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政策利率齐降 传递稳增长信号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0%,相较此前的2.00%下降10个基点。同日晚间,人民银行更新的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表显示,隔夜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2.75%,7天期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2.9%,1个月期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3.25%。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七天期逆回购利率以及SLF利率齐降,再次传递出稳增长、稳预期的政策信号,以进一步引导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提振市场信心。展望未来,本月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有较大可能下行。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二季度以来经济修复力度稳中偏弱,需要稳增长政策适时发力。本次政策利率下调,叠加近期银行存款利率调降,将有效带动企业和居民实际贷款利率下行。“近期物价水平明显偏低,其中1至5月CPI累计同比仅为0.8%,扣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更能体现整体物价水平的核心CPI累计同比为0.7%,这为适度下调政策利率提供了空间。”王青说。


    “七天期逆回购利率以及SLF利率齐降,释放出更多政策信号,目的是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加强逆周期调节、促进金融机构在资产端继续让利实体经济,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为经济复苏和平稳健康发展创造松紧得宜、稳健中性的货币金融环境,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庞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庞溟也表示,在满足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的基础上,将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与逆回购利率联动调整,可以更好地引导市场利率在合意水平附近波动、更好地维护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好地实现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协调配合。


    根据6月13日央行公布的数据,2023年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万亿元,同比少增5418亿元;5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56万亿元,同比少增1.31万亿元。5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6%,增速比上月末低0.8个百分点。整体看来,5月金融数据延续了4月的放缓势头。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货币政策的持续发力,6月金融数据有望好转。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本次逆回购操作利率和SLF利率下调的背景下,本月的MLF中标利率和LPR下行的概率也在增大。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此次调整传递出政策利率有松动的迹象。如果6月15日MLF中标利率继续下降,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叠加2022年9月以来存款利率多轮下调、银行负债成本有所下降,本月LPR有望结束连续9个月的“按兵不动”,或将下降5至10个基点,这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有效融资需求。


    “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周期有利于商业银行缓解自身净息差压力、压降负债端成本并抑制资金空转活动,并为承续调降MLF或LPR打开更多政策空间。”庞溟认为,从商业银行等市场主体的微观动机来看,通过下调报价加点的方式引导LPR下行的意愿更强、概率更高。


    王青也分析说,考虑到当前企业贷款利率已处于历史低点,且明显低于居民房贷利率,本月1年期LPR报价和5年期以上LPR报价很可能出现非对称下调,即1年期LPR报价可能下调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调15个基点(0.15个百分点)。(记者张莫实习生柯振嘉)

    2023-06-15
  • 财政部在香港成功发行120亿元人民币国债

    新华社北京/香港6月14日电(记者申铖、郑欣)记者14日了解到,财政部当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面向专业投资者招标发行120亿元人民币国债。这是今年财政部在香港发行的首期人民币国债。





    投资者认购踊跃。其中,2年期60亿元,认购倍数3.62倍,发行利率2.20%;3年期40亿元,认购倍数4.52倍,发行利率2.30%;10年期20亿元,认购倍数5.11倍,发行利率2.71%。


    经国务院批准,今年财政部将在香港总共发行300亿元人民币国债。人民币国债分四期发行,规模分别为120亿元、60亿元、60亿元、60亿元。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此前表示,特区政府非常欢迎国家财政部连续第15年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这充分展示中央人民政府持续支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及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有助促进香港债券市场发展,以及吸引更多国际资金汇聚香港。


    据了解,中央政府于2009年9月28日首次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计入14日发行的120亿元,财政部已累计在香港发行2730亿元人民币国债。

    2023-06-15
  • 提振工业经济的活力和张力

    新形势下,工业经济仍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但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更为复杂。提振工业经济,要有新思维、新战略。


    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工业经济而言,意味着以工具理性主导的增长目标优先取向,要更多转向对社会直接福利目标的关切。尽管增长、利润、GDP等工具理性目标仍然重要,甚至仍是观察工业经济形势的显示性指标,但是追求工具理性指标不能损害社会直接福利目标的实现。工业不仅是实现增长的工具,而且必须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例,“金山银山”代表工具理性目标,“绿水青山”代表直接福利目标。提振工业经济,必须在工具理性目标与直接福利目标间进行权衡。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工业经济的增长取向会承受一定资源环境压力,不仅表现为治污达标和环境保护成本提高,而且表现为产业布局和各类制度安排、监管要求更为严格,决策流程可能更长。工业经济更具环境友好、社会友好的取向,相应地对技术创新和规则调适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成长的烦恼”,也有“进取的风险”。一方面,技术迭代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技术改进既有不可不为的必要性,又有投入回报的不可预测性。另一方面,制度性交易成本可能增加。在规则博弈中,既有争取获得各种补贴的可能性,又可能受到处罚。企业如果感觉“婆婆”多,“依赖性”高,那么创新意愿可能削弱。


