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制造业 六部门发文促进外商投资

    记者10月25日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引资力度,着力解决外商投资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若干政策措施》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任务。围绕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外商投资增量;加强投资服务,稳定外商投资存量;引导投资方向,提升外商投资质量等方面推出了15条具体举措。


    其中,在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外商投资增量方面,提出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尽快将开放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外资项目。高标准落实外资准入后国民待遇,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依规平等享受支持政策。推动外资项目签约落地,加大项目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强化土地要素保障,保障制造业外资项目合理需求。


    在加强投资服务,稳定外商投资存量方面,提出便利国际商务人员往来,用好用足中外人员往来“快捷通道”。加强货运物流保通保畅,保障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物资和产品运输通畅。强化外商投资企业金融支持,按照市场化原则为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和融资支持。


    在引导投资方向,提升外商投资质量方面,提出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实施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配套政策。支持外商投资创新发展,鼓励外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深化科技开放合作。加快外商投资绿色低碳升级,引导外资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引导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国内梯度转移,推动跨国公司到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若干政策措施》以制造业为抓手和重点,以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为目标,从投资环境、投资服务和投资导向等三个方面,采取多项措施,从国际产业投资对话对接、项目签约落地、各类要素保障、企业生产物资和产品运输通畅、进出口贸易便利化、人员出入境便利化等多个方面为外资企业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带来利好和积极影响。





    张菲还表示,《若干政策措施》明确要在产业结构优化、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升级、国内梯度转移等方向引导和支持制造业外商投资,有利于提升制造业外资投资中国、扎根中国的信心。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也对记者表示,《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外商加大在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等方面的投资。“这些领域是创新驱动的主战场,具备高成长性,发挥其技术先导优势可激发巨大发展潜力,同时也能带动传统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朱克力还指出,《若干政策措施》同时鼓励制造业领域跨国公司优先到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是基于我国产业梯度转移的“雁阵模式”而采取的策略。在他看来,这对中西部和东北而言,尽管短期内机遇和挑战并存,但从中长期来看机遇大于挑战。更多外商投资将为这些区域注入更多的发展新动能。(记者汪子旭王文博)

    2022-10-26
  • 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多个示范基地亩产超4000公斤

    记者从自治区农牧厅获悉,目前,内蒙古马铃薯已收获完毕。在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等马铃薯主产区,农牧部门组织专家分别对2022年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基地进行了实收测产,多个示范基地亩产超过4000公斤。


    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千斤沟镇三结村殷富刚千亩示范基地种植的品种为费乌瑞它,平均亩产达到5173公斤;千斤沟镇察布淖村河北久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万亩示范基地种植的品种为希森6号,平均亩产达到5163公斤。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镇霍家沟村天兔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郭志强千亩方中的260亩连片V7品种示范地块平均亩产4396公斤;大青山乡干只汗村聚金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曹仝柱千亩方中的400亩连片雪川红品种示范地块平均亩产为4211公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贲红镇黄羊城村种植户张伟的种植面积为2000亩,品种为沃土5号、雪川红,亩产达到4500公斤;察右中旗科布尔镇圣和义村种植户聂永珍种植600亩马铃薯,品种为希森6号,亩产达到4500公斤。


    据了解,今年内蒙古中西部马铃薯主产区整体气象条件不利,部分地区遭受了干旱等灾害,且早霜明显提前。但各项目区实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和自治区优质高效增粮行动,加强技术指导,产量和品质仍达到较高水平,实现了稳产增效的目标。各示范基地选用新品种和优质脱毒种薯,集成应用合理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高垄栽培、滴灌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控、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等绿色优质高效技术,有效提高了内蒙古马铃薯单产水平,为增加种植效益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记者韩雪茹)

