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数西算”:努力构建数字时代“经济新版图”

    纵观人类历次技术革命,每一次都是生产力的重新布局,都会编织一张新基础设施“网络”。蒸汽时代布局了一张“铁路网”,电气时代构建了一张“电网”,而数字经济时代正在编织一张“算力网”。


    谁在算力网优化升级上抢先一步,谁就能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为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中国于2020年9月成立“东数西算”产业联盟,今年5月启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


    目前,“东数西算”在贵州、宁夏、甘肃等西部地区推进,各方正在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算力新格局,或将构建数字时代“经济新版图”。





    9月14日拍摄的贵州省贵安新区华为云数据中心。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优化算力网,提升“数据大国”国际竞争力


    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我国数据增量年均增速超过30%;2019年我国产生的数据量约占全球的9.3%,居世界第二。


    “数据资源是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最大优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煜波认为,中国政府前瞻性布局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人口红利转化为数据红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沈竹林认为,随着全社会数据总量的爆发式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数据资源大国,成为全球大数据应用最为活跃、最具潜力、环境最优的国家之一。





    9月14日拍摄的贵州省贵安新区华为云数据中心。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在数字经济时代,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国家竞争,谁拥有海量数据和先进算力,谁就能占领发展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


    浪潮信息联合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


    但长期以来,中国的算力水平很难满足数据量猛增带来的巨大计算需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承载算力的数据中心存在供需失衡、发展失序:东部一线城市“挤破头”趋于饱和,而在其他地区特别是部分西部地区“无人用”,使用率低。





    参会者步入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现场(5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为进一步强化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统筹布局,今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受访专家认为,“东数西算”是把握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战略机遇期、构建算力新格局的系统性工程,将进一步加快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数字强国建设注入新动力。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贵阳市委副书记马宁宇说,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中国落后了,互联网兴起时,中国迎头赶上,而在当前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中,中国至少在同一起跑线上。





    参会者在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现场(5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打通“数”动脉,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


    走进贵州省贵安新区金马大道旁的华为云数据中心,一排排红黄相间的欧式建筑倒映在清澈的人工湖里,风景如画。这里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个休闲度假景区,而非华为在全球布局的最大数据中心。


    华为云营销部负责人董理斌介绍,该中心是华为云在西南区域业务的重要承载节点,其服务范围能够辐射到重庆、广西、广东、云南、四川等周边地区。


    “把热数据放在东部,冷数据放在西部,实现全局能效最优。”董理斌告诉记者,华为云在贵安新区和内蒙古乌兰察布布局了一南一北两大云数据中心,在上海、河北廊坊、广东东莞有3个核心数据中心,全部投产后可部署超过230万台服务器。





    工作人员在位于贵州贵安新区的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机房内巡检(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将成为华为全球管理数据存储中心、全球IT维护工程师基地、员工内部培训实习基地,需要600名至800名IT维护工程师,平均每年还将有1万人左右进入园区进行全景化实战培训、实习等,既可推动大数据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能拉动当地服务业发展。


    “‘东数西算’带来的数据要素跨域流动,是实现产业聚集和平衡区域发展的重要路径,数据中心对贵州本地产业链的汇聚牵引效应已经逐步显现。”贵州省量子信息和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潘伟杰说。


    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是“东数西算”的一个生动案例。在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投入运营及在建的重点数据中心已达23个;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的西部云基地已建成亚马逊AWS、美利云等6个超大型数据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重要节点城市甘肃庆阳,已吸引华为、科大讯飞、金山云等12家企业的数据中心落地。





    工作人员在位于贵州贵安新区的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机房内巡检(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专家认为,“东数西算”用数据流引领带动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有助于打通东西部数字经济大动脉,形成以数据为纽带的东西部协调发展新格局。


