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安越来越有“都市范儿”

    雄安奥特莱斯开业时,精彩的无人机表演。


    在未来之城买年货、选新衣、尝美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现在,“拔节生长”的雄安新区现代化“都市范儿”越来越浓。雄安奥特莱斯商区的开街更是为新区注入了经济活力。

    雄安奥特莱斯购物业态丰富、交通便捷方便。春节临近,这家经营面积约9.6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不仅为新区及周边群众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也为新区升腾了新的烟火气息。开业没几天,已经成了新区群众购物休闲新的打卡地。

    中电建产投雄安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刚表示:“雄安奥特莱斯是开在容东片区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里面有目前雄安最大的超市、最大的名品集合店、最大的影院等,能更好地服务雄安新区的老百姓,为老百姓提供更近距离的吃喝玩乐需求。”

    目前,雄安新区已完成投资6570亿元,开发面积覆盖184平方公里,401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容东、容西、雄东三个新建片区已有12万群众喜迁新居;央企已在新区设立子公司和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项目均已开学开诊,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华望城、电建智汇城等一批办公、商业配套设施陆续投入使用……


    随着城市功能日益完善,雄安新区的繁荣场景正在不断“上新”,这座“拔节生长”的城市的烟火气越来越足了。

    2024-02-02
  • 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一成

    二〇二三年



    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一成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较快增长


    1日,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2023年,我国服务贸易稳中有增,规模创历史新高。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65754.3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出口26856.6亿元,下降5.8%,进口38897.7亿元,增长24.4%;服务贸易逆差12041.1亿元。“在全球贸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服务贸易实现两位数增长颇为不易,为稳住我国外贸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商务部研究院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表示。

    具体来看,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实现较快增长。2023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27193.7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15435.2亿元,增长9%,增长最快的领域为保险服务,增幅达67%。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11758.5亿元,增长7.8%,增长最快的领域为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增幅达61.7%。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顺差3676.7亿元,同比扩大423.5亿元。

    旅行服务增长最快。2023年以来,旅行服务保持高速增长,全年旅行服务进出口14856.2亿元,同比增长73.6%。其中,出口增长59.2%,进口增长74.7%。

    “从这份成绩单可以看出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成效。”李俊分析,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服务贸易发展,通过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等开放平台建设探索服务领域改革开放。比如,2023年全年保险服务出口增幅达67%,与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扩大开放举措的逐步落地见效有很大关系;再比如,得益于我国不断优化出入境便利政策,旅行服务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有较大增长。

    向开放要活力,向技术创新要动能。李俊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较快增长、顺差扩大反映了我国服务业的技术进步,通过科技创新带动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将继续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为服务贸易稳规模优结构夯实产业基础。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数字贸易作为贸易强国建设的“三大支柱”,2024年要继续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李俊建议,要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发展的政策,从推动制度型开放、促进资源要素跨境流动、拓展国际市场布局、完善保障支撑等多个方面做好政策指引。

    2024-02-02
  • 龙江县掀起和牛养殖热潮

    龙江县掀起和牛养殖热潮






    ——“隐藏款”新特产背后的黑科技③


    随着国内南北各省互赠特产,多款“隐藏新特产”纷纷出圈。在黑龙江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不仅有全国最大的蔓越莓种植基地,“牛中贵族”和牛也在“烤肉之乡”齐齐哈尔落户安家,并且成为带动贫困县成功脱贫的“扶贫牛”。

    1月28日,在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的国内最大纯种和牛养殖繁殖基地,记者看到,一头头毛色黝黑的纯种和牛在运动场伴随着轻音乐节拍悠闲散步。牛舍里,每个电动毛刷下,都有和牛享受着按摩挠痒服务;围栏边,悬挂着小零食,以供和牛舔舐补充微量元素。“听音乐、喝啤酒、做按摩”是日本饲养和牛的顺口溜,在东北,除了这些“标配”,饲养员以“一切为了和牛舒服”为宗旨,贴心为和牛的运动场增加了挡风板,在和牛睡觉的地方铺了厚厚的稻壳垫。