    2022-10-25
  • 内蒙古全力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

    记者从自治区能源局获悉,今年以来,内蒙古抢抓“双碳”机遇,将新能源作为优化能源供给结构的主抓手,聚焦风光氢储四大产业集群,全力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截至目前,全区现有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267项,已完成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投资446亿元,完成年初计划投资目标的95%,新能源装备制造已成为能源领域投资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今年以来,内蒙古统筹谋划、整体布局风光氢储全产业链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强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规划布局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内蒙古风光氢储全产业链装备制造基地布局,制定了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产业链全景图,明确了招商重点,先后引进天合光能、海得新能源、协鑫电气、圣钒科技等20余家企业落地,目前已形成风电整建制配套能力420万千瓦,光伏组件供给能力500万千瓦。


    自治区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内蒙古将围绕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建设,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全力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高比例应用。以风光氢储四条产业链为重点,瞄准各领域各环节重点招商企业,协同基地所在盟市开展精准招商、链式招商,引进一批缺失项目、延伸项目、升级项目,落地一批具有链主地位的龙头企业,力争今年补齐产业链断点,2023年补强产业链短板,基本形成全产业链配套的市场供给能力。加快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金的认缴和注资,推动基金以股、债等多种形式深度参与装备制造业发展。(记者康丽娜)

    2022-10-25
  • 江汽集团这十年,树立自主汽车品牌崛起的“江汽样本”

    中国汽车产业这十年,坚持不懈自主创新、开放合作拥抱变化,实现了汽车产销稳居全球第一,向着汽车强国不断迈进。江汽集团作为国内外领先的汽车制造企业,同样在为品牌发展做出不懈努力,树立了自主汽车品牌崛起样本。

    创新赋能,聚力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

    近十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长足发展。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首批践行者,江汽集团以前瞻的战略目光洞悉了该领域的巨大潜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构建智能新能源先发优势和产业底蕴,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地。

    江汽集团经过九代技术、四代产品积累,形成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纯电技术平台,突破了蜂窝电池技术、长寿命磷酸铁锂电池系统技术、整车域控制技术、高集成平台化电驱动技术、经济高效的热泵空调技术和先进整车集成流程和标准等六项关键核心技术。其中,已有超15万辆新能源车搭载蜂窝电池、装载电芯达1.7亿颗、累计行驶里程突破80亿公里,做到了0整车起火,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0热失控安全。






    江汽集团蜂窝电池技术


    深化合资合作,助推自主高质量发展

    在坚持自主研发创新的同时,江汽集团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奔赴新能源汽车蓝海。2016年,江汽集团与蔚来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了拥有国内自主品牌首条高端全铝车身生产线的世界级智造工厂——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2017年,江汽集团与大众汽车成立江淮大众合资公司,项目稳步推进。






    江淮蔚来先进生产基地--ES8全铝生产线


    同时,江汽集团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在智能汽车领域,与宏景智驾合资成立安徽域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为、科大讯飞等行业领先企业开展合作,公司智能化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

    十年来,江汽集团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布局,由单一汽车产品出口到全球产业链输出,出口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百个。截至目前,江汽集团已经建立覆盖亚洲、非洲、拉美等区域1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营销网络,累计出口超80万辆,并在多个海外市场斩获销售冠军。






    江汽集团哈萨克斯坦工厂


    江汽集团在哈项目的发展,更是受到了国家领导的点名,称江汽集团在哈生产线“为哈萨克斯坦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实实在在造福了两国人民。”

    回首过去十年,以江汽集团为代表的自主汽车品牌,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如今,江汽集团正持续聚力向上发展,培育创新、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发展优势,以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与全球用户共创美好车生活。

    2022-10-24
  • 戴璞:中国的高水平开放促进世界经济复苏

    “虽然短期内中国经济面临多方面挑战,但我们仍然相信,与世界上许多其他市场相比,中国经济基本盘拥有更强的韧性与独特性。”近日,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在接受中新财经专访时如是说。


    戴璞表示,在当前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的高水平开放和合作支持政策,将不仅有利于中国,也将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投资可能性和增长潜力,促进世界经济复苏。


    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财经: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一些外资企业在全球推进多元化布局,从您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外商对华投资的步伐发生变化了吗?


