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青春谱写乡村教育美丽篇章——记河南省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园长郭文艳

    郭文艳在和孩子们做游戏。资料图片


    她是2021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她是全国第一所幼儿园附属乡村社区大学的创办者。


    她是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南省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园长。


    她就是郭文艳。


    从城镇到乡村走出别样教育人生路


    2002年,20岁的郭文艳从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幼儿园和小学做了两年教师。


    结婚后,等到有了孩子,郭文艳也做起了全职太太。后来儿子要上幼儿园了,她也不愿意一个人在家待着,便报名参加了辉县市教育局组织的招教考试。“成绩竟然还不错,第一名,考上了市第二幼儿园的教师岗位。”从师范毕业到结婚生孩子,离开几年之后,终于又要回到熟悉的校园了,郭文艳有些激动。这一年,她30岁。


    郭文艳所在的辉县就像是挂在山上的,2000平方公里总面积,其中山地就有1007平方公里。“盘上”是辉县人对北部山区盆地乡镇的泛称。其实,这个盆地名叫侯兆川,因其四周山峦叠嶂、中间是地势平坦的平原而得名。


    偏僻的地理位置、落后的经济条件,造成了生源流失、师资短缺等一系列难题,一些家长不计代价,甚至举家外迁,也要将孩子送到山外读书。为了给当地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2012年,辉县市在西平罗乡成立了侯兆川教育文化中心(简称“川中”),建有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当地人习惯把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叫作川中幼儿园。


    有了学校还要有教师,教师优先从城里调,可谁会愿意放弃城里的优越条件去山区呢?


    郭文艳当时的园长张青娥,是一位具有深厚教育情怀的基层教育人,即便身患重病,依然主动请缨到山区任职。


    “找我谈话的时候,张园长已经是癌症中晚期,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要去川中。”郭文艳说,“张园长真的很让我感动!我也想成为她那样的人。我早就想好了,只要她提出来让我跟她去川中,我马上就答应……”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郭文艳,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没有犹豫,没有彷徨,她跟着园长张青娥,背起行囊,来到了位于大山深处的川中幼儿园。


    3年之后,年仅47岁的张青娥永远地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川中幼儿园园长的接力棒,自此传到了郭文艳手中。


    为了孩子们,她挑起了前辈的重担。


    为了乡亲们,她选择了别样的教育人生路。


    12下一页12下一页


    在实践中探寻教育真谛


    还记得2019年6月,第一次走进川中幼儿园,记者便被眼前郁郁葱葱的植物、环境幽雅的教室、取材于山间田野的工艺品,还有眼睛放光的孩子所吸引,不禁有些疑惑:“这哪里像偏远山村的幼儿园?”


    “当初可不是这样!”尽管时隔多年,但回忆起创办时的情景,郭文艳依然动情,几欲落泪:“没电没水、没桌椅、没大门、没厕所,早上洗脸要端着脸盆,到很远的工地上去接水……我们这些老师跟张园长一起,在四壁空空的教室里,汗流浃背地白手起家。”


    后来,为了筹建课程需要的生态种植园,郭文艳成了一个“不坐办公室”的园长。那段时间,她凌晨5点便开始工作,中午稍作休息接着干,一直干到天黑,一天两头见星星。盛夏阳光刺眼、天气炎热,只见她赤脚挥锄,弯腰拔草、撒化肥,手上脚上都是泥。稍微有些空闲时间,她顾不上休息,就跑到班上给孩子上课。


    有人到幼儿园找她,问园长办公室在哪里。教师们都会说:“园长的办公室好找,但是园长不好找。因为我们园长几乎从来不坐办公室。”


    生活的艰苦尚可以接受,可面对教育理念落后、办学资源紧缺、教具学具匮乏等状况,郭文艳犯了难:如何因地制宜开设课程?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一切从头开始,需要怎么做?郭文艳想到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开创者陈鹤琴。“对于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我们不能简单照搬,要进行本土化的创新落地。”在此理念引领下,川中幼儿园遵循规律、回归朴素,构建起了适合幼儿发展的生态教育园本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崇尚自然、遵循自然、自主自由的社会公民。


    “与城市幼儿园相比,乡村幼儿园虽然缺乏现成可用的资源,但是山间田野、河道密林随处可见的农作物、树叶,农耕技术、四季变化等,都是孩子体验、学习、成长的独特而优质的课程资源。”郭文艳说。