    “既缓解了东部能源紧张的问题,也给西部开辟了一条发展新路。”马宁宇说,贵州将探索“贵州数据交易市场+东部数据流通资源”“贵州算力网络枢纽+东部算力资源需求”等合作模式,实现贵州优质要素供给与东部地区成熟市场有机衔接,打造数据驱动的东西部数字合作新生态。


    “‘东数西算’创新了东西部协作模式。”南方电网公司将在贵州投资约100亿元建设南方能源数据中心,公司总信息师余建国认为,“东数西算”将充分带动地区间的产业融合、要素流动、算力协作,进一步释放区域合作倍增效应,实现共赢发展。





    工作人员在位于贵州贵安新区的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机房内巡检(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契合“双碳”目标,助推数字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宁夏中卫,一个位于我国西部的沙漠小城。内陆腹地、荒山戈壁、刺骨寒风曾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短板。如今,这些短板反而成为中卫市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的独有优势。


    因为内陆腹地等区位特性确保机房安全、荒山戈壁开发后可提供充沛土地资源、年平均气温8.8摄氏度是机房冷却的天然禀赋,中卫市已建成6个超大型数据中心,并着力打造“东数西算”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以及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区域数字化产业基地。





    工作人员在介绍“一码贵州”数据平台网络销售情况(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宁夏西部云基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宁说:“通过采用自然风冷技术,加上较低的电价,与东部省份相比,我们1008个机架的数据中心一年可节省电费300万元左右。机架租金也只有东部省份的三分之一左右。”


    数据中心被称为“不冒烟的钢厂”“电老虎”,电力成本占其运营成本的“大头”,一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每年耗电量近亿千瓦时。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如何实现高效、清洁、集约、循环的绿色发展,是摆在数据中心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必答题”。





    工作人员在“一码贵州”数据平台机房检查设备运行情况(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东数西算”无疑是“破题”的抓手。长期以来,东部地区因贴近用户侧,算力需求大,但因能耗限制、电力成本高等原因,新建数据中心难度较大,而西部地区虽数据资源不如东部,但能源丰富,气候适宜。“东数西算”有助于实现东西部在数据资源、能源供应上的互补,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于施洋介绍,据测算,我国数据中心依托“西电东送”的用电量约为21.44亿千瓦时,平均用电损耗约6%。“东数西算”联合“西电东送”,在西北弃风弃光地区就近建设大型以上数据中心,既可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也可降低用电损耗,进一步减少碳排放。

    2021-10-15
  • 数据流通交易平台上线运行 贵州大数据交易升级2.0时代

    通过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平台,云上北斗(贵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买方”,向“数据商”北京帝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了贵阳市城区倾斜摄影数据产品,交易金额225万元。10月11日,随着第一笔实质数据交易撮合完成,贵州新的大数据交易中心正式“开所”运行。


    作为抢抓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新机遇、落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要求的具体举措,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中心近日挂牌成立。此次数据流通交易平台的上线运行,标志着贵州数据流通交易进入2.0时代。


    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平台上线首日,贵州电网、云上贵州、贵州移动、贵州电信、贵州联通、贵州银联、贵州多彩宝等15家专业“数据商”入驻,上架数据产品和服务20余个。平台的正式运行,为全国在数据确权、数据定价、交易机制和运营模式的探索创新提供了“试验田”。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石油”。探索数据流通交易,是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七大任务之一。


    2015年4月,乘着大数据发展东风,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应运而生,在组织架构、数据产品、交易方式、盈利模式等方面开展了诸多探索。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交易所,没有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前期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积累了一定经验。”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于施洋说,毋庸置疑,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先行先试,具有前瞻性、探索性。


    国家明确,“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探索数据流通交易,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今年贵阳“数博会”上,国家发改委宣布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作为8个国家枢纽节点之一,如何打造安全可信流通体系、形成统一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市场,贵州迎来了新机遇。


    新形势新使命,贵州立足省情,大胆创新,依托前期探索,秉承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等优势,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中介辅助、技术支撑,省市一体,加快构建良好的流通交易生态,探索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路径。


