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南充加快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

    本报成都11月3日讯(记者刘畅)“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力争今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四川鸿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阳槟远干劲十足。这家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经济开发区的企业近70%的客户来自重庆,其产品以新能源汽车环保电池设备为主。乘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速发展的“东风”,阳槟远估计公司今年的产值将较去年增长2倍至3倍。


    日前,《南充市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印发。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相结合,南充提出坚持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履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赋予南充“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重大使命,提出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建设区域交通物流中心、构建金融核心集聚区等发展目标,加快建成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得益于优势产业集聚发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产业园区专业化转型等措施,南充加快建设现代产业新高地的步伐不断加快。以营山县经开区汽摩配产业园为例,这里入驻企业180家,其中机械汽配企业82家,产品种类达1500余种。不久前,产业园与重庆市合川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今年前8月,南充重点签约引进了包括汽车汽配、油气化工、高端装备在内的176个项目、协议总投资1065.2亿元。


    “通过构建现代物流产业体系,补齐补全上下游产业链,园区总共入驻了33家物流企业,关联上下游企业650家,引进商户1517户,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今年我们将力争实现社会物流总额860亿元,到2025年力争突破1500亿元。”南充市现代物流园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何刚说。


    借力“双城记”融入“经济圈”,在加快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赛道上,南充市实现重大项目投资量、实物量、工作量“三量齐增”。今年前9月,南充300个市级重点项目、33个省级重点项目分别累计完成投资1068亿元、262.1亿元,投资完成率分别为100.5%、115%。

    2022-11-05
  • 大连经济企稳趋势向好

    本报大连11月3日讯(记者苏大鹏)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辽宁省大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91.3亿元,同比增长3.9%。今年以来,大连市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当地经济企稳趋势向好。


    大连经济稳步增长,项目建设是重要支撑。作为大连经济的主阵地,金普新区积极推动斯凯孚大连四期新工厂、奇瑞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瓦轴集团风电主轴轴承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前三季度,全区开复工项目637个,同比增长48.4%,拉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5.2%。


    制造业行业企业“做大做强”形势良好,不仅构成了稳增长重要支撑,也让经济含金量提升。前三季度,大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前三季度,盾构机刀盘轴承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125%,我们正开足马力赶订单。”瓦轴集团传动轴承公司生产管理部部长张大伟说。


    近年来,大连深入推进“制造强市”战略,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以短板装备攻关和国产化替代为突破口,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加快向智能化、高端化和绿色化挺进,实现了船舶、机车等传统产业从小到大,机床、轴承等产业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转变。”大连市工信局副局长陈延明说。

    2022-11-05
  • 汇聚全球开放合作的蓬勃力量

    这是中国的舞台,汇聚世界的精彩。这是开放的窗口,传递合作的力量。万众期待中,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中国上海如期举行。


    呈现全球创意、集纳各国精品、融合发展智慧、催生共赢机遇。五年来,进博会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开放融通、共谋发展的绚丽画卷,逐步成长为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全球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强劲力量。


    以高水平开放创造全球机遇


    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五年来,进博会合作成果丰硕,凸显中国开放之诺的分量,增强各国共克时艰的信心。进博会不只是单纯的进口商品展,更是推动中国与世界市场相遇、产业相融、创意互促、规则互鉴的国际大平台。


    一展汇聚全球好物,进博会彰显商品平台的橱窗功能。


    前四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超2700亿美元,给各国企业带来发展新机遇、合作新伙伴。第五届进博会上,采购商组成了近600个交易团和近50个行业交易团,静候全球优质和特色产品快速集结。


    “每年来进博会,都坚定了我们扎根中国发展的信念。”瓦里安医疗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张晓说。


    进博会折射出中国十年来开放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中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从2012年的10.4%提升到2021年的13.5%,十年间累计进口服务超过4万亿美元。开放的中国正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展激发创新活力,进博会发挥创意平台的引领作用。


    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在进博会展示“独门绝技”和创新能力。前四届进博会,参展企业发布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超1500项。第五届进博会上,“首发”“首展”将超越往届。


