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打开手机上的高清地图,在丰宁满族自治县坝上和接坝地区,会看到成片的墨绿色区域,依山就势,呈肋条状分布在山间。这些由森林构成的绿色,便是千松坝林场。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近年来,千松坝林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森林在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作用,探索开展碳汇林建设,利用林业碳汇增量抵消工业排放,走出了一条“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的绿色发展之路。
誓将荒山披绿衣
——碳汇造林让荒山变“金山银山”
千松坝的秋天,是热烈、变幻而壮美的。置身在千松坝林场大滩分场营林区,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松涛阵阵,山林秋色令人沉醉。
很难想象,20多年前这里还是“风沙肆虐、河干井枯”的生态贫瘠之地。改变始于1999年千松坝林场的成立。根据当地实际,千松坝林场创新推行股份制造林、分类管护机制,即当地村、农民和国有林场、牧场出地,千松坝林场负责造林,林木收益按相应比例进行分成。
从2006年开始,千松坝林场正式启动碳汇林建设。项目区位于丰宁大滩镇、小坝子乡,处于京津母亲河——潮河、滦河发源地,是京津水源涵养功能区的核心区,工程设计面积2610.79公顷。
“森林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存储二氧化碳。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称为碳汇。”千松坝林场副场长何树臣指着一旁的林子说,森林是重要的经济资产和环境资产,具有碳汇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就能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远低于工业减排。
当前,减缓气候变化有两大主要途径,一是工业和能源领域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即减排;二是保护修复森林、草原、湿地等,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即固碳。
在建场之初,千松坝林场树无一棵。经过20多年建设,千松坝林场在丰宁坝上和接坝地区累计造林116.09万亩,占辖区国土面积的21.63%,其中人工造林91.09万亩、封山育林24.19万亩,减少荒漠化、沙化面积近150万亩。当地沙尘天气由1999年的年均15天减少到2020年的年均不足3天,空气质量全年实现一级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千松坝林场用森林打造了一个“仓库”,专用于储藏碳,积极开展林业碳汇交易创新实践,探索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利用林业碳汇增量抵消工业排放,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实力。
在一个特定管辖区域内,碳汇交易可以使碳排放权像普通商品一样进入市场,通过相互调剂,确保区域实际排放量不超过限定排放总量,碳排放企业可以来“买碳”,林业碳汇项目业主通过“卖碳”实现创收。2014年,经过监测核证,千松坝林场碳汇造林一期项目第一个监测期内的碳减排量为16万余吨二氧化碳当量。
2014年12月18日,千松坝林场39161.85亩碳汇林的碳配额在北京市环境交易所挂牌上市。当年12月30日,眉州东坡餐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率先以38元/吨的价格购买了1550吨碳排放权指标,以抵消当年门店经营产生的碳排放量,成为全国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第一单,也是我省林业碳汇项目第一单。截至2020年4月,千松坝林场已完成碳汇交易9.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金额共计359万元。
“真是没想到,靠着林子‘呼吸’就能挣钱。”丰宁大滩镇二道河子村党支部书记于万军笑着说,二道河子村7500多亩林地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已取得收益37万多元,“今后我们一定要多种树,多绿化,还要对现存的苗木进行更加周到的管护。”
增添护绿新动力
——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碳汇能力
9月16日大清早,位于丰宁满族自治县鱼儿山镇大河东村一处山坡上,千松坝林场职工正忙着整地、挖穴,为秋季造林做准备。
千松坝林场鱼儿山分场场长怀明学也迎着朝阳驾驶着巡逻车往山上去。途中,怀明学不时停下来,查看道路两旁的树木。
“树种下去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一定要管理好。”每天一大早,怀明学就开始了巡山工作,一边查看树苗的生长情况,防治病虫害,一边看山坡上的牛羊有没有进入树林破坏树苗。
在精心管理下,千松坝林场鱼儿山分场漫山遍野的松树、桦树绿意盎然、生机勃发。“三分种,七分管,树木栽植的养护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怀明学说,今年雨季造林期间,他们栽植了樟子松、云杉、桦树、山杏等树种,加强新造林抚育,建立抚育管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护林员队伍,及时对新造林进行浇水、治虫、施肥、修剪扶正等,苗木栽植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科学研究显示,林木每增长1立方米蓄积量,可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62吨氧气。
增强碳汇能力,必须大面积植树造林。按照计划,今年全省将完成营造林600万亩,其中千松坝林场计划植树造林9万亩。提高森林碳汇仅有“量”的提高还不够,还需要森林生态功能“质”的提升。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切实提高造林绿化质量,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建立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的碳汇能力可得到成倍提升。
多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千松坝林场研究出了符合当地气候、土壤特点的造林新技术,包括新型容器育苗造林技术、不同树种或不同方式的混交造林技术、抗旱保活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应用等。同时,严格执行造林、幼抚、定株、修枝等森林培育作业流程,有针对性地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增添护绿新动力。
针对现有碳汇林资源,千松坝林场采取严格的资源管护措施,建立起林场、乡镇、森林公安、村、生态护林员五级护林防火执法联动体系,强化全员、全区域、全天候“三全”护林、防火、执法管护机制。采用实地踏查、无人机监测、数据对比、科学分析,对全场碳汇林进行普查,清晰全面科学地反映林场碳汇林资源现状。
为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在项目实施中,千松坝林场推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采取林草、林药、林苗等多种模式,在促进森林旅游开发、发展林下经济、把林子纳入公益林补偿上下功夫,把改善环境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
“经过20多年努力,千松坝林场为首都构筑了一道绿色屏障,为京津建成了一座绿色水塔,为国家建造了一座绿色宝库,为百姓建设了一座绿色银行,实现了‘四绿’目标。”千松坝林场场长曹海龙说,千松坝林场将继续秉承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为国家增资源,为百姓拓财源的“四源”使命,全力保护生态资源安全,探索森林经营新路径,持续提升森林固碳能力,推动绿水青山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责任编辑:张淇贺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