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洛斯中国区常务副董事长诸葛文静: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绿色低碳模式,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普洛斯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普洛斯中国区常务副董事长诸葛文静在接受中新财经专访时说。

    诸葛文静表示,中国是普洛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普洛斯携手客户、合作伙伴和投资人在中国各个市场积极发展业务,同时也感受到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尤其是国际化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二十大报告让我们对中国市场更加充满信心。

    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财经:作为一家跨国企业,普洛斯在中国的资产管理规模达720亿美元,中国市场对于普洛斯来说意味着什么?深耕中国市场取得哪些成绩?

    诸葛文静:普洛斯专注于供应链、大数据及新能源领域新型基础设施的产业服务与投资管理,全球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200亿美元。中国是普洛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一直以来,普洛斯引全球资源投资中国,全力以赴支持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

    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持续取得高速发展,并且提质增效,其中释放出巨大的动力和潜能。因此,我们在专注的三大业务领域也都取得了积极的发展并获得行业认可的领先地位。

    普洛斯在中国境内外募集并运行多支专门投资于中国的私募基金。此外,普洛斯REIT是中国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之一,我们十分荣幸能参与此项重大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创新。

    普洛斯还不断升级科技及服务能力,打造高质量的产业服务生态体系,引领智慧化前沿,不断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提升资产价值,与客户、合作伙伴、投资人一起创造“更高效的社会、更美好的生活”。

    中新财经: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于中国营商环境的改变,您有何感受?是否会继续保持对中国市场高效高速的投资?

    诸葛文静:普洛斯携手客户、合作伙伴和投资人在中国各个市场积极发展业务,同时也感受到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尤其是国际化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二十大报告让我们对中国市场更加充满信心,也为普洛斯继续通过投资管理和产业服务支持和参与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报告强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等原则和承诺,在此基础上,报告绘制了中国经济新发展的蓝图,让我们深受鼓舞。

    普洛斯期待以全球化的投资开发能力和产业服务专长,为客户、合作伙伴和投资人创造更大价值,共同为下一阶段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新财经: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普洛斯多年以来专注和擅长物流和供应链领域,将如何进一步在这一领域发力?

    诸葛文静: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智慧、绿色、高效成为现代供应链及其产业服务的新标准。普洛斯不止于基础设施,而是以全球基础设施网络为载体,提供涵盖供应链、产业金融、科技服务的供应链产业服务体系,让供应链更稳定,让产业提质增效。

    在这一领域,普洛斯不断努力和精进的方向可以举例如下:

    智慧零碳的资产管理运营,推进产业链绿色进程:普洛斯提供包含智慧园区、智慧仓储、碳排放管理等在内的资产管理运营服务,不仅我们自己管理的园区获得了LEED铂金级绿色运营认证,我们还面向其他业主输出,共同把智慧化、零碳化推进到产业链上下游。

    “资产即服务”创新模式推进产业链自动化、新能源化:通过“仓储+RaaS”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一站式部署灵活的自动化仓储运营,实现降本增效;通过绿色能源资产服务化,帮助物流、运输等行业企业大规模应用新能源。

    产融科技链接产业端与金融机构,普惠中小企业:以数字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让物流和供应链领域中小企业也能以相对较低成本获得运营资金融资,助力稳链强链。

    中新财经: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比较优势迎来变化,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未来普洛斯在华有什么发展规划?投资重点有哪些?

