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医生缺口15万,为何人工智能难以替代人工

    “急招超声医师,提供住宿,最高可获30万元人才奖励。”


    近日,深圳龙华区的一家医院在其公众号上打出了这样的招聘广告,类似急招超声医生的帖子在网上也很常见,这背后折射的是当下超声人才匮乏的窘况。公开数据显示,我国超声人才缺口至少15万。





    医学影像分析工作量大且繁琐,极度消耗医生精力。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医学影像行业中正得到应用,目的是帮助“解放”医生双手,但具体到超声领域的应用却不尽如人意,目前获得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第三类注册证的AI医学影像产品中,尚看不到与超声相关的产品,而获批的产品主要集中在X线、CT这些领域。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超声是应用最广的。在我国AI医疗发展中,医学影像成为最热门的应用方向,但为何到了超声这样的细分领域,就进展缓慢?


    近日,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着力解决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和产业化问题,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发展质量和水平,其中医疗领域要积极探索医疗影像智能辅助诊断、临床诊疗辅助决策支持、医用机器人、互联网医院、智能医疗设备管理、智慧医院、智能公共卫生服务等场景。


    AI超声发展的难题


    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医学影像设备包括X线、CT、磁共振、超声四类,其中超声基于安全、无创、实时、经济、便携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超声医学影像设备也是医院、影像中心等医疗机构常用的临床诊断仪器,应用领域从早期的腹部及妇产科诊断,已拓展至心血管、神经、肌肉骨骼等多领域临床诊断,并逐步渗透至超声引导介入等非诊断领域。


    中国有超过20万超声医生,与此对应的是,每年超声检查数量达到约20亿人次,远超CT每年2亿人次的检查数量。超声检查市场需求大,但预约检查不易,原因是超声医生资源匮乏,而培养一名合格的超声医生,往往需要3到5年的时间,在产前胎儿筛查领域,甚至可能需要5到8年时间。超声检查主要靠手动操作,很依赖医生的经验,且对医生有着很高的技术要求。


    2020年2月,美国FDA批准CaptureHealth开发的人工智能超声影像辅助系统,给超声影像应用带来了突破。近年来,中国一些企业也在布局AI超声领域,试图利用AI来辅助超声诊断。然而,截至目前,相比其他AI医学影像赛道,AI超声赛道的竞争远不如想象中的激烈。


    “在AI影像行业发展中,AI超声起步晚,发展缓慢,商业化落地艰难,制约AI超声发展的痛点是,与临床的需求并不匹配,其中之一是难以实现实时诊断能功能。”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超声科教授、主任医师谢红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CT、核磁、X光等放射科影像的采集与诊断是分开的,采集可以由技师来完成,阅片则由放射科医生完成,后者可以通过判断静态图像进行诊断,但超声诊断的难点在于图像采集与阅片需要同时完成,需要超声医生手、眼、脑的同时配合,采集到不同切面的动态图像并进行实时诊断。要辅助超声医生可以实时诊断的话,AI超声开发的难度很大。


    “如在乳腺癌筛查领域,大部分的AI超声产品,需要医生先扫描找到肿块图像,将其抓取成静态图,再由AI系统来判别是良性还是恶性。这种模式下,万一医生看不到这个肿块时,就会产生漏诊风险。”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长、教授李安华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对于超声医生而言,如果还要靠他们来抓取静态图,再交给AI系统判断,不仅不能提高工作效率,反而会增加工作负担,而本身超声诊断工作就已足够繁琐。


    目前的AI超声除了缺乏实时诊断能力外,立体结构识别能力也存在短板。“超声医生在扫描图像过程中,是需要建立立体思维能力的,需要在脑中建立立体结构来进行判断,但目前多数的AI超声系统尚未实现立体结构识别能力。”谢红宁说。


    在李安华看来,之所以AI超声与临床应用存在着很大的脱节,一方面跟复合型人才稀缺有关,开发AI超声产品的主要以工程师为主,并不具备临床实践经验,无法很好地领悟到临床的真正需求;另外一方面也受算法框架的限制。“算法框架与AI分析产品的准确度和实时性是强相关的,而现在国内几乎所有的AI公司使用的都是开源算法,各家公司的算法效能仍要取决于对开源算法重新编译的质量如何,而重新编译工作,本身挑战就很大。”


    如何破局


    虽然AI超声的发展仍存在一些困局,但并不意味着临床上就没有需求。


    “我们面临医、教、研‘三座大山’,日常除了承担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外,还有教学、科研的任务,我们很希望AI可以赋能,来提升工作效率。”谢红宁说。


    李安华表示,不同超声医生的扫查手法有所不同,采集图像的质量也会参差不齐,而一款优秀的AI产品,除了要能够帮助医生进行辅助诊断外,还可以助力超声图像的质控,建立图像采集统一标准。具体到医院端,AI超声有两大应用场景,一是在医院质量控制上,AI辅助可以起到监督作用,以产前超声为例,按照国家标准,中孕期B超筛查要留取30多个标准切面,而AI超声可以判断这些切面是否标准;二是可以解决基层优质资源短缺的难题,帮助高资历医生培养年轻医生。


    “当下大医院的‘虹吸效应’依旧存在,许多乡镇培养出来的超声医生很容易被上一级医院调走,导致乡镇很难留住人才,如何通过AI医疗来解决基层人才的缺口也显得至关重要。”李安华说。


    目前仍有企业尝试在AI超声领域进行破局。


    如刚刚过去的7月,在广东省医学会第六次产前诊断学学术会议上,广州爱孕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内的全国多家三甲医疗机构以及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耗时5年共同研发的超声AI智能化系统“爱孕智声”正式对外亮相。在实现实时同步分析结果方面,该系统已有所突破。


    “就好像给超声医生准备了一个导航助理,全程可以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方式提醒超声医生关注检查流程规范化以及异常情况。关于这款产品的定位,在面向高年资医生群体方面,希望可以帮助他们减少一些重复性劳动,释放出时间来去做创造性和决策性工作;面向年轻医生群体方面,也希望可以起到质控培养作用,帮助他们减少漏诊、误诊概率。”广州爱孕记创始人兼CEO、博士汪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汪南也表示,AI超声要实现实时同步分析的功能,在开发过程中确实困难重重。“目前能开发出算法的人才主要集中在海外,而这些算法更多是用于自然图像的识别,如果要应用到超声领域,必须对底层的算法做大量的编译优化工作,让其适应应用场景属性,并且编译完成后也需要进行大量测试,最后形成自己的算法,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资源等。”


