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宝坻聚链强链以产兴城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天津市宝坻区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看到不少“北京”“河北”“科技”字样的企业名称,不断更新的企业导引栏仿佛是一份“成绩单”,诠释着科技城招引新项目的吸引力。宝坻区副区长、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王浩说:“刚签约的德力西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项目计划投资近100亿元,准备启动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全智能化制造工厂。该公司将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全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及5G全智能化AGV材料和产品传输系统,实现生产设备全年连续生产。”

    若不了解发展历史,很难想象,日益崛起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在几年前还是一片阡陌村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科技城的背后是宝坻区积极鼓励经营主体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断加快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的缩影。

    近日,刚参加完“聚链赋能促发展携手共赢新宝坻”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的天津万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兆亮说:“借助这次机会见到不少京津冀三地企业参展,我们与宝坻区的日立电梯(天津)有限公司签约,在电梯激光数控等项目上达成了合作意向,交易额达3000万元。”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借助首届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宝坻区进一步摸清产业链发展“家底”,记录产业链条上的新成绩。统计显示,此次产业链大会有21个项目集中签约,签约金额达到110亿元,涉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这是宝坻“聚链赋能”的一次集中体现。

    从“一条链”到“生态圈”,近年来,宝坻区通过更好地协同上下游资源、推动多领域合作融合,共创“链”上机遇。“我们企业通过前期大量调研,最终决定落户宝坻,最重要的是看中这里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条和营商环境。这次我们签约相关项目,也是看中了产业链条上各家企业之间的有益联动,这种互相赋能的产业链模式更有市场竞争力。”北京航天智能建设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潘海峰说。

    “对于德力西光电科技公司而言,即将在宝坻落地的光伏工厂是一条新赛道。落户宝坻,是因为这里区位交通优势突出,对于企业未来的产品出口很有帮助,能节省运输成本。同时,在宝坻能充分利用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群优势,促进上下游的友商加快合作。”德力西光电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中瀚说。

    近年来,宝坻区以“企业侧”视角、“链条式”思维,推动顶格协调、一网通办、政策找人、上门服务,出台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12条措施,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厂房分割销售、京津企业资质互认等一批先行先试政策由宝坻推向天津市,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优化营商环境带来的红利。目前,宝坻区已初步形成动力电池、智能装备、汽车配件3条重点产业链,特别是天津市首条智能网联公交示范线路的通车,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为优势产业向高端化转型、新兴产业向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2013年11月,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宝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共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规划了13个主题园区,旨在落实“北京研发、天津转化”,在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上实现高效协同。

    2023年以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已出台多项新政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在科技城实施概念验证、设立成果转化机构,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对于新建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一次性最高奖励100万元;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认定的,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资金。此外,针对高端装备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给予企业重点贡献人才最高每年50万元资金奖励。


    宝坻区委书记毛劲松表示,宝坻区坚持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为龙头,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扎实做好产业“补链、延链、升链、建链”文章,宝坻的“合作伙伴”将越来越多、“朋友圈”将越来越广。

    2024-07-25
  • 聚焦河北经济半年报|3111亿元!上半年河北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3111亿元!上半年我省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14.5%,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同比增长2倍……

    7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4年上半年河北省外贸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上半年河北省外贸进出口情况。

    数据显示,上半年,河北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311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5.8%,增速高于全国整体增速9.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852.6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高于全国整体增速6.7个百分点;进口1258.4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高于全国整体增速13.9个百分点。

    “上半年,河北外贸总体规模取得新突破,展现出强劲韧性活力。”石家庄海关副关长石金峰表示。

    上半年,河北省民营企业进出口活力不断增强。作为外贸增长的主引擎,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20%,增速高于全省整体增速4.2个百分点,拉动进出口整体增长12.6个百分点。

    石家庄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王玉兰分析认为,上半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数量达1.5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104家。6月当月进出口364.2亿元,同比增长27.8%,环比增长6.5%,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数量达9629家,环比增加1.4%。

