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大门再开大 外资入华增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作为今年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并部署系列举措,提出“开放的中国大市场,一定能为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目前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都在部署相关举措,将从放宽更多领域市场准入、创新招商引资举措、推动规则制度对接等方面,为外商在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多家外资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具有市场潜力大、经济韧性强和引资力度大等特点,进一步稳固了其在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央地合力部署


    吸引外资举措密集落地


    开展“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系列活动,以“投资中国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为主题,统筹各方资源,推动招商引资常态化、系列化、多元化,核心是搭建平台、畅通渠道、精准对接,充分展示全国及各地方投资机遇,擦亮“投资中国”的金字招牌……在商务部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回答《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问时说。


    束珏婷介绍,“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系列活动,是商务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活动贯穿全年,覆盖东中西部。


    记者获悉,商务部将组织有关地方、企业赴海外开展专场推介,结合各地的产业发展和引资需求,更好发挥驻外经商机构和投资促进机构的作用,牵线搭桥,支持地方“走出去”开展精准招商;同时,注重“请进来”,通过在有关省份举办专场推介、“跨国公司地方行”、“进博会走进地方”等活动,突出地方特色,增进相互了解。


    除了招商引资活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还表示,将在年内推出更多扩大开放举措,包括有序推进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开放;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继续清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等。


    地方上也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例如,广东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研发中心等办理减免税务手续;四川、辽宁等多地提出加大引进外资奖励力度;江苏、浙江等地已经在组织赴欧洲等地招商引资。


    利好持续释放


    创造更多共赢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更多长期开放利好还在持续释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发挥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各类开发区等开放平台的先行先试作用”等开放举措。


    在落实部署方面,商务部表示,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并明确将通过一系列举措,助力外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把握新的机遇,扩大互利共赢。


    在日前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荫凯也提出,在吸引外资方面,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全球投资者来华投资提供支持,不断推动吸引外资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国向来是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行动派’,我们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外资深耕中国市场。欢迎全球投资者来华投资兴业,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杨荫凯说。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对记者表示,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吸收外资工作,实际利用外资实现了规模增长、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存量发展基础持续巩固、增量拓展空间不断加大,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制度型开放经济的建设,将持续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彰显了我国吸收外资的决心和行动。”


    外资信心稳固


    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中国开放的决心和行动,进一步稳固了外商加大在华投资的信心。


    “预计2023年将开拓900家新门店,开店计划再次提速,平均每10小时就有一家新餐厅开业。”麦当劳中国首席影响官顾磊对中国市场发展充满信心。


    顾磊介绍,过去几年,麦当劳中国在中国的店面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2月,麦当劳中国已经拥有超过5000家餐厅,五年中翻了一番。麦当劳中国2020年在南京设立首个IT战略研发中心,并在2023年宣布追加投资,为麦当劳中国提供更多本土化的信息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也向记者介绍,“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是我们创新的源泉和发展的策源地。未来,施耐德电气将携手更多中国伙伴,开发更多领先技术。”


    据商务部统计,2023年首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76.9亿元,同比增长14.5%。展望未来,庞超然指出,从中国情况来看,我国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国内需求在持续恢复过程中,部分产业转型升级势头明显,加上不断推进的开放举措,今年实际利用外资有望平稳发展。“优质外资落地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动力。”(记者王文博实习生刘力慈)

    2023-03-17
  • 述评:动力澎湃的中国将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释放更多利好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在这重要时间节点上召开的全国两会成为举世关注的“天下事”。“这是一次极其关键的会议”——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研究主任祖德·布兰切特这样评价。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从两会丰富的议事日程中,国际社会读出了中国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读懂了中国坚定自信的开放姿态,期待一个动力澎湃的中国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释放更多利好。


    提振信心,激发增长新动力


    当今世界经济正面临通胀高企、需求转弱、地缘冲突以及能源粮食安全等多重挑战,复苏之难,首在增长乏力。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是中国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这一目标释放了经济回暖向上的积极信号,传递出稳增长的决心,体现出“质”“量”并重的理性和务实。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认为,“这将是中国经济不错的一年”,对全球经济前景是“非常积极的预兆”。


    中国经济体量之大决定了其对全球经济复苏的牵引力之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分析估测,中国经济增速上升1个百分点,其他国家的增速将上升约0.3个百分点。彭博社报道称,中国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相应支撑。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阿列克谢·马斯洛夫认为,中国正着力提高经济增速,这意味着中国将需要更多原材料,并更加积极地向国际市场供应产品,这对全球经济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


