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 试点场景加速拓展

    进一步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网上中国)

    数字人民币多地试点一年多来,应用场景持续创新,公众接受度不断提升。截至今年10月22日,数字人民币已开立个人钱包1.4亿个,企业钱包1000万个,累计交易1.5亿笔,交易额接近620亿元。专家表示,普及数字人民币应更广更深推进全场景试点,凸显数字人民币的普惠性优势,进一步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实现便捷与安全的统一。

    试点场景加速拓展

    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雅琦用数字人民币在学校纪念品商店购置文具;在上海,王阿姨每天都能在镇宁菜市场用数字人民币买到新鲜果蔬;在成都,陈女士通过数字人民币为身在异地的母亲缴纳医保费;在西安,“复兴壹号”智慧党建平台已累计完成10万多笔数字人民币党费缴纳……从日常消费到缴费纳税,数字人民币已深入各类生活场景。

    近日,在第六届香港金融科技周论坛活动中,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介绍称,目前已有155万商户支持数字人民币钱包,涵盖公共事务、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和政务服务等领域。据悉,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数量在今年6月末已超过132万个,截至10月8日这一数字已超过350万个。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下半年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加速拓展,主要得益于与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平台的互动联结。例如,京东是数字人民币参与电商大促场景的主要平台。数据显示,今年11月,超过10万人在京东APP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累计订单数超过24万笔。网络促销活动具有高频低额、瞬时支付峰值高等特点,有利于为未来普及推广数字人民币积累经验,使数字人民币成为更好用的“钱”。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指出,数字人民币当前以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为主。这意味着,数字人民币必须接入尽可能多的场景,接受稳定性和易用性的检验。“未来央行将根据试点情况,有针对性地完善数字人民币设计和使用。”易纲说。

    普惠优势更加显著

    “拿着这张卡,在刷卡区贴一下就能付钱,真方便!”今年67岁的陆爷爷在第四届进博会的数字人民币试点区体验到“碰一碰”支付的快乐。陆爷爷手中的“卡”,并非用于POS机消费的传统银行卡,而是数字人民币可视芯片卡。据介绍,除了IC卡片式的数币钱包,形似红包的纸质芯片、可穿戴的支付手套等“硬钱包”形态也已研发完成,与数字人民币APP等“软钱包”互为补充,避免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被数字鸿沟隔绝于移动支付场景之外。

    “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为国内零售支付市场提供的公共产品,其初心就是推动金融普惠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过程中,一直努力落实金融普惠的理念。”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在设计上致力于增强支付服务的可获得性,不仅推出满足特定群体需求的硬件载具,还利用近场通讯(NFC)等技术开发离线支付功能,有利于实现随时随地的便捷支付,防范因通信网络中断造成的支付风险。

    数字人民币的普惠性还在绿色低碳领域进一步延伸。今年9月,美团在北京、上海等9个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同步开展“低碳骑行季”活动,每位用户只要报名成功即可领取数字人民币低碳出行红包奖励,用于支付美团单车骑行费用。据介绍,美团接入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来,累计超过100万用户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

    平衡便利与安全

    “数字人民币用起来很方便,感觉和支付宝、微信支付差不多。”雅琦对数字人民币消费体验的评价,道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然而,相似的用户体验并不能混淆数字人民币与支付工具之间的界限,“钱”与“钱包”存在本质区别。直观来看,通过数字人民币支付的资金直接进入商户账户,没有任何额外费用;而使用支付宝等工具进行提现时,需要为使用“钱包”交纳手续费。

    业内人士指出,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对培育人们的无现金交易习惯作出了极大贡献,围绕支付工具展开的生态体系已较为成熟,这为发展数字人民币打下一定基础。但在主流支付工具用户黏性强的背面,存在过度采集与贩卖客户信息、虚假交易等违法行为。

    尽管使用数字人民币与第三方支付工具并不冲突,但客观上,数字人民币作为“更好用的现金”,其便利性并不亚于第三方支付工具,用户出于对手续费和隐私安全的考虑,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数字人民币。据易纲介绍,央行下一步研发工作之一,就是要推动数字人民币与现有电子支付工具之间的交互,实现安全与便捷的统一。

    “未来,数字人民币与第三方支付工具进一步聚合,既要在使用场景中考虑便利性,利用好现有工具及其生态,实现‘钱’与‘钱包’的互联互通;又要强化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属性,切实保护个人隐私数据,满足公众的信息安全需求。”专家表示,便利性和安全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结合试点经验,利用科技手段,实现二者的相对平衡。