    与此同时,河北省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合作,新兴市场表现亮眼。王玉兰介绍,今年以来,东盟国家、拉美国家、阿拉伯国家等新兴市场外贸需求快速增长,对河北省出口起到显著拉动作用。

    数据显示,上半年,河北省对东盟国家出口247.4亿元,同比增长13.5%;对拉美国家出口211.1亿元,同比增长48.2%;对阿拉伯联盟出口142.2亿元,同比增长6.8%。河北省对阿联酋出口同比增长25.8%,高于全省出口增速12.2个百分点。

    此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赋能河北省企业持续深耕国际市场。河北省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由2023年6月当月的132.7亿元增长至今年6月当月的189.4亿元,增幅达42.8%,一年间合计进出口2318.7亿元。其中出口1055.7亿元,进口1263亿元。

    得益于提升进出口货物全链条通关效率、优化促进外贸新动能产业发展等深入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落地落实,上半年,河北省外贸进出口结构持续优化,质量稳步提升。

    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优势稳固。上半年,河北省出口机电产品940.8亿元,同比增长27%,占全省出口总值的50.8%。“新三样”产品出口持续扩大,合计出口240.2亿元,其中出口电动汽车、锂电池分别同比增长3.7倍、90%。


    从进口商品看,河北省能源保供能力稳步提升。上半年,河北省进口大宗商品878.6亿元,同比增长7.8%,占河北省进口总值的69.8%。其中,进口铁矿砂及精矿521.9亿元,同比增长28.1%;进口铝矿砂及精矿37.6亿元,同比增长59.3%;进口原油31亿元,同比增长18.2%。

    2024-07-24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算”出人工智能发展新机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的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呼和浩特),载满智算服务器的一排排黑色机柜发出嗡嗡作业声,指示灯不时闪烁,该中心智能算力规模高达每秒670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填补了我国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交通、医疗等领域所需算力的缺口。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中积极作为,全力建设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这一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在和林格尔新区落地了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呼和浩特)等数据中心项目32个。算力产业快速发展,不仅为呼和浩特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强劲的增长极,更开辟出人工智能新发展赛道。








    2023年11月28日,工作人员在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的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呼和浩特)巡检设备。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呼和浩特市的绿色算力产业,盯住“全产业链”持续发力。和林格尔新区经济发展招商服务局局长郭菊颖介绍,在产业上游,进行了新能源周边配套建设,并引进数据中心设备制造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绿电及算力设备;在产业中游,从算力、算力输出、数据中心建造三个方面引进企业,提供强大算力供给;在产业下游,建设有运营运维基地、数据处理交易基地、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推理基地、信创适配基地,不断开发算力产业应用场景与用户。

    在位于和林格尔新区的内蒙古数字储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里,云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红忙着对接数据中心客户,公司在和林格尔新区年产5000个数字能源机柜,年产值约2.5亿元。随着服务器和机柜不断投入使用,和林格尔新区目前服务器装机能力已突破150万台。

    在发展算力产业中,呼和浩特市注重把新能源优势转化为算力优势,充分利用其自身及内蒙古的新能源电力,打造绿色算力。当地在和林格尔新区布局了36万千瓦光伏和风力发电项目,专门为数据中心输送绿色能源。目前,和林格尔新区已投入运营的数据中心绿电使用比例超80%。








    7月20日,在和林格尔新区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云谷学校,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展示人工智能产品“智慧黑板”。新华社记者王靖摄


    截至今年6月,和林格尔新区算力总规模达到2.4万P,其中智能算力2.18万P,占比91%。强大的智能算力供给,为发展人工智能创造了稳固的基础。和林格尔新区已引进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诚迈科技数字产业基地、澎峰科技先进计算创新中心等算法孵化、人工智能、数据应用项目近100个,利用强大智算能力,发力人工智能。

    呼和浩特市正在推动的科大讯飞“全场景”智慧教育项目,就是发展人工智能的一个缩影。走进和林格尔新区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云谷学校的教室,教师可以随时用语音唤醒“智慧黑板”,调取课本外相关知识。同时,“智慧黑板”还实现了批改作文、智慧化录课等功能。“我们的这款产品让黑板从板书工具跃升为教师AI助手。”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大区交付服务部总监郑成龙说,“这背后离不开和林格尔新区的数据中心在提供智能算力。”








