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峰市旅游市场持续回暖

    沙漠、骆驼、草原、湖泊……7月20日,在赤峰市翁牛特旗玉龙沙湖景区内,有不少游客正在享受当地特有的景色。进入7月份,草原迎来旅游旺季。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同时叠加一系列刺激政策,赤峰市旅游市场持续回暖。7月1日以来,游客数量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5%,比2020年同期增加20%。





    “我们来到赤峰市第五天了,玩得非常开心,今天还体验了沙漠越野,很刺激。我回去还会介绍亲戚朋友来玩的。”来自广州的游客傅俊波告诉记者。赤峰市是内蒙古旅游资源的富集区,目前全市已开发旅游景区90多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8万人。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快旅游市场复苏发展,激发旅游消费潜力,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等5部门联合推出“赤峰人游赤峰”文旅惠民活动,即在7月21日至12月31日期间,赤峰市户籍居民凭身份证、在赤峰市工作人员凭社保证明、赤峰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凭学生证,可在全市各大收费景区享受免票及半价等优惠政策。(记者高慧金泉)

    2022-07-22
  • 巩固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实到位,消费市场回升态势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转正,同比增长3.1%。下半年应把握消费恢复向好势头,提振消费信心,拓展消费场景,巩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上半年,消费市场呈现出“基本生活消费较快增长、网上零售稳定增长、服务消费下降”等特点。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9%和8.2%,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得到保障;同时,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25.9%;不过,受疫情影响,服务消费下降明显:餐饮收入同比下降7.7%,旅游出行等其他服务消费也有所减少。


    为应对疫情冲击,4月份以来,我国出台《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等一系列举措,统筹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工作,进一步巩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从6月份情况看,国内消费出现了积极变化:不仅多数商品零售增速回升、大宗商品消费带动明显、餐饮等服务消费明显改善,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的消费也出现较快回升。


    国内消费经受住疫情冲击,呈现回升势头,积极变化明显增多。尽管消费恢复还面临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场景受限等制约因素,但我国消费规模扩大、结构升级、模式创新的趋势不会改变,加之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稳就业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消费有望保持持续恢复。下半年仍要多方发力,确保消费总体稳步恢复态势。


    首先,应进一步抓细抓实现有政策。通过巩固传统消费、加快发展新兴消费、提升城市消费、扩大乡村消费等举措,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以更大力度活跃消费氛围。


    其次,打造消费新场景,拓展消费新空间,进一步发掘消费潜力。要从更好满足和释放消费需求的角度促进消费恢复,实现消费稳定增长,为经济稳定增长发挥基础性作用。针对消费恢复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不断打造新场景,推动消费升级,从而促进消费增长。


    再次,在注重消费引领的同时,要落实好帮扶小微企业举措。受疫情影响,消费服务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普遍面临收入大幅下滑、刚性成本压力增大等经营困难,要继续加大对困难行业和小微企业的直接救助或补贴,帮助市场主体降低经营成本。此外,还需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总体看,我国消费韧性强、潜力足的特点没有改变,消费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预计消费市场将继续呈现恢复发展态势。

    2022-07-21
  • 4.3%!10465亿元!内蒙古今年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发布

    人民网呼和浩特7月18日电(富丽娟、实习生白虎桭)7月18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上半年全区经济“成绩单”。据发布会介绍,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上半年内蒙古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04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4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365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4727亿元,增长2.3%。


    据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田新茹介绍,上半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春播生产顺利完成,主要作物长势良好;畜禽存栏稳定增加,畜牧业生产态势平稳。上半年,全区猪存栏598.4万头,同比增长2.8%;牛存栏803.1万头,增长12.1%;羊存栏6539.2万只,下降3.3%。从产量看,猪牛羊禽四肉产量92.2万吨,同比下降1.8%;禽蛋产量29.6万吨,增长1.0%;牛奶产量248.0万吨,增长10.1%。


    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制造业增长8.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股份制企业增长8.1%,民营企业增长11.8%。从新旧动能转换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4%,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9.7%,均快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产品产量看,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单晶硅产量同比增长25.6%,稀土磁性材料增长34.6%,风力发电机组增长58.9%。从企业效益看,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537.9亿元,同比增长33.1%;实现利润总额1879.8亿元,增长67.0%。


    上半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其中,批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5.8%,金融业增加值增长3.8%。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0%。在10个行业门类中,6个门类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3.9%。


