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围绕“富强滨州建设,滨城担当什么”这道时代命题,进一步明确了现代化新滨城的发展方位,也凝聚了加快建设新的“六个滨城”的强大合力。全区正以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为主线,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承载区、高品质生活的引领区、高标准工作的示范区,在落实重大战略、“双型”城市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主动担当、争创一流。
今日起,本报刊发“滨城区聚焦高质量发展 打造高品质生活”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滨城区在文化旅游、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做出的探索、取得的成就。
“迷笛”开启时尚滨城的文化“序章”
千里黄河穿越广袤的内陆汇入万顷渤海,在美丽富饶的渤海之滨、黄河之洲,滨城区伫水而立。
一曲厚重的历史长歌,传颂着帝师故里的文化底蕴,一条穿城而过的黄河,孕育着黄河福地的秀美神韵。
正是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澎湃“迷笛”的乐音正开启时尚滨城的“序章”。
作为2021中国滨州黄河文化艺术季项目之一的滨州迷笛音乐节,5月初,将在滨城区北海公园激情上演,3个大型舞台、50支乐队,许巍、丁武、Joyside乐队等摇滚乐坛大咖的到来,将为滨州市民烹制一桌风味独特的文化“盛宴”。
迷笛音乐节历经20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音乐最响亮的品牌之一。之所以下大力气将“迷笛”入驻落户,不仅让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滨城区更具活力,也让广大市民家门口享受到更新颖时尚、更丰富多元、更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
滨城区作为黄河文化、龙山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现有兰家遗址、侯家遗址、杜受田故居、滨州城墙遗址等在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馆藏文物630余件(套)。滨州民间剪纸、东路大鼓、锅子饼制作技艺、燕青拳、程派高式八卦掌等区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9项。曾出秦智谏秦始皇的茅焦、北宋978年状元胡旦、北宋道家高尚真人刘卞功、宋元著名将领攸兴哥等影响较大的历史文化名人13位。
“一门之盛,甲于天下”。曾出现过“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辉煌的杜受田故居,让杜家成为明清500多年里国内罕见的知名家族,可谓当之无愧的滨州第一家族。
近年来,滨城区创新推进城市文化建设,精心打造三条文旅线路,积极拓展五彩文旅板块,以点带线、以线促面,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实现融合发展,以纵向深挖文化积淀、横向开掘自然风光,进一步满足全区人民群众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
北海公园施工紧锣密鼓,为迷笛音乐节上演做着充分准备。十天多天后,这座公园将迎接来自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乐迷,肩负起城市“文化担当”的任务,成为魅力滨城的一扇明亮窗口。
近年来,滨城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水平,已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目前,建有区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区级文化中心——“文化大厦”于今年将建成启用。同时,各乡镇(街道)均建有综合文化站,村居、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也将实现全覆盖。
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滨城区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建立总分馆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构模式。以总分馆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区总馆+乡镇(街道)分馆+村(社区)服务点”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构:以区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进一步充实更新设施设备,在人员居住集中、文化辐射范围广、站舍设备完善的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分馆和服务点,形成以点带面的文化建设发展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在此基础上,滨城区还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大力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实施全民阅读工程,围绕元旦、春节等传统民俗节日以及重大节点,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文艺汇演、夏季广场文化活动等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讴歌新时代新生活。同时,每年“戏曲进乡村”公益演出覆盖到全部行政村(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锣鼓大赛等活动把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送到百姓身边。