    据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中心副主任潘伟杰介绍,此次省、市共同打造数据流通交易新模式,将突出政府公信力、强调市场属性、聚焦数据供给,按照“三个一”建设模式推进,进一步破解数据流通交易中公信力缺失、市场供给不足、缺乏安全保障和交易生态弱等瓶颈问题。


    组建一个数据流通交易中心。成立的省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中心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性质,将兼顾效益、公平和数据安全,履行数据流通交易管理职责,在数据要素市场领域,建立和完善流通交易规则、交易平台运营管理、数据商准入管理等制度规范。


    搭建一个数据流通交易平台。采用隐私计算、联邦学习、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以安全可信的开发利用环境为底座,搭建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平台(www.gzdex.com.cn),包含数据产品上架、数据产品交易、数据商准入、交易监管等子系统,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可信可追溯”。


    成立一家国有控股运营公司。由省国资企业和贵阳市国资企业等共同组建贵州云上数据交易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平台,具体承担市场推广、交易撮合、业务拓展等工作,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路径,培育一批专业“数据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努力营造一个服务全国的数据流通交易生态。

    2021-10-15
  • 毕节:多彩元素助推“假日经济”持续升温

    景区限流、一房难求、花山现“人海”……今年国庆黄金周,贵州省毕节市不少景区游客人数不断攀升,旅游综合收入持续增长。火热的“假日经济”得益于多彩元素“加持”。近年来,毕节市在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基础上,持续推进生态游、文化游、乡村游等融合发展,不少景区借力网红元素、激活民族文化等持续转型升级,不断丰富旅游内涵,拓展旅游业态,让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增长新动能。





    游客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阿西里西·韭菜坪景区旅游观光(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筑牢生态之基焕发景区新生机


    地处贵州乌蒙山区的毕节市,山势雄奇,飞流叠瀑,自然之力在此孕育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享有“中国溶洞之王”美誉的织金洞就深藏于此。大大小小的溶洞连串、或倒垂或竖立的钟乳石各异,为游客呈现出别样的“地下世界”。


    走进洞内,随处可闻滴水之声,在织金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伶俜看来,这是“生命的声响”。“通过不断修复洞顶植被,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常年有水从洞顶滴下来,不断促进洞内钟乳石的生长。”王伶俜说,洞中的钟乳石平均年龄50万年左右,不少还在生长,整个织金洞依旧“年轻”。


    王伶俜介绍,这两年,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公司整合资金6亿元,相继实施了景区风貌整治、灯光亮化提升等工程,努力实现景区绿色转型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织金洞生命所系,只有保护好,才能吸引更多游客。”


    生态兴,旅游旺。整个黄金周,织金洞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000多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


    这些年,正是持续筑牢旅游业发展的生态之基,毕节市不断实现景区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协同发展,山地自然风光持续焕发新生机。





    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洞穴奇观。新华社资料照片


    借力网红元素培育旅游新地标


    在多溶洞暗河的贵州喀斯特山区,借力网红元素让毕节市九洞天风景区逐渐跳出单一山水景区的发展模式,培育出不少旅游新地标。在这里,融入了网红元素的自然山水呈现出不一样的形态。


    景区做足“水文章”,利用相应设备打造了“喊泉”“鼓泉”等网红景点。原本沉静的潭水,游客可以通过敲鼓或喊声等,用音量控制喷向空中的水柱高度。


    九洞天管理局局长彭雄介绍,这几年,景区累计投入约3.5亿元,布局了新的旅游业态,整个景区从原始自然山水逐渐发展成旅游内涵更丰富的景点。


    此外,在被誉为“地球彩带”的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当地整合高山草场等开发了滑翔伞、热气球等网红项目,打造出全市首个航空运动飞行营地,有效延长了短暂的花期观赏游,逐渐成为四季能游览的景点。