    2021-12-03
  • 中小微企业减压力增活力

    政策实施首月,缓缴税费471.4亿元

    中小微企业减压力增活力(经济新方位·中小微企业发展)

    “受益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税费政策,我们原本四季度要缴纳的35万元税款可以推迟到明年一季度缴纳,企业会有更多灵活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新疆天富化工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牛乐媛说。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对今年四季度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政策实施首月,11月1日—30日,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累计缓缴税费471.4亿元。为何会在此时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哪些企业将受益?对企业发展有何积极影响?记者进行了采访。

    缓解市场主体年末资金压力

    “公司主要生产智能制造装备、自动化设备,生产周期长,资金回笼周期也长。到了年底,企业销售量大,更需要大量资金周转。”提起资金压力,深圳市顺科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曾树杰一度愁眉不展。

    面临同样难题的还有河北振兴化工橡胶有限公司。“每年四季度都是资金最紧张的时候,上游采购支出、第四季度职工工资及年终奖支出、前几个季度累积贷款利息、第四季度应缴税款等,生产成本增加、销售货款又不能及时回笼。过去为应对年底资金压力,我们都是采用短期贷款的形式‘拆东墙补西墙’,但由此又产生了额外的资金负担。”公司负责人董立航说。

    “当前,受国内国际各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既面临经营成本较高等长期存在的老问题,也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不足、应收账款回款慢等新问题,导致成本压力、经营困难加大。因此,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出台应对措施,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平说。

    好消息来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税务系统全力推进,10月31日完成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升级工作,确保了缓缴政策在11月1日征期首日顺利实施。

    “我们本来要在11月缴税60多万元,现在税款能缓缴了,缓解了公司年底的资金压力,我们能更加灵活地调配存量资金,解决员工工资、供应商款项等难题,负担一下子减轻了。”曾树杰说。

    董立航也算起了公司的“缓税账”:“四季度预计可为我们释放近200万元的资金压力,今年不用向银行申请贷款了!”

    “推出税收缓缴政策是站在可持续发展角度,既考虑到给予企业支持、促进经济发展,又兼顾财政风险,不给未来财政带来过大压力。”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认为,缓税政策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也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鼓励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创新活力。

    覆盖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多种税费

    “作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中型制造业企业,11月申报期我们申请延缓了141万元的税费,正好填补了购买原材料、支付物流运输费用的资金空缺。”重庆富川古圣机电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杨杰说。

    李平分析,此次推出的税收缓缴政策主要呈现3个特点:一是覆盖面广,此次是针对年销售额4亿元以下(不含4亿元)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第四季度部分税费,包含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二是涵盖税费种类多,延缓缴纳的税费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除外)、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及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三是优惠力度大,对于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含2000万元)4亿元以下的中型企业,可延缓缴纳政策规定范围内各项税费金额的50%;对于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下(不含2000万元)的小微企业,可延缓缴纳政策规定范围内的全部税费。

    “此次政策更加注重普惠性,覆盖范围也扩大至中型企业。目前看,中等规模企业仍是税负较重的企业,将政策惠及中小微企业,有利于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李旭红说。

    为确保政策精准直达、落地见效,各地税务部门都在积极行动。重庆市税务局第一时间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通过税企互动平台、微信、电话、上门辅导等方式提示提醒;甘肃税务部门对电子税务局申报缓税的界面进行优化提升,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在申报后,申报界面自动默认为“享受”延缓缴纳税款。

    加强阶段性缓税与其他政策的配合

    “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作为煤电企业,我们也能在四季度享受缓缴税款400多万元。”郑州裕中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方力说。

    此前,为配合做好今冬明春能源电力保供相关工作,国家税务总局成立电力保供专项工作协调小组,确保煤电和供热企业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增值税留抵退税应退尽退,符合条件的困难缓税应缓尽缓。截至11月30日,全国为4800多户煤电和供热企业累计办理“减、退、缓”税215.1亿元,其中累计办理减免税65.5亿元,缓退税149.6亿元。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

    李旭红认为,下一步应加强阶段性缓税与其他政策的有效配合,将减税降费与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引导企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走低碳、环保、技术含量高、增加值大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同时,积极发挥不同税种间的协调效应,比如发挥好增值税的留抵退税政策、企业所得税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合力,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健康发展。(记者王观)

