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从“200元”到“200美元” 跨境电商赋能福建外贸企业转型

    这是福建省石狮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大厅(6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勇贞摄


    一件通过插上充电宝即可实现自主控温的羽绒马甲,在国内大概卖200元人民币,而在跨境电商的带动下,这款羽绒服一度成为海外爆款,售价高达200美元。


    生产这款服装的福建一笔成服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庄小清告诉记者,跨境电商不仅帮助企业拓展了海外市场空间,还极大提高了企业利润,推动企业强化全球品牌能力建设。


    “过去我们是按传统接海外订单的模式销售,利润率7%至8%,而通过跨境平台接单的话,利润率可以达到20%至30%。如果是海外个人客户直接下单的B2C模式,利润率甚至能达100%。”庄小清说。


    尽管今年外需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庄小清并没有感到太大压力。“我们今年的订单去年就已经做好了规划,目前企业的传统订单只占十分之一,剩下的都是通过亚马逊、阿里巴巴等跨境电商平台接单。”


    他告诉记者,得益于企业自创品牌越来越受到海外个人客户的欢迎,企业不再依赖过去海外客商下订单的传统外贸模式,B2C的销量越来越大,预计明年将增长1.5倍到2倍。企业的自主议价权也更大了,相比传统订单模式,如今企业的年出口金额增长了四至五倍。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传统大批量订单外贸模式带来冲击,而化危为机的动力,则来自当地政府对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的支持和鼓励。


    “我们每年投入400万元,以政府采购服务的形式引进第三方专业团队,提供包括孵化、选品、物流、收款、人才招聘、商标注册和品牌出海等专业服务,帮助跨境电商卖家群体在发展起步阶段得到精准扶持。”福建省石狮市商务局局长苏金发说。


    走进福建省石狮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各类跨境电商相关的展板、海报、宣传册让人应接不暇。





    这是福建省石狮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入口处的一块宣传展板(6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勇贞摄


    “在这里,我们不仅会‘手把手’教企业在主流跨境电商平台免费申请开店,还会‘保姆式’陪跑,帮助企业运营店铺、注册海外商标、提供海外仓服务等,举办孵化培训班、公益培训、沙龙分享会等,助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石狮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方祥说。


    目前,石狮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已帮助当地企业在各类跨境电商平台申请开店115家,举办亚马逊、TikTok基础孵化培训班8场,累计孵化学员310余人,孵化班成长最快的企业3个月时间月销售额达到12.7万美元。


    跨境电商的发展也离不开国际“朋友圈”。石狮充分发挥侨资、侨智优势,通过以中泰跨境电商产业园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园区,先后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3个国家设立海外联络处,在菲律宾、泰国、印尼等5个国家布局11个海外仓,不断拓展海外市场。


    “我们充分发挥‘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保税物流区+港口经济’的叠加优势,创新跨境电商业态,实现不同区域的功能互补,为石狮产业集群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供贴合的新型国际业务服务支撑,推动传统企业和跨境电商融合发展。”苏金发说。


    跨境电商不仅赋能企业发展,也成为近年来我国外贸的一大亮点。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0万家,建设独立站超20万个,综试区内跨境电商产业园约690个,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规模占外贸比重由5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目前的5%左右。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匹配供需,为更多的企业和终端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在不久前举行的跨境电商综试区现场会上说。

    2023-06-19
  • 五月份经济保持恢复态势

    国家统计局6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经济运行保持恢复态势。随着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生产需求逐步恢复,就业和消费价格总体稳定,发展质量继续提升。


    “从全年看,经济实现全年预期发展目标有很多有力支撑。”在6月15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





    生产消费投资持续恢复


    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扣除上年同期基数升高的影响,两年平均增速比上月有所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其中餐饮收入增长35.1%;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最新数据表明,生产消费投资持续恢复。


    消费拉动作用逐步提升。今年以来,我国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增强。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66.6%。随着消费场景的拓展,居民外出购物的增加,市场销售继续扩大,服务性消费较快增长。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636亿元,同比增长9.3%,比1—4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同比增长超过40%,餐饮收入增长22.6%。“五一”假期,居民旅游出行大幅增加,带动相关消费扩大。


    消费投资结构优化。消费升级步伐稳健,高水平供给能力加快形成。1—5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9.5%和1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2.8%、13.0%,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


    “当前,就业形势总体改善,有利于居民增收、提高消费能力。各部门积极出台促消费政策,将提升居民消费意愿。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也有利于扩大消费。消费拉动作用增强,将有力促进经济恢复向好。”付凌晖表示。


    经济运行恢复向好,岗位招聘需求增加,劳动参与率提升,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消费需求稳步恢复,市场供给持续增加,供求关系基本稳定,消费价格保持总体平稳。


    发展新动能成长壮大


    1—5月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7%和57.7%,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也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1.8%,保持较快增长……一系列数据表明,我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新产业新业态较快发展。今年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生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态势明显,发展新动能成长壮大。”付凌晖告诉记者,1—5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1.3%,都保持较快增长;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多晶硅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3.4%和84.2%。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新能源产品快速增长,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53.6%。