    财务机器人手臂、背包大小的充气皮划艇、全球首发新车型……一个个“全球首发”“中国首秀”,透射出进博会作为创意平台的独特魅力。适应中国市场的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远程打印小程序……不少企业借助进博会平台,深耕中国市场。“这里是展示前沿技术创新首选地。”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肖松说。


    十年来,中国连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引导投资更多向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倾斜,引资质量不断提高。


    一展融汇各方智慧,进博会凸显合作平台的聚能效应。


    进博会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国际公共产品,构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推动世界各国及其企业充分交融合作。


    前四届进博会上,“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的故事比比皆是。在进博会期间举办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聚焦全球化面临的挑战,聚集全球精英深入研讨,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进博之智”。


    “进博会是我们在中国市场拓展全方位合作的平台。”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高岩说。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将首次以集团形式参加本届进博会。


    第五届进博会上,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超过280家,回头率近90%,更有不少企业已签约第六届进博会。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进博会、消博会,到服贸会、广交会、东博会等经贸盛会,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到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再到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始终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以自身发展推动共同发展,以扎实行动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不断打开“共享未来”的机遇之门。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对外开放承诺至关重要。”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开放性具有全球意义。”


    以高质量发展助力世界共赢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如此体量的经济体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每届进博会上,各国企业都在这里感知中国经济发展新脉动,瞩望新时代中国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给全球产业带来的新机遇、新变化。


    ——中国以科技创新培育增长动能,以“中国创新”推动“合作创新”。


    这十年,中国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1.91%提高到2.4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升至第11位;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制造业加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


    “通过进博会能够展示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与优秀的中国企业深入交流,推动本土技术创新,携手助力高质量发展。”连续五年参展进博会的美国霍尼韦尔公司中国总裁余锋说。


    ——中国以绿色低碳理念提振可持续发展,以“美丽中国”增益“美丽世界”。


    这十年,中国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能源生产结构加速转变,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升,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绿色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提供指引和助力,让我们尝试推出全新的创新产品及服务,这些在全球都是领先且唯一的存在。”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深石明宏说。这家深耕中国市场40余年的公司将在第五届进博会上展示60余件绿色创新产品。


    ——中国以互联互通加速区域融合,以“中国速度”打通“全球脉络”。


    这十年,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诺段通车,雅万高铁全线隧道全部贯通,瓜达尔港具备了全作业能力,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5万列……“一带一路”为各国促联通、稳经济、保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繁荣之路、开放之路。


    三次参加进博会的哈萨克斯坦外贸商会董事会主席顾问鲁斯塔姆·塔热诺夫说,“一带一路”倡议获得越来越多国家响应和欢迎,哈萨克斯坦很重视在这一倡议框架内和地区国家开展高附加值项目合作。


    ——中国以共享发展助力全球包容普惠,以“人民幸福”促进“共同进步”。


    这十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充分发挥了全球经济稳定器的作用。中国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自身发展带动世界共同发展。连续五年,进博会组织数十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参展,共享中国机遇。


    “东帝汶咖啡产销受到新冠疫情冲击,但进博会让东帝汶出口跑出了加速度。”第五届进博会东帝汶产品展区负责人贝蕾说。去年进博会上,该国展商一举斩获约500万美元咖啡订单,金额超过东帝汶2020年咖啡总出口额。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维·蒙亚埃说,从共享发展机遇到分享高质量发展经验,中国对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将持续产生深远影响。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发展


    作为党的二十大召开后首个以中国为主场的重量级国际展会,进博会成为国际人士进一步了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发展方向的重要窗口。


    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承载着世界对新时代新机遇的期待。


    今日之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地位,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居民储蓄率、外汇储备规模均为全球第一。中国14亿人口携手迈向现代化,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中国拥有巨大的潜力,中国的发展模式正激励着全世界。”几内亚比绍前总理萨尼亚认为,面对全球性挑战,中共二十大制定的战略部署将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建设开放型经济作出新贡献,为世界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个不断迈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承载着各国对全球发展新愿景的期待。


    经过持续奋斗,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整体消除绝对贫困,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为各国推动包容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面向世界,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倡导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


    “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中国的倡议和理念让发展中国家受益,共同迈向共享的未来。”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对外关系书记辛巴拉谢·蒙本盖圭说。