    7月20日,在和林格尔新区人工智能体验馆拍摄的一款人工智能机器人。新华社记者王靖摄


    中国电信呼和浩特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宝云说,公司依托和林格尔新区的数据中心,为人工智能模型“星辰大模型”提供强大的智能算力。他说:“目前,我们的‘星辰视觉大模型’正在探索赋能呼和浩特市奶业,在实时清点牛数、监控草量等方面发挥人工智能作用。”


    “我们将率先将绿色算力和人工智能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赋能社会治理,赋能产业发展,赋能场景应用。”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贺海东说,当地将加快发展以绿色算力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做强基础“硬件”,厚植产业“沃土”,开拓应用“蓝海”,用绿算绘就新质未来。

    2024-07-22
  • 武汉打造商业航天千亿产业集群

    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最高可获3000万元支持






    武汉打造商业航天千亿产业集群










    位于新洲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吴毅摄










    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热试车通讯员供图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火箭生产车间通讯员供图


    以“揭榜挂帅”“军令状”等方式支持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发、卫星通导遥一体化、航天配套分系统、空间信息应用等商业航天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7月16日,《武汉市推进商业航天突破性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正式印发,自今年8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为4年。

    同一天,在位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人员正奋力角逐最前沿的商业航天赛道——液氧甲烷发动机,该发动机可应用于未来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

    全球航天商业化的背景下,航天领域成为竞争新高地,太空探索的大航天时代已然开启。

    1

    打造商业航天产业创新聚集区

    2016年,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由国家发改委批复,近年来,火箭产业园、卫星产业园、磁电产业园等多个产业集群拔地而起,航天产业主链已经基本成形,发展至今,“中国星谷”已经搭建起了卫星设计研制、整星交付、火箭发射、芯片研制、数据获取、数据加工、下游行业应用的商业航天完整产业链。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武汉商业航天领域涌现出大量颠覆性的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需求催生商业航天不断拓展与日常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应用场景。

    《若干措施》明确,武汉将为抢抓商业航天发展重要机遇,因地制宜打造商业航天产业创新聚集区。构建“一核两区多园”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商业航天千亿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其中,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重点布局新型运载火箭、卫星平台及载荷等研发、制造和发射服务,地面及终端产品制造,卫星测运控、卫星互联网、通导遥一体化等应用,打造“中国星谷”。

    在先进制造集聚区,重点开展运载火箭、卫星平台及载荷的核心技术攻关、重点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研制。在创新应用集聚区,重点发展以北斗产业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分发等业态,打造国家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创新型产业集群。

    此外,武汉经开区、江岸区、黄陂区等区结合实际差异化布局建设“航天+”示范产业园,推进特色延伸产业集聚发展。

    2

    鼓励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为加快科技攻坚,支持科技型商业航天企业创新发展,武汉将对牵头承担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外国专家项目的商业航天企业,给予国家拨付资金最高50%、单个项目最高500万元支持。

    同时,以“揭榜挂帅”“军令状”等方式支持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发、卫星通导遥一体化、航天配套分系统、空间信息应用等商业航天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给予单个项目最高3000万元支持,并赋予技术路线自主选择权和资金使用支配权。对新获批建设的商业航天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项目,给予1000万元支持。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若干措施》明确,将依托“武创通”编制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图谱,建立产业诊断、企业需求等导航系统,促进商业航天科技成果在汉产业化,支持国内外知名商业航天高校院所在汉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在汉商业航天企业购买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的科技成果。

    同时,围绕商业航天技术测试认证、真实性检验、仿真实验、空间环境建模等领域,武汉将支持建设中小企业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他类型公共服务平台,给予最高2000万元资金支持。

    3

    扩大商业航天场景应用开放

    商业航天是武汉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的重点领域。今年4月23日,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在武汉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正在高速提升,一个新的产业正在强势崛起,“日渐成熟的科研技术,为探索太空提供了最大的想象和可能。”

