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国内市场引擎如何发力?——年中经济调研行之内需篇

    时至年中,经济形势备受关注。上半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国内需求稳步复苏,强大国内市场成为中国经济应对风雨挑战、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


    面对外部存在的不确定性,如何充分发动强大国内市场引擎,以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近日,新华社记者赴广东、重庆、安徽、吉林等多地调研,探寻中国大市场蕴含的发展动力。


    复苏回升,内需成为稳增长“压舱石”


    盛夏7月,伶仃洋上万里波涛,海天一色。


    全线合龙的深中通道,宛若一只巨型风筝,盘旋在蔚蓝海面之上。近日,随着东人工岛主线连接隧道最后一段顶板混凝土完成浇筑,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海底互通立交”主体正式成形,深中通道建设加速冲刺。


    “作为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累计完成投资额已超350亿元。”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范传斌说,深中通道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车,将深圳与中山的车程从2小时缩短为约半小时,成为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的交通大动脉。


    跨越山海,千里之外的吉林石化公司转型升级项目建设现场,大型机械设备轰隆作响,起重机吊起大型构件稳稳安放在基座上……挂图作战,抢先抓早,建设现场一天一变样。


    “吉林石化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是吉林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将推动传统化工企业加快由‘燃料’向‘化工产品及有机材料’转型升级,打造国内传统炼化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工程。”吉林石化科技信息与规划发展处处长田原说。


    一南一北的两处场景,是今年以来扩大有效投资的鲜明注脚。前5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超过18万亿元,同比增长4%,基础设施投资挑起大梁,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必将大幅度带动国内需求。


    从消费来观察,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国内市场的韧性和潜力。


    6月18日晚8点,重庆市民何涛付款下单了一台4K高清显示器,清空了购物车。“趁着有活动,赶紧下单买了心心念念的好物。”何涛说。


    京东平台近五成中小商家成交额增长超200%;天猫“618”开卖4小时,手机数码家电类目超30家品牌成交额破亿元;快手电商“618”前3天订单量同比增长超70%……


    平台“618”成绩单,展现线上迸发的消费热情,也折射线下升腾的烟火气。1至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消费大盘稳中加固。


    “上半年,广东省消费恢复情况好于年初预期。”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说,通过家电下乡、新增小汽车牌照、发放消费券等系列政策举措,消费复苏势头良好,要进一步加力巩固。


    今年3月,全球知名会员制仓储连锁超市开市客中国大陆地区的第3家门店在上海开启试运营;4月,电动车生产商特斯拉宣布加码投资,将在沪新建储能超级工厂;5月,明治天津工厂正式投产,加强中国业务板块……


    外资企业加速布局,国内大市场“磁石”作用持续凸显,成为中国经济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有力支撑。今年一季度,由投资和消费构成的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100%。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有效激活的国内大市场,成为经济恢复的‘稳定剂’和‘助推器’。”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说。


    新意涌动,有力释放国内市场新动能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潮牌旗舰店里游客精心挑选心仪商品,老字号小吃店外排起长长的等候队伍,书店内人们头戴VR设备感受智慧技术魅力……


    “通过引入智慧生活体验店等新消费业态,遴选广府庙会、迎春花节等特色新消费,老街道焕发了新活力。”采访中,广州市北京路核心区管委会副主任练坚娟向记者介绍了两组数据:上半年,北京路商圈客流总量5531.1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56%;总营业额90.69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103%。


    今年以来,消费焕新,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端午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8%,民俗游、避暑游、研学游火起来;餐饮业日益火爆,多地重现“吃饭要等位、打卡要排队”的热闹场景;直播电商、即时零售、潮流夜市等消费新业态蓬勃发展……


    消费市场日益回暖的背后,既有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带来消费潜能的释放,更有消费本身向发展型、享受型和品质型升级的大势所趋。


    走进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数百个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硕大的工厂车间不超过百名工人。这个生产基地将于今年年底实现量产。总投资231亿元人民币的大众安徽新能源汽车项目计划,将构建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领域的完整新能源汽车价值链。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近日表示,中国汽车市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大众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不断提升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的研发能力。


    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40%。近日,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迈上2000万辆大关,开启新的里程碑。


    放眼全国,各地扩大有效投资“新”风拂面。


    在贵州,多个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超大型数据中心集群初具规模,吸引优质企业纷至沓来;在江苏,着眼“今天的投资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5G基站、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投资占比不断提升……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供给提升创造消费新增长点,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国内市场新动能持续涌现。


    产业高端化扎实推进,1至5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数字经济带动增强,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广泛应用;绿色转型持续深入,5月份,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50%以上……


    “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


    坚定信心,内需仍需着力挖潜


    “人流恢复了,营收还没恢复”“来打卡的多,买东西的相对少”……一个文创街区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相比去年,这里确实热闹多了,但盈利还没有明显好转。


    微观感受也得到了宏观数据的印证。


    受多重因素影响,消费恢复面临挑战,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出现回落;部分企业效益下滑、市场预期不稳,1至5月份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1%……尽管内需总体回暖,但市场需求不足、内生动力不强的问题不容忽视。


    理性看待问题,更要积极应对,持续加力推动内需市场稳步恢复。


    炎炎夏日,走进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五金站小区,房龄近30年的老小区院落整洁,楼体粉刷一新,居民正在树荫下乘凉。


    “现在小区路修好了,楼道更干净了,新单元门更有安全感了,平时散步、健身都能满足。没想到,住了这么多年的老房子也能像新小区一样。”小区居民苗学进告诉记者。


    既进行道路改造、雨污分流、屋面防水等硬件改造,也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口袋公园”,优化绿地布局……今年起,吉林市还将分阶段启动60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2万户。


    内需市场,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


    改造提升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带动农产品输出、促进农村消费;老旧小区改造解决民生难题;精准投资满足教育、文化、养老需求……“补短板”和“促升级”协同发力,推动国内市场潜力不断释放。