    中国经济复苏势头之劲极大提振了全球经济的复苏信心。《华尔街日报》文章认为,中国经济的开局表现提高了今年全球经济实现更强劲增长的可能性。日本SUGENA株式会社董事长须毛原勲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14亿多人口的巨大市场。他对中国经济的韧性、潜力和活力充满期待。


    经济总量跃上120万亿元台阶,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从制造大国加快转向制造强国,服务业稳居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第一大引擎,绿色成为经济发展鲜亮底色,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国经济“稳”的基础持续巩固,“进”的动能不断集聚。印尼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认为,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潜力必将使周边和全球国家受益良多,“中国机遇论”将继续成为全球主流观点。


    创新驱动,共享发展新机遇


    世界经济复苏之难,还难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不易。中国两会释放的一系列政策信号让国际社会进一步看清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期待创新驱动的中国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带来新机遇。


    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过去五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文章指出,中国的优势在于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能力,能将创新转化为规模生产。


    新科技突破、新产业兴起、新业态诞生、新模式应用在中国次第开花,为全球企业投资兴业开辟出新蓝海。巴西商业领袖组织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小若泽·里卡多·卢斯说,中国在制造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专业能力不仅支持国内经济增长,也有助于发掘潜在机遇并与世界协同发展。“谁都不想错失在华发展的机遇。”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今年的计划满满当当。在他看来,全球企业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甚至可以说是“摩拳擦掌”。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大幅增加,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9%……这些发展成就进一步增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外资对中国的战略布局也日趋多元。知名跨国企业施耐德电气把关键电源创新实验室放在了中国;世界500强企业伊莱克斯在杭州的工厂不仅为中国市场生产产品,更把产品出口到整个亚太地区。正如松下电器集团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所言,过去中国常被认为是一个制造大国,如今中国的魅力更在于是一个市场大国、一个创新大国。


    联动世界,拓展互利新空间


    当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脱钩断链”搅动世界,经济复苏之难,还难在“开放赤字”难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说,全球经济碎片化可能导致全球经济总产出减少高达7%。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两会期间中国释放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政策信号。


    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为世界经济拓展互利共赢的新空间。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已成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重要趋势。中国出台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制造业领域基本全面放开,金融等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统筹推进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中国举办服贸会、进博会等一系列国际经贸盛会,为企业搭建汇聚八方的交流融汇平台。


    在世界经济面临各种不确定性之际,中国始终用行动捍卫自由贸易、开放合作和互利共赢。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指出,中国领导人倡导分享,也准备与世界分享,主张以合作解决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并且不断扩大合作领域。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认为,在多次的重大会议上,都可以看到中国对于对外开放未来路线图的清晰描述。中非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不断拓展和深入,包括肯尼亚在内的许多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因此而面貌一新。以色列中国商会主席伊兰·马奥尔表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广阔市场极富吸引力,越来越多的以色列企业期待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


    以更大的开放拥抱发展机遇,以更好的合作谋求互利共赢。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国将继续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一个稳健、自信、开放的中国将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执笔记者:樊宇、商婧)

    2023-03-16
  • 开年前2个月中国经济企稳回升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记者魏玉坤、韩佳诺)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份,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多项经济指标回升向好,经济运行整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工业生产恢复加快,企业预期好转。1至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比2022年12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9%。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





    服务业明显回升,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改善。1至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5%,2022年12月份为下降0.8%。从市场预期看,2月份,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4.8%,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3月14日,工人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辛店镇一家水处理设备生产企业车间内生产纯水反渗透膜壳。新华社发(初宝瑞摄)


    市场销售由降转增,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1至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2022年12月份为下降1.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3577亿元,同比增长5.5%,比2022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


    货物进出口略有下降,贸易结构持续优化。1至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61768亿元,同比下降0.8%。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8103亿元。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1至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6%。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1%。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1至2月份,经济循环加快畅通,生产需求明显改善,经济运行企稳回升,但外部环境更趋复杂,需求不足仍较突出,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下阶段,要加快政策落实落地,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3-03-16
  • 有信心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魏玉坤、吴雨)如何看待2022年中国经济表现?2023年经济形势怎么看?在12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进行了回应。





    康义表示,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21万亿元,人均GDP达1.27万美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仅上涨2%;城镇调查失业率各月有所波动,年末降至5.5%;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


    据介绍,2022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与GDP之比达到2.55%;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9%,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