    绿色转型持续深入,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相关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创新发展动能增强,将有力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为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外贸韧性继续显现。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整体增长乏力,面对外需收缩的困难局面,我国积极开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稳定传统贸易伙伴的外贸市场,推动外贸促稳提质,效果持续显现。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5%,与部分新兴经济体外贸下降形成鲜明对比。


    有信心推动经济恢复向好


    “总的来看,5月份,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付凌晖指出。


    从下阶段看,工业生产仍然面临一定压力。主要是世界经济低迷,工业出口受阻,国内需求不足,工业品价格下降,部分工业行业生产低迷,企业经营困难较多,小微企业压力较大。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价格走低,经营主体困难较多,经济恢复向好基础不牢。“尽管面临压力和挑战,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明显,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以来,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经济运行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付凌晖强调。


    今年以来,我国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大力稳定传统贸易伙伴贸易,积极扩大与RCEP、“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成效不断显现。从利用外资情况看,1—4月份,我国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2.8%。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将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改革开放红利继续显现。


    “前进道路上有困难有风险,但我国长期发展积累的物质技术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创新能力增强,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克服困难,推动经济恢复向好。”付凌晖表示。

    2023-06-16
  • 对外投资怎么样?消费态势怎么走?出口前景怎么看?……商务部回应近期经贸热点

    今年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怎么样?二季度消费态势怎么走?出口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商务部15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回应近期经贸热点。


    前5个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24.2%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1至5月,我国对外投资持续增长,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56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2%(折合517.8亿美元,同比增长16.1%)。


    今年1至5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3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6%(折合91.6亿美元,同比增长11.8%),占同期总额的17.7%。


    今年1至5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71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新签合同额4938.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044.6亿元人民币,新签合同额2432.9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同期总额的55%和49.3%。


    二季度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今年以来,国内消费市场加快恢复。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6%,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今年1至5月同比增长9.3%,比1至4月加快0.8个百分点。


    “二季度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束珏婷说,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恢复和扩大消费,商务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完善消费政策。推动出台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系列政策措施。同时,围绕促进汽车、家居、品牌消费和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等,出台针对性的配套举措。


    近期,商务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工作的通知》,下一步,将继续组织开展家电消费促进活动,深入推进家电以旧换新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持续优化完善家电消费环境。


    二是持续办好消费活动。在即将到来的暑期消费季期间,将推出“618端午欢乐购”“不夜生活节”“数字消费节”等消费场景。各地也将举办一系列消费活动。


    三是不断创新消费场景。将持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步行街高质量发展,推进建设智慧商圈,打造更多消费新场景。同时,推动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快补齐便民设施短板。


    出口面临挑战和机遇并存


    “整体看,今年中国出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束珏婷说。


    从挑战看,出口面临较大外需压力。世贸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1.7%,明显低于过去12年2.6%的平均水平。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仍然较高,持续加息抑制了投资和消费需求,进口连续数月同比下降。受此影响,韩国、印度、越南、中国台湾地区近几个月出口都出现了明显降幅,对美欧等市场出口低迷。


    从机遇看,中国出口市场更多元、产品更多样、业态更丰富,特别是广大外贸主体开拓创新,积极应对国际需求变化,努力培育竞争新优势,展现出较强韧性。


    束珏婷介绍,商务部将全力落实好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强化贸易促进:加大对外贸企业参加各类境外展会的支持,持续推动企业和商务人员往来畅通;办好第134届广交会、第六届进口博览会等重点展会。


    优化经营环境: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信保等金融支持;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打通堵点。


    推进创新发展: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带动跨境电商B2B出口。


    用好自贸协定:推进高水平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协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组织面向自贸伙伴的贸促活动,提升自贸协定综合利用率。此外,还将继续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促进稳定发展。

    2023-06-16
  • 央行政策利率齐降 传递稳增长信号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0%,相较此前的2.00%下降10个基点。同日晚间,人民银行更新的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表显示,隔夜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2.75%,7天期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2.9%,1个月期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3.25%。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七天期逆回购利率以及SLF利率齐降,再次传递出稳增长、稳预期的政策信号,以进一步引导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提振市场信心。展望未来,本月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有较大可能下行。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二季度以来经济修复力度稳中偏弱,需要稳增长政策适时发力。本次政策利率下调,叠加近期银行存款利率调降,将有效带动企业和居民实际贷款利率下行。“近期物价水平明显偏低,其中1至5月CPI累计同比仅为0.8%,扣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更能体现整体物价水平的核心CPI累计同比为0.7%,这为适度下调政策利率提供了空间。”王青说。


    “七天期逆回购利率以及SLF利率齐降,释放出更多政策信号,目的是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加强逆周期调节、促进金融机构在资产端继续让利实体经济,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为经济复苏和平稳健康发展创造松紧得宜、稳健中性的货币金融环境,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庞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庞溟也表示,在满足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的基础上,将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与逆回购利率联动调整,可以更好地引导市场利率在合意水平附近波动、更好地维护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好地实现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协调配合。