    一片片原本枯黄的玉米皮,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拖鞋、靠垫、盛开的花朵等,这是“玉米皮”课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用野菊花、枯树枝、废旧纸箱、玻璃瓶等进行各具特色的花艺创作,这是“插花”课程。这些“自然课程”提升着孩子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这是属于山里孩子的课堂。


    这是属于乡村教育的创造。


    创办社区大学助力乡村振兴


    “孩子在幼儿园好不容易培养起的良好习惯,一回家、一放假,就一下子回到‘解放前’。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郭文艳对记者说,家园共育也有了一个大前提——要想改变孩子,首先得改变家长;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为把家长引领到科学教育孩子的大军中来,郭文艳请专家开展育儿知识专题讲座,并定期带领教师进行全员家访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帮助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知识。但这些,往往都是治标不治本。


    为了彻底改变家长的思想意识,2014年,经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孙庆忠指导,郭文艳为家园共育换了一个新思路——她带领幼教团队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幼儿园为依托的乡村社区大学——川中社区大学。川中社大被定义为“不是家长学校,不是农民技术学校,是成人终身学习的公民学校”。


    “川中社大每年都有发展,每年都有新的规划,创新和发展的道路没有尽头,我们不敢停歇。”郭文艳说,“川中社大是平民教育,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生活在乡村里的人,那么就需要我们走进乡村,在教学方法和课堂形式上都与老百姓近一些、再近一些,真正实现平民教育的价值。”


    就这样,在郭文艳的带领下,川中社大又进行了一次新的尝试和突破——在西平罗村和兆村创办乡村学堂。


    如今川中社大的课程,也从最初的4门增加到24门,更加科学,也更接地气:育儿知识、卫生保健等课程提高学员的生活认知水平;美术创作与欣赏、非洲鼓、音乐与欣赏等艺术课程丰富学员的精神生活;侯兆川自然风物与人文景观、烹饪与家乡美食等课程贴近学员的日常生活……每次课前,教师还为学员准备了丰富的热身活动,如游戏律动、音乐律动等。


    郭文艳和她的团队成员,现在不仅有着川中幼儿园教师、川中社大讲师的双重身份,每个人都还担任着西平罗乡一个行政村村委会副主任的职务。“我们想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走进社大,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吵架和搓麻将的声音变少,让歌声和读书声变多……”对此,郭文艳越来越有信心。


    每次采访郭文艳,记者脑海里都会有一句小诗在回荡:“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啊,郭文艳这一路走来,似乎只做了一件事——献身乡村教育,担当育人使命。而郭文艳一直在做的,并将继续做下去的,不正是以乡村教育的绵薄之力来助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吗?


    乡村振兴需要教育力量的助推和凸显。


    乡村教育需要郭文艳们的坚守与支撑

    2021-09-24
  • 让在线调解平台更多一点“泥土味”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三进”举措推动一站式多元解纷向基层延伸

    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法官练好“脚下功夫”,这是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向基层延伸的生动写照。如今,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也走在升级完善“线上功夫”的路上,“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实现全国范围的解纷资源集成,进一步深化矛盾多元化解,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据悉,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近期正在加快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旨在将诉源治理模块纳入平台,集约集成基层解纷力量,按照“基层预防调处优先,法院提供政策指引、法律指导、资源经验支持、诉讼服务和司法保障”工作思路,形成村(社区)——乡镇(街道)——基层人民法院及人民法庭三级路径,构建以基层人民法院及人民法庭为主体,纵向延伸至乡镇(街道)、村(社区),横向对接基层治理单位、基层党组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等,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

    “方便老百姓及时就地预防化解纠纷,就近或者上门提供诉讼服务,让老百姓不出村、不出社区就能一站式、低成本、高效率、不伤和气地解决矛盾纠纷,推动矛盾纠纷村村可解。”立案庭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平台的资源集成不仅更加方便人民群众解决矛盾,对于全国各级法院来说,解纷流程全留痕也将有利于提高对下级法院多元解纷工作的指导与监管成效。

    作为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的试点单位之一,吉林省梨树县人民法院不仅大力推行员额法官“进网格”,更走在了基层解纷资源“进网格”的前列。目前,梨树法院下辖四家人民法庭已经开始试用新版调解平台,同时还在进一步推进乡镇和司法所调解资源的平台入驻工作。