    《若干措施》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商业航天场景应用开放,每年遴选发布10个商业航天应用示范项目,对被确定为省级应用示范项目并获省级补贴资金的项目,市级给予配套支持。

    为支持商业航天首台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首轮次工程流片芯片市场首用,武汉市将择优给予单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支持,支持商业航天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参加“武创荟”系列赛事活动。同时,加快推进超低轨通遥一体卫星星座项目建设,完成技术验证星发射入轨和先导业务试验卫星研制,拓展星座示范应用。

    《若干措施》明确,对符合条件的商业航天产业化投资和技术改造项目、符合条件的商业航天智能化改造项目,均会给予资金支持。

    4

    建立商业航天重点企业库

    当前,随着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商业航天前景被普遍看好,我国“十四五”规划指出,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进一步促进了商业航天的发展。

    《若干措施》提出,将建立商业航天重点企业库,对武汉市首次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商业航天企业,市级财政给予20万元奖励,自进入当年起连续两年年度营业收入均增长15%(含)以上的,给予10万元一次性“稳规”奖励,各区按照市级奖励标准给予配套支持。对获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商业航天企业,市级财政给予50万元奖励。

    商业航天是通过社会资本投资,按市场机制运行,利用市场规则,提供航天产品和服务的活动。《若干措施》提出,鼓励商业航天领军企业来汉设立企业(集团)总部、区域总部以及研发中心、创新中心,由所在区按照政策规定给予奖励。参照相关规定,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配套服务、加强重点产业项目引进。


    此外,《若干措施》还就引导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发展、赋予武汉英才举荐权、开展人才交流合作等,明确提出支持意见。

    2024-07-18
  • 上半年内蒙古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8%

    据呼和浩特海关统计,上半年,内蒙古外贸进出口总值99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8%,高于全国增速4.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81.1亿元,同比增长10.3%;进口616.7亿元,同比增长11.1%。

    据了解,出口方面,机电产品为内蒙古第一大出口商品。上半年,自治区机电产品出口128亿元,同比增长5.6%,占全区出口值33.6%。“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产品领跑出口,持续激发外贸新动能。上半年,自治区“新三样”产品出口18.9亿元,同比增长75.7%,占全区出口值5%。进口方面,上半年自治区大宗商品进口487.6亿元,同比增长13.9%,占全区进口值的79.1%。

    经营主体方面,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不断壮大。上半年,自治区民营企业进出口773.7亿元,同比增长13.4%,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值的77.5%,比去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

    近年来,内蒙古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中欧班列线路越织越密,“朋友圈”不断扩容。上半年,自治区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803.5亿元,同比增长15.1%,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值的80.5%。


    呼和浩特海关分析称,今年以来,内蒙古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不断汇聚外贸新动能,上半年全区外贸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进口和出口领域均稳中有进。随着我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平稳向好,外贸综合竞争优势更加巩固,通过政策支持和新兴业态的发展,内蒙古全年外贸有望保持“质升量稳”态势。

    2024-07-17
  • 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







    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上半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等带来新挑战,但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等因素也形成新支撑。总的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成绩来之不易。

    转型提质稳中有进

    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是观察经济运行状况的四大宏观指标。

    从经济增长看,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从就业看,上半年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平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尤其是二季度以来,失业率稳定在5%。从物价看,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就业收入稳定,市场供需关系有所改善,物价水平温和回升。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其中二季度上涨0.3%;核心CPI基本稳定,同比上涨0.7%。从国际收支看,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21.2万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重点产品出口优势巩固,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观察我国经济发展不仅要看增长之“量”,更要看转型之“效”、发展之“质”。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动能转换、结构升级、质效提升。

    产业向新向绿转型态势更加明显。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8%,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集成电路、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智能绿色新产品表现亮眼,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新的消费场景,直播带货、即时配送等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带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快递业务量突破800亿件。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提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同比增长13.4%,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比重提升;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围绕扩内需、提信心、惠民生、防风险,靠前发力、加快推进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强的政策措施,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实落地,政策效应陆续显现,对推动经济稳定运行、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4.8%;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0.5个百分点。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了相关设备生产较快增长,惠及多个重点行业。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引导居民消费潜力有序释放,对拉动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增长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1%,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

