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供稳价成效显著

    粮食生产总体向好,煤炭产量稳步增长,天然气供应平稳有序……1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1月例行发布会表示,各项保障工作正在扎实推进。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推动保供稳价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力以赴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能源安全保供、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今年秋粮生产,部分地区遭遇严重洪涝和干旱,国内粮食供应是否有保障?国际能源供求紧张,价格持续走高,如何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能源安全保供、人民群众温暖过冬?1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


    粮食生产总体向好,供应充足


    全国秋粮收获接近尾声,大家对“米袋子”格外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向好,供应充足。


    从粮食生产看,总体向好。今年我国夏粮产量2916亿斤,增产59.3亿斤,其中早稻产量560亿斤,增产14.5亿斤。从秋粮生产看,虽然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受严重洪涝和干旱影响,秋粮有所减产,但其他粮食主产区大多实现增产,尤其是东北地区增产较多,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国粮食产量将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奠定坚实基础。


    从粮食储备供应看,总量充足。政府储备规模稳中有增,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企业商品库存增加较多,小麦和稻谷商品库存均同比增加50%以上,防范风险能力有效增强;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市场供应量。


    为确保粮食安全稳定供应,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着力抓好4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打牢粮食生产基础。


    二是健全粮食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奖补力度,让农民种粮有钱挣、主产区重农抓粮不吃亏。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扩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


    三是提高粮食储备调控能力。坚持分品种分区域施策,灵活安排政策性粮食投放,适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调控。指导中央和地方各级储备企业把握好轮换节奏,切实发挥储备吞吐调节作用。


    四是开展重要农产品国际合作。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改善进口商品供给,推动国内市场供给优化。


    煤炭产量较快增加,电厂存煤持续提升


    9月以来,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上涨。为确保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国家发展改革委迅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方面扎实做好增产增供,缓解市场供需矛盾,并及时开展煤炭价格调控、煤炭企业生产成本调查和价格督导。


    一系列调控组合拳是否促进煤炭市场回归理性?今冬明春的煤炭供应稳妥吗?


    孟玮介绍,随着相关措施逐步落实,煤炭保供稳价的成效日益显现。


    看生产,煤炭产量较快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煤炭产量3.6亿吨,同比增长4%。从调度情况看,11月以来煤炭产量仍在稳步增长。


    看库存,电厂存煤持续提升。10月份以来,统调电厂供煤持续大于耗煤,存煤加快回升,11月14日,电厂存煤1.29亿吨,月底有望超过1.4亿吨,目前可用22天,较9月底增加9天。其中,东北三省统调电厂存煤超过1400万吨,比9月底提升1倍以上,可用天数达到31天。


    看市场,煤炭期现货价格大幅回落。10月19日以来,郑商所动力煤期货主力合约连续多日下跌,11月15日收于809.6元/吨,较10月19日高点1982元下跌59%;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平仓价降至1095元/吨左右,降幅超过1000元/吨,晋陕蒙主产区煤矿坑口价降至900元/吨以下。


    “在今年第一轮寒潮来临之前,我们就提前采取针对性举措,予以有效应对,寒潮期间煤炭供应平稳,寒潮后煤炭产量迅速回升。”孟玮说,随着全国煤炭产量和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电厂供煤、存煤和港口煤炭场存水平还将进一步提升,今冬明春煤炭安全稳定供应能够得到可靠保障。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督促核增产能煤矿按照核增后的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督促复产煤矿稳产达产。同时,加强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进一步提升履约水平;加强运输协调,确保煤炭运到需要的地方。”孟玮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推动保供稳价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力以赴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能源安全保供、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天然气供应坚决做到“压非保民”“限气不关阀”


    近日,受全国大范围寒潮天气影响,一些北方地区提前供暖。11月7日以来,全国天然气日供应量达到10亿立方米以上,比去年同期增加约1亿立方米。面对高速增长的需求,今冬天然气供应有保障吗?