    龙江元盛和牛集团(以下简称“龙江元盛”)副总经理蔡承达告诉记者,和牛左耳挂着的“身份证”是身份的象征。在和牛的脖子下,还注射了芯片,每一块牛肉从冻精生产、繁育、育肥到屠宰、加工、终端销售,均可进行质量安全追溯。

    和牛有着雪花般的大理石花纹,因而其肉质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高纬度和严寒气候特别适合‘雪花’沉积,龙江县所处的北纬47度正是全球公认的黄金养牛带。”蔡承达介绍,龙江县是国内种植玉米的产粮大县,可为和牛饲料提供稳定货源。同时,作为优质牧区,这里的养殖户具有丰富的养殖技术和经验。因此,在政府养殖政策支持下,2004年,龙江元盛落户龙江县。

    当年,龙江元盛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引进了拥有11个家族血统的近2000头纯种和牛,这也是国内唯一经农业部批准引入的超千头活体纯种和牛。如今,龙江元盛已成功摸索出和牛繁、改、育等养殖加工技术,生产出A1到A5高等级和牛肉。

    龙江元盛技术研发负责人赵庆来介绍:“基因选育可以产出更高质量的后裔。我们通过纯种和牛种公牛生产的冻精,进行基因择优选配,实现纯种和牛及改良和牛的培育。”

    和牛育肥期间,需要陆续实现体积增大、重量增加、雪花脂肪沉淀等各阶段养殖目标。为此,龙江元盛与国内农科院及东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结合当地丰富的玉米、大豆、大麦等优质资源,附以益生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自主研发出可饲养A5级高品质和牛的饲料。

    蔡承达介绍,近年来,应市场需求,和牛饲养规模逐年增大,养殖量及存栏量都成倍增长,龙江和牛的足迹也遍布省内各地。截至2023年11月末,龙江元盛存栏纯种和牛种公牛116头,纯种和牛8500头,年产优质和牛冻精50万剂,累计改良高端肉牛15万头,每年可向市场提供6500吨和牛产品。

    在龙江县,近3000户牧民连续多年养殖改良和牛,掀起养殖龙江和牛的热潮。

    “县里政策好,企业有需求,收购价格高且稳定,养殖和牛的都挣到钱了!”龙江县哈拉海乡党委书记姬利国算了笔账:养普通牛,6个月的犊牛也就卖6000—9000元左右;而6个月的和牛犊,平均能卖到1.1万—1.3万元,净利润最少增加4000元。

    龙江县畜牧局局长刘晓东介绍,为培育壮大高端肉牛产业,该畜牧局出台了冻精免费、购牛补助、交犊补母和青贮补助等一系列和牛改良扶持政策,通过“企业+农户+订单”的模式,逐渐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如今的龙江县,已经形成集纯种繁育、冻精生产、基地改良、肉牛育肥、屠宰加工、产品销售、餐饮连锁于一体的高端肉牛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此外,为了培育符合中国人口味的肉牛品种,龙江元盛正在培育龙江华牛。记者了解到,龙江华牛含87.5%的和牛血统及12.5%的荷斯坦牛血统,经过多年选育,如今在遗传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等方面表现出色。

    2024-01-30
  • 1万亿元,内蒙古工业新答卷

    1万亿元,内蒙古工业新答卷


    ——“数说内蒙古”系列报道之七


    时间镌刻崭新年轮,岁月记录前行足印。

    连日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回眸2023”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公布的经济发展数据令人振奋:2023年前11个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六位,增速连续10个月位列全国第一方阵;2023年前11个月,全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7%,居全国第二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2023年,全区第二产业增加值11704亿元,增长8.1%。

    赶超争先、晋位升级,做大总量、量大质优……2023年内蒙古工业大盘坚实稳固、工业投资势强劲足。

    “202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恢复进程中的艰难险阻,我们锚定‘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千方百计谋改革、优环境、促发展、强信心,凝聚起大抓发展、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区工业经济呈现‘三新、两稳、两优’新局面。即:产业招商开新局、新型工业化启新程、部区合作谱新篇;工业增长稳中有快、稳中有好,工业投资稳中见优、稳中见势;园区发展质量‘优’、转型升级成效‘优’。”自治区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金豹说。