    诸葛文静: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绿色低碳模式,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普洛斯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未来也将围绕我们专注的三大业务领域继续推进业务。

    首先,物流及产业园区等供应链基础设施的高效投资开发与智慧零碳运营管理,是提升现代流通体系的基础,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盘。同时,为实现“双碳”目标,普洛斯不仅要实现自身运营零碳化,也将继续把科技运营、智慧零碳的管理运营服务体系和能力向行业输出,促进整个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同样,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大数据基础设施是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建设低碳绿色、高质量算力基础设施是未来发展方向。普洛斯将继续深耕大数据新基建,聚焦数据中心低碳节能的创新技术,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合。

    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在新能源领域,普洛斯将继续发展新能源基础设施,同时开放供应链与大数据基础设施应用场景,让新能源与科技紧密结合,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完)

    2022-11-22
  • 巩固拓展经济回稳向上态势

    中国经济行至四季度,表现备受关注。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成绩来之不易。四季度经济在全年分量最重,不少政策将在四季度发挥更大效能,当前正是拓展回稳向上态势的关键窗口期,要瞄准需求不足这一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推动政策举措全面落地、充分显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很不寻常的过程。受国内外错综复杂因素影响,经济运行一度面临超预期下行压力。经过艰苦努力,我国经济及时扭转下滑势头,二季度实现正增长,三季度经济恢复明显好于二季度,10月份延续恢复态势,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当前,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受疫情冲击、外部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需求恢复相较于生产恢复比较缓慢。10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延续低位运行态势,反映出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前10月,投资、消费增速均较前三季度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

    关键窗口期要用好关键之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一要求对于当前稳定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要通过抓落实持续释放政策效应,加快扩大有效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着力做好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稳物价稳预期。

    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显著的规模经济优势、创新发展优势和抗冲击能力优势,蕴藏着巨大消费和投资潜力。从需求看,我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居民消费优化升级空间广阔,国内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张。从供给看,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1.6亿多户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我国储蓄率对比主要国家仍处于较高水平,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较充裕的资本。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要推动扩投资促消费政策加快见效。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稳投资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地见效,投资消费整体上在好转,但基础仍需巩固,潜力仍待释放。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重点领域消费加快恢复,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扩大以工代赈以促就业增收入带消费,促进消费恢复成为经济主要拉动力。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全面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强化项目资金要素保障,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业、社会服务等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特别是要注重启动既能补短板调结构、又能带消费扩就业的一举多得项目,促进有效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近期,多项中央财政预算资金提前下达,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这些政策的落实将为稳投资稳增长进一步提供支撑。

    此外,扩大有效需求,还需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深入落实退税缓税降费、稳岗补贴等政策,着力促进居民增收,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金观平)

    2022-11-21
  • 第6届南博会集中签约169个项目 协议投资超4000亿元

    新华社昆明11月20日电(记者浦超、林碧锋)第6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6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经贸合作项目签约仪式20日在昆明举行,集中签订投资协议项目169个,协议投资额超4000亿元。

    据介绍,此次签约聚焦云南省12个重点产业,集中签约绿色能源项目39个、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项目29个、文旅康养项目15个、先进制造业项目14个、新材料项目21个、生物医药项目6个。长三角、泛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是投资云南的主力军。

    通过此次集中签约,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得以引进、落地云南,将促进云南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助推云南产业强省建设。

    2022-11-21
  • 公募债基短期回撤并非系统性风险 业内人士称对债券市场不悲观

    “仿佛自己买的是股基,甚至感觉‘跌麻了’。”持有债券型基金的基民李女士对记者坦言。


    近日,以提供稳定收益而受资金青睐,被视为资产组合“压舱石”的债券型基金净值不约而同地急速下跌,普通投资者情绪十分低落,赎回意愿有所增加。










    对于债基短期收益率明显下跌现象,《证券日报》记者紧急连线多位基金经理,请他们分析此次不同类型的债券型基金净值的短期下跌程度、下跌原因、目前基金公司在持仓动作上如何应对债市调整,以及当下投资者该如何进行投资配置和操作。











    单日近97%债基收益告负


    短债基金抗跌能力突出


    东方财富Chioce数据显示,11月16日单日,有多达4103只债券型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收益率下跌,占比高达96.65%,平均跌幅为0.23%。除因基金分红影响净值大幅下跌的情况外,跌幅最大的产品单日下跌高达1.99%。整体来看,共有120只债券型基金单日跌超1%。