    这些情况在财务层面表现为,经营性和投资性资金流转均有不畅之忧。最直观的现象是,企业账期普遍延长,资金拖欠屡现,经济运行的流动性滞缓。这实际上就是经济社会秩序的“承诺效率”下降,使市场运行的畅通性受阻。进而直接表现为,一些宏观经济(扩张性)调节手段未能获得预期效果,例如,货币投放的流动性受阻,减弱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拉动力。再如,当工业经济增长恢复时,利润状况却不尽如人意。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0.6%。究其原因,不仅有技术效率问题,也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运行效率问题。以上观察提示我们,提振工业经济的增长活力和创新性张力,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对策。


    对于规模巨大的工业经济,稳中求进是最具可行性的提振策略。“稳”的关键是市场形势之稳。要以适应性对策,实现工业经济领域各主要产品市场的趋稳与拓展。市场是传统产业的活力基础,也是新兴产业的创新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中国产业经济最大的底气所在。因此,完善市场秩序规则是提振工业经济的第一要务。其中,资源环境策略和监管,是工业经济市场战略的关键之一。资源环境条件的形势变化,既使工业经济效益承压,也使提振工业经济创新有望。


    稳定传统主业与突破新兴业务的战略权衡和适时调整,是稳中求进战略的重要选择。企业创新的战略方向,既要尽可能稳定基本盘,稳住市场态势;又要避免在过于复杂的规则限制中回避责任担当,陷入风险厌恶型的路径依赖。从理论上说,这就是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的对立统一。


    一方面,工业的本质是革命性的,不断创业创新才有可持续的生命力。有颠覆才有进取。当前特别要勇于突破和实现产业体系的新技术植入,包括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


    另一方面,工业经济的生命力在于流转性。战略性产业转型的过程,要高度重视金融稳健,实现金融支持,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债权债务管理。让每一次市场交易和收支决策,都具有较高的承诺效率:及时执行,减少拖欠,手续简洁,程序流畅。这是保持工业经济流动性畅通无阻的关键之一。


    从经济社会整体看,要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维护和增强秩序规则信任度,促进承诺效率和信任资本的整体提高。要看到,工业经济发展正从主要依靠要素比较优势的时代,转向更倾向于规则信任的时代。市场秩序规则的可预期、可信赖,决定资源配置和供应链格局。市场秩序越畅通,工业提振越有力。(金碚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23-06-14
  • 创新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升级,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免税购物市场活力足

    游客在海口国际免税城选购商品。蒙钟德摄


    我国免税店包括口岸免税店、离岛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3种。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促进免税零售、发展免税经济是连接国内外两个循环的节点之一。随着国内消费升级、海外消费回流,免税销售成为激发内需潜力、繁荣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


    免税购物在吸引消费回流、拉动消费增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连接澳门与珠海的拱北口岸,北京游客张园被一家免税店吸引了目光:“香化产品很全,又赶上全店做活动,在免税价格基础上再打折,便宜了不少,就给自己和家人都买了一些。”


    张园所说的免税店,是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拱北口岸全新升级的入境免税店,经营面积达3889平方米,品类覆盖香化、日用品、食品等。自5月16日试营业至今,该店销售额环比增长约20%,客单价环比提升约10%,特别是香化和精品类销售额增长近3倍。


    作为连接国内外消费市场的节点,免税购物在吸引消费回流,拉动旅游、航空、酒店等行业消费增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去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今年以来,各地加快落实免税店创新政策,一批新的免税店接连开张——


    4月,在海南万宁,王府井国际免税港正式营业,海南离岛免税店数量增至12家;


    5月,国药中服免税南昌机场店开业,为旅客提供“旅游+零售”全新消费体验;


    6月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4号航站楼新建的入境免税店开始运营,首批1.4万余件免税品上架销售……


    “拱北口岸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重要交汇点之一,单日出入境客流可高达40多万人次。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拱北口岸及其周边是全国最具活力的旅游零售市场之一。”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潘明明表示,“我们希望将拱北口岸入境免税店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旅游消费目的地和展示大湾区商贸活力的示范标杆项目,助力激发大湾区旅游消费新活力。”


    “商务部将今年定为‘消费提振年’,各地也铆足了劲,多措并举激发市场活力,珠海免税集团旗下的口岸免税店业务增长势头非常明显。”潘明明表示,随着旅游市场快速恢复,入境旅客消费持续增加,国内免税购物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今年,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实施迎来12周年。12年来,海南积极推进免税品品牌、品种、价格与国际“三同步”,离岛免税购物品牌更加丰富、购物环境不断优化、营销方式更加多样、购物便利性持续提升。据海口海关统计,自2011年4月20日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实施以来,截至2023年4月19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达1850亿元,购物人数达3428万人次。


    “目前,中国市场规模大,消费需求旺盛,免税购物拥有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免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常筑军表示,中免集团将坚持开放发展,与国际同行一道,共同为广大境内外游客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商品和服务。


    提升服务水平,满足个性化、多元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以前买完东西还要去机场提货,赶飞机时间又紧,有些手忙脚乱。现在好了,现场买完就可以拿走,省时省心多了。”刚从海南旅游回来的江苏南京游客胡小雪希望,更多免税品能够纳入新提货方式。


