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进出口总值达474.2亿元

    内蒙古外贸取得新突破






    一季度进出口总值达474.2亿元


    4月22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一季度全区外贸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内蒙古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外贸进出口规模取得新突破、结构实现新优化,展现出较强韧性。

    一季度,内蒙古外贸进出口总值达474.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3.7%。其中,出口177亿元,增长3.2%;进口297.2亿元,增长4%。呼和浩特海关副关长王华介绍了当前支撑内蒙古外贸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外市场需求增长。农产品、钢材、电工器材等主要出口商品贸易值明显增长以及‘新三样’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带动全区出口贸易稳定增长。二是自治区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对能源产品、矿产品等生产原材料需求增加,进口数量稳步扩大,对自治区外贸整体增长起到了强力支撑作用。”

    一季度,民营企业为自治区外贸进出口主力军,进出口354.2亿元,占同期自治区外贸进出口总值(下同)的74.7%。目前,全区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达2099家,较去年同期新增216家。自治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一季度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71.7亿元,增长3%,占78.4%。在进出口产品方面,一季度全区农产品出口30.1亿元、增长28.3%,钢材出口20.7亿元、增长12.9%;大宗商品进口240.7亿元,增长11.2%。


    为助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开放,呼和浩特海关全力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通过推动关区公路口岸AGV无人驾驶跨境运输项目建设、推广木材AI初筛识别远程支持项目落地、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口矿产品检验布控规则、大力推进进境粮食“不见面”审批和“一网通办”审批等举措,保障进出口货物通关更加高效便捷。同时,推行“无纸化申报”等一站式服务机制,指导企业充分应用“单一窗口”服务平台,促进贸易便利化。深挖籽仁类等优势特色产品出口潜力,指导企业拓展境外市场,抢抓国外订单,维护产业链安全稳定。

    2024-04-23
  • 628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火力全开

    李斌左手拿着一个正方形状的金属薄片,右手比画着对记者说:“你别看这个边长只有12mm、内圆空心直径9mm、厚度才3.8mm的空心小家伙,在仅有的305mm3体积内,却装着14颗滚珠、3个芯片、3块磁铁、线圈、电路等多个物件,它就是用于智能手机摄像头的新型防抖马达。”

    李斌是包头磁馨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说起刚刚才投产十几天的一期项目,他信心百倍:“订单已经排到2025年,二期项目也正在装修,预计今年三季度就可以投产了。”

    这家坐落在包头稀土高新区的国内唯一一家滚珠OIS防抖马达生产企业,经过几个月的奋战终于建成投产,而在固阳县金山工业园区内,大全工业硅项目也于近日开工建设,预计年底点火试生产。

    内蒙古大全新材料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赵鹏告诉记者:“大全一、二期分别建设年产15万吨工业硅项目,三期建设年产20万吨有机硅。目前,项目整体推进速度很快,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产值约60亿元,利税20亿元,就业人数可达1600人。”

    2024年,固阳县计划实施50个重大项目,并建立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制度,明确各项目总体目标、分阶段任务、存在问题、解决办法、完成时限、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确保所有项目如期开复工。

    “实现高质量发展,基础在产业、关键靠项目、突破在招商。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抓好一二三产发展,延链补链强链,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固阳县委副书记、县长侯永峰说。

    这边施工现场“风头正盛”,那边项目同样“火力全开”。在内蒙古沣晟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间位芳纶纤维项目建设现场,挖机和工程车轰鸣,各个厂房的主体结构和4座精馏塔都已经建成。在项目的主体生产车间纺丝车间内,6台纺丝设备已经安装完毕,即将进入试生产。

    据了解,间位芳纶纤维是世界三大特种纤维之一,目前国内外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可以实现产业化生产。在产品展示间,企业副总经理李铁军用打火机灼烧着棉花团似的芳纶纤维,后者在高温灼烧下没有任何改变。