    根据6月13日央行公布的数据,2023年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万亿元,同比少增5418亿元;5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56万亿元,同比少增1.31万亿元。5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6%,增速比上月末低0.8个百分点。整体看来,5月金融数据延续了4月的放缓势头。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货币政策的持续发力,6月金融数据有望好转。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本次逆回购操作利率和SLF利率下调的背景下,本月的MLF中标利率和LPR下行的概率也在增大。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此次调整传递出政策利率有松动的迹象。如果6月15日MLF中标利率继续下降,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叠加2022年9月以来存款利率多轮下调、银行负债成本有所下降,本月LPR有望结束连续9个月的“按兵不动”,或将下降5至10个基点,这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有效融资需求。


    “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周期有利于商业银行缓解自身净息差压力、压降负债端成本并抑制资金空转活动,并为承续调降MLF或LPR打开更多政策空间。”庞溟认为,从商业银行等市场主体的微观动机来看,通过下调报价加点的方式引导LPR下行的意愿更强、概率更高。


    王青也分析说,考虑到当前企业贷款利率已处于历史低点,且明显低于居民房贷利率,本月1年期LPR报价和5年期以上LPR报价很可能出现非对称下调,即1年期LPR报价可能下调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调15个基点(0.15个百分点)。(记者张莫实习生柯振嘉)

    2023-06-15
  • 财政部在香港成功发行120亿元人民币国债

    新华社北京/香港6月14日电(记者申铖、郑欣)记者14日了解到,财政部当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面向专业投资者招标发行120亿元人民币国债。这是今年财政部在香港发行的首期人民币国债。





    投资者认购踊跃。其中,2年期60亿元,认购倍数3.62倍,发行利率2.20%;3年期40亿元,认购倍数4.52倍,发行利率2.30%;10年期20亿元,认购倍数5.11倍,发行利率2.71%。


    经国务院批准,今年财政部将在香港总共发行300亿元人民币国债。人民币国债分四期发行,规模分别为120亿元、60亿元、60亿元、60亿元。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此前表示,特区政府非常欢迎国家财政部连续第15年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这充分展示中央人民政府持续支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及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有助促进香港债券市场发展,以及吸引更多国际资金汇聚香港。


    据了解,中央政府于2009年9月28日首次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计入14日发行的120亿元,财政部已累计在香港发行2730亿元人民币国债。

    2023-06-15
  • 提振工业经济的活力和张力

    新形势下,工业经济仍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但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更为复杂。提振工业经济,要有新思维、新战略。


    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工业经济而言,意味着以工具理性主导的增长目标优先取向,要更多转向对社会直接福利目标的关切。尽管增长、利润、GDP等工具理性目标仍然重要,甚至仍是观察工业经济形势的显示性指标,但是追求工具理性指标不能损害社会直接福利目标的实现。工业不仅是实现增长的工具,而且必须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例,“金山银山”代表工具理性目标,“绿水青山”代表直接福利目标。提振工业经济,必须在工具理性目标与直接福利目标间进行权衡。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工业经济的增长取向会承受一定资源环境压力,不仅表现为治污达标和环境保护成本提高,而且表现为产业布局和各类制度安排、监管要求更为严格,决策流程可能更长。工业经济更具环境友好、社会友好的取向,相应地对技术创新和规则调适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成长的烦恼”,也有“进取的风险”。一方面,技术迭代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技术改进既有不可不为的必要性,又有投入回报的不可预测性。另一方面,制度性交易成本可能增加。在规则博弈中,既有争取获得各种补贴的可能性,又可能受到处罚。企业如果感觉“婆婆”多,“依赖性”高,那么创新意愿可能削弱。


    这些情况在财务层面表现为,经营性和投资性资金流转均有不畅之忧。最直观的现象是,企业账期普遍延长,资金拖欠屡现,经济运行的流动性滞缓。这实际上就是经济社会秩序的“承诺效率”下降,使市场运行的畅通性受阻。进而直接表现为,一些宏观经济(扩张性)调节手段未能获得预期效果,例如,货币投放的流动性受阻,减弱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拉动力。再如,当工业经济增长恢复时,利润状况却不尽如人意。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0.6%。究其原因,不仅有技术效率问题,也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运行效率问题。以上观察提示我们,提振工业经济的增长活力和创新性张力,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对策。


    对于规模巨大的工业经济,稳中求进是最具可行性的提振策略。“稳”的关键是市场形势之稳。要以适应性对策,实现工业经济领域各主要产品市场的趋稳与拓展。市场是传统产业的活力基础,也是新兴产业的创新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中国产业经济最大的底气所在。因此,完善市场秩序规则是提振工业经济的第一要务。其中,资源环境策略和监管,是工业经济市场战略的关键之一。资源环境条件的形势变化,既使工业经济效益承压,也使提振工业经济创新有望。