    “去年面对复杂局面和困难,我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没有松懈,锚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动摇,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松劲,总体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康义说。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我国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我对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5%左右的增长预期目标充满信心。”康义说,这信心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经济发展基本面的判断,二是对今年两个多月以来经济运行基本态势的观察。


    从中长期来看,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劳动力供应充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国际国内很多专家学者、研究机构都在研究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测算基本都在5%至6%之间。随着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我国经济增长有望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康义说。


    从今年前两个月情况看,市场预期正在改善,如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52.6%,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也调高了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经济指标出现好转势头,如铁路货运量、发电量、人民币贷款余额都平稳增长。


    “但是中国经济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发展环境非常复杂,国内经济运行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康义说,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工作。康义说,今年的统计工作主要是坚持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着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


    “今年要组织实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次经济普查将首次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不仅仅是要调查清楚经济总量和布局,把我们的‘家底’摸清楚,还要把结构弄清楚。”康义说。

    2023-03-14
  • 科创50公司超七成业绩增长,境外指数ETF规模近25亿

    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达44%。


    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与行业周期性波动,科创板头部公司的成绩单如何?





    根据业绩快报,科创50成份股公司2022年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113亿元、净利润715亿元,占整体的比例分别为51%、62%。拉长时间来看,科创50成份股公司近3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37%、63%。


    2022年,科创50成份股公司九成公司实现盈利,超七成公司业绩增长,合计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达到44%,远超科创板整体29%的营业收入增速与8%的净利润增速。其中,7家营业收入翻番,14家净利润翻番。


    从具体公司情况来看,硅料龙头大全能源在2021年度业绩基数较高的情况下,2022年度实现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234%,位列板块“盈利王”;国内蚀刻机龙头企业中微公司2022年度实现扣非后净利润9.2亿元、同比增长183%。芯原股份、沪硅产业2022年度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5%、46%,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55%、122%,首次实现扣非前后净利润均为正,预计将在年报披露后成功摘“U”。


    “科创50成份公司基本面持续向好,投资价值越发得到市场认可,‘吸金’能力持续增强。”有机构人士称。


    从A股二级市场情况来看,截至3月10日,科创板“千亿市值俱乐部”成员有8家公司,分别为中芯国际、百济神州、晶科能源、金山办公、联影医疗、天合光能、海光信息、大全能源,合计市值达1.11万亿元,占板块整体的16.66%。


    同期,科创50成份股公司合计市值2.48万亿,占板块整体的37%,平均市值551亿元。其中,天奈科技2022年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净利润同比增长39%,该公司总市值自上市以来增长36.53%;奕瑞科技近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接近70%,自上市以来市值增幅达165%。


    与此同时,科创板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头部公司加速进入国际投资者的“投资篮子”。目前,已有67家科创板公司先后被纳入MSCI、富时罗素、标普三大国际指数,其中科创50成份股公司有26家,占比近四成,其中20家同时纳入三大指数。


    此外,自科创50指数ETF产品发布以来,外资获入市科创板新通道,美国、日本、英国等多地境外交易所发布科创50指数ETF产品。据统计,截至2023年2月底,沪市境外指数ETF产品共有20余只,其中科创50指数相关产品10余只;合计规模接近70亿元,其中科创50相关产品规模近25亿元。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中欧证券市场互联互通进一步深化,科创板公司通过境外发行GDR的方式主动走进国际投资者视野,打通国际国内双重融资渠道,更好利用市场、资本两种资源。”有机构人士称。


    7家科创板公司发布拟发行GDR相关提示性公告,其中奕瑞科技、芯原股份、中控技术和天能股份4家为科创50成份股公司。


    以中控技术为例,该公司表示,计划通过发行GDR,募集资金搭建海外销售中心、设立海外生产基地、提升海外业务的本地服务能力、加强与高端国际集团客户的合作及拓宽国际销售渠道,从而深化公司与全球客户的合作关系以进一步提升海外营收能力。


    根据公司定期报告,科创50成份股公司中近半数实现产品远销海外,其中8家海外收入占比超过50%。

    2023-03-13
  • “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积极意义”(两会·读懂中国)

    3月5日提请审议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外国媒体和国际人士表示,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举措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复苏”


    中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全面详实,客观总结了过去一个阶段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年预期目标和科学务实的工作建议。”日本帝京大学教授露口洋介认为,过去五年,地区冲突、新冠疫情等给全球带来挑战,中国经济仍取得了年均5.2%的增长,十分不易。