    大抓产业大抓招商

    2023年内蒙古工业发展成绩不凡。

    2023年6月28日至29日,2023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在鄂尔多斯市隆重开幕;7月2日上午,中国绿色算力大会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草原千人会议中心开幕;7月16日上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开幕式暨签约仪式在呼和浩特隆重举行。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化工、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本次产业转移对接活动签约项目达160个,协议总金额4573亿元……

    2023年,内蒙古高位推动工业领域招商引资,举全区之力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全年工业领域招商项目286个,签约额达9074亿元,创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工业领域单一年份招商引资规模之最。

    产业招商开新局,新型工业化启新程。2023年11月底,自治区政府首次召开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全区性大会,系统部署了未来一个时期内蒙古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任务,明确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路径、具体举措和战略目标。立足产业实际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内蒙古研究制定推进新型工业化“1+7”政策体系,制定出台稀土、焦化、铁合金等领域高质量发展政策,完善奖补政策清单,从政策层面搭建起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四梁八柱”。

    《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持内蒙古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加快推动《意见》落实落地,自治区工信厅将涉及工信领域事项第一时间向工信部请示沟通,逐条细化落实举措。工信部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增强创新发展能力等10个方面提出47项具体举措,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

    2024-01-29
  • 吉林经济稳中提质

    这是2024年1月4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举行的第22届中国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现场。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比前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近日,吉林省统计局局长林梅表示,2023年,吉林省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吉林全面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展示出新气象新活力。

    发挥优势强产业

    近日,走进位于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奥迪一汽新能源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该项目正朝着今年1月底实现“预批量首车下线”、年底实现量产的目标加力推进。

    奥迪一汽新能源项目是奥迪在华首家纯电动车型生产基地。继2023年11月份完成首台预批量白车身生产后,当年12月份,该基地的涂装车间正式启动预批量生产。按照计划,该项目在2024年底将陆续投产3款纯电动车型,年产能将超15万辆。

    汽车业是吉林省和长春市的支柱产业。围绕长春市汽车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大发展机遇,2023年初,吉林省启动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集中力量推动238个“上台阶”工程项目加快建设,推动长春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

    吉林省工信厅副厅长宋晓辉介绍,2023年,吉林省属口径整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6.7%和17.6%;全年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3.6%,产值同比增长32.0%,呈现出加速转型升级积极势头。据悉,2025年前,一汽红旗将推出全新车型17款,其中新能源汽车达15款。

    不仅是汽车业,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吉林省在装备制造领域也取得积极进展。数据显示,2023年,吉林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

    高铁装备迈出新步伐。2023年10月份,中车长客与塞尔维亚有关部门正式签约。这是中国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动车组首次出口欧洲,标志着中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同年3月份,由中车长客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完成首次悬浮运行,我国在高温超导电动悬浮领域实现重要技术突破。

    新能源装备实现新突破。2023年,计划总投资450亿元的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基地,完成了一期项目建设任务,不出园区就能组装出一部完整的风力发电整机。三一风电、远景能源、正泰新能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得益于此,2023年末,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煤电,成为吉林省的第一大电源。

    精准谋划稳投资

    尽管已是数九寒冬,长春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二期项目仍没有完全停工,建设方正按计划加紧备料,力争在今年8月份完工,早日通车运营。

    中交一航局长春都市圈环线高速项目党支部书记姚兵告诉记者,中交一航局曾一体化负责一期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全过程,待二期项目完成后,长春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东半环将全面贯通,对于保障沿线居民安全快速出行、促进长春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吉林省全面振兴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吉林省连续组织春季项目集中开工、投资和项目建设百日攻坚、项目督导踏查等系列活动,推动项目进一步加快建设,鼓励项目单位进一步抢工期、抢进度,超额完成年度投资和建设任务。

    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日昊介绍,2023年,吉林省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955个,投资增长7.9%,其中百亿元级以上项目有15个。

