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食品安全“守查保”专项行动将延期至2023年3月

    2022年2月起,上海市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6月9日,记者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该专项行动将进一步深化,覆盖食品安全全领域各环节,时间从半年延长至2023年3月。


    “守查保”专项行动聚焦5大领域:聚焦食品生产领域市场占有率高、销售覆盖面广的企业和消费量大的重点品种;聚焦连锁销售企业、连锁餐饮企业;聚焦网络订餐、生鲜配送等领域;聚焦特殊食品生产经营领域;聚焦校园食品安全。

    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守查保”专项行动累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7.8万户次,发现风险隐患1728处,完成处置1402处。立案调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2336起,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638起。

    2022-06-10
  • 潼关县多举措做好中高考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为切实做好中高考期间食品、用品安全保障工作,该县相关部门结合“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对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位、校园周边经营单位存在的食品、学习用品安全风险隐患进行排查。持续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学生用品安全监管,将中高考期间学校师生安全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对考点食堂、考生集中用餐单位、考点周边各类经营主体、就餐酒店等开展全面风险隐患排查,对食堂食品操作间、食品储物间及消洗间等场所,对原料的采购、食品加工流程、食品储藏、餐饮用具的保存等环节,对学生用品小卖部、文具超市以及销售各类学生用品用具的商店等主体进行全面检查,实施全程监督,及时消除食品、学生用品存在的安全隐患。工作人员督促经营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87人次,检查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经营户286家次,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全面消除,有力保障中高考人群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相关部门对考点及学校食堂、考生集中用餐单位实行全程驻点监督,严格对供餐单位进行审查,督促供餐单位严格遵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严格原材料采购、索证索票、登记查验、加工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场所卫生保障、食品留样等过程的监督检查,并做好各项保障记录,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为广大考生安全健康保驾护航。

    2022-06-09
  • 世界食品安全日 | 冷链食品采购及消费提示

    近期,有媒体报道我国部分地区疫情或与污染的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包装相关联。根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为指导居民做好个人防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现就有关问题解答提示如下:


    一、新冠病毒可能通过食品及其包装传播吗?

    尽管新冠病毒不能在食品及其包装上生长繁殖,但有证据提示,食品及其包装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能成为传播新冠病毒的载体。当食品加工场所防范管理存在漏洞,新冠肺炎感染者可能污染食品或其包装,进而新冠病毒便可能经冷链物流进行传递。因此,如果高风险岗位人群(搬运工、装卸工等首次直接接触未经预防性消毒的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包装)不注意手卫生等个人防护,在相对密闭、潮湿、低温的空间频繁接触表面被新冠病毒严重污染的冷链食品或包装,便存在被感染的风险。

    二、进口冷链食品是否可以正常购买食用?

    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坚持“人物同防”,所采取的措施是非常有成效的。为保障冷链食品的安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第二版)》《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第二版)》等系列文件,持续加强对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消毒、防控以及高风险岗位人群的防护管理。海关、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管理,对进口冷链食品各个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因此,正规渠道进口、规范经营销售的冷链食品,是能够保障安全性的,大家可以正常购买、放心食用。

    三、当前疫情形势下,如何采购进口冷链食品?

    (一)做好个人防护。选购进口冷链食品时,要注意正确佩戴口罩,并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安全距离。要尽量避免触碰公共物品表面。优先采用扫码等无接触方式支付。

    (二)正规途径采购。建议市民去正规超市或市场采购进口冷链食品,关注食品产地、来源、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进口食品检疫等相关信息。不要采购没有明确来源信息的冷链食品。

    (三)保持手部卫生。购买进口冷链食品时,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食品,最好用超市准备好的夹子挑选食品,在没有夹子的情况下可以将超市准备的盛放食品的塑料袋反套手上挑选食品。购物完成后,接触过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的手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充分清洗,也可用免洗消毒剂、消毒纸巾等清洁双手。避免用不洁的手触摸眼睛、口鼻。

    (四)优化选购过程。应合理规划购物路线,避免长时间逗留、聚集。采购食品过程中,应将进口冷链食品与其他食品分开包装,不混放。

    四、清洗和加工冷链食品需要注意什么?