    戴璞:自今年年初以来,疫情给中国本土及外资企业保持正常运营带来了一定挑战。同时,在全球供应链承压、美国技术禁令及限制不断加码的背景下,企业未来发展压力不断增加。自2018年起,许多公司已经或正在推进业务模式转型,包括在亚洲多个国家进行区域化布局以保持或提高竞争力,并尽可能增加对一些部件和系统的多元化采购,这种业务模式的转型方式并不局限于中国。然而,中国的供应基础在许多领域仍然是无可匹敌的,中国市场的需求在价值与数量方面仍保持着高度吸引力。


    虽然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与全球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如欧洲能源危机的影响已蔓延至全球经济,但与世界上许多其他市场相比,中国经济仍有巨大市场潜力,长期经济基本盘稳固且具备韧性。中共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在目前的紧张动荡的全球局势中,尤为值得注意和受欢迎。


    此外,中共二十大报告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定下基调,强调更高质量的增长,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这也意味着外商投资领域的转变,鼓励资金着重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现代服务等重点领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未来发展的目标。我们已经可以在今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数据中看到这样的趋势。今年前8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8927.4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4%。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3.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3.1%,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1%。


    因此,我们认为,在中期内大多数在华外资企业难以承受由退出、缩减甚至冻结对中国市场投资所带来的巨大机会成本。同时,企业需要通过区域化、供应链多样化等有效措施,以妥善解决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未来运营风险的忧虑。


    中新财经:您之前提到,对于大多数跨国企业来说,中国仍然是有吸引力的市场。就您观察到的情况看,目前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哪些机遇比较感兴趣?


    戴璞:未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将围绕着中国经济“现代化”和“降碳”两大主题展开。中国愈发重视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中共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在过去几年中,跨国公司是推动中国工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之一,特别是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数字化等细分领域,跨国公司在全球具有领先的行业地位。未来这些公司将继续服务于中国市场,进一步推动中国工业供应链体系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在2021年就已看到中国在自动化领域的投资迅速增加,跨国公司在该领域的经济活动显著增加。这对跨国公司来说仍然是一个战略性机遇,中国政府也通过外商投资目录,鼓励在这些领域的投资。


    中国向世界做出的“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是中国保持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它将进一步加快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中国也需要在短时间内实现生产模式的转型,这也将带来创新的加速,而且与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相比,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与需求将更有利于推动边际成本的下降,促进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因此,在低碳发展领域将出现更多的国际合作、投资和共同发展的机会。


    中新财经:罗兰贝格对于中国市场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怎么看?


    戴璞: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并形成独特优势。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布局具有广度与深度。2021年至2022年初,中国经济在疫情中快速恢复,中国市场成为许多跨国公司额外的增长引擎,众多外资企业实现销售额与利润双双提升。而2022年,全球宏观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对跨国公司来说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大幅上升。


    虽然短期内中国经济面临多方面挑战,但我们仍然相信,与世界上许多其他市场相比,中国经济基本盘拥有更强的韧性与独特性。自去年以来,中国一直在迅速建立以工业现代化和低碳发展为动力,重视创新的新经济引擎,并逐步取代过去主要由低劳动力成本、宽松的环境监管和高资本生产率驱动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价值链表现出了与其他市场日益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商业模式的本土化。从供应链的角度看,脱钩并不那么明显,但中国的创新、设计、品牌、开发和生产等方面,越来越以中国市场为导向。


    中新财经:近些年,中国推出了很多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您最感兴趣的是哪方面的政策?您认为这些政策给外商投资提供了哪些帮助?