    进入7月,一架架满载巫山脆李的“脆李专机”从重庆巫山飞往北上广深等各大城市。今年“脆李季”,重庆巫山预计运输总量超过300吨,在全国超过1000座城市实现“次日达”。


    从“枝头”到“餐桌”,因品质消费而兴,因通达物流而畅。小小脆李,既折射国内大市场旺盛需求,更映照扩投资促消费广阔空间。


    增加制造业投资,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增强投资增长后劲;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培育强大国内市场,空间广阔,前景可期。


    在调研中,地方宏观经济部门负责同志、企业家都有共同感受——我国宏观政策既审时度势、科学研判,也聚焦重点、精准发力。


    近期,从新能源汽车下乡到促进家居消费,相关部门正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从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到推动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民间投资正持续加力。


    “随着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供给结构不断调整,相信我国经济发展动能将持续增强、结构将持续向优、态势将持续向好。”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记者陈炜伟、叶昊鸣、樊曦、刘羽佳)

    2023-07-17
  • 能源合作“照亮”中巴经济走廊

    6月10日,工人在巴基斯坦开伯尔—普什图省的苏吉吉纳里水电站吊装最后一台机组转子。(新华社发)


    这是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卡洛特地区航拍的卡洛特水电站项目。(新华社发)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同时也是中巴经济走廊启动10周年。长期以来,中国与巴基斯坦通力合作,推动中巴经济走廊高质量发展,其中能源合作更是“照亮”了中巴经济走廊,不断推动两国间交流更深、更实、惠及更多人。


    “我走访了巴基斯坦在中巴经济走廊项下的各类能源项目,见证了巴从10年前严重电力短缺的局面到如今各地能源项目为巴安全稳定供电。巴方感谢中方推动巴经济发展。”巴基斯坦电力部部长胡拉姆·达斯特吉尔汗在最近一次活动中如是说。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同时也是中巴经济走廊启动10周年。长期以来,中国与巴基斯坦通力合作,推动中巴经济走廊高质量发展,其中能源合作更是“照亮”了中巴经济走廊。来自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走廊项下已商业运行能源合作项目12个,为巴基斯坦提供了近三分之一的电力供应。今年,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能源合作项目持续走深走实,为改善当地民众的用电情况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投资建设的巴基斯坦苏吉吉纳里水电站(SK水电站)最后一台发电机组1号机组转子顺利吊装就位。该机组转子的顺利吊装就位,标志着SK水电站项目机组主体安装即将完工。这座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开普省曼塞拉地区昆哈河上的水电站,距巴首都伊斯兰堡约250公里,于2017年1月开工,是中巴经济走廊优先实施的重点项目之一。电站共安装4台单机容量221MW的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是目前全球在建单机容量最大的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截至目前,SK水电站总体施工进度已接近90%,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平均可发电32.1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2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0万吨,能为超过100万户巴基斯坦家庭提供经济实惠的清洁电能。


    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另一座水电站——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也在最近迎来了并网安全运行发电一周年。2022年6月29日并网发电以来,卡洛特电厂持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编制100余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程、作业指导书,制订落实培训计划,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电站安全平稳运行。目前正值高温酷暑时节,巴基斯坦电力需求巨大。卡洛特水电站4台机组满负荷运转,全体员工全力以赴奋战在一线,确保水电站安全运行。卡洛特项目附近卡南德村村民穆罕默德·梅尔班说:“这个项目为我们周边社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改善了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水电站建好后,村里不再限电了,穆罕默德的小儿子伊南再也不用摸黑写作业了。这颗在吉拉姆河闪耀的“绿色明珠”正源源不断输送清洁能源,点亮巴基斯坦人的美好生活。


    这些能源项目给中巴两国之间的务实合作带来了强大动力,不断推动两国间交流更深、更实、惠及更多人,让巴基斯坦乃至整个地区的人们都看到了“一带一路”的神奇魅力。10年前,中巴经济走廊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但今天,这一愿景已转化为超过250多亿美元的各类项目,包括能源、基础设施以及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等领域。巴基斯坦规划、发展与特别项目部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在中巴经济走廊启动10周年庆祝活动致辞中说道,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成功展示了巴中友好往来、互利共赢、造福人民的世界典范。中巴经济走廊在巴中传统政治互信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两国经贸合作。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巴经济走廊,不仅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更为地区和平发展注入动力。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将两国经济紧密连接起来,无限的发展机遇由此迸发。走廊的发展离不开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奉献,它不仅是经济合作的纽带,更是友谊和信任的象征。相信在中巴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中巴经济走廊将持续为整个地区的发展指引方向。(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施普皓)

    2023-07-17
  • 上半年中国外贸创新高 换挡提质释放潜力

    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记者丁雅雯、王钊)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的背景下,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创下20.1万亿元的历史新高,保持了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外贸正处于新旧动能“换挡期”。随着更多政策措施发挥效力,外贸增长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


    上半年我国外贸首次突破20万亿元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0万亿元,达到2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3.7%;进口8.64万亿元,同比下降0.1%。





    图为货轮停靠在济宁能源龙拱港集装箱码头进行装卸作业


    “上半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发达经济体政策收缩外溢效应显现,国际市场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较多。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外贸进出口顶住了压力、稳住了规模、提升了质量,总体是符合预期的。”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说。


    “6月,衡量全球经济景气度的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降至48.8%,连续10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下。同时,6月美国供应管理学会发布的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继续下行,并连续8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下。”英大证券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郑后成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上半年我国外贸成绩来之不易。


    今年以来,外贸企业信心有所回升。“今年我们订单总量和利润都在上涨。企业上半年的订单量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0%。”盛威国际总裁王磊说,对下半年的外贸需求持乐观预期。


    “当前企业出口预期好转,但订单不足问题仍然突出。”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新闻发言人高士旺说,在外贸环境复杂的背景下,机电产品出口仍面临保增长压力,预计机电产品全年出口额持平或小幅增长。


