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

    促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发挥其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地方。烹饪一顿丰盛的美食,享受一下精彩的家庭影院,甚至只是简单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都能让人远离家门外的喧嚣、放松身心。高质量的家居产品和服务,能让居家体验变得更加舒适、惬意。


    近日,四部门联合发布《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家居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质量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初步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更高水平良性循环,为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在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推动下,家居产业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很多家庭更换了环保家具、用上了智能家电。但家居产业也面临重点行业创新引领不足、质量精细化水平不高、智能化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不少消费者反映家具市场环保认证问题多、“绿色家具”不绿色、“智慧家居”不智能等问题。百姓生活中还有很多家居消费需求,特别是高品质家居消费需求仍有待进一步激发和释放。


    以优质供给引领家居消费。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提升家居产品质量要从标准抓起。相关部门要鼓励制定快速适应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家居领域团体标准,支持重点行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一方面增强企业执行标准的积极性。相关部门要为家居行业提供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人才培训、应用推广等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监管,震慑不法企业,加强家居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查处力度,推动家用电器、家具行业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将不符合相关标准和认证要求的劣质家居产品阻挡在市场之外,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振消费信心。


    以细分供给满足家居消费。目前,我国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供给体系需要及时调整。家居产业供给也应进一步配适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的消费需求,提高供需契合度。比如,围绕健康消费需求和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推动适老化家电家具、健康电器、生活服务类机器人等产品研发应用。拓展三、四线城市家居消费市场,支持企业结合线上线下、AI赋能和深度体验等场景构建,创新营销模式,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促进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鼓励企业针对农村市场开发个性化、定制化、健康化智能绿色家电产品,通过新零售、农村电商等方式推动渠道和市场下沉,开展促销让利、以旧换新、以换代弃等活动,完善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促进农村居民升级消费。


    如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已不再是简单的遮风避雨,而是有了健康、便捷、智能等更高的要求。促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发挥其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林丽鹂)

    2022-08-25
  • 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讲述各自“出海”故事

    不久前公布的外贸进出口“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规模达1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传递出中国经济持续恢复的积极信号。面对挑战,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批富有活力、善于创新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中小科技创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探索道路。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听他们讲述各自的“出海”故事。


    水下机器人“游”向海外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情节。”拿着一台笔记本大小的水下助推器,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之蓝公司”)创始人魏建仓向记者介绍,“这款设备不仅可以水下调速,还能外挂智能手机和运动相机,满足消费者的水下摄影需求。如果喜欢冲浪,还可以把它安装在充气浮板底部,变身动力浮板。”


    2013年,深之蓝公司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是全球首批面向消费市场的水下智能设备制造企业之一。如今,企业生产的水下助推器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广泛应用于科研科考、水下安防、打捞救援、水利水电、海上风电、水产养殖等领域,占据该行业近65%的全球市场份额。


    走进深之蓝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台台深黑色、颇像螺旋桨的设备,正从生产线下线。“最难的就是这个部分。”魏建仓拿起一台设备,“这是消费级产品的水下推进器,也是所有水下无人机器人装备的核心部件。之前,国内和国外同类产品有近半个世纪的代差,现在已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为了解决推进器的可靠控制和完全密封问题,研发初期,团队人员住在公司甚至水池边上。“睡醒不刷牙不洗脸第一件事就是跑去看数据。”就这么“泡”了一年,魏建仓和团队终于推出首款中国自主研发的水下推进器。这款体积小、推力大的水下推进器,在相同功率前提下推力比国外同类产品提升了20%以上。


    2019年,深之蓝公司和3家日本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相关产品开始打入日本和东南亚市场,实现了中国水下机器人出口“零”的突破。“原来渔民要了解海里的鱼类信息需要通过潜水员或者水下摄像头,观察时间和工作效率都十分受限。深之蓝公司生产的水下机器人则可以轻松完成这些工作。”一名日方企业代表说。


    随着潜水等水下运动逐渐推广,传统的潜水设备沉、大、贵的缺点逐步显现。为此,深之蓝公司计划在国外市场主推更轻便、更便宜的个人消费级产品,涵盖游泳、潜水、亲子娱乐等领域。


    2017年5月,深之蓝公司发布白鲨MIX水下自游器。被称为第一款“水下平衡车”的白鲨MIX能够以每秒1.5米的速度提供水下前进动力,还可以挂载水下摄影装备。2018年,产品亮相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目前,深之蓝公司推出的水下助推器、动力浮板、水下无人机、智能冲浪板等个人消费级产品,近90%的业绩来自出口。


    医疗小器械切缝更稳定


    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临床医院的一间手术室里,59岁的国际减重和代谢治疗委员会委员阿米诺·拉莫斯教授正在为一名患者进行胃部微创手术。握在他手中的,是一把全电动腔镜切割吻合器——这既是一把刀,也是一根针,可以一边切割,一边缝合。


    半个多小时后,手术成功了。“和常规情况相比,患者出血量减少50%、手术时间缩短20%,患者身体恢复理想,第二天就能进流食了。”拉莫斯兴奋地说,“我的秘诀就是这把来自中国的智能压榨电动腔镜切割吻合器。”


    “我们的第三代吻合器由于内置智能芯片,绿色指示灯亮起才能按动开关,可以将相关流程标准化、刚性化,防止人为误差。”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风和医疗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兴华说,针对不同部位的组织厚度,设备还可以“随机应变”,灵活把握切缝方案。


    从学习模仿到自主创新,风和医疗公司研发生产的吻合器,如今已远销93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在胃肠、肝胆等各类手术中,服务患者近5万名。