    总投资135亿元的一汽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是吉林省第一个汽车动力电池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满足60万辆电动汽车的配置需求。2023年5月22日,该项目实现提前100天完成送电;7月24日,一汽弗迪首台电池包下线;12月29日,一汽弗迪首批成品电芯顺利下线。该项目的竣工投产,将有力推动长春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

    据悉,2023年,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大力开展服务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行动,各级项目中心推行一站式平台化服务,共协调解决立项、用地、环评等项目建设困难问题573个;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向各大银行推送融资需求项目1481个;组织开展5期项目融资路演活动,为全省各地项目和企业对接268亿元信贷资金支持。

    “下一步,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将深度精准开展项目谋划,狠抓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在保持合理规模增长的基础上,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刘日昊说。

    改善条件促消费

    滑粉雪、赏雾凇、看冬捕、观冰雕……自2023年11月份新雪季开启以来,吉林省各大冰雪景区迅速迎来旅游旺季。

    数据显示,今年元旦假期,吉林省接待国内游客604.33万人次,同比增长406.69%;全省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21亿元,同比增长659.06%。

    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市场营销部负责人闫帅告诉记者,为迎接新雪季,该度假区雪道总数由上个雪季的47条增至64条,索道由10条增至11条,夜场开放雪道数量增加至4条,共运营缆车11条、魔毯7条,并启用1家新建高端酒店,大幅提升了旅游接待水平。

    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冰雪产业发展,将冰雪和避暑休闲生态旅游业列入全省“十四五”时期3个万亿元级支柱产业进行重点打造。为迎接2023—2024年冰雪旅游季的到来,吉林省提前制定措施,面向省内外游客发放总额3000万元的冰雪消费券,设立总额1000万元的冰雪交通补贴。

    冰雪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吉林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比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2%。

    吉林省商务厅副厅长吕继伟介绍,2023年,吉林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以“消费提振年”为主线,密集出台促消费23条等一系列政策,发放消费券7.7亿元,高频举办促销活动2000多场次,创新打造“1·8”消费节、“9·8”消费节、消夏消费季、冰雪消费季等消费场景,持续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改善消费条件,全省消费品市场快速恢复、持续向好。


    “2024年是消费巩固扩大的关键时期,吉林省将以‘消费促进年’为主线,‘政策+活动+资金’叠加发力,线上线下融合互促,全力恢复和扩大消费。”吕继伟表示,吉林省将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安排消费券支持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扩销增销,打好“消费券+以旧换新”组合拳,实现政府有为、市场有效,让百姓受益、企业有利,并持续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高品质、新时尚、多品位、国际化的吉林好物。

    2024-01-26
  • 2023年内蒙古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30.4%

    2023年内蒙古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30.4%
    增速排名全国第3位
    1月22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2023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呼和浩特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外贸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2023年,全区进出口总值达1965.3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0.4%,高于全国外贸增速30.2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增速排名第3位。其中,出口785.7亿元,增长28.1%;进口1179.6亿元,增长32%。

    2023年,得益于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动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支持举措落地见效,自治区全年外贸稳中有进、优中有升。全区外贸进出口延续向好走势,全年各月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内制造业持续稳定恢复,大宗商品进口大幅增长,拉动全区外贸增长20.4个百分点。

    据呼和浩特海关统计,2023年,全区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522.1亿元,增长40.9%,占同期全区进出口总值的77.4%,拉动外贸增长29.3个百分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自治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经贸合作已成为促进自治区外贸发展的新增长点,年均外贸进出口增长率达到11%。2023年,全区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3266家,比上年增加623家。全区“新三样”产品(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及太阳能电池)出口23.8亿元,增长48.1倍。全区能源、金属矿砂、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936.2亿元,增长48.7%,占同期全区进口值的79.4%。此外,综合保税区、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2023年,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满洲里综合保税区累计进出口283.2亿元,增长122.1%,拉动全区外贸增长10.3个百分点;同期,跨境电商进出口45.6亿元,增长261.8%。