    吕大良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投资放缓、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外需减弱对我国外贸的直接影响仍在持续。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相信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更多务实有效的措施发挥效力,外贸经营主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我国能够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的目标。





    外贸新旧动能“换挡”释放潜力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外贸正处于新旧动能“换挡期”,发展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


    一是出口商品“换挡”,“新三样”产品成为新增长点。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我国出口的主力商品正由服装、家具等传统商品向“新三样”产品切换。当前,全球对绿色低碳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而我国对“新三样”产品的供给具有较大优势。未来“新三样”出口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二是出口国家“换挡”,新兴市场成为外贸增长亮点。记者从多家外贸企业了解到,受益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红利,东盟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


    阿里巴巴国际站北方大区总经理刘宇表示,阿里国际站上的商家对RCEP成员国出口额同比增长较快。“5月份,阿里国际站商家对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出口额同比增长超过15%,对新加坡出口额同比增长近30%。”


    三是贸易方式“换挡”,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成为出口新动能。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


    不少受访企业表示,跨境电商、跨境直播已经成为他们获取订单的重要途径。例如,2021年11月,国机重工集团国际装备有限公司抽调4人组成临时的数字营销部,“试水”跨境电商。“去年初,我们在阿里国际站建站运营。截至目前,公司今年的跨境电商出口额已经突破3100万元。”国机重工集团国际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明说。


    “今年5月,阿里国际站商家每日跨境直播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6%,海外观看人数同比增长186%。”阿里国际站跨境直播业务负责人刘进洋说,跨境直播采购能够做到互动更及时、呈现更真实、展示更全面,从而降低由于距离而产生的不信任感。

    2023-07-14
  • 新华社年中经济调研行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国内市场引擎如何发力?——年中经济调研行之内需篇

    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题: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国内市场引擎如何发力?——年中经济调研行之内需篇





    开栏的话: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半年,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与此同时,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也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如何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如何坚定信心、提振预期?即日起,新华社开设“新华社年中经济调研行”专栏,通过新华社记者在基层一线采访调研的观察和分析,反映当前经济运行新现象新趋势,呈现各地各部门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的生动实践。今天推出第一篇《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国内市场引擎如何发力?——年中经济调研行之内需篇》。


    新华社记者


    时至年中,经济形势备受关注。上半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国内需求稳步复苏,强大国内市场成为中国经济应对风雨挑战、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


    面对外部存在的不确定性,如何充分发动强大国内市场引擎,以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近日,新华社记者赴广东、重庆、安徽、吉林等多地调研,探寻中国大市场蕴含的发展动力。


    复苏回升,内需成为稳增长“压舱石”


    盛夏7月,伶仃洋上万里波涛,海天一色。


    全线合龙的深中通道,宛若一只巨型风筝,盘旋在蔚蓝海面之上。近日,随着东人工岛主线连接隧道最后一段顶板混凝土完成浇筑,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海底互通立交”主体正式成形,深中通道建设加速冲刺。


    “作为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累计完成投资额已超350亿元。”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范传斌说,深中通道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车,将深圳与中山的车程从2小时缩短为约半小时,成为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的交通大动脉。


    跨越山海,千里之外的吉林石化公司转型升级项目建设现场,大型机械设备轰隆作响,起重机吊起大型构件稳稳安放在基座上……挂图作战,抢先抓早,建设现场一天一变样。


    “吉林石化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是吉林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将推动传统化工企业加快由‘燃料’向‘化工产品及有机材料’转型升级,打造国内传统炼化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工程。”吉林石化科技信息与规划发展处处长田原说。


    一南一北的两处场景,是今年以来扩大有效投资的鲜明注脚。前5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超过18万亿元,同比增长4%,基础设施投资挑起大梁,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必将大幅度带动国内需求。


    从消费来观察,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国内市场的韧性和潜力。


    6月18日晚8点,重庆市民何涛付款下单了一台4K高清显示器,清空了购物车。“趁着有活动,赶紧下单买了心心念念的好物。”何涛说。


    京东平台近五成中小商家成交额增长超200%;天猫“618”开卖4小时,手机数码家电类目超30家品牌成交额破亿元;快手电商“618”前3天订单量同比增长超70%……


    平台“618”成绩单,展现线上迸发的消费热情,也折射线下升腾的烟火气。1至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消费大盘稳中加固。


    “上半年,广东省消费恢复情况好于年初预期。”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说,通过家电下乡、新增小汽车牌照、发放消费券等系列政策举措,消费复苏势头良好,要进一步加力巩固。


    今年3月,全球知名会员制仓储连锁超市开市客中国大陆地区的第3家门店在上海开启试运营;4月,电动车生产商特斯拉宣布加码投资,将在沪新建储能超级工厂;5月,明治天津工厂正式投产,加强中国业务板块……


    外资企业加速布局,国内大市场“磁石”作用持续凸显,成为中国经济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有力支撑。今年一季度,由投资和消费构成的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100%。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充分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关键性作用,着力释放内需潜力。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有效激活的国内大市场,成为经济恢复的‘稳定剂’和‘助推器’。”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说。


    新意涌动,有力释放国内市场新动能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潮牌旗舰店里游客精心挑选心仪商品,老字号小吃店外排起长长的等候队伍,书店内人们头戴VR设备感受智慧技术魅力……


    “通过引入智慧生活体验店等新消费业态,遴选广府庙会、迎春花节等特色新消费,老街道焕发了新活力。”采访中,广州市北京路核心区管委会副主任练坚娟向记者介绍了两组数据:上半年,北京路商圈客流总量5531.1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56%;总营业额90.69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103%。


    今年以来,消费焕新,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端午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8%,民俗游、避暑游、研学游火起来;餐饮业日益火爆,多地重现“吃饭要等位、打卡要排队”的热闹场景;直播电商、即时零售、潮流夜市等消费新业态蓬勃发展……


