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全媒+丨连续4个月保持正增长彰显我国外贸“韧实力”

    外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关总署6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6.77万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5月单月进出口增长0.5%。月度进出口从今年2月开始实现同比正增长,彰显我国外贸较强韧性。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这为外贸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陆续出台的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系列政策措施,也有效帮助外贸经营主体积极应对外需走弱带来的挑战,推动我国外贸连续4个月保持正增长。


    2023年5月14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进行装卸作业。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浸泡、洗涤、漂洗、分梳……走进河北宇腾羊绒制品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流水线有序运转。通过加速智能化转型升级,这家以加工、生产、销售无毛绒及其系列产品为主的羊绒精细加工企业质量效率不断提高,订单数量不断提升。今年前5个月,公司出口无毛绒近12万公斤,销售金额约980万美元,同比增长49.9%,市场覆盖意大利、韩国等发达国家。


    “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下,用好用足各项政策措施的同时,公司将继续在技术、品质、设计、销售等方面加快创新步伐,努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争取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公司总经理马海涛说。


    随着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落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经营灵活度高、市场适应性强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外贸主力军。前5个月,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43.9万家,同比增加8.8%,合计进出口8.86万亿元,增长13.1%。“当前,民营企业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比重提升至52.8%,为外贸稳定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吕大良说。


    外贸企业“出海”乘风破浪,素有“新三样”之称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同样表现亮眼。受“新三样”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拉动,前5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同比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57.9%,拉动我国出口整体增长2个百分点。


    以多种类电池研发、制造、销售为主要业务,浙江天能集团正在国际储能市场走出一片精彩。前5个月,公司海外市场电池销售额达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7%。


    “针对海外市场储能电池类产品需求的增长,我们正在加大锂电池储能产品的研发力度,还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快布局办事处,为巩固和进一步拓宽海外市场渠道奠定基础。”天能集团海外市场负责人吉华东说。


    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至此,协定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当天,广西南宁派吉纸业有限公司一批112吨、货值98万元的口杯淋膜纸发往菲律宾,南宁海关下属邕州海关为这批产品签发了广西首份RCEP项下输菲律宾原产地证书,货物在菲律宾通关时,关税将由原来的15%降为零关税。


    2023年5月11日,一列装载东盟货物的火车从广西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开出,这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货物突破30万标箱。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


    关税减让、原产地规则和贸易便利化等更多开放红利的释放为区域经贸往来注入动力。前5个月,我国对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占我国外贸比重超过30%。其中,东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同比增长9.9%。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3.2%,其中对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增长44%。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透过这份“成绩单”还要看到,出口增速低于预期、外贸月度增速放缓、对美国和日本等传统贸易伙伴进出口继续下降等挑战已成为我国外贸面临的新情况。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增速下滑尤为明显,受此影响,外需整体偏弱给我国外贸表现带来一定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庄芮说,加之去年春夏疫情高峰过后,我国出口增速基数大幅抬高,这也压低了今年5月出口同比增长水平。


    庄芮认为,虽然面临一些困难,但我国经济和进出口基本面依然坚实。从长远看,我国外贸发展不仅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弹力,也具有较大的活力和潜力。政府与企业各方要根据国际贸易形势、贸易伙伴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继续挖掘外需潜力,着力推动外贸促稳提质。

    2023-06-08
  • 合力扩内需 着力稳增长

    奋战海拔3450米!挑战低气压、重覆冰,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在四川甘孜开建,建成后每年将输送清洁电能约120亿千瓦时;消费券和数字人民币礼包发放,数百场促消费主题活动举办,上海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扩大内需。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


    各地区各部门乘势而上、铆足干劲,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持续深化改革,不断释放内需活力。


    稳投资,宏观政策提质增效


    宏观政策靠前发力、精准发力、协同发力。今年前4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7%,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1%,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5.3%。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增力度,充分满足合理投资需求。


    钩机、挖土机往来穿梭,工人们忙着清理基面、铺筑基层……河北省邢台市大陆泽、宁晋泊蓄滞洪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一期工程今年底基本完工,将极大减轻周边地区防洪压力。”邢台市水务局建设科科长张丽芳介绍,中央预算内基建资金的及时拨付,保障了项目施工进度。


    今年前4月,财政支出保持必要强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8%;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总量增长较快,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宏观政策持续加力,充分满足合理投资需求。


    ——优结构,全力支持高质量发展。


    “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去年我们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帮助公司减税约1443万元。我们有了更多资金投入创新,今年研发投入预计增长50%。”广州中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昊表示,“政策引导—研发投入—税收减免—加大研发投入”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前4月科学技术领域财政支出增长9%,3月底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2%,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余额持续增长……财政支出、信贷结构不断优化,聚焦小微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精准地发挥投资引导作用,为高质量发展蓄后劲。


    ——聚合力,持续增强稳投资力度。


    直径3.5米、重达140吨的钢护筒直插海面,为跨海大桥打下桩基,横跨象山港的宁波市域铁路宁象线海上工程全面开工。


    “国开基础设施基金注入约30亿元,专项债资金也已下达,项目资本金及时到位助力项目提前半年开工。”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市域铁路公司总会计师郑灵介绍。


    开发性金融创新工具加速落地,专项债早发快用,信贷资金及时跟进……财政金融发挥合力,推动基础设施等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速扩大有效投资。


    “今年以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配合、积极发力,发挥了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持续增强稳投资力度。”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说,下一步,宏观政策应继续对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加强投入,使投资在稳增长、扩内需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扩消费,长效机制加速构建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比上月加快7.8个百分点。消费回暖的背后,促消费政策工具箱更加丰富,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加速构建。


    ——稳就业增收入,保障“能消费”。


    做大消费的蛋糕,归根结底要充实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就业稳,收入才能增。


    延续阶段性减负稳岗政策,扩充就业岗位容量;深化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拓展青年人就业渠道;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今年以来,就业政策“组合拳”环环相扣,伴随着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劳动参与率稳步提升,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下降。