    据悉,立案庭已起草完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快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的指导意见》,将于近期向各级法院下发。日后升级更新完毕的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上,“提交纠纷”中“法院”的选项将下沉到人民法庭,调解组织、调解员将下沉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实现基层解纷资源全覆盖。

    数据显示,自2018年2月上线以来,截至2021年9月7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已入驻调解组织56012个、调解员203946人,累计汇聚调解案件2055万件,其中,诉前调解成功案件947.9万件,平均调解时长23天。现在,每个工作日就有3.6万件矛盾纠纷在平台上进行调解,每分钟有41件案件成功调解在诉前。

    2021-09-23
  • 上海“一网统管”推动基层治理“在线”

    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上海推动智慧化的治理手段进一步向村居延伸。从防汛、消防、乱停车到养老,“一网统管”在帮助村居干部减负之余,也让基层治理更加高效精准。

    “张琪琳,张琪琳,村里的日托中心附近有违章停车,赶快过去处理一下。”8月13日,上海嘉定区南翔镇永乐村的联勤队员张琪琳在例行巡查时,对讲机里传来这样的呼叫。张琪琳立即赶过去处理好后,村联勤中心监控室大屏上,“车位被占”黄色警告变成了“车位变空”正常信号。

    在线监测乱停车,背后是永乐村在关键位置安装的若干个“智慧地磁”。村里的大事小事,通过这些智能设备,实现了全天候、全时段的“感知”覆盖,基层治理由此更加“耳聪目明”。

    南翔镇党委书记严健明说,南翔作为一座古镇,既拥有古猗园这样的名胜古迹,又拥有工业园区、集镇社区、动迁社区等,是个“花色”繁多的社区。“要把‘小而美’的古镇建设好、管理好,必然要依托市级的‘一网统管’,结合基层实际实施智慧化的治理,确保关键时候‘不掉线’。”

    永乐村是南翔实施“一网统管”的典型区域。“我们这个村面积3.24平方公里,拥有企业近500家,实有人口近万人。”永乐村党总支书记陆敏娜是土生土长的南翔人,尽管对村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加,她也感觉治理的难度在增加,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上海实施‘一网统管’后,按照‘三级平台’的原则,在市、区、街镇分别设立了相应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村居这一层怎么做,我们认为不用追求‘高大全’,而是要选择最符合自身需要的场景,实用管用就行。”陆敏娜说。

    通过征询村民意见,永乐村最终确定了地磁点位、水位监测、烟感监测、养老“智能手环”等六个应用场景,分别对应相应的治理难题。

    比如养老“智能手环”,永乐村养老院共有300多名老人,以前也发生过老人走失的情况,寻找起来非常困难。“这个‘智能手环’主要给失能失智老人佩戴,一旦他们的活动轨迹超出设定范围,系统就会自动预警,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介入处理。”南翔镇城运中心副主任蒋魏说,今年8月上旬,永乐村一名老人走失,借助手环发出的预警,结合视频信息比对,半个小时后老人就被安全送回了养老院。

    陆敏娜感慨,“一网统管”使得城市运行有“大脑”支撑,区里有“中脑”,街镇有“小脑”,村居也有了“微脑”,基层干部的焦虑感明显缓解。“每年夏天,上海的防汛防台风压力比较大。永乐村有多条河渠,过去为防止河水上涨引发内涝,村干部经常半夜爬起来巡查河道。现在有了水位智能监测设备,河水一旦涨过警戒线,系统自动报警,既高效又精准。”

    眼下,陆敏娜正谋划在村里的企业中推广烟感监测。“永乐村企业多,村级道路又窄,如果发生火情,处理不及时,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她相信,因地制宜用好“一网统管”,解决各种“老大难”问题更有底气,“社区细胞”也会越来越健康活跃。

    2021-09-23
  • 江西:“双减”政策下家长申请培训退费获法院支持

    “双减”政策出台后,部分地区培训退费难成为家长们的投诉热点。近日,江西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相关案件,在法院调解下,被告培训学校退还了原告家长剩余培训费用。


    经办法官介绍,今年6月,家长李某帮儿子在南昌一培训学校报培训班,共支付培训费用35000余元,培训科目为小学数学、语文和英语,其中已消费7800余元。后来,该培训学校面临整改停课,李某多次找到培训学校要求退还培训费用,但这家培训学校仅于今年9月1日退还7700余元,剩余培训费一直未能退还,李某多次催讨无果。