    “我们计划用无盐工艺进行生产,这样出来的产品纯净度高,而且我们生产的间位芳纶纤维质地柔软、阻燃绝缘,其强度是同等粗细钢丝强度的5倍!”谈起产品,李铁军滔滔不绝。

    “沣晟泰间位芳纶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间位芳纶纤维‘卡脖子’新材料的突破,同时和光威碳纤维与中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项目并肩,在九原区形成世界3大特种纤维于一体的产业布局。”九原区发改委副主任杜国良说。

    开年即开跑,起步即冲刺。4月20日,记者在包头铝业工业园区看到,中国铝业内蒙古华云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42万吨轻合金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这个总投资32亿元的重大项目预计年内投产。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采用绿电等清洁能源进行生产,吨铝能耗降低20%,吨铝碳排放减少16%,为全国先进标杆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10亿元,利税1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

    4月21日,记者在昆区内蒙古睿盈智算科技有限公司看到,这个项目的土建工程已接近收尾,正在进行水电安装施工,一期机房已具备投运条件,预计6月份进行试运行。

    该项目是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首个在包头落地的算力项目,也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的关键环节。项目建成后,算力输出可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城市大脑、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科研、数字孪生等领域,推动形成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资源。

    “这个总投资120亿元的项目采用国际领先高性能服务器及配套设备,建设智算服务器的大规模组网,是同规模国内芯片性能的10倍,整体规划5万P的世界领先算力平台。”内蒙古睿盈智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凯介绍说。

    在包头,无论走到哪个旗县区,开工建设的场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整个区域呈现在一派火热的项目激战中。

    统计显示,今年,包头市计划实施政府投资5000万元、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28个,总投资5934.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19个,总投资2472.2亿元;新建项目409个,总投资3462亿元。截至4月10日,全市628个重大项目开复工592个,开复工率94.3%

    包头市发改委副主任王辉东说:“今年以来,我市始终聚焦‘新增、抓实、干成’,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来抓,旗帜鲜明大抓项目、全员全域精准招商,以招大引强、补链延链为重点,推进旗帜型产业发展,把更多项目抓成企业、抓成产业、抓成新增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2024-04-22
  • 聚焦“三个集中”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指出,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聚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三个集中”既是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行动方向与推进重点,也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重要保障。

    深刻理解加快“三个集中”的重要意义

    一是凸显功能使命性要求。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具有弥补市场失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助力共同富裕等功能作用。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贯穿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的基本定位,从小散乱弱到发展壮大,从优化调整到集中聚集,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挑战新任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构建与国有经济地位作用相匹配、与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相适应、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相契合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的科学路径与有效举措成为重大的时代命题。加快“三个集中”推动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是国有经济功能使命充分彰显的必然要求,也是功能作用更好发挥的重点所在。

    牢牢把握“三个集中”,要求紧密结合国有企业发展实际,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使命,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在思想认识层面达到高度统一,在体制机制层面着力健全完善,在制度操作层面加强统筹引导,奋楫笃行履践致远,保持战略定力耐力,更加激发激活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的强大动力,确保国有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是体现改革纵深性要求。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坚持以集中集聚为深化改革主题主线,是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的基本选项与关键工具,也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重要路径与关键所在。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提出,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向中央企业主业集中。2015年《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提出,促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2023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再次做出明确强调。

    一方面,从历史视角和实践维度看,集中集聚贯穿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全过程,既是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调整并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经验,也是持续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从未来视角和时代维度看,集中集聚的内涵内容与实现路径也在不断做出调整完善,既是适应时代变革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做出的科学选择,也是体现更加突出从整体和全局、从行业和领域发力用力发挥国有资本功能作用的必然要求。

    三是具有现实迫切性需要。科技革命、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持续演进深化,极大影响和改变生产组织方式与生产实现形式,调整重塑产业结构与市场布局,引发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跃迁与生产关系深度改变,也为我国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带来直接考验。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和技术支撑,而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形成的主力军排头兵。只有以坚持“三个集中”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保持巩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确定性,才能有效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不确定性。