    (一)做好外包装清洁消毒。采购预包装进口冷链食品后,建议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食品外包装表面,作用15分钟以上,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或用75%乙醇擦拭2次。

    (二)清洗冷链食品时注意保持清洁,包括:

    1.保持家庭厨房加工台面、餐具容器的清洁。

    2.以冲洗、劈剁等方式处理进口冷链食品时要防止飞溅,避免对个人和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新鲜或冷冻的畜禽肉或水产品,防止溅洒水花对周围的污染。若确实需要清洗,可将肉放到有水的盆里清洗,这样不会产生飞溅的水花。

    3.接触过生肉或水产品的手不要直接触碰口、眼、鼻。

    4.处理冷冻或生鲜的生畜禽肉、水产品等之后,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彻底洗手20秒。

    (三)加工过程中注意生熟分开。家庭处理冷冻食品时用到的容器、刀板都应该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五、储存冷链食品应该注意什么?

    买回家的冷链食品若不能一次吃完,则需要放在冰箱冷藏或冷冻储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类分区储存,进口冷链食品放入冰箱前,应先装入干净的食品袋,避免食品间交叉污染,包装上注明日期,避免长时间存放。

    (二)生肉在放入冰箱冷冻之前最好分割成小块,并按一次食用量分别包装,包装袋要完整无破损。

    (三)冰箱内存放食品时要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尽可能固定区域存放,生鲜食品需放在熟制食品的下层。

    (四)新鲜或冷冻畜禽肉、水产品等若买回来后不能马上烹饪,需要在冷藏条件下短时间内存放时,应该放到冰箱冷藏室的最下层,防止流出的水污染其他食物。

    六、在目前新冠疫情形势下,家庭案板菜刀等厨具使用后如何处理?

    生熟分开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食品安全五大要点之一,对于控制家庭厨房微生物交叉污染十分重要。因此家庭案板菜刀等厨具,一定要生熟分开。

    对使用后的厨房台面、食(饮)具、砧板和抹布等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耐热的食(饮)具、刀具和砧板等加热蒸煮是有效的消毒方法;对不耐热的器具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浸泡消毒时,消毒剂必须淹没被消毒的物品。每周对冰箱进行清洁,必要时进行消毒。

    七、在目前新冠疫情形势下,食用进口冷链食品应注意些什么?

    (一)安全食用。冠状病毒不耐热,正常烹饪温度即可杀灭病毒,因此食物要彻底加热。进口冷链食品要烧熟煮透(开锅后再保持10-15分钟),应尽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未食用完(已经烹调熟)的进口冷链食品,应放置冰箱冷藏室保存,尽早食用完毕,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

    (二)提倡分餐。家庭内鼓励使用公勺、公筷,个人食(饮)具不混用,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2022-06-08
  • 鞍山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护航中考高考

    记者刘家伟报道6月6日,记者从鞍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为切实保障中考高考期间广大考生及监考教师饮食安全,鞍山以考点食堂、为考点监考教师供餐的集体配餐单位及以考点周围500米范围承接考生就餐服务的学校食堂、宾馆餐厅、大型餐饮服务单位和为考点供餐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等餐饮服务单位为重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鞍山此次专项检查重点排查食品冷藏冷冻、餐饮具清洗消毒、冷荤凉菜操作场所设施设备等可能存在的问题。其中,要求冷冻冷藏食品,生熟分开、荤素分开,尽量分隔或独立包装,避免交叉污染;熟食和直接入口食物放在冰箱上层,生的食物放在下层,避免贴近冰箱内壁;刀具、砧板、容器的使用应生熟分开,防止混用。同时,重点排查加工制作四季豆、鲜黄花菜、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情况,监督经营者严格遵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鞍山对违反规定、疏于管理、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迟报、漏报、瞒报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将严肃追责。截至目前,共检查考点供餐食堂6家,为考点供餐集体用餐配送单位6家,发现问题均已整改。此次食品安全检查将持续至6月30日。

    2022-06-07
  • 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中高考期间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每日甘肃网6月6日讯据兰州晚报报道为保障广大考生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饮食安全,严防各类食品安全事故发生,6月5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中高考期间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尽量在家用餐,不要购买地摊食品。