    自今年4月1日起,海南离岛免税购物在原有提货模式基础上,新增了“担保即提”和“即购即提”两种提货方式。此前,海南离岛免税提货方式主要包括离岛自提(在机场、火车站、码头指定区域提货)、邮寄送达、岛内居民返岛提取等,3种提货方式均需在离岛后才能提货。


    在相关政策带动下,免税经营主体加快拥抱海南离岛免税市场,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更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高品质的免税消费需求。


    去年10月开业的中免海口国际免税城,设有多种定制主题空间包厢,可满足商务洽谈与购物休闲的多种需求。同时,消费者在游客服务中心不仅可享受行李寄存、轮椅租借、爱心医药箱等服务,更可根据电子导航系统和AR导航,快速、便捷地找到店铺位置,购物体验舒适度明显提升。


    常筑军介绍,适应消费需求变化,中免集团不断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策略,持续优化会员生态和客户管理服务体系。目前中免会员数量已超过2600万。


    专家表示,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在免税经济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创新消费场景,推动发展免税经济,有利于引导消费回流,同时,也能推动消费升级,带动旅游购物与国际接轨,助推现代服务业转型。


    北京提出,增强免税商店国际竞争力,推动更多免税、退税政策落地。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提出探索设立免税商店,吸引“环球影城”游客及京津冀地区消费人群;北京东城区印发《东城区老字号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支持老字号进免税店、上跨境电商平台,推动数字化转型。今年一季度,北京市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8.9倍,退税申请单开具量同比增长6倍。


    广州提出,依托交通口岸枢纽,进一步扩大免税消费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扩大白云国际机场等口岸免税店经营规模,支持在广州东站、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等口岸开设口岸免税店。扩大免税店商品的覆盖范围,支持国潮国货进驻免税店。发展保税展销体验消费及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服务,培育打造离境退税示范街区。


    美妆、服装、箱包……国免上海店是上海市中心规模最大的免税店,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有10个品类超1万个商品在售。今年“五五购物节”促销活动期间,国免上海店推出定制化促销活动,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免税购物的实惠和便利。


    进一步调整优化免税政策,深挖市场潜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在消费升级和政策促进等因素带动下,我国免税市场蓬勃发展。如何进一步挖掘政策潜力,带动旅游消费需求释放?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达分析说,2022年海南免税购物人数与旅游人数的比重(即渗透率)仅为7%,与全球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相比仍有差距,这就需要由政策优势向服务优势转变。要着眼游客需求,提高免税购物的便利度。同时,在海南完善免税品加工、生产、服务产业链,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


    海口海关顺应免税新业态的发展形势,不断推进“一店多仓”“保免互转”监管模式改革,实现了海南全岛免税品“即到、即审、即卸”,同时,严厉打击“套代购”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离岛免税政策有序稳步实施。


    今年年初,为了更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市场监管总局强调免税企业向境内消费者销售已进口的商品,适用境内法律,应当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各项规定,“免税不免责”。要严格履行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义务,全面履行质量担保责任,完善商品信息披露。对免税品和非免税品要区分不同销售页面、明确标识商品类别、规范明码标价。


    专家建议,进一步调整优化免税政策。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立足国情,加快推进关于放宽免税商品的限量、限额及限品种的政策研究和改革,深挖市场潜力,扩大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同时,加快市内免税店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记者罗珊珊)

    2023-06-14
  • 新闻分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降10个基点释放了哪些信号?

    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较此前下降10个基点。专家表示,此次操作释放了加强逆周期调节和稳定市场预期的政策信号。


    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此次7天期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为1.90%,较此前下降了10个基点。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截图


    “如果6月15日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继续下降,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我国经济处于疫情冲击后的恢复阶段,此次逆回购操作利率下降既反映了资金市场供求,也释放了加强逆周期调节和稳定市场预期的政策信号,是稳健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体现。


    货币政策操作利率变化和实际贷款利率密切相关,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往往通过“货币政策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贷款利率”这一渠道来实现。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降,是2022年8月以来的首次调整。2022年8月15日,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同年8月22日,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较上一期下调了5个和15个基点。


    由此,一些市场人士预计,本月MLF操作的中标利率和LPR或将有所调整,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助于激发有效融资需求。


    近一段时间以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大行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和市场供求变化,主动下调了部分存款挂牌利率,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至2.5%。这些措施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存贷款利差,增强银行补充资本和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本次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下降,顺应了市场供求和预期的变化,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体现,有利于稳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此外,今年前5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同比上涨0.8%,这也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适度下降提供了空间。董希淼认为,近年来,我国利率的调整遵循了较为稳健的“居中之道”,没有大起大落。本次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下降10个基点,幅度适中,有利于兼顾保持物价稳定、金融稳定和支持实体经济等多个目标的平衡,也兼顾了内外均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利率是宏观经济的重要变量,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降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无论美联储6月及下半年是否继续加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都将较为有限。本次政策利率下降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推动下半年宏观经济复苏力度进一步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在上海调研时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充分就业,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推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记者吴雨)