    拉莫斯第一次接触风和医疗公司的产品是在2013年,“当时的产品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风和医疗公司副总裁兼海外销售负责人刘天择坦言,产品在率先进军的拉美国家市场份额不到3%。于是,从2013年起,公司每年将销售额的10%以上用于研发,对标当时全球最前沿的技术和产品潜心攻关。历时5年研发,电动腔镜切割吻合器正式在海外上市,标志着企业从学习模仿迈向集成创新,在吻合器制造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它避免了手感带来的不一致性,切割也更加稳定。质量好,价格也具有优势。”拉莫斯对风和医疗公司的第二代产品印象深刻,并在使用后向同行推荐。风和医疗公司第二代产品在巴西的市场份额一路上涨,翻了四五倍。2020年初,公司又在海外市场推出自主创新的第三代智能化切割吻合器。


    如今,风和医疗公司在墨西哥和埃及相继成立了微创外科学院,教师从全球和当地同步招聘。学院已开设20期培训班,培训了来自7个国家的学员,累计160多人次。


    让家里的大屏幕更加智能


    通过电视大屏畅享音视频点播、云游戏、体感健身、在线购物、办公会议等各类应用;只需一句口令,即可进入物联网享受多样的云服务……近年来,深圳市华曦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曦达公司”)研发的智能电视盒、网络通信产品等终端硬件,以及视频云平台和各类软件服务,联动上下游芯片生产、内容制作、版权保护等供应链企业走出国门,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运营商提供产品和服务。


    “以前海外运营商需要联合四五家供应商,花1年时间才能集成交付音视频系统平台。现在,通过‘云端’部署我们自研的云平台,只需要3个月就能完成交付,稳定性很高,鲜少出现兼容性问题。”华曦达公司董事会秘书李建一说。2021年,华曦达公司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超80%,2022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超120%,盈利水平创新高。


    回顾10余年来的“出海”历程,李建一坦言并不轻松。2010年,紧随全球互联网电视大发展趋势,华曦达公司转型开展OTT互联网智能电视盒产品研发,眼光瞄向海外市场。OTT是指通过互联网提供各种应用服务,智能电视是其中的关键之一。


    “当时,海外普通家庭用户还是以非智能机顶盒为主,OTT产品尚未成为主流,市场拓展异常艰难。”李建一回忆。经历了多次参展推广和反复产品调试迭代,公司业务逐渐赢得东南亚市场认可,并以此为跳板,向全球市场进军,成为知名国际制造商的重要供应商,并获多家全球知名内容商的合作授权。


    “华曦达公司开拓海外市场的支撑力来自不断修炼技术‘内功’。”李建一说,公司正努力将中国音视频、云游戏等应用生态推向海外市场。

    2022-08-24
  • 金融“贷”动内蒙古12条重点产业链开枝散叶

    中电投东北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治沙项目一角。


    “真是没有想到现在养奶牛都能办抵押贷款了!”眼瞅着自己的养殖基地日益壮大,万荷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山鹰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近年来,李山鹰一直想扩大养殖规模,无奈资金不足,无法为自家养殖基地“添丁进口”。今年,当他得知农行推出了“奶牛活体抵押贷”,思路一下子打开了——金融“贷”动奶牛基地扩容。前不久,他以奶牛活体抵押的方式,从农行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支行顺利拿到了300万元低息贷款。


    现在,李山鹰的奶牛养殖场已拓展到近700只。他底气十足地与伊利集团签订了供应合同,成为其长期稳定的供应商。


    小小一杯奶一头连着乡村、农户,一头连着消费者,更牵动着产业振兴的动脉。


    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事关高质量发展全局。“向自治区政府首批确定的现代煤化工、生物制药、稀土、有色金属、风电装备、光伏装备、奶业、肉羊、肉牛、马铃薯、羊绒、新能源12条重点产业链和符合高质量发展导向的重点传统产业链发展提供金融需求,建立供应链金融‘1+N’服务机制(每条产业链确定1家银行为主办行,其他有意愿的银行为辅办行)”,在今年3月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厅、农牧厅、能源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内蒙古银保监局联合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产业链“1+N”金融服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响鼓重锤地提出了振兴重点产业链的“金融计划”。


    一石浪起千层激!


    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确定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为奶业产业链主办行,其他有意愿的银行积极参与,确保奶业产业链能够获得专业化、特色化和精细化的金融服务,实现整条产业链融资总量稳定增长。


    政策指挥棒下,各主办行结合产业链特点,立足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迅速为主办的每一条产业链制定专属的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方案,明确具体措施。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立足“商行+投行”战略,在传统信贷服务的基础上,向金融租赁等集团多元化、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服务延伸,积极满足风电装备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和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客户融资需求。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聚焦肉牛、肉羊产业链发展,推出“金牛快贷”“金牛兴畜贷”“金牛易融贷”以及“金牛易链贷”4款信贷产品。


    顶层设计指路,“真金白银”落地。


    “我们目前负责建设的敖汉旗敖润苏莫15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总投资6.1亿元,融资需求4.89亿元。建行内蒙古分行为企业批复基本建设贷款4.89亿元,期限13年,贷款用于该光伏治沙项目,目前已成功实现投放3.9亿元。”中电投东北新能源敖汉风电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建行内蒙古分行支持中电投东北新能源有限公司在赤峰市敖汉旗的光伏治沙项目,为践行双碳理念作出生动实践。


    一些金融机构也纷纷为重点产业链企业“量体裁衣”,将资金有效注入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高产业链整体运营效率和运转能力。


    交行内蒙古分行为伊利集团下游经销商设计了一款全线上产业链融资产品“伊利经销商快贷”,切实解决了线下融资难题。“从申请到发放仅用半天时间,如果材料完整且符合放款条件,放款时间可缩短至1小时之内,极大提高了提款速度和系统响应效率。同时,产品克服地域限制,真正做到‘一家分行做全国’,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普惠小微客户的融资需求。截至7月末,该产品已为伊利集团下游经销商提供2.4亿元授信支持。”交行内蒙古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