    戴璞:在2022年上半年,面对多种不利因素,中国推出了大量的政策措施来稳定经济增长。中国政府今年5月公布的稳经济33项措施,其中包括了多项积极吸引外资、加快重点外商投资项目交付的政策。


    我注意到,中国在最新修订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政策加码鼓励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建立高端和新兴技术的研发中心。随着支持力度的加大,外资可以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共享全球资源,实现创新本土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在当前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的高水平开放和合作支持政策,将不仅有利于中国,也将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投资可能性和增长潜力,促进世界经济复苏。


    中新财经: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多变化。例如,三季度以来,美元指数进一步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这是否会影响在华跨国企业的投资决策和长期规划?美元升值会对跨国资本的流动产生哪些影响?


    戴璞:自去年年中以来,美元相对全球其他货币表现强势,特别是在今年夏天加速升值,这给全球市场带来了许多挑战。


    2022年9月底,人民币兑美元出现大幅贬值,引发市场担忧。事实上,今年人民币的表现已经超过了其他一些主要货币,特别是欧元和日元。从IIF(国际金融协会)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除了3月份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时,引发了一定的资金流动外,我们并没有看到中国出现大规模的资金外流。而在之后的几个月内,我们看到资本流入到中国市场。


    从出口来看,人民币适度贬值有利于保持出口竞争力,虽然这将提高主要进口商品的价格,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通胀压力仍在可控范围内。总体来说,我们认为中国的资本外流风险是可控的,这要归功于强劲的贸易顺差和庞大的外汇储备为资本外流和稳定汇率提供了缓冲。


    此外,对于在中国的跨国企业来说,货币波动只是影响企业做出投资决策和长期规划的因素之一。对企业而言,做出战略性的长期投资决策需要全面考量和深入分析,进行风险评估。它将围绕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市场波动、经济技术制裁、最新监管动向、战略敏感性、供应链韧性、本地能力等多种维度,并在深入理解目前及未来潜在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风险缓解及管理计划。(完)

    2022-10-24
  • 国内油价调价窗口24日开启 或迎下半年第二次上调

    资料图:加油站。中新财经葛成摄


    中新网10月24日电(中新财经葛成)在上轮成品油调价“搁浅”后,本轮调价成品油价格要涨了?


    10月24日24时,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开启。受国际油价变化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或迎来下半年第二次上调。


    “本轮计价周期以来,国际油价震荡走跌。但由于此前原油基数较高,故本轮变化率正向宽幅开端。而随着近期油价的持续下滑,变化率维持正向收紧运行。”金联创成品油分析师王珊表示。


    王珊分析称,尽管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合作伙伴(OPEC+)决定大幅减产的决议对国际原油市场是重大利好消息,但由于欧美各国的通胀率依旧居高不下,使年内加大加息幅度的预期保持高涨,持续的加息进一步加深原油需求疲软的预期,因此对油价形成强劲打压。


    机构测算,截至10月21日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第九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每桶90.38美元,变化率为1.14%,预计国内汽油、柴油上调幅度为每吨180元,折合汽油、柴油每升上调0.13-0.15元之间。


    “下周来看,油价恐将窄幅波动。”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郑明亚分析表示,目前油市的主要矛盾,集中于供应端的博弈,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合作伙伴(OPEC+)减产带来支撑,但是美国抛储带来利空。


    “对于沙特而言,80美元/桶是其下边界,而对于美国而言,100美元/桶是其上边界。”郑明亚解释称,短期看,市场将围绕减产和抛储的博弈展开。(完)

    2022-10-24
  • 国家发改委:指导各地加大力度投放地方政府猪肉储备

    中新网10月21日电据国家发改委微信公众号21日消息,为做好生猪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部署各地做好今后一段时间地方政府猪肉储备投放工作,与国家投放中央储备形成调控合力。国家要求各地按照猪肉储备调节预案规定,加大力度持续多批次投放猪肉储备,冬至、元旦和明年春节等重要时点以及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过多、价格水平过高的重点地区,进一步加大储备投放力度。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调度,目前国家和各地猪肉储备总体充足,应对生猪猪肉价格异常波动具有坚实资源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采取引导正常出栏、储备调节、市场监管等多种措施,增加生猪猪肉市场供应,切实保障价格平稳运行。(中新财经)