    2023-06-14
  • 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于文静)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海警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提出全产业链全环节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任务。

    这是记者12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的消息。



    据了解,意见坚持市场主导、科学布局、科技引领、绿色生态、安全发展原则,围绕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我国首个关于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意见提出,要优化养殖空间布局,发展深远海养殖要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要求,桁架类网箱及养殖平台、养殖工船原则上布设在低潮位水深不小于20米或离岸10公里以上的海域,重力式网箱布设海域水深不小于15米。要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行健康养殖,做精做好水产种业,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培育区域性优质特色品牌,鼓励创建深远海养殖类型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意见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远海养殖项目要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措施要求。要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先进养殖技术和设施装备研发支持,完善技术体系和规范标准,提高深远海养殖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要落实检验登记要求,养殖工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登记办法》,按照养殖渔船进行登记,重力式深水网箱、桁架类网箱及养殖平台由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主管部门制定规则进行登记。

    意见提出,要强化安全生产措施,深远海养殖生产经营者要落实主体责任,遵守相关规定,做好风险防范。要健全监管协作机制,建立由同级农业农村(渔业)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深远海养殖监督管理工作协作机制,明确职能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

    2023-06-13
  • RCEP红利带来外贸新动力

    全球最大自贸区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

    RCEP红利带来外贸新动力

    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为4.12万亿元,同比增长7.3%,占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30.9%。

    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将给外贸企业带来哪些新机遇?中国海关为企业更好享惠创造了哪些良好条件?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舞台更宽——

    开放潜力加速释放

    2020年11月15日,东盟10国和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共同签署RCEP,并推动协定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目前,RCEP带来的红利正加速释放。

    新西兰牛奶、马来西亚零食、韩国洗面奶、泰国金枕榴莲……在北京物美超市的各家门店里,来自RCEP国家的进口商品很丰富。越来越长的货架背后,是越来越宽的舞台。“近期,我们在全国几十个门店举办的‘东南亚水果节’和‘嗨吃节’,通过流动市集等方式向消费者展示自RCEP国家进口的水果,得到顾客好评。”物美集团新闻发言人许丽娜告诉本报记者。

    许丽娜说,随着RCEP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物美集团在RCEP成员国采购的进口商品价格有望更加便宜,通关时间也会进一步缩短。“现在,我们正在采购印度尼西亚虾片、越南椰子水等商品。其中,物美麦德龙的进口商品采购量和销售量预计比去年增长10%。我们将充分发挥国际供应链优势,扩大海外直采,增加高品质生鲜快消品供给,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许丽娜说。

    进口商品纷至沓来,出口企业加速出海。

    今年1至5月,上海海关共签发3.43万份RCEP原产地证书,签证货值117.72亿元人民币。上海神火铝箔有限公司是受益者之一。据了解,该公司高端超薄双零铝箔现有年产能8.3万吨,其中约70%用于出口,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包装、医药包装等。

    “我们去年办理出口RCEP成员国原产地证书1058份,货值近6700万美元。今年RCEP全面生效后,我们公司的铝箔产品将以更低的价格、更快的速度进入了RCEP市场。”该公司外贸部部长梅晓俊说,凭借原产地证书,企业可以在进口国减免相当于货值5%的关税,既降低了出口成本,也赢得更多海外订单。

    贸易服务行业也迎来新机遇。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钱峰介绍,近年来,华测检测在医药健康、新材料测试等领域加大投资,已在全球90多个城市设立150多间实验室。在这一过程中,RCEP国家是企业新增投资的重点。

    “RCEP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有利于加速地区产业链、供应链融合,降低国际贸易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能。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检验检测机构将获得更多与海外交流的机会,加强与相关国家在科技创新、质量标准、信息互认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实现‘一次检测、一个结果、区域通行’。”钱峰对本报记者说,华测检测将努力培养引进国际化人才、搭建国际化销售网络,积极投身RCEP国际大市场。

    服务更优——

    助力企业高效享惠

    在国际贸易中,货物的原产地被称为商品的“经济国籍”,是核定关税待遇的重要参考。为确保外贸企业高效享惠,中国海关积极构建RCEP精准服务体系,优化通关流程、降低通关成本,助力企业开拓RCEP市场。

    有的运用大数据分析,为企业制定享惠方案——

    “以后,菲律宾水果也成为我们的优势原料了!”青岛开创食品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部长王家顺告诉本报记者,公司生产的蔬菜和水果罐头95%出口海外。RCEP全面实施后,企业将选择更多东南亚热带水果作为原辅料,并加工制成什锦水果罐头出口到澳大利亚、日本等市场。“RCEP生效后,青岛海关在数据分析中发现我们享惠不足,就主动制定了方案,帮我们向外方申请了关税减让。预计今年,我们自东盟国家进口的菠萝和菠萝汁等原材料同比将增15%以上,对外出口也有望增加10%到15%。”王家顺说。