    上述这款产品目前获批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属于第二类,可以在医院进行销售,但要实现更高难度的功能,仍需要获得第三类注册证。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今年8月份,爱孕智声产品在河南和安徽的三甲医院也完成了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首例入组。


    李安华表示,目前超声AI要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仍要解决如何提高产品成熟度以及谁来付费这两大问题。


    “我们也正在探索开发不同定位的服务和产品,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诉求。”汪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纵观目前AI医学影像行业的发展,虽然还处于价值实践期,但前景依旧被市场看好。


    头豹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AI医学影像主要应用于医疗健康市场和大健康市场场景中,根据这两个主要场景预计,中国AI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8.2亿元增至2025年的1376亿元,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02.4%。


    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崟表示,在国家政策以及市场需求共同推动下,在图像识别辅助诊断这一热门赛道上,预计仍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企业以及产品。

    2022-08-15
  • 中国人均住房10年增加10.7平方米,哪里提升空间大?

    日前,一则“专家称中国住房还是不够”的消息冲上热搜。那么中国目前的人均住房面积如何?哪些地方的缺口还比较大?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详细披露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分项数据。数据显示,我国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76平方米,比2010年(31.06平方米)增加10.7平方米,增幅高达34.45%。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对第一财经分析,从这个数据来看,近十年我国人均居住面积有很大幅度的一个提升,这也是近十年来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增量较大的一个结果。但在这个基础上,区域之间的分化表现依然十分明显,


    分城乡来看,数据显示,乡村地区家庭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2010年的31.73平方米上升到2020年的46.8平方米,十年间增加了15.07平方米,增幅为47.5%。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大幅提升,一方面是随着经济发展,近年来农村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另一方面也跟城镇化、人口流动有关,大量人口流入到城市,农村的房子住的人少,人均住房面积也随之提升。


    镇一级(按照统计上的城乡划分,镇是指经批准设立的建制镇的镇区。在镇一级人口中,县城是最主要的部分)人均住房面积从2010年的32.03平方米,上升至2020年的42.29平方米,十年间增加了10.26平方米,增幅为32%。


    相比之下,城市家庭户人均住房面积从2010年的29.15平方米,上升至2020年的36.52平方米,十年间增加了7.37平方米,增幅为25.2%。可见,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增量和增幅不仅远小于乡村和镇一级,而且也大幅低于平均水平。


    分省份来看,各地之间近十年来的增量差异也很大。从31个省份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变化来看,有7个省份十年来人均住房面积增量超过了10平方米,分别是西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山西和贵州,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相比之下,十年来,有7个省份的城市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增量低于6平方米,分别是广东、重庆、山东、上海、福建、北京和浙江,主要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其中,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增量最低,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十年来仅增加了3.22平方米。


    张波说,广东、浙江等地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增量少,与这些地方流入人口多,近十年人口增量多有关。包括广东的深圳、广州、东莞、佛山,浙江的杭州、宁波等地人口流入排名都位居全国前列,但由于在供给层面没有满足人口快速流入带来的需求增加,因此人均住房面积提升相对会慢一些。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0年,广东全省常住人口增加2170.94万人,增长20.81%,广东增量占全国增量的30%。全省常住人口中,外省流入人口(半年以上)达2962.21万人,比2010年增加812.34万人,年均增长3.26%,流入的人口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广东之后,浙江十年增量也超过1000万人,达到1014.07万人。其中,十年来,杭州人口猛增324万人,年均增量达32.4万人。


    流动人口多,也意味着租房的人多,而很多人租的房子面积不会太大。这也导致人均住房面积会比较小。


    张波说,人口流动之外,人均住房面积跟不同区域房价以及房价的承受力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地,房价比较高,在总房价偏高的情况下,居民买房时可能更倾向于追求功能性,而牺牲掉舒适度。


    比如,目前在广州等地的新房市场,90多平方米的三房两卫户型、80平方米左右的三房一卫户型越来越多,很多四房两卫户型面积也只有110到120平方米左右,房间多,但面积小,对功能性的追求也会导致居人均住面积提升相对比较有限。


    张波说,前些年有不少人返乡置业,在三四线城市或者老家附近买房,但他们自己并没有去住,而是给父母住或者空着,这无形之中扩大了家乡所在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而在实际工作所在的城市,比如珠三角等地,并没有买房,因此沿海这些地方的人均住房面积提升也比较有限。


    张波认为,总体来看,在人口大量流入的地区,比如广东的广州、深圳等地,未来住房增量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从未来的发展来看,这些地方的住房需求,不只是通过商品房市场来满足,也需要通过发展住房租赁来满足,通过各种方式多措并举、多渠道满足新市民的居住需求。

    2022-08-12
  • 四部门采取综合措施遏制“天价”月饼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10日表示,围绕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商务部门近期将认真组织做好市场巡查和监测,全面了解市场动态,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移交违法违规行为线索。市场监管部门将以生产企业、高端酒店饭店、电商平台为重点开展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一律从严查处。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近年来,月饼市场总体规范有序,但仍有个别企业以多种方式炒作月饼价格,“天价”问题仍然存在,且有反弹迹象,不仅背离了传统文化本源,也助长了奢靡浪费,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


    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针对“天价”月饼暴露的突出问题,在坚持月饼价格由市场形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企业守法经营、合理定价,促进月饼行业健康发展。

    2022-08-11
  • 上半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营收12.95万亿元

    原标题:上半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营收12.95万亿元(新数据新看点)

    全年有望实现平稳增长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9日发布2022年上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95万亿元,同比增长5.44%。6月份,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达14.73%,增幅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外贸出口稳步增长。上半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5113.6亿美元,同比增长3.99%。其中出口总额3441.2亿美元,同比增长10.41%。汽车、工程机械等产品表现突出,上半年汽车整车出口超过120万台,同比增长41.4%。

    部分行业表现亮眼。上半年,机械工业非汽车行业实现营业收入8.84万亿元,同比增长10.29%,高于机械工业平均增速4.8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5238.76亿元,同比增长4.17%,高于机械工业平均增速9.97个百分点。