    中信银行呼和浩特分行针对自治区重点乳品行业龙头企业蒙牛集团具体业务,为其“量身定制”了“订单e贷·运费贷”产品。以蒙牛应付承运商运费为主要还款来源,为获得蒙牛推荐的小微物流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累计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419万元,利率仅为3.9%。


    “‘一链一主办行’工作开展以来,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积极协调行业主管部门梳理核心企业名单,先后2次推送‘白名单’核心企业共432家。各金融机构积极走访对接,上半年累计向核心企业发放贷款269.9亿元,支持企业3788户(次),加权平均利率4.48%;上半年累计向上下游企业发放贷款1342亿元,惠及上下游企业10548户(次),加权平均利率4.97%。”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金融“贷”动下,稳产业强链条育动能效能显现,内蒙古工业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全区38个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实现增长。(记者李永桃)

    2022-08-23
  • 加快邮轮游艇装备及产业发展

    中国旅游报讯(见习记者郭子腾)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邮轮游艇装备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措施4个方面提出19条政策措施,加快邮轮游艇装备及产业发展。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邮轮游艇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国产大型邮轮建成交付,中型邮轮加快推进,小型邮轮实现批量建造,游艇产品系列多样规模化生产,旅游客船提档升级特色化发展。装备技术水平和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品种品质品牌全面提升,能较好满足国内海洋及滨水旅游发展和部分国际市场需求。建立邮轮游艇本土配套及国际协作体系,形成专业化的配套供应链。法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实施意见》明确提升设计建造能力、完善装备产业基础、扩大消费市场需求、加强合作和人才培养等四项主要任务。其中,在扩大消费市场需求方面提出,大力发展邮轮旅游。推动三亚建设国际邮轮母港,推进上海、天津、深圳、青岛、大连、厦门、福州、广州等地邮轮旅游发展。鼓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邮轮旅游创建示范工作。打造旅游客船精品航线。支持在沿海地区、长江流域、西江流域等有条件的江河湖泊发展国内水路旅游精品航线,重点推进环渤海、粤港澳大湾区、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海南自由贸易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等区域水上旅游资源开发。推动游艇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海南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建设,支持大连、青岛、威海、珠海、厦门、北海等滨海城市创新游艇业发展。支持海南率先开展游艇租赁试点。

    《实施意见》还提出加强统筹协同推进、完善政策法规标准、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等三方面保障措施。

    2022-08-22
  • 多地密集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应用示范陆续落地 氢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的另一赛道?

    今年以来,从国家层面到地方,都出台了支持氢能产业的政策,氢燃料电池行业也迎来爆发。随着相关技术的日渐成熟、商业应用的突破和逐步落地,未来有望建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





    上海提出,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山东提出,到2025年,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万辆,累计建成加氢站100座;辽宁提出,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含公交车、乘用车、重型卡车、牵引车、环卫车等)保有量达到2000辆以上,建设加氢站30座以上……


    近来,多地密集出台与氢能相关的产业政策或相关措施,支持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


    多家证券机构的研报都提出,2022年将是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的爆发元年。氢燃料电池与当下应用广泛的锂电池有何区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另一赛道吗?


    “锂电池是储电,氢燃料电池是发电”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记者注意到,多地支持氢燃料电池行业的政策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低碳”。


    “简单来讲,锂电池是储电,氢燃料电池是发电。”专注于氢燃料电池技术市场化运营的科技企业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阮艺亮介绍说,氢燃料电池主要依靠氢气和空气中氧气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进而驱动电机让汽车行驶,整个循环过程排放物一般只有水,可实现“零碳排”。


    多位纯电汽车车主反映,市面上安装锂电池的纯电汽车存在续航里程短、受低温环境影响明显、充电较慢等问题。对此,阮艺亮表示,氢燃料电池相较于锂电池,具有高效、环保、环境耐受性强、加注时间短等优势,更能够满足长续航、高温、高寒工况环境需求。


    不过,对于氢燃料电池,市场仍有关于其是否安全、生产成本高、生产原料金属铂稀缺等问题的质疑声。


    “氢燃料电池系统,已经具有较为完备的安全控制措施。”阮艺亮认为。对于生产成本,他算了一笔账:当前,燃料电池电堆成本平均可控制在2000元/kW以下。随着规模化效应和国产化进程的加快,预计到2025年,燃料电池成本可控制在1000元/kW以下。


    氢能重卡成商业应用突破口


    去年,上海、北京、广东、河南、河北相继被列为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业内预计,到2025年,5大城市群将推广超过3.2万辆燃料电池汽车。


    数据显示,上半年,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已超过1500辆,销量也接近1400辆,产量、销量均超过去年全年的八成。


    对此,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各地的支持政策相继落地;另一方面是因为相关配套升级,比如,在一些区域,开辟了专门的氢燃料汽车运行线,完善了加氢站等基础设施。


    在新能源领域,由于相较于锂电池,氢燃料电池更能够满足长续航、高温、高寒工况环境需求,有着大载重、长续航、高效率需求的重卡成了氢燃料电池商业应用的突破口。


    阮艺亮介绍说,氢能重卡与传统柴油重卡相比,环保优势非常明显。而相较于纯电动重卡,氢能重卡具有加注时间短、续航里程长等优势,且基本不用考虑“冬季续航里程焦虑”问题。


    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立足本地氢能供应能力、产业环境和市场空间等基础条件,结合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特点,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