    青岛海关关税处处长毕海军介绍,RCEP使中国与东盟、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之前签署的双边自贸协定进行了有效整合,实现了原产地累积范围的拓展。在实践中,某一个具体商品往往可以适用多个协定税率。为此,青岛海关将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享惠方案设计等服务,确保企业最大限度享受开放红利。

    有的积极宣讲RCEP关税政策,帮企业优化出口布局——

    不锈钢餐厨具是广东省云浮市外贸出口的“拿手”商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然而,受到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多重因素影响,欧美市场需求一度回落,外贸订单数量下滑。就在此时,RCEP为当地不少企业打开了一扇窗。

    广东德纳斯金属制品公司董事长助理廖秀萍说,外贸涉及的国别多、环节多、政策多,企业在传统出口市场需求不振时开拓新市场并非易事。今年以来,广州海关积极普及RCEP关税政策,主动帮助企业用好用足RCEP关税优惠、原产地累积规则等红利,开拓RCEP市场。“靠着RCEP市场需求的增量,我们对公司全年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持乐观态度。”她说。

    还有的推广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和智能审核模式,助企业降低成本——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是中国重要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的火电汽轮机产品畅销海外市场。去年5月,该公司成为四川省首家制造装备RCEP经核准出口商企业,企业可以根据具体出货安排随时出具原产地声明,操作更灵活,原产地证书办理时间大大缩短。

    “RCEP生效后,成都海关主动为我们进行全方位政策辅导,帮助我们完成‘经核准出口商’认定。随着RCEP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关税减让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这为我们与相关国家开展更深入的产业链融合提供了机遇。”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部长曾明静对本报记者说,无论是零部件和原材料进口还是产成品出口,今年公司与RCEP国家的业务往来都在稳步扩大。

    信心更足——

    质量双升,预期向好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东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2.59万亿元,同比增长9.9%。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RCEP给外贸带来的全新动力。随着RCEP全面生效,市场主体预期进一步向好。

    出海渠道更宽。郑州力美奇游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摩天轮、海盗船等游乐设备七成出口海外。今年以来,该公司在工厂和产能方面的投资比去年翻了1倍。公司负责人王雪娇盘算着,通过跨境电商,力美奇出口业务的增长至少要超过1倍。

    “2008年以来,我们生产的游乐设备主要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实现出口。RCEP生效后,我们适用的关税明显降低,海外客户变得更活跃,一些域外订单也开始转移到了我们这里。”王雪娇对本报记者说,RCEP实施进入新阶段带来的改变是系统性的。比如,以往不少东南亚国家海关的通关速度长达十几天,如今陆续缩减至6天以内,这降低了企业贸易成本,增强了企业进一步做大海外业务的信心。

    阿里巴巴国际站北方大区总经理刘宇透露,今年5月,阿里巴巴国际站平台上的商家对RCEP成员国出口额同比增长较快。其中,对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出口额同比增长超过15%;对新加坡出口额同比增长近30%。“今年一季度,我们发布了‘北方大区商家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数字外贸服务体系,让国内商家更好、更快地与RCEP国家采购商进行贸易。”刘宇说。

    合作程度更深。南宁侨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无尘纸、孖纺布和熔喷布等新型吸收芯体的生产企业。今年以来,随着出口订单增加,生产车间开工率保持在90%以上,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根据南宁海关工作人员的介绍,今后我们生产的无尘纸进入菲律宾市场可从目前的15%降为零关税。”公司副总经理陆琪对本报记者说,RCEP促进了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例如,宝洁等跨国企业在RCEP国家布局了大量日用品生产基地。RCEP全面生效,有助于侨虹与相关伙伴在产业链上开展更多深层次合作。

    南宁海关关长王味冰说,广西是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前沿和窗口,与包括东盟在内的RCEP各成员国深化开放合作将激发更多发展红利。南宁海关将积极推动优势产品扩大出口和关键技术进口,不断扩大RCEP政策红利覆盖面,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升级,支持广西把独特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

    放眼RCEP区域,更多合作共赢的故事正在被书写。(记者王俊岭)

    2023-06-13
  • 世界银行上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2月2日,在英国曼彻斯特,一名女子在市场内购物。(新华社发)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虽然上调了全球和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但在利率上升的背景下,全球增长已大幅放缓,除个别经济体表现亮眼外,今明两年全球经济整体增长乏力,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尤其是多重冲击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造成重大挫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金融风险加剧。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1%,较1月预测上调0.4个百分点,但仍低于2022年的3.1%;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6%,较1月预测大幅上调1.3个百分点。但是,世行认为,除个别经济体表现亮眼外,今明两年全球经济整体增长乏力,仍处于不稳定状态。

    世行预计,由于中国经济恢复及几个大型经济体增长前景改善,今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欧洲、中亚地区经济增长将加速,其他地区经济增长将放缓。明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南亚地区经济增速将回落,其他地区增速将因内部不利因素缓解和外部需求增强而提高。

