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个省份公布前三季度成绩单GDP平均增速达6.0%

    近期,多地公布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2日,至少有浙江、四川、湖北等13个省份已公布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上述13个省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平均达到6.0%,跑赢全国增速(5.2%)。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进一步强化政策激励、信贷支持、创新驱动,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态势。

    5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

    均超3万亿元

    具体看上述13个省份的经济运行数据,其中,浙江、四川、湖北、上海和北京的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均超3万亿元大关,其中浙江以59182亿元暂居首位。同时,浙江、四川、湖北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均超过4万亿元。上述5个省份GDP同比增长平均达到6.0%,其中四川以6.5%排在首位。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前三季度GDP增速总体表现良好,大多数省份GDP保持5%以上中高速增长,表明我国经济正在加快恢复常态化运行,全国各地均处于全面恢复状态。同时,东中西部核心经济区经济恢复较好、增速较快,相较于其他地区经济恢复具有较为明显优势。

    “各地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出在稳增长政策的发力下,我国经济复苏趋势较为明显,夯实了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基础。”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已公布的13个省份GDP平均增长达到6.0%,经济复苏态势良好,且经济复苏的进程并不局限于个别省份,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均有所体现。

    “同时,传统经济大省前三季度GDP实现了较快的增长,恢复步伐快于整体,有望发挥经济复苏的引擎作用。”明明说。

    从同比增速角度看,已公布的13个省份中,有9个省份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增速(5.2%),占比约至七成,有11个省份同比增速高于5%,其中海南以9.5%增速居于首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从地方前三季度GDP看,各地经济修复进度有所加快,约七成省份GDP增长超过全国增速,经济复苏更加均衡,经济增长动力更稳固。同时,不少省份经济规模稳步上台阶,经济整体趋势向好。

    持续推动经济恢复向好

    仍需政策“加力”

    除数据趋势外,受访专家认为,各地公布的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状况也不乏亮点。宋向清表示,其中一个亮点即是,先进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前期各地加大力度推进的转型升级效果在新一轮发展中正在转化为市场新动能。

    以浙江为例,浙江前三季度数据即体现出经济动能优化升级、工业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的特点。公开资料显示,今年年初,浙江提出更大力度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在持续推进过程中,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增长较快。具体来看,前三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2.1%。浙江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都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张依群也表示,各地经济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以新能源、芯片、人工智能、通讯、工业母机、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一些传统产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被赋予更为强大的数字化智能化功能,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谈及如何持续推动我国经济恢复向好,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庞溟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有关部门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切实稳增长、提信心、防风险,持续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当前应充分把握内需走强、外需平稳、预期改善、价格回升的良好形势,下阶段工作要加快已出台政策举措落地见效,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必须注重协调有力、协同共进、强化预期,推动供需两端持续恢复,形成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的政策合力,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证券日报》记者称,下一阶段,财政政策有望加快支出进度,继续发挥基建稳投资的作用。货币政策有望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支撑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需求。

    明明认为,持续推动经济恢复向好,一方面要加大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通过降准降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房地产调控等宏观逆周期政策,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要优化经济结构,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发展高技术产业,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还需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提高就业率,提高居民收入,推动消费升级,稳定经济增长。


    周茂华表示,从国内外经济形势看,当前我国政策重心和着力点明确,充分释放红利,稳定促进企业居民信心持续回暖,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就业市场总量上升、结构持续优化。后续发力点包括,加快推动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和保障房建设;继续实施好稳外贸政策和改革措施,鼓励企业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等。(证券日报)

    2023-10-23
  • 广东个体工商户何以实现量质齐升

    今年以来,广东全省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48.66万户,为近5年最高值。截至10月12日,广东个体工商户突破1000万户,同比增长12.46%;个体工商户占经营主体比例上升至56.45%,相比上年同期增加0.91个百分点,户均创造就业岗位3.3个,同比增长7.14%,直接带动就业超过3000万人。

    个体工商户数量多、活力足,是稳增长稳就业的底气所在,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韧性所在。广东个体工商户数量和质量何以实现突破?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不断优化的政策支持,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今年以来,广东先后出台培育扶持个体工商户“31条”、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51条”等系列措施,通过便利准入、减负降本、精准纾困、金融扶持、权益保护等综合措施,为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截至目前,佛山市今年新增21.81万户个体工商户,是广东全省新增数量最多的地级市。在佛山,个体工商户可通过“一网通办”平台、粤商通、微信、自助终端等多种途径,办理各类登记业务,实现个体工商户登记“指尖办”,365天不打烊。