    消费市场日益回暖的背后,既有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带来消费潜能的释放,更有消费本身向发展型、享受型和品质型升级的大势所趋。


    走进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数百个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硕大的工厂车间不超过百名工人。这个生产基地将于今年年底实现量产。总投资231亿元人民币的大众安徽新能源汽车项目计划,将构建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领域的完整新能源汽车价值链。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近日表示,中国汽车市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大众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不断提升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的研发能力。


    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40%。近日,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迈上2000万辆大关,开启新的里程碑。


    放眼全国,各地扩大有效投资“新”风拂面。


    在贵州,多个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超大型数据中心集群初具规模,吸引优质企业纷至沓来;在江苏,着眼“今天的投资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5G基站、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投资占比不断提升……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供给提升创造消费新增长点,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国内市场新动能持续涌现。


    产业高端化扎实推进,1至5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数字经济带动增强,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广泛应用;绿色转型持续深入,5月份,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50%以上……


    “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


    坚定信心,内需仍需着力挖潜


    “人流恢复了,营收还没恢复”“来打卡的多,买东西的相对少”……一个文创街区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相比去年,这里确实热闹多了,但盈利还没有明显好转。


    微观感受也得到了宏观数据的印证。


    受多重因素影响,消费恢复面临挑战,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出现回落;部分企业效益下滑、市场预期不稳,1至5月份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1%……尽管内需总体回暖,但市场需求不足、内生动力不强的问题不容忽视。


    理性看待问题,更要积极应对,持续加力推动内需市场稳步恢复。


    炎炎夏日,走进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五金站小区,房龄近30年的老小区院落整洁,楼体粉刷一新,居民正在树荫下乘凉。


    “现在小区路修好了,楼道更干净了,新单元门更有安全感了,平时散步、健身都能满足。没想到,住了这么多年的老房子也能像新小区一样。”小区居民苗学进告诉记者。


    既进行道路改造、雨污分流、屋面防水等硬件改造,也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口袋公园”,优化绿地布局……今年起,吉林市还将分阶段启动60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2万户。


    内需市场,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


    改造提升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带动农产品输出、促进农村消费;老旧小区改造解决民生难题;精准投资满足教育、文化、养老需求……“补短板”和“促升级”协同发力,推动国内市场潜力不断释放。


    进入7月,一架架满载巫山脆李的“脆李专机”从重庆巫山飞往北上广深等各大城市。今年“脆李季”,重庆巫山预计运输总量超过300吨,在全国超过1000座城市实现“次日达”。


    从“枝头”到“餐桌”,因品质消费而兴,因通达物流而畅。小小脆李,既折射国内大市场旺盛需求,更映照扩投资促消费广阔空间。


    增加制造业投资,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增强投资增长后劲;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培育强大国内市场,空间广阔,前景可期。


    在调研中,地方宏观经济部门负责同志、企业家都有共同感受——我国宏观政策既审时度势、科学研判,也聚焦重点、精准发力。


    近期,从新能源汽车下乡到促进家居消费,相关部门正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从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到推动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民间投资正持续加力。


    “随着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供给结构不断调整,相信我国经济发展动能将持续增强、结构将持续向优、态势将持续向好。”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记者陈炜伟、叶昊鸣、樊曦、刘羽佳)

    2023-07-14
  • 点亮夜间经济 提升城市活力

    创新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体验,增强消费动能


    点亮夜间经济提升城市活力(消费视窗·探寻市场新亮点)





    江苏扬州市东关街,市民和游客纷纷前来赏美景、享美食。施柏荣摄





    宁夏银川市不断丰富商业业态,积极推动特色商业街区及重点商圈建设,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图为游客在金凤区阅彩城中街购买商品。新华社记者杨植森摄


    逛夜市、吃夜宵、去夜游……夜间经济成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在促进服务业加快复苏、释放消费市场潜力、提升城市魅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举措,促进夜间经济发展,激发夜间消费活力。夜间经济有哪些新亮点、新场景、新模式?如何打造更加完善的夜间经济生态系统,更好助力扩大消费?记者进行了采访。


    夜间消费需求旺盛,丰富城市内涵,提升综合竞争力


    华灯初上,乘船夜游成为游客在山东枣庄台儿庄古城旅游的文旅体验新选择。伴着一曲曲鲁南小调,挂着红灯笼的摇橹船,摇曳在碧波荡漾的水街水巷。与古城景区一墙之隔的渔灯巷也热闹起来,总长888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特色街区,集聚了美食小吃、非遗文化等各种业态,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打卡。


    “白天参观,晚上休闲,旅途更加丰富了。”刚刚在台儿庄古城看完一场夜间演出的北京游客刘霞说。以打造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为着力点,台儿庄古城每天有15场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演出,其中夜间演出11场。今年“五一”假期,台儿庄古城共接待游客30.67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量约占总游客量的80%。


    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经济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数据显示,我国有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当日晚6时至次日凌晨2时,已成为许多居民消费的“黄金时段”。进一步扩大内需,夜间经济成为备受关注的发力点。


    在湖南长沙市,夜幕降临,走进雨花区圭塘河畔的溪悦荟商业街区,五彩灯光点亮了两岸夜色。“早就听说这里风景好,终于有机会来感受一下。”晚上8点半,在溪悦荟新开的状元人家衡东菜餐馆,游客谷诗祥说。


    从新能源汽车展到电子数码产品展,从潮流书店到特色餐饮,溪悦荟丰富的夜间业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街区投资建设运营方、中建五局溪悦荟项目总经理方孜瑜介绍,溪悦荟注重体验、场景化、微度假、开放式的商业,开发了互动风车、天幕广场、爱心桥、夜光跑道等网红打卡点。