    “下阶段,随着稳就业政策落实落细,就业形势有望继续改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就业稳定改善,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优环境强服务,护航“敢消费”。


    不久前,安徽宿州市民赵凯一家驱车几百公里,终于吃上了心心念念的淄博烧烤,“菜品味美价廉,服务贴心周到。”


    推动更多消费“网红”变“长红”,优化消费环境见“真章”。今年以来,食品相关产品质量新规落地,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保护力度和对侵权行为的治理不断加强,消费领域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持续完善。多部门协同共治,为消费者织密“保障网”。


    ——减负担增支持,推动“愿消费”。


    半个月时间,湖南鑫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就卖出了155台新能源汽车。公司总经理袁泉说,今年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续实施,带动销售持续火爆。


    今年前4月,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新增减税290亿元,惠及166万辆汽车的购买者。


    为消费减负之外,各地今年还密集出台政策为消费加力。一季度山东发放各类消费券5.28亿元,拉动消费近102亿元;福建出台金融促消费10条措施,优化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一季度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2%,比上季增加0.5个百分点。


    促改革,内需活力加快释放


    今年以来,供给侧持续发力,更多改革的办法出台,更多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加快运用,为需求侧扩容输送强劲动力。


    ——推动“放管服”改革,供给与需求适配性不断增强。


    海滩漫步、森林观鸟、村落游览……今年2月,在海南三亚体验了一把“候鸟旅居”式养老后,太平人寿养老社区住户施亚德意犹未尽。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程永红介绍,今年,相关部门将进一步规范市场发展,“激励我们加快养老服务高质量供给,满足不断增长和升级的养老需求。”


    加快探索负面清单和产业准入的审管分离制度,实施严格的市场监管,加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微观主体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推动我国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不断增强,推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发挥。


    ——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


    “明显感受到注册制下可预期性更强,审核效率提升。”成为首批主板注册制上市企业之一,深圳中电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获得感满满。今年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为更多优质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创造条件。


    全面注册制改革启动,加快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含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加快清理……各项改革举措推动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投资活力。今年前4月,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6.2%,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9%。


    ——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消费潜能持续累积。


    手写点菜单堆成一摞,一道道飘香的农家菜从土灶台上端出……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陈家铺村,老鲍夫妻俩开的农家乐饭店时时客满。


    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2000多万元,修好了陈家铺村的上山公路。“路好了,房修了,游客越来越多,如今收入月月过万。”老鲍笑逐颜开。


    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超10万亿元,重点保障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等领域支出需求,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持续完善,强化调节收入分配功能,助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拓展消费空间。


    “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应对外部冲击,破解当下各种宏观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惠当下、利长远。”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杨长湧说,要加快推进稳增长、扩内需的各项改革措施,在优化环境、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记者赵展慧王观齐志明)

    2023-06-06
  • 新华全媒+丨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工作方案和近期举措。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如何发力?在5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应了社会关切。


    打造统一的要素市场





    6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介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关情况。新华社记者韩佳诺摄


    统一的要素市场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点领域。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介绍,近年来,各方面持续加力,共同推动一批实质性改革举措相继落地。比如,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稳妥有序放开放宽城市落户政策,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加快构建统一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等。


    李春临说,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破除要素市场分割和多轨运行。


    在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上持续发力





    6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市场监管总局综合规划司司长朱剑桥介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关情况。新华社记者韩佳诺摄


    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点任务。


    市场监管总局综合规划司司长朱剑桥说,市场监管总局在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上持续发力,持续规范不当市场干预行为,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聚焦市场反映较为集中的公用事业、政府采购、招投标等8个领域,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


    朱剑桥介绍,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快推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制定工作,深入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


    在加强市场基础制度供给方面,朱剑桥介绍,将聚焦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信用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加强市场监管领域制度创新。重点围绕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基础制度的创新供给,不断补足新兴领域市场监管制度规则。


    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


    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任务。


    李春临介绍,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健全清单落地实施机制,加力破除各类隐性壁垒,推动形成更加健全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努力营造更加公平畅通的市场准入环境。





    6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司长周强介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关情况。新华社记者韩佳诺摄


    统一大市场是面向全球、充分开放的市场。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司长周强说,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


    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李春临介绍,下一步,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针对当前突出问题抓紧开展系列专项行动。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制定不当市场干预行为防范事项清单,建立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快速响应处理机制等。


    二是加快完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配套政策。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等立法进程,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研究制定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标准指引。


    三是完善适应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长效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财税、统计以及地方政绩考核制度。加强对重大生产力布局的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强化产业政策统筹,推动构建优势互补、合理分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四是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细化责任分工,强化跟踪督促,推动各项举措落实落细、落地见效,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023-06-06
  • “为世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大道之行)

    “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习近平主席指出,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位大国领袖胸怀天下、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和担当。”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始终致力于以自身发展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这非常鼓舞人心”。


    近年来,施瓦布多次聆听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重要演讲。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发展。“那是一次发人深省的精彩演讲,是世界经济论坛历史上的亮点,为世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6年前,习近平主席为世界经济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带去了中国答案,施瓦布记忆犹新。


    逆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中国发出了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的最强音。2021年1月,应施瓦布邀请,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施瓦布表示,习近平主席就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多边主义等重大议题提出中国主张,发出了推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强音。只有通过多边途径,世界各国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避免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出现的战争、饥荒、不平等以及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通过对话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是实现人类和平与繁荣的唯一途径。”


    2022年初,习近平主席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演讲。施瓦布“云端”聆听后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让全世界再次清晰地听到了中国对推动全球合作作出的承诺。”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连续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到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从未改变。“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重要贡献者。”施瓦布如是说。


