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亩产622.4斤!黑龙江高寒地区旱作大豆百亩攻关田创新纪录

    近日,经农业农村部授权的“全国大豆高产竞赛专家测产组”5名专家在北大荒集团八五四农场有限公司235亩大豆高产攻关田中,选取100亩地块,随机实收17.15亩,收获大豆10819斤,扣除杂质,折合标准含水量后,平均亩产高达622.4斤,创造了黑龙江省高寒地区旱作大豆百亩攻关田历史纪录。


    今年,为充分挖掘大豆单产潜力,黑龙江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大豆高产竞赛,共有619个地块申报参赛,落实竞赛面积38.56万亩。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常年占全国40%以上,商品率占80%以上,年初制定扩种1000万亩的任务超额完成。

    2022-10-06
  • 乡村振兴|山东蒙阴果园托管助蜜桃产业发展

    新华社济南10月5日电(记者杨文)金秋时节,山东省蒙阴县野店镇新盛村蜜桃丰收。村民苏京盛开着三轮车,载着蜜桃来到交易市场。他告诉记者,今年蜜桃的施肥、打药、剪枝,全都由农服公司统一打理。靠着果园托管,苏京盛的蜜桃今年增产一成多,卖了9万多元。





    蜜桃收获的季节,蒙阴县垛庄镇蒙河村果农正在分拣蜜桃。(新华社记者杨文摄)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沂蒙老区蒙阴县,近年来,果园托管服务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实惠。


    蒙阴县果品种植面积105万亩,其中蜜桃71万亩,年产量10亿公斤,年产值54.8亿元。由于管理技术落后,蜜桃产业发展一度遇到瓶颈。2021年11月,蒙阴县和山东供销农业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确定由农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群众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实行果园全程托管或半托管,给果农提供人力、资金、技术、销售等服务。


    蒙阴县北太平村党支部书记石立平说,农服公司在村里组建5个服务队,向农户提供植保、施肥、修剪、套袋、采摘等服务。果农石贞国有1亩13年树龄的老桃树,选择半程托管。“套袋的桃子品质更好,但费时费力,不好雇人。今年把这些活交给托管服务队干,自己轻松多了。”石贞国说,前不久,他家的桃在县里举办的蜜桃鉴评会上获了奖。


    云蒙湖生态区曹后村果农公方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全程托管了1亩果园。托管人员除了提供修剪、除草服务,还帮忙网上销售。“去年1亩桃卖3000元,今年的桃子口感、糖度都比去年好,卖了7000元。”公方彬说。


    目前,蒙阴县有138个农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签订了托管服务协议,托管面积达11万亩,通过提升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推动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10-06
  • 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又迎来政策红包。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困难大的实际情况,加大纾困力度,在第四季度再实行一批收费缓缴,并要求落实责任,确保市场主体受惠。


    对各类市场主体实施直接高效的纾困措施,是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关键举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宏观政策着力点聚焦到市场主体这个经济发展的根基上,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助企纾困政策举措。今年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受国际环境复杂和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党中央、国务院果断推出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抓好政策落实,着力减轻企业负担、稳住经济大盘。截至8月31日,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3万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超六成企业把留抵退税资金用在了采购原材料和加大投资研发上。


    1.6亿多户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韧性和底气所在。据测算,一个市场主体平均可带动8人至10人就业,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他们不仅是就业的“大容纳器”,还打通了市场的“细微末节”,使内需更大释放出来。企业稳得住,市场就有信心,经济就有前景。今年我国经济要爬坡过坎,必须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留住经济发展的“青山”。


    市场主体的难点痛点,就是政策的着力点。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少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仍面临市场需求持续不振、现金流不足、还本付息压力较大等困难,对未来预期偏弱,而预期反映的是市场主体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判断,预期不稳,政策效果就会打折扣。要狠抓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和接续政策落地见效,最大限度消除堵点、缩短时滞,让市场主体更好地知晓政策、理解政策、享受政策,力争“该免的免到位、应减的减到位、能缓的缓到位”,及时回应市场主体诉求,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


    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让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使扩大有效需求与增强内生动力相结合。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加快复苏,畅通交通物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让市场主体有订单、有钱挣,不仅帮助他们渡难关、复元气,也为今后更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创新实施宏观政策是为市场主体“浇水施肥”,深化“放管服”改革则是“改良土壤”,地肥自然苗旺,两者结合将产生倍增效应。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但一些领域竞争不公平、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仍然存在,部分领域涉企违规收费问题仍时有发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当前复杂形势下更具紧迫性。根据国务院要求,今年10月底前,各地区各部门要对带有市场准入限制的显性壁垒和隐性壁垒开展清理,并建立长效排查机制。今年年底前,要完成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重点查处落实降费减负政策不到位、不按要求执行惠企收费政策等行为。


    政策落实“再快一步”,企业发展才能“更进一步”。目前,一系列助企纾困措施的政策效应已有所显现,接下来要继续落实落细,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充实政策工具箱,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熊丽)

    2022-10-05
  • “扩”“稳”“提” 提升利用外资能力水平

    利用外资要继续在“扩”“稳”“提”三个字上下功夫,通过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能力与水平。中国经济发展须保持战略定力,排除各种纷扰,用更多发展成果来回应关切、赢得共识。


    近些年,有关“外资撤离中国”的论调隔段时间就会冒出来,一些外媒伺机炒作,让不少不明真相的人们为此还着实揪了把心。


    客观地说,外资企业迁出中国的情况确实存在。比如,汽车芯片厂商安森美今年4月把位于上海的全球配送中心整体迁到了新加坡,日本佳能公司关闭了其在珠海的一家工厂,还有大家所熟知的苹果公司将iPhone14的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了印度。不过,对于拥有近50万户外资企业的中国来说,上述现象只是个别的、局部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进有出”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不光在中国这样,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基于对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企业适时对产业链进行多元化布局与转移,本无可厚非,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对此,商务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期也再次作出回应:中国吸引外资总体呈逐年“动态增加”态势,且外资来华是有进有出、进多于出!