    法国席勒研究所研究员、国际问题专家塞巴斯蒂安·佩里莫尼表示,过去几年,面对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发展成就的取得殊为不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运行将实现整体好转。”


    “街道人流如织,电影院人来人往,餐馆座无虚席……从线上到线下,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复苏。”巴西《论坛杂志》在报道中表示,最新数据表明,外国对华投资正在增加,月度银行贷款增幅超出预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在2023年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墨西哥《普埃布拉地区报》报道称,中国在维持总体通胀水平稳定情况下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今年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2.6%,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凸显经济活动正在快速回升”。


    波兰普罗夫迪夫农业大学经济系主任迪莫·阿塔纳索夫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前景尚不明朗。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冲击,正走在稳步复苏的轨道上。”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内容吸引了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中研究中心研究员西佐·恩卡拉的关注。他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这证明各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并没有统一标准,应根据自身国情来确定。中国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减贫发展经验,这些经验分享给包括南非在内的其他国家,将推动全球减贫事业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这样的目标是理性务实的”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今年中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处于阴霾下的世界经济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今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上调至5.2%,较去年10月的预测调高0.8个百分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充分考虑了当前中国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露口洋介表示,“国际机构调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抱有信心。中国积极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升级、培育更多经济增长点,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目标,符合当下中国经济运行走势和经济发展规律。”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阿列克谢·马斯洛夫表示,“这样的目标是理性务实的。”


    阿联酋《海湾新闻》网站在报道中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今年,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制造业、服务业等快速反弹。在此基础上,中国设定的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符合实际,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将推动经济更强劲增长。”


    泰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顾问、泰国法政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阿颂西表示:“中国经济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动力。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物流更加畅通,工业企业生产转好,经济呈现企稳向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将在扩大开放中与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工作重点包括: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政府工作报告增强了外资对华投资的信心。”巴西瓦加斯基金会金融专家夏华生说,“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中国仍将是国际投资的热土。”


    菲律宾专栏作家李天荣表示,近年来,国际局势持续动荡,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中国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中国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合作,有助于增强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


    “在中国,民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尼泊尔中国学会主席马萨姆·欧哈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把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作为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突出体现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爱德华多·雷加拉多认为,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一环,是包括古巴在内的大多数拉美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许多拉美国家积极拓展对华出口,中国经济成就对这些经济体的发展至关重要”。


    佩里莫尼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今年工作重点之一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中国投资、建厂,中国将在扩大开放中与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积极意义。”马斯洛夫认为,中国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有利于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为稳定全球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恩卡拉认为,“中国在实现中高速增长的同时,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保护、持续扩大开放,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这对世界意味着更多机遇。”

    2023-03-09
  • 前2月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 我国外贸实现平稳开局

    本报北京3月7日电(记者杜海涛)据海关统计,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微降0.8%。其中,出口3.5万亿元,增长0.9%;进口2.68万亿元,下降2.9%;贸易顺差8103.2亿元,扩大16.2%。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进入2月份以后,我国进出口整体趋势向好,特别是2月下旬出现明显增长,有关先行指标监测显示,这一向好势头有望延续。


    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前2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4.01万亿元,增长1.2%,占我外贸总值的64.9%,比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1.16万亿元。


    对东盟进出口增长。前2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9519.3亿元,增长9.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4%。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2.12万亿元,增长10.1%。其中,出口1.25万亿元,增长15.2%;进口8693.9亿元,增长3.6%。


    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超五成。前2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3.16万亿元,增长5.3%,占我外贸总值的51.2%,比去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14万亿元,增长6.5%;进口1.02万亿元,增长2.9%。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前2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2.03万亿元,增长0.4%,占出口总值的58%。同期,出口劳密产品5733.2亿元。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1498.9亿元,纺织品1324.1亿元,塑料制品992.5亿元。

    2023-03-08
  • 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坐落于贵州省平塘县的“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
    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沉着应对,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向前。


    质,有效提升;量,合理增长。中国经济迈开铿锵步履,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


    创新发展活力奔涌。构建新引擎,制胜新赛道,新动能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协调发展成效显著。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发展底盘更稳空间更广。


    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加快,减排降碳发力,我国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显著提升。


    开放发展阔步向前。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2022年外贸外资再创历史新高,我国正持续成为全球投资兴业的热土。


    共享发展温暖民心。2022年,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回首过往,底气十足;面向未来,信心坚定。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能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本报记者刘志强)