    绿色转型实现突破。上半年,机械工业为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供应系统提供绿色动力。东方电气集团自主研制的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哈电集团自主研制的荒沟4号抽水蓄能机组相继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国抽水蓄能机组设计、制造和安装质量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表示,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落地显效,机械工业全年有望实现平稳增长,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增速将达到年初预期值,利润总水平与上年基本持平,进出口贸易总体保持稳定。

    2022-08-10
  • 国际油价跌至半年来最低 国内油价今日或迎“四连跌”

    中新网8月9日电(中新财经葛成)随着国际油价上演“过山车”行情,国内油价在经历了“四连涨”后,有望迎来“四连跌”行情。


    8月9日24时,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开启,机构预测本轮成品油价格将呈现下跌行情,迎来年内的第五次下调。





    8月8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加油站内价格显示:92号汽油每升为8.54元;95号汽油每升为9.09元。中新财经葛成摄


    8月8日,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加油站内价格显示:92号汽油每升为8.54元;95号为9.09元。中新财经葛成摄


    在本轮计价周期内,国际油价曾跌至半年来最低水平,回吐自俄乌冲突以来所有涨幅。8月4日,美国WTI原油期货结算价下跌2.34%,报每桶88.54美元,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下跌2.75%,报每桶94.12美元。8月8日,布油开盘后继续下跌,截至发稿时,报每桶93.42美元,距离每桶90美元关口仅一步之遥。


    受国际原油价格震荡走低影响,机构测算,截至8月8日,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第九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每桶99.38美元,变化率为-1.64%,预计国内汽油、柴油下调幅度为每吨110元,折合汽油、柴油每升下调0.08元左右。


    在金联创成品油分析师韩政己看来,近期,国际油价整体呈现区间震荡的走势,投资者继续保持观望,国际原油在经历此前下跌后已经位于2月初以来的低点。当前,市场对经济衰退前景的忧虑情绪升温,投资者担心这将严重冲击能源需求增长前景。


    不过,韩政己也表示,供应面对油价的支撑仍然存在,特别是在OPEC+仅小幅增产后,OPEC(欧佩克)难以增产的问题再度被投资者关注。此外,随着伊核谈判重启,美伊关系也越发值得注意。








    2022年国内成品油历次价格调整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


    “国际油价下跌是由政治、经济和金融这三点因素叠加造成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董秀成在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表示,“经济衰退时候,能源消费需求会趋弱。”因此他认为,后续国际油价还存在下跌空间。(完)

    2022-08-09
  • 加班熬夜是常态,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怎样兜牢?

    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怎样兜牢【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高加班熬夜是常态】


    调查动机


    近日,22岁女生徐某某在浙江省杭州市从事直播运营工作因连续加班突发疾病去世,相关新闻冲上热搜,引发公众对于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的普遍关注。


    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迅速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新业态劳动者越来越多,比如主播、代驾员、网约车司机、送餐员等。他们目前的生存状态和工作环境如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围绕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度调查。





    □本报记者陈磊


    □本报实习生周于卜


    17时开始直播,24时下播;次日6时至9时,加一次直播;当日12时开始接着拍摄短视频、直播,直到21时下播。结束将近一天一夜的直播工作后,今年22岁、刚参加工作半年的李婷婷(化名)发出感慨:“活着真好。”


    李婷婷毕业于浙江省一所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今年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进入直播行业,工作内容包括拍视频、选品、上播、复盘等,熬夜加班是常态,“比较赚钱,养活自己没问题,但公司根据直播时间计算薪酬,不干就没有收入”。


    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迅速发展,像李婷婷这样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人越来越多,比如主播、代驾员、网约车司机、送餐员等,他们被称为“新业态劳动者”。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访多名新业态劳动者发现,受访者每日工作时间大多超过10小时。根据公开信息,新业态劳动者“工作致死”事件时有发生。


    多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随着《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发布,将具有劳动关系和不完全劳动关系的新业态劳动者纳入法律保护范畴,在社会政策上已经得以明确,未来亟须在此政策框架下建立符合数字时代的工时制度。


    受访专家建议,根据是否具有劳动关系进行分类治理是基本方向,重点在于建立针对不完全劳动关系的新业态劳动者的工时制度,比如为新业态劳动者引入工时账户制度,以解决劳动者随时上线下线、为多平台工作的量化计算问题。同时,加快制定劳动基准法,建立强制性的工作时长限制制度。更重要的是,尽快建立新业态劳动者劳动报酬合理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劳动报酬水平。


    加班熬夜比较普遍


    遇到大促全天直播


    李婷婷的日常工作是直播卖女装。每天的直播时间,少则4小时,多则10小时。直播之前需要拍摄相关商品的短视频,每次拍摄需要三四个小时,直播时播放短视频以吸引流量。她一般在下午开始直播,下播后复盘直播,同时选第二天的商品,回到家已经是次日两三点了。


    7月中旬,李婷婷经历了一次将近一天一夜的直播。那天,公司安排她直播7个小时,夜里12点下播,到家已是凌晨两点。刚到家,公司负责排班的同事给她发信息,通知她早上6点到9点加一次直播。考虑到时间太紧,她本打算拒绝,可对方说实在安排不开,她只好答应。


    为了节约时间,她不卸妆、不睡觉,带妆等到清晨5点多赶往公司直播。上午的直播结束,休息一小时后,她于当日12点开始拍视频,持续到下午,接着是10小时的直播。


    “我的脚腕受过伤、心脏也不太好,长时间站立直播挑战了我的身体极限,到晚上9点多已经意识迷糊、身体不听使唤,全靠搭班同事完成直播。”当天结束直播后,李婷婷等不及复盘就回家了。


    前不久,同为22岁的女生徐某某在浙江省杭州市从事直播运营工作因连续加班突发疾病去世事件发生后,李婷婷收到了很多朋友发来的信息,让她注意身体。但她明白,从事直播工作,肯定需要熬夜加班,因为消费者能够闲下来看直播的时间,大多是在晚上;此外,她所在公司计算主播的报酬标准之一是直播时间。


    李婷婷的经历并非个例。有直播从业者称:“介绍完最后一款商品、关掉直播后,时间已经过了零点,我累瘫在了椅子上。”