    在家就餐时,食品原料应以当季新鲜食材为主,充分清洗,注意生、熟分开,烹饪食品应烧熟煮透,禁食或慎食四季豆、野生蘑菇、新鲜黄花菜、发芽土豆及凉拌菜、冷食和隔夜饭菜等食品。应通过超市、商店等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并留存购物凭证,不要购买感官性状发生变化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食品的标识、包装是否完整,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若购买保健食品,应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仔细查验标签及说明书的要求,切忌盲目使用。考生在外就餐,应首选证照齐全、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达B级及以上的餐饮单位。网络订餐时,要查看食品经营许可,食品送达后,检查包装是否完好。

    考生在餐饮消费过程中,如出现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时,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保存就诊记录等相关证据。高考、中考期间,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食品安全巡查,考生或家长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拨打12345、1231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网站、公众号、手机App等渠道投诉举报。

    2022-06-06
  • 滁州市加强中高考餐饮食品安全监管

    2022年中高考临近,为确保考试期间广大师生餐饮食品安全,保障中高考平稳顺利进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体育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2022年中高考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通知》,要求各学校建立中高考时段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制定保障方案、落实校长陪餐制、做好应急处置预案。

    即日起至高、中考期间,市市场监管部门将与教体部门紧密联系,督促相关学校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并围绕中高考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宣传,帮助广大师生、家长提高防范意识,避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据悉,市市场监管部门对中高考供餐单位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将在考生人数较多的集中供餐单位驻点指导。同时,将加大对考生食宿点及考点周边社会餐饮单位的监督巡查力度,消除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为广大考生营造安全的饮食环境。

    《通知》还要求,要强化中高考期间餐饮食品安全应急值守工作,有针对性地拟定突发事件应对处置预案,确保做到快速高效反应、依法妥善处置、及时上报信息,全力保障中高考顺利进行。(徐以成谭烨全媒体记者刘晨)

    2022-06-06
  • 纳雍县市场监管局文昌分局开展端午节前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端午节将至,为加强端午期间食品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广大市民食品消费安全,县市场监管局文昌分局扎实开展端午节前食品安全检查行动。

    此次检查以节日期间消费量大的粽子、咸鸭蛋、肉类制品、酒水饮料等食品为重点品种,范围涵盖消费比较集中的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场所,主要检查产品进销货台账、包装、产品标识、合格证、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出厂检验报告、储存条件等项目,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虚假宣传、无照经营及销售过期、霉变食品等违法行为,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要求经营者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落实进货查验、进货台账等制度,自觉主动清理“三无”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将各类食品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杜绝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确保端午节期间食品安全。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2人次,检查市场主体28家次。

    纳雍县市场监管局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如果发现购买的粽子和生产经营粽子的单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可拨打“12315”投诉举报热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毕节市人民政府网)

    2022-06-02
  •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冷线”食品安全有保障,峨眉山夏季避暑等你来

    6月将至,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徒步登山旅行的市民和游客越来越多。近日,峨眉山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景区旅游执法大队对峨眉山景区“冷线”进行了三天的食品安全大检查,全程徒步42公里。

    所谓“冷线”,是指清音阁、洪椿坪、九老洞、洗象池等游客徒步上山的游山道,沿路苍松翠柏,绿树红花,风景宜人,深受徒步登山爱好者的喜爱。

    此次专项检查,以沿线的食品经营户为主,重点检查了经营资质、进货台账登记、索证索票情况,经营场所环境条件、仓储条件、“三防”设施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此外,对摊贩商品明码标价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查欺客宰客、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

    本次专项检查,共检查“冷线”餐饮店、旅馆等32家,宗教场所食堂5家,下架临期食品23公斤,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2份,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切实保障市民和游客的食品消费安全,营造放心、安心的旅游消费环境。

    2022-06-01
  • 西固区开展校外托护点食品安全检查

    5月31日,西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校外托护点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食品安全检查行动。

    西固区市场监管局利用省局网络直播形式、“陇上食安”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即整即改。邀请省级示范食堂、市级示范店食品安全员以自身管理经验进行讲解,提升校外托护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水平。

