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脆皮大学生”走红背后:年轻人体质之忧何解?

    中新网北京10月20日电“打了个哈欠下巴脱臼了”“军训踢正步把自己踢成骨折”“打游戏太激动导致呼吸性碱中毒”“一天一杯奶茶半夜突然心跳加速、全身麻痹,被送进医院检查出缺钾”……

    最近,在各类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分享出自己让人哭笑不得又心惊胆战的意外和疾病经历。由于这类“惨痛案例”实在太多,“脆皮大学生”一词迅速走红网络。

    然而,当诸如此类的事件层出不穷,“脆皮大学生”这一话题已不再只是自嘲,也为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敲响了警钟。

    意外和疾病五花八门

    辅导员迎“至暗时刻”

    看似玩梗,但各种健康问题也真实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50岁的爸妈步伐轻盈,20岁的大学生弯个腰都眼冒金星。”在北京某高校读大四的刘影(化名)告诉中新网,她觉得自己越来越“虚”了。10月中旬,刘影突然在半夜惊醒,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坚持到白天后,她在室友的陪同下去了医院,诊断出急性肠胃炎,如今,一旦吃了生冷刺激的食物,她总会觉得难受。在最近的一次体检中,她又查出窦性心动过速、胆固醇偏高等问题。“虽然都是小毛病,但确实有点害怕了。”刘影说。








    医院候诊现场。受访者供图


    大学生这么“脆”,辅导员们也迎来了“至暗时刻”。开学以来,每到晚上,安徽省某高校辅导员阿宛(化名)都会有点心慌。

    “因为我带的学生基数较大,三百多人,每周基本上都会有十几个因生病请假的学生。”阿宛向中新网介绍,生病的学生中,最常见的是感冒发烧、胃疼等情况,也有一些突发状况,比如“着急下楼收衣服结果被垃圾车刮到,半夜呕吐到进医院,低血糖在课上晕倒”等。

    最近就有一个学生让阿宛印象深刻。“有天早上六点多,学生的室友就给我发消息说她在寝室晕倒了,好像低血糖犯了,后来说已经醒了。八点半后,我又接到了班长的电话,说学生在课上晕过去了,当时的心情真的是‘表面冷静处理,内心发出尖锐爆鸣声’。一天两次晕倒,真的担心孩子出什么事。”






    每周都会有因生病请假的大学生。受访者供图


    类似情况并不罕见。在某短视频平台上,“脆皮大学生”相关话题播放量已达到12.2亿次。据媒体报道,仅今年9月,郑州某医院急诊科就接诊了1700多名18到25岁的年轻人,有外伤、腹痛、胸闷、过度换气综合征等。

    大学生体质“滑坡”

    问题出在哪儿?

    事实上,“大学生体质不佳”的话题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也基本呈下降趋势。

    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一份针对115余万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抽测复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抽查样本中,大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约30%。2021年发布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基本上没有增长。

    大学生的生活似乎真的离“健康”有点远。刘影称,进入大学后,自己几乎从未主动锻炼过。“尤其是大三以来,基本就是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四点一线,周末就一直躺着,我很多同学都这样。”

    在首届全国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汪晓赞看来,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应引起足够的警觉和重视。她告诉中新网,现在很多大学生缺乏对体育健康应有的认知,“没有意识到体质健康跟自己的未来有关系,如果保持目前的生活习惯未来会怎样,当我把相关数据展现给学生看时,他们也觉得触目惊心。”

    汪晓赞认为,在学生认知方面的原因外,还有社会舆论、审美风潮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很多高校和家长对于体育的重视度也不够。中学时期更重视文化课,学生学业压力繁重,伏案久坐成为习惯和“努力学习”的象征,这都使得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没有从运动中感受到乐趣。

    她表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体系,中小学对学生体育有着刚性需求,但大学阶段,很多高校对体测的要求并不高,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管理,加上如今大学生更加强调自主性,且休闲娱乐方式多样,如果没有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很难去主动参加体育锻炼。

    “从某种角度来说,‘脆皮大学生’话题走红也是一件‘好事’。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呼吁青少年重视体质健康问题,但大家可能觉得不那么严重,现在这种舆论意味着已经引起大家的警觉了,也认识到要想有高质量的生活要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汪晓赞说。






    “脆皮大学生”相关话题播放量已达到12.2亿次


    如何让大学生健康生活?