    记者采访的多位直播从业者说,她们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连续加班熬夜比较普遍,在大型购物节期间(如“6·18”“双11”)会进行“日不落”直播,即24小时不间断直播。


    这样的工作状态让她们经常感觉吃不消,有的从业者甚至因此萌生去意,准备退出直播行业。


    执行力度有待增强


    新业态工时缺规范


    除了直播行业从业者,其他新业态从业人员同样处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的状态。


    今年39岁的郑乐(化名)在北京开网约车,已经有多年的从业经历。他最初选择开网约车的想法很简单,“时间自由,赚得多”。


    然而,当他真正进入这个行业后发现自己错了,“基本上每天早上8点半出车,晚上12点左右才能回家休息,只要一睁开眼就在工作”。


    作为一名网约车司机,郑乐最多的一天接到过50单,按照平台规定,每一单平台抽成20%。他平均每个月挣两万元左右,扣掉租车等费用后到手1万多元。


    郑乐与其他网约车司机交流后发现,大家的日程都很相似:每天早上8点准备接单,之后保持接单跑车的节奏,直到晚上七八点赶下班晚高峰接单。之后,少数司机选择结束一天的工作,但多数司机会继续工作两三个小时。“没办法,要想挣到钱,就只能花更多时间跑更多的单。”郑乐说。


    陈兰开(化名)今年40多岁,自2017年开始在北京专职从事代驾服务。


    他一般下午5点左右上线接单,接单高峰期是晚上10点至12点,之后陆陆续续一直干到次日早上四五点钟回家休息,“我的工作时间只能跟着客人的需要走,客人晚上喝完酒叫代驾,我把客人安全送回家。要想多挣钱,就要多接单”。


    李婷婷、郑乐、陈兰开等人的背后,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数千万名新业态劳动者。对他们来说,每日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加班熬夜已经成为常态。


    “随着平台经济迅速发展,新业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长,这个群体普遍存在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高等问题。劳动者长期处于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模式中,一定会导致身体负荷过高,给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影响。”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保全说。


    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沈建峰看来,新业态劳动者多通过平台等进行工作,在线时间比较灵活,其工作时间计算很难通过既有的按时上下班的工时计算规则来完成,需要进行专门的制度设计。另外,工时计算还涉及工资标准问题,这会进一步增加制度设计的难度。


    对于不少新业态劳动者超时限工作现象,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室副主任王天玉认为,需要从两个方面去看待: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构成劳动关系,则适用于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法律法规对工时制度已经作出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劳动法执行力度不够,对于这种违反劳动法律的行为,缺乏强有力的执行手段。


    “对于没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如网约车司机、代驾司机等,其能够自主决定是否工作、何时工作以及何地工作;其通过平台获得收入,与平台之间形成经济从属性,并且因‘平台积分’而必须受制于平台规则。针对他们的工时制度等,我国尚未构建起与新业态相适应的法律制度。”王天玉说。


    建立工时账户制度


    提高计量任务单价


    2021年7月,人社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提出,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企业应当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指导企业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合理确定企业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随着《指导意见》的发布,将具有劳动关系和不完全劳动关系的新业态劳动者纳入法律保护范畴,在社会政策上已经得以明确。但在《指导意见》框架下,同样需要以新业态劳动者是否与相关企业建立劳动关系为标准,进行分类施策。


    在沈建峰看来,未来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哪些劳动法规则可以适用于不完全劳动者,已有的劳动法制度如何适应数字时代用工模式等。


    王天玉的观点是,要完善劳动法律,确立工作时间总时数的底线,同时建立适应互联网时代工作灵活性的工作时间调配制度。


    “劳动法可以考虑设定每月或每季度的加班上限,取代现有的每周加班上限规定,并可在列举特殊情况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加班上限,以便适应数字时代工作灵活化的趋势。”王天玉说,与之相配套,应当大幅度提高违反工作时间基准的法律责任,让劳动法律具有强制执行力。


    针对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情形,受访专家建议尽快补齐法律法规和规范的短板。


    “在规范层面上,法律法规规章应进一步对不合理的工作时间以及不合理的用工模式进行规范,尤其是出台一些规范灵活就业群体用工模式的规定。”杨保全说。


    沈建峰提出,就工时而言,作为计算工作量、平衡劳动者工作与生活的重要制度,应当适用于平台劳动者。此处的难题在于,平台劳动者的工作时间通过上线下线来确定,经常处于不确定状态,而且上线和实际工作有时并不同步,同时还可能存在为多家平台同时或者接续工作的情况,这些都意味着不能通过传统工时计算方式来进行平台用工的工时制度设计。


    “未来可以考虑为平台劳动者引入工时账户制度,以解决随时上下线、为多平台工作等带来的过度劳动问题。当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劳动者观念的改变是该制度实施更基础性的条件。”沈建峰称。


    在王天玉看来,应探索基于经济从属性的任务计量型劳动基准,控制承揽任务单价、连续性和总量,建立算法知情与集体同意规则,在劳动基准立法中采取“独立专章”的制度建构路径。


    “可以建立任务计量型劳动基准制度,在从业者灵活就业总时长无法直接控制的前提下,大型平台可以通过任务连续性和总量的控制来限制劳动机会,防止过度劳动。通过一定程序确定劳动者的任务单价并经公示后,便于从业者计算实现收入预期目标的每日工作时长,进而在整体上实现行业工作时间均值维持在一个合理区间。与此同时,必须把劳动者的计量任务单价向上调整,在劳动者任务单价提高、总体报酬同步提高的情况下,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则会缩短。”王天玉说。


    外部的监管也必不可少。杨保全认为,从业者的权益有赖于从各方面进行保障。在执法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肩负起监督管理职责,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级别和强度的监管机制,加强预警机制,制定常态化、不定期的检查机制。及时查处侵害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平台企业,对严重违法案件予以公布。


    杨保全建议,有关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从各方面保障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督促企业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加强治理拖欠劳动报酬、违法超时加班等突出问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各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工作协同,将保障劳动者权益纳入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建立平台企业用工情况报告制度,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联合激励惩戒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司法解释。”杨保全对记者说。

    2022-08-08
  • 近90万人报名,这届年轻人为何爱考“社工”?