    法官考虑到案件事实较为清楚、标的不大,便将这起案件纳入诉前调解程序。经专职调解员入情入理反复调解,原被告双方达成一致,当庭退还李某剩余培训费用。李某收款后,撤回对这家培训学校起诉。






    经办法官说,如涉及解除培训合同退还培训费用问题,培训机构、家长双方可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到仲裁机构或者法院申请变更、解除合同。符合《民法典》“情势变更”制度适用条件的,人民法院应根据公平原则作出裁判。

    2021-09-23
  • “流动医院”落户基层 打通健康帮扶“最后一百米”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病,真是太方便了。”在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73岁的常月厚走出移动诊疗车,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近日,通用技术集团首个“流动医院”——小通移动诊疗车落户内蒙古商都县,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在商都县泉脑子村开启了当地“流动医院”服务模式,打通健康帮扶“最后一百米”。


    常月厚的儿女都在外地打工,他患心梗后需频繁去医院复查,每次外出看病、买药都是个“大工程”。如今,在自家村子门口的“流动医院”,医生检查、化验、拍片、开诊断单、领药,整个流程不到30分钟,不用出村子,就能完成看病就医、健康体检。


    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于旭波表示,小通移动诊疗车这个“流动医院”瞄准帮扶地区卫生健康服务短板,对症下药,就是为了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切实改善基层乡村医疗服务,优化群众就医体验,真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精准的医疗健康服务。


    据介绍,除了常见的量血压、测血糖,小通移动诊疗车还配置了DR、彩超、心电图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肺功能测试仪等11大项检查检验设备,以及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等急救设备,在满足门诊常规检查检验及国家公共卫生体检所有项目的要求外,还可与互联网医院实现数据互通,兼具移动诊所、互联网诊疗及医疗急救能力,真正实现了“流动诊疗”服务功能。


    通用技术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小通移动诊疗车也是通用技术集团第一台正式落地的移动“小通诊所”。未来,通用技术集团还将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整体项目扶持,着力打造“一个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一个数字化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一个‘一站式’慢病健康管理中心”,全面助力基层健康建设。

    2021-09-22
  •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9月18日,全市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召开。市委书记陈敏尔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着力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综治能动作用、法治保障作用、德治教化作用、自治强基作用、智治支撑作用,大力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营造良好环境。


    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作工作部署。市政协主席王炯出席。市委副书记吴存荣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有关市领导出席。


    陈敏尔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大抓基层、抓实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化“枫桥经验”重庆实践,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站位、战略站位,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深化认识,在加强基层力量、基础工作、基本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加快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要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高度深化认识,切实把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好,把基层党的功能优势转化好。要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深化认识,把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从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深化认识,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重庆。


    陈敏尔强调,要牢牢把握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思路,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着力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能力,涵养政治生态,确保基层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着力发挥综治能动作用,坚持专群结合、统分结合、打防结合,推动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增强基层治理系统性、协同性。着力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加强重点领域立法,规范文明执法,公正高效司法,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着力发挥德治教化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新风,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更好实现基层善治。着力发挥自治强基作用,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序发展社会组织,切实增强自治活力。着力发挥智治支撑作用,高水平推进智能治理基础建设,高起点推进智能治理深度应用,高标准强化信息安全保障,让基层治理更聪明、更智慧、更精细。


    陈敏尔指出,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明确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的任务抓手。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组织对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强化属地管理,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把防范化解风险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大力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增强公共服务供给针对性,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效性。要不断健全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整合网格力量资源,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推动“双网格化治理”,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要扎实推进基层治理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平台统筹、机制创新、先行先试,构建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工作体系。


    陈敏尔强调,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为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强化责任落实,“一把手”要严格落实基层治理第一责任人责任,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加强对基层治理工作成效的评估考核。要加大投入保障,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加强阵地建设,夯实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要打造过硬队伍,充实基层治理骨干力量,更加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要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宣传引导和表彰激励,形成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唐良智指出,要强化党建引领,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顺乡镇(街道)管理体制,完善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要强化基层政权建设,着力增强乡镇(街道)行政执行能力、为民服务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平安建设能力,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强化自治法治德治,完善基层自治机制,落实各项法治保障,注重德治教化。要强化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数字乡村,更好解决基层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举行。市级有关部门、有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在主会场参会。各区县、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设分会场。