    在福建福州市,晚上7点,鼓楼区市民严涛换上运动鞋,带着从江西赶来的好友出门体验“夜福州”。在美食街达明路,肉燕、鱼丸、海鲜锅边等各色美食十分诱人。“每晚卖200多碗鱼丸,今年夏天游客更多。”一家连江特色鱼丸店老板陈阿妹说。百米之外,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流光溢彩,一盏盏红灯笼映照着往来游人的身影;乌龙江边,沿江景观带晚风阵阵,不少市民前来聚会休闲……


    夜间经济成为文旅消费市场上的新亮点。文化和旅游部专项调查显示,受高温及目的地夜间旅游产品不断丰富等影响,今年端午假期参与夜间游的游客比例达22.3%,较2022年同期大幅提高7.9个百分点。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前两天,夜间消费较上年同比增长95%。


    “夜间经济成为丰富城市内涵、吸引外地游客、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关利欣认为,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时间之外的夜晚成为人们放松和社交的重要时段。同时,城市功能逐步从生产转向消费,旅游观光、购物、娱乐等服务消费需求加速释放。


    场景模式持续创新,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消费潜力


    “夜间旅游不仅景色更美,内涵也更丰富。”在福建福州市台江区“福”文化主题街区,34栋古厝建筑引入福文化博物馆、福文化会客厅、百福长廊广场、福禄艺术中心等一批福文化标志性项目,以及福茶、福味、福艺、福乐、福创等33个福文化主力店,众多消费新场景给消费者带来新体验。


    去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新确定123个国家级集聚区。数据监测,端午节期间,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3625.3万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4.97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38.8%。


    激发夜间经济消费潜力的关键,在于增加有效供给。各地紧跟消费升级趋势,结合特色美食、购物娱乐、户外运动、旅游民宿等业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夜间体验消费项目,丰富夜间经济业态模式,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的夜间消费需求。


    夜间消费新场景越来越多——


    露营音乐会、街舞表演、航拍秀……在山东枣庄薛城区,丰富的消费新场景,吸引市民前来体验。薛城区文旅局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继续通过举办音乐会、马拉松比赛等多种文旅融合产品,进一步满足市民多元化、多层级和品质化的夜间消费需求,激发消费市场更大潜力。


    不仅是在城市,夜间经济在乡村同样精彩。蝉鸣声声,山东济宁梁山县大路口乡商业街人流涌动。“家门口就有夜市,很方便,也丰富了夜间生活。”当地居民陈琪说。总长1000米、拥有200余个门市的商业街,成为居民夜间就餐、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好去处。肉夹馍、冷饮、烧饼、麻辣香锅……种类丰富的特色小吃,让小镇居民的夜间生活更有滋味。


    夜间消费新模式持续创新——


    “我的夜间消费主要是在家吃美食、看球赛。”北京朝阳区八里庄社区居民王超说。他是资深足球迷,每逢重要的足球比赛,总是邀请几位朋友一起观看。这之前,他会提前去采购一批食材和饮料,和朋友们分享。


    据销售火锅烧烤食材为主的锅圈食汇门店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夜宵档下单的数量同比明显提高。在世界杯、冬奥会等体育赛事举办期间,夜间门店订单会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为了更好满足消费者购买夜宵的夜间消费需求,锅圈门店延长了全国门店营业时间,平均延长2—3小时。


    消费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夜间消费的模式也更加多元。从“舌尖美食”到“参观游览”再到“文化体验”,线上团购线下消费、24小时即时零售等消费新模式持续激发了夜间需求,也进一步拓展了商户经营范围和时长。


    夜间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


    晚上9点,在福州仓山区历史文化街区烟台山,26岁的郑玲怡正忙着为客人制作特色茶饮。“街区一开业,我就来创业,夜晚生意更好。”郑玲怡说。烟台山商业漫步街以“城市文脉中轴,百年摩登重现”为主题,分布着文化展示与体验、游览、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多元潮流业态。


    夜间经济的业态正随着消费升级不断更新。网商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经营业态方面,夜间经济多点开花,从简单的吃喝逐步转向夜玩、游、购等多种形式,差异化经营空间大。相关企业数据显示,除了火锅、快餐、便利店之外,特色文创等潮流业态的夜间营收实现较快增长。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激发夜间经济更大的活力


    我国夜间经济未来的空间仍然很大。促进夜间经济健康发展,需要企业、政府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创新消费供给、优化消费环境,打造更加完善的夜间经济生态系统。


    护航夜经济,各地在不断探索。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等地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发布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举办夜间消费节等系列活动,激发城市活力。北京发布《北京市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若干措施》,升级夜间经济“3.0版”政策;天津举办“津夜有你”第三届天津夜生活节,打响“夜津城”品牌;上海将鼓励发展夜间经济作为《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的重要内容。


    2020年以来,福建福州市推出《福州市夜色经济体验示范街区建设提升专项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方案促进城市消费增长、释放夜间消费潜力。福州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福州市共投入7亿多元的资金,建设了各有特色的15个夜色经济体验示范街区,涵盖了旅游观光、文化演艺、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化教育等多元业态。


    湖南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去年10月印发的《湖南省推动“夜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消费促就业的若干意见》,从加强“夜经济”规划布局、建设消费场景、培育消费品牌、拓展“夜经济”就业渠道、完善“夜经济”配套服务、强化“夜经济”政策支持等8个方面引领夜经济高水平发展。


    在湖南长沙市,天心区成立夜间经济服务中心,从每晚8时至次日凌晨2时,采用驻点办公与巡查办公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通过设立“夜间管家”,多方协调联动推动夜间经济发展。芙蓉区成立夜市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对夜市进行市场化运作与管理。如今,总长1140米的扬帆夜市容纳500多个摊位,日均人流量为4万人次,高峰期日流量可达10万人次。


    湖南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湖南省推动“夜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消费促就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与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切实解决制约夜经济发展的短板,推动湖南夜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消费扩容升级。