    同时,在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突出挑战和难点问题,特别是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目录范围和划分标准还不够具体明确,动态调整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横向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之间,纵向央地之间以及企业集团内部之间,上下贯通、落实有力、形成合力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的系统性、一盘棋也需着力加以增强;国有资本行业布局与分布领域依然过宽,业务交叉重叠和盲目投资重复投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产业集中度不高、低水平同质竞争、核心功能不突出、功能定位不清晰和核心竞争力不强等制约着高质量发展步伐。因此,坚持“三个集中”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尤其需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实践紧迫感,为更高水平实现国有资本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有机统一,为更好发挥国有资本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准确把握加快“三个集中”的重点任务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统筹协同系统推进。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任务的关键一年和攻坚之年,重点围绕落实“三个集中”的整体情况、进展成效、典型案例和突出问题等方面,深入开展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工作,为“十四五”规划修订完善、圆满收官以及“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开局起步提供坚实基础。

    立足国有资本功能定位使命责任,全面系统整体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着眼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常态化、长效化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建设。在持续完善全国国资三级规划体系基础上,加快形成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的目录范围和划分标准。制定形成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的工作指南或操作指引,逐步建立完善坚持“三个集中”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的考核、评价、监测、反馈、督导、调整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

    二是锚定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生态。强化国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梳理加快“三个集中”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瓶颈症结,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明确攻关任务和攻关重点,集聚资源优势能力条件,集中全力推动攻坚克难。通过示范工程、典型项目和应用场景引领带动,鼓励支持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加大应用力度。

    牢牢聚焦科研工作开展、科技创新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持续加大政策支持保障和落实落地力度,切实激发激活创新创造活力动力。紧紧围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关键软件、基础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强能力基础评估、可行性研究和实施路径论证,形成符合科学规律、契合发展需要和方法路线可行的具体方案。构建系统化组织、体系化布局、集群化发展的推进格局,稳步提升国有资本在新经济领域的比重份额、控制力和影响力。

    三是推进重组整合,提升配置运营效率。突出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围绕科技、效率、人才、品牌等关键要素,瞄准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四项功能,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层面,开展参与范围更宽、精细化程度更高、专业化程度更深的,积极利用各类资本市场平台、充分使用多样资本运作工具、灵活采取多种资本运营方式的,集团内部、央企之间、央企与外部资源之间的深度重组整合。

    鼓励支持国有资本依托核心资源、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开展有可行性、有针对性、有前瞻性的服务功能定位、延伸产业链条和弥补短板弱项的价值型并购。坚持刀刃向内苦练内功,重视加强并购重组后战略、市场、组织、制度、文化等深度整合融合,持续加大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出清力度,按照“三个集中”要求压缩管理层级、消除亏损板块、提升效率活力,推动资源能力更好更快集中集聚。

    四是加大预算支持,发挥两类公司作用。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科学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聚焦加快实现“三个集中”的目标任务,增强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的财力保障。通过资本金注入、资金注入等方式,支持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核心企业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特别是加大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确保基础设施安全和服务国计民生等方面的国有资本预算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先行先试优势、专业能力优势和全面综合优势,探索形成加快“三个集中”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的有效模式、可行路径和管理机制,引领带动各类资本和各类平台助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不断走深走实,深化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结合融合,全面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作用。

    五是加强分类管理,提供保障支撑。聚焦加快“三个集中”,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贯彻“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的整体思路,突出分类分层管理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激励约束作用。公益类企业重点考核产品服务质量、成本控制、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商业二类企业重点考核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完成重大专项任务情况,通过建立公益性业务目录为公益性业务分类核算、分类考核创造条件提供可能。


    加强对“三个集中”贯彻落实的领导与组织,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部署推进重点工作、加强监督考核管理、推动风险防范预警,充分发挥凝心聚力铸魂、服务中心工作和提供支持保障作用,把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贯穿在实现“三个集中”的生动实践之中。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树立人才推动发展的鲜明导向,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充分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一支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为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提供扎实人才支撑。