    其次是真金白银出实招硬招,帮助经营主体纾困解难。围绕个体工商户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需求,广东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个体工商户诉求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定期召开个体工商户座谈会,依托“粤商通”“粤光彩”、12345投诉举报热线等平台,回应个体工商户建议诉求。今年以来,广东有关部门共收到问题诉求1.5万条,已办结1.3万条、平均办理时长3.06个工作日、办理满意度95.36%。

    广东还引导平台企业公开收费标准,向经营困难商户实行佣金减免、返还、补贴等超过6000万元。

    再次是做好提质增效,挤出水分,引导优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注重数量,更看重质量。广东市场监管部门把促进个体工商户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组织开展个体工商户虚数清理“挤水分”。今年1月至9月,全省注、吊销个体工商户61.45万户。同时,今年以来,已有1.27万户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同比增长16.51%。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广东将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推进专业市场强基工程、“个转企”培优计划、试点个体工商户综合保险保障等重点工作,引导个体工商户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3-10-20
  • 江西安福巧借乡贤之力引进新产业创新致富路

    晚秋时节,走进江西安福县洋门乡石桥村黄花菜种植基地,农民们正忙着在田里种苗、施肥,基地负责人谢志星正在一旁和农技人员讨论着未来的蔬菜种植规划。


    “我们现在有600亩大棚蔬菜基地,今年主要种植美都西瓜和羊肚菌,明年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以上,其中600多亩的羊肚菌年产值可以达到2500万元。”洋门乡乡贤、江西福地樟乡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志星信心百倍地说。











    图为安福县洋门乡洋门村600亩大棚蔬菜基地。袁磊摄


    据了解,为突破资源短缺瓶颈,充分发挥人才“领头羊”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壮大、提质增效,洋门乡密切联络洋门籍在外乡贤百余名,定期召开“三请三回”聚力家乡献策会,积极吸引招纳本土在外打拼、心系家乡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我们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定期召开‘三请三回’聚力家乡献策会,帮助乡贤解决返乡创业融资、用地、销路等‘痛点’问题,做好跟踪服务。”洋门乡党委书记刘荣华介绍说。











    图为安福县洋门乡召开“三请三回”新春恳谈会。(资料图)洋门乡供图


    经过多年的努力,越来越多洋门乡乡贤回到家乡创业,为家乡父老带回致富新路径。截至目前,洋门乡依托乡贤的力量共种植藏红花300余亩,烤烟1300余亩,金兰柚1208亩、大棚蔬菜600余亩,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实现产业发展向绿色生态、持续高效转变。


    谈及返乡创业的初衷,乡贤唐新明感慨地说,“我是从洋门乡走出去的,在外面拼搏了十来年。这些年,我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也想带动家乡父老一起富起来。”











    图为安福县洋门乡贤唐新明投资的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安福工业园区。(资料图)洋门乡供图


    近年来,洋门乡通过在外乡贤朱永成牵线搭桥引进客商建设了藏红花培育基地,依托肖洪才、唐新明等新乡贤成功引进永德立新能源、东精达五金、金谷机电、和声电子等多家乡贤企业进驻安福县高新技术园区,有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中共安福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徐庆华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深与乡贤的联谊联络,努力把乡贤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以乡情感召、事业凝聚、政策吸引,引导乡贤力量为家乡引项目、传经验,推动形成乡贤回归促进共同富裕的新机制新路径。(完)

    2023-10-19
  • 内蒙古:北疆文化助推文旅市场“火”起来

    金桂飘香,北疆大地秋色宜人。

    中秋国庆“黄金周”,内蒙古假日经济成绩单亮眼:共接待国内游客人数2306.0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8.48亿元,均为历史最高;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共发送旅客132万人次,日均16.5万人次,较2019年同比日均增长18.7%。

    数据是信号,假日消费是观察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从观赏美景、体验风情到沉浸式深度游,内蒙古各地围绕“弘扬北疆文化赓续中华文脉”推出多项特色鲜明的文化和旅游活动。北疆文化正在助推内蒙古文旅市场“火”起来。

    丰富文旅产品,优化供给质量

    “第一次看实景演艺,真的很精彩!”