    彭雄说,因地制宜进行网红资源整合,赋予单一的山水旅游项目更多新内涵,让旅游业的发展更贴近大众消费的需求。





    10月5日,游客在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彝山花谷景区玻璃桥上观景游玩。新华社发(罗大富摄)


    激活民族文化巧打山地特色牌


    今年国庆长假,黔西市化屋村可谓是毕节最火热的乡村。其地处乌江源百里画廊风景区,靠山临河,景色优美,也是苗族支系中“歪梳苗”的聚居地,民族文化浓郁。


    国庆期间,化屋村同心广场上每天都有《苗韵化屋》大型民族歌舞表演和篝火晚会,为进村游客带来视听享受。村里青瓦白墙的黔西北民居依山就势,墙面、门头随处可见民族绘画等装饰,别具特色。


    “脱贫攻坚让村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乡村旅游打下了较好的硬件基础。”黔西市旅游发展中心主任黄娇娇说,民族文化是化屋村旅游的“灵魂”,市里不断挖掘当地民族文化内涵,不断开发苗绣蜡染等民族文创产品,把打糍粑、包黄粑、长桌宴等民俗融入旅游体验。


    同样极具特色的长角苗民族文化也让织金洞景区实现了游客的多渠道引流。


    国庆期间,公司邀请当地长角苗族村民进景区,开展三眼箫演奏、生活民俗、歌舞等非遗展演,实现生态游与文化游相结合。


    黄娇娇说,发展山地旅游要巧打山地特色牌,重点在于激活民族文化,努力把多样民族元素融入旅游各环节,走出差异化的山地旅游发展之路。

    2021-10-15
  • 西安国际车展总销售额约55亿元

    2021第十六届西安国际车展于9月28日至10月4日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116个国内外汽车品牌参展,展出车辆1316辆,展出规模超12万平方米。展览期间,56款新车进行西北地区首发、亮相、预售,累计成交车辆25332台,总销售额约55亿元。


    据悉,本届车展是十四运会结束后,西安市举办的首场大型展会。作为“西北车市的风向标”,西安车展持续聚焦汽车行业发展新技术、新车型、新趋势,以更丰富的展会活动、更大的参展规模,为各大汽车品牌扩大西北市场提供平台,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展体验。

    2021-10-14
  • 陕西铜川:四季度预测电量同比增长超5%

    今年受多重因素影响,全国电力供应形势紧张,部分区域已经采取有序用电措施。10月初,铜川地区最大用电负荷929.4兆瓦,较去年同期的898.3兆瓦增长3.35%,电网设备运行状况整体良好,辖区内各项生产生活用电平稳有序。


    据国网铜川供电公司介绍,今冬铜川市电网最大负荷102万千瓦,四季度全市预测用电量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3%,其中,大工业预测用电量6.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5%,一般工商业预测用电量1.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农业预测用电量0.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居民预测用电量1.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


    国网铜川供电公司全力保障“今冬明春”电力可靠供应,从响应组织、物资调配、人员统筹、信息报送等方面持续完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响应机制更加合理、便捷、具备可操作性;在保障安全稳定的前提下,积极优化调整电网运行方式,确保电网设备处于最优运行状态;组织做好电网秋检,扎实开展输、变、配电设备检修,并指导客户做好自管设备度冬前排查消缺;扎实部署保电力量,确保各类突发情况处置快速、得当、有力;积极引导客户做好“错峰用电”,充分发挥“网上国网”APP及各级营业厅作用,加大各项惠民用电政策宣传,引导社会各界节能降耗。

    2021-10-14
  • 陕西靖边:科技创新打造塞上新农城

    10月12日,靖边县东坑镇黄家峁村群众在收获新品种马铃薯。


    近年来,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发挥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强化农业新品种选育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8类70多个果蔬品种的对比选育试验,为当地选育出多个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的蔬菜新品种进行推广示范。同时扶持群众发展水肥灌溉节水农业项目,打造塞上新农城。

