的便捷就医。


    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面,全方位提高基层综合医疗水平,推动全区80个旗县(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促进基层卫生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推进改善医疗服务三年攻坚行动方面,利用3年时间,以患者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完善医疗机构的预约诊疗制度、诊疗环境、就医停车、投诉接待等暖心便民的服务流程,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为就医群众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实现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在全社会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记者王坤)

    2023-07-03
  • 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养老服务新模式 托起幸福“夕阳红”

    上午到老年活动室看看报、翻翻书,阅读学习;中午去食堂吃饭,荤素搭配,营养又健康;下午在小广场遛遛弯、唱唱歌、听听戏,快乐惬意……这是搬到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养老服务中心的杨万清老人的一天。在察右前旗,养老服务中心已然成为老人们温暖的“家”。


    养老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盼、提高幸福指数的重要民生事项,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察右前旗作为自治区农村养老服务转型升级的4个试点旗县之一,以养老服务设施、医疗服务水平、康养服务水平“三提升”和餐饮服务主体、照护服务主体转型“两转型”为主线,助推农村养老服务转型升级,把“养老”变为“享老”,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走进察右前旗养老服务中心,会发现这种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不仅体现在吃、住、行等日常生活上,还扩展在医疗照护、心理疏导等方方面面。在老人宿舍里,屋子暖暖的,一组大衣柜靠墙摆放,墙上挂着的电视播放着新闻,厨房里微波炉、电饭煲、抽油烟机一应俱全。不远处,刚建好的慢行步道上老人们或遛弯聊天,或锻炼身体,不时传来欢快的谈笑声。“家在幸福院,幸福特别多;关心处处有,实在暖心窝。”今年71岁的赵占山老人用自创的小诗,表达了住在养老幸福院里的美好感受。


    “为了防止老人意外摔伤,我们在每间宿舍进门处的墙体两边安装了联排加厚扶手。同时,大数据的应用也让养老服务更加智能化。中心开启关爱独居老人数据服务,这些数据一头连接着中心服务平台,另一头连接着老人宿舍警报装置,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察右前旗养老服务中心专业的护理团队,立即上门给求助老人提供助医疗服务。”察右前旗民政局局长刘亮介绍说,“截至目前,察右前旗辖区内的3个养老服务试点对餐厅、多功能护理床位、适老化设施、电梯、烟感报警装置、消防喷淋设施等进行了升级改造,如今的养老服务中心已经逐渐向智慧服务延伸,让养老更安全。”


    “今日菜谱:胡萝卜炖牛肉、手撕包菜炒肉片……”每到饭点,察右前旗养老服务中心食堂选菜窗口前就排起了长队。餐台上,一道道家常菜荤素搭配,明码标价。为了让餐品更符合老年人身体健康和口味需要,餐厅在菜谱上精心钻研,所有菜品主打低糖、低盐、健康油、口感要软的好品质。食堂供应的菠菜、油菜、萝卜等20余种蔬菜和肉鸡、生猪都是利用空地自产自销的,不仅节约了服务中心的成本,老人们还可以“认领”一片土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许多老人以前就是种地的行家里手,现在还能把技术用在这里,既发挥了余热,内心又得到了满足。


    医养结合也是察右前旗养老服务中心的一大亮点。为了让老人享受到更专业的养护,2022年,察右前旗养老服务中心购买服务,由乌兰美养老服务中心选派21名护工,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便、翻身、康复等照护服务。杨万清入住察右前旗养老服务中心已经半年多了,对医养结合的照护赞不绝口:“以前住在家看病难,不仅得让孩子们请假,自己也是舟车劳顿,身子骨属实受不了。现在中心配备了专职医生提供24小时服务,还和察右前旗总医院合作,开通了诊疗绿色通道,实现了‘小病不出院门、大病走绿色通道’的便利,就医没有了后顾之忧。”


    吃不愁、病不忧、孤不独、乐有伴,察右前旗抢抓养老服务事业的转型机遇,不断在改革中寻求最适合当地老人的照料方案,用心用情守护这份独有的“夕阳红”事业。(记者海军通讯员刘洋)