    2022-10-22
  • 从4G同步到5G引领 中国力量加速崛起

    十年间,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实现从4G同步到5G引领的历史性跨越,给全球5G标准烙上“中国印”。


    谈及中国标准工作者十年如一日提升中国在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化工作中的技术贡献,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分外感慨:“对技术创新的追逐、对标准突破的执着,这一路的迎难而上和筚路蓝缕,事非经过不知难。”


    5G标准制定跌宕起伏


    黄宇红率领中国移动研究院标准化团队参与了全球4G/5G标准制定的全过程。她回忆说,5G标准在技术上有着更多样化的需求和挑战,这使得中国移动研究院5G标准工作组常年在技术先进性与实现复杂度、通用化方案与个性化需求、后向兼容性与前向兼容性、性能与成本等各个维度之间反复权衡、艰难抉择。


    相比具体的技术方案抉择,技术路线之争为标准制定带来的挑战更为巨大。


    黄宇红介绍,5G标准研究启动之初,业内在5G频率和组网方式上产生了分歧,以中国移动为首的运营商率先提出5G以中频路线为主,美日韩部分运营商更倾向高频路线;此外,如何组网也出现多个“选项”,种种分歧为5G标准制定带来了不少困难。


    为更快弥合分歧、凝聚共识,国际标准组织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史无前例地以每月一会的频率加快了5G标准的制定进程。


    信道编码是每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化的关键,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中一直没有中国方案。在5G第一版本的标准制定中,华为提出的Polar码和欧美公司主导的LDPC码成为两个最具实力的信道编码候选技术,同场竞技。相比LDPC编码历经40多年的学术研究和应用,Polar码初出茅庐,欧美公司对其的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黄宇红指导团队对这项技术进行独立客观评估,并结合形势提出多编码协同方案,通过多种渠道向其他国家的代表介绍Polar码的技术优势和建议的方案。在最后决策的3GPP标准化会议上,针对控制信道编码技术方案的讨论持续到了凌晨两点。最终会议通过了Polar码作为控制信道的编码机制这一决议。


    全球5G标准制定中国力量不可或缺


    5G时代,技术更加复杂,某些架构前所未有,想在5G标准中继续扩大中国贡献,挑战重重。黄宇红说:“国家相关部门有力组织,高效协同,在开放合作中,国内企业积极投入技术力量,在全球5G标准制定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2015年,由中国移动牵头的“下一代系统架构设计”(NexGen)立项,标志着5G系统架构讨论在3GPP正式启动,这是中国公司首次牵头制定全球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架构,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移动提出服务化新架构(SBA)后,欧美公司认为该架构变革大,多数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经过半年的拉锯战,服务化新架构赢得了全球运营商的支持。2017年,服务化新架构作为5G核心网唯一基础架构,被确立为5G国际标准。


    在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制定的舞台上,担任标准组织领导职务是对标准化工作的极大贡献。十年来,中国在各类国际标准组织担任的领导职务不断突破攀升,已成为推进全球通信标准发展的重要力量。来自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中兴通讯、大唐等运营商和企业的标准专家在3GPP多个工作组中担任了重要职位,为全球5G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随着5G标准制定工作的持续推进,中国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深,中国通信行业已经从2G、3G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边缘人”一跃成为5G标准制定的“领导者”之一。


    黄宇红说:“我们很自豪,中国企业在5G标准制定中的技术贡献度超过50%,成为3GPP标准化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来源:科技日报)

    2022-10-22
  • 走进国外“专精特新”企业(国际视点)

    德国辉柏嘉位于巴伐利亚州施泰因的工厂内,工人正在进行铅笔生产。
    辉柏嘉供图


    核心阅读


    多年来,不少国家的一些中小企业聚焦主业、深耕细作,走在“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上,不仅钻研出了自己的“独门绝技”,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企业品牌,也成为激发各国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薄如蝉翼的高精度铜箔、应用于新型显示产业的高端材料、能检测物料成分的激光成分分析仪……日前,在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现场,一批“小巨人”企业带来了自己的黑科技、新产品,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中小企业群体中的领头羊,“专精特新”企业已经成为经济活力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德国文具生产企业——