    2021-12-03
  • 济南获批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11月25日,经国务院同意,《山东省济南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印发,济南市成为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点城市。试验区赋予了济南为国家探索科技与金融融合的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机制的历史重任,为济南开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局面赋予新使命、新目标和新动力,对于济南乃至山东的金融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推动价值,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北方以及全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示范效应。






    据了解,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总体目标是,力争五年内,基本形成体系健全、结构合理、配套完善、保障有力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完善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金融生态链,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运行质量和服务效率大幅提升,科技创新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取得重大突破,济南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发展示范区,为我国深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探索新模式、新路径。


    试验区主要从“机构、服务、市场、要素、开放、载体、生态”等维度发力,共提出了7个方面的21项重点任务,并且注重改革探索和开拓创新,包括建立健全科创金融组织体系、深化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宽科技创新型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推进要素市场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合作交流、加强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内容。试验区将打造“人才+资本”的融资服务模式,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创金融服务模式,同时,将科创金融与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有机结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据悉,未来,山东省将进一步明确行动方案和目标责任,扎实推进试验区创建工作。山东将成立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常态化沟通机制,并尽快制定出台试验区建设实施细则,加强信息统计和评估督导,确保试验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成效。

    2021-12-01
  • 吉林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支保持高速增长

    据统计,前三季度全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消费分别提高10.5%和18.6%,保持两位数增长。






    今年以来,吉林省采取继续深耕产业项目,强力推动脱贫地区发展等一系列务实举措,脱贫地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稳中向好、经营净收入平稳增加、转移净收入快速增长、财产净收入有所提升,四项收入实现全方位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发布的报告显示,前三季度我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121元,同比增加582元,增长10.5%,高于全省农村居民0.9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794元,同比增加244元,增长15.8%,较2019年增长18.8%,两年平均增速9.0%。实现11.3万名脱贫人口就业,超出上年底5个百分点,完成进度比位居中西部省区前列。工资性收入拉动可支配收入增幅达4.4个百分点。


    脱贫地区农村居民前三季度人均转移净收入1589元,同比增加171元,增长12.0%,较2019年增长50.9%。脱贫地区人均养老金530元,同比增长28.0%,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2.1个百分点;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人均报销医疗费用70元,同比增长17.4%。


    截至三季度末,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495元,同比增长5.5%。2021年是近年来吉林粮食生产形势最好的一年,第一产业经营净收入同比增长3.1%,玉米、水稻价格高位运行,带动农业经营净收入增长9.5%。一、二、三产同步推进,拉动前三季度经营净收入增加130元,经营净收入带动可支配收入增长2.4个百分点。


    脱贫地区农村居民前三季度人均财产净收入244元,同比增长18.0%,为四项收入同比增速最快。主要是近两年农村居民就地就近就业或外出务工增加,耕地外包增多;玉米收购价格较高且保持稳定,带动土地租金上涨。


    随着脱贫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与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居民消费能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报告显示,前三季度我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8025元,同比增加1261元,增长18.6%。八项消费支出同比全部增长,较2019年同期增加1434元,增长21.8%,两年平均增速10.3%。

    2021-11-29
  • 前三季度黑龙江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57.92亿元

    今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新增减税降费政策,黑龙江省在权限内加大减税力度,各地各部门狠抓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持续释放政策效应,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57.92亿元。






    今年9月1日起,黑龙江省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和《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契税法授权事项的决定》,黑龙江省在税收权限内全力为市场主体减负,将全省契税税率统一下调至税法下限3%,即住房延续3%税率;单位承受住房、居民承受赠与住房,以及非住房、土地税率由5%下降至3%,预计全年为全省纳税人减轻契税负担15亿元左右。


    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行缓交税费政策,在依法办理纳税申报后,制造业中型企业可以延缓缴纳以上各项税费金额的50%,制造业小微企业可以延缓缴纳以上全部税费,延缓的期限为3个月,此政策将有效缓解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压力。

    2021-11-26
  • 北京拟立法规范住房租赁市场 将有效抑制行业乱象

    11月24日上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业内认为,这将从根源上有效抑制住房租赁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乱象,并促使市场步入正轨实现健康平稳发展。






    房租显著上涨时将出手干预


    长期以来,住房租赁市场和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关系密切,但由于长期以来的无序发展,市场乱象丛生。例如,克扣租金、单方面上涨租金、诱导租户违规使用租金贷、群租房扰民、甲醛污染房等方面的问题比比皆是,对此,条例对相关乱象作出了明确规范。