    发达经济体增速下降

    总体而言,世行对全球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报告指出,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将从2022年的2.6%降至今年的0.7%,而且2024年增长仍将保持疲软。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预计今年增长1.1%,明年放缓至0.8%,这主要是因为大幅加息的影响会再持续一段时间。在欧元区,由于货币政策收紧和能源价格上涨的滞后效应,预计2023年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下降至0.4%,明年增长1.3%。日本今年经济增长0.8%,明年增速为0.7%。

    即便最新预测比1月的预测有所上调,但是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2023年仍将是过去五年来增长最慢的年份之一,而三分之二的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将低于2022年的水平。到明年年底,约三分之一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将比2019年还低,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失去的五年”。世界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英德米特·吉尔表示,“世界经济正处于险境。除东亚和南亚外,经济增速远远达不到消除贫困、应对气候变化和补充人力资本所需的水平。2023年的贸易增长速度将不及新冠疫情暴发前的三分之一”。

    “减少贫困和扩大繁荣的最可靠途径是促进就业,而增长放缓使创造就业变得更加困难。”世界银行集团行长彭安杰(AjayBanga)说,“我们必须记住,增长预测只是预测而非必然结果。我们有机会扭转局势,但这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低收入国家面临困境

    在利率上升的背景下,全球增长已大幅放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金融风险加剧。除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预计将从2022年的4.1%下降至今年的2.9%。最新预测显示,包括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以及全球金融环境紧缩导致经济急剧放缓在内的多重冲击已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造成重大挫折,其影响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存在。低收入国家,尤其是最贫困国家蒙受的损失最为明显,人均收入增长缓慢将使很多低收入国家的极端贫困更加难以消除。

    报告分析了美联储加息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影响。报告认为,美国利率快速走高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不利财务影响,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这种负面影响在经济较为脆弱的国家中更为明显。

    报告全面评估了低收入经济体面临的财政政策挑战。这些国家正处于极度困境之中,利率上升使其过去10年以来的财政恶化更为加剧,有限的政府收入中越来越大的份额被利息支出所吞噬。有14个低收入国家已经陷入或极有可能陷入债务困境。低收入经济体的支出压力不断上升。低收入国家的居民家庭比其他国家更容易因极端气候事件和冲突战乱等负面冲击而陷入贫困。平均来说,低收入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只占其GDP的3%,远低于发展中经济体26%的平均水平。“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利率上升正导致债务压力增大。财政疲软已使许多低收入国家陷入债务困境。”英德米特·吉尔表示。

    报告指出,迄今为止,发达经济体的银行业困境给大多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造成的危害较为有限,但形势十分危险。随着全球信贷条件日趋收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当中有四分之一实际上已无法通过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这给存在信用度低等深层脆弱性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尤其严重的影响,使它们在额外冲击面前更加脆弱。

    “许多发展中经济体面临增长疲软、通胀居高不下和债务水平创新高等棘手问题。同时,新的风险,例如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压力可能产生更广泛的溢出效应,可能会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情况变得更糟。”世界银行集团副首席经济学家阿伊汗·高斯认为,这些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应迅速采取行动,防止金融风险蔓延并减少国内的短期脆弱性。

    中国复苏提振地区经济

    报告指出,继2022年增长急剧放缓之后,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经济正在复苏,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今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上涨,工业生产继续恢复,中国经济复苏提振了地区经济增长。

    报告指出,在东亚与太平洋其他地区,经济重启带来的提振作用已经消退,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经济体的增长已经放缓。不过,全球旅游业持续复苏,尤其是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带来了更多游客,推动了本地区服务贸易持续复苏。

    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的复苏将抵消若干其他经济体增长放缓的影响,东亚与太平洋地区总体增幅升至5.5%。预计2024年和2025年中国的增长将会放缓,其他国家基本保持稳定,地区总体增长率将分别小幅下降至4.6%和4.5%。与今年1月的预测相比,此次对东亚与太平洋地区2023年的增长预测提高1.2个百分点,对2024年的预测降低0.3个百分点。做出这种修订主要是由于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将反弹至5.6%。到2024年和2025年,随着疫后重启的影响逐渐消退,增速将分别放缓至4.6%和4.4%。预计今年投资增长将温和回升,通胀预计将保持在目标以下。

    报告也指出,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经济也存在若干下行风险,包括国内和全球金融条件紧于预期、通胀居高不下、疫后重启对经济的提振作用迅速消退等。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会带来进一步的下行风险,自然灾害也是如此,例如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极端天气事件可能给太平洋小岛经济体带来巨大损失。(周明阳)

    2023-06-12
  • 国家助学贷款累计发放超4000亿元 惠及2000多万名学生



    数据来源:教育部制图:汪哲平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我国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措施。记者从教育部获悉:1999年实施至今,已累计发放助学贷款4000多亿元,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0多万名。