    新冠疫情反复延宕,给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施瓦布表示,中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的同时,一直尽己所能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包括积极开展药物研发合作,确保疫苗公平分配,中国在这些领域树立了良好榜样。


    今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以线下方式举行,论坛主题为“在分裂的世界中加强合作”。施瓦布表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重力量的影响下,全球和国家层面的分化状况正在加剧。“面对诸多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国际社会更加渴望了解中国内政外交的新部署。去年10月,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很多议题令人颇感兴趣。”施瓦布强调,他坚信中国将会展现更多负责任大国担当。


    施瓦布指出,气候变化、新冠疫情、第四次工业革命、社交媒体兴起,使全球政治、经济和技术格局发生根本变化。如果每个国家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就会出现大规模的去全球化风险,世界发展形势只会变得更差。“我们的未来不仅取决于个体的行动,更取决于我们作为一个共同体能在多大程度上为更美好的未来共同奋斗。”


    在施瓦布看来,新的历史阶段意味着“塑造一个更可持续、更具包容性和韧性的世界”,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认识到我们的共同命运,从而构建一个更团结、更和平的世界,而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极度分裂的局面”。希望所有国家都展现出必要的智慧,坚持承担全球责任,共同开启人类进步新的历史阶段。

    2023-06-02
  • “夜经济”催生中国消费新“夜”态

    5月20日拍摄的天津市社会山的城南往市国民主题街区“第五届国民夜市”一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天津6月1日电题:“夜经济”催生中国消费新“夜”态


    新华社记者宋瑞


    下班后,不少职场年轻人在咖啡摊、茶点铺、“办公零食区”解锁美味,再领取一份“职场解压指南”,参与互动游戏放松身心……夜幕下,天津市社会山的城南往市国民主题街区“第五届国民夜市”再次上新,进入“夜嗨”模式。


    定期轮换夜市主题的街区,近期与“职场消费”相关业态聚集,打造一场“职场办公市”,再叠加文化展览、艺术表演、休闲娱乐等多重业态,吸引不少游客前来。


    围绕“食、游、购、娱、体、展、演”,今年的夏日新“夜”态不断推陈出新,唤醒了中国文旅消费市场新活力。


    “夜市摊位、舞台演绎、游戏互动等会随着夜市主题的变化而变化,游客在不同时期前来总能找到新意。”社会山文旅港市场总监韩旭说,“自今年‘五一’期间夜市开启以来,游客超过20万人次,街区整体销售额超过400万元。”


    渝湘江南社会山店一年半前入驻该街区,店主陈雪清明显感觉到,每逢夜市开启,餐厅就会迎来大批新的客户群。“一到傍晚,餐厅就热闹起来,翻台率不断提升。”陈雪清说。


    “夜经济”不仅延长了消费时间、拓展了消费空间,更创造出丰富的消费场景。中国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60%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如今,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追求有品质的“八小时以外”生活。


    夜幕降临,天津印象城老码头餐厅,一出好戏《老码头·戏里戏外》正在上演。餐厅的布景、道具和演员服饰无不重现了旧时天津卫码头的市井气息。每位食客入场前在“角色盲盒”中随机抽取角色身份,在正式表演中化身“戏中人”,一边和专业演员互动演戏,一边跟随剧情品尝地道的天津美食。





    3月18日,观众欣赏沉浸式美食互动戏剧《老码头·戏里戏外》。新华社发


    “融合是关键。”天津北方演艺集团事业(文旅)拓展中心项目部经理王晶说,“我们以戏剧形式讲述天津饮食文化,很多观众对在观剧中吃到什么样的美食非常期待。同时,通过与演员现场‘飙戏’,食客可以身临其境享受一场视、听、味觉的融合盛宴。”


    “这不仅仅是一次用餐,而是一次新潮的消费体验。”“90后”体验者小尤在剧中扮演了一个小配角,“演戏过程全程有摄像机记录,如同真实的拍戏场景一般”。用餐结束后,小尤带走了自己参演的“微电影”,留下一份专属回忆。


    南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梁峰认为,从单纯的“味觉经济”到“视听经济”再到“体验经济”,沉浸式、互动式、艺术式的夜间经济模式不断涌现,成为中国多地促进消费、提振经济的“金钥匙”。


    夏日来临,合肥启动的夜间经济消费季将推出“夜赏庐州月”等超百场特色活动;井冈山打造的天街夜游将数字化与红色文化交融;北京消费季夜京城活动将联动全市40余个商圈、200余个品牌、万家门店开展百余项促进夜间消费主题活动;天津则推出了相声、歌舞、话剧等“夜场演出单”……


    更大范围内,今年4月,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3年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开启。活动将以暑期为重点,举办“中国之夜”文化和旅游消费嘉年华暨“夜精彩,越美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跃夜间经济、引领消费增长。


    零售平台美团数据显示,今年5月以来,中国夜间(18时-次日6时)商超的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71%,水果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62%,服饰鞋帽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


    恢复和扩大夜间消费离不开政策支持。在《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等政策支持下,如今,中国已经打造两批共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文旅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今年以来,黑龙江、安徽等地积极制定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通过鼓励商家延时经营、“真金白银”支持等方式,丰富夜间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供给,促进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中国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概念已经完成市场导入并开展了诸多商业实践,产生了有目共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高质量发展夜间经济不仅仅表现在“亮化工程”,更应深耕人文内容、拓展消费场景和发展多元业态。


    “要营造消费者可触可感的消费场景,更要以艺术引领的时尚品味和文化氛围构建面向未来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着力提升中国城乡居民的文化获得感和游客满意度。”戴斌说。

    2023-06-02
  • 合力建设高水平的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

    合力建设高水平的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


    ——媒体智库论坛展望RCEP前景


    光明日报记者张斐晔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RCEP)正式生效实施一年多来,其促进区域贸易投资增长与经济复苏的红利不断释放。日前,“共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2023RCEP区域发展媒体智库论坛”在海口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的主流媒体、智库人士以及国际组织、驻华使馆官员和企业界共450余位代表参加本次论坛,共同围绕“共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分享观点、交流思想,为推动区域交流合作积极建言献策。