    稳定传统主业与突破新兴业务的战略权衡和适时调整,是稳中求进战略的重要选择。企业创新的战略方向,既要尽可能稳定基本盘,稳住市场态势;又要避免在过于复杂的规则限制中回避责任担当,陷入风险厌恶型的路径依赖。从理论上说,这就是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的对立统一。


    一方面,工业的本质是革命性的,不断创业创新才有可持续的生命力。有颠覆才有进取。当前特别要勇于突破和实现产业体系的新技术植入,包括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


    另一方面,工业经济的生命力在于流转性。战略性产业转型的过程,要高度重视金融稳健,实现金融支持,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债权债务管理。让每一次市场交易和收支决策,都具有较高的承诺效率:及时执行,减少拖欠,手续简洁,程序流畅。这是保持工业经济流动性畅通无阻的关键之一。


    从经济社会整体看,要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维护和增强秩序规则信任度,促进承诺效率和信任资本的整体提高。要看到,工业经济发展正从主要依靠要素比较优势的时代,转向更倾向于规则信任的时代。市场秩序规则的可预期、可信赖,决定资源配置和供应链格局。市场秩序越畅通,工业提振越有力。(金碚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23-06-14
  • 创新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升级,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免税购物市场活力足

    游客在海口国际免税城选购商品。蒙钟德摄


    我国免税店包括口岸免税店、离岛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3种。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促进免税零售、发展免税经济是连接国内外两个循环的节点之一。随着国内消费升级、海外消费回流,免税销售成为激发内需潜力、繁荣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


    免税购物在吸引消费回流、拉动消费增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连接澳门与珠海的拱北口岸,北京游客张园被一家免税店吸引了目光:“香化产品很全,又赶上全店做活动,在免税价格基础上再打折,便宜了不少,就给自己和家人都买了一些。”


    张园所说的免税店,是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拱北口岸全新升级的入境免税店,经营面积达3889平方米,品类覆盖香化、日用品、食品等。自5月16日试营业至今,该店销售额环比增长约20%,客单价环比提升约10%,特别是香化和精品类销售额增长近3倍。


    作为连接国内外消费市场的节点,免税购物在吸引消费回流,拉动旅游、航空、酒店等行业消费增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去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今年以来,各地加快落实免税店创新政策,一批新的免税店接连开张——


    4月,在海南万宁,王府井国际免税港正式营业,海南离岛免税店数量增至12家;


    5月,国药中服免税南昌机场店开业,为旅客提供“旅游+零售”全新消费体验;


    6月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4号航站楼新建的入境免税店开始运营,首批1.4万余件免税品上架销售……


    “拱北口岸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重要交汇点之一,单日出入境客流可高达40多万人次。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拱北口岸及其周边是全国最具活力的旅游零售市场之一。”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潘明明表示,“我们希望将拱北口岸入境免税店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旅游消费目的地和展示大湾区商贸活力的示范标杆项目,助力激发大湾区旅游消费新活力。”


    “商务部将今年定为‘消费提振年’,各地也铆足了劲,多措并举激发市场活力,珠海免税集团旗下的口岸免税店业务增长势头非常明显。”潘明明表示,随着旅游市场快速恢复,入境旅客消费持续增加,国内免税购物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今年,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实施迎来12周年。12年来,海南积极推进免税品品牌、品种、价格与国际“三同步”,离岛免税购物品牌更加丰富、购物环境不断优化、营销方式更加多样、购物便利性持续提升。据海口海关统计,自2011年4月20日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实施以来,截至2023年4月19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达1850亿元,购物人数达3428万人次。


    “目前,中国市场规模大,消费需求旺盛,免税购物拥有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免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常筑军表示,中免集团将坚持开放发展,与国际同行一道,共同为广大境内外游客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商品和服务。


    提升服务水平,满足个性化、多元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以前买完东西还要去机场提货,赶飞机时间又紧,有些手忙脚乱。现在好了,现场买完就可以拿走,省时省心多了。”刚从海南旅游回来的江苏南京游客胡小雪希望,更多免税品能够纳入新提货方式。


    自今年4月1日起,海南离岛免税购物在原有提货模式基础上,新增了“担保即提”和“即购即提”两种提货方式。此前,海南离岛免税提货方式主要包括离岛自提(在机场、火车站、码头指定区域提货)、邮寄送达、岛内居民返岛提取等,3种提货方式均需在离岛后才能提货。


    在相关政策带动下,免税经营主体加快拥抱海南离岛免税市场,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更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高品质的免税消费需求。


    去年10月开业的中免海口国际免税城,设有多种定制主题空间包厢,可满足商务洽谈与购物休闲的多种需求。同时,消费者在游客服务中心不仅可享受行李寄存、轮椅租借、爱心医药箱等服务,更可根据电子导航系统和AR导航,快速、便捷地找到店铺位置,购物体验舒适度明显提升。