    专家:仅靠强制是不行的

    为了改变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近年来从国家到各地、各学校都作出了努力,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小学生体质已实现“止跌回升”。汪晓赞认为,疫情后,大家对健康空前重视。“而且在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的影响下,公众对于体育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整个社会的体育文化发展很有好处。”

    高校也在“挖空心思”引导大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其中不乏用跑步APP打卡,将体测成绩与学生毕业、评优挂钩等方式。不过,这类方式也引发了一些学生的不满。在“脆皮大学生”相关话题里,不少评论都表示“别加热这个话题了,万一大学要求跑早操了怎么办?”

    在汪晓赞看来,这类举措是不得已而为之。十余年来,华东师范大学规定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课外锻炼,尽管难度并不高,但总有一些学生不“买账”,这让她颇感无奈。“你也不能硬逼着他们去运动,我们需要想办法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和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如果没有好的体验,强逼是不行的。”

    不过,华东师范大学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还在延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老师加入相应俱乐部。“尽管会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是我们俱乐部一开放选课的时候,好多课都是被‘秒杀’的,关键是要有好的课程、好的老师。”汪晓赞说。


    “还是要多方行动起来,既要改变学生的认知,也要提高校领导对大学生体育运动和身体健康的重视度,体育老师也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需要以兴趣为引导,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度。”汪晓赞认为,在考虑怎么去测学生之外,高校应该更多地去引导、激励学生动起来,通过沉浸式体验等方式,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运动的魅力。(完)

    2023-10-20
  • 湖北孝昌法院:院校共建开展民事案件模拟法庭活动

    名城早报记者杨春章
    本报记者了解到,为切实发挥法治副校长的指导教育作用,10月17日,湖北省孝昌县人民法院与孝昌县观音湖中学联系合作,组织了30余名师生走进法院,旁听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庭审,并开展民事案件模拟法庭活动,参观心理咨询室、宣泄室等场所,让学生们“沉浸式”学习法规,“近距离”感受法律的威严。











    模拟法庭活动现场


    “孝昌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现在开庭!”随着法槌声落,被告人易某某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一案进入审理程序。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易某某于2022年3月,将自己的银行卡提供给他人转移犯罪资金共计58万余元,自己获利8000元。经过法庭调查、庭审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及最后陈述环节,法庭当庭宣判其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8000元。

    庭审活动结束后,小张同学说:“这是自己第一次参观庭审,感到很新奇,也很严肃”;

    小王同学说:“通过这次庭审,自己对电信诈骗的危害有了更直观的印象,今后还会向家长宣传相应的法律知识”;

    小杨同学表示自己回家后一定会告诉家人让他们不要把银行卡、身份证随便借给别人,更不能做违法的事,要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随后,三名同学穿上法官袍,在小书记员的报告声中步入法庭,小检察官以一起校园暴力案件为例,指控被告人构成故意伤害罪,建议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小律师提出了辩护意见,建议对其从轻处罚;最后,审判长当庭宣判其有期徒刑三年。通过模拟法庭活动,让同学们更直观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与犯罪的危害,今后更加团结友爱,共同努力进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是一场润物无声的征途,唯有持之以恒才能使法治之树根繁叶茂,才能让祖国“幼苗”茁壮成长。本次庭审旁听及模拟法庭活动,是孝昌法院贯彻未成年人依法保护,更是加强未成年人法治宣传的主动作为。下一步,孝昌法院将依法履职担当,引导未成年人学法、懂法、守法,更好地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10-20
  • 南海时评:夺取秋粮丰收,端牢“中国饭碗”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秋粮收获已过七成。分作物看,大豆收获过八成,玉米、中稻过七成。分地区看,东北地区秋粮收获近七成,黄淮海地区近八成,西北地区过七成,长江中下游和华南西南地区过六成。全国冬小麦播种完成意向面积的两成,冬油菜播种完成意向面积的四成。