    高水平开放共享是RCEP的重要目标


    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斌表示,海南将继续主动用好并融入RCEP,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努力成为中国与RCEP市场的重要交会点。第一,发挥政策优势,努力打造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第二,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打造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枢纽。第三,发挥资源优势,努力打造RCEP框架下中国与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的主要区域。第四,发挥窗口优势,努力打造中国与RCEP成员国人文交流的重要高地。


    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高质量实施RCEP,为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为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鼓与呼”,为促进区域民心相通打造“桥与船”,为推动区域持续稳定发展贡献“光与热”。


    世贸组织原副总干事、中国驻世贸组织原大使、商务部原副部长易小准表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CAFTA)是中国为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迈出的第一步,也是达成RCEP协议的重要基础。同时,RCEP有力推动了中国的制度型开放,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内涵,并推动亚太经济朝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和共赢的方向发展。


    共享发展是RCEP的突出特征。RCEP不仅将推动区域的包容发展,而且将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与前提,以市场和规则为基础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共享发展是新时代自由贸易的追求与目标。“高水平开放是RCEP的重要目标。要适应大势,立足区域发展需求推进RCEP高水平开放进程,实现RCEP开放承诺尽早落地,并为加快亚太自贸区的建立创造重要条件。”另外,东盟与中国是RCEP区域的活力与重心所在,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是务实推进RCEP高水平开放进程的关键之举。高水平开放的中国将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进一步释放RCEP的发展潜力


    “RCEP生效一年半以来的实践表明,RCEP的实施是在世界贸易组织基础上更广泛的市场开放,有助于RCEP所有成员和区域商业扩大、经济拓展,为区域内企业带来了蓬勃商机,也为区域内的消费者带来了实惠。”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表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严重的挑战和巨大的下行压力,国际贸易面临重要挑战,更彰显了RCEP的重要性。RCEP成员国要做出更大的努力,使RCEP的潜力进一步释放。


    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交通部前部长翁诗杰认为,RCEP不是一个只为少数具备竞争优势的国家提供财富的平台,也不应该仅仅通过GDP等统计数据来衡量,它本质上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超大型的自由贸易协定,旨在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促进整个地区的共同繁荣。


    柬埔寨亚洲愿景研究所所长万纳瑞斯·常提出,RCEP成员国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充分利用规则,例如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简化海关程序等,促进成员国间货物和服务的自由流动;通过减少投资壁垒、发展区域价值链等,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投资,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欧洲布鲁盖尔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认为,RCEP实施带来了成员间贸易的大幅增加,还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在RCEP区域中非常重要,其他成员有动力使用人民币。此外,RCEP正在推动成员绿色转型,推动经济增长与绿色转型正循环。


    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经济部主任法热哈·赫拉万建议,构建外联和沟通、实施和合规这两个支柱,并通过这两个支柱推动RCEP成员国在能力建设、贸易便利化、部门合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开展进一步合作。


    努力凝聚RCEP合作共识


    在论坛上,多位资深媒体人和专家围绕提升RCEP“能见度”、做大RCEP“朋友圈”、做实RCEP媒体传播网络等议题,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媒体传播促进区域发展。


    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副社长朱丽叶·拉博格·贾维尔拉娜表示,媒体在赋能RCEP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她建议,媒体要在帮助人们更好理解RCEP、为企业等提供有用信息、持续报道相关话题、加强对话和磋商等方面发挥作用。


    马来西亚星报媒体集团顾问黄振威表示,关于RCEP有很多议题可以报道,中国的媒体已经给予很多准确的信息。RCEP各成员国都应该来分享相关信息,共同讲述RCEP的故事。“分享RCEP故事还需要不同语种的介入,以利于提升传播效果。”


    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顾问委员会成员钦貌伦表示,在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发展过程中,各成员国要相互信任、互相提供机遇,其中包括政治互信。他建议,通过媒体报道、民间交流等多种方式,促进民心相通,让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RCEP。


    中国记协国际部主任陈涛表示,当今世界发展面临不少挑战,这进一步凸显强化各国民心相通的重要性。在新闻交流促进RCEP发展方面,建议促进各国记者共同讲好RCEP故事,协同合作扩大传播,构建机制促进长远发展。

    2023-06-01
  • 释放小吃消费更大潜力

    特色小吃丰富了百姓餐饮也成为传播文化的载体


    释放小吃消费更大潜力





    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库区移民创业园内,鑫满园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在生产特色小吃小笼包。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餐饮业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点领域,小吃是餐饮业中的重要品类。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我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9.8%,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个百分点。如何进一步推动小吃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记者进行了采访。


    餐饮市场加快恢复向好,打造消费新场景,丰富特色小吃新供给


    晚上8点,福建三明沙县区鸭先生卤味小馆里坐满了顾客。这家刚开业不久的餐馆,凭借当地的卤味特色小吃,已经小有名气。“晚上是高峰期,常常要排队用餐。”餐厅服务员说,“餐厅开业以来生意一直不错,有不少顾客是从外地来的。”


    脆嫩爽口的手打扁肉、晶莹剔透的水晶烧卖、色泽诱人的沙县板鸭……近日,在沙县小吃文化城举办的中国名小吃文旅嘉年华活动,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前来尝鲜。“舌尖得到了满足,还了解到很多美食文化,不虚此行。”从福州赶来参加活动的游客李维说。


    我国小吃品种多样、口味丰富,不仅为百姓餐饮消费提供了更多选择,也成为传播当地美食文化的载体。近年来,沙县小吃、兰州拉面、柳州螺蛳粉等一批地域小吃品牌蓬勃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也成为这些城市的亮丽名片。