    有数据为证: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在持续,但2020年以来中国吸收外资的规模依旧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涌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高达1630亿美元,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经济体。2021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投资规模增至1734.8亿美元,首次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大关。


    今年以来,外商持续加大在华投资布局,投资增速依然保持高位运行。前8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4亿元,折合1384.1亿美元,同比增长20.2%。在利用外资规模整体稳中有升的同时,利用外资结构上也得到了持续优化,其中高技术产业使用外资表现尤为突出。


    中国之所以成为境外投资的热土,至少与三方面因素紧密相关:一是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二是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不断完善的创新生态;三是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下,中国完备的产业体系以及稳定的供应链产业链优势。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颁布实施了外商投资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对外商利益给予根本性保障,“中国对外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承诺不断转化为发展红利,让越来越多的来华投资者吃下“定心丸”。


    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利用外资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存在着一些影响外商投资预期与信心的不确定性因素。对此,中央决策层多次对稳外资外贸进行了部署,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举措,打出了稳外资外贸的政策组合拳。下一步,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利用外资要继续在“扩”“稳”“提”三个字上下功夫,通过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能力与水平。


    具体到当前,扩增量,就是要从解决外商投资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让更多的外商投资能够更加顺畅地进入。比如,要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提下,便利外商投资企业商务人员往来,加强与外资外贸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主动对接,坚持一事一协调,保障运输通畅。


    稳存量,要以制造业为重点,抓紧推动出台《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等领域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支持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引导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国内梯度转移等。


    提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商投资的促进和服务。比如,通过组织实施国际产业投资合作等活动,为跨国公司投资和各地方招商引资搭建平台,健全重大和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机制,加快推进项目签约落地等。


    从长远看,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决心不会变。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须保持战略定力,排除各种纷扰,用更多发展成果来回应关切、赢得共识。(顾阳)

    2022-10-05
  • 湖南富民产业激活乡村振兴

    本报长沙9月29日讯(记者刘麟、谢瑶)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三湘大地处处洋溢喜迎盛会的浓厚氛围。湖南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将发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昂扬的姿态、扎实的行动、喜人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9月15日,“2022湖南汝城农民丰收节暨沙洲晒秋节”在“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地——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开幕。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稻谷、翠绿的蔬菜,村民通过“晒秋”表达丰收的喜悦。沙洲村党支部书记朱向群告诉记者,沙洲村人用心用情讲好“半条被子”的故事,沙洲村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红色旅游4A级景区,日均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去年,全村人均收入1.71万元,村集体收入达70.5万元。

    近年来,湖南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质效。近日,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与湖南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近200亿元综合授信支持农业集团打造绿色粮食产业链及现代生猪养殖产业链。建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文爱华介绍,截至6月末,该行普惠金融贷款新增114亿元,同比多增25亿元,余额达908亿元。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和湖南脱贫攻坚主战场,湘西走出了一条精准、特色、可持续的脱贫攻坚之路,十八洞村等一批曾经的贫困村创造了中国脱贫攻坚的鲜活样本,成为国际减贫史上的重要地标和新时代红色地标。湘西州委书记虢正贵表示,湘西州将深入实施产业就业富民、美丽乡村建设、乡村育才聚才、乡风文明铸魂等“六大行动”,打造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

    2022-10-01
  • 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夜市到夜间经济商圈,再到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经济不断向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的方向升级,折射出人们对更丰富、更便利、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夜市桥边火”到“千灯夜市喧”,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城市特色与活力的有效载体。

    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确定了123个国家级集聚区。多地也纷纷出台相关举措,鼓励夜间餐饮、文化娱乐、旅游等活动,激发夜间消费活力,持续释放消费潜能。

    夜间经济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怎样进一步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如何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进行了采访。

    惠民生促就业,焕发城市活力

    入夜后,位于江西南昌市青云谱区的警民路夜市街一派热闹景象。晚上9时,醉东北家常菜餐馆已坐满顾客,老板姜立岩忙得团团转,却笑得开心:“餐馆经营了4年多,生意还不错,最近生意忙,又招聘了两名服务员。”

    在南昌经开区的紫荆夜市,户外的流动摊车一字排开,人头攒动,灯火交错中,是热闹的烟火气。一家烧烤摊前,老板小李正忙着烤肉串,他说:“一般下午五六点钟出摊,晚上八九点钟人流量最大,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4000元左右。”旁边的露天座位,不时传来顾客们的欢声笑语。

    夜间经济一般指从当日18时至次日凌晨2时的服务业类经济活动,几乎涵盖了商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等所有第三产业。数据显示,大约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一些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全天的50%。

    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要求“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这为发展夜间经济提供了政策指引。

    “发展夜间经济不仅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能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创造就业,展现地方特色文化、焕发城市活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蕴说。

    惠民生,拉动居民就业,便利百姓生活。

    走进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万达金街夜市,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制品让游客纷纷驻足观赏。

    “夜市解决了我一家人的生计,儿子的大学学费都是从摊位上挣的。”43岁的李恭学经营的这处摊位,周末时一晚能卖出上千元的货品。据介绍,宁夏采取有效措施,让有条件的街区在夜间指定区域内开展“摊位经济”,在规定时段、划定区域摆摊,既便利百姓生活,也增加了群众收入。以万达金街夜市为例,该街区夜市摊位帮助300多人就业,周末夜市每晚总营业额超过10万元。