    追求质量


    不断创新


    铅笔,看似不起眼的文具。一家德国企业却凭借它发展成为拥有数千名员工的跨国公司,每年产量23亿支。


    1761年,文具生产商辉柏嘉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施泰因小镇创立,是欧洲最古老的工业企业之一,至今已传承九代。260多年来,凭借在铅笔生产领域的“专”和“精”,辉柏嘉所生产的铅笔受到很多艺术设计者和普通消费者的喜爱,至今仍是其毫无争议的“核心”产品。


    “陪伴你的一生”是辉柏嘉的产品理念。据介绍,其第八代管理者安顿—沃尔夫冈·冯·辉柏嘉有一个习惯:从城堡25米高的塔楼上将铅笔扔到庭院的石质地面上。这是他用于验证自家铅笔硬度的一种方式。


    小小铅笔,背后是工匠精神的积淀。19世纪,德国铅笔行业的价格主要由贸易商决定,制造商缺乏动力制造高质量铅笔。当时辉柏嘉的管理者洛塔尔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将质量作为产品生存的根本,改良笔芯制作方式,将石墨和黏土混合,并通过改变混合比例来制作不同硬度的笔芯。其确立的铅笔长度、硬度等标准,后来逐渐为其他同行所采用。在洛塔尔担任管理者期间,辉柏嘉还将铅笔形状改良为六角形,使其不易从桌面滚落,并将公司名称印在了铅笔表面,成为全球第一个品牌书写工具。


    辉柏嘉在铅笔领域钻研不止。1905年,辉柏嘉设计生产了一款军绿色铅笔,至今仍是其经典产品;1908年,辉柏嘉推出采用油性笔芯、具有较强耐光性的彩色铅笔;2001年,辉柏嘉推出三角形铅笔,在笔身抓握区设计了防滑水性涂料凸点,更加符合人体工学,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年度产品”。


    除了不断对黑色铅笔进行改良,辉柏嘉还在彩色铅笔领域进一步细化,开发出适合儿童绘画的红盒彩铅、适合一般绘画爱好者的蓝盒彩铅、适合专业人士的绿盒彩铅,以及可用水晕染、具有水彩效果的水溶性彩铅等。2015年,辉柏嘉研发了兼具普通铅笔和平板电脑触控笔功能的产品,方便用户创作数字化作品。辉柏嘉第九代继承人查尔斯·冯·辉柏嘉认为,在数字时代,书写正成为一种个性化的体验。“越来越多的人在寻求这种个体性,而我们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日本食品模型制造企业——


    订单生产


    延伸应用


    在日本岩崎株式会社总部车间里,有的员工在用吸管吸取染料滴到香蕉模型上,有的员工正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把“肉馅”放到开口的包子模型中……这里与其说是车间,不如说更像一个实验室,员工们都在一丝不苟地做着“实验”。在旁边的展示厅里,陈列着成百上千件食品模型。如果只用肉眼看,很难分辨真假。


    在日本,几乎每家餐馆门口都会摆放出招牌菜的模型,用来招揽顾客。总部位于日本大阪的岩崎株式会社成立于1932年,是食品模型行业的头部企业,在日本有近七成的市场占有率。目前,该公司有300多名员工,在日本各地拥有10家工厂和20个销售中心。


    食品模型是一个很细分的市场。岩崎坚持按照订单生产,致力于满足每家企业的个性化要求,积累了数千种模型的生产技术。喜乐株式会社经营着70余家餐馆,其常务董事辻野诚对岩崎提供的食品模型赞不绝口:“只要我们对食品模型的形状、颜色等有任何意见,他们都会认真耐心地修改,直到我们满意为止。”