    各地区各部门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因城施策,积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扎实做好保交房工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政策效应逐渐释放,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9%、25%,降幅比前5个月收窄1.3个、2.9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降幅也有所收窄。从住建等相关部门了解的情况看,近几个月二手房网签面积同比也有所增长,一线城市6月份成交面积环比增长较快。同时,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积极推进,有利于构建房地产市场发展新模式,也为投资扩张增添了动力。上半年,“三大工程”拉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9个百分点。

    有关部门统筹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中央预算资金,合理安排发行、使用进度,推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为推进投资领域提质增量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4%,比全部投资快1.5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2个百分点。

    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向好大势

    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对此要全面地辩证地看,既要看到短期波动之“形”,更要看到长期发展之“势”。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二季度GDP增速回落,其中有极端天气等短期因素影响,也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增多,特别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国内大循环有待畅通。随着外部环境渐趋复杂严峻,提振国内有效需求、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仍需进一步发力。

    “展望下半年,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困难挑战依然不少,但是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归根结底要在推动发展中不断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有关部门有清醒的认识,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

    从供给支撑看,夏收粮油再获丰收,为推动经济稳定运行、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占比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增强,既是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一个亮点,也是下半年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

    从需求支撑看,世界经济温和复苏,部分主要经济体进入补库存周期,消费电子等行业上行周期有望延续,有利于外需改善。我国居民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需求潜力巨大,有助于带动消费恢复。短板领域、薄弱环节和新领域新赛道投资还有很大空间,“两重”项目加快下达、建设提速也有利于带动投资增长。

    从动力支撑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成长,有助于对冲下行压力、增强上行动力。新型消费、新基建等领域发展活力也在不断释放。


    从政策支撑看,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前期发放的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逐步转化为实物工作量,强化政策统筹、综合施策将持续形成政策合力,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利政策条件。

    2024-07-16
  • 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让更多“中国制造”以更快速度、更优价格到达欧洲

    7月10日上午,随着X8017次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武汉—杜伊斯堡)从吴家山站开出,今年以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达10000列,较去年提前19天破万列;累计发送货物108.3万标箱,同比增长11%,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X8017次列车满载轻纺服装、医用物资、电子产品等55个货柜货物,从武汉吴家山火车站开出,预计13天后抵达万里之外的德国杜伊斯堡。今年上半年,武汉累计往返开行中欧班列331列。

    国铁武汉局吴家山站站长王有能介绍,中欧班列的开行由以前的每周5列提升至现在每周7列以上,平均每天至少开行一列,发运量同比超六成。

    国铁集团数据显示,今年中欧班列较去年提前19天破万列,累计发送货物108.3万标箱,同比增长11%,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记者注意到,中欧班列量质齐升的背后是通道能力稳定增长。上半年,西、中、东三条运输主通道中欧班列开行量同比分别增长13%、20%、5%,累计开行南通道中欧班列111列,同比增长15倍。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紧密衔接,进一步拓展了运输服务网络。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0多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服务网络基本覆盖欧亚全境。中欧班列装运的货物日益丰富,货品品类不断扩容升级。除了广受欢迎的义乌小商品、苏南纺织品、服装外,更具产品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光伏组件、汽车配件、机械装备等也不断进入欧洲市场。返程的货物品类也从早期的木材、汽车零配件等逐步扩展到机电产品、食品、医疗器械、机械设备、酒类等,实现了多样化发展。目前,中欧班列运输的货物品类达53大类、5万余种,综合重箱率稳定在100%。

    业内人士表示,中欧班列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让更多“中国制造”以更快速度、更优价格到达欧洲,极大增进了沿线民生福祉,也为欧洲生产商和贸易商进入中国市场开辟了贸易新通道。