    添活力,彰显地域特色,展现城市魅力。

    今年8月,位于江苏苏州市西北郊的虎丘塔首次开放夜游,借助投影、灯光等多媒体技术,300架无人机同时升空表演,将千年虎丘的唯美夜空点亮。数以千计的游客步入园中,在移步换景中感受“虎丘奇妙夜”的魅力。“夜游很有趣,光影绚丽,让人更真切地领略这座城市的地理之美、人文之盛。”游客王彤说。

    近年来,我国夜间经济蓬勃发展。有关机构预测,2022年夜间经济规模将突破40万亿元。王蕴认为,发展夜间经济,能在多方面焕发城市活力,包括为城市增添“烟火气”,提升城市生活体验度;丰富城市经济活动业态,创造更多经济产出;改善城市治理,提高城市运转效率等。

    业态不断丰富升级,折射美好生活新需求

    随着夜间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一些新型夜市不断涌现。潮流夜市、后备箱集市、星星集市、社区民生夜市等,受到年轻人的欢迎。相比传统夜市,新型夜市“小而美”又不失“烟火气”。

    夜间经济载体不断蝶变。每当华灯初上,南昌市青云谱区的王府井夜间经济商圈人头攒动,市民或品尝网红小吃,或观看文化表演,尽享夜生活。近年来,该区大力建设特色夜间经济板块,如以“夜购潮货”为特色的王府井夜间经济商圈,以“夜赏文创”为特色的夜象湖商圈等。

    “近年来,商圈逐渐取代夜市,成为发展夜间经济的主要载体,夜间经济走向品质化。”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分析,夜间经济的业态不断丰富,全国许多城市商圈启动“夜间消费”相关活动,通过推出“深夜食堂”、试水“博物馆奇妙夜”、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等,串联起多种消费业态,形成夜间消费新形态。

    金秋时节,从苏州市知名的平江路往西,步行十来分钟便可到达观前街。夜里的观前街,处处展露着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庄重的大戏院里,悠扬婉转的昆曲正在上演;古朴的玄妙观外,身着苏绣旗袍,撑着油纸伞的年轻女子在拍照留影……这里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项目,可以说是夜间经济的一个升级版本。

    专家介绍,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是指依托一定的夜间景观环境,融合特色文化符号、生活氛围和商业业态,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综合产业集群。近期,美团上线“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主题品牌馆,将线下实体街区搬至线上,形成“线上游览线下消费”的数字化联动。

    “从夜市到夜间经济商圈再到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夜间经济不断向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的方向升级,折射出人们对更丰富、更便利、更美好生活的向往。”王蕴说。

    围绕优供给、强品牌,各地因地制宜创新产品和服务,加速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夜间经济形态。携程平台统计显示,在夜游主题标签中,主题公园、实景演艺、古镇、夜市以及城市观光位列前五。上海市海昌海洋公园与携程联手,利用多样的互动娱乐玩法,丰富游客一站式夜游体验。

    激活夜间经济,还需提升各类配套服务

    如何让夜间经济更精彩?

    专家表示,我国夜间经济从供给端看,还存在同质化、低水平建设的情况。从需求端来看,一些制约夜间消费潜力的隐忧依然存在,比如往返交通是否方便、深夜出行回家是否安全、商圈的停车位是否充足等。

    付一夫建议,要真正激活夜间经济,需着力提升配套服务,包括改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加强治安管理、噪声控制、垃圾处理等。同时,对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等问题加强监管,保障相关产业良好发展。

    近年来,不少地区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公共资源保障效率,为夜间经济可持续发展夯基垒台、保驾护航。

    ——做好服务保障,筑牢“安全”基础。

    一到晚间,地处浙江永康工业区腹地的东城街道夏溪夜市里,从服装饰品到日常用品,从特色小吃到儿童游乐,近百个摊位按照划定的指定区域有序摆放。东城街道与国网永康市供电公司等部门成立“夜间经济”联合服务保障组,对辖区夜市疫情防控、用电安全等开展常态化巡查,着力营造繁荣、安全、有序的夜间消费环境,切实做到让居民安心消费,让商家安心经营。

    为推动夜间经济行稳致远,不少地区健全服务保障机制,统筹公安、城管、消防、市场监管、供水供电供气供网等部门力量,开展综合服务。

    ——加强管理,打造卫生、干净、有序的夜间环境。

    一入夜,银川市西夏区怀远夜市就热闹起来。早在2019年,银川市就在怀远夜市成立食品加工中心,对夜市食材进行清洗消毒和初步加工制作,不定期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夜市还对排烟、排油、用电以及摊位外观进行整改完善,保证食品安全、提升环保水平,让夜市更好融入市政环境。

    在南昌经开区,紫荆夜市负责人邹江川介绍,当地对夜市内所有流动摊位实行定点位置、编号管理,引导配套清洁、消毒设施,促进夜市健康有序发展。

    为繁荣夜间经济,不少城市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程度。通过推广夜市摊位积分制、增加区域内保洁力量、配套建设公共卫生间等,实现完善城市治理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完善交通配套,保障出行便利。

    漫步在苏州市吴江区太湖新城的“盛家厍老街”,亭台楼阁、丝绸旗袍让人宛如进行了一场“穿越”。吴江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更好满足夜间出行需求,全区道路泊位在18时至次日8时免费开放,同时打造“停车共享联盟”,联盟单位停车场实现“能开尽开”,在非工作时段为百姓打开“方便之门”。

    专家表示,发展夜间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更好满足百姓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的夜间消费需求,必须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优质供给和良好服务提高居民夜间消费的便利度、活跃度和安全性。