    2021-10-14
  • 陕西将围绕六项重点任务推进乡村振兴

    ■省级预算安排衔接补助资金43.2亿元已全部拨付到县


    ■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25155名


    ■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210.87万人


    ■24.25万套安置房不动产登记全面完成


    10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贺军平介绍了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关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乡村振兴系统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有力、开局良好。


    体制机制平稳过渡。今年,我省坚持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建立周例会、月碰头会制度,初步建立起上下对口、分级负责的责任体系。


    政策措施及时跟进。协调配合省级有关行业部门,积极跟进国家衔接政策,形成了有效衔接政策保障体系。在11个国家重点帮扶县的基础上,确定15个省级重点帮扶县,研究制定了倾斜支持政策措施。


    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完善细化。在全省大力推行风险摸排网格化、监测预警信息化“两化管理”,做到全程监管、清单交办、精准帮扶、定期通报、绩效考核“五个坚持”,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三个到位”。目前全省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全部落实了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资金保障持续加强。今年中央下达我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9.5亿元、省级预算安排衔接补助资金43.2亿元已全部拨付到县。我省印发了《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扶贫资产的产权归属,落实了管护责任。


    帮扶力量调整优化。全省共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25155名,组成驻村工作队8228支。推动苏陕协作由扶贫协作向全方位战略合作转型升级,今年江苏25.31亿元省级财政帮扶资金全部拨付到位。


    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全省投放小额信贷24.5亿元;实行就业“实名制”台账管理,全省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210.87万人;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全省24.25万套安置房不动产登记全面完成。


    下一步,我省将围绕六项重点任务推进乡村振兴:突出规划引领,在各级政府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中,明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投入、项目等,同时有效衔接各类专项规划和行业规划;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实行周统计、月通报、季调度、半年小结、年度总结工作推进机制,全方位跟踪掌握易致贫返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精准有效落实帮扶措施;落实常态化后续扶持,结合脱贫人口劳动力状况,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持续完善安置点配套设施,积极做好迁出地和迁入地基本公共服务衔接;持续抓好产业就业帮扶,支持脱贫地区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多措并举促进脱贫家庭劳动力务工就业;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善多主体参与的基层治理机制,加快农村移风易俗;构建多方参与大格局,推进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做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服务管理,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苏陕协作议定事项落地生效,确保帮扶项目接得住、落得实、效果好。

    2021-10-14
  • 加快政府债券柜台分销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近年来,农行山东省分行积极参与山东省政府债券柜台分销工作,组建柔性团队,全力跟进山东省政府债券柜台发行的各个环节,助推债券顺利发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据了解,2019年以来,该行已承销两期山东省政府债券柜台发行,分销速度和规模均实现同业领先。2019年3月28日,山东省政府债券首次柜台发行,总额度10亿元,农行山东省分行分销4.5亿元,额度最大,分销用时最短。2021年9月14日,山东省政府债券再次柜台发行,额度3.18亿元,该行分销1.3亿元,占比达到41%,5分钟内即完成了分销任务。

    为做好山东省政府债券分销工作,农行山东省分行采取了多项有益措施。加强分销组织。省行将计划分解下达至二级分行,将任务落实到网点,压实每一层级责任,并逐日报送客户服务对接情况,确保精准预约客户。强化培训宣讲。开展柜台地方债培训,下发营销明白纸和业务操作重点提示,要求网点晨夕会全员学习,保证一线营销人员熟练掌握地方债的要点,提前做好开户、签约,确保客户服务成果高效落地。做好分销督导。分销当日,抓好过程管理,实时监测销售进度,对于100万元以上大单逐笔落实购买进度,各二级分行实时报送销售预估数据,对于进度较慢的分行实时督导,确保每分行前期对接客户都能真正落地。强化业务宣传。通过制作宣传视频、网点LED滚动屏播放、微信自媒体宣传、户外广告投放等方式让广大投资者了解柜台地方债,同时为投资者颁发专属认购纪念凭证,进一步激发广大投资者投资山东债,共建新动能的共鸣。