    孟玮表示,面对本次寒潮天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组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管网公司,把做好应对工作作为对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能力的一次测试,综合采取有序动用管存气、启动地下储气库开采、定向增供燃气发电等措施,保障了天然气供应的平稳有序。


    据介绍,目前北方地区已开始进入供暖季。受当前全球天然气供需形势紧张、气价暴涨影响,今年供暖季全国天然气供需总体紧平衡,高峰时段部分区域供需矛盾可能较为突出。


    孟玮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建立的天然气保供日调度机制作用,重点从5方面扎实做好保供工作。


    确保合同严肃执行。重点是督促供需双方严格按合同保障供用气,对民生用气全部纳入合同,确保足额供应。


    组织全力增产增供。重点是推动企业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促进国内气田安全满负荷生产,全力增加国内资源供应。


    加强重点地区保障。加强对北方取暖地区的供气保障,高峰期通过组织“南气北上”、加大储气动用等措施,增加北方地区资源供应,对供应偏紧地区加强调度保障。


    稳定民生用气价格。督促各地和相关企业严格执行天然气价格政策,保持民生用气价格基本稳定。


    做好精准有序“压非保民”准备。组织各地和相关企业扎实开展“压非保民”预案演练,制定可实操的压减工作方案,确保一案在手、随时可用,坚决做到“压非保民”“限气不关阀”。

    2021-11-17
  • 中国大唐: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转化为能源保供实践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强化能源央企使命担当,坚定扛好能源保供政治责任,确保所有机组应开尽开、满发多发。


    截至11月14日,中国大唐55家热源厂、14家热力公司已开栓供热;累计完成发电量5125.20亿千瓦时,同比增加7.79%,其中煤电发电量完成3611.40亿千瓦时,同比增加8.58%。11月14日,供热量为127.03万吉焦,同比增加30.4%;本供热季累计供热量2244.89万吉焦,同比增加18.54%。


    11月15日,中国大唐能源保供工作领导小组周工作例会要求系统各企业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政治自觉,转化为坚决打好打赢今冬明春能源保供攻坚战的具体实践,统筹推进能源保供与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要紧密结合实际,科学谋划2022年燃料采购、市场营销和生产技改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生产保供能力。要进一步明确职责,提升燃料精细化管理水平。要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地方政府防疫要求,进一步落实各级企业防控责任,重点抓好国内及境外各企业、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防控工作,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

    2021-11-17
  • 高质量供电助力高质量发展,浙江嘉兴:绿色能源让日子更红火

    近年来,国网浙江嘉兴供电公司着力提升服务水平,以高质量供电服务保障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去5年,嘉兴电网建设投资92.3亿元,投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6座,线路866.9千米,新增变电容量977.8万千伏安。


    “黑厨房,土灶台,一日三餐不离柴火”,以前,嘉兴的灶头间大抵如此。随着土灶改电灶的实施,曾经的烧柴场景正在消失。“改电灶后,柴火卖给生物质厂家,补贴了电费,还能有收入。”嘉兴市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村民周六宝说。目前,雪水港村476户农户全都用上了电灶,不仅可以减排硫氧化物,全村村民还增收28万余元。


    近年来,嘉兴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2019年全市所有858个村集体年经常性收入全部超过100万元;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17年位居浙江首位;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至1.61∶1。


    “在自己村里就能办理这么多项业务,真方便!”不久前,嘉兴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村民李锋在村口的电力服务驿站,办理了“一户多人口”用电业务申请。这样的驿站,可以为周边村民办理供电、水务、天然气等业务,在嘉兴已有22家。


    前段时间,嘉兴工业税电景气指数项目组工作人员来到梦迪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开展上门服务。企业财务总监周麟钿介绍,“今年以来,纺织行业税电景气指数呈现明显上扬趋势。”嘉兴工业税电景气指数,由嘉兴市税务局和国网嘉兴供电公司联合推出。该指数是在2020年嘉兴复工复产税电指数运用基础上,参照经济景气理论研究方法,着眼工业企业采购、生产、销售三个环节,实现对经济发展趋势的研判。