    9月29日,沉浸式行走街景舞剧《昭君和亲》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塞上老街文化旅游休闲街区上演。全剧通过在街景中游走的表演方式,呈现了一段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佳话。

    演出现场人山人海,精彩的表演赢得在场观众阵阵喝彩。《昭君和亲》舞剧总导演钟权麟表示:“《昭君和亲》舞剧已经在昭君博物院驻场演出了600多场,沉浸式歌舞剧《昭君和亲》是我们在舞剧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短时间内接到这么大的任务,我们创作和舞蹈人员好几个晚上都是通宵排练,但是这种形式比较新颖,演员们参与的热情度很高。”

    无独有偶,几十里外的敕勒川草原,一场由乌兰牧骑带来的环境歌舞演艺正在上演。悠扬的马头琴、动人的歌声、热情的舞蹈在蓝天白云下交织演绎,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欢腾的敕勒川草原”环境歌舞演艺在敕勒川草原实地布置独具特色的生活化场景,通过马头琴、长调、呼麦、民族歌舞等文艺表演形式,串联故事线,营造敕勒川草原欢腾热闹的节日氛围。








    “欢腾的敕勒川草原”环境歌舞演艺彩排现场。人民网记者刘艺琳摄


    内蒙古东部的童话小镇阿尔山市,按照“景在城中建,人在景中游,景城融合,主客共享”的思路,实施了一大批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游的转变。圣泉广场手足汤、五里泉裸汤、那伦酒店及鹿角湾营地户外泡池,让游客深度体验温泉康养和温泉文化;氧心森林浴道、森林雪野、森林牧场等森林类文旅项目,让游客沉浸在森林康养的同时,感受健康“森呼吸”;水韵阿尔山、阿尔山青坊·精酿啤酒节、“阿尔鹿”文创店、夜游观光小火车等夜间项目,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带来了沉浸式的文旅体验......

    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精心打造“遇见醉美金秋胡杨”“遇见醉美英雄荟萃”“遇见醉美激情沙漠”三大主题活动。为提升文旅“含金量”,阿拉善右旗“越野e族”英雄会精心设置了驼产业展区、特色文创产品区和特色商品美食广场等场所,不仅增强了游客旅游获得感,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增收的机会。

    “北疆文化”唱响假日。内蒙古各地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新的消费业态不断涌现,消费空间不断延展,游客的消费势能在优化供给质量中被不断激发。

    政策集中发力,激发市场活力

    携程大数据显示,这个假期,目的地为内蒙古的“超级假期”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315%,跨省订单占比超五成,跨省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82%。

    回到节前,内蒙古文旅厅制定“秋季旅游专列、包机和招徕区内外游客”奖补政策,提前发布秋季旅游活动150余项,指导各盟市推出文旅促消费政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区内外游客消费热情。

    以阿拉善盟为例,当地依托资源优势举办第二十四届额济纳金秋胡杨生态文化旅游节、2023年阿拉善英雄会、第十九届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带动阿拉善旅游人次和收入大幅增长,分别是2022年同期的34.58倍和46.09倍。

    10月金秋是胡杨林最美的季节。K7911/2次列车是日常往返于呼和浩特与阿拉善盟额济纳之间的唯一旅客列车。列车乘务员王卫东说:“这趟列车国庆期间客流量比较集中,今年‘双节’期间往返共计运送旅客超16000人。这趟列车全程1067公里,运行时间近15小时,所以我们得加强巡视,做到对车厢设备设施、重点旅客了如指掌。”

    为方便旅客节日出行,铁路部门在本次假期根据客流情况开行呼和浩特至额济纳、通辽、西安等中长途临时旅客列车44趟;同时加密进京高铁和动车组列车开行密度,适时开行高峰线进京高铁和动车组列车;针对城际间探亲和短途游客流集中出行的情况,在假期客流高峰日增加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临河和乌海等地间的高峰线动车组列车、城际列车和普速列车。

    此外各盟市各部门联动协作,打造更舒心更放心的消费市场。赤峰市成立节日市场秩序维护工作专班,对热点、重点景区采取“驻守式”执法检查;呼伦贝尔市加快扎赉诺尔区猛犸旅游区等景区建设,完善提升接待服务设施,加强额尔古纳湿地景区等地安全生产,为游客安全游览保驾护航;包头市各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部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假日文旅市场进行拉网式检查......