    此次条例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对价格实施干预措施。条例规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住房租金监测。住房租金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时,北京市人民政府可以采取涨价申报、限定租金或者租金涨幅等价格干预措施,稳定租金水平,并报国务院备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提出采取价格干预措施的建议。北京市人民政府采取价格干预措施的,出租人应当执行;拒不执行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此表示,可以看出,北京对于稳租金方面的管控思路更加清晰。第一,明确了租金监测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第二,明确了监管的三种措施,包括涨价申请、限定租金和限定涨幅等,这也体现了后续管控租金方面的措施比较全面。第三,出租人或房东等需要严格遵守价格干预措施。


    除此以外,此次条例中还提出保护租赁关系,倡导签订长期租赁合同,建立稳定租赁关系;同时,条例还规定,住房租赁企业对出租住房进行室内装修装饰违反规定,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室内空气质量不符合标准的,住房和城乡建设或者房屋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罚款。


    针对社会关切,条例还对租金贷等问题进行了规范,要求租金贷的贷款额度不得高于住房租赁合同金额。同时,向承租人收取的押金一般不得超过1个月。


    立法将有效抑制市场乱象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黄卉表示,租赁领域立法的缺失是租赁市场各类不规范问题的根源。按此前公布的《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征求意见稿),该条例将有效抑制各类住房租赁乱象,预计明年上半年北京将出台首部地方层面的租赁立法文件,未来行业基础设施、租金管控体系、企业监管体系以及租客权益保障将得到完善。同时,随着租赁市场有效供给的增加,租客将实现更加安全和稳定的居住。


    “行业基础设施完善,通过建立租赁平台,完善北京市的租赁市场基础信息,便于政府对租赁市场的监管,尤其是对租金的监测。”黄卉说,租金管控体系也正在完善。条例中明确了规范租金和押金支付方式,严控租金贷,将押金和超过3个月租金纳入监管,切实保障租客的资金安全。


    从企业和租客角度来看,黄卉认为,各类措施将倒逼房地产经纪机构、租赁企业和互联网信息平台等主体规范其经营行为,租赁市场主体进一步出清,形成稳定有序的租赁市场环境。此外,租客的权益保障日益完善。本次条例重申了买卖不破租赁、租客优先购买权,从合同签订前、中、后详细规定了出租人和承租人的权利义务,首次提出不得随意驱逐租客、租赁期满可继续承租的规定,以保障租客的居住权益,确保出租双方形成稳定规范的租赁关系。租赁市场有效供给也将增加,通过支持存量盘活,租赁企业的租赁房源将会增加,同时租赁企业的融资渠道扩展,有利于租赁企业规模化发展。

    2021-11-25
  • 苏州相城:凝聚“新生”力量 相城引才进行时




    为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到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就业创业,搭建企业与高校毕业生的交流平台,10月25日至27日,2021年“才聚相城”校园行——新经济产业暨重点紧缺专业专线引才活动顺利举办。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人才办、人社局主办,相城区黄埭镇与望亭镇联合承办。经过广泛宣传,共邀请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苏州建通光电端子有限公司、苏州立升净水科技有限公司等区内34家优质企业参与,端出岗位720个,涵盖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等多个新经济产业方向的招聘需求。

    本次专场招聘,先后赴南京中医药大学、宿迁学院、淮阴工学院开展引才活动,全线共吸引进场毕业生1270余名,企业接收简历300余份,取得了丰厚成果。

    据了解,此次新经济产业暨重点紧缺专业专线是2021年以来相城区全新规划的针对新经济产业、紧缺专业重点开展的引才线路,今年以来已前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多所高(职)校引进紧缺专业毕业生,达成初步就业意向400多人。

    下一步,相城区将继续推进校园引才活动,赴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对接,以现场招聘会、线上云聘会相结合的模式协助企业引进优秀毕业生。(相萱)

    2021-11-24
  • 江苏溧阳:企业尽享“真税惠” 轻装跑出“加速度”

    今年以来,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密集出台,鼓励企业大胆创新、安心研发,不断壮大。为确保企业应享尽享税收优惠,国家税务总局溧阳市税务局聚焦企业创新发展需求,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精准推进政策落实,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助力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经济发展,行业竞争越来越大,只有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今年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让我们备受鼓舞。”江苏某公司负责人葛艳明高兴地说,“2020年,我们投入研发费用4343.58万元,2021年预计全年投入研发经费与去年持平。得益于国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持续加码,今年第三季度我们已经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081余万元。””