    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3.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2.8%,制造业投资增长59.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5%,降幅较前5个月收窄4.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5.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2.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8%。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5.1%,占比达57.9%,是稳投资的主力军。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9.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倍,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1.5%。民生投入持续增加,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8.6%,其中教育投资增长9.1%,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4.8%。


    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5.2亿元,同比下降0.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下降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下降0.6%。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增长0.8%,餐饮收入下降9.2%。基本生活类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6.4%,日用品类增长13.7%,中西药品类增长9.6%。


    上半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5.1%;6月份分别上涨15.1%和18.6%,涨幅比上月回落3.6个和2.5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7元,同比增长5.6%。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41元,增长4.8%;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8元,增长6.6%。城乡居民收入比值2.99,较上年同期缩小0.05。

    2022-07-20
  • 草原钢城的绿色革命——新能源、新产业打造现代化新包头

    包头市装备制造园区风电齿轮箱项目一角。吴杰摄


    作为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包头一直以来以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富市,是能源消耗大户、碳排放大户,且不说固碳,就是把耗能和碳排放降下来,对企业、对行业、对城市都是一个巨大考验,重大挑战。


    包头迎战!现在的包头正在紧紧围绕“风光核氢”等所有与减碳脱碳零碳相关的广泛应用场景,谋产业、抓项目,定政策、引技术。


    包头坚定地发出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动员令:到2023年碳排放增长趋势减缓,到2025年成为我国北方、西部地区绿色低碳转型的示范城市,到2026年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2027年实现全领域碳达峰。


    站位“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包头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全市上下以最大的热情拥抱、以最大的激情投入、以最大的决心和最大的力度行动,以一步紧似一步的节奏,全面、系统、深入、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努力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大力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全面发展现代能源经济。


    包头风光能源资源丰富,风能可开发储量3700万千瓦,太阳能可开发光伏储量2800万千瓦。在依托风光等“绿电”发展“绿氢”等二次能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包头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不论是原材料供应还是最终产品生产,都拥有相对完整产业链条的比较优势。


    立足优势做好能源经济文章


    包头按照“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的指示要求,正全力推进现代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


    包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实施方案》,相关部门围绕重点领域初步形成了10个《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把包头打造成为能源生产变革的领军者、能源消费变革的先行者、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的积极践行者。


    包头起步虽晚,行动却快,全市一盘棋,以最快的速度、最有力的措施,一刻不耽误地向着节能减排低碳目标奋力转向。


    包头“十四五”规划提出,突出建设“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其中“四基地”就包括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能源产业基地,力争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6%,可再生能源占全社会电力消费总量35%以上,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


    以“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下的能源革命”为主题的第一届现代能源产业发展大会在包头举行,30个协议总投资683亿元的现代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的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来自全国能源领域的院士专家,研究机构和新能源龙头企业负责人齐聚包头,共商现代能源发展大计。


    印发《包头市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实施方案》和10个专项行动计划。紧接着,《包头市深入推进产业和能源低碳化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包头市传统产业高端化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一个个“逐绿”政策的“细化版”纷至沓来。


    包头云上、线下同步举行2021年秋季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大会。此次大会集中签约的45个项目涉及14个产业领域,主要为绿色低碳领域。


    多措并举抓出节能减排实效


    包头再次提出,要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力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锋城市、模范城市。


    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应用场景,历经激烈角逐,包头最终跻身11个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之列。


    ——在“加法”上做文章。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业基础和优势,抢抓非化石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加速调整机遇,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双良集团、新疆特变电工等一批国内外新能源头部企业纷纷落户包头。


    在昆都仑区包头金属深加工园区的内蒙古通威二期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现场,正在开展设备调试和投产前准备工作,即将竣工投产。通威一二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300亿元,年创税收30亿元。通威公司还协助引进美科单晶拉棒、乐橙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康碳光伏热场用材料等重点延链项目,集“发电、输配、储能、消纳”于一体的新能源生产应用生态低碳示范园区正在推进。


    5月31日,在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现场,随着新能源超大型风机及关键核心部件高端智能制造项目施工方进场,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进入新的阶段。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目前国内陆上风电整机制造产能最大、核心部件集中度最高、属地化产业配套最完备、单机容量最大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6月30日,包头市氢能产业与可再生能源一体化项目暨14MW分散式风电与氢能项目启动,创造性地将风光资源和氢能产业系统性耦合,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带来深远影响。