    背靠长城汽车的未势能源,已经进入北京、河北等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先期布局包括雄安新区“容易线”百辆氢能重卡、北京新发地农批物流、天津氢能汽车绿色物流运输等在内的多个示范项目。其中,“容易线”百辆氢能重卡已经落地,这是国内第一条大规模智能网联、车路协同、列队行驶的氢能重卡示范应用场景。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氢能重卡销量为779辆,同比增长42倍,占新能源重卡市场的份额从2020年的0.7%上升至7.46%。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至少有16个氢能重卡项目及应用示范落地。


    与锂电池互补


    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明确了“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其中,“三纵”即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为电池、电机、电控。


    然而,2009年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以来,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因种种原因不及其他“两纵”。


    不过,在我国加速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过程中,氢燃料电池的发展迎来了转机。《规划》这样表述: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能开发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零排放的能源利用提供重要解决方案,需要牢牢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大势和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氢能产业。


    盘和林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难点在于氢燃料的物流运输,氢气体积相对较大,无论是运输还是使用,车辆可装载的氢气量有限,而加压设备成本又比较高。未来要探索可行的技术方案,降低氢气储运的难度。


    一些企业和机构也在加快氢燃料电池的技术研发。阮艺亮介绍说:“我们陆续完成了燃料电池发动机、车载储氢系统等核心产品和膜电极、双极板、电堆、储氢瓶、高压瓶阀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布局。”海马汽车则表示,公司第4代氢燃料电池正在研发中,将采用更高功率电堆、更高效电驱系统等。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研发出新的氢燃料电池,催化剂仍使用铂,但所需用量较目前减少八成。


    对于氢燃料电池的未来发展,《规划》明确,逐步建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

    2022-08-18
  • 推动保险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银保监会支持外资再保险公司在华设立机构

    人民网北京8月16日电(记者杜燕飞)记者从银保监会获悉,日前,银保监会批复同意西班牙曼福再保险公司(以下简称曼福再)筹建北京分公司,中国再保险市场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曼福再成立于1986年,总部位于西班牙马德里,主营寿险和非寿险再保险业务,是一家全球专业再保险公司。从上世纪80年代起,曼福再积极参与中国再保险市场,与境内多家保险公司开展再保险业务合作,具有良好的业务发展和合作基础,此次在华设立机构显示出国际保险市场对中国市场保持积极展望和强劲信心。

    银保监会表示,近年来,中国再保险市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外资再保险公司成为中国再保险市场的坚实力量。一是保费规模和市场份额双增长,2021年外资再保险公司分保费收入667亿元,市场份额达到35%,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二是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在新冠疫情和自然灾害叠加影响下,2021年外资再保险公司实现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逆势上扬。三是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外资再保险公司累计增加注册资本达46.2亿元,为深耕中国再保险市场夯实发展根基。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决策部署,支持外资再保险机构积极参与我国再保险市场建设,不断提高中国再保险多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2022-08-17
  • 钢铁业怎样应对下行压力

    针对当前钢铁市场需求偏弱、利润下滑的现状,中国宝武太钢集团加大降本提效力度,积极构建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推进新产品研发创新。


    王旭宏摄(中经视觉)


    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严峻复杂。特别是二季度以来,钢铁需求整体偏弱,原燃料价格高位运行,钢材价格大幅回落,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下滑。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钢铁行业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稳定运行态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我们有信心、有底气,也有能力应对各种艰难挑战,巩固提升钢铁工业持续向好的总体局面。”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张海登表示。


    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今年1月份至6月份,全国生铁、粗钢产量分别为4.39亿吨、5.27亿吨,同比分别下降4.7%、6.5%。尽管钢铁产量同比下降,但市场供需矛盾仍较突出。


    从钢材需求侧看,由于二季度国内多地突发疫情,国民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冲击,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受影响较大,下游主要用钢行业多项指标同比负增长,钢材市场需求低于预期。市场供需错配导致钢材库存处于高位。6月下旬,中钢协重点会员企业钢材库存为1695万吨,比今年初增长50%,同比增长23.1%;中钢协监测的21个城市五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为1252万吨,比今年初上升58.9%,同比上升9.3%。


    钢材价格呈现冲高回落态势。上半年,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133.92点,同比下降2.85%。从分月情况看,前4个月逐月上升,5月、6月钢材价格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原料成本持续处于高位。上半年,铁矿石采购成本下降,煤焦成本大幅上升。炼焦煤均价为2956元/吨,同比上涨68.2%;焦炭均价为3099元/吨,同比上涨28.53%。


    受生产成本上升、销售价格下降的影响,钢铁企业效益同比下滑。上半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390亿元,同比下降4.65%;营业成本30710亿元,同比下降0.18%,成本降幅小于营业收入降幅4.4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034亿元,同比下降55.47%;平均销售利润率为3.10%,同比下降3.53个百分点。二季度,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


    在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钢铁行业总体资产状况仍处于历史较好水平,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负债结构持续优化。6月末,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0.87%,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银行长期借款同比增长8.24%,短期借款同比下降9.02%。


    展望下半年,钢材需求有望触底反弹。“第三季度钢铁消费虽然不会有显著的提升,但将在第二季度的基础上呈现逐渐改善的趋势。”中钢协执行会长何文波表示,基础设施投资效果在三季度将得到明显体现,房地产业整体状态趋于稳定,造船行业手持订单充足,汽车行业产销量正在持续回升。


    压减产量加强自律


    目前,钢铁行业生产运行出现阶段性困难,企业亏损面逐渐扩大,很多企业开始启动紧急应对的经营模式。在近日举行的中钢协第六届会员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张海登提醒,全行业企业要认清形势,努力克服困难,着重从供给侧入手,适应当前需求形势的变化,恢复供需动态平衡,稳住合理价格,防止大起大落,提高发展效益。


    业界普遍认为,虽然目前市场的主要问题出在钢铁需求侧,但解决方案在钢铁供给侧。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一级巡视员夏农强调,要一以贯之地持续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落实行业各项政策措施,严禁钢铁新增产能、巩固提升去产能成果。