    其实下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的收益率表现可圈可点。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尽管本周债基净值大幅回撤,但截至11月16日,仍有3518只债券型基金在下半年斩获正收益,占比达到77.5%。整体来看,有54只债券型基金产品下半年收益率超过2%。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债券型基金净值下跌期间,中短期纯债型基金的抗跌能力高于二级债基和中长期纯债型基金。


    对此,创金合信基金经理谢创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债市整体下跌的过程中,短债受到的冲击往往是最快的,但也是最小的,因为在市场下行的过程中,由于短端资产的市场需求量更大,在收益率同等上行的前提下,出售短端资产的实际损失要更小,投资者更倾向于先出售短端资产,因此近期端债调整更明显一点。”


    近期债券型基金净值大幅回撤及债市调整的原因有哪些?


    “事实上,债券市场近期并没有大规模的‘暴雷’事件发生,而是市场对基本面的预期改善,同时对流动性的预期有所调整,由此引发了债券的抛售。”蜂巢基金固收团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调整幅度来看,除了市场参与者预期的变化,更多反映的是情绪宣泄。”


    恒生前海恒扬纯债基金经理李维康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目前来看,近期债券市场出现了一定调整并非是因为发生了系统性风险,而是因为市场对未来政策取向与经济预期发生了改变,使得债券市场出现调整,利率曲线整体上移。”


    李维康进一步对记者说,“短期债券久期短但上行幅度大,各个期限的同业存单在相近的利率水平交易,2年期国债期货跌幅和10年期接近,久期对净值的保护并未特别明显,这些现象表明这可能是债券市场集体调仓的结果,和近期权益市场的集体上涨相对应。”


    管理人积极应对市场波动


    债券市场机会大于风险


    目前来看,债市已连续调整一周多,投资者情绪也有些低落,那么,基金经理如何看呢?


    “投资者要避免卖在极端价格,要在交易中保持理性。”北京地区一位公募FOF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


    “市场此前对可能出台更多稳经济政策的预期基本已经兑现,而集中调仓对市场的影响预计也将在近几日达到高峰。另一方面,当前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的存单已经逼近MLF价格,各个期限的无风险利率水平均已高于年初,收益更有吸引力。资金利率比前几个月高主要是财政退税影响的减退。目前央行的态度并未发生实质改变,不能简单和2016年年底央行主动收紧相比,不排除12月份或明年1月份依然有降准的概率。”李维康坦言,所以当前市场虽然有调整,但预计不是趋势性熊市的开始,反而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配置时机。


    然而,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由于短期市场情绪不稳,以基金、银行理财为代表的各类资管产品面临一定赎回压力,市场波动可能仍会较大。


    但从估值角度分析来看,蜂巢基金固收团队对记者称,“目前债券收益率相对政策利率的利差已经回到了较为合理的位置,债券市场没有全面转熊的基础。目前债券市场机会大于风险,站在中期维度,我们对债券市场也不悲观。”(证券日报)


    同时,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基金管理人也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市场波动,比如缩短产品久期、降低杠杆,同时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以应对负债端的变化。

    -0001-11-30
  • 前十月 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4.4%

    本报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罗珊珊)记者17日从商务部获悉:今年1—10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898.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


    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988.4亿元,增长4.8%。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1.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57.2%,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5%。


    从来源地看,韩国、德国、英国、日本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106.2%、95.8%、40.1%和36.8%。


    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2.4%、33.6%和26.9%。


    在对外投资合作方面,前十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274亿元,同比增长10.3%,折合943.6亿美元。其中,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20.8亿美元,同比增长22.2%;流向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等领域的投资均呈增长态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72.5亿美元,同比增长6.7%,占同期总额的18.3%。

    2022-11-18
  • 吸引外资量稳质增 彰显中国市场吸引力——透视前10个月我国引进外资“成绩单”

    前10个月我国引进外资“成绩单”出炉——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898.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1.7%。