    常筑军介绍,适应消费需求变化,中免集团不断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策略,持续优化会员生态和客户管理服务体系。目前中免会员数量已超过2600万。


    专家表示,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在免税经济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创新消费场景,推动发展免税经济,有利于引导消费回流,同时,也能推动消费升级,带动旅游购物与国际接轨,助推现代服务业转型。


    北京提出,增强免税商店国际竞争力,推动更多免税、退税政策落地。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提出探索设立免税商店,吸引“环球影城”游客及京津冀地区消费人群;北京东城区印发《东城区老字号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支持老字号进免税店、上跨境电商平台,推动数字化转型。今年一季度,北京市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8.9倍,退税申请单开具量同比增长6倍。


    广州提出,依托交通口岸枢纽,进一步扩大免税消费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扩大白云国际机场等口岸免税店经营规模,支持在广州东站、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等口岸开设口岸免税店。扩大免税店商品的覆盖范围,支持国潮国货进驻免税店。发展保税展销体验消费及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服务,培育打造离境退税示范街区。


    美妆、服装、箱包……国免上海店是上海市中心规模最大的免税店,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有10个品类超1万个商品在售。今年“五五购物节”促销活动期间,国免上海店推出定制化促销活动,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免税购物的实惠和便利。


    进一步调整优化免税政策,深挖市场潜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在消费升级和政策促进等因素带动下,我国免税市场蓬勃发展。如何进一步挖掘政策潜力,带动旅游消费需求释放?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达分析说,2022年海南免税购物人数与旅游人数的比重(即渗透率)仅为7%,与全球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相比仍有差距,这就需要由政策优势向服务优势转变。要着眼游客需求,提高免税购物的便利度。同时,在海南完善免税品加工、生产、服务产业链,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


    海口海关顺应免税新业态的发展形势,不断推进“一店多仓”“保免互转”监管模式改革,实现了海南全岛免税品“即到、即审、即卸”,同时,严厉打击“套代购”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离岛免税政策有序稳步实施。


    今年年初,为了更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市场监管总局强调免税企业向境内消费者销售已进口的商品,适用境内法律,应当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各项规定,“免税不免责”。要严格履行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义务,全面履行质量担保责任,完善商品信息披露。对免税品和非免税品要区分不同销售页面、明确标识商品类别、规范明码标价。


    专家建议,进一步调整优化免税政策。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立足国情,加快推进关于放宽免税商品的限量、限额及限品种的政策研究和改革,深挖市场潜力,扩大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同时,加快市内免税店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记者罗珊珊)

    2023-06-14
  • 新闻分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降10个基点释放了哪些信号?

    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较此前下降10个基点。专家表示,此次操作释放了加强逆周期调节和稳定市场预期的政策信号。


    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此次7天期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为1.90%,较此前下降了10个基点。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截图


    “如果6月15日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继续下降,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我国经济处于疫情冲击后的恢复阶段,此次逆回购操作利率下降既反映了资金市场供求,也释放了加强逆周期调节和稳定市场预期的政策信号,是稳健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体现。


    货币政策操作利率变化和实际贷款利率密切相关,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往往通过“货币政策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贷款利率”这一渠道来实现。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降,是2022年8月以来的首次调整。2022年8月15日,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同年8月22日,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较上一期下调了5个和15个基点。


    由此,一些市场人士预计,本月MLF操作的中标利率和LPR或将有所调整,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助于激发有效融资需求。


    近一段时间以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大行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和市场供求变化,主动下调了部分存款挂牌利率,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至2.5%。这些措施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存贷款利差,增强银行补充资本和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本次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下降,顺应了市场供求和预期的变化,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体现,有利于稳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此外,今年前5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同比上涨0.8%,这也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适度下降提供了空间。董希淼认为,近年来,我国利率的调整遵循了较为稳健的“居中之道”,没有大起大落。本次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下降10个基点,幅度适中,有利于兼顾保持物价稳定、金融稳定和支持实体经济等多个目标的平衡,也兼顾了内外均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利率是宏观经济的重要变量,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降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无论美联储6月及下半年是否继续加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都将较为有限。本次政策利率下降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推动下半年宏观经济复苏力度进一步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在上海调研时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充分就业,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推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记者吴雨)

    2023-06-14
  • 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于文静)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海警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提出全产业链全环节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任务。

    这是记者12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的消息。



    据了解,意见坚持市场主导、科学布局、科技引领、绿色生态、安全发展原则,围绕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我国首个关于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意见提出,要优化养殖空间布局,发展深远海养殖要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要求,桁架类网箱及养殖平台、养殖工船原则上布设在低潮位水深不小于20米或离岸10公里以上的海域,重力式网箱布设海域水深不小于15米。要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行健康养殖,做精做好水产种业,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培育区域性优质特色品牌,鼓励创建深远海养殖类型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意见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远海养殖项目要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措施要求。要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先进养殖技术和设施装备研发支持,完善技术体系和规范标准,提高深远海养殖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要落实检验登记要求,养殖工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登记办法》,按照养殖渔船进行登记,重力式深水网箱、桁架类网箱及养殖平台由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主管部门制定规则进行登记。