    2022-06-01
  • 菌种风险一查便知 科学大数据库守护食品安全

    10多年来,团队以“大数据—菌种基因—新靶标—控制关键技术”为主线,构建起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有效解决了我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的重要技术问题,显著提升了防控效率,使微生物污染率下降90%以上。该成果已推广至全国6000余家食品企业。

    “在影响食品安全的三大要素中,微生物是最重要的因素,60%以上的食物中毒都是由致命微生物引起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清平一直潜心微生物学科研究,他深知微生物危害是食品安全的首要威胁。

    面对潜在的安全风险,10多年来,他带领科研团队深入研究,以“大数据—菌种基因—新靶标—控制关键技术”为主线,构建起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有效解决了我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的重要技术问题,显著提升了防控效率,使微生物污染率下降90%以上。该成果已推广至全国6000余家食品企业。

    近日,“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构建及其创新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建成全球最大的单库风险识别数据库

    核心种质和系统组学大数据缺乏、高毒力持留基因型(HVPG)危害与传播规律不清、高通量靶向HVPG检测和控制技术与装备亟须突破、不同食品行业的HVPG精准防控技术体系尚未建立……食品安全领域中,一系列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制约了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正是意识到微生物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性,吴清平和团队致力于构建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希望通过这一科学大数据库解决食品卫生安全的问题,实现对整个国家食品安全的风险识别。

    “我们按照东北区、华北区、华南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六大行政区,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采样以及综合分析。其中华南区还包括了澳门、香港。”据吴清平介绍,在此基础上,团队构建起了6个数据库:风险识别数据库、菌种资源数据库、分布数据库、全基因组数据库、条码指纹数据库、溯源追踪数据库。

    “通过数据库,可以呈现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整体风险水平,以及发现主要污染的致病微生物是什么。”他说,“原来我国是以菌种为识别单位的,这次深入到了基因型的水平进行识别,使得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知到我国面临的主要食品微生物安全风险。”

    在构建科学大数据库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可以进一步研究食品危害是如何形成的,把危害机理搞清楚,有助于未来对微生物的控制。“我们建成的单库风险识别数据库是全球最大的,菌种量是最多的,单库的测序量也是最大的。我们测序了2万多株实验性致病微生物,才找到它的基因型。并因此挖掘出了接近200个新的检测靶标,顺利实现了对实验性致病菌检测全覆盖。”吴清平介绍。

    科学大数据库的建立为进一步开展微生物研究与产业应用奠定了基础,团队开始推动从科学大数据库构建到产业防控应用的系统性探索,研发了食源性致病菌和病毒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及检测芯片,推动相关产业实现检测全覆盖。

    微生物污染率下降了90%以上

    食品工业是我国第一大制造业,保障食品安全是食品工业发展的根本。吴清平介绍:“我们的系统探明了HVPG的主要型别,明确了我国食品安全防控的关键;阐明了主要HVPG持留和危害形成机制,实现了产业链中精准溯源。同时,创制了系列靶向HVPG高效控制技术,提高控制效率1—2倍。”

    科学大数据库构建后,针对不同的食品行业加工技术,团队与全国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研究,创建了不同行业的HVPG精准防控关键技术和体系,开创了应用科学大数据解决关键问题的新模式。“安全控制技术覆盖了我国主要的食品产业链,使微生物污染率下降了90%以上,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吴清平说。

    “企业分离出任何一个菌种,对照我们的数据库,就可以知道它的危害性、分布情况和处理分离方式等。”吴清平表示,食品企业可以在生产加工链条中设置关键控制点,并在该点建立数据库。当企业数据库与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进行链接时,在线监控系统就能自动识别风险水平,为企业控制生产环节提供参考。

    这样一个菌种保有量达12万株、单库体量国际最大的食品微生物安全与健康菌种资源库,真正构建起来又谈何容易。仅以采样为例,据吴清平介绍,从2007年开始组建超过200人的团队以来,团队成员采集的一手微生物样本接近4.5万余份,足迹遍布全国;随后的菌种分离鉴定工作量同样巨大。“采样、分离鉴定,这些都是非常基础的工作,需要有甘坐冷板凳的奉献精神。正是有了研究者的贡献和努力,我们才能建成。”吴清平说。

