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蔡县:牵稳“牛鼻子”念好致富经

    10月12日,走进新蔡县李桥回族镇石庄村柏林肉牛养殖基地,在其中一个饲养棚内,两侧牛栏收拾得干净整洁,约80多头肉牛体格健壮、毛光锃亮,正在悠闲地“享用”早餐——由本地回收的秸秆结合草料精心配比加工制成的饲料。










    “这些牛可是我们村的宝贝,我照顾它们比照顾吃奶粉的小娃娃还上心呢!”基地负责人耿继青手脚不停,他一边熟练冲洗牛食槽,一边向记者介绍。“4月份我们已经出栏了一批牛,将近300头,销了600多万。这80多头牛11月份就能出栏,预计还能挣个100多万。趁着天好,我得赶紧去给牛打草了!”

    李桥回族镇村民大多拥有养牛传统。近年来,为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以肉牛产业提质升级助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新蔡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在李桥回族镇打造以肉牛养殖为主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区。由村委向养殖场入股资金,项目为集体分红,鼓励养殖场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当地群众通过务工、土地流转,秸秆回收增加收入,同时助力解决当地秸秆利用问题。以肉牛养殖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增加村集体收益,助推乡村振兴。

    柏林养殖场就是养殖项目区的龙头企业之一。基地现存栏肉牛500头左右,今年可出栏400余头,远销广东、上海、湖南等地,深受市场欢迎。据基地技术员顾金良介绍,基地里饲养的西门塔尔牛和夏洛来牛都是从新疆“远道而来”,其特点是体型大、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高,耐寒,耐粗饲,不易生病。不仅好养,还利于改良当地牛种。趁着当前牛苗价格有所下降,基地马上还要接回来一批牛犊,养上7~8个月就能出栏,明年收益会更高。


    肉牛的生活环境是决定其繁殖能力的条件之一。柏林基地为肉牛量身打造了圈养区、放养区、饲料加工及储存区、粪污处理区四个功能区。每天“吃过饭”,牛儿们都会在园区的散养区散步、玩耍,强身健体,心情舒畅,肉质大幅提升。特别是对于带崽的母牛来说,良好的环境不易产生应激反应,更加利于小牛的发育和生产。














    基地里的牛每年可以“消化”掉附近3000多亩土地产生的秸秆。前不久,耿继青又在村里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秸秆专门用来回收饲养基地内的牛,初步形成饲养链条。“既能增加收入,也不怕收秸秆不及时让咱的牛‘饿肚子’了!”耿继青说。“计划明年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达到300头母牛,700头育肥牛的存栏量,年出栏肉牛争取突破600头,我们还要建设肉牛产品深加工厂房,开发腌制生牛肉、真空包装熟牛肉等牛肉深加工产品。”


    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通过几年的发展,石庄村的养牛户就已达到20多家,每家存栏20—60头不等,养殖场之间实现了技术共享、资源互通,同时带动60多户群众实现年增收2万元以上。“你们看,项目区又新发展了两家养牛场,存栏有百余头,咱的村集体和群众又能多增加一些收入了。”石庄村委干部祁伟指着柏林养牛场对面的宏虎养牛场介绍。

    截至今年10月,新蔡县肉牛存栏超7万头,出栏超3万头,肉牛养殖结构不断优化、质效持续提升。下一步,新蔡县将加强科学规划布局,因地制宜施策,逐步实现养殖的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不断发挥牛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提振群众养牛致富信心,切实擦亮新蔡肉牛养殖品牌,进一步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念好“牛”字经,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群众收入增加。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10-26
  • 开鲁县“新农人”架起辣椒产业“致富桥”

    “人们常说,货好价就高。目前,我们合作社接货都是根据辣椒的质量和品质来定价的。”眼下,通辽市开鲁县红辣椒陆续进入采摘晾晒加工期,“新农人”张亚玲正在直播间里同乡亲们畅谈辣椒的品质和价格情况,分享辣椒常见病害防治小技巧。