    意见提出,要强化安全生产措施,深远海养殖生产经营者要落实主体责任,遵守相关规定,做好风险防范。要健全监管协作机制,建立由同级农业农村(渔业)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深远海养殖监督管理工作协作机制,明确职能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

    2023-06-13
  • RCEP红利带来外贸新动力

    全球最大自贸区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

    RCEP红利带来外贸新动力

    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为4.12万亿元,同比增长7.3%,占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30.9%。

    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将给外贸企业带来哪些新机遇?中国海关为企业更好享惠创造了哪些良好条件?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舞台更宽——

    开放潜力加速释放

    2020年11月15日,东盟10国和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共同签署RCEP,并推动协定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目前,RCEP带来的红利正加速释放。

    新西兰牛奶、马来西亚零食、韩国洗面奶、泰国金枕榴莲……在北京物美超市的各家门店里,来自RCEP国家的进口商品很丰富。越来越长的货架背后,是越来越宽的舞台。“近期,我们在全国几十个门店举办的‘东南亚水果节’和‘嗨吃节’,通过流动市集等方式向消费者展示自RCEP国家进口的水果,得到顾客好评。”物美集团新闻发言人许丽娜告诉本报记者。

    许丽娜说,随着RCEP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物美集团在RCEP成员国采购的进口商品价格有望更加便宜,通关时间也会进一步缩短。“现在,我们正在采购印度尼西亚虾片、越南椰子水等商品。其中,物美麦德龙的进口商品采购量和销售量预计比去年增长10%。我们将充分发挥国际供应链优势,扩大海外直采,增加高品质生鲜快消品供给,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许丽娜说。

    进口商品纷至沓来,出口企业加速出海。

    今年1至5月,上海海关共签发3.43万份RCEP原产地证书,签证货值117.72亿元人民币。上海神火铝箔有限公司是受益者之一。据了解,该公司高端超薄双零铝箔现有年产能8.3万吨,其中约70%用于出口,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包装、医药包装等。

    “我们去年办理出口RCEP成员国原产地证书1058份,货值近6700万美元。今年RCEP全面生效后,我们公司的铝箔产品将以更低的价格、更快的速度进入了RCEP市场。”该公司外贸部部长梅晓俊说,凭借原产地证书,企业可以在进口国减免相当于货值5%的关税,既降低了出口成本,也赢得更多海外订单。

    贸易服务行业也迎来新机遇。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钱峰介绍,近年来,华测检测在医药健康、新材料测试等领域加大投资,已在全球90多个城市设立150多间实验室。在这一过程中,RCEP国家是企业新增投资的重点。

    “RCEP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有利于加速地区产业链、供应链融合,降低国际贸易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能。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检验检测机构将获得更多与海外交流的机会,加强与相关国家在科技创新、质量标准、信息互认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实现‘一次检测、一个结果、区域通行’。”钱峰对本报记者说,华测检测将努力培养引进国际化人才、搭建国际化销售网络,积极投身RCEP国际大市场。

    服务更优——

    助力企业高效享惠

    在国际贸易中,货物的原产地被称为商品的“经济国籍”,是核定关税待遇的重要参考。为确保外贸企业高效享惠,中国海关积极构建RCEP精准服务体系,优化通关流程、降低通关成本,助力企业开拓RCEP市场。

    有的运用大数据分析,为企业制定享惠方案——

    “以后,菲律宾水果也成为我们的优势原料了!”青岛开创食品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部长王家顺告诉本报记者,公司生产的蔬菜和水果罐头95%出口海外。RCEP全面实施后,企业将选择更多东南亚热带水果作为原辅料,并加工制成什锦水果罐头出口到澳大利亚、日本等市场。“RCEP生效后,青岛海关在数据分析中发现我们享惠不足,就主动制定了方案,帮我们向外方申请了关税减让。预计今年,我们自东盟国家进口的菠萝和菠萝汁等原材料同比将增15%以上,对外出口也有望增加10%到15%。”王家顺说。

    青岛海关关税处处长毕海军介绍,RCEP使中国与东盟、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之前签署的双边自贸协定进行了有效整合,实现了原产地累积范围的拓展。在实践中,某一个具体商品往往可以适用多个协定税率。为此,青岛海关将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享惠方案设计等服务,确保企业最大限度享受开放红利。

    有的积极宣讲RCEP关税政策,帮企业优化出口布局——

    不锈钢餐厨具是广东省云浮市外贸出口的“拿手”商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然而,受到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多重因素影响,欧美市场需求一度回落,外贸订单数量下滑。就在此时,RCEP为当地不少企业打开了一扇窗。