    食品模型的生产技术还可以延伸应用到更多领域。2019年,这家公司开始研发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产品。牛排造型的笔架售价达4840日元(1元人民币约合20.9日元),苹果派造型的智能手机壳售价达6380日元。虽然价格不菲,但一上市就迅速成为网红产品。目前,该公司已研发了约130种文创产品。


    岩崎还与关西医科大学开展产学合作,研发导管治疗训练模型。其中,由硅胶整体成型的心脏血管模型,可以逼真地呈现导管通过人体血管时的情景,帮助医生更真实地模拟手术。据了解,日本国内很多开发导管的厂商已开始引进该公司的模型。


    意大利造雪设备生产商——


    重视研发


    紧跟市场


    北京冬奥会期间,在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首钢滑雪大跳台、崇礼云顶滑雪公园等雪上运动场馆,分布着350多台造雪机。机器开动后,雪花喷涌而出,在山脊上迎风划出一道道弧线,为雪道铺撒出一层厚厚的“白毯”。这些造雪设备来自一家意大利企业——天冰集团。


    天冰集团总部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博尔扎诺,产品占全球造雪设备产业60%的市场份额。尽管是行业龙头,但公司规模不大,全球员工共计600人左右;起步也不算早,上世纪80年代,企业创始人开始涉足造雪行业并设计出第一台造雪机,1990年正式成立公司。当人们询问企业成功的秘诀时,天冰集团亚洲区域销售经理迈克尔·迈尔表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重视研发。企业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在总体结构中的比例均达10%,在同类企业中名列前茅。


    天冰在多个国家设有研发实验室,与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成立了技术孵化中心。多年来,该公司紧跟市场需求,坚持自行研发控制系统,目前在手机上就能操作多台造雪设备。其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比如新一代炮式造雪机优化了操控面板,触摸显示屏在极低温度下也能正常显示,戴着手套也可以精准操作;无油压缩机能保证整个造雪过程中没有机油残留物进入环境。它还研制出可以在零摄氏度以上造雪的设备,使滑雪场的可开放时间大大延长,受到了市场欢迎。


    目前,天冰在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公司,产品销往55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成为天冰最大的海外市场。据介绍,天冰在河北省三河市和张家口市两地设立了分支机构,中国成为天冰唯一一个设立两个分支机构的海外市场。迈尔说:“中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市场前景广阔。我们还在张家口设立了研发部门,希望抓住机遇,与中国的冰雪产业共同成长。”

    2022-10-21
  • 前三季度我国汽车出口211.7万辆(新数据 新看点)

    本报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王政)记者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汽车企业出口211.7万辆,超过去年全年出口量。


    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步伐加快,我国汽车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汽车出口延续高增长势头。继8月单月出口30.8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后,9月汽车出口再次超过30万辆,同比增长73.9%。1至9月,汽车企业出口同比增长55.5%。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169.6万辆,同比增长60.1%;商用车出口42.2万辆,同比增长39.2%。新能源汽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


    随着新能源汽车大踏步走出国门,欧美正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两大增量市场。据海关总署数据,去年,我国汽车对欧洲的出口增长了204%,对北美洲的出口增长超过100%。

    2022-10-21
  • 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蹄疾步稳

    “邹小帮”帮代办员指导群众办理业务


    中国棉纺织名城、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14种工业产品规模、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成功撤县设市通高铁,获评山东省工业十强县,成为山东省综合改革试点,连续入选全国百强县,多次入围全国工业、创新、投资潜力、营商环境等百强县榜单,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邹平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近年来,坐落在山东滨州的邹平市实现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民生水平等多方面历史性突破;如今,邹平正全力实施“九大工程”,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奋力建设富强文明新邹平。


    以制造业立市靠制造业崛起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邹平将工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创新驱动、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底气十足。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12.47%,位列全国百强县前茅,税收占比79.07%。全国41个工业大类邹平现有27个,打造出邹平国家高端铝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糖都等荣誉称号,涉铝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2700亿元,中高端铝制品占比提高到71%。202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41亿元,居全省县域前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到378家,其中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过50亿元企业、过10亿元企业分别达到8家、19家、49家,规模以上工业利润达297.73亿元。魏桥创业集团入选世界500强,2022年位列第199位,较2012年上升241个位次。