    “嘉兴工业税电景气指数可作为主要经济指标的重要补充,综合反映嘉兴各行业和规上企业发展状况和潜力。这一数据也让我们的工作更加主动、科学、精准。”嘉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嘉兴市规上企业超过6000家。如今,依托嘉兴能源大数据中心,区域企业能源利用信息一目了然,能源消费结构得以优化;当地更积极打造能源数据治理实验室,探索长三角区域跨省市一体化园区级能源数据治理……在嘉兴,数字化赋能正为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杨佳慧汪阳)

    2021-11-16
  • 一批大型新能源项目集中开工 甘肃加快建设“风光强省”

    不久前,总规模1285万千瓦的甘肃省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在武威、酒泉、庆阳等7地集中开工。这是甘肃省全面聚焦“双碳”目标,推进以戈壁、沙漠、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甘肃省风、光资源富集,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经过多年发展,甘肃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量逐年增加。截至2020年底,全省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2%、发电量占比达到2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6.8%。


    随着全国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和省间交流通道互济能力提升,甘肃跨区外送电量显著增长。今年1月至9月,全省外送电量406.13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外送电量超过137亿千瓦时,占外送总量33.74%左右。


    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表示,甘肃将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持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甘肃由“风光大省”向“风光强省”转变。

    2021-11-15
  • 碳减排支持工具不是变相宽松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备受各方关注。有观点认为,碳减排支持工具利率为1.75%,低于同期限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因此是“变相降息”。此前市场预期,碳减排支持工具操作总量可能会达到万亿元规模,相当于一次全面降准释放的资金总量,因此也有人说这是“变相降准”。应该说,这是对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误读。


    金融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有可为,强化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加大对碳减排的金融支持十分重要。正因如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碳减排支持工具并非“大水漫灌”,而是要将资金用在刀刃上。从央行公布的信息来看,碳减排支持工具不仅没有设定资金总量“天花板”,而且初期覆盖面突出“小而精”,重点支持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但促进碳减排的空间较大,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可以带来显著碳减排效应的行业。更重要的是,区别于传统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性和直达性高,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相关企业发放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起到精准引导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作用。同时,并非所有金融机构都能获得相关资金支持。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引导这些规模较大、业务基础较牢、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金融机构先“打样”,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金融机构享受碳减排支持工具的“低价”也并非没有门槛。这一工具并不是“贷出去多少就给多少资金”,而是明确对金融机构发放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此外,更有明确的期限限制——期限1年、可展期2次。为保障落地生效,碳减排支持工具还配套了多层次的信息披露、监督和核验机制。一方面,金融机构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时,要提供碳减排项目相关贷款的碳减排数据,并承诺对公众披露相关信息。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获得工具支持后,按季披露碳减排领域、项目数量、贷款金额和加权平均利率以及碳减排数据等信息。央行将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核查等多种方式,核实验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由此可见,碳减排支持工具不是变相宽松,而是通盘审慎考量后推出的创新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这一工具落地生效,将有效提升政策传导效率,以减少碳排放为导向,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为碳减排项目提供低成本的发展资金。更重要的是,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能有效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更好认识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向公众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循环经济理念,鼓励社会投融资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1-11-15
  • 国家发展改革委:寒潮后煤炭生产快速恢复

    近日我国迎来强降温寒潮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大风、暴雪等恶劣天气,对煤炭生产造成一定影响。记者11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目前主要产煤区寒潮已基本结束,全国煤炭产量快速回升。11月7日至9日调度日平均产量达到1175万吨,已超过寒潮前几日平均生产水平,其中11月9日产量达到1182.5万吨,为近年来第三高位。