    2021-09-22
  • 贵州城市基层党建暨示范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

    全省城市基层党建暨示范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


    谌贻琴作批示


    9月18日,全省城市基层党建暨示范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在贵阳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关于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城市基层党建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中组部关于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重点省建设工作要求,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作批示,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刘捷出席会议并讲话。


    谌贻琴在批示中强调,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厚植党的执政之基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抓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工作,对于引领带动我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全域提升、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贵州作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重点省,要加强分类指导,鼓励探索创新,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工作保障,努力抓出贵州特色、创造贵州经验,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会议要求,要示范引领全域推进,不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水平。坚持分类施策、强化示范引领,着力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精网格、做实系统、做活治理,强化街道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筑牢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加强城市社区骨干队伍建设,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建工作,积极探索适合县域中小城市特点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严密组织体系,努力创造具有贵州特色的城市基层党建经验。要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压紧压实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大胆探索创新,配强工作队伍,切实凝聚起大抓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会前,与会代表到贵阳市南明区综治中心、观山湖区西南商贸城商圈党群服务中心、金阳街道金元社区、云岩区渔安街道实地观摩。会上,贵阳市、遵义市、仁怀市、盘州市、凯里市、福泉市6个全国示范市党委组织部作交流发言。

    2021-09-22
  • 张家港市创新基层书记培养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张家港市创新实施“‘美美乡村·扎根计划’赋能乡村振兴”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村干部全链式培养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立足乡村振兴头雁典型培育,重用一批尖兵型书记,通过把他们提拔进镇街领导班子,树立鲜明用人导向,鼓励更多优秀干部扎根基层、奉献农村。”张家港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本轮乡镇党委换届中,张家港市共有8名村书记提拔为镇(街道)副科职领导干部,让基层“有为”更“有位”。


    村(社区)书记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和“领路人”。张家港市打造乡村标杆书记、兴村特岗书记、青年尖兵村干“三级书记”梯队矩阵,集聚了大批乡村建设骨干力量。


    张家港市遴选形成30人的标杆村书记典型库,吸引一批乡村振兴人才回流乡土、进入村“两委”班子。本次换届,该市144名村书记中,致富带富能手33人,退役军人34人,27名优秀下派机关干部落地生根成为村书记,未来3年还将引育40名乡村治理“头雁”专项人才。





    近日,一场以“党建聚力慧新城”为主题的“书记讲给书记听”活动在张家港高新区(塘桥镇)举办。活动紧扣“创新提质”“高铁新城”两大关键词,围绕年度“揭榜挂帅”党建项目推进成效、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产城融合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等课题,区镇党工委书记现场对话村(社区)书记和兴村特岗书记,在交流中共破发展难题。


    2020年以来,张家港市创设“书记讲给书记听”平台,市、镇、村三级书记同坐一张凳,共话振兴事,建立交办、督办、查办“一条龙”机制,“一揽子”解决基层痛点难点堵点,累计开展活动27场,现场交办解决重点问题240余项。


    近日,张家港市村书记“党建工作、村级发展、依法治理”三项履职能力认证资格考试结束,首批144名村书记通过资格考试,实现持证上岗。


    乡村振兴有赖于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农村带头人队伍。为此,张家港市通过驻点实践、综合考核、积分认定等方式,建立履职能力系统培养体系,为先锋头雁扎根基层充电赋能,提升新一届农村干部综合素质。

    2021-09-22
  • 党员志愿服务,为基层打造美好秩序

    今年以来,广东汕头市潮南区推行组建3支队伍、开展“大走访”“精结对”2项服务、拓展N个服务领域的“3+2+N”党员志愿服务机制,搭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推动党员在常态化、规范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服务大局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国组织人事报)


    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党员志愿服务发力。服务常态化、规范化,驭“全”而行,帮助群众破解难题,增加民生幸福。


    领域全覆盖,党员在身边。党员志愿服务,没有挑肥拣瘦,领域全覆盖,打造“党员就在身边、服务时时处处”的机制。组建青年突击队、巾帼服务队、银发志愿队等特色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经常性督查指导机制,进行具体指导督促;将党员志愿服务成效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实现党员志愿服务人员固定、标识统一、活动定期、服务全覆盖。如此工作举措,让党员志愿服务全程、全面、有质量。