    像这样的直播培训,张亚玲和她的团队每天都会定时开展,直播间日观看人次接近4000。张亚玲通过传授辣椒实用技术,促进更多农户就业增收,助力当地辣椒品质提升。

    据了解,开鲁县种植红干椒已有60多年历史,是我国县域种植红辣椒面积最大的地方,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县域红干椒生产、销售集散地,被誉为“中国红干椒之都”。张亚玲是土生土长的开鲁人,过去以种植红干椒和玉米为生,如何提升辣椒品质?如何让椒农过上好日子?带着这些疑问,2010年张亚玲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做法,从椒农逐渐转型为集技术指导、辣椒收储为一体的辣椒经纪人。

    辣椒经纪人承接上游辣椒种植与下游辣椒终端销售,扮演着中枢桥梁的特殊角色。每年8月至10月,新辣椒大量上市,是辣椒经纪人最忙的时候,收购、烘干、出售都有他们的身影。张亚玲依靠诚信经营,广受客商和椒农的认可。2017年,张亚玲成立了开鲁县江辉红干椒种植合作社,把封闭分散的农业生产和开放的交易市场连接起来,帮助更多农户发家致富。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张亚玲和她的团队通过网络直播,将红干椒从种到收的技术全过程传递到千家万户,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让张亚玲带领的合作社在自治区第六届农村牧区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中脱颖而出,也促进了当地椒农增收。

    “张亚玲总是尽可能地帮我们卖个好价钱,我们从来不愁辣椒卖不出去。在她的技术指导下,我们种的红干椒品质一年比一年好,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开鲁县吉日嘎郎吐镇保和村椒农邢艳龙感激地说。

    张亚玲将开鲁县红干椒卖到了全国各地,年销售量达到2000多吨。她说,自己的事业能有如今的规模,除了得益于辣椒的品质好,更离不开开鲁县发展辣椒产业的决心。

    近年来,开鲁县逐步完善科技体系,编制A级绿色食品红干椒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实现了红干椒高质量标准体系、红干椒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农业高效节水、高垄覆膜技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绿色生态防治等一系列绿色生产体系全覆盖;成为我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级出口红辣椒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辣椒产业十强县;拥有红干椒地方标准体系、生态原产地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双认证”;每年红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其中鲜椒20万亩,干椒40万亩,年均辣椒产量30亿斤,“开鲁红干椒”公共品牌价值达到19.64亿元。

    “咱们开鲁县还有周边旗县有些老年人,虽然腿脚不便,但可以跟着我一块干,掰辣椒把儿,一个月能收入3000多块钱。”张亚玲说道。

    辣椒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5万余人在红辣椒全产业链就业,年劳动力务工收入达3.6亿元。对村里很多中老年人来说,每到辣椒收获的季节,他们都早出晚归、争分夺秒掰辣椒把儿,比着赛干活,谁都不想放弃家门口就能赚钱的机会。红辣椒产业不仅是富民产业,加速了开鲁县乡村振兴的步伐,更是开鲁人民的幸福产业,映红了开鲁人民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今年去青岛参加辣椒世界博览会时,就数我们开鲁县辣椒展厅那块儿是最红红火火的,那一刻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对咱们开鲁县辣椒产业信心十足。”张亚玲言语中透着自豪。

    开鲁县辣椒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像张亚玲一样紧跟时代、不断成长的新型农业人。张亚玲说,“新农人”已经成为她引以为傲的一份职业,一人富不算富,她要带领乡亲们在乡村振兴路上阔步前行。

    “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深度挖掘和开拓辣椒市场,争取让开鲁县辣椒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升,让农民真正富起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助力开鲁县红色产业,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张亚玲说。

    2023-10-25
  • 方城县杨楼镇“党建+基层治理”让乡村振兴“乡风美”

    方城县杨楼镇坚持以“党建+”为抓手,把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全过程各方面,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


    党建筑堡垒,倡新观。杨楼镇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开展“四减四倡”主题活动,提倡党员减名堂、减范围、减钱数、减品类,倡新礼、倡新风、倡新式、倡新观,各行政村基层党支部积极倡导、带头实施、相互监督,成为典范,共筑良好的乡风氛围。