    数据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

    2023-03-07
  • 两会新华时评丨增速5%:释放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积极信号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亮出2023年我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这一目标高于去年3%的实际增速,释放出推动经济实现整体好转、回归潜在增长率的积极信号。





    保持5%左右的增速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好局起好步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明确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上120万亿元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但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抓牢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必须在提高质量效益基础上保持合理经济增长。


    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是开局之年稳经济强信心的需要,也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需要。经济增长目标是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展现经济运行方向。保持合理增速能够改善民生福祉,提高居民收入和企业利润,有利于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提振发展信心。


    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更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要坚持以质取胜,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要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


    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我国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和可能。尽管受疫情冲击,我国在过去三年仍实现了4.5%的平均增速,远高于1.8%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多家国际机构在下调全球增长预期的同时,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这充分表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当前具备合理增长的条件。5%左右的增速目标设定和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潜力相适应,今年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将潜力化为实绩,完成年度目标。


    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为此付出努力。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砥砺前行,奋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023-03-06
  • 权威部门话开局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十年年均增长8%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谢希瑶、潘洁)商务部部长助理陈春江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2013年到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陈春江说,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共建国家贸易和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水平持续提升。在投资方面,2013年到2022年,我国与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截至2022年底,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在工程建设方面,2013年到2022年,我国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超过1.2万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比重超过了一半。


    谈及在新起点上持续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走深走实,陈春江说,将重点提质量、拓领域、优项目、搭平台、强保障。包括优化贸易结构,扩大优质商品的进口;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优化双向投资结构;推动与更多有意愿的共建国家商签自贸协定,加快建设覆盖“一带一路”的自贸区网络;积极商签绿色发展、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等领域的双边合作协议;聚焦减贫、卫生、教育等领域,建设更多“小而美”项目,不断提升当地民众的获得感、认同感;继续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推动与共建国家商签和升级投资保护协定,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2023-03-03
  • 权威部门话开局|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做优做强实体经济——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谈新举措新进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如何壮大巩固优势产业、如何促进智能制造及绿色发展等社会关切热点,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逐一解答。





    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副部长辛国斌和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介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殷刚摄


    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据工信部部长金壮龙介绍,如今我国工业体系更加健全: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我国已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33.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65家制造业企业入围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达7万多家。


    “在我国工业规模稳步壮大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成效明显。”金壮龙表示,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踏步前行,数字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据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介绍,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231万个,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全国在用数据中心超过65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工业起到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推进新型工业化,意义深远。”金壮龙认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着力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


    “绿色低碳发展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大趋势,加快工业绿色化低碳发展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


    去年以来,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促进工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已初步建立。


    辛国斌表示,工信部将持续推动钢铁、建材、轻工、纺织等行业绿色升级改造;今年工信部计划对3000家工业企业进行节能监察,完成10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加强废钢、废纸等再生资源行业规范管理,2023年力争实现废钢铁利用量达到2.65亿吨。


    技术创新赋能绿色新动能。据介绍,我国将推进内河船舶电动化绿色化智能升级,全面提升光伏、锂电供给能力,推动智能光伏在工业、建筑、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同时,还将大力发展氢能、环保装备等产业,推动生物基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我国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引导力量,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辛国斌表示,自2012年我国出台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7%,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近1600万辆。


    辛国斌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持续支持技术创新,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促进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和行业开放发展。”他说。


    稳步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我国已形成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制造业体系。”金壮龙表示,工信部将持续推动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巩固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主要从四方面入手,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金壮龙介绍说,我国将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二是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当前,我国高铁、船舶、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领域已形成特色优势,个人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等一批重要产品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通过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巩固提升全产业链优势,打造一批中国制造名片,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


    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我国将持续聚焦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不断丰富和拓展崭新应用场景。


    四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金壮龙认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立足国内大循环,也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继续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中外企业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服务和保障。

    2023-03-02
  • 稳中求进每月看|着力推动经济稳步回升——2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扫描

    春天已至,万物复苏。全国各地,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2月以来,各地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新举措、新作为汇聚新动能,着力推动经济稳步回升,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播种春的希望时不我待加快经济恢复


    春节刚过,各地生产“拉满弓”,铆足干劲忙开工。


    2月10日,在广东汇创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忙碌着组装锂电池产品;厂房外,不时有求职者前来了解用工信息。“随着订单需求增大,我们今年整体产能会扩大6到8倍。”公司副总经理陈涛说。