    据介绍,国家有关部门今年将继续开展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在粗钢产量压减过程中,严格执行环保、能耗、安全、用地等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区分情况,有保有压,重点压减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粗钢产量,避免“一刀切”;要把握力度节奏,保障国内市场需求,维护钢材市场平稳运行。


    今年上半年,鞍钢粗钢、钢材产量降幅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利润降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企业实现了稳定发展。鞍钢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戴志浩提出,应合理制定不同区域、不同企业的总体限产规划和政策落实工作,有序促进产能过剩的消化,避免大起大落。同时,建议协调各钢企全面贯彻落实《钢铁企业共同维护钢材市场秩序自律公约》,强化预期引导和区域自律,共同维护市场稳定。


    中钢协明确,下半年,钢铁业要继续做好产能产量“双控”工作,加强行业自律,按市场需要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各企业要坚持按实际需求组织生产,没有订单不生产、低于成本不销售、不付款不发货,反对无视需求变化盲目生产,反对不正当竞争、恶性竞争等损害行业正常市场秩序的行为,努力在保供稳价的基础上促进行业稳定运行。”何文波强调,要充分发挥头部企业在区域和品种市场的主导作用,继续探索在市场化、法治化基础上形成既有能耗、碳排放政策约束,又有企业行为自律、政府有效监督的新机制。


    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常务副总裁陈少慧表示,沙钢将积极响应行业自律倡议,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做好分析研判,坚持“盈利品种多生产、有边际效益的品种控制生产、没有边际效益的产品不生产”的原则,确保资源向高效益品种倾斜。


    化危为机加速蝶变


    当前,我国钢铁需求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尽管市场形势多变,但是钢铁需求总量逐渐下降的大趋势确定无疑。在此背景下,市场将加速优胜劣汰,高质量发展成为钢铁业化危为机的关键。


    “自2016年以来,钢铁行业处于总体发展繁荣期,在筑牢行业发展基础的同时,也掩盖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张海登指出,应对当前行业发展的严峻形势,关键是要提高发展质量,切实转变发展观念,从强化创新能力、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下功夫,向发展质量要效益。


    “我们要眼睛向内,苦练内功。”首钢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第一副院长朱国森表示,首钢将做好过“苦日子、难日子、紧日子”的准备,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持续打造“产品、质量、技术、服务、成本”五大优势,推动技术领先成为核心竞争力。


    面对白热化竞争,宝钢股份坚持采取差异化策略,赢得市场主动。其汽车板、取向硅钢、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硅钢等差异化产品表现突出,在二季度以来的市场波动中保持了强劲、稳健的盈利能力。今年上半年,宝钢股份的差异化产品销量占比为53.3%,贡献的利润则高达76%。宝钢股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胡宏表示,宝钢股份有信心跑赢大盘、确保行业第一地位不动摇。


    中国钢铁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需要全盘谋划,久久为功。“持续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不光是短期控节奏,还要中期调结构,长期变格局。”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表示。


    结构调整是高质量发展硬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优强企业进一步扩大发展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之路。具体措施包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量大面广的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靠性,以及产品供需适配性。推进工艺装备升级,加快对限制类装备的改造,提高钢铁生产全工序的高效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水平。抓好全过程节能管理,突出能效标准引领,高标准推进超低排放改造,高质量做好降碳工作。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加强绿色低碳钢材产品研发生产,促进绿色钢材消费占比不断提高。


    企业数量多、产业集中度低,导致我国钢铁行业对外采购原料无话语权、对内钢材市场竞争无序,这是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痛点。范铁军认为,从长远来看,钢铁产业格局发展方向必然是形成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在不锈钢、特殊钢、无缝钢管等领域形成专业化领航企业,以及通过钢铁企业集中地区的区域性重组形成区域优势企业。钢铁企业应充分认识这一发展趋势,做好应对准备,积极主动谋划重组整合。


    “在市场低迷条件下,企业经营会发生困难,但就行业来说,有可能会促进生产经营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和提升,通过产权交易和资产重组等方式,创造使土地、产能、能源等要素资源最优化利用的条件。”何文波表示,2015年行业低迷造就了宝武的诞生,2022年行业低迷也将会带来新一轮行业兼并重组大潮,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周雷)

    2022-08-16
  • 核心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企业数量逾3000家——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工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智能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据测算,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初步形成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


    当前,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已取得积极进展,在重点行业建成了一批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形成了一批典型行业解决方案。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透露,工信部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先导区作用,通过“揭榜挂帅”等手段,加速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交通、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融合应用,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


    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


    “在系统布局和系统发展策略的指引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初步形成了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创新产品应用、新兴产业培育‘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杨春立表示。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6倍多。


    具有创新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快速崛起。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数量超3000家,比2019年同期增加15%。无人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领域涌现了一批领军企业和品牌,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催生了一批龙头企业。


    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面向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人工智能芯片、深度学习算法等关键技术加快迭代创新,一批智能芯片取得重要突破,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等标志性产品的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新型基础设施布局逐步完善。通过以建带用、以用促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5G基站数达到185.4万个,培育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800万台(套)。全国建成多个算力中心、数据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数量与质量不断提升。


    “各地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根据产业特点积极提供应用场景,加快技术创新速度。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给生产生活、社会管理带来深刻改变,制造、物流、商务、医疗、影视、零售、游戏、金融、文旅等各方面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众诚智库高级副总裁柳絮说。


    技术产品加速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地优化生产和服务资源配置,有力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市场。”杨春立说。