    “没有中国的世界经济将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福祉,也将给世界人民带来福祉。进博会为此提供了生动而具体的诠释。”克罗地亚国家石油公司前首席执行官达沃尔·什特恩说。


    一个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承载着世界对繁荣进步新未来的期待。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的严峻现实,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必将为完善全球治理注入更多正能量。”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爱德华多·雷加拉多表示,期待中国为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新发展,世界新机遇。踏上新征程的中国,将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各国共同努力,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得更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得更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得更活,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不懈奋进,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2-11-04
  • 净增超1亿户 彰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达1.64亿户,相比2012年底的5500万户,10年净增超1亿户,这是全球经济发展史上罕见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创造了市场主体增长和发展的奇迹,并将持续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1亿户净增市场主体植根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仅仅是满足14亿人的衣食住行就能催生海量市场主体,登记在册的1.11亿户个体工商户就是人间烟火气的最佳代言人。十年间,我国企业从1300多万户增加至5100多万户,接近美国和欧盟企业数量之和。不少新成立企业短短几年就能拥有数亿用户,比许多国家的总人口还多。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为市场主体增长带来源头活水,将持续为发展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补充新鲜血液。


    1亿户净增市场主体向全世界展现了我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坚定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着力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创造广阔市场空间;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定实施外商投资法,对外商投资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十年间,我国民营企业从1000多万户增长到4700多万户,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增幅超过50%,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1亿户净增市场主体是我国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出的硕果。在国家大力倡导和鼓励帮扶下,双创蓬勃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新设“四新经济”企业占全国新设企业的40%以上。创业还带动了就业,每年1300万城镇新增就业大部分是新增市场主体、初创企业增加的就业岗位。就业稳了、收入高了、技术突破了,又将带来新的消费需求,吸引新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形成良性循环。


    回首过去十年,中国人口并未爆发式增长,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新提法,“创业”跟当年的“下海”也没有本质区别。那么,是什么让中国经济的规模优势、制度活力、政策效能加快释放,涌现出数倍于此前创业大潮的市场主体?又是什么让市场主体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却能逆势增长?


    答案就在两个字: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显著优化营商环境,这就是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迸发的力量之源。


    经济发展短期靠投入、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对市场主体来说,营商环境是他们生存发展的土壤,直接影响其愿不愿投资、敢不敢投资、能不能投资。正因如此,我国2014年全面启动商事制度改革,以改革动能激活经济潜能。改革大幅削减登记前置审批事项,“0元办公司”、全程电子化、“一件事一次办”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有效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目前,我国企业平均开办时间已由改革前的1个多月压缩至4个工作日以内。改革以来,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第96位跃升至第31位,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从150位之后大幅跃升至第27位,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中国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规模优势、制度活力、政策效能、改革动能持续释放,在中国这片投资创业的热土上,上亿户市场主体将汇聚成中华民族昂扬奋进的强大动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金观平)

    2022-11-04
  • 河北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

    本报石家庄11月1日电(记者史自强)河北省工信厅近日研究制定《河北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将进一步加强河北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推动中小企业走上专精特新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


    《细则》明确,优质中小企业是指在产品、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创新能力强、专注细分市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河北将坚持分层分类分级指导,坚持动态管理,对企业运行、发展态势、意见诉求以及扶持政策与培育成效等开展定期和不定期跟踪,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政策,开展精准服务。

    2022-11-03
  • 推动“送法上门” 更好服务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作为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教育部、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6部门联合举办的大型法治宣讲活动,“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以下简称“双百”活动)自2006年启动实施以来,在地方各级法学会等部门的有力组织和支持下,至今已在全国范围内举办超过17万场。近年来,“双百”活动不断走深走实,迸发出新的活力。


    宣传阐释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和魂,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中的第一个坚持,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重要地位。”


    …………


    这天,一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相关内容为主题的报告会在中国法学会举行。


    近年来,“双百”活动把宣传阐释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作为重要任务。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双百”活动的重中之重。


    据介绍,各级“双百”活动组委会始终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列为“双百”活动重大主题,加大法治宣讲力度,掀起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热潮,2021年各地相关专场的受众逾千万人。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双百”活动的重要宣讲主题。


