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全力推进民族团结工作 籽籽同心 北疆草原盛开和谐花
作者:唐建权  来源:人民公安报  更新时间:2025-02-17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公安局少年警校教官走进辖区小学,和孩子们一起出演安全情景剧、教安全防范技巧、聊生活安全常识,共同演唱歌曲《同心共筑中国梦》。

  在祖国的版图上,内蒙古犹如一匹奔腾的骏马驰骋在祖国北疆,各民族兄弟姐妹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共同呵护“模范自治区”荣誉称号。近年来,内蒙古公安机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维护边疆稳固、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为使命,不断优化警务运行机制,进一步深挖社会潜力,构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党委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明确25项工作任务、30项责任清单,把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纳入年度全区公安工作要点及厅党委重点任务清单、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工作要点长效推动,列为全年政治督察巡察工作重要内容。

  工作中,内蒙古各级公安机关利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民警与各族群众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乌兰牧骑汇演”等系列活动,用中华传统文化浸润各族群众心灵。民警辅警利用炕头会、板凳会等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激发各族群众的爱国热情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去年以来,包头市公安局少年警校以党建联盟机制为统领,在全市各中小学校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在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观念的同时,着力增强广大学生中华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乌拉特后旗的牧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无论草原多辽阔,只要你需要帮助,宝音就会来到你身边。”牧民口中的宝音叫宝音德力格尔,是乌拉特后旗公安局潮格镇派出所教导员。从警以来,在1672平方公里的辖区内,他每年行程超过6万公里,累计走访牧民23万人次,以服务各族群众的实际行动推动民族地区发展。2024年9月,宝音德力格尔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内蒙古公安机关依托“百万警进千万家”“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服务措施,延伸便民渠道,全力为各族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公安改革全过程,通过向全社会提供更加优质、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提升社会福祉,使警民交流更加深入、警民关系更加和谐。”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区各级公安机关持续深化公安改革,通过全面推进“一窗通办”改革,将治安、交管、出入境等高频业务全部下放到派出所,让群众就近“一站式、一扇窗”办理全部业务,有效满足了辖区群众的服务需求。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内蒙古各地公安机关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乌审旗公安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决落实好以即知即调、分流分调、联管联调为主要内容的“三分吸附法”,切实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呼伦贝尔公安机关在“草原110”的基础上,选择综合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牧民群众,建立“蒙古包哨所”“牧民哨兵”。

  不久前,科尔沁右翼前旗公安局察尔森派出所民警把发生草牧场纠纷的两名牧民请到“蒙古包调解室”,并邀请嘎查长、威望高的老党员参加。经过民警和嘎查长们的讲法理、说情理,双方最终握手言和。据介绍,“蒙古包调解室”建立以来,已化解多起矛盾纠纷。如今,“一碗奶茶暖民心、三言两语化纠纷”已成为这里的常态。

  此外,内蒙古公安机关通过挖掘社会潜力,以群防群治常态化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组建“红袖标”治安志愿者,乌兰浩特市组建“红城义警协会”,乌海市乌达区成立“邻里理事会”,构建治安防范铜墙铁壁。


责任编辑:程凯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