    比如,飞机核心部件尾翼的复材检测,以往需要几位老师傅数小时的协同工作,以及几十万元的对比检测样本成本。采用腾讯云和中国商飞打造的人工智能辅助检测系统后,检测过程仅需要一个普通检测人员几分钟的时间,检测成本也降至2元。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京东云以“智能终端+弹性算力”模式,为江苏常州区域实现供需对接,将闲置产能及算力有效利用,在增加企业效益的同时,赋能区域生产产能“一网通享”。目前京东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功接入常州区域内600余家工厂的4万多台设备,并成功消化剩余产能3亿多元,实现区域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快速形成,广泛渗透、高度综合、集成应用和效益倍增的发展范式初显。”杨春立说。


    任爱光表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表现之一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不断加速,培育成长出一批“传统行业+人工智能”的典型企业,推广应用一批智能化升级的典型案例,导出形成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


    比如,在智能制造领域,智能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产品检测效率和设备利用效率。在智慧教育领域,多所学校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智慧教育云平台,借助智慧云课堂、智能测评、智能作业、移动课堂、个人空间等核心应用,形成学生、教师、家长和教育管理者一体化解决方案。在智慧医疗领域,智能技术有效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医疗装备的诊断准确性与服务便捷性,目前,国内已获批40余张人工智能影像医疗器械3类证。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人工智能与医疗领域的融合发展。为了提升效率并减少人员接触,医疗服务需要更具弹性和拓展性,移动设备需求强烈,智能医疗设备、医疗机器人、远程医疗、移动医疗产业需求迅速显现。”柳絮说。


    推进产业创新发展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将推动产业变革,提升要素价值,促进服务创新,重构发展范式,催生智能经济形态。


    任爱光介绍,工信部以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大力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攻关,加快人工智能产品落地应用,打造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


    据了解,工信部以人工智能创新任务“揭榜挂帅”为抓手,发现和培育优秀企业,产出一批优秀产品,构建起研发和应用“快车道”;批复建设了8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部省协同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了一批5G基站、工业互联网平台、算力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支持建设并开放行业数据集,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不仅如此,“人工智能在产业升级、产品开发、服务创新等方面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在与制造业融合过程中,催生了一批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方法。”杨春立说。


    “十四五”期间,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和商品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柳絮认为,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化程度将大幅提升。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商品化的信息安全、个人隐私、道德伦理等挑战也将日益突出。


    除了加速推动人工智能在重点领域的融合应用之外,任爱光表示,工信部还将持续改革优化政策环境,推动各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不断降低成本,有效赋能中小企业,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真金白银”的应用市场。(记者黄鑫)

    2022-08-15
  • 包头:“链”上发力推动稀土​“老招牌”焕发“新光彩”

    盛夏时节,位于上海交大包头新材料产业园内的上交赛孚尔(包头)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历经5年的潜心探索,经过小试送样——设备调试——试生产等环节,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纯氧化铝系列产品正式大批量生产。

    “今年上半年,赛孚尔销售额比去年同期翻了4倍多,这都得益于工艺流程的改进。我们在高纯铝提纯技术的基础上,对下游的直接水解法绿色氧化铝制备技术进行了优化,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短流程、低成本、绿色无污染高纯氧化铝生产工艺。”企业副总经理王玉国充满希望地说,公司今年业务量饱满,并正在开拓更多客户。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以企业为载体,在发挥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的基础上,瞄准“产业下游”精准发力“产业链”。稀土产业正从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创新进军,“老招牌”焕发出“新光彩”产业链正在向高端延伸。

    科技赋能激发稀土产业创新活力

    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重稀土元素,可使一块儿3×2CM大小的稀土永磁体耐温等级达到150℃;用这样的100片稀土永磁体、2~4公斤,即可组成一台新能源汽车用永磁电机。

    包头天和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重稀土扩散技术和独特的产品原料配比,使生产稀土永磁体过程中的重稀土用量从原有占比4%以上降低到1%~2%。批量下线的钕铁硼稀土永磁体稳定性可靠、抗退磁能力强,受到市场的高度青睐,今年,来自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订单急剧增长。



    天和磁材钕铁硼生产车间。

    “作为专业从事稀土永磁材料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近三年来,天和磁材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在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实现了数据化设备的自动感知、人员动态数据的采集、材料物料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生产性收益,助力企业加速打造完全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的‘黑灯工厂’。”企业信息管理科科长屈波表示。

    企业发展之变、稀土产业之变,是稀土高新区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生动写照。该区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赋能,以高效技改为抓手,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以高端产品为导向,为传统产业换装新引擎,催动其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稀土高新区加快稀土产业工业互联网布局,在自治区率先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在企业中接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设备1000多台,应用了45个工业软件及APP、240个工业互联网应用模块,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效率效益双提升。



    上交赛孚尔高纯氧化铝生产线。

    稀土是不可再生资源,要让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必须打好科技创新这张牌。

    稀土高新区先后建成稀土应用产业园、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中科院稀土创新产业园、上海交大包头新材料产业园,在全国稀土专业化园区建设方面起到了率先示范效应。包头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是国内最大的稀土新材料深加工表面处理中心,突破了包头稀土永磁材料后加工电镀瓶颈,形成年产5万吨的稀土新材料表面处理能力,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并提高了就地成品化率。

    据2021年数据显示,稀土高新区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由50%提高到近80%,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占比由37%提高到53%,稀土永磁材料年设计产能达到10万吨,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已有北方稀土、宁波韵升、中国中车、大地熊、金力永磁等7家稀土产业相关上市公司在这里投资建设。

    产业升级打造高端优质产业集群

    在包头中鑫安泰磁业有限公司,镧铈车间提速技改项目正稳步推进中,目前已完成设备间、循环管道改造,高频柜内部维修等工作,施工现场,机电工段、工程部工作人员细心指导施工人员对设备进行接线调试,项目预计8月上旬完工,届时可大大提升企业稀土金属生产线运行能力。