    “董某军虽然继承了房屋所有权,但是董某峰通过遗嘱方式使得邱某享有房屋的居住权。执行法院遂依照民法典关于居住权的相关规定,裁定将房屋的居住权登记在邱某名下……”


    不久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推动民法典更好实施”专题报告在重庆理工大学举行。主讲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侯国跃结合具体案例,对民法典内容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讲解,令听众受益匪浅。


    据了解,仅2021年,“双百”活动就举行民法典相关专场近3万场。


    “双百”活动组委会介绍,近年来,“双百”活动围绕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法治战略、重大立法事项、重点改革举措,围绕促进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十四五”时期重点领域法律问题,开展集中宣讲。


    更好服务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近年来,“双百”活动愈加关注法治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更好服务于法治建设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数字法治’要求将法治考核指标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数字化指标,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让法治建设目标形成逻辑自洽的体系。”


    “‘数字法治’,核心元素是数据,实质内容是大数据法治,要利用大数据推进法治建设。”


    “浙江省检察机关提出的‘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数字检察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


    2022年9月中旬的一天,一场主题为“法治示范区建设的数字化进路”的报告会在浙江舟山举行。主讲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钱弘道对数字化法治建设作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舟山未来的法治建设进程提出了建议。


    舟山市普陀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黄林伟听完报告收获颇丰:“这场报告,对我们未来以‘数字法治’理念和方法推进市域整体智治,促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法治浙江示范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凸显,“双百”活动将其作为关注重点。


    广东东莞大朗镇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门前人来人往。一位来办事的群众表示,中心工作人员调解纠纷、沟通诉求过程中的法治观念明显提升,还时常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


    这样的进步来自东莞相关部门注重法治宣讲,尤其注重对基层社会治理参与者进行法治宣讲。


    今年7月,一场主题为“基层社会矛盾化解与法治化治理”的报告会在东莞大朗镇举行。主讲人广东省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会长葛洪义剖析了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各类重点难点问题,并重点探讨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四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对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和意义。


    信息网络权益保护、疫情防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近年来,各地组织开展“双百”活动时,将主题聚焦社会现实需求,以更精准的法治宣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黑龙江大庆邀请曾任职于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专家,结合亲身工作经历和现实案例讲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新问题、新难点;浙江丽水邀请专家作网络社会的法治建设专题报告,对当地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发展做了许多前瞻性谋划;吉林省今年组织6名法学家专题宣讲传染病防治法等疫情防控法律知识,取得良好社会反响;河南省多地对行政执法人员开展行政处罚法专题报告,以助力法治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将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作为重要的法治宣讲形式,“双百”活动一直推动“送法上门”,将法律知识、法治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青少年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对象。这天,“双百”活动来到重庆一所中学。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刘秀荣为该校学生开设法律专题讲座。


    刘秀荣以电影《少年的你》中演绎的校园欺凌事件为线索,结合“失足少年”的案例,深入浅出地教育引导同学们应知法、守法,同时让同学们了解校园欺凌可能构成违法和犯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遇到校园暴力,要保持沉着冷静,并及时报告老师或家长,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刘秀荣说。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双百”活动的重要宣讲对象。


    在青海,近200名厅级干部济济一堂,共听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谢鸿飞所作的《民法典的编纂历程、意义、内容与时代性》的专题讲座。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谢鸿飞结合民法典关于习惯在民事纠纷中适用的规定,针对青海当地民族地区的实际交易习惯和生活习惯,讲解了习惯对于民事纠纷解决起到的补充功能。报告内容贴合听众的实际工作,台下听众聚精会神。


    除了面向特定重点群体的“送法上门”,各地为了最大程度、最广范围地进行法治宣讲,纷纷创新方式方法,推进网上“双百”活动阵地建设:2022年“双百”活动中央和国家机关专场报告会,各直播平台加分会场累计观看量达2000多万人次;福建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党建远程教育网等方式组织收听收看;安徽蚌埠利用综治“视联网”系统每月举办一次专题讲座,实现“一网覆盖、同步收看”;山东青岛着力打造“双百讲堂”线上学法新模式……