    当前正值“三秋”生产关键时期。目前看,夏粮产量2923亿斤,居历史第二高位;早稻面积达7100万亩以上,基本保持稳定,单产和总产实现双增长。秋粮主要包括中晚稻、玉米、薯类、豆类等,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今年秋粮面积达13.1亿亩,比上年增加700万亩左右,其中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1300万亩,大豆面积小幅增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七成多,眼下,各地区各部门正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多措并举确保全年粮食丰收。

    想方设法摆脱农业靠天吃饭的命运、夺取丰收,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不论是国家下达实际种粮农民100亿元一次性补贴,还是在秋粮生产关键时期,中央财政及时下拨农业防灾救灾资金、玉米大豆“一喷多促”一次性补助资金;不论是各地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今年秋粮面积预计达到13.1亿亩,还是农业农村部近期组织专家派出多个工作组下沉一线,帮助协调解决农资供应、政策落实、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困难问题,分区域调度秋收进度……保障丰收离不开重农抓粮的扎实行动。在“三秋”生产关键时期,通过全力抓好秋粮后期田管,落实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措施,加强农机作业供需对接和服务保障,努力确保丰收到手、颗粒归仓。

    也应看到,科技是单产提升的密码,也是发掘土地潜力的关键。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科技、人才、资源和产业的紧密对接,大马力拖拉机、无人驾驶农机、大型谷物收割机等国产高端农机产品形成矩阵,农机装备加快向智能化发展,通过推广各类农业新技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促进农业高效发展,助力产业提质增效。今年以来,我国发挥科技力量,积极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加快耐盐碱品种选育,各地加快耐密抗逆品种应用,改善地力条件,推广高效智能农机,提高精量播种、机收减损水平,落实秋粮“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为保障丰收夯实根基。不断补齐短板弱项,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把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加强种质资源收集和创新,加强新品种选育和攻关,不断提升种业水平,促进主要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促进单产水平再上新台阶。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容不得有丝毫懈怠。站在秋粮丰收的关键时刻,让我们不误农时,落实责任,多措并举,抢收秋粮,全力保障秋粮丰收到手、颗粒归仓,毫不放松把粮食生产各项工作抓紧抓实,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2023-10-19
  • 9月份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稳中微涨

    2023年9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同比涨幅扩大,二手住宅环比转涨、同比降幅收窄;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有涨有降。

    一、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同比涨幅扩大,二手住宅环比转涨、同比降幅收窄

    从环比看,9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其中北京和上海环比分别上涨0.4%和0.5%,广州和深圳环比分别下降0.6%和0.5%。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连续4个月下降后首次转涨,涨幅为0.2%,其中北京和上海环比分别上涨0.7%和0.6%,广州环比下降0.7%,深圳环比持平。

    从同比看,9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和上海同比分别上涨2.9%和4.4%,广州和深圳同比分别下降1.7%和3.0%。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4%,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同比上涨1.1%,上海、广州和深圳同比分别下降1.9%、3.8%和1.0%。

    二、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有涨有降

    从环比看,9月份,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5%,降幅与上月相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9月份,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4%和3.5%,降幅均与上月相同。

    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有45个,比上月增加1个,较年内高点减少10个;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有67个,比上月增加1个。

    注释:


    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统计一二三线城市划分:一线城市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个城市;二线城市指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福州、厦门、南昌、济南、青岛、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海口、重庆、成都、贵阳、昆明、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等31个城市;三线城市指唐山、秦皇岛、包头、丹东、锦州、吉林、牡丹江、无锡、徐州、扬州、温州、金华、蚌埠、安庆、泉州、九江、赣州、烟台、济宁、洛阳、平顶山、宜昌、襄阳、岳阳、常德、韶关、湛江、惠州、桂林、北海、三亚、泸州、南充、遵义、大理等35个城市。

    2023-10-19
  • 10年来11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来华提交专利申请

    中国青年报北京10月17日电今天,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十周年专利统计报告(2013-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在促进开放合作、创新联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下简称“共建国家”)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专利活动日趋活跃。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2年,共有115个共建国家来华提交专利申请,累计在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5.3万件和11.2万件,年均增速分别为5.4%和9.8%;中国共在50个共建国家及相关组织有专利申请公开,在共建国家累计专利申请公开量和授权量分别为6.7万件和3.5万件,年均增速分别为25.8%和23.8%。

    从专利类型看,共建国家在华专利申请呈现以发明专利为主,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为辅的特点。2013-2022年,共建国家在华提交发明专利申请19.9万件,外观设计专利4.0万件,实用新型专利1.4万件,10年年均增速分别达到5.8%、1.3%和12.0%。


    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中国坚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为共建国家来华投资兴业提供了更优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营商环境,无论是意大利、新加坡等创新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还是泰国、巴巴多斯等发展中国家,均通过加大在华专利布局强化经贸合作。

    2023-10-18
  • 抓住重大机遇拥抱高质量发展未来

    重要的时间节点,在发展长河中意义深远。

    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是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政策机遇、历史机遇,激励全区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阔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时光回溯。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到内蒙古考察,还是参加全国人代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内蒙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磅礴伟力。

    2012—2023年,时光荏苒,山河巨变。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内蒙古这片热土,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到“五大任务”见行见效,从转型“蝶变”到重构发展版图,全区上下牢记嘱托,坚定信心、感恩奋进,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在继往开来、驰而不息中书写新的历史荣光,并置身新的起点拥抱高质量发展美好未来。

    勇于担当: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从空中俯瞰,科右中旗版图上的科尔沁沙地面积越来越小了!

    科右中旗,兴安盟“黄”“绿”交锋的主战场,如今风景别样。通过植树造林、治沙疏水等一系列“组合拳”,仅2017年至今,科右中旗沙化土地减少100多万亩。

    算长远账、算整体账,今日之兴安盟,于追梦绿色发展中释放新活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板块加速壮大,推动高质量发展风生水起。

    何止是兴安盟?

    凭着“吃干榨尽”煤炭资源、开创绿色发展新局面的勇气,鄂尔多斯市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持续向下游延伸。

    凭着风光资源富集、光伏产业链完备的实力,包头市开工建设“国际氢能冶金化工产业示范区-新能源制氢”联产示范项目。

    呼和浩特市建成乳品行业第一个零碳工厂,仅伊利集团旗下的国家级绿色工厂就有30多个。

    ……

    一斑知全豹,一隅观全局。全区各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浓缩了内蒙古发展密码。

    责任在肩,使命如山。抉择从历史深处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把握战略定位,坚持绿色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意见》中,再次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和重大责任: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时间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抓住机遇转方式,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内蒙古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

    这是历经不凡、更显非凡的发展历程。砥砺前行的路上,内蒙古迎难而上创新发展、集约发展、集聚发展,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高质量发展热潮。

    2022年,内蒙古人均生产总值突破9.6万元。2012—2022年,全区粮食产量从全国第十位跃升至第六位,牛奶、羊肉、牛肉、羊绒、饲草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煤、电保供量跃居全国第一。

    2012年以来,内蒙古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在迎战能源原材料价格起落、迎战疫情大考中办成了一件件大事要事,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展现了内蒙古担当、内蒙古作为。