    连日来,随着连续式氢碎炉、磁控溅射炉、氢氧氮测定仪等设备陆续进场,包头堇创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稀土永磁粉体处理项目已经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即将进行试生产。

    “氢碎是钕铁硼磁性材料生产的重要工艺过程之一,包头稀土产业经过多年的积淀发展,目前已集聚众多国内大型、优质磁材生产企业。堇创科技选择在包头投资建厂,就是将依托自身技术优势,服务好本土稀土永磁下游企业,满足市场对产品质量提升的需求,为稀土磁材产业扩产增效提供技术支持和原料保障。”堇创科技相关负责人麻灵芝介绍说。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2+2+N”现代稀土产业体系,优先发展永磁、储氢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抛光、发光、催化材料产业,积极发展稀土永磁电机、稀土特种合金等“稀土+”产业,全力带动稀土永磁终端应用产业迅速崛起。



    汇众磁谷百米全自动电镀生产线。

    在产业发展方面,重点推动稀土永磁产业做大做强,“十四五”末磁材产能占全国一半以上;拓展稀土储氢材料应用领域,发展高性能抛光粉、抛光液,纳米级氧化铈抛光粉,推动稀土抛光盘、抛光布产业化,建成全球最大的抛光材料生产和销售集散地;转化及推广稀土在钢铁、铜、镁铝合金、特种高温合金、金属后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实现稀土发光材料在高能量密度激发光源、全光谱照明及广色域高清显示、高性能生物农业照明材料及器件的应用。

    在项目招引方面,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主动对接稀土行业头部企业,加速延链补链强链,促进稀土产业向宽领域、高水平、深层次、集群化发展。

    在技术创新方面,认真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依托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等院所优势,集中力量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打通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为稀土产业注入强劲内生动力和科技支撑。

    稀土高新区实施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细分市场,提升主导产品质量和培育优质产品品牌,建立以名优产品为主导的品牌认证体系,实现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稀土产业实现产值千亿元以上。

    优化环境加速稀土企业集聚成势

    从原料除渣、除铁,到烘干、焙烧、粉碎,再到粉体精密分级……近日,位于上海交大创新产业园的包头华明高纳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正马不停蹄地生产稀土抛光粉。这种应用于精密光学仪器玻璃、集成电路基板玻璃等制品的抛光材料,市场反映良好,订单供不应求。



    上海交大包头新材料产业园。

    在上海交大创新产业园孵化企业内蒙古晶陶锆业有限公司的6条彩色粉体生产线同样处于紧张生产状态。公司副总经理任玉成告诉记者,公司采用高能球磨技术生产的彩色稀土氧化锆粉体原始粒径达到了纳米级,具有粒径均匀、烧结活性高等特点,目前已接到了来自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订单。

    在稀土产业竞争白热化的高端细分市场,给包头嘉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新面孔”留出了成长空间。企业负责人仝泊涛表示:“我们依托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首创且唯一的原位自生稀土氧化物颗粒强化钛合金技术,还有等温锻造、精密铸造等方面的技术,已制备出直径达580毫米、重量1.5吨的国际最大尺寸钛基复合材料铸锭,实现了在航空航天、核电、船舶、高端设备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副院长杨剑英表示,目前,产业园已有46家企业入驻,落地了高性能稀土铝合金、高精度稀土抛光粉、稀土稳定彩色氧化锆等7个填补内蒙古自治区技术和产业空白的成果转化项目。

    创新是稀土产业发展的生命源泉。稀土高新区着力在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重点领域,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集约高效、产业共生耦合的稀土产业发展体系。

    据悉,当前,稀土高新区已汇集稀土企业115家,从业人员超万人,永磁产业由过去单一的烧结永磁,发展到烧结、粘结、钐钴永磁并存的产业格局,由过去的中低端产品占多数,到现在的中高端产品占绝对优势,实现合金、氢破、后加工、电镀、检测、装备等细分领域的全产业链就地配套。



    着眼高起点布局着力产业规模和行业地位的快速提升。如今,稀土高新区正积极实施“稀土十条”“科技十条”“人才十条”等举措,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着力在磁材延链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稀土产业发展综合竞争力。

    2022-08-12
  • 我国运营商5G投资超过4000亿元

    新华社哈尔滨8月10日电(记者杨思琪、徐凯鑫)我国5G网络基站数量达185.4万个,终端用户超过4.5亿户,均占全球60%以上,全国运营商5G投资超过4000亿元。这是记者10日从在哈尔滨召开的2022世界5G大会上了解到的。

    5G网络具有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等特点,正在工业、能源、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行业发挥赋能效应,形成多个具备商业价值的典型应用场景。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不断催生“非接触式”消费需求,为5G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市场环境。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烈宏说,随着5G应用加速落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一批中国企业在5G研发应用方面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5G建设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已进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乡村等领域的应用取得显著进展,正在不断探索上行超宽带、实时宽带加速和感知定位新场景。”中国工程院院士、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邬贺铨说。

    5G正在加速数字经济发展。据统计,全国运营商5G累计投资4016亿元,加上移动流量、手机信息服务等消费,累计直接和间接带动经济产出8.56万亿元,经济增加值达2.79万亿元。

    据介绍,本次大会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以“筑5G生态促共创共利”为主题,于8月10日至12日召开。大会旨在汇聚世界5G发展最新成果,为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全球科技和产业合作体系描绘蓝图。

    2022-08-11
  • 2022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峰会开幕 王莉霞出席并致辞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章奎)8月9日,2022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峰会开幕。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8月9日,2022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峰会开幕。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韩卿立摄





    8月9日,2022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峰会开幕。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自治区副主席张韶春等启动开幕式。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韩卿立摄