    上海远景集团董事长张雷如此评价:包头是当下对碳达峰碳中和最有激情、最有格局高度、洞察力最深的一座城市。如果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一定可以成为新一轮绿色能源革命的“曼彻斯特”,成为一座新工业迅速聚集的城市。


    ——在“减法”上动真格。从重点用能企业入手,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实施高效电机替代、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数字化改造以及工业流程重塑等,全面、细致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包钢4兆瓦发电机组及溴化锂制冷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热、电、冷三联产。经测算,该系统全年可节约标煤近18000吨,可减少碳排放约5万吨,产生效益约1600万元。


    6月,国内最大、自治区首个钢铁行业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全流程一体化示范工程在包钢破土动工。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6.53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900万棵。


    包铝一次性投资4.11亿元的14个电解烟气脱硫改造项目全部建成投运,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7500吨、氮氧化物600多吨、烟尘400多吨。


    ——在改造上下功夫。突出做好工业、交通、城建领域的可再生能源替代。


    在包钢薄板厂硅钢厂房近1.8万平方米屋顶上,6兆瓦发电太阳能光板整齐有序地排列着,闲置屋顶变成“绿色聚宝盆”。


    工业领域推进钢铁、铝业、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进行“绿电”以及氢能替代,到2026年末新能源占工业总能源消费比重达25%以上,工业领域实现碳达峰。


    交通领域强化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现从油驱动向电(氢)驱动转变。


    城建领域全市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23年城市建成区、县城和城乡接合部清洁取暖率达到100%。


    在加减之间、改变之中,绿色包头的成色越来越足,前景越来越好。


    截止到今年6月底,新能源装机637.47万千瓦,占全市装机容量的37.45%,较2012年增加529.07万千瓦。今年,全市计划实施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83个,总投资2532亿元,到2025年,风光氢储装备产业链产值达到8000亿元。


    6月17日,自治区新能源重卡产业发展大会在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召开。北奔重汽现场向包钢集团交付了151辆新能源重卡,并与20家企业达成了7319辆新能源重卡集中采购意向订单。预计2022年,北奔新能源重卡销量或将突破8000辆。


    凭借调结构促转型,构建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包头受到国家发改委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通报表彰。


    正在向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化迈进的包钢集团再传捷报,2021年,包钢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260亿元,预计实现利润103.6亿元,上交税费69.6亿元,率先成为内蒙古首家营收超千亿元企业。


    新能源、新产业集聚的现代化新包头的这场绿色革命仍在进行中。(记者宋阿男通讯员张建芳)

    2022-07-18
  • 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9.4%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同比增长9.4%。外贸进出口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了贡献。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7月1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环境更趋严峻复杂,我国外贸发展仍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我国外贸仍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助企纾困措施落地见效


    近日,一艘装载有80多个集装箱出口货物的货轮缓缓驶离浙江台州大麦屿港码头,4天后抵达越南海防港。这是台州大麦屿港首次开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出口直航航线。


    “现在新航线在家门口开通,时间可以节约3—4天,成本上,每个标准20尺集装箱可以节约1000元。”台州大洋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国华说。


    为保障航线开通,杭州海关提前介入,协调船舶代理、报关代理、港务公司等方面,全程跟进航线开通进程,根据企业、商品、贸易模式的不同,为直航货物设计个性化通关方案。


    杭州海关的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1日RCEP生效实施以来,1至5月,杭州海关累计签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原产地证书16774份,签证货值48.21亿元,帮助辖区企业实现进出口税收优惠超5600万元。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出台了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助企纾困降成本等政策措施。


    据介绍,上半年,全国海关推出一系列措施,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在切实保障物流畅通方面,海关总署在全国范围推进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试点;在上海、重庆海关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新增在南京、杭州、宁波等海关推广“离港确认”模式。


    海关总署做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通关保障。推进粮食进口便利化和来源多元化,完成缅甸玉米、马拉维大豆等输华检疫要求议定书签署。推进RCEP成员国优质农产品对华出口。助力铁矿石、棉花等大宗商品进口,保障国内供给。


    李魁文说,今年以来,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等地出现局部疫情,相关地区外贸进出口一度下滑。5月以来,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上述地区月度外贸进出口增速由负转正、恢复向好。5月份,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8%、2.8%和12.2%,6月份增速进一步回升到14.9%、6.4%和12.8%。在展现地方外贸发展强大韧性的同时,也有力保住全国外贸稳定增长基本盘。