    “提升夜间经济热度,关键在于创新供给、打造品牌。”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市场研究部副主任张继行说。夜间经济不只是简单的“吃喝玩乐”,已逐渐成为融合购物、饮食、住宿、文化、娱乐、体育、康养等多行业的新业态。要在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夜间经济,合理规划空间布局,避免千篇一律,增加更有特色、有新意的供给,激发夜间经济更大的活力。(记者王云娜刘晓宇)(贾司瑒参与采写)

    2023-07-12
  • 上半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记者吴雨)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同比多增2.02万亿元。





    图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大楼。(新华社发)


    数据显示,6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230.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上半年,我国住户贷款增加2.8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81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9.71万亿元。6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05万亿元,同比多增2296亿元。


    在货币供应方面,6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28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0.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9.56万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6个和2.7个百分点。


    另外,上半年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20.1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91万亿元。


    同日发布的社会融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5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754亿元。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65.45万亿元,同比增长9%。

    2023-07-12
  • 广西昭平发展茶叶规模种植、提升科技含量、推动茶旅融合 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

    茶农在昭平县将军峰江口茶园采摘明前茶。


    喻湘泉摄(影像中国)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广西昭平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实现茶叶规模化种植、绿色化发展,以科技赋能全产业链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挖掘文化价值、促进茶旅融合,让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位于广西东部,山地面积广阔,气候温和湿润,种植茶叶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昭平县聚焦打造百亿元茶产业目标,在规模种植、机械加工、品牌建设、科技示范、融合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茶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规模化种植、培育新品种,茶叶品质上台阶


    雨后初霁,昭平县仙回瑶族乡大兀山生态有机茶园基地内,层层叠叠的茶叶梯田间,茶农梁振菊正在采茶。只见她食指与拇指合拢,捏住嫩芽,轻轻一掐,放进肩上的茶篓里。


    “采茶时选一芽一叶的,收购价钱高。”梁振菊说。


    茶叶品质好才能卖出好价钱。“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确保茶叶品质上乘。”大兀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其东介绍,茶园基地共种植有机茶1000亩,茶园内安装了太阳能驱蚊灯、水肥一体化设施,并定期施用有机肥。


    大兀山生态有机茶园基地是昭平县茶叶规模化种植、绿色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昭平县大力建设有机茶园,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和有机食品技术规范对茶园进行种植和管理。2022年,昭平县茶园面积达25万亩,年产干茶1.84万吨,年产值20.5亿元,茶叶种植覆盖全县10个乡镇113个行政村,茶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全县人均茶叶单项收入达4425元。“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的效益正加速显现。


    除种植阶段的精心养护外,研发、引进茶树新品种也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一道必答题。


    此前,昭平县存在茶树结构单一,单产不高的问题。如何破局?在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的帮扶下,2022年12月,昭平县龙头茶企——广西将军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走马镇福行村建设了50亩的茶产业科研基地。“基地与多家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开展优良茶树品种繁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项研究工作。”将军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美镇介绍。


    基地里,碧香早、黄观音、金牡丹、桂青等茶树幼苗的品种多到让人目不暇接。“我们希望培育出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茶树品种,进一步提高昭平县绿茶、红茶和六堡茶等加工茶类的品质。”刘美镇告诉记者,基地建成后,预计每年可繁育茶树良种苗木1000万株,年销售收入将达到350万元。


    机械化加工、延长产业链,品牌优势逐步凸显


    夜幕降临,广西将军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依然忙碌。一袋袋茶青经过称重后,在自动化生产线上进行摊青、杀青、揉捻、分筛等后续工序。“茶农们白天采茶,我们晚上加工,一刻不耽误。”车间主任盘守贵说。


    2020年,在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和粤桂协作的资金帮扶下,广西将军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引进茶叶数字化自动控制生产技术,建成全自动茶叶加工生产线,日高峰可加工茶叶鲜叶5.6万公斤,年加工鲜叶220万公斤左右,覆盖茶园5000多亩,带动昭平县10个乡镇75个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5万元以上。


    生产效能提升,“昭平茶”销路更广。“现在我们已经培育出将军峰、亿健、故乡三大茶业品牌。”刘美镇介绍,加工后的成品茶不仅销往安徽、福建、四川等地,还出口至多个国家和地区。


    推开广西将军峰茶厂第二包装车间大门,一阵甜香扑面而来。寻香而去,只见配料间里一袋袋茶叶码放整齐。“这是有机茉莉伯爵绿茶,这是有机芒果绿茶……”车间主任申健丽介绍,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公司还推出了冷泡茶、姜糖茶等一系列新产品。


    除了销售成品茶,如何进一步提升茶叶附加值?今年2月20日,广西昭平茶科技小院揭牌成立。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入驻其中,聚焦茶叶全产业链开发,开展产学研合作。有了专家团队的助力,含有昭平茶成分的护手霜、洗面奶、漱口水、牙膏、面膜、奶茶等产品陆续被研制出来。


    目前,昭平县共有茶叶企业140余家,其中包括自治区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昭平茶连续6年入选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2023年位列第八十七名,品牌价值达到40.69亿元。


    “我们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力争打造茶叶规模生产、加工转化、品牌营销、科技示范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昭平县茶叶办副主任郭壮心说。


    挖掘茶文化、贯通茶文旅,融合发展见成效


    昭平县产茶历史悠久,2018年,象棋山茶(昭平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象棋山茶(昭平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宗钊家族世代制茶,2012年创办了昭平县象棋山茶叶有限公司。近年来,公司设立了昭平茶制作技艺体验馆,除陈列、销售成品茶外,还可让游客体验手工制茶技艺。


    “我们希望通过体验手工制茶技艺,让更多人感受昭平茶文化的魅力。”刘宗钊介绍,“三炒三揉”是昭平茶手工制作的亮点与特色,包含鲜叶摊青、高温杀青、过筛散热等8道工序。“游客可以在公司自营的1000亩茶园中采摘茶青,再拿到体验馆制作成茶叶伴手礼,送给亲朋好友或自己留作纪念。”刘宗钊说。