    业内人士指出,在全球跨国投资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克服多重困难,实现稳中有增、稳中提质,印证中国市场对外资依然保持较强吸引力。


    中国市场综合优势让外资“敢投”


    “这是在去年高基数上的两位数增长,成绩殊为不易。”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现代供应链研究所副所长路红艳说。


    2021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493.6亿元,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而今年前10个月引资规模已达10898.6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在全球疫情反复、乌克兰危机爆发、跨国投资疲软的背景下,今年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实现较快增长,凸显了中国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稳定的社会大局、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等综合优势,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让外资“敢投”。


    引资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引资结构也不断优化。


    数据显示,前10个月,我国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同比增速高于总体水平,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57.2%,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5%;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增速高于东部地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2.4%、33.6%和26.9%;外资来源地更趋多元平衡,韩国、德国、英国、日本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06.2%、95.8%、40.1%和36.8%。


    近日,跨国制药巨头诺和诺德宣布投资4亿元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成立投资公司,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在中国西部投资建设的第一家康复医疗中心霁达(成都)康复医疗中心揭牌,法国施耐德电气签约拟在无锡建立自动化研发中心……外资布局中国的范围更广、领域更宽、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路红艳说,高技术产业代表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外资深耕中国新技术、新产业领域也展现出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持有稳定预期。


    坚定高水平对外开放让外资“加码”


    日前宝马集团宣布“加码”投资中国约100亿元,用于支持其沈阳生产基地的动力电池生产项目大规模扩建。


    随着汽车制造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宝马、大众、现代等外国车企纷纷加大在华投入,并带动了伊顿康明斯等汽车配件厂商扩大在华投资。


    外资车企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并积极向电动化领域转型,正是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参与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华尔街日报》近期报道称,疫情以来,中国实际使用外资保持较高增长,主要归因于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经济持续恢复,加上政府推出稳外资举措等。


    今年,我国实施新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开展外商投资法执法检查,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多部门出台《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成功举办广交会、消博会、服贸会、进博会,为世界各国搭建开放合作的国际平台……


    路红艳说,受新冠疫情、地缘冲突等多种因素冲击,各国开始引导关键产业回流,与此同时更多新兴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吸引和利用制造业外资,世界范围内新增投资呈分散趋势。但随着我国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我国经济保持恢复态势,工业投资稳定增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制度红利不断释放,有力提振了外商投资中国信心。


    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不久前,八位德企高管联合撰文称:“退出中国将令我们失去机会”。


    这篇发表在《法兰克福汇报》上的文章,由西门子、巴斯夫、博世等八家德国大型跨国企业首席执行官共同撰写。文章表示:“我们坚信中国会保持基本的增长动力。”


    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和保护主义上升的阴影下,中国始终是外商投资“热土”,充分说明中国所倡导的互利共赢、开放合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证明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符合时代发展进步潮流。


    日前,英特尔、AMD、高通、ASML等国际芯片巨头参加了第五届进博会。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评论认为,美对华芯片禁令不仅导致各大芯片企业面临收入上的巨大损失,而且也没有削弱全球芯片企业看好中国的信心。


    路红艳说,随着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产业升级将催生智能化、集成化应用及绿色化领域的投资增长点。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将更有利于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展望未来,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更好引进外资;促进深层次改革,离不开更好引进外资;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更好引进外资。在华外资企业应积极把握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

    2022-11-18
  • 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1%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申铖)财政部16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397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1%,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4.5%。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005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4.8%,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3392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4%,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3.6%。


    从主要税收收入项目来看,前10个月,国内增值税39324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2.7%,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29.1%;国内消费税144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企业所得税422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个人所得税125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


    财政支出方面,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63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83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79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卫生健康、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交通运输等领域支出保持较快增长。


    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方面,前10个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216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7%;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58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

    2022-11-17
  • 回稳向好基础将不断巩固——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当前经济运行热点