    经营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


    走进位于广州花都的广州金圣斯皮具制品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外贸专员小侯在架设好的手机屏幕前,拿着两个最新款的电脑背包,用流利的英语与境外客商和跨境电商平台代表进行线上直播。“我们通过亚马逊、速卖通等平台做跨境电商出口业务的同时,还为海外客户提供跨境物流配送等一系列增值服务。”公司董事长黄辉古介绍,目前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占公司整体出口业务的20%左右。


    广州花都汇聚了8800多家箱包皮具类厂商、16800多个配套服务商户,每年向全球客户提供箱包总数超7亿件。目前,广州海关关区有超200家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出口箱包产品,今年1至5月,广州海关累计监管跨境电商出口箱包产品超4600万件,同比增长1.4倍。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持续有效激发了外贸市场主体活力。


    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0.6万家,同比增加5.5%。其中,民营企业42.5万家,增加6.9%,进出口9.82万亿元,增长13.6%,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9.6%,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6.75万亿元,增长2.1%;国有企业进出口3.2万亿元,增长15.2%。民营企业作为外贸第一大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从产品结构看,上半年,民营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5.3%,高出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6.7个百分点。农产品、基本有机化学品、医药材及药品进口分别增长6.4%、14%和33.1%,均高于全国同类产品进口增速。


    从市场开拓看,上半年,民营企业在对传统市场如美、欧、韩、日等进出口保持增长的同时,对新兴市场加速开拓,对东盟、拉丁美洲、中亚五国进出口分别增长20.5%、16.4%、53.3%,增速均高于全国整体水平。


    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


    6月20日,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一批货值50万元的前铲装载机在青岛海关所属临沂海关报关后,启程运往巴西。


    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通过AEO(“经认证的经营者”)认证的企业。自今年1月1日起,随着中国—巴西海关AEO互认安排正式实施,临沂海关大幅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与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快出口退税效率。今年前5个月,该公司出口巴西贸易额达8246万元,出口金砖国家共超5亿元,同比增长近20%。


    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其中,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2.95万亿元、2.71万亿元和2.47万亿元,分别增长10.6%、7.5%和11.7%。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17.8%和5.6%。


    据介绍,中国是2022年金砖国家主席国,自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来,我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往来日益紧密,进出口值由2009年的9602.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17万亿元,年均增长10.5%。


    中国海关推动金砖国家海关交流基础设施、监管手段和行政手段的“智能化”实践经验,逐步开展边境管理部门跨界跨境协同治理,推动海关与供应链各方智能互联和标准对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互联互通。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其他金砖国家合计进出口1.64万亿元,同比增长14.1%,较我国外贸整体增速高出4.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171.8亿元,增长20.6%;进口8258.2亿元,增长8.3%。(本报记者杜海涛)

    2022-07-15
  • 国家发改委:短期内油价仍将震荡运行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7月12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360元和345元。





    本次调价是今年以来第13次调价,也是年内首次“二连跌”,调价后年内成品油价呈现出“十涨三跌零搁浅”的格局。据市场机构测算,折合成升价后,92#汽油每升下调0.28元,0#柴油每升下调0.29元,以油箱容量50L的普通私家车计算,加满一箱油将少花14元左右。隆众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徐雯雯表示,对市区百公里耗油7L至8L的车型而言,平均每行驶100公里费用减少2元左右;对满载50吨的大型物流运输车辆而言,平均每行驶100公里燃油费用减少11.6元左右。金联创分析师马建彩表示,目前国内零售92#汽油价格区间在9元/升至9.15元/升,本轮零售价再度下调兑现后,除西藏、海南等市场外,国内92#汽油价格将重回“8元时代”,价格水平将在8.7元/升至8.85元/升,0#柴油价格水平将在8.35元/升至8.5元/升,较6月28日之前价格回落明显。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显示,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6月28日—7月11日),国际油价大幅下降。平均来看,伦敦布伦特、纽约WTI油价比上轮调价周期下降4.95%。调价周期内,全球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忧虑情绪蔓延,原油市场出现抛售,拉动油价大幅下行。美国5月CPI创40年高位,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大幅加息,欧盟、英国等发达经济体央行采取激进加息的风险也在加大,市场对全球经济及原油需求增长预期均下滑,伦敦布伦特和纽约WTI原油期货净多头均降至2020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此外,美国原油库存增长、钻井平台数增至2020年3月以来最高、美元指数创近20年新高等因素也影响油价下行。两市油价降至近3个月低点,纽约WTI油价一度跌破每桶100美元。平均来看,伦敦布伦特、纽约WTI油价分别比上个调价周期下降4.78%、5.13%。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预计,短期内油价仍将震荡运行。一方面,美西方加强了对俄罗斯、伊朗的制裁措施,利比亚、厄瓜多尔国内动荡影响原油生产,沙特等欧佩克成员国闲置产能有限、无法大幅提高产量,全球原油供应紧张局面仍未有效缓解,对油价构成支撑;另一方面,市场担忧全球经济衰退,原油需求受到抑制。多重因素影响下,油价波动频率可能加剧。