    2023年,为推动自治区外贸促稳提质,呼和浩特海关大力推进智慧海关建设,目前辖区5个公路口岸客运通道智能卡口全部建成,63条货运通道实现无感通关“读秒放行”。实施“中欧班列+进境快通”模式,压缩通关时间1至2天,平均每天每标箱为企业节省仓储费60元。大力支持“蒙字号”品牌建设,推动河套地区哈密瓜、乌兰察布地区新鲜马铃薯等5种特色食品首次出口或开拓新市场。

    2024-01-24
  • 四川盆地新添千亿立方米大气田

    从中国石化获悉,由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提交的四川盆地合兴场气田1330.1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通过自然资源部专家组审定,标志着我国一个新的超深层、整装致密砂岩千亿方大气田诞生。


    合兴场气田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和绵阳市。由于其属于深层、高压、特低孔致密砂岩气,效益开发面临难题,始终难以实现有效动用。依托中国石化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学科协同攻关,创新形成超深层致密砂岩气富集规律及效益开发技术体系,实现了老层系新领域的突破,使“难动用”储量变“高效动用”成为可能。

    2024-01-18
  • “广告助农”活动带动 农牧民增收1.86亿元

    2023年,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为充分发挥广告监管职能,在全区组织开展“广告助农”共富活动,积极引导广告企事业单位为我区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开展广告策划、制作、推广活动。一年来,通过制作广告创意作品,开展直播带货等活动,带动全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增加收入约1.86亿元。


    据了解,2023年,我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从需求侧发力,打通农户与物流、农超、电商、第三方营销机构,创新推广销售渠道。全年共遴选104家广告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97个农牧业特色产业和产品。通过组织主流媒体、抖音网红和探店达人参加农牧产品推介、设置爱心助农专营店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千方百计提升我区农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销售力。

    2024-01-16
  • 小红枣做成大产业(乡村行 看振兴)

    新疆若羌县着力发展生态农业——






    小红枣做成大产业(乡村行看振兴)


    冬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吾塔木乡红枣示范园里,县红枣科技服务中心技术员正在给村民培训枣树修剪、冬季管护等技能,为红枣增产增收打好基础。

    “这片枣园主要以灰枣为主,还有茶壶枣、葫芦枣等品种,亩产干枣700到800公斤,最高可达1000公斤以上。”吾塔木乡党委书记李光明介绍,全乡红枣种植面积达2.8万亩,2023年产量8500多吨,带动了1300余户枣农增收。

    若羌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库木塔格沙漠之间,过去春季多发沙尘暴。2001年,若羌县相关部门调研发现,红枣树耐旱耐贫瘠、喜光喜热,果树花期刚好能错开春季沙尘和大风天气。经过深入论证,若羌县开始大力发展红枣产业,目前全县红枣种植面积达23.38万亩,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2023年,我家收获红枣66吨,纯收入34万多元。”吾塔木乡尤勒滚艾日克村村民赵连斌有着20余年种植红枣的经验,自家种植了20亩枣园,还在周边村承包了80亩枣园。

    “近些年,随着红枣种植面积的快速增长,红枣价格持续走低。”若羌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石国海说,为增强若羌红枣的市场竞争力,从2017年起,若羌县启动实施红枣提质增效工程,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奖补资金,鼓励引导枣农采取枣树疏密间移、施用农家肥等措施,推动若羌红枣提升品质。

    “如今种红枣不能只追求产量,更要注重质量,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收益。”赵连斌说,乡里每季度都会举办红枣管护现场会,邀请农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开展枣树疏密、积造有机肥等技术指导和培训。

    走进若羌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若羌果叔农业有限公司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着清洗、挑选红枣,然后分级装箱发货。2022年以来,若羌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已形成枣酒、枣泥、枣醋、枣饮料、红枣膳食纤维等精深加工产品项目,2023年产业园实现总产值53.01亿元。


    “我们将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有效提升若羌红枣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把若羌红枣品牌做大做强。”若羌县委书记黄新平说。

    2024-01-11
  • 四川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6月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强良种和良田的配套,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四川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智能机械臂自动识别贮存箱的条形码,将经过筛选和干燥处理的野生稻和优质水稻种子,分送到零至零下4摄氏度的中期库或零下20摄氏度的长期库保存……这里是即将投用的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能贮存农、林、牧、渔等180余万份(剂)种质资源,最长贮存时间可达50年。