    据了解,受寒潮天气影响,11月6日全国煤炭产量跌破1100万吨,日产量下降100多万吨。国家发展改革委督促晋陕蒙等煤炭主产区科学合理组织生产,加强安全管理,加快恢复生产,最大限度减少寒潮对稳产增产的影响。


    产运需各方积极应对恶劣天气给能源保供带来的影响,铁路、公路、港口主动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全力增加电煤供应,寒潮对电煤运输的影响正在逐步消除,电厂存煤水平继续提升。11月9日,全国统调电厂供煤大于耗煤再次超过150万吨,存煤突破1.2亿吨,较10月底增加超过1200万吨,可用天数提升至21天,发电供热用煤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完)

    2021-11-12
  • 泉州市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泉州市深入实施节能改造、绿色制造工程,全方位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泉州市持续抓好锅炉(窑炉)节能改造、电机系统能效提升、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重点工程,推进能源综合梯级利用。巩固提升


    石狮、晋江、泉港、惠安等地集中供热工程。鼓励支持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其中节能项目,项目按节能量500元/吨标准煤给予一次性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不超过50万元;循环经济项目,按照项目投资额5%的比例给予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不超过30万元。2021年实施重点节能循环经济工程57项,节能量6万多吨标煤、资源综合利用各类固废近百万吨。


    泉州市六源印染织造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申报“使用晋南热电公司提供的蒸汽替代公司内的在用燃煤锅炉”,这些项目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从晋南热电公司外购中低压蒸汽,替代原燃煤锅炉作为染整生产的热源,提高生产过程能源利用效率;福建泉州闽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30MW余能发电机组智能控制技术改造”项目,引进一套煤气锅炉智能燃烧控制系统,并与系统对接,实现30MW余能发电机组自动调节运行负荷,提高燃烧效率,降低单位发电量煤气消耗;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催化裂化装置冷进料和柴油换热优化方案”项目,通过新购置2套换热器,换热回收轻重柴油余热,预热催化装置冷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福建省海峡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4500t/d熟料生产线高压风机变频改造”则是对窑头排风机、窑尾排风机、原料立磨循环风机加装高压变频装置,优化风机运行工况,减少风机电耗;泉州晟麟石粉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年增利用石粉边角料废石25万吨制备陶粒”项目,该企业购置破碎机、给料机、振动筛、磁选机、叉装机、汽车衡等生产配套设备,利用废石粉、板材边角料、矿山废弃石等经破碎、化泥、搅拌、除铁、筛选、电磁选铁沉淀后生产优质陶粒,年新增利用石粉边角料废石25万吨。


    绿色制造正在泉州的制造业中纵深延展,在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下,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已见成效,近年来,通过政策扶持、设备投入、技术创新、绿色产品设计等路径,传统制造业正注入越来越多的“绿色基因”,加快构建起以“绿色”为特征的制造体系,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园区申报国家级、省级绿色制造体系制造项目,对列入国家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名单的企业每家配套给予20万元的资金奖励;对列入国家绿色设计产品示范名单的,每个产品给予1万元的资金奖励,单家企业当年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对列入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名单的企业(园区)给予配套支持,每家企业(园区)奖励10万元。2021年新增省级绿色工厂12家、绿色设计产品名单8个。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运用,泉州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地方财政补助申报工作,2021年下达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地方财政补助539.5万元。全市累计建成标准公共充电桩约6566个、标准公交专用充电桩800个以上,新建住宅小区至少20%停车位配备充电桩均或预留安装工位,并实现辖区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全覆盖,全市平均充电服务半径不超过3公里。今年来,全市推广新能源汽车超14000标辆,销量同比翻一番,推广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2021-11-12
  • 神东煤炭锦界煤矿沿空留巷技术成熟无煤柱开采时代已经到来