    2022-10-01
  • 巩固粮食安全的坚实支撑

    粮食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全年稳产增产的目标,南方省份也要坚决承担重任。农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增加农民种粮收入是关键。要持续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农民收入增加的长效机制,真正让种粮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眼下秋粮收获进入高峰期,大江南北,一派繁忙景象。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了去年北方罕见秋雨秋汛、冬小麦大面积晚播、局地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南方局部地区遭遇严重高温干旱等各种挑战,夏粮、早稻实现增产,秋粮有望再获丰收。这为保障粮食安全注入了信心、增添了底气,为稳住经济大盘、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坚实支撑。


    粮食安全的逻辑在于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基础,粮食流通和储备是建立在粮食生产基础之上的,只有粮食丰收了,才能有粮可运、有粮可储。今年我国粮食丰收来之不易,不仅面临着结构性短缺、区域性供给不平衡、资源和环境资源刚性约束、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等深层次问题,还面临着国际地缘政治冲突、极端天气、粮价波动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挑战。我国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突破制约粮食生产的瓶颈,深挖粮食增产潜力,以国内的确定性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


    突破粮食生产周期瓶颈,是我国粮食生产连年实现丰收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灾害严重影响了我国粮食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种业自主创新水平,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国应对气候灾害和重大病虫害的能力显著提高,打破了“两丰两歉一平”的周期性波动规律,粮食产量连续七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盘。


    面对大豆和油料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结构性短缺问题,今年我国在稳定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的基础上,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千方百计挖掘大豆、油料增产潜力,能多种一亩是一亩,能多收一斤是一斤,尽可能提高大豆、油料自给率。从目前来看,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有关部门初步预计,今年油菜面积超过1亿亩,产量增加明显;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面积达到1500多万亩,大豆面积增加较多。但也应该认识到,结构性短缺问题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解决。


    面对粮食主产区逐渐向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集中造成的区域供给不平衡问题,今年我国大力加强南方省份粮食生产,进一步充实大国粮仓。粮食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全年稳产增产的目标,不能只盯着主产区,南方省份也要坚决承担重任。要充分利用光热条件好、水资源充沛、土地类型和物种资源多样等有利条件,巩固粮食生产恢复的良好态势。随着南方省份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我们更有底气端稳“中国饭碗”。


    农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增加农民种粮收入是关键。今年国家持续实施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玉米、大豆生产补贴政策,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等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增强了农民种粮的底气和信心。在春耕、夏收、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期,中央财政三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共计发放400亿元一次性农资补贴,缓解了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要持续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农民收入增加的长效机制,真正让种粮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四季轮回,岁月流转,接续耕耘,生生不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粮食生产持续稳步迈上新台阶,“米袋子”“菜篮子”更加充实,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022-09-30
  • 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今年初,《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简称“规则Ⅱ”)实施。据中国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规则Ⅱ建设工作于2017年9月份启动,以引导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专注主业,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力有效防范保险业风险,加大加快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为目标,对原有偿付能力监管规则进行全面优化升级。


    记者了解到,规则Ⅱ实施以来,在引导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支持资本市场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从今年上半年实施情况看,规则Ⅱ提高了监管指标的风险敏感性和有效性,在引导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促进服务实体经济


    规则Ⅱ对绿色债券、养老保险和农业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给予多项支持政策,有效促进了保险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规则Ⅱ允许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长寿风险最低资本按90%的比例进行计量,有力支持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发展。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保险业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实现保费约22亿元,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在银保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重庆银保监局局长蒋平介绍,作为首批试点地区,目前重庆市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人数占比高达64.9%。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到扩展至全国开展以来,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寿险公司深入快递、家政、餐饮、网约车等行业领域调研,发现较大比例的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参加第一、第二支柱养老保险,为此,在积极推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宣导工作中,重点对养老保险漏保、脱保、断保的人员进行普及宣传。


    规则Ⅱ允许保险公司按90%的比例计量农险业务保险风险最低资本。今年二季度末,该项政策节约保险业最低资本约27亿元,可支持保险公司为“三农”多提供风险保障约4200亿元,有力贯彻落实“保粮食能源安全”的决策部署。记者从大家保险集团了解到,2022年自偿二代二期工程实施以来,大家财险农业险业务取得持续发展,今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实现同比增长75%。从偿付能力计量角度来看,以最新季度数据进行测算,大家财险农业险业务计提保险风险最低资本在二期规则下比一期规则减少约9%,体现出了新规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引导作用。


    此外,规则Ⅱ对政策性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等给予支持,允许其保险风险最低资本按90%的比例进行计量。以今年二季度末数据计算,该项政策可支持保险公司为我国出口和海外投资多提供风险保障约2400亿元,有力落实稳外贸的决策部署。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实现承保金额4451.3亿美元,同比增长11.8%;支付赔款7.3亿美元,同比增长17.0%;支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95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达21.8%。


    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规则Ⅱ对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股、大盘蓝筹股和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公募REITs)等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保险业参与资本市场改革,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规则Ⅱ对保险公司投资的沪深300成份股,允许其最低资本按95%的比例进行计量,以支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在政策支持引导下,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保险业共投资沪深300成份股约7900亿元,节约最低资本138亿元,有力支持了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资金运用部负责人贾钰峰表示,虽然资本市场过去几年经历了波动,但以银行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从经营和盈利的稳定性、资产质量和现金股息等角度看,非常符合保险资金立足于长期视角的价值投资理念。蓝筹股的低波动性带来了很好的收益风险比,稳定的股息在持续的低利率环境中为保险资金提供了远高于债券类资产的投资回报。当前大盘蓝筹股的估值水平处在相对低位,如果未来估值修复回升,能为保险资金提供更加可观的资本利得收益。


    规则Ⅱ对保险公司投资公募REITs,允许最低资本按照80%的比例进行计量,以支持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保险业共投资公募REITs约70亿元,占公募REITs总规模约13%左右,是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上述政策节约保险公司最低资本约7.2亿元,有力支持了保险业参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