    贷款额度不断提高。政策实施初期,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研究生最高贷款额度每人每年6000元;2014年,提高至本专科生最高贷款额度每人每年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1.2万元;2021年,提高至本专科生最高贷款额度每人每年1.2万元、研究生每人每年1.6万元。

    贷款期限不断延长。政策实施初期,国家助学贷款期限为毕业后6年还清贷款本息,即学制加6年、最长不超过10年。2020年助学贷款期限延长至学制加15年、最长不超过22年。

    贷款范围不断扩大。2017年,助学贷款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党校、行政学院、会计学院等培养单位全覆盖,实现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研究生、预科生全覆盖。

    贷款办理更加便捷。各级教育部门通过高中预申请、“一站式”办理、线上办理等方式,最大程度方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助学贷款业务。

    “我们将不断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求学、成长成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记者赵婀娜、黄超)

    2023-06-12
  • 2022年全国住房公积金发放个人住房贷款逾一万亿元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记者王优玲)记者8日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解到,2022年,全国住房公积金各项业务运行平稳,住房公积金缴存额31935.05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247.75万笔、11841.85亿元。截至2022年底,个人住房贷款率达78.94%。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全国住房公积金2022年年度报告》,全面披露了2022年全国住房公积金运行情况。


    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有6782.63万人提取住房公积金共21363.27亿元。住房公积金制度惠及面进一步扩大,全年住房公积金实缴单位452.72万个,实缴职工16979.5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8.80%和3.31%。城镇私营企业等单位职工占比过半且持续提高,新开户职工中,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其他类型单位职工占比达76.02%。


    根据报告,重庆等6个城市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工作,让灵活就业人员愿缴能缴,助力解决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6个试点城市共有22.03万名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其中新市民、青年人占比超过70%。


    报告显示,2022年住房公积金租购并举支持缴存人解决基本住房问题力度更大。支持6782.63万人提取住房公积金,提取额21363.27亿元。其中,支持1537.87万人租赁住房提取1521.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59%、20.87%。全年共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1841.85亿元,重点支持购买首套住房、普通住房及40岁(含)以下群体购房。贷款利率比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低0.9至1.35个百分点,偿还期内可为贷款职工节约利息支出约2089.02亿元。

    2023-06-09
  • 商务部将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的通知


    商办消费函〔2023〕3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根据“2023消费提振年”活动安排,商务部将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全民乐享全民盛惠


    二、活动时间


    2023年6月至12月


    三、组织方式


    结合“2023消费提振年”工作安排,统筹开展“百城联动”汽车节和“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充分发挥地方、企业、行业协会作用,顺应城乡居民多样化购车需求,打通全链条、贯通全渠道、联通线上线下,组织全国百余城市协调联动,推动千余县(区)竞相参与,带动万余镇(乡)共享盛惠,营造良好氛围,促进汽车消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四、活动安排


    (一)“百城联动”汽车节。


    1.建立“百城联动”重点活动清单。各地统筹部署汽车促消费活动,择优推荐3-5个“百城联动”候选城市及其重点汽车促消费活动安排。商务部将选取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约100个城市,形成“百城联动”重点活动清单。


    2.聚焦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各地要充分发挥百座城市带动作用,聚焦新车销售、二手车交易、报废更新、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汽车后市场等内容,因地制宜打造系列汽车展销活动,持续“拉动增量、盘活存量、带动关联”,全链条全过程促进汽车消费。


    3.强化购车优惠政策支持。加强活动经费、场地等保障,协调推动地方、企业等出台支持汽车消费的针对性政策举措,充分发挥地方财政资金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出台汽车信贷金融支持措施。


    (二)“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


    1.举办消费季系列活动。商务部将于近期组织“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启动仪式,并指导各地在全国千余个县(区)、万余个镇(乡)开展新能源汽车“大篷车”进农村等形式多样的新能源汽车促消费活动,掀起覆盖县乡、亮点纷呈的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热潮。


    2.推动适销对路车型下乡。鼓励企业针对农村地区特点,推动性价比高、实用性强的新能源载货微面、微卡、轻卡等车型下乡,进一步丰富农村新能源汽车产品供应。


    3.推动售后服务网络下沉。引导企业进一步下沉销售维修服务渠道,加强新能源汽车流动维修站、农村维修点等建设和农村维保技术人员培训,不断完善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服务网络。


    4.推动完善农村充电基础设施。积极协调推动完善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依托县乡商业网点、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合理推进农村集中式公共充电桩场站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充电桩建设用地、电网支撑等保障工作。


    五、有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压紧压实责任,积极部署推进各项工作,确保落地见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要组织相关汽车企业积极参与,推动出台购车优惠举措。建立健全工作联系机制,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明确活动联络员。


    (二)加强宣传普及。各地要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各方力量,多渠道、多层次做好活动新闻宣传工作。广泛开展专家解读、厂商推荐、试乘试驾等宣介活动,普及新能源汽车知识,提高消费者认可度。


    (三)维护公平竞争。各地要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开展汽车展销和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对于拟出台的补贴等支持政策,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公平竞争审查,确保相关政策措施对所有符合政策导向的企业普遍适用。