    作者:杜国功(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24-04-11
  • 清明假期3天电影票房8.34亿

    据灯塔专业版,截至4月6日21时,2024年清明档(4月4日—4月6日)总票房8.34亿,刷新中国影史清明档票房最高纪录。档期票房前五为《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哥斯拉大战金刚2》《功夫熊猫4》《草木人间》《黄雀在后!》。其中,《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档期内票房达3.88亿(总票房达4.88亿),成为2024清明档票房冠军,该片也打破中国影史清明档票房冠军等多个影史纪录。

    与春节档、国庆档不同的是,观众对清明档还有陌生感。相比讨论清明档有哪些电影,不少人第一反应是“为什么清明也是个档期”。其实,2008年清明小长假首次运行时,“清明档”的称谓已有媒体使用;2010年的国产电影《我们天上见》则打出“中国首部清明节档期电影”宣传语。不过,以祭扫、踏青为习俗的清明假期往往伴随着出行热。今年的票房纪录,或许能为“清明档”概念进一步普及有所贡献。

    2024-04-07
  • 2023年我国原煤产量超47亿吨7个省份原煤产量超亿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日前发布《2023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郭中华介绍,2023年原煤产量超亿吨的省份共有7个,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四省份原煤产量占全国的81.3%,比2020年提高3个百分点。“2023年新疆原煤产量约4.57亿吨,较2020年增长近2亿吨,‘疆煤外运’突破1亿吨,已经成为全国煤炭供应的新增长极。”

    《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原煤产量47.1亿吨,同比增长3.4%,创历史新高,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截至2023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至4300处左右。其中,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的85%以上,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81处。“十四五”以来,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由400多个增加到1600个左右。

    煤炭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率不断提升。初步统计,2023年大型煤炭企业原煤入洗率69%;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煤矸石综合利用处置率、土地复垦率分别为74.6%、73.6%、57.9%;原煤生产综合能耗9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7.2%。煤炭加快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现代煤化工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迈进。

    煤炭价格方面,郭中华介绍,2023年煤炭中长期合同价格保持稳定。秦皇岛5500大卡下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全年均价为714元/吨,同比下降8元/吨,年内峰谷差在15元/吨左右,发挥了煤炭市场的“稳定器”作用。动力煤市场现货价格回落。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市场全年均价971元/吨,同比下降324元/吨。

    针对煤炭市场走势,《报告》综合判断,今年全国煤炭供给体系质量提升、应急保供能力增强,煤炭市场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态势。但国际能源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煤炭供需格局深刻变化,考虑极端天气、突发性事件、新能源出力等不确定因素,还可能存在区域性、时段性、品种性的煤炭供需错配现象。

    2024-04-01
  • 1.27万亿元!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创新高

    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举办的2024中国医学装备大会29日在重庆举行。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侯岩介绍,2023年中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达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专利申请量13.8万多件,占全球67%。“高端医学装备呈现全面突破的势头,国产医学装备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占比大幅度提高,有力支撑了卫生健康事业。”

    中高端医学装备企业加快发展。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达36675家,其中,可生产Ⅰ类医疗器械的企业25817家,可生产Ⅱ类医疗器械的企业17187家,可生产Ⅲ类医疗器械的企业2670家,分别增长9.68%、8.50%、15.48%。2023年全年,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首次注册数量达到2079件,同比增长12.74%,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数量达到13867件,同比增加4%。

    创新医疗器械成果加速涌现。2023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III类创新医疗器械61件,同比增长10.9%,再创历史新高。碳离子治疗系统、质子治疗系统、ECMO、人工心脏等一批尖端医疗设备成功上市,不断填补我国相关领域空白,实现多个“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有250个III类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体现了我国在医学装备领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医学装备“走出去”步伐加快。从海关出口情况来看,2023年在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中,医疗设备类出口同比增长5.4%,相比2019年增长54.8%。

    2024-03-29
  •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总数增至384家

    3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新一批及通过复核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中国数字文化集团等219家企业被命名为新一批示范基地,保利文化集团等165家现有示范基地通过复核,示范基地总数达384家。