    5月22日,由商务部主办的小吃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沙县区召开。“小吃产业直接关系群众增收和日常生活,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大产业。”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王东堂说。


    数据显示,我国餐饮行业经营主体超过60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人,年收入规模近4.4万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10%,其中,小吃是餐饮业中最大的品类。美团数据显示,小吃在餐饮外卖订单量中占比达到60%左右,交易金额占比超过50%。


    “当前,全国餐饮市场加快恢复向好,企业信心持续提升,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小吃产业,将有力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王东堂说。


    发展特色小吃离不开政策支持。福建先后出台美食街(城)创建评审办法、推动闽菜“走出去”指导意见、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措施,还编制《闽菜发展蓝皮书》,为各地闽菜餐饮和小吃产业发展提供指导。厦门市出台商贸流通与生活服务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出餐饮等生活服务业扶持专项政策,2022年提供生活服务业政策资金2775余万元。


    打造消费新场景,丰富新供给,特色小吃是重要抓手。四川成都建设路、德阳文庙新天地、眉山东坡印象水街等一批以经营特色小吃为主的美食街区,成为很多消费者打卡消费的热门目的地。在成都中国华商金融中心等商业综合体,洞子口张老五凉粉、攀枝花羊肉米线、甜皮鸭、豆腐脑等各类特色小吃应有尽有,让消费者一饱口福。


    消费需求升级,小吃产业也在持续创新。广西柳州打造螺蛳粉电商产业园,引进平台电商、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渠道资源,推动柳州螺蛳粉进商超、进展会、进景区。柳州螺蛳粉连续两年邮政快递每年寄递量突破1亿件。


    融合发展渐成趋势,“舌尖”带动“脚尖”,促进小吃产业与旅游、文创等产业相加相融


    “知道螺蛳粉是当地特色小吃,就想来尝一尝最地道的味道。”在广西柳州,来自深圳的游客王萌说。


    “螺蛳粉+文旅”融合发展,正成为柳州文旅市场的新亮点。利用好“舌尖”带动“脚尖”的效应,推出“螺蛳粉之旅”专线,打造螺蛳粉主题景区,柳州特色小吃的文章越做越好。今年“五一”假期,柳州市接待游客390.14万人次,同比增长103.6%;实现旅游消费35.93亿元,同比增长111.1%。


    “推动小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中国饭店协会副会长宋小溪认为,促进小吃产业与旅游、文创、预制菜等产业融合,带动特色农业种植、原辅料生产与加工、厨具餐具设计等相关产业发展,可以在更好发展小吃产业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在江西,不少城市推出“赣菜小吃+”新模式,激发了产业发展的新活力。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庐山西海柘林老镇非遗美食文创园、景德记忆美食风情街等一批以地方小吃为主力业态的消费场景,“五一”假期成为游客打卡和市民消费的主要目的地。


    小吃和文创的合作,正成为消费新时尚。中国大酒店与广州博物馆联合,打造月饼美食文创产品,从广州博物馆馆藏文物“清黑漆描金开窗庭院人物缝纫盒”中提取元素,还原西施醉月等五款经典月饼,让广州小吃文创产品走近更多消费者。


    广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深挖广州餐饮文化,在荔湾区探索打造集粤式餐饮体验平台、粤式文艺与文物展示平台等功能于一体的“粤式饮食文化博览园”,更好满足消费需求。


    在沙县区山耕源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炒制酸菜,公司的发货仓库里,工作人员将产品打包装袋……“我们已和10多家餐饮连锁品牌达成合作,公司通过‘订单+合作社’的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该公司总经理赖如秋说。


    以小吃产业为依托,沙县区积极培育多领域、全链条、深层次的小吃特色食品产业,从最初的餐饮业,延伸到包括从生产种植到加工销售等多环节、多系列的产业链条。沙县已建立食用菌、香料等小吃配料种养基地约6万亩,带动2万农户从事种养业;建成沙县小吃产业园并投入使用,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通过小吃品牌聚集人气,激活文旅消费,每年吸引超500万人次来沙县观光旅游。


    优化环境、培育品牌、健全标准,推动小吃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小吃产业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王东堂说,小吃产业市场化程度高,经营主体中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占绝大多数,超过95%的小吃经营主体是个体工商户。在发展小吃产业时,必须充分调动经营主体积极性,着力在优化环境、培育品牌、健全标准等方面下功夫。


    王东堂认为,小吃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充分、不平衡、不规范等问题,餐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要建设一批小吃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餐饮文化,有效提升小吃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释放小吃消费潜力,更好发挥小吃产业在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中的作用。


    发展特色小吃产业,既要守住文化的根,也要加强创新。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邢颖说,小吃是中华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品类丰富、讲究风味,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小吃的创新必须立足于挖掘传统烹饪技艺,守住特色、守住文化、守住情怀,在此基础上加强不同地域饮食文化的融合借鉴,提升特色小吃吸引力、竞争力。


    “小吃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吴颖说,围绕小吃产业发展,中国烹饪协会在传承文化、打造品牌、资源整合、规范提升等多个方面努力,推进小吃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将继续助力更多小吃实现产品标准化、品牌发展连锁化、产业管理数据化,让更多消费者了解特色小吃文化,为小吃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餐饮数字化是发展小吃产业的关键举措。”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张琳说,小吃产业市场需求大、消费频次高、产品易于标准化,在数字化发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下一步,美团将积极利用数字化力量为餐饮小吃企业提供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线上营销等支持和保障,助力餐饮小吃企业提升影响力,弘扬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王东堂表示,商务部将指导餐饮行业协会、外卖平台等加大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力度,支持制定一批反餐饮浪费和绿色化发展标准,引导企业加快绿色化转型发展步伐,支持各地打造小吃产业集群。此外,还将加快制定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引导包括小吃等餐饮业在内的生活服务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多措并举,提升小吃产业的产业化、规范化、品牌化、数字化、绿色化水平,推动小吃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更大贡献。(本报记者王珂)