    据了解,仅2021年,全国“双百”活动共举办报告会6万余场,听众约3510万人次,场次数、听众数再创新高,“双百”活动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各级“双百”活动组委会将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贯彻落实,扎实开展“双百”活动,为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贡献力量。

    2022-11-03
  • 多措并举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创新手段、多措并举,因地制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一个重要方面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坚持把全域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


    坚持党建引领,形成集体经济发展聚合力。近年来,晋城探索“支部联建”方式,阳城县皇城村联合周边4个村组建联合党委,整合优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5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亿元,各村集体收入均超200万元;探索“支部领办”方式,高平市铁炉村党支部领办黄梨专业合作社,构建“种植—深加工—销售—休闲观光”产业链,带动集体增收180万元。目前,晋城已在1552个村推行支部联建和领办。以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产业落在项目上”,有助于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做好科学规划,下好集体经济发展先手棋。晋城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纳入市域经济发展总体布局和国土空间规划,全域统筹划分文旅康养融合区、特优农业供给区、城郊综合服务区。启动“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三年行动,力争到2024年全市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5%、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60%、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0%。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既要有“一盘棋”思维,作出系统谋划,又要挖掘特色,依托资源禀赋找准发展路径,发挥出各自的比较优势。


    注重项目带动,打造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发展乡村产业,要精心选择产业项目,确保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晋城大力推动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实施了总投资超千亿元的880多个农业农村项目,促进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持续增收。我们坚持以重大工程尤其是文旅康养项目等,带动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产业发展提质。比如,依托旅游公路,实施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工程。该项目总投资达150亿元,涉及89个项目,连接起晋城90%的脱贫地区、90%的景区景点、90%的特色农产品产区,辐射带动739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以高标准实施产业项目,以高质量项目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就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强化支持保障,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近年来,晋城加强政策供给,从规划、产业、市场等方面入手,着力畅通各类资源要素流动通道;坚持多元投入,市县乡成立乡村振兴公司,盘活优质涉农资产280亿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5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00亿元,着力破解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难题;完善保障激励机制,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奖励发展集体经济有成效的村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实践表明,只有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才能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创新手段、多措并举,因地制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2022-11-02
  • 前9月为企业减税降费超6亿元

    本报天津10月31日电(记者武少民)记者获悉:今年1—9月,天津市和平区落实稳经济政策,为企业减税降费超6亿元、减免房租超3600万元,解决各类问题455个。


    近年来,和平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据统计,1—9月,和平区有8个项目被列入市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清单;储备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97.6亿元;引进优质项目912个,其中京津冀项目216个,资金到位额40.8亿元。

    2022-11-02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复制推广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复制推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2021年,国务院部署在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相关地方和部门认真落实各项试点改革任务,积极探索创新,着力为市场主体减负担、破堵点、解难题,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为进一步扩大改革效果,推动全国营商环境整体改善,经国务院同意,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一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复制推广的改革举措


    (一)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4项)。“开展‘一照多址’改革”、“便利企业分支机构、连锁门店信息变更”、“清除招投标和政府采购领域对外地企业设置的隐性门槛和壁垒”、“推进客货运输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与核验”等。


    (二)健全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9项)。“拓展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业务范围”、“进一步便利企业开立银行账户”、“优化律师事务所核名管理”、“企业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推行企业登记信息变更网上办理”、“推行企业年度报告‘多报合一’改革”、“探索建立市场主体除名制度”、“进一步便利破产管理人查询破产企业财产信息”、“进一步完善破产管理人选任制度”等。


    (三)持续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7项)。“推进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分阶段整合相关测绘测量事项”、“推行水电气暖等市政接入工程涉及的行政审批在线并联办理”、“开展联合验收‘一口受理’”、“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方式”、“简化实行联合验收的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对已满足使用功能的单位工程开展单独竣工验收”等。


    (四)更好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2项)。“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和质物处置机制”、“优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信息变更管理模式”等。


    (五)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5项)。“优化进出口货物查询服务”、“加强铁路信息系统与海关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共享”、“推进水铁空公多式联运信息共享”、“进一步深化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两步申报’、‘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改革”、“探索开展科研设备、耗材跨境自由流动,简化研发用途设备和样本样品进出口手续”等。