    抓载体,迎新风。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乡村光荣榜选树等创建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将倡导男女青年结婚不要嫁妆、不收彩礼,积极参加集体婚礼和旅行结婚等婚事简办新风纳入村规民约中,制定了规范性的《红白事销费标准》,对农村婚嫁彩礼、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本人和子女婚嫁彩礼、宴席标准、婚礼用品消费标准等都进行了明确要求,明确“什么事可办”“什么事不可办”“什么事在什么范围办”,使村规民约从“选择性遵守”变为“强制性约束”。










    抓宣传,巩成效。目前,杨楼镇采用拉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志愿者上门讲解等方式进行宣传,40个行政村纷纷响应号召,已经建成红白理事会,形成志愿者队伍,简约婚礼50余次,厚养薄葬30余场。


    下一步,杨楼镇将继续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提倡文明新风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让红白喜事简约办在乡村蔚然成风,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10-24
  • 安岳县:以花为“媒”激活乡村旅游

    四川新闻网消息金秋十月,花香四溢。10月21日,安岳县文化镇悦缘花谷景区内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穿过浪漫的紫藤长廊,只见木春菊、千日红、美女樱、翠菊等花朵竞相开放,俨然成了一片花的海洋,到处都能看见游客拍照打卡的身影。











    游客在悦缘花谷拍照打卡



    悦缘花谷景区位于文化镇隆恩村,总占地约500余亩,现已投资2200余万元,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集旅游、婚纱摄影、生态农业观光、亲子体验、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休闲景区,亦是安岳首家四季花海、以爱情为主题的亲子乐园花海景区。











    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



    “为增强游客可玩性,提升游客体验感,今年景区新增了游乐飞机、迪斯科转盘、丛林穿梭、丛林魔网、火山攀岩等项目,现目前景区内大大小小有上百个游乐项目。”悦缘花谷负责人谭滟介绍。











    乡村旅游受到游客青睐



    “我们家就住在县城里,因为小孩子想出来玩,我们大人就趁周末的时间好好陪陪孩子,所以我们就选择了这里。这里面有彩虹滑道、穿越丛林、小火车、碰碰车、攀岩等很多项目,看到孩子玩得非常开心,我们大人也就很放心。在周末有空的时候,我们都会带着孩子前来游玩。”游客王先生说道。











    安岳悦缘花谷景区


    该景区自2015年10月正式开业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55万人次以上,2021年景区营业收入为450万元,2022年景区营业收入500万元,现已完成升规入统,2023年预计景区营业收入600万元。


    据了解,悦缘花谷景区2018年荣获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2019年被评选为安岳县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2019年被四川省农业厅评选为省级休闲示范农庄,2020年被评选为资阳市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安岳县返乡创业基地,2022年被评选为放心舒心消费示范单位。

    2023-10-24
  • 克珠日村的“变”与“不变”

    寒露已至,凉风习习,走进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克珠日村的马铃薯基地,伴随着一阵阵机械轰鸣声,一根根色泽鲜红的胡萝卜破土而出,工人们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分拣、装箱、搬运……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马铃薯地里种出胡萝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90后薯农方学富道出了缘由:“我这是一茬变两茬,每年4月份种植早熟马铃薯,100天左右的生长期,8月份收获后,马上种植生长周期短、亩产高,价格也相对稳定的胡萝卜,让一块地实现两次收益。”为了降低种植风险,方学富还通过多点开花的方式,种植了10亩辣椒、30亩南瓜、50亩玉米,养殖了170多只羊。一年下来,收益满满。

    克珠日村紧邻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白泥井镇,以横穿而过的旧城二线为界。近年来,为提升村周边农畜产品产值,推动一二三产以及与邻近地区的融合发展,克珠日村在“变”与“不变”中坚守初心,紧紧围绕镇域发展思路,通过狠抓马铃薯、辣椒等当地拳头产业,“变”着思路不断在土特产上做大文章,探索延伸农产品产业链。而“不变”的永远是如何持续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今年通过村民代表会议研讨,村里投资建设了食品加工厂,主要是延伸炉馍、甜玉米、牛羊肉、米酒、瓜果蔬菜等特色农畜产品产业链,10月份投入使用后,农闲时节部分村民还可以来工厂打工。在拓宽集体经济收益渠道的同时,也增加了农牧户的收入。”听着克珠日村党支部书记刘小刚的规划,村民们对今后的发展更有信心了。