    四川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攻关、种业企业扶优、种业基地提升、种业市场净化等五大行动,推动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跨越。《四川省制种基地大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四川全省种子生产基地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制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

    2023年首次审定2个镉低积累水稻品种、2个间套作大豆品种、1个机收专用玉米品种等多个创新品种;香型优质超级稻“宜香优2115”连续4年位居长江上游地区推广面积前列,“川单99”等玉米新品种成为西南地区主导品种……四川种业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走进眉山市田长制办公室调度中心,工作人员点击地图上任意一个网格,大屏幕上随即显示对应网格的卫星遥感影像图,以及相关耕地数量、质量、田长等动态信息。“依托卫星遥感技术,实现了辖区耕地监测全覆盖。”眉山市田长制办公室副主任、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邓建军说。

    四川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田长制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平台,设立统一规范的电子保护桩,辅以日常动态巡查,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平整土地、修沟挖渠……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高灯村、旺盛村的农田里,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项目正在施工,“田成方、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已见雏形。2023年,四川启动实施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行动,逐步将630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资阳市安岳县千佛乡庙坡村党支部书记周维元介绍:“单种玉米或大豆,玉米亩产约800斤,大豆亩产约300斤。2023年,我们推广带状复合种植210亩,亩均产玉米约700斤、大豆约200斤。”

    “2023年四川落实49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同比增加185万亩,占全国新增面积的三成多。”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徐芝文介绍。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四川省粮食播种总面积为9606万亩,总产量达718.8亿斤,全年粮食产量创26年来新高。全省粮食亩产达374.1公斤,比2022年增长3.3%。

    2024-01-10
  • 2023年前11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53.1亿元

    财政资金支持及多种促消政策共同发力






    2023年前11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53.1亿元


    记者从自治区财政厅获悉,2022年6月末至2023年末,自治区财政聚焦民生消费业态,累计投入4900万元支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项目建设和步行街提升改造工程建设,以促进全区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活力。在财政资金支持及其它多种促消费政策共同作用下,2023年1-11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53.1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财政资金支持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步行街提升改造工程所属范围内的餐饮场所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

    据悉,在财政资金支持下,我区将8个盟市纳入自治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积极推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成功入选国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并乘势而上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97个,覆盖社区182个,生活圈内商业网点数量增至约3.5万个,试点城市形成更多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商居和谐的便民消费生活圈。


    同时,自治区筛选出具备较好消费潜力的9条步行街纳入提升改造工程建设试点,并鼓励步行街、便民生活圈与“夜经济”及新零售业态等相融合,构建更加完善的便民生活消费网络,推动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消费功能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商业街、通辽市科尔沁区向阳步行街等传统商业街升级改造后旧貌换新颜,成为助力消费回暖升级的城市新名片。

    2024-01-08
  • 文体旅融合释放冰雪经济潜能

    隆冬时节,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在各地持续升温。一批冰雪产业项目加速集聚,文体旅深度融合,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冰雪旅游持续升温

    为促进冬季旅游消费升级,内蒙古出台了系列政策,针对冬季旅游专列、包机、自驾旅游团给予奖励补贴。同时开展“冬游内蒙古盲盒发现季”活动,面向全国发放500万元冬季旅游盲盒。此外还推出了加快发展跨境旅游10条措施,全面推进对外开放。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秦艳介绍,内蒙古在做好传统冰雪旅游的基础上,围绕“冰雪+赛事”“冰雪+自驾”“冰雪+露营”“冰雪+度假”等主题进一步拓展冰雪项目。同时,积极推动冰雪产业链延伸,打造文化非遗展销、戏曲进景区等冰雪活动项目。

    在乌兰察布市的大河湾滑雪场,人们除了可以在雪地里感受滑雪运动的刺激,还能在室内享受热乎乎的特色小吃、购买地方特色商品。“我们策划了30多项冰雪主题活动,打造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乌兰察布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郝文跃介绍。