    2023-06-01
  • 中国贸促会调研报告显示 外企对营商环境满意度较高

    本报北京5月30日电(记者罗珊珊)中国贸促会对26个省份的600余家外资企业进行调研访问,日前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外资企业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对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总体较高。


    一季度,受访外资企业对办理纳税、获取金融服务、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跨境贸易、解决商业纠纷、市场准入、人力资源供给、获取经营场所和促进市场竞争等指标的满意度均超过80%。97%的外资企业对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政府出台的外资政策评价为“满意”以上。超八成受访外资企业预期今年在华投资利润率将持平或有所增加,超九成受访企业预计未来5年在华投资利润持平或有所增加。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等地是吸引外商增资的主要地区。

    2023-05-31
  • 民营经济稳步迈向高质量

    截至3月底,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达到92.3%


    日前,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在湖北武汉召开,签约合作项目103个,总金额1080.98亿元,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及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展现了民营经济的旺盛活力。分析人士指出,随着越来越多支持政策的落地见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将会更加强劲。





    排忧解难,政策全力呵护


    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超过4900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达到92.3%。


    除了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之外,北京、广东、山东、江西、内蒙古等多地近期也纷纷举办各种活动、出台系列举措,为提振民营经济保驾护航。


    上海发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民间投资科技创新等20项具体措施,于6月1日起实施;安徽印发《进一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若干措施》,提出降低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成本、减轻个体工商户税费负担、为个体工商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等;青海开展“民营经济政策宣传月”,组织相关单位集中宣讲民营经济最新政策……


    “我们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回款周期比较长,一旦遭遇市场波动,资金流水就成了困扰我们的重大问题。此时,良好的纳税信用就如同一张‘金名片’,让企业能够较快获得优质低息贷款,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有序开展。”谈及惠企政策,广西容县炫恒木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唐能清说,凭借玉林市税务部门提供的“银税互动”服务,企业良好的纳税信用也变成了宝贵的“现金流”。


    奋进自强,民企苦练内功


    支持政策给力,民营企业也努力。


    在浙江,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套150吨的超大型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模具正在加紧组装。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二季度海外订单回落,这家民营企业压力不小。凭着对市场的敏锐嗅觉,企业很快发现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加快车身轻量化改造的新商机并果断进入。“二季度,国内订单占比首次超过海外订单,市场增长强劲,我们对实现今年4亿元的订单目标信心倍增。”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金荣说。


    在江苏,苏州贝昂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海外事业部总经理章燕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凭借过硬的产品性能和阿里国际站等跨境电商提供的渠道优势,迅速打开了日本、德国等海外市场,目前出口占比达80%。”章燕说,在各项惠企政策支持下,企业对长期发展信心十足。“今年,我们把销售增长目标定在了20%以上。”她说。


    5月27日,AITO问界第10万辆量产车下线仪式在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举行。仅用15个月,AITO问界就成为最快达成“10万辆”这一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广大民营企业要坚守主业、做强实业,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塑造新优势。作为一名长期深耕制造业的民营企业家,我对中国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赛力斯集团创始人张兴海说。


    行稳致远,走向广阔舞台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4689亿元。其中,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在内的民营经济纳税人缴费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3393亿元,占比超七成,受益最大。分析人士认为,无论是宏观数据还是微观案例,都反映出民营经济正在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


    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说,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下硬功夫,也要坚持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品牌软实力。“我们要积极践行时代赋予的责任和担当,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当好服务人们美好生活的合格‘店小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丁佐宏说。


    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韩保江表示,促进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保持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连续性,降低民营企业税负,改善政府服务。同时,民营企业自身也必须练好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这“三大内功”。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民营企业在稳定增长、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未来,要加快研究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切实减轻民营企业发展压力。在完善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体系上发力,全面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畅通银企对接通道、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连平说。(王俊岭)

    2023-05-31
  • 优化营商“妙招”解企“后顾之忧”

    本报讯(本报记者李秋玲通讯员朱定文文/图)2023年5月25日,在江西景德镇市乐平市塔前镇塔杨村委会万家村废弃砖厂上新建的江西林斌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养牛厂舍内,来自该镇营商办工作人员正向负责人了解厂房建设、养牛规模、市场销售、资金筹集等情况,并重点咨询水、电、路等亟需解决的问题。


    占地60亩的江西林斌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以机械自动化为主、人工为辅的绿色生态肉牛养殖,总投资1090万元、牛年存栏达1000头以上,是乐平市塔前镇招商引资企业。该企业在该镇营商办的主动作为、贴心服务下,从招商洽谈、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到规模养殖总共不足半年时间。


    “对塔前镇的承诺服务,非常满意”。江西林斌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继红遇人就开心的说道。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该镇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诚信塔前”,不断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为实体企业发展“纾困解忧”。并通过举办多场座谈会、培训会等形式,增加该镇在外在家企业家的沟通交流机会,加大家乡企业宣传推介力度,使辖区内企业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和宣传产品,提高企业产品曝光度和知晓率。


    该镇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建平台、减环节、优服务,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提振信心激发活力不断刷新办事“速度”“温度”。同时,实行班子成员常态化深入重点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活动,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实施台账化管理,做到一事一议,一企一策,高效解决企业堵心痛心事,用“妙招”“金点子”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为全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2023年5月25日,在江西景德镇市乐平市塔前镇塔杨村委会万家村废弃砖厂上新建的江西林斌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养牛厂舍内,来自该镇营商办工作人员正向负责人了解厂房建设、养牛规模、市场销售、资金筹集等情况,并重点咨询水、电、路等亟需解决的问题。





    2023年5月25日,在江西景德镇市乐平市塔前镇塔杨村委会万家村废弃砖厂上新建的江西林斌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养牛厂舍内,该公司饲养员正开着投料车向饲养的牛投草料。