    担当托起梦想,奋斗赢得未来。《意见》为内蒙古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根据战略定位需要,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奶业、农畜产品等领域,在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落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锚定方向:迎难而上转型“蝶变”

    新时代的内蒙古,内蒙古的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大批新能源项目持续在内蒙古落地,带动能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目前能源产业对内蒙古工业增加值、利税贡献率增至六成左右,能源产业成为全区经济中流砥柱。

    2022年,内蒙古能源经济多项指标领先全国:新能源装机6500万千瓦,煤炭保供量9.45亿吨,外送电2640亿千瓦时,均居全国前列。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内蒙古厚积薄发完成好“五大任务”的重要体现,也让内蒙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足。

    何止是保障能源安全?立足能源、资源、地缘、幅员等综合优势,内蒙古锚定高质量方向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时光见证前行步伐,数据标注发展高度。

    这高度,是一路突破中赢得的荣光:全区高标准农田现已增至5000多万亩,粮食产量已连续5年超700亿斤,肉、奶产量已连年位居全国前列。

    这高度,是勇立潮头中创下的增速:内蒙古在育产业、换动能中建成大批全产业链高端项目,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10余万户企业集群发展,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增速已高达19.9%、33.6%。

    这高度,是“绿”动未来的发展正能量:内蒙古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2012年以来淘汰“两高一低”落后产能数千万吨,仅2022年,全区创建60多个高环保、高效益的低碳、零碳、智慧园区。

    这高度,是活力四射的向北开放:内蒙古加快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全区年外贸进出口额突破1500亿元。

    这高度,是内蒙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2012—2022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增加5.4万元;2022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跃居全国第二。

    这高度,是改善民生中“燃”放的温暖:内蒙古解决了一大批涉及千家万户的房地产遗留问题,全区就业、医疗、社保等年支出实现两位数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增至3.59万元。

    ……

    时和势依然在我,精气神鼓而不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在“三期叠加”中迎难而上,在改革深水区中流击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内蒙古历史上留下转型“蝶变”的厚重一笔。

    这厚重的一笔,连着未来,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3—2035年,新的时间单元悄然开启,内蒙古去向何方?《意见》确定的目标催人奋进:到2035年,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迈上新台阶,新型能源体系基本建成,“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作用进一步提升,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上继续走在前列,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无疑,未来的转型,依然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已与时间约定,在新的时间单元,向着新的目标一往无前!

    驰而不息:继往开来再续华章

    奋斗,不负使命荣光;转型,转出生机勃勃。

    今年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3%,增速位居全国前列;1—8月,全区高技术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投资增速均超过100%。

    成绩单上,浸透着全区人民的汗水,彰显出内蒙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以硕果回报历史。这是内蒙古拼搏奋斗的写照,也是高质量发展生生不息的源泉动力。

    收获之路上,全区超过一半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红线内不搞打破自然生态平衡的开发,不建超出环境与资源承载力的项目……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牢不可破,内蒙古与时俱进。

    收获之路上,全区推行草原110、戍边警务室、牧民哨所等共建平安内蒙古模式,党政军警民并肩守边护边固边稳边,筑起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边境安宁三道防线……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构筑得坚不可摧,内蒙古决心如磐。

    收获之路上,包头市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钢轨生产基地和“世界绿色硅都”,鄂尔多斯市成为现代煤化工名城,“风光氢储车”产业链落地内蒙古……把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得势强劲足,内蒙古铿锵前行。

    收获之路上,“天赋河套”系列产品、赤峰敖汉杂粮和“蒙”字标商品薯、牛羊肉、乳制品等名品名牌领域已打造形成“田间-餐桌”全产业链……把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量大质优,内蒙古放眼未来。

    收获之路上,海内外内蒙古商会增至69个,内蒙古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把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打造得巍然蓬勃,内蒙古按下“快进键”。

    收获之路上,全区15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已深深融入内蒙古的发展血液。

    ……

    一串串数据、一件件实事,见证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也勾勒出内蒙古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光明前景。