    农行山东省分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杨湘玲向记者介绍:“下一步,我行将继续践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初心和使命,在山东省政府债券的发行过程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与广大投资者携手支持美好家乡建设,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打造和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持续贡献农行力量。”(郑浦丽)

    2021-10-13
  • 瓮马铁路投运助力地方经济新腾飞 货运量突破100万吨

    10月1日,伴随着一声清脆的汽笛声,又一列满载磷矿石的列车驶出瓮马铁路,自今年4月正式开通运营以来,截止国庆节当天,瓮马铁路货运吞吐量累计已达100万吨。



    货场磷矿石装车

    据了解,瓮马铁路是我省首条采用PPP模式自建自营的地方货运铁路,正线全长65公里,西邻川黔铁路、南邻沪昆铁路。接轨于既有沪昆线福泉站凯里端增设马场坪车站,途经马场坪、龙昌、双龙以及瓮安四个工业园区,北至瓮安县城附近。下辖牛场站、平定营站及瓮安站3个车站,与全路各货运营业站间实现货物直通运输。瓮马铁路是我国三大磷化基地之一的瓮福磷化工基地的重要铁路运输通道,对促进“黔货出山”推动沿线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发展沿线地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正在吊装集装箱

    瓮马铁路由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瓮马铁路运营分公司负责运营、维护工作,瓮马铁路运营分公司主动提升货场综合作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对接当地企业,量身定制多款货运产品,以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己任,不仅保障了周边企业的日常运输需求,也为各类企业在黔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铁路运输服务,有力的推动黔南经济发展。

    2021-10-13
  • 部委地方密集部署 全力冲刺四季度经济

    经济形势分析会连续召开稳工业扩投资促消费再加力

    部委地方密集部署全力冲刺四季度经济

    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任务已进入攻坚期。《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有关部门和地方近日密集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季度工作会议等,在研判三季度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加快谋划四季度经济工作。从会议释放的信号看,保持经济持续向好仍面临一定压力和挑战,全力冲刺四季度经济,打赢“十四五”开局收官战,加码发力稳定工业增长、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需求仍是重头戏。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召开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行业协会座谈会,就当前重点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行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以及应对措施建议听取有关单位意见。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专家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听取有关专家意见建议。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召开前三季度重点工业行业运行形势分析座谈会强调,当前工业经济仍面临需求恢复放缓、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生产要素约束趋紧、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畅等突出问题,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会议要求加强运行监测调度,抓好形势研判和行业引导。做好储备对冲政策研究,为促进行业发展出谋划策。加强组织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三季度,在疫情散发、多地高温多雨极端天气、上游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等影响下,整体经济稳中承压。下一阶段,由于全球疫情前景尚不明朗等因素持续存在,经济恢复依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关键时点,有关部门密集调研把脉经济,旨在为夯实四季度经济复苏做重要准备,也是我国宏观调控实施跨周期设计和调节的重要表现。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也表示,三季度以来,供需两侧经济指标有所回落。基建投资、消费恢复都面临一定压力。此外,成本上升、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增大等问题较为突出。“整体来看,当前经济稳增长的压力有所增大,需要宏观调控政策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关部门对经济展开密集摸底的同时,不少地方也紧锣密鼓召开季度工作会议,在分析总结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基础上,谋划部署冲刺四季度,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从各地攻坚四季度经济工作重点看,稳定工业增长、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需求仍是重头戏。