    中新网北京8月5日电(刘欢)近日,民政部表示,全国已发布8.2万个城市社区专职工作岗位,全部面向高校毕业生开放,其中2.5万个岗位专门招聘高校毕业生。此外,今年6月,近90万人报考全国社工职业资格考试,创下历史新高。


    社工是一群什么样的工作者?他们的工作为何日益重要?





    资料图:求职者在会场寻觅工作岗位。中新社记者武俊杰摄


    73万名专业社工,社区工作不是鸡毛蒜皮


    李橘是今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的本科生,7月入职南京市某社区居委会,负责居民社保方面的工作。


    原本,李橘以为社区工作就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而到了工作岗位才发现情况有所不同。


    “其实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对于政策条例,我从前更多是从制定的层面去思考,现在的工作让我了解到基层如何具体执行、传达,”李橘认为,为居民办理就业困难认定、社保补贴等日常工作,补充了在学校的课程内容,“从具体操作层面学习到了一个新视角,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此外,在4月26日召开的民政部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副司长孟志强表示,目前全国已有73.7万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


    据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网站介绍,社工的日常工作需要针对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济困等方面运用个案、行政等专业方法,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主要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目前涉及到公共健康服务、妇女社会工作、儿童福利工作等领域。”华图教育研究院社工项目专家欧海介绍道,社工的工作涵盖社会生活很多方面,从社会救助到儿童保护,从社区建设到疫情防控等等,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8.2万个社区专职岗位向高校毕业生开放


    从前,在社会大众的印象中,在居委会工作的社工往往是左臂带着红袖标的中老年人。但现如今,社工岗位上出现了更多年轻的身影。据统计,在城市社区工作者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占到了35%。


    新闻学毕业的林晚曾经从事电视传媒工作,为了照顾家庭而辞职,在34岁时考上了北京一个居委会的社工岗位,彼时的她还是全单位年龄最小的员工。两年后的今天,她惊讶地发现单位新入职的社工年龄越来越小,自己已经是95后社工的“老大姐”。


    提及招聘年轻社工,她说:“单位前两年还好,没有招很多,今年明显扩招了,我们街道就招了30来个。”


    在7月26日召开的民政部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共发布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位8.2万个,全部面向高校毕业生开放,其中2.5万个岗位专门招聘高校毕业生。


    在社区工作领域工作7年的资深人士表示,随着社区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于年轻的社工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现在社区工作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像网格员、上门服务和沟通,年纪大的人做起来比较费力,而年轻人工作热情高,这些现在都是他们来做。”


    今年近90万人考证,社工专业门槛越来越高


    因为影视剧的演绎,基层社工往往是处理居民生活问题,让观众认为社工不需要专业知识、就业更没有门槛。


    事实上,我国在2006年就已印发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相关通知文件,对社工职业水平和能力进行专业考核和鉴定。


    据了解,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考试分为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考核,内容涉及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伦理等社会学、管理学理论,题型有考察社会工作能力、事务的主客观题。


    2021年10月,林晚拿到了社会工作师的职业资格证。对于考试,她坦言:“挺难考的。”


    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像林晚一样考取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按照民政部的介绍,自2019年以来,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以每年10余万人的数量逐年大幅递增。而专家表示今年大约89万人报考,再创历史新高。


    欧海分析,考生主要分为两类人,一类是社工专业的学生,另一个类是从事社会工作的在职人员,“现在越来越多的岗位专业化和细分化,例如医疗社工,因此很多岗位需要专业的资格认证。”


    然而,社工考试的升温却并不代表社区能够成功吸纳更多人才。不少受访者表示,鉴于一些基层工作事务繁杂、薪酬待遇偏低等问题,不少年轻人对社工岗位仍持观望态度。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关冬生在走访十多个街道社区时发现,招不到专业人才已经成为社区工作的难点。


    他认为,社区在招录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细化工作需要的专业方向,同时关注工作者的薪酬与工作时长问题,“要把招聘的宣传工作做细,分析清楚什么样的人才适合来社区,在招录进来之后还要关注他们能否适应环境以及心理成长问题。”(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橘”“林晚”为化名)(完)

    2022-08-05
  • 新职业如何激活新动力——访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丁赛尔

    网约配送员、直播销售员、电子竞技员、短视频博主……随着线上经济迅速发展,一批紧跟互联网发展进程的新职业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入职。在人社部发布的新职业中,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互联网营销师、信息安全测试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等新职业,反映出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类网络新职业、数字化新职业正在不断涌现。如何看待网络新职业的社会意义?如何保障网络新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对此,记者专访了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丁赛尔。





    新职业如何激活新动力


    浙江诸暨数字化车间助力企业现代化。新华社发


    记者:哪些因素催生了这些网络新职业的蓬勃发展?


    丁赛尔:首先,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进步、社会分工的深化促使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推动新旧职业不断更替,使得网约配送员等网络新职业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第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消费意愿不断增强,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观念更加个性化、多元化和品质化。生活模式改变、生活节奏加快、新需求增长,催生了各类网络新职业出现。第三,近年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用工模式和就业方式也正在经历重塑,变得更加灵活并具有更多可选择性。从企业层面看,数字技术创新促使企业组织网络化、扁平化,用工模式多元化,催生了大量灵活用工方式;从劳动者个人角度看,就业渠道增加,工作时间和方式更加灵活,有助于实现工作生活的平衡。第四,国家政策的鼓励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网络新职业的发展。一方面,国家陆续发布网络新职业,对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提高职业教育培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作为就业的新增长点和“蓄水池”,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网络新职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第五,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推动了网络新职业等相对灵活就业方式的规模性增长。


    记者:某机构发布的《青年新职业指南》调查结果显示,76%的18-35岁年轻人愿意尝试新职业或已从事新职业。网络新职业为何对青年人具有较大吸引力?