    10月份,我国经济经受住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持续保持恢复态势。下一步如何巩固这一态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落实情况如何?生猪价格将呈现什么走势?如何做好保暖保供?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近期经济热点。


    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


    孟玮说,经济大省等重点地区经济正在加快回稳发展。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加快落地见效,以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等一系列举措将在四季度集中显效,工业增长动力、投资信心将继续增强。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要求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这有利于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促进市场需求恢复。


    四季度经济在全年分量最重。孟玮说,当前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促进四季度经济持续恢复还需付出艰苦努力。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重点领域消费加快恢复发展,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强化粮食、能源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落细落实稳就业政策,扎实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抓住时间窗口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


    “展望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回稳向好基础将不断得到巩固。”她说。


    7000多亿元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


    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孟玮介绍,目前,7000多亿元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支持的项目大部分已开工建设,正在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通过组织筛选推荐一大批质量较高的备选项目、强化要素保障、加强配套融资、督促项目加快开工建设等工作,推动金融工具对稳投资发挥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1至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孟玮说,金融工具有力补充了重大项目建设资本金,支持了一大批“十四五”规划内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将对促进今明两年投资稳定增长、优化供给结构发挥重要作用。


    民间投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也是提升投资质量、增强投资活力的关键力量。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长持续低于整体投资增速。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提出6个方面21项具体举措,发挥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为民间投资项目落地创造更多便利条件。


    孟玮说,将持续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不断细化实化具体举措,切实将鼓励民间投资政策落到实处,更好发挥民间投资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生猪价格有望保持相对平稳态势


    下半年以来,国内生猪价格总体震荡上行。孟玮说,为切实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包括加大投储力度、引导养殖户正常出栏、加强市场监管等。


    “目前看,相关调控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近日生猪价格出现明显回落。”孟玮说,今后一段时间,虽然猪肉市场仍处于消费旺季,但国内能繁母猪、新生仔猪、育肥猪存栏量均已连续多月回升,市场供应会相应增加,前期压栏和二次育肥的生猪也已开始陆续出栏,将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今后一段时间生猪猪肉市场供应有保障,价格有望保持相对平稳态势,难以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形。


    孟玮表示,将密切关注生猪市场动态,继续择机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必要时还会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并指导各地同步投放地方储备。同时,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促进生猪价格尽快回归至合理区间。


    突出抓好民生用气保供稳价


    保暖保供是保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孟玮说,尽管国际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对我国冬季能源保供带来一定影响,但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今冬供暖季我国天然气资源供应总体上是有保障的,高峰时段、部分区域受持续寒冷天气等影响可能会出现供需偏紧情况。


    孟玮表示,将会同各有关方面加强统筹协调,突出抓好民生用气保供稳价,组织各地切实履行保障民生用气的主体责任,压实城燃企业保供直接责任,确保民生用气充足稳定供应;督促各地严格执行居民门站价格政策,保障民生用气价格基本稳定。


    同时,支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上游供气企业加大增储上产力度,尽可能增加冬季高峰期国内天然气产量,发挥国家管网公司调度协调作用,推动已建成储气设施应储尽储,统筹用好储气资源,保障整个供暖季特别是高峰保供的需要;持续督促合同严格执行,按合同保障供用气秩序稳定;及时协调解决各类个案问题,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2022-11-17
  • 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15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等措施。


    通知优化了跨省旅游管理政策,明确根据最新风险区划定管理办法,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跨省游客需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跨省交通工具。


    根据通知,将继续暂停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暂不恢复陆地边境口岸城市团队旅游业务。


    通知要求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要求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核实和整改工作;压实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和各类行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配合联防联控机制加大典型案例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通知还提出,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滞留游客安置安抚和疏解工作。制定完善滞留游客处置工作应急预案,一旦因疫情发生游客滞留,按照分类施策、分批转运、安全有序、严防外溢的原则,科学组织实施滞留游客返程工作。