    日前,内蒙古文旅厅就“以两件大事为抓手,加快推进内蒙古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主题发布。会上,文旅厅有关领导表示,内蒙古将持续深化文旅领域“放管服”改革,通过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规范文旅市场秩序,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市场环境,切实保障游客权益。

    “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这里的景色太美了,空气好清新!”

    国庆假期,从北京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游客陈先生被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的美景震撼。入目是斑斓的色彩,行走林间,天然氧吧空气清新。“这个节日过得太有意义了,乘坐森林观光小火车穿越林海、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的同时还见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明年我一定会再来参加这里的活动。”

    在兴安盟五角枫生态旅游景区内,绿叶染红,层林尽染。与往年不同的是,景区内不仅可以赏枫,还在游客体验、功能设计、设施完善上有了新变化。枫趣童年草原亲子主题乐园内的各种游戏项目让小朋友畅玩假期;枫林餐厅内可以品茶赏枫,还能购买到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在听风剧场内,乌兰牧骑演员用悠扬的长调及马头琴演奏,让游客沉醉在音乐的世界。


    来自辽宁的游客杨先生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乌兰牧骑表演,非常震撼,让人眼前一亮,这里不仅景色迷人,特色的文化,更是给我们这些外地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金秋时节的兴安盟阿尔山市三潭峡。乐炎摄


    “双节”期间,各项赛事活动在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腹地的梦想沙漠公园开赛,美食、烟花、音乐共同奏响沙漠深处的交响乐。在“阿诺达”杯全国U2沙漠争霸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40位参赛车手在漠海乘风破浪,挑战自我。乌海参赛车手王洪文表示:“来阿拉善英雄会参加U2的沙漠挑战赛非常好,既能比赛又可旅游。”来自甘肃的游客肖敏说:“特别有意思,这几天带着家人在这里扎营,可以看比赛,体验感很不错。”

    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内蒙古国内旅游收入按可比口径是去年同期的7.23倍、2019年的1.18倍,为历史最高。“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壮美的风光、厚重的文化、优质的服务让各地游客选择来到内蒙古填充假期”购物车”。国庆节后,内蒙古党委宣传部、文旅厅联合推出涵盖元上都遗址、阿尔山口岸、响沙湾旅游区等点位在内的10条红色研学旅游精品线路,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水平。更多优质文旅产品还在路上。


    内蒙古文旅厅有关领导在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上表示,内蒙古将继续聚焦年内实现接待国内游客2亿人次目标,提前谋划秋冬季旅游,充分发挥奖励政策激励作用,做好引客、引流工作,重点打造冰雪文化体验、节庆活动体验、冰雪赛事体验、冰雪展会和演艺体验、冰雪温泉体验5类冰雪旅游产品,持续激发冬季旅游市场活力,提标提速抓项目,动真碰硬推改革,雷厉风行促落实,在全区掀起新一轮文旅发展的热潮。

    2023-10-18
  • 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对话人:

    周珊珊本报评论员

    单士兵重庆日报评论员

    周珊珊: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更好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身居内陆腹地,重庆不靠海、不沿边,但拥有沿江优势,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根据自身特点,重庆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

    单士兵:联结点这个区位优势,决定了重庆要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融合上破题,加快长江经济带上的“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以长江之水为纽带,推开重庆面向全国其他地区的开放之门;借力共建“一带一路”,拓展重庆面向全球的开放空间。重庆不断发挥自身能动性,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开辟出了适合自身、适合西部、适合内陆的开放之路,昔日的内陆腹地正向开放前沿转变。

    周珊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产业发展上,沿江省市既要各展优势,又要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货物流动,映照协同发展和开放发展的脉动。东部地区生产的玻璃基板,沿长江逆流而上,在成渝地区制成显示屏幕用于各类电子产品后,又通过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运往欧洲和东南亚地区;中欧班列运回的货物,在这里顺着长江运往东部地区;西部省份的元明粉等化工品也在这里集结,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往东南亚……长江经济带正发展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见证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

    单士兵:向东,借力长江黄金水道出海;向西,通过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东南亚;向北,“渝满俄”班列直达俄罗斯。从“一条线”开始,到“一张网”铺开,内畅外联的通道,支撑重庆构建起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勇当内陆省份改革开放探路先锋,重庆正在全力探索“大通道、大枢纽、大口岸、大物流、大平台”的开放体系,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真正实现立足重庆、辐射西部、服务全国、链接东盟、融入全球。

    周珊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庆“要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2022年,重庆自贸试验区以全市1.46‰的面积,集聚全市近1/2的实际使用外资、贡献了近2/3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既是加快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也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融合的有力抓手。重庆是如何以改革促开放的?