    比如,10月11日召开的苏州市委季度工作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冲刺全年目标任务,更加注重内外需协同发力;10月9日召开的上海市委季度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确定性对冲不确定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构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体系,精心研究策划更多扩大消费的商业、文化和旅游等活动;陕西省则强调四季度要突出抓好工业稳增长,坚决稳住能源产品生产供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经济形势整体向稳。受疫情好转影响,“十一”黄金周消费恢复程度较中秋和端午已有明显好转。随着全球供应链的逐步复苏,四季度外贸形势仍然看好,这有助于工业和制造业投资的稳定。此前后置安排的地方债也将加速发行,助力基建投资。“有关部门和地方将继续沿着稳工业、扩投资、促消费的政策主线,具体落实相应举措,进一步延续经济复苏进程。”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志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冲刺四季度、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任务,稳定市场预期最为关键。一方面,要稳定价格,减少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给中下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成本压力,防止价格向消费端传导。另一方面,要稳定工业投资,夯实实体经济基础,注重投资质量和效益。“此外,在稳基建投资方面,主要是加快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度,争取在今年底和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

    范若滢认为,除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推动基建投资回暖持续外,要增强政策前瞻性,提前做好应对预案,更加重视帮助企业恢复“造血”功能,营造更适宜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以及强化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

    “9月初召开的国常会部署统筹做好跨周期调节,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作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接下来,随着专项债进入密集发行期,基建投资有望持续反弹。另外,居民消费潜力逐步释放,预计四季度经济的两年复合增速有望反弹。”高瑞东说。(记者班娟娟)

    2021-10-13
  • 服务地方经济 履行大行责任

    2021年以来,工行三峡分行认真执行中央“六稳”“六保”政策,紧紧围绕宜昌市委市政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引擎、争当表率”的发展目标,坚守发展本源,服务构建经济双循环格局,主动融入国家和宜昌区域发展战略,助力宜昌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坚定不移“进”,全力以赴支持实体经济发展。9月末,该行累计投放人民币公司贷款189亿元,较去年同期多投24.7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突破530亿元,当年增量突破100亿元,工行系统地市州行排名第一。支持三峡、葛洲坝两大战略客户业务发展,累计投放贷款125亿元。在积极主动做好制造业贷款和抗疫贷款承接基础上,新增本地贷款投放8.96亿元,其中为安琪酵母发放2亿元流动资金贷款,贷款利率让利约65个BP,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130万元,有力支持了企业生产经营。做实绿色金融支持长江大保护战略,今年以来新增贷款投放20亿元,累计投放超过50亿元,贷款余额突破40亿元。

    多策并举“活”,全力以赴做好普惠金融业务。结合“宜昌首贷中心”、“千名专家进小微”、“百行进万企”等活动,深入推进万家小微成长计划,为小微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全面满足客户在咨询、结算、融资、个人金融等方面需求。9月末,银保监普惠口径贷款余额17.5亿元,较年初增加5.3亿元,完成序时计划的121.3%。

    千方百计“新”,全力以赴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以灵活的利率政策,满足企业多元化资金需求,9月末实现票据贴现量68.02亿元,贴现量工行系统地市州行排名第二,再贴现流量4.95亿元,工行系统地市州行和四行同业排名第一。积极支持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实现表外融资流量合计5.29亿元,完成债券承销11笔、74.75亿元,四行同业和系统均排名第一。其中,积极推荐总行投资宜昌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的2021年第一期定向债务融资工具(2021宜昌城控PPN001),发行规模10亿元,总行最终成功投资3亿元。该笔债券是工行成功推荐投资的第一笔宜昌市政府平台公司债券,该笔债券的成功投资进一步支持了宜昌建投集团的经营发展。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9月末实现外汇贷款净增3087万美元,完成计划的125%,同比增加5550万美元,同比增幅116%。

    持之以恒“稳”,全力以赴维护良好金融生态。该行通过资产证券化、打包处置、核销等手段,强化资产质量风险管控。9月末全部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和法人、个贷、信用卡不良额、不良率均实现双下降,不良率降至0.29%。积极支持宜化集团改革脱困,根据债委会一致决议,完成了湖北宜化及其子公司1亿元存量贷款平移至新疆宜化工作。

    奋进争先立潮头,实干担当开新局。工行三峡分行将继续强化创新服务,深耕地方市场,为“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工行智慧”和“工行力量”!