    2022-11-16
  • 新动能积蓄增强 发展韧性继续彰显——透视10月份国民经济“成绩单”

    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最新经济“成绩单”:1至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6%;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8%。随着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力落实稳经济各项举措,经济整体延续恢复态势,新动能积蓄增强,发展韧性继续彰显。


    展望下阶段,我国将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稳就业稳物价稳预期,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基础,力争实现更好发展结果。


    经济整体延续恢复态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国民经济经受住了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持续保持恢复态势。


    从生产端看——1至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比1至9月加快0.1个百分点。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比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3%。


    从需求端看——投资方面,1至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7%,制造业投资增长9.7%。消费方面,1至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6%,比1至9月回落0.1个百分点。


    “10月份受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部分指标同比增速是有所回落的。但是从累计来看,保持了总体平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当天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这背后是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力落实稳经济各项举措,积极释放政策效能。


    今年以来,随着稳定工业经济各项政策落实,汽车和电子等重点行业生产恢复向好,对工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各方面积极推动稳投资政策落实见效,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力支持,投资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投资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尽管消费市场受到短期冲击,但是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得到保障。网上零售对市场销售的带动作用持续显现,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消费。


    新动能积蓄增强


    经济延续恢复态势的同时,新动能也在积蓄增强。


    工业升级发展态势持续——前10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比1至9月加快0.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6%,比1至9月加快0.2个百分点。10月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移动通信基站设备、5G智能手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9.1%和18.4%。


    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随着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快,相关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增长。1至10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1.1%,明显快于全部服务业增长。


    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产品生产快速增加——1至10月,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8.4%和35.6%。10月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电池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4.8%、81.4%和69.9%。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新业态保持较快增长——前10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2%,比1至9月加快1.1个百分点,对市场销售的贡献稳步提升。


    “创新引领作用持续显现。”付凌晖指出,我国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对经济的带动增强。新动能持续壮大,有利于经济恢复。


    经济持续发展大势不改


    值得注意的是,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比较多,国内需求恢复仍显不足,企业经营仍面临一定挑战,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仍面临不确定性。


    展望下阶段经济走势,付凌晖认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物质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人力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的基本特质也没有变。随着各项稳经济政策显效发力,经济运行有望逐步恢复。


    其中,内需拉动有望增强。从投资来看,稳投资政策持续加力,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有利于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也有利于投资关键作用有效发挥。“从先行指标来看,前10个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3.1%,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付凌晖说,投资增长保持稳定,对于稳定经济的关键性作用将得到有效发挥,推动供给结构优化的效果会逐步显现。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包括央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工具在内,政策面对制造业投资的支持力度正在进一步加大。短期内制造业投资仍有望保持较强韧性。全年有望保持8%至9%的较快增长水平,继续为促投资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从消费来看,付凌晖认为,疫情对市场销售的影响仍会存在,但总的看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国消费恢复向好仍然具备较多有利条件。一是从中长期看,我国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的态势不会改变。二是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将逐步带动就业扩大和居民收入增加,有利于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三是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有利于消费的扩大。四是消费模式创新将会拓展新的增长点。


    “总的来看,外部冲击是阶段性的,不会改变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大趋势,在各项政策措施作用下,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付凌晖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表示,进入11月以来,内外部形势均有好转趋向,包括国内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房地产支持政策加码,以及美联储加息预期降温,叠加各项稳经济政策效应进一步发挥,四季度经济仍有望保持回稳向上势头。(记者班娟娟)

    2022-11-16
  • 31省份10月CPI出炉:28地涨幅收窄,有你家乡吗

    中新经纬11月15日电(王永乐)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1省份2022年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新经纬梳理发现,10月,28省份CPI同比涨幅低于上月。其中,新疆最高为涨3.6%,海南最低涨1.0%。





    28地CPI涨幅收窄


    8地重回“1时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0月,全国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2.1%。同比涨幅较9月明显回落,且连续第4个月低于市场预期。