    该研究项目实现了我国多个首次:首次建成我国最大、具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明确我国大宗食品及产业链中系统风险;首次建成具有代表性及组学信息特征的标准菌种资源库,打破了发达国家对于核心菌种的垄断。挖掘出特异性分子靶标184个,摆脱了对国外检测靶标的依赖,灵敏度提高5—10倍、检测时间缩短70%以上……

    成果已推广至全国6000余家食品企业

    据统计,此次获奖的“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构建及其创新应用”项目,其成果已推广至全国6000余家食品企业。在广东,近3年10家应用该成果的单位新增销售额109.09亿元,新增利润15.70亿元。

    “更重要的是,该项目全面提升了我国食品产业微生物安全保障水平,引领了国家食品微生物核心种质和科学大数据创制,领衔建立了国家微生物种业战略创新联盟,并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吴清平强调,“只有将珍贵的资源库、核心关键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甩掉‘卡脖子’的手。”

    “其实现在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吴清平告诉记者,“不仅要识别微生物的过去、现在,还要预测微生物未来的变化,在食品安全领域,我们将继续往全基因组进行研究。”

    吴清平透露,下一步,团队将继续完善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将数据库进一步延伸到农业微生物、环境微生物、医药微生物、大气空间微生物、水生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领域。计划在未来5年将菌种保有量提升至20万株,10—15年提升至100万株,届时数据库菌种保有量将占全球总菌种量的30%左右。

    “推进中国微生物菌种基因的大科学装置建设,提升我国微生物科学研究和产业水平,立足于国际前沿,并吸引高端人才。”在吴清平的规划中,还将建立面向公众开放的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络平台,以丰富的科普内容向公众普及微生物安全健康知识。

    “现在是我国科学家做科研、创新最好的时期,国家将科技创新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年来,吴清平最大的感受是,国家的支持,使得科研人员能够专心、潜心进行创新,推进成果产业化。

    2022-06-01
  •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助力16451家食品经营企业“开炉灶”

    人民网上海5月30日电(龚莎)在当前上海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上海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培训指导、提醒告诫和督促自查,助力食品营业企业加快复工的脚步,已有16451家食品经营企业重开“炉灶”。

    督促企业落实开展自查45167户次

    5月1日至28日,上海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检查覆盖复工复业食品经营单位16451户,“一家家”督促做好全面自查清理工作。重点查验食品的贮存条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超过保质期食品、腐败变质食品主动进行清理,及时销毁或无害化处理。对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食品或者因回收的食品数量多无法及时处置的,要进行显著标示或者单独存放在有明确标志的区域,防止与正常食品混淆或者误将超过保质期食品再使用或销售。

    上门指导食品经营单位71084户次

    对准备复工的食品经营企业,上海市场监管部门主动上门指导,强化食品经营者对超过保质期食品的管理,要求做到四个“不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超过保质期食品作为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不得使用更改生产日期、更改保质期或者改换包装等方式销售超过保质期食品和回收食品;不得将超过保质期食品销售给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退回相关生产经营企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染色、毁形等措施,对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予以销毁,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记录处置结果。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告诫提醒6种经营处置超保质期食品违法行为

    上门普法,告知6种违法违规经营和处置超过保质期食品的行为,包括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使用更改生产日期、更改保质期或者改换包装等方式销售超过保质期食品和回收食品;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退回相关生产经营企业。截至5月28日,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844户次,立案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处置超保质期食品的案件90起。

    2022-05-31
  • 我省加强端午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

    本报讯(记者徐颖)5月30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日前该局印发通知,加强端午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保障群众食品安全。

    省市场监管局指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确保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压实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管理,规范食品经营行为;要加强监督检查,强化隐患排查,加大对粽子和绿豆糕等节日食品,以及肉制品、进口冷链食品等重点品种的隐患排查力度,及时督促相关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立查立改;要加大抽检力度,依法核查处置抽检不合格食品,并及时公布抽检结果;加强节日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群众科学饮食消费;强化食品经营者的培训教育,提升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和技能;积极倡导分餐或使用公筷公勺。

    省市场监管局强调,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应急值守,畅通举报渠道,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置消费者投诉举报,强化“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

    2022-05-31

  • 首 页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