    在昭平县故乡茶博园景区,文旅项目种类丰富。“我们在600多亩有机茶园中套种了桃花和紫荆花,并提供特色民族服装、饰品供游客穿戴。今年春天,前来游览打卡的游客累计有4万余人次。”广西昭平县故乡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永英说。


    采茶观光归来,还可以欣赏舒缓曼妙的茶艺表演。游客可亲自体验投茶、泡茶等环节。除了“沉浸式”体验的乐趣,还有茶香鸡、茶香东坡肉等景区特色美食。采访过程中,旅游团队订餐电话不断打来,吴永英介绍,公司经营的民宿去年入住率达到80%。


    昭平县按照“茶园景区化、茶旅一体化”思路,大力促进茶旅融合发展。今年5月,昭平茶旅线路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昭平县故乡茶博园、南山茶海景区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桂江茶海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


    “目前,我们正加快建设广西昭平茶(六堡茶)小镇、昭平县六堡茶农旅示范园和昭平县六堡茶集中存储陈化基地等茶旅融合项目,大力促进茶叶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昭平县委书记刘飞国说。

    2023-07-11
  • 央行等两部门延长两项金融政策 对房企提供持续稳定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10日发布通知,将此前公布的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两项金融政策进行调整,适用期限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对房地产企业存量融资展期,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





    图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大楼。(新华社发)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联合推出16条金融举措,从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配合做好受困房企风险处置、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等方面,明确了支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金融十六条”发布实施后,对保持房地产融资合理适度、推动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综合考虑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为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对房地产企业存量融资展期,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金融管理部门延长了有关政策适用期限。”


    记者发现,延期政策集中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的政策,另一方面是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保交楼配套融资支持的政策。


    在存量融资展期方面,原政策规定“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未来半年内到期的,可以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1年”。此次政策调整后,“2024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可以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1年”,这对于不少房企来说是个利好消息,有助于缓解房企资金压力,改善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同时,这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化解存量贷款风险。


    另外,原政策规定“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半年内,向专项借款支持项目发放的配套融资,在贷款期限内不下调风险分类;对债务新老划断后的承贷主体按照合格借款主体管理。对于新发放的配套融资形成不良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已尽职的,可予免责”。此次调整后,适用期限也延至2024年12月31日前。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延期有助于打消金融机构对房企新发放配套融资的部分顾虑,为房企提供适度宽松的融资环境,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对房企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


    此外,记者还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本该在2023年3月31日到期的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已确认延续实施。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针对房企融资问题出台一系列举措,从存量和增量入手,加大贷款、债券、资管等多渠道融资支持力度,保持优质房企融资性现金流稳定,有助于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推动行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近期召开的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提出,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各金融机构应按照要求切实抓好落实,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合理适度,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推动行业风险市场化出清,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3-07-11
  • 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7.7亿人次 4、5、6月份旅客发送量快速攀升

    本报北京7月9日电(记者李心萍)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7.7亿人次。其中4、5、6月份旅客发送量快速攀升,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7.6%、5.6%、4.8%;4月29日发送旅客1966.1万人次,创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上半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向好,铁路客流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说,铁路部门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加强运输组织,科学制定客车开行方案,努力满足节假日旅客集中出行需要,持续推出便民利民服务新举措,保障了旅客平安、有序、温馨出行。


    假期出行需求旺盛,客流回升明显。今年上半年,清明、“五一”、端午假期,客流回升明显,铁路旅客发送量快速攀升。例如,今年“五一”假期运输期间,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1.33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加2794万人次;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347列,较日常增加2300余列。


    旺盛的出行需求仍在释放。国铁集团预计,7月1日至8月31日的暑期运输,预计发送旅客7.6亿人次,日均发送1200万人次以上,较2019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精准安排客车开行,全力保障出行。铁路部门充分用好铁路12306系统大数据,动态掌握旅客出行规律,统筹运用线路、机车、车辆资源和乘务人员,及时在重点地区和热门方向增开旅客列车。上半年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9311列,较2019年同期增长11.4%。


    各地铁路部门还建立了运力安排快速反应机制,针对突发客流,灵活增开旅客列车,全力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针对清明、“五一”、端午假期旅客集中出行需求,采取增开夜间高铁、动卧列车、普速旅客列车等方式,较好地服务了旅客假日出行。


    优化区域客运产品,便利人员往来。广深港高铁跨境列车1月15日分阶段恢复开行以来,目前已覆盖内地49个城市68个车站,每日开行跨境列车达182列,双向客流持续走高。截至6月30日累计发送跨境旅客608.7万人次。中老铁路4月13日首开国际旅客列车以来,截至6月30日累计发送跨境旅客3.3万人次。6月15日起增加京津城际铁路运力,高峰日每天增加2.76万个席位,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大力开行旅游列车,满足多元需求。各地铁路部门结合本地特色,打造熊猫专列、呼伦贝尔号、京藏号、阿勒泰号、敦煌号、梅河号等精品旅游列车品牌,满足旅客多样化需求,助力旅游经济发展。例如,南昌局集团公司开行江西萍乡至黑龙江漠河的跨省旅游列车,全程卧铺车厢、全程车底不换,车上还开展唱歌、书法比赛等特色活动,满足旅客火车漫游需求。


    持续改进服务品质,提升出行体验。各地铁路部门全面落实《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按年龄实行儿童优惠票,优化学生优惠票购票规则和重点旅客服务措施。上半年,共服务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38万人次,实行计次票、定期票等新型票制的线路增至51条,铁路畅行码覆盖范围增至3400余趟动车组列车,提供互联网订餐服务的车站增至79个,12306在线选铺试点、学生优惠票在线核验等新功能平稳运行,旅客乘坐火车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舒适。