    该公司始建于1997年5月,专注于高速重载齿轮的研发、生产、销售。近年来,在税惠政策与税务服务的加持下,企业驶上了“快车道”,通过自主研发开发了十余项省高新技术产品,拥有50项授权专利技术,其中发明47项。同时,完成国家火炬计划、科技成果转化等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并获得多个省市级科技奖项。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红利的提前兑现有力地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获得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将企业技术升级的步伐迈得更大一些。”葛艳明表示。

    对制造业企业而言,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发展原动力。为更好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溧阳市税务局充分运用税收大数据,筛选符合税收政策优惠的“重点对象”,靶向推送个性化的政策解读。同时,组织业务骨干实地走访企业,以“网格化”服务“量身定制”服务清单,加强对企业开展有针对性地辅导,确保企业懂政策会操作,帮助企业充分快速享受政策红利,全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新能源企业不创新便会落后。近年来,企业的一路成长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而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惠政策的持续‘加码’让我们在自主创新的路上越走越顺。”某新能源公司财务部负责人余泽海说,“税务部门送政策优服务,精准辅导我们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公司将利用‘减’下来的‘真金白银’,持续加大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在竞争中不断壮大。”

    该新能源公司主要生产新能源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目前拥有员工4000余名。据了解,2020年度,该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2.94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3亿元。2021年10月,在税务部门的精准辅导下,公司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6亿余元。

    下一步,溧阳市税务局将持续聚焦支持科技创新,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助力制造业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助力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不断提振市场主体的底气和信心。(袁琴琴)

    2021-11-24
  • 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两年平均增速全国第一——海南经济增长动力足

    据海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海南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4508.0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速为全国第一,达到了6.8%。从产业来看,海南省第三产业表现突出。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7.21亿元,同比增长4.4%,两年平均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835.39亿元,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2785.46亿元,同比增长17.4%,两年平均增长9.3%。

    “今年前三季度,海南全省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主要指标中,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物价水平趋于平稳,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和提升。”海南省统计局副局长王瑜说。

    投资结构明显优化

    11月10日,海口美兰空港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一期)项目已顺利完成工程竣工验收,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6.1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占比达99.69%。“作为海口江东新区临空经济区的重点项目,我们将充分利用自贸港利好政策,力争在3年内建成服务于全球市场的一站式飞机维修平台,打造国际一流航空维修规模的全球飞机维修枢纽。”该项目负责人说。据悉,海口江东新区2021年在建项目115个,今年前10个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5.53亿元,完成了全年计划的93%,超出时序9.9个百分点,同比增速达到了39.2%。

    今年前三季度,海南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13.7%,较2019年同期增长23.3%,两年平均增长11.0%。全省各职能部门、各市县集中力量狠抓项目建设,新开工项目有序推进,重点项目进度加快,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投资结构明显优化,产业投资占比明显提升,带动全省投资较快增长。”王瑜说,“今年前三季度,产业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较去年同期增长38.1%,占全省投资的比重达到了29.7%,高出全省投资增速24.4个百分点;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8.2%,拉动全省投资增长9.3个百分点。”

    海南省统计局投资处处长蔡展能在分析中指出,今年前三季度,海南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非房投资大项目达到290个,完成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31.2%,高出全省投资增速17.5个百分点。大项目完成投资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33.0%,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5.1%。大项目投资的快速增长,充分发挥了带动作用。

    蔡展能说:“制造业充分发挥拉动投资增长的引擎作用,同时高技术产业投资对制造业的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今年前三季度,海南制造业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145%,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7.7%,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38.1%。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较去年增长83.2%,对制造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11.5%,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长16.7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活力彰显

    11月7日,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海南汉地流体材料有限公司“150万吨流体材料及20万吨医药食品级白油”项目一期装置正式全面投产。这家全球工艺技术最先进、单厂规模最大、产品品类最齐全的流体材料公司的投产运营,标志着洋浦实施石化产业中下游延伸及新材料发展战略取得突破,洋浦正向着建设成为我国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出口基地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海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正不断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动能转换。“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23家,同比增长80.7%。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较上半年加快3.8个百分点。创新驱动氛围正在逐步形成,自贸港建设成效正在不断显现。”王瑜说。