    丁赛尔:网络新职业之所以称之为“新”,是相对于传统雇佣模式下的职业而言的。网络新职业满足了当代青年人择业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对青年人具有较大吸引力。首先,借助互联网赋能,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尤其是青年人喜欢从事灵活自由的工作,他们不囿于传统的就业观念,重视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工作岗位。多项调查显示,弹性的工作时间、管理宽松的工作场所、兴趣爱好选择是青年选择网络新职业的主要原因。其次,一些网络新职业入行要求相对简单,收入相对较高,对于社会经验和技能水平相对缺乏的青年而言是较好的工作选择。青年选择新职业一方面是看好其行业前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锻炼自己,为以后的创业就业储备社会经验。此外,网络新职业为青年人兼顾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可能,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通过有效统筹管理时间,发挥多个兴趣爱好,成为“斜杠”青年,在获得更多收入和工作经验的同时照顾家庭需求。


    记者:新职业不仅成为就业的“蓄水池”,也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如何看待网络新职业的社会意义?


    丁赛尔:网络新职业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对缓解我国就业问题、畅通双循环格局、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快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下,稳就业保民生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工作重点。一些新产业、新模式的发展推动着新职业大量涌现,产生巨大用工需求。作为就业的新增长点和蓄水池,新职业对于我国稳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今年我国就业形势面临较大压力,即高校毕业生规模突破千万人,创历史新高。规范发展具有青年吸引力的网络新职业对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缓解青年就业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网络新职业不仅打开了新的就业空间,也引领着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网络新职业有助于人们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下拥有更多可选择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品质,增加新的生活体验。许多新职业给从业人员带来更加优厚的薪酬,这也有助于劳动者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追求。


    记者:作为新兴事物,网络新职业也存在人才供需不平衡、入行门槛待规范、职业发展前景不清晰等问题。确保网络新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引导和保障?


    丁赛尔:面对诸多问题和不足,还需要在以下方面作出引导和保障:一是秉持促进和规范并举的原则,在鼓励支持新职业发展的同时,要严格制定行业规范,为新职业发展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二是及时审定新职业,建立新职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新职业标准开发进程,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三是优化新职业政策,保障劳动者权益,针对新职业灵活多样的特征,聚焦突出问题,及时跟上研究,在变化中不断完善新职业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法律体系,切实解决新职业从业者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其职业能动性和创造性;四是重视推进职业教育,积极引导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推动企业重视新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明确其职业发展路径;五是加强宣传引导,增强企业和劳动者的法治观念。引导新职业从业者提升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帮助企业健全制度,规范用工行为,构建企业和从业者共商共建的良好局面。

    2022-08-04
  • 有经验、技能 职业本科教育前景广阔生机勃勃

    自2019年起,教育部分批批准32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今年,首届职业本科生学成毕业了。他们得到社会认可,去向多元,也折射出我国职业本科教育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





    开发微信小程序、调试动作捕捉传感器、优化算法……虽然前不久才正式入职南京一家康复医疗科技公司,但唐钱进已对各种代码和软件驾轻就熟。由于工作能力出众,他提前2个月结束试用期,转正后月薪达到了1.3万元。这对于南京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特别是首届职业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首届职业本科毕业生的身份,让唐钱进拥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和对业界发展动态的充分了解,这让他在职场如鱼得水。


    今年7月,和唐钱进一样的903名职业本科毕业生,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南工)毕业,拿到了我国首批职业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公办职业本科院校,同学们是我国第一届职业教育本科毕业生。经过多年探索创新和突破发展,今年,第一届职业本科生终于学成毕业了。”前不久,在南工的毕业典礼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感概道。


    自2019年起,教育部分批批准32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广东工商职业大学、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等高校今年也迎来了首批职业本科毕业生。


    这批职业本科毕业生备受关注。他们频频出现在大型国企、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录用名单中,不少职业本科毕业生手握数份企业的录用通知书,有的还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他们得到社会认可,去向多元,也折射出我国职业本科教育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


    积极实践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


    大约10天的时间,用计算机编程语言重构一套可在手机、电脑端顺畅运行的新医学资料管理系统。这是唐钱进在公司实习后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


    一边实习、实训,一边参加各种大学生竞赛,一边学习名校计算机课程,是唐钱进大学生活的“三部曲”。


    进入求职季,唐钱进先后收到多家公司的录用通知书。“这些公司看重的应该是我大学期间的项目开发经验。”他表示。


    唐钱进专科和本科均就读于南工。在专科期间,他参加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得了全国三等奖。在本科期间,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他设计的运用可识别触摸手势来对手机进行远程操作的系统,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南工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王新龙已经入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南京线路器材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制造工程师。“本科期间所学的机械原理等理论基础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画图软件,再加上仿真实践课,让我受益匪浅。”王新龙说。


    “希望同学们在坚定技术技能自信中实践知行合一。”南工党委书记吴学敏对首届职业本科毕业生如是说。


    在吴学敏看来,职业本科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能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复杂技术问题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课程改革让学生接触产业前沿


    南工自动化技术与应用专业2018班学生钟宇,用“很充实”形容入职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后的状态。“现在的工作节奏很快,但技术上手并不难。”在钟宇看来,学校每学期的实训课,让他提前学会了如何在实践中求真知。


    “记得在工业控制综合实训课上,老师让我们独立尝试用手机或云平台控制电机。那段时间,每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老师都会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可是面对具体的困难,则需要我们自己一步步做实验,解决问题。我们4个同学用2周的时间完成了这个任务,提高了自学和动手能力,这也为我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打下基础。”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职业本科教育不是专科职业教育的‘加长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是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各项能力要求,相应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材、教学计划也要改变。”吴学敏说。


    南工教务处处长王红军补充:“如果说专科人才能够执行技术路线、工作方案就行,那职业本科人才就得具备工艺和方案的设计能力。”他介绍,学校紧紧瞄准产业高端、高端产业,升级、调整、拓展专业布局。例如,机械制造专业专科侧重机械加工的学习,本科则注重精密加工和复杂表面加工技术技能的培训。


    唐钱进庆幸自己赶上了学院的教学改革。“本科第一年,学院开设了大数据、移动应用开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4个专业方向,我选择了软件移动开发,除了《高等数学》《概率论》等基础课程,学院还开设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等专业课。每节课结束,老师都会布置算法的实验题,让我们编写代码,把自己的设计过程录成视频提交。”


    此外,学校还请了几位曾在企业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老师,为同学们讲授企业目前最前沿、最主流的开发技术。老师每周都会让同学们用这些技术独立设计软件,“这个过程让我学会衡量软件的应用价值,培养起了软件工程化的思维,这一年的学习让我很享受。”唐钱进表示。


    职业本科教育三年来渐入人心


    自2014年首次在国家规范性文件中提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到今年迎来首批职业教育本科生。首届职业本科生能否得到用人单位认可?