    无煤柱开采能有效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以及缓解矿井接续紧张、减少巷道掘进量及掘进费用、减少采空区火灾及消除集中矿压带来安全隐患等诸多益处。沿空留巷技术就是实现矿井无煤柱开采的主要途径。





    2020年5月,神东锦界煤矿首次在31115工作面回采期间对31115运顺进行沿空留巷;2021年7月,31116综采面开始回采,回收31115运顺与31116回顺煤柱,同时31116运顺继续进行沿空留巷。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总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成熟的沿空留巷技术,有效提高了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巷速度快。快速成巷,安全高效协同。锦界煤矿沿空留巷工艺采用柔模混凝土快速成巷技术,即在工作面端头架后利用“一梁四柱”、锚索和挡矸支架对顶板进行联合临时支护,在采空区与巷道间利用混凝土填充柔模留设一道1米宽砼墙,使巷道得到完整保留,做为下个工作面的顺槽重复使用。该技术具有成巷速度快优点,满足矿井高产高效需求,综采回采速度较传统留巷工艺有较大提高,日均至少可留巷13米,最大留巷达18米。


    质量标准高。工艺成熟,现场标准提升。严格工程质量管理,强化过程管控,单体支设、砼墙施工全部根据激光线及吊挂工程线施工,误差可控制在厘米范围之内,确保留巷质量优良。施工现场、材料码放推行6S高标准管理,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整洁。经过一年多实践,针对初始柔模固定困难、注模时容易前鼓后翘,甚至爆模造成破损以及柔模墙体不直、采空区漏风等影响留巷成效问题,不断优化挂模工艺,在成巷侧利用四根单体和多次试验确定φ14钢筋网(每片长1.5米,高2米)固定柔模,既能减少施工吊挂锚杆,又能有效提升柔模砼墙成型的工程质量。针对采空区侧墙体易鼓包问题和因对拉锚杆托盘多次挂破柔模造成漏包问题,经数次试验改进,最终确定使用废旧皮带加工U型保护皮(300*300mm)保护锚杆托盘,此举不但保证了柔模不再因锚杆托盘造成漏包,同时实现了废旧物品重复利用,增加了经济效益。为减少采空区漏风,先对柔模砼墙缝隙进行抹缝堵漏,再对整个墙体及砼墙处顶板进行喷浆,有效降低因漏风带来的安全隐患。


    支护方式优。支护革新,减员增效明显。根据现场顶板管理实际,借鉴机尾超前支护单元支架取代单体支护方式,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使用12台单元式支架试验代替传统“一梁四柱”支护工艺,极大减少了员工频繁登高作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提高留巷工效,支护工由4人减少至2人。通过矿压观测、总结与分析,已支护区域顶板正常、压力稳定、效果良好。目前,计划再增加21台单元支架,彻底取缔剩余52架“一梁四柱”的支护工艺。


    经济效益好。节约资源,创效增收显著。锦界煤矿一盘区每条顺槽煤柱长5000余米,宽13米,每米煤量54吨,一条煤柱可多回收煤量约27余万吨,预计可增加收入1.1亿元,净利润4500余万元。后期采用单巷布置时,每个工作面可减少掘进一条巷道,每米成本约3700元,可节约掘进费用1920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矿长李永勤说,锦界煤矿依靠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以及设备升级等手段,沿空留巷技术日趋成熟。今后计划在建立沿空留巷标准及示范工程方面狠下功夫,力求尽快出标准、出成果,尽早形成可复制的沿空留巷成套技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1-11-11
  • 采气两小时就可送达北京 大港油田今冬明春可向京津冀地区供气逾23亿立方米

    寒潮突袭,京津冀地区近日迎来大范围降雪,气温骤降。为保障京津冀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8日上午9时,中国石油大港油田板808、828储气库作业区库5-7等5口井顺利开井采气,预计今冬明春可向京津冀地区供应天然气突破23亿立方米。