    2021-10-13
  • 广州民营科技园升级为国家级创新平台

    昨日,由全国工商联和广东省政府联合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峰会暨民营企业科技成果对接会”在广州举办,全国工商联授予广州民营科技园(简称“民科园”)为“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包括6家上市公司在内的11家企业签约落户白云,项目总投资额约150亿元。


    据悉,全国工商联将从十个方面支持广州民营科技园改革创新发展,发挥好广州民营科技园在推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中的策源地、助推器、加油站作用。


    广州民科园获“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称号


    记者从峰会上获悉,全国工商联正式批复《关于支持广州民营科技园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授予广州民营科技园“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的称号。这一举措将有力促进园区在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改革方面先行示范。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詹启敏指出,此次“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落户广州民营科技园,既能有效总结粤港澳大湾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积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验,又能为全国其他区域的发展发挥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今年6月,广东省委改革办正式印发实施《广州民营科技园改革创新行动方案》,广州市委深改委、市工信局、市工商联随后分别出台了有关配套政策措施,白云区也专门制定了民科园创新“十条”、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形成支持民科园改革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今年以来,民科园发展建设取得系列成果,园区规划面积拓展至38平方公里,形成未来产业创新核心区、美丽健康产业园、广州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智能家居产业园的“一核三园”发展格局;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哈工大大湾区产业孵化和创新中心、图盛超高清创新中心、通达电气车联网产业园等一批科创项目落户,园区科技创新资源要素集聚优势逐步凸显;欧派集团、白云电器等多家企业先后入选国家和省、市各级科技创新榜单,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整体获得较大提升。


    150亿元项目落户白云


    除了斩获“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称号,广州白云区还吸引了AI巨头百度、软件百强广联达等11家企业在峰会上签约落户,包括6家上市公司。据悉,11宗项目总投资额约150亿元,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超高清、轨道交通、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多个科技前沿产业领域。


    其中,全球领先AI巨头百度将在白云区建设百度智能云华南区“AI+工业互联网基地”及研发运营中心。百度智能云作为百度AI创新业务重要板块之一,以“云计算为基础”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2021年第二季度,百度智能云营收同比增长71%,在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连续四次第一,已成为百度业务第二增长引擎。


    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白云区招商落地项目累计128宗,投资总额超890.9亿元,包括中建华南、大湾区产投等投资百亿级、五十亿级项目4宗;完成国有用地挂牌出让29宗,总建筑面积超2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6%,落地北大科技园、力合科创、半径铜材等一批科创龙头和先进制造业项目;新开工产业项目50宗、续建78宗,带动全区产业项目固投翻了一番。


    昨日下午,位于白云区民科园核心区的粤港澳大湾区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广州民营科技创展中心正式启用。


    上半年广州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41.2%


    会上,广州市副市长王焕清介绍了广州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和科技创新成果。


    2021年上半年,广州市民营经济增加值5402.28亿元,占全市GDP的41.2%,同比增长13.8%;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达2900.83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54.5%,同比增长41.3%,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据悉,广州的1.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5%;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民营科技企业牵头承担项目占企业牵头承担项目总数的90%。


    为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广州出台了《广州市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对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做强科研、做优产品、做大规模。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支持企业的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创新,每个项目支持经费可达1000万元。在科技金融方面,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帮助超过3000家民营科技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超过300亿元,大力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当前,广州的民营科技企业正逐渐从“小而多”向“精而强”转变,在部分细分技术领域处于“领跑”“并跑”地位。聚华显示研制全球首款基于印刷技术的可卷绕柔性OLED样机、小鹏汽车研制最新一代飞行汽车“旅航者X2”……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2021-10-12

  • 首 页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