    以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和平台经济为主的新兴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企业营收快速增长,服务业拉动全省经济增长超过10个百分点,其中又以水上运输、互联网、软件、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较为突出,今年1月至8月,这4个行业合计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增长20.1个百分点。

    物流业发展迅猛。以海南自贸港—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专列为例,该专列是由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始发,运至钦州港,再由铁路运输至西南、西北等地区。该专列的成功发运,反映了海南现代物流赋能产业,充分利用陆海联运参与西部开发建设,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运输物流模式,开启了海南物流业发展的新篇章。

    消费拉动表现抢眼

    “预见‘双11’,沉浸式买包,低至4折”“三亚免税城11月开启超强折扣”……随着天气渐凉,海南迎来了旅游旺季,各大离岛免税店门口排着长队,店内人头攒动。“这次来海南免税店购买了很多化妆品,优惠力度很大,很多化妆品都是七折至八折。”正在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购物的游客谢女士说。

    随着海南全面对外开放,离岛免税政策的落地生根,升级类消费品较快增长,成为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中,化妆品类同比增长78.4%,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87.1%,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118.4%,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3.3%。餐饮行业恢复加快,同比增长62.6%。

    今年前三季度,海南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071.49亿元,同比增长136.9%,比2019年同期增长51.4%。接待游客总人数5759.30万人次,同比增长57.8%,比2019年同期增长2.9%。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4.63亿元,同比增长31.9%,比2019年同期增长25.0%,两年平均增长11.8%。“1月至9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保持平稳增长,消费市场持续向好。”海南省统计局贸易与外经旅游处负责人吴慎安表示。

    营商制度不断完善

    海南省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两年平均增速第一,有赖于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营商环境制度日益完善,投资软环境进一步优化。

    海南苦练内功,转动能、引外力,大胆闯、大胆试。出台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公平竞争条例,行政审批事项下放44项、取消19项,88.5%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全程网办,累计发布了13批123项制度创新案例。

    海南各级干部深入多个市县产业园区,查找问题推动工作,通过亲身办、陪同办、监督办、跟踪办,走流程寻找各种“梗阻”;采取体验式走访、蹲点式恳谈、暗访式追踪溯源;进企业到生产一线,了解项目发展运营存在的急难愁盼问题。

    海南建立了难点问题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协调、重点问题分管领导跟踪落实、简单问题部门领导马上就办责任体系,努力做到问题不改好不放过,作风不转好不放过,群众不说好不放过。

    出台自贸港建设重大项目实施方案,优化用好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实现500万元以上项目调度推进全覆盖。文昌、白沙等地开展项目审批流程再造,推动项目“拿地即开工”。三亚中央商务区设立国际投资“单一窗口”服务平台,带动了企业注册成倍增长。

    为抓好有效投资和精准招商引资,海南加强产业项目储备,为全省经济发展增加动能。针对2022年项目建设,海南省已储备总投资30亿元以上的项目32个,估算总投资4047亿元。其中产业项目24个,项目个数占比75%;估算总投资1552亿元,总投资占比38.3%。(经济日报记者王伟)

    2021-11-23
  • 江西吉州区:小小黑木耳带动致富大产业

    中国青年网吉安11月22日电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曲濑镇因村制宜,走特色农业之路,促进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在长乐村黑木耳种植基地,附近前来务工的十多名村民正忙着搬运、摆放。基地负责人介绍,村里水质干净、地理环境的优势让木耳长势优良,口感上佳,很受市场的欢迎。

    曲濑镇文羽菌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邦文介绍,黑木耳种植基地到现在已经经营了5年,每年产值都很可观。今年菌棒数量大概在20万左右,预计产值有七八十万。

    在长乐村黑木耳种植基地不远处,一座占地约540亩的黑木耳种植基地扩建项目已正式启动。该基地采用“合作社+村委会”的共享发展模式,由种植大户为主体,每个行政村认领10亩,建成后可带动全镇12个村(社区)实现年增收约8万元,带动周边100个劳动力实现人均年增收2万元。

    吉州区行政审批局驻曲濑镇长明村第一书记钟敏娜介绍,黑木耳的经济效益好,且种植要求不高、经营管护容易、种植周期短。扩建基地占地约540亩,总投资800万元,预计今年底会完成整体基础建设。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曲濑村田丰蔬菜基地负责人张吉仲是今年从外县迁入吉州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凭借积累的丰富农业知识,他在曲濑镇杨家田村建起了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年产量蔬菜预计达500余吨,销售额达100余万元。