    作为京津冀季节调峰的主要气源,大港油田储气库群管辖着11座地下储气库,主要承担京津冀区域天然气区域调峰、应急供气等职能,地下开井采气两小时即可到达北京中心城区,冬季日采气量占到北京地区用气高峰的1/5。


    天然气供应既关系到京津冀千家万户的温暖,也关乎京津冀地区今冬明春平稳用气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绿色能源需求。入冬以来,大港油田储气库群累计注气突破20.48亿立方米,超额完成年度注气计划,交出了一张冬供“温暖答卷”。


    据大港油田天津储气库分公司经理李才雄介绍,截至目前,大港油田储气库群已开11口井采气,瞬时气量达600万立方米,预计今冬明春可向京津冀地区供应天然气突破23亿立方米。


    供应有力得益于早做准备。原计划9月份开展的常规检修工作提前至8月,较去年减少限气量415万立方米。如今,两套天然气处理装置并列运行,开足马力保障天然气增产增输。


    同时,通过实施储存装置处理能力提升项目,库群下辖的板南储气库全面提高应急调峰能力160万立方米/日,整个库群有望在今冬明春高峰采气突破2780万立方米/日的历史极值,为京津冀地区持续稳定、安全供暖打下坚实基础。


    为打赢天然气冬供保卫战,大港油田还在开源上下功夫,加强与中石油、中海油天然气销售公司和国家管网公司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上游资源,为今冬保供添足“底气”。9月19日,与中海油互联互通实现阶段供气,截至目前已累计供气超8000万立方米。


    未雨绸缪,正在建设中的驴驹河储气库两颗压缩机顺利完成设备安装,这座新建储气库将在明年正式加入保供队列中。届时,大港油田日采气量和周期采气量有望再创新高。

    2021-11-10
  • 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综合名录》,助力经济绿色发展

    2021年10月25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21年版)》。这是《环境保护综合名录》自2017年以后的又一次更新,既是基于我国“十三五”时期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过程中经验和科技产业进步的总结,又是对“十四五”时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总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新要求的体现。

    意义与成效

    新发布的《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21年版)》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限制类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旨在引导、优化和倒逼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于国民经济绿色转型;第二部分是鼓励类的《环境保护重点设备名录》(以下简称《设备名录》),主要着眼于推动绿色发展,支持先进装备创新,推动环保产业创新发展。自2012年《设备名录》纳入《环境保护综合名录》以来,始终将服务于制修订、调整环境经济政策和引导企业使用先进技术设备作为制定《设备名录》的根本目标。《设备名录》在发挥政策引导和促进环保企业技术进步和升级改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物质支撑。环保设备制造业是绿色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新版《设备名录》共囊括了79项环境保护重点设备,《设备名录》的发布促进了环境保护重点设备的推广使用,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和调整绿色税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经济绿色发展。《设备名录》的发布直接推动了财政部关于《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17年版)的发布。据测算,2018年以来,累积为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约120亿元。《设备名录》的发布带动了环保产业特别是环保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环保产业技术进步和经济绿色发展。

    新版《设备名录》的内容

    2021年版《设备名录》主要包括环境监测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备、废水处理设备、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材料)设备和土壤污染防治设备6部分。与2017年版《设备名录》相比,新增土壤淋洗设备等7项土壤污染防治设备,均聚焦当前土壤污染治理需求,具有一定工程实践案例且需重点推广的设备。这既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内在要求,又是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的重要举措。

    此次新增7项设备具体包括:破碎筛分一体机、振动筛(最小分级粒径≤10毫米)、气味抑制设备、间接热解吸设备、土壤淋洗设备、土壤均化混合一体机和直推式钻探与采样设备。这些设备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入选设备相对成熟,至少有5项以上的典型成功应用案例;二是入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运行稳定、可靠,故障率少,设备无故障稳定运行时间至少8000小时;三是入选的设备已实现工业化、规模化生产,能够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四是入选设备具备经济可行性的原则,同等条件下入选设备投资低、运行成本低。