    2024-07-11
  • 国家统计局: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2%

    2024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下降2.1%,非食品价格上涨0.8%;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价格上涨0.7%。1-6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1%。


    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2%。其中,城市下降0.2%,农村下降0.2%;食品价格下降0.6%,非食品价格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下降0.4%,服务价格持平。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6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1.1%,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约0.31个百分点。食品中,鲜果价格下降8.7%,影响CPI下降约0.19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7.3%,影响CPI下降约0.15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3.9%,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3.5%,影响CPI上涨约0.10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8.1%,影响CPI上涨约0.21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2%,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0.4%,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分别上涨4.0%和1.7%,衣着、医疗保健价格均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分别上涨0.9%和0.2%;交通通信价格下降0.3%。










    二、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6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下降0.4%,影响CPI下降约0.10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下降7.3%,影响CPI下降约0.15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3.8%,影响CPI下降约0.08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4.5%,影响CPI上涨约0.1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1.4%,影响CPI上涨约0.14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1.5%,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两涨五降。其中,居住、医疗保健价格均上涨0.1%;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0.6%和0.4%,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均下降0.2%。

    2024-07-10
  • 国内首台采用66千伏干式变压器陆上风电机组并网成功

    7月6日从三峡集团下属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能源”)获悉,国内陆上风电场首台采用66千伏干式变压器的风电机组,在三峡能源安徽阜阳南部120万千瓦风光储基地项目成功并网发电。风电机组的电能经箱变就地升压后,通过66千伏集电线路接入220千伏升压站。

    “此次风电机组成功并网,标志着国内陆上风电场66千伏干式变压器应用研究及66千伏集电线路方案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三峡能源相关负责人介绍,机组成功并网为未来陆上风电场66千伏电压等级系统的广泛应用积累了经验,也为多种形式风电场集电系统的探索与创新提供了参考依据。

    据了解,三峡能源安徽阜阳南部120万千瓦风光储基地项目中的风电部分,按照“35千伏+66千伏”集电线路混排方案设计。与35千伏电压等级相比,66千伏集电线路电压等级更高、系统承载容量更大,能大幅提升基地项目风电场的电能送出效率和效益,有效降低线路有功损耗,实现线路利用最大化。经测算,与全部35千伏架空线路相比,“35千伏+66千伏”混合架空线路每小时电量损失减少762千瓦时,可有效优化长三角地区能源供应。


    上述负责人说,随着风电技术不断成熟和成本进一步降低,更多风电项目或将采用该方案。这对推动风电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意义重大。

    2024-07-09
  • 呼和浩特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公示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呼和浩特市入选,将获得中央财政给予的1.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

    呼和浩特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城市、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成功开通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也是“东数西算”的全国数字战略八大枢纽节点之一,建成全区首个区域级国家工业互联网综合型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占比超全区1/3,两化融合贯标3A级企业占全区半数以上,培育了优势特色突出的制造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成果水平全区领先。

    此次入选是呼和浩特市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做好新型工业化的生动实践,将有效激发首府工业经济活力和创新动力,对带动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整体跃升意义重大。


    呼和浩特市将高位顶格推进试点城市建设,遴选绿色食品加工、新材料制造等6个产值规模大、集聚程度高的细分行业企业为重点对象,持续加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力度,统筹用好国家资金和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配套资金,助推传统制造业向数智化转型,探索形成区内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实现“试成一批、带动一片”的目标。

    2024-07-05
  • 内蒙古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自治区统计局最新消息:今年1-5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全区各地各部门加快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显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工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从三大门类工业协同发展看,1-5月全区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2个百分点;全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6个百分点;全区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37个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70.3%。

    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看,1-5月全区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延续了去年4月份以来的两位数增长态势,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51.3%和35.0%,分别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速44.1个和27.8个百分点。从新产品看,1-5月全区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6.5倍,单晶硅、多晶硅产量分别同比增长62.1%和97.5%。

    从能源供应看,1-5月全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合计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指出,总体来看,1-5月全区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但仍面临增长动力不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存在一定压力等问题。下一步,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工业经济稳定增长态势。