为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滨城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民间民俗文化。领子九龙翻身鼓、民间唢呐、双管乐等传统民俗文化让游客在互动性和参与中,亲身体验文化魅力。
目前,杜受田故居传统文化研学游系列活动已逐步向东营、淄博、德州、济南等周边地区辐射,有效扩大了滨城乃至滨州地域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了当地特色旅游产品的内涵,进一步提高滨州杜氏家风家教文化的影响力和4A级景区的知晓率和知名度。去年,由最高检影视中心立项岀品的《杜家大院》剧本杀青,电视剧也预计将于2023年初正式上映。今年,“欢乐过大年,迈向新征程”帝师故里“村晚”在全国“村晚”进行展示,国家公共文化云、央视频等平台进行了播出。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日渐完善,公共文化产品的日益丰富,服务方式和手段的不断创新,让滨城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独具滨城特色的产业群
集经营古玩、字画、珠宝、收藏、文化培训等内容的华天文化博览城;
汇陶瓷、玉石、茶艺、木雕等各类文化项目100余家的黄河民俗文化产业园;
既潜心开发杜受田故居旅游,还进行杜家留世文献、滨州古城相关文学作品整理、滨城文化系列丛书编纂出版以及旅游纪念品研发的滨州凤凰古城文化研究推广中心……
中小文化企业逐渐向园区聚集,滨城区文化产业基本形成了涵盖新闻出版、图书音像、文艺演出、工艺美术、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
滨州剪纸、芝麻酥糖、锅子饼、东路大鼓、九龙翻身、程派高式八卦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各级展览展会展示、电视网络媒体传播,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形成了独具滨城特色的文化产业群。
不仅文化产业在日渐崛起,同样,旅游产业也迎来了全新“升级”。
以杜受田故居、滨州市科技馆为依托,设计国学传承、感恩拜师礼、非遗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打造起中小学生文化研学游线路;
以十里荷塘、黄河之星生态园、西纸坊·黄河古村为核心,串联起黄河沿岸乡村旅游景点,打造起集采摘、观光、自驾、休闲为一体的沿黄休闲自驾游线路。创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讲好黄河故事,传播黄河文化的“滨城实践”;
以怀周祠景区、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为载体打造起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专线……
围绕构建“一心两带三区”的全域旅游发展布局,滨城区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模式,纵向深挖文化积淀,横向开掘自然风光,倾力打造“帝师故里,古韵滨城”和“黄河风情,多彩滨城”两大旅游名片,全区的旅游业发展在提质增效、持续升温中叫响品牌。
为深挖旅游开发资源,滨城区引导文旅企业因地制宜地开发具有鲜明滨城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商品,拓展延伸“收获滨城”采摘季系列活动,并将三河湖韭菜、秦台富硒西瓜、梁才高墨葡萄、杨柳雪油坊树莓、沙河沙于巨峰葡萄等优质农产品纳入滨城特色旅游商品系列。大力发展“旅游+工业”模式,加快推进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丰富以中裕面食、亚光毛巾、秦皇台福哲思蕈菌蘑菇酱、里则玫瑰茶、滨北百草园金银花、缤润康宏金丝皇菊等为代表的工业旅游产品品类。推出“滨城味道”特色旅游餐饮店评选活动,发现舌尖美味,发挥贵苑、银茂、腾达的行业引领示范作用。
目前,滨城区旅游产业已发展形成旅行社及其分支机构115家、A级景区10家、省级旅游强乡镇8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7个。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旅游接待水平显著提高。去年,全区共接待游客328.63万人次,旅游收入24.56亿元,各项指标均居全市前列。旅游产业在扩大就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借力“迷笛”,实现多元文化的碰撞和文旅的深度融合
文化底蕴彰显一座城市的气质和品位,凝聚一座城市的发展活力。城市发展中注入的文化内涵越丰富,荷载的文化附加值越高,竞争力和发展活力就越强。如何创新形式,传播本土文化、聚集旅游人气,是滨城区加快发展的时代命题。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旅游环境中,举办富有创意的节庆活动是城市展现美好形象,也是满足游客体验的诚意之举。滨城区引进“迷笛”,就是一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借力迷笛音乐节,滨州在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又是一次探索和尝试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有益实践。
在迷笛音乐节这场盛会里,不仅是一个让乐迷狂欢的舞台,也是让全国年轻人了解滨城乃至滨州的展台。
坚持与时俱进,在发展中保护、传承文化资源。滨城区将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模式,促进杜氏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黄河风情带,开展系列文化旅游休闲活动,倾力打造“帝师故里·黄河龙珠”文化旅游名片,呈献给全国游客形式多样、体验丰富、内涵深厚的文化享受。
正是伴着“迷笛”激越的音乐旋律,一个更加时尚、更具活力的滨城正阔步迈向现代化大都市。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