    《设备名录》未来发展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因此“十四五”时期,《设备名录》将重点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鼓励企业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对产品进行系统优化,对纳入《设备名录》的设备性能指标中增加碳排放要求,筛选采用环境友好型药剂、低碳化工艺的轻量化环保装备,提高污染治理绿色化水平。

    同时,继续扩展《设备名录》覆盖范围及应用范围。适时扩充环境应急污染防治设备、海洋污染防治设备、电磁污染防治等领域的产品,并鼓励环境保护设备龙头企业参与《设备名录》的制修订工作,针对各行业的环境治理需求和典型应用场景,共同搭建产学研用共同参与的共性技术交流平台,促进环保技术创新,提升环保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推广《设备名录》在各领域的应用,促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绿色发展,为持续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1-11-10
  • 河南省水利厅召开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

    2021年11月5日,河南省水利厅组织召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

    会上,厅整改办通报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进展情况,传达了省整改办《关于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开展验收销号的通知》。厅整改办各成员单位分别就牵头负责的整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并提出了下步工作打算。

    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正厅级)王国栋对加快推进有关涉水问题整改、扎实开展验收销号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王国栋强调,一要提高政治站位。要深入认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的重要性、紧迫性,坚决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各自职责分工加快推进整改。要对照整改台账,重点督导、跟踪督办,确保整改任务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二要突出整改实效,确保提前销号。各牵头处室要落实整改责任,严格按照销号标准,对已完成整改的任务,认真整理提供详实充分的支撑证明材料,及时提出验收申请,为验收做好准备。针对河南省水利厅负责监管的9项整改任务,督导各地及时提交验收资料,按照相关标准落实验收责任,严把验收关,防止出现不讲标准、不求质量,随意销号、虚假销号问题出现。三要加强依法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举一反三、全面整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进一步抓好政策法规建设,依法依规防范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四要深入分析研究,破解疑难问题。针对反馈意见比较集中的引黄工程取用水管理、计划用水、地下水超采、小水电开发等问题,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从理顺管理机制体制等方面着手,目标一致,精心协作,合力推进问题整改。

    2021-11-10
  • 煤炭价格有望继续稳步下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8日发布消息,随着煤矿核增产能释放、建设煤矿逐步投产、临时停产煤矿复产,煤炭产量10月份以来持续保持增长态势,11月1日至5日煤炭日均调度产量达到1166万吨,最高日产量达到1193万吨,创近年来新高。


    10月份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煤炭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煤炭保供稳价,全国煤炭产量和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电厂和港口存煤加快提升,为煤炭期现货价格大幅回落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确保能源安全保供和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介绍,发电供热企业煤源全面落实,中长期合同签订率基本实现全覆盖。先后两次组织发电供热企业补签四季度煤炭中长期合同,协调晋陕蒙新落实煤源1.5亿吨,实现发电供热企业煤炭中长期合同全覆盖。截至11月6日,各省区市发电供热企业煤炭中长期合同覆盖率均已超90%,其中24个省区市达100%。


    电煤供应持续增加,电厂存煤加快回升。电煤铁路装车保持在6万车以上的历史高位,11月份以来电煤装车同比增长超过35%。电厂供煤持续大于耗煤,存煤快速增加,11月份以来日均供煤达到774万吨,库存日均增加160万吨,11月6日电厂存煤超过1.17亿吨,较9月底增加4000万吨左右。港口存煤水平稳步提升,11月7日秦皇岛港煤炭场存达到539万吨,较9月底提升近150万吨。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全国煤炭产量和供应量增加、电厂和港口煤炭库存提升,动力煤期现货价格大幅回落。预计后期,随着煤矿产能进一步释放和煤炭产量持续增加,加上电煤中长期合同兑现和存煤提升后电厂市场采购减少,煤炭价格有望继续稳步下行。

    2021-11-09

  • 首 页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