    此次新命名和通过复核的示范基地文化特色鲜明,质量效益显著,创新发展水平和示范带动作用突出。据了解,截至2023年末,384家示范基地资产总规模达5.5万亿元,从业人员约50.7万人,2023年营业总收入超1.3万亿元。这些示范基地持续推进内容创新、业态创新、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文化产品内容创作生产、数字文化创意、共性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研发、文化空间载体投资运营、文化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等领域精耕细作,不断推陈出新,并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地区文化形象、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少示范基地扎根乡村和民族地区,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取得积极成效。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业态迭代更新,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新的行业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骨干企业。此次示范基地名单“有进有出”,充分体现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变化。

    2024-03-28
  • 国家统计局: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详情如下:

    1—2月份,随着宏观组合政策落地显效,市场需求持续恢复,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工业企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2%,利润由上年全年下降2.3%转为正增长。分月看,规上工业企业当月利润自上年8月份以来同比持续增长,今年1—2月份延续恢复向好态势,工业企业效益起步平稳。

    工业企业营收明显改善。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恢复,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工业企业营收增长明显加快。1—2月份,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高于上年全年营收增速3.4个百分点,企业营收回升态势明显,为利润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超七成行业利润增长,制造业、电气水业增长较快。1—2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9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增长面为70.7%,比上年全年扩大4.8个百分点。分门类看,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分别增长17.4%、63.1%,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采矿业利润下降21.1%。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明显回升,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持续加快。1—2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8.9%,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24.8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6.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5.9%,是贡献最大的行业板块。分行业看,电子行业利润增长2.11倍,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汽车、金属制品行业分别增长90.1%、50.1%、27.8%。随着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实现快速增长。1—2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由上年全年下降8.3%转为增长27.9%,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7.7个百分点。其中,智能消费设备行业利润增长1.13倍,锂离子电池行业利润增长66.3%,通信终端设备行业由上年同期亏损转为盈利139.7亿元。

    消费品制造业利润持续恢复,多数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受益于国内外需求改善,叠加春节假期有力带动,消费需求平稳恢复,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1—2月份,消费品制造业利润由上年全年下降1.1%转为同比增长12.9%,在13个消费品制造大类行业中,有11个行业利润增长,其中,造纸、家具、纺织、文教工美行业利润分别增长3.37倍、1.98倍、51.1%、50.4%;食品、酒饮料茶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5.8%、14.2%。

    主要经济类型、不同规模企业利润均实现增长。随着工业经济持续平稳恢复,各类经营主体、不同规模企业活力不断增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0.5%,私营企业利润增长12.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增长31.2%;大、中、小型企业利润分别增长8.0%、6.0%、18.9%。


    总体看,1—2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较快增长,起步平稳。下阶段,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不断巩固增强回升向好态势,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4-03-27
  • 中汽协:2月15万-20万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比最大

    3月26日,中汽协发布2月乘用车分价格段销量趋势。

    从2021-2024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各价格段销量占比情况看,新能源乘用车主力价格段有所变化,2021年以8万元以下价格段销量为主,2022年后转为以15万元-20万元为主,并持续到2024年1-2月。


    2024年2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比最大的价格段是15万元-20万元,占比达24.6%;其次是35万元-40万元,占比达16.9%;30万元-35万元占比也相对较高,达12.3%。

    2024-03-26
  • 聚焦服务自治区重点产业集群 内蒙古52个本科专业有调整

    3月24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教育部已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内蒙古52个本科专业有调整,11所高校新增本科专业22个(其中理工农医类专业16个),撤销本科专业30个。