    2023-07-03
  • 固阳县:政务服务再升级 效能提升暖人心

    “哎呀,太感谢您啦,我儿子的身份证已经换上新的了,这下就不耽误报名了。”一大早,包头市固阳县政务服务中心就接到了一位群众打来的感谢电话。


    今年以来,固阳县印发了《开展政务服务“一区一品”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并创建“党建聚力暖心政务服务稒事”政务服务品牌,致力于解决企业、群众在政务服务方面的“急难愁盼”。


    与此同时,固阳县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我为建设模范自治区立足岗位承诺践诺”活动,每一名工作人员都立足工作实际设定“个人小目标”,定期举办“晾晒比”活动。工作人员薛瑞一大早就接待了来自兴顺西镇佘太河村的一对老夫妻,“大爷、大娘你们需要办什么业务呀?”“这里有台阶,您慢点走。”“我帮您去复印。”一上午,政务中心服务大厅里的办事群众络绎不绝,办事麻利又服务热情的薛瑞脚步就没有停下过,一旁办理业务的群众都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固阳县政务服务中心推出的“双休日不打烊”“午休不间断”“早晚弹性办”“一窗式”综合受理等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


    “固阳县需要救助的困难人员较多,各种奖励扶助、高龄津贴的办理需求也多,没有这些便民政策之前,办事群众只能在工作日往返大厅的多个窗口叫号排队,办理业务非常不便。”窗口工作人员郝乐向记者介绍,服务大厅不仅设立了“办不成事”窗口,还设置了意见箱,在窗口张贴了“码上监督”投诉建议二维码等,持续听取企业、群众对办事流程、服务态度、办理进度等情况的意见建议。同时推行上门服务、绿色通道以及政务服务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农村牧区、进家庭“五进行动”。目前,梳理“帮您办”事项93项,代办帮办队伍增至45人,累计开展帮办服务3417次,开展上门服务2253次。(记者刘向平实习生张帆)

    2023-06-29
  • 呼和浩特:推进居家养老 乐享幸福晚年

    近年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针对低保户、特困户中高龄失能老人等特殊困难老年家庭持续开展智能化、适老化改造和居家上门服务等提升工程,增强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让老年人居家养老更安心。(丁根厚)

    2023-06-29
  • 河北调整省直2023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

    河北调整省直2023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


    月缴存基数最高限额为24743元,最低限额为4948元





    6月26日,河北省省直住房资金中心印发《关于调整2023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缴存比例的通知》,自2023年7月1日起调整省直2023年度(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其中,月缴存基数最高限额为24743元,最低限额为4948元。


    通知明确,在河北省省直住房资金中心办理缴存登记的单位,2023年1月1日后新参加工作的职工,从参加工作的第二个月开始缴存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为职工当月工资总额。2023年1月1日后新调入的职工,从调入单位发放工资之日起开始缴存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为职工当月工资总额。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应每年核定一次,其中当年新参加工作和新调入职工在年度缴存基数调整时,不再重新核定。


    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基数最高不得超过所在设区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最低不得低于所在设区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


    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由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和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两部分组成。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为职工月缴存基数乘以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月缴存基数乘以个人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和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5%,最高不得超过12%。缴存单位可在5%至12%的区间内自主确定单位和个人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同一单位职工的缴存比例应一致,单位缴存比例和职工缴存比例宜一致。(记者宋平)

    2023-06-28
  • 内蒙古城乡低保标准达到每月840元和670元

    6月26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以来,全区民政系统持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推动社会救助提标扩围,持续加大兜底保障力度,做好基本民生保障。2023年,内蒙古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840元/月、670元/月,分别位居全国第9位、第10位。





    深化社会救助,让救助群众生活有保障,重在举措和行动,把实事办好。去年以来,全区各级民政部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无劳动能力监测对象救助保障,对37.7万名脱贫人口和5.4万名防返贫监测对象实施分类救助,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同时,健全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监测预警和救助帮扶工作机制,将189.8万名低收入人口纳入常态化监测。狠抓救助政策精准落实,去年年底以来,持续开展“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八项行动,启动实施社会救助领域“提能争优、实干惠民”行动,累计排查困难群众16.4万人次,探访特殊群体16.9万人次,为失能、空巢、独居等老年人提供实物救助19.6万人次。(记者赵曦)

    2023-06-28

  • 首 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