    广东德纳斯金属制品公司董事长助理廖秀萍说,外贸涉及的国别多、环节多、政策多,企业在传统出口市场需求不振时开拓新市场并非易事。今年以来,广州海关积极普及RCEP关税政策,主动帮助企业用好用足RCEP关税优惠、原产地累积规则等红利,开拓RCEP市场。“靠着RCEP市场需求的增量,我们对公司全年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持乐观态度。”她说。

    还有的推广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和智能审核模式,助企业降低成本——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是中国重要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的火电汽轮机产品畅销海外市场。去年5月,该公司成为四川省首家制造装备RCEP经核准出口商企业,企业可以根据具体出货安排随时出具原产地声明,操作更灵活,原产地证书办理时间大大缩短。

    “RCEP生效后,成都海关主动为我们进行全方位政策辅导,帮助我们完成‘经核准出口商’认定。随着RCEP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关税减让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这为我们与相关国家开展更深入的产业链融合提供了机遇。”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部长曾明静对本报记者说,无论是零部件和原材料进口还是产成品出口,今年公司与RCEP国家的业务往来都在稳步扩大。

    信心更足——

    质量双升,预期向好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东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2.59万亿元,同比增长9.9%。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RCEP给外贸带来的全新动力。随着RCEP全面生效,市场主体预期进一步向好。

    出海渠道更宽。郑州力美奇游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摩天轮、海盗船等游乐设备七成出口海外。今年以来,该公司在工厂和产能方面的投资比去年翻了1倍。公司负责人王雪娇盘算着,通过跨境电商,力美奇出口业务的增长至少要超过1倍。

    “2008年以来,我们生产的游乐设备主要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实现出口。RCEP生效后,我们适用的关税明显降低,海外客户变得更活跃,一些域外订单也开始转移到了我们这里。”王雪娇对本报记者说,RCEP实施进入新阶段带来的改变是系统性的。比如,以往不少东南亚国家海关的通关速度长达十几天,如今陆续缩减至6天以内,这降低了企业贸易成本,增强了企业进一步做大海外业务的信心。

    阿里巴巴国际站北方大区总经理刘宇透露,今年5月,阿里巴巴国际站平台上的商家对RCEP成员国出口额同比增长较快。其中,对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出口额同比增长超过15%;对新加坡出口额同比增长近30%。“今年一季度,我们发布了‘北方大区商家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数字外贸服务体系,让国内商家更好、更快地与RCEP国家采购商进行贸易。”刘宇说。

    合作程度更深。南宁侨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无尘纸、孖纺布和熔喷布等新型吸收芯体的生产企业。今年以来,随着出口订单增加,生产车间开工率保持在90%以上,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根据南宁海关工作人员的介绍,今后我们生产的无尘纸进入菲律宾市场可从目前的15%降为零关税。”公司副总经理陆琪对本报记者说,RCEP促进了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例如,宝洁等跨国企业在RCEP国家布局了大量日用品生产基地。RCEP全面生效,有助于侨虹与相关伙伴在产业链上开展更多深层次合作。

    南宁海关关长王味冰说,广西是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前沿和窗口,与包括东盟在内的RCEP各成员国深化开放合作将激发更多发展红利。南宁海关将积极推动优势产品扩大出口和关键技术进口,不断扩大RCEP政策红利覆盖面,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升级,支持广西把独特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

    放眼RCEP区域,更多合作共赢的故事正在被书写。(记者王俊岭)

    2023-06-13
  • 世界银行上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2月2日,在英国曼彻斯特,一名女子在市场内购物。(新华社发)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虽然上调了全球和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但在利率上升的背景下,全球增长已大幅放缓,除个别经济体表现亮眼外,今明两年全球经济整体增长乏力,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尤其是多重冲击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造成重大挫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金融风险加剧。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1%,较1月预测上调0.4个百分点,但仍低于2022年的3.1%;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6%,较1月预测大幅上调1.3个百分点。但是,世行认为,除个别经济体表现亮眼外,今明两年全球经济整体增长乏力,仍处于不稳定状态。

    世行预计,由于中国经济恢复及几个大型经济体增长前景改善,今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欧洲、中亚地区经济增长将加速,其他地区经济增长将放缓。明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南亚地区经济增速将回落,其他地区增速将因内部不利因素缓解和外部需求增强而提高。

    发达经济体增速下降

    总体而言,世行对全球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报告指出,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将从2022年的2.6%降至今年的0.7%,而且2024年增长仍将保持疲软。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预计今年增长1.1%,明年放缓至0.8%,这主要是因为大幅加息的影响会再持续一段时间。在欧元区,由于货币政策收紧和能源价格上涨的滞后效应,预计2023年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下降至0.4%,明年增长1.3%。日本今年经济增长0.8%,明年增速为0.7%。

    即便最新预测比1月的预测有所上调,但是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2023年仍将是过去五年来增长最慢的年份之一,而三分之二的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将低于2022年的水平。到明年年底,约三分之一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将比2019年还低,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失去的五年”。世界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英德米特·吉尔表示,“世界经济正处于险境。除东亚和南亚外,经济增速远远达不到消除贫困、应对气候变化和补充人力资本所需的水平。2023年的贸易增长速度将不及新冠疫情暴发前的三分之一”。