    下一次调价窗口将在7月26日24时开启。隆众资讯分析师李彦认为,以当前的国际原油价格水平计算,下一轮成品油调价开局将呈现下行趋势。目前来看,虽然供应趋紧预期仍在,但美联储本月或将再度加息、市场对经济和需求的担忧延续,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下调的概率较大。马建彩也表示,当前国际市场供需博弈持续,短期内价格走势波动加剧,新一轮零售价“三连跌”概率较大。(熊丽)

    2022-07-14
  • 袅袅烟火气 缤纷“夜经济”

    夜幕降临,烟火升腾。逛夜市、品美食、赏街景,夏日里,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内蒙古各地“夜经济”不断释放活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结合本地特色资源,通过启动“塞上老街音乐美食季”等活动,以休闲夜游聚人气,刺激文旅消费市场。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塞上老街位列其中。


    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西山夜市和精品美食街区、鄂温克赛马场实景演出和创业园文艺汇演、根河夜市美食节等,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尽享夏夜惬意时光。该市正培育一批以时尚购物、特色餐饮、观光游憩为主题,夜购、夜食、夜游等多业态并举的夜间消费聚集区。


    “后备箱集市”、灯光秀、博物馆奇妙夜……近年来,内蒙古各地夜游产品越来越多元丰富,并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注入。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5方面20条政策举措,要求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这将为“夜经济”发展和提档升级带来了更多可能。

    2022-07-13
  • 赤峰:绿色经济开启百姓美好生活

    森林面积由600万亩扩大到454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提高到35.78%。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166万亩。





    这是赤峰市为打造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交出的沉甸甸的答卷。


    近年来,赤峰市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防沙治沙成效显著


    从翁牛特旗乌丹镇出发,一路向东,连绵不绝的沙地林果、沙地马铃薯、沙地水稻、沙地中药材陆续映入眼帘,广阔的田野、绿色的森林、芬芳的花朵,让茫茫大漠焕发出勃勃生机。


    翁牛特旗位于科尔沁沙地西缘,沙化土地面积达727.4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40.8%,是赤峰境内沙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沙化最重、治理最难的地区。


    为防沙治沙,翁牛特人一代接着一代干,植树种草、打通穿沙公路、引水入沙,齐心协力,坚持不懈推进生态建设,先后治理沙地578万亩,创造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如今,翁牛特旗1.2万平方公里的大地绿洲片片,处处绿意盎然。


    防沙治沙是赤峰市治理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赤峰市围绕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开展草原生态系统修复、荒漠化防治、治沙防沙、退化林分改造修复工程、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重点区域绿化工程等一系列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曾经的黄沙滚滚、荒山秃岭变成如今的绿洲片片、千峰叠翠,敖汉旗荣获“全球500佳”环境奖。阿鲁科尔沁旗节水灌溉人工草地建设推广面积已达100万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苜蓿草生产基地。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从昔日光秃秃的荒山变成瓜果飘香的花果山,从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变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林西县新城子镇七合堂村实现了华丽蜕变。


    由于过度伐木、过度放牧,七合堂村荒山遍地,经常遭受洪灾,老百姓无钱可花,靠借贷过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村里决定恢复生态,发展绿色农牧业,大力发展野果业,打造“内蒙古野果”基地。目前,该村的内蒙古野果果汁、果酱、果丹皮、果脯等深加工衍生产品走俏全国各地,仅水果一项人均增收1.5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绿色小康村。