    2023年5月25日,在江西景德镇市乐平市塔前镇塔杨村委会万家村废弃砖厂上新建的江西林斌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养牛厂舍内,该公司饲养员正在打扫牛舍卫生。





    2023年5月25日,在江西景德镇市乐平市塔前镇塔杨村委会万家村废弃砖厂上新建的江西林斌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养牛厂舍内,该公司负责人正向该镇营商办人员介绍肉牛的长势、规模和投资等情况。


    责任编辑:延菁菁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05-30
  • 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优势(人民要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核心阅读


    新时代十年,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发展已形成重要优势。深刻把握并利用好、巩固好、发展好这些重要优势,既是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重要支撑,也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问题的重要基础。


    新时代十年,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发展已形成重要优势。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一系列积极变化,经济回升与信心提振的良性互动正在形成。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深刻把握并利用好、巩固好、发展好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既是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重要支撑,也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问题的重要基础。


    规模经济优势突出


    随着技术进步、国际分工和贸易形态的演变,国际通行的竞争优势理论已从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逐步演变到规模经济优势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入全球分工体系,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并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全球经济增量贡献第一大国地位。规模经济优势更加凸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


    规模经济有利于企业摊薄成本,尤其是前期投入较大的固定成本和创新成本,帮助企业依靠在国内市场获得的低成本优势走向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规模经济可以容纳多条技术路线竞争成长,为不同技术创新路线、商业创新模式提供足够赛道和空间,让真正具备竞争优势、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产品和企业快速成长。规模经济有利于促进精细分工、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形成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吸引和聚集功能不断增强。规模经济为众多深耕细分领域的企业提供广阔成长空间。新时代以来,我国在互联网领域涌现出百余家平台企业和200多家独角兽企业,在工业领域涌现出约1200家单项冠军企业和近9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要素禀赋不同、发展程度不一,比较优势具有一定互补性,能够拉长产业的生命周期,为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再布局和梯度转移提供腾挪空间。


    我国仍处于总需求较快释放的阶段


    需求仍是全球经济增长中最稀缺的资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我国已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型城镇化和消费结构升级持续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速推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持续释放出巨大需求。


    首先,我国“刘易斯第二拐点”(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形成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转折点)尚未出现,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带来巨大需求。同时,城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地下管网、停车场、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升级等,也将释放巨大需求。其次,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居民消费呈现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化等特征。同时,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左右,远高于发达经济体。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逐步降低,更多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未来我国服务消费占比将逐步提高至60%左右,可带动居民消费增长约35%。2022年,我国新注册登记汽车2323万辆,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增长81.48%,但每千人汽车保有量226辆,明显低于美国的843辆、德国的634辆和日本的625辆,具有较大提升空间。第三,绿色低碳转型带动投资和消费双扩容。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等转型升级,其中蕴含着大规模投资和消费需求。比如,一批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生产、储存与输送仍需大量投资,钢铁、水泥、石化等重化工业多数设备需要进行绿色低碳改造,面向“双碳”目标的规则、技术及市场监管将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实质性改变,绿色低碳商业服务等发展前景广阔。第四,数字化转型将创造需求新空间。从消费看,我国连续9年拥有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数字技术催生虚拟现实和自动驾驶等新的消费场景,一些消费模式从无到有,城乡数字消费市场持续壮大;从投资看,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同比增长45%,相当于当年全球安装总量的一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而且正逐步进入人工做不好甚至做不到的领域并开辟新赛道,激励企业不断加大数字化投资改造;从贸易看,数字化正在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创造新的贸易机会,过去许多不可贸易的服务如教育、医疗等都变得可贸易,我国在数字技术应用、平台企业、互联网生态等方面的积累有利于创造和分享全球数字贸易红利。


    要素禀赋优势实现动态升级


    要素禀赋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当前我国要素禀赋结构已发生深刻改变,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正加速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为加快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是劳动力素质持续提升。在人口数量红利趋于下降的同时,人力资本质量的红利正在显现。2012—2022年,我国毕业大学生数量累计超过8700万,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上升到14年,科研人才数量稳居全球首位。二是资本丰裕度明显改善。资本积累及其有效配置是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国民储蓄率为45.6%,比其他主要经济体高20个百分点以上。我国资本形成额占全球比重已从1978年的0.7%上升至2021年的29.6%,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缺口明显缩小,资本积累及其有效配置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了必要条件。三是土地高效利用和再配置空间巨大。目前我国还有不少未利用土地和大量低效利用土地,土地资源盘活利用、城镇用地结构优化等将大幅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四是数据要素潜能正快速释放。我国数据资源丰富,数据产量已超6.6ZB,全球占比近10%,位居世界第二。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经深度参与各行业的价值创造与升级发展,能够为我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制造业系统性优势突出


    制造业是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主导力量。新时代以来,“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不断提升,我国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规模化、集群化、网络化、数字化优势更加突出。


    一是制造业规模优势明显。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全球占比从2012年的22.3%上升到2021年的30.3%,达到31.4万亿元,制造业规模稳居全球第一。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从2012年的1.9万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3.2万亿美元,占全球制成品市场份额从16.3%提高到20%。二是制造业配套能力强。我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多数材料、组件都能找到本土供应商,对创新原型产品快速试制并量产形成强大支撑。大中小企业分工配合,加上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形成了一批产品生产集中、配套设施专业、产业链条成熟的产业集群和高效协作的制造业网络,不仅能满足大规模标准化生产需要,而且能快速响应个性化定制需求。三是大规模制造与物流体系形成供应链网络。我国基本建成了各类运输方式快速发展、协同配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形成了以国家级物流枢纽为核心,以区域性物流基地、物流园区、城市配送中心、社区末端网点等为支撑的配送网络,实现了高效运行。2021年我国快递包裹平均成本为1.5美元,大幅低于有关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和效率优势明显,与大规模制造相结合形成供应链网络,极大增强了我国制造业的市场响应能力。四是部分新兴制造领域优势正在形成。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新兴制造业快速成长,已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比如,我国风电整机吊装量全球占比接近50%;新能源汽车产能连续八年位居全球第一,出口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新时代以来,我国科研投入保持较快增长,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基础、创新主体、新兴产业等优势正在聚合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和巩固。