    今年8月份,中金厦门安居REIT等3只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上市交易。中金厦门安居REIT总募集规模13亿元。国寿投资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此项目的重要战略投资者,认购总募集规模1.89%的份额。国寿投资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参与中金厦门安居REIT战略配售,为拓展后续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国寿投资公司作为中国人寿旗下专业另类投资平台,充分发挥保险资金另类投资在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上的核心优势,全面参与基础设施、不动产、股权、特殊机会和普惠金融等各领域投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家资产在2021年国内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发售时就参与了中金普洛斯REIT项目。该项目将环保理念融入资产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已经在北京、广州、佛山、昆山等地的仓储物流园区部署屋顶光伏发电设施,预计未来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2400万千瓦时;设计使用年限以内,预计可节约碳排放约15万吨。大家资产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积极跟进市场REITs发行情况,期待与优秀的资产原始权益人持续进行深入沟通,提前锁定优质资产,争取成为公募REITs的战略投资人,与实体企业共享经营发展所带来的长期收益。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公募REITs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途径,能有效盘活中国存量巨大的基础设施资产,在包括租赁住房、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公募REITs的未来收益预期相对稳定,与保险资金有着天然的匹配属性,也是保险资金未来的重要投资标的之一。


    贾钰峰表示,规则Ⅱ对于各类资产风险因子的设置更加细化,对于上市和未上市资产风险因子的相对大小也进行了校准调整,能够更加真实地刻画风险情况,有利于保险资金在参与资本市场过程中进行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同时,偿二代监管体系在最低资本计量方法中设置了风险分散效应,允许保险资金通过科学的大类资产配置来节约最低资本,这也为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可研究明确保险资金支持国家战略、区域发展等相关投资的界定标准,给予适当资本优惠,增强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大局观。


    推进偿付能力监管


    9月20日,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2》显示,保险业资本供需不匹配将导致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小保险公司资本压力增大。从需求端看,保险业对资本的需求持续增加,主要受保险经营盈利周期较长、多数中小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145家公开披露2021年财务报告的中小财产险和中小人身险公司中,90家2021年年末未分配利润为负数,无力通过自身经营积累利润转增资本。从供给端看,社会资本进入保险业的意愿降低,外部资本供给减少,表现为2021年增资发债金额下降、非上市保险公司牌照热度降低等。


    多位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偿二代二期规则对保险资产配置带来新的影响,保险资金应从资本约束角度调整保险资产配置的底层逻辑;在管理层面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及时适应新情况新要求;在投资品种层面精细化投资管理,挖掘低资本消耗的投资品种;在产品层面寻求偿付能力优化的新方案。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银保监会将持续完善偿付能力监管标准,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政策导向,在科学有效防控风险基础上,不断增强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大局的能力。一是持续支持商业养老金业务发展。根据商业养老金业务特点和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偿付能力优惠政策,降低公司资本占用,支持保险业开展商业养老业务,促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健康发展。二是对保险资金支持和落实国家战略决策部署形成的投资资产,研究明确其界定标准及优惠政策,降低其最低资本要求,增强保险业服务大局的能力。


    日前,银保监会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第十六次工作会议分析认为,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保险业运行平稳,风险总体可控。第二季度末,纳入会议审议的181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0.8%,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8.1%;实际资本为4.96万亿元,最低资本为2.24万亿元。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8.5%、214.7%和310.4%;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03.7%、134.1%和281.2%。

    2022-09-30
  • 优化二手房交易政策正当时

    如今,购房家庭在同一时期内先出售名下住房再购买下一套住房,也就是“卖一买一”的情况比较普遍。很多家庭在“卖一买一”时,由于卖房周期拉得太长,影响了下一套的买入,甚至错过了喜欢的房源,或因为前一套卖出时资金筹措不及时,再次购房时对卖家产生违约。针对“卖一买一”这样的“连环单”交易,北京市开始试行存量房交易“连环单”业务并行办理,此举能够大大缩短交易时间,从而提升二手房交易便捷度,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改善性住房需求。


    假设乙将名下一套住房卖给甲,又去买了丙的一套住房,则甲、乙、丙三方构成了一个“连环单”。由于北京目前仍实行限购政策,很多家庭需要卖掉一套住房腾出购房资格再买下一套。按照传统交易模式,“连环单”中的乙要在卖出名下住房并办理转移登记后,才能腾出资格购买丙的住房,交易周期较长。根据此次北京试行的新政策,甲、乙、丙申请办理“连环单”业务后,乙和甲只要进行网签,乙就可以腾出购房资格,启动购买丙住房的程序。也就是说,乙购房资格的释放由原先办理房产转移登记也就是“过户”后,前置至网上签约后。待乙完成买入丙住房的网签后,可一并办理乙对甲卖出、乙对丙买入房屋的贷款、缴税、登记业务。有业内人士估算,“连环单”业务并行办理的交易周期较优化前最多可减少50天。


    二手房交易在北京房地产交易中占比较高,其中改善性购房需求占三成以上。有关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二手房成交面积显著高于新房成交面积。优化二手房交易流程将有助于提高存量房屋交易效率,更好支持购房家庭合理住房需求。


    近期,在优化二手房交易流程方面,很多城市推出了“带押过户”的新举措。“带押过户”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促成交易便利化,活跃二手房市场,是一项顺应民心之举。


    所谓“带押过户”,是指对于存在抵押的不动产需要上市交易的,卖方可不先归还原来的房贷就完成过户登记,买方可带抵押过户直接获取金融贷款。在传统的二手房交易过程中,如果住房还有未还清的银行按揭贷款,则仍处于抵押状态,交易手续相当繁琐。需要卖方提前筹集资金还清贷款,即“赎契”,通过“赎契”解除原有抵押,才能办理过户手续,进而买方将房产再次抵押,获得银行贷款。