    王莉霞代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在致辞中说,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生态资源富集、矿产资源富集、新能源富集,发展零碳产业、推进绿色转型,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我们将以此次峰会为契机,同世界各地科研院所、投资机构、高校、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更加高效的沟通机制、更加灵活的创新机制,共谋零碳新蓝海,共寻转型新方向,共享发展新成果。我们将牢牢抓住“十四五”碳达峰战略关键窗口期,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和其他产业合力发展,大力推动能源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把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建设好,把内蒙古打造成为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新高地,用绿色发展扮靓产业高原。


    本次峰会以“新能源、新产业、新业态”为主题,邀请国内外领军企业和创新团队,分享经验、互学共鉴,探讨零碳产业园发展模式,分享零碳技术应用成果。


    自治区副主席张韶春出席开幕式。





    8月9日下午,王莉霞调研远景鄂尔多斯现代能源装备产业园项目。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韩卿立摄





    8月9日下午,王莉霞在隆基光伏全产业链项目调研。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韩卿立摄


    在鄂尔多斯期间,王莉霞还到当地零碳产业园,调研了远景、上汽、隆基新能源项目进展情况。

    2022-08-10
  • 摆脱“门票经济”,主题乐园探索新赛道

    7月30日,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内的全球首个奥特曼主题馆开业,被业界视为本土主题公园走出了多元内容体验的破局之路,或将成为缓解国内主题乐园“IP焦虑症”的一剂良方。

    暑期以来,主题乐园游客数量迅速攀升。同程旅行平台显示,近一周夜游景区类型中,主题乐园以占比88%的绝对优势成为首选。携程平台上,主题乐园热度环比上月大涨77%。

    近年来,各地的主题乐园纷纷努力转型升级,摆脱传统的“门票经济”,与大IP结合成为行业探索的新赛道。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有18.9万余家主题乐园企业,今年1~7月新增3.4万余家,增速高达40.9%。

    或将迎来新一轮产业集聚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82.3%网民表示去过主题乐园游玩,41.6%网民表示自己半年去1~2次主题乐园。在此背景下,主题乐园也逐渐成为拉动旅游产业的重要帮手。

    北京环球影城去年9月开业时,门票正式开售1分钟内就全部售罄、周边酒店预订爆满。不仅“霸榜”各大短视频和社交平台,成功登上中秋全国最热门景区榜首,更是以“一己之力”带火了主题乐园经济。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北京环球影城的爆红,与其高质量的电影IP密不可分。相对更灵活开放的IP园区组合策略能够使其不断更新迭代,保持足够的新鲜度。

    上海迪士尼从2016年开业以来,一直受到众多关注,开业第一年累计游客接待量超过1000万人次,并在开业首年实现盈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迪士尼拥有数以百计的超级IP,众多IP均有独立的商业化运作流程,在配合放大IP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效应。

    深圳的主题乐园起步更早,锦绣中华民俗村被认为是国内首次专业、系统建造的主题乐园。预估2024年“全球最大的乐高乐园度假区”等三大主题乐园建成后,年游客量将超千万,带动GDP逾百亿元。

    当前,遍布各个城市的主题乐园大小不一,苦乐不均。但主题乐园打造的快乐经济,不仅成为旅游市场的“流量”担当,而且反哺城市IP,对城市形象、城市活力、城市气质都产生重要影响,带动城市关注度不断攀升,成为建设多彩城市的助推器。

    成渝全力打造顶级主题乐园

    目前,京津冀拥有北京环球影城,长三角拥有上海迪士尼,粤港澳大湾区则更多,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成渝地区,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与之匹配的顶级主题乐园?

    重庆文旅委负责人8月8日称,目前重庆已经有了欢乐谷、融创文旅城、乐和乐都、汉海海洋公园、奥陶纪等主题乐园,在建的还有两江新区尼克室内主题乐园等,另外还规划了重庆汽车公园等多个主题乐园。

    今年4月迎来1000万游客的重庆欢乐谷负责人陈奕告诉记者,开业5年来,重庆版欢乐谷专属定制包括全球最先进、全国唯一一台山地版飞翼过山车、全球第六大摩天轮,引入展现世界多元文化的花车大巡游等创意节庆活动,带来更多主题乐园体验的新鲜元素。

    “重庆产业、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在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打造方面,应依据区域特点,合理布局不同功能的旅游景点,形成互补之势,相互牵引。”重庆工商大学教授王鸣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题乐园将直接带动餐饮、住宿、商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拉动地区经济。

    “同质化”成为最大瓶颈

    “我每年都会带孩子去成都欢乐谷玩几次。”家住重庆大坪的黄女士说,重庆大多数主题乐园,都是照搬外地模式,设施和服务却远远不及别人,孩子早已提不起兴趣了。

    近年来,主题乐园以一种休闲、欢乐、浪漫的形态,在文旅融合、城市提升、经济转型、拉动消费中得到迅猛发展,但也隐现了概念不清、盲目建设、模仿抄袭、低水平重复等问题。

    位于重庆九龙坡的龙门阵魔幻山主题乐园,花费了16亿元巨资,按5A级景区所打造,仅仅经营9年就因扩张过快、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关门。龙门阵景区占地面积约800亩,是当时重庆投资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现代主题乐园。而今,仅以约2亿元的超低价,多次拍卖却无人接手。

    张毅认为:“打造一家优秀的主题乐园,持续的IP产出及运营能力是生命力所在,单纯依靠门票来维持将难以为继。”

    “主题乐园消费热兴起迎合我国旅游发展大趋势,未来可能迎来新一轮产业加速集聚、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趋势。”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表示,伴随着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力群体,及旅游由观光向休闲度假的市场变化,未来的主题乐园将从观光体验为主转向休闲度假目的为主,带动主题乐园市场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2022-08-09

  • 首 页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