    “兴林富民”是赤峰市一直坚持的目标。赤峰市发展水果、木材、林下经济、森林沙漠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群众从生态建设、保护和产业发展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喀喇沁旗马鞍山村立足良好的区位优势,以特色产业为驱动,打造了山葡萄产业和乡村旅游业两大支柱产业,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强村”的发展路子。宁城县果树经济林总面积达21.3万亩,年产水果13.5万吨,年创产值6.8亿元,成功培育出了闻名遐迩的宁城富硒苹果,让林果产业成了百姓致富的“摇钱树”。


    生态旅游焕发生机


    “过去这里终日尘土飞扬,一年四季不见人影。现在这个地方建成了公园,不仅空气好,要山有山、要景有景,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在乌兰哈达公园娱乐游玩的市民齐志兴说道。


    近年来,红山区实施“两山两园”及城市景观提升工程,改造提升绿化面积13600亩。如今,该区处处充盈着绿色元素,“两山两园”的绿色及城区景观提升已经成为一张亮丽名片。


    被称为“国家森林城市”的赤峰市拥有许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格斯台罕乌拉、赛罕乌拉、白音敖包、黑里河、大黑山、乌兰坝、阿鲁科尔沁、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一处都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


    绿水青山间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喀喇沁旗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旺业甸亚太森林小镇,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草原,宁城县道须沟风景区,翁牛特旗玉龙沙湖景区……旅游业的旺盛发展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今年一季度,赤峰市接待游客190.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了25.59亿元。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赤峰正在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不懈奋斗,助力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王塔娜)

    2022-07-12
  • 国家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增至2.29万亿元

    本报北京7月7日电(记者闫伊乔)记者日前从教育部了解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有20.7万所学校、1.58亿名学生、1057万名教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等优先保障义务教育,2012至2021年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从1.17万亿元增加到2.29万亿元,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50%以上。


    ——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2012至2021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从99.85%提高到9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辍学实现动态清零,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同时,连续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权利,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5%。2021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在校生92.0万人,比2012年增加54.1万人,增长142.8%。


    ——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健全。


    2012至2021年,小学生均经费支出从每生每年7447元增至14458元,初中生均经费支出从每生每年10218元增至20717元。“两免一补”(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实现城乡学生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实现应助尽助,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700万名农村学生。


    同时,坚持补短板、兜底线,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重大项目,中央财政累计投入4000多亿元,带动地方投入超1万亿元,着力解决“乡村弱、城镇挤”问题,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


    ——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10年来,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从909万增至1057万,增加了148万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由47.6%提高至77.7%。健全教师培养补充机制,通过多种渠道为中西部农村补充大量优质师资。建立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动优秀骨干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强化能力素质培训,“国培计划”累计培训校长教师超过1700万人次。

    2022-07-11
  • “助微计划”累计发放贷款超四万亿元

    本报北京7月6日电(记者杨昊)记者从5日召开的“助微计划”推进会上获悉:由全国工商联会同多家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共同发起的“助微计划”实施两年多来,已累计发放贷款超过4万亿元,有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全国工商联在会上发布了“助微计划”推进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各参与机构通过数字信贷,提升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普惠让利,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依托供应链金融,惠及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助农振兴,加强金融支持“三农\"主体发展;扶持科创,引导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稳促就业,精准帮扶小微企业稳岗发展。


    报告指出,“助微计划”开展两年来,参与的金融机构平均每月服务小微客户超300万家,线上渠道的灵活性和低成本,让小微企业的获得感显著提升。调研显示,在获得过贷款的小微经营者中,有48.8%是在2020年及之后首次获得银行的经营性贷款。


    报告指出,两年来共有127家银行参与“助微计划”,涉及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及民营银行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使小微企业的获贷渠道更加广泛。

    2022-07-08
  • 车购税优惠促汽车消费

    自6月1日起实施的部分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政策已经“满月”。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新政实施首月,全国共减征车购税71亿元,减征车辆109.7万辆。从排气量来看,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征税款34亿元,占比约48%;1.6升至2.0升排量乘用车减征税款37亿元,占比约52%。


    车辆购置税是对我国境内购置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在购置环节一次性征收的一种税,专款专用于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汽车产业链条长、涉及就业面广、拉动消费作用大。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对稳经济、稳就业具有重要意义。5月下旬,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提出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购税600亿元。5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

    “此次政策是从消费端和供给端两侧共同发力。在消费端,能够直接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有效调动消费者的购车积极性,有助于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扩大内需。在供给端,有助于缓解疫情对汽车产业的冲击,加快汽车企业复工复产进程,推动行业整体复苏回暖及可持续发展。”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研所副所长李平说。