    “带押过户”新政节省了卖方为提前还贷衍生出的过桥费,以及过桥费带来的利息和担保费等,利于卖方尽快回笼资金,同时省下了交易时间。过去,一旦卖方在约定时间内凑不齐未结清的银行贷款,则很可能对买方产生违约。“带押过户”减少了办事环节,缩短了交易时间,避免因时间拖延出现的违约情形。


    二手房市场对房地产市场的总体平稳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很多二手房有成熟的商业和物业,地理位置好,相比购买新建商品住宅往往需要等待一定交房时间而言,不少购房者根据现实情况综合考虑,将二手房作为首次置业或者改善居住条件置换住房的首选。特别是在一线等大城市,二手房的交易量早已超过新房。当前,促进二手房交易的企稳回升,有助于带动中介服务行业的活跃,促进装饰装修、家具家电等相关消费。期待各地有更多优化二手房交易流程的举措出台,更好满足刚需和改善性购房家庭合理住房需求,促进二手房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亢舒)

    2022-09-29
  • 智能网联汽车进入产业布局关键期

    随着数字经济加速融入,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达288万辆,渗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长46.2%;17个测试示范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完成35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装配路侧网联设备4000余台。





    “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关键时期,其蓬勃发展将带动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领域深刻变革。我们将坚持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线,强化创新驱动、优化政策供给,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进程。”在日前举行的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说。


    车路协同广受关注


    作为智能网联汽车最主要的技术路线之一,车路云一体化建设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在江苏无锡,中国移动主导建设了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目前已经实现400个路口的车路协同改造,部署自主研发云控平台,实现近100个车路协同场景面向行业及民众出行提供服务。同时,项目成果在上海、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复制应用。


    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29个智能网联标准路口、双向750公里城市道路以及10公里高速公路已完成车路云一体化功能覆盖,网联云控系统实现多路数据融合,支持车网融合的超高速无线通信专网铺设60平方公里,分米级高精度动态地图平台搭建完毕。


    “车路协同技术使车辆每万公里碰撞风险降低23%,路侧信息参与关键决策率达37%,交通信控优化令车辆排队长度下降30%。”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孔磊说,经过两年培育,示范区已引进百度、小马智行等车路云网图相关企业40多家,并与清华大学、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国创中心等高校、科研机构和平台企业,在示范区深入开展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工作。


    经过多年实践,百度在车路协同领域探索出一条“智能单车+网联赋能”的发展路线。“如果将智能单车比作车灯,车路协同就是路灯,在车灯路灯交相辉映下,自动驾驶规模化商业落地的门槛将会大幅降低,安全也将得到进一步保障。”百度集团智能驾驶事业部群组总经理李震宇告诉记者,在产学研政合作模式支持下,百度已经在示范区完成了C4级智慧道路路侧解决方案。例如,百度地图会结合前方路口红绿灯的灯色和倒计时,根据用户车速、位置,实时推荐最佳车速,保证抵达路口时正好绿灯亮起。用户按照绿波车速驾驶,就能够以不停车方式经过前方路口,不仅可以减少等待红灯次数,节约通行时间,也可减少等待红灯带来的能源消耗。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张玉卓同样认为,应坚持“单车智能+网联赋能”路线,推动从测试验证转向多场景示范、规模化应用,深化车路云协同发展,辐射带动上下游产业健康发展。针对汽车芯片设备、材料、工艺等短板,识别关键技术,深化基础研究。


    “下一步,我们将因地制宜推动车路云一体化的路侧设备建设,根据各区现有条件,结合自动驾驶、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发展需要,实现更大规模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同时,联合行业头部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围绕产业链和车规级芯片深入布局,加强与市场化投资机构合作,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孔磊说。


    网络安全亟需重视


    当前,汽车行业正加快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产业安全等各类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向车联网领域渗透。


    “近年来,车辆的网络与数据安全受到各方高度重视。一方面,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网络攻击事件频发,影响车辆行驶安全;另一方面,当车辆违规采集泄露数据时,将严重威胁国家安全。”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副总经理陈涛认为,目前,针对网络安全的监管机制以及全流程网络安全技术研发体系尚未形成,网络和数据安全责任划分也不明确。


    奇安信集团副总裁孔德亮分析,从网络角度看,智能网联汽车主要面临远程入侵、近距离攻击、接触攻击3方面风险;对数据而言,有可能在采集层、通信层、应用层、平台层4个层面发生安全事故,直接关系着个人隐私保护、经济社会稳定。对此,奇安信推出车联网安全防护系统,对非法流量和异常接入设备进行阻断和控制,并且标记该设备,防止异常流量或设备再次入侵。


    “车联网是新产业形态,迫切需要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技术,要加快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深入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研究,强化核心技术攻关、产品应用创新,积极发展高质量、高性能、高安全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安全供给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副局长张光明说。


    车联网行业跨度大,技术领域广,构建安全能力离不开产业各界共同探索。“应鼓励科研机构、高校、行业组织和企业各方加强协作,促进产学研用交流合作,推动理论探索、技术交流、示范应用和产业推广,构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网络安全产业生态。”张光明说。


    自动驾驶未来可期


    行业数据显示,L2(部分自动化)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在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在年底将达到36%,到2025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60%。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巴士、自主带客泊车、干线物流以及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有序开展。


    去年8月,百度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目前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2座城市,订单量累计超过100万。“不少网友留言表示,乘车体验与真正司机差别不大,总体上行驶平稳,也很安全。”在李震宇看来,L3级(有条件自动化)自动驾驶具有人机共驾特征,发生事故时难以界定责任方。因此,继L2级之后率先进入商用的很有可能是L4级(高度自动化)自动驾驶,将为更广泛用户提供出行服务。