    与此同时,村里还与临近的麻黄套村合作果蔬烘干产业,把农牧户种植的品相较差的经济作物用于烘干生产,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近年来,城川镇依托北纬38°地理优势和蒙陕宁区位优势,聚焦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目标,在经济发展较为突出的嘎查村建设发展基地、果蔬烘干厂、集体经济产业园,优先优价为周边辣椒、马铃薯等农产品开展保鲜储藏、烘干初加工,助推农牧业产业提档升级。


    下一步,城川镇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带动农牧业企业入驻投资,同时,将积极引导农牧民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产业规模化、规模产业化”的“抱团发展”新形势,高质高效推动农牧业产业做大做强,全力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2023-10-24
  • 原武镇东娄庄村举行第四届“九九重阳节”系列活动

    为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的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10月23日,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原武镇东娄庄村举行第四届“九九重阳节”系列活动。原武镇党委书记杜兴平、郑州市新乡商会会长张新旗、河南林阔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娄团、东娄庄村党支部书记娄彦松等出席并讲话。














    活动现场,东娄庄村广场舞队带来了热情洋溢的舞蹈,展示了新时代新农村新风貌,展现了农民群众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的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提升了新时代乡村生活的幸福感。还专程邀请到梨园春明星擂主朱小柠、安新翠、彭春梅、赵文连等知名戏曲演员及梨园春外场乐队带来《久离边庭战马狂》《破洪洲》《拷红》《红灯记》等戏曲经典唱段,为老人们送上一场传统文化盛宴,礼敬传统佳节,共享戏曲经典。











    整个演出精彩纷呈,收获阵阵掌声。“戏曲看着可得劲!”村里娄大爷乐呵呵地说。同时,现场还为全村80岁以上老人送上暖心礼,对全村2023年度“乡村光荣榜”、文明家庭和优秀共产党员等各类先进人物进行颁奖,共同点赞美德、颂扬楷模,树立文明、表彰典范。中午,全村老人一起吃“长寿宴”,健康快乐过重阳。










    近年来,东娄庄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实现跨越式发展,基层党建取得新突破,成功创建河南“四星”党支部;设施建设取得新改善,借助中原农谷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在村周边形成林网、路网、电网、水网互通格局,实现弱电全入地和道路硬化全覆盖;志愿服务取得新成效,随着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及乡村光荣榜的评选,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加入改善村风文明、义务志愿服务的行列中,齐心助力乡村振兴。下一步,原武镇村上下将继续践行“三七二马”机制,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10-24
  • 内蒙古乌海:黄河边的葡萄产业农文旅融合探索

    一大早,62岁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赛汗乌素村村民王胜云便来到自家冷库,一边查看葡萄的储存情况,一边挑选出3箱葡萄。他已预约快递员取件,通过快递运输将葡萄送至呼和浩特市的顾客手中。“我种的是鲜食葡萄,除在本地销售,外地订单也不少,今年还‘打飞的’销到北京等大城市呢。”王胜云说。











    10月11日,乌海市赛汗乌素村村民王胜云在搬运葡萄。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乌海地处黄河上游,因沙质土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所产葡萄品质优异。自上世纪50年代起,乌海葡萄经历从庭院种植到规模化经营,从鲜食葡萄到酿酒葡萄,从种植、销售到深加工的发展变迁。如今,乌海葡萄种植面积达2.25万亩,年均产量超830万公斤,葡萄产业年产值近6亿元,为当地兴业富民、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家有180多亩葡萄,种了阳光玫瑰、无核紫等20多个品种,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预计能有20多万元纯收入。”种植葡萄30多年的王胜云满意地说,赛汗乌素村大力培育特色种植业,小葡萄成了村民的“致富果”,许多像他一样的村民依靠种植葡萄实现增收致富。


    不仅如此,乌海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葡萄产业呈现多元业态。作为葡萄产业农文旅融合的代表企业,乌海市阳光田宇农业公司依托葡萄园、酿酒车间等设施,建成以葡萄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把单一的葡萄园升级为旅游综合体。“以前我们来葡萄园就是看一看,最多采摘点葡萄,参与感、体验感较弱,而现在可选择的旅游项目变多,感觉很不错。”来自包头市的游客刘荣说。