    (六)维护公平竞争秩序(3项)。“清理设置非必要条件排斥潜在竞争者行为”、“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改革”、“优化水利工程招投标手续”等。


    (七)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监管(5项)。“在部分领域建立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建立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链”、“在部分重点领域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机制”、“在税务监管领域建立‘信用+风险’监管体系”、“实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电子化管理”等。


    (八)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2项)。“建立健全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畅通知识产权领域信息交换渠道”等。


    (九)优化经常性涉企服务(13项)。“简化检验检测机构人员信息变更办理程序”、“简化不动产非公证继承手续”、“对个人存量房交易开放电子发票功能”、“实施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纳税费‘一网通办’”、“开展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地籍图可视化查询”、“推行非接触式发放税务UKey”、“深化‘多税合一’申报改革”、“推行全国车船税缴纳信息联网查询与核验”、“进一步拓展企业涉税数据开放维度”、“对代征税款试行实时电子缴税入库的开具电子完税证明”、“推行公安服务‘一窗通办’”、“推行企业办事‘一照通办’”、“进一步扩大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等应用范围”等。


    二、切实抓好复制推广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高度重视复制推广工作。各地区要将复制推广工作作为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主动对标先进,加强学习借鉴,细化改革举措,确保复制推广工作取得实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及时出台改革配套政策,支持指导地方做好复制推广工作;涉及调整部门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以及向地方开放系统接口和授权数据使用的,要抓紧按程序办理,确保2022年底前落实到位。


    (二)用足用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机制。各试点城市要围绕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聚焦市场主体所需所盼,加大先行先试力度,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积累更多创新经验。国务院办公厅要加强统筹协调和跟踪督促,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推动全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三)完善改革配套监管措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稳步推进复制推广工作,对于涉及管理方式、管理权限、管理层级调整的相关改革事项,要夯实监管责任,逐项明确监管措施,完善监管机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复制推广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向国务院请示报告。


    附件:首批在全国复制推广的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清单


    国务院办公厅


    2022年9月28日

    2022-11-01
  • 政策措施加力显效 经济运行恢复向好——10月份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扫描

    10月,2022年进入第四个季度。从综合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在10月份总体上保持回稳向上态势,各地加快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乘势而上拓展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空间,为全年争取最好结果夯实基础。


    多措并举,扎实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势头


    今年“双11”预售已经打响,记者走进北京西单商业街,实体店掀起“直播带货”潮,专柜导购纷纷变身直播达人,在镜头前向顾客详细讲解各类商品细节和功能。在多家商场,家电以旧换新、满减等促销活动广告随处可见。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四季度是传统消费旺季,随着“十一”黄金周、“双11”“双12”等促销季的相继到来,各地各部门持续推进支持市场主体、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的促消费相关政策,不断为稳增长注入新动能。


    在各地最新出台的促进汽车消费政策中,一些地方延长相关政策执行期限,保持了政策连续性;各地政府、家电企业促消费举措频出,家电消费市场明显升温、智能家电家居类商品走俏,市场迎来新一轮消费复苏机遇。


    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扩大内需,不仅看消费,也要看投资。眼下,多地多部门在扩大有效需求上持续深耕,围绕有效扩内需密集施策,在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等领域重点发力,不断拓展有效投资空间。


    10月8日,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的超大型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混凝土箱梁全部预制完成。


    10月28日,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总投资66.36亿元的湖北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顺利完成导流明渠截流。


    10月29日,随着“粤海42号”TBM掘进机在广东东莞大岭山破岩而出,总投资约354亿元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48条盾构隧洞全部实现贯通。





    10月8日,深中通道中山智慧梁场的第155片60米混凝土箱梁完成预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各地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持续稳投资。


    在厦门火炬高新区,总投资330亿元的厦门天马光电子有限公司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近期启动建设。据厦门火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当地园区“保姆式”服务下,项目从落地到开工仅用时10个月。项目投产后,将带动当地电子信息产业升级。


    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创新突破高质量发展瓶颈。近日,上海出台《上海市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将重大创新企业和项目落地、创新型企业孵化数量等指标纳入基金绩效考核,研究持续扩大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规模等政策举措。