    据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EO于骞观察,以新势力车企、传统车企为代表的整车企业纷纷采用渐进式技术路线逐步推动高级辅助驾驶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场景应用,而自动驾驶公司企业则多以跨越式技术路线,打造高级辅助驾驶方案为车企赋能。“面向城市场景的高级辅助驾驶应具备包括狭窄道路通行、礼让行人、掉头、自动绕障等功能。因此,搭载的传感器和计算能力必须符合车规级要求,而由此带来的成本、功耗限制需要通过更强算法框架优化和工程化手段解决。”


    虽然高级别自动驾驶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其大规模商业应用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据统计,2021年自动驾驶投融资总金额达到575亿元,是2019年的6倍之多。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资本对产业加速和赋能作用,同时需要警惕资本过热带来的企业恶性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应让市场主体的重心放在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迭代上,而不是让资本盲目炒作。”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磊说。(李芃达)

    2022-09-29
  • 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 品牌向上更加自信

    在安徽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组装生产线上,工人正紧张有序进行组装作业。今年1月份至8月份,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16.6万辆,同比增长200%。肖本祥摄(中经视觉)


    “在36小时行程中,一路换电非常方便,而且只在广东湛江进行了15分钟的充电,花费30多元。相比之下,SUV油车的全程油耗消费要接近3000多元。”在蔚来APP上,一位名叫“Dmitry”的车主晒出今年驾驶ES8从北京开到三亚的体验账单。


    像这位车主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仅购买新能源车,并乐于驾驶新能源车出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新能源汽车正是这一巨变的中坚力量。从不足10万辆,到突破千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产品供给不断丰富、企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使用环境日臻完善以及消费者认可度日益提高。凭借新能源汽车赛道,中国汽车产业从跟随者变为领跑者,不仅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而且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开始改变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


    产品供给越来越丰富


    “电动车,国产就OK了,合资没必要”“油车BBA,电动蔚小理、特斯拉、比亚迪”。随手刷一下社交媒体,这样的评论跟帖比比皆是,在10年前这是很难想象的。


    时钟倒拨到2012年,那一年的前7个月,我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的“阵痛期”。那一年也正是“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的收官之年,彼时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不足2万辆,与1931万辆的新车年销量相比,完全找不到存在感。


    “除了先行者北汽和比亚迪,当时企业推出的新能源乘用车车型很少,不足30款,市面上很难找到合适的产品。”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说。如今每年至少有300多款新能源车型上市,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不仅越来越丰富,而且出现了像ModelY、比亚迪汉等不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爆款”。


    新能源汽车产品丰富和竞争力提升的背后,是多方合力的共振。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政策,涉及购置车补贴、购置税免征、牌照与通行优惠等层面,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与动力电池等核心关键技术的不断成熟。而整车产品品质、续航里程、安全性能不断提升,进一步推动了产品市场认可度的提高,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市场规模看,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86万辆,累计推广数量从2012年底的不足2万辆攀升至1294万辆,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从技术水平看,大规模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270瓦时/公斤,相比2012年提高1.3倍,全新设计、正向开发车型成为主流,部分车型续驶里程超过700公里。


    从企业品牌看,2021年全球十大畅销车型中中国品牌有6款,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十家企业中中国企业占6席。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中自主品牌占比超80%。


    从配套环境看,累计充电设施数量由2012年底的1.8万个,大幅增加至今年8月底的432万个,同时建成换电站1600多座。建成超过1万个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基本实现退役电池就近回收。


    供应链竞争力增强


    8月27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宣布极氪是麒麟电池的全球量产首发品牌,极氪009为麒麟电池首发车型,而极氪001将成为全球首款搭载麒麟1000公里电池的车型。双方已签署五年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基于深度合作关系,提升供需两端联动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科技进步。


    宁德时代此次首发的麒麟电池,采用其第三代CTP技术,系统集成度创全球新高,体积利用率最高可达72%,能量密度最高可达255Wh/kg,可实现整车超过1000公里续航。同时,麒麟电池还采用了全球首创的电芯大面冷却技术,可支持5分钟快速热启动及10分钟快充。在相同的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麒麟电池包的电量,相比4680系统提升13%,实现了续航、快充、安全、寿命、效率以及低温性能的全面提升。


    零部件工业强,则汽车工业强。从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一次汽车技术和产品的重要突破,都是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密切配合的结果。一般而言,整车企业擅长技术集成,而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常常出自零部件公司,如汽油喷射、增压器、防抱死刹车等。


    然而,在转向电动化、智能化之后,汽车供应链面临重构,核心零部件不再是过去的发动机、变速箱,取而代之的是电池、电机和电控,显然这为宁德时代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崛起提供了机会。也正是有了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企业的快速崛起,中国新能源汽车才有了今天领先世界和蓬勃向上的动力。


    “在汽车电动化发展过程中,电池技术创新起到了主体作用。正是因为电池革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革命。”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10年前,日本、韩国电池公司占市场主导地位,现在中国已经进入第一梯队。2021年中国有6家电池企业市场规模进入全球前十,更是出现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世界级电池公司,中国电池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在海外建厂,进入国际供应链体系。


    如果说电动化是新能源汽车竞赛的上半场,智能化则是这场竞赛的下半场。“屏幕尺寸要大,摄像头数量要多,雷达要够先进,OTA要够频繁。”这是当前不少消费者的购车诉求,但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高水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认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技术能力、产业规模、创新活跃程度等方面都走在全球前列。


    “我国的新势力或者想造车的企业都能推出水平不低的汽车产品,这说明我国汽车产业和供应链的能力非常强,这就是中国整体工业实力的体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如果没有完整的供应链企业,是不可能造出高水平新能源汽车的。