    历史和实践已然证明:发展与考验是一对“孪生兄弟”。未来的收获之路上,也必然伴随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当前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按照《意见》要求,内蒙古在“保障国家生态、能源、粮食、产业和边疆安全”中的责任更加凸显。面对考验,内蒙古必须抓住新的重大政策机遇乘风破浪、迎难而上。

    时代,日新月异;奋斗,永不停歇。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向何处发力?《意见》给出答案。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增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保供能力。”

    “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提升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综合生产能力。”

    “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提质升级。”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筑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

    答案的指向不言而喻: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内蒙古必须在抢抓机遇中扬优势、锻长板,在应对挑战中补短板、促转型,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大道如虹,征程漫漫,未来可期。


    历史和实践将继续证明:抓住每一次重大政策机遇、历史机遇,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坚持发展不动摇,勠力同心、感恩奋进,内蒙古一定能在持续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书写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2023-10-17
  • 山西大同煤矿万人坑:一个见证历史和人性的地方

    名城早报记者张小海


    山西大同煤矿万人坑,是一个位于大同市矿区煤峪口南沟的遗址,是1937年至1945年间日军侵占大同煤矿时留下的罪证,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曾经是日军残酷迫害中国矿工的地方,有6万多名矿工被摧残致死,他们的尸体被随意丢弃在20多处白骨累累的“万人坑”中。其中,煤峪口南沟的两个自然山洞是最大的一处,分上下两洞,上洞长40米余,宽5米;下洞长70米余,宽4米,坑内堆积着一层层矿工尸骸。










    近日,记者走访了山西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探寻这个见证历史和人性的地方。


    据介绍,山西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是在1969年建成的大同煤矿阶级教育展览馆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展馆分为序厅、侵华日军罪行展厅、万人坑遗址展厅、抗日英雄事迹展厅、抗战胜利与和平展厅五个部分,通过图片、文物、模型、声光电等多种形式,全面反映了日军占领大同煤矿期间所实施的惨无人道的罪行,以及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和民族而进行的英勇抗争。










    记者采访了来自北京的游客张先生,他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来山西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我非常震撼和感动。我觉得这里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真相,缅怀先烈英灵,警醒后人勿忘国耻。我特别感受到了万人坑遗址展厅中那些干枯的尸骨所诉说的悲惨和沉重,它们是日本侵略者残暴本性的铁证,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据了解,山西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每年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是传承抗战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场所。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10-17
  • 警惕劣质充电宝的安全隐患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不久前发布的网售移动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在抽查检验的9个省(市)95家企业生产的99批次产品中,有35批次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35.4%。

    “充电宝太阳下直晒,竟起火了”“充电时突然爆炸”“网售充电宝变‘充电爆’”……有读者来信反映,劣质充电宝存在起火爆炸等潜在危险,威胁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

    有关部门对充电宝的安全生产、使用早有规定。原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委会联合发布、2018年正式实施的《信息技术便携式数字设备用移动电源通用规范》,对充电宝的质量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在过充电、过放电、短路、过载、误操作、高温充放电的情况下,移动电源应不爆炸、不泄气、不起火、不漏液。”今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对锂离子电池等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公告》,将安全风险较高的锂电池、充电宝等产品纳入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范围,未获得认证的产品自2024年8月1日起将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目前,存在安全隐患的劣质充电宝还是不时出现,靠近热源、摔、碰、挤压等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广西桂平市读者王先生说,今年1月的一天凌晨,附近一间民房突发大火,“听见好几声爆炸,赶过去时已经浓烟滚滚。火太大,街坊邻居根本无法扑灭。现场勘验发现,是充电宝发生故障引起火灾,后来经调查该充电宝系伪劣产品。”

    “劣质充电宝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人身财产安全保障权。”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冯果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自由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虚报标容等以次充好的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若市场真假难辨,消费者则无法真正实现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或服务的权利。”