    社区全渗透,党员在心中。党员志愿服务不仅要走到群众身边,更要走到群众心中,渗透骨髓。依托“村社呼叫、部门应援”工作机制等挂钩联建关系;深入基层,将所属职能部门、行业单位服务下沉到农村一线;根据队内党员个人兴趣爱好、技能特长设岗定责,以基层网格为责任田,推动党员与群众结对子,自主认领服务项目,开展个性化服务。党员志愿服务贴心、暖心、入心,接地气,树正气。


    问题全解决,党员在冲锋。社会发展,生活变迁,家庭复杂,问题多样,党员志愿服务破解突出问题、困难问题,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成“服务清单”,推动志愿服务向发展生产、基层治理、扶贫帮困、社会公益等N个领域延伸,全覆盖、精细化服务广大群众。坚持党员冲锋在前,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党员志愿服务驭“全”而行,实现党的宗旨,丰富了工作内容,给基层打造美好秩序,助力人民群众提高幸福指数。

    2021-09-18
  • 北关街道探索“邻里格”基层治理新模式 “红心管家”:做居民的知心人

    9月17日上午,在北关街道自强社区出版社家属院内,“红心管家”刘舍民和社区志愿者们齐聚院落,商量近期要为居民办的实事;9月17日下午,北关街道在北稍门东社区举行聘任仪式,盐业家属院小区院落长张大团、楼栋长李景福及邻里长马巧玲、张安文、雷建昌、杨瑞芝受聘成为该社区的“红心管家”……


    当居民的知心人、守护者、服务员,“红心管家”是北关街道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推进精细化管理服务为目标,探索推行“红心管家,格中有我”的“邻里格”基层治理新模式,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共建共治:构建邻里服务新格局









    为进一步细化院落管理及时准确把握居民需求,北关街道按照社区、小区、楼栋、单元、居民户数统筹立体划分“红心暖格”服务单元,选配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员骨干、居民代表、物业服务人员、志愿者、中心户长等构筑五级“红心管家”服务体系,坚持每天入户走访,主动了解群众需求,第一时间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保证打通各个“节点”,对能调解解决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及时反映跟进,让“红心管家”既做好“基层治理服务员”,又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邻里格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北关街道完善了“邻里格”工作机制和运行体系,制订了考核评议机制、带管帮扶机制、更新反应机制等“三个机制”,选出一批能干肯干、善作善为、群众认可的“红心管家”,真正让“邻里格”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效用,实现“业主支持、群众认可、管理有序、平稳运行”的治理效果。


    目前,北关街道第一批24名“红心管家”已在邻里互助、院落管理、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凸显优势,成为居民群众的知心人、守护者、服务员。


    共享共赢:提高邻里生活幸福感





    了解心声在一线、满足需求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为推进“红心管家”工作顺利开展,北关街道创建“两委三方”协调机制,由社区党支部牵头,社区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共同参与协商解决小区日常管理的困点、难点,搭建“板凳议事会”等居民议事平台,倾听居民意见和建议,形成“居民点单、网格接单、街道买单”的服务模式,第一时间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此外,为强化邻里格管理和服务能力,北关街道整合街道的综合管理力量,积极发展社会力量,下沉并参与到邻里格管理中,成立社区党建共建联合会,联合物业公司、驻地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志愿服务团体等力量为“邻里格”提供服务保障,为“红心管家”解决问题提供支撑,集多方力量办好民生实事,增强社区居民凝聚力,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热情,增强了居民对的认同感、归属感,提升居民幸福获得感。

    2021-09-18
  • 拐卖儿童犯罪发案数大幅下降

    公安部刑侦局局长刘忠义1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共破获拐卖儿童案件513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万名,解救一大批被拐卖儿童,拐卖儿童犯罪年发案数逐年下降,由2012年的5907起下降至2020年的666起,备受群众关注的盗抢儿童案件年发案数降至20起左右,破案率达95%以上。今年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截至目前,已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4142名,其中时间跨度最长的61年,破获拐卖儿童积案206起,抓获拐卖犯罪嫌疑人543名。

    2021-09-18
  • 1月至8月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9.1%

    记者17日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了解到,今年1月至8月,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9.1个百分点,打击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发布会通报,2018年至2020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1.7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万余名。其中,2020年破获窃取、贩卖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个人信息案件50起,打掉团伙4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861名;破获窃取、贩卖人脸数据案件2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0名。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局长王瑛玮表示,公安机关将继续深入推进“净网”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深恶痛绝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

    2021-09-18

  • 首 页  上一页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