    单士兵:“铁路提单信用证”的故事颇有代表性。前不久,重庆一家公司通过中欧班列(重庆)从德国进口8辆车,依托铁路提单出具国际信用证获得融资,减轻了经营压力,还能享受铁路运输比海运节省20多天的便利,负责人感慨:“多亏了铁路提单,原本需支付600多万元货款,我们融资后只需掏现款96万元。”以往国际贸易中,只有海运能出具有物权凭证功能的提单。重庆自贸试验区依托铁路提单融资结算模式,让跨境铁路运输也实现了信用证结算,有效助力了跨境贸易。截至今年上半年,重庆8家银行累计开展铁路运输单证融资73笔,涉及金额约2.04亿元,为企业开展跨境贸易提供了更多便利。以政策开放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重庆在制度型开放道路上先行先试,收获累累硕果。

    周珊珊:从融入“一带一路”到自贸区探索创新,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推动开放的每一步,既坚决又坚实。不久前,《重庆市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正式印发,未来,重庆如何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单士兵:打造一个开放力度更大、开放领域更宽、开放层次更深的内陆开放高地,成为重庆新的使命担当。接下来,要继续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融合上发力加力,用好大通道、大平台等有形载体,大幅提升开放能级,用好自贸区政策优势,不断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让高端产业要素在这里聚集,逐步构建起面向全球、集聚现代要素的开放产业体系,推动内陆地区的改革和开放能级持续迭代升级。以开放谋发展,以开放聚合力,以开放创未来,重庆定会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2023-10-18
  • 内蒙古河套地区农产品香飘海外

    记者在地处黄河“几字弯”的内蒙古河套地区走访发现,当地依托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光照充足、雨热同季等优势,发展节水、高效、优质种植业,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特色化发展,带动优质农产品远销中东、东南亚等地,促进农民增收。











    内蒙古鼎业食品有限公司工人筛选葵花籽。新华社记者李云平摄


    眼下,在位于巴彦淖尔市经济开发区的内蒙古鼎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筛选从周边农户处收购来的葵花籽,经过多道工序,光鲜饱满的葵花籽被装入包装袋。等到成品入库,海关检疫合格后,这些葵花籽就会漂洋过海。该公司副总经理孙栢茂说:“每年秋季都是我们公司的出口旺季。我们现在正组织工人加班加点,把葵花籽打包、装车,统一运到天津港发货,最终发送给土耳其、埃及等国家的客户。”


    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内蒙古鼎业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原料基地建设、技术改造升级、国际营销、品牌建设,主动参加国内外商务展会,多方对接跨境电商平台,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力度。孙栢茂说:“河套地区是全国著名的葵花籽集散地,产品深受国内外商家青睐。最近几年,我们公司每年出口葵花籽3万多吨,价值5亿多元人民币,带动一批批优质葵花籽源源不断走向中东、欧洲等地。”










    恒源食品公司巴彦淖尔分公司工人分选南瓜籽。新华社记者李云平摄


    在位于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的黑龙江省恒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分公司生产车间,3条进口色选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生产,经过打磨、去石、水洗、烘干、色选等多道工序后,一颗颗饱满圆润、色泽鲜亮的南瓜籽分装入库。该公司总经理赵龙新说:“我们陆续接到来自美国的17吨、印度的25吨南瓜籽订单,现在正在赶工生产,确保按时运输出口。”

    据介绍,恒源食品公司于2012年在杭锦后旗成立分公司,是南瓜籽出口行业龙头企业,年出口南瓜籽近3万吨,产品远销北美、欧洲等地区。赵龙新说:“杭锦后旗生产的南瓜籽是绿色农产品,品质居全国前列,我们80%的原料都是从当地广大农户处采购回来的。”


    记者走访发现,杭锦后旗南瓜籽产业已形成种、收、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汇聚13家从事南瓜籽仁、南瓜籽油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企业。今年,受出口行情较好等利好因素影响,全旗南瓜种植面积增加到10多万亩。蛮会镇红旗村村民孙方华说:“我种了10亩南瓜,南瓜籽收购价约为9.3元/斤,亩均产300多斤,预计亩均纯收入能达2000元以上。”