    2月9日,广东东莞市维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线作业。新华社记者黄国保摄


    放眼全国,劳动力市场呈现“早”春暖意——务工人员返岗早,企业开工早。在山西临县,打工者今年提前了10天外出务工;截至2月18日,上海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平均返岗率近90%……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月,全国多地以时不我待的姿态启动新一年重大项目。4日,福建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开工建设;14日,山东总投资11374.9亿元100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21日,浙江共计268个、总投资6808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6日,云南省腾冲灌区工程开工建设……


    从交通、能源、水利,到5G基站、大数据中心、新能源充电桩,各地一批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人勤春来早,备耕正当时。


    2月6日一大早,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尖山子乡头道林子村,近10吨种植水稻的底肥运送至俊文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批提前送达的水稻底肥给今年的丰收之路开了个好头。”合作社理事长王利炳说。


    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东北、黄淮海等地探索粮豆轮作等扩大大豆油料种植面积;多地推动春耕化肥稳价保供……各地抢抓春光,不误农时。


    2月以来,各地奋力拼出捕捉商机“加速度”。2月1日,浙江省赴欧洲投资促进团启程;2月7日,大连境外招商团开启赴日招商;2月8日,南京市高质量发展暨服务业扩大开放(港澳)推介会在香港举行。


    新订单增加,折射制造业市场发展向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制造业供需两端同步改善,印证企业信心明显增强。近期国际机构也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抢抓春的先机质效提升汇聚发展势能


    初春,浙江温州鹿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人头攒动,不少市民正在咨询和办理企业登记注册事宜。“办理流程非常顺畅,市场监管窗口工作人员还免费提供了5枚印章。”前来注册新企业的温州市民张先生,言谈间展现着抢抓发展先机的市场敏感性。


    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的“细胞”。市场监管总局2月公布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市场主体达1.7亿户,其中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1.14亿户,约占市场主体总量三分之二。


    2月以来,为稳住市场主体,各地相继推出助企纾困政策。深圳推出系列举措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及高质量发展;宁夏为创业主体提供高效便捷贷款审批、发放服务;四川聚焦帮助市场主体降本增效等方面出台36条举措……一系列政策“活水”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眼下,各地强化高端产业引领,以创新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力。


    在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投资4500万元的MEMS传感器封装测试中试平台内,多名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平台投用后,将推动业内更多初创型企业成长。”规划发展部部长林培思说,今年将围绕重庆33条重点产业链,引进孵化30多个项目。


    北京首个智算中心落地,算力规模将达1000P;大连依托创新驱动,推动海洋装备制造业等向中高端攀升……各地在推动创新发展中激活新优势新动能。


    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迎来9周年。河北雄安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云鼎”大厦显露雏形。“我们将努力聚集高端高新产业,打造支持数字雄安建设的桥头堡。”中电信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基建办副总经理孙晓新说。


    区域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统计显示,2022年京津冀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区域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极、动力源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分享春的暖意兜牢底线增进民生福祉


    “红红火火开工,打拼出一片新天地。”近日,乘坐山西临猗——江苏昆山“点对点”返岗复工专车的赵云龙在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岗位上渐入佳境。


    2月以来,各地多措并举稳就业。江苏、浙江、福建等东南用工大省展开跨省招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为企业招用工发放补贴;江西、吉林等地人社部门,在网络平台开展“直播带岗”。


    产业连着就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月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地按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创新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动共同富裕。


    2月23日,宁夏银川贺兰县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数十名工人手脚麻利地分拣、包装。“预计2月销售额可突破2000万元,将创公司成立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公司营销总监助理罗海波说,随着经济企稳回升,更多群众从产业发展中受益。在此务工的脱贫群众耿永林说,预计2月工资可达3500元,收入在稳步增长。


    小小“土特产”,搭建增收致富大舞台。在陕西汉中,民宿产业点亮秦岭山城乡村振兴之路;在福建永安,一根翠竹挑起美好生活;山东临沂,金银花产业在悬崖上开出“幸福花”……各地多举措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以洛川苹果、赣南脐橙、定西马铃薯、苍溪猕猴桃等为代表的特色品牌不断发展壮大,让群众共享增值收益。


    湖南省推动科技工作者和公益科普资源走进中小学校,为“双减”赋能;宁夏银川延伸医保服务触角,全力打造优质便捷、服务高效、运行有序的医保经办“15分钟服务圈”……2月以来,各地在医疗、教育等领域不断发力,持续改善民生。


    在这个春天里,全国各地各部门,扎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奋发,着力推动生产恢复,不断促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2023-03-01

  • 首 页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