    随着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充电宝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有的劣质充电宝也随之在市场流通。“现在充电宝市场需求旺盛,但部分商家企业的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为谋求高利润,低价收购不合格的电芯,未经检测就直接上市销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许泽玮表示,相关部门对于移动电源的监管力度还不够,无法有效遏制伪劣产品继续上市流通。

    “相关部门应该严格市场准入,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严禁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同时,仅采取准入管理还不够,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全链条的监管,严格行政执法。”冯果表示,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在行业管理和消费者维权方面的功能,而相关企业也要加强合规意识和质量管理,增强社会责任感。

    消费者也应擦亮双眼,提高警惕。“不盲目选择低价、大容量的充电宝,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品牌充电宝,远离‘三无’产品。”许泽玮表示,消费者一定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标明的注意事项进行操作和使用,避免使用劣质的充电器给充电宝充电,也避免将移动电源产品放在高温环境下使用。


    “消费者的权利意识也需要增强,当购买到劣质产品时要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包括请求退货、换货以及赔偿损失等。”冯果说,“需要注意的是,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常用的解决纠纷途径有与商家协商、向消费者协会和市场监管机构部门投诉、向法院起诉等。”(韩袁紫阳参与采写)

    2023-10-16
  • 内蒙古公安机关押解40名缅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归案

    近日,一架中国民航包机降落在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40名在缅北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的违法犯罪嫌疑人被押解回内蒙古。截至目前,此次出境打击抓捕的40名涉诈嫌疑人分别指定包头、呼伦贝尔市两地公安机关管辖,现已全部采取强制措施,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针对缅北涉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峻形势,我国边境省市公安机关不断强化与缅甸相关地方执法部门的边境警务合作,持续开展多轮打击行动。通过与缅甸相关地方执法部门开展边境警务执法合作,多处境外涉诈窝点被成功铲除,一大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被移交我方。










    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缅北涉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主要涉及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虚假网络贷款、冒充领导熟人等诈骗类型,请务必提高警惕,主动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切实增强识骗防骗能力,谨防上当受骗。

    2023-10-15
  • 金融监管总局组织开展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微信公众号消息,为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金融监管总局组织开展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做好关系消费者切身利益的实事。“沉睡账户”主要是指5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且账户中有余额的个人银行账户。“沉睡账户”关系到消费者切身利益,本次“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自2023年10月起,持续1年,由各银行机构对“沉睡账户”持有人进行提醒和通知。通过“沉睡账户”提醒提示工作,帮助消费者了解自身银行账户开立情况,及时查看、使用或注销冗余账户,唤醒沉睡的“钱袋子”,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2023-10-13
  • 社保缴满15年后能坐等退休吗?专家解读

    中新网北京10月12日电日前,“社保缴满15年后能坐等退休吗”的话题登上热搜。


    社保缴费满15年后,真的能坐等退休吗?受访专家表示,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只是满足了领取养老金的一个必要条件,考虑到养老金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鼓励参保人员多缴费、长缴费。另外,缴费满15年后,职工在职必须继续缴费,而灵活就业人员可以自愿选择是否继续缴费。










    资料图:民众办理社保业务。中新社记者张斌摄


    15年是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

    社保一般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

    人社部的数据显示,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员已分别达到10.57亿人、2.4亿人、2.94亿人和2.46亿人。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4亿人。

    由于社保覆盖人数众多,因此,上述问题备受关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按目前的规定,养老保险缴够15年,参保人员退休之后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但是不建议在缴满15年之后就中断缴费。

    他指出,因为养老保险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缴费水平越高,缴费年限越长,将来个人领取的养老金就会越多。所以,15年只是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在此基础上继续缴费,将来能提升养老金水平,个人的老年生活才更有保障,因此,鼓励大家多缴费、长缴费。