    内蒙古鼎业食品有限公司工人筛选葵花籽。新华社记者李云平摄


    拥有河套灌区的巴彦淖尔市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黄金种植带”,水土光热组合优势明显,籽仁、番茄制品、脱水蔬菜等农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产品出口额连续14年位列内蒙古第一。今年1至9月,全市农产品出口28.45万吨,货值37.7亿元。其中,出口19.1万吨葵花籽,货值24.2亿元;出口3万吨南瓜籽,货值7亿元。

    据巴彦淖尔市商务局局长乌德木介绍,巴彦淖尔市依托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集群,把外贸转型升级作为推动农产品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不断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和品牌培育工作。在商务部认定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中,巴彦淖尔市籽仁、番茄和脱水蔬菜3个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同时入围。


    据了解,河套地区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建设海外仓,推广跨境电商出口业务,改革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模式,提高通关效率,助力农产品出口。

    2023-10-17
  • 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达940家

    记者从10月15日举行的第35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49家和20家,累计分别达到940家和551家,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波士顿科学医疗技术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签约落地。

    上海市市长龚正在发布会上说,前三季度,上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消费市场全面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文旅市场已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货物进出口总额也保持平稳增长。

    上海前三季度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470.8亿元,同比增长13.4%。同时,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持续好转,经营主体活力持续迸发,日均新设企业1888户,同比增长42%;部分先导性指标企稳回升,生产订单指数、新订单指数已经分别连续7个月和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记者获悉,前三季度,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4%以上,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都实现较好增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3-10-16
  • 1-9月全区保障“五大任务”支出1767亿元

    1-9月全区保障“五大任务”支出1767亿元






    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


    内蒙古日报10月15日讯自治区财政厅消息:今年以来,内蒙古各级财政统筹资金向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聚焦聚力,按照财政支持“五大任务”资金投入口径统计,1-9月全区保障“五大任务”支出17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8%。

    今年1-9月,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51.1亿元,同比增加288.3亿元,增长6.6%,比1-8月提高1.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区各级财政部门持续加大重点支出保障力度,21项主要支出科目有19项保持同比增长,带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较快增长。其中,科学技术、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粮油物资储备、资源勘探信息、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住房保障支出增幅均超过10%,具体增幅分别是:107.1%、46.2%、17.2%、10.6%、13.5%、31.9%、19.8%、10.6%。


    今年1-9月,内蒙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11.1亿元,完成年初预计数(2850亿元)的84.6%,同比增加176.6亿元,增长7.9%。其中,税收收入占比74.4%。

    2023-10-16
  • 夜游市场规模将达一点五七万亿元夜间文旅释放消费潜力

    近年来,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农文旅”产业,打造野外露营、特色民宿、非遗体验等新业态,推出了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夜间经济,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图为游客在湘东区湘东镇江口村露营基地休闲游玩。李桂东摄(人民图片)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优化夜经济发展环境,创新夜经济产品供给,探索以“商业+娱乐+文化+旅游”的模式丰富夜间经济消费业态。图为游客在海港区秦皇小巷内游玩。曹建雄摄(人民图片)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的木兰草原推出夜游项目,游客在此可以欣赏大型实景演出《花木兰·云中战歌》、打卡万人篝火晚会、观看大型音乐烟花秀、参加泰式泼水狂欢、乘网红小火车夜游草原。图为游客在泼水节上狂欢。徐仁杰摄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联动休闲、观光、美食和购物资源,在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上形成一批夜间经济精品项目,丰富市民游客的夜生活。图为游船从秦淮河上驶过。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近日,2023中国夜间经济论坛在海南三亚举办。论坛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三亚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旨在更好地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发挥夜间旅游创新案例和标杆项目引领作用。期间发布了《2023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3夜间经济新锐十城、2023夜间经济创新十企和2023夜间经济创新案例。

    1.夜间消费全面恢复

    60%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夜间消费不仅是经济现象,也是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报告》指出,夜间消费需求已全面恢复。夜间经济市场基础稳固,大众夜间出游意愿达到95%。今年前8个月,游客月均夜间出游频次为3.27次。在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课题组重点监测的363座城市中,今年前8个月,夜间游客量排名前十的城市,游客量占全国夜间游客总量的21.4%。