    科技研发能力实现大幅跃升。2012—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7%,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4%的平均增速,研发投入强度从1.91%提升到2.44%;我国国际科学核心论文全球占比由2012年的13%上升至2020年的20%;我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近2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6000多位高被引科学家中,我国占比位居全球第二。科技人才优势逐步显现。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群体。按照OECD与欧盟标准,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企业创新进程快速迭代。创新技术与我国丰富的应用场景相结合,不仅可以在应用中实现快速升级,而且可以迅速实现产业化,帮助企业加速创新迭代。战略科技力量与市场机制加速结合。我国已经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高质量科研产出位居全球第二,18所大学的研究影响力跻身世界百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速形成。同时,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和科研人员薪酬制度、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深化应用“揭榜挂帅”等机制,更加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数字经济引领优势凸显。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在人工智能、物联网、量子信息等领域拥有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世界首位,数字化智能化“灯塔工厂”数量超过全球1/3,逐步形成具有一定领先优势的创新生态系统。


    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新时代以来,我们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日益巩固,作为“世界市场”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我国已成为全球经贸联系最广泛的国家。2021年,在全球141个贸易伙伴中,我国是51个经济体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4个经济体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国,1834种商品出口规模居全球第一、686种商品进口规模居全球第一;出口目的地更加多元,出口目的地集中度指数已从2012年的7.0%下降到2021年的5.6%。我国已成为全球价值链三大枢纽之一。2012—2021年,我国制造业中间品进出口规模全球占比从10.7%提升到13.5%,价值链贸易全球占比从8.5%上升至11.2%、居全球第二;2021年,我国在全球货物贸易网络上的中心度指数位列前三。我国已成为跨国公司最重要的市场之一。2021年,全球市值排名前200位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总收入达7000亿美元,占其全球销售额的13%;全球4.1万家上市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为16.8万亿美元,占其全球销售额的23.4%。我国作为国际经贸联系稳定器的地位更加突出。新时代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也为外资企业长期在中国投资和发展营造了良好营商环境。我国社会长期稳定、投资机会众多、投资回报可观,对各国企业形成强大吸引力。

    2023-05-30
  • 数字经济释放全新增长动力

    截至4月底,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10.95亿个,5G基站总数达273.3万个——


    220余场活动,展出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900余项,促成项目签约71个,投资金额613亿元……日前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的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参会观展人数创历届数博会新高,凸显了数字经济的活力和潜力。





    业内人士表示,5G用户快速增长、5G网络加速覆盖,夯实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底座。数字经济的发展,既能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效率,也衍生出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数字医疗等新业态和新市场,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全新增长动力。


    应用场景丰富多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10.95亿个,5G基站总数达273.3万个。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不用到现场,只需轻轻点击手机屏幕,二手房装修的样板间就会在“贝壳找房APP”上清晰地呈现出来。据贝壳基础研发总经理王超介绍,随着居住品质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房屋信息的要求也在提升。“除了房源位置等基础信息的数字化,我们还整合了房屋采光、噪音、水电配套、安全通道等一系列信息的数字化,包含了多种二维、三维信息。”王超说。


    在加油站,选择汽油型号后直接输入密码即可付款成功,真正做到“即加即走”。“我们通过智慧油机、智慧POS机以及SaaS、零管系统等软硬件,帮助加油站进行经营管理全流程的数字化改造,构建起数字化底层基础设施,覆盖精准营销、会员管理、聚合支付、非油零售等各环节,有效提升油站经营管理效率。”能链相关业务负责人高晓嵩说。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5G应用已覆盖52个国民经济大类,全国5G和千兆光网“双千兆”网络应用案例数超过5万个。“在具有高流量、广连接、低延时特点的重点行业领域,5G应用更深入,包括基于5G网络连接的复杂工况机器人应用、远程操控工程机械、电网自动巡检、远程手术机器人等。”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说。


    深刻改变生产生活


    当前,以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


    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京东云带来的数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智能营销、智能客服等20多项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集中亮相。“基于京东云的全自研多模态交互与形象驱动技术以及在对话式AI、生成式AI领域的技术积累,京东云言犀数字人已入驻超4000家品牌,带动商品交易总额(GMV)超6亿元。”京东云相关负责人说。


    在广东,腾讯与广州地铁集团联合打造的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操作系统——穗腾OS在降低建设及运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促进各产业数字化、智慧化、无人化转型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江苏,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基于云网融合基础设施,为苏州浪潮工厂打造了国内首个高端服务器主板制造5G全连接工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说,数字经济的发展关乎构建国家竞争的新优势,决定全球未来格局。“中国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而且还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们要发挥好这些优势,加快全国一体化的算力网络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


    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份,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持续向好,软件业务收入33166亿元,同比增长12.8%;软件业利润总额3674亿元,同比增长13.8%。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盘和林说,以数字技术为纽带形成的行业联系是“共创”的,产业协调性和整体产业链抗风险性都有所提升。“未来,数字经济将进一步助推实体经济智能化转型,打破行业壁垒,形成良好的数字协同生态,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认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融合发展,正在重新定义产业生态、重塑数字经济发展格局。特别是数字化转型向制造领域扩张,既为中国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开辟了更大空间,也对技术创新能力、数字基础设施的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今,更多释放数字经济活力的政策正在发挥作用。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不久前印发的《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中,“数字化转型”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助力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科技成果转化和质量标准品牌上取得新提升,必将有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说。(王俊岭)

    2023-05-30

  • 首 页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