    据了解,今年以来,曲濑镇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坚强后盾,不断助推“全镇产业振兴”目标要求。

    曲濑镇人大主席欧阳小文表示,今年以来,曲濑镇镇通过结合市区重点项目发展产业,打造了长明黑木耳基地主产业(1个)、S442蔬菜种植产业带(5个)、田东线生态休闲旅游带(5个)、741县道井冈绿色大米种植产业带(2个)。预计今年底,全镇1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可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晏亮张志薇)

    2021-11-23
  • 我国首座沿海LNG船舶加注站正式投运

    11月20日,在海南马村LNG船舶加注站,船舶在加注燃料(无人机照片)。当日,由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建设运营的我国首座沿海液化天然气(LNG)船舶加注站在海南省澄迈县马村港码头正式投运。该加注站的投用填补了国内沿海LNG船舶加注站的空白,为我国推广海洋船舶应用LNG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新华社记者杨冠宇摄





    11月20日,在海南马村LNG船舶加注站,工作人员在为船舶加注燃料。新华社记者杨冠宇摄





    11月20日,在海南马村LNG船舶加注站,船舶在加注燃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冠宇摄





    11月20日,在海南马村LNG船舶加注站,工作人员在为船舶加注燃料。新华社记者杨冠宇摄





    11月20日,在海南马村LNG船舶加注站,船舶在加注燃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冠宇摄

    2021-11-22
  • 江苏镇江丹徒:以农业产业兴旺 加快助推乡村振兴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的农业产业“名片”很多:上党的万亩茶园茗香悠远,宝堰的大米清香扑鼻,三山的恒顺香醋酸甜有味……这些名片,也是丹徒农业产业依禀赋而兴,随资源而行的有力探索。




    上党万亩茶园

    近年来,丹徒区把重大项目实施和招引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头戏”,通过展示展销会和乡村振兴产业招引专场签约会、区委书记上线讲农业、分管区长直播带货农产品等形式,积极宣传丹徒区农业优势产业、品牌产品,丹徒茶叶、稻米、香醋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知名度显著提升,有效推进恒顺醋业高端香醋扩产、水木年华抹茶生产等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加快实施。2021年,丹徒区的省级以上重大项目共19个,总投资21.7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9.61亿元,目前已投入8.75亿元。

    北部江岛、中部茶山、南部丘陵,从北到南,丹徒的产业招商的资源图卷仿佛跃然纸上。“丹徒区依托特有的资源禀赋带来的独特资源优势,将优质粮油、高效园艺、特种养殖、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作为丹徒区招商引资的重点产业,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农,重点发展农业旅游、田园综合体等新经济模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区领导多次带队开展外出考察,积极向北京柒壹控股、寒舍、雨润集团、九如城等集团推介丹徒区的优势资源,力争吸引一批优质、高效的重大农业项目入驻丹徒。”丹徒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慧琴如是说。

    在突出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大型农业企业引进的同时,丹徒还以万亩茶园、农业龙头企业为载体,与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对接,引资入园入企,将农业产业园、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招商引资提升产业水平。此外,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优惠政策,紧密结合本地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以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网络化经营,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持续推进“金色年华”“翰雅有机农场”“智农科技”等一批特色鲜明的重点产业续建项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走出丹徒产业特色化、产品品牌化、业态融合化之路。





    世业金色年华康养项目

    产业项目建设,从招引到落地再到建成达产,这一过程需经历多伦“考验”。如何给项目保驾护航,丹徒有着自己的“解题良策”。

    “我们建立了重大项目‘一对一’挂钩联系机制,明确联系服务领导,有关职能处室按照行业条线跟踪推进,全面加强业务指导和服务。通过建立绿色通道、联席会议定期调度等方式,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实际问题。”丹徒区农业农村局产业与信息科科长杨震表示,与此同时,丹徒区聚焦突出堵点难点问题,在解决项目“用地难题”上,一方面挖掘潜力,梳理符合可用于土规调整的用地,形成一定的用地储备;另一方面,盘活停产、停建项目用地,“腾笼换鸟”盘活闲置土地,保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配给。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决产业招引“资金难题”上。丹徒区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深化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加快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提升担保机构对企业资金支持效果,为产业招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周迎韦莅南张鹏云)

    2021-11-19

  • 首 页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