    招引一个行业龙头、培育一批配套企业、激活一个产业集群。


    10月29日,广西F根镜像节点和国家域名顶级节点启动运营,正式上线提供服务。以此为契机,广西将同步布局建设“星火·链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动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通过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支持企业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畅通内外循环,为扩大内需创造有利条件。


    在浙江柯桥,当地政府近日组织企业考察欧洲市场。绍兴布婷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水江回来后,立即将了解到的最新信息,应用于正在投资建设中的布创“云造棉”产业链项目,助力企业攀登面料国际贸易价值链上游。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包括暖风机在内的一系列取暖设备迎来出口旺季。浙江、广东等小家电制造集聚地订单上涨明显,不少生产商、经销商每天都在为卖好取暖设备而忙碌。


    广东,第132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自10月15日线上开幕以来,截至25日,229个国家和地区的51万名境外采购商完成了注册;官网访问量3856万次,比上届增长近14%。


    上海,10月24日,装载着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批展品的车辆缓缓驶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本届进博会正式进入搭建布展阶段。


    从广交会到进博会,对外开放平台作用进一步发挥,我国外贸韧性进一步增强,新动能更加充沛。


    粮食保丰、能源保供、稳产保链,不断夯实安全发展之基


    秋收已近尾声。据农业农村部10月29日消息,目前秋粮收获近九成。今年粮食生产稳定向好,夏粮、早稻丰收到手,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秋冬种进展总体顺利,目前冬小麦播种过八成,冬油菜播种过七成。


    10月以来全国多地气温下降,让老百姓温暖度冬,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能源保供,牵一发而动全身。


    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方面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准备,多措并举增强能源供应。实行全国煤炭产量日调度的机制和价格、库存的监测机制,加强重点煤炭企业产量直接调度;抓好形势监测和运行管理,提前研判电力的供需形势,做细做实保供方案;督促各类电源机组应开尽开,充分释放大电网跨省区的互济能力;用市场化方式引导用户错峰避峰。


    随着硕大的采煤机缓缓开过,原煤不断掉落,顺着转动的皮带运出巷道。作为保供矿井,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的华阳新材料集团一矿充分释放产能,力争圆满完成全年各项任务指标。


    探索深海能源的步伐正在加快。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10月3日在南海陆丰油田作业区正式投产。“海基一号”位于珠江口盆地海域,记者在“海基一号”陆丰15-1平台上看到,机器轰鸣声下,温热的黑色原油在平台取样点缓缓流出。


    10月20日,中国海油在海南东南部海域琼东南盆地获勘探重大突破,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宝岛21-1,探明地质储量超500亿立方米。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对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工信部加强监测调度和供需对接,稳定大宗商品、关键零部件价格,保障重点物资供应;财政金融部门出台多项举措持续支持企业稳产扩产……近段时间,一系列稳产保链的政策不断落实落细。


    在合肥华升泵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无人运输车往来穿梭,将物料自动运送到装配线上,工人们将环管、叶轮等零部件组装成一个个巨大的工业泵阀。“这种工业泵阀以前被国外厂商垄断,影响石化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据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企业已经实现环管轴流泵的系列化生产。


    各地各部门持续推进物流保通保畅,进一步畅通“主动脉”和“微循环”。


    10月11日7时57分,在山西省南部的侯马北站,35003次货运列车鸣笛开车。这是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迎寒潮、增运力,保障煤炭运输新增开的列车。


    10月1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第四季度列车运行图。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负责人说,新图针对提高煤运大干线的整体运输能力作出安排,优化煤运通道列车开行结构,增加万吨重载列车比例,增开煤运列车。


    10月27日下午5时许,武汉阳逻港,随着一声长笛鸣起,一艘大型货轮装载着494标箱化工材料等货物驶往上海。武汉长伟国际航运实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随着四季度出货旺季来临,货运需求预计将会增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各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想办法、出实招,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聚焦群众所需所盼,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