    (四)做好总结推广。各地要认真总结活动情况,梳理工作亮点和经验做法,分别于10月初及活动结束后,反馈工作成效。

    2023-06-09
  • 第六届进博会为全球企业搭起“大舞台”

    6月7日是第六届进博会倒计时150天。第六届进博会国家综合展、企业商业展、虹桥论坛等各板块筹备工作稳步有序推进,目前招展面积已超过30万平方米。展品变商品驶上“快速道”、合作交流强磁场,进博会持续成为全球企业分享中国机遇的新支点。


    第六届进博会筹备稳步推进


    6月7日上午,第六届进博会首场招商路演在广西南宁举办,第六届进博会的脚步更近了。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刘福学介绍,第六届进博会将于今年11月5日至10日全面恢复线下举办,目前招展面积已超过30万平方米。


    “全球十五大整车品牌、三大矿业巨头、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三大消费品快消龙头、十五大制药企业、十五大医疗器械企业均已确认参展。”刘福学说,今年的企业商业展将注重践行新发展理念,秉承“综合展、专业办”,不断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在继续做好绿色低碳节能环保、集成电路、种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专区基础上,着力做大做强创新孵化专区。


    专业观众报名启动,采购商意向需求不断发布……第六届进博会的一系列筹备活动逐渐火热。


    5月22日,力拓集团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签订了2024年到2028年长期参展合作备忘录,成为首家签约未来5年进口博览会的世界500强企业。


    “进博会展现了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决心。”力拓集团首席商务官兼中国区主席白睿明说,第五届进博会上,力拓首次以展商身份参展就与中国铝业集团、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等达成合作协议,今年将在进博会上展示公司在助力推动低碳转型方面的相关解决方案及最新进展。


    展品变商品驶上“快速道”


    6天的进口博览会,365天的“展品变商品”。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华介绍,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持续放大,2018年以来,上海累计认定60家“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引入展品近27万种(件),累计进口商品额超3230亿元。


    静安寺商圈内,最新亮相的欧莱雅PRO全球首店里,第四届进博会上亚洲首展的节水洗护发神器正式“上岗”,这也是这一“黑科技”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商业落地。


    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兼专业美发产品部总经理林厚志说,这一神器可以节水高达61%,能以服务的形态落地,不仅为中国消费市场带来绿色的新风,也让企业对今年11月的第六届进博会更加有信心。


    绿色可持续是优衣库多年来在进博会展台上的重要关键词。在第五届进博会的展台上,优衣库曾还原了一条特别的“生产线”,展示了回收塑料瓶经过分拣、粉碎、熔化、纤维再造、生成面料直至制成成衣的全过程。





    优衣库参展人员在第五届进博会上介绍参展的环保服装,该服装面料采用源自回收塑料瓶的再生聚酯纤维。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


    现在,数百万件的再生面料服装成为优衣库全国门店里的“人气款”,包括100%再生聚酯纤维的速干衣、含54%再生聚酯纤维的凉感内衣等。


    合作交流强磁场


    在进博会的“强纽带”支持下,越来越多的“进博老友”成为了中国市场和中国经济的坚定支持者。他们有的持续加码投资,有的则在数字化等新经验中获得长足的成长。


    6月6日,30多家新西兰品牌集体在上海举行新西兰品牌溯源活动。活动现场,不少企业都是进博会的“老朋友”,纽仕兰、恒天然等企业近年来乘着进博会的东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纽仕兰亚太区首席执行官盛文灏表示,进博会不仅为“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带来了分享中国市场的机遇,也帮助海外企业搭乘“数字化快车”,并将这样的数字化先进经验输出到更多的市场和地区。2020年进博会开辟“云签约”渠道,纽仕兰在首日拿到了3.5亿元的大订单;2022年进博会建设了“数字进博”平台,多届进博会都为跨洋直播搭建良好的平台,这些举措都帮助企业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从直播中尝到甜头后,现在与全球其他市场连线的跨洋直播已经成为新西兰总部的日常”。


    数字化经验通过进博会平台输出到全球的同时,进博企业与中国的投资“纽带”也越来越强。“进博老友”美敦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马萨在他的中国行期间,一口气见证了美敦力康辉常州科技园奠基、上海临港医疗科技产业基地启用以及美敦力中国Ⅱ期风险基金的启动。





    在第五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美敦力展台拍摄的手术机器人。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一个个项目,都是我们对中国市场投下的‘信心票’,优质的营商环境让我们不断加码投资,中国不仅是我们的市场、制造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医疗科技创新策源地。”马萨说。


    张国华介绍,在进博效应的持续促动下,一季度,上海实际使用外资78亿美元,同比增长28.1%;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6家、外资研发中心7家,累计分别达到907家、538家。今年以来,上海市商务委与100多批跨国公司企业高层代表进行交流,积极完善重点外资项目专班和专员服务机制,持续加速项目落地、建设和投产。

    2023-06-08

  • 首 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