    2024-07-03
  • “蒙”字标走出内蒙古走向世界

    “大草原”链接“大市场”






    “蒙”字标走出内蒙古走向世界



    2019年6月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内蒙古开展“蒙”字标认证,打造内蒙古品牌。

    2020年11月18日,随着兴安盟扎赉特旗绰勒银珠米业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获得首批“蒙”字标认证证书,内蒙古打造的区域品牌“蒙”字标正式亮相发布。

    历经5年的拔节生长,如今,“蒙”字标已经成为具有鲜明内蒙古特色的区域品牌,受到社会各界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其辨识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获证企业围绕“蒙”字标认证品牌,进一步延链、补链,迅速成为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发展的龙头企业,品牌效益明显提升。截至目前,“蒙”字标标准达到77项、获证企业60家、认证产品601种,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正带着“蒙”字标这块“金字招牌”、带着打造“百年老字号”的使命走出内蒙古、走向世界……

    以认证保品质

    “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嘱托。作为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内蒙古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推出了兴安盟大米、赤峰小米、锡林郭勒羊肉、呼伦贝尔牛肉、大兴安岭黑木耳、乌兰察布马铃薯等一批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其中具有原产地保护和绿色、有机认证的农畜产品达1800多种。

    改变农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好东西卖不上好价钱的局面,结合地域、文化、气候条件等独特资源促进品牌建设,抓住“蒙”字标“保障品质、传递信任”这个核心价值的“牛鼻子”,运用国际通行的认证方式,把内蒙古优质的农畜产品选出来、推出去,内蒙古正在发力。

    “让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品牌认证是‘敲门砖’。我们开展‘蒙’字标认证,以区域品牌为带动,以企业品牌为主体,以产品品牌为基础,以‘蒙’字标——大草原优品统领全区区域品牌,就是通过更大的公信力平台,推动本地品牌崛起。”“蒙”字标工作推进组办公室负责人毕力格说。

    为消费者进行“可信”认证,“蒙”字标通过认证传递信任、传递品牌价值,为内蒙古好产品树榜。

    为把国际通行的认证手段运用到品牌打造中,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创建了“蒙”字标认证“五大体系”,即标准体系、认证体系、产业体系、质量管控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

    “5年前‘蒙’字标从零起步,通过突出内蒙古区域、挖掘内蒙古资源、体现内蒙古生态、传播内蒙古品质、传承内蒙古文化,建立起完整的‘蒙’字标标准体系,截至目前,已发布实施的‘蒙’字标认证标准共计77项,其中包含1项‘蒙’字标认证地方标准、1项‘蒙’字标通用团体标准和75项‘蒙’字标认证产品团体标准,涉及羊肉、牛肉、牛奶、玉米、大豆、马铃薯等40类内蒙古优势特色产业,团体标准覆盖所有盟市,标准使用率达到100%。”毕力格介绍。

    在“蒙”字标品牌带动下,目前,内蒙古培育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4127个,产量达1316.7万吨,居全国第九;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668个,居全国首位;兴安盟大米、赤峰小米、河套小麦粉等“蒙”字标认证企业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00万余亩……同时,也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链绿色发展,推动形成“蒙”字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奠定了内蒙古农牧业高标准发展的基础。

    以“大考”强质量

    “蒙”字标作为区域认证品牌,代表着市场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是通行证,更是承诺书。获得“蒙”字标认证并不意味着产品能够规避市场监管,恰恰相反,一旦贴上“蒙”字标标志,需要接受比其他产品更为严格、更加全面的监督检查。

    “我们公司做的是全牛产品,企业本身对标准和质量把控很严格,获得‘蒙’字标认证后,我们更加重视质量。从选种、养殖,再到加工环节,全部按‘蒙’字标相关标准进行,尤其是选种,全部选用三河牛。我们的牛肉从排酸到包装入库绝不会超过1个小时。为了达到更高的保鲜度,专门购进了更先进的真空包装机。”说到“蒙”字标认证,呼伦贝尔市中荣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海燕感受更多的是压力。她说:“这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是通行证,也是紧箍咒,我们必须做得更好。”