    “减少贫困和扩大繁荣的最可靠途径是促进就业,而增长放缓使创造就业变得更加困难。”世界银行集团行长彭安杰(AjayBanga)说,“我们必须记住,增长预测只是预测而非必然结果。我们有机会扭转局势,但这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低收入国家面临困境

    在利率上升的背景下,全球增长已大幅放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金融风险加剧。除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预计将从2022年的4.1%下降至今年的2.9%。最新预测显示,包括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以及全球金融环境紧缩导致经济急剧放缓在内的多重冲击已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造成重大挫折,其影响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存在。低收入国家,尤其是最贫困国家蒙受的损失最为明显,人均收入增长缓慢将使很多低收入国家的极端贫困更加难以消除。

    报告分析了美联储加息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影响。报告认为,美国利率快速走高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不利财务影响,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这种负面影响在经济较为脆弱的国家中更为明显。

    报告全面评估了低收入经济体面临的财政政策挑战。这些国家正处于极度困境之中,利率上升使其过去10年以来的财政恶化更为加剧,有限的政府收入中越来越大的份额被利息支出所吞噬。有14个低收入国家已经陷入或极有可能陷入债务困境。低收入经济体的支出压力不断上升。低收入国家的居民家庭比其他国家更容易因极端气候事件和冲突战乱等负面冲击而陷入贫困。平均来说,低收入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只占其GDP的3%,远低于发展中经济体26%的平均水平。“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利率上升正导致债务压力增大。财政疲软已使许多低收入国家陷入债务困境。”英德米特·吉尔表示。

    报告指出,迄今为止,发达经济体的银行业困境给大多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造成的危害较为有限,但形势十分危险。随着全球信贷条件日趋收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当中有四分之一实际上已无法通过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这给存在信用度低等深层脆弱性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尤其严重的影响,使它们在额外冲击面前更加脆弱。

    “许多发展中经济体面临增长疲软、通胀居高不下和债务水平创新高等棘手问题。同时,新的风险,例如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压力可能产生更广泛的溢出效应,可能会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情况变得更糟。”世界银行集团副首席经济学家阿伊汗·高斯认为,这些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应迅速采取行动,防止金融风险蔓延并减少国内的短期脆弱性。

    中国复苏提振地区经济

    报告指出,继2022年增长急剧放缓之后,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经济正在复苏,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今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上涨,工业生产继续恢复,中国经济复苏提振了地区经济增长。

    报告指出,在东亚与太平洋其他地区,经济重启带来的提振作用已经消退,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经济体的增长已经放缓。不过,全球旅游业持续复苏,尤其是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带来了更多游客,推动了本地区服务贸易持续复苏。

    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的复苏将抵消若干其他经济体增长放缓的影响,东亚与太平洋地区总体增幅升至5.5%。预计2024年和2025年中国的增长将会放缓,其他国家基本保持稳定,地区总体增长率将分别小幅下降至4.6%和4.5%。与今年1月的预测相比,此次对东亚与太平洋地区2023年的增长预测提高1.2个百分点,对2024年的预测降低0.3个百分点。做出这种修订主要是由于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将反弹至5.6%。到2024年和2025年,随着疫后重启的影响逐渐消退,增速将分别放缓至4.6%和4.4%。预计今年投资增长将温和回升,通胀预计将保持在目标以下。

    报告也指出,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经济也存在若干下行风险,包括国内和全球金融条件紧于预期、通胀居高不下、疫后重启对经济的提振作用迅速消退等。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会带来进一步的下行风险,自然灾害也是如此,例如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极端天气事件可能给太平洋小岛经济体带来巨大损失。(周明阳)

    2023-06-12
  • 国家助学贷款累计发放超4000亿元 惠及2000多万名学生



    数据来源:教育部制图:汪哲平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我国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措施。记者从教育部获悉:1999年实施至今,已累计发放助学贷款4000多亿元,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0多万名。

    贷款额度不断提高。政策实施初期,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研究生最高贷款额度每人每年6000元;2014年,提高至本专科生最高贷款额度每人每年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1.2万元;2021年,提高至本专科生最高贷款额度每人每年1.2万元、研究生每人每年1.6万元。

    贷款期限不断延长。政策实施初期,国家助学贷款期限为毕业后6年还清贷款本息,即学制加6年、最长不超过10年。2020年助学贷款期限延长至学制加15年、最长不超过22年。

    贷款范围不断扩大。2017年,助学贷款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党校、行政学院、会计学院等培养单位全覆盖,实现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研究生、预科生全覆盖。

    贷款办理更加便捷。各级教育部门通过高中预申请、“一站式”办理、线上办理等方式,最大程度方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助学贷款业务。

    “我们将不断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求学、成长成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记者赵婀娜、黄超)

    2023-06-12

  • 首 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