    据统计,游客夜间消费金额和夜间消费占比均已超2019年。超七成游客夜间消费支出较2019年有所增加。

    夜游产品需求有增量。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夜游产品销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692%,登高观夜景、夜间光影秀、游船游轮、街景夜游、演艺演出、美食酒吧、博物馆夜游等夜游新玩法受到广大游客喜爱。驴妈妈旅游网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预订夜游产品人次超过2019年同期两成。

    景区依然是夜游的主要场景,《报告》指出,2023年5A级景区夜间开放率为56.74%,是2020年的2倍多。文化场馆夜游的常态化需求已经凸显。2023年“5·18”博物馆日,有1/3的一级博物馆延长夜间开放时间。《报告》预测,今年全国夜游市场规模将达1.57万亿元。

    2.消费场景持续丰富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夜间休闲和消费活动古已有之,而正式导入夜间旅游、夜间经济的概念,并形成市场和政府共同推动的实践不过近5年时间。

    5年来,夜间旅游从理论探索到政策实施,再到夜间休闲的市场实践,实现了从概念导入到社会实践的创新过程。夜间文化休闲和旅游消费的需求开始被唤醒、被满足、被创造。18时至22时被称为夜间经济的“黄金四小时”。以住宿地点为圆心,周边6公里的街区、商圈和文博场馆被称为“白银六公里”。夜间消费场景持续丰富,除了KTV、餐饮、购物,还涌现出沉浸式演艺、剧本秀、光影秀、音乐节、汉服游园等新的体验项目。

    5年来,从城市、街区、商圈,到农村、景区、度假区,已形成了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夜间经济集聚空间。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达243个。

    《报告》指出,5年来,夜游以夜间新场景、新产品、新业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提振地方消费的主要阵地。

    3.空间广阔未来可期

    富有文化内涵的夜游产品叫好又叫座。《报告》指出,美食夜市、文化餐厅、音乐节会、夜间游船画舫、夜间艺术节增多是2023年夜游产品体验的显著特征。街区商圈、城市夜景、文博艺术场所、景区度假区等是游客认为2023年夜间休闲创新较多的领域。


    夜间经济未来可期。戴斌认为,未来的夜间旅游要满足广大游客和城乡居民的新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夜间经济不只是吃吃喝喝和娱乐演出,还有购物、观景、赏剧、夜读和社交等需求,既需要高品质的物质满足,也需要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建议各地应着力培育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夜游产业体系,打造一批辐射带动性强的地标性项目和现象级产品。

    2023-10-16
  • 低碳产业园承载乌海高质量发展

    二十多个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






    低碳产业园承载乌海高质量发展


    秋日里,位于乌海市最南端的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活力迸发,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生产线建成投用,一个个配套服务项目不断健全,众多关乎产业转型绿色发展的优质项目汇聚于此,低碳产业园正在成为乌海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地。

    前不久,位于低碳产业园的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PTMEG、PBAT新型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不仅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PTMEG产业空白,也为乌海市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05亿元,设计年产31.2万吨BDO(1,4-丁二醇)和18.4万吨PTMEG(聚四氢呋喃)。项目依托乌海市已经形成煤化工和乙炔化工两个具有明显区域性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利用该市丰富的石灰石、煤炭资源,用炔醛法生产BDO,从煤炭到终端产品PTMEG,构建起全产业链条,产品附加值更高。项目预计年均营业收入将达到110亿元,年均利税约10亿元,可带动2000多人就业。

    “我们投资超100亿元的项目,两年就建设完成,足以说明来乌海投资兴业很有保障。”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海明说。

    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是乌海市当下推动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而低碳产业园便是乌海市聚力新能源、新材料两大基地的主战场。

    近年来,低碳产业园立足产业优势、配套优势,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严把投资强度、科创能力、亩均产出、单位能耗等准入标准,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努力提升园区发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为持续提升园区服务保障能力,乌海市组建了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发展建设领导小组,按周调度、现场办公,高位推动园区开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同时,全面梳理入园企业前期手续办理、开工时间、建设进度、要素保障等方面情况,形成计划表、需求表,相关部门根据企业建设速度和实际需求第一时间跟进保障。园区管委会坚持一线工作法,全员下沉园区抓建设、抓服务,每天上报工作进展,切实推动各项工作提速增效。

    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永飞介绍,目前,低碳产业园在建、拟建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项目超过20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300亿元。预计到年底可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