    “周末游客在6000人到7000人之间,这个雪季预计游客超过50万人次。”河北省张家口市富龙四季小镇品牌中心负责人孙琰说,雪场除了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还打造精品商街、亲子乐园等旅游项目,让游客既能滑雪也能游玩。张家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段君慧表示,该市不断丰富“冰雪+长城”“冰雪+温泉”“冰雪+演艺”“冰雪+民俗”等场景,构建多样化产品体系,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自新雪季正式开板以来,吉林省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很快迎来游客高峰。该度假区市场营销部负责人闫帅告诉记者,为迎接新雪季,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的雪道总数由上个雪季的47条增至64条,索道由10条增至11条,夜场开放雪道数量增加至4条,共运营缆车11条、魔毯7条,并启用一家新建高端酒店,大幅提升游客接待水平。

    冰雪运动蓬勃发展

    为巩固和扩大“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各地以举办体育赛事和运动休闲活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冰雪赛事经济,推动冰雪运动蓬勃发展。

    张家口利用冬奥场馆及周边资源,承办举办全国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冠军赛、河北省第四届冰雪运动会等各类赛事活动199项。举办河北省冰雪产业大会、第三届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等各类会议会展活动51项。

    石家庄市鹿泉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晋日欣表示,近年来,当地普及冰雪运动,挖掘冰雪旅游资源,建成一批优质的冰雪场地设施,打造群众积极参与的冰雪运动蓬勃发展新格局。

    近日,2023—2024吉林国际高山/单板滑雪挑战赛启动仪式暨首站比赛在长白山万达国际滑雪场拉开帷幕。该省六大滑雪场将陆续举办有关赛事,吸引滑雪爱好者参与。吉林省体育局副局长雷鸣表示,挑战赛在比赛地点、竞赛项目和竞赛方式上都进行了迭代升级,期待以全新的赛制吸引更多的大众滑雪顶尖高手和“发烧友”走进滑雪场,让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更“燃”,让冰天雪地更“热”。

    冰雪产业初具规模

    吉林省地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冰雪资源得天独厚。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冰雪产业发展,将冰雪和避暑休闲生态旅游业确定为“十四五”时期三大万亿元级支柱产业之一。

    近日举办的第七届吉林冰雪产业国际博览会上,交易额创历届新高。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孙光芝介绍,本届雪博会以“振兴冰雪经济,共享长白粉雪”为主题,旨在加快构建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吉林特色现代化冰雪产业体系。

    目前,吉林省正逐步形成长吉都市圈、大长白山地区、通梅冰雪融合发展区,西部以查干湖、嫩江湾为核心的冰产业集聚区的冰雪产业分布格局。吉林市委书记胡斌表示,将加快实施北大湖、万科松花湖两个百亿元级雪场扩建,推进有关冰雪产业示范区和滑雪场等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世界级超大体量滑雪度假区。

    内蒙古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为契机,立足冰雪文化、冰雪资源、冰雪民俗、冰雪运动、冰雪美食等冬季资源优势,推出145项冬季旅游活动,迎接八方宾客。刚落幕不久的海拉尔冰雪产品冬季展销会成果丰硕:现场交易额达到9785万元,意向签约项目21个,意向签约额达15亿元。

    呼伦贝尔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兆民介绍,呼伦贝尔将合理开发冰雪资源,构建以冰雪体育运动、冰雪文化旅游、工业品耐冷性测试、冰雪装备制造、冰雪人才教育培训、冰雪产业会展为核心的“6+X”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冰雪运动带动冰雪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中国冰雪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郭勇说,河北建立了5个装备器材园区和基地,积极支持引进高质量的冰雪企业和冰雪装备项目。同时,河北拥有几十家规模以上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企业,产品涵盖造雪机、压雪机、魔毯、索道、滑雪板、冰雪运动服饰等,在张家口、廊坊等地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聚集区。


    “张家口市抢抓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机遇,挖掘自身优势,用好冰雪资源,找准发力点,多业态融合推动冰雪经济发展。”张家口市发改委后奥运经济科科长刘爱民说。仅2023年上半年,张家口市新签约冰雪产业项目12项,总投资28.01亿元。

    2024-01-04

  • 首 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