    这次本科专业调整,在稳定基础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主要聚焦服务自治区重点产业集群,科学规划调整现有专业及分布,重点扶持战略性相关产业专业、优势和特色专业,打造优势特色专业集群。新增专业中,内蒙古科技大学围绕服务自治区稀土材料产业新增设的稀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被列入最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内蒙古师范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内蒙古农业大学生物育种科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化学,赤峰学院生物制药,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新媒体技术等6个与自治区重点产业集群关联度较高的专业在内蒙古首次布点。与此同时,撤销了30个近年来就业率较低、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不高、办学基础薄弱的本科专业。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将认真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建立学科专业“预警清单”制度,发布自治区专业布局和人才需求报告,指导高校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一校一案”制定学科专业改革实施方案,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合理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和社会满意度。

    2024-03-26
  • 今年我区计划实施1240个重点工业项目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北疆大地春潮涌动,到处是“抢工期、赶进度”的火热场景,以奋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据悉,今年我区计划实施1240个重点工业项目(含在建、续建扩建、新建项目),比去年增加76个,总投资规模2.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近7000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6000亿元,同比增加1300亿元。其中,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50个,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136个,项目数量和项目规模均属历年来新高。

    2024-03-25
  • 金融助推消费升温“提额”“降息”成关键词

    在扩内需、促消费背景下,消费贷款逐渐成为各银行发力的重点之一。记者近日采访多家银行发现,消费贷款利率逐渐下行,3%已成为“标配”,而通过发放优惠券等手段,部分银行消费贷最低利率可达3%以下。在利率下行的同时,部分银行还上调了消费贷款额度,最高可达百万元。

    加快展业的同时,银行也通过提高授信门槛、规范资金流向等方式强化风控,以防范“不该贷”“过度贷”等问题,降低“共债”风险发生概率。

    “最近在考虑装修,所以向多个银行咨询了消费贷的情况,有些银行说最高可以提额到100万元,利率大概只有3%,确实挺让人心动的。”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徐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在四五年前就曾使用过消费贷,当时银行消费贷申请额度普遍在10万元至30万元之间,利率大概4%-5%。

    记者走访银行线下网点发现,不少银行近期再度推出消费贷利率促销优惠活动,“降息、提额”成为此轮消费贷争夺“重头戏”。中信银行“信秒贷”近期推出春日钜惠活动,如果获得限时秒杀的6折利息券,年化利率(单利)最低可降至2.98%。提高授信额度也是银行“揽客”的重要举措。平安银行近期推出的“白领新一贷”,普通客户年利率(单利)3.96%-9.72%。据了解,该产品针对优享客户会发放优惠券,用券后年利率(单利)最低可至2.88%,额度最高可达100万元。

    在金融管理部门引导下,多家银行加大了消费贷款的投放力度。

    平安银行北京分行零售贷款部负责人陶翠介绍称,从消费贷款申请来看,平安银行的消费类贷款发放和余额是逐步提升的,今年以来我们的投放金额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目前消费信用贷款的年利率低至2.88%起。

    消费贷持续火热为哪般?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市场利率中枢的持续下移为银行下调消费贷利率打开了空间。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引导5年期以上LPR降低等措施来促进社会融资成本下降。“银行资金成本有所下降,因此降低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具备一定基础。”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加大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金融支持,降低消费金融成本,推出免息、利率折扣优惠,灵活设计还款方式,减轻客户还款压力……银行通过多种方式落实通知要求,加大金融对消费的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在加大消费贷款投放力度的同时,对于贷款流向管控也十分严格。一直以来,监管部门都严禁个人消费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多家银行均在贷款宣传页面或者合同中提示,严禁用户购房或投资股市,消费信贷可用于诸如日常消费、房屋装修、购买家电、汽车等个人消费领域。


    针对银行开展消费贷款业务,业内专家提示,金融机构应该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防范贷款业务过度下沉、产品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等风险。“金融机构开展具体业务的前提是需要满足自律机制要求,共同维护好正常市场竞争秩序,加强防范消费贷资金违规使用风险。”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从银行角度,需要提升依法合规开展业务意识,加强业务员培训;优化业务流程,压实业务各环节主体责任,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征信管理制度与机制,强化征信市场约束机制;同时,监管部门需要强化监管职能,提升违规成本等。

    2024-03-22

  • 首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