    10月11日,乌海市赛汗乌素村村民王胜云在展示他种的葡萄。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乌海市阳光田宇农业公司副总经理林涛介绍,该企业抓住产业融合机遇,在葡萄园周围开辟户外拓展、果蔬采摘等板块,游客观赏葡萄园风光、品尝葡萄酒的同时,还可以参加多样的户外活动,体验比之前更加丰富。“我们今年前三季度游客接待量近8000人次,葡萄及葡萄酒销售和旅游收入明显提高,还带火了周边的乡村游。”


    近年来,乌海葡萄成功“出圈”,不仅得到消费者认可,也被打造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站在新起点,乌海不断扎牢葡萄产业基础,推动大数据、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赋能葡萄种植,将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快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











    这是10月11日拍摄的乌海市阳光田宇农业公司的葡萄园。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在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的乌海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工作人员通过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实时查看葡萄田的气温、湿度、土壤墒情等监测数据,分析葡萄田的肥效、病虫害等情况,及时为葡萄种植企业提供动态指导。“依托大数据平台,我们种植葡萄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直接带动葡萄亩产增长25%,帮助我们由传统的经验型种植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乌海市云飞农业种养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事务部主任魏通说。

    智慧科技助力乌海葡萄提质增效,全产业链建设促进乌海葡萄产业再上新台阶。乌海市农牧局副局长刘国芝表示,乌海积极筹措资金对葡萄种植、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给予支持,建立葡萄产业链项目库,已纳入包括葡萄种苗繁育、有机肥料生产、葡萄品牌建设、休闲农业等18个项目。刘国芝说:“这些项目覆盖葡萄产业全链条,能够把葡萄‘吃干榨净’,将进一步丰富葡萄产品种类,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


    黄河之畔,葡萄飘香。乌海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凭借葡萄产业擦亮城市的又一张新名片,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2023-10-23
  • 江西高安:让“菜篮子”盛满幸福味

    “以前没有固定摊位,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挑菜来占摊位,收入不稳定,风吹雨淋很是辛苦。现在市场改造了,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文振是江西省高安市东方大市场首批入驻的商户之一,他在这里卖菜近30年。

    近日,有着30多年历史的高安市东方大市场改造一新,投入使用。宽敞明亮的通道、整洁干净的地板、一应俱全的设施……市场内蔬菜、肉类、生鲜等区域划分明确,各类摊位整齐有序,为市民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

    市场改好了,怎么才能管好?高安市相关部门组织人员现场调研,访商户、问市民,在提升农贸市场后期管理上下功夫,制定农贸市场卫生管理制度、市场环境保洁制度、健康教育宣传制度等,并公开招标,聘请第三方公司负责卫生清洁。

    农贸市场是彰显民生福祉的“小切口”,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党员先锋充分发挥模范作用,积极在市场内参与志愿服务,主动规范菜品分区,督导保洁及时到位,确保垃圾不落地、污水不横流,让商户、居民成为市场内共建、共管、共享的“主人”。


    今年以来,高安市不断加大老旧农贸市场的提档升级改造力度,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的“菜篮子”。目前,高安城区已建成瑞阳新区东区、瑞阳新区西区、城北3家智慧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成高安东方大市场、凤凰商城以及安居农贸市场。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20日10版)

    2023-10-20
  • 多彩贵州:“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全线畅通

    近日,“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全线启动仪式在雷山西江苗界举行,标志着多彩贵州再添畅游打卡新体验。据了解,整条线路全长488公里,包含了以肇兴侗寨为轴心的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以西江苗寨为核心的苗岭传统村落精品旅游射线和西江肇兴连线。

    “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将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凯里等6个县(市)的42个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串珠成链,自然山水步步成景、如诗如画,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在这里,广大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康养文化、农耕文化,体验古寨炊烟、田园牧歌、笙歌起舞、侗家油茶、苗家酸汤等美景美食。

    这条公路上有苗侗风情传统村落集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群、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博物馆、火爆的乡村体育赛事嘉年华、丰富绚烂的非遗文化。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是游人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是感受“人间桃源、快乐天堂”的中国最美乡愁之路。

    “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的开通,也让当地人的生活更加便利。“1号公路开通前,我们到凯里县城需要8个小时左右,但现在只需要两个多小时。”榕江县三江乡乔来村村民吴再行倾诉着自己的真切感受。