    在职职工缴费15年后仍需继续缴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冯文猛表示,根据上述规定,如果你属于在职职工,社保缴费满15年后,是需要继续缴费的,这属于强制规定,也是职工的权益,在职职工要应缴尽缴。

    也就是说,只要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即使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已累计缴费满15年,用人单位还是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为职工参保缴费。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是自愿参保缴费的,因此,养老保险在缴费满15年后是否继续缴费,可以自由选择。


    冯文猛建议,毕竟养老保险缴费年限长短关系着未来个人领取养老金水平的高低,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在条件和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高缴费年限。










    资料图:市民在医院门诊大厅间隔排队挂号。中新社记者杨迪摄


    一些地方医保最低缴费年限高于15年

    事实上,除了养老保险,社保还包含了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对劳动者而言,一旦停缴社保,后续遇到生病、生育、工伤或失业,或将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以职工医保为例,冯文猛提醒,职工医保如果缴费满15年后不再缴费,那就无法继续享受医保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未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可以缴费至国家规定年限。

    冯文猛指出,职工医保也有最低缴费年限,事关退休后能否享有免缴医保费的资格。在很多地方,职工医保的最低缴费年限高于15年,所以,如果缴费满15年后中断缴费,就会影响医保待遇和退休后免缴医保费资格的享受。


    目前,不少地方的医保最低缴费年限为男满25年,女满20年,有的地方要求男满30年,女满25年。(完)

    2023-10-13
  • 2022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我国去年出生人口956万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10月12日)发布了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2022年总诊疗人次84.2亿与上年基本持平

    《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84.2亿,与上年基本持平。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平均每人每年6次。《公报》显示,我国政府投入不断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提质扩容,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健康中国建设稳步推进。

    《公报》显示,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继续增加。到2022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达到1032918个,比上年增加1983个。全国共设置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75.0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21年的6.70张增加到2022年的6.92张。全国卫生人员总数1441.1万人,比上年增加42.5万人(增长3.0%)。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1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71人。

    2022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初步推算为84846.7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占28.2%;社会卫生支出占44.8%;个人卫生支出22914.5亿元,占27.0%。人均卫生总费用6010.0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7.0%。

    2022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84.2亿,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次24686万,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居民年住院率为17.5%。

    2022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342.7元,次均住院费用10860.6元,日均住院费用1186.5元。其中,医院次均门诊药费130.3元,占次均门诊费用的38.0%,比上年(37.5%)增加0.5个百分点;医院次均住院药费2640.5元,占次均住院费用的24.3%,比上年(25.1%)下降0.8个百分点。

    各级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上涨3.1%,次均住院费用下降了4.0%。

    2022年末全国共有县级医院17555所

    在基层卫生服务方面,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22年末,全国共有县级(含县级市)医院17555所,乡镇卫生院3.4万个,村卫生室58.8万个,全国县级(含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13.5亿,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12.1亿,村卫生室诊疗人次12.8亿。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6448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6.9亿,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人次1.4亿。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2021年的79元提高至2022年的84元。2022年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健康管理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12708.3万。2022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12.3亿,比上年增加0.2亿人次。

    2022年出生人口956万二孩占比近4成

    在人口发展和妇幼健康方面,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956万人。

    2022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为38.9%,三孩及以上占比为15.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1。2022年全国托育服务机构总数7.57万家,提供的托位数362.4万个,全国千人口托位数2.57个。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两项制度”共投入资金278.0亿元,比上年增加37.5亿元。

    在妇幼健康方面,2022年我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7.9%,产后访视率96.5%。与上年比较,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均有提高。2022年全国住院分娩率为99.94%,基本实现全部住院分娩。

    据全国妇幼健康监测,2022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8‰,婴儿死亡率4.9‰,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5.7/10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2022年全国共为816.2万名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平均达91.8%。筛查出的风险人群全部获得针对性的咨询指导和治疗转诊等服务,落实了孕前预防措施,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

    2023-10-12

  • 首 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