    中新经纬梳理发现,31省份10月CPI同比均为上涨,涨幅高于或低于全国水平的省份均为12个,9月份为10和16个。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仅有新疆和西藏涨幅高于9月,云南与上月持平,28省份CPI同比涨幅低于上月,上月则有28省份涨幅拉升。


    具体来看,新疆、湖北、四川、重庆、云南、江苏、江西、西藏、青海、宁夏、贵州、湖南等12省份涨幅高于全国水平,其中“3”时代省份仅有新疆,上月则达到7个;辽宁、黑龙江、安徽、福建、河南、广西、甘肃涨幅与全国水平持平;山西、内蒙古、浙江、广东、吉林、山东、上海、陕西、天津、河北、北京、海南等12省份涨幅低于全国水平,其中,海南等8省份重回“1时代”。


    另外,从增减幅来看,新疆居首,达到0.5个百分点,海南降幅最大为1.7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10月CPI同比较快下行,除上年同期基数抬高外,主要源于当月蔬菜价格下跌,抵消了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拉低食品CPI涨幅;与此同时,前期国际油价下行也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环比走低,同比涨幅收窄。此外,核心CPI同比继续处于1.0%以下的低位,显示当前整体物价形势稳定。


    未来CPI怎么走?


    11月以来,猪肉价格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机构普遍预测11月CPI同比增幅仍有回调空调。


    关于猪肉价格,浙商证券研究所农林牧渔首席分析师孟维肖近日对中新经纬表示,11月份猪价会有明显回调。主要原因是短期二次育肥出栏有所增加,且当前离传统的腌腊、灌肠等猪肉需求旺季尚有时日,猪价持续上涨的支撑力度弱。


    “随着12月份消费旺季来临,屠宰企业开工率明显提升,猪价应该会维持高位震荡行情。同时也要关注进口冻肉的量。”孟维肖解释称。


    西部证券宏观报告称,受疫情影响,消费可能仍然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从高频数据看,11月以来农产品价格继续回落,年内CPI可能维持低位。


    王青表示,在猪肉价格基本见顶、蔬菜价格同比降幅扩大,以及消费偏弱会继续抑制核心CPI涨幅的前景下,11月CPI同比或进一步降至1.8%左右,四季度物价保持稳定已没有悬念。


    中银证券宏观研究团队预计,11月在基数效应影响下,CPI同比增速仍有下降空间,但自12月开始CPI同比增速将出现明显上行。


    据红塔证券分析师杨欣判断,10月CPI回落标志着9月CPI可能是全年高点,猪价可能还会上涨,但政策引导下预计上涨曲线温和,年内通胀压力将保持在相对低位。


    中泰宏观陈兴团队表示,在频繁抛储干预下,11月以来猪价涨幅已明显放缓,菜果价格延续回落,预计年内CPI同比可能不会再向上突破,11月CPI环比增速有转负可能,同比增速在高基数下回落,或跌破2%。展望明年,CPI同比增速高点在一季度,但恐难突破3%。(中新经纬APP)

    2022-11-15
  • 挖掘长寿红利之一:万亿银发经济市场,我们准备好了吗?

    近期,第五届进博会虹桥论坛发布的一项报告,将银发经济成长度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的评估指标之一。


    随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部署银发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国家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


    面对广阔市场前景,业内专家建议,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精准把握老龄群体消费特点,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培育规范消费市场,保障老年人消费权益。


    银发经济规模万亿计市场大有空间


    在第五届进博会虹桥论坛“全球老龄化机遇共享”分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给出一组数据,2020年,中国银发经济总规模约5.4万亿元,占全球银发市场比重的5.56%,与中国老年人口占全球老年人口20%以上的比重而言,市场发展大有空间。