    品牌向上更加自信


    9月15日,广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埃安AION举办了“品牌之夜暨中国第一超跑”发布会。会上,埃安发布了新的品牌LOGO——“AI神箭”。作为广汽集团发展新能源汽车事业的核心载体,埃安此次发布全新LOGO,寓意品牌将以全新的姿态开启全面高端化新纪元。


    自主品牌高端化是所有中国汽车人的一个梦想。在燃油车时代,自主品牌高端化却并不容易,除了吉利旗下的领克有所突破,大部分自主品牌只能在15万元以下的市场互抢蛋糕。面对产业变革浪潮,近年来以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中国品牌迅速抓住电动化和智能化新机遇,向高端化发起集体攻势,多个电动高端品牌平均价格突破了30万元,达到了燃油车时代自主品牌无法企及的高度。


    品牌向上的自信,离不开产品技术实力的支撑。北汽集团品牌管理部部长杜榕告诉记者,目前北汽新能源拥有高度自研的三电技术,高性能电机、动力电池、碳化硅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电动汽车“三电”平台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还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同时,北汽还打造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以新的极狐品牌旗下的阿尔法S为例,其最高续航里程超过700公里,电池包能量密度处于行业领先。NEDC动力总成效率达到87.5%,不但开发出纯电动全地形模式,还实现了26%的量产车能量回收率,居于行业领先。


    品牌向上的背后,更是产业创新活力的迸发。“在电动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较好处理了传统汽车与新力量之间的关系,也妥善处理好了自主和开放创新的关系,将新旧势力和中外力量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张永伟表示,目前国外车企的电动化产品都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全球主要的零部件公司,也都在中国实现了电动化产能的配套。特别是特斯拉的引入和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不仅激发了产业创新与竞争活力,而且极大提升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


    如果说中国人的燃油车价值观是被大众和丰田教育出来的,那么中国人的电动车价值观则是被特斯拉和“蔚小理”们建立的。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形成三股力量:一股力量是以特斯拉和“蔚小理”为代表的头部造车新势力;另一股力量来自比亚迪、五菱宏光和国内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品牌,如东风岚图、广汽埃安、吉利极氪、长安阿维塔、北汽极狐、上汽智己等;还有一股力量来自于大众、奔驰、宝马等传统外资品牌。三者虽出身不同,但你追我赶、活力满满,不仅加速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推动着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而且引领着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改变着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杨忠阳)

    2022-09-28
  • 工业减碳 城区增绿

    每年50万吨工业废渣实现“变废为宝”,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0%;累计实施100多个技改扩能、智能化改造项目,建成13家市级以上绿色工厂和智能工厂;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2%,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0.6%……近日,记者在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市万州区采访时发现,当地工业经济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近年来,万州区在促进生产方式数字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等方面积极发力,实现降碳、减污协同增效,工业“含金量”与“含绿量”并进。


    在日前举行的万州区工业强区大会上,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于会文表示,万州将牢牢把握工业发展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区域化趋势和特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举全区之力建设工业强区,加快打造川渝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建成三峡库区经济中心。


    数字技术提升效率


    生产一个开关插座,需要多久?施耐德(重庆)电工有限公司的回答是:30秒。在这家企业的车间里,所有设备实现互联互通,从产品装配、测试到包装,全程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


    组装一台汽车,需要多久?在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每3分钟就有一辆汽车组装下线。该公司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实现了全过程、全流程的数字化、可视化管理,整线自动化率由原来的15%提升到目前的45%。


    数字化智能化点燃“绿色引擎”,万州工业企业活力焕发。据统计,万州全区工业企业已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66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1.9%,有研发活动规模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到75.2%。


    不久前,万州区出台了工业企业智能化赋能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从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能力、培育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等方面入手,推动万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计划,到2025年,万州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将全面进入数字化普及阶段,有研发活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大中型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


    工艺革新助力降碳


    这段时间,位于万州经开区的重庆湘渝盐化有限公司“煤气化节能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全面进入扫尾阶段。“这一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000多吨。”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行忠说。


    湘渝盐化是全国最大井矿盐和联碱生产基地之一。这几年,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革新,积极实施节能降碳行动。除了开展煤气化节能技术升级改造外,湘渝盐化还实施了热电系统优化节能环保改造、联碱装置绿色固碳升级改造等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公司将增加产能30万吨、产值5亿元,减少碳排放近10万吨。


    工业减碳,发展增绿。近年来,围绕能效领跑、水效领跑、清洁化改造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万州区在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内实施了一批绿色赋能技改项目,推动工业经济绿色发展。


    “截至6月底,公司已完成氮气节能、压缩空气节能改造等27项节能降碳工作。”重庆平湖金龙精密铜管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史绪晏说。


    目前,万州全区重要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20余家企业燃煤锅炉完成煤改气,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5年前累计下降20%以上。


    新兴产业渐成风景


    近日,投资约11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园——绿色建材基地项目签约落户万州。该项目包含精品机制砂骨料生产线、年处理20万吨固(危)废环保项目等内容。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8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1500个。


    万州一手做节能降碳的“减法”,一手做培育绿色新动能的“加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智能船舶等绿色环保新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成为工业经济新增长点。


    传统产业绿意盎然,新兴产业渐成风景。特铝新材料产业是万州重点培育的绿色产业之一。日前,总投资75亿元的九龙万博特铝新材料项目在万州建成投产。“项目采用氧化铝行业最先进的拜尔法生产工艺,建设了世界最大的氧化铝分解槽。4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万州将成为国内最大氧化铝生产基地。”重庆市九龙万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友介绍。


    去年,万州区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比达到25%。当前,万州区正着力培育壮大先进材料、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新型能源5个重点产业,推进铝及铝合金材料、绿色建材、铜及铜合金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照明电气等10个特色产业链条,加快构建“5+10”现代工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区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吴陆牧)

    2022-09-28

  • 首 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