    今年已经60岁的骑行爱好者杨宪忠说,“‘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正式启动前我就已经感受过它的魅力,公路两边绿化好、风景美、村寨多,可以体验到许多不一样的村俗,非常适合骑行爱好者来打卡”。

    2023-10-19
  • 科右前旗 绿水青山有了“生态身价”

    今秋,兴安盟科右前旗迎来了一次别样的“丰收”,内蒙古首个农田碳汇量预购协议在科右前旗签约,首期碳汇量69.8万吨,预计交易收入2500万元,生态产品交易的“小生意”开始红火起来。

    “要挣钱,就要下苦力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科右前旗阿力得尔苏木海力森嘎查党支部书记李永葆这一朴素的致富理念,今年受到了“冲击”。

    眼前的农田都能“卖”钱了?带着惊讶表情的不只有刘永葆,当了一辈子牧民的阿拉坦仓更是感到不可思议,家门口的这片草原不仅卖了好价,还助力了碳中和。李永葆和阿拉坦仓高兴的同时也有些看不懂。

    “不光瓜果梨桃能卖钱,生态资源、生态产品更能变现。”科右前旗农牧和林草专业负责人解答了他们的疑惑。科右前旗目前有534万亩农田和47万多亩草原实现碳汇预交易,预计年均产生碳汇量60多万吨,每年实现交易收入约2167.5万元。未来,科右前旗还将持续推进农村牧区减排固碳,通过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充分挖掘农业碳汇潜力,增加碳汇总量,做大碳汇规模。

    其实,不仅仅是农田与草原的碳汇交易,科右前旗林业碳排放权项目也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第一个计量期内可产生碳汇约59.8万吨,首次交易林业碳排放权项目总收益预估为2990万元。

    “如今生态产品能变现,发展的账就得重新算了!”科右前旗委书记孙书涛心里有本账:科右前旗林木总蓄积量1445.07万立方米,草原面积达到1123多万亩,这些都是宝。

    用传统的眼光看,科右前旗的发展家底既薄又厚。“薄”的是,科右前旗是农牧业大旗,“一羊独大、一粮独大”的现状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难度大;“厚”的是,作为生态资源富集的地区,科右前旗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增收致富的蹊径就摆在眼前。

    当然,丰富的生态资源不会天然转化为资产,“碳”生意之外,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就成为破解“发展烦恼”的关键所在。

    “如今看来,生态红利是科右前旗厚积薄发的最大底数!”科右前旗旗长王立东表达着33万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愿望:发挥科右前旗的生态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前旗”。

    行路难,那就行新路。科右前旗的履“新”路从每一寸土地开始,从绿地前旗到城市升级再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致力以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破解城乡发展的生态命题提上日程。自此,科右前旗重拳整治关停转产14家制砖厂、碎石厂、恢复取料处生态,取缔非法屠宰窝点、投入1亿多元治理乡村环境,“壮士断臂”的气魄实现了转型升级,农牧业生产经营实现清洁生产。大力实施禁牧、轮牧、饲草种植,完成造林116.4万亩,披金点翠的结果是草原植被盖度达到75.3%,森林覆盖率达到24.75%。投资4710万元,实施建筑节能改造43.3万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5%以上。

    经过多年努力,建成了总面积256万多亩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了包括“草地羊”“巴达仍贵大米”“俄体粉条”“两品一标”认证产品128个,沙果干、原麦粉、菜籽油、甜黏玉米等24个农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乡村不再是“土里刨食”的所在,早已成为“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荟萃之地。春赏花、夏纳凉、秋观景、冬嬉雪的美景,年均吸引游客350万人次,旅游年均收入在12亿元左右,300余户农牧民借好山好水年增收15%以上。全旗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5745元到2022年的15417元,10年间增长了近3倍。


    青山层叠,曾经是走出去的障碍;披金点翠,当下是通天大路宽又阔,科右前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其力已聚,绿水青山的“底色”会更亮,金山银山的“成色”会更足!