    10月中旬开始,北京物美超市三里河店挂出政府储备肉的标牌,优惠的价格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挑选购买。“目前物美有近90家门店设立了政府储备肉专区,10月16日到26日销售了约93吨猪肉,这几天还会加大投放力度。”物美超市有关负责人说。


    保供稳价关乎国计民生。今年以来,全球通胀压力上升,做好保供稳价意义重大。


    投放今年第六批中央猪肉储备;密切关注重点地区市场运行态势,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预警;强化产销衔接,畅通运输配送,确保粮、油、肉、菜、蛋、奶等重要民生商品量足价稳……连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举措纷纷出台,全力守好百姓“菜篮子”“米袋子”。


    就业是民生之本。进一步拓展就业空间、稳住就业基本盘,对确保全年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10月26日,在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晶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创始人胡买岗向记者展示刚从菌棒中采摘下的新鲜平菇。“在人社部门创业担保贷款的支持下,我带着300多名农户建成了2个食用菌基地,年产珍稀食用菌能达到1500吨。”胡买岗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三季度以来,重点群体就业形势有所改善。从下阶段情况看,工业、服务业生产企稳回升,各项稳就业政策持续加力,新岗位新职业不断涌现,就业保持稳定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了应对提前到来的大幅度降温,近日北方多地提前启动集中供暖。感受着家里不断攀升的温度,山西省左权县居民张建军说:“我们住的房子是砖结构,抗寒要差一点,白天有太阳还不怎么冷,晚上确实冻得有些受不了,现在提前供热,我们也就放心了。”


    贵州实现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贵州遵义市民侯定本说:“我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外省,根据最新政策,跨省异地就医医疗费用可以实时报销结算,真是个惠民的好消息。”


    《福建省养老服务条例》要求加大坡道、扶手、电梯等公共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力度,为老年人交通出行等提供便利,并多举措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北京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试点10月10日正式启动,提出依托养老管家链接整合老年人周边各类服务主体、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质优价廉、可持续可信赖的居家照护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阶段,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狠抓相关政策落实见效,充分释放政策效能,推改革激活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

    2022-11-01
  • 商务部:前9月实际使用外资超万亿元

    本报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罗珊珊)27日,记者从商务部获悉:1—9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037.6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5.6%。


    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414.3亿元人民币,增长6.7%。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2.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8.6%,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7.9%。


    从来源地看,德国、韩国、日本、英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114.3%、90.7%、39.5%和22.3%。


    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3.3%、34.8%和33%。


    对外投资合作方面,1—9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67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其中,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93.2亿美元,同比增长26.7%;流向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等领域的投资也呈增长态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6.5亿美元,同比增长5.2%,占同期总额的18.2%。

    2022-10-31
  • 兴安盟:让庭院经济成为农民增收“新引擎”

    金秋十月,榛果飘香。在兴安盟突泉县六户镇巨力村村民曹树成家,院里成片的大榛子树上果实累累。“榛子前三年每亩收益约5500元,第四年每亩收益可保持在10000元左右,四年后榛子进入盛果期,每亩可持续稳定收入10000元以上。”曹树成高兴地说。据了解,六户镇庭院经济示范村共有3个,覆盖种植户500户,庭院经济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新引擎”。


    让“方寸之间”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兴安盟积极扶持发展庭院经济,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目前,兴安盟已有115个庭院经济示范村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兴安盟鼓励有劳动能力和发展庭院经济意愿的脱贫户、监测户、一般农牧户,利用房前屋后的空田、空地,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产业。扶持发展庭院经济基础设施,通过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对可持续发展的庭院基础设施、苗木、民族特色手工产业、农家乐等方面进行精准施策、精准扶持;扶持带农惠农利益联结紧密的企业(合作社),对能够为农牧民发展庭院经济提供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管理服务以及进行配套生产加工,推动乡村形成“一村一品”的企业、合作社,按照带动农牧户的比例和成效,给予一定额度奖补;扶持打造庭院经济示范村,优先在嘎查村“两委”班子战斗力较强、庭院基础较好、群众积极性较高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发展庭院经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庭院经济路径和长效机制,再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打造出一条集中连片、点线面结合的发展庭院经济促进产业振兴示范带。(记者高敏娜实习生王敏)

    2022-10-31

  • 首 页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