    “蒙”字标是内蒙古品牌的一个集合单元,在这个单元里的每一个产品,都要质量过硬,能够拿得出手。每一个获得“蒙”字标认证的企业,都经历过多次严格的“大考”。

    从制定培育计划、目标、措施,到促进企业质量提升,开展企业对标达标等活动,“蒙”字标企业的评选工作一直都是高标准推进。按照“成熟一个、申报一个、认证一个”的方式,所有申报企业都需经过“蒙”字标认证联盟成员机构的认证审核。“高标准+严认证”,才会颁发出“蒙”字标认证证书。“蒙”字标认证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有准入,就会有退出。一旦发现企业有违规和违法行为,一经查实,不仅会被退出,还将受到严厉的处罚及通报。

    与此同时,为筑牢“蒙”字标品牌基础,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还与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学合作,形成锡林郭勒羊肉、呼伦贝尔羊肉等9项关键品质指标研究报告,通过数据,科学展示产品差异、特征和优势,指导品控。

    以品牌链市场

    “要做优绿色生态的‘蒙’字标品牌。唱响‘千里草原、万顷牧场,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让更多品牌叫得响、立得住、能赢人、可长久,让来自大草原的好味道香飘万里、誉满全球。”今年年初,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明确指出“蒙”字标的发展路径。

    为了强化品牌传播力度,给企业创造更多走出去的条件,内蒙古全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宣传、推广、营销矩阵,品牌传播度取得空前效果。获得“蒙”字标认证后的锡林郭勒羊肉、呼伦贝尔羊肉、阿尔巴斯山羊肉,以其草原羊的身份走出国门、扬名海外。

    今年以来,内蒙古开始重点打造“蒙”字标大草原优品直播间,作为“认证产品直播间”,该直播间正在成为内蒙古优质特色产品向世界展示的重要窗口。

    为筑牢“蒙”字标品牌基础,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建立了品牌推进“六项机制”,即建立与自治区相关厅局的联系机制、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联络机制、与各盟市农畜产品品牌推进部门的联合机制、与龙头企业的联动机制、与域外区域品牌的合作机制、科学严格的品牌建设管理机制,真正打牢了“蒙”字标走向大市场的基础。

    优质农畜产品插上了科技和品牌“双翼”,“蒙”字标工作推进组带着“蒙”字标产品信心十足走进深圳、上海、吉林觅良缘。通过与深圳“圳品”、上海“放心购”、吉林“吉致吉品”区域品牌合作,“蒙”字标认证产品进入大湾区、长三角、东三省市场,实现“大草原”与“大市场”的信任链接和市场对接。

    此外,通过亮相中国质量大会“质量之光”展览、中国品牌日展(上海)等活动,大力推进“蒙”字标产品展示和体验,目前已经与北京丽都商圈、新发地市场建立联系;与自治区驻京办共同开展“蒙”字标产品进京、进商圈、进市场……

    品牌就是信任,“蒙”字标就是内蒙古产品闯市场的“金字招牌”。随着内蒙古优质产品品牌效应深度释放,“蒙”字标产品的价格也得到了提升。

    “我们获得‘蒙’字标认证两年来,品牌赋能效应逐步显现,通过‘蒙’字标认证的带动,敖汉小米年产值达到18亿元,比10年前增加200%,品牌价值达到113亿元。”内蒙古禾为贵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向生说,“蒙”字标让内蒙古的好产品卖上了好价钱。

    “整体销量增加了3%—5%,预计今年整个燕麦系列产品的销量会达到5亿多元。我们现在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最远出口到了美国。”作为“蒙”字标获证企业,内蒙古阴山优麦食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景万春信心满满。

    同样,经过层层把关,阿拉善荒漠肉苁蓉获得“蒙”字标认证后,收购价格比国内其他产区同类产品高出两倍多,而且市场供不应求。


    如今,“蒙”字标认证正在向精深加工领域和服务领域拓展,未来,会有更多的“蒙”字标产品走向世界。

    2024-07-02

  •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