    科创平台加速搭建,研发人才投入持续领先,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4.38%,位列全省前茅。培育各类科技创新平台49个,其中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7个,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91人,其中院士10人,自主培养国家新型人才2人、省泰山系列人才6人;2022年将人才专项资金提升到1亿元,设立10亿元人才创业基金,出台“人才兴邹”新政,以真金白银支持八方英才创新创业。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加快推进低碳转型


    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邹平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实施“四减四增”行动,焦化等传统产能陆续转移退出、实现高端绿色蝶变,公改铁落地投用、公改水加快推进。邹平货运铁路专用线正式开通运营,成为区域发展的绿色交通大动脉。能耗排放显著降低、产业结构显著优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近十年,全市SO_2、NO_2、PM10浓度分别下降90%、50%、60%,空气优良天数提高到260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山清水秀、鱼游浅底已成为邹平常态。


    坚持绿色发展“项目为王”,邹平形成项目建设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十年来,邹平高标准谋划建设项目1000余个,总投资超1200亿元,其中省市县重点项目680个。魏桥轻量化基地、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中欧循环科技产业园、新医药产业园等一批高端低碳产业项目依次落地。济青高铁邹平站、济青高速改扩建、邹平货运铁路等一批重大基建项目先后建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承载力、助推邹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邹平立足全球视野谋发展。开放之路更加广阔。率先成立山东省县级保税物流中心,150余家企业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服务效能更加优质。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一门办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审批时限平均压缩60%以上,邹平市场主体达到8.1万户,较10年前增长5倍多。高标准建成优秀企业旗帜广场,成功举办企业家大会,用真心、真情、真诚惠企服务。


    乡村振兴共建共享


    推动城乡共同富裕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邹平市投入真金白银保障民生。2012—2021年,民生支出由43.32亿元增至77.69亿元,年均增长6.4%,占比稳定在80%以上。


    打赢脱贫攻坚战,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在山东率先设立防贫保险、防贫特困救助基金,全市1462户、320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基础保障更加稳固,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妇幼保健院新院、城南新高中等先后投用,鲁中职业学院新校、市人民医院新院等落地建成,新增学位4.73万个、医疗及养老床位数过万张,16处镇街卫生院、299处卫生室全部达到省规范化建设标准,群众可以享受更高水平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邹平画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十年来增长56.4个百分点,高标准农田覆盖率、农业综合机械化率等均居全省县域前列;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邹平供销社连续7年位居全国百强县社前列;邹平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入选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乡环卫体系、无害化厕所实现全域覆盖,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翻番增长,收入比由10年前的2.14∶1缩小到1.78∶1,居全省前列;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从不足30%到实现全覆盖,邹平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市。


    “一体规划、分区推进、相互支撑”,邹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城市建设更加完善。十年来,实施城建项目323个,完成投资129.2亿元,城镇化率从54.3%增长到68.7%,居全省县域前列。城市治理更加有效。平安邹平、法治邹平建设深入推进,开创“全科大网格”社会综合治理模式,平安建设群众满意率持续提升,被评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城市内涵更具深度。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正积极创建全国

    2022-10-20
  • 海南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建设

    记者从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海南正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建设。近日,大唐海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儋州1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接连获批。





    图为10月2日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拍摄的建设中的申能电气风电新能源装备产业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海南将加大海上风电开发力度,重点开发临高西北部、儋州西北部、东方西部、乐东西部和万宁东南部海域共计11个场址,总开发容量约为1230万千瓦。目前,海南已确定海上风电示范、试验项目共6个,总投资约968亿元;海上风电项目配套建设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共3个,总投资约165亿元。


    目前,多家风电企业已进驻海南,抢占海上风电市场。(记者吴茂辉)

    2022-10-20

  • 首 页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