    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副司长刘运毛表示,此次车购税优惠政策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惠及范围“再扩大”,能够享受减征政策的乘用车排量限制从1.6升提高到2.0升;二是政策发力“更应时”,明确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购置的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均可享受减征政策,有利于快速、有效拉动汽车消费;三是政策调控“更精准”,提出了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限制条件,以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精准调控的作用,惠及大众消费。

    专家认为,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出台阶段性减半征收车购税政策,释放出全力支持促进汽车产业恢复的“暖意”。

    据悉,为把这项政策更好更快落到实处,在国家税务总局统一部署下,各地税务部门迅速完成征管信息系统开发、测试、升级工作,全面开展政策宣传解读。政策正式实施后,各地税务部门积极跟进执行情况,确保系统运行平稳、政策顺利推行。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乘用车产业正在“驶”出前一段时间的困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数据显示,6月1日至26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42.2万辆,同比增长27%,较上月同期增长37%。

    “下一步,税务部门将持续关注政策执行情况,确保减税红利落到实处,支持消费和汽车产业发展。”刘运毛说。

    值得关注的是,车购税专款专用,有力支持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528.0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以16.91万公里稳居世界之首,我国正由交通运输大国向交通运输强国快步迈进。这其中,离不开车购税发挥的重要作用。

    李平介绍,车购税的使用服务于国家战略安排,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对于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和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也具有积极作用。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对贫困地区投入车购税资金超9500亿元,占全部车购税的68%,有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近日,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发布通知进一步明确,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支出范围中增加“沿海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其中:对于重要港区公共基础设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分别按工程费用的50%、60%补助;对于其他港区公共基础设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分别按工程费用的30%、40%补助。

    车购税所筹集的税款服务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交通状况,有利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在我国交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近年来多次出台的车购税优惠政策,又在促进消费、提振市场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税收同时发挥了筹集建设资金和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这说明税收的作用正在进一步增强。”李平表示。(曾金华)

    2022-07-07
  • 河北:消费券火热发放 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资金规模大、参与主体多、发放方式多样、城乡覆盖面广

    消费券火热发放,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今年以来,河北各地纷纷发放消费券,进一步提升消费市场活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近期,河北消费者又迎来新一轮消费券发放。本轮消费券发放呈现出资金规模大、参与主体多、发放方式多样、城乡覆盖面广等特点,有望进一步带旺暑期消费,加速消费潜力释放。

    大手笔“发券”提振消费

    6月2日,石家庄市民陈子豪和妻子都定下上午10时的闹钟,并提前打开了手机的5G网络。闹铃按时响起,一番“拼手速”后,两人在“云闪付”APP上抢到了两张200元减50元的消费券。

    第二天,陈子豪和妻子便前往超市购物。正逢端午假期,超市的很多商品也推出大力度的促销活动。消费券加超市促销带来的折上折优惠,让他们大呼“买得过瘾”。

    今年以来,在春节、五一、端午节等节假日期间,陈子豪都会参与到抢券行列中来。作为一名消费券的“重度使用者”,他从未浪费过抢到的任何一张消费券。陈子豪说:“用消费券购物,相当于打了七五折,而且去加油、超市购物都能用券,满足了我的日常消费需求,划算又方便。”

    今年以来,像陈子豪这样的“抢券一族”日渐增多,用消费券购物成为新时尚。人们放心“买买买”的背后,是全省各地频频发放的惠民消费券。尤其是6月份以来,各地开启新一轮大手笔消费券发放,极大点燃了人们的消费热情。

    石家庄自6月1日起,共安排资金7200余万元,开展夏季系列促消费活动。其中,石家庄市政府和金融机构累计安排资金4000万元,参与活动的各类商户匹配电子消费券、折扣优惠等总价值3200余万元。

    保定今年6月至8月举办的“消费嘉年华”活动,将采取线下实体促销、线上平台推广两种方式进行。活动资金共计1.07亿元。其中“消费嘉年华”电子券线下促销活动1亿元,“爱购保定品质生活·保定特色产品卖全国”线上活动700万元。

    沧州下半年继续不间断地投入1亿元资金用于发放消费券,全年计划共计投入2亿元。其中,市级财政共安排2000万元资金,19个县级政府部门配套4000万元资金,金融银行部门配套9000万元资金,商超、成品油、建材、餐饮等企业配套5000万元资金。