    2023-10-18
  • 陕西太白山:秦岭之巅的绿色明珠

    太白山,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境内,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中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海拔3767.2米。太白山因终年积雪而得名,素有“太白积雪六月天”的美誉,是一处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考探险和疗养保健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近日,记者走访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探寻这座古老而神奇的名山的故事。

    据介绍,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于1991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公园面积2949公顷,森林覆盖率94.3%,公园海拔高度从620米到3511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国家森林公园。公园以园内40公里旅游公路和28公里人行旅游步道联结公园八个景区140多个景物景点,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碧潭为脉络,文物古迹点缀其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


    记者在现场看到,太白山风光秀丽多姿,四季各有特色。春天,百花盛开,鸟语花香;夏天,绿荫如盖,清凉宜人;秋天,红叶满山,金风送爽;冬天,银装素裹,冰雪奇观。无论是登上拔仙台俯瞰云海雾涛,还是漫步在世外桃源感受田园风光,都能让人流连忘返。此外,太白山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冰川遗迹,是科学家和探险家的乐园。










    记者采访了几位游客和工作人员,他们对太白山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敬意。

    “我是西安人,从小就听说过太白山的故事,觉得它很神圣。每次来这里都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和气势。我特别喜欢看日出云海和冰川遗迹,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仙境。”一位中年男士说。

    “我是外地来的,第一次来太白山就被它的美景震撼了。我觉得它是一个很好的休闲度假地方,可以在这里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我还体验了直升机低空游览,可以从空中看到整个太白山的全貌,非常壮观。”一位年轻女士说。

    太白山,一座秦岭之巅的绿色明珠,一座人间仙境的梦幻之地,值得我们去探寻、去欣赏、去珍惜。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10-18
  • “北国江南”扎兰屯好山好水好人文!

    北国江南塞外苏杭






    扎兰屯市














    春可赏花夏可漂流







    秋可采摘冬可滑雪







    时时可赏玩处处皆美景







    如今正值金秋







    扎兰之美







    我想让你看到、听到、感受到







    快!调动你的五官







    来感受诗画盛景













    你看







    吊桥公园林木参天







    百年古树绽放芳华







    杨树、柳树、榆树叶







    洒落一地金黄







    松针随风飘落于







    吊桥一隅的廊桥







    如金色地毯般铺满整条栈道













    你听







    秀水国家湿地公园里鸟鸣啾啾







    放声欢唱







    欢乐的情绪







    仿佛一首自然的风铃曲







    挂在枝头的树叶随风摇曳







    踩在金黄的落叶上







    窸窸窣窣的声音







    是那么的治愈、解压













    你摸







    站在雅鲁河畔







    张开双手摸一摸风的柔软







    不似寒冬般凛冽







    不似春夏般无劲







    摸一摸河水的珍藏







    摸它的清凉







    感知它的形状













    你闻







    柴河景区空气沁人心脾







    散落一地的松塔







    是恬淡的松油香氛







    沙果、山丁子、山里红等野果







    散发着诱人的酸甜气息







    深吸一口新鲜空气







    满满都是负氧离子













    你尝







    采摘园里瓜果飘香







    硕果盈枝的沙果树上







    红红黄黄的秋果酸甜可口







    田地里的玉米软糯香甜







    红黄绿彩的柿子







    色泽饱满皮薄肉甜







    菇茑葡萄令人垂涎欲滴







    各种农作物喜获丰收







    正值最佳赏味期













    外地游客郭女士说:“我第一次来扎兰屯市旅游,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白天去各景点打卡,黄昏到吊桥公园散步,这里空气清新,每条线路都能邂逅不一样的秋色。这里的古树都被保护得很好,能偶遇小松鼠在林间奔跑嬉戏,还可以摸毛茸茸的小鹿,夜晚灯光非常的柔和多彩,真是太美了!”















    当地市民周女士说:“我觉得扎兰屯市是非常宜居的城市,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这里有中俄蒙特色的建筑、手工艺品及美食,有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还有红色文化等人文景观;这里四季分明,有城市的繁华也有乡土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在这多彩金秋







    山水林田湖草湿风景绮丽







    酸甜苦辣咸尽显人生五味







    眼耳口鼻舌身意感官齐飞







    你确定







    这个秋天







    不来一趟扎兰屯市吗?

    2023-10-17

  • 首 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