    今年9月,国家卫健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在相关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出台了多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发展银发经济。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银发经济。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加强规划引导,发展适老产业。同年,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赵忠曾在人民网研究院主办的相关主题研讨会上表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供给和需求市场的产品和服务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潜在契机。从供给侧看,通过国家产业调整和升级,生产出更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将催生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从需求侧看,随着众多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产品不仅在国内有许多需求,在国外也有很大市场空间。


    据媒体报道,今年“双11”,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中老年人体检服务、营养保健品、家用医疗器械等产品销售均迎来大幅增长。


    新兴老龄产业多元化发展障碍待破除


    与年轻消费群体相比,老龄群体有何不同?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佳表示,发展银发经济要理解老龄群体的消费特点,认清老龄用品的消费对象。老龄群体更多地为家人消费、关注产品服务品牌和质量、注重产品服务功能性和实用性、受价格因素影响。老龄用品的购买者往往是老龄群体的儿孙辈,而在家庭重大支出上,老龄群体是有决定权的。


    北京大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副所长金锦萍表示,传统老龄产业满足老龄群体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如食品、服饰、医疗保健等。新兴老龄产业变得多元化,如老年旅游、老年娱乐、老年教育,及以数字技术助力新型养老等。


    同时她指出,新型老龄产业存在服务供给不足、数字壁垒等发展障碍。对此,一些企业深有同感。


    北京一家连锁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表示,当前老年服务发展最大的痛点是专业老年服务人员的缺乏,其经营的十几家养老院都存在用工荒问题。


    一家互联网企业的研究人员表示,技能不足已经取代收入低下成为数字鸿沟产生的主要因素,为了让老年群体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提高数字技能,另一方面要研发适用的产品。在他看来,企业出于公益目的研发的适老化产品不足以支撑市场需求。


    一些保险企业已在多地布局健康养老产业。他们表示,单一的养老产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集团的财力予以平衡,但他们很期待关联产业和附加值,希望养老产业的带动和集群效应能够得以发挥。


    建立银发经济运行机制保障老年人消费权益


    “对老龄化社会的认知和准备程度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要素。”李佳建议企业从4个方面行动起来,一是参与,建立自身品牌;二是拓展,用成熟的产品和服务将老龄群体拓展为新用户;三是研发,推出满足老龄群体的新产品与服务;四是做好内部准备,发挥老员工优势,应对老龄化影响。


    人民网研究院相关主题研讨会与会专家指出,银发经济不是完全竞争性的经济,需要政府在必要时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建立有利于发展银发经济的运行机制和政策环境,搭建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平台。如鼓励企业进行自主性适老化产品与服务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网络拓展、国内国际品牌打造,政府在税收、补贴、用地、审批及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就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专业人员缺乏、盈利能力不足和产品创新受限等问题,专家建议国家加快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等,为银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家里老人被保健品公司“洗脑”,花光养老金购买保健品,拒绝药物治疗;参加旅游团被“忽悠”购买大额商品,后被证实是骗局等问题。对此,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建立健全老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培育规范消费市场,建立老年人无障碍消费机制,保障老年人消费权益。


    老龄群体的支付能力是企业和业内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有企业管理者建议,积极倡导个人储蓄和商业养老保险制度,为个人养老做好资金储备;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养老补助,扩大基本养老覆盖面,提高基本养老水平;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让富裕群体能够享受不同程度的养老服务。


    在金锦萍看来,企业年金是社会保障非常好的补充,让老年人退休之后有较充裕的资金消费,建议考虑信托机制来确保企业年金的安全性与增值保值问题。目前商业养老保险并不普及,其本身也要按照人口生存期重新确定相关产品收益。


    2020年,深圳市发布了关于身心障碍者信托发展的意见。金锦萍认为这一模式同样适用养老,老年人设立特殊需要信托管理财产,将来用以购买服务。特殊需要信托会极大激发服务需求,促进服务业发展。这需要政府搭建平台,对服务机构、服务提供者实施准入和退出机制,保护委托人的财产安全。

    2022-11-15

  • 首 页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