    记者梳理发现,各地发放的消费券多采取“政府补贴、金融单位支持、商户让利”的组合方式,即由政府出一部分资金,搭配金融机构配套资金和各类商家的优惠让利。值得一提的是,各地政府安排的财政资金,除了市级财政外还包括县(区)级政府部门的配套资金。大量财政资金的投入,让城乡群众共享消费券的福利。

    在派券的具体方式上,主要是通过各类电商和银行APP以及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线上渠道,采取定时抢券、摇号和抽奖等方式发放。参与的商户以线下为主,主要用于零售、餐饮、住宿、文旅、体育等领域消费。

    发挥“乘数效应”动能初显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河北各地发放的消费券,除了涉及居民日常所需的快消品外,还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行业以及受疫情影响的文化旅游、餐饮等行业。

    其中,汽车消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高,增长空间大,带动效应强,多地纷纷推出针对车市的消费券。再加上阶段性减征乘用车车辆购置税政策的推出,消费者的购车热情在多重“红包”刺激下被激发出来。

    6月18日上午10时,在承德市双滦区天资晟集团旗下的一家汽车4S店内,两位前来购车的消费者通过手机抢到了一张5000元的消费券。拿着这张消费券,他们马上就签订了购车合同,将早已看中的车辆开回家。

    6月18日、19日,正值周末,承德市举办的“全承钜惠”惠民促消费系列活动也在这两天发放了首批汽车消费券。两天时间内,天资晟集团旗下的9家汽车4S店,共核销了20张汽车消费券,还有80多位消费者也在这两天购买了汽车。

    “受疫情影响,四五月份的销量下滑明显。消费券发放这两天,看车买车的明显多了,两天的销量顶四月份一个月了。”天资晟市场总监刘明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辆20万元的家用车,在购置税减半后,可少缴约8500元的税,加上享受5000元的消费券优惠和3000元的惠民油卡,再加上汽车厂商的限时补贴,综合优惠近2万元。

    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董葆茗表示,与直接发放现金补贴相比,消费券的“乘数效应”更加明显,每投放1元的消费券,可产生2至3倍的直接消费乘数。各地通过创新形式“派券促销”,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消费动能,扩大了内需。

    消费,一头连着百姓需求,一头连着工业生产。在董葆茗看来,不少地方对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文旅、餐饮等行业企业发放消费券,既能达到定向帮扶特定行业的效果,也能吸引商家和企业推出更多个性化的让利优惠,进而带动上下游复苏,促进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实现需求与供给间的良性循环。

    多举措完善消费券“助燃剂”功能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的消费券在发放和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年龄大的消费者参与度较低。一些年龄偏大的消费者反映,目前消费券一般是线上发放,他们对智能手机的使用没有年轻人熟悉,对各种手机APP推送的信息也很难及时关注到,即便关注到了,抢券手速也没有年轻人快。

    消费券发放频次和使用规则有待优化。一位石家庄市的消费者表示,他发现石家庄市发放的此轮消费券,主要在6月1日、2日集中通过云闪付平台发放,此后每天的发放数量都在个位数以内。“这样的话,基本上打开软件,消费券就被秒光了。要是每个节假日都能发放一些,有效期也能稍微加长几天就更好了。”该消费者说。

    消费券提振消费的关键在于让政府补贴变为“助燃剂”,在短时间内激发消费规模增长,最终传导到生产供给侧,带动整个经济链条复苏。如何发挥好消费券的作用,还需要从多个维度精准发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发放消费券可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以纸质消费券惠及使用智能手机不便的老年消费者。比如,可以在超市、农贸市场、商场等线下场所,给特定消费者发放纸质消费券。

    同时,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分析,根据核销率动态监测消费券的使用情况,从而决定下一批次消费券发放的数量和金额,发放消费券的时间也可以定在上班时间之外,进一步提升消费券的使用效率。

    在董葆茗看来,消费券能够通过需求带动供给的变动。他建议,为带动本地工业企业发展,可以发放一些本地商品的定向消费券,刺激这类商品的消费需求。对于消费券的核销情况可进一步分析,对有一定消费需求、带动能力强的行业加大消费券投放力度。在消费券的资金来源上,可加大厂商的投入力度。“比如说,汽车厂商的优惠力度可转换成消费券的形式发放,一方面能够提升优惠的公信力,另一方面也能增强消费者‘抢券’消费的紧迫感。”(记者冯阳)

    2022-07-06

  • 首 页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