    南京一家业内知名通讯公司今年录用了两名南工职业本科毕业生,该公司招聘经理表示:“他们对于应用技能和行业发展的理解较深,自我认知和职业发展规划也更清晰,稳定性更强。”


    南京誉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软件无线电技术开发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部部长蔡琎回忆起不久前的招聘情景,“面试现场,专业老师指导学生按照图纸操作,完成磁环电感制作、微带切割、吸波材料塑形等工序。”他表示,通过这个过程他们观察发现,职业本科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职业本科教育发展3年,是否赢得了更多考生和家长的认可?南工招生与就业处处长练飞提供的一组数据可以管中窥豹。


    “今年,学校普通高考本科计划增加到3005人,比往年增加约2175人。历史科目类的最低录取分数高出江苏省本科录取控制线29分,物理科目类高出56分。”练飞表示,考生和家长对职业本科的疑虑正逐渐打消。


    “以前,家长来咨询职业本科的时候,往往都会问起职业本科的毕业证书与普通本科有什么不同,在考研、考公务员的时候会不会受到歧视。但今年招生时,很多家长更关注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这说明大家对职业本科的认可度提高了。”练飞说。


    随着越来越多的职业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职业本科教育又该如何行稳致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职业本科教育要不断进行内涵转型,在课程内容、培养模式、生源定位、就业定位等方面面向市场、满足市场需求。”储朝晖强调的面向市场,指的是要更注重与市场、行业、企业的密切互动,要根据产业瞬息万变的走向,不断调整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储备。


    “不同于普通本科,职业本科教育应该结合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产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形成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拓宽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储朝晖说。

    2022-08-02
  • 爱岗敬业 科研报国 他为改良热带作物攻关种业“芯片”

    近年来,海南省坚定不移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大力发展“四大主导产业”,精心培育“三大未来产业”,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形成结构更合理、支撑更稳固、竞争力更强、效益更好的现代产业体系。


    未来,海南将立足国家战略,发挥资源优势,聚焦“专精特新”,以超常规的努力打一场科技创新攻坚战,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热带作物种业创新是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基础,热带作物研究大有可为!”7月27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组学大数据中心主任胡伟研究员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来自陕西的胡伟虽然博士毕业还未满10年,但是其对热带作物基因组与遗传改良的研究时间全部加起来差不多快20年了。这期间他始终保持着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和坚守。


    以基因组学技术为基础,绘制热作遗传改良蓝图


    香蕉和木薯作为世界热带地区代表性的两大重要作物,在解决世界粮食危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香蕉和木薯作为我国热带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其种质资源利用和品种改良的空间仍然巨大。


    “种质资源评价利用不足、优异性状形成机理不清和育种技术滞后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乃至全世界香蕉和木薯的高质化生产。”胡伟说,“以香蕉为例,我们要弄清楚香蕉种质资源的本底如何,香蕉是怎么成熟的、是怎么变甜的等科学问题。”


    基础前沿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为了在香蕉、木薯等热带作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胡伟带领科研团队积极主动作为,坚持奋斗在科研一线。“我们为未来绘制了一张以基因组学技术为基础的热带作物遗传改良蓝图。”胡伟带领团队瞄准品种改良的现实需求,探索从根源上解决技术难题。


    以坚定信念和卓越追求,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在团队成员眼中,胡伟是个甘坐冷板凳、主动作为、以身作则、爱岗敬业的好老师、好同事、好领导,是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拼命三郎”。


    正是基于这种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带领的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近年来,胡伟团队构建了香蕉和木薯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和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群体变异图谱,准确鉴定了香蕉和木薯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传播历史,揭示了木薯产量和抗病性平衡的遗传机制,发掘了一批优异基因资源,筛选创制优异遗传材料1000余份,为香蕉和木薯种质资源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胡伟团队获得的一系列基础研究成果,不仅被写成了100余篇论文发表在各学术刊物上,同时还收到了来自农业农村部、海南省的多项科技奖励,为团队未来基于分子设计创制新种质和培育新品种开拓了更为广阔的事业空间。


    胡伟还肩负着两个重任——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海南省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当前,正值南繁硅谷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机遇期,全国各地科研团队汇聚于海南,共同攻关种业“芯片”。


    胡伟告诉记者:“我们团队于2020年10月入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并承担了‘主要南繁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非生物逆境和生物逆境的材料筛选及基因挖掘’等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项目,希望我们能在南繁硅谷建设中发挥作用,实现价值。”

    2022-08-01
  • 通讯:“90后”博士夫妻“乐”开麻辣烫店:追寻青春味道

    “我只是为了追寻青春的味道。”


    31岁的农学博士徐忠山说起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开办麻辣烫店的初衷,用简洁的语言这样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


    “我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寒暑假,一直喜欢家乡吉林的麻辣烫味道。”徐忠山透露,“这次与妻子陈晓晶开店,是在不影响科研、学术的前提下的一次别样经历。”


    “某种意义上也能在这家店里,用所学专业写出更具生活化的学术专著。”徐忠山笑言。


    28日上午,坐在自家100多平方米的麻辣烫店内,徐忠山云淡风轻地对记者说,开业一个多月以来,店内的工作已经理顺,“我们基本上不用天天盯着,偶尔来看看即可。”


    去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的这对博士夫妻坦言,“毕业后,我们没有急于找工作,而是顺应时代潮流,开过公司,做过直播等,今年6月14日,在家人的支持下开办了麻辣烫店。”


    与传统的麻辣烫店经营方式颇为不同的地方在于,徐忠山夫妻是通过新媒体平台让外界认识到这家麻辣烫店的,“刚开业时,每天能卖出300多碗,那时特别累,每天腰就像折了一样,后来雇了几名假期工后,才不那么手忙脚乱。”