    “进入暑期后,旅客探亲、旅游、商务等出行需求增加,铁路部门将密切关注客流变化情况,及时增加运力投放,优化旅客列车开行,加大安检查危力度,全力做好站车服务,努力让广大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该负责人说。

    2023-07-10
  • 中国民营企业突破5000万户

    记者9日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我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4月初突破5000万户,截至5月底达到5092.76万户,较2012年底(1085.7万户)增长了3.7倍,民营企业在企业中的占比由79.4%提升至92.4%,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登记注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恢复向好,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活力。前5个月,全国新设民营企业376.4万户,同比增长17.2%,较一季度增速快6.5个百分点。同期,注吊销民营企业160.8万户,同比增长1.43%,市场退出平稳。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区域发展趋于平衡。截至5月底,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登记在册民营企业分别为2822.9万户、1050.7万户、979.3万户、239.8万户,占比为55.4%、20.6%、19.2%、4.7%,其中,中部、西部占比有所提升,东部和东北部有所降低。民营企业最多的5省份为广东696.8万户、山东434.7万户、江苏384.5万户、浙江320.0万户、河南259.9万户,十年来增幅最大的主要有西藏、重庆、海南和安徽。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截至5月底,第一、二、三产业民营企业分别为177.6万户、1031.8万户、3883.4万户,占比为3.5%、20.3%和76.2%。今年以来,新设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其占比分别为34.1%、13.9%、12.1%。住宿和餐饮业恢复较好,新设民营企业6.9万户,同比增长44.4%。


    “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势头良好。疫情为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困难和挑战,也为企业创新和转型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截至5月底,我国“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已超过2500万户。1—5月全国新设“四新经济”民营企业215.0万户,占新设民营企业的57.1%。(林丽鹂)

    2023-07-10
  • 海南离岛免税店上半年总销售额近324亿元

    据海南省商务厅日前发布数据,今年上半年,海南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323.96亿元,同比增长31%;总销售额中,免税销售264.84亿元,同比增长26%;免税购物人数516.6万人次,同比增长34%;免税购物件数2568.23万件,同比增长5.8%。

    今年以来,海南出台促进消费若干措施,发放近2亿元的消费券,全力支持离岛免税、文旅等消费,推动海南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和扩大。各大免税店积极推出各类主题活动,开展大力度优惠促销,让旅客享受更大购物优惠。在离岛免税购物带动下,今年前5个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1000亿元,同比增长12.9%,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随着离岛免税市场新增更多经营主体、提货更加便利,海南旅游消费“金字招牌”更添成色。目前,全省离岛免税店已增加到12家,基本覆盖海南的南、北、东线主要旅游城市;并在原有的隔离区提货基础上,逐步增加了邮寄送达、返岛提货、即购即提、担保即提等4种提货方式,实现了飞机、轮船、火车三种离岛方式的全覆盖,近年来又增加了公务机和国内航线邮轮离岛旅客的购物渠道。自2020年7月离岛免税新政实施,截至今年6月30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1307亿元、购物旅客1767万人次、销售件数1.75亿件。

    为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7月4日,海南启动为期两个月的2023第二届海南国际离岛免税购物节。期间,海口、三亚、万宁和琼海四地将联动全省离岛免税店,先后推出30余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促销活动,让旅客享受更大优惠、感受更多新体验,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活力。

    2023-07-07
  • 贵州:算力迭代升级赋能实体经济

    步入数字经济时代,算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启动以来,以率先发展大数据闻名的贵州提出构建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记者近日走访了这里的数据中心。

    在贵安新区,塔吊林立、长臂挥舞,车辆穿梭、工人忙碌,一个个数据中心项目正在火热施工。

    记者走进中国联通贵安云数据中心的一期机房楼内,听到24小时不停运转的服务器响着嗡嗡声,看到服务器机柜外的标签清晰地标注着里面所存储的数据类别。

    “入驻客户20多家,年产值约1.2亿元。”中国联通贵安云数据中心建设客响团队负责人梁明说,从2013年启动建设至今,项目已成为中国联通在南方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

    据他介绍,为有效承接“东数西算”战略,目前总投资约6.9亿元的项目二期工程正在建设,预计2024年投产运营。届时,数据中心机柜规模将达1万余架,可更好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中国联通贵安云数据中心项目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新华社记者向定杰摄

    记者注意到,在项目所在地一路之隔,中国移动贵阳数据中心也在进行升级扩建。业界认为,各大电信运营商加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看中的是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需求。

    刺梨是贵州的特色水果,凭借其丰富的营养成分被称为“维C之王”。“无数据不管理、无数据不决策、无数据不运营”,在生产刺梨汁的贵州山王果健康实业有限公司5G智慧工厂,这个标语十分醒目。

    “我们厂房内有26个基站,5G信号覆盖整个工厂。”公司信息化团队负责人王海说,建设5G智慧工厂有效地破解了过去设备状态不透明、食品生产无法追溯、能耗统计无法实时监管等痛点。

    记者看到,在生产区的一块大屏上,实时呈现着从刺梨原果进厂称重、质检到原果清洗、压榨,从刺梨汁沉淀、储存到包装、销售等环节的情况。

    “整个数字化改造花费约数百万元,预计5年左右可以收回成本。”王海表示,通过建设5G智慧工厂,产能提升了5倍,良品率提高10%。

    算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带来的效益是显著的。在租用中国联通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后,贵州酱酒集团酒业生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宏斌说,数字化技术助力制造业产业升级是大势所趋,数据上云带来的最直接好处是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节省了时间、空间和经济成本。



    图为贵州酱酒集团酒业生产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新华社记者向定杰摄

    “我们会逐步建立健全原料采购、生产酿造、设备管理、能源管理、市场销售等业务领域的企业大数据。”宋宏斌说,在此过程中,既产生大量数据存储,也涌现大量算力需求,所以未来将持续深化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真正让数据产生价值,帮助企业科学决策,最终实现提质增效。

    2023-07-07

  • 首 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