    为让项目能够放心落地、安心投产,低碳产业园按照“适度超前、加快配套”原则,持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提升优化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近20亿元。

    在低碳产业园西边的生活服务区,一排排气派的住宅楼已基本建成,这里是低碳产业园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项目共有住宅楼16栋,共计1591户租赁住房,目前,部分住房已交付使用。”乌海市高新工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保障性租赁住房现场负责人赵文敏说。与之不远的特勤消防站、警务中心、社区医院、智慧园区等项目已初见雏形,工人文化活动中心、科创大厦、商场等项目也陆续开工建设,这个生活设施齐全的产业新城呼之欲出。

    用水、用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事关企业生产。对此,低碳产业园工业供水工程配套建设管网34公里,供水能力10万吨/天,生活供水工程配套建设管网43公里,供水能力1.4万吨/天,均可满足现阶段园区企业用水需求,同时,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已投入运行。用电方面,东风220kV变电站、一棵树110kV变电站已建成投用,东风220kV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已完工,红泥220kV变电站批复核准,正在加快建设。路网方面,园区西环路、北环路、荣乌高速连接线等道路工程快速实施,4条主道路上安装太阳能路灯300多套,保障了园区夜间生产、运输等工作安全。

    今年召开的乌海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打造自治区西部绿色能源消纳基地、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这为乌海市产业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目前,低碳产业园在建拟建项目用电负荷达400万千瓦,绿电需求量巨大,在建BDO项目3个,一期产能90万吨,二期总产能将达202万吨,是着力打造自治区西部绿色能源消纳基地、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的主战场。我们将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基础设施配套、要素保障等重点工作,确保项目快落地、快投产、快达效,助推地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赵永飞说。

    2023-10-15
  • 存量首套房贷利率首批批量调整惠及广西179万户

    10月12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了解到,广西存量首套房贷利率首批批量调整以来,截至10月10日,广西金融机构为179万户居民首套房贷节约利息支出超800亿元。

    2023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商业银行自9月25日起降低符合条件的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积极推动政策落地,第一时间向人民银行各市分行与辖内金融机构传达政策文件精神并提出有关工作要求,密切指导辖内法人金融机构发布公告、制定执行细则,推动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工作平稳有序落地。截至10月10日,广西金融机构完成存量首套房贷利率首批批量调整约179万笔,贷款期限内合计让利金额865亿元,每年为居民节约房贷利息共46亿元。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将继续指导金融机构依法有序调整存量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积极合理认定“二套转首套”等存量房贷,持续扩大政策惠及面。引导金融机构认真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尤其是统一首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和下调二套房贷款利率下限等相关事项,配合地方政府因城施策用好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等政策工具箱,落实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动态调整长效机制,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2023-10-13
  • 不到两年石家庄奖了企业7.8亿元

    前不久,石家庄开了个“发钱”的会。会上为509家企业兑现产业发展奖补资金1.24亿元。这已经是自去年3月以来第5次给优秀企业兑现奖励。

    据河北新闻联播报道,石家庄市围绕关键领域创新需求,不断激活企业创新动力。去年年初,为加快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该市专门设立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五大产业相关企业实行全生命周期的鼓励扶持。

    这些奖励既有生物医药研发奖、国家级创新平台奖,也有企业上台阶奖、开拓国内外市场奖等,加起来足足有几十项。总之,只要是项目有创新、产业有发展,统统给奖励,而且如果企业年年有创新,就会一直奖。

    “我们是第二次获得奖补资金了,去年是349万元,这次又拿到542万元。当初看重家乡营商环境把总部搬回石家庄,现在一项项真金白银的奖励,更坚定了我们在家乡投资发展的信心。”同福集团发展部总经理姚磊说。

    看到这儿,您可别以为只奖励大型企业、老牌劲旅,像美泰电子、轩竹生物这些有潜力的新秀也在其中,所以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更看重的还是发展后劲儿。

    “不到两年时间里,已分5次为2600多个企业发放奖补资金7.8亿元,这既是为了兑现市委、市政府的承诺,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更证明了我们加快推动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决心。”石家庄市发改委二级调研员吴书科说。

    石家庄这几年不断对标先进,创新举措,努力擦亮营商环境“石家庄品牌”,让大家在石家庄投资创业更有精气神。

    2023-10-13

  • 首 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