    回溯开办麻辣烫店一月以来的种种感慨,徐忠山夫妻用“意想不到”四字给予概括。


    徐忠山受访时表示,尽管自己的麻辣烫店事实上可能是最具“学术范儿”的麻辣烫店,但在媒体的报道下,还是有许多人表达了某种不解。


    “事实并非如此,在科研、产品、销售、店面这几个环节中,我们现在做的是最末的一个环节。”徐忠山认为,这对他和爱人所学的专业其实是一种促进。


    “我们所学的专业都能够在这家店里得到体现,其实也是科研的另一种延伸吧。”徐忠山举例表示,“比如客人点的燕麦面,在煮制后口感若有黏的情况,我们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改良农作物及加工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消费者的口感。”


    徐忠山并不认可外界赋予他的“网红”身份,他更不愿意把博士开办麻辣烫这件事大肆宣扬。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他和妻子仍然会将更多精力投入科研上,也不排除到高校教学,“这一切都不矛盾,人生的每种经历都是财富。”


    对于自己所开办的这家麻辣烫店,他希望未来十年能成为当地乃至全国数一数二的品牌,他并不打算放弃自己追寻青春味道这一执念。


    “几年后,这家麻辣烫店也会成为更多‘95后’‘00后’的青春味道。”徐忠山说毕爽朗大笑,一脸阳光。(完)

    2022-07-29
  • 高景气行业成配置主线 市场规模稳步上升

    日前,公募基金2022年二季报披露完毕,各基金二季度资产配置及重仓股浮出水面。从整体来看,在二季度A股市场震荡回暖的背景下,基金市场规模较上季度实现增加,新能源等板块成为公募基金二季度眼中的“香饽饽”,被明显增持。





    市场规模稳步上升


    Wind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达26.66万亿元,较上季度上涨6.71%。除另类投资基金以外,各类型基金规模均有所上涨。其中,债券型基金较上季度上涨9.89%,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规模较上季度分别上涨8.41%和3.69%。同时,二季度公募基金合计盈利超6993亿元,其中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本季度净利润分别为1668亿元、3731亿元。


    同时,公募基金继续保持为A股第一大机构投资者。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股票市值已达5.98万亿元,较上季度上涨8.5%。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较上季度上涨3.05%,达83.37%。


    对于二季度公募基金对股票资产的增持,中航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二季度整体股市回暖,股票型基金纷纷“回血”,带动了基民的申购热情。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国民财富也在不断增长,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的上升正是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增长的缩影。


    “同时,在资管新规背景下,公募基金行业近年来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被动投资、主题基金等亮点频出。可以说,基金行业在供给端的创新和国民理财在需求端的扩容共同推动了公募基金行业的大发展,带动了近些年公募基金总规模的上涨。”邓海清说。


    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策略分析师李求索指出,2022年二季度A股市场先抑后扬,受海外市场波动加大、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二季度初指数有所回调,上证指数一度跌破2900点,4月底至6月底期间,在政策加码和国内局部疫情好转等因素推动下市场逐步回升,成长风格有相对表现,带动了对股票资产的配置。


    值得关注的是,新发债券型基金在二季度明显获得市场青睐,发行规模占二季度公募发行规模之比达67.65%。博时基金的基金经理过钧认为,受益于宽松资金面影响,二季度中国短端利率下行,而长端利率下行趋缓,收益率曲线呈现陡峭形态,期限利差有所扩大,从这个角度来看,债市对疫情后的中国经济复苏抱有更大信心。伴随在二季度部分大市值高流动性转债的上市,市场选择余地进一步增多,也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


    消费板块获得青睐


    从行业配置情况来看,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食品饮料、医药、电子是公募配置最多、超配幅度最大的4个行业。从主动加减仓角度看,二季度公募基金主要在三大方向主动加仓:一是新能源板块,包括光伏、稀有金属、汽车及零部件;二是消费和医药中的少数细分行业,如白酒、中药、医疗服务;三是受益于疫情好转的行业,如航空、旅游休闲等。


    在个股方面,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贵州茅台、宁德时代、隆基绿能、五粮液、泸州老窖、药明康德、山西汾酒、美团、比亚迪、华友钴业,其中公募基金对贵州茅台、宁德时代的持有市值均超千亿元,分别达到1335亿元和1121亿元。


    针对公募基金二季度的调仓,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基金经理萧楠表示,二季度A股市场在宽松的流动性释放下走出较为强劲的反弹,消费行业此前超跌较多,在二季度反弹也较为明显。同时,公募基金在二季度初大幅度配置了新能源整车龙头标的,并在二季度末行业整体估值和预期均处于高位的时候做了减持,整体上弥补了一季度因对整车市场格局判断的偏差造成的损失。


    “二季度以来国内局部疫情散发对部分制造业供应链及消费活动带来一定影响,后续随着疫情改善以及政策加码,相关板块在前期下跌之后也出现明显反弹。其中业绩韧性较强的食品饮料获得明显,高端和次高端白酒龙头获得加仓较多。同时,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业链在二季度仍维持不错的景气度,公募基金进一步加仓电气设备和受政策支持的汽车板块,隆基绿能、比亚迪和晶澳科技的持仓市值上升幅度较大。”李求索认为。


    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市值最高的三大行业依次为:制造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中,制造业相对A股市场高配7.65%,占公募基金股票投资市值比为65.03%,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也体现了公募基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新能源板块持续看好


    展望下半年,多位基金经理普遍认为,A股市场有望呈现震荡向好态势,投资者可以继续关注新能源、消费、周期板块的投资机会,积极寻找基本面扎实的优质公司。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认为,从宏观层面看,盈利预期向好、风险偏好抬升、无风险利率低位,预计A股有望平稳上行。“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二季度大概率是2022年全年盈利底部,下半年盈利增速有望改善。另一方面,在疫情消退和预期好转下风险偏好逐渐提振,稳增长基调下流动性维持宽裕,无风险利率处于低位。”


    广发基金则认为下半年成长相较于价值会占优,小盘相较大盘会占优。光伏、风电、电动车、军工、汽车及零部件等高端制造领域仍是首选。经济的修复和疫情的改善利好消费服务,但弹性相对有限,是次优选择。


    嘉实基金成长风格投资总监姚志鹏表示,立足当下及从中长期角度而言,相对看好新能源产业链的高景气度以及所蕴含的丰富投资线索。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从中长期看,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之一。从产业和技术角度,中国的电动车产业链和技术已经与其他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随着我国政策的引导以及在电动化上的决心,整个产业链相关公司有望继续实现突破。(马春阳)

    2022-07-28

  • 首 页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